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央企业A股_H股整体上市及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中央企业A股_H股整体上市及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中央企业A股_H股整体上市及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中央企业A股_H股整体上市及其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收稿时间] 2010-06-05

[作者简介] 邓 旭(1957)),男,江西吉安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

陈 燕(1963)),女,上海市人,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感谢匿名评审人提出的修改意见,笔者已作了相应的修改,本文文责自负。

中央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及其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

邓 旭1

,陈 燕

2

(1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21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摘 要] 在分拆上市和单独境外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的情况下,中央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是兼顾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现实选择。本文利用实证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中央企业先H 股后A 股、A 股+H 股同步和先A 股后H 股三种整体上市路径以及中央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三种中央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路径都能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积极影响;同时,中央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对包括中国香港在内的中国资本市场将产生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中央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资本市场

[中图分类号]F8301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6X (2010)08-0045-07

尽管自1993年青岛啤酒A 股+H 股交叉上市以来,已有包含中央企业在内的60余家内地企业实行了A 股+H 股交叉上市,但迄今为止,内地学者对A 股+H 股交叉上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先H 股后回归A 股有关问题方面,而对在内地和中国香港证券市场已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央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尚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近几年来,一些超大盘中央企业先H 股后A 股、A 股+H 股同步、先A 股后H 股整体上市使其在两地股票市值、交易量方面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研究中央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及其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中央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动因

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早期,由于国有企业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不高、证券市场容量有限、股权分置以及受发行规模和流通数量的限制,大型国有企业采用分拆上市对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国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证券市场的逐渐壮大,分拆上市的弊端日益凸显,如不公正的关联交易盛行,

45

上市公司违规为控股股东提供担保或抵押,控股股东违规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等,

[1]

这些现象严重

阻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良性发展。为此,国家有关机构于2003年开始制定相关政策探索大型国有企业整体上市途径,特别是2006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资委所制定的5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6明确提出,积极推进具备条件的中央企业母公司整体改制上市或主营业务整体上市。

而从中央企业自己利益角度看,在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全流通背景下,如果具有优质资产的中央企业实现整体上市,其所持有的、获得流通权的股权身价与二级市场股价走势直接挂上钩,过了限售期或承诺期就可以减持套现,由此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可从以前的圈钱工具转变为优质资产的吸纳器,并通过市盈率撬动市值,最大效率地体现证券市场的放大效应,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中央企业

自身也有强大的动力谋求整体上市。

[2]

1

由于大多数中央企业的主营业务涉及多个领域,因此,本文所指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也包括仅某个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

o

鞍钢集团在1997年分拆以鞍钢新轧实现A 股+H 股交叉上市,直到2006年才通过定向增发流通股和现金支付方

式实现整体上市自1993年青岛啤酒发行H 股拉开境外上市的序幕后,迄今已有数百家内地国有、民营企业通过种种方式在境外成功上市。尽管这些企业境外上市不但筹得了所需资金,而且按照国际规则建立健全了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了公司声誉,[3]但随着大量优质内地企业境外上市,其对国家发展资产市场的不利影响日益凸显,不少专家学者开始对内地企业单独境外上市提出了种种质疑[4][5][6]

,特别是借鉴巴西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内优质企业大规模海外上市导致本土证券市场急剧萎缩而使本国资本市场沦为外国资本市场/次级市场0,并直接导致本国资金流动的决定力量维系于发达国家的教训[7][8]

,如果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主导、核心、关键作用的中央企业不加选择地大规模境外整体上市,对国家经济安全和资本市场的不利影响将更加凸显。

为降低单独境外上市对国家资本市场所产生的

不利影响,中央企业可考虑既能满足企业境外上市需求又能促进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境内外交叉整体上市。由于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证券交易市场各有其优势和不足,使得它们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基于香港虽属中国,但具有离岸性质,对内地企业而言属于境外的这种国情和特色,推进中央企业境内外交叉整体上市时的境外上市地应首选香港。中央企业如果在内地和香港两地交叉整体上市,就可在满足境外上市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境外上市对国家资本市场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也有利于内地资本市场与香港资本市场产生联动,间接地促使内地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显然,中央企业采取A 股+H 股方式整体上市是兼顾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比较理想的操作模式,也因此得到了中国证监会、中国银监会和国资委等机构的大力支持。

二、中央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情况

自1993年青岛啤酒先H 股后A 股交叉上市以来,截至2009年底,已有60家内地企业实现了A 股+H 股交叉上市,其中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有21家1。该期间内,内地企业A 股+H 股交叉上市经历了1995年、2001年和2007年前后3个阶段性的/高潮0,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的发行上市活动一直处于政府主管部门的严格控制之下,而管理层是否批准交叉上市,往往取决于经济改革步伐以及内地股票市场的/冷热0程度,而1995年、2001年和2007年前后3个阶段,A 股市场都处于牛市的巅峰期,特别是2006年国资委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鼓励中央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后的2006)2009年,A 股+H 股交叉上市空前活跃,共有17家中央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而1993)2005年,仅有4家中央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o,如图1所示。

与国际上交叉上市基本上是先内后外路径[6]

不同,2006年以前,中央企业基本上采取的是先

46

图1内地企业及中央企业A股+H股上市历年增加数资料来源: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信息整理。

H股后A股方式上市,1993)2009年,先后15家中央企业实现了从H股回归A股的整体上市;而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中央企业开始出现新的A股+H股整体上市路径:2006年出现A股+ H股同步整体上市路径,2007年出现先A股后H 股整体上市路径,如表1所示。

表11993)2009年中央企业A股+H股

整体上市历年增加数

年份

路径

1995200120032006200720082009先H股后A股111381)

A股+H股同步)))1)))

先A股后H股))))122资料来源: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信息整理。

三、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路径分析

(一)先H股后A股整体上市

早期中央企业主要以先H股后A股的方式实现A股+H股整体上市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国内早期A股市场承载能力有限,难以承载大型企业的新股发行上市,所以一些中央企业选择了H 股上市之路,由于这些在香港上市的企业短期内再融资计划难以得到认同,因而又转向内地股市发行较少的股票,由此形成了先H股后A股的交叉上市路径。

尽管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先H股后A股作为一种现实选择对于推动证券市场的发展起过积极作用,但在回归A股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包括回归A股的定价问题、财富转移问题等。比如,先H股后A股模式的H股定价权通常掌握在H股的境外机构投资者手中,致使H股发行价很低,境外投资者可获得一次性超额收益,而在回归A股市场时,H股的境外投资者又通过大力拉抬H股股价倒逼A股的发行价,使得A股发行价大多都比H股发行价高很多,境外投资者又因此获得二次权益,如表2所示。

表2部分先H股后A股整体上市中央企业

H股与A股的发行情况

证券简称

H股A股

发行价

(港元)

