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医病理学知识点(供参考)

法医病理学知识点(供参考)

法医病理学知识点(供参考)
法医病理学知识点(供参考)

一、法医病理学的检验对象:主要是尸体,有时亦可预见离体器官组织的检验及与尸体有关的鉴定书及其

声像资料,

二、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的任务:a确定死亡原因。b判断死亡方式。C推断死亡时间。D 推断损伤时

间e推断和认定致伤物f损伤与疾病的关系f个人识别h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证据i其他各类诉讼活动。

三、法医病理学检验鉴定应注意的问题:1尸体剖验应全面系统2尸体检查观察要详尽判断病变要

准确4正确提取检材5尸体解剖记录要详细6拍摄照片要清晰7认真采用辅助检验9鉴定结论科学、客观、正确。

四、法医病理学档案及标本管理:法医病理学档案包括鉴定意见书、委托合同、案情记

录、现场勘验记录、尸体解剖记录、照片、声像材料等。必要时应附上预审笔录及其他有关材料。按上述规定进行顺序排列最好做到一案一册装订同时并另做备份进行

电子计算机分别管理保管,如可将案例输入数据库,可用计算机扫描成照片图像保存,标本管理:解剖时提取的血液、尿液胃内容物、毛发、精斑等,应分别妥善保管,一般应保存三个月至半年,保留的内脏器官标本一般保存半年,对于一些有明确要求的重大疑难案件内脏器官和生物检材需长期保存,直到案件终结;对于内脏器官的组织蜡块、组织切片需长久保存。作为证据的标本必须妥善保

管,不能毁坏或丢失。多余

的标本解剖后放回尸体体腔内,与尸体一起处理,解剖时不得将一尸体的内脏器官放入另一尸体内。

五、超生反应:生物个体死亡后,其器官、组织和细胞在短时间内仍保持某些活动功能或对外界刺激发生

一定反应的能力。

8烧伤尸表改变:1衣物残片,火势不太严重的火场中,死者身上往往留有衣着残片2尸

斑鲜红,尸表油腻烧死者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含量较高尸斑常呈鲜红色,油腻则是因为脂肪

在高温下渗出到皮肤表面。3眼部改变,因反射性紧闭双目,死后可在外眼角形成未被烟雾碳末熏黑的鹅爪样改变,角膜表面和睑结膜也无烟灰碳末沉积,睫毛尖被烧焦。5拳斗姿势

6假裂创7尸体体重减轻,身长缩短8骨破裂9其他改变如:当胸腹部受热时胸腹腔内产生的气体可使胸、腹壁破裂,内脏器官脱出。

九生前烧死与死后焚尸的鉴别

鉴别点死后焚尸

12交通损伤的特点:1损伤发生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交通工具必须处于运动状态下2损伤

是由交通工具直接、间接或两者联合造成3交通损伤属于钝性机械性损伤其损伤的严重程度、损伤特点与与交通工具的接触作用部位特性、运行速度有关4交通损伤常表现为多发

性和复合性,形态复杂、类型多样损伤严重、死亡率高5部分交通损伤案件的发生与驾驶

员的精神、生理和病理状况有关。6交通损伤可以用来作为自杀或他杀的手段

13典型碰撞三联伤:1首次碰撞伤或直接撞伤2抛举性碰撞伤3滑动性碰撞伤{P169} 14高坠伤的特点:1?体表损伤较轻,内部损伤重。2?损伤常较广泛,多发生复合性骨折,

内部器官破裂。3?多处损伤为一次性暴力所形成,空中障碍物所致的损伤除外。4?损伤分布

有一定的特征,如身体的某一侧、头顶或腰骶部损伤。5?四肢长骨骨折处或肝脾破裂出血较

少,易被怀疑为为死后形成。

挤压综合症:挤压综合征系因大面积肌肉等软组织挫伤(但同时发生的皮下出血面积不一

定很巨大),血浆大量渗出,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损伤的肌肉细胞释放大量肌红蛋白入血,以及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进入血浆,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特别是远曲小管内形成管型,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周围有炎症细胞浸润,故亦称低部肾单位肾病(lower nephron nephrosis)。挫伤的软组织产生多种毒性代谢产物,同时因肾小管阻塞,导致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创伤性休克。

15脊髓震荡(concussion spinal cord):指脊髓损伤后立即发生的脊髓功能的完全丧失状态,表现为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退或消失,无病理反射,但在病理上无明显改变,日后完全恢复而不留任何神经系统症状。

16尸检注意事项:1?尊重死者2?尸体检查要系统规范3?高度的自我保护意识4?尸体的保存

十七:你认为法医病理学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受到哪些保护?

答:1.现场勘验中的保护

在各种有危险因素的尸体现场,如悬崖壁下、有有毒气体的山洞、高圧电源附近的尸体、有爆炸物体的现场等,法医应充分考虑可能的危险性,采取的防护措施,不应怕危险却步不前,也不可莽撞从事以至发生可避免的意外。

2.检查高腐败尸体时的保护

高度腐败的尸体会有大量苍蝇和蝇蛆以及腐败菌,工作人员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污染。尸体腐

败后会产生尸毒碱,侵入人体会引起中毒。此处,高度腐败的尸体还会对法医病理学者产生心理上的影响,可能引起职业性心理状态的改变。

3.对艾滋病的保护

解剖吸毒者、同性恋者、长期嫖娼者等的尸体时要注意艾滋病的防护,除了面罩、口罩、较厚的手套、水靴外,电锯也要有防护罩以防止锯骨时组织碎屑的飞扬。解剖用具解剖完毕后

再用时要认真彻底的消毒,地面也要用消毒药水消毒。

4.对恶臭的保护

有条件的地方,尽量使解剖室通风或装上抽气设备,或检查前将尸体冷藏。

十八:法医学尸体检验的任务有哪些?

答:法医学尸体检验的任务主要有四个:

(一)、确定死因:确定死因是尸检的主要任务,在多处损伤的尸体上,确定何为致命

损伤,估计损伤作用到死亡的时间,重建死亡过程。填写死亡证明书时,死因须是具体的病

名或某种暴力所致的损伤。

(二)、判断死亡方式:死亡方式又称死亡性质。分为他杀、自杀和意外致死;他杀分

犯法他杀、合法他杀和可原谅他杀;犯法他杀可分为谋杀和误杀。判断死亡的方式主要依靠

分析死亡时的环境情况,并具要求法医和侦察人员合作,并经过综合分析

(三)、推测死亡时间:根据现场勘查和尸体检查,法医提出死亡时间的推断性意见。

这对侦察人员分析案情以及判断嫌疑有无作案的时间有很大帮助。由于影响死亡霎时间的因

素很多,准确判断的难度很大。

(四)、死者个人识别:法医病理学者依据尸体的身长、性别、容貌、体征、指纹、掌纹等以及衣着及其附着物的特点,必要时进行血型、基因等检验,查明死者年龄、种族、性别以及姓名等,了解其住所、社会关系和死前行踪。

