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操作规范

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操作规范

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操作规范

(十)新生儿外周动静脉换血术技术操作规范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外科技术操作规范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外科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 1、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大于60%。 2、临床反复发作与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相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TIAs或中风发作) 3、无严重全身性疾病,如心脏、肝脏、肾脏功能衰竭 4、狭窄远端血管正常,后循环病变小于20mm,前循环小于15mm 5、急性动脉溶栓后残余狭窄 【禁忌证】 1、梗塞后遗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 2、无症状狭窄。 3、慢性完全闭塞。 3、狭窄段极度成角。 4、狭窄段血管正常管径小于2mm。 5、颅内动脉弥漫性狭窄。 6、先天性发育不良。 7、烟雾病、动脉炎等少数不明原因的病变。 8、脑梗塞后2周内。 9、2周内曾发生心肌梗塞。 10、严重全身系统性病变。 11、预计生命周期少于2年。

【术前准备及评价】 同颈动脉支架术。 【狭窄血管测量方法】 同颈动脉支架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有条件者尽量插管全麻。 2.经股动脉穿刺,使用6F导管鞘。 3.全身肝素化。术后肝素不中和。 4.一般使用单导丝技术,导丝要求0.014″,长度180cm~190cm。导丝头端软头长度大于10cm。 5.如果狭窄段存在夹层或动脉瘤样扩张,使用微导管技术,超选择造影证实微导管穿过狭窄进入血管真腔后用0.014″交换导丝(300cm)交换,然后再置入支架。 6.可以选择球囊扩张支架,也可选择自膨式支架,选择自膨式支架一定要预扩张。 7.球扩式支架释放压力为所选支架的命名压(Nominal pressure)。逐步缓慢加压,如果释放后支架内仍有残余狭窄,可以选择扩张球囊行支架内后扩张。 8.高度狭窄的患者伴有侧支循环不好者,在支架释放前注意控制血压,收缩压在基础血压的水平上下降20cm~30mmHg,支架术后24小时仍然维持低血压,但如果存在其他血管狭窄,注意血压不能过低,造成低灌注性梗塞。

吻合血管或带血管蒂的皮瓣移植

吻合血管或带血管蒂的皮瓣移植 小腿外侧皮瓣 小腿外侧皮瓣,是以腓动脉为血管蒂的皮瓣。由腓动脉发出的皮支多数穿过小腿外侧肌间隙浅出供养皮肤。因此,此皮瓣亦属于肌间隙动脉供养的皮瓣。该皮瓣作为移植时常以腓动脉为血管蒂。也可以切取皮支血管蒂皮瓣,小腿的血供影响较胫动脉为小,但血管口径较细,吻合较困难。顾玉东于1986年报道首先采用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创面5例均获得成功。目前,小腿外侧皮瓣亦是常用皮瓣供区之一,它既可作为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移植,又可行带血管蒂的皮瓣转移修复小腿和足部创面。小腿外侧是非持重部位,也较为隐蔽,切取皮瓣后对功能和外观影响较上肢小。 【应用解剖】 小腿外侧部皮瓣的血供来源于腓动脉,然而腓动脉发出的皮支和肌皮支的形式有所不同,因此,根据其皮支的形式,腓动脉可分3种类型: 1.I型 腓动脉起端发出的皮支,经过小腿外侧肌间隙而直接进入小腿外侧皮肤。此皮支血管口径较细约为0. 3mm。 2.II型 腓动脉在进人跗长屈肌肌腹前由主干发出比目鱼肌肌皮支,此分支在比目鱼肌肌腹内常分为两支出比目鱼肌筋膜,然后进人小腿外侧皮肤。此肌皮支血管口径一般在0.5? lmm。 3.III型 腓动脉主干进入跗长屈肌肌腹后,在小腿中1/3段中点附近,及小腿下1/3段分别由主干发出跗长屈肌肌皮支,皮支与肌腹呈垂直方向,穿出肌筋膜后进入小腿外侧皮肤。但作为小腿外侧皮瓣血供者主要有2支,它们进人皮下之点分别位于腓骨小头下13?17cm和18? 21cm间,外径为0. 2?0. 5mm;皮动脉蒂长为4? 5cm。伴行静脉外径为0. 4?0.1mm。排动脉远侧穿出深筋膜点,在外踝之上6?8cm处,然后形成两条主要终支一为外錁后动脉,自外踝上方的后内侧向外侧走行;另一为穿动脉,向前穿过骨间膜至外踝上方的前内侧。而且腓动脉主干在踝关节平面与胫前胫后动脉均有较粗的交通支相吻合。这就为小腿外侧部皮瓣采用游离移植,或顺行或逆行转移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小腿外侧部皮瓣的静脉回流,为上述皮支或肌皮支的伴行静脉,当设计小腿逆行岛状皮瓣时,由于下肢静脉结构紧密,数目较多,则常需要将小腿后侧的小隐静脉包含在皮瓣内有利于皮瓣的静脉回流。小腿外侧皮瓣切取范围可达30cm* 16cm。 【适应证】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内瘘是长期透析必要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流量与良好的透析质量的保证。精心护理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就等于延长了您的寿命。 精心的护理应从内瘘术前开始: 1.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 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 1.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保护AV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r>3mg/dl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 3.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 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 1.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胀。 2.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

