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清华精神

清华精神

清华精神
清华精神

什么是清华精神呢?

(一)爱国

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与根基。中国是唯一的没有中断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没有一个国家在历史上像中国那样,出了那么多的爱国主义民族英雄。像岳飞的“精忠报国”,像“苏武在北国,十年持汉节”,像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像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像顾炎武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像我们无数的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民族的解放、国家的兴盛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史实故事,都体现着深刻的而震撼人心的爱国主义精神。

清华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几乎是与生俱来、生生不息的。

清华在其孕育之日起,就带有鲜明的精神文化背景,其中有着明显的美国国家利益的反映。美国参加八国联军,分得巨额庚子赔款,美政府也认为“实属过多”。1906年伊里诺伊大学校长James给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的备忘录中指出:“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青年中国人,哪一个国家就能够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的影响上取回最大的收获。”建议“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的领袖的方式。”“为了扩展精神上的影响而花一些钱,即使从物质意义上说,也能够比用别的方式获得更多。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正是基于这种考虑,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修改中国赔款的议案。1909年游美学务处设立,并“所有办法均照美国学堂”在清华园旧址兴建“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在其诞生之日起,便打上美国意识形态和文化的烙印。但是,清华毕竟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清华师生将清华学堂看作“国耻纪念碑”,以雪国耻,图富强为己任。这种由列强的侵略所激发的爱国精神,有的老学长称之为“哀兵士气精神”。1937级的刘昌裔学长在《清华精神鼓舞清华人前进》一文中说,正是八国联军和日本的侵略所带来的耻辱刻骨铭心,为了反帝反封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同学们发奋图强,决心学好本领,报效祖国,直到牺牲自己,视死如归。例如,1932年毕业的学长刘崇海,在上海吴淞口驾机撞向日本旗舰,以身殉国,就是“哀兵士气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肩负建

设重任的清华人,一方面为国家巨大的进步所鼓舞,一方面,又为国家科学技术的落后而着急,巨大的振兴民族的责任感与一种“耻不如人”的压力,激发广大清华人,奋发图强,刻苦学习,努力攀登科学高峰。清华的核能事业,无论是低温、高温反应堆,无论是集装箱检测技术,能走在世界前列,就是生动的说明。

在清华有爱国主义的好传统,历任的领导都重视爱国主义教育。老校长梅贻琦在就职演讲中就要求清华师生“紧紧记住国家这种危急的情势,刻刻不忘了救国的重责,各人在自己的地位上,尽自己的力”;后来的蒋南翔校长明确要求学生在思想境界上要上好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三层楼”,当时,同学们以“两个拥护,一个服从”即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从祖国需要为基本要求,当时,我们唱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歌,在毕业志愿书上填的是服从祖国需要,绝大多数同学都是义无反顾地走上组织分配的工作岗位;改革开放后,学校通过“我的事业在中国”等活动一直在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现在学校将“两个热爱,两个服务”,即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民作为基本要求。清华大学是一所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学校,蕴育了一代代爱国的能人志士,其生动的事例举不胜举。

1)“祖国儿女,清华英烈”——在水木清华北岸山坡上的纪念牌镌刻着39名为国捐躯清华师生的英名,记载着先烈们献身祖国的业绩。当我们驻足碑前时,似乎可以听见韦杰三弥留之际的遗言:“我心甚安,但中国快要强起来呀!”;可以听见施滉在呼唤:“火,五四的象征,爱好自由民主的人,都到这儿来拿取火种吧!”;可以听见东北人民抗日义勇军总指挥张甲洲的慷慨陈言:“抗战之时不知有家,临战之时不知有身,金钱地位不动心,飞机大炮不怕死。”可以听见闻一多先生怒对反动派的枪口发表的《最后一次演讲》和庄严的宣布“我们不怕死,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再准备再跨进大门!”,我们还可以听见《红岩》刘思扬的原型刘国鋕的就义诗“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

先烈们这种为人民的解放,民族的复兴而视死如归英勇献身的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最高表现,每每想起他们,就会觉得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大局,个人的利益是渺小的,是不足挂齿的。先烈们连生命都可以舍弃,我们还有什么不能割舍的吗?

清华人的爱国精神不仅表现在对敌斗争中,也反映在建设事业中,这与我们靠得更近。

2)“两弹一星”的爱国主义旗帜将永远飘扬。

江泽民同志在表彰“两弹一星”功臣大会上说:“‘两弹一星’研制者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义无返顾地回到祖国。许多研制工作者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热血与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诗史。”被表彰的23名功臣,包括14位清华人,正是杰出的代表。其中最不能使我忘怀的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和王淦昌。

邓稼先是带着民族恨于1940年入西南联大的,1948年赴美普渡大学攻读核物理研究生。赴美前曾对后来结为伉俪的许希鹿说:“将来祖国建设需要人才,我学成一定回来。”在美国,他夜以继日地奋斗,只用了一年零十一个月的时间,于1950年8月20日,便获得博士学位。9天后,便登上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归国了。1958年8月的一天,原子能所所长钱三强对他说:“稼先同志,国家要放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他坚决服从了祖国的需要。晚上,回到家里,告诉妻子说要调动工作了,并对妻子说,今后我恐怕顾不了这个家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做好了这件事,我一生就过得很有意义,就是为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明白,搞原子弹研制工作,就必须从此隐姓埋名,不能发表学术论文,不能公开作报告,不能出国,不能与某些朋友交往,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妻儿父母自己在什么地方,自己在干什么。但是,面对这个关系祖国前途命运的大事,他义无返顾地肩负起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总负责人的担子。以后的事实证明,邓稼先是一位为此付出生命代价的出色的组织者。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大炮仗”起爆了!这次东方巨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保护自身不受侵犯的力量。紧接着,1967年6月17日,中国用比其他核大国短得多的时

间,成功地爆炸了氢弹。1986年7月2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受核辐射过早地走完了生命历程。8月3日,国防部长张爱萍在悼词中深情地说:“邓稼先同志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奋斗了28年。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重大原理的突破和研制试验,他都做出了重大贡献……邓稼先同志长期忘我工作,不为名,不为利,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奋斗了数十年。他病重时仍念念不忘国防科技事业的发展……他的名字虽然鲜为人知,但他对祖国的贡献将永载史册。”在这里,令人难以忘怀的是他在病重期间所想,所说和所做:他患的是癌症,因为严重的病痛,臀部不能坐椅子,只好用气垫圈把臀部架起来,艰难地写完给中央的建议书《世界局势和我们的对策》,为我国在国际核竞争中赢得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当他要求妻子转交这份建议书时,说“这份材料比生命更重要,下午3点你务必送到。”他对妻子说:“我作为一个核科学家,我最想听到的不是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声,而是世界各大国对世界和平的承诺。”在病榻上的邓稼先,想做的另一件事便是最后再看一次天安门。他与警卫员偷偷从医院里跑出来,身上带着引流瓶,来到天安门。艰难地走近国旗基座,恭恭敬敬地向五星红旗敬了最后一个军礼。这是对祖国的什么样的感情啊!在邓稼先生命的最后时刻,几位国防科工委的作家访问他,想听听他的人生箴言。他忍住剧烈的疼痛说:“我选择了核武器,就意味着选择了牺牲和付出。可是,我对自己的选择终生无悔。”在他昏迷一阵醒来后,又以更加微弱的声音说:“假如生命终结之后能够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这就是邓稼先对祖国对事业的耿耿忠心。

邓稼先是研制核武器的理论部主任,而领导试验的则是实验物理学家王淦昌。王淦昌是1929年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大学本科毕业生,是著名的叶企孙教授领他进入物理科学殿堂的。他亲身经历了“三一八”惨案,亲耳聆听了叶教授关于落后就要挨打和科技强国的教诲,后来又经过抗战8年颠沛流离的教学生活以及朝鲜战场血与火的体验。1961年4月,当领导对他说:“请你参加领导原子弹的研制工作”时,从他内心发出了:“我愿以身许国!”铿锵誓言。并由此隐姓埋名17年。有人联想到50年代末他领导杜布纳高能实验物理组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的成就,惋惜地说:“王淦昌这样做太可惜了。如果继续在原来的科研领域工作,他有可能叩开诺贝尔奖的大门。”但是,王淦昌说:“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强盛才是我真正的追求,现在是报效国家的好机会。”他义无返顾地以“王京”的名字消逝在“信箱”中,与邓稼先等一起去寻找核武器的金钥匙去了,一起成为中国核弹之父。

