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人故事:化学家卢嘉锡的故事

名人故事:化学家卢嘉锡的故事

名人故事:化学家卢嘉锡的故事
名人故事:化学家卢嘉锡的故事

名人故事:化学家卢嘉锡的故事

假如设计一座桥梁,小数点错一位可就要出大问题、犯大错误,今天我扣你3/4的分数,就是扣你把小数点放错了地方。1933年,在一次随机的考测之后,区嘉炜教授这样开导卢嘉锡,他显然注意自己最喜欢的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评分有点想不通。

区教授教的是物理化学,平时挺喜欢考学生,评分也特别严格。这回出的考题中,有道题目特别难,全班只有卢嘉锡一个人做出来,可是因为他把答案的小数点写错了一位,那道题目教师只给了1/4的分数。

如何才能避免把小数点放错地方呢?在理解了教师重扣的一片苦心之后,卢嘉锡思索着。

从此以后,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习题,他总要千方百计地根据题意提出简单而又合理的物理模型,从而毛估一个答案的大致范围(数量级),如果计算的结果超出这个范围,就赶此仔细检查一下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种做法,使他有效地克服了因偶然疏忽引起的差错。

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的卢嘉锡后来走上了献身科学的道路。发现,从事科学研究同样需要进行毛估,或者说进行科学的猜想。不过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因为探索未知世界比起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要艰巨复杂得多。在形成科学上的毛估思想方面,他首先得益于留心揣摩他的导师、后来两度荣获诺贝尔奖(化学奖与和平奖)的鲍林教授的思维方法。

那是1939年秋,在留英时导师萨格登教授的指点和推荐下,卢嘉锡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来到当时很有名气的结构化学家鲍林教授的身边。毫无疑问,探索物质和微观结构奥秘,正是这位不满24岁就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青年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

结构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与宏观性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不过当时的研究手段还处在初级阶段,通常,科学家们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弄清楚某一物质的分子结构。卢嘉锡注意到,鲍林教授具有一种独特的化学直观能力:只要给出某种物质的化学式,他往往就能通过毛估大体上想像出这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鲍林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才能令他的学生钦佩,但卢嘉锡关没有使自己仅仅停留在崇拜者的位置上。

鲍林教授靠的是一种毛估,我为什么就不能呢?在反复揣摩之后,卢嘉锡领悟到:科学上的毛估需要有非凡的想像力,而这种想像力只能产生于那些拥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训练有素而善于把握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的头脑,于是,他更加勤奋刻苦,孜孜以求。

1973年,国际学术界对固氮酶活性中心结构问题的研究还处在朦胧状态,当时的科学积累距离解开固氮酶晶体结构之谜还有相当一段路程。然而正是在这个时候,卢嘉锡在组织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就提出了固氮酶活性

中心的原子簇模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福州模型。它的样子像网兜,因而又称之为网兜模型(后来又发展出孪合双网兜模型)。四年以后,国外才陆续提出原子簇的模型

时至1992年,实际的固氮酶基本结构终于由美国人测定出来,先前各国学者所提出的种种设想都与这种实际测定的结构不尽相符。猜想与事实之间总是有些距离的,然而作为世界上最早提出的结构方面基本模型之一──19年前卢嘉锡提出的模型,在网兜状结构方面基本上近似地反映了固氮酶活性中心所具有的重要本质,他的毛估本领不能不让人由衷叹服!

长期的科研实践,使卢嘉锡特别重视毛估方法的运用,他常常告诫他的学生和科研人员:毛估比不估好!他希望有幸献身科学的人们,在立题研究之初就能定性地提出比较合理的基本结构模型(通常表现为某种科学设想或假说),这对于正确地把握研究方向、避免走弯路是很有意义的。但他同时提醒大家:运用毛估需要有个科学的前提,那就是全面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否则,未得其中三昧,那毛估就可能变成瞎估。

三昧,古语指事物的诀要所在。其实,无论哪种科学方法,如果只会从形式上运用它,充其量不过是一名熟练的工匠;只有那些善于从本质上把握它的人才会成为大师。

第三章 中国化学家

第三章中国化学家 (1) §1蔡馏生 (2) §2蔡伦(约公元63一121) (2) §3陈裕光 (3) §4戴安邦(1901-1999) (4) §5冯新德 (4) §6傅鹰 (4) §7高济宇 (5) §8高小霞(1919-1998) (6) §9葛洪(公元284一345) (6) §10何炳林 (8) §11侯德榜 (9) §12胡日恒 (10) §13黄耀曾 (11) §14黄子卿 (13) §15纪育沣 (14) §16蒋明谦 (14) §17黎乐民 (15) §18李寿恒 (15) §19刘元方 (18) §20卢嘉锡 (18) §21钱保功(1916~1992) (20) §22钱人元(1917~) (21) §23唐敖庆 (21) §24唐有祺 (22) §25王序 (24) §26王葆仁 (24) §27吴承洛 (24) §28吴学周 (25) §29邢其毅 (25) §30徐光宪 (25) §31徐寿(1818一1884) (26) §32徐喜 (28) §33杨石先 (28) §34曾昭抡 (29) §35张大煜 (29) §36张江树 (29) §37张青莲 (31) §38张子高 (31) §39张滂 (32) §40周其凤 (32)