※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 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准。 4.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 5.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5.※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压10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内瘘血肿、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 6.内瘘成熟时间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期间可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瘘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瘘失败。)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护好内瘘,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 1.穿刺前的准备:护士洗手,带口罩、手套;患者用中性洗手液清洁内瘘侧手臂;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摆好体位(穿刺侧手臂与机器同一侧) 2.对瘘管进行评估:

动静脉内瘘操作规范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操作规程 一、手术目的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是通过外科手术,吻合患者的外周动脉和浅表静脉,使得动脉血液流至浅表静脉,达到血液透析所需的血流量要求、并便于血管穿刺,从而建立血液透析体外循环。 二、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适用于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时间血液透析的患者。 (1)慢性肾衰竭患者肾小球滤过率<25ml/min或血清肌酐>4mg/dl(352μmol/L),应考虑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2)老年患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尽早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2、绝对禁忌证 (1)四肢近端大静脉或中心静脉存在严重狭窄、明显血栓或因邻近病变影响静脉回流。 (2)患者前臂ALLEN试验阳性,禁止行前臂动静脉内瘘端端吻合。 3、禁忌证 (1)预期患者存活时间短于3个月。 (2)心血管状态不稳,心力衰竭未控制获低血压患者。 (3)手术部位存在感染。 (4)同侧锁骨下静脉安装心脏起搏器导管。 三、术前评估 1、血管条件预期选择的静脉直径≥2.5mm,且该侧肢体近心端深静脉和/或中心静脉无明显狭窄、明显血栓或邻近组织病变;预期选择的动脉直径≥2.0mm,选择上肢部位时,应避免同侧存在心脏起搏器,选择前臂端端吻合术式,患者同肢体的掌动脉弓应完整。 2、手术部位 (1)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侧,后惯用侧;先远心端后近心端。(2)可选用的血管:前臂腕部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最常用。 (3)血管吻合方式常选择动、静脉端端吻合。

(4)全身状态和凝血功能术前应对患者心脏、肺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和循环血液动力学状态进行充分评估,检测血常规、凝血指标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四、操作步骤(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 1、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手术侧上肢外旋外展,平放于手术操作台上。用手术画线笔或龙胆紫棉签标记动静脉血管走行。 2、常规碘伏消毒、铺巾。 3、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也可以采取臂丛麻醉。 4、在桡动脉和头静脉之间纵行切开皮肤3~4cm,切口选择应尽量能充分暴露桡动脉及头静脉,便于分离血管。若动脉与静脉相距较远,也可在动脉和静脉侧分别做两个纵行切口。 5、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寻找并游离头静脉,结扎并切断近心端分支,分支血管靠近头静脉主干的残端留取不易过短,以免结扎时引起头静脉狭窄。 6、头静脉游离长度为2~3cm,以能搭到桡动脉处为宜,远端穿1号或0号丝线备用。 7、术者食指触及桡动脉搏动,游离皮下组织,血管钳分离腕掌侧韧带,用弯血管钳前端挑出动脉鞘,穿一根专用皮筋牵拉,打开动脉鞘,小心分离与之伴行的静脉,游离桡动脉1.0~1.5cm并结扎分支,再穿一根专用皮筋备用。 8、用血管钳挑起已游离好的头静脉并确保头静脉无扭曲,近心端夹血管夹,远心端结扎。在远心端斜行剪断头静脉,5ml注射器接无创针头(可用18号或20号无翼套管针外芯),1:1肝素生理盐水(肝素100mg:生理盐水100ml)注入头静脉管腔冲洗残余血液,如头静脉细小,可作液性扩张。 9、血管吻合端端吻合:动脉近心端夹血管夹,远心端结扎,于远心端切断动脉,若动脉管径较细,可剪一斜面。肝素生理盐水冲洗管腔,采用7-0尼龙线先作两定点吻合,并作牵引用,然后作动静脉前壁和后壁连续或间断吻合,针距间隔大约1mm,吻合口大小6~8mm为宜。吻合完毕后,打开动脉血管夹。 10、用手触摸到吻合口血管震颤,说明内瘘通畅。若吻合口漏血速度快,可以补针,如轻度漏血,可以轻压吻合口数分钟,一般都能止血,必要时也可局部敷用凝血酶或生物蛋白胶。检查无渗血后,可给与庆大霉素5ml冲洗切口,缝合皮肤(注意缝合皮肤不易过紧,以免压迫瘘口影响瘘的血流量)。