同学们,常常听到有人说,爱国是件容易的事。前几年我对艺教中心的老师们说,我们不能为艺术而艺术,老师们要注意教书育人,特别要重视爱国主义的教育。在许多艺术作品蕴含着爱国主义的情怀,1987-89年我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曾亲身感受过音乐对慰籍爱国情怀的作用。每当我思念祖国和亲人时,我常常要听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和捷克爱国主义音乐家斯美塔纳的交响套曲《我的祖国》。据说,艺教中心有一位从国外回来的青年教师听了我的话不以为然,说:“不要把艺术庸俗化,说爱国,我能站在这个讲台上,就是爱国。”当然,他能回归服务可以说是爱国的表现。许多学者或留学生,在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回国,都说:“学成回国是不要有什么理由,留在国外才要有理由。”这种例子举不胜举。在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在美国任教的华罗庚教授决定放弃终身教授职务回国时,写了致留美学生公开信,信中说:“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我们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国的工作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当时,像西南联大校友、后来的“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等一批青年学者,正是与华罗庚一样返回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在不同的年代,都可以找到许多类似的事例。例如,92-96年留学日本,曾担任东京大学中国留学生学友会会长,水利科学工程青年学者胡和平,在决定学成回国时,许多熟悉他的人都问,在日本你的专业很对口,待遇又高,为什么要回国。胡和平对此感到吃惊。他想,学成回国是件很自然的事,怎么有那么多的人问自己为什么要回国呢?被问的次数多了,他也禁不住问自己为什么回国。他联想起在清华大四到长江葛洲坝工地参加6周的实习,每天与工人一起冒着40-50度高温绑钢筋,浇混凝土。1988年他与新婚的妻子沿着长江水利工程做新婚旅行,当他们登上了当时的“长江第一坝”时,思绪联翩。看到眼前气势磅礴的长江和这宏伟的建筑物,为自己能在此洒过汗水而无比自豪。他感到个人是渺小的,而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刹那间,似乎明白了生命意义之所在。再想一想,更加宏伟的三峡工程,和举世触目的社会主义建设工程,自己能继续为之出力流汗,不是依然令人很骄傲很自豪的事吗?想到这些,他坚决地回到祖国,回到清华园。同样是留日在1992年获东京大学博士学位的罗毅,也是学成在物理电子学科做出了世界级成就后,毅然回到清华。他说:“作为一个享受公费优待的留学生有两个责任,其一是回国工作,其二是把国外一切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带回来。”回国不久,在国家与学校的支持下,便建成具有

国际水平的实验室。1992年罗毅被破格提升为教授,2000年开始担任国家973信息领域首席科学家。现在正带领同仁们一步一步地向着世界一流电子物理学科目标接近。

我自己虽然没有他们回国时那样壮观,或思绪翩翩。也经历了美国supervisor一再挽留,并表示可以帮助把妻子孩子接往美国,但对我来说,的的确确,回国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我深深感受了在美国中国学者受到的不平等待遇,认识到“我的事业在中国”。而今天,随着中国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我的事业在中国”这个由清华学子提出的口号,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留学学子所理解,所实践。

当然,爱国不仅表现在学成回国,也不仅表现在当国家利益受到外国侵犯时表示愤慨和谴责。更加本质的是应当像“两弹一星”元勋那样体现在生生息息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的实际行动,包括在个人、家庭、小单位的利益与国家、民族的利益发生矛盾时,能自觉地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前头。

可喜的是,在众多的年轻学子中“两弹一星”的爱国主义精神正得到弘扬。1996年清华的博士毕业生现为海军工程学院教授马伟明,这位最年轻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事迹令人感动,令人振奋。他在我国新型潜艇动力系统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为我国独立电源系统和电力技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1999年获得国家“十大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由于他的声誉,一位外国公司老板多次邀他到该公司工作。当他了解到所取得的成果和专利只能属于该公司时,就问“那么我的价值从何体现?”老板说:“我可以支付足够的薪水。”马伟明说:“按照中国的说法,我只是贵公司的打工仔”,老板说:“准确地说,您是本公司的高级顾员。”马伟明明白地告诉老板:“坦率地说,您给予我的,中国暂时还不能给我。但是,中国给予我的,您的公司永远不可能给我。”这个老板可能永远也不明白中国会给以马什么。马伟明近十年取得的科研成果90%以上及时应用于国家建设。在马伟明看来,这些凝聚着自己聪明才智的成果,既是自己对祖国的奉献,也是祖国对自己的褒奖。

这种永恒的爱国主义精神正是鼓舞一代代清华人为民族的解放、祖国的富强进行不懈努力的力量源泉和动力。

(二)求实

求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涵。表现为实事求是,重实干。在我国古代《汉书》中有过“实事求是”的记载,意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后来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说“本朝学者以实事求是为学鹄(目的),颇有科学精神。”也说的是以科学实证的方法求得真知。后来经过毛泽东的发展,实事求是便成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其内涵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了。这些在清华的校风、学风中都有突出的体现。

1925年清华改大迈出了关键性的实际步骤,成立了大学部和国学院。这是在教育独立,“科学与玄学”之争,科学占了上风的大背景下做出的决策。国学院便以“用西方科学方法研究本国固有文化”为宗旨。王国维的《古史新证》便是一个标志性成果。但是,科学的方法还不等同于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对真理的追求并为之不懈奋斗的精神即求真的精神;是从实际出发探索客观规律的求实精神;是不尚空谈讲求行胜于言的实干精神;是敢于胜利不怕挫折的创新精神。这些科学精神在清华办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弘扬,体现在众多的大师名师身上,影响了一代代清华学子。

清华大学一直是以严谨求实的学风著称的,而求实与严谨是不可分的,一切理论和设想都要受到实际的严格检验。实验物理家王淦昌在清华物理系学习时,受到实验物理学大师叶企孙和吴有训深刻的影响。是叶把他引入实验物理的大门,又是吴给以他更为直接的治学态度的影响。吴经常身穿粗布工作服,亲自动手做实验设备,带领学生培养实验动手能力。他要求王淦昌细心操作,认真观察,一丝不苟地纪录。王毕业后,成了吴的助手。在吴的指导下,他完成《测量清华园周围氡气强度及每天的变化》,使王的严谨学风和实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王说,这段实践对他日后核物理的实验有着重要影响。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机械工程系的王希季对学校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他举了刘先洲教授判题的例子。一次刘先生布置一道机械计算题,要求准确到小数点后三位,他未加注意。结果,解题方法都对,就没有准确到第三位。刘先生给了零分。此事对他冲击很大,使他一辈子都忘不了:做一件事情必须把目标要求考虑得非常清楚。有人半开玩笑地说:没有昨天的零蛋,哪来今天的导弹?在我就学期间也经常感受到这种严谨治学的教诲。在我们同学中,有人只求会解题,对结果对不对不在乎。老师就提醒说,你们今天结果不对只影响字面的成绩,今后就会造成工程事故。还举例说石油学院的大楼盖了一半就塌了,就是工程计算错了一个小数点;还举例说,西主楼由于测量基准的错误,结果与中央主楼同楼层之间不得不用台阶连

接。这些教诲是受用一辈子的。使我们无论是做设计,还是考虑工作,不仅要细想是不是可行,还要考虑怎样获得预定的结果。

关于“实干”,这不仅仅因为清华有工科,工程的事不实干不行。在大礼堂前草坪南端,1920级毕业生送给母校的纪念物——日晷上镌刻的铭言:行胜于言,已成为清华的校风。所以,即使是清华文科也是重实干的。老校长梅贻琦是有名的“寡言君子”。他倡导“为政不在言多,顾力行何如耳”。他认为学校造就了人才是为了实用,“否则将是极悲惨的事”。中文系老主任朱自清先生就说:“清华的精神是实干”。清华出了那么多“两弹一星”的元勋,那么多的院士,还有许多人进入各级领导机构,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实干作风。就连清华的后勤效率比较高,食堂办得比较好,也都得益于实干。当然,一切重大的实际问题,都要靠实干精神去完成。在神州五号清华群英中有8位关键岗位的指挥员或研究所长,他们都是杰出的实干家。如1986年走出清华校门,39岁出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的吴燕生,是从普通设计员做起,长时间帮人“打杂”,做了大量枯燥的基础性工作。他认定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把一件事情做好,才能被安排做第二件事情;只有做好每件小事,才能成就大事。

“实事求是”是清华治学的传统。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做了这样的说明:“‘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这种实事求是的学风在我们的老学长、社会学家费孝通身上表现得十分突出。为了认识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农村,他花去了大半生时间,而主要的时间就是在最基层的农村搞调研。在西南联大时期,为了深入调研,他睡在寺庙里,住在猪栏边,与村民同吃同行。在他从清华研究院毕业后又与新婚妻子去广西大瑶山做社会调查。结果在竹林中迷了路,他掉进了村民捉老虎的陷阱,妻子王同惠去喊人,不幸掉进山谷,被淹死了。费孝通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神,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写出了社会学的传世之作。

