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耕地质量评定报告

耕地质量评定报告

耕地质量评定报告
耕地质量评定报告

耕地质量评定报告

编号:2011-1001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10.4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28.69hm2、11等地21.19hm2、10等地62.48 hm2、9等地38.35hm2;8等地67.65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9.5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B=B1+B2C=C1+C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0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0.23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2017年度耕地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2017年度耕地质量提升计划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立项政策背景及实施的目的 为进一步提升山东省耕地质量,根据《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山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山东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2009-2020年)》,2014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印发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鲁政办发〔2014〕48号),并由省农业农村厅主导实施。 2017年,原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的通知》(鲁农财字〔2017〕25号)和《关于组织实施2017年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的通知》(鲁农财字〔2017〕24号),继续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项目。 (二)项目内容和预算支出情况 1.项目内容。2017年耕地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包括耕地质量提升和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两个子项目,其中耕地质量提升项目包括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地膜污染防治、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六项工程;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包括农业节水示范、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农药减量控害示范、清洁地膜推广示范、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功能拓展示范等建设内容。 2.预算支出。2017年耕地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建设投资资金主要是以省级补助资金和项目实施主体自筹资金为主。省财政安排补助资金14400万元,其中,耕地质量提升项目7000万元、生态循环农业示范项目7400万元。为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省里要求各项目县在完成项目建设任务的同时,至少安排20%用于支持贫困人口脱贫(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除外),用于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的省级项目资金补助标准可适当提高。 (三)项目绩效目标 1.项目绩效总目标 (1)耕地质量提升项目总体目标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手册.docx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 技术手册 (2015 年 11 月版 )

目录 一、工作背景........................................... 二、工作目标........................................... 三、工作任务........................................... 四、工作依据与技术标准................................. 五、术语和定义 六、基本原则........................................... 七、技术路线........................................... 八、程序和方法......................................... (一)资料收集...................................... (二)制作年度更新评价工作底图....................... (三)获取年度更新评价图层中各图斑的等别信息......... (四)生成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 (五)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 (六)县级数据自查................................... (七)形成县级分析报告............................... (八)县级成果上报................................... (九)省级对县级成果进行质量检查..................... (十)编制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 (十一)成果上报..................................... (十二)国家级汇总建库............................... 九、成果内容与要求.................................... (一)成果内容....................................... (二)成果要求....................................... (三)存放管理....................................... 附件 1: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数据包结构定义..........附件 2:县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附录 3:省级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数据表格式..........附件 4: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一、封面格式......................................... 二、正文格式......................................... 三、报告内容......................................... 附件 5:成果存放管理要求................................ 一、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存放示例............. 二、耕地质量等别成果存放示例.........................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错误 !未定义书签。

耕地质量等级评定

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分析 依据GB/T28407-2012、GB/T28405-2012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规范,项目区整治前现状耕地等级12等地、11等地、10等地 hm2、9等地;8等地 hm2。综合上述描述,经加权平均法计算,项目区的耕地利用等级为9等,通过本项目整理及各工程的实施,预计将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由9等地提升为8等地。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试行)的指标要求,向斜平顶低山区耕地质量至少提高一个等级,因此本项目耕地质量达到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要求中的耕地质量要求。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表

耕地质量等别计算 9.5.1 确定评定因素分级分值 参照重庆市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等标准,建立评定因素增量值与耕地产能增加值之间的关系模型,以整理前因素分值为基准,以因素增加值为依据,分别确定水田和旱地分值。 表9.5.1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评价因素分级分值表

9.5.2 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计算 依据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内容,计算评定因素的增量值和分值,再根据下式计算土地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A=A1+ A2+ A3 +A4 B=B1+B2 C=C1+C2 Y= (A+B+C)/3 式中:A为评价单元土地平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B为评价单元灌溉与排水工程综合评定系数;C为评价单元田间道路工程综合评定系数;Y为整治后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 计算得出:水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旱地的耕地质量等别提升幅度Y=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量值最低标准 根据各等别耕地质量提升的限制因素,根据上表确定出了各等别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所要达到的最低标准,可视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的参考标准。 9.5.3 整治后耕地提升1等各评价因素增加值推荐最低标准 整治土地平整工程 (△X) 灌溉与排水工程(△X) 田间道路工程 (△X) 整治 后耕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招投标书范本