带蒂皮瓣转移术护理常规

带蒂皮瓣转移术护理常规 皮瓣是一具有血液供应的皮肤及其所附着的皮下组织所形成 的组织块。一般按供区部位命名,如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掌背皮瓣。常见的有轴型皮瓣(皮瓣供区有轴心动静脉通过显微外科技术与受区血管吻合建立循环系统,如游离股前外侧皮瓣)、非轴型皮瓣(不含轴心血管,移位时需保留一定的皮肤蒂,如腹部皮瓣)。带蒂皮瓣是带有皮下组织和脂肪的皮肤,移植时必须有一部分与供皮区相连,相连皮肤称为蒂。皮瓣移植后暂时有蒂部血运供给营养,使受皮的创面血管长入皮瓣,建立新的血运后,再将蒂部断开完成皮瓣移植。带蒂皮瓣转移术适用于肢体创面深部组织外漏、拇指脱套伤、游离植皮、手指再造等。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手术后被动体位时间久难受,生活绝对不能自理,要有心理准备。 2.协助做好各种检查,肝、肾功能,心电图,出凝血时间测定。3.术前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术后卧床需要,劝其戒烟。4.手术野皮肤准备术前 1d备皮,包括受区与供区皮肤,手术晨用 75%乙醇消毒后用,无菌敷料包扎。 5.术前1d,做血型测定、备血,完成常规药物的敏感试验。6.手术晨按医嘱使用术前用药。 7.术后病室的准备,患者术后应安置在安静、清洁、通风的病室。室温保持在25 ℃左右,若在炎热的夏季,最好放置在距窗

户近的床位,因通风较好,易使伤口干燥,不至于因局部出汗、潮湿引起伤口感染及皮肤接触面溃烂,凡腋下、手指间皮肤面互相接触处要用锦垫纱布隔开。 二、术后护理: (一)协助生活护理。 (二)局部观察局部烤灯照射14d左右,烤灯距患肢皮瓣距离为30~40厘米,每小时观察皮温、肤色、充盈及有无出血点一次,并与健侧对比,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三)术后皮瓣的观察尤为重要,应从固定、渗血、温度及血运几方面进行,皮瓣固定包扎过紧,可压迫皮瓣影响血运,故如有过松或过紧应及时调整;皮瓣渗血属异常情况时,有少量渗血时,可用沙袋压迫止血,如有大量渗血易使皮瓣变硬,压迫而致皮瓣坏死,应立即进行结扎处理;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术后6 h~8 h即应查看伤口血运,特别是术后1 d~2 d最重要;查看时要看皮瓣远端缝合部位有无蒂部反折、扭转、受压等,观察皮瓣皮肤的颜色、温度、返红试验、皮肤的弹性,如皮肤颜色红润,皮温正常,返红试验好,按之有弹性,说明血运好;如皮肤颜色苍白或青紫、皮温低、伤口敷料有渗出或异味,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四)卧位术后患者平卧7 d,仰卧为宜;患肢下垫薄枕,防止患肢担空过久产生疲劳及慢性牵拉,引起皮瓣疼痛、撕脱;双腿微屈,膝下垫软枕,以减轻腹部张力;嘱患者放松裤带,避

钝针穿刺操作规程

动静脉内瘘钝针穿刺操作规程 一、穿刺前评估 1、对患者进行信息核对:姓名、住院号/医卡通号、透析器型号;并向患者进行 解释。 2、安置体位,将内瘘侧手臂按照穿刺走向放置好。 3、评估内瘘功能: 望诊:观察内瘘侧手臂皮肤有无皮疹、血肿、瘀斑、过敏、假性动脉瘤等; 触诊:摸清血管走向和深浅,触摸血管是否有搏动、震颤、判断血管弹性和充盈度; 听诊:用听诊器沿血管走向听诊血管杂音。 二、穿刺前准备 1、戴手套,铺治疗巾,选择穿刺部位。避开血管瘤,动静脉穿刺点距离5cm以 上,动脉穿刺点离吻合口3cm以上。 2、血痂清除 2.1血痂为隧道点的标志,用安尔碘棉签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 2.2用无菌镊子将穿刺点血痂清除干净。 2.3告知患者在穿刺前将穿刺手臂用肥皂和清水清洗干净。 三、钝针穿刺 1、穿刺方法(静脉) 1.1 检查穿刺针包装有无破损,潮湿,确定在有效期内,脱去包装袋,检查穿刺 针。 1.2 再次消毒静脉穿刺点皮肤2遍,按三点固定法进针(消毒10秒钟后方能进 针),右手拇指和食指捏在穿刺针针翼尾部,左手拇指和中指绷紧穿刺点远端的皮肤。 1.3穿刺针斜面朝上与皮肤成25度角进针,转动针翼,寻找血管隧道,见到回 血确认进入血管后,放低角度,平行将针体送入血管。 2、固定:穿刺针针翼(第一条横固定针翼,第二条交叉固定针翼)穿刺点处用 创可贴覆盖。 3、同 1、2点穿刺“动脉” 4、遵医嘱正确注入抗凝剂。 5、按照透析机型号操作程序,连接病人,并开始透析治疗。

