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家校合作开题报告22

家校合作开题报告22

家校合作开题报告22
家校合作开题报告22

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单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环境,进而家校合作教育则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所以家校合作这种教育改革就这样应运而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也更强调多元化、民主化的发展,家长的合作意识也不断加强,这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多元化的评价制度与评价理念的确立,为家校合作教育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我国的家校合作一直处于初级的状态,基础十分薄弱,理论基础不够深厚家校合作的开展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家校合作的困境探究及其应对策略的探究在这里提出就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前言:家校合作是整个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与学校只要形成合力、达成一致的共识不仅能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的发展,更能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逐步转变,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也提出了挑战。而且与美国相比,我国家校合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不够的。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家校合作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研究,但这种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实践中,我国家校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正轨,合作的水平较低,偏重的是低层次、临时性、单向的和分主客体性质的家校合作关系。因此,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使家校合作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家校合作开展的困境以及应对的策略,还涉及到中小学家校合作开展的特点以及各种开展模式。

(一)中外家校合作的现状

1、我国家校合作进展情况研究

在我国, 家校合作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迄今, 家校合作在理论、实践方面都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家校合作起步晚,起点低。无论是家校合作家长担任的较色分类,还是按家长参与层次分我国的家校合作都处在低层次范围。张丽竞在《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中提到国内当前家校合作的研究范围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范围:一是有关家校合作理论的研究, 二是对家校合作障碍及其对策的研究。三是对家校合作途径的研究 [1]。可以看出我国家校合作研究也还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在开展的模式,涉及的内容,广度和深度都还处在探索的阶段。刘衍玲、臧原以及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论述国内家校合作模式及实践:“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家校互动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家校互动和谐”活动[2]。国内的具体情况主要是”以校为本”和“以家为本”家长在引导下被动的进行家校合作的开展,或者是单独的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家校双方没有相互交流和沟通。这样的开展模式不能有效的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在合作的内容上,在家校合作三个层次:家校双方相互交流,“人际参与”第三层次,“管理式”的合作,我国还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而且没有充分的达到双方交流的程度。在合作的内容上,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为指导,主智流派风行学校。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学校关心学生的升学率。我国家校合作的内容是极其的狭隘和畸形的。

2、国外家校合作开展情况的比较研究

国外家校合作起步早,发展快。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巨大的成就。家校合作成熟于美国,陈娟在《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提到与美国相比,我国家校合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不够的。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家校合作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研究,但这种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实践中,我国家校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正轨,合作的水平较低,偏重的是低层次、临时性、单向的和分主客体性质的家校合作关系[3]。这主要是源于美国的家校合作有完善系统的政策法规保障,美国联邦和许多州制定及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美国的家校合作有完备的组织形式,早在1897 年,全国母亲代表大会(NationalCongress

of Mothers)便在美国建立,它的主要目标是教育母亲以使儿童受益。1924年,全国母亲代表大会改名为全国家长教师代表大会,今日被称为全国家长教师协会(National PTA),它之下有州家长教师协会(State PTA)和地方家长教师协会(LocalPTA)。这三个层次的家长教师协会彼此独立,没有中央集权的上下属关系,虽然它们各有分工,但它们的任务却是一样的;[10]美国家校合作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父母参与学校教育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美国家长既参与学校活动,又参与学校的教学及管理.

根据研究视角的不同, 曹丽在《二战后美国家校合作发展研究》将美国的成果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涉及家校合作的历史研究, 寻找有关家校合作的历史线索; 第二类是关于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针对美国家校合作的发展模式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第三类是关于家校合作的综合性研究, 力求给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建议[4] 。由此可见美国关于家校合作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有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撑:系统- 生态理论,重叠领域理论,责任分散理论等,也有丰富的实践活动: 早期儿童教育阶段促进家校合作的相关组织有AVANCE 家庭支持和教育项目组织、早期学习设计项目(MELD)组织儿童早期的家庭教育(ECFE) 组织、‘家长的教师身份(PAT)组织、家长与儿童教育项目(PACE)组织等等。而初级和中级教育阶段的家校合作项目组织有:Megaskill项目组织、儿童看护发展中心(clcc)家庭与学校同在(FT)项目组织等[5]。

我国之所以和美国存在这么大的差异,李飞和张桂春在《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差异之比较》明确提出中美之间的差异以及存在的问题。合作差异表现在:责任机制纸差异;沟通机制纸差异;组织机制纸差异;而产生这种产生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法律保障;管理体制保障;资源保障[6]。

3、我国家校合作研究存在的问题

虽然家校合作一直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也作出了许多努力,但是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布不容乐观。我国的家校合作面临着许多的问题,现在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

我国最先研究家校合作的马忠虎同志认为我国的家校合作主要存在下列问题:家长与教育工作者对家校合作的认识问题。从家庭方面来看,大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学校方面来说,一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家长一般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往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他们不仅没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反而时常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家校合作实践中的偏差,主要表现在:随意性强,计划性差;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阶段性强,连续性差;相互挑剔多,合作少[7]。

刘衍玲、臧原以及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认为我国家校合作存在问题主要在: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国内的理论研究和实践项目都缺乏系统规划,没有形成有我国特色的家校合作的理论,开展的研究项目经费和研究水平都不高;实践操作形式多但实证研究不严格,国内开展了形式丰富的家校合作实践研究,但大多是描述性的,很少做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这样很多结果都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实践操作问题突出。如:随意性强,计划性差。有些家校合作活动缺乏整体计划,难以形成时间上的连续和效果上的强化;阶段性强,连续性差。许多学校的家校合作活动只是学期初、末或节假日进行,缺乏连续的、适合青少年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家校合作;单向灌输多,双向交流少。在合作活动中,交流多是教师对家长的说教,针对性和实用性不强[8]。

