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强化贷后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强化贷后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强化贷后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强化贷后管理的几点建议

强化贷后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重贷轻管”观念,树立全程监控信贷风险的理念。

做好贷后管理是防范贷款风险,确保贷款本息安全收回的重要基础工作,必须从思想观念上转变对贷后管理工作认识的偏差。一是树立起贷后管理和贷前决策同等重要的观念,克服“重放轻收,重放轻管”的倾向影响,将贷后管理工作作为防范、化解信贷风险的重要工作,予以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对信贷检查,既要对程序、过程检查,更要注重对结果的审查,把贷后管理工作纵向推进。二是树立尽职管理观念。加强信贷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的培养,防范出现新的道德风险,真正意识到贷款的监督、检查与管理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对发放贷款所承担责任和风险的自我保护措施,信贷人员应经常深入借款人了解其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做出经营预测分析,使贷后尽职管理成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三是树立贷后动态的管理观念。从市场角度看,市场瞬息万变,企业此消彼长,经营风险增大,信贷人员必须及时了解关注借款人经营管理情况,避免造成资金损失。

(二)强化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预警意识。

1、贷款投放之后,要对所有可能影响还款的因素进行持续监测。重点监测的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客户是否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是否诚实地全面履行合同;贷款项目是否正常进行;客户的法律地位、财务

状况是否发生变化;贷款的偿还情况;抵押品等情况。持续监测的目的在于强化风险预警,高度关注和防范当前复杂形势下的各种风险。一旦发现借款人的潜在风险,就要及时发出风险预警提示,并提出风险预控措施。后续管理中要加大贷后检查的力度和频率,严密监测潜在风险的变动趋势,不断评价预控措施效果,防止潜在风险恶化。对于潜在风险恶化,影响到贷款本金部分或全部不能按时回收的问题贷款,要快速反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充分运用法律手段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2、加强对企业和贷款行业调查研究,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制定科学有序的退出机制。既要做到“了解你的客户”,还要做到“了解你的客户的业务”。积极跟踪客户所属行业、客户的上下游和客户本身经营财务状况包括其商业信用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不利于贷款按时归还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减少损失甚至避免损失。

(三)健全贷后管理体系,分层次、有重点地实施贷后管理。1、建立分层次贷后管理制度。加大直接管理力度,客户部门要对辖内直销客户直接实施贷后管理,客户部门要抓好辖内全部客户的贷后管理。必须明确相关责任人,落实贷后管理责任。同时,要加强上下级行间的协调配合,加大系统管理力度,要建立重大事项随时报告制度和风险预警信息定期传递制度,提高预警信息反应速度。

2、突出贷后管理的重点,增强管理的针对性,重点抓好以下三类客户的贷后管理:一是加强对集团企业及关联企业的贷后管理。这部分客户占用贷款多、管理难度大,一旦出现风险,将对经营产生较大影

响。应当尽快建立一套审慎、科学、严格、统一的集团企业和关联企业授信制度、标准和程序。在对集团企业和关联企业客户进行授信活动时,不仅要考虑授信风险和市场风险,同时要特别注意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重点强化对集团客户统一授信和用信额度的控管,严防集团客户授信过度和内部关联方之间相互担保的风险。二是加强对限制行业客户的贷后管理,切实增强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敏锐性。对于国家限制行业链上的客户,必须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密切监测客户的经营变化情况,逐步压缩贷款,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三是加强对关注类贷款的管理。这部分贷款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客户信用风险随时有可能显现,通过加强贷后管理,提高风险预警能力,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提前化解信贷风险。

3、建立大额贷款客户定期分析制度。县级联社要定期召开辖内大额贷款客户贷后管理分析会,动态了解客户经营情况,及时提示风险预警信息,提出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见,并监督落实,将风险防控措施前移。

(四)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强有力的贷后管理约束机制,重点抓好以下“三项机制”建设。

一是建立“有警必报、有险必化”的贷后管理预警机制。信贷人员要根据客户风险状况,逐户制定客户贷后管理方案,逐项落实贷后管理内容,及时发现风险预警信号,提前化解信贷风险。对客户风险预警信号发现不及时或处理不及时,导致风险发生或扩大的,要严肃处理相关责任人。二是建立贷后管理“过程控制”考核体系,把客户

检查过程、信息分析过程、预警预报过程、客户退出过程等纳入信贷工作整体范畴,针对每个管理环节和要素制定考核标准和依据,按季监控,按年评比,促使贷后管理人员经常、自觉、深入地实施贷后管理,让概念化的管理具体化。三是建立“监管有效、制约到位”的贷后管理监督机制。建立贷后管理再监督制度,稽核部门要对信贷人员的贷后管理工作定期进行再监督,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机制,形成贷后管理的整体合力。

(五)提高客户经理整体队伍水平。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活动、企业经营特征和资本运作形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信贷风险的表现形式更为复杂和隐蔽,这就要求贷后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金融、法律、会计等相关知识,不仅要对借款人财务情况进行审查,还要关注借款人的经营管理、股权结构、对外投资以及全部现金流量等。同时应把风险管理视角从一个企业扩大到整个行业及其市场的变化,在微观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系统的风险研究,努力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近两年,农村信用社客户经理素质得到一定提高,但与风险管理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必须尽快着手培养提高客户经理整体队伍水平。一是加强客户经理信贷、会计专业知识的培训。二是加强对客户经理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贷后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切实转变作风,深入扎实工作。三是建立信贷人员从业资格认证、淘汰制度,提高现有人员素质,对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信贷人员,要退出信贷岗位。四是督促客户经理加强业务技能学习,以适应风险管理的要求。

(六)完善信贷档案管理。

信贷档案是贷款发放、管理、收回过程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资料和信息资源,健全的信贷档案能够有效预警和遏制贷款风险,应加强信贷档案的全面管理,提高信贷档案的使用价值。一是要规范信贷资料管理,确保信贷档案齐全完善。切实落实专职人员,实行信贷档案集中统一管理,切实改变信贷资料由经办人员分散管理、容易造成资料遗失的状况,确保信贷资料齐全完整。二是要充分利用信贷档案中隐含的信息资源,为防范贷款风险提供全方位服务。三是充分发挥信贷档案的法律依据作用。一旦贷款产生风险,齐全、规范的信贷档案可以为依法收贷或认定核销申报等工作提供法律依据。(七)加强信息收集和分析。