信宜市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耕地质量定级工作技术咨询项目 采购文件 项目编号:ZZ 采购人:信宜市国土资源局 招标代理机构:广东志正招标有限公司 年月

招标公告 广东志正招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招标代理机构”)受信宜市国土资源局(以下简称“采购人”)的委托,对信宜市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耕地质量定级工作技术咨询项目供应商的选择进行国内公开比选,欢迎符合资格条件的供应商参加投标。 1.采购项目编号:ZZ。 2.采购项目名称:信宜市年度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年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耕地质量定级 工作技术咨询项目。 3.项目内容及要求 备注: (1)招标项目的详细内容及执行标准:详见“招标需求”部分。 (2)投标人应对项目中的所有的内容进行投标,不允许只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投标。 4.投标人资格要求 ()供应商应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 ()供应商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的机构,具有从事本项目的经营范围和能力; ()供应商必须具备土地规划乙级以上(含乙级)资质和土地评估资质,并在有效期内; ()本项目接受以联合体方式参与投标。 请投标人代表携带以下资料购买招标文件,原件备查: 、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或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原件); 、营业执照副本、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税务登记证副本(三证合一的请携带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 、“供应商资格”相关资质资料(复印件加盖公章)。 、符合资格的供应商应当在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期间(工作日上午:-:和下午:-:,法定节假日除外)到广东志正招标有限公司粤西分公司(详细地址:信宜市科学馆小区景泰楼五楼)购买招标文件,招标文件每套售价元(人民币),售后不退。 5.投标截止时间:年月日: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_程锋

第28卷 第2期 2014年2月Vol.28 No.2Feb.,2014 中国土地科学China Land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3-04-27 修稿日期:2013-07-08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大调查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全国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项目。 第一作者:程锋(1975-),女,江苏南通人,博士,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caucf@https://www.doczj.com/doc/957071839.html, 通讯作者:郧文聚(1963-),男,河南南阳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地整理、土地评价与规划。E-mail: yunwenju@https://www.doczj.com/doc/957071839.html, 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 程 锋1,2,王洪波1,2,郧文聚1,2 (1.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北京 100035;2. 国土资源部农用地质量与监控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5) 摘要:研究目的:系统介绍全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工作的背景、主要过程、技术方法、评定结果及成果应用。研 究方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全国耕地划分为15个等别,平均质量等别为9.80等,质量 水平总体偏低。研究结论:该项工作第一次全面查清了中国耕地质量等别及其分布状况,为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 理提供了重要支撑。 关键词:土地评价;耕地质量等级;土地调查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58(2014)02-0075-08 Study on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in China CHENG Feng 1,2, WANG Hong-bo 1,2, YUN Wen-ju 1,2 (1.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 Center of the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2. Key Laboratory of Agricultural Land Quality,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Beijing 100035, China )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aper is to systematically describe the background, main processes, technical methods, assessment results, and application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n quality grade of cultivated land in China. Methods employed are inductive analysis,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at the cultivated land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15 quality grades in China. The average quality grade is 9.8, which shows the quality generally is low.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research provides a first-time work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and its distribution in China. It also provides necessary supports for achieving a management mode of quantity and quality-oriented simultaneously. Key words: land assessment;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grade; land investigation 1 背景 耕地是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内外均对查清其面积、评价并划分等级给予高度重视。德DOI:10.13708/https://www.doczj.com/doc/957071839.html,11-2640.2014.02.010