每个学者看的角度不同,发现的问题也有所不同。通过分析综合我国家校合作的研究情况来看,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没有有力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做支撑.2、家长学校双方合作意识不够,双方交流少。3、阶段性开展、连续性较弱.4、内容和形式狭窄,不够丰富等。

(二)家校合作处于困境的原因

关于家校合作困境的原因不同人又这不同的看法,Lombana把妨碍建立有效的亲师关系的障碍太致分为三类:(1)由人性引起的障碍;(2)因沟通过程引起的障碍;(3)因外在因素引起的障碍 [9]。这对家校合作的原因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从整体上来看家校合作处于困境的原因存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原因主要在于体现在教育内部,外在因素主要是在制度法律的保障以及社会氛围等。学者刘翠兰在《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中分析影响家校合作水平提高存在的因素有;从家长角度来看,家长参与学校的管理与决策存在许多障碍;从学校和家长能过的了关系看,絮叨学校并不欢迎家长走进仙缘,参与学校的管理域决策;从双方互相印象的作用来看,家校合作水平低的原因主要在学校一方;在部分家长和教中,当面对共同的教育对象——“问题儿童”时,相互推卸责任,不能争取对待[10]。还有学者提出处于困境的原因是因为家校合作资源联结的脆弱和家校关系的商品化[11]。

外部因素主要考虑除学校和家庭以为影响的因素。自从法国布迪厄(P.Bourdieu)和美国科尔曼

(J.Coleman)提出社会资本理论并运用于对教育问题的分析以来,社会资本对于学生受教育过程中的家校关系的影响以及进而对学生教育成就的影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研究总的倾向揭示:家庭社会资本愈高,愈有助于家长参与家校合作,子女拥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更有利于子女的学业成就和身心健康发展[12-13]。相当于是用于雄厚的家庭社会资本,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就更加的紧密。除此之外家校合作处于困境的原因还包括政策法规有无健全的政策法规支持对家校合作制度的构建;人员机构的设立等,家校合作涉及很多方面,在国外就专门有负责沟通、联系的人员和机构[14]。

陈娟在《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提到影响我国家校合作的原因是我国家校合作的法律及政策尚不够健全完善,我国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尚不够完备等[15]。

整体上浏览我国家校合作研究情况,家校合作存于困境的原因主要有: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完善,我国至今仍未直接颁布家校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明确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合法权益,无法使家长在监督参加学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活动时做到有法可依,合法地行使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我国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尚不够完备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全国性的家校合作组织。再一方面,家庭社会资本是影响家校合作的重要因素。处于不同社会阶层背景的家庭拥有不同的社会资本,在参与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一方面,良好社会氛围,社会舆论作为一种无形的制度,其导向功能对于使家校合作成为整个社会所认可的规范有着巨大的推动力量。但是在这方面教育有关部门通过报纸、杂志、电视、网络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对家校合作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报道很少,没有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理解、赞同、支持、促进家长参与的大气候。

(三)家校合作的城乡差异研究

在地域上关于城市与农村家校合作的状况很少有分开研究的,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家校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还在处于探索的阶段。还没有过多的关注到家校合作的差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民工涌入城市的潮流随之展开,农民工子弟学校也相继的建立。农村学校,城市学校,市级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家校合作的模式以及影响家校合作开展的原因都有着不同的差别。

农村教育在我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农村教育中的家校合作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加强。然而,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对家校合作不重视,家校合作情况并不理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在农村学校,家庭对学校的介入随着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和高中而逐渐减少,而到了高中,这种介入几乎就没有了,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16]。

总体上概述农村家校合作状况特点以及困境:从开展形式上看,家校合作主要是家长会和家访。在形式上也有家长委员会等机构组织,但是并没有实际的开展;合作沟通方式看,处于单项的交流,大多是教师居于主导地位,领导着家长进行沟通;从沟通内容看,交流的内容主要是限于成绩的沟通。在农村家校合作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各代教育往往是力不从心的,家校合作面临无法开展的地步。在此基础上,家长几乎没有合作的意识,认为孩子交到学校就是教师的职责,家庭只负责物质条件的提供。开展方式的单一,停留在一学年两次家长会的情况上,平时的会面一般是由于孩子在学校有了什么问题出了什么状况。余轩堂在《影响农村地区家校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农村处于这样的困境原因主要是:自社会方面的因素包括政策层面缺乏保障,农村经济水平的制约,应试教育的影响。来自学校方面的因素包括学校领导者的因素,部分教师不愿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教育经费的短缺。来自家庭方面的因素包括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家长思想意识上的错误,家庭的经济状况,破损型家庭等[17]。

城市中的市级中学,县级中学在家校合作一定的程度上都优于农村中学。但是也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例如,家长工作太忙,社会环境对学校的影响等。家校合作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很少在农村。因此上面分析的现状和困境都是对城市家校合作情况的反应。

(四)提高家校合作效率的对策研究

虽然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实践中面临了很多问题。家校合作的研究和实践并没有严格而科学地开展。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应该具有这样一些这样的理念: (1)着重构建有我国特色的学校一家庭一社区的家校合作模式及其理论,并开展有关家校合作影响因素的研究。当然由于我国地域文化的差异,将使家校合作的模式呈现多样性和区域性。(2)在家校合作的内容上,将改变现有研究关注学业和规范的局限,改以培养制约学生学业发展和规范掌握的核心素质——心理素质为目标的研究。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来说,家校合作教育既是其有效培育方式又是其重要的教育资源。(3)开展多形式的家校合作项目,全面探讨家校合作对学生学业成绩、个性心理、人际关系、社会适应性等因素的影响。(4)通过多形式的家校合作项目提高家庭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18]。