信息工作是贷后管理的重要基础,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银监会客户风险监控系统,及时掌握客户信用状况;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介,掌握客户最新行业信息;充分利用当地国土部门发布的房产价格信息,掌握抵押物的市场价值变动。

银行信贷资产贷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此外,建立个人品牌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建立个人品牌一定要专注于某一领域,要 了解自己的局限与弱点,不要装得什么都懂。二是建立品牌往往跟忠诚连在一起,个人要忠诚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三是建立个人品牌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一致。工作中当然会有失误,但在个人品质上一定要注意,一旦有了任何闪失就会造成终身污点,对建立个人品牌非常不利。 个人品牌的应用往往是在高端职位。第一,通过扩大知名度提高个人品牌价值,达到一定层次的个体,就有机会通过媒体等渠道把自己的品牌传播给公众,提高知名度,相应提高他的个人品牌价值。第二,从个人品牌角度考虑,一个人尽量专业化,因为一个人时间、精力太分散,他的职业技能就不容易精和深,业绩就不会丰富和充足,相反技能和经历越专业,个人品牌价值就会越高。第三,一个人如果是多面手,相应的选择的机会就会多一些。关键是看自己的品牌定位,确定方向,打造自己德才兼备的个人品牌,不断的学习,不断总结,不断进步,雷厉风行,执行力强,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独具魅力的个性,把事情做得更快更好,更到位更完美,从而不断地提升自己,在职业中磨砺出职业的个性品牌。 一个人想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活得精彩、活出品位,建立优质的个人品牌是最好的途径。他们始终如一地坚持建立自己的品牌,实现自己的承诺,通过企业的能力和智慧达成自己的个人成功。他们始终如一地提升自己的品牌,创新自己的能力,通过优质的个人品牌来推动生活、工作在社会活动中的“品牌化”。最终通过自己职业的个性品牌实现人生价值,不断超越梦想,飞向高远的未来。 (责任编辑:沈奇喜) 银行信贷资产贷后管理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汤自勤 (中国银行江西省分行,江西 南昌 330008) 一、信贷资产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国是一个资源贫乏、资金短缺的国家,在借贷市场上一直是卖方市场,在信贷资金的周转过程中,在投入放款阶段,地方政府、企业和银行都有着极大的热情,相互协调配合,工作开展顺利;而在贷款回收阶段,来自各方,各个层面的阻力极大,尤其当该企业的经营生命可能被终结时,其阻力和难度之力是可想而知的。同时,由计划体制下转轨而来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习惯于把贷款规模作为衡量业务发展水平的标准,有着很强的总量和规模扩张的冲动,过分追求数量、外延式的发展,重贷轻管,重放轻收,贷后管理薄弱的状况长期以来得不到改变。其问题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相对于当前贷款发放“三位一体”的授信决策体系,贷后管理则主要是由管理部门,甚至由单个业务人员来进行。贷后管理工作对贷款的退出和回收的管理决策层次低,缺乏决策规范,该退时不退,丧失退出最佳时机,其结果往往是想退时不能退,退不出。 (二)银行的公司业务部门从授信项目的营销到贷款资金的发放,以及贷后管理的全部过程,由于受贷款增量指标考核的压力,一方面,在借款企业不能完全落实放款条件的情况,往往降低“门槛”,如担保、抵押不落实,质押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就给企业放款从而留下隐患;另一方面,当贷款到期,企业不能 97 第4期短 论 集 萃

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贷风险 作为一名联社营业部的信贷员,深感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信贷风险。因此,我不断的提醒自己和增强责任心。我深知:信贷资产的质量事关信用社经营发展大计,责任重于泰山,丝毫马虎不得。一年来,我坚持贷款的“三查”制度和联社制定的信贷管理制度,对每一笔贷款都一丝不苟地认真调查,从借款人的主体资格、信用情况、生产经营项目的现状与前景、还款能力,到保证人的资格、保证能力,抵、质押物的合法有效性;分析企业产品库存的检查、往来账目的核对到房屋和设备的实地考察;从资产负债情况的计算、产销量和利润的分析到经营项目现金净流量的研究、贷款风险度的测定,直至提出贷与不贷的理由,每一个环节我都仔细审查,没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在贷前调查时,我做到了“三个必须”,即贷款条件必须符合政策、贷款证件必须是合法原件、贷款人与保证人必须到场核实签字,并且做到生人熟人一样对待,保证了贷款发放的合规、合法。三是提高工作质量,及时准确的做好信贷基础资料的管理。搞好信贷基础资料的记载、收集、管理是信贷员重要的工作之一,这项工作即繁琐又重要,需要经常加班加点来完成。破除“惧贷”的思想,对效益好的贷户,在保证信贷资产质量的前提下,主动做好贷户的市场调查,对于那些有市场、讲信用的个体工商户给予信贷支持,全年累放发放贷款20笔,累放金额11394万元,无一笔欠息和新增不良贷款,全面完成2009年度收息和不良贷款压降工作。除做好本职工作外,我还按照领导的安排做好其他工作,与业务发展部人员一起协调好,共同完成银联卡和POS机任务。

现就我在贷款贷后管理工作一些经验和做法以及今后工作思路同大家共同学习。贷后管理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一环,是贷款发放后继续对客户的资金运作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以便及时减少或化解风险,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有效运作的督查体系。加强贷后管理,不仅是信贷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而且是增强信贷风险控制,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确保信贷资产业务稳健发展,推动业务经营效益明显增长的需要。近几年信贷业务的迅猛发展,政策环境的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客户境况的瞬息万变,贷后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本人在贷款发放后贷后管理主要做法如下 一、对项目贷款信贷资金管理 项目贷款发放后严格按合同规定提供有关合同、税票以及用款证明经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信贷资金,并采用委托负款方式,从而确保信贷资金按合同规定使,防止移作他用发生,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二、做好贷款贷后检查工作 贷款发放后及时跟踪借款人能否按合同规定使用借款,对其进度和生产情况效益进行调查,信贷资金有无转移、挪作他用,并将检查资料及时入档保管。 三、积极统计客户有关信息 为有利于对借款人了解,对其在我社业进账额进行统计,分析资金回笼情况从而可了解其生产是否正常,对明显减少进账资金进行实地查看,现场检查存货,应收账款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将统计资料信息数据作为以后评定信用等级、利率定价和最高授信贷款额核定提供依据。通过对企业负责进行交谈,对其生产中遇到问题,积极提供相关行业信息,帮助引导企业向正确方向发展。 四、要求借款人严格履行还款计划

