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研究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研究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研究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研究

队列管理机制

队列管理机制 一、实验目的: 学习DropTail和RED队列管理机制,以了解被动式和主动式队列管理机制的优缺点。 二、背景知识: DropTail和被动式队列管理机制――TCL全局同步 RED和主动式队列管理机制: 计算公式: avg=(1-w q)?avg+ w q?q w q为队列长度q的加权系统,02?min th、max th>所有数据流中最大的封包大小。设置参数很有必要,更详细的设置方法可以参考文献[3]。 三、实验步骤 1.仿真的网络结构 在这个模拟的结构中,r1和r2是路由器,其中的链路是将采用DropTail和RED队列管理机制以作为效率分析的比较,频宽为56kbps,传递延迟的时间为10ms。其中的数据流数目可由用户在模拟时决定,下面的例子为10条TCP数据流。我们要比较的效率是这10条数据流的平均吞吐量、第一条数据流的端点到端点平均延迟时间和队列长度变化。 2.TCL程序代码 if{$argc!=2}{

puts “Usage: ns queue.tcl queuetype_noflows_” puts “Example: ns queue.tcl myfifo 10” puts “queuetype_: myfifo or RED” exit } set par1 [lindex $argv 0] set par2 [lindex $argv 1] #产生一个仿真的对象 set ns [new Simulator] #打开一个trace文件,用来记录封包传送的过程 set nd [open out-$par1-$par2.tr w] $ns trace-all $nd #定义一个结束的程序 proc finish{}{ global ns nd par2 tcp start $ns flush-trace close $nd set time [$ns now] set sum_thgpt 0 #throughput=收到Ack数*Packet Size(Bit)/传送时间 #收到Ack数=传送出Packet数 for {set i 0}{$i<$par2}{incr i}{ set ackno_($i) [$tcp($i) set ack_] set thgpt($i) [expr Rackno_($i)*1000.0*8.0/($time-$start($i))] #puts $thgpt($i) set sum_thgpt [expr $sum_thgpt+$thgpt($i)] } set avgthgpt [expt $sum_thgpt/$par2] puts “average throughput:$avgthgpt (bps)” exit 0 } for { set i 0}{$i<$par2}{incr i}{ set src($i) [$ns node] set dst($i) [$ns node] } #产生两个路由器 set r1 [$ns node] set r2 [$ns node]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的实现

学生实习报告 课程名称_ 数据结构与数据处理应用训练 题目名称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的实现 学生学院计算机与计算科学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年 2月 16 日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的实现 【摘要】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是操作系统中CPU处理机调度算法之一,该算法既能使高优先级的进程(任务)得到响应又能使短进程(任务)迅速完成。UNIX操作系统便采取这种算法,而本次试验就是试用C语言模拟某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本次试验中前三级就绪队列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间片大小分别为2、4和8,最后一级就绪队列采用FIFO调度,将任务进入多级队列进行模拟,任务从优先级高的队列到优先级地的队列的顺序逐一进入,还用了算法支持抢占式,最后完成模拟,得到各个任务先后完成的顺序,还有得到各个任务的响应时间、离开时间、周转时间。 【关键词】队列优先级任务时间 1 内容与要求 【内容】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是操作系统中CPU处理机调度算法之一,该算法既能使高优先级的进程(任务)得到响应又能使短进程(任务)迅速完成。UNIX操作系统便采取这种算法,本次试验就是试用C语言模拟某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通过输入任务号、到达时间、运行时间,求出任务完成的先后顺序以及各个任务

的响应时间、离开时间、周转时间。 【要求】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描述: 1、该调度算法设置四级就绪队列:前三级就绪队列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间片大小分别为 2、4和8;最后一级就绪队列采用FIFO调度。 2、任务在进入待调度的队列等待时,首先进入优先级最高的队列等待。 3、首先调度优先级高的队列中的任务。若高优先级中队列中已没有调度的任务,则调度次优先级队列中的任务,依次类推。 4、对于同一个队列中的各个任务,按照队列指定调度方法调度。每次任务调度执行后,若没有完成任务,就被降到下一个低优先级队列中。 5、在低优先级的队列中的任务在运行时,又有新到达的任务,CPU马上分配给新到达的任务。(注:与原来的题目不同,原题是在低优先级的队列中的任务在运行时,又有新到达的任务时,要在运行完这个时间片后,CPU马上分配给新到达的任务,而本题不需要在运行完这个时间片,即正在进行的任务立刻停止,CPU 马上分配给新到达的任务) 6、为方便实现,时间以1为单位,用整数数据表示;且每个时间点,最多只有一个任务请求服务(即输入)。 2 总体设计 算法总体思路: 这是建立在一个时间轴上的,即时刻,一个一个时刻(时间点)进行。 2.1.1 主函数思路:

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中应用匹配之比较

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中应用匹配之比较 队列研究中的匹配 在队列研究中,匹配也是控制混杂因素的一种方法。如果在设计时进行了匹配,就无需再分析时控制匹配因素。因为队列研究中匹配因素不再与暴露有关,均衡了暴露与非暴露组中混杂因素的分布,即在比较组之间均衡了除暴露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包括混杂因素),保证了比较组间仅有待研究因素(暴露因素)的差异,这样就消除了混杂,提高了研究的真实性(准确性)。设计时匹配了,就无需在分析时分层分析了。 虽然从理论上讲,在队列研究中应用匹配可以控制混杂因素,但是由于失访的存在,往往得不偿失;并且匹配仅在最初入选的研究对象中防止了暴露与匹配间的联系,但在随访过程中,可能会非随机的发生一些事件,导致在实际观察的人群或人时中,二者仍可能产生关联;在加上队列研究中匹配的花费较大,使得匹配在队列研究中并不常用。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匹配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若匹配因素确实是一个混杂因素,那么将引入一个极似混杂的选择偏倚,引入的偏倚可以通过分层分析加以控制,即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本身未直接起到控制混杂的作用,控制混杂是靠分层分析实现的。也就是说,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因素只能保证病例和对照组中混杂分布的均衡性,并不能保证其在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中的均衡性,而在分层分析时,在每一层内基本上保证了匹配因素(混杂因素)在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中分布的均衡(当然,绝对保证了其在病例和对照组中分布的均衡)。这样使得分层分析的效率提高,同时也提高了研究结果(OR)的精度。 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强制的要求对照与病例相似,则使得对照并不是源人群的一个无偏样本,造成了一个极似混杂的选择偏倚。这样,匹配的最大不足就是提高了研究的内部真实性,却降低了研究的外部真实性。 2011.11.17上午整理

流程管理班的队列动作指挥流程及口令

(流程管理)班的队列动作指挥流程及口令

班的队列动作指挥流程及口令 科目:班的队列动作 内容:壹、班的队形;二、集合、离散;三、整齐、报数;四、出列、入列;五、行进、停止;六、队形变换;七、方向变换; 壹、班的队形 班的基本队形,分为横队和纵队。需要时,能够成二列横队或者二路纵队。 指挥流程:1、成班横队时,指挥员下达口令“向右见齐”“向前见”; 2、然后跑向队伍的排头处,和排面平齐,距第壹名同志三步到五步的距离,面 向排面,下口令“向右转”,待整个排面均转过之后,此为班纵队,下达口 令“向前对正”; 3、回到初始班横队指挥员所于位置,下达口令“向左转”; 4、下达口令“向右见齐”“向前见”。 二、集合、离散 集合,是使单个军人、分队、部队按照规范队形聚集起来的壹种队列动作。离散,是使列队的单个军人、分队、部队各自离开原队列位置的壹种队列动作。 指挥流程:1、于指挥最开始位置下达口令“解散”,此时,所属人员自行转体,待转体完毕之后,迅速提臂,跑步出去,四步即立定,随后指挥员下达口令“全班注 意”,此时所属人员均取捷径转体面向指挥员;

2、指挥员从队伍外侧跑步,到班横队时队伍的右侧,立定之后转体,面向队伍,下达口令 “成班纵队集合”,听到口令后,所属人员取捷径转体再次面向指挥员,迅 速提臂,四步立定即可,恢复成班纵队形式,迅速对正,成军姿状态; 3、待所有成员立定之后,指挥员下达口令“解散”,所属人员转体,转体完毕之后迅速提 臂,跑步出去,四步立定即可,,随后指挥员下达口令“全班注意”,此时 所属人员均取捷径转体面向指挥员; 4、指挥员从队伍外侧跑步,到班横队时队伍的后面,立定之后转体,面向队伍,下达口令 “成班二路纵队集合”,听到口令后,所属人员取捷径转体再次面向指挥员, 迅速提臂,跑步出去,单数路紧随班横队时第壹名同志,双数路紧随班横队 时第二名同志,十六步立定,跑步节奏为“壹(左脚)二(左脚)三(左脚) 四(左脚)五(左脚)六(左脚)壹二三四”,最后的“壹二三四”即跑步 立定口令,自行立定,单数路于队伍左侧(指挥员右侧),双数路于队伍右 侧(指挥员左侧),跑定之后迅速对正见齐; 5、待所有成员立定之后,指挥员下达口令“解散”,所属人员转体,转体完毕之后迅速提 臂,跑步出去,四步立定即可,,随后指挥员下达口令“全班注意”,此时 所属人员均取捷径转体面向指挥员; 6、指挥员从队伍外侧跑步,到班横队时队伍的左侧,立定之后转体,面向队伍,下达口令 “成班二列横队集合”,听到口令后,所属人员取捷径转体再次面向指挥员, 迅速提臂,跑步出去,单数列紧随班横队时第壹名同志,双数列紧随班横队 时第二名同志,十六步立定,跑步节奏为“壹(左脚)二(左脚)三(左脚)