2015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技术简报

2015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 技术简报 为落实《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7号)、《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浙江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办〔2015〕47号)的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全省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作保质保量完成,省厅就2015年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中主要技术问题及工作要求进行梳理,请各地认真研究做好相关工作。 一、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工作 (一)监测内容的确定。 2015年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评价工作中,各县(市、区)负责监测内容分为分等参数调查监测和等级渐变耕地抽样监测。详见《耕地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 (二)渐变类型区的划分。 渐变类型区具体是指一定数量的分等单元,它是根据耕地质量等级主导因素的变化趋势来确定的,而非现状来确

定。例如:渐变类型A区域内的有机质含量现状均值为1.0~1.5,若A区域内近几年的有机质含量为缓慢降低的趋势,则该类型区为肥力衰退型;若A区域内近几年的有机质含量为缓慢提升的趋势,则该类型区为肥力提升型。 有条件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渐变类型区分布范围外的区域进行布点监测。不被任何渐变类型区覆盖的区域统称为“相对稳定型”(即《县(市、区)耕地等别渐变类型推荐》中的“提升有限型”,它不属于渐变类型区范畴),提交成果中如含有此分布范围,统称为“相对稳定型”。 (三)监测单元的选择。 监测单元由固定监测单元(可以简称监测单元)和随机监测单元构成。 固定监测单元:每个渐变类型每个国家利用等级上选择一个分等单元作为固定监测单元,固定监测单元在空间上要有代表性,单元面积要较大,观测起来要方便,在利用上能够作为耕地长期存在。固定监测单元需要对所有分等因素进行监测。 随机监测单元:随机监测单元是为了配合固定监测单元,根据随机监测单元主导因素的变化,采用算数平均法,挂接到固定监测单元上,从而形成某一类型某一利用等的监测结果。随机监测单元只需要监测所在类型区的主导因素。

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与应用 1 相关概念 1.1土壤质量(健康) 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健康的能力,土壤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土壤的各种形成因素以及土壤耕作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一种固有的土壤属性。它是土壤的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形成这些性质的一些重要过程的综合体。简言之,即“土壤运行能力”。单一的土壤性质无法定量表达土壤质量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工作是根据已知的土壤外部性质对土壤的内在属性进行量化表达。常用评价方法是指数和评分法,简称指数法。 1.2 耕地地力 在当前管理水平下,由土壤本身特性、自然背景条件和基础设施水平等要素综合构成的耕地生产能力。 2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2.1 耕地地力评价方法 耕地地力评价大体可分为以产量为依据的耕地当前生产能力评价和以自然要素为主的生产潜力评价。本次耕地地力评价是指耕地用于一定生产方式下,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 生产潜力评价又可分为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在一个较小的区域范围内(县域),气

候要素相对一致,耕地地力评价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成土母质、土壤理化性状、农田基础设施等要素相互作用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揭示耕地潜在生物生产力的高低。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一:指数法 IFI= b1X1+b2X2+……+bnXn 式中: IFI=耕地地力指数;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层次分析方法或专家直接评估求得)。 耕地地力评价结果表达方法二:回归模型法 Y=b0+b1X1+b2X2+……+bnXn 式中:Y=单位面积产量; Xi=耕地自然属性(参评因素); bi=该属性对耕地地力的贡献率(解多元回归方程求得)。 2.2 评价内容 耕地地力评价实质是评价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障碍因素等要素对作物生长限制的强弱。由于影响耕地地力的因子间普遍存在着相关性,甚至信息彼此重叠,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时没有必要将所有因子都考虑进去。筛选能全面反映当地耕地地力的主导评价因子并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是着手耕地地力评价的关键环节。 2.3 评价因子确定原则

广西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办法

广西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办法 (试行)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文件的规定,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规范耕地质量评定程序和方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治规划》和年度土地开发利用计划,通过工程和生物等措施对耕地后备土地资源加以开发、整理和复垦使其成为可利用的新增耕地(用于占一补一补充耕地)进行的质量评定。 第三条自治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为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管理机构,其所属的土壤肥料工作机构负责评定日常工作;各市、县(市、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在自治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授权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具体工作。 第四条项目承担单位在申请土地开垦和复垦项目初验的同时,向同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提出耕地质量评定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申请表》(附件1); (二)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三)项目自验报告。 第五条项目所在地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对补充耕地质量进行初验时,应结合同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补充耕地建设项目