6、记录治疗参数,透析治疗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内瘘穿刺处血管情况。 四、治疗结束后止血方法 1、部位:常以食指和中指压迫,一指垂直于血管进针点上,另一指压在皮肤进 针点上,使用无菌压球进行按压。 2、时机:不要在针体完全拔出血管前加压,否则容易造成穿刺针斜面切割血管。 3、压力:大小应根据既能维持相近两端搏动或震颤,又能控制出血的要求来调 整。 4、时间:一般5—10分钟,如超过10分钟,应及时通知医生调整肝素用量或 评估动静脉内瘘。 5、监测:外出血内出血搏动或震颤 五、注意事项 1、穿刺前必须进行动静脉内瘘评估。 2、正确消毒皮肤:使用安尔碘消毒2遍,消毒皮肤范围大于10cm,消毒10秒 后方可穿刺。 3、扣眼形成: 3.1血管隧道形成期,要求同一护理人员穿刺,非糖尿病病人需6—8次穿刺, 糖尿病病人需12次穿刺。 3.2每次穿刺需同样的穿刺点,同样的角度(25度),同样的深度。 3.3如已选择的部位不理想(易于穿刺,充分的血流量)选择另一部位建立隧道。 如需在另一部位建立隧道(不同的穿刺者),至少距原隧道约2cm以免进入原隧道。 3.4一旦隧道形成,即可用15G或16G钝针穿刺。 3.5在隧道形成并开始使用钝针后必须由经过钝针穿刺培训的护理人员完成。3.6如钝针穿刺困难,小于6个月可选择锐针穿刺几次,穿刺点注意沿原隧道进 针,然后再试用钝针穿刺;大于6个月更换穿刺点。 4、针头周围出血可能是由于锐针割伤了隧道或隧道变大。 血液透析室 2015年8月19日

显微镜在基层医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显微镜在基层医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全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基层医院医疗设备逐渐完善,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基层医院医生也提出了进行精细手术的要求,这种要求使得近年来显微镜在基层医院临床骨科手术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而现代社会发达的交通和生产、生活中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此类病人也越来越多。 手术显微镜的产生,使医生能够看清手术部位的精细结构,可以进行凭肉眼无法完成的各种显微手术,大大拓展了手术治疗范围,提高了手术精度和病人愈合率。现在,手术显微镜已成为一种常规医疗设备,主要供医院临床各科室进行手术与检查使用。按手术部位划分,手术显微镜可以分为眼科、耳鼻喉科、外科、妇科、整形外科、显微外科等数种,也有一些手术显微镜属通用型,配属的附件较多,组合后可供各科使用;按外部形状划分,可分为移动式和固定式两种,其中,移动式有立柱式和夹持式,固定式有悬吊式、墙式及桌式等。 自从1960 年Jacobcon 做小血管显微吻合实验成功以来, 我国陈中伟(1963 年) 首先报道世界上第1 例断肢再植成功, 接着断指再植亦成功, 由此掀起开展显微外科技术的热潮, 大大提高我国显微外科在世界上的威望。现在显微外科已被国家标准学科分类列为三级学科, 这预示着显微外科在下个世纪将会有一个 大的发展, 它必将对提高外科各个领域的医疗技术水平起到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断肢(指)再植断指再植至今已有30余年的发展历程。60年代为开创期, 断指再植的成活率仅为51%;70年代为发展期,再植成活率提高到92.9%;80年代是硕果期, 最显著的标志就是攻克了约0.2mm微血管吻合,远期通畅率达90%以上,推 动了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指尖再植、小儿断指再植、多平面离断指再植、十指离断再植等的成功均反映出我国断指再植技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1];进入90年代是功能期,断指再植的根本目的是恢复手指的功能,尤其是指尖再植除了恢复手指功能外,还恢复手指的良好外形。掌握好再植指征,改进内固定方法,重视神经肌腱的各期修复,加强系统的功能康复,仍是今后进一步提高再植手功能所需共同探讨的课题。在基层医院尤其是较偏远的地区,因转诊困难,往往会延误此类病人的治疗时机。如果能开展断指再植手术,将大大减少该地区此类病人的致残率。 创伤(面)显微外科修复(1)皮肤缺损创面修复尤其是较大面积创而处理较为困难。过去只是凡士林沙布覆盖待其生长肉芽皮片封闭创面。病程长,遗留弹性差的植皮面,不耐磨压易受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后,可以通过带血管蒂皮瓣移位术或吻合血管的皮瓣移植术进行修复,可以一期封闭创面而治愈。 (2)复合组织缺损的修复单纯皮肤缺损的创面,采用皮瓣移植修复可以一期封闭创面而治愈,大大缩短了病程,而伴有肌肉、肌腱、管、神经等多种组织缺损的创面,亦可采用带血管蒂的或吻合血管的复合组织瓣移(位)植进行修复,狭得一期封闭创面和修复其他组织缺损恢复其功能之目的。 (3)大型创面和小型创面的修复超过15cm以上的创面,很难通过附近带血管蒂皮瓣移位来修复,多数需要采取几个不同部位的皮瓣或组织瓣经过吻合血管组合式移植进行修复。或者切取邻近两个部位、同为一个血管蒂的联合皮瓣移植进行修复。小型创面是指一般为2cm ×2cm~3cm X 6cm特殊功能部位的创而,需要通过特殊部位小型皮瓣移植修复者。例如手指掌关节处、指腹、指蹼等部位皮肤缺损,需行小型皮瓣移植才能恢复较好的功能和外观。这些小型皮瓣无知名血