实事求是也是学校的领导作风。蒋南翔老校长,他早年是中文系的学生,清华地下党支部书记,“一二九”运动的领导者。“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即出于他

之手。他一生追求真理,无私无畏,实事求是,旗帜鲜明。他是1952年底到清华任职的。有人把清华文科分出去记在他身上,实在是冤枉。他来时,院系调整已基本完成。实际上,他毫不掩饰把当时居全国最高水平的理学院和文、法学院调出清华的惋惜,认为这样做不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并向中央有关部门反映了意见。他还力排众议,把清华图书馆文科图书期刊保留了下来,成为我们十分宝贵的财富。院系调整后,清华如何发展?他抵制了苏联专家提出的把清华办成水土专门学院的主张。后来,他从国情、校情出发,果断地提出创建新技术专业和发展应用理科的战略,为清华日后在国家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高校中取得领先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他主持学校工作中,经常讲“基层出政策”,对来自上面的精神要消化,要根据清华的实际情况决定具体工作方针,这成为清华党委一贯坚持的原则。对解放前的清华,他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了有名的清华发展的“三阶段,两点论”的观点。主张对老清华的好传统,如严谨治学,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关于学苏,他坚持要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在文革前,面对社会上包括党内强烈的“左”的思潮,他说,要把清华园的“围墙”筑得再高些,要“开万人顶风船”。文革中在受到残酷迫害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原则,坚贞不屈。69年中秋节,写下《釵头凤》词,表明“身虽囚,心如旧”。对当时清华革委会主任迟群等泡制的办学文件,逐条批注,对违反教育规律的内容,表示了不同意见,这在当时是要冒很大风险的。蒋南翔长校14年,对清华形成良好的实事求是的校风起了重要作用,影响是深远的。清华那么多学子进入各级领导机构,就得益于实事求是的作风。值得高兴的是,这种求实的传统在年轻的清华学子中得到了传承。80年代初,由化72班提出的口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仅在校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正是这种实干精神,使许许多多的清华学子做出了骄人的业绩。

现在,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把实事求是的作风表述为:不唯书、不唯上、不唯他、不唯洋,只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相信有更多的清华学子,会成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干家。

(三)追求卓越、追求完美

在清华改大后一直坚持高标准。老校长梅贻琦在表述其办学思想的文章《大学一解》中,提出求学问的最后目的,最大精神,可以由《礼记?大学》头一句话来表明:“大学之道,在

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为办学,为师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2002年,当时的总理朱鎔基在他辞去经管学院院长职务的报告中,曾深情地谈到“为人为学,追求完美”的清华精神给予的教育。“追求完美”与“追求卓越”、“止于至善”是一个意思。

追求卓越,追求完美,止于至善,反映的是一种自我激励,不断进取的境界。这可以以朱自清先生为例。朱先生生活清苦,身体孱弱,但不为身边的困境所难倒,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他在1942年成文的《论自己》中说:“穷有穷干,苦有苦干;世界那么大,凭自己的身手,那儿就打不开一条路?”“力量不够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看得远,想得开,把得稳,自己是世界的一环,别脱了节才真算好。力量怎样微弱,可是是自己的。相信自己,靠自己,随时随地尽自己的一份儿往最好里做去。”他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即使到了自觉得日子无多的时候,仍然以“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自励,并注释道:“这两句诗只是表示积极,乐观,执着于现实的意思。”在病重使体重由55公斤降至不到39公斤的十分衰弱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讲学,坚持读书,还制订了“每天轮流看一本英文书和中文书,利用休息时间读诗的计划”,做到生命不息,耕耘不止。正是由于这种积极进取,追求完美的精神,他的作品和教学都受到广泛的赞誉。然而,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在朱先生的日记里先后两次提及“梦见我因研究精神不够而被解聘”,一次梦见学生“斥责我从不读书,并且研究毫无系统”而愿意“提出辞职”。是不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种心态,反映出朱先生对自己要求之严格,不断自我鞭策,自我完善。朱先生这种自我激励,追求完美的心态,在清华带有普遍性。

许多人刚进清华学习工作时,也常常受到这种追求完美的精神力量的推动。原来在北师大工作、36岁就当了中国高校第一个电影学博士点的博导尹鸿,在来清华工作不久,就逐渐感到,清华的魅力不仅在她的美丽,有很多名师,培养出一大批名人,更在于她的特殊的气质和强烈的精神:自傲但不自满,自信但不自大。他说,与清华人接触,第一个感觉,就是这里的老师、学生心气都高。大家都以世界一流的名校做为参照系,做起事来便给自己加了压力,正是在这种压力之下,都特别能吃苦耐劳。在清华园里,老师学生大多行色匆匆,许多人以办公室、实验室为家,学生也习惯了寝室教室图书馆实验室“四点一线”、周而复始的生活。到深夜或周末,办公室、实验室、教室常常灯火通明。这番描述是不是比较实际而生动?

清华人要做就做得最好的精神是历史悠久,处处可见的。前副校长倪维斗院士在他写的《六位院士的启示》中,把成功的原因之一归结为“要做就得最好”的强烈意识。吴良镛院士在《与研究生谈治学》一文中讲的第一条就是要高标准地要求,“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曾在清华求学十年,一直是双肩挑的杨岳博士,现在是团中央书记,在谈到清华传统给自己的影响时说:“清华人非常实在,有一种憨厚劲,比较容易接近,无论多大的官,多大的学问,有过多大的成就,看起来都和普通人一样,你很少会看到清华人趾高气扬的样子。清华人要求非常高,干什么事情都要干得最好。所以,‘用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就成为我自己以及许多清华人的内在要求。”有人说,清华人在劳动锻炼时,扫厕所也是一流的。这话,一点也不过分。我当年在教工宿舍当楼长,厕所的确扫得没有一点污垢。当然,这不过是个真实的笑话。现在,清华正加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集聚了众多的名师,生源的质量越来越高。这种追求卓越、追求完美的心气就会更高了。

(四)团队精神

要救国、强国,要建设最好的学校,做出一流的成果,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特别是工程技术常常要靠集体攻关。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说:“技术给予人的能力是社会性能力,不是个人的能力。科学技术需要有在单一的指导下组织起来的大量个人进行协作,所以它的趋向是反无政府主义,甚至是反个人主义的。”工程训练养成很强的团队意识。当然,清华的团队精神不仅仅由于清华有了工科,实际上,清华历史上,一次次爱国学生运动,西南联大的艰苦卓越的奋斗,甚至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都培育了团队精神。在国外,北京和新竹清华的校友会是一个整体。在世界上,像清华校友这样有团队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是不多见的。许多毕业生对此都有深刻的体会。现在的团中央书记杨岳是1986年入学,1996年博士毕业,我当年在精仪系的系友,他很有感触地说:“清华告诉我们‘一根筷子和一捆筷子’的道理,绝不能成为孤家寡人,要学会团结大家一起干,团结才能成就大事业。”

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重大问题的解决,不仅要靠同学科的同仁们共同努力,而且,还要靠不同学科的联合攻关。

我国的歼击轰炸机“飞豹”总设计师,被称为“飞豹之父”的老学长陈一坚院士很有感触地说:飞机是多学科的产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十分重要。在工作中光有知识是不够的,每个人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最优。但是,局部最优机械相加,并不等于总体最优。总设计师把各种局部最优加以优化整合和取舍,这就要靠集体攻关,靠各个环节的相互协调主动配合,靠团队精神。这样,你的飞机才能总体优化。为了整体优化,有的局部就要当配角,甚至要牺牲。

这种团队精神与大局意识是密切相连的。我们知道希腊先哲亚里士多德“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名言以及在鼎盛时期的中国女排战胜世界明星联队的案例,都是说明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弘扬团队精神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五)世界的眼光

