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鼓励式教育比批评式教育好论辩材料

鼓励式教育比批评式教育好论辩材料

鼓励式教育比批评式教育好论辩材料
鼓励式教育比批评式教育好论辩材料

鼓励式教育比批评式教育好论辩材料记得不记得小时候家长经常跟我们说“你看你才考那么点,人家某某学习怎么怎么厉害”。这个就是挫折教育的缩影。家长只要成绩,其他的优点一律看不见。这样的观念早就了结果比过程重要,只要有成绩,其他都优秀的思路。教育的畸形带来的价值观的扭曲,没有人在乎那些努力奋斗的人,大家眼里只有成功人士,觉得那才是完美的。

挫折教育如今只有在中国和落后国家才有,什么是成功的教育?能出人才,物尽其用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国家是挫折教育的忠实粉丝,结果呢?注重短期成效的国家居然没有诺贝尔奖、没有学术贡献排名。论文被抄袭没有人管、文凭作假没人查。各大院校的经济学教授专家因为自己一点好处帮着国家骗老百姓。哪个国家的教育界会有这么多污点和罪恶。中国的挫折教育早该腰斩了。

每位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一些不如人意的事,譬如:课堂教学中时有调皮鬼捣乱,这时教师如果把他“揪”出来批评,通常学生是不会马上接受的,而且会影响到教学秩序。班主任如果换一种方式,设法使学生体会到老师的苦心,真正理解老师是在真诚“接纳”的前提下对自己提出要求,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大教育就是采用这样的策略,老师充当亦师亦友的角色,在学生做错事情的情况下,老师不是当头批评,而是了解学生为什么做,也许在表面上认为是错的事情,本质上却是出自善意的;即便是真的犯了错误,也要是教育为主,认真的和学生沟通,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学生在快乐和进步中成长和学习。——————-赞美、鼓励益处参考

们才用这个辩题开了个辩论赛,最后是正方赢了,我还有备份资料。(是关于赞美的)(一)莎士比亚曾说过:“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可激起学生千百次的希望”;罗森塔尔曾说过:“很多时候赞美比批评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其实有许多人都是赞同“赞美”的。

(二)赞美,社交中的阳光甘露;赞美,激发人向上的动力;赞美,生活中的哲理!

(三)赞美,就像春天般的温暖,使两颗陌生的心彼此吸引,彼此靠近;赞美,就像林中的汩汩甘泉,使友谊之树长青,使友谊之花灿烂茂盛。

(四)俗话说“人无完人”,所以从各人的条件来说,人与人不可能处在完全一样的高度,这使我们无法一起交流。但是赞美的话可以使这种隔阂消逝。赞美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为我们赢得友情和坚强的团体。父母经常赞美孩子,家庭气氛和睦、欢乐,领导经常赞美下级,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被激发,被调动。

(五)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需要赞美,人人喜欢赞美。这决不是虚荣心的表现,而是渴求上进,寻求理解、支持与鼓励的表现。爱听赞美,出于人的自尊需要,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经常听到真诚的赞美,明白自身的价值获得了社会的肯定,有助于增强自尊心、自信心。

(六)赞美之于人心,如阳光之于万物。爱听赞美的话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喜欢“正性刺激”,而不喜欢“负性刺激”。

(七)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不希望得到他人的夸奖?谁不希望被他人赞美?喜欢听赞美似乎是人的一种天性。威廉?詹姆士曾精辟的指出:“人性中最为根深蒂固的本性就是渴望手段赞赏。”成功的赞美,能给他人带来愉悦,能使他人受到鼓舞,不仅如此,赞美者也能从中获得快乐和幸福。.

(八)赞美与批评虽然同是与人交往的方式。批评之可贵,就在于他像一面镜子,及时反映他人的缺点和不足,帮助他人保持清醒的头脑,防微杜渐,不断进步,问题就在于在生活中,许多人

却因批评,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甚至是成见,造成与他人交往的困难。有的人好心好意指出别人的缺点,诚心诚意想帮助别人,却遭到别人的反感、厌恶、甚至憎恨。这很明显的是批评的弊端,而这个弊端是赞美可以避免的。那既然批评和赞美概念上是没有冲突的,那何不用赞美的话语矫正这些错误的行为呢?

(九)一般来说,在展开批评时,被批评者的心理常处于紧张、压抑的状态,它们或表现为焦虑、恐惧,或表现为对立、抗拒,或表现为沮丧、泄气……这些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甚至是心理病态。成为双方交流思想感情的心理障碍,大大降低了批评的实际效果。而赞美让人含笑谈真理、讲道理,从内心深处受到的是触动而非刺激,心情舒畅地接受教育,岂不美哉?轻松、温和、含蓄、动听,有的还蕴含有深刻的智慧与哲理,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由此看来,即使是批评的话语,仍旧可以用赞美来表达,这同样能达到效果。既然如此,何必批评呢?亦,赞美比批评更需要!(十)赞美能使人上进,甚至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而赞美的最大好处还在于使被赞美者获得提高。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表明:“赞美比批评更能激发一个人的潜力和积极配合的愿望。”他们将这个效应,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举两个例子——你赞美一个人勇敢的时候,这个人会变得更加勇敢;你赞美一个人正直的时候,这个人会变得更加正直。(十一)不管是怎样的责备,从客观上来讲都是让人记恨的。即使批评者的主观意义上这是一种善意的也一样如果想要传达正确的想法帮助别人改过,最好的办法就是“激起改过意愿的启示”,我方认为,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是不属于批评的范围内,与之相反,这种方法不论是从客观还是主观方面上都属于赞美的范围内的。