贷后风险防范

浅谈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 内容提要: 住房公积金是职工的长期性住房储金,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职工住房消费能力,具有帮助职工定向积累购房款、提前购买住房、合理安排支出、享受政府的各项优惠等主要功能,同时具有普遍性、强制性、专用性、福利性、返还性等特点。住房公积金贷款是指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用住房公积金,向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并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发放的政策性住房贷款。住房公积金贷款具有贷款潜在市场大、灵活性高、体现政策优惠等特点。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繁荣,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规模不断扩大,贷款的风险也随之放大。所以加强防范贷款风险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合理管理好风险和收益,达到“适度控制好风险,通过合理的风险承担,获取稳定的收益”的运作管理目标。由于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并无自身资产承担贷款风险,而住房公积金又是属于缴存职工个人,贷款无法及时的收回,造成大量损失,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扎实做好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的风险管理工作,是使住房公积金安全营运,广大缴交住房公积金职工切身利益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

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我国城镇居民住房制度改革的实际情况而实行的一种房改制度。所谓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包括有关住房公积金的归集、管理使用、偿还等诸多环节有机构成的整个运行机构和管理制度。其政策经历了两个阶段:1991-1994年为试点阶段。1994年7月在对部分大中城市建立住房公积金试点的情况下进行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要求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在职职工均按照“个人存储、单位资助、统一管理、多次使用”的原则,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第二阶段为全民推进阶段。于1999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并在2002年重新修改颁布了《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从而使住房公积金制度更加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住条件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并且个人住房也逐步走向商业化和市场化,但是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还远远达不到依靠自己来购买住房的水平,而住房公积金贷款作为国家具有政策性优势的住房金融主体,自然就成为了广大城镇职工买房贷款的首选方式。但是,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不断繁荣,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规模不断扩大,贷款的风险也随之放大。加强防范贷款风险管理就显得格外重要。本人从事这项工作多年,结合我们的工作实际,就住房公积金贷款中存在的风险及如何加强防范管理作一探讨。 一、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涵义与特点 住房公积金贷款是与住房制度改革相配套的一项政策性优惠住房贷款,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全面推行,职工住房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城镇职工家庭通过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支持,满足了住房消费需求,改善了自身住房条件。因为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资金来源于所有在职职工个人及单位缴存的专项补贴资金,所以在了解公积金贷款之前,有必要介绍一下住房公积金的功能与特点。 (一)住房公积金主要功能和特点 1、住房公积金的主要功能。 (1)能够帮助需要住房的职工定向积累购房款。由于一套普通住房的价格,一般相当于职工群众家庭二三十年的收入总和,因此一般靠工资收入的普通家庭是不可能拿出这么大的投资购房、建房的。但住房作为一种长期的消费,居民应该能够通过长期积蓄来购买住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住房公积金制度可以帮助职工从参加工作开始,每月拿出一部分工资收入,实行定向储蓄,三五年后这笔储蓄的金额就能够用来作为购房的首期付款了; (2)帮助职工群众提前购买住房。虽然房价相当于职工家庭年收入的二三十倍,但职工参加住房公积金后,三五年就有可能买到住房。职工就有资格获得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贷款,职工可以用这三五年积蓄的现金,再加上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贷款,买到一套住房;

贷后管理工作要点

贷后管理工作要点 一、借款人管理 (一)客户基本信息:借款人管理的重点内容包括:经营风险、管理状况、财务状况、行业风险和银行往来。公司业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借款人名称、机构代码、税务代码、注册金额、注册地址、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财务报表等信息的变化。借款人提供的财务报表应包含资产负责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报表如为复印件则需加盖公章,并且至少包括借款人的半年报表和年度报表,原则上,应要求借款人提供经我行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完整审计报告。特殊情况下不能提供外部审计报告的,借款人应提供书面情况说明。 (二)贷后管理信息主要包括贷款发放信息、贷后检查信息、财务信息和行业信息等。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在贷款台帐、工作日志、资金流向监控表中进行记录、更新和分析。 1、贷款台帐:在贷款发放当日,贷后管理人员应在贷款台帐中记录贷款发放的完整信息,还贷、展期或利率调整、担保变更、贷款结清等情况也应在当日更新,在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对贷款台帐中贷款余额予以逐笔结转,并且将上一个会计年度的贷款台帐打印签字后交公司部主管签字,并保存电子文挡备查。可用手册上的贷款台帐,也可用省行发的贷款、

承兑、贴现电子台帐。 2、工作日志记录:工作日志记录是公司业务人员日常行为的记载,公司业务人员须在贷后管理中落实授信批复条件以及完成现场检查、数据分析或资料收集工作后,应及时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包括:人事变动、经营策略、管理及市场变化等,并在完成一次现场检查、数据分析或资料收集后的2个工作日内应将取得的贷款相关信息在工作日志中记录,及时反映获取的各种信息并提交本级公司业务部主管审阅,公司业务部主管应在接到工作日志的2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退还公司业务人员备查。每个借款人每月至少完成工作日志1-2篇。(常规1篇、重点2篇) 3、资金流向监控记录:公司业务人员要监控借款人资金的使用,防止贷款资金挪用。各行应建立用款审核制度。原则上,可由公司业务人员负责审核签字,而对高风险的借款人资金使用可实施分级审核。各行公司部可根据贷后管理的需要和不同的借款人确定相应审核金额,设置用款审核签字权限,实施分级管理。对低风险和信用较好的借款人,可设置主管以下的审核权限;对高风险和信用欠佳的借款人,需设置三级审核权限。(可参照文件后附表) 资金流向监控表,详细记载用款审核信息。在同意借款人用款后,公司业务人员要及时记录借款人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可留存借款人用款时提供的用款计划、用款合同等凭据,作为资金流向监控表的附件留存备查。不能提供凭据的由公司业务人员书面