十九:简述死亡的过程。

答:死亡的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死亡期

(—)、濒死期。又称临终期,是临床死亡前主要生命器官功能极度衰弱,逐渐趋向停止的时期。特点是在脑干上的脑中枢功能抑制或丧失而脑干功能尚存,但由于失去高位中枢

的调节和控制而呈紊乱状态。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呼吸障碍,心跳减弱,血压下降,代谢障碍;

(二)、临床死亡期。是临床上判断死亡的标准。按传统的概念是呼吸、心跳的停止,

但是经过抢救,仍可复活按新的概念是全脑功能不可逆转地停止。此时生命中枢器官功能丧

失,脑的功能丧失,呼吸心跳停止,但各脑外器官组织的细胞并未全部死亡,逐渐发展为生物学死亡;

(三)、生物学死亡期。指全身器官、组织、细胞生命活动的停止,亦称细胞死亡,是

死亡的最终阶段。但对缺氧耐受性强的个别组织器官可还有生命功能,并对刺激可发生反应,

称为超生反应。

二十:死因可分为哪几种,各举一例说明。

答:死因可分为直接死因、间接死因、主要死因、辅助死因、诱因和联合死因直接引起死亡的原因称为直接死因,如非致死性损伤引起栓塞,栓塞直接引起死亡,是

直接死因;

间接死因就是间接引起死亡的原因,如血管外伤当时并未死亡,因继发外伤性动脉瘤破

裂突发致命性出血而致死,血管外伤并不是引起死亡的直接因素(动脉瘤破裂才是),是间

接死因;

主要死因引起死亡的初始的原因,可以是直接死因,也可以是间接死亡,如扼颈可立即

因窒息而死,也可当时不死而因引起喉头水肿或继发肺水肿而死,但扼死都是主要死因;

辅助死因独立于主要死因,本身不足以致命,但在死亡过程中起辅助作用,如严重脂肪

肝患者因酒精中毒死亡,则酒精中毒为主要死因而脂肪肝为辅助死因;

诱因是诱发身体原有潜在疾病恶化致死的因素,如冠心病可在性交过程中突发心力衰竭

致死,其中性交就是诱因;

联合死亡又称合并死因,是两种或两种以上难以区分主次的死因,在同一案例中联合在一起引起死亡,如一个人拳击头部可不致死,但多人多次拳击头部,就可由于脑外伤的联合而致死。

二十一:洗衣妇手:尸体浸泡在水中,水分进入皮肤,表皮角质层浸软、变白、膨胀、褶皱,以手和足的变化最明显,称为皮肤浸软,又称洗衣妇样皮肤。

二十二:青壮年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发生在青壮年的不明原因的猝死,常有以下特点:常发生于青壮年;既往体健发育营养良好;多见于男性;多死于睡眠中;突然迅速死亡;经过各种系统检查未能发现致死性的改变及其他死因。

动车或机动车距离受害人较远,在尸体附近无刹车或制动痕迹,受害人的皮肤上一般留有轮胎凹面花纹印迹,有时可形成中空皮下出血性轮胎花纹印迹。人被碾压破裂时,轮胎面上沾有血迹或人体组织并随滚动车轮沾染到车轮离去方向的路面上。被碾压的与地面接触的另一

侧,骨骼突起在皮下作为衬垫的区域,可出现轻度的皮肤挫伤和皮下出血。

刹车碾压:机动车紧急制动后滑行在到达人体倒卧碾压中心位置前的地面上有明确的刹车拖痕,人体倒卧在拖痕的终止处。由于车轮仅有少许旋转或不再旋转,受害人在轮胎凸面

的作用下使接触部皮肤形成与轮胎凸面花纹一致的表皮剥脱和皮下出血印痕,与地面接触的

另一侧因推压力作用向前移动与地面发生摩擦,形成片状或条状的皮肤擦伤,称为对成型擦

伤,由中轴向外,内侧重,外侧轻。

二十五:生前碾压与死后碾压的区别主要靠生活反应,具体表现为:1生前伤骨折部位

出血严重,而死后伤骨折的出血现象不明显。2生前碾压损伤,皮肤裂创明显,皮肤创缘内

收,而死后损伤改变不明显:3生前伤都是机动车部件或轮胎所致,死后碾压可发现尸体上

有其他致伤工具造成的生前伤。

二十六:心脏损伤指外力引起心脏结构及功能障碍。可分为穿透性和非穿透性两类;穿透性心损伤以锐器伤或火气损伤为常见原因,其穿破胸壁并进入心脏,心脏完整性被破坏。非穿透性损伤的常见类型有:心脏震荡;心脏挫伤;心脏破裂;室间隔破裂;冠状动脉损伤。

二十七:上行性脊髓缺血性损伤:见于第10胸椎至第1腰椎脊柱损伤,伤后截瘫平面

逐渐上升至第6~7胸椎节段,在12周内继续上升至第2~3颈椎节段,至呼吸衰竭死亡。病理解剖显示脊髓背侧血管栓塞,下至腰骶,上达第3颈椎,颈椎前血管等多处栓塞。脊髓缺

血性坏死,临床表现为截瘫平面在中、上胸段,双下肢松弛性麻痹,反应消失。

二十八:损伤伤痕提取法(列举并简述三种提取伤痕的方法)。

答:1.石膏法在伤痕表面及其周围涂抹少量甘油,用硬纸将伤痕围住,灌入调好的稀石膏浆,经约30分钟后石膏凝固,取出晾干。

2?硅橡胶法取适量硅橡胶置玻璃板上,滴加触媒剂及交联剂适量,调匀,铺在伤痕上待成型固

定后,从边缘掀起。此法所得模型可显示细微结构,并可放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伤痕特

征。

3.直接提取法将损伤处皮肤及其周围切下,固定在10%福尔马林中,待检。

{ 未打印}

1近距离射击与远距离射击的差别

2枪击颅骨会出现什么情况

3冻死的尸表特点

4新生儿存活能力如何确定?

5成熟儿、未成熟儿的概念?

6骨骺生长发育与胎儿胎龄推断

7瞬时空腔效应

8枪弹伤的法医学鉴定要点,内容

9硅藻实验检验结果判定

10法医病理鉴定书包含部分

11损伤推断的概念?

