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之心理测量学

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之心理测量学

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之心理测量学
心理咨询师学习笔记之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总述

提升自己的要诀是切勿停留在原地不动,而欲达到此目的,首先要有不满现状的心理。但是仅仅不满足是不够的,你必须决定下一步往何处去?千万不要做个只会成天抱怨的懒人。

——麦尔顿心理测量的章节,因为涉及高等数学以及公式计算、难以理解,学起来比较难,很多应试的伙伴(特别是文科生)会选择放弃这部分的内容。但是我们结合历年考试真题的统计,测量在基础考试和技能考试两部分都各占了十分左右,这个比例可不小。当然如果你对其他章节备考相当有信心,可以考虑放弃本章节。

不过,以过来人的经验,只要掌握有效的应试技巧,每个考试部分各拿下7-8分也并不难。

首先,心理测量基础考试的部分,复习关键在于搞懂《基础心理知识》教材关于心理测量的七节内容里的重要概念,对于章节中的计算公式不明白的,就放下,不做纠结。

然后,心理测量技能考试的部分,《技能》教材里四节内容介绍的是各种具体心理测量技能的应用,比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等,这里会涉及一些计算题,但每年考点也不多,所以考前结合历年真题做些练习就可以了。

这部分技能应用的内容会在以后学习三级技能和二技能时再分别介绍。

在此之前,我们要梳理一下整章共七节内容的知识结构,方便后面的学习理解。

第一节概述

是测量的一些最基础的概念,如测量的组成元素,测量的分类等等,这些概念是理解后面章节内容的基础。

第二节测验的常模

可以简单理解为用来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标准。

例如我智力测验结果100,属于正常水平,因为正常水平的参照标准是90?109。

第三节测验的信度

信度是评价测验是否合格,也就是说,衡量一个测验是否可用,考虑的是测验能用还是不能用的指标。

第四节测验的效度

是恒量测验的准确性的指标,用大家平常的话就是在测验可信可用的前提下测验的结果有多准确,是否符合实际。

第五节项目分析

讲的是对测验的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

比如,如果给小学生出一道高等数学的题目,估计没有小学生会做吧,那么就区分不了被测的小学生们的水平了,那么这道题的难度太大,区分度太低了。

第六节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第七节心理测验的使用

心理测量学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1、测量定义及三元素

2、测量的两个要素

3、测量量表

重要性指数:☆☆☆

测量定义及三元素: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从定义看得出,测量包含三个重要元素:事物、数字和法则。

事物,指的是测量的对象,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数字,代表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法则,就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单位,就是测量的基本要素,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如果要测量时间,就须要有秒分时日月年等单位。

测量的两个要素:

任何测量都应具备两个要素:即参照点和单位,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两个条件:一是有确定的意义,二是有相同的价值。

测量量表:

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的,它表现出来就是测量的量表,由于制定的单位和参照点不同,量表的种类也不同,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即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命名量表,包括代号,比如学生的学号和类别,比如1代表男2代表女。命名量表中,数字只作标记和分类,不能数量化分析,不能比大小也不能加减乘除运算。

顺序量表,比如学生考试排名、工资级别、能力等级等等。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等,顺序量表既无相等的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

等距量表,比顺序量表又进了一步,可以加减但不能乘除运算,典型例子是温度计,我们可以说200°C比100°C高100°C,但不能说200°C是100°C的2倍,因为温度的零点是人定的,0°C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

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可以做加减乘除运算,如A80公斤B40公斤,我们既可以说A比B重40公斤又可以说A比B重2 倍。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顺序量表上测量的,通过统计的方法,变换为等距数据来处理。

第二单元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心理测量的定义

重要性指数:☆

心理测量的定义:

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

科学手段。

从定义看得出,心理测量的对象是通过测量人的行为间接推知此人的心理特征的。

因而,心理测量有以下三种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第三单元心理测试的分类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1、按功能分类

2、按材料的性质分类

3、按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4、按方式分类

5、按要求分类

重要性指数:☆☆

按测验的功能分类

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文字测验、操作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客观测验、投射测验

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按测验的要求分类:最高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重要性指数:☆

错误的测验观:测验万能论,测验无用论,心理测验就是智力测验。

正确的测验观: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第五单元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重要性指数:☆

主要应用在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心理评定量表(心理评定量表包括了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恐怖量表等)。

第六单元心理测量的发展史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心理测量的发展史

重要性指数:☆

主要记住四个人名:

英国的高尔顿是心理测验的倡导者。

美国的卡特是心理测验的促进和推动者。

比内-西蒙做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人们常说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的十年,20世纪头十年则是比内的智力测验的十年。

小结:

1、测量的定义和三元素(即事物、数字、法则)

2、测量的两个要素(参照点和单位)

3、四个水平的量表(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4、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5、心理测验的各种分类

6、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7、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8、心理测量的发展史

心理测量学第二节测验的常模(1)

第一单元常模团体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1、常模团体

2、常模团体的条件

3、取样的方法

4、常模与常模分数

重要性指数:☆☆☆☆☆

常模团体:

常模团体是由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任何一个测验都有许多可能的常模团体,由于个人的相对等级随着用作比较的常模团体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

常模团体的条件:

群体的构成必须明确界定:

在制定常模时,必须清楚地说明所要测量的群体的性质与特征。如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民族、地域、社会经济地位等,依据不同的变量确定群体,便可得到不同的常模。

常模团体必须是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当所要测量的群体很小时,将所有人逐个测量,其平均分便是该群体最可靠的常模。但当群体较大时,只能测量一部分人为代表,这样取样的代表性十分重要。

样本的大小要适当:

如果总体数目小,只有几十人,需要100%取样,如果总体数目大,取样不低于30或100个,全国性的常模,一般有2000?3000人为宜。

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的产物:

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抽取的标准化样组,它只能反映当时、当地的情况,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更变,标准化样组也须要相应修订。

取样的方法:

1、简单随机抽样

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每个人或抽样单位都有相同的机会被抽中。

2、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就是将已编好号码的个体排成顺序,然后每隔若干个号码抽取一个。

3、分组抽样

例如全国取样,可以先按行政区域划分组,再在组内依照一定的性质进行归类,然后从中随机抽取样本

4、分层抽样

它是将目标总体按某种变量(比如年龄)分成若干层次,再从各层次中随机抽取,最后组合成常模样本。

常模与常模分数

常模就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出来,它是心理测验时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分数标准。