贷后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贷后管理的问题及建议 贷后管理是从信贷业务发生后直到本息收回或信用结束的全过程的信贷管理行为。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包括贷款用途监管、风险预警与处理、到期处理、档案管理等内容。 贷后管理体现了信贷全程风险管理的最终结果。是控制风险、防止不良贷款发生的重要一环。如果贷后管理不到位,贷款的前期调查、贷中审批审查的所有努力都将归于零。是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方法制度、人员配备等,对贷款本身,借款人,担保等因素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及时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 贷款管理也是每一个信贷公司在业务监管过程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每一笔业务最为重视的环节,关系着整个公司的兴衰,贷后管理是信贷业务的必然结果。 阿喀琉斯是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英雄,传说在他出生之时,母亲抓着他的脚踵将他倒提着浸在一条名为斯提克斯的冥河里,这样使他身上被河水浸到的部分变得刀枪不

入,但脚踵没有浸到,因此留下了致命之处。在后来特洛伊战争中,太阳神阿波罗用箭射中了阿喀琉斯的脚后跟,断送了这位勇士的性命。 在经济环境变化较快的今天,作为企业——贷后管理的对象,企业经营环境日益复杂多变,影响因素广泛,导致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是不断变化的。可能在审批授信时客户经营财务状况良好,但由于行业政策的影响、客户投资失误的影响等,会引起客户的经营财务状况发生较大不利变化。特别是社会信用逐渐缺失的今天,贷后管理就要从根源抓起,跟踪客户所属行业、客户本身经营财务状况,客户商业信用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不利于贷款按时归还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在今年的“十二五”期间全国小贷行业主要指标增速已在逐年下降,如贷款余额从超过20%年增长速度下降到负增长,2016年全国小贷行业主要指标,季季全面负增长。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全国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了融资难、风险高、税负重、监管错位等问题,生存状况严峻。 自2005年我国第一家小贷公司诞生以来,贷后管理一直是我国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由于在信贷经营中存在的惯性思维和管理方式,当前的贷后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

浅谈贷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贷后管理是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贷款风险防控的重要环节,是指从贷款发放后到贷款收回前的各个环节的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账户监管、客户检查、风险预警、贷款档案管理、贷款清理收回、资产保全等几方面。近年来,我行虽然加大了贷后管理的工作力度,但由于主客观尤其是主观方面的原因,贷后管理仍然是我行信贷管理的薄弱环节。“重贷轻管,管理不到位”现象依然存在,这就好比一个盛水的木桶,贷后管理就是木桶中的最短板。如何解决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贷后管理水平,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十分严峻的课题。 一、贷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清晰的贷后管理工作理念 信贷营销和风险防范是一对矛盾,贷款收益是在贷款发放时确认的,而贷款损失则要到损失实际发生后确认,客观上造成了银行的贷款扩张冲动和“重贷轻管”的倾向。经办行加大贷款投放,拓展新的贷款客户,特别是集团性大客户,能够为其带来显著的当期收益,个人也会得到相应奖励。但是贷款防范后,经办行失去资金控制权,银企信息不对等,监管难度大,耗费精力大,实际收益小,责、权、利关系体现不明显,信贷人员消极应对,贷后管理成“事后管理”,出现实际风险,被动接受。如此种种“重贷轻管”的观念成为贷后管理薄弱的思想根源,观念不转变,强化贷后管理也就无从谈起。 (二)缺乏灵敏的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在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体系中普遍采用同业信息共享和专业机构资信评估等手段减轻负面影响,但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银行体系内部信息共享不足,虽然人民银行建立了征信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监督,部分银行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银行甚至为恶性竞争,相互封闭客户信息,或提供假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另一方面,工商、税务、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的形象。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客户的有意隐瞒,致使信贷人员获得信息滞后或不全面,对企业已经显现或未显现的潜在风险无超前分析,预警能力差。对客户的产权变动,财务状况变化,现金流量不足,担保出现风险,贷款被挤占挪用,银企关系不正常等重大风险事项,缺乏敏感性和预见性,时效观念较差。 (三)激励机制不到位。 在激励机制中,重贷款发放奖励、轻贷后管理激励。即使在贷后管理激励中,多数行注重不良贷款清收奖励,对正常贷款收回没有激励。相对于贷前调查、贷时审查环节而言,贷后管理是时间跨度最长、变化最多最难驾驭的风险防范控制环节,导致信贷人员感到“吃力不讨好”,贷后管理只有责任,不如市场拓展实惠,从而影响贷后管理工作。 (四)缺乏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客户经理素质良莠不齐。 客户经理素质直接影响着贷后管理成效,但目前各行普遍存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现象,使贷后管理难以有效落实,并且存在能力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隐患。一方面部分客户经理缺乏丰富的财务、税收、贸易等相关知识,对信息缺乏分析能力和敏锐反应,在分析识别、信息反馈、风险处置方面能力不足,使贷后管理难以深入,停留在表面,容易形成能力风险;另一方面,有些客户经理责任心不强,敷衍应付,搞形式,甚至在贷后管理中隐瞒真相,以展期、借新还旧等种种方法掩盖风险,逃避责任,加大了贷款风险处理的难度,形成道德风险,不可不引起重视。 二、强化贷后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与对策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2008-8-29 近期我们对某地方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调查发现该行信贷资产质量呈快速下滑趋势,信贷风险的部制衡机制十分薄弱,信贷业务的风险评估、审查、审批操作流程有失规,严重威胁着该行信贷资产安全和平稳健康发展。 一、调查发现信贷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贷款集中度高,单户贷款和集团授信超比严重,股东贷款和关联企业贷款问题突出。据调查,该行单户余额5000万元以上贷款客户贷款占全行贷款余额的62%;关联企业集团贷款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2%,其中20%的单户贷款超比,26%的关联企业集团授信余额超比。前20名股东及其关联企业在该行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13%。 (二)贷款流动性差,借新还旧、还旧借新、滚动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问题严重。据了解,该行借新还旧等转化重组类贷款余额占全行贷款余额的42%,加之近年新投放尚未到期的贷款中,根据借款人现状分析,仍有大量贷款到期难以归还,转化重组贷款的比重将会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从一定程度上掩盖和推迟了信贷资产潜在的风险的显性化。 (三)关联担保、互保问题普遍存在,部分担保物质量不高,弱