12肺浮扬实验判定

13原发性脊髓损伤类型

14主动脉瘤类型

15电流斑概念、肉眼及镜下形态

16影响电流对人体的因素

17点击死的死亡机制

18雷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19病毒性心肌炎

20病毒性脑炎病理改变

21医疗事故类型

22大失血?、、、、贫血状??、?、

23麻醉过量???各器官缺氧性改变

24法医学鉴定在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25对冲性脑挫伤概念形成机制

26早期的尸体现象及时间{尸斑、尸僵、角膜混浊等}

1、27 脑死亡标准脑死亡与持续性植物状态(又称去大脑皮质状态,俗称植物人):

两者并非同一概念,不能混淆。持续性植物状态是指由于神经中枢的高级部位大脑

皮质功能散失,使患者呈意识障碍或昏迷状态,而神经中枢的中心部位的功能如呼

吸、体温调节、消化吸收、分泌排泄、新陈代谢以及心跳循环等依然存在的一种病

理状态。

28 死亡时间推断{根据胃内容物等}

29 窦房结、房室结等的解剖部位

2、30 ????出血时间推断????

下面是苗林打的:

3、胎儿胎龄判定:P391-P392

4、脑死亡的标准:P26_P27

5、脑死亡与持续性植物状态(又称去大脑皮质状态,俗称植物人):两者并非同一

概念,不能混淆。持续性植物状态是指由于神经中枢的高级部位大脑皮质功能

散失,使患者呈意识障碍或昏迷状态,而神经中枢的中心部位的功能如呼吸、体温调节、消化吸收、分泌排泄、新陈代谢以及心跳循环等依然存在的一种病理状态。

6、窦房结、房室结的解剖位置:窦房结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的界沟或界嵴上

方,即右心房最上方与上腔静脉的连接处,其中心有右冠状动脉可助显示。房室结及房室束——取组织块时可按此区域,后界为冠状静脉窦口,前界约在右室动

脉圆锥下之室上嵴,上距房中隔基底1厘米,下在室中隔上部2厘米,厚为房中隔室中隔全层。

7、死亡时间推断(根据胃内容物):一般认为胃内充满食物呈原始状态而没有消化时,

为进食后不久死亡;胃胃内容物大部分移向十二指肠,并有相当程度的消化时,大约为进食后2-3 小时死亡;胃内空虚或仅有少量消化物,十二指肠内含有消化物或食物残渣时,约为进食后4-5 小时死亡;胃和十二指肠内均已空虚,为

进食后 6 小时死亡。

8、出血时间推断死亡时间:

9、对冲性脑挫伤的特点,形成机制:

10、猝死:是由于机体潜在的疾病或重要器官急性功能障碍导致的意外的突然死

亡。

11 、青壮年猝死综合征:是一种发生在青壮年的原因不明的猝死。有以下几个特点:1常

发生在青壮年,20-49 岁多见2既往体健,发育营养良好3多见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1-13.3:1 ;4 多死于睡眠中,偶发生在午睡中 5 突然迅速死亡,死前常在睡

眠中呻吟、打鼾、惊叫或有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等症状 6 经过系统尸解及有关的实验室检验,未能发现致死性的病理改变及其他死因。

病理学重点总结归纳(精)

第一章绪论 1.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2.病理学的主要任务和阐明:①病因学②发病学③病理变化或病变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 3.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①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②病理学(诊断)在医学诊断中具有权威性③病理学在医学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机体为适应环境变化、自身代谢、结构功能发生改变 2.正常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受到基因的严密调控,保持相对稳定,称为体内平衡 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和老化 1.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_ 2.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_ 3.许多的组织和器官在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开始逐渐萎缩,这种现象称为退化_ 4.萎缩的两重性:适应/损伤 5.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主要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6.去神经性萎缩:骨骼肌的正常功能需要功能需要神经的营养和刺激 7.废用性萎缩:见于肢体长期不活动,功能减退而引起的萎缩 8.压迫性萎缩: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导致的萎缩 9.内分泌性萎缩:内分泌器官功能底下可引起相应靶器官的萎缩 *10.病理变化:①大体上萎缩的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褐色,功能降低②光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仍维持原来形状 11.结局萎缩是可逆性病变,只要消除了病因,萎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便可逐渐恢复原状;老病因不能消除,萎缩的细胞通过凋亡,逐渐消失,导致器官体积变小 12.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肥大通常由细胞体积变大引起,其基础主要是细胞器增大 13.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_ 14.一种已分化成熟组织转变为另一种性质(形态、机能)相似的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为化生 _ 15.变性: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撑场物质的量显着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6.水样变性病理变化:(光镜下水样变性的细胞体积增大,因胞浆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透明、淡染,甚至出现空泡,可称为空泡变性,严重时胞核也可淡染,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故有气球样变性之称)电镜下可见胞浆基质疏松,电子密度低,线粒体肿胀 ,嵴变短变少,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失,呈空泡状 17.细胞水肿过去常称为混浊肿胀,这是因为受累脏器肿胀,边缘变钝,苍白而混浊而得名 18.脂肪变性弥漫而严重时,肝可明显肿大,色变黄,触之有油腻感,称之为脂肪肝_____ 19.肝的脂肪变性是可复性的 20.心肌脂肪变性好发于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 21.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22.玻璃样变性又称透明性变性,系指在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半透明的玻璃样物质,在HE染色片中呈均质性红染 23.结缔组织玻璃样变性:常见于纤维瘢痕组织内。肉眼观灰白、半透明状,质地坚韧,缺乏弹性。光镜下,纤维细胞明显减少,陈旧的瘢痕组织胶原纤维增粗并互相融合成为均质无结构红染的梁状,带状或片状,失去纤维性结构 24.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多发生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及视网膜的细小动脉。高血压病时,全身细小动脉持续痉挛,导致血管内膜缺血受损,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渗入内膜下,在内质细胞下凝固,呈均匀、嗜伊红无结构的物质 25.皮肤、眼睛发黄提示肝病变 第三章再生与修复 1.当组织细胞出现“耗损”时,机体进行吸收清除,并以实质细胞再生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的方式加以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2.修复可完全恢复原有细胞、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称为再生性修复或完全性修复 3.修复只能恢复组织的完整性,不能完全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称为瘢痕性修复或不完全性修复 4.纤维老化形成瘢痕 5.再生: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的过程 6.不稳定性细胞:持续分裂、再生能力强 ①上皮细胞、间皮细胞②肌细胞、骨膜C淋巴造血C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1、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对持续性内外刺激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表现为细胞、组织、器官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与改变了的内外环境间达到新的平衡,从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2、适应的主要表现:①萎缩②肥大③增生④化生 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组织或器官的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注意与发育不良、未发育的区别) 1、分类:①生理性萎缩:多与年龄有关。如青春期胸腺萎缩②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的常见类型和举例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 恶性肿瘤、长期饥饿→全身器官、组织萎 缩 肾盂积水→肾萎缩 下肢骨折固定后→下肢肌肉萎缩 脊髓灰质炎→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 萎缩 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等萎缩 3.病理变化: 肉眼观: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褐色,质地变韧。 镜下观: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数目减少,间质增生,细胞浆内出现脂褐素。 肥大: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肥大的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功能增强。 分类 ①生理性肥大:妊娠期雌、孕激素刺激子宫平滑肌蛋白合成增加,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的增粗肥大 ②病理性肥大: 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的左心室心肌肥大、一侧肾脏摘除,对侧肾脏肥大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肢端肥大症 增生: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的结果。 分类 生理性:①女性青春期乳腺②病理性:激素或生长因子过多,如乳腺增生病 注:肥大与增生往往并存。 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的组织,其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的共同结果;但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的组织,其组织器官的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 化生:是指由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替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化生的形成是由具有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通常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病理学重点总结归纳精