加权公平队列调度算法

2008年2月 February 2008 —28— 计 算 机 工 程Computer Engineering 第34卷 第4期 Vol.34 No.4 ·博士论文· 文章编号:1000—3428(2008)04—0028—03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一种新的加权公平队列调度算法 尹德斌,谢剑英 (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系,上海 200240) 摘 要:传统公平队列调度算法(WFQ 、WRR 等)普遍存在基于数据包的权重参数计算问题,由此产生的高复杂度使其难以获得广泛应用。该文提出一种新的加权公平队列调度算法,使用服务概率和随机数实现加权公平调度,显著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同时使用自适应服务概率计算解决了数据包变长度带来的不公平性。通过队列管理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交换机的缓冲区利用率,并减小了排队延迟抖动。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 队列调度;加权公平排队;自适应队列管理;分组交换网络 New Weighted Fair Queue Scheduling Algorithm YIN De-bin, XIE Jian-ying (Department of Automation,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 【Abstract 】Traditional weighted fair queue algorithms have the main drawback: the calculation of the weight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each packet.The paper proposes a new weighted fair queueing algorithm(SPFQ), which uses service probability to schedule packets and a random number to decide which packet to be served next. In addition, a novel adaptive service probability parameter calculation method is used to solve the unfair problem induced by the variable packet length and an adaptive queue management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the server's queue buffer and reduce the delay burstiness.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and practicability of SPFQ. 【Key words 】queue scheduling; weighted fair queueing; adaptive queue management;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 1 概述 队列调度是当前互联网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加权公平队列调度算法由于能够根据各业务流的权重进行区分服务而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广泛关注[1-9]。其中最著名的是加权公平WFQ [1]和加权轮询WRR [6]两类算法。WFQ 及其改进算法[3,5,7]都基于通用处理机共享模型[2],使用虚时间(virtual time)进行数据包转发。WFQ 算法在业务流受漏斗约束的情况下可以提供精确的带宽保证和最大时延上限,并且数据包的转发不受其他业务流特性影响。但是它的计算复杂度太高。WRR [2,6]是另一类复杂度相对较低的常用加权队列调度算法;各业务流在一次轮询中所允许发送的数据包个数由队列权重决定。DRR [4]引入了差额计数器(dificit conter),记录由数据包长度不同引起的服务量差。轮询类算法复杂度较低,但无法提供确定的带宽保证和时延上限。 国内的研究者近年来也提出了许多队列调度算法。文 献[8]针对SS 和BF 两种业务流,提出了一种对数自适应调度算法,但该算法对类内各业务流之间如何调度并没有说明,且不能提供公平服务和隔离特性。文献[9]提出了一种用于区分服务网络的虚时钟核心无状态队列调度算法,各数据包自身携带虚时钟状态信息,中心服务器根据虚时钟进行转发,但需要根据虚时钟将入队列数据包插入到转发队列中,这无疑是一项沉重的计算负担。另外,该算法并未考虑虚时钟清零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加权队列调度算法SPFQ 。由于采用了指数移动平均算法和阀值触发的平均数据包长度更新,使得服务概率计算频度大大降低,从而显著降低了算法的复杂度。 2 SPFQ 队列调度算法 2.1 SPFQ 的基本原理 SPFQ 算法依据各业务流的平均数据包长度将它们的权重转换成归一化服务概率,通过该参数实现加权服务。为了降低算法的复杂度,系统采用事件触发方式计算队列的平均长度。在算法实现中,使用单独模块计算服务概率,以减轻调度器的负荷。 2.2 SPFQ 的结构 数据包分类器图1 SPFQ 算法结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572157);国家“863”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03AA123310) 作者简介:尹德斌(1978-),男,博士,主研方向:包交换网络的队列调度和管理;谢剑英,教授、博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07-03-10 E-mail :yin_db@https://www.doczj.com/doc/955495535.html,