化了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在该行贷款的关联企业贷款中,近50%的系列贷款存在着严重的关联担保问题,部分已经发生严重风险。而在该行非关联企业贷款中,互保现象也普遍存在。在抵质押贷款中,部分抵质押物还存在着质量不高问题,如部分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用股权质押、部分民办院校用教育收费权质押,部分房地产公司用经营权质押,造成处置变现困难;甚至还有部分抵押房地产评估价值偏高,或者是部分土地和在建工程分割抵押,也造成处置困难。部分担保物质质量不高,直接弱化了第二还款来源的有效性。 (四)资产客户群体中,低风险、优质客户占比低。该行资产客户中,主流资产客户群体主要是一些中小民营企业,资产规模小、主业不突出、抗风险能力差,严重制约了该行信贷资产质量的提高。而涉及重点产业、重点行业的公司客户占比少,贷款余额在客户结构中占比也过低,缺少一批交通、能源、电力、通讯和以政府为背景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要领域的主流客户群体。 (五)信贷资产质量长期未得到真实反映。由于受到监管、公众形象和信贷统计分析工作薄弱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反映该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相关数据存在着较大人为调整因素,信贷资产质量信息长期失真,如贷款的五级分类存在人为因素影响,转化贷款占比较高等。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信贷政策导向存在偏差,部分信管人员风险意识薄弱。造

银行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

银行贷后管理中存在的 风险点 公司标准化编码[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

1.对基础交易合同的关注不足 (1)借款人退房,解除购房合同导致借款人免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因商品房买卖合同被确认无效或者被撤销、解除,致使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LI的无法实现,当事人请求解除商品房担保贷款合同的,应予支持。近年来,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的过程中,如果认定退房、购房合同解除等事实存在,并结合借款人的抗辩或主张,就会直接依据上述司法解释规定判决解除借款合同。而对于银行最关心的还款责任承担问题,则由于银行未及时得到借款人或开发商通知而部分法院亦未通知银行作为有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等原因,无法针对贷款还款责任的承担提岀主张。如果开发商已将包括贷款在内的全部购房款都返还给了借款人,银行很可能面临借款人无力还款、开发商也不再承担担保责任的两难局面。 因此,业务人员对借款人与开发商之间的商品房买卖合同履行情况应当给予足够重视,加强贷后管理,争取尽早发现借款人与开发商解除购房合同的端倪,并在知情后主动以笫三人的身份加入购房合同解除的诉讼中,以使还款责任的承担问题在购房合同解除之诉中得到落实。如未能及时加入购房合同解除之诉,也应当把握诉讼先机,在知情后立即起诉,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住房贷款本息,争取最为有利的判决结果。 2.对标的物的关注不足 贷后管理中,如忽略对借款人基础合同标的物,即所购房屋或所购车辆的关注,也可能给贷款带来风险。如在诉讼清收过程中曾发现,借款人贷款购买的房产因借款人涉及其他纠纷已被有权机关查封保全,银行对作为抵押物的房产的进一步处置设置了很大的障碍。因此,在贷后管理中,应密切关注借款人基础合同的标的物,因为该标的物往往是抵押物,同时也是借款人无力还款时贷款获得清偿的重要保障,一旦该标的物灭失或被查封,银行应及时采取措施,依据合同约定宣布贷款提前到期,及早保障债权。此外,对标的物的关注不足还体现在期房的贷款发放后,对于后续事项的办理关注不足。银行部分贷款发放后,开发商迟迟不能办理小产权证,导致抵押权长期无法落实。 3.对借款人的关注不足 对借款人的关注也应是贷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借款人的情况发生变化,可能给银行个人贷款带来风险。 (1)借款人死亡引起的风险 银行个贷的贷后管理工作中,借款人死亡的情况偶有发生。虽然按照法律规定,借款人死亡后其债务山其继承人在继承遗产范围内承担偿还责任。但事实上在借款人死亡后,银行是无法详细了解借款人的遗产情况和继承人情况,而法院则往往要

贷后管理的“一二三四五”法则【干货】

贷后管理的“一二三四五”法则【干货】 作者:祝言抒(自由撰稿人) 作者投稿并授权本平台刊发从信贷实操来看,贷后管理是信贷流程的一个环节,随着近几年信贷风险的集中暴露,机构对贷后管理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行业内更加重视全流程风控理念,把贷后管理作为信贷风险控制的一部分,且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因为小微客户自身的脆弱性、多变性和混乱性,加上小微金融发展处于混战时代,所以机构应该更加重视小微客户贷后管理,把它作为小微信贷风控的重要战术工具之一。下面谈谈对于小微客户贷后管理的一些想法,仅供参考。一、一个重新认知随着小微信贷风控技术在国内逐步普及,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修正和完善,小微信贷风控理念日渐成熟,其中全流程信贷风险控制理念就是代表之一,在此理念框架下,对小微客户贷后管理有个重新认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贷后管理是信贷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却是风控进入验证阶段的起点。因为贷前和贷中都是基于某种证据推断或预测客户会按时还款,而贷后管理是在贷款投放之后,此时贷款已经进入还款期间,客户到底会不会按时还款,风控进入验证阶段,贷后管理正是这个阶段的起点,直到贷款按时还清结束。打个比喻:贷前和贷中就像高考前的模拟考试,贷后还款情况就像高考,是验证成绩优劣真正的战场,