病理学重点总结归纳精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章绪论 1.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2.病理学的主要任务和阐明:①病因学②发病学③病理变化或病变④疾病的转归和结局等。 3.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①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②病理学(诊断)在医学诊断中具有权威性③病理学在医学科学研究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二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机体为适应环境变化、自身代谢、结构功能发生改变 2.正常细胞的功能和结构受到基因的严密调控,保持相对稳定,称为体内平衡 第一节细胞、组织的适应和老化 1.当环境改变时,机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通过自身的代谢、功能和结构的相应改变以避免环境改变所引起的损伤,这个过程称为适应 2.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 3.许多的组织和器官在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时开始逐渐萎缩,这种现象称为退化 4.萎缩的两重性:适应/损伤 5.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主要见于长期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6.去神经性萎缩:骨骼肌的正常功能需要功能需要神经的营养和刺激 7.废用性萎缩:见于肢体长期不活动,功能减退而引起的萎缩 8.压迫性萎缩: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而导致的萎缩 9.内分泌性萎缩:内分泌器官功能底下可引起相应靶器官的萎缩

※10.病理变化:①大体上萎缩的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褐色,功能降低②光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仍维持原来形状 11.结局萎缩是可逆性病变,只要消除了病因,萎缩的器官、组织和细胞便可逐渐恢复原状;老病因不能消除,萎缩的细胞通过凋亡,逐渐消失,导致器官体积变小 12.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的增大称为肥大。肥大通常由细胞体积变大引起,其基础主要是细胞器增大 13.由于实质细胞数量增多而形成的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称为增生 14.一种已分化成熟组织转变为另一种性质(形态、机能)相似的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为化生 15.变性:指细胞或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撑场物质的量显着增多,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16.水样变性病理变化:(光镜下水样变性的细胞体积增大,因胞浆内水分含量增多,变得透明、淡染,甚至出现空泡,可称为空泡变性,严重时胞核也 可淡染,整个细胞膨大如气球,故有气球样变性之称)电镜下可见胞浆基质疏松,电子密度低,线粒体肿胀 ,嵴变短变少,内质网扩张,核糖体脱失,呈空泡状 17.细胞水肿过去常称为混浊肿胀,这是因为受累脏器肿胀,边缘变钝,苍白而混浊而得名 18.脂肪变性弥漫而严重时,肝可明显肿大,色变黄,触之有油腻感,称之为脂肪肝 19.肝的脂肪变性是可复性的 20.心肌脂肪变性好发于乳头肌和心内膜下心肌 21.由于心肌血管分布的特点,心肌各部位缺氧程度轻重不一,故脂肪变性程度也不一,重者呈黄色条纹,轻者呈暗红色,两者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故称为“虎斑心”

病理学常考知识点归纳

病理学常考知识点归纳 病理学:是以机体病变组织形态结构改变为核心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功能和代谢的改变、临床病理联系、转归和预后的医学核心科学,任务是揭示疾病本质。活检:从患者机体的病变组织,通过局部切除、钳取、穿刺针吸以及搔刮、摘除等组织获取方法,达到研究疾病、诊断疾病的目的。 尸解:一种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即对死者遗体进行病理剖验,目的是为了确定诊断、查明死亡原因,提高临床医疗水平;及时发现传染病和新的疾病;为科研和教学积累资料和标本。 临床常用的病理检查方法 ①组织病理学诊断②冰冻切片诊断③细胞病理学诊断④尸体剖验诊断 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或组织,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减少使其体积缩小谓萎缩。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为另一种形态和功能不同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谓化生。 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性的黄色条纹与相对正常的红色心肌相间排列,构成状似虎皮的斑纹,又称虎斑心。 坏疽:继发腐败菌感染的大量组织坏死,常发生在肢体或与

外界相通的内脏,可分为干性、湿性、气性三种。 机化:由肉芽组织吸收、取代坏死组织或其它异物的过程谓机化。 凋亡:活体细胞内,单个或小团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细胞不自溶,无急性炎反应。(细胞内预存死亡程序活化导致细胞的主动性死亡方式) 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 ①肉眼观:体积或实质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质地变硬 ②光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 ③电镜下:细胞器退化、减少;自噬小体增多;脂褐素 凝固性坏死与液化性坏死的区别: 凝固性坏死是蛋白质变性凝固,酶性分解作用弱;多见于脾、肾和心等器官的缺血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是蛋白质少,富含水分和磷脂,水解酶作用强;多见于脑、胰腺和脊髓。

病理学各章节重点

病理学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1,四种适应性改变: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1. 五种病理性萎缩:(失去养分压)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压迫性萎缩 2.化生(常考名解):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 3.细胞水肿的特点:肉眼观,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新鲜标本色淡,浑浊无光泽。光镜下,弥漫性细胞肿大,胞浆疏松,淡染;轻度为颗粒状物质,重度为气球样变 4.肝脂肪变的特点:肉眼观,肝脏体积增大,边缘钝,颜色淡黄,较软,切面油腻感,水中漂浮感;光镜下,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中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特染:苏丹3~橘红色,锇酸染色~黑色 5.虎斑心(名解):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可引起的心肌脂肪变,病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形似虎皮斑纹,故称虎斑心 6.玻璃样变的好发部位(常考):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细小动脉壁 7.坏死的类型和特点:(1)凝固性坏死,多见于心肝脾肾,镜下特点为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仍保存,干酪样坏死,镜下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残影消失(2)液化性坏死,多见于脑,骨髓等,镜下特点为死亡细胞完全被消化,局部组织快速被溶解(3)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 8.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必考):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9.坏疽的类型和特点:(1)干性坏疽,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畅通的四肢末端(2)湿性坏疽,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3)气性坏疽,是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10.坏死的结局(简答/多选):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第二章:损伤与修复 1.按再生能力分类的三类细胞(常考):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再生能力强;稳定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潜在较强的再生能力;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再生能力弱或无再生能力, 2.肉芽组织(必考名解):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新鲜的肉芽,故称肉芽组织 3.肉芽组织的作用(问答题):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损伤;机化和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4.肉芽组织的结局(问答题):转化为瘢痕组织。主要标志:间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性细胞减少并逐步消失;部分毛细血管官腔闭塞,数目减少;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 5.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后创面对合严密的伤口;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淤血的三种原因(常考多选):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 2肝淤血:左心衰竭肺淤血(可见心衰细胞),右心衰竭肝淤血 3.血栓形成的三大条件(必考~多选/简答):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4.栓塞的四种类型:白色血栓,静脉延续性血栓的起始部(唯有白色血栓在动脉);混合血栓,多见于延续性血栓的体部;红色血栓,多见于延续性血栓的尾部;透明血栓,微循环小血管内 5.血栓的结局:软化,溶解,吸收;机化,再通;钙化;影响:阻塞血管;栓塞;心瓣膜变形,广泛性出血