清华作为留美预备学校的起步,也有其积极的一面,这就是赋予清华师生以比较开阔的世界眼光,这是与有比较自觉的爱国精神一起与时俱来的。当时学校“一切均仿照美国学堂”,教学分西学部与国文部,西学部教师几乎都是美国人,所用课本除中国文史课,都来自美国。去美国学成后,自然多了世界眼光。在清华改大后,虽然体现了教育独立,但是仍然与世界保持密切联系。老校长梅贻琦是1909年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1914年学成回到清华园。1925年被推选为教务长,1931年出任校长。是一位很有世界眼光的校长。一方面,依据“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办学理念,广聘名师,包括一批国际大师,如控制论之父MIT的Weiner、世界算学学会副会长、算学教育学会会长巴黎法兰西学院教授Hardamart等。印度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英国哲学家罗素等也都到清华讲过学。老清华所确立的“中西融会,古今贯通”的学术范式,就是在国际化氛围中形成的。今年是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80周年,国学是研究中国传统的学科,但是,注重吸取欧美学者研究的“正确精密之方法”,同时,要求对于西方文化有“精深之研究”,然后“采择适当,融化无碍”,在中西融合中创新中华文化,使中国文明昌明于世界。当时清华国学院既植根于深厚的中国文化,又有广阔的世界眼光,汲取西方科学的研究方法,因而,引领了一个时期的学术潮流,并对人才的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世界的眼光并非崇洋媚外,一切按发达国家的去做。梅贻琦在1927年身为教务长对留美学生的临别赠言中劝勉学生要有科学家的态度对待美国所见所闻。指出:“这科学的态度应有以下几种成分:第一要不抱成见;第二要探究事实;第三要根据事实,推求真理;第四要对于真理忠诚信守。”还指出:“美国社会里面,有很好的,亦有很坏的;有吾们要极力取法的,亦有我们应极力避免的。”“最后劝诸君在外国的时候,不要忘记祖国;在新奇的社会里面,不要忘了自己;在求学遇着疑难问题的时候,务要保持科学的态度,研求真理。”这段话,是对清华学子应当有怎样的世界眼光做了很好的说明。

我们当前正在一个经济与科技全球化的时代,向着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前进,具有世界的眼光更是应有之义。今天我们的清华人应当是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既要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国家意识,又能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开放的胸怀和科学的态度了解多元文化,并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与取舍。

以上谈的爱国、求实、追求卓越、团队精神和世界眼光,是我理解的清华精神的主要表述内容。实际上,更为集中、简练的表述应当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

我这里就校训的来源和内涵作一些说明。在1911年2月,《清华学堂章程》提出“本学堂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方针”。在1914年11月10日,梁启超先生来清华发表了以《君子》为题的演说。以《周易》乾、坤两挂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为中心内容,来激励清华学子崇德修业,发奋图强,“异日出膺大任”,“作中流砥柱”。后来便成为清华校训。那么今天,我们怎么理解其内涵呢?

90年代,我校思想文化所首任所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张岱年学长就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提高到民族精神的高度。后来,中华世纪坛的意蕴,也是体现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从我们的民族来看,这种精神表现为中华民族的勤劳勇敢,自强自立,无论在自然灾害面前,还是同外敌的抗击中,都能万众一心,坚忍不拔,使得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既能以坚强的意志和主体意识保卫民族和国家的独立,又以宽广博大的胸怀协和万邦,吸纳外来优秀的文化。

而从清华精神来看,则表现为师生健全的人格和精神风貌。在《君子》篇中,自强不息是勉学励志,无论求学治业,都要坚忍刚毅,不屈不挠,见义勇为,不避艰险,不能见利而进,见难而退,要善于克己制胜;厚德载物是指待人接物,宽宏大量,责己严,责人轻。这些内容,在今天仍然是合适的。今天,我们有着更明确的目标,即为了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培养一流的人才,为了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来养成健全的人格与高尚的精神风貌。对于厚德载物,不仅仅表现为待人接物的宽宏大量,还引申为以高尚的道德风貌与精神境界去主动承担起民族振兴的重任。最近听到有人说,在清华人中“自强不息”比较容易做到,“厚德载物”做好难。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特别是青年师生,要在“厚德载物”上下更大功夫。

请大家考虑,在清华精神中,有没有不足,有没有应当与时俱新的内容?任何事物都会有不足,否则就不会有发展了。我认为,在清华的精神方面也是有不足的——优点常常与缺点联系在一起。比如清华人长于“行胜于言”,强于“实干”,但弱于“突发奇想”、独立创新;清华以严谨著称,组织管理严格有效,但宽松活跃的学术氛围不足等等。这些弱点在计划经济的大氛围里,在以仿制、跟踪为主的发展阶段,并不凸显。但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在国际激励竞争的氛围里,这些弱点就要予以充分关注和加快克服了。应当说,学校领导层对这些不足已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在努力克服中。当然,正如好的传统的形成是需要长期积累一样,对传统中的一些不良因素的认识和克服也是需要时日的,这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记得北大教授裘锡圭先生说过:“清华的传统是求新,国学院的先生们搞的学问在当时都是很新的。”老学长季羡林先生说清华的风格是“清新俊逸”,也说明清华有求“新”的传统,今天我没有展开讲这一点。但是,当我们在讨论如何弘扬清华精神时,我们特别要强调这种求新的传统。现在,清华的师生来自地北天南、五湖四海,带来了不同学校以至不同国家地区的传统与精神,我们应当展开胸怀去汲取融合一切优良的因素,努力做到清华精神的“与时俱新”。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节目流程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校庆晚会分成“水”“木”“清”“华”四个部分。水,象征源头之水,讲述的是清华的历史起源;木,即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讲述的是清华的人才培养成果;清,象征着清华的精神;华,则是来自各方的狂欢。 总协调赵洪老师介绍,参与演出的基本上都是清华校友,主要反映的是“回家了”的感情,而不追求艺术的完美。 清华百年校庆文艺晚会的节目单的扉页上,不但印着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更有“爱国奉献、追求卓越”这体现清华优良传统的八个字,而这样的精髓也体现在今天每一个节目中。 校庆晚会节目单: 序表演:清华大学各院系旗手/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学员腰鼓队/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 第一篇章:水 1.交响合唱《清华大学老校歌》 清华大学院士校友代表、院士教师代表、教师合唱团、艺友合唱团、学生艺术团合唱队。 2.交响合唱《清华,我们回家了》 清华大学教师合唱团、艺友合唱团、学生艺术团合唱队。 第二篇章:木 3.仪式:《向母校报告》:清华大学国防战线校友代表 4.交响合唱《教我如何不想她》 “两弹一星”工程及航天航空领域的专家校友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核能研究院、航天航空学院、化学工程系教师代表 5.合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清华大学省部长校友代表清华大学教师合唱团 6.舞蹈《鄂尔多斯舞》 清华大学老校友舞蹈队、学生艺术团舞蹈队 7.校园歌曲联唱:高晓松《同桌的你》、李健《传奇》、水木年华《启程》 第三篇章:清

8.舞蹈《荷塘月色》 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舞蹈队、国际标准舞队、清华大学附属小学舞蹈队 9.朗诵《清华赋》 濮存昕 10.清华百年校庆征集歌曲联唱:《与你同在》《水木情缘》《清华我的母校》第四篇章:华 11.《我的清华》 12.配乐诗朗诵:《我们的理想》 13.歌曲《记住你》杨坤 14.舞蹈《舞力全开》台湾新竹清华热舞社 15.无伴奏合唱 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男声八人合唱团 16.《超四级花园》 清华大学留学生代表 17.舞蹈《绽放》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舞蹈队 18.尾声《百年希望》 成龙、谭晶全体演员

2016年清华大学信号与系统考研,复试真题,真题解析,考研真题,考研笔记,复试流程

清华考研详解与指导 、以下哪一个是系统性风险 A、木材价格剧烈下降 B、航空公司飞行员罢工 C、人行调整基准利率 D、人们抵制去快餐厅 2、你持有9个月后到期的国债期货,如果利率期限结构上的所有利率在这9个月中整体下降,那么你持有的国债期货价格将在到期时 A、下降 B、升高 C、不变 D、由于国债到期日不同而不确定 3、一个公司预期本公司的股票价格讲下跌,该公司在股票价格下跌之前发行哪种证券为最优选择 A、可转债 B、可转优先股 C、普通债 D、以上三者无区别 4、一个固定收益基金经理希望持有价格波动率最大的债权,其应该持有 A、短期高息票债券 B、长期低息票债券 C、长期零息票债券 D、短期低息票债券

5、某公司负债2000万元,股权账面价值4000万元,股权市场价值8000万元,年运营收入为400万元,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A、50% B、40% C、33.33% D、25% 6、下面哪些不属于公司的资本预算活动: A、举债进行股票回购 B、向竞争对手购买其用户信息 C、为研发部门雇佣一名工程师 D、在中央商务区开一家餐馆 7、一家银行每季度支付的年利率(APR)为8%,其有效年利率(EAR)是多少? A、8% B、8.24% C、8.35% D、8.54% 8、某公司2014年有一笔100万元的经营支出,公司税率为30%,该支出使得: A、应纳税收入减少了30万元 B、应纳税收入减少了70万元 C、税后收益减少70万元 D、纳税减少70万元 9、下面哪种行为属于直接融资行为?