两者存在差异,贷后管理就像高考成绩出来了,怎么样选择合适的学校和专业。其二,贷后管理与贷前和贷中环节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贷后管理是同一个客户两次或多次贷款流程之间的连接器,促使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环节实现螺旋式循环。假设某个客户贷前和贷中综合评级为B2(一般),那么贷后管理需要按照B2级别客户贷后方案进行处理,通过贷后发现客户在本地购房并结婚了,由此客户综合评级上升到B1(良好),那么客户在第二次贷款的时候,在信贷审批方面可以适当给予放宽,那么后续贷后管理可以按照B1(良好)级别客户贷后方案进行处理,简单点说,就是根据贷前和贷中综合评级确定贷后管理方案,同时把贷后管理获取的信息纳入综合评级中,为下一次贷前调查奠定基础。二、两项基本原则小微信贷由于客户数量庞大,管理成本较高,所以贷后管理工作必须有整体考虑,指令从上向下传达,信息从下往上传递,做好小微客户贷后管理需要遵守以下两项基本原则。1、系统性原则对机构而言,做好小微客户贷后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所以需要系统性考虑,主要体现在联动性、全面性和层次性。联动性是指贷前、中和后三个环节联动,上面已经阐述;全面性是指客户全覆盖(所有信贷投放客户都需要纳入到贷后管理体系中)和风险点全覆盖(针对小微客户所有常见风险点必须纳入贷后管理体系中);层次性是指根据综合评级、实际还款情况和突

贷后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措施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水平,使城市规划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依据《贵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及有关法规、 规范,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编制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含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及建筑总平面图设计,必须符合本规定。 第三条除农村个人建房、市区私房修建和临时建设按有关规定执行外,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各类建设项目均按本规定执行。 第四条清镇市、开阳县、修文县、息烽县 贷后管理的重要性及其措施 许多银行的贷后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存在一定程度的重贷轻管现象。本文分析了贷后管理不严之因,论述了加强贷后管理的重要性和提出了提高贷后管理质量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发放贷款的主要环节和对各个环节的要求 银行的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世界上没有哪家银行因资产规模小而破产,大多都是因资产质量差而破产。小银行只要资产质量好,被收购时也能卖个好价钱。贷款的发放和收回包括贷前调查、信用审查、信用审批、放款操作、贷后管理和不良资产清收等六个环节,每个环节对提高资产质量都不可或缺。客户经理进行的贷前调查必须保证提供给信审人员的资料的完备性和真实性,对有疑问之处必须从客户本身、客户的上下游客户及客户同业,甚至税务局、供电局、海关等获得信息加以核实。不能不加分析,客户说什么就是什么,把客户提供的材料不加工分析就直接提供给信审部门。信审人员必须能根据客户经理提供的调查报告和自己掌握的行业及客户信息识别各类风险、度量各类风险大小、评估控制各类风险的措施、综合评估风险是否可控和评价风险与收益是否匹配,最终提出是否给予客户授信的建议。负责信用审批的信用审查委员会应由行业、财务分析、法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根据客户经理提供的调查报告和信审人员提交的信审意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审批贷款。放款操作部门负责检查放款条件是否落实。大多放款条件都属于控制风险的措施,不落实就发放贷款会为贷款的按期归还留下较大的隐患,许多银行在这方面都有血的教训。变动条件放款需要重新走审批程序。贷后管理的作用在于跟踪客户所属行业、客户的上下游、客户本身经营财务状况的变化,及时发现可能不利于贷款按期归还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不良资产清收主要负责对已形成的不良资产,通过查找借款人和担保人的资产线索并查封之、处理抵押品或质押品等措施,尽量减少或避免贷款损失。不良资产清收的秘诀之一是不存侥幸心理和“先下手为强”。 二、加强贷后管理是提高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些银行对贷后管理不够重视,其原因一是目前我国经济处于持续增长阶段,大量贷款增量稀释了不良贷款,新增贷款风险暴露滞后,表现在不良贷款增量不少的情况下资产不良率下降,给人以加强贷后管理的必要性不大的错觉。二是目前各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同小异,营销客户还主要是靠关系,没有客户经理禁入制度,有客户资源的客户经理在其发放管理的贷款出现不良后,若其本人还有好的客户资源,到另一家银行照样当客户经理。 我们应当认识到,当国民经济发展较快,行业的产品供不应求时,企业普遍景气,发生不良贷款的可能性较小。而当国民经济面临调整、产能过剩时,过剩行业中只有产品具有成

贷后风险管理措施修订稿

贷后风险管理措施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不够重视贷后风险管理。由于短期利益驱使和考核机制不合理,银行信贷人员对贷后风险管理认识不深不透,仍然存在重视贷款营销和贷前审查,忽视贷后管理的现象。目前推行的贷款“五级分类”标准约束力不强,本来可以发现的贷款风险隐患,却由于“轻管”,而使其变成实际上的风险。 2.贷后管理经常流于形式。贷后信贷资产检查作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的重点环节,需要相关人员深入企业监控其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认真分析其贷款风险变化情况。可实际情况是信贷人员对不少贷款企业的后续管理放松,无法随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变化情况。贷后管理主要是为了应付日常检查的需要,失去了贷后检查的真正意义,这是造成贷款预警机制失灵的主要原因。 3.没有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目前银行对信贷业务贷后风险控制的内容多是定性分析,这些分析因素很难建立起直观科学的风险控制体系。虽然财务状况分析中涉及定量分析,但是对企业财务指标的风险预警、监控信息体系过于复杂,不易于操作。而且这些指标基本上是零散的而非系统的,而且缺少针对性,不易于实践操作。 三、金融危机下商业银行贷后管理的新对策 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日常运营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风险之一,每家银行都很关注信贷资产是否安全,然而相对来说贷后管理是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软肋,在金融危机来临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信贷资产的贷后管理。

