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肝细胞肝癌入院记录

肝细胞肝癌入院记录

肝细胞肝癌入院记录
肝细胞肝癌入院记录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入 院 记 录

姓名:-性别:女年龄:46岁科室:普通外科 床号:07号住院号:-

姓 名:-出 生 地:-

性 别:女职 业:其他

年 龄:岁入院日期:2015年05月02日 10:29:33

民 族:汉族记录日期:2015年05月02日 16:02:02

婚 姻:已婚病史陈者:患者本人

主 诉:右上腹痛6天

现病史:患者诉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痛,无恶心,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无肩背

部及腰部放射性痛,无酸黄及小便保黄色改变,无心悸、脚闷,无反酸、暖气,无腹泻

、便秘、黑便及陶土样大便,无尿频、尿急、尿痛,近期无明显体重减轻。5天前症状加

重,并于当地医院就诊,行CT检查,诊断意见:1.肝右叶后段占位牲病变,建议增强进一步检 查:2.考虑肝右叶前段钙化灶;3.双肾小结石。患者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在我院行上腹 部CT平扫+增强检查,进一步提示:肝右叶占位性病变,考出原发性肝细胞癌(巨块型),门诊 拟“肝脏肿物”收入我科,自起病以来,患者精神欠佳,食欲减退,大、小便正常,夜间睡眠 质量差。

既往史:1994年因右乳腺纤维瘤行手术治疗;1997年因阑尾穿孔行手术治疗;2007年因完外伤行右颌面 部手术治疗。既往乙肝病史,未行治疗,否认“结核、肝吸虫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史, 无“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冠心病、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无重大外伤及手术史,无 食物及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原籍成长,否认疫水、疫区接触史,否认有冶游史。否认有毒化学物质及放射线接触史。

无不良生活嗜好。不嗜烟,不嗜酒。

月经及婚育史:初潮年龄15岁,经期5天,周期29-30天,LMP:2015.05.26;痛经,近2年月经周期不规 律,23岁结婚,育1子,配偶及子均健康。

家族史: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否认有家族性遗传、免疫性和精种性疾病患者。

体 格 检 查

T 36.9℃ P 88次/分 R 20次/分 BP 27/69 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体型正常,自动体位,正常面容与表情,面色红润,意识清醒,姿势

步态:正常,语调与语态正常,精神状态好,检查合作,对答切题。皮肤、粘膜:色泽正常,皮温

正常,无脱水,无粘膜溃疡,无皮下结节或肿块,无蜘蛛痣。体毛分布正常。皮肤划痕反应(-)。

全身浅表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部及其器官:头颅大小常。眼眉正常,无倒睫,眼睑

正常,眼球活动正常,结膜无黄染、无充血、无水肿,角膜无黄染、无溃疡,角膜反射正常。瞳孔

大小正常、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正常。耳廓: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分汤物、乳突无压痛。听力正

常。鼻无畸形,无鼻翼扇动。付鼻窦无压痛。嗅觉正常。口唇正常、红润、无疱疹、无溃疡、无畸

形。舌形态正常、运动正常。咽无充血、无分泌物、悬雍垂居中、吞咽无呛咳,扁桃体无肿大、无

第 1 页

首 次 病 程 记 录(原发性肝癌)

年月日时分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既往慢性病毒性(HBV HCV)肝硬化、酗酒、口服避孕药、寄生虫、黄曲霉素毒素食物污染。 2、临床经过:肝区疼痛、纳差、消瘦、乏力以及不明原因的发热、腹胀、腹泻、黄疸。 3、体征:肝病面容,巩膜黄染,肝掌,蜘蛛痣,锁骨上淋巴肿大,胸廓不对称,叩诊实音,腹围增宽,肝大右肋缘下cm,剑突下cm,边界不清,质硬,肝区闻及摩擦音。移动性浊音(+)。 4、辅助检查:AF P≥400μg/L;超声: 初步诊断:原发性肝癌。 诊断依据: 1、易患因素:酗酒、病毒肝炎、感染、饮食习惯、寄生虫感染、黄曲霉素食物感染等。 2、消化道症状:肝区痛伴纳差、腹胀、黄疸。 3、超声提示:AFP≥400μg/L持续时间 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肝癌原发于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乳房等处的癌灶常转移至肝。病情发展较缓慢,症状较轻,AFP一般为阴性,少数继发性肝癌很难与原发者鉴别,确诊的关键在于病理检查和找到肝外原发癌的证据。 2、原发性肝癌多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二者的鉴别常有困难。若肝硬化病例有明显的肝大、质硬的大结节,或肝萎缩变形而影像检查又发现占位性病变,则肝癌的可能性很大,反复检测AFP 或AFP异质体,密切随访病情,最终能作出正确诊断。 3、活动性肝病(急性肝炎、慢性肝炎) 肝病活动时血清AFP往往呈短期升高,提示肝癌的可能性,定期多次随访测定血清AFP和ALT或者联合检查AFP异质体及其他肝癌标志物并进行分析,如:①ALT持续增高至正常的数倍,AFP和ALT动态曲线平行或同步升高则活动性肝病的可能性大;

