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韦格氏肉芽肿“ 中枢平衡”新医疗模式
- 格式:doc
- 大小:514.50 KB
- 文档页数:7
placement:part2 evaluationofsystemaccuracy[J].Neurosur⁃gery,2007,60(2Suppl1):ONS129⁃139.[30]RoserF,TatagibaM,MaierG.Spinalrobotics:currentapplicationsandfutureperspectives[J].Neurosurgery,2013,72(Suppl1):12-18.[31]KantelhardtSR,MartinezR,BaerwinkelS,etal.Perioperativecourseandaccuracyofscrewpositioninginconventional,openrobotic⁃guidedandpercutaneousrobotic⁃guided,pediclescrewplacement[J].EurSpineJ,2011,20(6):860-868.[32]LonjonN,Chan⁃SengE,CostalatV,etal.Robot⁃assistedspinesur⁃gery:feasibilitystudythroughaprospectivecase⁃matchedanalysis[J].EurSpineJ,2016,25(3):947-955.[33]ObenchainTG.Laparoscopiclumbardiscectomy:casereport[J].JLaparoendoscSurg,1991,1(3):145-149.[34]KhalsaSSS,MummaneniPV,ChouD,etal.Presentandfuturespinalroboticandenablingtechnologies[J].OperNeurosurg(Hag⁃erstown),2021,21(Suppl1):S48-S56.[收稿日期㊀2022-06-20][本文编辑㊀韦㊀颖]本文引用格式李㊀成,肖念苏,胡㊀巍.人工智能在脊柱矫形手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3,16(9):978-982.㊀㊀[摘要]㊀肌筋膜炎是骨骼肌系统的无菌性炎症,常以激痛点㊁痛性结节㊁紧张肌带为主要临床表现㊂现代医学治疗方面有口服或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㊁物理疗法等方法,但症状容易反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㊂近年来,中医药对肌筋膜炎进行治疗,疗效不一㊂该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肌筋膜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㊂㊀㊀[关键词]㊀肌筋膜炎;㊀手法;㊀推拿;㊀针灸;㊀针刀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274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文章编号]㊀1674-3806(2023)09-0982-05㊀㊀doi:10.3969/j.issn.1674-3806.2023.09.22Researchprogres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xternaltreatmentinmyofascitis㊀WANGCheng,LIANZhan⁃xiong,WEISuo⁃su,etal.DepartmentofMassage,thePeopleᶄsHospitalofGuangxiZhuangAutonomousRegion(GuangxiAcademyofMedicalSciences),Nanning530021,China㊀㊀[Abstract]㊀Myofascitisisanasepticinflammationoftheskeletalmusclesystem,oftencharacterizedbymyofas⁃cialtriggerpoints,painfultuberclesandtensemusclebandsinclinic.Thecommonmethodsoftreatingmyofascitisinmodernmedicineincludeoralortopicaluseof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physicaltherapyandsoon,butthesymptomsofmyofascitisarepronetorecurrence,affectingthequalityoflifeandworkefficiencyofthepatients.Inrecentyears,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asbeenusedtotreatmyofascitiswithvaryingtherapeuticeffects.Thispaperreviewstheresearchprogress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externaltreatmentinmyofascitis.㊀㊀[Keywords]㊀Myofascitis;㊀Manipulations;㊀Massage;㊀Acupuncture;㊀Acupotomy㊀㊀肌筋膜炎是骨骼肌系统的无菌性炎症,以激痛点㊁痛性结节㊁紧张肌带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 筋痹 痹证 范畴[1⁃2]㊂本病为人体筋膜㊁韧带㊁肌腱㊁脂肪等软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性病变,诱因为潮湿㊁寒冷环境以及慢性劳损㊂肌肉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肌筋膜会形成局部粘连,进而形成激痛点及疼痛触发点㊂在按压肌筋膜激痛点时,常伴随局限性或牵涉性疼痛[3]㊂西医治疗肌筋膜炎以非甾体类抗炎药㊁骨骼肌松弛剂㊁局部封闭等对症治疗为主,远期疗效欠佳㊂中医治疗肌筋膜炎则以手法㊁针灸㊁针刀及中药外敷等中医外治法治疗为主,远期疗效较好㊂本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肌筋膜炎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㊂1㊀手法治疗中医传统手法具有舒筋通络㊁解痉止痛的作用,可直达病所,挤压局部组织及血管,形成 肌泵 ,改善局部循环,缓解肌肉痉挛,防止肌筋膜粘连形成[4]㊂李中钦等[5]采用龙氏手法,通过拿捏㊁弹拨㊁点穴等对脊柱两侧紧张僵硬的肌肉㊁条索或结节区域进行分筋理筋,松解粘连;根据不同病证采用不同手法改善局部血液循环㊂手法治疗后适当拉伸目标肌群,恢复其弹性,增加关节活动度可降低肌筋膜粘连的风险[6]㊂手法松解配合拉伸,平衡关节力学,有利于加大关节活动度㊂有研究显示,韦贵康的 脊督一体论 提出,脊柱不正引起失稳,压迫㊁刺激周围神经等软组织,导致肌肉痉挛㊁肌筋膜粘连等[7]㊂学者们在其学术思想基础上传承和创新㊂王明杰等[8]将 脊督一体论 下延至骨盆,提出骨盆不正可引起脊柱失衡,周围肌肉㊁筋膜代偿引发肌筋膜炎㊂有研究显示,推拿手法可加速筋膜炎症因子代谢,分离粘连筋膜组织,恢复筋膜弹性[9]㊂陈奕兆等[10]对比 彭氏分筋推拿 与常规推拿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运用 彭氏分筋推拿 分推膀胱经㊁骶棘肌㊁承山㊁委中松解粘连筋膜,顺应筋膜增加其滑动功能㊂马福长[11]对90例肩周炎患者采用按动疗法在冈上肌㊁冈下肌㊁肩胛下肌及大圆肌等肌肉激痛点上的收缩结节进行理筋弹拨,至肌肉出现局部 抽搐 反应;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对相同收缩结节治疗,2次/周,每次10 15min,8次为1个疗程㊂治疗后两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㊁牛津肩关节问卷评分(OxfordShoulderScore,OS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㊂对比常规手法,按动疗法处理肌筋膜触发点在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疗效更佳㊂颜智权[12]对比按压弹拨筋结点与常规推拿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疗效,结果显示前者疗效优于后者㊂筋结点或肌肉激痛点是肌筋膜炎治疗的关键,运用特殊手法松解痛性结节及紧张肌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㊂2㊀针灸治疗针灸疗法治疗肌筋膜炎有悠久的历史㊂中医认为,肌筋膜炎属于 筋痹 痹证 范畴,针灸疗法取其温经散寒㊁行气通络,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㊂2 1㊀常规针刺治疗㊀常规针刺治疗主要为普通针刺治疗,主要选取十四经背俞穴㊁募穴㊁阿是穴及近端取穴等㊂常规针刺治疗疗效稳定㊁适应证广,但治疗肌筋膜炎疗程相对较长,结合经筋理论探寻相应激痛点行运动筋针法等针刺治疗,明显缩短疗程㊂孙洁[13]将激痛点㊁平行相对的夹脊穴作为主穴,腰阳关穴㊁双侧肾俞㊁委中㊁秩边作为辅助穴位,1次/2d,持续10次,治疗后患者VAS评分㊁复发率明显降低㊂吴波[14]对比常规针刺法与运动筋针法治疗6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两组均治疗1次/d,连续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㊂结果显示,运动筋针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针刺组㊂有研究显示,斜刺阿是穴可达到镇痛效果[15],常规针刺取腰阳关㊁肾俞等穴温阳止痛,运动筋针可疏通经络㊁恢复肌肉收缩功能㊂2 2㊀毫火针治疗㊀毫火针从火针演变而来,在经筋理论指导下,用毫火针为针体,将针体烧红后快速刺入体内,将热量传至组织,达到驱寒除痹的功效,避免火针粗大针头刺入体内引起的剧痛㊂张楠[16]对比毫火针与常规针刺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治疗组选颈夹脊㊁肩井及阿是穴并做标记,常规消毒后,将 刘氏火针 (规格0 3mmˑ20mm)烧红至白亮快速刺入标记点,深达发生粘连变性的筋结㊁条索状物部位,疾进疾出,不留针;对照组选穴与治疗组相同,采用普通针刺;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治疗3周,在治疗1周后㊁疗程结束后采用红外热图评价疗效㊂研究结果显示,毫火针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痛区温差红外热值可客观量化评价疗效㊂毫火针可驱散寒毒禁锢,尤适用于 寒痹型 肌筋膜炎[17]㊂对比毫火针与常规针刺温阳止痛效果,毫火针治疗效果显著,可能与毫火针刺入后筋膜区域造成一定灼伤,激活炎症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㊂2 