1.及时更新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各个行业(特别是银行发放信贷的主要行业)的相关政策举措。明确宏观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为全面完善的进行贷后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 2.新建或完善客户信息系统,横向和纵向了解行业指标以及上下游企业的财务和运营状况,并及时更新,保持对企业客户的密切关注;并尝试了解企业的销售渠道和管理环境及管理模式,从而进一步了解企业客户的实际经营情况。 3.客户经理应对受危机影响的信贷客户予以高度关注。经常与客户保持联系,每季度及时完成贷后检查,定期了解贷款使用情况,若贷款投入再建项目,可以实地核查;并观察客户的主营业务波动情况以及现金流是否充足;是否有裁员或不完全用工等现象;以及在其他银行的贷款、授信是否有被压缩或解除的情况发生,并及时向分行反应相关情况。 4.调查发放信贷的主要行业在危机发生之后相关指标(行业的市场风险、企业的存活率、收益率等),再与往年比较,若指标大幅下降,应特别关注,可以考虑对该行业限额重新设定以及下调该行业的信用等级;关注客户的融资情况及其流动性风险。调查客户的相关财务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收益率等),再与往年比较,若指标大幅下降,应特别关注;若在其他银行还有大部分借款,可以考虑调整其授信额度以及下调信用等级。 5.关注信贷客户(特别是外资企业)的资金账户,防止资金抽逃和挪用,必要时实行封闭管理,审查资金用途。对抵(质)押物的价

贷中贷后管理

贷中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是从贷款发放之日起到贷款本息收回之时止的贷款管理。主要内容包括贷后调查、调查方法和风险预警、到期贷款管理。 一、贷后调查 (一)、贷后调查主要是指担保中心与合作银行共同对下岗失业人员申请贷款后的贷款使用及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的调查。主要目的是: 1、及时了解贷款发放后的资金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使贷款资金专款专用,真正用于经营项目上。 2、对可能影响到贷款不能按期归还的突发事件要做到早知情、早汇报、早防范、早疏导。 3、采取调查与帮扶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额贷款所扶持的经营项目加以指导,尽可能帮助他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以促进项目的运作成功和贷款的按期归还。 (二)、调查内容 贷款使用过程中,调查人员要深入到借款人的经营场地,按照规定的检查间隔和检查内容定期进行贷后调查。主要内容有: (1)贷款用途,是否符合贷款申请的项目,有无挪作它用。对项目调整,要做到心中有数。 (2)生产经营情况。主要产品生产技术、生产能力即原材料的市场变化情况;生产经营是否合法,有无经济纠纷。 (3)财务状况。了解财务的真实情况,产、销、利的变化情况。以及负债情况。 调查人员在完成检查后应填写检查记录,贷后调查记录除了反映借款人生产经营、资产负债以及产、销、利的变化情况外,还要对借款人的项目发展前景、偿还贷款能力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报主管领导审定和归档保管。 二、风险预警与调查方法 (一)风险预警。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贷后检查,对所调查的小额贷款扶持项目生产经营状况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早识别和确定项目的风险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按程序对问题贷款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扶持项目一般可按生产经营状况分为好、一般和差三个档

银行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治理对策 贷后管理是指客户从获得信用到授信业务结束期间,银行对授信业务进行经营管理的过程。贷后管理的范围涵盖一般公司客户、机构客户、个人客户的所有表内外授信业务,是授信业务全过程中的重要阶段。贷后管理主要包括信贷资产检查、押品管理、风险分类、客户维护、本息回收、预警客户跟踪管理、资产保全及档案管理等8 个方面。近几年,随着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银行业授信业务的整体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但与贷前、贷中管理相比,贷后管理仍显薄弱。为帮助解决授信业务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范和化解授信业务贷后环节中的风险,保证授信业务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本文就贷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对策提出几点建议。 一、目前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信贷从业人员对“资产质量是业务经营生命线”的认识不够,没有真正把加强贷后管理、提高资产质量当成是业务经营的“生命工程”来抓,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重存款业务、轻贷款管理,重贷款发放、轻贷款回收,重贷款市场拓展、轻贷款客户维护监管,重贷前调查和贷时审查、轻贷后管理等问题,导致贷后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贷后管理在贷款风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贷后检查不够深入,检查报告内容简单,难以从中发现企业存在的风险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的风险隐患,风险化解措施不及时。 从客观上来分析,信息不对称是长期影响银行信贷管理的不利因素,在西方发达商业银行体系中普遍采用同业信息共享和专业机构资信评估等手段减轻负面影响,但在我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方面,银行体系内部信息共享不足,虽然人民银行设立了信贷查询系统,由于缺乏有效监督,商业银行信息录入不及时、不准确现象屡见不鲜,有些银行甚至为恶性竞争,相互封锁信息,或提供假信息,加大了信息的不对称。另一方面,工商、税务、海关、产权登记、法院等部门信息封闭,查询难度大。会计师、审计师、评估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评审报告可信度差,政府地方保护主义等影响了健康社会信用体系的形象。信息不对称,再加上客户的有意隐瞒,致使客户经理获得信息滞后或不全面,对企业已经显现或未显现的潜在风险无超前分析、预警能力。对客户的产权变动、财务状况变化、现金流量不足、担保出现风险、贷款被挤占挪用、银企关系不正常等重大风险事项缺乏敏感性和预见性,时效观念较差。 从主观上来分析,也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部分信贷人员作风浮躁、工作粗放,贷后检查只是停留在客户办公室及财务室里,即使到车间、库房,也只是走马观花,了解不到真实情况,收集的信息不全、对客户提供的有关数据未认真核实就予以采信,简单地以收集财务报表来代替贷后检查,对客户的风险隐患反映滞后,仅根据检查报告难以对客户进行

银行分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贷后风险管理[2020年最新]