初验同时进行,质量初验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派出专家组一并完成实地踏勘、样品采集和初审工作,填写《耕地质量评定初审表》(附件2)和《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土壤样品采集单》(附件3),初审不合格的,应当及时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在收到样品后20个工作日内出具检测报告。 新开垦的耕地按以下原则采集土壤样品数量: (一)每宗地不少于1 个; (二)水田、水浇地和旱地每种地类至少取1个; (三)地形条件变化不大的新增耕地每50亩取1个; (四)地形条件变化较大的新增耕地每50亩取2个。 按照以下原则确定土壤样品检测项目: (一)必测项目为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 (二)有污染的地块必须针对污染选择检测相关项目; (三)有明显缺素的地块必须针对缺素选择检测相关的项目; (四)过粘过砂的地块应增测容重。 第六条初审合格的补充耕地建设项目在取得土壤样品检测报告后,由同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提请上一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进行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并在10个工作日内出具耕地质量验收评定报告,耕地质量评定报告应在1个月内报自治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七条具体评定工作实行专家评定。组织评定的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从所成立的耕地质量评定专家库中抽取评定专家组成评定专家组并组织评定,专家组负责对补充耕地项目进

耕地质量等别监测评价项目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项目 徐州市泉山区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分析报告 (2016年) 徐州市国土资源局 中国矿业大学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一、年度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1) (一)工作目的与任务 (1) (二)工作依据 (1) (三)工作组织 (2) (四)工作进度安排 (2) (五)工作经费安排 (4) 二、年度监测评价情况 (5) (一)技术路线与评价方法 (5) (二)工作程序与步骤 (6) (三)数据库建设 (10) 三、耕地等别渐变情况分析 (14) (一)渐变耕地基本情况 (14) (二)渐变耕地产能变化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经验和建议 (15) (一)工作经验 (15) (二)相关建议 (16)

一、年度监测评价工作开展情况 (一)工作目的与任务 1.工作目的 通过抽样监测渐变耕地,全面掌握2014年度内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耕地等别变化情况,分析耕地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原因。 2.工作任务 在县域内划定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在耕地等别渐变类型分布范围内的每个等别的耕地上选择监测单元,基于监测单元对耕地等别与产能进行监测评价,估算县域内耕地质量渐变耕地的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 (二)工作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 (3)《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 (4)《农用地质量分等数据库标准》(报批稿); (5)《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2年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与年度变更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43号); (6)《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国土资发〔2014〕18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6〕7号); (9)《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2016年全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6〕193号) (10)《关于成立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补充完善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苏国土资发〔2012〕300号);

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部署开展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5〕17号)要求,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对2014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及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进行更新评价,形成了基于2014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主要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总体情况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结构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总面积为13509.74万公顷(202646.14万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别,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其中,7-13等耕地每个等别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78.43%(见表1)。 采用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与平均质量等别相比,高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39.92%,低于平均质量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08%(见表1)。 表1 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 等别 面积 比例% 万公顷万亩