3㊀刺络法㊀刺络法通过三棱针或梅花针叩刺激痛点或反应点,放出一定的瘀血,有祛瘀生新㊁消肿散结等功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㊂吴海标[18]研究中观察组予朱琏抑制Ⅱ型针法+刺络放血疗法,对照组予传统针刺+局部拔罐,5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并回访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㊂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㊂胡晓[19]在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在筋结点挑刺放血,结果显示,筋结点挑刺放血结合针灸可有效减轻腰背肌筋膜炎疼痛综合征疼痛程度,改善腰背部功能㊂有研究显示,对百会㊁大椎行刺络放血可上调MCAO/R模型大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水平,与JAK2/STAT5信号通路活化存在正相关,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的新生㊂刺络放血在筋膜炎区域形成新生血管㊁改善循环的效果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20]㊂在筋膜激痛点刺络放血法,可疏通经络㊁调畅气血,适用于气滞血瘀型肌筋膜炎疼痛者[13]㊂因此,刺络放血有活血化瘀功效,通过放血祛瘀减轻筋膜张力,改善血运,同时刺激新生血管㊂2 4㊀特殊针刺㊀特殊针刺是在特殊理论下应用特殊针具或特殊针法疗法,通常是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结合的产物,既继承发扬传统针刺的学术思想,又运用现代针刺研究的成果,扩大了临床适应证,使操作更简便㊁经济,疗效显著㊂陈思思等[21]以铜制杵针在患者背部河车路阳命段㊁命强段做分理,从膀胱经⁃督脉做点叩,然后在至阳八阵㊁命门八阵㊁腰背部阿是穴做环形运转,最后点压委中,1次/d;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取肾俞㊁大肠俞㊁委中㊁志室㊁腰眼,得气后行泻法,1次/d㊂结果两组总有效率㊁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杵针疗法疗效优于普通针刺治疗㊂林嘉成[22]对比浮针与常规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疗程结束组间比较VAS评分㊁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Roland⁃MorrisDisabilityQuestionnaire,RMD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浮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缓解疼痛㊁改善体征优于常规针刺组㊂特殊针刺疗法相关文献较少,多源于临床经验传承,尚需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其临床疗效㊂3㊀针刀治疗针刀治疗是传统针刺与现代手术刀的结合,是介于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闭合松解术,刺入㊁到达病变组织行闭合下剥离㊁切割粘连组织,恢复肌肉功能,具有切口小㊁恢复快的优点,避免手术切口缝合㊂针刀可以松解粘连㊁挛缩㊁机化的筋膜㊁韧带等软组织,解除肌紧张及肌痉挛[23]㊂血管㊁神经走行在肌肉㊁筋膜之间,针刀治疗后可明显促进微小循环,改善局部代谢,进一步解除对神经㊁血管的刺激或卡压[24],异常扭曲的肌肉㊁筋膜得以纠正,纤维组织序列重建排序,平衡周围组织力学动态㊂孙实等[25]对比针刀与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臀肌筋膜炎,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㊂在结节㊁激痛点区域行常规针刀治疗,松解相应筋膜存在一定的误差,神经㊁血管损伤较难避免㊂现代医疗趋向多学科协作㊁融合模式,现代中医常结合现代医学设备,如超声引导下治疗更精准㊁疗效更优㊂王程等[26]比较超声引导下的针刀治疗和普通针刺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患者,结果显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减轻腰背部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恢复腰腿部功能,但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较普通针刺更显著㊂杨书波[27]对比超声引导下针刀与常规针刺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治疗后组间对比MRI显示腰背肌筋膜病变组织的显影面积㊁VAS评分㊁现有疼痛强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更精准㊁疗效更佳㊂袁汉武等[28]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引导下用针刀到达横突外缘,逐渐深入到横突根部,分离松动骨纤维孔处的韧带,解除脊神经后支卡压,同时对其周围粘连的肌筋膜进行松解,具有安全性高㊁有效率高及并发症少的优点㊂借助超声可评估疼痛区域筋膜病变,做到可视化针刀松解炎性筋膜,血管㊁神经损伤小,治疗精准,疗效稳定,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㊂4㊀其他疗法目前治疗肌筋膜炎的中医外治法从传统的针灸㊁针刀㊁推拿治疗,衍变出多种新疗法㊂程连顺和张静[29]对比齐刺配合烧针柄法与普通针刺治疗急性发作期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结果显示齐刺配合烧针柄法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普通针刺㊂赵家安等[30]比较内热针与常规针灸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疗效,其中行内热针前予红外热成像明确原发病灶㊁内热针布针区域㊂结果红外热成像技术用于颈肩筋膜炎中可明确原发病灶㊁布针范围,为临床布针提供指导,对颈肩肌筋膜炎应用内热针治疗效果理想㊂郝龙和高东梅[31]比较银质针治疗和常规针刺治疗腰肌筋膜炎患者的疗效㊂结果显示银质针组总有效率㊁减轻疼痛及提高生活质量优于常规针刺㊂邱玉华等[32]观察Z型拨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疗效,对比治疗前后VAS评分㊁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㊁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分,结果显示Z型拨针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腰部功能㊂焦新林和陈叶[33]运用郑氏金钩钓鱼针法配合艾灸治疗项背肌筋膜炎,对比治疗前后VAS评分,结果显示该疗法可显著缓解疼痛㊂杨旭和杨英昕[34]应用水针刀松解腰背肌筋膜炎患者,7d/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共21d㊂结果显示第1次治疗后24h㊁第9天㊁第16天,水针刀治疗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物理治疗组(P<0 05)㊂治疗结束后水针刀治疗组多裂肌横截面积显著缩小;水针刀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物理治疗组(P<0 05)㊂特殊针刺治疗肌筋膜炎效果理想,但受到操作者主观性及临床经验影响较大㊂肌筋膜炎的综合疗法离不开药物治疗㊂丁荣富和黄仕荣[35]比较经筋层电针松解和口服美洛昔康片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㊂结果显示经筋层电针松解有效率高于口服美洛昔康片㊂有研究显示,激痛点注射治疗可使疼痛传导通路的外周及中枢敏化降低[36]㊂任守平[37]在激痛点注射神经妥乐平营养神经,促进神经修复可实现镇痛㊂5 结语当前中医外治法对肌筋膜炎的研究以临床疗效观察居多,尚待中医外治法治疗肌筋膜炎症疼痛模型机制方面的研究㊁论证㊂刘倩影等[38]应用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量化评价治疗前后疼痛变化㊂弹性超声通过对筋膜进行弹性图像评分,计算相对周围软组织的应变率,量化筋膜弹性是否降低[39]㊂但在量化疼痛及疗效评价方面未达成专家共识,量表多以患者主观感觉为评判标准,存在数据偏倚风险,亟待量化,增强证据信度㊂如何将这些中医外治法通过研究验证其机制,安全有效地转化为精准治疗或者药物是学者未来研究的重点㊂传统手法治疗肌筋膜炎疗程相对较长,存在一定局限性㊂针灸对于早期肌筋膜炎作用明显,顽固性的肌筋膜炎疗效一般㊂针刀疗法流派及针法各有不同,多凭经验盲刺或在激痛点进针,损伤周围血管㊁神经风险高,超声引导下可视化针刀治疗是发展趋势,未来期待在专家共识下形成可视化针刀治疗指南,发挥中医药治疗肌筋膜炎的应用优势,形成标准化诊疗㊂参考文献[1]彭淑贤,代雪梅,林㊀阳,等.傅立新教授筋骨针治疗背部肌筋膜炎经验[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14(10):36-38.[2]吴㊀恋,徐佳静,计亚东,等.针刺联合激痛点火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19,35(5):88-90.[3]SaxenaA,ChansoriaM,TomarG,etal.Myofascialpainsyndrome:anoverview[J].JPainPalliatCarePharmacother,2015,29(1):16-21.[4]唐学章,丁海涛.痛点推拿与传统推拿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7):908-909.[5]李中钦,翁文水,吴铅谈.龙氏手法联合细银质针导热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21,17(2):51-54.[6]王炳波,李秋潭.针灸按摩配合拉伸治疗臀中肌筋膜炎临床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18):18-19,23.[7]陈龙豪,周红海,李永亮,等.国医大师韦贵康以 脊督一体 整体观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2):782-785.[8]王明杰,韦㊀坚,王悦良,等.国医大师韦贵康论治脊柱与四肢关节病诊疗体系的内涵和特色[J].广西中医药,2021,44(1):44-47.[9]胡㊀强,汪春春.针刺京骨穴配合推拿阳性激发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6):123-125.[10]陈奕兆,黄聪敏,彭旭明.彭氏分筋推拿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2):340-345.[11]马福长.手法点拨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冻结期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21.[12]颜智权.按压弹拨结筋病灶点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13]孙㊀洁.刺络放血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20,29(16):110-111.[14]吴㊀波.运动筋针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15]任天鹏,王㊀静,苏㊀鑫.体外冲击波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3):109-112.[16]张㊀楠.应用红外热图观察火针疗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21.