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

? ? ?? ? ? ?? ?? ?????????? ???????? ?肉萎缩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等器官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肌群萎缩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肉萎缩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水引起的肾萎缩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病、恶性肿瘤等局部性:结核病、糖尿能长期进食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营养不良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期器官萎缩青春期、更年期、老年)生理性萎缩(萎缩.....a.2:1f e d c b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2.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 ?? ?????????? ?症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室肥大、 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病理性肥大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内分泌性:妊娠期孕激发达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生理性肥大肥大 3.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 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 ? ??? ???????生、肝硬化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内分泌性:子宫内膜、、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病理性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生理性增生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 ?????? ?骨化性肌炎 —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病理学各论重点

第十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 1、动脉粥样硬化(AS):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病变特征是内膜脂质沉积,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组织坏死、崩解形成粥样斑块,导致动脉管壁变硬管腔狭窄引起的一系列继发性变化。 2、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危险的因素,低密度脂蛋白(LDL)和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动脉粥样硬化成正相关。 3、高密度脂蛋白(HDL)具有抗AS的作用 4、单核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在心血管的内皮下吞噬脂质形成为泡沫细胞 5、病理变化: 脂纹脂斑期:肉眼:黄色的斑点或条纹平坦或隆起于动脉内膜表面。 光镜: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纤维斑块期:肉眼:内膜面散在分布的不规则隆起的灰黄色或灰白色蜡滴样斑块。 光镜: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发生玻璃样变性,形成纤维帽,纤维帽下脂质沉积和泡沫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炎细胞。 粥样斑块期:肉眼:纤维斑块的深层组织坏死崩解与病灶内脂质混合形成粥糜状物质。 光镜:表层可见纤维帽,深部可见大量无定型坏死物,底部有炎细胞浸润。 第二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1、心绞痛因休息或服用硝酸脂类药物而缓解、消失,而心肌梗死却不能。 2、心肌梗死:由于冠状动脉持续性供血中断,引起一定范围的心肌急性缺血坏死。 3、根据梗死的部位、分布特点分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透壁性心肌梗死典型的心肌梗塞类型最多见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供血区,即左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区域。 4、并发症: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室壁瘤形成、附壁血栓形成、心脏破裂 急性心包炎、乳头肌功能失调 第三节高血压病(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 1、缓进型高血压病发展分为三期: 功能紊乱期基本病变是全身细小动脉的间隙性痉挛 动脉病变期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是高血压病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性病变 内脏病变期 a、心脏病变:早期为向心性肥大,晚期为离心性肥大 b、肾脏病变:表现为原发性细颗粒固缩肾, 肉眼:双肾呈对称性缩小,色苍白,质硬,表面呈弥漫性细颗粒状,切面肾皮质明显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 光镜:1)病变弥漫性累及双肾大多数肾单位。 2)残存的相对正常的肾小球代偿性肥大,肾小管扩张。 3)肾间质内有淋巴细胞浸润。(肉眼,光镜特点和继发性颗粒性固缩肾是一样的,名字相区别) c、脑病变:表现为a、脑出血,好发部位是基底节、内囊(有豆纹动脉,较细,血压升高血管易破裂) b、脑水肿 c、脑软化 2、急进型高血压病特征性病变:坏死性细动脉炎增生性小动脉炎 第四节风湿病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知识分享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疾病概论 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 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 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 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 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 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 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 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高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和血浆渗透压>310mmol/L,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变化不明显。(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完整版)病理学知识点归纳【重点】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 ? ? ? ? ? ? ? ? 第四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一、适应性反应:肥大、萎缩、增生、化生 1. 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其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的减少。 (? 1)生理性萎缩: 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器官萎缩 ? ? ?全身性:饥饿、因病不能长期进食 ? ?a.营养不良性萎缩:? ? ? ?局部性:结核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 ? ? ? 萎缩? b .压迫性萎缩:器官长期受压迫引起,如肾炎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 (? 2)病理性萎缩?c .失用性萎缩:长期工作负荷减少和功能降低所致,如长期不动引起肌肉萎缩 ? ?d .去神经性萎缩:运动神经受损,如骨折引起的肌群萎缩 ? ?e .内分泌性萎缩:由内分泌功能下降引起,发生于甲状腺、肾上腺皮质等器官 ? ? f .废用性萎缩:骨折长后长期固定石膏所致的肌肉萎缩 2. 肥大——组织、细胞或器官体积增大。实质器官的肥大通常因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代 偿性肥大:由组织或器官的功能负荷增加而引起。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因内分泌激素作用于靶器官所致。 ? ?代偿性:体力劳动肌肉发达 ?生理性肥大? ? 肥大? ? ?内分泌性:妊?期孕激素促使子宫平滑肌肥大 ?代偿性:高血压时左心后负荷增加引起的左心室肥大、 ? ?病理性肥大?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的残存肾单位肥大、幽门狭窄时胃壁平滑肌肥大 ? ? ?内分泌性: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引起的肢端肥大症 3. 增生——器官、组织内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增生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细胞有丝分裂 增强的结果。一般来说增生过程对机体起积极作用。肥大与增生两者常同时出现。 ? ?代偿性:久居高原者红细胞数目增多、上皮细胞核血细胞经常更新 ?生理性增生? 增生? ?内分泌性:青春期和哺乳期的乳腺上皮增生、月经周期子宫内膜增上 ?病理性增生?代偿性:甲状腺肿、低血钙引起的甲状腺增生、细胞损伤后修复增生 ? ? ?内分泌性:子宫内膜、乳腺增生症、前列腺增生、肝硬化 4.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取代的过程。 ? ?鳞状上皮化生(鳞化):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腺体 化生?上皮细胞化生? ? ?肠上皮化生(肠化):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 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或软骨化生— 骨化性肌炎 化生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的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的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的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二、损伤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汇总

病理学知识点总结 1. 适应性反应的的常见形态学类型是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 萎缩的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和非生理性萎缩两类。病理性萎缩 按其发生原因分为:①营养不良性萎缩(脂肪〉肌肉〉肝、肾〉心、脑)②压迫性萎缩③失用性萎缩④去神经性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⑥老化和损伤性萎缩 3. 肥大根据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可分:内分泌性肥大和代偿性肥大 4. 鳞状上皮化生简称磷化,最常见的是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化生为 鳞状上皮 5. 细胞水肿(水变性)好发于肝脏、肾脏和心脏等实质性器官 6. 脂肪变多发生于肝细胞 7. 玻璃样变常可分为: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细胞内玻璃样变、 细动脉壁玻璃样变 8. 脂褐素又称消耗性色素或老年色素,在细胞中常常位于核周围或 核的两端为黄褐色的细颗粒 9. 细胞死亡有两种类型:坏死和凋亡 10. 坏死的基本病变:细胞核改变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大 致可表现为三种形式: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1. 坏死类型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和纤维素样坏死 12. 坏死的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析出、机化包裹、钙化 13. 凋亡的主要形态学特征:细胞皱缩、染色质凝聚、凋亡小体形成、

