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物流是生产性服务业,不能脱离制造业独立存在。《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列为“九大工程”之一,国家发改委也将促进联动发展作为今年重点推动的工作,将联合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鼓励性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努力将两业联动作为积极落实《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方向。

(一)联动发展的内涵分析

1、联动发展的基本内涵

联动是指若干相互关联的事物,一个发生运动或变化时,其它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是以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关联为基础,将制造业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联合起来,进行产业协作,共同促进双方发展。

(1)联动发展的基础是产业关联和产业分工

制造业存在企业物流活动,物流企业运作物流业务,他们之间相互依存,存在大量的物资、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交换关系,形成一个价值增值过程。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是联动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产业分工和产业联系是联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基础。联动发展能够在两个产业之间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促进产业分工的快速发展,提高产业联动的运作效率。

(2)联动发展的动力是供应链运作方式

联动发展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制造业与物流业简单地运输、仓储业务合作,供应链运作方式是促进联动发展的主要动力。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在满足服务水平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用户的对整个物流、信息流以及服务流程进行系统的管理方法。它强调系统集成,因为只有集成才能做到成本节约。

(3)联动发展的本质是一种互利行为

这里的“互利”有两层含义:一方面,联动发展打破了企业界限、产业界限和区域界限,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联动发展行为不是单向的,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利行为。任何利益不对称的联动发展都是不稳定的,只有保证制造业和物流业都实现互利,才能促进联动发展的进一步深化。

(4)政府政策对联动发展有重要影响

政策是指挥棒,我国地区之间的制造业和物流业合作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推动、运作和协调,企业处于被动执行的地位。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许多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壁垒也不断被打破,但从宏观层面看,仍然需要增进产业主管部门之间和区域政府之间的沟通,打破产业分割和区域分割,创造有利于产业协作的政策环境。

(5)联动发展的主体是企业

企业是市场活动的主体,联动发展最终还是表现为企业主体之间的合作。只有

企业自主的产业联动才是深入、稳定和长久的合作关系。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最终要实现制造企业愿意外包,物流企业能够承接的局面。

2、制造企业实施联动发展的必要性

(1)现代生产方式的必然要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国际化采购、全球范围的零部件组装、以客户为中心的按订单生产,都对我国制造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运营模式形成巨大挑战,制造企业的传统物流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有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企业物流运作成本偏高、效率较低。中国一般商品用于加工制造的时间不超过10%,而90%以上的时间处于仓储、运输、搬运、包装、配送等物流环节。为了适应生产与经营模式的变革,如何引入现代物流、发挥其“第三利润源泉”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2)高成本环境和金融危机背景下降低企业成本的需要

在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下,由于制造企业的产品市场需求减少,企业产品在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企业在提高经营效益方面、保持和提高竞争力方面的需求都会增加。而引入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技术,会降低企业的库存,加速企业的现金周期,提高资金效率。

(3)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的需要

从目前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但这个“中心”的转移是有规律的。今天进入中国,总有一天也会转移到其它国家或地区。问题是如何利用这个机遇,加快推动制造业升级,提升国内制造业的经济竞争力。现在我国制造业具有的比较优势是静态的。要让静态的优势动起来,整合资源,提高配置效率,只有依靠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方法。物流配送的动态仓储、信息整合、统一配送可以让整个比较优势动起来。

3、物流企业实施联动发展的必要性

(1)联动发展是物流需求释放的重要手段

一般来说,物流社会化需求主要来源于两类企业主体,一是制造企业,他们将企业物流实施外包,形成社会化物流需求;二是商业企业,他们将商业物流运作的业务实施外包,也行成了社会化物流需求。工业品物流在全社会物流总额中超过85%。

物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企业物流社会化。受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尽管近年来国内专业物流企业在管理上和业务上也有创新,但仍然存在需求不足的缺陷,主要原因是制造业物流需求释放程度还不够,释放速度仍有待加快。另外,物流外包业务有其自身的复杂性。物流外包不仅是物流问题,也是人流、资金流问题。因此,加快制造业物流需求释放将有力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联动发展是促进物流企业专业化的手段

近年来,国内物流企业的专业化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受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整体水平仍有待提高。制造企业的发展需要能与之进行多方位合作、共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企业,但很多物流企业规模有限,专业化水平不够,物流服

务能力与制造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很难提供长期优质服务。与制造企业实施联动发展,物流企业将通过管理模式创新、运作方法创新,帮助制造企业提高物流系统运作效率,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3)联动发展是提升物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没有物流业的发展,传统制造业很难向现代制造业升级,而没有现代制造业的物流需求释放,物流业就无法实现规模化、全球化经营。只有联动发展,互为补充,才能提高各自的竞争实力。在生产性服务业重要性日益凸显的今天,降低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交易成本、增强制造业与物流业的产业协同的呼声日渐高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成为业界间的普遍共识。