彭茜、郭凯在《家校合作的障碍及其应对》中指出尽管在操作中存在种种困难与障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障碍是不可克服的。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策略,为家校台作营造一个宽广的空间和良好的文化氛围。包括:信息共享;平等与互利互惠;目标一致;创造接纳与兼容的学校文化氛围;循序渐进[19]。刘宗南在《家校合作教育的理念与思维》提出了这些对策:开展家校合作的校本研究;构建家校合作的模式;选择家校合作的策略;设计基于网络的家校合作系统[20]。这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合理的家校合作信息系统可以明显地提高家校合作效率的策略。

很多学者还提出一些具体的解决家校合作的困境的方案。李晔、邹霞在《家长培训: 家校合作新起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学生家长培训的模型研究》中为解决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将培训分为前期培训:家校合作理念的启发; 基本技术技能的培养。中期培训分为:制定个性化的辅助教学策略;指导策略的实施。后期培训属于一种高度自主性质的培训, 培训对象由单一个体转变为群体, 组织形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由家长“博客”团队成员自发地进行集体培训[21]。这种具体的解决措施为家校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刘小溪在《家校互动支持平台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业提出了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应用,为家校合作开辟新的解决途径[22]。以及家长义工制-家校合作的新模式,家长会新模式的行动研究[23]。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应用都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支持[24]。

从宏观上解决家校合作的措施主要是:有法律的保障,组织机构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学校和家庭开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有序的开展才能提高家校合作的效率。

三、研究内容

(一)对家校合作现状进行调查;对城市、农村家校合作现状通过问卷,访谈进行调查分析。主要涉及对家校合作的内容、频率、模式以及合作的程度进行调查。

(二)分析家校合作存在的困境;通过现状的调查,分析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处于怎样的困境。主要从客观环境和家校合作内部运作两个范围进行困境的分析。

(三)分析家校合作处于困境原因;在了解困境的基础上,进行分析。主要从影响家校合作的主、客原因进行论述。重点对家校合作自身系统内部原因的分析。

(四)针对问题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根据以上家校合作现状、存在问题、困境原因进行分析。在结合国内现实,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具体措施。

四、研究方法

家校合作的属于教育领域范畴,教育呈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研究者必须采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方法。本研究以问卷调查和质性研究相结合为基础展开调查,收集资料。问卷调查为研究的有效度和可信度提供保障,质性的研究可以可以对现象进行解释和分析。

抽样采取分层抽样,由于我的调查具有城市和农村的差异性。问卷覆盖城乡,采取分层抽样具有科学性。准备发放问卷300份,城市和农村各占150份。城市涉及中、小学,分别在10所学校展开调查,每所学校的问卷发放依据当时具体的情况进行。农村学校涉及10所典型的学校,问卷发放依据当时的情况进行。问卷涉及对象包括中小学家长、教师、学校管理者等人员。收集的问卷主要用传统的百分比进行分析说明。

质性调查方法主要参与式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收集资料。从问卷调查的学校中选取若干典型的城市和乡村学校进行一学期的跟踪调查。访谈主要对学校的领导者进行交流和沟通。参与式的观察采取培训质的研究者,利用实习之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让同学和朋友成为自己的研究合作者。首先对研究合作者进行基础的访谈培训,拟定基本的访谈提纲,培养访谈技巧,学会收集事物。以及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学会基本的整理和分析。最后的对资料的分析主要有三个阶段:描述、分析、解释。

通过两种方法的相互促进、相互补充能够更加合理科学的解释现象,从本质上分析家校合作的困境及原因,才能提出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五、研究意义

(一)实践意义

家校合作是当今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如果将家校合作这个课题改革做好,解决家校合作中的问题,使其从现实困境摆脱出来,家校合作将对我国教育作出重要的贡献。

1、探索一条走出家校合作困境的出路和具体路径。我国的家校合作虽然形式多样,内容涉及广泛。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家校合作的组织机构出现虚设,在学校运行中只是形式,没有实际的开展。通过本研究可以促进探索出一条具体的家校合作切实可行的道路,缓解家校合作中的一些矛盾。

2、提高学校和家长双方的合作意识;通过实践提出的困境研究策略,是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教育好学生是他们最高的、共同的目的。他们需要高度的一致才能促进学生发展,从而必须树立合作、沟通意识。

3、家校合作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双方家校合作意思可以形成对青少年教育的合力,使家庭和学校互相支持、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效率和优化学生学习质量。

4、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家庭要全方位地支持学校教育工作,反过来学校尽全力帮助家长解决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家庭教育的方法,提高家长的教学理念。得到家长支持,学校能够开展更多有利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从而优化教育资源。

(二)理论意义:

1、加强家校合作研究的深度;家校合作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具体模式的心开发,理论上提出的对策研究。该研究主要从宏观的环境分析,对家校合作的内部运作系统进行研究,从而达到教育反作用社会的作用,这有利于加深我国家校合作研究的深度。

2、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体系;通过提高学校和家长的意识,多方面的开展家校合作活动,在内容上和模式上都着力打造易开展、节约教育成本的方向发展。从而是家校合作开展形成系统,进而扩展到社区。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开放系统。

3、开辟多种研究新方法,促进家校合作发展;现阶段我国家校合作的研究方法主要提留在量的方面。通过量化和质化两种方法的结合,在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提高。研究方法的创新为家校合作开辟一片新天地。

六、论文提纲

七、研究进度计划

2010、9月——2012、12月,收集资料

2011、1月,撰写开题报告,并开题

2011、3月,完成论文初稿

2011、4月,完成论文二稿、三稿

2011、5月初,定稿

2011、5月11日,论文答辩

参考文献

[1] 张丽竞.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教育探索[J].2010 年第3 期( 总第225 期):158-159

[2][8][18]家校合作研究述评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心理科学2007 ,30 (2) :400 – 402

[3][15]陈娟.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教学与管理。2010:156-157

[4] 曹丽.二战后美国家校合作发展研究[ D]1 石家庄: 河北大学,2004(3)1

[5] Mary Lou Fuller,Clemm Olsen著4谭军华,译家庭与学校的联系—如何成功地与家长合作[M] 4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6]李飞,张桂春.中美两国家校合作机制差异之比较.教育探索.006.177(3):49-50

[7] 马忠虎.对家校合作中几个问题的认识第3 期第26 —32 页教育理论与实践第19 卷(1999 年)

[9]Card Gestwicki著,丘书璇译亲职教育一家庭、学校和社区关系[M]台北市:扬智文化.1995,130-145,35.

