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尖穴放血

耳尖穴放血

耳尖穴放血
耳尖穴放血

耳尖穴放血

耳尖穴是经外奇穴,有退热消炎、止痛及具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卷耳取尖上即是。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刺络”,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的作用。采用耳尖穴放血能泻火、解毒、活血、散瘀及调和阴阳。

治疗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单侧患病取病侧,双侧患病取双侧。局部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耳尖穴,左手揉按,使局部充血,右手持针速刺,用酒精棉球擦其针孔,左手反复挤压,如此数次,出血量达3-5滴即可,一般1-3次可治愈。

急性卡他性眼结膜炎多因外感疫疠之邪所致,或兼肺胃积热,内外合邪交攻于目而发病。《灵枢·口问》云:“耳为宗脉之所聚”。《杂病源流犀烛》亦云:“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素问、脏器发时论》也指出:“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说明耳与全身脏腑经络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全身脏腑经络。五官等有病,取耳部穴位治疗,可收至满意的治疗。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将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上点刺出血,挤出8-10滴血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每日1次,3-6次腮腺肿胀可以消退。

治疗麦粒肿:将患眼同侧耳尖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放血2-3滴,每日1次,2-5次即可。

麦粒肿是指睑腺急性炎症,属中医“针眼”、“偷针”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有外感风热,内有脾胃积热,循经而上,攻于胞睑,蓄积成脓。治宜疏风清热解毒。《证治准绳?七窍门》云:“土疳症脾胃上生毒,俗称偷针是也。……世传眼眦初生小包,视其背上即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灵枢?经脉》载有足太阳经支脉至耳上角“耳为宗脉之所聚”。《内经》又云:“血实者宜决之”。耳尖放血,实乃泻法,具有开导疏泻足太阳经之功,太阳经气疏通,气血得行,肿胀自消。用此法治疗麦粒肿,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治疗口唇疱疹:把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点刺出血,挤出5-8滴血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每日1次,治疗3-5天能结痂而愈。

急性扁桃体炎属中医“风热乳蛾”范畴。本病多因细菌感染而发,主要症状为咽部红肿,以扁桃体最显著。中医认为,病因为肺胃蕴热,风热之邪犯肺,肺气失宣,邪热循经搏结于喉核。《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部穴位与各经脉的关系息息相连。《厘正按摩要术》说:“耳皮肉属肺。”而足阳明胃经的支脉、经别上耳脉,至耳上角。且耳尖之穴最善泻肺胃之热,疏解上焦风热之邪。故运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可取疏风泄热,利咽止痛之效。

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耳与脏腑关系密切,耳尖穴的周围,散在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的支脉、支别;足太阳膀胱经则至“耳上角”,与耳尖穴有着更直接的关系。耳尖放血具有祛风清热、镇肝潜阳、清脑明目之功。研究证明,

耳尖放血可以影响血中一氧化氮的浓度,抑制交感神经活动,降低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进而降低血压,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同时,该疗法还能减轻高血压病对肾脏的损害。