[17]陈晓磊,徐世芬.徐世芬针灸治疗肌筋膜炎经验[J].中医学报,2020,35(5):1025-1028.[18]吴海标.朱琏抑制Ⅱ型针法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颈背肌筋膜炎30例[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2018,2(12):145-146.[19]胡㊀晓.筋结点挑刺放血结合针灸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22,31(3):78-79.[20]王保国,曹㊀奕,陈倩倩,等.基于EPO介导的JAK2/STAT5信号通路研究百会㊁大椎刺络促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新生的调控机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1(5):67-72.[21]陈思思,余杰为,雷教育,等.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对照研究[J].当代医学,2021,27(31):126-127.[22]林嘉成.浮刺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20.[23]刘福水,金玉立,洪㊀滔,等.针灸与针刀治疗筋膜炎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7):87-90.[24]EsparzaD,Aladro⁃GonzalvoAR,RybarczykY.Effectsoflocalischemiccompressiononupperlimblatentmyofascialtriggerpoints:astudyofsubjectivepainandlinearmotorperformance[J].RehabilResPract,2019,2019:5360924.[25]孙㊀实,赵环宇,王㊀琦.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臀肌筋膜炎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20,41(7):963-965.[26]王㊀程,吕亚南,邓享强,等.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9):168-171.[27]杨书波.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效果研究[J].系统医学,2022,7(10):83-87.[28]袁汉武,田文华,邓致远,等.DSA引导下腰椎脊神经后支射频联合针刀治疗关节源性腰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0,13(10):1003-1007.[29]程连顺,张㊀静.齐刺联合烧针柄法治疗急性发作期腰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22,31(2):317-319.[30]赵家安,王㊀晶,欧阳海洋.内热针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5):2557-2559.[31]郝㊀龙,高东梅.银质针治疗腰肌筋膜炎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2019,40(8):1127-1130.[32]邱玉华,赵学千,马㊀慧,等.Z型拨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36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22,30(1):50-52,56.[33]焦新林,陈㊀叶.金钩钓鱼针法配合艾灸治疗项背肌筋膜炎24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22,38(4):638-639.[34]杨㊀旭,杨英昕.筋膜间隙水针刀对腰背肌筋膜炎干预作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1):175-178.[35]丁荣富,黄仕荣.经筋层电针松解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2):296-297.[36]张茂银.Hedgehog信号通路调控吗啡耐受中的脊髓机制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0.[37]任守平.中药熏蒸联合神经妥乐平激痛点注射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21,30(2):63-64.[38]刘倩影,倪华栋,陈雅静,等.CT引导下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手术感觉神经定量检测的疗效评价[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9,25(12):898-902.[39]杜㊀丹,晏铮剑,郑元义.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足底筋膜炎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8,26(8):628-631.[收稿日期㊀2022-10-17][本文编辑㊀韦㊀颖]本文引用格式王㊀程,练湛雄,韦所苏,等.肌筋膜炎中医外治法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新医学,2023,16(9):982-986.‘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稿约㊀㊀‘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由中国医师协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医学学术性科技期刊(月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45-1365/R,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674-3806,邮发代号为48-173,国内外公开发行㊂欢迎踊跃投稿和订阅㊂本刊诚征以下稿件:专家述评㊁专家论坛㊁专题报道㊁论著㊁新技术新方法㊁病例报告㊁新进展综述等㊂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来稿应具有新颖性㊁先进性㊁科学性㊁实用性㊁逻辑性和可借鉴性㊂要求资料真实㊁论点明确㊁结构严谨㊁文字流畅㊁统计数据准确㊂论著性论文㊁综述性论文要求在6000字左右(不包括参考文献)㊂除个案报告及护理类论文外,所有论文均须附300字以内的中㊁英文摘要㊁关键词和作者姓名(汉拼)㊁单位㊂2 来稿须附单位推荐证明信,推荐证明信须明确写明 同意推荐㊁无一稿两投㊁不涉及保密及署名争议 等问题㊂来稿一律不退,请自留底稿㊂3 投稿请直接登录本刊官网www.zglcxyxzz.com首页,点击 作者在线投稿 栏,按要求填写有关内容和项目后直接进行投稿或通过邮箱zglcxyxzz@163.com进行投稿㊂电子文稿必须是word文档㊂稿件所附照片一律要求使用原始照片㊂来稿要求字迹清楚,标点准确,文字排版应双倍行距㊂要注意特殊文种大小写㊁上下角标符号㊁缩略语等的正确书写㊂4 来稿请在署名下标明:基金项目;作者单位:邮编㊁所在地㊁单位名称㊁科室名称;作者简介:姓名㊁学历㊁学位㊁技术职称㊁是否研究生导师㊁主要研究方向和E⁃mail㊂5 本刊对国家级㊁省部级基金课题论文和博士㊁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实行优先发表,并对重点基金项目论文实行奖励:(1)国家级基金项目论著性论文每篇奖励2000元;(2)省㊁部级基金项目论著性论文每篇奖励1000元㊂凡基金项目论文,作者须提供项目合同书复印件㊂6 根据‘著作权法“规定,编辑部有权对来稿作文字修改㊁删节(必要时与作者商量)㊂文稿的著作权属于作者,但发表后的版权归主办单位所有㊂7 投稿推荐证明信及基金课题项目合同书复印件请寄:广西南宁市桃源路6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编辑部收㊂本刊邮箱:zglcxyxzz@163.com㊂邮政编码:530021㊂电话:0771-2186013㊂8 作者投稿时需同时支付稿件处理费50元(支付后方能进入审稿程序),可通过银行柜台转账或手机银行转账支付㊂‘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编辑部。
王正龙先生简介王正龙,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简介:王迪,字正龙,号文博山人;著名民间医生。
1983.10 于北京海淀区铁道附中高中毕业,在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计算机室做临时工,生产孵化器电路板1984.10在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九室当工人,从事耐火陶瓷研究辅助工作。
其间考入“中华社会大学教育系电化教育专业”学习四年,曾获奖学金(1988.6毕业)。
其间,拜杨文笏老师学习陈氏太极拳,拜庞德中老师学习三教经典,拜郭金铭老师学习书法。
1988.10辞职,赴江苏省扬州市高旻寺拜刘悲云老师学习中医,并负责医务室管理工作。
同时,拜高旻寺方丈德林大师学习禅宗经典和理论,从庞德中老师习禅,兼学中国传统文化。
1991.07 在福建省龙岩市莲台山、天马山修习禅宗,同时研究传统中医理论。
1992.05 赴海南省海口市,个人从事室内美术装饰绘画及沙盘模型制作。
1993.11 在北京优异新材料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任陶瓷电容生产车间主任,后任销售部经理。
1994.12 由于公司倒闭,在家潜心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理论(以佛道理论为主)。
1996.01 在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雁石镇苏邦村从事农田种植、中医研究、乡村调查以及小学课外义务教育工作。
1997.09 为生活奔波,曾任几家私人公司副经理、业务员以及从事室内装修设计工作,都未超过两个月,并做过一个月的小时工,后在天伦饭店从事中医按摩工作两个月。
1999.11 在人民日报社新闻信息中心开始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书籍的写作工作,主要书目为《三教觉迷录》、《中西医论坛》、《素质教育论》,半年后辗转于几个单位任闲职,并继续从事个人写作。
2002.07 于“北京正龙传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兼讲师,培训传统文化暨传统中医人才。
2003.08 在家专心于个人写作,完成《中西医论坛》一书。
并开始从事《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的注释和临床归纳工作。
2004.03 在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任研究员,讲授《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难经》、《本草》、“中医临床”以及传统文化至今。
沃德国济堂守正创新,推出新中医诊
疗养护理念
正值沃德国济堂北京分院即将开业之际,记者约见了沃德健康产业集团运营总裁其增先生,对其进行访谈,在访谈中其增运营总裁提到了沃德新中医理念,为大家阐述了什么是新中医?新中医和传统中医有什么区别?