A、你向朋友借了10万元 B、你购买了10万元余额宝 C、你向建设银行申请了10万元汽车贷款 D、以上都是 10、通常,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的会比银行掌握更多关于自身投资项目的信息。这种信息上的差异称为(),它会产生()问题。 A、逆向选择风险分担 B、不对称信息风险分担 C、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D、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 11、下面哪一项不属于中央银行的负债: A、政府在央行的存款 B、储备货币 C、外汇储备 D、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存款 12、扩张性货币政策通常会导致: A、产出增加和利率下降 B、产出不变和利率下降 C、通货膨胀和利率上升 D、通货紧缩和利率上升 13、如果资本可自由流动,下面哪个说法较为确切 A、在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下,财政政策对产出的影响是一样的

今天的清华精神

今天的清华精神 在清华的历史上,梁启超先生曾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生。后来,这八个字成为了清华的校训,对凡是在此生活过的师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概括了清华师生的精神风貌。清华100年的多灾多难所激发起来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贯穿于整个清华历史,而清华一个世纪的为人处世所展现的“厚德载物”的品德,更是洋溢在神州大地。 回顾一个世纪的风雨飘摇,我为闻一多先生的“是人最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而心潮澎湃;为朱自清的“不为三斗米而折腰”而骄傲自豪;敬佩杨振宁先生的科研精神,渴望着如他一样的成就······他们都是从清华园里走出的孩子,是他们那个年代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的表征,是千千万万清华人的缩影。 可能像闻、朱、杨,那样的人,太过稀少,也太过遥远,也可能是他们所代表的清华精神太过沉重,让人只能膜拜,又或者称赞他们的人太多太多。所以今天我只想谈谈发生在我身边,让许许多多人容易忽视的属于小人物的大精神。 百年清华,人文日新。 在百年校庆前夕,由于要参加团体操节目,我们每周六上午都要彩排四个小时。我们表演的是“校园风采”,由600多名老师跟同学组成,让我感动又敬佩的是每次排练老师跟同学都能放弃周末睡懒觉的机会,准时参加。这可能对我们学生来说不算什么,因为我们年轻有活力。但对于那些教学任务重,科研工作忙,又有家庭,孩子的老师来说,能够在周末抽出四个小时是多么的不容易!她们中有年迈的老奶奶,但是在排练过程中,我们一样的努力和认真。从她们身上我确确实实看到了那些平凡的清华人身上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还记得是在第二次训练的时候,原本没有水的我们突然有矿泉水了,其实本来只为教师准备的。后来才知道是因为有老师向学校反映,她们说“在家里哪有父母喝水看着孩子口渴的,在学校,学生就是我们的孩子”。她们感动了我们所有参加排练的学生,我们从她们身上看到了并不仅仅在“名人”身上所独有的厚德载物精神。 还有一件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事。在百年校庆晚会上,我本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去的,然而离开时却带着深思。在晚会所有的节目中,让我最是难忘的并不是最喜欢的成龙大哥的节目,而是由平均年龄71的清华校友表演的鄂尔多斯舞。尽管早已青春不再,老学长们却依旧阳光无限,他们用激情演绎了绚烂,用行动刻画自强不息。年轻的我们有何理由,又有何借口不积极向上,用激情拼搏未来? 他们很多不为人知,但却一样有着不光声名卓著的人所独有的清华精神,清华的校园里从来不缺少这种人的身影,所缺的,只是我们新鲜血液的加入! 努力吧,让我们用行动写意今天的清华精神。

清华百年校庆宣传片讲解词

清华大学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一片风景秀丽的古代皇家园林之中。她的前身——清华学堂,创建于1911年,是清政府利用庚子赔款退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南迁到昆明,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一起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复校办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清华大学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重点为国家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逐步恢复和建立了理科与文科等多类学科。1999年,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是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学术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按照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模式,现共设有16个学院,58个系。已基本形成理学、工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教育学和艺术学等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学科布局。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中,清华的发展始终与国家和名族的命运兴衰与共。她培养了17万名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涌现出一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做出了杰出贡献,赢得了高度赞誉,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标志和一个缩影。 清华大学精英汇集、名师荟萃,是全国拥有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最多的高校,学校遵循培养与引进并举的方针,切实加强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国内外广泛选聘优秀人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政宁、数学大师林家翘、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等,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教学相长,星火相传,清华大学因此成为中国青年学生最向往的高等学府之一,清华大学也一直以能够集天下之英才而与之为自豪。每年通过竞争选拔,都有一拼最优秀的青年人进入学校,他们吸收中西文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学术营养,培育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大学精神,清华大学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努力实现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多学科交叉的综合优势,雄厚卓越的师资力量,完善先进的教学设施,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以及严谨务实的学风校风,为青年学生的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以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为代表的多项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出,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促进学生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活跃在清华园中的3万名莘莘学子,研究生数量约占2/3,自设立学位制度以来,清华已累计招收研究生8万多人。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清华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着力实施全球视野下的国际人才培养计划,不断创新的实践教育、课外科技和学术活动,增长学生才干的社会工作和社团活动,陶冶情操、健康身心的艺术课程、体育课程,和多层次、多样化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第二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创新能力、兴趣专长和公益精神的重要平台。清华大学在国内率先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开辟绿色通道,建立多渠道、大力度、有保障的经济资助体系,履行了决不让一个勤奋和有才华的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重承诺。学校提出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服务祖国、服务人名的思想政治目标,积极开展就业引导,鼓励学生到国家建设的主战场去建功立业。越来越多的清华毕业生选择到西部、到东北、到基层、到改革开放第一线去工作创业。把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 清华大学被评为全球最美大学校园之一,拥有先进的教学基础设施和科研支撑体系,内容齐全,水平领先,服务完善的图书馆和校园网,为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一批现代的建筑显著改善了教学条件,绿色大学建设不断推进,各种服务设施有效的满足了广大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求。

读后感-水木清华—我心中的清华精神_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读后感|水木清华—我心中的清华精神_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何谓“水木清华”?实乃水清木华。木华,树木坚毅挺拔而生生不息,求学治业当如木之“自强不息”;水清,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待人接物当如水之“厚德载物”。水木清华,是我心中的清华精神。 2011年暑假,一次北京之行来到清华园,游到“水木清华”时被其景其境吸引,只觉“水木清华”很美。后来我了解到“水木清华”出自晋人谢混诗《游西池》“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谢混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乱世之下,他将人们审美引入欣赏自然,澄怀观道,静照忘求。私以为,这正是中国文人的向往,是一种远离世俗,回归宁静,释放真我的人生追求。那时的我,便下定决心要来清华园,来追求这份宁静与美好。 2016年暑假,我有幸参加清华暑期学校,再次踏入清华,我对“水木清华”的理解更进一步。通过参观校史馆,我了解到清华建校以来培养出一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栋梁,他们勉学励志,坚忍强毅,为实现人生价值而奋斗不息,正是如树般“自强不息”的清华精神激励着他们;通过每一场精彩绝伦的讲座,我深切体会到清华“文理渗透”的特色:长腿男神刘云浩教授讲座的主要内容是物联网,但他引经据典,提到许多文学典故,人格魅力可见一斑。作为一名文科生,从小便听到许多“工科清华,文理北大”说法,但是我认为并不是这样,

刘云浩教授作为工科教授,却有着广阔的人文视野,可见清华人并不缺少人文素养,清华人有着一种“理性的浪漫”,这种“文理渗透”的风格正是如水般“厚德载物”的体现罢。 为期一周的暑校更坚定了我要到清华园求学的梦想,而“水木清华”中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也成为了我高三一年里每次考砸之后重新执笔再战的精神动力。 2017年7月19日,高考录取结果出来的时候,我觉得一切都像梦一般:六年前水木清华的一瞥、一年前难忘的暑校、十二年的寒窗苦读……我终于可以徜徉于清华园求知治学,可以在这个更大的天地筑梦,可以更深刻地探求“水木清华”的精神。 现在,经过半个学期的亲身体验及阅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精神巡礼》,我心中的清华精神得到了完善:我认为“水木清华”乃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意象体现,“木华”“水清”是校训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自强不息,是钱钟书“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少年志气,是蒋南翔“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的时代怒吼,是科学大师杨振宁等于黑暗中探寻光明的求索精神,是“两弹一星”元勋科学救国的奉献精神,是清华英烈“不因斧钺在前而变初衷”的铁骨铮铮!