②二者曲线分离,AFP升高而ALT正常或由高降低,则应多考虑原发性肝癌。 4、肝脓肿一般有明显炎症的临床表现,如发热。肿大的肝表面平滑无结节,触痛明显。邻近脓肿的胸膜壁常有水肿,右上腹肌紧张。白细胞计数升高。超声检查可探得肝内液性暗区。未形成液性暗区时,诊断颇为困难,应反复做超声检查,必要时在超声引导下作诊断性穿刺,亦可用抗感染药物行试验性治疗。 5、邻近肝区的肝外肿瘤腹膜后的软组织肿瘤,来自肾、肾上腺、胰腺、结肠等处的肿瘤也可在上腹部呈现腹块,造成混淆。超声检查有助于区别肿块的部位和性质,AFP检测应为阴性,鉴别困难时,需剖腹探查方能确诊。 6、肝非癌性占位性病变肝血管瘤、多囊肝、包虫病等局灶性结节增生,炎性假瘤等肝良性占位性病变等可用CT 、MRI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帮助诊断,有时需剖腹探查才能确定。 7、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肝癌不同,胆管细胞癌常常发生于正常肝脏,没有乙肝、丙肝及肝硬化的病史。临床可以黄疸、肝脏肿物以及肝内胆管扩张为主。肿瘤标志物检查方面,甲胎蛋白(AFP)常处于正常范围,而CA19.9等常常升高。诊断性影像检查,以超声、CT、MRI为主要手段,而该病的PET-CT的病期评估价值高于肝细胞肝癌。该病的治疗,早期以手术切除为主。对于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的患者,保肝、减黄对症治疗。 诊疗计划: 1、完善相关检查,目前已对症治疗:镇痛,营养支持等。 2、介绍介入治疗方案,手术切除治疗、术中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住院医师:孙拥军/贾璐2012月23日8时30分孙拥军主治医师、科主任查房记录 2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

综述:肝细胞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以肝细胞性肝癌(HCC)为主。在全球范围内,肝癌是导致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四大常见原因,在发病率方面排名第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年度预测,估计2030年将有100多万患者死于肝癌。 在美国,从2000年到2016年,肝癌的死亡率增加了43%(从7.2人/10万人上升到10.3人/10万人),而5年生存率为18%,肝癌已成为仅次于胰腺癌的第二大致死性肿瘤。大部分的HCC发生在有基础肝脏疾病的患者当中,主要是HBV或HCV感染或酒精滥用。 普遍接种HBV疫苗和广泛应用针对HCV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可能将改变HCC的病因谱。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代谢综合征和肥胖患者的增加放大了肝癌的发生风险,在西方国家,NAFLD将很快成为肝癌的主要病因。 针对晚期肝癌患者的系统疗法发展迅速,在过去2年,有4种新药在3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临床疗效。本文将主要论述HCC的主要遗传学改变、风险因素、监测和诊断,以及循证治疗方法。 一、发病机制 慢性肝病患者存在持续性肝脏炎症、肝纤维化和肝细胞异常再生。这些异常的生理过程可导致肝硬化,并导致一系列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事件,最终导致异常增生结节(真正的肿瘤癌前病变)的形成。额外的分子改变能使异常增生细胞获得增殖、侵袭性和生存优势,并完成到成熟HCC的转变(图1)。HCC也可发生于不存在肝硬化或明显炎症的慢性肝病患者(如HBV感染患者)。 图1HCC的主要遗传学改变及分子分型 图中描述了人HCC发生过程中关键的分子和组织学改变,以及HCC两个分子亚型的主要遗