1 48.84 732.60 0.36 2 59.9 3 898.97 0.44 3 115.85 1737.73 0.86 4 172.76 2591.33 1.28 5 366.48 5497.15 2.71 6 886.22 13293.34 6.56 7 1143.89 17158.31 8.47 8 1188.01 17820.18 8.79 9 1410.69 21160.28 10.44 10 1790.55 26858.20 13.25 11 2045.43 30681.51 15.14 12 1891.85 28377.81 14.00 13 1125.50 16882.44 8.33 14 765.63 11484.45 5.67 15 498.12 7471.84 3.69 合计13509.74 202646.14 100.00 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优等地面积为397.38万公顷(5960.63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94%;高等地面积为3584.60万公顷(53768.98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26.53%;中等地面积为7138.52万公顷(107077.81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52.84%;低等地面积为2389.25万公顷(35838.72万亩),占全国耕地评定总面积的17.69%(见图1)。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2019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关于“定期对全国耕地质量和耕地产能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并公布评价结果”的要求,按照2016年工作部署安排〔国土资厅发〔2016〕7号〕,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28407-2018〕》,国土资源部组织对2018年度内由于土地利用变化及土地整治、土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引起的耕地质量变化进行评价,形成了基于2018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的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成果。 现将要紧数据成果公布如下: 【一】全国耕地质量总体情况 〔一〕全国耕地质量等别结构 截至2018年末,全国耕地质量等别调查与评定面积为13462.40万公顷〔20.19亿亩〕,全国耕地评定为15个等,1等耕地质量最好,15等最差。其中,7-13等耕地每等的面积均大于1000万公顷,7-13等耕地总面积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78.37%〔见表1〕。 采纳面积加权法,计算得到全国耕地质量平均等别为9.96等。与平均等别相比,高于平均等别的1-9等耕地占全国耕地评定面积的39.89%,低于平均等别的10-15等耕地占60.11%〔见表1〕。 表1全国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比例 等 面积比例% 万公顷万亩 1 44.33 664.88 0.33 2 59.27 888.98 0.44 3 114.08 1711.15 0.85 4 172.24 2583.58 1.28 5 366.41 5496.10 2.72 6 886.55 13298.29 6.59 7 1142.73 17140.97 8.49 8 1183.88 17758.21 8.79 9 1400.19 21002.91 10.40 10 1773.99 26609.86 13.18 11 2032.52 30487.73 15.10 12 1890.79 28361.90 14.04 13 1126.75 16901.20 8.37 14 766.91 11503.60 5.70 15 501.77 7526.60 3.73 合计13462.40 201935.95 100.00 注:数据合计数由于单位或小数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均未作机械调整。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其中,优等地面积为389.91万公顷〔5848.58万亩〕,占

耕地评定质量报告

**************村土地整理项目 质量等级评定报告 项目承担单位:*****国土资源局 质量评定单位:**************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编制日期:2017年11月

报告编制单位:**************有限责任公司 报告编制单位负责人:***** 报告编制人员: 估价师姓名土地估价师资格证书号签字***** ***** ***** ***** 报告编制时间: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4) 二、项目区地理位置、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4) 2.1地理位置 (4) 2.2地形地貌 (5) 2.3气候 (5) 2.4水资源状况 (5) 2.5土壤 (5) 2.6农作物种植情况 (6) 2.7社会经济条件 (6) 2.8光照条件 (6) 2.9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 (7) 2.10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 (7) 三、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与投资概况 (9) 四、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原则及依据 (9) 4.1质量等级评定的意义 (9) 4.2质量等级评定的原则 (9) 4.3耕地质量等别评定依据 (10) 五、土地利用等别评定 (11) 5.1评价单元划分 (11) 5.1.1.单元划分原则 (11) 5.1.2 单元划分方法 (12) 5.1.3 单元划分结果 (12) 5.2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评定 (12) 5.2.1评定方法技术路线 (12) 5.2.2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因素 (13) 5.2.3项目区补充调查 (15) 5.2.4参评因素体系构建及权重确定 (16) 5.2.4.1 因素体系构建 (16) 5.2.4.2因素权重确定 (16) 5.2.5因素分值量化及自然质量分值计算 (17) 5.2.5.1因素质量分值量化 (17) 5.2.5.2项目区分等因素分值及权重的确定 (19) 5.2.5.3 自然质量分值计算 (20) 5.2.5.4计算自然质量等指数 (20) 5.2.6确定土地利用系数与土地经济系数 (22) 5.2.7自治区级利用等指数与经济等指数的确定 (22) 5.2.8计算自治区级经济等指数 (23) 5.2.9自治区等指数转换国家等指数 (23) 5.2.10.评定结果 (25) 六、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结果合理性分析 (26) 七、附件 (26) 7.1附表 (26) 7.2附图 (26) 7.3资质 (27)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V20170413 定稿) (3)