(二)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国内外制造业企业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1)国家各部委高度重视发展制造业物流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指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其中现代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内容被予以单独强调,显示出中央政府对发展制造业物流的决心。2007年3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再一次强调要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互动发展。2007年9月,国家发改委在上海召开了“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今年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指出要大力推动现代物流与制造业的融合,实现联动发展。

(2)物流业务发展正在由生产、销售环节向采购环节迅速扩展,部分制造企业已经开始实施物流一体化管理

目前,已经有一些制造企业的物流发展目标开始由加快销售、降低销售成本,向整体优化、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整体物流成本转变。根据2008年国家发改委在山东对部分制造企业(如中国重汽、济钢、济南锅炉、济南二机厂等)的调查,绝大部分物流业务外包已经开始向采购环节发展。

(3)制造企业普遍拥有一定物流设施,内资企业平均规模远大于外资企业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由于受“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影响,在物流管理上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集中表现为集约化程度较低,企业内部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较大。据全国第二次物流统计调查资料显示,2005年制造业内资企业重点调查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为14.1万平方米,其中:平均自有仓储面积为8.2万平方米,平均租用仓储面积5.9万平方米,而同期外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自有仓储面积和租用仓储面积分别为2.9万平方米、2.4万平方米和0.5万平方米,内资企业各类仓储面积分别是外资企业的4.9倍、3.4倍和12.3倍;重点调查内资企业的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辆,装卸设备平均拥有量为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3.7倍和1.5倍。

(4)国际制造业物流发展趋势

目前,各国纷纷制定各种发展计划,促进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转变。

敏捷制造与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国外制造业物流最新发展的趋势。敏捷制造是企

业在不断变化和不可预测的竞争环境中发展壮大的一种能力。敏捷制造企业能快速地为市场提供创新产品,快速地响应市场和用户对新产品和产品性能的要求,具有一个可重编程、可重置并可不断改变的能以极小的经济批量生产的制造系统。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在满足服务水平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用户的对整个物流、信息流以及服务流程进行系统的管理方法。

2、中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物流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市场集中度明显提高,专业化分工加快,增值业务成为新的增长点。面对外资物流企业的正面竞争,中国物流企业积极应对,在竞争中获得发展。由于土地政策、市场竞争、燃油税成本上升、新劳动法实施等几方面的挤压,物流资源要素全面紧缺,经营成本持续上升,平均利润率进一步下降。物流业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挑战与机遇并存。

3、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制造业企业存在的物流问题

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主要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

◇现代物流理念缺失,一体化物流和供应链管理应用程度较低;

◇物流费用较高,运营效率偏低,影响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自营物流居多,物流设施利用率低,存在物流外包资产退出障碍;

◇物流业务外包发展速度较慢,一体化外包比例较低;

◇企业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物流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2)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不仅制造业存在物流问题,物流业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物流企业仍然持续粗放经营模式;

◇社会化物流的需求层次较低制约物流企业经营快速发展;

◇社会信用评价体系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健全;

◇物流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制度约束,政策尚需大力落实。

(3)两业联动面临的问题

一方面,制造企业的物流需求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没有转化为社会化得需求,物流运作成本高效率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化需求不足,专业化物流的发展受到制约,适应制造企业需要的物流服务能力不高。受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制造业需要能伴随其一同成长发展的物流企业,但很多物流企业规模有限,专业化水平不够,物流服务与制造业的需求还有差距,很难做到长期服务。

(三)联动发展的基本模式

1、中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目标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将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两业联动需要在思想上、组织上、运作上、技术上、网络上和效益上等六个方面进行联动。

2、联动发展的基本模式

模式1:未整合基础上将部分物流业务外包

这种联动模式是我国很多国有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合作方式。

模式2:整合基础上将部分物流业务外包

该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制造企业成立专门的物流管理中心,负责对制造企业物流管理职能和设施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将部分物流业务外包。海尔物流是这个方面的典型代表。另一种模式是制造企业并不成立物流管理中心,物流管理职能仍然分散在各个事业单位中,由企业高层负责将物流设施与功能进行整合后,把部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公司。

模式3: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组建物流公司,实施战略联盟

模式4: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物流业务全部外包

3、联动发展的基本路径

(1)影响企业物流外包的关键因素

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影响企业物流外包的决策:

◇物流资源在企业中的战略重要性;

◇物流需求规模维度;

◇制造企业物流资产的占有程度;

◇市场(客户需求)竞争激烈程度;

◇物流资产的专用性;

◇物流服务的复杂性;

◇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

(2)制造业物流外包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企业内部分散化物流。运输、仓储、采购等环节分散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物流活动的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企业内部物流专业化。企业出现了专门的物流部门,对运输、仓

储、采购等活动统一管理,物流从企业其它环节中独立出来。

第三阶段:企业物流社会化及专业化,即物流外包阶段。把物流外包给其他专门从事物流活动的企业来完成,出现第三方物流。

(3)制造企业物流服务需求释放的发展路径

制造企业物流服务外包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经过企业内部的整合、逐步外包、供应链整合等几个步骤。