[10]刘翠兰。影响家校合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当代教育科学2006(20):13-16

[11]刘兴春.家校合作的动力之源——组织社会学的阐释。中国教育学刊。2006(4):32-35

[12]王敏捷.社会分层在家校合作中的表现及其影响[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1):20-23.

[13]程红艳,苏慧,周晨,唐娟,马晓强.家校互动方式与社会阶层分化的多角度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9(5):36-40.

[14]徐明峡.影响现代家校合作制度建构的环境研究.《教学与管理》.2004(12):42-43

[16][17]余轩堂.影响农村地区家校合作的影响因素.(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山西太原030()06

[19] 彭茜、郭凯教育科学.家校合作的障碍及其应对.2001第l7卷第4期:28-33

[20]刘宗南。家校合作教育的理念与思维。《教学与管理》2010(8):9-10

[21]李晔、邹霞.家长培训: 家校合作新起点———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学生家长培训的模型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07.241(2):86-88

[22] 刘小溪.家校互动支持平台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中国电化教育2007.241(2):83-85

[23]刘秀英.家长会新模式的行动研究. 教育科学研究2010.7

[24] 杨卉、王陆、韩雪涛.基于网络的家校互动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应用.电化教

家校教育合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时期学校推行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改革,这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很多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目标统一、要求一致。但现在家庭教育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有的家长缺乏教育知识,家庭教育水平低;有的家长对离子期望值过高;有的对孩子只管养,不管教;有的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孩子几近无人照管等等。这些问题对学校教育产生极大的反作用力,常使学校教育的努力付之东流。 针对家庭教育现状,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必须打破关起门办教育的陈旧思想,积极主动地去起转变家长观念变革的重任,使家校协调一致,产生积极的教育协同力量,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在前期工作中,学校也召开过家长会,并开办了家长学校,但由于工作方法单一,家校联系较少,家长参于率低,不能达到相互促进协同教育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应该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这个整体中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发挥教育体系中每一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也即是说,有机整合家校教育在现行的教育

环境下意义深远。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和具体的教育内容,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提高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能力,切实服务学生的成长。全方位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和谐,从而构建和谐学校、和谐家庭,实现和谐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探索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和具体的教育内容,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提高全体家长的教育能力,切实服务学生的成长。通过课题研究,全方位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和谐,从而构建和谐学校、和谐家庭,实现和谐教育。 1.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合作的教育系统,对学生的教育形成了合力,相互影响、互相配合。 2.通过家长学校的系统教育,许多家长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家教水平有了巨大改善。 3.通过家校联系平台,进一步密切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效果。

(完整版)新型家校共育探讨和研究开题报告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1、背景依据:

家长学校开题报告

家长学校开题报告 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和抚养人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宣传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知识和方法。 阳江市中小学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研究 一、研究背景 国家教育部关工委在一份《关于我国家庭教育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的报告》中有这样的表述:“世界各个国家家庭教育的发展潮流启示我们,在当今时代,家庭教育的地位、作用日益显现出来。一个国家、地区只是就学校教育论教育已经行不通了。只有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并重,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状况,才能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民族素质,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市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城市,经济越来越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日益高涨,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许多家长把孩子成才作为家庭的第一要务,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但效果却不理想。我市不少中小学校都建立了家长学校,并且有两所学校被评为全国示范家长学校,但是其办学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依然没有冲破过去德育工作的形式化、运动化、活动化的思维定式和工作模式。家长学校仅局限于召开家长会,互通孩子情况,尚没有在实质上成为一个真正的具有教育教学特点的“学校”,一个实实在在的“成人教育机构”。一句话,家长学校还没有成为“五脏俱全”的独立的实体站立起来。

我们在抓学校德育的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在当前价值取向多元多变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的形势下,非常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因为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和第一环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我们教育系统有40多万学生,背后就是80多万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是教育部门和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使家长学校成为一个帮助家长掌握科学家教知识的成人教育机构,我市教育局决定开展《阳江市中小学家长学校办学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促进家校联系,切实把家庭教育抓起来。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模式”,我国语言学者认为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供参考的标准样式,国际上学者认为是再现显示的一种理论性、简化的形式,总结起来模式就是实践与理论之间的中介,兼具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特性。“家长学校办学模式”是对传统家长学校工作方式的突破和创新,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适合我市中小学校家长教育的办学模式。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由于班额小,家校联系的方式很灵活,如英国、日本的“家长教师联合会”,加拿大的“家庭学校联盟”,丹麦有“家长顾问委员会”等,这些机构负责家校联系,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组织开展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普及家庭教育知识等。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从总体上尚没有纳入到国民教育的行列,尚没有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依法执教,更未把家庭教育

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开题报告

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开题报告 罗村镇实验小学 2014-2-17

一、课题名称: “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接触面越来越广泛,就出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家庭、社会与学校的教育步调不一致。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工作压力过重,无心关注学生;家长的价值取向单一;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教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决定改变这种封闭式的教育管理模式,创设一种开放式教育管理模式,即与家长合作,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职能,共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现实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本课题应该说是学校家校沟通多年来持续研究的课题,国内外间也有很多类似的研究成果,但我校开展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研究,是根据我校的特点,目的是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平等是合作的基础。家长在其子女教育的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关系,家校合作也只有以这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4、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试图通过组织、实施“家校合作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实施策略的构建,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