常模分数,就是施测常模样本后,将受测者的原始分数按一定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

我们一般做心理测题后会有一个原始的分数,但这个分数不能直接与常模进行比较,需要按一定的公式转换成导出分数才有比较、定位的意义。

小结:

1、常模团体的概念

2、常模团体的条件

3、取样的方法(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组抽样,分层抽样)

4、常模的定义

5、常模分数的定义

心理测量学第二节测验的常模(2)

过分冷静的思考缺乏感情的冲动,也必然使人的心理变态。

——瓦西列夫

第二单元常模的类型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1、发展常模

2、百分位常模

3、标准分常模

重要性指数:☆☆☆☆☆

常模的类型:发展常模、百分位常模标、标准分常模。

发展常模:

人的许多心理特质,如智力,技能等,是随着时间以有规律的方式发展的。所以可将个人的成绩与各种发展水平的人的平均表现相比较。根据这种平均表现所制成的量表就是发展常模,也称年龄量表。

在量表中,个人的分数指出他的行为在按正常途径发展方面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

教材介绍了4种量表:

1、发展顺序量表

是最直观的发展常模,最早的一个范例是葛塞尔发展程序表。

2、智力年龄

简称为智龄,智龄是年龄量表上衡量智力的单位。比内-西蒙量表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在吴敏天修订的比内西蒙量表中,每个年龄都有6道题,答对每题则得智龄2个月。

3、年级当量

即年级量表,在教育成就测验中最常用。

4、比率智商

就是心理年龄与实足年龄之比,比率智商并不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受测者。百分位常模:

百分等级

一个测验分数的百分等级是指在常模样本中低于这个分数的人数百分比。比如说小孩在班里考试的成绩百分等级是85%,意思就是有他的成绩高于85%的同学。

百分点

也称为百分位数,是计算处于某一百分比例的人对应的测验分数是多少。以刚刚的例子,85%这一点就是百分点或叫百分位数。

四分位数

相当于把量表以25%、50%、75%对应的三个百分点分成的四段。

十分位数

也就是把量表平均分十段。

标准分常模

标准分常模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距离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因为它的基本单位是标准差,所以叫标准分数,分为线性转换和非线性转换。

下面一系列标准分数的数据是需要熟练记忆的,除了基础知识会考,在后面技能考试也会用到:

Z分数

平均数为0,标准差为1。

T分数

平均数为50,标准差为10,应用于MMPI明尼苏达人格测验和EPQ人格测验。

标准九分

平均数为5,标准差为2。

标准十分

平均数为5.5,标准差为1.5,应用于16PF卡氏人格测验。

标准二十分

平均数为10,标准差为3,应用于韦氏智力测验的分测验。

应用最广,影响最大的离差智商(即IQ)

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或16 ,应用在韦氏智力测验,CRT联合型瑞文测验和比内测验。

第三单元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1、转换表法

2、剖面图法

重要性指数:☆

转换表法

转换表法,如下图,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示常模的方法,也叫常模表。

剖面图法:

剖面图法,是将测验分数的转换关系用图形表示出来,是很直观的表示方法。小结:

1、三种常模的类型:发展常模?百分位常模?标准分常模

2、常模分数的表示方法:转换表法、剖面图法

心理测量学第三节测验的信度

毫无理想而又优柔寡断是一种可悲的心理。

——培根

第一单元信度的概念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1、信度的定义

2、信度指标

重要性指数:☆☆

信度的定义:

信度是指同一受测人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或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重复测验量,所得结果的一致程度,也就是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指标。信度是受随机误差的影响,随机误差越大,信度越低。

信度指标:

常见的有两大类共三种表示方法:信度系数、信度指数和测量标准误。

通常信度是以信度系数为指标的,而信度指数的平方就是信度系数。

测量标准误与信度的关系——测量的标准误与信度之间互为消长:信度越高标准误越小;信度越低,标准误越大。

第二单元信度评估的方法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1、重测信度

2、复本信度

3、内部一致性信度

4、评分者信度

重要性指数:☆☆☆

重测信度

重测信度,又叫稳定性系数,即使用同一测验在同样条件下对同一组受测者前后测两次,一般时间间隔2到4周比较合适,但不要超过六个月。

复本信度

复本信度,又叫等值性系数,它以两个等值但题目不同的测验来测量同一群体。

如果两个复本相隔一段时间施测,可以得到重测复本信度或叫稳定与等值系数。

内部一致性信度

内部一致性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主要反映的是题目之间的关系,表示测验能够测量相同内容或物质的程度。

评分者信度

评分者信度,根据两位评分者对若干问卷的评分而计算出的相关性,一般要求在成对的受过训练的评分者之间平均一致性达0.9以上,才认为评分是客观的。

第三单元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重要性指数:☆☆☆

信度与测验分数的解释:

信度的指标,也就是信度的系数Γxx是从0.00到1.00的范围的,代表了从完全不可信信到完全可信的所有状况。

信度系数Γxx<0.70时测验不可信而不能用,当信度系数在

0.70≤Γxx<0.85时,可用于团体比较。

当信度系数Γxx≥0.85时才能用来鉴别或预测个人成绩。

信度在解释个人分数上的意义包括估计真实分数的范围和了解实得分数再测时可能的变化情形。

第四单元影响信度的因素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1、样本特征

2、测验长度

3、测验难度

4、时间间隔

重要性指数:☆☆

影响信度的因素

一、样本特征

信度常受到样本团体异质性影响,一般而言,取样团体较为异质(即差异性大),往往会高估测验的信度,相反则会低估,对于不同平均能力水平的团体,题目的难度也会影响信度。

二、测验长度

也就是测题数量,一般来说增加同质的题目,可以使信度提高。

三、测验难度

理论上难度水平0.5比较合适。

四、时间间隔

时间间隔只对重测信度和不同时测量的复本信度有影响,一般来说,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信度系数越大。

小结:

1、信度的定义和信度的指标

2、4种信度评估方法:重测信度、复本信度

3、内部一致性信度

4、评分者信度

5、怎样的信度是可以接受的

6、4种影响信度的因素:样本的特征、测验长度、测验难度、时间间隔

心理测量学第四节测验的效度

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只要不是一败涂地,你一定会取得胜利的。

——亨·奥斯汀

第一单元效度的定义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1、效度的定义

2、效度的性质

重要性指数:☆

效度的定义:

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的符合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

效度除受随机误差影响外还受系统误差影响。

效度的性质:

相对性

任何测验的效度是相对一定目标来说的。

连续性

测验效度通常用相关系数表示,它只有程度上的不同,我们评价一个测验时,不应该说“有效”或“无效”,而应该用效度较高或较低来评价。

第二单元效度评估的方法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1、内容效度

2、构想效度

3、效标效度

重要性指数:☆

内容效度

内容效度指的是测验题目对有关内容或行为取样的适用性,即该测验是不是所想要测量的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

比如如果在智力测验中包括了许多与智力无关的测验题目,则推论将无效。内容效度的评估方法:专家判断法、统计分析法、经验推测法。

构想效度

构想效度也叫构思效度或结构效度,它是测验能够测量到理论上的构想或特质的程度,也就是说,测验的结果是否能证实某一理论的假设、术语或构想。构想效度的评估方法:对测验本身的分析;测验间的相互比较;效标效度的研究证明;实验法和观察法证实。

效标效度:

效标效度反映的是测验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境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程度。被预测的行为是检验效度的标准,简称效标。

效标效度分预测效度和同时效度两类。

效标效度的评估有3个方法:相关法、区分法、命中率法。

第三单元效度的功能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效度的功能

重要性指数:☆

效度有三大功能:预测误差的功能、预测效标分数的功能和预测效率指数的功能。

第四单元影响效度的因素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影响效度的因素

重要性指数:☆

影响效度有四大因素:

1、测验本身的因素

2、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

包括主测的因素和被测的因素。

3、样本团体的性质

样本团体异质性越高也就是差异性高效度就越低。

4、效标的性质的因素

小结:

1、效度的定义和效度性质

2、3种效度评估方法:内容效度、构想效度、效标效度

3、效度有三大功能:预测误差、预测效标分数和预测效率指数

4、4种影响信度的因素:测验本身的因素、测验实施中的干扰因素、样本团体的性质因素、效标性质因素

心理测量学第五节项目分析

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躁、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

——穆尼尔·纳素夫

第一单元项目的难度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1、难度的定义

2、难度水平确定

重要性指数:☆

难度的定义:

难度是指项目的难易程度。

通常会以通过率来表示也就是答对该题人数的百分比(P=R/N x 100%,P代表项目的难度,N为全体受测者人数,R为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难度越大通过率越低,难度越低,通过率越高。

难度水平确定:

一般情况,P值越接近0.50,区别力越高。

有几种情况,当测验用于选拨或诊断时,应该比较多地选择难度值接近录取率的项目。

例如考试是要辨别或选择少数优秀学生,考试的P值应该较小,如要选拨20%的优秀那么题目通过率P最好确定为20%,使恰好20%的优秀学生能通过。对于选择题和是非题,P值一般应大于概率,否则分不清受测者是否凭猜测作答的。例如是非题最好难度值为0.75而4选1的题目难度为0.63最为合适。

第二单元项目区分度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1、项目区分度定义

2、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重要性指数:☆☆☆

项目区分度定义:

也叫鉴别力,是指测验项目对受测者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如果一个项目,实际水平高的受测者能顺利通过,而实际水平低的不能通过,那么该项目的区分度较高。

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鉴别指数

鉴别指数0.4以上的,项目评为很好,鉴别指数为0.3?0.39,项目评价为良好,鉴别指数为0.2?0.29,项目评价为尚可,但需要修改,鉴别指数0.19以下,项目评价为差必须淘汰。

相关法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和Φ相关法等。为了使测验具有更大的区别力,应该选择难度在0.50左右的试题比较合适。通常,较难的项目对高水平的受测者来说区分度高。

小结:

1、项目难度的定义

2、难度水平的确定

3、项目区分度定义

4、区分度的计算方法:鉴别指数、相关法(即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和Φ相关法)

心理测量学第六节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1)

第一单元测验的目标分析

本单元核心知识点:

1、测验的对象

2、编制测验明确测验的用途

3、编制测验要明确测验的目标

重要性指数:☆☆

测验的对象:

(情绪管理)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第1节: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教程第215-216页) 要点: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识记)FrancisGalton(1822-1911)-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达尔文的表弟。 名言:"Every long-established race has necessarily its peculiar fitness for the conditio ns under which it has lived,owing to the sure operation of Darwin’s law of natural selecti on."(1869) 要点: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识记) James Mckeen Cattell(1860-1944)-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心理测验”一词的提出者。 要点: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识记)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研究制作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参考书:郑日昌等,《心聿饬垦А罚嗣窠逃霭嫔纾?999.9,P1-P5 心理测验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4.人格测验的发展

第四单元正确对待和使用测验(教程第220-221页)要点:正确对待和使用心理测验必须做到:(领会) 1、测验使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 2、慎重选择测验量表 3、与被试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4、正确解释测验结果 5、注意测验的保密 第五单元分数的解释与交流(教程第221-223页) 知识点:解释分数要注意的几个问题(领会)