注意:出血性疾病、孕妇及体质虚弱和过敏性体质者,禁用上述耳尖穴放血法。

耳尖放血疗法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

耳尖放血疗法改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 发表时间:2016-01-28T10:09:18.2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0月第21期供稿作者:王芬 [导读]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三病区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涉及心、肝、肾诸脏,但其变动在肝,根源在肾,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其主要发病机理。 王芬 浙江省湖州市中医院三病区 313000 高血压病可纳入祖国医学“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 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涉及心、肝、肾诸脏,但其变动在肝,根源在肾,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其主要发病机理。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最主要证型,据统计高血压病中肝阳上亢证约占87.33%。传统耳尖放血疗法经过临床检验和动物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推出了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另外,该疗法还能改善高血压所致的肾脏病变,尤其适用于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 1.临床资料 1.1适应证①年龄18~70岁;②属于高血压2级低、中、高危险层,并且有中医肝阳上亢症状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③尤其适用于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 1.2禁忌证此疗法忌应用于孕妇及哺乳妇女,合并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身体特别虚弱及有出血倾向者。 1.3特色耳尖放血法和西药合用,有其独到的作用特点,既能增强西药的降压作用,又能弥补其不足,消除或减轻其不良反应。 2.1临床操作规范①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②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③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约1~ 2mm深,随即出针;④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临床上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一般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大概每侧穴位放血5~10滴,每滴如黄豆般大小。 2.2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由于挤压,放血部位可能出现小血肿,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放血部位一分钟,以防血肿变大。一般2天后消失。 2.3注意事项:治疗时先对病人耳廓进行揉按,使其充血,并注意进针要达一定的深度,使其自然出血。另外,挤压不能局限于耳尖局部,而应该在较大的范围内进行轻微的挤按,尽可能消除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 3.1 症状疗效评定标准对头痛、眩晕、面部烘热、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证进行评定。显效:原有症状完全消失或显著减轻;有效:原有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未改变。 3.2 降压疗效评定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高血压病的新诊断标准和疗效评定标准》显效:①舒张压下降10mmHg以上,并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虽未下降至正常,但已下降2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1项;有效:①舒张压下降不及10mmHg,但已达到正常范围,②舒张压较治疗前下降l0~19 mmHg,但未达到正常范围,③收缩压较治疗前下降30mmHg以上,须具备其中l项;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 3.3 结果应用本疗法,共治疗高血压病患者177人,在原口服药种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1疗程结束时,显效5O例,有效ll3例,无效l4例,总有效率92.1%。见表l,表2。 耳尖穴,耳穴之一。是针灸临床常用的穴位之一。耳尖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阳络刺法之一,具有清热解毒、镇静止痛、消坚散结、平肝潜阳等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祛瘀以通经活络散上亢之阳热,因瘀血是病理产物,同时也是致病因素,若瘀血阻滞经络阳热郁闭,最佳的办法莫过于刺破阳络以泻血祛瘀散风。正如《索问?调经论》日:“刺留血奈何?岐伯日: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临床疗效评价 项目完成人及单位:浙江中医学院陈华德项目简介:耳尖放血疗法是祖国医学的一种传统的针灸特效疗法,具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应用此疗法治疗高血压、发热、头痛、眩晕、神经衰弱等病疗效明显,作用迅速,无副作用,可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一、疾病简介高血压病可纳入祖国医学“头痛”、“眩晕”、“中风”等范畴,病因病机复杂多变,涉及心、肝、肾诸脏,但其变动在肝,根源在肾,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是其主要发病机理。肝阳上亢是高血压病的最主要证型,据统计高血压病中肝阳上亢证比例约占87.33%。 二、适应症 1年龄在18 - 70 岁之间。 2.属于高血压2级低、中、高危险层,并且有中医肝阳上亢症状的高血压肝阳上亢证。 3.尤其适用于肝阳上亢症状明显的高血压患者。 三、禁忌症此疗法禁忌应用孕妇及哺乳妇女、合并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身体特别虚弱及有出血倾向者。 四、特色耳尖放血法和西药合用,有其独到的作用特点。既能增强西药的降压作用,又能弥补其症状疗效,消除或 减轻其副作用。所以,耳尖放血疗法是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中医针灸疗法。 五、治疗方法简介 1.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 2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 3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约 1 - 2mm深, 随即出针。 4.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临床上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一般是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大概每侧穴位放血5- 10 滴,每滴如黄豆般大小。 耳尖放血疗法治疗肝阳上亢证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是中医辨证的一个客观证型,临床上常见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患。据统计,高血压病中肝阳上亢证比例约占87.33%,并且原发性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型的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高血压病证型。 耳尖放血疗法是中医学的一种传统的特效疗法,具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其特点是疗效明显,作用迅速,无不良反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诊断标准 1 .西医标准 高血压诊断和临床分类及危险性分层标准,根据1 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关于高血压治疗指南中制定的相应标准来确定。 2.中医标准 参照《中国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发布),主要证候为

耳尖放血

耳尖放血 耳尖穴,耳穴之一,是针灸临床常用的穴位之一。《针灸大成》云:“在耳尖上,卷耳取之,尖上是穴。”即:患者正坐或侧伏,折耳向前,于耳 廓上端取穴;或之: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面的顶端处。 ?耳尖穴具有抗炎退热、抗过敏、镇静醒脑、明目止痛、降血压、止眩晕等功效,主治眼、面颊、咽喉病、脑神经病症、皮肤病等。尤其对发热、 高血压、急性结膜炎、麦粒肿等效果好。 ?耳尖穴最常用的刺法是刺络疗法,又称其为放血、刺血疗法,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具有清热解毒、镇静止痛、消坚散结, 降血压等作用。 ?操作步骤 先用手指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取患者单侧耳轮顶端的耳尖穴,经严格的碘酊和酒精消毒后,左手固定耳廓,右手持一次性采血针对准施术部位迅速刺入约1-2mm深,随即出针,轻轻挤压针孔周围的耳廓,使其自然出血,然后用酒精棉球吸取血滴 ?临床上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一般是根据病情、体质而定。大概每侧穴位放血5-10滴,每滴如黄豆般大小。 耳尖放血疗法的注意事项 ? 1.医生手指和病人治疗部位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 2.病人治疗时取仰靠坐位,防止发生晕针; ? 3.挤压时不能局限于耳尖局部,应从较远的范围向耳尖进行轻微的挤按,尽可能减轻或消除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可能的意外情况及处理方案 ?小血肿: ?在运用耳尖放血疗法过程中,发现当病人耳廓小而薄、血液循环不佳、出血量不足的情况下,为了达到一定的放血量,对耳尖部位进行挤压,有时会导致放血部位小血肿的发生。 ?当发现放血部位有小血肿时,应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血肿部位1分钟,以防止血肿变大。一般血肿会在两天以后消失。 禁忌症 ?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 2.合并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 3.身体特别虚弱及有出血倾向者。