ⅩⅩ银行ⅩⅩ分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贷后风险管理 第一部分案例正文 ⅩⅩ银行ⅩⅩ分行发展历程 ⅩⅩ银行成立于1988年7月,是我国第一批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致力于最佳中高端 零售银行和最高效中小企业银行。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ⅩⅩ银行秉承只争朝夕,臻于至 善的精神,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力争成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全国性商 业银行。2013年,荣获《金融时报》颁发的2013年度最具创新力银行和2013年度互联 网金融创新银行奖项。荣获《经济观察报》颁发的2013中国最具创新企业和年度卓越 贸易融资银行奖项。等荣誉。 ⅩⅩ银行ⅩⅩ分行成立于1994年8月,作为总行的所在地分行,在总行的正确领导 和大力支持下,各项业务稳步发展。ⅩⅩ分行现有员工1862人(含劳务派遣),机构网点58个,遍布ⅩⅩ九区二市。近年来,ⅩⅩ分行的各项业务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多 项指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行盈利水平明显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在总行的正 确领导和全体员工的努力拼搏下,ⅩⅩ分行锐意创新,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转变、业务转 型和结构调整,经营管理呈现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态势:资产、负债、零售、中间业务全 面快速发展,多项业务指标刷新历史纪录,盈利水平大幅提升,一跃成为系统规模大行、 盈利大行,并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截止2013年末,分行资产总额突破1800 亿元,同比增长52%,在ⅩⅩ地区股份制同业中的排名首次跃居至前三位;营业净收入突 破38.8亿,同比增长31.5%。分行全口径存款规模达1076亿元,历史上首次实现“千亿”目标。各项存款、贷款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1%,均高于ⅩⅩ系统和ⅩⅩ9家股份制银行平均水平。个人存贷款规模稳居系统第一;信用卡新增激活客户数、收入、利润稳居系统第 一;中收三年复合增长率150%,远高于系统和同业平均水平。同时分行资产质量持续改 善,不良贷款率控制在目标值内。各项主要核心指标均超额完成总行计划任务,分行综合 竞争能力实现新的跨越。 近年来,ⅩⅩⅩⅩ分行的可持续发展和内控管理均得到了总行、监管部门、社会大众, 乃至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当代金融家》杂志第五届中国银行业“好分行” 评选“最佳电子银行分行”称号。连年荣获万事达卡国际组织、VISA国际组织的“最佳 分行营销奖”、“优秀分行营销奖”等多个奖项。下辖华南支行、新塘支行与增城支行分别 荣获中国银行业协会颁发的“全国千家示范网点”、“广东省百家示范网点”与国家外汇管 理局颁发的银行执行外汇管理规定情况考核“A类行”。 ⅩⅩ银行ⅩⅩ分行信贷管理组织架构及职能 经过20年来的不断发展,分工不断细化,ⅩⅩ银行ⅩⅩ分行信贷管理组织架构不断 的完善,风险管理团队不断的壮大,并形成“风险总监为首、信贷审查部、信贷管理部为 核心,小企业授信管理部、零售风险管理部、资产保全部为专业管理,法律与合规部为内 部管控部门”的管理体系。具体的组织架构及职能如下:

最精辟的关于贷后管理的知识

最精辟的关于贷后管理的 知识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最精辟的关于贷后管理的知识 一、什么是贷后管理 贷后管理:是指贷款发放之后到贷款收回之前的各个环节及各个方面的管理。主要任务:以贷款风险管理为核心,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方法制度、人员配备等,对贷款本身、借款人、担保等因素进行跟踪检查分析,及时发现贷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 二、为什么要贷后管理 (1)认识上的误区 有的信贷人员认为客户能承诺按期还款就行了,不关心客户的生产经营,有的认为能够正常付息的企业不需要贷后管理、信用等级高的企业不必重视贷后管理、担保条件好的可以放松贷后管理、不良贷款不需要贷后管理。 有些信贷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认为,贷后管理工作是客户经理的事情,不知道自己应该有参与重点客户、疑难客户的贷后管理的责任,不知道应当将管理工作质量作为自己工作检查、督办的内容。 (2)行动上的盲区 贷后管理未能切入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对贷款风险预警信号反应迟缓。 有意无意的放弃合同权利。 贷款综合收益率低,没有补偿收益。 贷后检查,贷后管理检查流于形式。

(3)激励机制的误导 在激励机制中,重贷款发放奖励,轻贷后监管激励。 三、贷后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一)维护客户关系 了解你的客户。 关心客户的经营管理。 解决客户的合理需求。 (二)拓展客户渠道 老客户推荐新客户。 (三)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 资产质量取决于管理,贷后管理是资产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一个卓有成效的贷后管理工作,能为我们防止不良、化解风险、减少损失。 银监会对某国有商业银行省级分行的调查统计,近五年形成的不良贷款中,有30%的原因是贷前决策失误造成的,而高达70%的原因应归咎于贷后管理不到位。 四、风险预警信号提示 第一类、缺乏合作诚意 1、不好联系 与客户关键人员失去联系或联系不畅。 企业负责人、财务人员频繁更换手机号码,经常无法联系,即使联系上,人在本地却谎称在外地出差;故意躲避公司人员。 2、不提供资料

贷前贷后管理典型问题分析及尽职建议

贷前贷后管理典型问题分析及尽职建议 不良贷款的形成客观上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借款企业下游需求降低导致市场疲软;企业内部管理粗放,制度执行混乱;相关人员在贷款调查中未深入分析借款人以及保证人真实的财务状况、资产状况、经营状况,贷后管理简单粗放等也是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本文对近年来银行容易出现的贷前、贷后的典型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选自《中国城市金融》2016(5) 一、贷前调查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评级授信的财务数据真实性不足 不少案例中,无论是查看信贷资料中的财务报表还是录入系统的财务数据,主要财务指标如应收账款、存货等有较大变化,有虚增资产的嫌疑。如不良贷款形成之前一个月录入系统的财务报表显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数额巨大,经现场核实,与企业真实情况差异巨大。 (二)未关注借款人不良记录 经查看征信记录,有的借款企业法人代表有多笔逾期贷款,单月最高逾期总额几十万元,对外担保贷款额几十万元且担保贷款五级分类为关注,调查人员在贷前调查中仅依据经办行出具的解释对逾期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未对借款人贷款逾期的真正原因做出合理判断。 (三)未重视企业过度融资的情况 某案例中相关人员未甄别出借款人过度融资、以及涉及民间借贷的情况。案例中,企业在某银行贷款9000余万元,各家银行全部贷款合计3亿元左右,2013年以来企业经营持续下滑,贷款调查环节未发现企业社会融资,待到风险出现,市政府召开风险会议,企业报告的融资中在当地以及外地小额贷款公司和其他典当行的融资竟然高达近亿元,且年利率都在20%以上,最终企业因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小贷公司贷款,被小贷公司率先告上法庭,引发了各家社会融资机构竞相起诉,银行贷款更是无力偿还最终形成不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