中医药文化在中国传承了几千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如今沃德国济堂提倡新中医理念的运营方式,机构率先推出了道神炁形五三四维平衡一体的诊疗养护纲要,建立了生病前预防、生病中治疗,病愈后维养的生命全周期健康支持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我们不断传统延展创新。
比如,针对单一病种,机构结合传统中医“病因病机辩证”基础之上推出了等级量化管理的分型、分阶、定级概念。
顾名思义分型就是把疾病分成类型;分阶是将疾病分成阶段,定级是将患者目前的疾病定级别。
分型、分阶和定级是在原有的中医基础之上衍生出来的新的等级量化管理概念,同时也享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保护。
为此,我们沃德有信心,有能力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第三方发布,内容仅作为宣传,与本网站无关。
本文的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观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
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㊃综述㊃基金项目:陕西省第三届名中医杨志宏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陕卫中医发2019004号)作者单位:712000 咸阳,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周悦(硕士研究生)㊁康钰(硕士研究生)㊁周开俊(硕士研究生)];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四科(杨志宏㊁郭珍)作者简介:周悦(1996-),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㊂E⁃mail:1273749412@通信作者:杨志宏(1963-),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㊂E⁃mail:729056079@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周悦 杨志宏 郭珍 康钰 周开俊【摘要】 神经系统疾病往往病因复杂,症状繁多,疾病难治㊂天麻钩藤饮作为平肝降逆之剂,被临床医家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中且取效确切㊂但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且存在相互作用,故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且现有研究结果杂乱,因此本文拟整合近十年来关于天麻钩藤饮的基础性研究㊂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可通过抑制核因子κB /Toll 样受体4信号通路㊁抑制相关炎性因子表达从而抑制炎性反应;可激活Klotho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㊁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通路㊁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㊁增强线粒体融合蛋白2表达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可诱导脂质代谢㊁抑制神经炎症㊁调控自噬㊁防止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可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㊁下调N⁃甲基⁃D⁃天冬氨酸2B 受体表达㊁上调B 淋巴细胞瘤⁃2蛋白㊁激活c⁃Jun 氨基末端激酶信号通路来抑制细胞凋亡;以及调节5⁃羟色胺神经递质水平等机制发挥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㊂本文通过综述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以期为后续本方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天麻钩藤饮; 神经系统疾病; 作用机制; 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25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4.01.031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mechanism of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nervous system diseasesZHOU Yue ,YANG Zhihong ,GUO Zhen ,KANG Yu ,ZHOU Kaijun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yang 71200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Zhihong ,E⁃mail :729056079@【Abstract 】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often have complex causes,various symptoms and refractorydiseases.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ervous systemdiseases by clinical doctors for calming liver and reducing adverse reactions.However,due to the complexcomposi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the mechanism of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neurological diseases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clear,and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are messy.Therefore,this paper reviewed the basic research on TianmaGouteng decoction in the past ten years.The study found that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can inhibit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by inhibiting the nuclear factor kappa B /Toll⁃like receptor 4signaling pathway and in⁃hibiting the expression of related inflammatory factors;it can activate Klotho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3,nuclear factor E2⁃related factor 2/heme oxygenase⁃1pathway,inhibit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and enhance mitochondrial fusion protein 2expression to improve oxidative stress injury;it can induce lipid metabolism,inhibit neuroinflammation, regulate autophagy,and prevent dopamine neuron degeneration to play a neuroprotective role;it can inhibit apoptosis by regulat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down⁃regulating N⁃methyl⁃D⁃aspartate2B receptor expression,up⁃regulating B⁃cell lymphoma⁃2protein,and activating c⁃Jun N⁃terminal kinase signaling pathway.And the regulation of5⁃hydroxytryptamine neurotransmitter levels and other mechanisms play a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eurological disease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echanism of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nervous system diseases,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ubsequent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prescription.