两个MQ队列管理器之间互相放消

本地和远程队列的单个队列管理器实现过程 ----6月份技能提升内容1、基础环境 2、安装MQ 在第一章中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安装MQ了,在这里就不在详细阐述具体步骤了,我们需要是把两台服务器都安装MQ。 安装 WebSphere MQ 前,必须执行 ./mqlicense.sh,以阅读和接受许可证。 安装所需的 MQ 包及 WebSphere MQ Java 和 IBM Java SDK 包,以便为WebSphere MQ 开发 Java 客户机: [mqm@product240 install] # rpm -ivh IBMJava2-SDK-1.4.2-0.0.i386.rpm [mqm@product240 install] # rpm -ivh MQSeriesRuntime-6.0.0-0.i386.rpm [mqm@product240 install] # rpm -ivh MQSeriesServer-6.0.0-0.i386.rpm [mqm@product240 install] # rpm -ivh MQSeriesJava-6.0.0-0.i386.rpm WebSphere MQ 现在已经完成安装,并有用于进行配置的名为 mqm 的用户和组。缺省情况下,WebSphere MQ 安装在 /opt/mqm 中,队列和其他配置信息位于用户 mqm 的主目录中。Java SDK 安装在 /opt/IBMJava2-142 中,Java 解释程序位于 /opt/IBMJava2-142/bin 中。 3、MQ TCP连接配置命令 在配置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WebSphere MQ 术语和定义 1)WebSphere MQ 术语和定义 队列管理器---提供队列服务和 API 及用于管理队列的管理功能的系统管理程序。 队列---消息所发送到的命名目的地。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y 队列研究 概述 设计原理 特点 目的 种类 选择指针 步骤 常见偏倚 优缺点 队列研究(cohort 定群或群组研究。 study)概述 观察性研究,观察研究对象客观存在的暴露,也称 将研究对象按暴露因素的有无或多少分组,前瞻性观 察疾病的结局,判断暴露因素与疾病结局是否有关联及关联强度。 队列研究不进行研究对象的随机分组,研究性质 )(方向)是前瞻性,从因果关系推断角度来说,是由“因”及“果”的研究。 队列研究主要用于检验、验证病因假设,较病例 对照研究能更直接、有力地检验因果关系假说。 但队列研究需要长期随访相当数量的研究对象,

因而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随访期间因各种原因可 形成失访,使研究实施困难。失访率大,可降低研究 价值甚至失败。 基本概念 队列泛指共同接触某因素(如吸烟或从事医 院放射科工作等)或者具有某种共同特征( 如居住在 北京地区或血清胆固醇和血脂水平较高等) 的一组 人群。 简单地说,队列即具有共同暴露特征的人群。 ? 固定队列:人群都在某一个短时期内进入(1991)1991年进入) ,整个研究过程只对队列( 例如1991 该人群进行随访,不再加入新成员,直到观(2001)察期终止(2001(2001年止) 。 ? 动态人群:在某一时期确定队列后,在随访过程中,可以增加或减少新观察对象,直 到观察期终止。 队列研究的基本设计原理 设计模式 前瞻性 暴露组 研究 人群 非暴露组 未发病

图1 队列研究的一般模式图 未发病 发病 发病(死亡) 统 计 分 析 结 论 队列研究的特点 属于观察法研究对象的暴露非人为给予,而是客 观存在,有别于实验性研究。 设立对照组研究对象分为暴露组与非暴露组, 研究者观察两组疾病结局,与描述性研究区别。“”“”观察方向由“因”及“果”研究疾病与暴露的关系,是先有暴露,后纵向观察疾病结局,研究方向 是前瞻性的。 能确证疾病与暴露的因果关系队列研究可以观察到由“暴露疾病”的“因果”的发展过程,在 病因推断基础上,可以确证疾病与暴露的因果关联。队列研究的目的 检验病因假设 队列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暴露因素对疾病结 局的影响,也可同时观察暴露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多

一个用于医院门诊候诊的队列管理程序

一个用于医院门诊候诊的队列管理程序 【问题描述】 要求采用先来先就诊的排队方式(就诊顺序与挂号单编号无关),假设挂号时编码是连续的,但由于同一个门诊科目有3个诊室,其中35(含35)岁以上的在第一诊室,35岁以下男患者进第二诊室,其它的进第三诊室,程序启动后显示下列菜单: 【实现提示】 1--挂号 2--叫号 3--分诊室 4--显示各诊室队列信息 5--统计当天就诊的患者情况(要求按性别进行统计和按任意年龄区段进行统计) 6--结束程序 选1时,提示用户在一行内输入姓名及挂号单编号; 选2时,显示排在队列中第一位患者姓名、挂号单编号,并将其从挂号序列中删除选3时,进行诊室分配 选4时,按队列顺序显示个诊室排队人的姓名、挂号单编号及所在诊室 选5时,进行两种统计方法的选择,并进行必要的统计计算 选6时,退出程序的运行要求1~5中每一个步骤完成后都能重新显示此选择菜单 程序如下: #include #include struct patient { c har name[20]; c har sex[20]; i nt age; i nt hao; // 挂号编码 i nt room; // 诊室 }man[20]; // 可挂号20个病人,容量可任意更改 void main() { i nt i,p; i nt k=0; // 挂号 i nt t=0; // 显示排序 i nt m; // 第五步统计选择输入1或2 i nt x,y,z,q; // q 男患者人数 x 年龄段人数, y z 年龄区段 p rintf("**********************************\n\n 欢迎使用医院门诊候诊管理程序\n\n**********************************\n");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include #include <> #include<> #define NULL 0 #define MAL(type) (type *)malloc(sizeof(type)) using namespace std; typedef struct LNode {char name[5]; char state; int runtime; int needtime; struct LNode *next; }LNode; LNode *H; int T,D,J; void print() {LNode *p=H; printf("\n进程名需执行时间已执行时间状态\n"); for(int i=0;iname,p->needtime,p->runtime,p->state); p=p->next; } system("PAUSE");

void input() {int i; printf("请输入进程数:"); scanf("%d",&J); for(i=0;iname); printf("请输入第%d个进程需要的执行时间:",i+1); scanf("%d",&q->needtime); if(q->needtime<=0) {printf("所需时间要大于0\n 请重新输入——\n");i--;} else {q->runtime=0; q->state='N'; q->next=NULL; } if(i==0) H=p=q; else {p->next=q;p=q;} } printf("\n进程初始化态为:"); print();