传和临床特征。*表示高水平的DNA扩增。在非增生型中,CTNNB1突变增强了免疫排斥。 二、风险因素 没有基础肝病的患者很少罹患HCC,男性的HCC发病率是女性的两倍。任何原因的肝硬化都会增加HCC的发生风险。 这种风险因病因、地理区域、性别、年龄和肝损伤程度而异。 在世界范围内,HBV感染是HCC的主要病因。尽管乙肝疫苗的广泛接种降低了HCC的发病率,但仍有许多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HBV(2015年为2.57亿人),有罹患HCC的风险。饮食中接触黄曲霉毒素B1可导致249位TP53的特异性突变(R→S),增加HBV感染患者发生HCC的风险。在西方国家和日本,HCC的主要病因是HCV感染。无论潜在的肝纤维化程度如何,HBV感染都有直接的致癌作用,但在HCV感染者中,若不伴有重度肝纤维化,则HCC很少发生。 全世界范围内,NAFLD相关HC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美国,从2016年到2030年,该发病率预计将增加122%(从5510例增加到12240例)。 酒精性肝硬化是HCC的另一常见病因。 吸烟合并HIV感染也可能导致HCC的发生。抗病毒治疗在降低HCC的发生率方面是有效的,但不能根除这种风险。 与无应答的患者相比,在对干扰素治疗方案有持续病毒学应答的HCV感染患者中,HCC 的风险从6.2%降低到了1.5%。据报道,使用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HCV感染患者发生HCC的风险也会降低。 除了肝病的病因治疗外,尚无任何药物可以降低HCC的发生率。 三、HCC的监测 癌症监测旨在早期发现肿瘤,增加治疗机会,提高生存率。然而,尚无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评估HCC监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不过,数学模型、低质量的临床试验(在方法学上有局限性)以及meta分析都显示了监测对患者的生存益处。 HCC监测的目标人群是肝硬化患者,且不考虑肝硬化的病因。 由于重度肝功能不全的肝硬化患者不适合接受根治性治疗,所以没有癌症监测的必要。但因肝功能障碍而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监测,目的是确保肿瘤不会发展到按照既定标准无法进行移植的程度。 一些没有肝硬化的肝病患者也应该被纳为癌症监测目标。慢乙肝患者发生HCC的风险存在地区差异(非洲和亚洲地区的发生风险高于其他地区),且老年、男性、肝纤维化、病毒复制水平高、基因C型以及HCC家族史都提示着更高的HCC发生风险。 虽然无肝硬化的非酒精性肝病患者可能会发生HCC,但实际风险是未知的,且可能非常低。除非有方法可以识别出风险较高的患者,否则不建议对无肝硬化的NAFLD患者进行癌症监测。 HCC的推荐监测方法为:每6个月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联合/不联合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检测。结果对操作者的依赖性较高,敏感度为47%-84%,特异度>90%。对肥胖患者,超声检测的实用性会降低。 四、HCC的诊断 在肝硬化患者中,利用影像学技术就可以诊断HCC(图2)。由于肝细胞在恶性转变期间会发生血管转变:良性病灶(如增生性结节)由门静脉系统分支供血,而恶性病灶由肝动脉分支供血。这种转变转化为一种独特的模式:对比增强CT或MRI可显示动脉后期明显强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细胞癌(HCC)为原发性肝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高发区HCC可占90%以上。发病率男多于女,发病高峰年龄40~49岁。现将近年笔者运用CT诊断肝细胞癌的经验经验总结如下。 1 检查技术和设备 1.1 采用西门子欢悦螺旋CT进行螺旋扫描。 1.2 扫描前准备扫描前5 min患者空腹口服300~500 ml 1.5%~2%泛影葡胺或500 ml饮用水。 1.3 平扫应列为常规扫描,患者仰卧位,首先扫定位像,然后根据定位像横断扫描从膈下至腰1~2椎体间,层距10 mm,层厚10 mm,必要时可减薄层距层厚及扩大扫描范围。 1.4 增强扫描对于肝细胞癌一般应进行增强扫描,其目的:①更好地显示肝肿瘤;②显示平扫不能显示的等密度病灶;③根据病灶的增强特性鉴别病灶的性质。原发性肝细胞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正常肝实质主要由门静脉供血,造影剂经血流进入肿瘤内和肝实质内的时间、程度、及清晰度均不同,病变更具有增强特性,有助于病灶的检出与鉴别。 2 病理分型 ①巨块型:无论单发或多发,肿块直径大于5 cm;②结节型:单结节、融合结节及多结节,肿块直径小于5 cm;③弥漫型:癌块细小,全肝分布;④小肝癌:为结节型的一个特殊类型,是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3 cm,多个癌结节最多不超过2个,其最大径总和≤3 cm。小肝癌的提出标志着肝癌诊断水平的提高。 3 肝细胞癌的CT平扫及动态扫描表现 3.1 平扫CT表现。平扫很少能显示1 cm以内的病灶。三种类型的肿瘤大多为低密度表现;少数可呈等密度,若无边缘轮廓的局限性突出,很难发现病灶;极少数可显示为高密度,密度差异不但取决于肿瘤本身的分化和成分,还取决于周围的肝脏密度。①结节型一般呈类圆形,周围肝组织界限清楚,部分周围可见假包膜,肿瘤内可缺血坏死形成更低密度区;②巨块型肝癌形成巨大肿块,可占据肝脏一叶或一叶的大部分,浸润性生长,边缘不锐利,多见坏死灶呈更低密度区,周围有子灶;③弥漫型肝癌为弥漫性小结节,平扫难以显示,多伴有肝大、肝硬化及门静脉内瘤栓形成。 3.2 增强扫描CT表现。肝细胞癌血供丰富,90%~99%由肝动脉供血。动态

肝癌患者在术前术后的护理要点

肝癌患者术前术后护理的要点 1、注意观察病情的突然变化:在术前护理过程中,肝疾病可能发生多种危重并发症,如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时,突然发生急性腹膜炎表现及内出血表现:部分病人可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等。少数病人亦可因胆道出血而表现出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2、心理护理:由于表现较重的疼痛、发热、黄疸、营养不良,或由于病人对治疗方案及手术预后的顾虑,病人常有复杂的心理状态,如焦虑、恐惧或绝望。在做好对症护理以减轻病人痛苦的同时,应对病人多加体贴及安慰。适当介绍有关治疗方法和意义。对病人要注意医疗保护制度。在医疗护理过程中,争取得到病人、家庭和社会的良好配合。 3、改善肝功能及全身营养状况:术前应注意休息并积极纠正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采取有效保肝措施,最好是能在术术前辅以硒维康片进行补硒,通过补硒可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增强患者对于手术的耐受性,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并且硒也可以很好的修复患者受损的细胞,可加快患者在术后的恢复以及手术创面的愈合。 4、防治感染:肝手术前两日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手术前后感染发生。对其他肝疾病合并感染时,要及时给予大量有效抗生素,合理安排给药时间,正确选择给药方法及途径,注意药物的副作用,避免使用对肝有害的药物。 5、肠道准备:对拟行广泛肝组织切除术或肝血管结扎术、栓塞