邻近细胞吞噬、质膜完整 14. 病理性钙化分为:营养不良性钙化和转移性钙化 15. 人体的细胞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分为三类: 不稳定细胞:体腔、体表、自然管道、淋巴造血细胞 稳定细胞:肝、胰、汗腺、肾小管上皮细胞 永久细胞:神经元、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 16. 肉芽组织的形态结构(成分):肉眼观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 形 似鲜嫩的肉芽;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平行排列,新生的纤维结缔细胞散在分布于毛细血管网之间,多少不等的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核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散在其中 17. 肉芽组织的功能:填补缺损、抗感染保护创面、机化血凝块和坏死组织 18. 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区别 19. 血栓形成条件:心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包括血流缓慢和涡 流形成,血液凝固性增高 20. 血栓的类型:白色血栓,混合血栓,红色血栓,透明血栓 21. 血栓栓塞是栓塞中最常见的一种。肺动脉栓塞95%以上来自下肢深部 静脉,特别是腘静脉、股静脉和髂静脉,偶尔可来自盆静脉 或右心附壁血栓 22. 梗死的原因: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动脉痉挛、血管受压闭塞 23. 梗死的一般形态学特征:如脾肺肾等梗死灶多成锥形,切面呈楔形或三 角形,其尖端位于血管阻塞处,常指向门部,底面为器官的表面;心冠

病理生理学重点归纳

三种类型脱水的对比 体内固定酸的排泄(肾脏): 固定酸首先被体液缓冲系统所缓冲,生成H 2CO 3和相应的固定酸盐(根); H 2CO 3在肾脏解离为CO 2和H 2O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即固定酸中的H + 以CO 2和H 2O 的形式进入肾小管 上皮细胞,进一步通过H 2CO 3释放H + 进入肾小管腔; 固定酸的酸根以其相应的固定酸盐的形式 被肾小球滤出; 进入肾小管腔的H + 和固定酸的酸根在肾小管腔内结合成相应的固定酸排出体外。 呼吸性调节和代谢性调节(互为代偿,共同调节): 呼吸性因素变化后,代谢性因素代偿: 代谢性因素变化后,呼吸性、代谢性 因素均可代偿: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缓冲,使强酸或强碱变为弱酸或弱碱,防止pH 值剧烈变动; 同时使[HCO3-]/[H 2CO 3]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 呼吸的变化,调节血中H 2CO 3的浓度; 肾调节血中HCO3-的浓度。 使[HCO3-]/[H 2CO 3]二者的比值保持20:1,血液pH 保持7.4。 各调节系统的特点: 血液缓冲系统:起效迅速,只能将强酸(碱)→弱酸(碱),但不能改变酸(碱)性物质的总量; 组织细胞:调节作用强大,但可引起血钾浓度的异常; 呼吸调节:调节作用强大,起效快,30 min 可达高峰;但仅对CO 2起作用; 肾 调节:调节作用强大,但起效慢,于数小时方可发挥作用,3~5 d 达高峰。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代偿性: pH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即[HCO3-]/[H2CO3]仍为20:1, 但各自的含量出现异常变化。失代偿性: pH明显异常,超出正常范围。 判定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 pH值:7.35-7.45(动脉血) 动脉血CO2分压(PaCO2):33-46mmHg,均值40mmHg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SB/AB):正常人AB=SB:22-27mmol/L,均值24mmol/L 缓冲碱(BB):45-52mmol/L,均值48mmol/L 碱剩余(BE):-/+3.0mmol/L 阴离子间隙(AG):12-/+2mmol/L,AG>16mmol/L,判断AD增高代谢性酸中毒

2021年病理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适应、损伤与修复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适应性反映 1、适应: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对持续性内外刺激产生非损伤性应答反映,体现为细胞、组织、器官通过变化自身代谢、功能和形态构造,与变化了内外环境间达到新平衡,从而得以存活过程,称为适应 2、适应重要体现:①萎缩②肥大③增生④化生 萎缩:发育正常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称为萎缩,组织或器官萎缩还可以伴发细胞数量减少。(注意与发育不良、未发育区别) 1、分类:①生理性萎缩:多与年龄关于。如青春期胸腺萎缩②病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常见类型和举例 脑动脉粥样硬化→脑萎缩 恶性肿瘤、长期饥饿→全身器官、组织萎 缩 肾盂积水→肾萎缩 下肢骨折固定后→下肢肌肉萎缩 脊髓灰质炎→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肌肉 萎缩 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等萎缩 3.病理变化: 肉眼观: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褐色,质地变韧。 镜下观: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数目减少,间质增生,细胞浆内浮现脂褐素。 肥大: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引起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增多,功能增强。 分类 ①生理性肥大:妊娠期雌、孕激素刺激子宫平滑肌蛋白合成增长,举重运动员上肢骨骼肌增粗肥大 ②病理性肥大: 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病时左心室心肌肥大、一侧肾脏摘除,对侧肾脏肥大 内分泌性(激素性)肥大:如肢端肥大症

增生: 器官或组织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是细胞有丝分裂活跃成果。 分类 生理性:①女性青春期乳腺 ②病理性:激素或生长因子过多,如乳腺增生病 注:肥大与增生往往并存。 在细胞分裂增殖能力活跃组织,其肥大可以是细胞体积增大和细胞数量增多共同成果;但对于细胞分裂增殖能力较低组织,其组织器官肥大仅因细胞肥大所致。 化生 :是指由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类型所代替过程称为化生 化生形成是由具备分裂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成果。普通只发生在同源性细胞之间。 ? ?????? ?骨化性肌炎 —或软骨化生间叶细胞化生:骨化生反流性食管炎食管粘膜 肠上皮化生(肠化):腺体 :慢性子宫颈炎的宫颈鳞状上皮化生(鳞化)上皮细胞化生化生 化生普通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可逆)和间叶细胞之问(不可逆).最常为柱状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称为鳞状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转变为潘氏细胞或杯状细胞肠上皮细胞称为肠化。化生上皮可以恶变,如由被覆腺上皮黏膜可发生鳞状细胞癌。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损伤 损伤:组织和细胞遭受超过代偿能力有害因子刺激后,可引起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构造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异常变化,称为损伤 二、细胞亚致死性损伤 变性:细胞亚致死性损伤形态学变化称为变性,是指由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浮现异常物质或 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现象称为变性 (一)细胞水肿: 因素:由于缺氧、感染、中毒使线粒体受损,细胞内Na+、水过多积聚所致。 机制:细胞膜Na+ -k+ 泵功能障碍。 好发部位: 心、肝、肾 病理变化:

《病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归纳

考点精析 第一章绪论 一、病理学的研究任务和重要分支学科。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主要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的改变和转归,从而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二、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应用材料(一)人体病理学研究 1.尸体解剖。简称尸检,即对病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它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其目的是查明患者的死亡原因,验证诊断、治疗措施的正确与否。2.活体组织检查。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穿刺、搔刮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最常用的方法,特别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3.临床细胞学检查。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后进行观察。也可以是用细针穿刺病变部位吸取的细胞。细胞学检查多用于肿瘤的诊断,此法因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病人痛苦少、费用低而易被人们接受,但确诊率不如活检,需进一步做活检证实。 4.分子诊断。采朋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人体在DNA、RNA或蛋白质水平上的异常。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 1.动物实验。指在适宜的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或病理过程的模型,以便进行病因学、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及疾病转归的研究。此外,利用动物实验还可以进行治疗方法、药物筛选和不良反应的观察。 2.器官培养和组织、细胞。将某种组织或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动态观察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周期短、见效快、节省开支、因素单纯、易于控制,缺点是孤立的体外培养毕竟与复杂的体内整体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故不能将体外研究的结果与体内过程等同看待。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肉眼检查。也称大体检查,利用肉眼或辅以放大镜等简单器 具,观察器官、组织形态学改变, 主要涉及病变大小、形状、色泽、 重量、质地、表面和切面性状等。 (二)细胞组织学和细胞组织化学检 查。借助于光学显微镜的检查称 为细胞组织学检查。组织切片最 常用的染色方法为苏木素一伊红 染色(HE染色),这是病理学研究 的最基本手段。通过分析和综合 病变特点,以做出疾病的病理诊 断。组织细胞化学检查称为特殊 染色,是通过应用某些能与组织 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显色试 剂,定位地显示病变组织的特殊 成分(如蛋白质、酶、核酸、糖类、 脂类等),对一些代谢性疾病的诊 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可应用 于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 (三)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 学。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 合,检测组织和细胞中的未知抗 原或抗体。已广泛应用于病理学 研究和诊断中。其优点是可在原 位观察待测物质的存在与否、所 在部位及含量,将形态学改变与 功能和代谢变化结合起来。 (四)电子显微镜观察。可将组织细 胞放大到数十万倍以上,可用于 对标本的亚细胞结构或大分子水 平的变化进行观察。其他的还有 化学和生物化学检查、染色体检 查、致病基因分析等。 四、病理学的简要发展历史。18世 纪通过尸体剖验创立了器官病理 学;19世纪随着显微镜和染料的 出现和应用,创立了细胞病理学; 之后,随着边缘学科的发展及其 他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出现了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物学、分子 病理学等;20世纪后期至今,致 力于在基因水平上阐明疾病的发 生、发展规律和发病机制。 一、单项选择题 1.1.病理切片的常规染色方法是 (D)A.瑞氏染色B.巴氏染色C.苏 木素染色D.苏木素一伊红染色 1.2.病理学的研究重点是研究疾病 的(C)A.病因B.发病机制C.发 生发展的规律D.转归 1.3.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极限是 (A)A.O.2μm;B.O.2mm;C.0.2nm; D.O.2cm 2.1.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 的体积缩小,称为(B)A.发育不 全B.萎缩C.器官畸形D.化生 2.2.细胞和组织的损伤性变化是 (D)A.肥大B.增生C.化生D.变 性 2.3.关于萎缩,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D)A.细胞内线粒体数量减少 B.间质有增生C.实质细胞数量 减少D.只要是器官、组织或细胞 的体积缩小就是萎缩 2.4.脑萎缩的原因为(A)A.局部血 液供应障碍B.长期组织受压c.器 官长期失用D.神经损伤. 2.5.下列哪一项属于失用性萎缩 (B)A.由肿瘤引起的邻近组织器 官的萎缩B.骨折后长期不活动引 起的肌肉萎缩c.慢性消耗性疾病 引起的萎缩D.老年人各器官的萎 缩 14.32.下列哪一项关于流行性脑脊 髓膜炎的临床表现是错误的 (C)A.脑膜刺激征B.颅内压升高 C.血性脑脊液D.皮肤瘀点或瘀 斑 14.33.形成“卫星现象”的细胞是 (B)A.炎性细胞B.小胶质细胞 C.星形细胞D.室管膜细胞 14.34.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 致病菌是(D)A.绿脓杆菌B.链球 菌C.大肠杆菌D.脑膜炎双球菌. 14.35.Waterhouse-Friedlerichs en综合征见于(A)A.暴发性脑膜 炎双球菌败血症B.脑血吸虫病 C.高血压脑病D.乙脑 14.36.艾滋病是由(C)所引起的慢 性传染病。A.HBV;B.HPV;C.HIV; D.HAV 二、多项选择题 1.1.肉眼检查的内容包括病变的 (ABCDE)A.大小B.形状C.色泽 D.质地E.表面 1.2.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有 (ABCDE)A.肉眼检查B.细胞组织 学和细胞组织化学检查c.免疫细 胞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D.电子显 微镜观察E.化学和生物化学检查 2.1.关于萎缩,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BCE)A.血液供应迅速中断可引 起萎缩B.萎缩的细胞体积缩小, 严重时可消失C.萎缩的器官颜色 变深D.萎缩的细胞内有含铁血黄 素颗粒E.萎缩的器官质地变硬 2.2.属于病理性萎缩的有 (BCE)A.更年期后性腺萎缩B.恶 病质时的全身性萎缩C.动脉硬化 性脑萎缩D.成年后胸腺萎缩E.长 期营养不良的肌肉萎缩 2.3.肝脂肪变性的原因有 (ABCDE)A.脂库动员加强B.肝细 胞损伤C.食入过多脂肪D.脂蛋 白合成障碍E.脂肪酸氧化障碍 2.4.关于变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BCD)A.多为可复性改变B.严 重者可转化为坏死C.最常见的变 性为水样变性D.可引起器官功能 1