§41朱子清32 第一章中国化学家 §1蔡馏生 蔡馏生教授生于1902年福建省泉州市人。192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化学系,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 蔡馏生教授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为中国的教育和科学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抗日战争期间,宁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不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工作。解放战争期间,不满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积极支持学生运动。1949年4月,看到祖国即将解放,立即中断在美国的学术工作,毅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1952年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要求到吉林大学的前身——东北人民大学筹建化学系,蔡镏生教授长期担任化学系系主任,在工作中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为化学系的创办、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蔡镏生教授专长化学动力学。五十多年来一直从事物理化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将近代物理新技术应用于物理化学,取得丰硕成果,促进了我国实验物理化学的发展。他还长期致力于与能源开发有关的催化动力学、光化学的研究,直到晚年仍孜孜不倦地指导中青年教师、科技人员开展太阳能的光化学利用研究工作。 蔡镏生教授于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任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以及《化学通报》等学术刊物编委。他学风严谨,为人正直,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和科学事业。 §2蔡伦(约公元63一121) 蔡伦,字敬仲,湖南来阳县人。东汉明帝刘庄年(公元58一75)未,开始在宫掖做事。到汉和帝刘肇即位时,他做了皇帝的侍从宫官,传达诏令,掌管文书,参与军政机密大事。 蔡伦很有才学,敦厚慎重,曾多次"直谏皇帝,指出其过失。后加位尚方令,在汉和帝年间即公元97年,掌管皇宫用的刀、剑等器械,这些器械无不精密、坚固,为后世所效仿。 古时的书是相互间用绳子连接的可记载文字的竹片,纸则采用细薄的丝织品,纸贵书重,很不方便。蔡伦便动脑筋想办法,用树皮、麻头、破布、鱼网等材料制造纸张。公元105年,蔡伦将自造的纸呈给和帝,皇帝很重视。从此,世人部使用这种纸,称之为"蔡侯纸"。 安帝年间(公元114年),和帝的皇后邓太后因蔡伦久侍宫中,封他为龙亭侯。以后,蔡伦在长乐宫中专管皇帝的车马事。公元118年,皇帝见经传文章多不正规,就命刘珍和良史校订经文经书中的谬误,指定蔡伦监管他们的工作。蔡伦受窦后(汉章帝刘旭后)的微辞授意,诬陷安帝祖母宋贵人。太后死后,安帝亲自处理政务,命令蔡伦自己到廷尉处接受处罚。蔡伦蒙受耻辱,遂洗净身体整戴衣冠,自杀而死。 蔡伦的这段生平摘自被后人视为正史的《后汉书》,《后汉书》上的记载成了后人了解研究蔡伦的主要依据,然而《后汉书》是在蔡伦死后由南朝史学家范晔编撰的,相距300多年了,记载是否准确,后人有些怀疑,通过进一步研究,了解到范哗等编写的《后汉书》其大部分原始史料来自刘珍主编的《东观汉记》其中蔡伦传是蔡伦死后30年,东汉桓帝命史官曹寿、延笃为蔡伦立传,收于《东汉观记》。看来这段记载还是可信的。问题是《东仅观记》历经许多朝代,部分内容散失或有残缺,各种辑本内容不完全一样。有的辑本中的《蔡伦传》,对蔡伦造纸一说没有象范哗那么肯定。这就引起后人的种种猜疑。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加感悟300字左右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加感悟300字左右 篇一: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2、每一个人都有幽默的时候,只是在不要同的地方。就算是周总理,只是在不同的地方。一位记者问总理:“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们问这种问题?大家关注着周总理,周总理肯定的说:“有!”接着”中国的妓女在台湾!”这一答,记者哑口无言。其实这是一个圈套,只要总理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的圈套,他会紧接着说“台湾有妓女”,这个时候你总不能说“台湾不是中国的领土”。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位记者说:“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此语一出,话惊四座。周总理不慌不忙,脸带微笑地说:“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美国官员的话里显然包含着对中国人的极大侮辱。在场的中国工作人员都十分气愤,但又不能在外交场合强烈斥责对方的无礼。如果忍气吞声,听任对方的羞辱,那么国威何在?周总理的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有时候的幽默,可以用来玩,也可以用来维护尊严。 3、郭沫若是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他于1892 年生于四川乐山“绥山毓秀,沫水钟灵”的古镇——沙湾。郭沫若四岁半便进“绥山馆”读书,在这里度过了八个春秋。郭沫若在私塾先生的训导下,读《唐诗三百首》、《千家诗》等许多古书。因此,他不到七岁,就已能写出满不错的对联和诗词。郭沫若在少年时代就十分同情家庭困难的同学。有一天,他碰到

化学家名言及简介【图】

一些人能获得更多的成就,是由于他们对问题比起一般人能够更加专注和坚持, 而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比别人高多少。——约翰·道尔顿 Some people can gain more achievements, is due to that they can be more focus and insist on their problems than the average person, but not for their talent is much higher than others. 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近代原子论的提出者。道尔顿患有色盲症,他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有关色盲的研究论文。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门捷列夫 Without double diligence, neither aptitude, nor a genius! 德米特里·门捷列夫(1834.2.7~1907.2.2),俄国伟大的化学家,他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就此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份元素周期表。他的名著《化学原理》,在十九世纪后期和二十世纪初,被国际化学界公认为标准著作,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化学家。门捷列夫还在包括气象学、石油工业、农业化学、度量衡等众多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做出了成绩。人们为了纪念门捷列夫的功绩,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要想做好实验,就要敏于观察。——波义耳 In order to do the experiment, it is necessary to be sensitive to the observation. 罗伯特·波义耳(Robert Boyle,1627~1691),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对于化学、物理学、生理学等方面都有卓越贡献,他是用实验方法研究自然科学的前驱。波义耳在1661年发表了著作《怀疑派化学家》,该书对化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为此化学史家把这一年作为近代化学的开始年代。