内瘘穿刺操作流程及评分细则

内瘘穿刺操作流程及评分细则 姓名:成绩: 项目分值内容扣分备注准备 质量标准10分 1、护士准备、着装整齐0.5分,洗手0.5分,戴口罩0.5分 2、评估病人:了解穿刺部位皮肤情况,血管通路情况2分, 透析期间有无出血现象2分 3、用物准备:无菌盘内置无菌巾,内瘘穿刺针2根,抗凝剂, 棉球数个,0.5%碘伏,棉签、止血带、胶布、缺一项扣0.5 分 操作 流程质量标准70分 1、核对抗凝剂种类、剂量2分,检查药液的性状1分,配置 时间1分,注射器的有效期1分,有无漏气1分,准确抽 取需要量2分 2、将用物携至床旁2分,核对姓名床号2分,向病人解释2 分。 3、检查穿刺针的有效期1分,有无漏气1分,以生理盐水预 冲内瘘穿刺针2分,根据需要连接肝素2分 4、准备胶布1分,暴露穿刺部位2分,铺上无菌治疗巾2分 5、选择静脉穿刺点2分,嘱病人握拳1分,消毒皮肤2遍, 直径10cm以上2分,距穿刺点6cm上方扎止血带,内瘘充 盈患者无需扎止血带2分 胶布固定穿刺针2分,注射肝素2分,剂量按个体化原则, 遵医嘱执行2分 6、选择动脉穿刺点2分,要求动脉穿刺点距动静脉内瘘口3cm 以上,动静脉穿刺点的距离10cm以上为宜1分,同法穿刺 内瘘动脉端7分,见有回血说明穿刺成功2分,嘱病人松 拳,松止血带2分,胶布固定2分,盖上治疗巾2分 7、清理用物1分,整理床单位1分 8、洗手1分,透析过程中加强巡视5分 结束 质量标准20 1、无菌操作5分 2、娴熟流畅3分,程序正确2分 3、用物污物处置恰当5分 4、回答正确5分

注意事项:1用含碘消毒液消毒时,需要待干时间;消毒一个部位,穿刺一个部位。 2 2次穿刺之间距离应大于0.5厘米,移植物血管搭桥内瘘的穿刺部位避免在同一水平线上,护士对同一病人穿刺不能超过3次。 3 穿刺前严格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如有异常请医生诊查后方可穿刺。

血液透析滤过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

血液透析滤过操作规范 (一)物品准备 血液透析滤过器、血液透析滤过管路、安全导管(补液装置)、穿刺针、无菌治疗巾、生理盐水、一次性冲洗管、消毒物品、止血带、一次性手套、透析液等。 (二)开机自检 1.检查透析机电源线连接是否正常。 2.打开机器电源总开关。 3.按照要求进行机器自检。 (三)血液透析滤过器和管路的安装 1.检查血液透析滤过器及管路有无破损,外包装是否完好。 2.查看有效日期、型号。 3.按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 4.安装管路顺序按照体外循环的血流方向依次安装。 5.置换液连接管安装按照置换液流向顺序安装。 (四)密闭式预冲 1.启动透析机血泵80 ~100 ml/min,用生理盐水先排净管路和血液透析滤过器血室(膜内)气体。生理盐水流向为动脉端→透析器→静脉端,不得逆向预冲。 2.将泵速调至200 ~300 ml/min,连接透析液接头与血液透析滤过器旁路,排净透析器透析液室(膜外)气体。 3.机器在线预冲通过置换液连接管,使用机器在线产生的置换液,按照体外循环血流方向密闭冲洗。

4.生理盐水预冲量应严格按照血液透析滤过器说明书中的要求;若需要进行闭式循环或肝素生理盐水预冲,应在生理盐水预冲量达到后再进行。 5.推荐预冲生理盐水直接流入废液收集袋中,并且废液收集袋放于机器液体架上,不得低于操作者腰部以下;不建议预冲生理盐水直接流入开放式废液桶中。 6.冲洗完毕后根据医嘱设置治疗参数。 (五)建立体外循环(上机) 1.血管通路准备 (1)动静脉内瘘穿刺 1)检查血管通路:有无红肿,渗血,硬结;并摸清血管走向和搏动。 2)选择穿刺点后,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 3)根据血管的粗细和血流量要求等选择穿刺针。 4)采用阶梯式、纽扣式等方法,以合适的角度穿刺血管。先穿刺静脉,再穿刺动脉,动脉端穿刺点距动静脉内瘘口 3 cm 以上、动静脉穿刺点的距离10 cm 以上为宜,固定穿刺针。根据医嘱推注首剂量肝素(使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应根据医嘱上机前静脉一次性注射)。 (2)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连接 1)准备碘伏消毒棉签和医用垃圾袋。 2)打开静脉导管外层敷料。 3)患者头偏向对侧,将无菌治疗巾垫于静脉导管下。 4)取下静脉导管内层敷料,将导管放于无菌治疗巾上。 5)分别消毒导管和导管夹子,放于无菌治疗巾内。 6)先检查导管夹子处于夹闭状态,再取下导管肝素帽。 7)分别消毒导管接头。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DSA)及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方法:对4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术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术前心理疏导,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和护理,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患者由于血管扭曲支架无法到位而手术终止,其余病例均获手术成功。2例支架置入术患者术中、术后出现了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给予提高心率、升血压等措施,1周后症状消失;2例术后穿刺部位出现了假性动脉瘤,经加强局部压迫止血而治愈;1例出现肺部感染,经加强抗感染及护理后治愈。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术后加强护理对手术成功意义重大。 【关键词】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术;护理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陈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