发行量

(亿股)

发行价

(港元)

发行量

(亿股)

中国石油1127175182161740

中国人寿31622261051818815

中国神华715331993619918

中煤能源4105411061618315125

交通银行2152301647193119

中国铝业11373914461612137

建设银行21352246189614590资料来源:根据各中央企业招股说明书及相关证券交易所网站信息整理。

先H股后A股的内地企业A股发行价远高于H股发行价而导致A股和H股长期出现高溢价的现象,与国外公司的跨境交叉上市境外二级市场的股价通常比本国市场的高正好相反,这对境内投资者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9]国内有学者认为这种情况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如纪宝成等专家认为,截至2006年,国有企业境外上市至少造成600多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7]实际上,就央企而言,截至2009年底,仅从H股回归A股的15家中央企业,回归时总股本13163185亿股,其中H股的平均发行价为2199港元,占A股平均发行价的31147%;发行1883亿H股,是A股的4179倍。如果根据15家央企在A股、H股发行时的价差和H股发行量计算,H股股东因此无偿获得383135

47

亿元人民币的权益。

当然,尽管中央企业在H股回归A股的过程中尚存在定价权、财富转移等问题,但总体而言,中央企业从H股回归A股对内地股票市场扩容、让境内投资者分享优质企业的发展成果等方面仍有积极的作用。

(二)A股+H股同步整体上市

2006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成为第一家A股+H股同步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A股+H股同步整体上市,其最大的优势是,有利于在香港市场发行市盈率和二级市场市盈率低于内地市场的情况下提高境外发行的估值,改变长期以来先H股后A股路径下H股发行价远低于A股发行价的局面。如工商银行A股发行价为3112元,而H股发行价也达到了3107港元,二者价差不大。

不过,尽管中信银行继工商银行之后于2007年4月也实现了A股+H股同步上市,但由于内地和香港两地监管当局的审批程序、审批标准、定价过程和发行流程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如在招股流程方面,内地招股包括5天路演,2天网下申购, 1天网上申购,公布发售结果至上市需要5天;而H股招股包括9天国际路演,其中同时进行4天公开招股,公布发售结果至上市只需1天。在发行定价方面,内地股市要求上市公司在公开发售前定出最终发售价,而H股则要在公开发售后、临近挂牌前夕才定发售价,这种差异造成两地同步上市很可能出现同股不同价的现象,因此,工商银行和中信银行得以实现同步上市,完全是靠内地与香港监管机构的反复沟通与协商,并在香港联交所就信息披露方式、招股形式以及财务会计制度等诸多方面的现有规定进行了豁免之后才实现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央企业A股+H股同步整体上市在现阶段作为一种常态还有一定难度。实际上,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神华等中央企业都曾准备采用A股+H股同步发行模式,但最后都没有成功,只好先发行H股。

(三)先A股后H股整体上市

尽管先A股后H股发行模式曾经被很多境内上市企业所企盼,并做过多次尝试,但直到2004年,中兴通讯才成功实现了先A股后H股上市。在中国中铁作为第一家实现先A股后H股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后,截至2009年底,先A股后H股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如表3所示。

表3先A股后H股的中央企业A股、H股发行情况

证券简称

总股本

(亿股)

A股H股

发行量

(亿股)

发行价

(元)

发行量

(亿股)

发行价

(元)

中国中铁213100461754180421075178

中国铁建1231382415091082017610107

中国南车118140301002118201242160

中国中冶191110351005142281716135

中国太保861001010030100816128.00合计731188146125-120139-

资料来源:根据各公司招股说明书及相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信息。

与先H股后A股相比,先A股后H股发行方式的诞生对于我国资本市场而言,是一件很有历史意义的事情。因为,由于A股发行在前,A股市场也就可以独立地确定自己的新股发行价,从而掌握了股市的定价权,特别是在H股发行价不低于A股发行价的情况下,可解决先H股后A股方式下H股发行价远低于A股发行价的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改变先H股后A股情况下在H股市场发行量远高于A股发行量的局面,避免因A股发行量过小而造成股市动荡的情况发生。如先H股后A股的中国石油,其H股发行210亿股,而A股仅发行40亿股,仅占公司发行后总股本的2118%,这种过小的A股流通量造成了中国石油A股上市的大幅高开低走,从而套牢广大投资者,并带来A股市场的大幅下挫。而中国石油如果采用先A股后H股的发股方式,其A股的发行比例至少要达到公司总股本的10%,由此将有较多的股份留在内地市场,不仅有利于A股市场的稳定,而且可以让更多的国内投资者分享其成长成果。实际上,以先A股后H股方式整体上市的中国中铁平稳着陆和先H股后A股的中国石油股价暴跌所走出的截然不同的走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相对单独境外上市而言,目前存在的3种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路径都能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或多或少的积极影响。但是,在先

48

H股后A股的发行方式对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利影响相对比较明显、A股+H股同步整体上市模式目前尚不具备常态化操作可能的情况下,对于尚未在香港上市的中央企业而言,尽可能优先采用先A 股后H股整体上市将有助于维护A股市场的定价权和强化我国资本市场的自主权。当然,中央企业无论采取先H股后A股还是先A股后H股交叉整体上市,对企业和国家的影响都要优于单独境外上市。

四、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对中国

资本市场的积极影响

实践证明,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不但能充分利用境外上市的优点,同时又能在有效克服单纯境外上市对本土资本市场所产生的不利影响的同时,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一系列积极影响。

(一)既有利于解决本土优质上市资源枯竭与内地股票市场急需扩容的矛盾,又有助于改变中国香港证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增强香港证券市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我国要落实自主创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拥有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而建立强大的资本市场则必须要有大量优质的上市企业与资本市场形成良性互动。在纽约、新加坡、伦敦、东京等发达国家证券交易所都在积极争夺我国上市资源的情况下,大量优质企业赴境外上市必将导致我国上市资源流失,使内地股票市场扩容长期面临着优质上市资源枯竭的困境,进而会使内地资本市场开始空心化、边缘化。而如果没有内地各种行业的优质企业赴中国香港上市,香港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产业结构可能将继续维持以地产、金融等产业为主的结构单一的局面,由此要成为富有活力的国际化证券市场必将难以想象。

由于中央企业涉及国计民生、国家经济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且基本上均是行业的/领头羊0,A股+H股整体上市既能解决我国股票市场发展面临的优质企业不足的问题,有效改变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间接融资大于直接融资的战略性困境,也有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香港股市拓展到中央企业所涉及的军工、能源、矿产资源、炼钢、航空、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建筑、农业、地质勘察等领域,并大幅度提高香港IPO募资额及市值,从而有效地改善香港证券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增强香港证券市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近年来,资产规模庞大的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使沪深和香港股市IPO融资额屡创新高,并在世界证券市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比如,得益于2007年9家中央企业A股+H股整体上市,内地企业在上海、深圳及香港三大交易所的IPO集资总额达7610亿元人民币(其中沪深两所IPO共募集资金高达4771亿元人民币,与2006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6%,香港市场IPO融资额达2839亿元人民币),超过了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及美国证券交易所)4653亿元人民币的新股集资总额。