中国化学发展史

浅谈中国化学发展史 武瞳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摘要:化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至关重要。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化学的发展史,有助于我们更好的利用化学。化学的历史渊源非常古老,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等等。当时只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化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而它的发展,又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关键词:萌芽炼丹燃素定量化学化学史化学家侯德榜张青莲侯氏制碱法 化学史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一)化学的萌芽时期:从远古到公元前1500年,人类学会在熊熊的烈火中由黏土制出陶器、由矿石烧出金属,学会从谷物酿造出酒、给丝麻等织物染上颜色,等等。这些都是在实践经验的直接启发下经过长期摸索而来的最早的化学工艺,但还没有形成化学知识,只是化学的萌芽时期。 (二)炼丹和医药化学时期:约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1650年,化学被炼丹术、炼金术所控制。为求得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象征富贵的黄金,炼丹家和炼金术士们开始了最早的化学实验,虽然他们都以失败告终,但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过程中,在探索“点石成金”的方法中实现了物质间用人工方法进行的相互转变,积累了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条件和现象,为化学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出版了一些有关化学的书耕,第一次有了“化学”这个名词。英语的chemistry起源于alchemy,即炼金术。chemist 至今还保留昔两个相关的含义:化学家和药剂师。但随着炼丹术、炼金术的衰落,人们更多地看到它荒唐的一面,化学方法转而在医药和冶金方面得到正当发挥,中、外药物学和冶金学的发展为化学成为一门科学准备了丰富的素材。 (三)燃素化学时期:从1650年到1775年,是近代化学的孕育时期。随着冶金工业和实验室经验的积累,人们总结感性知识,进行化学变化的理论研究,使化学成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这一阶段开始的标志是英国化学家波义耳为化学元素指明科学的概念。继之,化学又借燃素说从炼金术中解放出来。燃素说认为可燃物能够燃烧是因为它含有燃素,燃烧过程是可燃物中燃素放出的过程,尽管这个理论是错误的,但它把大量的化学事实统一在一个概念之下,解释了许多化学现象。在燃素说流行的一百多年间,化学家为解释各种现象,做了大量的实验,发现多种气体的存在,积累了更多关于物质转化的新知识。特别是燃素说,认为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化学反应中物质守恒,这些观点奠定了近代化学思维的基础。这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0字及感受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0字及感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一: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

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不可思议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篇二: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 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

化学家的励志故事

化学家的励志故事——舍勒 瑞典化学家舍勒只上过小学,从十五岁起在一家药房里当学徒。 用舍勒自己的话来说,他的许多化学知识和技能,都是那时“偷着学会的”呢! 有一天晚上,舍勒在钻研孔克尔的名著《实验室指南》时,对书中的一段论述产生了疑问。他多么想去药店老板的实验室验证一下啊!可是,刻薄的老板有规定,未经特殊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他的私人实验室。 夜深了,窗外寂静极了,只有秋虫偶尔发出唧唧的叫声。舍勒实在憋不住了,就点上蜡烛,偷偷溜进了实验室。他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着,突然,耳边响起一个严厉的声音:“谁在这儿?”他吓了一跳,猛抬头,只见旁边站着自己的同事格伦贝格。顿时,他心中象一块石头落地似的,变得轻松起来。因为,格伦贝格是他最要好的朋友啊! “这么晚了,你来实验室干什么?”格伦贝格不解地问。 “我实在睡不着呀。”舍勒指着桌上的《实验室指南》和实验装置,感慨地说:“你看,孔克尔的书上说,盐精和黑苦土不能混合。我想验证一下,看书上写的对不对。” “噢,原来如此。”格伦贝格关切地说,“不过,你可要注意身体呀,别熬得太晚啦!” “放心吧,我一定注意。另外,希望你替我保密,千万别让老板知道了。”

舍勒低声央求说。 格伦贝格默默地点了点头。 经过实验,舍勒证明了孔克尔的书上是把石墨和软锰矿混为一谈了。后来,他还用软锰矿制出了氯气。 舍勒就是这样,一有疑问就背着老板,偷偷地去实验室验证。天长日久,这位小药剂师终于跻身于著名化学家的行列。

化学家卢嘉锡的故事 九年级组徐新萍 “假如设计一座桥梁,小数点错一位可就要出大问题、犯大错误,今天我扣你3/4的分数,就是扣你把小数点放错了地方。”1933年,在一次随机的考测之后,区嘉炜教授这样开导卢嘉锡,他显然注意自己最喜欢的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评分有点想不通。 区教授教的是物理化学,平时挺喜欢考学生,评分也特别严格。这回出的考题中,有道题目特别难,全班只有卢嘉锡一个人做出来,可是因为他把答案的小数点写错了一位,那道题目教师只给了1/4 的分数。 如何才能避免把小数点放错地方呢?在理解了教师重扣的一片苦心之后,卢嘉锡思索着。 从此以后,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习题,他总要千方百计地根据题意提出简单而又合理的物理模型,从而毛估一个答案的大致范围(数量级),如果计算的结果超出这个范围,就赶此仔细检查一下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种做法,使他有效地克服了因偶然疏忽引起的差错。 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的卢嘉锡后来走上了献身科学的道路。发现,从事科学研究同样需要进行“毛估”,或者说进行科学的猜想。不过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因为探索未知世界比起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要艰巨复杂得多。在形成科学上的毛估思想方面,他首先得益于留心揣摩他的导师、后来两度荣获诺贝尔奖(化学奖与和平奖)的