A、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型

物流业的发展是要与制造业的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制造业才需要现代的物流。为了使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方向转型,需要从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制造业组织结构和强化制造企业核心业务三个方面下手。

B、制造企业物流流程的内部整合

利用BPR与ERP技术实施流程再造,将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内部物流整合为一体化。

C、制造企业物流业务与主营业务分离

首先,将物流业务实施“主辅分离”。具体来说,包括物流业务整体剥离、物流业务部分剥离、产权主体多元化和带资分流等四种具体形式。

其次,物流运作设施资产系统整合。对属于辅业的物流资源要进行整合,尤其是要将分散在不同业务管理部门的各种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资源进行集成,在对物流业务流程再造的基础上,将这些物流资源实现“主

辅分离”。

D、物流企业物流实施外包

E、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合作推进供应链业务优化

在供应链层面上的物流合作,将以供应链管理和全局优化为战略目标,以系统优化、知识共享、持续改进的管理理念为核心,以注重知识管理的组织结构、制度和文化为保障,通过决策优化、流程再造、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成本、增强供应链竞争力的资源整合化、网络基地化、流程标准化、信息集成化、决策智能化的现代新型专业物流企业。

4、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以下几个方面:(1)从企业或行业角度看:

○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开放度不够;

○制造企业自营物流退出成本高;

○物流企业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物流市场不规范,信用机制不健全;

○高成本运营环境对物流业发展的制约。

(2)从政府角度看:

○产业政策缺乏;

○政府部门之间缺乏协调;

○地方保护主义。

(四)联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针对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的现状,为了更好的落实《规划》,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政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鼓励两业联动发展:

☆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制造企业改造业务流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

☆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物流服务能力;

☆构建物流服务市场体系,促进物流需求有效衔接;

☆按照供应链管理原则,整合建设物流配套设施;

☆重视制造业与物流业信息共享、标准对接;

☆总结推广联动发展的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

☆加快制造业物流管理人才培训和组织结构创新;

☆努力营造税收政策环境,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刘海彬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专业物流管理 姓名刘海彬 准考证号 4 1 0 3 0 5 0 4 0 0 0 9 0023 论文题目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9年3月8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3) 一、我国物流业现状 (3) 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3) 2、交通运输量、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长 (4) 3、物流市场潜力 (4) 4、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5) 5、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5) 6、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5) 二、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 1、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5) 2、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6) 3.标准化建设滞后 (6) 4、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6) 三、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若干政策建议 (7) 1、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7) 2、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7)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 (8)

4、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8) 5、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8) 6、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8) 四、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9) 1、企业物流社会化趋势 (9) 2、企业物流专业化趋势 (9) 3、物流企业规模化趋势 (9) 4、物流企业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9) 5、物流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的趋势 (10) 6、区域物流集聚与扩散的趋势 (10) 7、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与建设的趋势 (10) 8、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物流优先发展的趋势 (11) 9、物流信息集成化与移动化的趋势 (11) 10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更加宽松的趋势 (11)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一个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认清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与不足,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引导物流业健康、高效发展,打造强大的物流产业,进而有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关键词:中国物流业现状问题建议趋势 A country's level of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reflects it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its enterprises.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growing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物流管理}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

(物流管理)制造业与物 流业联动

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物流是生产性服务业,不能脱离制造业独立存于。《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将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列为“九大工程”之壹,国家发改委也将促进联动发展作为今年重点推动的工作,将联合有关部门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和鼓励性政策;各级地方政府也努力将俩业联动作为积极落实《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方向。 (壹)联动发展的内涵分析 1、联动发展的基本内涵 联动是指若干相互关联的事物,壹个发生运动或变化时,其它的也跟着运动或变化。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是以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产业关联为基础,将制造业物流业务和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联合起来,进行产业协作,共同促进双方发展。 (1)联动发展的基础是产业关联和产业分工 制造业存于企业物流活动,物流企业运作物流业务,他们之间相互依存,存于大量的物资、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交换关系,形成壹个价值增值过程。制造业和物流业之间的经济联系是联动发展的条件和基础,产业分工和产业联系是联

动发展的理论基础和经济基础。联动发展能够于俩个产业之间产生较好的协同效应,促进产业分工的快速发展,提高产业联动的运作效率。 (2)联动发展的动力是供应链运作方式 联动发展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制造业和物流业简单地运输、仓储业务合作,供应链运作方式是促进联动发展的主要动力。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于满足服务水平的同时,为了使系统成本最小而采用的从供应商开始到最终用户的对整个物流、信息流以及服务流程进行系统的管理方法。它强调系统集成,因为只有集成才能做到成本节约。 (3)联动发展的本质是壹种互利行为 这里的“互利”有俩层含义:壹方面,联动发展打破了企业界限、产业界限和区域界限,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另壹方面,联动发展行为不是单向的,而是壹种双向的互利行为。任何利益不对称的联动发展均是不稳定的,只有保证制造业和物流业均实现互利,才能促进联动发展的进壹步深化。 (4)政府政策对联动发展有重要影响 政策是指挥棒,我国地区之间的制造业和物流业合作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推动、运作和协调,企业处于被动执行的地位。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形成,许多行业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区域壁垒也不断被打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分析报告