(二)既有利于中央企业通过香港资本市场形成跨境股权结构,也能让境内投资者分享优质国有企业的成长成果

聚集了我国最优秀的人才和资产、盈利能力远高于国内其他公司的中央企业,如果单独境外整体上市,虽然可以利用海外资本市场的上市标准规范公司治理及提升品牌,但所形成的/国有股东+外资股东或H股东0的股权结构在募得资金的同时势必要给海外投资者以超额回报,这无异于将国内特殊市场背景下所形成的、本应由国内投资者及国家占有的垄断利润向海外投资者拱手相让。比如,早就在境外上市的中国石油2004年利润就达到1100多亿元,相当于国内1312家上市公司利润总额的87%;在回归A股之前,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4家中国最赚钱的公司,4年的海外分红就超过1000亿美元,约7000亿元人民币,而中国全部上市公司,在18年里给全体股民的分红总额仅2000多亿元人民币。

中央企业采取A股+H股整体上市所形成的股权结构实际上是/国有股东+外资股东+H股东+A股股东0的格局,这种格局不仅有利于优化股权结构和公司的治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可让境内投资者分享优质中央企业成长的成果,并使境内外投资者通过两个市场价格的比较获得更充分的投资信息,利于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和股权

49

约束。

(三)有利于A 股和H 股联动效应的增强,使A 股市场通过H 股与国际接轨,增强A 股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由于我国内地企业境外上市地大多选择在中国香港,香港市场现有股票结构已呈现内地化趋势,特别在中央企业加快A 股+H 股整体上市步伐后,H 股在整个港股市场中的市值比重越来越高,H 股的成交量已占到整个香港市场成交量的50%左右,如图2

所示。

图2 H 股占香港主板总市值和成交量的比重变化资料来源:香港联合交易所网站。

目前,不少A 股+H 股整体上市的中央企业已成为恒生指数成分股,港股内地因素日益突出,而这些中央企业的A 股在A 股市场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其股价联动必然导致两个市场的主要股指出现联动效应:(1)大市走向出现一定的关联性,H 股指数和上证指数开始时间差较小的同涨同落。(2)两地上市的中央企业股出现比较效应,A 股与H 股股价逐步靠近,以往H 股相对于A 股大幅折价的现象正发生改变。(3)A 股平均市盈率和H 股平均市盈率已接近香港蓝筹股水平。这种联动的结果是,内地市场变化和宏观政策效果将通过香港传至世界各地股市,而欧美市场变动又通过香港传回内地,这既有利于港股国际地位的提高,又有利于内地资本市场通过香港与国际接轨,增强国际影响力。

(四)将促使内地向香港证券监管的国际规则靠拢,从而有助于推动香港和内地交易所的整合,

为我国在大国资本市场争夺的竞争格局中获得竞争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资本市场已是大国竞争的重要舞台,交易所作为资本市场的载体,是资本市场发挥功能的必要环节,因此,对交易所的争夺是大国之间在资本市场方面的争夺,也是对经济资源的争夺。纵观全球证券交易所的发展历史,证券交易所之间的并购、整合从未停歇。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未来我国很难回避与发达国家对交易所的争夺,而沪深港三地交易所进行整合,共同阻击被跨国并购者的收购,并作为跨国并购者进行跨国并购,这将是一种必然趋势。

目前,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仍为事业单位,是相对比较封闭的市场,而香港联交所2000年就已成为上市公司,是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开放市场。郝一珺和杨杰对内地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与香港证券交易所交叉上市的行为研究发现,内地企业A 股+H 股交叉上市有助于激励交易所产生监管程度的竞争,这种良性竞争可以提高各个市场的总体监管水平,最终达到监管水平趋同的状态,并

实现保护投资者的目的。[10]

因此,现阶段通过中央

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特别是随着目前尚不具备常态下操作条件的A 股+H 股同步模式逐渐常态化,沪深两地交易所将逐步完成与港交所完全国际化的监管规则的接轨,并有助于推动未来香港和内地交易所无论是换股形式还是合并形式的整合,为我国在大国资本市场的全球竞争格局中获得竞争优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前景展望

中央企业A 股+H 股整体上市不但能有效解决内地和香港争夺优质上市资源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满足企业境外上市需求的同时,也对内地、香港资本市场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按照国资委在2010年底前中央企业减至80家~100家左右的规划,至少还有70多家非金融类中央企业是潜在的A 股+H 股整体上市的对象,这些/巨无霸0如果都能够实现A 股+H 股整体上市,中国内地和香港证券市场IPO 融资额、股票市值和成交量

50

等必将再创新高,跻身世界最具活力的证交所行列。另外,随着中国内地和中国台湾关系的进一步缓和,内地和香港证券监管机构通过中央企业A 股+H股整体上市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也将对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企业未来实现A股+T股、H股+T股、A股+H股+T股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将大中华区建设成为世界资本市场中心。

参考文献

[1]季晓南1关于国有企业改制和整体上市[J]1国有资产管理,2008,(1)1

[2]邓旭,蒋政1资本盛宴:中央企业整体上市潮[J]1资本市场,2007,(1)1

[3]易宪容,卢婷1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影响[J]1管理世界,2006,(7)1

[4]童本军1中国超大型国企境外上市,喜多?忧多?[J]1国际金融,2005,(3)1

[5]夏斌1搞好本土金融市场放慢境外上市节奏[J]1新金融,2004,(11)1

[6]纪宝成,刘元春1论大规模企业盲目海外上市的缺失[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9)1

[7]解学成,巴西企业海外上市现象研究[J]1证券市场导报,2007,(1)1

[8]赵明勋1中国资本市场/拉美化0之忧[J]1国际金融研究,20051(6)1

[9]潘越1中国公司双重上市行为研究[M]1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

[10]郝一珺,杨杰,交叉上市对异地资本市场监管趋同的影响[J]1经营管理者,2010,(7)1

(责任编辑:付敏)

HO LISTIC CROSS-LISTING OF CENTRAL ENTERPRISES IN BOTH

A AND H SHARE MARKETS AND ITS INFLUENCES ON

THE CAPITAL MARKET OF CHINA

DENG Xu1,CHEN Y an2

(11Guang hua Schoo l o f M anag em ent,Peking 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