2019中国化学家的爱国情怀精品教育.doc

中国化学家的爱国情怀 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优秀儿女。暂且撇开以前的不谈,近代以来,有多少先进分子和志士仁人为了祖国的独立和解放,英勇无畏,不怕牺牲,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可歌可泣,又有多少先进分子和志士仁人为了祖国的繁荣和富强,呕心沥血,坚韧不拔,他们的思想和行动同样可歌可泣。中国的化学家,为了祖国化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下面我们举例式地描述几位化学家的事迹。 中国著名化学家、化工专家侯德榜的爱国情怀令人感动。侯德榜生于1890年,他在青年时代目睹了外国列强在中国土地上的霸道行为,他认为外国列强之所以敢欺负中国,是因为他们的科学技术先进,因此,中国要想不受人家欺负,就要走“科学救国”的道路。 我国知识界的“科学救国”思想是在辛亥革命以后产生的。辛亥革命以前,中国经历了洋务运动、变法维新,但是这些都失败了。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结束了帝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辛亥革命后,一方面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革命斗争日益高涨,另一方面中国仍然落后,国内政治局势混乱,在许多知识分子和留学生中间,尤其是在学习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中间,逐渐产生了科学可以救国的思想。他们要用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救国。这表示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他们要投身到救国的事业中去。因此,

对于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来说,“科学救国”的思想是一种爱国思想。“科学救国”代表了一些科学家寻求救国道路的一种想法,许多人抱着这种想法去尝试、去实践、去奋斗。他们出国留学,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并带回祖国,对发展祖国的科学技术事业起了积极作用。 诚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仅仅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是难以实现救国的愿望的。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于中国人寻求救国的道路,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论述。他写道:“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科举,兴学校,好像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东西很可以救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①历史已经证明,在旧中国仅仅依靠科学是救不了国的。但是,对于那些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来说,他们的“科学救国”的爱国热

励志名人故事及感悟

励志名人故事及感悟 人的一生就是一本书,是一篇很长的故事,只不过有的人生平淡无奇,实在没什么精彩的,但是有些人的人生那就那相当波澜壮阔,往往成功的人经历的也就越多,在他们崛起的背后的故事就是小编要分享大家的,希望你们喜欢! ⑴获得胜利的方法 故事:有人用玻璃把一条蛇和一只青蛙在水池里隔开。开始时,蛇要吃青蛙,它一次次冲向青蛙,却一次次撞到了玻璃隔板上,它吃不着。过了一会,蛇放弃了努力,不再朝青蛙冲去。当玻璃隔板被抽掉之后,蛇也不再尝试去吃青蛙了。 点拨:其实获得成功的方法很简单,别因一时的失败失去信心就可以了。 感悟:人生路上,各种各样的障碍无处不在。克制障碍难免要经历失败和困苦,屡败屡战坚持下去的是胜利者,百战百胜最终放弃的成了失败者。 ⑵改变现状的方法 故事:两个园林工人吃饭时闲聊。甲说:“整天挖坑种树的,让人烦透了!”乙说:“你想着咱们是在建设一个美丽的新花园,这样心情就好多了!”多年后,甲依旧在花园里挖坑种树,而乙却成了设计师。 点拨:其实改变现状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心中有个“新花园”就

可以了。 感悟:真正冠绝一时的人物有赖于时代,他们之中并不是个个都能生逢其时,或虽生逢其时却又不能因时而动。但是,人的智慧毕竟有一个长处:即它是永恒的。纵然现在不是他得志的时光,总会有许多别的时机可让他一展风采。 ⑶寻找财富的方法 故事:一个农场主悬赏100美元寻找他丧失在谷仓里的一只珍贵手表。金表太小,谷仓太大,稻草太多。人们在夜晚来临时还没有找到金表,一个个放弃重赏的诱惑离去了,只有一个小男孩还在坚持寻找着。在一切喧闹静下来后,一个奇特的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起。小孩循声找到了金表,最终得到了100美元。 点拨:其实寻找财富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保持宁静的心灵就可以了。 感悟:一个看得透、断的准的人可驾驭事物而不被事物所驾驭。他可以洞察到事物的深处,了解并能把握其本质。观察严谨,思考细致,推理明晰,所以天下没有什么东西他不能发现。 ⑷成为英雄的方法 故事:古希腊神话中有两位女神:一个叫美德女神,一个叫恶德女神。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小的时候,碰见了她们。恶德女神对他说:“孩子,跟我走吧!包你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你要什么,我一定满足你什么!”美德女神对他说:“孩子,跟我走吧!我将教会你如何勇往直前,而你也必将在战胜艰险的过程中变得坚强无比!”赫拉克勒