【Key words】 Tianma Gouteng decoction; neurological diseases; mechanism of action; research progress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神经系统疾病已经成为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神经系统疾病的复杂性㊁症状的广泛性㊁诊断的依耐性㊁疾病的难治性也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1]㊂目前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仍以对症治疗为主,重点在于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㊂近年来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确切优势[2⁃3]㊂天麻钩藤饮作为平肝降逆的经典中药复方,被广泛应用于脑出血㊁脑卒中㊁帕金森㊁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中㊂但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且存在相互作用,使得其对疾病起效的机制范围较为模糊,且现有研究结果杂乱㊂故本文拟整合近十年来天麻钩藤饮的基础性研究,对天麻钩藤饮可能发挥作用的机制进行阐述,以便为后续的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提供参考㊂1 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方证及物质基础1.1 方证基础天麻钩藤饮出自于胡光慈所著‘杂病证治新义“,由天麻㊁钩藤㊁石决明㊁山栀㊁黄芩㊁川牛膝㊁杜仲㊁益母草㊁桑寄生㊁夜交藤㊁朱茯神组成㊂方中天麻㊁钩藤入肝经,取其平熄肝风之功效,为本方君药;石决明咸寒质重,平肝潜阳;川牛膝引血下行,活血利水补肝肾,二者共为臣药,可助长平熄肝风之力;正所谓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方中栀子㊁黄芩清肝降火,以折亢阳;益母草活血利水,亦为此理也;杜仲㊁桑寄生补肝肾固其本,夜交藤㊁朱茯神宁心安神,均为佐药[4⁃5]㊂本方配伍精简,清㊁平㊁养并用,心㊁肝㊁肾共治,具有平肝熄风㊁清热活血㊁补益肝肾之功效,尤善于治疗阴虚阳亢之病症㊂眩晕㊁头痛㊁中风㊁痴呆㊁痫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常存在阴虚阳亢之表现,因此本方在神经系统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㊂1.2 物质基础天麻钩藤饮组方复杂,化学成分繁多,目前研究尚未能完全明确其物质组成[6],但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其具有神经保护㊁抗炎和心血管保护作用[7⁃10]㊂网络药理学探究发现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具有潜在优势,中药方剂君臣佐使协同促进是其全方起效的物质基础,其中君药天麻㊁钩藤对方剂具有显著贡献[11]㊂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天麻㊁钩藤具有抗癫痫㊁抗惊厥㊁改善记忆㊁抗焦虑㊁抗疲劳等作用[12⁃14]㊂张彦彦等[15]通过系统梳理近十五年来天麻钩藤饮对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实验研究和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㊁痴呆㊁梅尼埃综合症㊁癫痫㊁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系统疾病防治方面具有确切疗效㊂目前机制研究表明天麻钩藤饮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㊁改善氧化应激损伤㊁神经保护作用㊁抑制细胞凋亡㊁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等多靶点㊁多途径对神经系统疾病防治发挥作用㊂2 抑制炎性反应2.1 抑制NF⁃κB/TLR4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是炎症反应的关键通路及重要转录因子,具有调控基因表达㊁激活内皮细胞的功能[16];Toll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4,TLR4)作为一种免疫受体,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炎症反应发挥着促凝血㊁提高白细胞黏附能力㊁增加血管通透性等调节作用㊂炎性反应中NF⁃κB信号通路犹如 桥梁”,既是TLR4下游的传导通路,又是促进炎症因子合成和释放的最重要途径[17]㊂组织损伤后可激活TLR4大量释放,通过NF⁃κB的转录调控,促进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㊁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㊁IL⁃6等炎症因子分泌,从而加重炎性反应[18⁃19],因此药物阻断NF⁃κB㊁TLR4信号通路的转录及激活,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是一种缓解或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途径㊂研究表明,天麻钩藤饮中天麻素可经TLR4/ NF⁃κB信号通路抑制TNF⁃α㊁IL⁃1β㊁IL⁃6表达,减轻帕金森㊁癫痫大鼠神经炎性症状[20⁃21]㊂另有研究表明,天麻钩藤饮可通过下调NF⁃κB的mRNA表达㊁抑制NF⁃κB㊁TLR4通路来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大鼠脑部水肿症状[22⁃23]㊂2.2 抑制相关炎性因子表达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与抑制相关炎性因子表达密切相关,目前研究发现其主要与IL⁃1β㊁TNF⁃α㊁IL⁃6等炎性因子相关㊂研究发现上述炎症因子会导致中枢神经元损伤,进而干扰突触可塑性,造成认知受限㊁健忘等神经系统损伤表现[24]㊂炎性反应作为机体的应激性反应,广泛参与了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过程,并加重了其病情,因此抑制相关炎性因子表达,可有效减轻神经系统疾病症状㊂研究证实,天麻钩藤饮可降低IL⁃6㊁TNF⁃α表达,从而减轻脑部水肿症状[25]㊂原铁等[23]通过对脑出血大鼠实验测得天麻钩藤饮组血清IL⁃1β水平低于其他对照组,可见天麻钩藤饮对IL⁃1β表达有抑制作用㊂同时,天麻钩藤饮中含有天麻素㊁钩藤总生物碱㊁黄芩苷等活性成分,研究发现均可抑制炎性反应[26⁃29]㊂炎性反应是诸多神经系统疾病进展的主要因素,目前天麻钩藤饮抗炎机制大多集中在抑制NF⁃κB/TLR4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表达上,但网络药理学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抗炎具有多成分㊁多靶点,这也为后续实验证实天麻钩藤饮抗炎机制提供了参考[30⁃31]㊂3 改善氧化应激损伤3.1 激活Klotho/FGF23通路Klotho/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通路在以往研究中主要集中在冠心病㊁慢性肾脏疾病㊁高血压等血管内皮损伤的疾病中[32],发现其与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一方面Klotho/FGF23通路参与了内皮细胞钙稳态及动脉钙化㊁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另一方面可参与活性氧的生成与清除,因此激活Klotho/ FGF23通路可有效改善氧化应激损伤[33⁃34]㊂脑小血管病在神经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研究发现血清Klotho㊁FGF23水平变化可能与脑小血管病患者病情发展及认知功能障碍有关,这也为Klotho/FGF23通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理论依据[35]㊂目前关于激活Klotho/FGF23通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报道较少,但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可能通过激活Klotho/FGF23信号通路抑制自体静脉移植大鼠静脉桥血管中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改善血管内膜增生,减轻临床症状[36]㊂3.2 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研究发现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2,Nrf2)/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HO)⁃1信号通路是目前抗氧化应答的核心途径之一[37]㊂Nrf2/HO⁃1信号通路可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在改善神经退行性疾病认知能力㊁调节神经元凋亡㊁缩小梗死面积㊁保护神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38⁃40]㊂目前研究发现Nrf2/HO⁃1信号通路是治疗阿尔兹海默病㊁帕金森病㊁癫痫㊁脑缺血和脑损伤的途径之一,其机制与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密切相关[41]㊂郭瑞俊等[41]对急性脑卒中大鼠实验说明激活Nrf2/HO⁃1信号途径,可促进抗氧化蛋白HO⁃1的表达,减轻脑组织的损伤㊂可见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途径㊂研究证明天麻钩藤饮具有抗氧化作用㊂王艳旭等[42]将天麻钩藤饮用于脑缺血模型大鼠,结果发现天麻钩藤饮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病理改变,提示天麻钩藤饮可以通过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来改善氧化应激损伤㊂3.3 抑制NMDAR/ERK信号通路缺血性脑血管病是脑血管疾病中常见病之一,研究发现抑制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receptor,NMDAR)/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ing kinase,ERK)信号通路可有效减轻海马区钙化,缓解脑损伤病理症状,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43]㊂另有研究证实,脑部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谷氨酸异常增多,此时NMDAR作为一种谷氨酸离子型受体,其结合可促使钙离子超载[44]㊂ERK属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家族,可参与NMDAR介导的钙离子释放过程,此过程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密切相关[45],因此抑制NMDAR/ERK信号通路激活可作为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途径㊂张菁华等[43]通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的实验研究证实抑制NMDAR/ERK信号通路激活,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减轻大鼠海马钙化,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㊂3.4 增强MFN2表达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chondrial fusion protein 