21Th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

Abstract:As the neg ative impacts of spin-off listing and separ ate offshore listing on the national cap-ital m arket becom e m ore and m ore apparent,a holistic listing o f central enterprises in both A and H share markets is a realistic choice g iving consideration to the interests of both enterprises and the state1Using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ppro ach,this paper studies the thr ee paths of holistic listing:first H share then A share,A and H shar e at the same tim e,and first A and then H,as w ell as the influences o f holistic listing on the Chinese capital m arket.It comes to a conclusio n that all the above three paths of the holistic listing may more or less impose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developm ent of the Chinese capital market1A t the same tim e,the holistic cross-listing in both A and H shar e m arkets may in many aspects have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Chinese capital markets including H ong Kong1

Key words:holistic listing;central enterprises;A+H;capital m ar kets

51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本市场构成 一、场内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又称证券交易所市场或集中交易市场,是指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活动时间,在多数国家它还是全国唯一的证券交易场所,因此是全国最重要、最集中的证券交易市场。证券交易所接受和办理符合有关法令规定的证券上市买卖,投资者则通过证券商在证券交易所进行证券买卖。 1、主板 主板市场也称为一板市场,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通常指股票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主板市场对发行人的营业期限、股本大小、盈利水平、最低市值等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上市企业多为大型成熟企 业,具有较大的资本规模以及稳定的盈利能力。 2、中小板 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批复同意深圳证券交易所在主板市场内设立中小企业板块。 3、创业板 创业板市场(GEM(Growth Enterprises Market )board),是地位次于主板市场的二级证券市场,以NASDAQ市场为代表,在中国特指深圳创业板。在上市 门槛、监管制度、信息披露、交易者条件、投资风险等方面和主板市场有较大区别。

其目的主要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成长性企业,为风险投资和创投企业建立正 常的退出机制,为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提供融资平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建设 添砖加瓦。2012年4月20日,深交所正式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 规则》,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将创业板退市制度方案内容,落实到上市规 则之中。 二、场外市场 1、NEEQ(National Equities Exchange and Quotations),全国中小企业 股份转让系统 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2012年9月20日,公司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注 册资本30亿元。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 公司、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 为公司股东单位。 2、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是为特定区域内的企业提供股权、债券的转让和融资服务的私募市场,一般以省级为单位,由省级人民政府监管。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 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于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股权 交易和融资,鼓励科技创新和激活民间资本,加强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具 有积极作用。 目前全国建成并初具规模的区域股权市场有:青海股权交易中心、天津股权交易所、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重庆股份转让系统、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浙江股权交易中心、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大连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海峡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等十几家股权 交易市场。

8.4认识资本市场

任务四认识资本市场 一、教材名称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 项目八任务四《认识资本市场》 二、课时 2学时(90分钟)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逐渐提高、自我意识开始完善。能够独立学习和评价自己,想办法解决学习困难。不喜欢记忆机械的内容,以理解性识记为主,自尊心强而敏感,希望在群体中得到认可、重视或鼓励,担心别人看低自己。由于刚接触金融,金融知识面窄,分析和理解能力较差,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四、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1)明确资本市场的作用 (2)理解资本市场的范围 (3)掌握不同资本市场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使学生能够准确了解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能够初步掌握利用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本任务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关注投资理财的渠道,提高风险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中长期借贷市场的特征 教学难点: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证券投资基金、中长期借贷市场的特征 六、教学方法 案例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七、教学准备 多媒体、黑板、案例材料 八、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10分钟) 教师活动:情境设计:小明看到一个投资机会,但是没有钱,于是找到土豪朋友小金借了5万元,一年的利息6%,小明保证5年后连本带息归还6.5万元。两年后,小金要买房子,手头现金不够,于是想起借给小明的钱,但小明投资开店拿不出钱,何况还没到期。于是小金想到了富有的小高。小金拿出借条,小明借我5万元,利息1.5万元,我等不了5年了,你给我5.5万元,我让小明把钱还给你好了。小高一看三年到期,中间有一万元利息可赚,年息6%,比银行利息高,自己也不缺钱。好,签字画押就这么定了。 教师提问:以上是债券的债权交易的一个简单过程,你觉得可以这么交易吗? 学生活动:观看文字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选派代表积极发言。在教师引导下了解到资本市场的重要特征(期限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市场)设计意图: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量化投资分析资本市场分析报告

DUFE 实证金融与量化投资 学号:2015100406 专业:数量经济学 姓名:金博

一.阅读伯南克的“金融危机如何演变为经济危机?”,谈谈对金融体系、危机时央行的应对措施的认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2007—2009年那场金融危机,全球所有国家无一幸免都受到极大冲击影响,影响力之广,持续期之长,是前所未有的。当危机发生时,全球的金融体系已经是更加复杂化和一体化了,而监管体系并没有跟上这些变化,这就导致美国金融界很难从历史中找到可以类比的案例,而且很难从历史中找到可以直接拿来借鉴的应对举措。但如果将这场危机放到历史视角下去理解,却是很有意义的。 在当前这场危机的直接诱发因素之间,最显著的两个因素就是次贷泛滥和房价泡沫,但这场危机之所以导致美国付出如此惨重的经济和金融代价,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恐慌本身,可以说,恐慌造成的代价不会小于次贷泛滥和房价泡沫造成的代价。对于金融危机的形成,是不同金融机构,不同金融市场,不同金融行业间风险的溢出,在人们,机构,市场的恐慌中一点点传染,慢慢扩大造成的。金融体系间联系越紧密,传播的越快,最终造成的结果越严重,影响越广越深。 在此次危机中,美联储也是花了一定的时间之后才意识到了这场危机的存在,并逐渐了解了这场危机的严重性。在应对这场危机的过程中,随着对形势的了解越来越清楚,美国金融界便借鉴过去应对金融恐慌的经验,去指导他们对这场新危机的判断,并指导他们采取的对策。美联储的应对举措主要有4个元素:(1)降低利率,支持经济;(2)提供紧急贷款,增强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推动金融体系恢复稳定;(3)采取救助举措(必要时,与财政部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进行协调),防止金融机构无序倒闭;(4)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银行开展压力测试,评估其财务状况(和财政部及其他银行监管机构联合实施)。 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在这次危机的表现,确实让我们见识到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灵活性。中国在构建自己的金融安全体系时,最核心的是如何提高金融机构的稳健性和金融体系的灵活性。对风险和危机的防范,使金融体系具备对风险和危机的抵抗力。中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需要加快金融的对内自由化,以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 谈到应对措施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我认为我国需要做的,一是尽可能减少现有损失,避免进一步的损失。在减少损失方面,中国要积极把握市场机会,加强与美国各界的沟通,特别是政府沟通,做好各种应对准备。同时,我国应认真研究美国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形势,避免错误的投资。二是应充分评估金融机构的损失对我国经济、金融的影响,尤其要结合国际、国内的形势,防止损失在国内的传递和对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不利影响。 其次,金融本身具有不稳定性,加强有效监管是很重要的。监管部门需要与市场主体保持一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认识