中国物流报告 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 2001年10月25日 产业概览 ·物流是古老的然而在所有的商业活动中又是关键的 我们可能,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000亿美元,其中第三方物流(3PL)仅占物流市场的2%。 ·外包物流是中国进展的趋势 在中国,大多数的物流服务是企业自营的。由于加入WTO和国企的股份制改造,效益与成本操纵的驱动会促使物流转向外包给3PL服务提供商。 ·物流由单一功能向一体化服务进展 中国的物流业从单一环节的服务(诸如仓储或点到点的运输),向一体化服务进展。 ·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进展迅速的产业物流治理的实质是采纳系统的方法,降低物流总成本,并满足客户需要。一站式服务(one-stop service)的提供商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ROE),我们预期以后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

·先发优势 我们认为,在市场上定位早的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确立自己的用户和规模。在中国,时刻是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全国性物流运行网络的重要条件之一。投资者应当关注其中的先行者,利用先发优势。 ·服务的提供商正力求提供更加一体化的服务 本报告所列举的运输和物流公司,大多数正处于向具有更高投资回报的第三方物流(3PL)进展的初级时期。我们将重点介绍新加坡的胜科(Sembcorp)物流在华的第三方物流子公司。 目录 摘要:发觉先行者 什么缘故要关注物流? 物流的演变—从 1PL到5PL 中国物流业的进展 在途运营和在仓储中的物资与信息流 第三方物流市场在中国崭露头角 市场有多大? 以后何在?

现有的参与者 上市公司及其兼并和收购的潜在可能性 公司档案--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中国国家航空公司 中国邮政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 EAS国际运输有限公司 和记港口公司 胜科物流 中外运 附录--案例研究1:自营或业务外包?--中国公司的矛盾案例研究2:在华的外国第三方物流公司 案例研究3:美国与欧洲物流业的经验 发觉先行者 摘要 供应链治理包含了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对从产地到消费地的物资、服务及信息的流淌和储存所进行的打算、运行和操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物流业如何发展(同名14898)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物流业如何发展(同名14898)

物流学论文 题目:我国新经济形势下物流业如何发展 姓名:张家宝 学号: 131701094 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二班

我国新经济形势下物流业如何发展 [摘要]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物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机遇,如何发展第三方 物流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我国第三方物流面临的发展环境入手,分析第三方物流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思路,提出了加快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现状,发展对策 “要想富,先修路”,随着公路网络的日渐完善和发展,四通八达的交通给 全国各地的运输业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完善的交通网络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各 地区的物资和信息交流,由此兴起的交通运输业也得以日渐发展。可以说,公 路货运和相关的现代物流业,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 用。 什么是物流业?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 者需要而进行从起点到终点间的原材料、中间过程库存、最后产品和相关信息 有效流动和储存的计划、实施和控制管理过程。 第三方物流(thethirdpartylogistics,简称TPL)又称之为物流联盟或 合同物流。近年来物流业保持了较快发展,第三方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 位逐渐凸显出来,但是很多制约因素还未有效解决,形势较为严峻。 一、第三方物流面临的发展环境 1.1宏观环境向好 (1)物流政策密集公布。近年来,国家为推动物流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 系列的政策,包括物流业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等。金融危 机来袭之时,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并在2010年出 台了一些相关细则。物流政策密集公布将加速社会物流需求的释放,第三方物 流业的黄金周期或将来临,将成为工业化后期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 现代物流业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兴起的新兴行业。二战以后,西方工业化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发展阶段,其生产企业为追求利润,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产量和产品质量,企业间的竞争主要发生在生产领域。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提高,这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逐渐看到,企业在降低生产成本方面的竞争似乎已经走到了头,产品质量的好坏,也仅仅是一个企业能否进入市场参加竞争的敲门砖。这时,竞争的焦点开始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转向过去那些分散孤立的,被视为辅助环节而不被重视的领域,诸如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第三个利润源泉”。现代物流业从此从企业传统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传统的运输行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新兴行业。 (2)物流市场需求增加。未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转化为供应链与供