心理测量学重点

第一章心理测量概述 第一节心理测验的历史量的性质 2、测验标准化条件: (1)测验内容的标准化 (2)施测条件的标准化 包括:①相同的测验情境。②相同的指导语。③相同的测验时限。 (3)评分规则的标准化 (4)测验常模的标准化 二、心理测量 (一)心理测量的定义(一级定义) 所谓心理测量,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第三节心理测验的种类与功能及其正确使用(五)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来分类 1、常模参照测验(一级定义)是根据被试对量表中所规定的题目答对多少来评分的,被试成绩的 优劣,是根据所得分 数在常模中所处的地位来确定的,不是以是否达到某个标准来决定。 2、目标参照测验(一级定义) 是将被试水平与一绝对标准相比较,以便评价被试有无达到该标准为目的测验,也称标准参照测验。 3、潜力参照测验是将被试水平与自身潜力相比较,以评价被试有无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为目的的测 验。 三、心理测验使用的注意事项 (1)慎重选择测验量表(2)与被测验者建立协调关系(3)控制实施测验的误差 (4)正确解释测验结果(5)遵守测验的道德(6)注意测验的保密 第二章心理测验的编制与应用第一节心理测验的编制①确定测验目的与对象②拟定编制计划③设计测试项目④项目的预测和分析 ⑤合成测验⑥测验使用的标准化⑦搜集信度、效度资料⑧编写测验手册 一、确定测验目的与对象 (一)测量对象 测验编成后要用于何种团体。如被试的年龄、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阅读水平等。 (二)确定并分析测量的目标一般可分三种情况: 一是编制带有预测功能的心理测验。(工作分析)二是编制针对某种心理特质的测验。(下操作定义)三是编制标准参照测验。(双向细目表) (三)测验用途(测量目的) 二、拟定编制计划双向细目表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全面而具代表性的测验内容。二是对各个内容点的相对重视程度,通常用百分比来标明。 三、设计测试项目 (一)搜集有关资料 1、资料要丰富。 2、资料要有普通性。 3、资料要有趣味性。 题目的来源: 1、已出版的标准测验。 2、理论和专家的经验。 3、临床观察和记录。 (二)选择项目形式 考虑: 1、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 2、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 3、各种实际因素。 (三)命题的一般原则 1、内容方面2 、文字方面3 、理解方面4 、社会敏感性方面 (四)编写和修订项目 X [ [ :、,\ . 、、> :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情绪管理方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第1节: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教程第215-216页) 要点: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识记)FrancisGalton(1822-1911)-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达尔文的表弟。 名言:"Every long-established race has necessarily its peculiar fitness for the conditio ns under which it has lived,owing to the sure operation of Darwin’s law of natural selecti on."(1869) 要点: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识记) James Mckeen Cattell(1860-1944)-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心理测验”一词的提出者。 要点: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识记)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研究制作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参考书:郑日昌等,《心聿饬垦А罚嗣窠逃霭嫔纾?999.9,P1-P5 心理测验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4.人格测验的发展 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教程第217-219页)

心理测量学复习重点

心理测量与测验期末复习整理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 1.中国古代心理测量方法:观察法、访谈法、自然实验法 2.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所心理实验室。 最先倡导测验运动的是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他开创了个别差异心理学研究,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卡特尔1890年在《心理》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心理测验与测量》,这是心理测量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上。 艾宾浩斯1885年发表《记忆》,开了用实验方法研究记忆的先河,使他成为第一位对记忆这种高级心理过程进行科学定量研究的心理学家。 比奈是发明智力测验常模量表的第一人。1905年,比奈与西蒙合作,编制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奈-西蒙量表。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推孟教授1906年修订了斯坦福-比奈量表,首次采用智商(IQ)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1904年出版《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是关于测验理论的第一部著作。 人格测验的先驱是克雷佩林,于1892年最早使用自有联想测验诊断精神病人。 3.心理测验的发展,主要受了发面影响:心理学理论的发展、统计学方法的进步。第二章心理测量概述 1、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2、测量的三要素:事物、数字、法则。 3、测量的两个要素:参照点、单位 (参照点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参照点有两种,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0°C”属于相对零点,并不意味着没有温度。//好的单位要有确定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还要有相等的价值。但心理、教育测量所用单位不等值) 4、量表:要测量某个事物,必须有一个定有参照点和单位的连续体,将要测量的每个事物放在这个连续体的适当位置上,看它距离参照点的远近,以此得到一个测量

《心理测量学》复习提纲整理

《心理测量原理》2018心理辅修班Lxling 一、测量与心理测量 ? 重要概念 1.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予事物分派数字(Stevens S S,实验心理学手册,1951)亦 即依据一定的法则使用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测量的三要素 事物的属性(测什么?)、法则、规则(如何测?即测量原理)、数字(测量结果) 3. 心理测量 (1)一般的定义:对心理特点(或心理学概念)的测量;(依据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2)课本: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测验对人的心理特质进行定量描述的过程; (3)心理测量学的定义:布朗的定义:是指对一个行为样本进行测量的系统程序;安娜斯塔西的定义:实质是对行为样本的客观可标准化的测量; (4)一种动作、过程;或是实施一组项目。 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4. 心理测验:进行心理测量的工具,其形式一般为一组题目与相应的评分标准。 工具,包括问卷、测验、面试、评价中心等;或是一组项目 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是心理测量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根据一定法则对人的行为用数字加以确定的方法。 5.心理评估:更全面的测量,包括使用观察、访谈的方法获得有关信息。 6.行为样本:心理测量的理论取向,即认为心理测量是对有代表性的部分行为进行测量。 课本定义:从大量行为中抽取与欲测量的心理特质直接相关的一组行为进行测量,并依据对这一组行为的测量结果推断其心理特质。这一组被抽取出来的、作为直接的测量对象 的行为就是行为样本。 内在要求:①在测量和界定特定属性的行为时,心理测验并非要测量所有可能出现的行为;②一个测验的质量主要是由样本的代表性所决定。 7.标准化,即统一化,统一规格,一般指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 测量标准化,主要指测验使用时的统一化,包括 4 个方面,可以考试为例;而测验(测量工具,主要是问卷)本身由于比较简单,因而无所谓标准化 8.个别测验:同一主试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的测验p14 9.团体测验:同一被试在同一时间能够测量许多被试的测验p14 ? 思考题: 1. 试述心理测量的特点?P8 (1)首先,心理测量依据的法则在相当一定程度上是一种理论,很难达到如同物理测量依据的法则那样普遍被研究者共同接受的科学水平; (2)其次,心理测量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 (3)再次,心理测量的量尺是由有关领域的专家经过长期的编制、试用、修订、完善而逐渐形成的标准化测验,它的编制是一项高度专门化的系统工作,要达到科 学所要求的水平绝非易事; (4)最后,心理测量的目标虽然是人的心理特质和教育成就进行定量分析,但这种定量分析的精确度远不及物理测量的精确度。 2. 试述心理测量的路线(取向)? 心理测量的路线(取向):行为样本,即认为心理测量是对有代表性的部分行为进行测量 3. 试述心理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①实际生活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测量,我们处于一个数字化的 ②科学研究上:一个概念若不能加以测量,就不是科学的概念; 测量用于研究:一个概念:现状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相关研究与实验研究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测量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英文名称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三、学时\学分 64学时\4学分 四、开课学期(春、秋、全年) 第三学期(秋) 五、先修课程 普通心理学、心理统计学 六、适用专业(层次) 应用心理学本科 七、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属于定量研究方法类课程,包括心理测量的理论和心理测量的具体方法两部分。通过心理测量理论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心理测量史,理解心理测量的性质,掌握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概念及估计,了解测验编制的基本方法,掌握测验分数的解释方法等。通过心理测量具体方法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有关智能量表、人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获得基本的测验实施技能。 八、课程内容 主要内容:心理测量理论部分包括心理测量史、测量的性质、测验的编制、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等。心理测量具体方法部分包括智能量表、人