课程设计——医院门诊候诊队列管理系统

题目:医院门诊候诊队列管理系统 要求采用先来先就诊的排队方式(就诊顺序与挂号单编号无关),假设挂号时编码是连续的,但由于同一个门诊科目有三个诊室,其中35(含35)岁以上的在第一诊室,35岁以下的男患者进第二诊室,其它的进第三诊室,程序启动后显示下列菜单: 系统功能的基本要求: (1)******************************** 挂号********************************** (2)******************************** 叫号********************************** (3)******************************* 分诊室********************************* (4)************************* 显示各诊室队列信息**************************** (5)*** 统计当天就诊的患者情况(要求按性别进行统计和按任意年龄区段进行统计)*** (6)****************************** 结束程序******************************** 选1 时,提示用户在一行内输入姓名及挂号单编号; 选2 时,显示排在队列中第一位患者姓名、挂号单编号,并将其从挂号序列中删除 选3时,进行诊室分配 选4时,按队列顺序显示各个诊室排队人的姓名、挂号单编号及所在诊室 选5时,进行两种统计方法的选择,并进行必要的统计计算 选6时,退出程序的运行 要求1~5中每一个步骤完成后都能重新显示此选择菜单 系统功能分析: 1.能实现挂号功能,提示用户在一行内输入姓名及挂号单编号,并储存; 2.能实现叫号功能,显示排在队列中第一位患者姓名、挂号单编号,并将其从挂号序 列中删除; 3.根据病人的性别与年龄,能实现诊室的分配; 4.能按队列顺序显示各个诊室排队人的姓名、挂号单编号及所在诊室。 5.按性别进行统计和按任意年龄区段进行统计,并打印输出; 6.完成每个步骤之后都能重新显示此选择菜单。 一、模块算法设计

队列指挥

队列指挥 第六条队列指挥位置 指挥位置应当便于指挥和通视全体。通常是:停止间,在队列中央前;行进间,纵队时在左侧中央前,必要时在中央前,横队、并列纵队时在左侧前或者左侧,必要时在右侧前(右侧)或者左(右)侧后(见附录二)。 第七条队列指挥方法 队列指挥通常用口令。行进间,动令除向左转走和齐步、正步互换时落在左脚,其他均落在右脚。变换指挥位置,通常用跑步(5步以内用齐步),进到预定的 位置后,成立正姿势下达口令。纵队行进时,可以在行进间下达口令。 第八条队列指挥要求 (一)指挥位置正确; (二)姿态端正,精神振作,动作准确; (三)口令准确、清楚、洪亮; (四)清点人数,检查着装,认真验枪; (五)严格要求,维护队列纪律。 第三章队列队形 第九条基本队形 队列的基本队形为横队、纵队、并列纵队。需要时,可以调整为其他队形。 第十条列队的间距 队列人员之间的间隔(两肘之间)通常约10厘米,距离(前一名脚跟至后一名脚尖)约75厘米。需要时,可以调整队列人员之间的间隔和距离。 第十一条班的队形 班的基本队形,分为横队和纵队。需要时,可以成二列横队或者二路纵队。 第十二条排的队形 排的基本队形,分为横队和纵队。 排横队,由各班的班横队依次向后排列组成。 排纵队,由各班的班纵队依次向右并列组成。 (二)排长的列队位置

横队时,在第一列基准兵右侧;纵队时,在队列中央前。 第十三条连的队形 连的基本队形,分为横队、纵队和并列纵队。 连横队,由各排的排横队依次向左并列组成。 连纵队,由各排的排纵队依次向后排列组成。 连并列纵队,由各排的排纵队依次向左并列组成。 连部和炊事班等,以二列(路)或者三列(路)组成相应的队形,位于本连队尾。 (二)连指挥员的列队位置 横队、并列纵队时,位于一排长右侧,前列为连长、副连长,后列为政治指导员、副政治指导员;纵队时,位于一排长前,前列为连长、政治指导员,后列为副连长、副政治指导员(未编有副政治指导员时,后列中央为副连长)。 第四章单个军人的队列动作 第十七条立正 立正是军人的基本姿势,是队列动作的基础。军人在宣誓、接受命令、进见首长和向首长报告、回答首长问话、升降国旗、迎送军旗、奏唱国歌和军歌等严肃庄重的时机和场合,均应当立正。 口令:立正。 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自然微曲,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第十八条跨立(即跨步站立) 跨立主要用于军体操、执勤和舰艇上分区列队等场合。可以与立正互换。 口令:跨立。 要领:左脚向左跨出约一脚之长,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两手后背,左手握右手腕,拇指根部与外腰带下沿(内腰带上沿)同高;右手手指并拢自然弯曲,手心向后。携枪时不背手。 第十九条稍息 口令:稍息。