2,MFN2)是一种线粒体膜蛋白,能够调控血管平滑细胞的增值与凋亡,参与血管衰老的病理机制[46]㊂神经系统疾病往往存在血管衰老的病理过程, MFN2作为线粒体膜蛋白,其缺乏会降低线粒体的融合速度,从而导致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过多[47]㊂研究证实ROS生成过多即可造成氧化应激,而MFN2转染可降低线粒体ROS产生,从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48]㊂姚佳梅等[48]通过对自发性高血压病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治疗后结果显示,在血管衰老过程中,血管组织中MFN2表达明显下降,ROS增多,从而导致血管衰老的发生;而天麻钩藤饮组可增强MFN2表达,改善氧化应激延缓血管衰老,减轻临床症状[49]㊂氧化应激反应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病进展的重要病理机制,其在神经系统抗氧化的机制较为复杂和繁多,但根据目前研究天麻钩藤饮抗氧化主要集中在激活Klotho/FGF23㊁Nrf2/HO⁃1通路㊁抑制NMDAR/ERK信号通路㊁增强MFN2表达上㊂这也提示天麻钩藤饮通过抗氧化应激防治神经系统疾病是有实验依据的,也有研究发现天麻钩藤水提取物可通过调节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ARE)通路,增强抗氧化机制,保护细胞免受ROS诱导的氧化损伤[50]㊂但整体来说目前研究较少,后续实验可进一步探讨天麻钩藤饮如何通过抗氧化应激来实现防治神经系统疾病㊂4 神经保护作用减少神经损伤,确保神经功能是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手段㊂既往研究证实天麻钩藤饮具有神经保护作用[7⁃10],但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调节脂质代谢㊁抑制神经炎症㊁调控自噬㊁防止多巴胺神经元变性等方面㊂郭宇婷等[51]通过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和细胞死亡抑制剂试验㊁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铁死亡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utathione peroxidase4, GPX4)⁃脂质代谢途径抑制Rot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结果GPX4表达水平上调,丙二醛含量下降,ROS堆积减少,由此说明天麻钩藤饮可能通过调控GPX4⁃脂质代谢抑制铁死亡的发生,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㊂炎性反应会加剧神经系统疾病进展,尤其是神经炎症会加剧神经损伤,因此抑制炎性反应及神经炎症可有效改善症状㊂有研究证实天麻钩藤饮含药学清可减轻炎性反应及神经炎症,从而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25]㊂另有研究表明,调控自噬也能够减少神经缺损,彭伟等[52]利用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大鼠模型进行治疗后发现其α⁃突触核蛋白表达量相比其他治疗组明显下降,提示天麻钩藤饮可能通过上调自噬活性,清除过量α⁃突触核蛋白,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㊂多巴胺神经元功能与帕金森密切相关,目前研究证实防止多巴胺神经元变性,可对帕金森大鼠起到神经保护作用㊂Liu LF等[53]通过天麻钩藤饮提取物对帕金森大鼠进行实验发现其能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㊁防止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㊂目前对于天麻钩藤饮复方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探索较少,但对其单味药研究较多,这也是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研究证实天麻素㊁钩藤碱㊁黄芩苷等活性成分均有神经保护作用[54⁃56],后续可加强对其复方的探索,进一步明确其神经保护机制㊂5 抑制细胞凋亡神经细胞凋亡是导致神经元丢失及坏死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病理机制㊂一方面细胞凋亡会产生大量损伤DNA㊁细胞碎片及各种副产物,这些都可加剧炎症反应扰乱免疫系统;另一方面细胞凋亡可加剧神经退行性病变进程,因此抑制细胞凋亡可成为防治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途径㊂目前研究发现天麻钩藤饮具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主要通过调节线粒体功能㊁下调NMD2B受体㊁上调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㊁激活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来实现㊂王晓丽等[57]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天麻钩藤饮含药血清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ethyl4phenyl pyridinium cation,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㊂NMDA受体的激活是导致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损伤致神经节细胞凋亡的重要原因[58],而动物实验证实天麻钩藤饮可以通过控制NMDA2B受体蛋白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起保护作用[59]㊂另有研究证实天麻钩藤饮也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神经缺损[25]㊂通过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凋亡机制进行探索,发现天麻钩藤饮含药血清可通过JNK信号通路抑制细胞凋亡,这也进一步探索了天麻钩藤饮抑制凋亡的具体机制途径[60]㊂目前研究虽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天麻钩藤饮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凋亡来防治神经系统疾病,但研究较少且对具体机制和通路等探索不够深入,如停留在调节线粒体功能上,对其具体机制尚未探索,这也为后续天麻钩藤饮抑制细胞凋亡提供了思路和探究方向,可进一步探究天麻钩藤饮抑制细胞凋亡的具体机制㊂6 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神经递质水平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热点,目前研究认为神经递质的失调或紊乱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如帕金森㊁阿尔兹海默症㊁中风等[61⁃62]㊂神经递质的缺乏或者过多都可诱发神经系统疾病,因此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可防治神经系统疾病㊂张立娟等[63]利用天麻钩藤饮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行为学及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测定发现天麻钩藤饮可明显改善PD大鼠行为学症状,其取效机制可能与促进PD大鼠内源性多巴胺分泌,有效改善PD大鼠脑内微环境和神经元代谢有关㊂另有研究表明加味天麻钩藤饮能降低耳聋豚鼠血液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可能是改善耳聋豚鼠听力及焦虑的机制之一[64]㊂天麻钩藤饮中诸多活性成分也可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如天麻多糖㊁栀子总环烯醚萜等[65⁃66]㊂目前天麻钩藤饮在调节神经递质水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帕金森病,多指出促进多巴胺分泌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其复方对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探索较少㊂但对天麻钩藤饮中活性成分研究发现对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仍有调节神经递质的作用,由此可猜想天麻钩藤饮对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也具有调节神经递质的作用,但仍需实验进一步证实㊂7 小结与展望天麻钩藤饮作为平肝降逆的经典中药复方,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的防治中㊂但由于中药复方成分复杂,且存在相互作用,因此目前关于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基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天麻钩藤饮通过抑制炎性反应㊁改善氧化应激损伤㊁保护神经功能㊁抑制细胞凋亡㊁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来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是有实验依据的,也是治疗疾病最有可能发挥的作用之一㊂其防治的具体机制总结见表1㊂表1 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疾病机制总结作用机制药物动物模型/细胞观测指标结果实验结论抑制炎性反应天麻素帕金森大鼠天麻素进行干预后,TLR4㊁NF⁃κB p65㊁p38MAPK表达下调,TNF⁃α㊁IL⁃1β㊁IL⁃6水平下降,且天麻素剂量越高,TLR4㊁NF⁃κB p65㊁p38MAPK表达及TNF⁃α㊁IL⁃1β㊁IL⁃6水平下调幅度越大天麻素对帕金森大鼠进行干预,具有一定神经元损伤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帕金森大鼠脑组织炎性反应㊁调控细胞凋亡蛋白表达有关[20]天麻素癫痫大鼠TNF⁃α和IL⁃1β炎性因子表达水平下降天麻素可通过阻断TLR4/NF⁃κB信号通路降低TNF⁃α和IL⁃1β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发挥对癫痫大鼠的脑保护作用[21]天麻钩藤饮高血压性脑出血大鼠药物组大鼠脑组织中NF⁃κB mRNA表达降低,药物大鼠脑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且能抑制NF⁃κB蛋白核转位天麻钩藤饮加减可以通过下调NF⁃κB的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以及抑制NF⁃κB的核转位情况,进而减轻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肝阳化风证脑出血后的组织损伤及脑水肿[22]天麻钩藤饮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和血清TLR4㊁NF⁃κB㊁IL⁃1β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天麻钩藤饮可能通过抑制TLR4㊁NF⁃κB㊁IL⁃1β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脑水肿[23]天麻钩藤饮脑出血大鼠IL⁃6㊁TNF⁃α表达降低天麻钩藤饮可抑制IL⁃6㊁TNF⁃α炎性因子表达[25]作用机制药物动物模型/细胞观测指标结果实验结论抑制炎性反应天麻素3月龄雄性大鼠TLR4㊁NF⁃κB