2014年清华大学828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2014年清华大学828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今年一共10道大题,由于部分题目过长,说说题目的大概。 1.(10分)3问,考察的是求周期矩形波截其中3/4周期后的傅氏级数,然后求周期延拓后的傅氏变换,以及求这2个周期信号的关系 2.(10分)证明系统为因果稳定系统的充要条件是其冲激响应绝对可积,这个是课本上的 3.(15分)信号反馈做差后的等式,求拉氏变换后取极限,此题应该是整张试卷最简单的一题 4.(15分)给出一个离散输入和五个很难看出零极点的离散系统函数,分别在六个输出图选出各系统函数对应的响应。 5.(15分)3问,给了一个IIR滤波器图,1问求该滤波器的状态方程,2问求1问中推出来的系统方程,3问:若一个系统列写的状态方程不一样,最后的系统方程是否一样。 6.(15分)3问,画了两个波形图,1问求波形1和波形2相互表示,2问求,波形1表示波形2的系统,然后问该系统是否可实现,

3问求,波形2表示波形1的系统,然后问该系统是否可实现。 7.(15分)一个信号处理流程(4步处理),3问,1问画图,2-3都问是否存在一个低通滤波器使系统为LTI系统 8.(15分)针对零阶抽样保持,分别证明两个等式 9.(20分)给定离散,求信号离散匹配滤波器的h(n),画出输入,系统函数,输出的图,求信号过系统的最小乘(加)法次数,离散匹配滤波器概念比较生疏 10.(20分)给出一个信号处理流程图(5步处理)然后求处理的各个问题,相当复杂,共三问,每问大概求两个东西

弘扬清华精神演讲稿

弘扬清华精神演讲稿 弘扬民族精神演讲稿各位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民族精神什么是祖国?祖国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是每一个中国公民,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祖国是我们大家的家祖国在那里?祖国就在我们面前,就在我们的教室里,就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是我们每天面对的同学、老师、家人祖国的兴亡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每天的行为积累起来的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它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综合国力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宏人”曾子说:“士不可以弘毅,任重而道远”然而,在这所谓的道义背后,在一桩桩英雄事迹之中,始终有一个千年不变的精神内容存在,这便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在民族适应环境,改造世界,形成自己特有语言,习俗和人文传统的长期发展历程中,表现出来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融合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

化,为全人类的发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民族必定有伟大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什么?诗人艾青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认为这是对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解释,那就是热爱自己的祖国——爱国主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有着注重团结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人民之间相互融合,和睦相处,同舟共济,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正是这种民族团结意识,使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始终没有解体,始终没有屈服,始终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这种共同愿望,决定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方向依靠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无所畏惧地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排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勇往直前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中华文明蜿蜒奔腾了五千年,让我们在这里回顾、反思、警醒我们要弘扬民族精神,要让我们的祖国经过我们的努力,变得更加繁荣,更加勃发!每当五星红旗升起,每当《义勇军进行曲》奏响,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会感到自己同庄严站在一起,同伟大站在一起,同胜利站在一起,同太阳站在一起!五

你不了解的百年清华,都在一个方案里

你不了解的百年清华,都在一个方案里 吐槽挂科率的时候,你想过初建工学院的清华曾有不到50%的学生能顺利本科毕业的情况吗?跑了三年三千米,刷了不下八十次阳光长跑,你知道其实几十年前的清华体育才叫真虐吗? 今日数理二科霸占大多数院系的培养方案,你敢想象百年前清华竟是个地地道道的文科学校?培养方案,是作为新生的我们拿到的第一份关乎大学四年的重要文件,这薄薄的几页纸,每学期一次的选课离不开它,交换保研定制学习规划时总得翻翻它,学分修没修够能不能毕业也由它说了算。每一代清华人,都在它的手下摸爬滚打,翻开它,就像翻开了一部清华人的成长史、一部清华园的建校史。2014年10月,清华大学发布《清华大学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开始了新一轮教学改革。培养方案,作为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成为各个院系改革的先锋军。一年以来,退课免费却记“W”、学分绩分数换等级、助教评分初试点,一项项改革措施的出台,改变了园子里的学习生活。而在不久之后,作为课改一周年的一大成果,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培养方案体系。 不会英文难进清华问题重重课改在即 建校之初,用美国退回的庚子赔款所建的清华学堂如同一个

混血儿,而留美预备校的属性也注定这个混血儿必须得操一口流利的洋文。为了让清华学生出国后能快速适应,清华对英文教学的重视在建校初期达到巅峰。在那时,要想成为一名清华学子,你首先得是一位英语达人。参加入学考试,除了国文及中国史地外的所有题目,都要用英文作答。好不容易可以来学校上课了,必修课清一色都是西文的,想学中文学科倒也可以,但是不算成绩也不能计入学分。到了毕业,若是英文成绩不佳,国学学得再好也无济于事,毕竟能不能顺利毕业只有西文学科的成绩才能说了算。 那会儿的学生得在清华园待上八年,前四年称为“中等科”,后四年称为“高等科”。学校所开课程上至天文,下涉地理,古今中外,都得知晓。“哲学教育”、“中国文学”、“世界文学”、“美术音乐”、“史学政治”、“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动植生理”、“地文地质”、“体育手工”十类课程均分“通修”、“专修”两种。“通修”课只用掌握概要,但高年级的“专修”课则需要学生研究精深。在1923年以前,清华因为太顾着抓美国文化,对中国社会较少涉猎,屡遭外界批评,学生这头也叫苦不迭:“中等科”毕业选择工作的学生到了社会上,拿个三不像的文凭,既非高中,又非技校,大学也谈不上,因而处处碰壁,就业问题成为一大难题。而“高等科”毕业赴美留学的学生因为拿得是“High School”的英文毕业证书,在入学年级这个问题上也遇到了

清华百年间培养29位名人

清华百年间:培养29位名人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1912年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5年设立大学部,开始招收四年制大学生。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于1929年秋开办研究院。清华大学的初期发展,虽然渗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学校十分重视研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清华大学依然保持着美国高校的习惯,将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周日确定为校庆日。今年的4月24日是清华的百年校庆。一百年间,清华培养的优秀人才17万人。下面细数29位曾是清华学子的名人大家―― 01、两弹元勋――邓稼先 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是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参加组织和领导中国核武器

的研究、设计工作,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02、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 著名科学家,1946年至1951年在清华大学先修班、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世界公认的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现任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誉校长、湖南大学名誉校长、中南大学名誉校长。被誉为“中国科技领军人”。

03、中国理论化学的奠基人――唐敖庆 江苏宜兴人,理论化学家、教育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在组建理论化学队伍和研究机构中做出了业绩。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194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名誉主任,吉林大学教授、名誉校长,中国量子化学之父。复旦大学兼职教授。2008年7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100年前,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建校伊始,清华秉持科学救国理想,倡导“中西融会、古今贯通、文理渗透”,一批学界泰斗在清华园里潜心治学、精育良才,形成了名师荟萃、鸿儒辉映的盛况,很快发展成为我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填补了我国现代科技的诸多空白。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同北大、南开一道,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共创了西南联大的办学成就。梁启超、冯友兰、陈岱孙、费孝通、钱钟书、吴晗、曹禺、季羡林等一大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大师,叶企孙、茅以升、竺可桢、华罗庚、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钱伟长等一大批我国自然科学学科和工程技术领域奠基人和开拓者,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都是清华人中的佼佼者。广大清华师生始终满怀强烈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坚定走在“一二九”运动等爱国民主运动前列,奋勇参加民族救亡和人民解放斗争,涌现出闻一多、朱自清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民主志士,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清华师生满怀豪情投身祖国教育、科研、建设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坚持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重视因材施教、实践锻炼、能力培养,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大学。清华大学创办了原子能、无线电等一批国家急需的新技术专业,积极参与“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完成国徽、人民英雄纪念碑、密云水库等重要设计,成为我国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发展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我和很多同龄人在这一时