带血管蒂皮瓣的手指创面修复术前术后护理

带血管蒂皮瓣的手指创面修复术前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3-02-19T10:28:25.5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9期供稿作者:邱娥[导读] 皮瓣水肿护理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必要时可拆除部分缝线,局部理疗促使水肿吸收。 邱娥(湖北省通城县人民医院湖北通城 437400) 【摘要】目的为确保带血管蒂皮瓣的手指创面修复术效果好,本文在此探讨此项手术术前、术后护理。方法通过对35例手指部皮肤缺损或伴伸肌腱缺损创面的带血管蒂皮瓣的手指创面修复实施供、受区护理,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35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外观满意。结论此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效果好,术前后精心护理,为手术成功提供了保障。【关键词】带血管蒂皮瓣手指创面修复术护理手术供区受区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9-0237-01 手指皮肤缺损或伴伸肌腱缺损是临床常见的损伤,2004年5月~2006年11月我科采用带血管蒂皮瓣手指创面修复术35例,手术效果好,外观满意,手术供区无功能影响,笔者体会到手术前准备,手术后护理是关系到手术效果与成败的重要环节,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手指部皮肤缺损或伴伸肌腱缺损创面应用带管蒂皮瓣共35例,男24例,女11例,其中掌背皮瓣修复10例,示指背皮瓣修复9例,示指前皮瓣逆行转移修复4例,掌(指)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6例,桡神经浅支神经营养皮瓣修复4例,掌背皮瓣带示指固有伸肌腱修复皮肤伴伸肌腱缺损2例,皮瓣面积1.5cm×2.5cm~5.5cm×4.5cm,皮瓣全部成活,其中示指皮瓣修复供区需植皮,其他供区无需植皮,术后外观满意。对手指皮肤组织缺损的修复带血管蒂皮瓣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效果好,手术在同个手进行,术后无需特别固定,患者轻松。其中3例皮瓣水肿经护士及时观测发现并经医生积极处理,皮瓣全部成活。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准备 2.1.1 受区准备带血管蒂皮瓣移位术作为良好的自身修复,材料只有在受区条件良好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理想效果[1],(1)对慢性感染创面必须进行病灶清除,包括彻底切除感染创面、窦道、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及血运差的瘢痕组织,创面换药,使受区变成一个基部健康,相对无菌的创面[2]。(2)受区局部有急性炎症者,应先切开引流,待炎症清退后再行手术。(3)手部没有创面为瘢痕组织,应温水浸泡,去除污垢保持清洁,洗净指蹼间,修剪指甲,并消毒无菌纱布包扎[3]。 2.1.2 供区准备供区准备包括:(1)供区局部情况检查,有炎症、皮癣、瘢痕等情况时尽量不予采用。(2)皮瓣切取后,应对供区部位的功能和形态无明显影响。(3)尽可能选择位置隐蔽,对外观影响小的皮瓣。(4)选择血管恒定,变异较小,易于切取的瓣。 2.1.3 一般准备及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戒烟及术后3天须绝对卧床的意义,指导训练患者在床上使用大小便器,以适应术后卧床的需要。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介绍手术后意义及预后,说明焦虑不利于康复,使之保持乐观心态。 2.2 术后护理 2.2.1 局部观察(1)色泽:正常皮瓣色泽较健处稍红,如色泽青紫,表示静脉回流受阻,苍白则表示动脉供血不足,观察色泽变化时应避免在强光下进行,以防出现偏差而导致误诊。(2)毛细血管充盈反应:用玻璃棒或小指指床压迫皮瓣皮肤呈苍白,压迫物移去后皮色应在1~2 s内转为红润,如超过5 s或不明显都应考虑有循环障碍的存在。(3)皮肤温度测量:正常皮瓣温度维持在31 ℃以上,降低到27℃~31 ℃,提示静脉性血循环障碍,皮温降低到27 ℃以下,则提示动脉性血循环障碍。(4)局部水肿:引起局部水肿的原因很多,术后初期的水肿是外伤和手术创伤所致的正常组织反应,一般术后3天可逐渐改善,局部水肿伴有其他征象者,常被认为是病理变化的存在或出现的先兆,应立即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2.2.2 预防血管痉挛(1)加强保温措施,忌寒冷刺激,室温保持在25 ℃~30 ℃,患处烤灯局部照射,采用40~60 W,距离30~45 cm,避免局部温度过高及烫伤。(2)患肢制动,保证体位舒适,避免疼痛刺激。(3)戒烟,严禁烟雾吸入。(4)解痉药物应用。 2.2.3 皮瓣水肿护理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必要时可拆除部分缝线,局部理疗促使水肿吸收。 2.2.4 预防感染早期应用抗生素,及时更换敷料,病室保持清洁,每日可用紫外线灯照射2次,每次30 min,消毒时保护患者眼睛。 2.2.5 功能锻炼术后即可进行同手健指屈伸锻炼。早期可行局部超短波理疗,术后2周患指可行主、被动屈曲,伸直锻炼,按摩,原则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参考文献 [1]侯春林.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手术图解.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0. [2]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72-676. [3]范启申.现代手外科显微手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54-56.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及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 1.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 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保护A V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 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 r>3mg/dl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 3.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 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 1.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 胀。 2.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 ※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 ※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 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 震颤为准。 4.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 5.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瘘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 ※术后2周可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 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瘘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 扩张充盈,压10秒放松,每次做5-10分钟,2-3次/日。内瘘血肿、 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瘘侧的手臂。 6.内瘘成熟时间至少需要1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个月后使用,期间可 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瘘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瘘失败。) 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技术:

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流程

颅内动脉支架置入流程指导 一、术前准备: ⒈造影医师了解病人情况: ①病人的现病史、既往史、过敏史(尤其麻醉药、造影剂)。 ②体格检查: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注意:双侧股动脉搏动。 ③查阅TCD、CT、MRI等资料,了解病变部位,以便术中重视。 ④术前3~5d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噻氯匹定250mg+阿司匹林300mg或氯吡格雷75mg+阿司匹林300mg。 ⒉完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PT、INR、APTT 、肝、肾功能、丙肝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艾滋病抗体、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 ⒊签定手术授权委托同意书: ①客观地介绍手术情况、获益、风险。 ②病人(病情不允许时注明)和家属同时签字、盖手印。 ⒋病人准备: ①双腹股沟备皮。 ②术前6h禁饮食。 ③术前指导:患者适应性训练,如变换体位、床上排尿、排便、深吸气、屏气、咳嗽等

⒌器械准备: ⒍药物准备:非离子型造影剂200ml、2%利多卡因10ml、软包0.9%氯化钠1000ml×2、肝素钠4支、鱼精蛋白2支、 0.9%氯化钠500ml×2及常用抗过敏、降压药和抢救用药物。 ⒎术前用药:术前3h尼莫地平静脉微量泵3ml/h、术前30分钟鲁米那0.1肌注、碘过敏试验(术前造影剂1ml静脉注射,15min后观察有无心慌、胸闷、皮疹等)。静脉通道平衡盐液500ml。 二、操作程序: ⒈体位:病人仰卧,调整头位适宜,固定上肢,双腿稍分开并外展,接监护导联。 ⒉消毒:0.05%碘伏双侧腹股沟区消毒,上界平脐,下界大腿上1/3处,外界为腋中线,内界大腿内侧。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周围消毒两遍。 ⒊铺无菌单:由脐部至会阴铺第1块手术巾,第2块手术巾在穿刺点上方并与第1块垂直,第3、4块手术巾与第1、2块成45度角暴露右、左穿刺点。 ⒋无菌套覆盖影像增强器、操作面板和遮挡板。 ⒌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生理盐水冲洗手套,铺大手术单。 ⒍冲洗与抽吸:肝素盐水冲洗穿刺针、动脉鞘、泥鳅导丝、猪尾管,浸透J形导丝。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毕业论文

全脑血管造影术及支架植入术的护理毕业论文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一种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成像的血管检查方法[1],动脉法数字血管造影,成像清晰,造影剂用量少,方便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减少了由于大剂量造影剂引起的某些不良反应。全脑血管造影(DSA)是神经科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脑血管性疾病及某些脑肿瘤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2]。全脑血管造影术具有一定创伤性,患者有可能出现某些并发症,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因此,探讨如何观察、护理、确保检查成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我院神经科2005年2月~2007年5月40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对有关护理问题予以探讨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DSA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40~76岁。 1.2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DSA监视40例脑血管病患者,全部行全脑血管造影或支架置入。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心理疏导 全脑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创伤性检查,虽然操作简单安全,但由于采用局部麻醉,患者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手术,术中有一定的痛苦,难免产生顾虑和恐惧心理,易造成血压升高或脑血管痉挛,影响造影效果。因此,术前一天应与患者及家属及时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述和要求,了解其心理状态,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和对介入治疗的预期,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客观分析介入治疗的预后并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必要性、方法、步骤,以及可能出现的异常感觉、注意事项、手术安全性及可能出现的并发