术者,尤其是合并肝硬变者,为抑制其肠道内细菌,清除肠道内粪便,以减轻术后腹胀及血氨本源,防止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发生,术前3天应进行必要的肠道准备。 6、其他工作:肝手术前一般需放置胃管,必要时也需留置尿管。广泛肝切除术术中术后输血量可能较大,术前应备足血液,以新鲜血为佳,避免术中输入大量库存血而引起凝血障碍。 7、饮食疗法,包括药膳和日常饮食的调养。药膳是食物与药物的巧妙结合,既有强身作用,又可起到药物治疗作用,是中医保健的一大优势。药膳需要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去调配,要因人、因时灵活选材。另外,日常所吃的许多食物也有寒、热、温、凉之别,可根据肿瘤的病性不同而调配日常饮食,从而达到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改善症状的目的。比如放疗时,病人常会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饮食就可以选用养阴、清热、生津之品,如冬瓜、白萝卜、梨、猕猴桃等。如有脾胃虚寒症状,可选健脾温阳食物,如桂圆、干姜、羊肉等。还有一个忌口问题,这在我们临床上经常会碰到,其实忌口更多的是前人流传下来的一种说法,目前还没有严格的科学依据来证明或者否定其意义。所以我们建议患者不要盲从,“杂食”很重要,只有荤素搭配,新鲜,易消化,才能保证均衡,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患上肝癌,积极治疗是一方面,术前术后的科学护理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如果护理科学合理,患者康复的可能就快一些,如果护理不科学,患者康复的就可能慢一些,甚至情况变得更糟糕。因此患者家属要掌握护理的要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

病理实习镜下描述[精品文档]

1.肝细胞水样变性: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索拥挤;肝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大小不等,肝窦 扭曲、狭窄、闭塞。肝细胞胞浆疏松变空,部分细胞呈球状增大,胞浆透明呈空泡状,为气球样变。 2.肝脂肪变性:肝小叶结构存在,大部分肝细胞体积增大,致肝索拥挤、紊乱,肝窦扭曲、 狭窄甚至消失。大部分肝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边缘清楚;有的空泡较大,将细胞核挤向一侧。 3.肝细胞坏死:汇管区周围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细胞或毛细血管内有黄褐色胆色素颗粒或 团块,有的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核:固缩、碎裂、溶解。 4.慢性肝淤血:肝脏正常小叶结构存在,肝小叶中央区大量红细胞淤积。中央静脉及周围 肝窦扩张充血,该区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边区肝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脂肪变性,肝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 5.肝细胞性肝癌:癌细胞呈多边形,排列成梁柱或片巢状,其间有扩张的血窦或毛细血管。 6.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严重广泛坏死,肝窦扩张充血、出血,库普弗细胞增生、肥大, 并出现吞噬现象。残留的肝细胞无再生。小叶内及汇管区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 7.门脉性肝硬化:肝脏正常小叶结构消失,增生的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的圆 形、椭圆形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假小叶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缺如或偏位,肝小叶内肝细胞出现胞浆疏松化、脂肪变性,甚至小灶性坏死。纤维组织内可见增生的小胆管及淋巴细胞浸润。 8.坏死后性肝硬化: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肝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呈灶状、带状。 在大结节内有的可见几个完整的肝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可见胆色素沉着,肝细胞再生明显。增生的小叶间纤维间隔较宽且薄厚不均,其中炎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较显著。 肺 9.慢性肺淤血:肺组织呈弥漫一致性实变。肺泡壁和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宽, 肺泡腔内有蛋白水肿液、红细胞和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心衰细胞)。 10.肺出血性梗死:肺组织内可见楔形实性病灶。病灶内肺组织坏死有出血。坏死灶内肺泡 壁轮廓尚保存。非梗死区有肺淤血样改变。 11.大叶性肺炎(红肝变):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间隔内毛 细血管扩张充血。 12.大叶性肺炎(灰肝变):肺泡腔内红细胞裂解,内见大量纤维蛋白,呈丝网状,可见炎 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13.硅肺(硅沉着病):(1)硅结节:早期为吞噬硅尘的巨噬细胞局灶性聚集而成,以后可 发生纤维化和透明变性。(2)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14.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坏死脱落。肺泡腔内 充满脓性渗出物及一些红细胞、脱落的肺上皮细胞。 15.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细胞浆少或无,细胞一端稍尖,似燕 麦,故也称燕麦细胞癌。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无核仁或少见,核分裂易见。 16.肺粟粒性结核:肺组织内散在许多孤立的、大小比较一致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由内向外观察其成分依次为:(1)中央为粉红染无结构干酪样坏死。(2)外围以上皮样细胞和朗汉斯巨细胞。(3)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及不等量的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