(十二)医学心理学中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概念:“人在生长发育期间,受到的所有行为,都将通过大脑皮层内的记忆神经记录下来,并且这将潜移默化的使用到行动中。”也就是说,一个人在成长的时期时,所受到的批评或赞美都将影响到他生活中的行为。会赞美的人,心胸宽广;老是批评别人的人,既尖酸又刻薄。由此可以看出赞美相较与批评来说是利大于弊。

(十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在世,孰能无过?。但良药未必皆苦口、忠言未必皆逆耳,弟子规里曾提到过:“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既然对父母的批评应该柔声,那何不将批评的话语,委婉的用赞美的形式表达呢?这样自尊心既可以不受损,还可以达到通过批评可以达到的效果。

(十四)赞美是需要技巧的。1.要善于从对方身上捕捉可赞美之处。善于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再赞美。2、赞美要适时。称和时机的赞美才可以达到应有的效果。3、赞美要适度。赞美的尺度掌握的如何往往直接影响赞美的效果。恰如其分、点到为止的赞美才是真正的赞美。4、真诚的赞美才是魅力。赞美必须是真诚,这是赞美的先决条件。只有名副其实、发自内心的赞美,才能显示处它的光辉,它的魅力。

(十五)大凡成功的人士,多半是从不吝啬赞美他人的。一直觉得,自己在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好。也因为以前太不懂得这点,所以不是很讨人心。换句我们主任的话讲,就是只会做事,不会做人。把不失时机的真情流露的赞美他人放在首位,而把对人生的追求放在第二位。这或许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改变方法,比如同行之间的不良竞争;比如社会上的极个别歪风邪气等等。.学会人们之间的相互赞美当可成为人际关系趋向友好和改善的润滑剂。(十六)勿庸置言,让我们聆听到必定能洞穿相互间心灵的隔膜。赞美别人,必定能够溶化人与人寒冷的艰冰,更多的赞美!让我们品味赞美的快乐。当老板或老板对我们的工作或工作给予我们许多人可能都有如此的体验,某一日,(十七)彼此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时,注定了这一整天会令我们快乐无比,此时此刻,我们感到的是,之间是多么友好和亲密无间,窗外的阳光是多么的明媚的时候。能让人与(十八)人与人之间的肯定和赞许,在很大程度上,能架构起心与心相通的桥梁;人的心灵之间绽开一朵友谊的花朵。但是转念一想,的是时候落选了,心里十分不爽。(十九)有一位大学生在评“优秀工作者”他对别人的赞美的态度使他一下子解也许别人比他更好。第二天他便向被评上者表示祝贺。这种和谐的气氛而且他们的友情也从此开始了。其实,在很多同事或朋友之

间,脱了出来,就是通过互相赞美而产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批评孩子我们很少知道自己多么需要鼓励和赞美。在生活中,(二十)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得到下属的原因。自己都不知道的话,就更不会顾虑到别人的感想了。你会突然觉得别人很可爱,他会变就会产生奇迹,他人的赞许。一个人增加了自尊与信心,得亲切和蔼,更加与你合作。赞美是亮油,可以把自己的形象擦得闪闪发光。你赞美别人能愿意与你在工作和生活或其他方面他就会喜欢你,够使他人产生奇迹,你使他增加了自尊,诚恳合作。是使他竭用赞语来鼓励别人,(二十一)赞美有助于消除日常人际关系接触中引起的不快。尽心尽力的最有效办法。而赞美别人的人,也会发现施者和受者都能得到好处。其所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可以看出赞美能使被赞美者和赞美者同时受益,那我们何谚语云:乐不为呢?锐意进取善意的赞美实际上是一种驱使人奋发向上、(二十二)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向善”的心态强于“向的动力源泉。对于我们而言,其实我们的内心都渴望着被人认可,恶”的心态,而只不过由于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学习习惯,不同的性格特征,使我们有了种种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需要积极的表扬,适当引导,激发自信、善良的心态的活力,反之,如果一味的批评其不足,反而会使不足得到强化,逐渐成长。成为我们自卑的原因。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恰当地动用表扬与批评,小学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正确的评价,教师通过语言或非语言手教师运用激励的教育形式最能体现教师作为管理者的角色.之一.期望学生继,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表扬、批评、奖励、惩罚,表示对学生行为的肯定与否定段,激发其上进,,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续某种行为或终止某种行为.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

多鼓励,少批评

多鼓励,少批评

通过“情绪失控生辅导”的这一模块的学习,使我懂得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应该如何教育。课堂上只要后进生孩子表现稍不好一点,老师轻则批评,重则讽刺挖苦。久而久之,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那么老师为什么不能用宽容的心,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呢?我教二年级的时,班上来了一个叫刘杰的孩子。虽说是二年级,你们说她的成绩能也可以说一年级的知识他都不会,学什么都是太费劲了,但是对他来讲,