p65及IL⁃1β和IL⁃18表达降低天麻素可抑制NLRP3下游TLR4㊁NF⁃κBp65及IL⁃1β和IL⁃18表达的增加,从而抑制NLRP3介导的炎症反应[27]钩藤总生物碱细胞ox LDL能够诱导HUVECs产生NF⁃κB㊁TNF⁃α和CRP等炎性反应相关因子,并且促进ICAM⁃1㊁VCAM⁃1等细胞因子的分泌钩藤总生物碱能够通过增强自噬以减轻氧化应激诱导的内皮细胞炎性反应[28]黄芩苷大鼠IL⁃6㊁IL⁃1α㊁IL⁃1β与TNF⁃α表达降低,抑制TLR4㊁MYD88㊁p⁃NF⁃κB的表达黄芩苷可通过抑制TLR4㊁MYD88㊁p⁃NF⁃κB的表达,降低IL⁃6㊁IL⁃1α㊁IL⁃1β与TNF⁃α实现抗炎作用[29]改善氧化应激损伤天麻钩藤饮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大鼠血管中Klotho mRNA及蛋白水平㊁GSH⁃Px活性显著升高,FGF23mRNA及蛋白水平㊁MDA含量㊁PCNA蛋白水平显著降低天麻钩藤饮能抑制自体静脉移植大鼠静脉桥血管氧化应激和内膜增生,可能与Klotho/FGF23通路的激活有关[36]天麻钩藤饮脑缺血模型大鼠天麻钩藤饮能够上调大脑皮层组织中Nrf2㊁HO⁃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天麻钩藤饮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病理改变,其具体分子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了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42]天麻钩藤饮脑缺血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NMDAR㊁p⁃ERK/ERK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天麻钩藤饮可能通过抑制NMDAR/ERK信号通路激活,减轻海马区钙化,缓解脑损伤病理症状,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45]天麻钩藤饮高血压大鼠MFN2表达增强天麻钩藤饮能够显著延缓高血压病血管衰老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增强MFN2表达,调控衰老相关蛋白表达,改善氧化应激[49]天麻钩藤饮提取物脑缺血大鼠上调了Nrf⁃2表达和抗氧化反应元件通路基因天麻钩藤水提取物可通过调节Nrf⁃2⁃ARE通路,增强抗氧化机制,保护细胞免受ROS诱导的氧化损伤[50]神经保护作用天麻钩藤饮帕金森模型大鼠GPX4表达水平上调,MDA含量下降,ROS堆积减少天麻钩藤饮可能通过调控GPX4⁃脂质代谢抑制铁死亡的发生,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51]天麻钩藤饮帕金森模型大鼠大鼠纹状体形态较模型组改善,α⁃突触核蛋白表达量下降,Beclin1㊁LC3B表达量升高天麻钩藤饮可能通过上调自噬活性,清除过量α⁃突触核蛋白,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52]天麻钩藤饮帕金森模型大鼠天麻钩藤饮可提高存活性,减轻SH⁃SY5Y细胞凋亡,降低了α⁃synuclein的水平天麻钩藤饮能减轻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㊁防止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53]天麻素细胞神经保护活性评价表明天麻素及其5个代谢产物对OGD/R诱导的PC12细胞均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天麻素及其代谢产物均具有神经保护作用[54]黄芩苷阿尔兹海默症大鼠动物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TNF⁃α㊁IL⁃6㊁IL⁃1βmRNA表达降低,TLR4㊁MyD88蛋白表达,p⁃NF⁃κBp65/NF⁃κB p65比值和NF⁃κB p65的胞核/胞质比降低,NF⁃κB入核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黄芩苷可能通过抑制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和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激活,减轻AD脑内神经炎症发挥神经保护作用[56]作用机制药物动物模型/细胞观测指标结果实验结论调节神经递质水平天麻钩藤饮帕金森模型大鼠天麻钩藤饮高剂量组大鼠纹状体DA含量明显升高天麻钩藤饮可明显改善PD大鼠行为学症状,其取效机制可能与促进PD大鼠内源性多巴胺分泌,有效改善PD大鼠脑内微环境和神经元代谢有关[63]加味天麻钩藤饮耳聋豚鼠5⁃HT含量降低加味天麻钩藤饮能降低耳聋豚鼠血液5⁃HT含量,可能是其改善耳聋豚鼠听力及焦虑的机制之一[64]天麻多糖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中NO,NE和5⁃HT含量增加天麻多糖可以增强脑瘫幼鼠记忆力,机制与增加大脑皮层及海马中NO㊁NE和5⁃HT含量,降低ACHE水平密切相关[65]栀子总环烯醚萜抑郁模型小鼠降低Glu㊁ACh水平,升高GABA㊁5⁃HT㊁DA水平栀子总环烯醚萜可以改善脂多糖诱导的抑郁模型小鼠的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总环烯醚萜调节GABA㊁Glu㊁ACh㊁5⁃HT和DA的水平有关[66] 但目前研究仍有以下不足:整体来说,当前对天麻钩藤饮复方的探索较少,尤其缺少对天麻钩藤饮整体化学成分㊁起效机制的相关研究;天麻钩藤饮作用靶点众多,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动物和细胞层面,未能应用新兴的药理研究方法;对其起效机制研究不够彻底,如停留在调节线粒体功能上,未深入挖掘;目前研究样本量较少,周期较短,未能进一步佐证其起效机制㊂后续研究可增加样本量和延长实验周期,加强对中药复方的探索,同时结合网络药理学㊁分子生物学㊁蛋白组学㊁代谢组学等生物信息学㊁人工智能等对实验进行完善,进一步明确天麻钩藤饮防治神经系统的具体机制,以此为后续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㊂参考文献[1] 贾建平,陈生弟.神经病学[M].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50⁃353.[2] 刘紫薇,李琪,刘丽芳.中药皂苷类成分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2,43(11):79⁃84.[3] 刘欣,邵卫,陈国华.中医药靶向TLRs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医药学报,2022,50(3):108⁃113. [4] 李东,李金帆.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肾阴虚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及对血清IL⁃6㊁hs⁃CRP的影响[J].四川中医, 2023,41(2):137⁃140.[5] 韩宁馨,严月娟,苗华为,等.天麻钩藤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7):795⁃798.[6] HUANG Y Y,LIU L F,YUE R Q,et al.Full componentanalysis of Tianma⁃Gouteng⁃Yin[J].Chin Med,2016,11:44.[7] HE J C,WANG W W.Effect of Tianma Gouteng Yin onapoptosis of dopa⁃minergic neurons in Parkinson’s disease model rats[J].Zhong Yi Za Zhi,2010,51:1024⁃1027. [8] CHEN L L,SONG J X,LU J H,et al.Corynoxine,a naturalautophagy enhancer,promotes the clearance of alpha⁃synu⁃clein via Akt/mTOR pathway[J].J Neuroimmune Pharm,2014,9: 380⁃387.[9] LU J H,Ardah M T,Durairajan S S K,et al.Baicalein inhibitsformation ofα⁃synuclein oligomers within living cells and prevents Aβpeptide fibrillation and oligomerisation[J].Chem Bio。
Graves病动物模型干预模式的探讨叶枫;伍丽萍;侯鹏;马晓丹;高雷;徐利;吴晓燕;施秉银【摘要】目的研究造模时间及免疫次数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A亚单位的重组腺病毒(Ad-TSHR289)诱导的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模型的影响.方法45只BALB/c小鼠分别注射对照腺病毒(Ad-Lacz)或Ad-TSHR289,于第2次免疫后2周或第3次免疫后4周处死.所有小鼠均采取摘眼球取血,放免法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以及总甲状腺素(TT4)水平;剥离甲状腺,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所有注射Ad-TSHR289的小鼠相对于对照组TRAb均明显升高;5周-造模组、10周-造模组的Graves病发病率分别为56%(9/16)、75%(9/12);10周-造模组甲状腺组织学改变与TT4水平变化吻合度为100%,相对于5周-造模组的50%(8/16)明显升高.结论 10周-造模组相对于5周-造模组具有发病率高、组织学改变与血清TT4水平吻合度高等优势;造模时间以及免疫次数均对该Graves病模型有着较大的影响.【期刊名称】《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4(035)002【总页数】5页(P222-226)【关键词】Ad-TSHR289;Graves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动物模型;发病率【作者】叶枫;伍丽萍;侯鹏;马晓丹;高雷;徐利;吴晓燕;施秉银【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湖北武汉430030;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动物模型在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等领域的研究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枢平衡探索医学盲区 创造医学奇迹(二) “中枢平衡”治疗格氏肉芽肿 (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取得显著疗效 邓和平2008年01月