肝癌患者术前血清AFP水平NLR与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

四论著四 肝癌患者术前血清A F P 水平N L R 与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 张庆辉一 梁艳华 作者简介:张庆辉,男,42岁, 汉族,硕士,副主任医师三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三研究方向:肝脏二胆道恶性肿瘤诊断与治疗三 ?摘要?目的一探讨肝癌患者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三方法一将行肝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按术后24个月复发情况分为早期复发组 (36例)和非早期复发组(24例)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最佳临界值,并对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三结果一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用于预测肝癌术后早期复发有统计学意义(P <0.05),曲线下面积是0.731,95%C I 为0.605 0.857,约登指数为0.445,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用于预测肿瘤复发的界值为2.645,灵敏度为0.528,特异度为0.917三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无血管侵犯二有无门脉癌栓二肿瘤数目二肿瘤直径二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为肝癌患者早期复发的可疑因素(P <0.05或0.01)三多因素L o g i s t i c 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c m 二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400n g 四m l -1 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2.65是肝癌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三结论一肿瘤直径二术前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为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三 ?关键词?肝癌;手术;早期复发;甲胎蛋白;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d o i :10.3969/j .i s s n .1672-187X.2020.06.012?中图分类号?R735.7一? 文献标识码?A 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s e r u m A F Pl e v e l ,N L Ra n d e a r l y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r e c u r r e n c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i v e r c a n c e r Z h a n g Q i n g h u i ,L i a n g Y a n h u a (X u c h a n g C e n t r a l H o s p i t a l A f f i l i a t e d t o H e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X u c h a n g 461000,H e n a n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 一T o e x p l o r e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s e r u m A F P l e v e l ,N L Ra n de a r l y p o s t o p e r a t i v e r e c u r r e n c e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l i v e r c a n c e r .M e t h o d s 一60p a t i e n t sw h ou n d e r w e n t r a d i c a l h e p a -t e c t o m y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s t h e s t u d y s u b j e c t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c u r r e n c ew i t h i n 24m o n t h s 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 ,t h e y 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e a r l y r e c u r r e n c e g r o u p (36c a s e s )a n dn o n -e a r l y r e c u r r e n c e g r o u p (24c a s e s ).R O C c u r v ew a s u s e d t o d e t e r m i n e t h e o p t i m a l t h r e s h o l d f o r p r e d i c t i n g e a r l y r e c u r r e n c e o f h e p a t o c e l l u l a r c a r c i n o -m a p a t i e n t s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e a r l y r e c u r r e n c e o f l i v e r c a n c e r a f t e r o p e r a t i o nw e r e a n a l y z e db y u n i v a r i a t e a n a l y s i s a n dm u l t i v a r i a t e l o g i s t i c r e g r e s s i o n a n a l y s i s .R e s u l t s 一T h e r e s u l t s o f R O Cc u r v e s h o w e d t h a tN L R u s e d t o p r e d i c t t h ee a r l y r e c u r r e n c eo f l i v e r c a n c e r a f t e r s u r g e r y h a d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0.05).T h e a r e a u n d e r t h eR O C c u r v ew a s 0.731,t h e 95%c o n f i d e n c e i n t e r v a l w a s 0.605t o 0.857,a n d t h eY o d e n i n d e xw a s 0.445.F r o mt h i s ,t h e c u t o f f v a l u e o fN L R f o r p r e d i c t i n g t u m o r r e c u r r e n c ew a s 2.645,t h e s e n -s i t i v i t y w a s 0.528,a n d t h e s p e c i f i c i t y w a s 0.917.U n i v a r i a t e 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p r e s e n c e o r a b s e n c e o f v a s c u l a r i n v a s i o n ,p o r t a l v e i nt u m o r t h r o m b u s ,t u m o rn u m b e r ,t u m o rd i a m e t e r ,p r e o p e r a t i v es e r u m A F P l e v e l a n dN L Rw e r e s u s p e c t e d f a c t o r s f o r e a r l y r e c u r r e n c e o f l i v e r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P <0.05o r 0.01).M u l t i v a r i a t e 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s h o w e dt h a t t h et u m o rd i a m e t e r ?5c m ,p r e o p e r a t i v e A F P?400n g 四 m l -1 ,N L R?2.65w a s a n i n d e p e n d e n t r i s k f a c t o r f o r e a r l y r e c u r r e n c e o f l i v e r c a n c e r .C o n c l u s i o n s 一T u m o r d i a m e t e r ,p r e o p e r a t i v eA F P ,a n dN L R l e v e l s a r e i n d e p e n d e n t r i s k f a c t o r s f o r e a r l y r e c u r r e n c e o f l i v e r c a n c -e r a f t e r s u r g e r y .作者单位:461000 (河南四许昌)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 ?A b s t r a c t ?l i v e r c a n c e r ;s u r g e r y ;e a r l y r e c u r r e n c e ;A F P ;N L R 8 4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一2020年11月第26卷第6期一一JC l i nP s y c h o s o m D i s ,N o v .2020,V o l 26,N o .6

肝癌诊治指南(试行)

肝癌诊治指南(试行) 一、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流程、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三、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指南: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肝细胞肝癌 AFP: (a-fetoprotein)甲胎蛋白 CEA: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癌胚抗原 CA19-9:(Carbohydrate Atigen 19-9)糖抗原19-9 ICG15:(Indo Cyanine Green)吲哚氰绿15分钟潴留率 HBV:(hepatitisB virus)乙肝病毒 HCV:(hepatitisC virus)丙肝病毒 TAIT:( transarterial interventional therapy)经肝动脉介入治疗 3DCRT:(3-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三维适形放疗 IMRT:(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调强适形放疗 四、诊断依据 (一)高危因素。 有乙型/丙型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接触史、饮水污染史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二)症状。 具备高危因素,合并肝痛、腹胀、纳差、乏力、消瘦、黄疸、腹水者,应高度警惕肝癌可能。 (三)体征。 1.多数肝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合并高危因素者,出现肝大伴或不伴结节、上腹肿块、黄疸、腹水、脾大等,应警惕肝癌可能。 3.肝掌、蜘蛛痣、血管痣和腹壁静脉曲张等为肝硬化体征。 4.临床诊断为肝癌的病人近期出现咳嗽、喀血、骨痛、病理性骨折、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四)辅助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 对于原发性肝癌,可能出现血液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肝脏功能改变以及淋巴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改变。2.肿瘤标志物检查 AFP(甲胎蛋白)是肝癌诊断中最好的肿瘤标记。AFP>400ng/mL一个月;或AFP>200ng/mL 持续二个月,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癌者,高度警惕肝癌,应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