病理学知识重点总结

病理学知识重点 临床本硕2010-2班 610宿舍内部资料 (版权所有,盗版必究) 绪论: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人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 1、尸体解剖 2、活体组织检查 3、细胞学检查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 观察方法 第一章: 萎缩——体积缩小 肥大——体积增大 增生——数目增多 化生——形态改变 萎缩:发育正常的C、组织、器官体积缩小——实质C体积小、C数减少。 分类 (一)生理性:胸腺、妇女、老年性等 (二)病理性: 全身营养不良性萎缩 Malnutrition atrophy 神经性萎缩 Denervation atrophy 废用性萎缩 Disuse atrophy 压迫性萎缩 Pressure atrophy 内分泌性萎缩 Endocrine atrophy 缺血性萎缩 Ischaemic atrophy 病理变化 大体:萎缩的器官体积变小,重量减少, 颜色变深或呈褐色。 镜下: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数目减少,间 质纤维组织及脂肪组织增多。萎缩的细胞胞浆内可见脂褐素沉着。脂褐素颗粒明显增多时,整个器官呈 棕褐色,称褐色萎缩(brownatrophy)。 结局:可逆过程。 化生(metaplasia):一种已分化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已分化组织的过程。 常见化生有:

柱状上皮(气管、宫颈等) 上皮性:移行上皮(膀胱肾盂等)→鳞化 胃腺上皮→肠上皮化生 间叶性:纤维结缔组织→骨、软骨、脂肪T 骨骼肌→骨,软骨→骨 肥大: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增大。 1、生理性肥大;运动员骨骼肌;妊娠子宫 2、病理性肥大;高血压病心脏 增生;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组织器官体积增大。 1、生理性增生 激素性:青春期乳腺的发育 代偿性:肝脏部分切除后肝细胞增生. 2、病理性增生 激素性增生:雌激素↑→宫内膜、乳腺增生 再生性增生:胃溃疡 不典型增生: 1、坏死的基本病变 细胞核改变——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 核浓缩 核碎裂 核溶解 2、坏死的类型 (1)凝固性坏死 部位:心﹑肾﹑脾(贫血性梗死) 大体:灰白或灰黄、干燥、坚实、混浊无光泽、见反应带。(2)液化性坏死:坏死崩解液化 见于:脑、脊髓——富含磷脂、水份 脓肿——中性白细胞溶蛋白酶 脂肪坏死——特殊类型 镜下:坏死脂肪C仅留下模糊混浊轮廓 (3)纤维素样坏死 (4)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结核) 肉眼:色淡黄、质松软、细腻,似奶酪故称。 4)坏疽(gangrene):大块坏死伴腐败菌感染而呈现黑色。 H2S + Fe → FeS (黑)+ H2 干性坏疽(dry gangrene ): 部位:四肢末端; 机理:动阻静畅。 特点:干固、皱缩、黑褐、界清。 湿性坏疽(moist gangrene): 部位:肺、肠、阑尾、子宫。 机理:动静同阻。 特点:肿胀湿润、污黑、恶臭、界不清、中毒重。

病理学重点总结

病理学 病理学(Pathology)--- 适应和损伤: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一.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缩小。其本质是该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肉眼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 电镜观察: 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 分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炎症性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肉眼观察: 肥大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增大。(2)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减少.血管受压。 电镜观察: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 分类: 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的心脏。内分泌性肥大:如雌激素作用下的乳腺。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分类:弥漫性.局灶性 增生的原因:激素:如前列腺增生。生长因子:如再生性增生。代偿:如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 常见类型:.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 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意义: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 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1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2化学物质和药物3物理因素4生物因子 5营养失衡: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6内分泌因素7免疫反应8遗传变异9衰老 10社会—心理—精神因素:致心身疾病11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 :可逆性损伤(变性) 不可逆性损伤(坏死) 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蓄积的物质可以是:(1)过量的细胞固有成分(2)外源性、内源性物质(3)色素 (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 1)主要原因:感染、中毒、缺氧3)好发部位:心、肝、肾实质细胞。 2)发生机制:病因→细胞线粒体受损→ATP↓→细胞膜Na+-K+泵功能↓→Na+、H2O进入细胞内。 4)形态改变①肉眼观察:器官体积增大、色泽浅淡。②光镜观察:细胞肿大、胞浆淡染或清亮。 ③电镜观察:线粒体、内质网等肿胀。 5)结局:病因去除,恢复正常。 (2)脂肪变(fatty change)甘油三酯(中性脂肪)在非脂肪细胞的细胞浆内蓄积。 1)主要原因:营养障碍、感染、中毒、缺氧等。3)好发部位:肝、心、肾实质细胞。 2)发生机制①脂肪酸进入细胞内增多,氧化障碍。②甘油三酯合成或进入细胞内过多③脂蛋白的减少,中性脂肪不能输出。 4)形态改变:①肉眼观察:器官体积增大、色黄、切面常有油腻感。 ②光镜观察: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近圆形空泡,细胞体积增大。 ③电镜观察: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有界膜包绕的圆形小体。 例:心肌脂肪变: A.部位:常累及左心室的内膜下和乳头肌。C.光镜观察:脂滴在心肌细胞内呈串珠状排列。 B.肉眼观察: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称为虎斑心。 D.心肌脂肪浸润:指心外膜处增厚的脂肪组织沿心肌层的间质向心腔方向伸入,可致心肌萎缩。严重者可致心肌破裂而猝死。(3)玻璃样变(hyaline change): 指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壁等处出现均质、红染、毛玻璃样透明的蛋白质蓄积。 类型: 细胞内玻璃样变:即细胞浆内出现异常蛋白质形成的均质红染的近圆形小体。 A.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蛋白质过多。B.浆细胞:免疫球蛋白蓄积。C.肝细胞:Mallory小体纤维结缔组织玻璃样变:胶原纤维老化的表现。 A.发生部位: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处。 B.形态改变: a肉眼观察:灰白色、均质半透明、较硬韧。 b光镜观察:胶原纤维变粗、融合,呈索、成片,均质、淡红。其内少有血管和纤维细胞。 C.发生机制:a可能是胶原蛋白交联增多,胶原纤维大量融合。b可能是胶原蛋白变性、融合。 细动脉壁玻璃样变A.常见于缓进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B.玻璃样变动脉壁均质红染、增厚、管腔狭窄。 (4)淀粉样变(amyloidosis)细胞外间质内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积。 1)形态改变①肉眼观察:发生淀粉样变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色泽变淡,质地较脆。 ②光镜观察:HE染色淀粉样变物为淡红色,均匀的云块状;刚果红染色呈红色,甲基紫染色则呈紫红色。 电镜观察:细胞浆内或细胞外出现细丝状物。 2)分类: 局部性淀粉样变:与以大量浆细胞浸润的类症有关。 原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来源于免疫球蛋白的轻链。继发性全身性淀粉样变:与严重的慢性炎症和某些恶性肿瘤有关。(5)粘液样变(mucoid degeneration)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积。 1)常见于间叶组织肿瘤、风湿病、动脉粥样硬化、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2)可能系蛋白多糖—胶原复合物形成障碍或透明质酸酶活性减弱,蛋白多糖不能聚合成复合物所致。 3)光镜见间质疏松,灰蓝色粘液性基质内有散在的星芒状纤维细胞。 (6)病理性色素沉着: 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 含铁血黄素: A.组织内出血时,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血红蛋白经溶酶的作用分解成铁蛋白后组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