对中国资本市场的认识 本学期选修了证劵投资这门课,通过学习,我对资本市场有了大概的了解。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认识,通过网上查找资料,了解了许多,下面我会通过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成就、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展望,写出自己的见解。 回顾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中国资本市场的萌芽阶段、探索阶段、资本市场进一步规范和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 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起,经济建设成为国家的基本任务,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 1992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邓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讲话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从1978年到1992年,资本市场萌芽阶段,源于中国经济转轨过

程中企业的内生需求,中国资本市场开始萌生。在发展初期,市场处于一种自我演进、缺乏规范和监管的状态,并且以区域性试点为主。深圳“8.10事件”的爆发,是这种发展模式弊端的体现,标志着资本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规范的管理和集中统一的监管。 1992年10月,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开始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监管框架,区域性试点推向全国,全国性市场由此开始发展。1997年11月中国金融体系进一步确定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原则。1998年4月,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撤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部门,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证券期货市场监管体制。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后,推动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等一系列证券期货市场法规和规章的建设,资本市场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使资本市场的发展走上规范化轨道,为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从1993年到1998年,市场探索阶段,统一监管体系的初步确立,使得中国资本市场从早期的区域性市场迅速走向全国性统一市场。随后,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出台,资本市场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同时,各种体制和机制缺陷带来的

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及投资策略

我对中国股市的认识及投资策略 近二十年来,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已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总体上看,市场基础依然薄弱,市场内在基础与市场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在中国股票市场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依然是“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资本市场改革一直处在我国各项改革的前沿,也确实发生了转折性变化。但我国资本市场从建立至今仅20多年,在发展起点上面临着与成熟市场迥然不同的初始条件和外部环境,资本约束不到位,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法律制度、信用体系和监管模式不完善。新兴市场意味着不成熟,其本质是高波动率;转轨意味着股市今后向成熟市场发展。在股市变革过程中,大部分投资者都将为之付出代价,一部分将成为先驱,也会造就一批富豪,能够在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的投资者必定成为最大的赢家。我们必须立足于“新兴加转轨”的阶段性特征,研究现阶段中国股市的特色。 特色一:为国企解困,股市成提款机 股市交易成本费用超越上市公司分红总额,大量IPO和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从整体上意味着投资A股就是“零和戏”,市场的全体参与者必定赔钱。在成熟股票市场,股市成长的原动力是上市公司的分红,而中国上市公司能够大方分红者寥寥无几。上市公司分红不透明、无诚信、随意性强,许多上市公司更是长期一毛不拔。上市公司的股东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淡漠。股民错将股市当赌场,没有投资者或股东的到位监督,上市公司把股市当成提款机。在众多上市公司中,不乏一些困难的、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这些公司靠上市圈到钱后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可是大多数这样的企业,因为本身缺乏适应市场的竞争力,圈钱补充也只是解决一时的问题,解决不了一世。于是就有了改善上市公司质量,搞配股、搞增发,搞可转债。 特色二:信息不对称,监管需规范 在中国股市,往往上市公司出利好之前大涨,利好出来后又大跌。而早知道此方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黄人杰 2013-04-16 16:04:45 来源:《中国证券期货》(京)2012年9期 20年来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快速、持续、稳定的发展局面。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分散到集中、从地区性市场到全国性市场的巨大转变,现在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取得巨大发展的中国资本市场作为中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促进了经济和企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着阻碍市场发展、缺乏监管有效性的许多突出问题,表现为违法违规现象还比较普遍,市场经常暴涨暴跌,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满意度不高,监管政策常常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监管活动和过程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研究我国资本市场的有效性问题,识别监管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对于发挥监管的应有作用和实现监管目标,确保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资本市场监管的现状 自中国资本市场成立以来,有关方面就一直强调加强监管。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在保证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经过二十年的努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监管部门在驾驭市场、管理市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初步具备了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管的能力,监管有效性逐步提高。这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运行的科学规律有了初步的认识;初步认识到监管制度应当符合市场规律的问题,考虑到如何通过符合市场的

规律来加强监管的问题,逐渐认识到确立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监管新思路,强调把工作重心真正转移到加强市场监管上;明确提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券监管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的监管目标。这表明监管部门已开设确立了比较科学的监管理念,并开始用新的思路指导对市场的监管。 2005年监管部门根据法律实践的需求,对1999年开始实施的《证券法》进行了修订,保证了比较完整的资本市场法律框架体系和集中统一的监管架构的形成,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已开始步入法制化的轨道,监管部门也开始拥有一定的执法权限。这些工作和成绩,对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部门的工作思路,提高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有效性,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资本市场监管工作所取得的初步成绩。实事求是地说,20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监管有效性有了初步的增强,除了前面所介绍的,我国资本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总体上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局面。这些还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市场规范化程度逐步提高。 一是通过贯彻执行《证券法》和修改制订与《证券法》相配套的有关行政法规,使中国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得到了初步改善;二是通过强化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建立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等举措,使上市公司的诚信水平有所提高,运作逐步规范。 第二,执法力度逐年加大,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受到查处。