病理实习镜下描述

肝 1.肝细胞水样变性: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索拥挤;肝细胞体积明显增大,大小不等,肝窦 扭曲、狭窄、闭塞。肝细胞胞浆疏松变空,部分细胞呈球状增大,胞浆透明呈空泡状,为气球样变。 2.肝脂肪变性:肝小叶结构存在,大部分肝细胞体积增大,致肝索拥挤、紊乱,肝窦扭曲、 狭窄甚至消失。大部分肝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得圆形空泡,边缘清楚;有得空泡较大,将细胞核挤向一侧。 3.肝细胞坏死:汇管区周围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细胞或毛细血管内有黄褐色胆色素颗粒或 团块,有得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核:固缩、碎裂、溶解。 4.慢性肝淤血:肝脏正常小叶结构存在,肝小叶中央区大量红细胞淤积。中央静脉及周围 肝窦扩张充血,该区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边区肝细胞有不同程度得脂肪变性,肝细胞胞浆内有大小不等得脂肪空泡。 5.肝细胞性肝癌:癌细胞呈多边形,排列成梁柱或片巢状,其间有扩张得血窦或毛细血管。 6.急性重型肝炎:肝细胞严重广泛坏死,肝窦扩张充血、出血,库普弗细胞增生、肥大, 并出现吞噬现象。残留得肝细胞无再生。小叶内及汇管区有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为主得炎细胞浸润。 7.门脉性肝硬化:肝脏正常小叶结构消失,增生得纤维组织将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得圆 形、椭圆形得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假小叶肝细胞排列紊乱,中央静脉缺如或偏位,肝小叶内肝细胞出现胞浆疏松化、脂肪变性,甚至小灶性坏死。纤维组织内可见增生得小胆管及淋巴细胞浸润。 8.坏死后性肝硬化: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肝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呈灶状、带状。 在大结节内有得可见几个完整得肝小叶。假小叶内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可见胆色素沉着,肝细胞再生明显。增生得小叶间纤维间隔较宽且薄厚不均,其中炎细胞浸润,小胆管增生较显著。 肺 9.慢性肺淤血:肺组织呈弥漫一致性实变。肺泡壁与间质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壁增宽, 肺泡腔内有蛋白水肿液、红细胞与吞噬含铁血黄素得巨噬细胞(心衰细胞)。 10.肺出血性梗死:肺组织内可见楔形实性病灶。病灶内肺组织坏死有出血。坏死灶内肺泡 壁轮廓尚保存。非梗死区有肺淤血样改变。 11.大叶性肺炎(红肝变):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间隔内毛 细血管扩张充血。 12.大叶性肺炎(灰肝变):肺泡腔内红细胞裂解,内见大量纤维蛋白,呈丝网状,可见炎 细胞主要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 13.硅肺(硅沉着病):(1)硅结节:早期为吞噬硅尘得巨噬细胞局灶性聚集而成,以后可 发生纤维化与透明变性。(2)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14.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坏死脱落。肺泡腔内 充满脓性渗出物及一些红细胞、脱落得肺上皮细胞。 15.肺小细胞癌:癌细胞小,圆形、卵圆形或短梭形,细胞浆少或无,细胞一端稍尖,似燕 麦,故也称燕麦细胞癌。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无核仁或少见,核分裂易见。 16.肺粟粒性结核:肺组织内散在许多孤立得、大小比较一致得、境界清楚得结节状病灶, 由内向外观察其成分依次为:(1)中央为粉红染无结构干酪样坏死。(2)外围以上皮样细胞与朗汉斯巨细胞。(3)外周有淋巴细胞浸润及不等量得成纤维细胞与胶原纤维。 脑 17.结核性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内可见大量炎性渗出物,主要为浆液、纤维素、巨噬细胞、

早期非典型肝细胞性肝癌CT表现分析

早期非典型肝细胞性肝癌CT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非典型肝癌CT表现,为临床诊断早期肝癌提供帮助。方法选取8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早期不典型肝细胞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 表现。结果平扫显示,8个病灶均呈低密度表现,平扫病灶边界模糊6例,病灶边界清楚2例,有纤维假性包膜2例,病灶密度均匀6例,病灶密度不均匀2例;三期增强扫描:患者表现程度不一的轻度强化,和邻近的正常肝实质相比,三期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强化后的密度均较低,且动脉期及静脉期强化密度相对较低,门静脉期的强化密度相对较高;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边界清4例,病灶边界模糊4例,门脉期病灶边界清楚7例,病灶边界模糊、病灶边缘轮廓轻度不规整1例,密度均匀2例,病灶内密度不均匀、伴有多个小斑点状6例。结论早期肝癌的CT表现不典型,临床应掌握其特点,结合病理学检查予以确诊。 标签:不典型小肝癌;扫描;体层摄影术;CT表现;病理学检查 我国是肝癌高发国,恶性程度及死亡率均较高。肝癌居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的第2位。早期肝癌又称小肝癌(small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cm,或癌结节数目≤2个,癌结节最大径之和≤3cm[1]。早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手术切除率较高,术后可达5 年生存率。因此,临床应早期诊断,及时手术,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恶化,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目前检查肝癌依赖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技术,诊断正确率可达90%[2]。但早期小肝癌部分CT呈现不典型表现,导致早期诊断失误。本文主要分析非典型肝癌CT表现,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5月~2013年12月,我院经病理检查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72例,其中51例肝癌患者CT 表现具有典型特征性,21例患者CT表现不典型,其中平扫及三期后均呈低密度改变8例。以这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CT影像学特征。8例患者AFP值:AFP升高者7例,正常1例。8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48.5±1.36)岁;病因:6例患者以腹胀、腹泻、黄疸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1例结肠癌术后发现,1例正常体检时发现。 1.2检查方法与仪器设备先行平扫,扫描条件为120kV,200~300mA,设置参数为螺距0.984,层厚5mm。扫描包括膈顶至双肾下极之内的区域。随后进行增强扫描:采用碘帕醇100ml经肘静脉注射,进行三期扫描,碘帕醇为非离子造影对比剂,注射速率(3~3.5)ml/s,延迟时间:动脉期延迟时间25~28s,门脉期70~75s,实质期5~10min[3]。所用仪器设备为128层螺旋VCT扫描机,型号GE light speed。 2结果