症。简单介绍造影的程序,可结合介入成功的典型病例教会患者做到精神放松,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以取得其良好的配合,使手术顺利进行。 2.1.2术前体位训练 手术体位采取平卧位,造影时患者必须保持不动,否则会影响到成像的清晰度;术后术侧肢体应伸直制动12h.护士应向患者讲述此卧位的重要性,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伸髋平卧24h翻身方法,教会患者术后咳嗽,排便时需用手紧压伤口,避免腹压增加,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2.1.3术前准备完善 各种常规检查和辅助检查,如:尿常规、血常规、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血型及出凝血时间、青霉素皮试、心电图检查;伴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应进行脑电图检查,有心肺异常的患者还应行心脏超声及动态心电图检查。术前禁食6h,禁饮4h,防止术中出现呕吐;术前10min排净大小便并于插管的对侧肢体建立留置针通道。备皮,剔除阴毛和穿刺部位毛发,清洗干净,彻底打肥皂清洗,保持局部的清洁干燥。有皮肤感染者暂缓造影。做碘过敏试验术,晨起禁食,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100mg.如患者紧焦虑情绪较明显可予安定5~10mg静注,或咪唑安定10mg静注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镇静,防止躁动影响操作过程和造影质量。 2.2术中护理 术中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语言、肢体及意识状态,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语言活动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时,常提示可能由于导管造影剂等对血管刺激而引起血管痉挛所致。可给予罂粟碱对症处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对患者的意识、瞳孔、脉搏、呼吸、血压及肢体活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因在导管及导丝推送过程中及支架释放中可刺激颈动脉血管发生血管痉挛,造成脑缺血、缺氧,刺激颈动脉窦而致迷走神经兴奋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可能撕裂血管膜和斑块使栓子脱落而发生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3]。我们做好严密观察并根据心率、血压情况给予应用阿托品提高心率,多巴胺升血压。为防止继发血栓形成,每小时给予静脉应用肝素3000u或者尿激酶20~50u. 2.3术后护理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内瘘是长期透析必要的永久性的血管通路,是血流量与良好的透析质量的保证。精心护理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就等于延长了您的寿命。 精心的护理应从内瘘术前开始:1.选择非惯用侧手臂备用作内瘘。 2.保护该侧血管避免动、静脉穿刺。3.保护该侧手臂皮肤勿破损,并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术后感染。 动静脉内瘘术前护理及宣教: 1.术前的心理护理。向患者说明造瘘的目的、意义以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保护AV 内瘘通路的静脉。对可能行内瘘手术的患者,嘱其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勿在该手臂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告知医护人员,对有可能发展成需要透析治疗的病人,尤其是Scr>3mg/dl 后,应避免在病人非惯用肢体的进行静脉穿刺和插管,尤其是锁骨下插管,可引起中心静脉狭窄,影响同侧建立血管通路。 3.术前不宜使用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4.术前用肥皂水彻底清洁造瘘侧手臂,并剪短指甲。 动静脉内瘘术后的护理及宣教:内瘘术后的护理对内瘘使用及寿命极其重要 1.术后,将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利于静脉回流,减少手臂肿胀。 2.术后24h 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与否及全身情况: ※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有无胸闷、心悸的症状。 ※ 观察内瘘侧手指末端血管的充盈情况: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 观察吻合处有无血肿、渗血:若发现渗血不止或手臂疼痛难忍,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 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触摸内瘘有无震颤、听血管杂音,如无震颤和血管杂音,查看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受压,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更换敷料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能触摸到震颤为准。 4.禁止在造瘘侧手臂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抽血。 5. 及时做好患者的宣教工作:※ 保持内瘘侧手臂和敷料的清洁、干燥,以防感染。※ 防止造瘘侧手臂受压:衣袖要宽松,睡眠时避免侧卧压迫造瘘侧手臂,造瘘侧手臂不能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5.探教会患者自行判断内痿是否通畅:每日触摸有无震颤3次以上。探术后2周可指 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内瘘成熟。内瘘侧的手和肢体的运动:①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做10-15分钟,3-4次/日;②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痿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压10 秒放松,每次做5-10 分钟,2-3 次/日。内痿血肿、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③用热毛巾热敷内痿侧的手臂。 6.内痿成熟时间至少需要 1 个月,最好在成形术后3-4 个月后使用,期间可采用直接动脉穿刺和临时中心静脉插管进行透析治疗。(反复穿刺不成熟的内痿可能导致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致使内痿失败。) 动静脉内痿的穿刺技术:熟练、正确的穿刺技术是保护好内痿,使内痿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 1.穿刺前的准备:护士洗手,带口罩、手套;患者用中性洗手液清洁内痿侧手臂;选择合适的穿刺针;摆好体位(穿刺侧手臂与机器同一侧) 2.对痿管进行评估:

动静脉瘘的操作评分标准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动静脉内瘘穿刺的操作评分标准 项目评分标准及细则分值 准备质量15分 1、一次性使用内瘘穿刺针2根,、一次性护理包1个、皮肤消毒 液或碘伏棉签,必要时备止血带,20ml注射器,生理盐水 (少一项扣2分)。 2、一次性物品的有效期及包装是否完好(一项未做扣3分)。 3、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一项未做扣3分)。 5 5 5 操作流程质量65分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未做不得分)。 2、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并整 理好衣袖(一项未做扣3分)。 3、评估穿刺部位的皮肤及动静脉内瘘情况并确定穿刺点(一项 未做扣5分)。 4、洗手。打开一次性护理包、戴手套、取治疗巾放于穿刺手臂 下,备胶布,输液贴、穿刺针。消毒皮肤范围大于8cm*10cm, 待干。动静脉穿刺: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柄,针尖斜面 向右或向左侧与皮肤呈15-300刺入皮下,穿刺入血管后可见 回血,关闭穿刺针夹子(一项做不到扣5分)。 5、固定:先用胶布固定针柄,再用输液贴覆盖穿刺点(一项未 做扣2分)。 6、检查穿刺是否成功:回抽顺利,可见回血,必要时推入少量 生理盐水,再次确认针柄固定良好(一项未做扣2分)。 7、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一项未做扣2分)。 8、整理床单位及用物,洗手(一项未做扣2分)。 10 10 10 15 5 5 5 5 全程质量20分1、操作熟练,方法正确。 2、无菌观念强,。整理用物,按要求分类处理。10 10

目的: 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内瘘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为透析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治疗通路。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尽量使用阶梯式或纽扣式穿刺方法,避免定点穿刺,以免形成瘢痕或动脉瘤。 3、穿刺针固定一定要牢固,,以免脱针引起出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