我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看法

我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看法 一直以来中国出口的三分之一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制造业,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珠三角从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一直以来都是拉动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地主要动力,所以珠三角的制造业发展与转型升级对珠三角尤为严重。珠三角的制造业一直以来又都是以贴牌生产为主,其盈利性较低,加上近几年原材料的上涨和出现“民工荒”现象,珠三角的传统制造业的发展形势已非常严苛。我们不难看出珠三角的传统制造业已经到了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刻,在这当中要涉及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经济、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销售。我主要就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物流发展与经济密不可分。物流连接生产、流通和消费,是支撑经济运行的严重基础。物流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规模、结构、阶段、布局、体制等密切相关。 物流来源于经济,服务于经济。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决定着物流发展;物流的能力和水平,对经济发展起着促进或制约作用。现代物流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严重标志,是综合国力和投资环境的严重体现。 时下,“物流”成为社会上较为一时尚的名词,经常别人所提及。很多企业也把物流放在了严重的发展地位。但当中仍出现了很多问题。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制造业产业升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物流业服务能力,对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具有严重意义。物流业是生产型服务行业,物流业与制造业生产要素的共有性、流动性和互补性,使得两业联动发展的潜力强大。可以说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是双赢的。但现实当中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发展状况却不是那么的理想。据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统计,1991年和2006年,我国实际完成的货运量平衡只增长10%左右,与同期需求增幅之间至少存在5个百分点的差距,这反映出我国物流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明的供给不够。目前我国制造企业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承担;产品销售物流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模式,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专业化社会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更不利于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我国物流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一、我国物流发展经历的阶段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同时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来说,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大致会经历下述几个阶段: 1、传统物流服务阶段 这一阶段中,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是按照不同专业服务分门别类各自单独展开的形式存在的,它是一种最初始的物流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形式。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物流活动仅限于对商品的储存和运输,整体效益较低。 2、现代物流社会化阶段 这是在传统物流服务阶段的社会分工细化基础上,通过产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物流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运作从产品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国内商品流通不断扩大,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物流业已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联合运输等系统应用形式,用系统思想对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使物流总费用最低,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3、全社会集成物流服务阶段 这是在现代物流社会化未来将要达到的最高阶段,此时那些为各自独立的顾客企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全面集成企业以及全社会的物流服务,努力去实现全社会物流成本最低和效果最佳,从而形成了一种全社会集成的物流服务形式和阶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济建设开始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我国的工商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提供新的物流服务,出现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企业,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也有了发展。物流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开展物流活动,物流更多地和信息技术结合使用,物流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社会效益高。 ■二、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许多物流企业本身规模偏小,盲目追求多角化经营,服务质量不高。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发展物流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应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重视供应链管理,增强自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1、各地政府和企业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 近年我国部分省市政府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战略性问题来抓,上海市为了使地区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优化企业物流管理,改变传统物流模式,创造物流服务产业化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时培育物流企业,逐步满足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这些举措已取得了明显收益,并涌现出了一批企业物流管理先进典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建设,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2、物流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企业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方向发展。很多企业在经历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剧痛后,重新定位,努力转变经营机制,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提高服务,对客户提供不同的系列化物流服务。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物流企业普遍看好我国物流市场,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建立物流网络及物流联盟,他们运用国际成功的物流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综合物流服务。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

第四节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 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物流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初期发展阶段(1949一1965年) 在这一阶段,国民经济尚处在恢复时期,工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经济基础较薄弱,并且出现了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物流的发展刚刚起步,只是在一些生产和流通部门开始建立数量不多的储运公司和功能单一的仓库;运输业无论是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输等,都处在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搬运和仓储环节比较落后,物流业远远不能适应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需要。 在这一时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初步建立了物资流通网络系统。在物流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的措施,如组织定点供应、试行按经济区域统一组织市场供应等。 二、停滞阶段(1966—1977年) 1966年开始的“文革”动乱,使国家在经济、政治及其他方面造成了严重破坏,当然物流业的发展也同样遇到了影响。由此导致流通渠道单一,从整体上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甚至连原来的一些设施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然而,与此同时,国际上的物流理论和物流实践正在大力的发展。 三、较快发展阶段(1978—1900年) 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国民经济以及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地发展,尤其是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的发展较快,兴建了大量的铁路、公路、港口、码头、仓库、机场等,不仅增加了物流设施,而且提高了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例如,水泥、粮食的散装运输、集装箱运输,并且开始建设立体自动化仓库等。尤其是积极有效地开展国内国际物流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了我国加快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和技术。中国物资流通学会于1989年5月在北京成功地承办了第八届国际物流会议,对我国的物流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人们在观念上逐步改变了孤立的对待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信息情报等机能,开始以系统的观点对它们的作用进行考察。 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以运输为例,截止到1990年底,我国陆、水、空运输网线总长度有了较大增长,其中 l/4以上是在这十余年期间建成的。尤其是公路建设更为突出,已建成高速公路、汽车专用公路多达4000 km。这十多年来新建和改建的高速汽车专用公路超过了前30年建设总和的3倍。其他水运、空运、管道运输也都有很大发展。 四、高速发展阶段(1991年以后) 这一阶段正是我国进入“八五”“九五”计划建设时期。“八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8%。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要求物流体系迅速现代化以与之相适应。正因为如此,国家为高速发展物流业而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例如,在“八五”规划中明确地把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物流业作为重点,在此期间动工兴建的10项特大型工程中,物流业就占有5项,而且全部是运输方面的。 进入“九五”规划时期,虽然我国经济出现徘徊,但是我国总货运量还是持续快速增长,1997年已达到12.55亿吨,相应的货物周转总量达到23337亿吨。 在此期间,我国也加快了物流系统的建设,向标准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由于引进不少家用电器生产线和汽车生产线,国外先进的物流技术得到传播,有力地推动了物流技术水平的提高。各种物流机械厂的新产品不断涌现,成为机械工业中引人注目的领域。与此同时,我国航运界开始全面关注物流业的发展纷纷介入综合物流领域;多次影响较大的物流会议把整个航运界的注意力都引向了物流这个延伸领域。由于大型航运企业进入物流业,使我国综合物流终于真正的高速发展起来。这一切都表明我国物流业正稳步地走向现代化。