肝癌患者手术前需要化疗吗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平均患病年龄为44岁,根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患者约六十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手术是治_疗肝癌常用的方法,通过切除病灶主体,减轻肿瘤负荷,控制病情发展,但手术也有一定的弊端,术后会伴随一定的复发转移几率,术后往往需要联合化疗等治_疗,不过现在也有很多患者被要求在手术前进行化疗,那术前化疗有什么用呢,肝癌患者手术前需要化疗吗? 对于肝癌的治_疗,很多患者都希望能将肿块切除,控制病情发展,不过有很多患者在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此时手术难度大、风险也较高,若在术前进行化疗,可以减少组织中癌细胞的数量,缩小肿瘤体积,为手术创造条件,并提高手术的切除率。不过并非所有的患者都适合术前化疗,一般适用于无远处器官转移的中晚期患者,另外化疗也有一定的弊端,在杀死癌细胞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在治_疗前也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化疗敏感,身体状况较好的可以考虑,如果身体较差,对化疗不敏感,则应慎重考虑。 肝癌患者术前进行化疗虽然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切除率,但手术的弊端还是不能忽视,术后仍会面临复发转移的情况,需要辅助其他方法进行综合治_疗。如果患者术前化疗_效果较好,术后仍然可以采用化疗,有助于抑杀术后残存的癌细胞,预防复发转移,但也要重视化疗副作用的缓解,建议患者辅助中医药的治_疗,有助于减轻化疗的副作用,缓解不适症状,增强化疗的敏感性,提高治_疗_效果,使治_疗顺利完成。对于不能或者不愿化疗的患者,可以考虑以中医为主进行巩固治_疗,有助于修复术后受损的机体,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防治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还有助于抑制肿瘤细胞,稳定病情,降低术后复发转移几率,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命。 目前,临床上常使用多种方法综合治_疗的手段来减轻对患者的伤害,提升治_疗_效果,其中中西医的综合治_疗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中医在综合治_疗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院长袁希福也表示:“中医是治_疗癌症的重要手段之一,应当始终贯穿整个治_疗过程。”通过长期的研究与总结,袁希福指出肝癌的病机非常复杂,但主要病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三个字“虚、瘀、毒”。他强调:在治_疗中仅着眼于局部是不够的,要想达到治_疗目的,必须全面调理、重点用药,从而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阴阳平衡。就这样逐渐形成了他独特的中医抗癌三联平衡理论。 “三联平衡理论”的实质就是针对“虚”、“瘀”、“毒”三大病机,统筹兼顾,采取“扶元”、“通瘀”、“排毒”三大治_疗措施,有的放矢,重点用药,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生理功能平衡,使人体达到自然状态下的康复。正如肿瘤患者用药,既不能过于攻伐,以免进一步加重元气损伤,又不能只为扶元固本,忽视对于其他病机的治_疗,只有三者兼顾,才能更有效地抗癌。多年来,众多肿瘤患者在该理论指导用药下减轻了痛苦,延长了生命,甚至一些患者实现了临床康复或长期带瘤生存。 部分参考案例: 案例1:白淑采,女,巨块型肝癌,河南省巩义市人 2000年10月18日,白淑采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巨块型肝癌,医生看到诊断结果表示肿瘤太大,手术风险也很大。 白淑采万念俱灰,在老伴的多方打听下,得到了袁希福专治肿瘤的消息。10月20日,他们赶到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寻求中医的治_疗,服药20副后,白淑采感到腹胀、肝区疼痛消失,能吃下饭了。看到疗_效后,他们继续服用中_药,慢慢的,白淑采恢复了精神,能继续劳动,肿块也变小了。 2013年12月,袁院长带领一行医护人员赶赴白淑采家中探望她,此时白淑采已经如同正常人一样生活劳动,一顿能吃两碗。袁院长亲自带她到巩义市人民医院复查并为其出资。根据检查发现,肝区肿块不仅缩小了很多,而且已经钙化,状况良好。截至2017年11月,