好吗?于是在数学课上我想方设法把他的学习成绩提上去,让他感觉“我也行”。我把功夫放在课上,上课的时候,容易的问题我就请他回答,她容易答对。她答对了,我就好好表扬她,我还给她物质奖励呢,比如大白纸,粉笔等,这样大大地会促进她的学习积极性。每次听到我的表扬,她都显得很高兴,从此她慢慢地就开始主动举手,要求发言了。孩子一旦受到尊重,内部的力量就被激发出来了。不久,刘杰的数学计算能力就有了太大的进步了,可以这样说吧,出五道计算题都能做对。这孩子真的让我很欣慰。处理学生情绪失控时,通常会请家长到场,这也有利于学校与学生、家长的三方沟通,更何况有些学生的情绪失控往往跟家庭直接有关。对这种情况,我的解决办法是:沟通、冷静、走进心灵。有的学生过于自信,轻易不“服输”,并且极易激动,情绪也很不稳定,往往总是感情用事。作为班主任,应该对学生心理特点有充分的认识,学生犯了错误,班主任不应是暴风骤雨式的训斥,而是以温和柔情的思想交流,弄清事情的真相,了解学生的心态,平等交流,沟通思想,彻底地消除犯错误学生的紧张恐惧心理,为解决问题扫除心理障碍作好铺垫。一般情况下,犯了错误的同学,心理负担极重,担心老师责骂,担心学校处分,为此,紧张的心理导致情绪失控,思维复杂,言辞偏激,此时此刻,班主任千万不能着急,必须高度冷静,坚定自信,因势利导,轻松自然,用自己从容沉稳的举止,语重心长的话语去感染学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尽快地冷静下来,接受老师的教育。走进心灵。在学生与老师有了共同语言的基础上,在学生情绪稳定的情况下,班主任要不失时机地进行耐心的教育。

这个片段我百看不厌,对学生的错误一定要严肃地指出来,让他从内心深处知道错,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可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否能真正做到呢?可以这样说,得到鼓励走向成功是每一

个孩子的权利;给孩子鼓励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我将毫不吝啬我对学生的鼓励,用赏识的语言和行动引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用上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理激发起自豪和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

今天这么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聚首在这里,探讨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表扬与批评,哪个更好?众所周知,表扬和批评,都是我们教育的重要方式。表扬是一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给予肯定评价,使其优点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教育方法。批评,则是一种较严厉、较直接的指正他人不良行为的手段。两者相比较,我方认为“表扬比批评好!”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yin)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这种肯定、鼓励,就是表扬。谁不知,无论成人,还是孩子,没有人不喜欢受到夸奖;而抗拒批评却是人的一个天性,没有人天生就喜欢受到批评。伟大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就会产生强烈的自尊需要,即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甚至是赞美和崇拜。古今中外,男女老少概莫能外。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艺术的本质在于唤醒、激励、鼓舞”。正确的表扬作为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教育方式,可以对学生的行为起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从行为心理学角度说,表扬这种强化手段,是使那些符合某种心愿的行为坚持下去的最好方式。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足见其对表扬的推崇。历史和实践表明,表扬比批评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第一,正确的表扬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故而应用极其广泛。如前所述,每个都渴望得到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满足人类普遍需求,实现人性深处的渴望,最好的方式就是表扬。尤其是孩子,心智尚不成熟,生性敏感而脆弱,采用批评,千万要慎之又慎。

第二,表扬比批评更有力量。一句真诚的表扬会给人以力量和信心,催人奋进。从心理角度分析,表扬比批评更容易缩短心理距离,体现教育平等,创造教育奇迹。20世纪末,中华大地上掀起.的那场新课程改革的风暴大家并不陌生。其改革的缘起,就是反思我们原来的教育不够民主,很不平等;过于严厉的规矩、制度和批评,严重束缚了孩子的个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几乎毁灭了中华民族的创造性——至今没有一个本土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第三,表扬作为正面教育原则的体现,是我们教育的主要手段,首选方式。虽然,批评在短期内也能使学生就范,却不一定真触动孩子,令其口服心服,其内驱力会产生逆反心理,极不利于心智健康和多元智慧的形成。因此,当今教育部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选拔和甄别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多用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与不足”。中国教育,亟需“多一点表扬,少一些批评”。

综上所述,表扬的确比批评好。表扬犹如一盏明灯,它能让迷茫的心灵看到通往前方的道路;它能使泄气的心灵看到光明的未来。表扬是照在我们头上的灿烂的阳光,它给予人的不仅是温暖,还有光明和力量。各位同仁,请少一些批评,多来些表扬吧!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春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真诚的话语会给人力量,一句坦诚的赞美会催人奋进。

表扬可以鼓舞士气,有助于相互之间的团结,但缺乏真诚的表扬会使人误以为拍马屁,过多的表扬则易使人骄傲自满;而批评可以使人保持清醒的头脑,有利于他人改正不足,但过多的批评会损坏人的心情,使人缺乏自信,尤其是超过了被批评者的承受能力之后,反而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可见,表扬与批评各有利弊。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既需要提醒,更需要鼓励,二者不可偏废。

但是,我在这里要指出的是,需要纠正人们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批评人过多,而表扬却明显不足。批评过多,以致于使自己身边的人没有一个好心情,而一个好心情是一个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要知道,人无完人,批评是不可能使人十全十美的。日常工作很多,谁能保证自己不犯一点错误呢?对待别人的错误,也要大度一些,不要吹毛求疵,别人犯了一点小错就