1-资本市场的概念_什么是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的概念_什么是资本市场 大家也常常在网络,电视上看到或听过资本市场。那么资本市场的概念大家清楚吗?本期乔布简历和大家聊聊什么是资本市场。 关键词:资本市场的概念,什么是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指证券融资和经营一年以上中长期资金借贷的金融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等其融通的资金主要作为扩大再生产的资本使用,因此称为资本市场。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证券市场,具有通过发行股票与债券的形式吸收中长期的资金的巨大能力,公开发行的股票与债券还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与流通,有着不错强的灵活性。 资本市场在今天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无论是政府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还是自然人或法人要参与资本市场都首先要弄清资本市场为何物。由于资本市场在中国还仅仅是一个初级阶段的产物,进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历史还不长,所以,许多人实际上并不清楚到底哪些属于资本市场的范围。现在一些涉足于资本市场的人,往往也只是对资本市场作了非常狭义的解释,最常见的就是把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或证券市场等同起来,以致于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产生了不少误区,这对进一步拓展和繁荣资本市场,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资本市场是不利的。 在资本市场上,资金供应者主要是储蓄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各种基金和个人投资者;而资金需求方主要是企业、社会团体、政府机构等。其交易对象主要是中长期信用工具,如股票、债券等等。资本市场主要包括中长期信贷市场与证券市场。相信大家对资本市场有个大致了解,祝大家找工作顺利哦~ 资本市场的概念_什么是资本市场 https://www.doczj.com/doc/906669286.html,/knowledge/articles/567ba3b90cf2e07dfb322951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 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 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 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化程度的综合分析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化程度的综合分析 (节选) 资本市场化是经济主体投融资活动按照市场规则进行运作的过程。在经济转轨国家,资本市场也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资本市场化是相对于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其他资金完全按照政府的投资计划和财政预算无偿调拨而言的,是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或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资金的获得不再依赖政府的无偿拨款,而是通过对商业信贷、证券、外资的有偿使用来筹集,以排除政府干预可能导致的资本价格扭曲。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作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必然要在市场供求的调节到价格为导向来进行。 关于中国资本市场化程度的综合分析 分析中国资本的市场化程度,既可以从资本分配即流向入手,也可以从资本获得即来源入手。考虑到中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资本的市场化主要表现为政府逐渐退出资本惟一供给者的角色,实现资本供给的多元化,我们主要从资本来源的角度进行分析。根据目前中国的统计方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外商投资、自筹和其他资金四个方面。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中国资本市场化的发展情况,并考察一下证券市场在资本市场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国家预算内资金 国家预算内资金是政府参与投资的主要工具,规模和投资方向仍由政府控制,完全是计划性的。因此,其投资规模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高低可以作为衡量资本市场化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也要区分这个比重的高低是体制性因素决定还是根据短期形势的政策性调整决定。若是体制性因素决定此比重高,说明市场化程度不高或下降;若是政策性因素决定此比重变化,则不能由此断言投融资的市场化程度高低。 从表4-1可以看出,1996年中国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只有2.7%,这标志着中国资本的市场化程度已取得了相当的进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中国政府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加大了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提高了政府投资规模,政府直接控制的预算内投资比重有所提高,2001年达到6.7%。但是,这个比重的增加不能被看作是中国资本市场化的倒退,西方发达国家在面对经济衰退时也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政府的直接或间接投资也会有所增加,这与体制因素关系不大。 (二)国内贷款 从国家对国有企业开始实行拨改贷以来,国有企业与银行之间原有的无偿划拨关系被彻底打破,它们之间变成了一种有偿的借贷关系。因此,国内银行贷款是资本市场化来源的一个重要渠道和主要标志,国内贷款所占比重可以部分地用来衡量资本市场化的程度。下面,有两张反映国内贷款的表(表4-3):

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

经济与管理学院课程作业 ( 学年 第 学期) 课 程 作业性质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学 号 成 绩 题目:谈谈对证券市场的认识 一、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证券在我国属于舶来品,我国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发行的,最早的证券交易税亦是由外商成立的,直到1918年夏天才诞生了我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北平证券交易所。新中国的应该从1986年9月中国工商银行会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区业务部正式挂牌交易股票算起,章晓洪老师认为较为规范的股票市场则应该以分别在1990年及1991年成立的上海交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为标志。 在沪,深交易所成立之初,沪深这两个股票市场只能算作地方性的股票市场,然而在1992年中央允许全国各地获批的上市公司股票可在两市交易使得它们突破了地域限制,从地方性的股票市场一跃成为全国性的股票市场。同年,中央批准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及中国证监会,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逐步纳入去全国统一的监管框架,区域性试点推向去全国。这两项重大举出大大推动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沪深两市经过短短6年的发展,上市股票达800余家,市价总值超过 1.75亿元,流通市值近8000亿元。 我认为认为几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制度改革,上市公司不能像以往那样只纯粹地对政府负责,而要进一步加强对股民的责任。我国国国企向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模式成熟发展得益于上市公司的发展。股票市场的发展不仅为评价企业经营状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也为企业实施资本运营战略提供了宽广的场所。上市公司会根据其股票价格的波动来调整公司管理层的经营策略,股票市场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提供了渠道,拓宽了公司调整的范围,夜为公司实现资产高效流动提供了捷径,这比传统的关停并转和破产清算的资产流动方式更加有效。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实例证明,证券市场已然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资本市场。章晓洪老师特别提到中国经济改革的关键在于证券市场发展的成败,同时证券市场发展的成败夜关系着中国国营企业能否走出困境走向世界。 现代投资学原理 期中作业 苏永达老师 罗正忠 2008051529 2011—2012 一

中国证券市场二十年发展报告

中国证券市场20年发展报告 一、二十年资本大国路 从1990年沪深交易所的成立算起,中国资本市场走过了整整二十个春秋。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最初的“老八股”到如今近2000家的上市公司,从市值区区几千亿到如今接近二十五万亿居全球第三的市值规模。中国资本市场用了仅仅二十年,走完了发达国家百年的发展路程。历经二十年的风雨洗礼,中国跨入了资本大国之行列。 (一)上市公司数量从最初的“老八股”到现在近两千家。1990至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由8家发展为1740家,增长了200多倍。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图11990年-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家数走势图 (二)沪深A股市值跃居全球第二。截至2009年底,沪深A股市场总市值已经达到24.27万亿元水平(3.57万亿美元),较2008年增长了100.88%,成功超越日本(3.53万亿美元),成为列美国(15.08万亿美元)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场。

数据来源:市值管理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906669286.html,/ 图5-21990年-2009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市值与GDP走势图 (三)A股投资账户数已超1亿,增长神速。(机构投资者) 截至2010年09月03日,沪深两市共有A股账户14,691.84万户,B股账户248.45万户;有效账户12,860.42万户。基金账户数3,297.32万户。截至2010年7月底,证券投资基金有626只,当月交易所上市证券投资基金成交金额达559.23亿元。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2009年上交所上市证券投资基金规模 图5-32002 2002— (四)证券市场强大的融资功能促进了千万企业的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目前我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场内市场: ①主板:主要为大型、成熟企业等提供股权融资和转让服务(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 ②创业板(二板市场):主要为两高六新类型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和转让服务(深交所) 2、场外市场: ①新三板(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主要解决高成长型企业股份转让及融资问题-中国的“纳斯达克” ②四板(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主要解决的是地方小微企业融资、转让、流转服务。 金融综合化趋势及中国金融的未来 1.金融综合化已成为国际金融发展的主流 自20世纪80年代起,经过被称为“金融大爆炸”的一系列改革,英国、日本、美国先后踏上了金融自由化、综合经营之路(德国一直实行“全能银行”制度)。以英、美、德、日为主导的西方金融业,共同推动着国际金融综合化浪潮,并在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饱经考验。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具有多元业务组合、稳定资金来源和风险分散优势的大型综合化金融集团如花旗集团、JP摩根大通、汇丰集团等,虽受损伤,但安然存活;而一大批杠杆率高、规模较小、经营模式单一的投行机构和中小金融机构迅速垮塌。 2.中国的金融综合化已成趋势 上世纪90年代之前,中国金融机构实行的某种程度的综合经营,促进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成长,但由于金融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也一度导致金融秩序混乱,并对当时的经济过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经过1993年开始的金融业治理整顿,特别是2003年“一行三会”监管格局的确立,中国最终形成了“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运行体系。新的监管体系既规范了发展也促进了发展,十年来,中国金融业逐渐呈现明显的综合化趋势:一是业务交叉合作与创新。以理财为代表的各类金融产品的兴起,逐渐改变了金融业传统“分工”格局;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相互代理、交叉销售为契机,丰富了金融机构的销售功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藩篱松动之后,一些新型跨行业跨市场合作业务不断涌现;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的兴起,使金融服务综合化趋势具有了新的技术内涵。 二是资本渗透。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境内外通过设立或投资入股的方式已部分或全部拥有证券、保险、信托、租赁、基金等类金融机构。而且,银行类母公司对非银行类子公司资金支持力度持续加大,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提高非银行子公司在相关行业的影响力。证券、保险类集团公司也在关联性强的业务领域进行资本辐射。 三是组织创新。中国目前主要有五类金融控股集团模式:一、金融控股公司型;二、大银行主导型;三、地方政府主导型,即由地方政府主导,以地方国有金融资产为基础组建,如上海国际集团、天津泰达集团等;四、资产管理公司型,如华融、信达等资产管理公司;