国内客户服务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国内客户服务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物流产业是一个正在快速发展的新兴服务领域,对我国经济发展将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本文主要从物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阐述,这对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运输又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五种资源。这些资源产业化就形成了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等。这些物流资源也分散在多个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流通业等等。把产业化的物流资源加以整合,就形成了一种新的客户服务业,即物流服务业。 一、发展物流产业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全球物流服务业加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全球物流年均增长7%以上,高于同期GDP 增幅。2000年,全年物流产业规模为3.6万亿美元,与世界旅游业总收入基本相当。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企业的采购、仓储、销售、配送等协作关系日趋复杂,企业间的竞争已不仅是产品性能和质量的竞争,也包含物流能力的竞争。目前我国不少企业仍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管理模式,造成一方面生产企业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过大,占用资金较多;另一方面,运输仓储企业有效货源不足,现有设施不能充分利用,导致企业周转资金不快,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有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流动资本占用为31042亿元,资本年周转速度为1.2次,而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为15-18次。如果我国企业的资本周转速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国3万亿元流动资本将相当于45万亿元以上。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P 的16.7%,也有人估计为20%左右。2000年我国GDP为8.9万亿,按20%计算为17800亿。如果全社会流通费用降低1个百分点,就可节约资

制造业物流发展方向和趋势

制造业物流发展方向和趋势 ——精益化整体化是提高质量增加利润的根本法布劳格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张芸 一、物流业与经济的关系 从全球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看,物流发达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等经济发达国家。美国物流产业的规模为高技术产业的2倍,物流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欧洲物流市场总值约占欧盟国民生产总值的9%;日本物流产业的规模占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8.6%,而中国物流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9%。 物流贯穿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产品成本中仅仅30%–40%在生产过程发生,60%–70%是原材料运输、拆包装、质检、存储、分拣、上线运输、成品包装、暂存、分拨、成品配送、配件供应、回流、信息交换等非生产物流活动中产生的。 在全球经济大变革和中国经济大发展之际,一体化物流服务正推动企业变革。我国制造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满足客户需求,纷纷向按订单生产、按需制造转型,生产模式

的变化对其物流体系提出了挑战,迫使企业对生产物流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在此过程中,企业面临诸多问题和困惑。为了满足市场需要、客户需要,需要把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放在快速研发,按订单生产,将物流外包,这就对物流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制造业物流 从制造业产业链看,制造业物流分成五个环节,即供应商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包装物流、配件物流。 从全球范围看,发达国家的制造业物流发展较快。在发达国家中,德国和日本物流业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第三方物流发展迅速,企业普遍认同其作用并积极参与,物流业向社会化、一体化、全球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国制造业物流外包率相比物流行业发达的国家来看,依旧相对较低,制造业更趋向配备自有物流资源并自行操作,造成整体物流市场操作成本较高,效率较低,无法达到规模化效益,以提高整体物流市场发展水平。 三、LLP物流服务模式 物流业市场逐渐成熟。第一、二、三方物流,已各自在市场中定位。目前需大力推广发展“领先物流服务商(LLP)”模式,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鼓励专业化的物流研究和咨询机构独立于企业,能全方位、切实为政府、企业做决策提供物流解决方案。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趋势显现分析要点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趋势显现分析 上汽集团公司和安吉天地汽车物流公司之间的合作向纵深展开,安吉天地的物流服务能力覆盖到了上汽集团的零部件供应、整车组装、整车销售等核心环节。 无独有偶,不久前,宝钢集团和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签订三项长期运输合同,中远成为宝钢30万吨船型的全球最大合作伙伴。 “这些事件具有标志性的意义,意味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趋势开始显现。”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贺登才表示。 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 “从行业来分析,制造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的行业已从前几年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向钢铁、建材、汽车等上游企业延伸。”贺登才说。 在行业利润率不断走低的大背景下,我国不少的家电、电子、快速消费品等企业很早就将物流作为挖掘利润潜力的一大源泉,或如海尔自己组建物流公司,或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 “在物流需求扩大,成本上升的压力之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以更加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贺登才说。 “随着现代物流方式加快向采购环节拓展,供应链管理近来在我国也得到较快发展。”贺登才表示。 近年来,不少跨国公司逐渐加大在华采购力度,建立了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络,将中国企业纳入其全球供应链之中。通用电气、惠普、奥林巴斯、摩托罗拉、戴尔、IBM、柯达、沃尔玛等跨国公司纷纷在华设立采购中心。 国内连锁零售业的快速扩张,使供应链中靠近消费者的一端也越发显得重要,大型连锁企业把优化自己的供应链作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一环。一批具有强势品牌的生产企业,如海尔、联想、双汇等都建立大批连锁专卖店,并相应发展自身的物流配送能力。同时,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提出了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运作模式。 “这种融合趋势也体现在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加强深度合作上。”贺登才表示。 2007年,宝钢集团与中远集团签订了为期20年的铁矿石运输合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签署物流战略合作协议,由中外运为中化公司提供物流外包服务。神华集团、格力集团等生产企业都将物流视为其核心业务。更多的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联手,从供应链角度整合上、下游企业的物流活动,融合渗透、联动发展的趋势逐步增强。 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2007年9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的“首届全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大会”上,上汽集团公司负责人表示,在传统制造业务中实施物流业务外包,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上汽在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这种物流业务外包畅通了信息流程,提升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整体物流成本达35%以上。 也正是意识到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的巨大潜力,不少地方正着力推进制造业物流的发展。上海市为此制订规划,并提出总体目标:到2010年,确立现代物流业作为上海支柱产业的重要地位,初步建成国际重要物流枢纽和亚太物流中心之一。