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技术手册 (V20170413 定稿)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部分分等参数体系梳理、补充调查与规范 (2) 1.1目标任务 (2) 1.2工作原则 (2) 1.3工作依据 (3) 1.4补充调查主要内容 (3) 1.5分等参数补充调查与规范成果 (7) 第二部分质量等别渐变耕地的年度监测评价 (8) 2.1目标任务 (8) 2.2工作依据 (8) 2.3术语和定义 (8) 2.4基本原则 (9) 2.5程序与方法 (10) 2.6成果内容与要求 (14) 附件1成果摘要模板 (16) 附件2文字报告格式及内容要求 (17) 附件3省级成果存放管理示例 (18)

前言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国土资厅发…2012?60号)文件确定了农用地分等全面更新、年度更新和年度监测的工作框架。伴随着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中央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 离任审计等工作的推进,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依据国土资源改革2016年工作要点,《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监测办法》已经列入了部立法计划。为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促进工作制度、机构建设,规范全国耕地质量等别年度监测评价的技术方法,逐步建立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统一登记,满足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需要,特制定本技术手册。 年度监测评价内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开展分等参数调查监测工作,服务于规程修订和下一轮全面更新评价工作;第二部分是开展渐变耕地的质量等别抽样监测工作,在耕地质量等别渐变范围内,通过调查、监测和分析相关驱动因子的属性和变化规律,量化质量渐变主导分等因素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强度,测算和评价区域渐变耕地质量等别和产能变化趋势、变化强度及分布规律等。 本技术手册中的等别和等别指数均特指国家利用等和国家利用等指数。

耕地质量评价制度

规范权力运行相关制度—— 耕地质量评定制度 一、责任单位 宁乡县土壤肥料工作站(宁乡县耕地质量评价验收监定委员会办公室) 二、责任人 土壤肥料工作站实行站长负责下的岗位分工责任制,站长主持站内全面工作,并对站内工作负全面责任,站内其他同志按照岗位分工,分别承担各自的工作任务。耕地质量评定组织者为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兼宁乡县耕地质量评价验收监定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评定由宁乡县耕地质量评价验收监定委员会统一评定。 三、权力行使依据 1、《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 2、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湖南省耕地质量评定暂行办法》的通知 四、评定范围 1、依法占用耕地后开垦补充的耕地; 2、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涉及耕地质量建设内容的耕地; 3、非农建设占用耕地质量的等级鉴定 4、其他需要进行质量评定的耕地; 五、办理条件

耕地质量建设单位(或项目承担单位)向被评定耕地所在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耕地质量评定申请。 六、申报材料 1、耕地质量评定申请表(附件1) 2、项目立项批准文件 3、土地权属报告 4、项目实施前的耕地质量状况的图纸、照片等资料或耕地质量评定报告 5、项目自查报告 七、办理程序和时限 (一)受理 1、岗位责任人:县政务中心农业窗口受理工作人员 2、岗位职责及权限:对申请人提出的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处理: ⑴按照受理条件和标准查验申请材料,填写耕地质量评定申请表; ⑵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进行受理登记,转入初审程序; ⑶对申请材料不全或手续不完善的,必须及时将需要补充材料、补办手续等全部内容、要求填写《补正申请有关材料告知书》,一次性告知申请人; ⑷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不予受理,及时告知理由、相关权利、投诉渠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现场评定或延期进行:申请单位

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土地整治项目耕地质量等别评定报告 1 项目概述 1.1 工作背景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人口增加、全球变化、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等原因,而引起的土地利用、耕地减少和人地矛盾等问题将更加突出。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土地管理工作,而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这是一个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战略举措。中共中央【1997】11号又件明确指出:“各地要大力总结和推广土地整理的经验,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对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搞好土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也将土地开发整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到议事日程。据国土资源部统计,2001 年至2006 年.中央30%分成累计近300 亿元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已全部用于土地整理。土地整理在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收益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土地整理广泛开展,土地整理后不同利用方式下的土地质量重估工作也不断加强。土地整理项目决策是否正确、规划设计是否合理、预期目的和收益能否实现,都需要通过土地整理后土地质量重估进行评价。