批评,也是不对的。或者批评时不考虑别人的承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仅损害了相互之间的团结,而且还会使被批评者出现更多的问题。一定要记住,在对方不能接受或不愿接受的情况下,千万不要去批评对方!否则,就会好心当做驴肝肺,帮助别人反而不落好,只有傻瓜才会去干那样的事!即便是要批评某人,也要语气尽可能平和,以便确保该人能正确接受。使人改正缺点的最佳方式是让人敬神、悟道,启发自觉,而不是批评他人。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多表扬,多鼓励,“多种花,少栽刺,留下关系好办事”,这句话还是有道理的。表扬的确是维护团结、鼓励他人进步的一个有利的武器。

体会:义务教育法培训心得体会

义务教育法培训心得体会 新《义务教育法》的培训结束了,通过三天的集中培训和暑期的自学,我们对新《义务教育法》的一些新精神、新特点、新要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增强了我们知法守法的意识,树立了依法维权的观念,懂得了用新《义务教育法》来时刻规范和鞭策自己,的确受益匪浅。其中有两点让我感触颇深: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贯穿在整部教育法之中,明确不准把学校分成重点校非重点校,不准办重点班和非重点班。这对目前人为拉大学校差距的做法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法律约束,体现了教育的公平。义务教育是惠普性教育,每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为解决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新义务教育法还详细的规定了有效的措施。这是新的《义务教育法》体现出来的一大亮点,它反映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推进实施素质教育: 这是我国立法中第一次将“实施素质教育”写入法律的规定,以前是以教育政策的形式加以贯彻,现在是履行法律责任,依法实施素质教育加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第3条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这条规定明确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四个方面:一是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二是要提高教育质量,三是要学生全面发展,四是要为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这也是义务教育的质量标准和培养目标。

那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又该如何履行权利和义务呢?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严格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守法护法,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其次,要转变教育观念,脚踏实地去研究教育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将素质教育落实每一个孩子的身上,落实在每一个孩子在学校中的每一天中!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1 授课时间:45分钟 一、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个课时。 在上这一节课前并没有让他们了解太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只是由于这课出现的人名和地名比较多,我自己另外准备的引入(只是花了4到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这课的话题作好心理准备,也为了完成本单元的目标作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俄罗斯遗失琥珀屋的轶事。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学会描述他们的起源、发展和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本课目的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文化遗产以及最后形成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片和听录音引入文化遗产这一话题。 2从网上下载一些琥珀屋图片并展示给学生看,分辨新旧琥珀屋,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些生词用板书) 3.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精读练习。 4.语言学习--难句解释。 5.小结文章,一是找关键线索,二是写作手法。 6.小组讨论,包括复述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达到教学目标--形成保护文物意识)。 课前需要准备中外文物图片以及对这些图片简短的录音描述五、教学过程 (一) warming-up引入 教师用 PowerPoint look at three pictures and listen to three tourist guide describe each of the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1. The Pyramids in Egypt 2. Machu Picchu in Peru 3.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然后问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They represent the culture of their countries, so they are called______) 引导学生讲出 cultural relics这个词组 接着分别说出 cultural relics的定义(学生个人观点) (引入部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话题有所了解,而且很有兴趣了解其它文物) (二) Reading使学生了解Amber Room形成、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让学生解释文章的title—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Maybe it's lost) 2、为了让学生知道琥珀屋是什么样子,帮助理解文章,教师展示多张图片,新旧琥珀

虎妈狼爸辩论

1、问:对于中国家庭教育中的成才观,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王啸认为,对于家长来说,不要仅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要看看孩子幸福吗,他在班里被同学们接受了吗,不要老是看中分数,在那种向分数看齐的畸形成才观下,不要说成“才”,成“人”都很危险。 虎爸狼妈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而设计的成才观。成才观和应试教育都是环境中的客观素材,可以说是俯仰即是的素材。如果教育的大环境是一种极为开明自由的情况,虎爸狼妈的教育方式仍可应用于那些高等和美妙的教育任务中。 2、问: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郑方贤表示,教育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1000个孩子有10 00种教育的方法。不论是“虎妈”,还是更早前的“哈佛女孩”、“耶鲁男孩”,这些都是个案。他们的成功,是建立在许多不成功个案的基础上的。我们看到的,是成功的案例,但我们看不到按照同样方式培养的并不成功的孩子,至少是世俗的眼光中不成功的孩子。因此,所谓“虎妈”之类的教子方法,并不具备指导和推广意义。教育是最个体化的内容,只有根据孩子特点实施的教育,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2 成功如果源于因材施教。那么,请问,所谓“可以普遍推广的教育方式”,不就与成功的个异性相互矛盾了吗?提出空虚而泛泛化的美话、空话,是没有教育力度的鬼话。教育方式一旦没有明确的偏激性,就等于没有教育效果。况且任何成功都是有风险的,教育的成功也是如此。 3、问:如果没有“孩子进北大”,谈到这种“三天一顿打”的体罚和棍棒教育,舆论和公众必会很不屑,必然会立场坚定地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摧残孩子身心的教育方式,应该被抛弃,不能随意打骂孩子,要尊重孩子。可是,因为有了“孩子进北大”的诱惑,有了这个炫目的教育成果的遮掩,人们便是非不分了,失去了清醒的判断和理智。一俊遮百丑,在很多家长看来,只要孩子能进北大,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是可以的。不是以孩子为中心,不是尊重教育的规律,而是以“教育的成果”来判断。家长为了孩子进北大,可以不择手段。 3 那只是一种方便描述教育的功利化效果的角度而已,并不代表家长或教育者的立场。请问,教育的大环境中,人们是否大多数都将学业成功视为教育成功的一种象征或一个重要的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天鹅的故事》精彩片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老师要善于营造一个能够让学生都愿积极参与,都能自主选择的开放的融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 我在上《天鹅的故事》时,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师:这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请找出这个故事中最打动你的地方,读一读,可以是一句、几句或一段话。 生自读。 师:绝大部分同学画出了第 5 小节,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先不急着说老天鹅是只怎样的天鹅,愿不愿意把这一小节学得更好?看看哪些词可以圈圈、画画、点点、重点读读、体会体会。 生再读,用自己的方式学习。 师:现在我们再来说说老天鹅是只怎样的天鹅,要有理有据。 生:我先说,书中这样一句打动我:“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垂直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把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这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我觉得这只天鹅十分勇敢。 师:你们是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勇敢的? 生:“重重的”说明力量很大。 生:“像石头”说明老天鹅奋不顾身。 生:“胸脯和翅膀”是说老天鹅是用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的。 生:“腾空而起”说明下落的力量很大。 师:我们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 (生模仿老天鹅像石块下落的动作。配合手势、插图) 师:这一句你还有什么体会? 生:我从“颤动”中看出老天鹅落下时很用力。 生:我从“第一次,第二次……”看出老天鹅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生:我从“他并没有飞走”看出老天鹅不贪生怕死,为了天鹅群作出了自我牺牲。 师:这是怎样的一只老天鹅啊?