创新项目结题报告范文

创新项目结题报告范文 项目概述 家校合作,是一个农村小学教育的重大问题。如何更好地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已被教育界所重视,并成为农村学校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作为一名教育学本科生我与本班同学们积极关注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的问题,思考如何拉近家教之间的距离,为此我们努力搜集资料,开展研究,确立了“农村小学家校信息交流现状调查和实践对策”为研究专题 项目成员基本情况:我们团队人员共有4位同学,均为2010级教育学本科生。在项目确立与进行中指导老师张正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育基本理论)倾力支持,保证我们学生科研项目顺利实施与完成。项目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国内研究理论体系不断完整,研究家校合作论文不断增长,家校合作模式不断转新,并且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探讨家校合作的模式和存在问题。 国外研究日本PTA(Parent Teaehe:ASsoeiation),即父母与教师联合会。PTA在致力于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和创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小学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育力量。日本PTA组织的许多成功经验为我国开展家校合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1年荐刊老编辑Q2043944129 形质兼备,寻求法律与制度保障,将网络服务引入家校合作,拆除学校壁垒,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透明化。日本一些学校实行教学参观活动,随时允许任何人(不只限于家长,社区里的任何人都可以)来校参观教学活动。美国“家长参与教育”(Parental Involvement in Education)逐渐成为美国教育重要形式为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美国的很多中小学与学生家长之间所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活动。它主要包括: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改革和学校为学生主动培训家长两个方面。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改革家长为子女主动参与学校。 项目研究意义: 通过此次课题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洛南县石坡镇小学农村家长与教师的信息交流状况,并且对研究反映出的现状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建设性意见。课题案例研究,有利于努力搭建农村小学家长与教师信息交流平台,推动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加强家长与教师的信息交流互动,对完善农村小学学生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更加有利于农村素质教育的推行。本课题案例研究,了解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学生的程度,构建学校、家长双向、互动管理学生模式,为民主管理学生提供借鉴,从而回归学生主体性地位。 工作分配和完成情况:在科研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大家齐心协力。作为项目

[实用参考]家校合作开题报告.doc

中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小学家校合作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随着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单靠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是不够的,要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必须构建一个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并共同发挥作用的开放的、立体的环境,进而家校合作教育则有利于做到优势互补。所以家校合作这种教育改革就这样应运而生。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育也更强调多元化、民主化的发展,家长的合作意识也不断加强,这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多元化的评价制度与评价理念的确立,为家校合作教育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是我国的家校合作一直处于初级的状态,基础十分薄弱,理论基础不够深厚家校合作的开展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家校合作的困境探究及其应对策略的探究在这里提出就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前言:家校合作是整个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也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与学校只要形成合力、达成一致的共识不仅能促进青少年健康全面的发展,更能完善我国的教育体系,保障教育的健康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逐步转变,为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也提出了挑战。而且与美国相比,我国家校合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不够的。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家校合作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研究,但这种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实践中,我国家校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正轨,合作的水平较低,偏重的是低层次、临时性、单向的和分主客体性质的家校合作关系。因此,在探索过程中遇到很多的困难,使家校合作一直处于瓶颈的状态。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家校合作开展的困境以及应对的策略,还涉及到中小学家校合作开展的特点以及各种开展模式。 (一)中外家校合作的现状 1、我国家校合作进展情况研究 在我国,家校合作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迄今,家校合作在理论、实践方面都受到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我国家校合作起步晚,起点低。无论是家校合作家长担任的较色分类,还是按家长参与层次分我国的家校合作都处在低层次范围。张丽竞在《国内外中小学家校合作研究综述》中提到国内当前家校合作的研究范围大体可分为如下几个范围:一是有关家校合作理论的研究,二是对家校合作障碍及其对策的研究。三是对家校合作途径的研究[1]。可以看出我国家校合作研究也还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在开展的模式,涉及的内容,广度和深度都还处在探索的阶段。刘衍玲、臧原以及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中论述国内家校合作模式及实践:“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以家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家校互动创建学习型家庭;开展“家校互动和谐”活动[2]。国内的具体情况主要是”以校为本”和“以家为本”家长在引导下被动的进行家校合作的开展,或者是单独的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教育。家校双方没有相互交流和沟通。这样的开展模式不能有效的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在合作的内容上,在家校合作三个层次:家校双方相互交流,“人际参与”第三层次,“管理式”的合作,我国还仅仅停留在第一阶段,而且没有充分的达到双方交流的程度。在合作的内容上,主要以学生的成绩为指导,主智流派风行学校。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学校关心学生的升学率。我国家校合作的内容是极其的狭隘和畸形的。 2、国外家校合作开展情况的比较研究 国外家校合作起步早,发展快。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巨大的成就。家校合作成熟于美国,陈娟在《美国家校合作的特色及对我国的启示》中提到与美国相比,我国家校合作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的广度和深度都是不够的。在理论研究方面,虽然家校合作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教育界的关注和研究,但这种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实践中,我国家校合作在20世纪80年代才走上正轨,合作的水平较低,偏重的是低层次、临时性、单向的和分主客体性质的家校合作关系[3]。这主要是源于美国的家校合作有完善系统的政策法规保障,美国联邦和许多州制定及通过了一系列有关家长参与教育的政策和法规,为美国中小学家校合作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美国的家校合作有完备的组织形式,早在1897年,全国母亲代表大会(NationalCongressofMothers)便在美国建立,它的主要目标是教育母亲以使儿童受益。1924年,全国母亲代表大会改名为全国家长教师代表大会,今日被称为全国家长教师协会(NationalPTA),它之下有州家长教师协会(StatePTA)和地方家长教师协会(LocalPTA)。这三个层次的家长教师协会彼此独立,没有中央集权的上下属关系,虽然它们各有分工,但它们的任务却是一样的;[10]美国家校合作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父