耳尖穴放血

耳尖穴放血 耳尖穴是经外奇穴,有退热消炎、止痛及具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卷耳取尖上即是。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刺络”,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的作用。采用耳尖穴放血能泻火、解毒、活血、散瘀及调和阴阳。 治疗急性结膜炎(红眼病):单侧患病取病侧,双侧患病取双侧。局部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耳尖穴,左手揉按,使局部充血,右手持针速刺,用酒精棉球擦其针孔,左手反复挤压,如此数次,出血量达3-5滴即可,一般1-3次可治愈。 急性卡他性眼结膜炎多因外感疫疠之邪所致,或兼肺胃积热,内外合邪交攻于目而发病。《灵枢·口问》云:“耳为宗脉之所聚”。《杂病源流犀烛》亦云:“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素问、脏器发时论》也指出:“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说明耳与全身脏腑经络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全身脏腑经络。五官等有病,取耳部穴位治疗,可收至满意的治疗。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将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上点刺出血,挤出8-10滴血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每日1次,3-6次腮腺肿胀可以消退。 治疗麦粒肿:将患眼同侧耳尖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放血2-3滴,每日1次,2-5次即可。 麦粒肿是指睑腺急性炎症,属中医“针眼”、“偷针”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有外感风热,内有脾胃积热,循经而上,攻于胞睑,蓄积成脓。治宜疏风清热解毒。《证治准绳?七窍门》云:“土疳症脾胃上生毒,俗称偷针是也。……世传眼眦初生小包,视其背上即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灵枢?经脉》载有足太阳经支脉至耳上角“耳为宗脉之所聚”。《内经》又云:“血实者宜决之”。耳尖放血,实乃泻法,具有开导疏泻足太阳经之功,太阳经气疏通,气血得行,肿胀自消。用此法治疗麦粒肿,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治疗口唇疱疹:把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点刺出血,挤出5-8滴血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每日1次,治疗3-5天能结痂而愈。 急性扁桃体炎属中医“风热乳蛾”范畴。本病多因细菌感染而发,主要症状为咽部红肿,以扁桃体最显著。中医认为,病因为肺胃蕴热,风热之邪犯肺,肺气失宣,邪热循经搏结于喉核。《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部穴位与各经脉的关系息息相连。《厘正按摩要术》说:“耳皮肉属肺。”而足阳明胃经的支脉、经别上耳脉,至耳上角。且耳尖之穴最善泻肺胃之热,疏解上焦风热之邪。故运用耳尖放血疗法治疗急性扁桃体炎,可取疏风泄热,利咽止痛之效。 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而耳与脏腑关系密切,耳尖穴的周围,散在着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等经脉的支脉、支别;足太阳膀胱经则至“耳上角”,与耳尖穴有着更直接的关系。耳尖放血具有祛风清热、镇肝潜阳、清脑明目之功。研究证明,

(完整word版)耳尖放血疗法的应用(word文档良心出品)

耳尖放血疗法的应用 一、刺血疗法的概念 刺血疗法又称刺络放血疗法,是用三棱针、梅花针、毫针或其他工具(采血针)刺破人体某些俞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放出少量血液而治疗疾病的方法,是针灸的传统方法之一。 二、刺血疗法的功用 1. 调阴阳、通关窍、开闭塞 2. 通经活络、消肿止痛、祛瘀生新 3. 镇静泄热、泻火开窍 特点:刺血疗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副作用少、疗效快、 节省时间、成本低廉等特点,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刺血疗法的作用机制 现代医学认为,生命的基础是新陈代谢,人体内进行的新陈代谢有赖于健全的血液循环。刺血疗法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刺激骨髓造血机能,使循环中的幼红细胞增多,代谢活性旺盛,并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改善微循环、血管机能、血液成分,排除血中的毒素,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用于治疗血瘀不散所致的疼痛,邪热火盛所致的高热抽搐,肝 阳上亢所致头昏目眩或肺与大肠实热所致的目赤疼痛等诸症。 四、刺血疗法的适应症 适用于实证、热证、血瘀、疼痛等。如中风、昏迷、急惊风、