学习义务教育法教案

普法教育《义务教育法》教案 目的:通过这次主题教育,使学生能够了解和知道新《义务教育法》的相关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过程: A. 资料查找:课前预先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新《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资料,对它有所了解。 B.根据学生查找的资料,进行导入。 C.出示一些相关资料,内容具体如下: 1.《义务教育法》是什么时候出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于2006年6月29日修订通过, 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 2.《义务教育法》的内容:

(1)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 (2)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3)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4)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5)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履行本法规定的各项职责,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 质量。社会组织和个人应当为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案例评析

《让世界充满爱》教学案例评析 摘自:《中国音教网》教学案例:潮州市饶平县华侨中学/钱晓敏教学理念: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对爱这种永恒的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悟,本节课通过对以爱为题材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教学,让学生在欣赏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感悟歌曲的主题,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美与爱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让学生懂得爱与被爱是并存的,要用一颗感恩的去心面对生活。 通过课堂上的歌曲学唱歌曲欣赏与表演创作等环节,将音乐知识演唱技巧歌曲处理等知识渗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设问与教学资源的利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巧,审美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体现出注重学生音乐实践的理念。 另外,教师还通过课前引导学生收集相关的音像资料,指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习,并能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评价。 通过学习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收集与利用生活资源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参与表演的快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学会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体会歌曲的所表达的意境,通过各形式感悟爱,表现爱。 在欣赏相关爱主题歌曲等活动中,了解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声部等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学习怎样处理音乐作品,更好地表达歌曲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唱歌曲,了解和体会各音乐要素在歌曲表现中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歌曲表演。 通过欣赏分析,体会歌曲的所表达的意境,通过各形式感悟爱,表现爱。 通过小组创作表演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创作与表现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学唱歌曲处理歌曲,使学生在的情感受到熏陶,对爱有更深的感悟;通过欣赏有关感恩教育的歌曲,进一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 教学分析:《让世界充满爱》选自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湖南文艺出版社)八年级音乐下册。 教学内容是本教材第一单元真情的呼唤第二课时。 《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是由陈哲小林王建孙铭词,郭峰曲,由器乐引子和三个部分的歌曲构成,是一部规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气势宏大的作品。 《让世界充满爱》是由序曲和三首歌曲组成,教材中所选的是第二部分进行演唱,这部作品的音乐洋溢着时代的朝气,倾诉了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和憧憬。 它的音调节奏在保持民族性语言的同时,又借鉴了国际流行音乐。 在此之前,世界流行乐坛的巨星们,举办了一场旨在为非洲饥民赈灾的音乐会,主题歌《我们同属一个世界》采用了先群唱,后合唱

跟《虎妈猫爸》学各种教育方式

https://www.doczj.com/doc/957762427.html,/ielts.html 跟《虎妈猫爸》学各种教育方式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再次引发热议,到底应该实行快乐教育,还是要将虎妈教育坚持到底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孩子呢?中国家长的教育模式似乎都有个强势的名字,除了虎妈,还有狼爸、鹰爸。那么,猫爸和羊妈这样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真的行不通吗? 虎妈(tiger mom)被称为“中国妈妈”的教育方式,主要的方式就是对孩子各个方面的表现制定严苛的要求,比如所有考试都必须得A,孩子做不到时就不准吃饭,甚至不准上厕所。

https://www.doczj.com/doc/957762427.html,/ielts.html 羊妈(sheep mom)是种粗放式的教育方式,对一定年龄的孩子只提出基本教育目标(basic objectives),不设核心教学大纲(core syllabus)。老师只要能让多数孩子达到目标,具体采用什么方式教学完全自便。这种教育方式基本上等于“放羊”,所以又称这种教育方式为“羊妈”。 鹰爸(eagle dad)的教育理念是: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就会狠心地把幼鹰赶下山崖,幼鹰往谷底坠下时,拼命地拍打翅膀,趁此掌握了基本的本领——飞翔。