班级管理策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doc

班级管理策略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一:小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小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主张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创造乐观、自信、朝气蓬勃的人生。同时让学生凭借集体这个环境来锻炼自己的能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发现自己的潜能,从而实现自我发展,培养出适应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自主班级管理”是指一种在自我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自主管理班级、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管理实践。它属于自主教育研究的范畴。“自主化班级管理的实验与研究”课题旨在通过构建起“学生自主发展”与“班主任自主管理班级”的理论及操作规程,形成开放高效、激励上进这样一种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管理机制,从而创设健康有序、宽松和谐的管理氛围,培育人格完善、思维广博、知识丰富、个性鲜明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现代人。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对群体的管理必须以对个体的管理为基础,他人管理只是外部条件,自我管理、自主管理才是基础,让系统内每个个体都主动地把自己的行为与管理系统总目标协调一致,将会有效地增强效能。根据以上理论,我

选择了“小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 “小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即在小学阶段的班务工作中,从学生管理的主体性出发,把学生尝试班级管理作为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把班组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诱导学生自己进行班级管理,尝试制定管理班级计划,尝试独立开展班组活动,完成班组工作任务,促使学生班级管理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创造乐观、自信、朝气蓬勃的人生,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之目的。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 2、引入竞争机制,加强班干部队伍建设。 3、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管理制度。 4、加强班级管理中的创新意识,总结探索出一套学生自主管理班级的模式。 5、优化班级、家庭、社会德育工作中“学生自主班级管理”教育模式和操作策略。 6、形成符合本班实际的“学生自主班级管理”的保障机制,有效促进本班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管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1、实验方法。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中心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背景;在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今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二、课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一)课题的研究目标;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家校合作教育实践是指以学校教; 2.探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是特殊群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今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教师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和基础的教育作用。从原十七中学就打下了良好的家长学校工作的基础,形成了一批优秀的重视家庭教育作用、有着良好家庭教育指导经验的队伍。独立办学后的中心校,在探索学校特色的途径时,于2011年8月把家校合作教育定位为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新渠道、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为创办家校合作教育特色学校提供理论支撑,保障和推动特色学校的创建顺利进行。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家校合作教育实践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更多侧重于行动研究,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最佳方法。 2.探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是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3.探索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课外辅导等方面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4.探索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家长监督学校办学行为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一)理论之一: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二)理论之二:美国的霍普金斯大学“家庭—学校—社区”研究专家艾普斯坦在《从理论到实践:家校合作促使学校的改进和学生的成功》一文中,又把家校合作的范围扩展到社区,指出家校合作是“学校、家庭、社区合作”,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同时三者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的。 (三)理论之三:我国研究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的专家赵琴认为,家庭群体关系在时间上最为持久。家庭这种初级群体,又是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长对子女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而子女对父母则怀有很深的依恋与信赖,父母通过情感方式对子女的影响在其效果上就显得异常有力。家庭以“缩影”的形式包含着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的范围。家庭教育所具有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是学校教育无法比拟的。

[参考实用]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开展家校联系的研究结题报告

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开展家校联系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安岳县东方红小学课题组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内容摘要 (1)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1)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2) 三、课题概念的界说 (3) 四、课题研究的实验假说 (3) 五、课题研究的任务与目标 (3)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4) (一)文献法 (4) (二)调查法 (4) (三)经验总结法 (4) (四)个案法 (4) 七、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4)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确定对象,健全组织机构 (4) 1、成立领导小组 (4) 2、召开开题会 (4) 3、制定方案 (4) (二)第二阶段:调查分析,确定培训具体内容 (5) 1、调查分析,确定培训具体内容 (5)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5) (三)第三阶段:形式多样的加强联系,科学指导家庭教 (5) 1、召开家长会 (5) 2、成立家长委员会 (5) 3、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5) 4、印发家校联系卡 (6) 5、搞好家访工作 (6) 6、设立家长接待来访制度 (6) 7、家校联系小报 (6) 8、设立家长信箱 (6) 第四阶段:归纳总结 (6) 1、对检测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6) 2、总结成果,撰写实验报告、论文、典型实验案例和论文编辑成册 (6) 八、研究成果 (6) (一)提高了对家校交流的理性认识 (6) (二)探索出部分有效的家校交流渠道,赢得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 (7) (三)提升教师、家长教育理念,奠定家校合作基础 (9) (四)主题体验式活动中增强家长合作意识 (10) 九、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0) (一)增强了家长的合作意识 (10) (二)初步探索出与家长的合作艺术 (11) (三)在家校合作中,提升了学生的素质 (12)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今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教师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和基础的教育作用。从原十七中学就打下了良好的家长学校工作的基础,形成了一批优秀的重视家庭教育作用、有着良好家庭教育指导经验的队伍。独立办学后的中心校,在探索学校特色的途径时,于2011年8月把家校合作教育定位为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新渠道、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为创办家校合作教育特色学校提供理论支撑,保障和推动特色学校的创建顺利进行。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家校合作教育实践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更多侧重于行动研究,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最佳方法。 2.探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是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3.探索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课外辅导等方面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4.探索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家长监督学校办学行为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一)理论之一: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德育特色课题开题报告.doc

德育特色课题开题报告 德育是中小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特色课题,希望大家喜欢。 德育特色课题开题报告1 一、选题缘由 通过这几年的学校管理及教学,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1、道德取向错位。现在孩子享乐主义严重,攀比之风盛行;诚信出现危机,欺瞒之风严重;没有集体主义意识。 2、心理素质脆弱。受不了批评,一挨批评就逃学,寻死觅活。 3、行为习惯失范。一是打架斗殴。部分学生长期以来被家长溺爱,养成唯我独尊的性格,稍有不顺就用暴力解决。二是小偷小摸。由于贫富悬殊加大,学生出现攀比,个别学生为了面子而小偷小摸。 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必须直面不可逃避的,也为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研究设想 (一)研究目标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进行教育。 (二)研究方法 调查研究、案例研究、文献研究 (三)研究步骤 1.更新育人观念,育人先正师。组织各种学习及业务培训