清华大学06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清华大学06信号与系统考研真题 一、问答题: 1.f1(t)=Wc/pai*Sa(Wct),f2(t)=f1(t)-f1(t-2τ),f1(t)和f2(t)频谱有何异同点, f2(t)有何优点? 2.写出全通系统零极点分布特点和相频变化特性 3.“能量信号的能谱密度都是大于等于零的”,这个命题是正确的,请问为什么? 4.“傅立叶变换满足内积不变性和范数不变性”,这个命题成立是有条件的,请: 1指出成立条件2用公式表示出来 5.f(t)的傅立叶变换F(jw),LALACE变换F(s),请问f(t)满足什么条件时F(jw)=F(s)|s=jw 6.“真有理函数H(s)是最小相位系统,则lnH(s)在右半平面解析。”请问命题正确吗? 为什么?逆命题成立吗? 7.FIR数字滤波器一定是稳定的,请说明。 8.X(k)=DFT(x(n)),X(z)=Z(x(n)),用X(z)表示X(k) 9.要使两个有限长序列的圆卷积等于线卷积,请问如何操作。 10.X'=AX,A=[λ,1:0,λ],计算exp(At) 二、 |H(jw)|={2(w^2+9)/[(w^2+1)(w^2+100)]}^(1/2),求最小相位函数H(s) 三、稳定信号f(t)通过冲击响应为h(t)的稳定系统,则零状态响应y(t)是稳定的。请证明之。 四、一个串联型数字滤波器,框图给出,很简单,系数我都记得,不过不好画图,算了。 1计算H(z),(要求有过程) 2指出串联型数字滤波器有何优缺点。 五、 f(t)=exp(-αt)U(t),g(t)=exp(-βt)U(t) 1求相关系数ρ 2求互相关函数Rfg() 六、数字理想低通滤波器Hd(e^jw)周期为2π Hd1(e^jw)=exp(-jwα),|w|≤Wc;0,Wc<|w|<π 1把Hd(e^jw)在频域展开成复指数形式,并求傅立叶系数hd(n) 2选择h(k)(k=-N,....0....N),使Hd(e^jw)'=∑h(k)exp(jwkn)(k=-N,....0....N) 证明Hd(e^jw)'是Hd(e^jw)的最小均方误差逼近 31,2是FIR设计的实质,说明这种方法的缺点如何改进? 七、 f(t)=f(t)U(t),F(jw)实部R(w)=α/(α^2+w^2),求f(t) (缺过程扣分,提示:积分公式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观后感

清华大学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喜庆,我借此机会,向清华大学的师生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祝贺你们在过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为这些成就做出贡献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你们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在中国,清华大学有着“中国麻省理工”之称的美誉,说明贵校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我也一直认为,清华大学是我国重点大学的“排头兵”,是最有希望最早建成的世界一流大学之一。这说明,贵校重任在肩,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所承担的重大使命。 十分巧合的是,今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也迎来了建校150周年的纪念,我看了两校为庆祝校庆的安排,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据麻省理工学院宣布:“自1月7日至6月5日,将举行一系列盛大的庆祝活动,在持续150天的校庆中,麻省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贡献者致敬,而且将举行严肃的反思活动,思考如何继续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 然而,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筹备工作,早在5年以前就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后又改为组织委员会,下设11个专项工作组。此外,还成立了发展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3年以前就开始了1000天的倒计时活动。筹备工作不谓不充分,舆论不谓不大。可是,整个校庆活动依然没有摆脱传统格式化的思维窠臼——大造舆论,邀请名人捧场,极尽评功摆好之能事。自去年以来,该校就开展了“百年赋”、“我爱清华”、“百年清华、行健不息”、“两岸同心”等活动,而且还把舆论造到了国外去了。去年,该校派代表团访日,举行了“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周”和“早稻田—清华大学日”活动。在美国的造势的范围更大,先后在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举办了“清华周”,在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哥伦比亚举办了“清华日”,在哈佛大学举办了“清华大学与哈佛大学学生论坛”。 但是,我却没有看到清华大学有任何一项反思活动,更没有像麻省那样“严肃的反思”,这就是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在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距。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反思有过很多的论述,他说:“哲学认识的方式只是一种反思”。:因此,反思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工具,要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进行反思。不经过深刻的反思,就不能吸取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就不能认清教育的规律,不能成为一个清醒的领导者,也就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既然没有看到清华大学的反思,那么我作为一名老年教育工作者,出于责任感的驱使,不妨替你们作一点点反思,但愿是“逆耳的忠言”。 首先,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什么样的校长?这个问题的答案本来是很清楚的,一流大学应当选择一流的教育家当校长,但是这个问题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各重点大学都没有解决好。为了说明问题,我不得不重提5年前发生在清华的一件事。2005年5月11日,清华大学校长主持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的演讲,演讲完毕赠送礼品时,校长念黄遵宪的《赠梁任父同年》诗时,由于不认识小篆的“侉”字而语塞,并进一步导致举止失措,把赠送礼物说成了“捐赠礼物”,接受对方礼品后又忘记说声“谢谢”。这本来是很庄严的场合,却闹出了大笑话,并遭到了普遍的批评。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谁都有念错字的时候,我也念过错字。我们无

清华百年校庆贺词范文

清华百年校庆贺词范文 四月的清华园,春意盎然。在校庆99周年之际,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年”拉开帷幕,母校的万千儿女翘首以盼百年华诞这一盛大节日的到来。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和校友总会,向心系母校的海内外各地校友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向长期支持清华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率先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9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明晰了具体奋斗目标和“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那时起,“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与百年校庆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清华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取得长足进步,世纪清华正在向着宏伟的目标奋发迈进。 我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致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造就一批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近年来,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数等,一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位。目前,全校正在召开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深入探讨“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以“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和“未来学者培养计划”为标志,启动实施一批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举措。 我校坚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理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学术前沿,加强学科建设和自主创新。去年又组建了生命科学

学院、国学研究院、教育研究院等,在学科评估、科研经费、国家科技奖励等方面,保持全国高校领先,清华科技园建设15年来成就显著,被誉为世界最好的大学科技园之一。 我校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去年,又有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等多位享誉世界的顶尖学者和一批年富 力强的中青年领军人才加盟清华,并有4位教授荣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继续保持全国高校院士人数最多。 我校坚持高层次的对外交流和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一流大学的建设成就得到国际认同。在若干国际评价中,我校排名逐渐上升。前不久,国际著名杂志《福布斯》评出全球14个最美丽的大学校园,清华大学是亚洲唯一上榜的高等学府。 百年校庆将至,以“跻身世界一流,服务国家社会”为主题,我校将举办隆重庆典及一系列学术、文化、公益活动,抓紧建设新清华学堂等重点工程。我们要以百年校庆为契机,弘扬清华光荣传统,加快一流大学建设,凝聚力量,扩大影响,提升水平,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百年清华 几位清华校长的治学观

百年清华几位清华校长的治学观 百年清华,发展迅速,成就斐然,这些与其历任校长的辛勤耕耘功不可没,密不可分。这其中周诒春、梅贻琦和蒋南翔3位贡献尤为卓著,具有代表性。他们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以及所开创和秉承的治学理念,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人奋发前进。 周诒春改革机制重教人格 1913年冬,周诒春升任清华校长,在他引领下,清华历史开启了一页新的篇章。 因为无法满足在工字厅周边老老实实办留美预备学校,周诒春于1916年首先提出把清华逐步过渡到一所完全、独立之大学的完整计划。 计划第一步便是大兴土木,扩建校园。在他的亲自规划督造下,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相继建成,并被称为清华早期的“四大建筑”。 除此之外,在任职期间,周诒春还积极推行完全人格之教育,实行严格管理,改革留美学生选拔机制、倡导国语教学等等。许多优良传统在这个时期奠基,使清华大学得以稳步发展。 周诒春认为,教育是社会改革的工具,可以协助解决社会贫穷与治安的问题,他认为新的国民教育目标应在培养聪明的、具有谋生技能的与独立自主的公民。人的品行是不断发展的,应从幼年起努力培养,学校应该重视纪律和社会服务,教导学生明了纪律的意义并切实遵守。 校友陈宏振曾高度评价周诒春:“他是母校的拓荒者,母校的创建人,筚路蓝缕,惨淡经营,播下精选的种子,收获到丰硕的果实,建立了优良的传统,奠定下巩固的基础,尤其是培育出母校同学个个引为自豪的清华精神。” 梅贻琦学术自由兼容并蓄 梅贻琦是清华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其一生都是个忠心耿耿的清华人。 1931年12月3日,梅贻琦就任清华大学校长。当天,他在发表就职演说时只简明扼要地列出六条施政方针。这六条施政方针,对清华后来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特别是“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一句,被称为至理名言广为后世流传。 此后,梅贻琦对这次演说的基本思想“终生奉行不渝,而且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地加以充实、完善。”在他的任内,为清华请来了众多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大师。