https://www.doczj.com/doc/957762427.html,/ielts.html 狼爸(wolf dad)推崇的教育理念就是棍棒教育(stick parenting)。学者们认为在这种教育方式下考入一流大学的孩子可能会有某种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 猫爸(cat dad)认为教育也可以很温柔,强调“因材施教”,不同个体教育方式不同,同一个体不同阶段教育方式也不同,要按照孩子的游戏规则出牌。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 背景 中年级的片断训练,既是低年级字、词、句训练的归结,又是高年级篇章训练的基础。片断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认识和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全文围绕题眼“美丽、富饶”展开,行文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构段句群典型且多样,遣词用语精确且具体,所以教学这篇课文除了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外,还是学生学习片段训练的典范。针对我班学生作文不具体、事情叙述不清楚等情况,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重视语言的积累”,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积累语段和仿课文写片段,目的是通过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指导,让学生主动记忆,摘抄美词佳句,真正把积累语言落在实处,自觉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另外是通过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词语、句式、段落,迁移到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活动中进行重组,引导学生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主题 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训练,让学生学习仿课文写片段(重点是围绕一句话把内容说清楚、说具体)。 案例 教学片断三年级语文上册22《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复习。 1.听写练习 深蓝威武形状肥料懒洋洋成群结队 2.齐读课文 二、新授课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海水、海底、鱼、海滩、海岛 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把它背下来。 3.学生说出喜欢的那个自然段把它背诵下来。 三、理解感悟课文 1.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这段是围绕那句话写的? 学生: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 老师:作者围绕这句话来写来具体写了海水的颜色多而且很美,这句话就叫做中心句。 2.出示第六自然段,生读,找出中心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3.老师示范: 根据中心句来写一段话,师出示: 西沙群岛的海底物产真丰富啊!岩石上长着…… 4.出示句子让学生练习口语表达。 春天真美呀! 老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 学生:小花、小草、小树、小鸟、风姑娘……

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精华版

2009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精华版(一) 内容介绍>>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三、掌握答题技巧

“虎妈、猫爸、狼爸式”教育的反思

近日,“狼爸”萧百佑和他“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的家教理念引起社会热议。“棍棒教育”的抬头,一方面是迎合了中国父母们急切的“望子成龙”心理,另一方面,也是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社会在家庭教育方面一直存在困惑和矛盾。 从“虎妈”“猫爸”到“狼爸”,谁了解和尊重了儿童?在“进名牌大学的成功论”诱惑下,作为家长,如何保持住理性,选择好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虎妈”蔡美儿(微博): 蔡美儿因出版《虎妈战歌》引发中美育儿观念上的激烈纷争。她坚持“中国式教育”,严厉管教两个女儿,要求不许在外过夜;不许参加玩伴聚会;不可以经常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不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外活动;任何一门功课学习成绩不能低于A;不许不学钢琴和小提琴……在虎妈的严格调教下,大女儿14岁就在卡内基音乐大厅弹钢琴,小女儿12岁成为耶鲁青年管弦乐团首席小提琴手。>>详细 蔡美儿说:“关于我的书,外界存在许多误读。” 严苛是为了寻求教育平衡。传统的美式教育法给予孩子过多自主选择权。美国家长或许能从传统中国教育方式中学习积极的一面,尤其是在孩子幼年“塑形”阶段。另一方面,她也提到,在许多东亚文化中,孩子的选择权太少,“对于中国家长,包括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家长,我倒希望向他们强调一下给孩子放权的重要性”。>>详细 视频:虎妈中国行-蔡美儿演讲 不支持flash “猫爸”常智韬(微博): 教育也可以很温柔,踩着轻松的步子和孩子跳一场圆舞曲,就像猫一样。 常智韬认为,家长不要替孩子做选择。他主张对孩子采取个性化教育,家长要宽容,并善于和子女沟通。教育孩子时,要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多给他们一些自由权。他说,孩子10岁以后,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自主意识,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空间,多一些自己做决定的事情。他的女儿考入哈佛大学。>>详细 在关于学习的问题上,“猫爸”也有一些“虎妈”的影子。他曾对女儿说:“你不希望家长掌管一切,掌管一切对家长也是负担。但首先,你愿意遵守一些游戏规则,比如能分清轻重缓急,和玩耍相比,学习更重要等,这些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学习自觉了,我可以给你更多的自主空间。”>>详细 “狼爸”萧百佑(微博): “每天挨顿骂,孩子进北大”是“中国狼爸”的宣言,他坚持“用最传统、最原始的古老方法来教育自己的孩子”,家里常备藤条和鸡毛掸子,让孩子们从小背《三字经》《弟子规》,背不上来就要揍人。“狼爸”不准孩子看电视,不准自由上网,不准随意开空调;他说,孩子是民,家长是主;打是一种文化。他“把三个孩子打进了北大”。>>详细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抓错误促生成 【案例】在“谈天说地”课上,话题围绕《西游记》展开,从“孙悟空大闹天宫”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得津津有味。后来,教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谈谈对他(她)的看法。学生说到孙悟空,说到唐僧,说到猪八戒,也有的说到了白骨精。 生:我觉得,孙悟空不是个好徒弟,唐僧一批评他,他就生气,要用金箍棒打唐僧,后来还撇下唐僧不管,回花果山了。 师:可后来孙悟空回到唐僧身边了吗? 生:孙悟空后来不但回到唐僧身边,最终还帮助唐僧取得了真经。要是没有孙悟空,唐僧不能成功的。 师:有句话说得好啊,不怕有错,就怕不改过。 生:老师,我看白骨精也有值得赞赏的地方,她为了吃到唐僧,肯动脑筋,有恒心有毅力。(此言一出,有好多学生竟然都纷纷认同。)师:老师想请问你,白骨精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 生:坏事。 师:白骨精坚持不懈地去做坏事,我们应该佩服她吗? 生:不应该。 【分析】“课堂教学活动首先应该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叶澜)教学,最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百分之百地学会了什么,而是学生是否以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参与课堂。课堂教学应成为人与人之间心灵沟通、智慧碰撞的对