队列口令的分类和下达的基本要领

队列口令的分类和下达的基本要领 一、口令的分类: (1)连续口令,其特点是:预令的拖音与动令相连,有时预令与动令之间有微歇。预令拖音稍长,其长视部(分)队大小而定;动令短促有力。如:“立——定”、“向左——转”等。有的口令,预令和动令都有拖音。如“向军旗——敬礼——”等; (2)复合口令,兼有断续口令和连续口令的特点。如:“以**为准。向中看 ——齐”、“右后转弯,齐步走”等。 二、下达口令的基本要领: (1)发音部位要正确,下达口令用胸音或者腹音,胸音(即胸膈膜音)多用天下达短促的口令;腹音(即由小腹向上提气的丹田音)多用于下达带拖音的口令。 (2)掌握好音节,下达口令要有节拍,预令、动令和微歇有明显的节奏,合队形人员能够听得清晰。 (3)注意音色,音量不要平均分配,下达口令一般起音要低,由低向高拔音,如:“向右看——齐”。“齐”字发音要高。 (4)突出主音,下达口令时,把重点字的音量加大,如:“向后——转”要突出“后”字,“向前*步——走”要突出数字。 单个队列动作要领 一、立正 听到“立正”的口令后,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自然微曲,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于裤

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二、跨立 听到“跨立”的口令后,左脚向左跨出约一脚之长,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两手后背,左手握右腕,拇指根部与外腰带下沿(内腰带上沿)同高,右手手指并拢自然弯曲,手心向后。 三、稍息 听到“稍息”的口令后,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稍息过久,可自行你脚。 四、停止间转法 听到“向右(左)——转”的口令,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转90度,体重落在右(左)脚,右(左)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听到“向后——转”的口令后,按照向右转的要领向后转180度。听到“半面向右(左)转”的口令后,按照向右(左)转的要令转45度。 五、齐步行进与立定 听到“齐步——走”的口令后,左脚向正前方迈出约75厘米,按照先脚跟后脚掌的顺序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协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与最下方衣扣同高,离身体约258厘米,向后摆臂时,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6—122步。听到“立——定”的口令,左脚再向前大半步着地(脚尖向外约30度)两腿挺直,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 六、正步行进与立定

操作系统论文-----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

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主存中有着多个进程,其数目往往多过于处理机数目。这就要求系统能按某种算法,动态的把处理机分配给就绪队列中的一个进程,使之执行。 在OS中的调度的实质是一种资源分配,因而调度算法是指:根据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所规定的资源分配算法。对于不同的系统和系统目标,通常采用不同的调度算法,目前存在的多种调度算法中,有的算法适用于作业电镀,有的算法适用于进程调度;但也有些调度算法即可用于作业调度,也可用于进程调度。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是一种CPU处理机调度算法,它不必事先知道各种进程所需的执行时间,而且还可以满足各种类型进程的需要,因而它是目前被公认的一种较好的进程调度算法。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的思想 设置多个就绪队列,并为各个队列赋予不同的优先级和不同长度的时间片;第一个队列的优先级最高,进程所执行时间片最小。 新创建的进程挂到第一优先级的队列后,然后按FCFS 原则排队等待调度。当轮到其执行时,如它能在时间片内完成,便撤离系统;如果不能完成,便被挂入第二级队列后,……; 仅当第一级队列空闲时,调度程序才调度第二级队列中的进程运行,依次类推……;新进程可抢占低级进程的处理机。 多级(假设为N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可以如下原理: 1、设有N个队列(Q1,Q2....QN),其中各个队列对于处理机的优先级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位于各个队列中的作业(进程)的优先级也是不一