中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l.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第三方物流是指物流供应链一体化过程中由物品的供方、需方以外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物流业发展经历过企业内部分散化物流、企业内部专业化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三个阶段。西方国家物流业的发展表明,独立的第三方物流需占社会的50%,物流产业才能形成。所以第三方物流发展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整个物流市场的比重,日本为80%,美国为57%,我国仅为18%。 我国不仅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也较小。据调查,2001年中国物流企业平均员工为259人。从事公路运输物流企业平均营运车辆为1.43辆,超过百辆的只有极少数。这方面与国外物流企业差距巨大。2001年全球500强中,物流企业有58家,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连锁公司以2198.12亿美元营业额坐上500强的龙头宝座。我国已经加人WTO,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等全球500强中的大型物流企业,都已进入我国市场。如果我国的物流企业不能迅速做大做强,市场竞争前景确实令人担忧. 2.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是从传统的物资和商业储运企业、各部委所属储运基地以及港口、码头等转运代理点转变过来的。由于这些企业脱胎于计划经济,是粗放型经营,条块分割的产物,其基础设施能力远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交通运输能力仍不能满足运输需求,主要运输通道供求矛盾依然突出;仓库储存设施落后,大部分仓库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已经相当陈旧;现代化的集装箱、散件运输发展不快,我国水路集装箱化率仅为42%,而国际上一般为60%;高效专用车辆少,汽车以中型汽油车为主,能耗大,效率低,装卸搬运的机械化水平低。 3.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运用信息技术是发展物流业的关键。由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要和许多货主建立合作关系,要处理来自多个企业的不同种类的数量商品的传递,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利用互联网来汇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加工、配送等众多合作伙伴的信息,根据企业的需要选择每一个环节最合适的合作伙伴,并能及时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要有很强的信息收集、储存和处理的能力:由于我国物流企业从总体来说信息化起步比较晚,信息化程度较低,对企业信息化存在许多分歧,不少物流企业还处在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的低级阶段。许多现代信息技术,如条码技术、射频技术、EDI 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等,都处于学习和起步阶段。 4.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目前我国物流业的管理基本上仍沿袭计划经济体制,物流业的管理权限分割为铁路、交通、民航、海关、商贸等部门。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管部门进行宏观管理和协调,物流中横向联系被纵向的管理体制隔断。在这种体制下,若一个企业的物品想实现多式联运(一次委托,由两家以上运输企业或用两种以上运输方式将某一物品运送到目的地的运输方式),就相当困难。 国家有关部门从各自的管理范围和专业特点出发制定了许多法规,例如,公路和水路各有不同的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工商、税务、海关、检验部门对物