话过程。在多元解读的语文课上,学生的多元反应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当学生的表达与一些固有观念发生矛盾的时候,教师就不应做放任自流的旁观者,或是毫无价值趋向的中立者,或是不分青红皂白一棒子打杀的独裁者。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对“贺知章是不良少年”的问题,对“白骨精也值得赞赏”的问题,教师有必要进行说服引导,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

“狼爸”教育惹争议

“狼爸”教育惹争议 近日,网络上“狼爸”萧百佑的教育方式引发网友争议。这名“狼爸”有三女一子,年长的三个孩子都考上了北大,狼爸式教育就是每天对孩子打骂,孩子才会考上北大。 对此,有网友称打骂孩子,算得上家暴了,就算考上北大,虽然考上了北大心理也会有阴影;也有的网友称“狼爸”萧百佑打骂孩子是为了孩子好,打骂以后都考上北大,这是另一种教育方式。 要求选好角度,确立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事例要新鲜 1、虎妈蔡美兒采用咒骂、威胁、利诱等严格的教育方式將女儿骂进了哈佛; 2、鹰爸何烈胜让四岁孩子在暴风雪中裸跑 3、郎朗被逼弹琴:要么继续弹琴,要么现在就死,本人承认有一段时间有心理阴影 4、药家鑫、马加爵杀人事件 药家鑫父母后悔对儿子过于严厉致其犯错后害怕面对,故有将人撞到后,怕负责任,用水果刀刺死的残酷行为。药家鑫从小到大生活除了学习就是练琴,为了练琴,他妈妈会拿皮带抽他,哭着都要弹琴,成绩不好,上网,他爸爸甚至会把他关地下室,让药家鑫感到压力很大。 5、放羊式教育芬兰模式:没教学大纲,不硬性规定功课,上课时间短,不办补习班 6、《最强大脑》李云龙希望我爸给我放几天假——意大利安德烈(12岁男孩)同样出色,有双休日,有踢足球的权利; 多沟通: 1、拿到国际11所牛校入场卷的卢凯悦声称”父母管得少“,与父亲一起做”拜客“; 2、孟母三迁; 3、溫柔地和女兒跳著圓舞曲的“貓爸”和管女儿叫老师、管儿子叫兄弟的“羊爸””;“最牛母親”的尹建莉是位教育學碩士,也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她的女兒曾兩次跳級,16岁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当年清华录取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尹建莉不但培养出一个品学兼优的女儿,深受网友追捧。 《爸爸去那儿》(正面) 材料与观点的过渡衔接: 常见的表述方式: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2、……读完这则材料,我们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3、……惊叹之余(感慨之余,感动之余)我们是否意识到…… 4、……为什么会这样呢(自问自答,引出观点)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6、……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 7、……这个故事(这句话、这件事)虽朴实无华,但却告诉我们一个无可辩驳的道理…… 8、……这让我想起了……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反复朗读的意义 崔峦老师曾经说过:“在小学的阅读教学中,对于景美、情深的课文,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入境入情,在陶情冶性的同时,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细细品读、认真思考,我也深有同感。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栖息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谊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语文教学要让情感流淌,让课堂充溢浓浓的人文情怀。 下面是我校李秀芬老师《桂林山水》的两个教学片段,听后,我感受颇深。 片段一: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了第一段,知道山水之美,现在请大家深入学习了解漓江水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看屏幕,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哪个特点,读给同桌听。 生: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为什么喜欢? 生: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绿的特点。 师:你知道水绿得如何,并说说“翡翠、无暇”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 师:想想,应怎样读呢? 生: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喜欢读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生读) 师:喜欢水清的同学,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 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入水中,透过江水可以看见江底硬币上的字。那如何朗读呢?喜欢的同学读一读。(生读)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然后,全班读一遍)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师生接读) 师: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 师:这是排比,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对比、比较 师:这有什么作用?(出示幻灯:波澜壮阔的大海、西湖的图片) 【评析】: 李老师在指导此段的阅读理解时,做得最好的是,读的辅导非常到位,读得细致,特别是读漓江水,做到读与理解相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状态,让学生及时反馈评价,并且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意境,课外资料的补充对指导学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态有很好作用,这能更好让学生在朗读时读出感情;教师富有激情的范读、领读很有感染力,对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美中不足的是,学生朗读缺乏个性,写漓江水特点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对每一分句的前后半句之间的关系应加以点拨,使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建议】: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片段二: 自由读第三段,交流朗读方法 师:大家自由读这一部分,要读出作者怎样写出山的特点。(指名读) 师:读这一段,指出你喜欢哪些语句?小组交流这一段与前面的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教师培训讲义教研室2010---5 【案例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简要分析: 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 1、教育观: 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 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 4、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 【案例二】 请阅读李吉林老师成长经历片断,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回答问题。 40年前,我是一名师范生,走出师范的校门,便走进了小学,这一进去就是40年。40年来,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不断塑造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在自我塑造中,最重要的是心灵的塑造,这是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我爱学生,学生也爱我。我热爱和学生、青年教师在一起的生机勃勃的生活……虽然青春早已逝去,但是,我