等活动建立一支团结进取、本领过硬、作风严谨的教师队伍,培养老师具有善良和慈爱, 信任与宽容;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和创新精神;以自己高尚的师德影响人。 2.精心组织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如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养成教育等活动。德育教育过程要注重细节,形式要寓教于乐。如:要开展“养成教育”,就可以细化到学生的衣、食、住、行、说;再次,网络教育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目前德育教育的棘手问题。 3.高度重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抓好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工作。让标语引导、挂像感召、图片影响、墙壁说话,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校园处处体现育人的功能。 4.家庭、学校、社会通力配合,齐抓共管。学校在注重本身的工作之外还应把目光延伸到校外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这一重要德育阵地。家庭教育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是学生成才的摇篮;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人生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最大。因此,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家庭教育是奠基的一环。 德育特色课题开题报告2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教育专心于未来。教育是若干年后什么都去掉,留下的积淀——真善美。因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是关乎孩子一辈子的教育。叶圣陶先生曾强调:“启蒙教育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凡人生之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在这个时期养成,以后只需继续地培养下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培养少年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保证其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在为未来奠基。 时代迅猛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用新的视角来看待、研究学

########家长学校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现代化家庭教育研究》 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人生启蒙。家庭教育是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任何学校及社会教育永远也替代不了的。转变家教观念,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素质,优化家庭育子环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校在搞好学校工作的同时,认真办好家长学校,深入开展“现代化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大力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的建设,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发展。 我校“现代化家庭教育研究”####工作于2006年1月正式启动。依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我们高度重视,集中精干力量,明确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方法步骤。精心组织,科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现代化家庭教育研究”科研课题理念的提出 (一) 在当今时代,社会参与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而在社会参与当中,家庭参与对小学生来说更具有很大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只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学的目的上、过程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因而,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家长是否有效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教育,关系到学校育人环境的全面改善,也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效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课堂,也是终身课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

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是整个“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文明”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适应现代社区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阵地。提高家长素质,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育人知识,引导他们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认真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面向家庭、服务家长、提高家教水平的需要;对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形成和谐、文明的人际关系,建立学习型的家庭起着积极的作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家校合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今天,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对教育的理念、思维、方式与模式都提出了诸多挑战和要求。一方面,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知识与信息的成倍增长和更新速度的加快,使得经验越来越贬值,过去所学可以受用终身的事实已成为过去。虽说穷尽全部的人类知识是个天方夜谭、但一个人要使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则无疑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更新、深化、进步,不断充实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因而,21世纪的现代教育需要教会学生“四个”学会:即“学会认知”,掌握认识世界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在不同的环境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应用;“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参与和合作的精神,以适应团队组织;“学会生存”,掌握自己的命运,适应和改造自己所处的环境。另一方面,转型经济的影响对家庭的冲击很大。各种改革都己进入关键阶段,企业下岗职工的增加,收入的减少,引发了更多的家庭矛盾;人们观念的变化及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蔓延,对家庭的稳定性和家庭结构的完整性也产生巨大的冲击。单亲家庭、多元化家庭等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给孩子的教育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新课题。再次,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人们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人们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加上来自社会就

(完整版)《中职学校家校合作模式研究》开题报告

中山市立项课题 《中职学校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开题报告 中山市南朗教科文卫办李岚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目前,家校合作已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山市各级教育部门,都是“一把手”抓德育,构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社会化大德育体系,形成了“党政统筹、部门联动,家校联手、社会协同,文化引领、教化育人”的育人格局,其中许多做法闪耀着创新的智慧之光,学校与家庭紧密结合,让教师与每一个学生共结“心灵之约”。 机遇与挑战并存,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社会和家庭对中等职业教育也缺少应有的信任和理解。职业教育之本是实现技能培训与高位就业,而家校的教育合作恰恰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延伸,既能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能为家庭和社区提供高质量的智力和教育资源,并为学校争取到更多的民间教育资源提供便利。 综观国内外对于家校合作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基础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儿童部分,而对中等职业教育中的中职学生群体及其所处的职业化、社会化方面,缺少相关的研究和实施模式。此课题的研究,将能为中职学校的办学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和有益的帮助。 二、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首先,从学校管理发展的趋势来看,通过个案调查和成因分析,为家长参与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提供可行性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将通过个案来分析,提出管理可行性的依据,促使家长参与的方向由低层次的被动参与活动转向高层次的合作管理活动。 其次,从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来看,进一步探索有利于家校双方对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上的和谐互动过程。根据发展性职业理论,职业选择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其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能给学生当好参谋,正确地引导学生择业、就业。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从个人的角度讲,是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从社会的角度来讲,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因而个人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包含着职业角色技能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要充分的与家庭合作,形成家校和谐的互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促进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最后,在职业化的教学目标上,分析职业化教育的有关理论,探索促进家校双方职业技能水

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以下内容是XX为您精心整理的家庭教育问题开题报告,欢迎参考! 家庭教育的问题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家校合作现已成为一个全球化教育问题,根据各国国情所采取的家校合作方式也有所不同。 (一) 家校合作的方式 1、美国学者按家长在家校合作中担任的角色分为三类: (1)家长作为支持者和学习者。家长以这种角色参与的家校合作方式主要有: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小报、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电话联系和个别家长约见等。 (2)家长作为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这类家校合作的方式主要有,家长报告会、课外辅导、家长帮助指导职业实习和特殊技能训练等。 (3)家长作为学校教育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决策的具体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教师-家长会、家长出任校董事会成员等。 2、英国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 (V?Morgan)等人按家长参与的层次分为三类: (1)低层次的参与。这个层次的家校合作方式有:访问学