中国化学十大牛人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不断增加,中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 个人感觉以下10人在化学领域年富力强,所作工作都属国际水平,国内领先。由于个人学 识有限,观点难免有失偏颇,还请见谅。加之不同研究领域不好作出比较,本人主要参考 依据是其所发文章,及其引用次数,排在后面的几位尽管还不是院士,所发IF> 5.0的pape r基本也都有30篇左右, 国内同一水平的学者应该还可以找出一些,但要明显高出这10人的恐怕没有几位。纯属一 家之言,还望各位大仙指正! No.1 侯建国院士——中国科技大学(选键化学) 他的工作国外同行比较关注,作了副校长依旧发science,鱼和熊掌他兼得了! No.2 李灿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化学) 天才出于勤奋,科学乐在其中! No.3 麻生明院士——中科院上海有机所(金属有机化学) 他是在两家权威杂志上《Chemical Reviews》,《Accounts of Chemical Res earch》都 撰写过文章的的唯一大陆学者,最年轻的院士。 No.4.吴奇院士——香港中文大学(高分子化学) 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他2003年评上院士时,有130篇文章的IF>3.0 No.5 吴云东院士——香港科技大学(理论有机化学) 50多篇jacs,05年上的院士应该没有人不服吧! No.6 高濂——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无机材料化学) 他是大陆仅有2位论文被高频引用的学者之一。不晓得为什么就是上不了院士。 No.7 李亚栋——清华大学(无机化学) 他是正宗本土培养的青年才俊,土鳖可以做的比海龟更为出色

No.8 赵东元——复旦大学(分子筛材料) 已经是全国劳模,明师出高徒。与当年哈佛同门杨,冯等人相比,只有他选择了回国。 No.9 江雷——中科院化学所(界面材料化学) 很年轻就坐上863首席,不仅仅是血气方刚。化学所第一牛人。 No.10 杨丹——香港大学(生命有机化学)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小编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关注网获得更多内容。 【古今中外名人励志故事及感悟集锦】 篇一:曾经自卑 十几年前,他从一个仅有20多万人口的北方小城考进了北京的大学。上学的第一天,与他邻桌的女同学第一句话就问他:“你从哪里来?”而这个问题正是他最忌讳的,因为在他的逻辑里,出生于小城,没见过世面,肯定被那些来自大城市的同学瞧不起。很长一段时间,自卑的阴影都占据着他的心灵。 二十年前,她也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里上学。 大部分日子,她也都在疑心、自卑中度过。她疑心同学们会在暗地里嘲笑她,嫌她肥胖的样子太难看。 她不敢穿裙子,不敢上体育课。大学时期结束的时候,她差点儿毕不了业,不是因为功课太差,而是因为她不敢参加体育长跑测试!她连给老师解释的勇气也没有,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傻乎乎地跟着老师走,老师勉强算她及格。 在最近播出的一个电视晚会上,她对他说:“要是那时候我们是同学,可能是永远不会说话的两个人。你会认为,人家是北京城里的姑娘,怎么会瞧得起我呢?而我则会想,

人家长得那么帅,怎么会瞧得上我呢?” 他,现在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经常对着全国几亿电视观众侃侃而谈,他主持节目给人印象最深的特点就是从容自信。他的名字叫白岩松。 她,现在也是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而且是第一个完全依靠才气而丝毫没有凭借外貌走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岗位的。她的名字叫张越。 喔 原来是他们。 他们也会自卑。 原来自卑也是彻底摆脱的。 篇二:你自己没价值,就别怪没朋友 很多大学生的困惑是到底应该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还是积累人脉上,我想说的是,还是先提升自己的实力,把自己变得更强大。与其你去寻找和笼络人脉,不如你变成别人都想结交的人脉。 当你一无是处的时候,你以为你跟某个名人拍了个照片,跟某个行业大牛握了次手,给某个老总点了个zan,他们就是你的人脉了吗?在他们眼里,你就是个小透明。不是他们势利,而是他们跟普通人一样,只能看到跟自己同等高度的人,以及仰望站得更高的人。 普通人想和马云做好朋友很难,想和赵薇做好朋友也

中国有机氟化学

化学史 中国有机氟化学研究40年 刘金涛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上海 200032) 我国的有机氟化学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当时是为了满足国防建设的需求。经过40年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我国已经能够生产许多含氟产品,如氟塑料、氟橡胶、氟里昂、含氟表面活性剂、含氟油脂、含氟医药和农药、氟碳代血液等,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氟化学工业基础,并造就了一支实力雄厚的有机氟化学研究队伍,在国际氟化学界占有一席之地。 回顾我国氟化学发展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主要集中力量建立氟技术,合成单体及聚合物和制冷剂,并进行小批量生产。其后与化工部门一起扩大产量,并扩展至其它领域,如含氟表面活性剂、含氟医药和农药等,第三阶段始于70年代后期,是我国有机氟化学基础研究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使中国的有机氟化学研究逐渐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1 任务带学科——有机氟化学的兴起 1896年氟代乙酸乙酯的合成标志着有机氟化学的开始,至今已有整整一个世纪的时间。在此期间,几次历史性的突破极大地促进了有机氟化学的发展,如本世纪三十年代氟里昂在制冷工业上的应用,二战期间曼哈顿工程的实施以及50年代高生理活性52氟脲嘧啶的合成等。我国氟资源丰富,已探明萤石的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但直到本世纪50年代,氟化学在中国还是一片空白。50年代末,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开始自行开发原子能技术,急需一批特殊的含氟材料,由此开始了有机氟化学在中国的研究。 当时氟材料的研制工作主要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进行。为了国防建设的需要,科学院组织了一批优秀的化学家如黄耀曾、黄维垣、蒋锡夔、田遇霖等从其它专业转向有机氟化学领域,从零开始,因陋就简,由最基本的氟化氢做起,逐步建立各种氟化技术,制备四氟乙烯等单体。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也分别在进行氟橡胶和含氟共聚物的研制工作。1963年科学院决定将氟化学的工作集中到上海,集中力量,形成特色。当时上海市调拨一个葡萄糖厂给有机所,经改造做为扩试和批量生产的基地。在这阶段的任务多数是仿制,成功后再批量生产,提供应用,研制的氟材料包括采用不同方法聚合的聚四氟乙烯、四氟乙烯的共聚物、偏氟乙烯的共聚物,还有含氟聚氨酯、聚全氟苯、含氟油脂等。经过几年的艰苦拼搏,终于研制成功了各种国内急需的含氟材料,为我国原子弹的提前试爆成功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氟化学科研人员,建立了有关的科研手段和设施,为以后我国有机氟化工的发展及有机氟化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刘金涛 男,35岁,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有机氟化学研究。 1999211224收稿 2000203224修回