虎妈狼爸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

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方式对 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 郭洁琼1 (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陕西延安,716000) 【摘要】随着虎妈狼爸在网络上的蹿红,在社会上引起一片讨论声,社会各界均对此家庭教育方式持不同的观点,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出发来讨论此种教育方式的弊端,进而对其进行否定。 【关键词】虎妈狼爸;家庭教育方式;青少年;心理健康 “人的社会化过程会涉及一些列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个人、群体和机构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者被称为社会化主体。这些主体主要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同龄群体、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等。”2其中,家庭作为社会化的主体之一,是一个人最早接触的,并且终身密切联系的重要环境,而父母则是他们所有接触的人中最主要的重要他人,因此,对青少年社会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过程中,父母的教育方式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为出发点来探讨虎妈狼爸式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负面影响,进而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社会化。 一、家庭教育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一)家庭教育方式 所谓家庭教育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育行为特征的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它是在父母和儿童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而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可能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起到消极作用。 1、国内外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 关于家庭教育方式的研究,国外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的弗洛伊德意识到, 1郭洁琼(1988——),女,陕西省榆林市,延安大学公共管理研究所11级研究生 2摘自: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编》(第三版),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报告97422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抓住写作教学的规律 一、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 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习笔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学习笔记 一、我国义务教育的涵义、特点和意义 1含义 “义务教育,是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2、特点 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国家性的特点。(112页) 3、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意义 (1)实施义务教育,是强国富民,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2)实施义务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各类专门人才成长的奠基工程。(3)实施义务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 二、我国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一)义务教育的目的 目的: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第一条)。 (二)义务教育的步骤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第二阶段,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三)义务教育的制度 1.年限:“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第二条) 2.义务教育的阶段和学制 阶段:“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的学制,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第七条) 学制:“六、三制”、“五四制”或九年一贯制。

(四)义务教育的对象:“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第五条) 对于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第九条) 1、义务教育的保障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第四条) 案例:本书119页 2.义务教育的学校设置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为盲、聋哑和弱智的儿童、少年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第九条) 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并实行助学金制度 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第十条) 学校违规收费,教师应予抵制,不应执行。教师更不得向学生自行收费、收礼。河南省某县某镇某小学五年级班主任李某,在一年的时间内,以各种名义收取全班63名学生押金,摊派款等共计3000多元,后被全班学生诉至法院,法院依法责令其退还全部违法收费,学校也给予他行政处分,调离了岗位。 二、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 《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是受法律保障的。《义务教育法》及《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根据其性质和情节的严重程度,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妨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1、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认定及处理办法。 《义务教育法》第11条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人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教育法》第18条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40条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未按规

48篇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例谈 一、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上海市一位青年教师曾写过一篇《走近语文教学的艺术殿堂》,其中写到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让一个男生上讲台朗读,结果这位略有口吃的同学遭到了哄笑。台下的同学们紧紧注视着他,课堂里死寂一片。沉默中,我突然从后悔自责中省悟:初为人师的我不是也有过临场时的恐惧和冷场时手足无措的尴尬吗?然而是自信战胜了这一切。有时候,一次小小的成功能够激活一个人在的巨大的自信,可一次难忘的失败也往往可以摧毁一个人仅有的一点自信。眼前的这一个男孩难道会陷入后一种情形吗?不,绝不能。我终于微笑着开口了:“既然他不太习惯在众目睽睽之下说话,那索性我们大家都趴在桌上,不看,只用耳朵听吧!”我带头走到教室后,背对讲台站定,同学们也

纷纷趴下头来。终于,我的背后传来了轻巧的羞怯的声音。那的确是篇好作文,写的是他和父亲间的故事。因为动情的缘故,我听到他的声音渐渐响了起来,停顿也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声情并茂了,我知道他已渐渐进入了状态,涌上心头的阵阵窃喜使我禁不住悄悄回头看看他。我竟然发现台下早已经有不少同学抬起头,默默地赞许地注视着他。朗读结束后,教室里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不仅仅是给予这篇作文的。(案例分析并不注重“唯一”的标准答案,而更注重学习者的思考与分析过程。) 二、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师教育理论学习 案例是学校问题解决的源泉。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向全党提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针对当前教育理论界风行的"浅入浅出"、急功利近,"深入深出"、食洋不犯"浅入深出"、故弄玄虚,以及刻意包装、虚假宣传、浮躁肤浅的不良风气,课题组鲜明地提出,要"深入浅出",返朴归真,坚持深入学校实际,研究现实问题,脚踏实地做学问。 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