对金融市场的初步认识

对金融市场的初步认识金融市场是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其主要功能包括流动性、信息传递和风险分担。 流动性一般指金融资产变现的能力,或指在保持价格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达成交易的速度,或是指市场参与者以市场价格成交的可能性。因此,金融市场扩大了资金供求双方接触的机会,便利了金融交易,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为筹资人和投资人开辟了更广阔的融资途径;为各种期限、内容不同的金融工具互相转换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有效市场假说表明,所有有关股票、债券和其它金融资产的市场价值的信息都将被用来评估这些资产的价值。一个有效的市场不会浪费或漏用信息,如果一个市场的信息越充分越有效,则这个市场的效率就越高。因此信息决定了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和金融风险管理的能力。 金融风险指金融交易因事后的不确定性导致金融资产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分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而金融市场的发展可以帮助实现风险分散和风险转移。首先,金融市场的发展促使金融金融资产多样化和金融风险分散化;其次,发展金融市场就为居民投资多样化、金融资产多样化和银行风险分散化开辟了道路,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居民通过选择多种金融资产、灵活调整剩余货币的保存形式,增强了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 金融市场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先天缺陷,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客观存在,这是与市场经济体制本身的先天缺陷密切相关的。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先天缺陷如下:一是人的本性有可能导致金融崩溃。二是信息总是不完全和不可预期的。三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周期必将导致经济和金融的波动。因此,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并且金融市场可能失灵,其主要原因包括:金融市场负的外部性大,金融市场具有“公共品”性质,金融市场存在着不完全竞争,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完全,金融市场与经济周期的互动。 因此,为了防范和应对金融市场的先天缺陷,适当的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非常必要。 金融全球化是指庞大的国际资本和网络金融迅速发展促使全球金融一体化;全球金融活动按照同一规则运行;金融活动与风险发生机制联系日益紧密。在这一背景下,未来金融市场有这样的发展趋势: 证券化。主要表现为直接融资和衍生品的比重显著增加。 一体化。即金融市场全天候运作,全球市场连为一体。、 自由化。也就是各国政府逐步放弃对金融活动的管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

中国资本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近年来,在市场交易活跃,产品创新不断涌现,市场机制逐步发展,监管环境日益完善及参与主体不断增多等有利条件的推动下,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市场结构,截止到16年6月30号,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额达到人民币46.3万亿,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证券化率从13年的41.6%上升到75.4%,年均增长率达到35%, 股权融资方面;2013年至2015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市场股权融资总额从人民币3968亿元人民币增至人民币15459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7.4%,债券市场方面;中国市场债券品种今年来不断增加,债券市场规模近年来增长迅速,截止到15年12月31日,以债券总额计,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

2、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迎来机遇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6家注册证券公司,证券公司的总资产、净资产及净资本分别达到人民币5.8万亿、1.5万亿、1.2万亿,2013年到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营业收入从人民币1592亿人民币增长至5752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0.1%,,2015年,中国证券业的平均净资产回报为16.86%,发展前景看好。 近些年来,新三板挂牌数量大幅上升,从2013年12月31号的356家增加至截止2016年6月30日的7685家,新三板已成为证券公司服务战略新新产业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手段。新三板的增长将为具备较强新三板业务能力的证券公司带来大量业务机会。 中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增加了企业对并购的需求,推动了中国并购重组市场的迅速增长,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数据,2013年至2015年,中国市场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从人民币45亿元增至人民币12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6% 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综合类券商,在主营领域都有着不错的实力,随着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整个证券行业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中信建投作为国内有实力的券商机构,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观。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摘要)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摘要)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大潮,推动了资本市场在中国境内的萌生和发展。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区域到全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很多方面走过了一些成熟市场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道路。尽管经历了各种坎坷,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制度不断完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和投资者不断成熟,逐步成长为一个在法律制度、交易规则、监管体系等各方面与国际普遍公认原则基本相符的资本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从开始出现的第一天起,就站在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前沿,推动了中国经济体制和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对市场化资源配置的需求日益增加,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也日益提高。资本市场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经济逐渐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而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经验,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宝贵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首先,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巨大的融资需求将有很大一部分依靠资本市场来满足;其次,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调整

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将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第三,长期以来,中国的金融体系高度依赖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迫切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金融风险,而这种转变必须通过做强做大中国资本市场来实现;第四,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养老体系、改革医疗保险体制和建设新农村等重要领域,也要求资本市场提供全面有效的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务;第五,随着金融市场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增强,各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中心的竞争日益加剧,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模式日新月异,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发达程度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需要资本市场满足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来的融资需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资本市场对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大力支持,以资本为纽带引导和支持生产要素向创新型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实现资源跨地区和跨产业的整合,通过

中国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

中国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 导读:本文中国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首先感谢《欧洲货币》、中国工商银行和汇丰银行邀请我参加本次国际研讨会,使我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共同关心的话题。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资本之年”,在这里我想就中国资本市场的组织结构等问题讲一些个人的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有人已注意到最近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其中中国证监会取消了32项行政审批。证监会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是转变和规范政府职能的重要步骤,也涉及到市场中各个角色的重新定位。这就引出了一个讨论,我国资本市场需要一个怎么样的组织结构?包括证监会在内的有关参与者在其中应该如何分工和定位? 首先,资本市场需要一个完整的组织结构。这一结构中包括资本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服务机构以及监管机构等多类主体,它们相互之间关系的设计和角色定位是非常重要的,彼此之间既要有专业分工,又要相互制衡、相互合作。资本市场中第一类主体是市场供求主体,是投资人和发行人,投资人包括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发行人包括股票发行人、债券发行人以及其它金融产品的发行人。投资人和发行人是资本市场的主角,是最主要的参与者。第二类主体是服务机构,