中国化学家-戴安邦

中国化学家-戴安邦 中国化学家-戴安邦戴安邦1901年4月30日出生于江苏省镇江丹徒县南乡丘陵地区的农村家庭。家有少量土地,童年即随家人在地里劳动,而收获有限,当地乡民生活均甚贫苦,故后来学农有改进农村之意。 1906—1911年,戴安邦入私塾,读完《三字经》、《二十四孝》、《四书》、《诗经》等书,打下了深厚的文言基础。1912年入镇江润州中学,接受新教育。所学课程除国文、英文、数、理、化外,尚有中外地理和中外历史,遂产生振兴国家民族的志愿。1919年夏,“五四”运动发生,镇江虽是工商业小城,但有外国租界和商店。为响应北京和上海的爱国运动,各界发起抵制日货。他积极参加,并组织同学上街宣传。1919年9月,戴安邦考入金陵大学学习农科,先入预科,但到第二年下学期学费困难,几致辍学,幸好南京成美中学要聘请一位化学和物理教员,由于他的学习成绩优异,被介绍去该校兼课,半工半读,大学学习得以继续。两年预科毕业,即将转入正科。因农科各科的田间实习频繁,而且时间因天时而不固定,学农与半工半读不能兼顾,故不得不放弃学农,改学在中学教的理科化学。他在中学教学,认真备课,努力做好每个教学环节,特别重视直观教学,讲课借用大学的仪器做示教实验,因此他的教学效果很好,深

受学生的欢迎,也为学校的领导赞许和支持,不久即拨给经费购置理化实验器材,成为当时具有理化实验设备的极少数中学之一。1924年6月他大学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因学习成绩全部优秀,荣获金钥匙奖。同年他留校,先担任普通化学的实验室教学,继兼任有机分析和食物分析等课助教。1926年升任讲师,讲授普通化学课。20年代初,半官方的学术组织“中华教育改进社”兴起了一个改进中国教育的 运动。1925年起,该社在清华大学开办化学教师暑期讲习班,开设实验课,讨论化学教学法。1926年夏他参加该班讲习,对他后来重视实验教学和化学教学法起了重要作用。 1928年戴安邦获中国医学会奖学金赴美国纽约哥伦比 亚大学化学系深造,由于勤奋刻苦,每门功课成绩均优,次年6月获硕士学位,并于12月被选为美国荣誉化学学会会员,荣获金钥匙。又被选为美国荣誉科学学会会员,再度荣获金钥匙。通过博士生预试,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胶体化学家托马斯(A.W.Thomas)教授,用配位化学观点进行“氧化铝水溶胶的研究”。戴安邦充分发挥自己扎实的化 学功底和精湛的实验技术,使论文工作很快有了创造性的结果。导师称这是他遇到过的最好的博士生。1931年6月,戴安邦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一经在美国化学会志发表,就受到学术界的瞩目,在1934年出版的A.W.托马斯著

励志名人故事加感悟

励志名人故事加感悟 我们在看那些关于名人的励志故事时,总会有所感悟,那么励志名人故事加感悟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名人故事篇1:斯坦利.库尼茨斯坦利.库尼茨是个对沙漠探险情有独钟的瑞典医生,年轻的时候,他曾试图穿越非洲撒哈拉沙漠。 进入腹地的当天晚上,一场铺天盖地的风暴使他变得一无所有:向导不见了,满载着水和食物的驼群消失得无影无踪,连那瓶已经开启的准备为自己庆祝36岁生日的香槟也洒得一干二净。 死亡的恐惧从四面八方涌来,斯坦利的手神经质地伸进自己的口袋:“苹果!” 斯坦利从绝望中清醒过来:“我还有一个苹果!” 几天后,奄奄一息的斯坦利被当地土著救起。 令他们大惑不解的是,昏迷不醒的斯坦利手中攥着一个虽然完整但已干瘪得不像样子的苹果。它被攥得如此紧,以至于谁也无法从他手中取出。 上个世纪初,这个一生中不乏传奇色彩的老人去世了。 弥留之际,他为自己拟写了这样一句墓志铭: 我还有一个苹果。我不知道别人是如何看待这只苹果的,毋庸置疑,它可以被看成是信念的化身,但我更一厢情愿地倾向于这种理解:上帝在把你置于绝境的同时,一定会塞给你一只救命的苹果,它就藏