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A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36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河南理工大学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 日期: 2013 年 08 月 03 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2013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 摘要 针对问题一:为消除数据之间的差异首先对数据做了科学的处理,然后分别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来说明成都市制造业和物流业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定性分析是利用处理过的数据建立图表的方式进行。由于定性分析的不精确性又建立了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在时间序列中计算水平分析指标和速度分析指标,水平分析指标是通过不同的增长量体现的,速度分析指标是通过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增长水平体现的。通过以上分析最终得出成都市物流业和制造业近几年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但制造业要比物流业增长的快。 针对问题二:建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多重回归分析的主成分—多重回归分析改进模型。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调用MATLAB 里面的princomp 函数做主成分分析,发现影响物流业的因素中货运量的贡献率最大为86.9312%,影响制造业的因素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最大为93.9854%。为分析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总体情况,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因变量,以影响物流业的各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多重回归分析模型,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表达式为 543211108.00547.00329.02321.05695.0'?x x x x x y ++++=。并对此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得到p 值为1.23216e-007,即该方程是极显著的。 针对问题三:首先定义了协调度公式,及协调度所属的范围等级,然后建立灰色关联模型,分别得到制造业对物流业的关联度矩阵和物流业对制造业的关联度矩阵,从整体看两者之间的关联度较高,关联度值基本都在0.6~0.9之间;最后利用协调度公式,计算得到物流业与制造业彼此的协调度值为0.55附近,从而得到制造业与物流业之间联动发展基本协调,协调程度为中等;最终利用得出的关联度矩阵,得到物流业对制造业中的人均GDP 的关联度较小,联动发展较为薄弱,制造业对物流业中的等级公路里程的关联度较小,联动发展较为薄弱。 针对问题四:利用问题三中的关联度矩阵,得出关联度矩阵中行的均值,得出关联度平均值较大的因素,即为成都市制造业(物流业)影响较大的物流业(制造业)因素,也即,物流业对制造业影响较大的因素为:工业用电量,外商直接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其影响程度 均超过0.7,而制造业对物流业影响较大的因素为:旅客周转率和最大出口总额,其影响程度均超过了0.7。 关键字:时间序列模型 水平分析指标 速度分析指标 主成分—多重回归分析模型 灰色关联度

我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社会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成本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若干建议。最后,分析得出未来物流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的普及、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和转变成第四方物流的趋势。论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物流”概念的界定;第三部分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为我国物流业的现状;第五部分为我国物流发展的趋势;第六部分为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第七部分为完善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第八部分为结束语。 关键词:物流;现状趋势;第三方物流

目录 一、绪论 (1)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 (1) (二)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1) 二、中国物流业的现状 (2)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处于粗放式扩张阶段 (2)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2)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类型 (3) (四)物流业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3)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问题 (3) (一)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 (4) (二)我国物流企业增值服务弱 (4) (三)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尚未广泛应用 (4) (四)物流观念淡薄,政府政策透明度不够 (4) (五)物流企业从业者素质不高,专业人才匮乏 (4) (六)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的制约,导致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5) 四、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 (5) (一)电子物流 (5) (二)物流规模和物流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6) (三)第三方物流将快速发展 (7) 五、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 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一、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特征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1.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并成为当前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 与此同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已经出现且发展势头极为迅速。其中在中国从事生产、销售及采 购活动的跨国公司和国内优势企业对专业化物流服务的需求发展迅速,成为带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基础。此外一些新兴的经济领域,如私营企业、快递服务行业以及电子商务领域等,也产生和存在着一定规模的物流服务需求。 2.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中出现的许多物流企业,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国际物流企业,如丹麦有利物 流公司等。这些国际物流公司一方面为其原有的客户--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延伸物流服务,另一方面,针对中国市场正在生成和发展的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提供服务。 二是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它们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例如,中外运集团等。 三是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如广州的宝供物流公司、北京华运通物流公司等。这些企业依靠灵活 的竞争策略和对专业化物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在物流企业不断涌现并快速发展的同时,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形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一方面围 绕货运代理、商业配送、多式联运、社会化储运服务、流通加工等物流职能和环节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发展比较迅速。另一方面是正在起步的系统化物流服务或全程物流服务,即由物流企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从物流方案设计到全程物流的组织与实施的物流服务。 3.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 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在储运设施方面,我国目前已经建成了由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5 个部分组成的综合运输体系,运输线路和场站建设方面以及运输车辆及装备方面都有较大的发展。在仓储设施方面,除运输部门的货运枢纽和场站等仓储设施外,我国商业、物资、外贸、粮食、军队等行业中的仓储设施相对集中,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年投资规模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 在信息通讯方面,目前我国已拥有电信网络干线光缆超过30万公里,并已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体,以数字微波和卫星通讯为辅助手段的大容量数字干线传输网络,其覆盖范围包括全国地市以上城市和90%的县级市及大部分乡镇,并与世界主要国际信息网络连通。此外EDI、ERP、MRP、GPS等一些

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 --发改委

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 2010年09月03日来源:发改委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现代物流工作牵头部门: 现代物流是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有利于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提高物流业的服务能力,对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为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我们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印发你们,请按照《意见》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有关工作。 附: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 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二O一O年四月九日 附: 关于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意见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加快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联动发展的重要性 现代物流是提升制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需求基础。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大力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推动物流企业与生产企业互动发展,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有利于制造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释放和集聚物流需求,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提高物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高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联动发展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提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和效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联动发展的基本原则 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营造良好的联动发展环境。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尤其要发挥制造企业的主动性。 二是因地制宜,分步推进。要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引导企业采用适宜的联动模式,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三是注重实效,互利共赢。通过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促进制造企业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优化升级,共同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