样的。一般来说,优先级Priority(Q1) > Priority(Q2) > ... > Priority(QN)。怎么讲,位于Q1中的任何一个作业(进程)都要比Q2中的任何一个作业(进程)相对于CPU的优先级要高(也就是说,Q1中的作业一定要比Q2中的作业先被处理机调度),依次类推其它的队列。 2、对于某个特定的队列来说,里面是遵循时间片轮转法。也就是说,位于队列Q2中有N个作业,它们的运行时间是通过Q2这个队列所设定的时间片来确定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也可以认为特定队列中的作业的优先级是按照FCFS来调度的)。 3、各个队列的时间片是一样的吗?不一样,这就是该算法设计的精妙之处。各个队列的时间片是随着优先级的增加而减少的,也就是说,优先级越高的队列中它的时间片就越短。同时,为了便于那些超大作业的完成,最后一个队列QN(优先级最低的队列)的时间片一般很大(不需要考虑这个 问题)。 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描述: 1、进程在进入待调度的队列等待时,首先进入优先级最高的Q1等待。 2、首先调度优先级高的队列中的进程。若高优先级中队列中已没有调度的进程,则调度次优先级队列中的进程。例如:Q1,Q2,Q3三个队列,只有在Q1中没有进程等待时才去调度Q2,同理,只有Q1,Q2都为空时才会去调度Q3。 3、对于同一个队列中的各个进程,按照时间片轮转法调度。比如Q1 队列的时间片为N,那么Q1中的作业在经历了N个时间片后若还没有完成,则进入Q2队列等待,若Q2的时间片用完后作业还不能完成,一直进入下一级队列,直至完成。 4、在低优先级的队列中的进程在运行时,又有新到达的作业,那么在运行完这个时间片后,CPU马上分配给新到达的作业(抢占式)。 我们来看一下该算法是如何运作的: 假设系统中有3个反馈队列Q1,Q2,Q3,时间片分别为2,4,8。 现在有3个作业J1,J2,J3分别在时间 0 ,1,3时刻到达。而它们所需要的CPU时间分别是3,2,1个时间片。 1、时刻0 J1到达。于是进入到队列1 ,运行1个时间片,时间片还未到,此时J2到达。 2、时刻1 J2到达。由于时间片仍然由J1掌控,于是等待。 J1在运行了1个时间片后,已经完成了在Q1中的 2个时间片的限制,于是J1置于Q2等待被调度。现在处理机分配给 J2。 3、时刻2 J1进入Q2等待调度,J2获得CPU开始运行。 4、时刻3 J3到达,由于J2的时间片未到,故J3在Q1等待调度,J1也在Q2等待调度。

队列管理RED算法的性能研究

汪琼1,吴斌2 1北京邮电大学,北京 2南京邮电大学,南京 wangqiongyeye@https://www.doczj.com/doc/955495535.html, 摘 要: RED 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避免拥塞和维持网络高链路利用率的队列管理机制。RED 算法的实际性能主要取决于四个控制参数的设置。然而,关于RED 算法的设置至今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指导方针;针对各种异构网络,还未能提出设置其参量的有效方法,以维持各网络更高的链路利用率。本论文在对RED 算法及其参数设置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使用NS 模拟工具模拟网络环境,根据仿真结果详尽地分析了RED 算法四个参数设置对网关中各个性能指标的影响,提供了对不同网络设置不同RED 参数的参考方案。 关键词:RED 算法; 参数设置; NS 模拟 1. 引言 网络中采用的调度机制与网络的服务质量QoS 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Internet 的迅速发展,网络规模越来越庞大,结构日趋复杂,仅仅依靠端到端的拥塞控制还不够,网络本身也必须参与资源的控制和管理,在网络发生拥塞时,网络节点必须丢弃一些分组,这个问题的解决首先必须实施有效的队列管理机制[1]。 之前的研究已经提出许多有效的队列管理机制,如:随机丢弃算法(Random Drop gateways)算法、尾部丢弃策略(Drop Tail gateways)、DECbit 算法和ERD(Early Random Drop)算法等算法。但它们都有一定的缺陷,RED 算法就是在弥补这些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随机早期检测算法(Random Early Detection)[2,3]:采用低通滤波器模型来计算平均队长,支持突发业务,使得网关处理算法实现的更为合理,避免了网关因根据变化的实际队列长度而不断的变更处理方法,该算法因其具有较低的时延,较高的吞吐量和较好的公平性而被广泛采用。它通过在拥塞即将发生时丢弃,能够有效地避免全局同步。 RED 算法已成为路由器中的默认拥塞控制机制。RED 工作性能的优劣很大长度上是由其预先设置的参数、mi 、ma 和ma 决定的。一组RED 参数也许是给定业务吞吐量的最优化参数,但对于连续丢包、延迟等就未必是最优参数。因此如何权衡它们(吞吐量、延迟等)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找到最优的参数,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RED 参数的微小变化会给总体性能带来很大的影响。 q w n th x th x p 本论文主要目标是研究讨论RED 算法参数,明确其与网络中各项指标的关系,提出一个可行的针对不同网络环境调节算法参数的参考方案,使RED 算法发挥更好的性能。本论文结构如下:先介绍了RED 算法及其较之其他算法的优越性,并理论上分析了其参数对不同性能指标的敏感性。然后通过设计大量的仿真实验,分析了包括拥塞控制、平均队长、丢包和吞吐量等指标,确定RED 算法参数与调节特定的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100876) (210003)