在你身上某一个口袋里。 因此,人没有必要抱怨自己一无所长,你应该把叹息的时间用在寻找这只苹果上。只要你能找到它,你就一定能轻松地走出生活的沙漠。 ;;那只苹果,其实就是你的长处 【感悟】 上帝在把你置于绝境的同时,一定会塞给你一只救命的苹果,它就藏在你身上某一个口袋里。 励志名人故事篇2:王永庆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 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 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 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

世界十大化学家简介

世界十大化学家简介 1.勒沙特列(1850-1936),法国科学家 勒沙特列一生中的大部分工作都和工程技术有关,唯一重要的化学理论贡献就是化学热力学中的勒沙特列原理,这一原理概括了化学平衡的根本性质。它甚至可以超越化学,成为和物质能量守恒定律相提并论的,描述自然世界的一般性规律。伟大的思想不在于他的篇幅,而在于他的深刻。只有两句话的勒沙特列原理足以使勒沙特列跻身一流化学家的行列。 2.凯库勒(1829-1896),德国化学家 苯环,如此美丽的分子,它的对称和谐之美,足以使人陶醉。凯库勒最早论证了苯的环状结构,为以苯环为基本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开辟了道路,这是有机化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成就。同时,凯库勒还是一位卓越的领导者,他是第一届国际化学会议的发起人的主要组织者,为国际学术交流做了许多重要工作。另外,他也是一位成功的老师,他的学生之中,有三位后来获得了诺贝尔奖。他本人没有获奖的原因只有一个,他与诺贝尔逝于同年。 3.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 诺贝尔,一位杰出的化学工程师,一位成功的商人,不过至多只能算是二流的化学家,他对于化学理论实在是没有什么重要的贡献。他大概是化学领域名气最大的人,不过这不是因为他的科学成就,而是因为他的巨额遗产。现在,全世界的人都把能分到他的遗产看作一项至高的荣誉。他冒着生命危险,发明了安全炸药,成为人们开山劈石,进行各种工程建设的利器,极大的推动了世界的发展。同时,这项伟大的发明也被广泛用于战争,可以快速有效地杀伤敌人。诺贝尔,一个传奇,因为科学成就而获得大量财富,因为处理财富的伟大方式而不朽。 4.范霍夫(1852-1911),荷兰化学家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1875年,他发表了《空间化学》一文,提出分子的空间立体结构的假说,首创“不对称碳原子”概念,以及碳的正四面体构型假说(又称范霍夫—勒·贝尔模型),这些观点成为立体化学的理论基础。正四面体构型的碳原子和平面构型的苯分子是千变万化的有机化学的两块基石。同时,他又在化学动力学和化学平衡理论领域

IUPAC与中国化学的发展

标题:IUPAC与中国化学的发展 摘要:IUPAC从成立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成为化学界的一种权威,尤其是它制定的命名规则更是化学界的法则,而中国化学的发展在近几十年来也是成果斐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学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在中国化学发展的过程中,中国化学界和IUPAC的联系也是越来越紧密,两者齐头并进,共同发展,使化学的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成果! 关键词: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IUPAC)中国化学共同发展

一、IUPAC的简介 (一)IUPAC的成立与发展 IUPAC 成立于1919 年,它是由世界各国化学会或科学院为会员单位组成的一个非赢利性质的学术机构。现在有会员国43个。还有一些观察员国家(并非IUPAC 正式成员组织,不交纳会费,也没有选举权,如罗马尼亚化学会、保加利亚化学会、巴基斯坦化学会等16 个国家的化学会) 。另有31 个附属机构和大约250 个企业会员。世界著名的杜邦公司、3M 公司、契巴-加基公司、以及中国的上海石化都是它的企业会员。 IUPAC是顺应国际社会对于化学方面日益强烈的标准需求而诞生的。由于19 世纪后期全球商业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对于化学物质的原子量、测定方法、化合物命名及符号等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早在1860 年Kekule 就倡议组织了一系列国际会议讨论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法,这些会议的结果就是1892 年的日内瓦有机化学命名原则。进入20 世纪后,化学家的国际合作更多了。在1911 年, IUPAC的前身——国际化学会联合会( IACS) 在巴黎开会,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元素和有机物的命名、原子量标准、物理常数标准、编辑出版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表、关于出版格式的标准、关于防止同一文章重复发表的办法。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 1919年于罗马正式成立了IUPAC。 百年来, IUPAC 把全世界化学工作者团结在一起,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也赢得了声誉,大家熟悉的IUPAC 命名法、IUPAC 原子量国际标准都是在化学界具有立法性质的规定。IUPAC是隶属国际科联( ICSU) 的一个专业国际性学会(另外还有IUPAP ,国际纯粹与应用物学联合会; IUPAB ,国际纯粹与应用生物学联合会等等) ,它团结、组织了全球化学家,是在各国际专业学会中组织较为完善,活动较好的一个。IUPAC 还向其他国际组织如WHO(世界卫生组织) , UNESCO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UN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 , ISO (国际标准组织) 等提供有关化学方面的建议和标准。 (二)IUPAC的组织介绍 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又译国际理论(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是一个致力于促进化学相关的非政府组织,也是各国化学会的一个联合组织。以公认的化学命名权威著称。命名及符号分支委员会每年都会修改IUPAC命名法,以力求提供化合物命名的准确规则。 IUPAC 也是国际科学理事会的会员之一。 IUPAC是非政府、非营利、代表各国化学工作者组织的联合会,其宗旨是促进会员国(Member Countries)化学家之间的持续合作;研究和推荐对纯粹和应用化学的国际重要课题所需的规范、标准或法规汇编;与其他涉及化学本性有关课题的国际组织合作;对促进纯粹和应用化学全部有关方面的发展作出贡献。 在实现上述宗旨中尊重非政治歧视原则,维护各国化学工作者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的权力,不得因种族、宗教或政治信仰而遭受歧视 联合会由理事长领导,下设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并由秘书长和司库组织秘书处。理事会领导七个专业委员会:物理化学专业委员会、无机化学专业委员会、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高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应用化学专业委员会、临床化学委员会。 其领导机构为理事会,由理事长、秘书长、司库、前任理事长、各专业委员会主席和不少于十名的当选理事组成。理事长任期两年,任满后由副理事长升任,副理事长由选举。