格量表等量表的内容、测验方法、记分和解释等。 课程重点:测量的性质、测验的实施、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课程难点:测验分数的解释、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第一章心理测量的历史发展 了解: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心理测量和测验在中国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心理测量思想和实践 一、孔子 二、孟子 三、刘邵与《人物志》 四、科举取士制度 五、中国民间 第二节西方心理测量早期的探索 一、早期对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与训练的尝试 二、冯特实验心理学的影响 三、高尔顿的思想和贡献 四、卡特尔及其早期个别差异研究 第三节科学心理测验产生与发展 一、比奈和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 二、心理测验在西方的发展

心理测量学重点知识整理

1、著名美国学者波林指出;在测验领域中.“19世纪80年代是高尔顿的10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10年,20世纪头10年则是比奈的10年。 2、比奈与其助手西蒙发表《诊断异常儿童智力的新方法》,在这篇文章中介绍的就是第一个智力量表——比西量表。 3、心理测量的性质:(1)心理测量的间接性(2)心理测量的相对性(3)心理测量的客观性 4、心理测验的种类:(一)按测验的功能分类1.能力测验 2.学绩测验 3.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的对象分类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分类 1.文字测验 2.非文字测验 (四),按测验的目的分类 1.描述性测验 2.诊断性测验 3.预示性测验(五)按测验的难度和时限分类1.速度测验2.难度测验(六)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1.最高作为测验2.典型作为测验 (七)按测验的性质分类 1.构造性测 2.投射性测验(八)按测验的应用分类1.教育测验 2.职业测验 3.临床测验 5、下面是两种常见的排列方式: 1.并列直进式 2.混合螺旋式 6、对测验项目的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个方面。 7、误差的种类:一种是随机误差,又叫可变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引起而又不易控制的误差,它使多次测量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此种误差的方向和大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无规律可循。另一种是系统误差,又叫常定误差,这是由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稳定地存在于每一次测量中,此时测值虽然一致,但不正确。8、经典测量理论的基本思想:把任何一个测验成绩都看做是真分数和测量误差的和,即:X=T+E (这里X为实得分数或观测分数,T是假设的真分数,E是测量误差) 9、估计信度的方法:①再测信度②复本信度③分半信度④同质性信度⑤评分者信度 10、信度系数有两个实际用处:一是用来评价测验,二是用来对分数作解释。 11、效度分为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校标效度。 12、测验间法:①相容效度②区分效度③因素效度 13、分数的合成类型:①项目的组合②分测验或量表的组合③测验或预测源的组合 14、根据测量对象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形式的测量可分为:物理测量、胜利测量、社会测量(对社会现象的测量)、心理测量。 15、测量的参照点:a) 绝对参照点:以绝对的零点作为测量的起点b) 相对参照点:以人为确定的零点为测量的起点 16、Stevens将量表从低到高分为4个等级:a)命名量表: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b)顺序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的大小次序与个体在所测量的心理特性上的多少、大小、高低等的次序相符合c)等距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差不仅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所测量心理特性上的排序,而且能够反映出对应个体在该特性上的差异程度d)比率量表:给个体赋值,使数值间的比率能够反映对应个体在测量心理特性上比率 17、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理论基础:1918年,桑代克曾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具有其数量”。1939年,麦柯尔进一步指出:“凡是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 1、心理测验: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一种科学手段 2、难度:测验项目的难易程度 3、区分度: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性的区分能力 4、误差:是在测量中与目的无关的变因所产生的不准确或不一致的效应。 5、真分数:就是在测量没有误差时所得到的真值。 6、信度:人们通常把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称之为信度。 7、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特质准确测量的程度。 8、内容效度:是指项目对欲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当程度。

戴海琦版心理测量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1

心理测量学重难点考点归纳整理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一)心理测量的基本理论 1)心理测量的基本概念 (1)心理测量的特点 ①间接性——心理属性是内在的不可直接测量到的特质,但可表现为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外显行为,测量者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测量这些外显行为,并由这些行为判别特质的性质。 ②相对性——对人的行为进行比较,没有绝对的标准,亦即没有绝对零点,我们有的只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序列。所有的心理测量都是看每个人处在这个序列的什么位置上,也就是只有顺序量表的特征。 ③客观性——实际上就是测验的标准化问题。测验用的项目,说明、言语、态度、评分、分数转换、解释都需要标准化。 2)心理测量的特征与分类: 按所测量的心理特征分类:①能力测验②成就测验③人格测验 按接受测量的人数分类:①个别测验②团体测验 按测验目的分类①描述性测验②诊断性测验③预示性测验 按测验要求分类①最高作为测验②典型作为测验 按评价所参照的标准分类①常模参照测验②目标参照测验③潜力参照测验 3)经典测量理论及其模型 (1)基本定义 真分数:反映被试某种心理特质真正水平的数值; 其是一个在理论上构想出来的抽象概念,在实际测量中很难得到 观察分数:实测到的分数; 我们希望通过改进和完善测量工具及方法的方式来使得观察分数尽量接近真分数。 CTT 数学模型:观察分数与真分数之间是一种线形关系,并只相差一个随机误差 X T E =+其中X 表示观察分数;T 表示真分数;E 表示随机误差(不包含系统误差) (2)CTT 模型的三个假设公理 ①若一个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可以用平行的测验反复测量足够多次,则观察分数的平均值会接近真分数;即E(X)=T 或E(E)=0 ; ②真分数和误差分数之间的相关为零,即ρ(T,E)=0 ; ③平行测验上的误差分数之间相关为零,即ρ(E1,E2)=0; 平行测验:题目不同的测验测的是同一特质,且题目形式、数量、难度、区分度以及测查等值团体后所得分数的分布一致 (3)CTT 模型的方差关系 ①在一次测量中,被试观察分数的方差等于其真分数方差与误差分数方差之和 222X T E S S S =+ ②真分数变异还可以分成与测量目的有关的变异和与测量目的无关的变异 222T V I S S S =+ (二)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1)测量的信度 (1)信度的定义: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心理测量学知识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测验的常模 第三节测验的信度 第四节测验的效度 第五节项目分析 第六节测验编制的一般程序 第七节心理测验的使用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 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第六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二、测量要素 三、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该定义包括三个元素: 1、事物:指的是我们要测量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 2、数字:代表某一事物或事物某一属性的量。 3、法则:代表的是测量所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二、测量要素 两个要素:参照点、单位。 (一)参照点 绝对参照点相对参照点 (二)单位 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有确定的意义,■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 量表是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 斯蒂文斯(S.Stevens)划分的四种水平: (一)命名量表——最低水平 (二)顺序量表——次低水平 (三)等距量表——较高水平 (四)等比量表——最高水平 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