包括证券公司、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评估机构、评级机构、咨询机构、投资顾问、新闻媒体、网络服务与信息技术提供商、登记结算公司等等。当然,有些角色是有交叉的。第三类主体是指市场组织机构和自律性机构,指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这两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交易所既是市场活动的服务者,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交易服务,促使市场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又是自律性组织,承担了维持市场秩序、促进市场规范的监管职能。第四类主体是监管者,证监会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同时证监会并不是资本市场的唯一监管者,不少监管职能分布在其它部门,例如,司法、执法机关,刑事侦查部门,以及财政部、人民银行等相关政府部门,证监会要有效履行其监管职能,需要其它许多机构在监管方面的合作和支持。除此之外,在国际监管合作中,还需要各国监管部门和证监会国际组织(IOSCO)等机构的支持和配合。 我们可以看出,资本市场中各类主体之间是有专业化分工的,各自在某些方面有非常强的专业技能。同时,专业机构的分设又起到相互制约的作用。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企业有动机去虚增收入、粉饰报表,就会面临很多制约。它可能涉及主承销商的尽职调查,它的资产要经过评估机构评估,它的财务报表要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上市申请材料要经过律师事务所审查,必须经得起咨询分析机构和媒体的质疑,另外自律组织和监管机构都在不同的环节起监督作用。因此,造假是有制约的,因为这些机构通过一种组织结构维持着良好的制约机制。同时,这种制约机制实际上也是一种合作机制。如果这些机构

我对资本市场的认识

我对资本市场的认识 摘要:进入9月后,风雨飘摇的华尔街成为焦点。从房利美、房地美两大房贷巨头被政府接管,到158年之久的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再到美林、AIG、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投资银行被收购、政府接管或转为银行控股公司。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称,美国正陷于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这场危机进而引发的经济衰退,为世界带来的严重的金融动荡和经济影响。世界在不断进行全球化的今天,已经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为美国金融危机之外的绝缘体了。正确认识资本市场在今天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主题词:资本市场货币市场证劵市场体系 无论是政府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还是自然人或法人要参与资本市场都首先要弄清资本市场为何物。由于资本市场在中国还仅仅是一个初级阶段的产物,进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历史还不长,所以,许多人实际上并不清楚到底哪些属于资本市场的范围。现在一些涉足于资本市场的人,往往也只是对资本市场作了非常狭义的解释,最常见的就是把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或证券市场等同起来,以致于对资本市场的认识产生了不少误区,这对进一步拓展和繁荣资本市场,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资本市场是不利的。在这里,我就以下三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资本市场不等于货币市场 最常见的是许多人把资本市场等同于货币市场,不少人在谈资本市场时,实际上仅仅是就货币市场而言的,这是一种非常狭义的资本市场观念。资本不仅有货币形态存在,货币也不一定都必然能够成为资本。资本本身有多种表现形态,既有货币形态,也有实物形态,还有证券形态、技术形态等。货币市场包含了一般货币市场和货币资本市场。一般货币市场包含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货币兑换,但只要以盈利为目的,货币市场就一定是货币资本市场,而不是一般的货币市场。尽管在货币兑换中,人们的行为往往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但也不能排除确实存在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仅仅为了使用方便的货币兑换。还要强调的是,资本市场也不仅仅是货币市场,正如资本与货币不能划等号一样,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也不能划等号。货币市场仅仅是资本市场的一部分,尽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却不能等同。所以确切地说,现在人们常用的货币市场概念主要是指货币资本市场。 毫无疑问,货币资本市场是整个资本市场的核心,货币资本市场的繁荣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发展。因此,人们往往最关心的也是货币资本市场。同时,货币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也决定了整个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于是,有的人就把货币资本市场与内容更丰富、范围更广阔、内涵更深刻的整个资本市场等同起来。为此,我们必须对一般货币市场有明确的认识。 简单地说,货币市场往往被叫做金融市场。按照一般的解释,金融就是资金融通。最通俗的一种资金融通是指有资金剩余的一方将资金借贷给缺少资金的另一方,这种借贷关系大量地表现为银行业务。 其实,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现在所说的金融已经具有更广泛的含义。货币的发行,信贷业务的开展,外汇交易的进行,证券的买卖,信托投资活动的兴起,保险理赔业务的扩大,典当业的出现等都直接涉及到货币的流通,它们属于大金融的范围。金融市场就是从事资金融通的场所,货币市场作为资金融通的场所,尽管有的是有形市场,有的是无形市场,但人们通常统称为金融市场,即一般所说的货币市场。 二、资本市场不等于证券市场

我国资本市场现状

我国资本市场现状 一、我国资本市场现状 我国资本市场自上世纪80年初问世以来,在历经了二十年风云变化之后,虽然市场规模目前尚小,且存在种种问题,但是这二十年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多年来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我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无体系无规范到渐成体系,逐步规范化的演进过程。从1989年开始本着“试的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来试点运营我国股市以来,直到1995年以前我国股市要关停,要关门的这类利空消息就一直不断。我国资本市场就一直被各种利空事件笼罩。在我国坚定信心要把资本市场做下去的时候,“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这一场我国证券史上的“巴林事件”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平稳过度之后,我国终于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2007大牛市之后,却在狂欢的一年之后,投资者遭遇血洗,然后是长达近10年的大熊市,市场热点迟迟难以重燃。2015年大牛市行情走过半年后,迎来的是急速下跌,流动性枯竭,等等。我国资本市场正是在这些大大小小不断的事件中不断的摸爬滚打,历练成长。 也正因为此,不难发现我国资本市场仍然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市场的功能也未做到最大化的价值发挥和有效利用。首先,在资源配置的优化,资金筹备,公司治理,为投资主体提供拓展财富的机会等方面还很欠缺很不完善,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依旧低下。面对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和多样化的投资需求,金融工具的品种还不够丰富,资本市场的层次也很单一,社会资本转化投资的效率也还很低。其次,无论是融资方式还是融资环境,与境外市场相比,我们的资本市场仍然还处在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市场环境的健康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前行,再就是风险控制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开拓。总体来说,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度还很低,尤其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仍还处于低水平的发展阶段,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潜力远没有被挖掘出来。 二、当前面临的问题 1、市场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自问世以来就背负着为国有企业解脱困境的使命,而这种使命直接造成了企业股本结构和资本市场的不合理。这种市场结构的不合理直接表现为股票市场的发展领先于债券市场的发展,场内交易领先于场外交易的发展;在我国只有现货市场,没有其他金融衍生商品市场的时期,市场的可投资产品过于单一,投资风险集中堆积,不利于风险分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