清华百年校报志:从《清华校刊》到《新清华》

刘晶:清华百年校报志:从《清华校刊》到《新清华》 点评:文章颇有水平,无论内容还是写作,扎扎实实,步步为营。有关分析也不失中肯,如“校刊”是最初定义,《新清华》是革命式重塑等。另外,一些史料也很有价值,如郭廷以的首任主编、朱镕基的文章等。 “历史铸成这样一个事实,讲中国近现代新闻史、高等教育史,不可不讲中国高校校报。1”中国高校校报的历史是伴着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史前行的,一大批文人志士、社会名流和政治家,参与到中国高校校报的事业发展中,留下了他们的思想和智慧,这是中国高校校报的共同财富与骄傲。 这是最近读到的南大新闻学院院长方延明先生的文章里的一段话,方先生在文章中还说道:“诚如马丁·沃克说过的,‘一家报纸的历史是出版这家报纸的国家的历史’,‘一家报纸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一部日记’。基于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份校报,就是一个学校的历史’,中国的高校校报就是我们这个国家一百多年来的教育日记和文化日记。”2方先生是学数学出身,担任过多年的南京大学校报编辑,因此而喜欢上新闻并最终由理转文成为了一个正儿八经的新闻人,也算是中国高校校报史上的一桩美谈了。 拜读方先生这篇大作的时候,恰逢正在构思关于中国新闻传播史的课程论文,由此算是想到了清华自己的校报。跨入新的一年,清华百年沧桑的历史征程便真正只剩下了 3,4 个月而已,而清华百年的历史天空中曾经有哪些刊物被冠以校刊的名字,它们又给清华的历史留下了什么?我多方查阅资料,但是相关的文献着实太少,原始的刊物在清华大学图书馆馆的报刊阅览室可以找到,但是关于这些原始资料的整理归类的工作却很滞后,更别谈相关的研究了。 清华百年的历史漫长曲折,校报的发展也经历一波三折,先后更换过几次,其中的交接存续与颇为复杂,但始终香火不绝,绵延至今。为了弄清楚清华校报的历史沿革,我将收集到的资料整理出来,加上自己的一些感受和评价便有了这篇文章。由于资料的匮乏和时间的仓促没有进行仔细的审阅,文章错误和疏漏之处不少,希望各位读者斧正。 《清华校刊》 中国大学校报从创办伊始,就彰显了一种名人办报、思想为先、爱国至上的光荣传统,真可以说是大家云集、群星灿烂。目前中国有案可查的最早的大学校报是创刊于1890年3月20日的英文报纸《约翰声》(St.John’s Echo)。而最早的中文校报应当属 1895 年北洋大学创办的《北洋公学》(即现在的《天津大学学报》),此外还有1897年4月22日创刊的《湘江新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各地大学的兴起,高校校报也逐渐增多。 大学校报,往往依校而兴,优秀校报往往是学校人才的聚集之地。清华大学最早的校报应该是 1926 年创刊的《清华校刊》。 据《清华大学志》所载:《清华校刊》于 1926 年创刊,截至 1927 年停刊,共出版 18期。而据《清华大学九十年》所载得知:在 1927 年 8 月 16 日校评议会议决:“2.通过本学年校中关于出版津贴之办法。(1)学校自办校刊,专载校中新闻布告等”又在 1928 年 8 月22日校评议会决定:“1.校刊暂时停办。”由此可以得出,校刊在 1928 年还有出版。由于史料记载有出入,后来在校史室找到了第 18-32 期《清华校刊》(1927 年 2-5 月),这比《清 1方延明:《中国高校校报的名人情节与爱国传统(上)》,《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2日第017版 2方延明:《中国高校校报的名人情节与爱国传统(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1月9日第017版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倡议书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倡议书 亲爱的同学们: 2011年4月24日,母校将迎来百年华诞。这是海内外全体清华人共同的节日,也将成为我们最珍贵的集体回忆。作为正在清华园学习生活的学子们,能全程见证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更是难得的幸运。 怎样才能使自己真正与百年校庆密切相关?怎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校庆的一份子?在这里,我们倡议全体清华学子在校庆期间至少参加一项校庆活动,至少做一次校庆服务,至少写一篇校庆日志,将实现三个“一”作为自己参与百年校庆的目标: 一、参加一项校庆活动 校庆期间的活动非常丰富,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百年校庆联欢晚会、中外大学校长峰会等大型庆典将隆重展现百年清华的辉煌与风采,而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挑战杯等日常活动也因校庆的到来而变得更加意义非凡。我们号召大家广泛关注校庆期间的各类活动,并按照学校安排以集体或个人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分享这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二、做一次校庆服务 百年校庆是全体清华人的节日,而校庆活动的圆满举行更有赖于全体清华师生的共同努力。校庆活动需要各个方面的准备和配合,校友接待、活动现场、会议组织、安全保卫、餐饮交通等都要投入大量人力进行服务工作。为此,我们号召广大同学不仅成为部分校庆活动的参与者,更能以主题团日、党支部组织生活等集体方式投入到校庆活动的服务工作中来,以最直接的服务参与校庆,以最特别的方式铭刻自己的校庆记忆,用志愿与微笑迎接母校百年华诞。 有意加入校庆服务的集体(班级/党团支部)可以填写附件的报名表,本科生发送至xscswb@ https://www.doczj.com/doc/9517825995.html,,研究生发送至yjsbswb@ https://www.doczj.com/doc/9517825995.html,。我

清华百年校庆贺词

清华百年校庆贺词--顾秉林四月的清华园,春意盎然。在校庆99周年之际,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年”拉开帷幕,母校的万千儿女翘首以盼百年华诞这一盛大节日的到来。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学校和校友总会,向心系母校的海内外各地校友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向长期支持清华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清华大学率先提出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目标。90年代中期以来,逐步明晰了具体奋斗目标和“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从那时起,“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与百年校庆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清华人的不懈努力,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取得长足进步,世纪清华正在向着宏伟的目标奋发迈进。我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致力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的拔尖创新人才,造就一批学术大师、兴业之士和治国之才。近年来,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数等,一直保持全国高校第一位。目前,全校正在召开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深入探讨“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以“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和“未来学者培养计划”为标志,启动实施一批促进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重要举措。我校坚持“顶天、立地、树人”的科研理念,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世界学术前沿,加强学科建设和自主创新。去年又组建了生命科学学院、国学研究院、教育研究院等,在学科评估、科研经费、国家科技奖励等方面,保持全国高校领先,清华科技园建设15年来成就显著,被誉为世界最好的大学科技园之一。我校坚持培养和引进相结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去年,又有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等多位享誉世界的顶尖学者和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领军人才加盟清华,并有4位教授荣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继续保持全国高校院士人数最多。我校坚持高层次的对外交流和实质性的国际合作,国际影响不断扩大,一流大学的建设成就得到国际认同。在若干国际评价中,我校排名逐渐上升。前不久,国际著名杂志《福布斯》评出全球14个最美丽的大学校园,清华大学是亚洲唯一上榜的高等学府。百年校庆将至,以“跻身世界一流,服务国家社会”为主题,我校将举办隆重庆典及一系列学术、文化、公益活动,抓紧建设新清华学堂等重点工程。

清华百年校庆演讲英语重要词汇

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朋友们: 4月的北京,春风送暖the spring winds send warmth to Beijing in April。在这个美好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today we are gathered here in this beautiful season to celebrate 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the sentanio 。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校友,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on behalf of the CPC State council sincere congratulations to the faculties,stuff and many alumni 表示衷心的祝贺!向参加庆祝活动的海内外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国高等学校的师生员工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i wish to warmly welcome distinguished guests at home and broad to join in the celebration and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the cordial greetings to all the teachers, students and stuff of institutions, and to all those who are working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100年前one hundred years ago, 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历史背景下,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建立了the Qinghua school which is today's Qinghua University was founded at that time the Chinese nation was grappling with domestic turbulence and foreign invasion, aggressive foreign police and darkness and corruption on the field of row sprout sufferings in our country and people. The Chinese people and so many people with lofty ideas 。那个时代,外国列强的侵略欺凌,封建统治的腐败黑暗,使我们的祖国和人民蒙受了水深火热的苦难。 中国人民和大批仁人志士在苦难中觉醒、在压迫下奋起,决心改变民族积贫积弱的命运和人民苦不聊生的状况。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推动全民族更加自觉地走上了振兴中华的奋斗历程。The Chinese people and so many people with lofty ideas, awakened and rose up against sufferings and oppression, determined to change the country's lot as a poor and a weak nation., and the destitution of its people. It was in the very year the 1917 revolution broke out in China, opening the door of China's progress and spurred the whole nation to embark on the Chinese journey toward rejuvenation more conscientiously. 90年前,在中国人民改变民族命运如火如荼的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9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顽强拼搏,经过长期浴血奋战和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行了改革开放,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Ninety years ago,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as founded in the owndountied struggle to change the Chinese destiny. Since then the CPC has united and le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and fought courageously after the hard struggle and bloody war they founded the PRC, proceeded with social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adopted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successfully lay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pening unprecedented and bright prospect for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nation. 建校以来,广大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共命运、与时代同步伐,形成了优良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在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隽永篇章。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the faculties of Qinhua University has been a part of nation's destiny, and keeping peace with times. They form a fine cultural condition and glorious revolutionary radiation, writing its meaningful page in the historical record of the struggle by the Chines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