二、心理测验的基本要素:* 三、心理测验性质 一、心理测验的定义 所谓心理测验,就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 测验即引起某种行为的工具 二、心理测验的基本要素: 1、测量的对象是人的行为 2、选取的是行为样本 3、测量要标准化 4、测量要有常模 三、心理测验的性质 (一)间接性 (二)相对性 (三)客观性 第三单元心理测验的分类 一、按测验功能分类: 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二、按测验的材料分类: 文字测验操作测验 三、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 客观测验投射测验 四、按测验的方式分类 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五、按测验的要求分类 最高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第四单元纠正错误的测验观 一、错误的测验观 (一)测验万能论 (二)测验无用论 二、正确的测验观 (一)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例如,升学指导测验) (二)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第五单元心理测验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 一、智力测验 二、人格测验 三、心理评定量表(心理与行为评估和应急与相关问题评估。)

心理测量学的知识试题

第一节概述 一、单选题 1.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 A.起点 B.中点 C.终点 D.重点2.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让心理测量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的心理学家是()。 A.比内 B.卡特尔 C.西蒙 D.韦克斯勒 3.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下列哪些性质()。 A.相等单位 B.等级 C.绝对零点 D.等比 4.其数值可以进行四则运算的量表是()。 A.命名量表 B.顺序量表 C.等距量表 D.等比量表 5.关于测量的正确说法是()。 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 B.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C.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 D.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 6.作1代表男,用2代表女,这样的量表通常称为什么量表()。 A.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7.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分数高低排名,这些名次属于什么变量()。 A.命名 B.顺序 C.等距 D.等比 8.测验的客观性实际上就是()问题。 A.刺激的客观性 B.测验的标准化 C.反应量化的客观性 D.结果推论的客观性 9.测验史上,第一次对个体差异进行测量的人是()。 A.比内 B.卡特尔(J. M. Cattell) C.高尔顿(F. Galton) D.奥蒂斯(A. S. Otis)10.谁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 A.比内(A. Binet) B.卡特尔(J. M. Cattell) C.高尔顿 D.奥蒂斯(A. S. Otis)二、多选题 1.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J M Cattell)对促进心理测验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是()。 A.使心理测验首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 B.认为心理学应立足于实验和测验 C.为智力测量制定了常模 D.认为心理测验应有统一的标准 2.比内-西蒙智力量表属于()。 A.团体测验 B.个别测验 C.非文字测验 D.文字测验 3.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可将测验分为()。 A.文字测验 B.客观测验 C.投射测验 D.非文字测验 4.等距量表中的数值可以进行下列哪些运算()。 A.加 B.减 C.乘 D.除 5.测量所用数字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即具有()。 A.区分性 B.等级性 C.等距性 D.可加性 6.心理测验的标准化包括()。 A.分数转换和解释标准化 B.评分记分的原则和手续标准化 C.施测的物理环境标准化 D.施测说明标准化 7.按测验的功能进行分类,可将测验分为()。 A.智力测验 B.特殊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投射测验 8.好的测量单位应具备()。 A.确定的大小 B.相同的意义 C.确定的意义 D.相同的价值 9.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的要素是()。 A.量表 B.参照点 C.等级 D.单位 10.相对于物理测量,心理测验具有其独特的性质,即具有()。 A.外显性 B.间接性 C.相对性 D.客观性 第二节测验的常模

心理测量学知识

心理测量学知识

第五章心理测量学知识 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测量与测量量表 一、什么是测量 1.测量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该定义包括三个要素,即事物、数字和法则。 2.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 二、则量要素 (一)参照点 1.要确定事物的量,必须有一个计算的起点,这个起点叫做参照点。 2.参照点有两种:一是绝对零点。二是人为确定的参照点,即相对零点。 3.理想的参照点是绝对零点,但在心理测量中很难找到绝对零点,多采用人为标定的测量零点。 (二)单位:具备两个条件 1.有确定的意义。 2.有相同的价值。 三、测量量表 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 (一)命名量表 1.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式,只用数字

来代表事物或把事物归类。 2.这种量表分为两种: (1)代号——用数字来代表个别事物。 (2)类别——用数字来代表具有某一属性的事物的全体。 3.在命名量表中,数字只用来作标记和分类,而不能作数量化分析,既不能比大小,也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二)顺序量表 1.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其中的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也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含有某种属性的程度。 2.数字包含有数量关系,代表符号是“>”,如A>B>C等,主要用于分等或排出顺序。 3.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表示等级,并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或绝对值。 (三)等距量表 1.有大小关系,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因为没有绝对零点,所以不能做乘、除运算。 2.等距量表的数值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或者用一个常数去乘或除,不会破坏原来数据之间的等距关系。(四)等比量表 1.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零点。

《心理测量学》(郑日昌版)超详细知识点笔记

第 1 章概论 1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 ( 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 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 分心测验” 的思想。 ( 2 )在中国古代,“ 七巧板” 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 3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2 、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 ( 1 ) 1916 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 - 西蒙智力量表。 ( 2 ) 1920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 1921 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 3 ) 1922 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 4 ) 1924 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 30 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 5 ) 1931 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6 ) 1932 年《测验》杂志创刊。 ( 7 )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 20 种,教育测验 50 多种。 3 、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 ( 1 ) 1936 年,苏联在批判“ 儿童学” 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 2 )从 1978 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 3 ) 1979 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4 ) 1980 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 1984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病人。 ( 1 )法国的医生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他认为,精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