中枢平衡与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
1、“中枢平衡”医疗思想体系认定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的病因为是由于人体的免疫、内分泌、及人体主管细胞组织的指挥中枢发生平衡失调所导致的。 2、针对病因及临床症状编制调控中枢平衡的软件:wg1、wg2、wg3、wg4、及WGG治、
疗软件 3、在每次治疗中,使用上述软件操控“中枢平衡”装置设备 4、每次治疗时间:辅助时间40分钟,正式治疗时间:50—120分钟 5见效快 6、无副作用:中枢平衡疗法属于高科技绿色医疗手段,是一种非手术、非药物的前沿医疗方法 7、作用机理:通过调控中枢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中枢神经系的基本功能与超级功能
1、中枢神经系的基本功能 神经系在人体各系统中处于主导地位,它既能协调人体各系统的活动,维持内部环境的恒定,使人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又能通过各种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并作出反应,使人体与外界环境保持平衡,保持人体基本健康状态。 人类经过长期的进化发展的过程,神经系特别是大脑皮质高度发达,产生了语言和思维,因此,人类不只是被动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且可以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改造客观世界,使自然界为人类服务,这是人类神经系功能的最主要方面。中枢平衡肿瘤治疗法也是人类为了战胜自身顽疾而产生思维、实践和智慧的结晶。 2、 中枢神经系的超级功能 通过中枢平衡调节,人体中枢神经系可处于超级状态,在超级状态下中枢神经系具有如下超级功能。 1)、更强中枢指挥与中枢协调功能 2)、更强的免疫平衡调节功能(人体会有更强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平衡能力) 3)、具有肿瘤预防和肿瘤康复功能 4)、具有明显抗衰老功能 5)、产生正常状态不具备的强大自我修复功能和疾病的自我康复功能 6)、具有调动人体潜在能力的功能 人体的正常状态是依靠中枢神经系的基本功能完成,而人体超常状态是靠中枢平衡调节来实现。
二、采用“中枢平衡”治疗首例格氏肉芽肿 (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
确诊医疗机构:301医院: 治疗前CT检查:2005/08 治疗前CT诊断报告:
采用中枢平衡疗法治疗时间: 2005年08月20日—2005年09月11日
复诊医疗机构:301医院 治疗后CT检查:2005/09 治疗后CT诊断报告: 三、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 韦格纳肉芽肿(Wegener's granulomatosis,WG)是一种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累及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偶尔累及大动脉,其病理以血管壁的炎症为特征,主要侵犯上、下呼吸道和肾脏,韦格纳肉芽肿通常以鼻黏膜和肺组织的局灶性肉芽肿性炎症为开始,继而进展为血管的弥漫性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临床常表现为鼻和副鼻窦炎、肺病变和进行性肾功能衰竭。还可累及关节、眼、皮肤,亦可侵及眼、心脏、神经系统及耳等。无肾脏受累者被称为局限性韦格纳肉芽肿。该病男性略多于女性,从儿童到老年人均可发病,最近报道的年龄范围在5 - 91岁之间发病,但中年人多发,40~50岁是本病的高发年龄,平均年龄为41岁。各种人种均可发病,根据美国Gary S. Hoffma的研究,WG的发病率为每30 000-50 000人中有一人发病,其中97%的患者是高加索人,2%为黑人,1%为其他种族。我国发病情况尚无统计资料。未经治疗的WG病死率可高达90%以上,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WG的预后明显改善。尽管该病有类似炎性过程,但尚无独立的致病因素,病因至今不明。
【预后】 韦格纳肉芽肿通过用药尤其是糖皮质激素加CYC联合治疗和严密的随诊,能诱导和维持
长期的缓解。近年来,韦格纳肉芽肿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提高了治疗效果。过去,未经治疗的韦格纳肉芽肿平均生存期是5个月,82%的患者一年内死亡,90%多的患者两年内死亡。目前大部分患者在正确治疗下能维持长期缓解。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难以控制的感染和不可逆的肾脏损害,年龄57岁以上,血肌酐升高是预后不良因素。此外,ANCA的类型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似乎无关,但有抗PR3抗体的患者若不治疗有可能病情更活动,进展更迅速。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力争在肾功能损害之前给予积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临床表现】
韦格纳肉芽肿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多系统。典型的韦格纳肉芽肿有三联征:上呼吸道、肺和肾病变。 1. 一般症状 可以起病缓慢,持续一段时间,也可表现为快速进展性发病。病初症状包括发热、疲劳、抑郁、纳差、体重下降、关节痛、盗汗、尿色改变和虚弱。其中发热最常见。发热有时是由鼻窦的细菌感染引起。 2. 上呼吸道症
大部分患者以上呼吸道病变为首发症状。通常表现是持续地流鼻涕,而且不断加重。流鼻涕可来源于鼻窦的分泌,并导致上呼吸道的阻塞和疼痛。伴有鼻黏膜溃疡和结痂,鼻出血、唾液中带血丝,鼻窦炎可以是缓和的,严重的韦格纳肉芽肿鼻中隔穿孔,鼻骨破坏,出现鞍鼻。(图2,3)咽鼓管的阻塞能引发中耳炎,导致听力丧失。而后者常是患者的第一主诉。部分患者可
因声门下狭窄出现声音嘶哑,及呼吸喘鸣。 3. 下呼吸道症状 肺部受累是WG基本特征之一,约50%的患者在起病时既有肺部表现,总计80%以上的患者将在整个病程中出现肺部病变。胸闷、气短、咳嗽、咯血以及胸膜炎是最常见的症状,及肺内阴影。大量肺泡性出血较少见,但一旦出现,则可发生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有约1/3的患者肺部影像学检查有肺内阴影,可缺乏临床症状。查体可有叩浊、呼吸音减低以及
湿啰音等体征。因为支气管内膜受累以及疤痕形成,55%以上的患者在肺功能检测时可出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另有30% ~ 40%的患者可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以及弥散功能障碍。 4. 肾脏损害 大部分病例有肾脏病变,出现蛋白尿,红、白细胞及管型尿,严重者伴有高血压和肾病综合征,终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是WG的重要死因之一。无肾脏受累者称为局限型韦格纳肉芽肿,应警惕部分患者在起病时无肾脏病变,但随病情进展可逐渐发展至肾小球肾炎。 5. 眼受累 眼受累的最高比例可至50%以上,其中约15%的患者为首发症状。WG可累及眼的任何区域,可表现为眼球突出、视神经及眼肌损伤、结膜炎、角膜溃疡、表层巩膜炎、虹膜炎、视网膜血管炎、视力障碍等。 6. 皮肤粘膜 多数患者有皮肤粘膜损伤,表现为下肢可触及的紫癜、多形红斑、斑疹、瘀点(斑)、丘疹、皮下结节、坏死性溃疡形成以及浅表皮肤糜烂等。其中皮肤紫癜最为常见。 7. 神经系统 很少有WG患者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症状,但仍有约1/3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神经系统病变。患者以外周神经病变最常见,多发性单神经炎是主要的病变类型,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的末梢神经病变。肌电图以及神经传导检查有助于外周神经病变的诊断。 8. 关节病变 关节病变在WG中较为常见,发病时约30%的患者有关节病变,全部病程中可有约70%的患者关节受累。多数表现为关节疼痛以及肌痛,1/3的患者可出现对称性、非对称性以及游走性关节炎(可为单关节、寡关节或多关节的肿胀和疼痛)。 9. 其他
韦格纳肉芽肿也可累及心脏而出现心包炎、心肌炎。胃肠道受累时可出现腹痛、腹泻以及出血;尸检时可发现脾脏受损(包括坏死、血管炎以及肉芽肿形成)。泌尿生殖系统系统(不包括肾脏),如膀胱炎、睾丸炎、附睾炎等受累较少见。 【诊断要点】 韦格纳肉芽肿的诊断时间平均为5 - 15个月。国外资料报道其中40%的诊断是在不到三
个月的时间里得出的,10%可长达5 - 15年才被诊断。为了达到最有效的治疗,WG早期诊断至关重要。无症状患者可通过血清学检查ANCA以及鼻窦和肺脏的CT扫描有助于诊断。上呼吸道、支气管内膜及肾脏活检是诊断的重要依据,病理显示肺及皮肤小血管和类纤维蛋白变性,血管壁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局灶性坏死性血管炎,上、下呼吸道有坏死性肉芽肿形成,和肾病理为局灶性、节段性、新月体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免疫荧光检测无或很少免疫球蛋白以及补体沉积。当诊断困难时,必要进可行胸腔镜或开胸活检以提供诊断的病理依据。目前韦格纳肉芽促的诊断标准采用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院(ACR)分类标准(见表): 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院 (ACR)WG分类标准
1.鼻或口腔炎症 痛性或无痛性口腔溃疡,脓性或血性鼻腔分泌物 2.胸片异常 胸片示结节、固定浸润病灶或空洞 3.尿沉渣异常 镜下血尿(RBC>5/高倍视野)或出现红细胞管型 4.病理性肉芽肿性炎性改变 动脉壁或动脉周围,或血管(动脉或微动脉)外区有中性粒细胞浸润
符合2条或2条以上时可诊断为WG,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2%和92.0%。WG在临床上常被误诊,为了能早期诊断,对有以下情况者应反复进行活组织检查:不明原因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慢性鼻炎及副鼻窦炎,经检查有粘膜糜烂或肉芽组织增生;眼、口腔粘膜有溃疡、坏死或肉芽肿;肺内有可变性结节状阴影或空洞;皮肤有紫癜、结节、坏死和溃疡等。 【现代医学常规治疗方法】 治疗可分为3期,即诱导缓解、维持缓解以及控制复发。循证医学 (EBM) 显示糖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 (CYC) 联合治疗有显著疗效,特别是肾脏受累以及具有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目前认为未经治疗的韦格纳肉芽肿患者的预后很差,90%以上的患者在两年内死亡,死因通常是呼吸衰竭或/和肾功能衰竭。 1、糖皮质激素:活动期用泼尼松 2、免疫抑制剂 (1) CYC: 通常给予每天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