肝细胞性肝癌病因学研究

肝细胞性肝癌病因学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 概述 就世界范围而言,肝细胞性肝癌(HCC)占癌肿的第6位,而为癌肿死因的第3位. 仅1996年据估计全世界即有 540000 新病例被诊断,占全年所有新发现癌肿病例之 5.2%(WHO,1997. Food, nutrition and the prevention of cancer: A global perspectiv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1997:202). 我国HCC死亡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每年约有10万人死于HCC(朱荣源,1996). HCC的防治,从长远看,首要在于祛除致病因子,即一级预防. 其次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包括癌前病变的确认,以便及早进行监测、干预或逆转治疗,以及早期根治,即二级预防. 因此,对于HCC病因学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包括对癌前病变的确认和对策,始终是HCC防治的主要任务. 2 HCC病因学 关于HCC的病因学研究,多年来已有大量文献. 一般认为乙肝及丙肝病毒感染为主要危险因素. 两者之间,在西方各国目前以丙肝病毒(HCV)为最重要,乙肝病毒(HBV)退居其次;而在我国则仍以HBV为主. 其他非感染因素中以酒精、黄曲霉毒素B1(AFB1)、微量元素如硒缺乏、饮水污染及遗传因素等亦受重视. 至于发病机制,每年均有不少发现,其中尤以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近年已取得明显进展. 本文拟就上述各发病因素及其致癌机制,综合最近文献,择要加以介绍. 2.1 HBV与HCC 经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实验室及生态学研究,HBV已被WHO 两次宣称(1983,1987)为引起肝硬变及HCC的重要原因. 早年即认为HBV DNA在肝细胞中整合可导致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但其致癌作用未能充分证实(Robinson.Annu Rev Med, 1994;45:297). 近年来已将注意力引向HBx(乙型肝炎病毒)基因. Kim( Nature, 1991;351:317)通过转基因小鼠试验证明HBx 基因可使动物产生HCC. 黄跃煊 et al (肝病学杂志,1995;3:86)用PCR技术扩增HCC组织中HBx 基因,并用重组HBxAg制备抗体,经免疫组化法,发现HCC患者肝组织中HBxAg表达阳性率为92.6%,表明HBxAg与HCC的发生密切相关. x基因是HBV 4个基因蛋白中最小的一个,定位于S和C区之间,编码154个氨基酸, M r 16500 . X蛋白能激活HBV自身复制和蛋白表达,并且有反式激活宿主细胞基因的作用. 此 x 基因的促转录活性区段已经初步定位(Renner. J Hepatol, 1995;23:53). x 基因可能通过反式激活作用调控癌基因表达,使细胞生长分化异常,从而导致HCC(Koike. Intervirology, 1995;58:134). 另外,张帆 et al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18)发现中国启东HCC高发区HCC组织中均存在HBV x 基因序列,同时发现 x 基因在130,131密码子有错义点突变,并发现 p53 基因的249密码子也有错义点突变,二者密切关联. p53 已明确为重要抑癌基因,其突变与失活和癌发生有关. 因此, x 基因的促癌作用还可能与促使 p53 失活有关. 2.2 HCV与HCC 1989年美国Chiron公司Choo首先克隆出HCV基因( Science, 1989;244:359). 随后日本学者于1990年阐明了HCV的全基因序列(Kato. ProcNatlAcadSci USA, 1990;87:9524). 我国于1991(陶其敏. 中华医学杂志,1991;71:575)及1993(毕胜利 et al . 病毒学报,1993;9:114)亦报道其基因全序列. 从此就HCV与HCC的关系,不断出现新文献. 大量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抗-HCV在

原发性肝癌

一、原发性肝癌 【病理与临床】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死亡顺位中仅次于胃、食管而居第三位,在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则占第二位,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约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由于依靠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结合超声成像对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在亚临床阶段即可作出诊断,早期切除的远期效果尤为显著。加之积极综合治=治疗,使肝癌的五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癌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男多于女。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临床症状,有症状时多已属中晚期,表现为中上腹不适、腹胀、疼痛、食欲缺乏、乏力、消瘦等,其他可有发热、腹泻、黄疸、腹水、出血倾向以及转移至其他脏器而引起的相应症状。 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学类型分为肝细胞、胆管细胞和肝细胞与胆管细胞混合型肝癌三类,其中肝细胞肝癌最多见,占90%以上。按病理形态来分肝癌分为三型: 1、块状型癌结节直径>5cm,其中>10cm者为巨块型,块状型肝癌有膨胀性生长的特点,邻近肝组织和较大的血管、胆管被推移或受压变窄形成假包膜,巨块型肝癌内部多伴出血、坏死。 2、结节型癌结节直径<5cm,可单发或多个,多伴有肝硬化。 3、弥漫型癌结节小,呈弥漫性分布,该型肝癌多伴有明显肝硬化,癌结节与周围肝组织境界不清,易与肝硬化混淆。 另外,将肝内出现单个癌结节且直径<3cm者,或肝内癌结节不超过2个且2个癌结节直径之和<3cm者称作小肝癌。近年来提出将单个肿瘤直径≤2cm肝癌定为微小肝癌。原发性肝癌极易侵犯门静脉分支,癌栓可经门静脉系统形成肝内播散,甚至阻塞门静脉主干引起门静脉高压的表现;经淋巴转移可出现肝门淋巴结肿大,其次为胰周、腹膜后、主动脉旁及锁骨上淋巴结。此外,还可出现膈肌及附近脏器直接蔓延和腹腔种植性转移。 【超声表现】 1、二维超声肝癌结节形态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内部回声较复杂、大致可分为低回声型、等回声型、混合型,而以低回声型和混合回声型较多见。癌结节内部回声多不均匀,部分肝癌具有周围暗环,有较高的诊断特异性。癌结节后方回声常可呈轻度增强变化,尤其是小肝癌。此外,大部分肝癌具肝硬化背景。不同病理类型肝癌的超声表现也不尽相同,具有各自的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