队列指挥流程

队列指挥流程 一、集合→口令下达为“集合” 听到“集合”的口令,受训人员跑步到指定位置面向指挥员集合,在指挥 员后侧的人员, 应当从指挥员右侧绕过进入队列, 自行对正、 看齐, 成立正姿势。 二、人员到位后,指挥员整队,口令下达为“向右看齐”→“向前看” 听到“向右看齐”的口令,基准兵不动,其他受训人员迅速向右转头,眼 睛看右邻受训人员腮部, 前四名能通视基准兵, 自第五名起, 以能通视到本人以 右第三人为度。后列人员先对正,后向右看齐。 注意:在用小碎步移动看齐的时候不能刻意跺脚,两脚不能弯曲,是用前 脚掌部分拍打地面。 三、报数→口令下达为“报数” 听到“报数”的口令,横队从右至左(纵队又前至后)依次以短促洪亮的 声音转头(纵队向左转头)报数,最后一名不转头。 四、整理着装→口令下达为“整理着装” 整理着装,通常在立正的基础上进行。 两手从帽子开始,自上而下,将着装整理好。必要时,也可以相互整理。整 理完毕,自行稍息。听到“停”的口令,恢复成立正姿势。 整理着装的过程中,节奏感要强烈,动作要到位。 五、下达“稍息”→“立正”的口令后 指挥员转体面向职务最高人员或主持考核训练领导,在距离三至五步时敬 礼,礼毕后报告,报告词为:××同志,××单位训练(考核)前集合完毕,应 到××名,实到××名,请您指示,×××××(代表指挥员的职务和姓名),得到指示后回答“是”,然后敬礼,礼毕后回到指挥位置开始课目。 报告时动作要标准,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 所有动作进行两遍。 1、立正、跨立、稍息 2、停止间转法 3、行进与立定 4、步法变换 5、行进间转法 6、坐下、蹲下、起立 7、脱帽、戴帽 注意:所有内容完后,队伍要能回到原位。

drop-tail队列管理分析

Tail Drop队列管理算法分析 赵俊安 09053119 1.Tail Drop 算法概要 传统的 Internet 路由器用 Tail Drop 策略来进行队列管理,如果输出端缓存产生溢出,则丢弃到达的包。Tail Drop 不需要选择丢弃的包,只是在系统没有空闲缓存时丢弃到达的包。也不需要保留任何与用户流相关的状态信息。从拥塞控制的角度看,它仅仅是一种拥塞恢复机制。虽然在 Internet 上工作了许多年,但始终存在三个严重缺陷:持续满队列、业务流全局同步、业务流对缓存死锁。随后又出现了“首丢弃”及“随机丢弃”策略, 但始终没有解决持续满队列问题。 2.Tail Drop 实现原理 当路由器队列长度达到最大值时,通过丢包来指示拥塞,先到达路由器的分组首先被传输。由于路由器缓存有限,如果包到达时缓存已满,那么路由器就丢弃该分组。一旦发生丢包,发送端立即被告知网络拥塞,从而调整发送速率。 3.对ns中drop tail相关源码分析 ns中关于drop tail的实现代码是ns-版本号目录下queue子目录的drop-tail.h和https://www.doczj.com/doc/955495535.html, 。drop-tail.h头文件定义DropTail类,https://www.doczj.com/doc/955495535.html,实现该类的功能。 在drop-tail.h : class DropTail : public Queue { public: DropTail() { q_ = new PacketQueue; pq_ = q_; bind_bool("drop_front_", &drop_front_); bind_bool("summarystats_", &summarystats);

模拟进程队列的管理(出入队)

模拟进程队列的管理(出入队)(红色字体为再思考修改处) 操作系统实验一 实验题 (1)模拟双向链接队列的出入队 (2)要求:写出算法思想(程序流程图或自然语言描述) (3)提交形式:以学号+姓名创建一个文件夹,里面必须包含(源程序.CPP 、可执行程序.exe 、 算法思想文档.doc) … 图2

源代码为: /******创建双向链表模拟进程队列管理(出入队)(有前后指针之分的带头结点),放在文件dlnkqueue.h 中*******/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dlink_node { datatype info; struct dlink_node *llink,*rlink; }dnode; typedef struct//封装带头结点前后指针 { dnode *front,*rear; }queue; /********双向链表置空**********/

queue *init() { queue *head; head=(queue*)malloc(sizeof(queue)); head->front=NULL; head->rear=NULL; return head; } /*******输出双向链表元素**********/ void print(queue *head) { dnode *p; p=head->front; if(!p)printf("进程队列为空!\n"); else { printf("进程队列为:\n"); while(p) { printf("%d ",p->info);p=p->rlink; } } } /*********查找元素X是否存在*********/ dnode *find(queue *head,datatype x) { dnode *p=head->front; while(p&&p->info!=x) p=p->rlink; if(!p)return NULL; else return p; } /***********在队尾插入**********/ queue *append(queue *head,datatype x) { dnode *p,*q; p=(dnode*)malloc(sizeof(dnode)); p->info=x; if(!head->front)//原进程中队列中无进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