评定土地等级是法律赋予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本项目的工作对象主要为因实施各级各类土地整治项目(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三个方面)新增加和质量提升的耕地。实施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目的为:量化土地整治项目的 实施对提高农用地粮食生产能力方面的贡献,确定新增耕地和质量提升耕地的等别;调整经过优化设计、工程施工后、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原有耕地的等别,为耕地占补平衡等土地资源管理政策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1.2 项目所在县域概况 1.3 工作任务和目标 (1)项目任务 ①制定项目区基本农田整理的目标、任务和方针。落实基本农田整理指标;

基于GIS的耕地质量等别评价

摘要:耕地质量评价既是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状况,使耕地由数量管理转变为数量、质量以及生态管理,促进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也是当前研究耕地质量变化,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为了保持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的现势性及了解耕地质量的发展趋势,以宜昌市夷陵区为例,在gis的支持下对耕地等级质量成果更新工作进行研究,进而了解区域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及其空间分布情况,掌握年度内耕地现状变化及耕地质量建设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本次夷陵区更新评价后的国家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的等别分布与上一轮成果基本保持一致,保证了更新评价成果的连续性,同时耕地总面积呈增长趋势,耕地质量也有一定的提升,主要归因于地区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 关键词:耕地质量等别;gis;更新评价;宜昌市夷陵区 耕地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其质量的优劣对国家粮食的安全至关重要。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的耕地资源被占用,耕地资源问题日益突出。如何保护耕地,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证国家粮食安全是当前的重要课题。因此,要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优化配置和科学管理,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障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对耕地质量做出科学的评价。搞好耕地质量分等评价工作,对中国实现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生态管护综合管理转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落实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实现区域耕地占补平衡目标、耕地生产能力核算、农用地流转和基本农田保护提供依据。 中国是世界上研究耕地分类进行耕地评价最早的国家。早在2500年前古籍《周礼?地官?司徒》中就有关于土地质量高低的记载。新中国建立后,中国非常重视耕地的质量建设,在20世纪50年代和第一次土壤普查、第二次土壤普查期间及相关的区域资源调查中,都开展过不同形式的耕地质量评价工作,这些评价为当时中国耕地资源利用、促进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些耕地评价多以定性评价为主,考虑的因素也较少。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gis(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3s”技术和地图、自动制图技术等高新技术在耕地质量评价中得到了应用与发展,并在数据更新、动态评价、评价精度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与此同时,耕地评价所采用的方法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等。耕地评价研究正向着综合化、多元化、精确化、定量化、信息系统管理方向以及跨区域的横向可比的方向发展。本研究依据《农用地分等规程》和《湖北省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技术方案》中的要求,采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对夷陵区的全部耕地进行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旨在为土地管理的日常工作以及制定相关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 1.研究区域概况 宜昌市夷陵区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三峡的下端,跨东经110°51′-111°39′,北纬30°32′~31°28′。夷陵区东连远安、当阳,南邻夷陵、宜昌市城区、枝城、长阳,西接秭归、兴山,北抵保康。东西最宽77km,南北最长103 km,全区总面积为3 424 km2。全区辖1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25个行政村。 2.研究数据与方法 2.1数据来源与处理 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夷陵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库、夷陵区耕地质量等级补充完善成果资料、夷陵区土地整治项目图件及数据资料、夷陵区年度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项目资料、统计资料等。 为了方便数据处理以及成果的统一,此次研究以arcgis10,2为平台,由于土地整治项目图件是cad格式,因此需要转化为arcgis的shp格式。在arcgis操作平台下对数据在转换格式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和丢失的属性进行补充和修改。统一各数据的坐标系统,并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