校、参加家长会、开放日、学生作业展览等活动。另外。家长联系薄、家长小报、家庭通讯等也属此类。 (2)高层次的参与。这种层次的合作方式有:经常性的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帮助制作教具、为学校募集资金等。 (3)正式的组织上的参与。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等。 3、美国学者戴维斯 (D?Davies)主张,家校合作活动的类型应该以其合作目的来划分,可分为四类: (1)以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合作方式有约见家长、成立临时咨询委员会等。 (2)以促使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庭教育指导、开放日等。 (3)以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参观博物馆、开辟教育基地等。 (4)以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为目的。合作方式有:家长咨询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等。 (二) 家校合作的策略 1、直接策略:直接针对教学和学习活动。比如进行对话和思考的活动,指导家庭作业,进行语言、音乐和艺术活动,提供学习用品等。家长还可以在学校中参与指导学生学习的活动,例如协助教师教学等。

家校教育合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

家校教育合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研究结题报 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家校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时期学校推行素质教育,进行教学改革,这是一项极其复杂而细致的系统工程,很多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形成目标统一、要求一致。但现在家庭教育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有的家长缺乏教育知识,家庭教育水平低;有的家长对离子期望值过高;有的对孩子只管养,不管教;有的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孩子几近无人照管等等。这些问题对学校教育产生极大的反作用力,常使学校教育的努力付之东流。 针对家庭教育现状,学校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必须打破关起门办教育的陈旧思想,积极主动地去起转变家长观念变革的重任,使家校协调一致,产生积极的教育协同力量,促进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在前期工作中,学校也召开过家长会,并开办了家长学校,但由于工作方法单一,家校联系较少,家长参于率低,不能达到相互促进协同教育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教育不是单一的学校教育,应该把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就是这个整体中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使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发挥教育体系中每一

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也即是说,有机整合家校教育在现行的教育环境下意义深远。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和具体的教育内容,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提高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能力,切实服务学生的成长。全方位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和谐,从而构建和谐学校、和谐家庭,实现和谐教育,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探索家校共育的教育模式和具体的教育内容,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师资队伍的多元化,提高全体家长的教育能力,切实服务学生的成长。通过课题研究,全方位了解每个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和谐,从而构建和谐学校、和谐家庭,实现和谐教育。 1.建立了比较成熟的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合作的教育系统,对学生的教育形成了合力,相互影响、互相配合。 2.通过家长学校的系统教育,许多家长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家教水平有了巨大改善。 3.通过家校联系平台,进一步密切了家庭与学校的联系,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效果。

家校合力策略研究论证报告

家校合力策略研究论证报告

————————————————————————————————作者:————————————————————————————————日期: ?

编号:2012-zjkyb-x13-029 《家校合力策略研究》 论证报告 单位:登封市卢店镇中心小学 课题负责人: 尚清波 时间:2012年9月22日

《家校合力策略研究》论证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面对这个竞争与合作、科技革命与跨越的时代,针对学校教育的理想与挑战,思考家庭教育与民族未来的关系,审视当今儿童的现状,学校单方面已无力应对,必须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特别是来自家庭教育的力量不能忽视。这种努力的目的不仅在于学校能够和谐健康地发展下去,而且更直接地关系到我们下一代的教育,关系到我们祖国的未来!因此,来自家庭方面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目前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方式方法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庭教育质量不高,与学校教育的协调不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手段和态度等方面不能很好地结合,学校与家庭形不成教育的合力,也就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有家庭教育的盲区,学校教育有学校教育的不足,因此,作为教师教育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与家长合作的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鉴于学校的实际情况,我校决定在家校合作教育方面进行探索。 2.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社会价值 家校合力策略的研究是针对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互相脱节的问题提出的。家校合力教育是指作为影响学生发展的学校和家庭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当家庭和学校目标一致时,家庭

课题开题报告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实施小学生德育教育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从社会层面看,近几年,由于流行文化的冲击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却南辕北辙,没有接受好道德的教化,思想行为出现了严重的扭曲;从家庭层面看,独生子女倍受父母宠爱,甚者出现一家六老围着一小转的局面,家庭教育也迷失了方向,丧失了教育的基本准则。社会以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把道德教化真正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德育如何贴近青少年的现实生活,如何从生活中寻找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正当人们徘徊在道德迷失的十字路口,传来了呼唤传统文化道德回归的时代最强音。社会上、媒体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关注国学道德精髓。有感于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以及我市“仁爱乳山”特色品牌的构建,我校将“全人的发展”提到了最重要的地位,并从道德建设入手,令教育回归本真,让教育提升生命。 社会的推促,学校的现状,使我校德育很快找到了切入口,紧随时代的脉搏跳动,把目光锁定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文明上,传统的道德文化,成为了我们化育学生优秀品德的真经,这些宝贵的儒家思想精髓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根基。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依托校本课程,推动学校德育系统化、序列化。 2.结合传统节日,丰富德育教育内涵。 3.利用家庭社会资源,构建多元教育主体。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前国内外一些学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有的学校已经形成了许多有特色的举措,积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课题将特别关注这些学校,通过对其实践经验的分析研究,凝练提升其经验并进行推广宣传。 中小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和功能。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前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各种思想文化激烈交锋,道德无序,信仰缺失,功利浮躁也已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些不良倾向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中小学德育问题日益凸显,学校立德树人的职责和功能无法真正落实。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创新德育内容和形式,教会学生做事做人就成为当前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这是提升德育实效、培养优秀人才的客观要求。 三、研究目标: 1.学生方面: ①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认识道德、感悟道德、体会道德, 最终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②在校园中营造浓厚传统节日文化氛围,逐渐浸染学生的灵魂,在 不知不觉中影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对学生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调整自己的行为举止,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③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培育学生优良品格、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真正做到以德树人。 2.教师方面: ①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通过传统文化的培训厚实文化底蕴; ②通过课题的研究,改变教师以往空洞德育、口号德育的局面,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