高热、头痛、目赤肿痛、急性腰扭伤、麦粒肿、疥疮、乳腺炎、丹 毒、指麻木等。 五、刺血疗法的禁忌症 副作用: 1. 对患者本身的不良影响,如出血过多、晕针等; 2. 对施术者或其他病人的影响,如交叉感染等。 禁忌症: 1. 凡血液功能异常特别是出凝血功能异常者,一般禁用刺血疗法 2. 传染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梅毒等,也应禁用。 3. 体质虚弱者、孕妇、产后等均不宜使用。 4. 一定要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5. 点刺时要手法宜轻、稳、准、快,不可用力过猛,防止刺入过深, 创伤过大,出血不宜过多,切勿伤及动脉。每次出血量以数滴至 3-5ml为宜。 六、耳尖放血疗法 耳尖穴是经外奇穴,有退热消炎、止痛及具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耳尖穴,耳穴之一,是针灸临床常用的穴位之一。《针灸大成》云:“在耳尖上,卷耳取之,尖上是穴。” 即:患者正坐或侧伏,折耳向前,于耳廓上端取穴;或之: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面的顶端

耳尖放血治病多

耳尖穴是经外奇穴,有退热消炎、止痛及具有祛风清热、清脑明目、镇痛降压的作用。卷耳取尖上即是。 放血疗法古代称为“刺络”,有开窍泄热、活血消肿的作用。 采用耳尖穴放血能泻火、解毒、活血、散瘀及调和阴阳。 【治疗急性结膜炎(红眼病)】 单侧患病取病侧,双侧患病取双侧。局部用75%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耳尖穴,左手揉按,使局部充血,右手持针速刺,用酒精棉球擦其针孔,左手反复挤压,如此数次,出血量达3-5滴即可,一般1-3次可治愈。

急性卡他性眼结膜炎多因外感疫疠之邪所致,或兼肺胃积热,内外合邪交攻于目而发病。《灵枢?口问》云: “耳为宗脉之所聚”。 《杂病源流犀烛》亦云: “肺主气、一身之气贯于耳”。 《素问、脏器发时论》也指出: “肝病者……虚则耳无所闻。” 说明耳与全身脏腑经络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全身脏腑经络。五官等有病,取耳部穴位治疗,可收至满意的治疗。 【治疗流行性腮腺炎】 将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上点刺出血,挤出8-10滴血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每日1次,3-6次腮腺肿胀可以消退。 【治疗麦粒肿】 将患眼同侧耳尖穴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在耳尖穴放血2-3滴,每日1次,2-5次即可。

麦粒肿是指睑腺急性炎症,属中医“针眼”、“偷针”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多为外有外感风热,内有脾胃积热,循经而上,攻于胞睑,蓄积成脓。治宜疏风清热解毒。《证治准绳·七窍门》云:“土疳症脾胃上生毒,俗称偷针是也。……世传眼眦初生小 包,视其背上即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名偷针。 实解太阳经结热也。” 《灵枢·经脉》载有足太阳经支脉至耳上角 “耳为宗脉之所聚”。 《内经》又云: “血实者宜决之”。 耳尖放血,实乃泻法,具有开导疏泻足太阳经之功,太阳经气疏通,气血得行,肿胀自消。用此法治疗麦粒肿,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治疗口唇疱疹】 把耳尖穴消毒,用三棱针或注射针头点刺出血,挤出5-8滴血后,用干棉球压迫止血即可,每日1次,治疗3-5天能结痂而愈。 急性扁桃体炎属中医“风热乳蛾”范畴。本病多因细菌感染而发,主要症状为咽部红肿,以扁桃体最显著。中医认为,病因为肺胃蕴热,风热之邪犯肺,肺气失宣,邪热循经搏结于喉核。《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部穴位与各经脉的关系息息相连。《厘正按摩要术》说:“耳皮肉属肺。”而足阳明胃经的支脉、经别上耳脉,至耳上角。且耳尖之穴最善泻肺胃之热,疏解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