心理测量学要点总结

心理测量学要点总结 【基本概念】 1)测量:依据一定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测量三元素:事物(测量对象属性特征) 数字(某一属性的量,特征:区分性+序列性或等级性+等距性+可加性) 法则。 2)测量要素: a)参照点:计算的起点—相对零点。 b)单位:测量的基本要求,条件:有确定意义+有相同价值。 3)测量量表:斯蒂文斯按量表精确程度从低到高分成4水平。 顺序量表指明类别,类别大小或某种属性程度无相等单位,无绝对零点,仅表示等级不表示属性真正量,绝对值 等距量表不但有大小关系,还有相等单位,数值可作加减运算,但无绝对零点,不能作乘除运算 等比量表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可作加减乘除运算心理测量一般在顺序量表上进行 4)心理测量: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操作程序,观察少数人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人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量化分析的一种手段。 特点: a)间接性:无法直接测量,测量外显行推论心理特质(描述一组内部相关,联系行为时使用的术语,对刺激作反应的一种内在倾向) b)相对性:对人行为比较时,没有绝对标准 c)客观性:标准化(项目,计分原则和手续,分数转换和解释) 材料性质 1.文字测验 2.操作测验 测量方法问卷法(MMPI 16PF EPQ)+投射法(罗夏测验,主题统觉TAT) 材料严谨程度 1.客观测验(直接理解,无须猜测遐想) 2.投射测验(问题模糊,须用想象力,投射被试者思想情感,经验) 测验形式 1.个别测验 2.团体测验 1.最高作为测验(作出最好回答,有正确答案) 2.典型行为测验(按习惯方式反应,无正确答案)

【三类心理测验】 1.智力测验: 吴天敏-中国比内量表 龚耀先-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 韦氏儿童(C-WISC),韦氏幼儿(C-WYC-SI) 林传鼎-韦氏儿童(WISC-CR) 张厚粲-瑞文标准型测验(SPM) 李丹-联合型瑞文测验(CRT) 2.人格测验: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卡特尔16人格因素问卷(16PF) 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 3.心理评定量表: 精神病评定量表,躁狂状态评定量表,抑郁状态评定量表,焦虑状态评定量表,恐怖状态评定量表。 【心理测验发展】 高尔顿——奠定统计学基础,提出气质特点和智能的遗传性,设计测量遗传差异的方法。 卡特尔——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在心理学文献中。 比内——世界第一次正式心理测验。 【测验常模】 1.常模团体:具有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群体,或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条件: 1)群体构成明确界定。 2)所测群体的代表性样本。 3)标准化样组是一定时空产物(随时间,空间变更而失去意义)。 4)样本大小适当(经济实用,减少误差≥30或100,全国性2000-3000)。 取样: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样本。 抽样方法:1)简单随机抽样2)系统抽样(整体无序,无等级结构) 3)分组抽样4)分层抽样(先按某变量分类,再随机抽取)。 常模分数:施测样本被试后,将被试者的原始分数按规则转换出来的导出分数(有参照点和单位,与原始分数等值比较)。 常模:常模分数构成的分布心理测验分数的基础:一般常模+特殊常模(非典型团体建立)。

心理测量学试题及答案

1、测验编排的一般原则应排除( ) A、将同类型的测题组合在一起 B答案混合排列 C难度逐步上升,先易后难 D依各种类型测题本身的特点编排题目与选项 参考答案:(B) 2、测验的使用者利用( ) 可将原始分数转换为与其对应的导出分数,从而对测验的分数做出有意义的解释。 A、都不是 B分布表 C对照表 D转换表 参考答案:(D) 3、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 ) ,标准差定为( ) A、100;13 B、100;16 C、100;14 D、100;15 参考答案:(D) 4、其数值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量表是( ) 。 A、命名变量 B顺序变量 C等距变量 D等比变量 参考答案:(D) 5、( ) 表示的是个体智力在年龄组中所处的位置 A、百分等

B离差智商 C比率智商 D标准九分数 参考答案:(B) 6、在心理测验中,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 ) 。 A、准确性 B区分性 C可信度 D稳定性 参考答案:(A) 7、从不同测验获得的离差智商只有当( ) 相同或接近时才可以比较。 A、标准分数 B平均数 C原始分数 D标准差 参考答案:(D) 8、错误的测验观不包括( ) A、心理测验即智力测验 B测验万能论 C以上一个也不是 D测验无用论 参考答案:(C) 9、标准二十分,平均数为( ) ,标准差为 A、9;2 B、12;5 C、10;3

D、11;4 参考答案:(C) 10、皮亚杰发现,儿童在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守恒概念,通常儿童到( ) 岁时才会理解 质量守恒;( ) 岁时才会掌握重量守恒;( ) 岁时才具有容量守恒概念。 A、7;8;9 B、5;6;7 C、2;3;4 D、4;5;6 参考答案:(B) 11、( ) 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的概念。 A、比内-西蒙 B瑞文 C韦克斯勒 D斯丹福-比内 参考答案:(A) 12、1965 年,美国测验专家伊贝尔(L.Ebel) 根据长期的经验提出用鉴别指数评价项目性能的标准,鉴别指数D为(),说明该项目差,必须淘汰。 A 、0 . 19 以下 B 、0 . 30 ?0. 39 C 、0 . 40 以上 D 、0 . 20?0. 29 参考答案:(A) 13、近些年来,我国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心理测验的( ) 研究 A、本土化 B大量测验 C数量化 D引进并修订国外量表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什么是测量 (一)简单的说,测量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 (二)测量定义的三个主要元素: 1) 法则——测量依据的规则和方法 2) 数字——某一事物或事务某一属性的量化 3) 事物——测量的对象 (三)测量的“数字”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具有: 1) 区分性; 2) 序列型或等级性; 3) 等距性; 4) 可加性。 数的这种逻辑性,是运算的基础。 测量的两个要素 任何测量都应该具备的两个要素是: 1) 参照点; 2) 单位。 (一)参照点: 1)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起点;参照点不同,测量的结果便无法相互比较。 2)参照点有两种:

绝对零点——意义是“无”,表示什么都测不到,是理想的参照点。 相对零点——人为定的参照点。 3)参照绝对零点可加减乘除,参照相对零点只能加减(心理测量参照相对零点)。(二)单位: 1)好的单位是测量的基本要求,没有单位就无法进行测量。 2)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确定的意义; 相同的价值——相邻两个单位点之间的差别总是相等的。 3)一般来说,心里测量的单位不够完善,既无统一的单位,也不符合等距的要求。 测量量表 测量的本质是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称为量表。 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S.S.Stevens)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4种水平: 1) 命名量表; 2) 顺序量表; 3) 等距量表; 4) 等比量表。 (一)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量表形式,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把事务归类。用1代表男,用2代表女等等,这样的量表通常叫命名量表。 (二)顺序量表:比命名量表水平高,数字不仅指明类别,同时指明类别的大小或属性程度。我们通常将学生的考试结果按名次排队,这些名次属于顺序变量 (三)等距量表:比顺序量表进一步,有相等的单位,其数值可以相互做加减运算;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测量学复习知识点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8-15 14:08 共 33人浏览[大] [中] [小] 第1节:概述 第一单元心理测验的发展史(教程第215-216页) 要点: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者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登(F.Galton)。(识记)FrancisGalton(1822-1911)-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达尔文的表弟。 名言:"Every long-established race has necessarily its peculiar fitness for the conditio ns under which it has lived,owing to the sure operation of Darwin’s law of natural selecti on."(1869) 要点:1890年,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一文,这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识记) James Mckeen Cattell(1860-1944)-美国心理学家 提出:“心理学若不立足于实验与测量上,决不能够有自然科学之准确性。”“心理测验”一词的提出者。 要点:比内(A.Binet)与其助手西蒙(T.Simon)研究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识记)Alfred Binet(1857-1911)-法国心理学家。研究制作了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参考书:郑日昌等,《心聿饬垦А罚嗣窠逃霭嫔纾?999.9,P1-P5 心理测验的发展 1.操作测验的发展 2.团体智力测验的发展 3.能力倾向测验的发展 4.人格测验的发展 第二单元心理测验的基本概念(教程第217-219页) 知识点:心理测验的定义 要点:心理测验:心理测验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识记) 参考概念:“心理测验就是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郑日昌等,《心理测量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9,P6) 要点:三个基本的要素(领会)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心理测量学知识点 1、测量包括三个元素即事务、数字和规则。 2、数字具有区分性、序列性、等距性和可加性特征。 3、任何测量都应具备两个要素即参照点和单位。参照点有两种,分为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好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为确定的意义,二为有相同的价值。 4、测量的本质是根据某一法则在一个定有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上把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这个连续体即为量表。根据量表的精确程度,斯蒂文斯将测量从低级到高级分成四种水平,即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等比量表。 命名量表是测量水平最低的一种量表形势,只用数字来代表食物和把事物归类,可分为代号和类别两种。在命名量表中,数字仅用来标记和分类,既不能比大小也不能加减乘除。 顺序量表,如学生的考试名次,工资级别等。顺序量表既无相等单位,又无绝对零点,数字仅代表等级。 等距量表,有大小关系,且具有相等的单位,数值可做加、减运算,但没有绝对零点,无法进行乘、除运算。如温度。 等比量表,是最高水平的量表,有相等单位,有绝对零点,数值可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5、心理测量,即是依据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通过观察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于贯穿人的全部行为的心理特点做出推论和数量化分析的一种科学手段。个人在测验中所获得的原始份数,不具有任何意义,只有将它与其他人的分数和常模作比较才有意义。 6、心理测量的性质:间接性、相对性、客观性。 心理测量的标准化包括A、测量用的项目或作业等经过的标准化。B、评分计分的原则和手续经过了标准化。C,分数的转换和解释经过了标准化。 7、心理测验按照功能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人格测验。 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分类,分为文字测验、操作测验(非文字测验 按照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客观测验、投射测验。 8、按测验的方式分类:个别测验、团体测验 9、按测验的要求分类:最高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 10、错误的测验观:A、测验万能论B\测验无用论、C 心理测验即为智力测验 11、正确的测验观:A、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 B、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12、目前在我国心理门诊中运用较多的有三类心理测验即为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和心理评定量表。 13、我国始于汉代、兴于隋唐的科举取士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心理测量的实践。 14、首先倡导科学心理测验的学生是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院高尔顿,他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可视为心理测验的开端。他的学生皮尔逊创造了积差相关法,是判定心理测验的效度和信度成为了可能。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在《心理》杂志上发表心理测验和测量一文,是心理测验第一次出现在理学文献中。 比内和她的学生在《心理学年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诊断儿童智力的新方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测验。 19世纪八十年代是高尔顿的十年,90年代是卡特尔的十年,20世纪则是比内的智力测

心理测量学

《心理测量学》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0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0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20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 1、首个提出“心理测验”(mental test)这一术语的学者是: a 卡特尔 b 高尔顿 c 比奈 d 桑代克 2、被称为智力测验鼻祖的是: a 桑代克 b 麦考尔 c 比奈 d 斯皮尔曼 3、测量的基本要素是d a 参照点和量尺 b 单位和量尺 c 量尺和测量工具 d 参照点和单位 4、由于枪的准星歪斜导致的射击精度下降,其误差来源属于: a 随机误差 b 抽样误差 c 系统误差 d 测量误差 5、延迟复本信度的误差方差属于: a 时间取样和内容异质性 b 评分者差异和内容异质性 c 内容取样和时间取样 d 内容取样和内容异质性 6、不能用于描述一个测验有效程度的概念是: a 内容效度 b 效标关联效度 c 表面效度 d 结构效度 7、如果经过项目分析,测验中某个项目的区分度是0.35,对此项目的评价是: a 很好,可以直接接受 b 良好,修改会更好 c 尚可,仍需修改 d 很差,必须淘汰 8、在向测验对象报告测验结果时,下列那种行为是不恰当的: a 使用报告阅读者能够理解的语言文字。 b 保证报告阅读者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的是什么,但不必作详细的技术性说明。

c 如采用常模参照,必须告知与什么团体进行的比较。 d 应该强调测验结果的客观性,确保报告阅读者信任测验报告。 9、能力倾向测验的理论基础是: a 双因素智力理论 b 多因素智力理论 c 三元智力理论 d 层次智力理论 10、从测验的开发方法来判断,MMPI属于: a 逻辑分析法 b 因素分析法 c 经验法 d 综合法 主观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2题) 1、投射测验 2、结构效度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列表比较四种测量量表的差异 2、简述构成良好效标的条件有哪些? 三、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什么是测量的信度?影响信度的因素有哪些? 2、请阐述传统智力测验存在的问题 《心理测量学》作业答案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题) 参考答案: 1. a 2.c 3.d 4.c 5.c 6.c 7.b 8. d 9. b 10. c 主观题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2.5分,共2题) 1、投射测验:一种人格测验类型,是向被试题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表现出他的反应,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被试的人格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