科学家卢嘉锡的故事

科学家卢嘉锡的故事 导读:卢嘉锡1915.10.26~2001.06.04,物理化学家、化学教育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卢嘉锡工作涉及物理化学、结构化学、核化学和材料科学等多种学科领域。在结构化学研 究工作中有杰出贡献,曾提出固氮酶活性中心的结构模型,从事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等,对中国原子簇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所指导的新技术晶体材料科学研究,也取 得了重大成绩。 “假如设计一座桥梁,小数点错一位可就要出大问题、犯大错误,今天我扣你3/4的 分数,就是扣你把小数点放错了地方。”1933年,在一次随机的考测之后,区嘉炜教授 这样开导卢嘉锡,他显然注意自己最喜欢的这个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评分有点想不通。 区教授教的是物理化学,平时挺喜欢考学生,评分也特别严格。这回出的考题中,有 道题目特别难,全班只有卢嘉锡一个人做出来,可是因为他把答案的小数点写错了一位, 那道题目教师只给了1/4 的分数。 如何才能避免把小数点放错地方呢?在理解了教师重扣的一片苦心之后,卢嘉锡思索着。 从此以后,不论是考试还是做习题,他总要千方百计地根据题意提出简单而又合理的 物理模型,从而毛估一个答案的大致范围数量级,如果计算的结果超出这个范围,就赶此 仔细检查一下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这种做法,使他有效地克服了因偶然疏忽引起的差错。 卢嘉锡 善于总结学习方法的卢嘉锡后来走上了献身科学的道路。发现,从事科学研究同样需 要进行“毛估”,或者说进行科学的猜想。不过那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因为探索 未知世界比起学习和掌握现成的知识要艰巨复杂得多。在形成科学上的毛估思想方面,他 首先得益于留心揣摩他的导师、后来两度荣获诺贝尔奖化学奖与和平奖的鲍林教授的思维 方法。 那是1939年秋,在留英时导师萨格登教授的指点和推荐下,卢嘉锡赴美国加州理工 学院,来到当时很有名气的结构化学家鲍林教授的身边。毫无疑问,探索物质和微观结构 奥秘,正是这位不满24岁就获得伦敦大学博士学位的中国青年学者最感兴趣的问题。 结构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与宏观性之间相互关系 的新兴学科,不过当时的研究手段还处在初级阶段,通常,科学家们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才能弄清楚某一物质的分子结构。卢嘉锡注意到,鲍林教授具有一种独特的化学直观能力:只要给出某种物质的化学式,他往往就能通过毛估大体上想像出这种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鲍林所表现出来的非凡才能令他的学生钦佩,但卢嘉锡关没有使自己仅仅停留在崇拜者的 位置上。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0字及感受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0字及感受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 __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中外名人励志小故事20篇 1、法国名画家纪雷有一天参加一个宴会,宴会上有个身材矮小的人走到他面前,向他深深一鞠躬,请求他收为徒弟。纪雷朝那人看了一眼,发现他是个缺了两只手臂的残废人,就婉转拒绝他,并说:“我想你画画恐怕不太方便吧?”可是那个人并不在意,立刻说:“不,

我虽然没有手,但是还有两只脚。”说着,便请主人拿来纸和笔,坐在地上,就用脚趾头夹着笔画了起来。他虽然是用脚画画,但是画得很好,足见是下过一番苦功的。在场的客人,包括纪雷在内,都被他的精神所感动。纪雷很高兴,马上便收他为徒弟。这个矮个子自从拜纪雷为师之后,更加用心学习,没几年的工夫便名扬天下。他就是有名的无臂画家杜兹纳。 启示:没有手竟然能成为画家,岂不是很 __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排除万难的毅力和恒心,你就能创造奇迹,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只要努力、才会出现奇迹。 2、每一个人都有幽默的时候,只是在不要同的地方。就算是周总理,只是在不同的地方。 一位记者问总理:“中国有没有 __?”不少人纳闷:怎们问这种问题?大家关注着周总理,周总理肯定的说:“有!” 接着“中国的 __在台湾!”这一答,记者哑口无言。其实这是一个圈套,只要总理说:“没有”,一旦你真的这样回答了,就中了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