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光纤光缆和通信光缆技术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光纤光缆和通信光缆技术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光纤光缆和通信光缆技术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关于光纤光缆和通信光缆技术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发表时间:2016-11-21T10:03:01.6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8期作者:汪晓航

[导读] 摘要:在网络信息传输数量不断增加和网络结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如果网络通信材料和技术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优化,网络传输的速度将越来越低,难以发挥网络信息传输的作用,因此现阶段人们尝试将光纤光缆和通信光缆技术应用于网络应用领域,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光纤光缆和通信光缆技术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展开研究,为进一步提升网络传输的整体性能提供参考。

广州市汇源通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510620

摘要:在网络信息传输数量不断增加和网络结构复杂程度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如果网络通信材料和技术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和优化,网络传输的速度将越来越低,难以发挥网络信息传输的作用,因此现阶段人们尝试将光纤光缆和通信光缆技术应用于网络应用领域,在此背景下,本文针对光纤光缆和通信光缆技术发展的思考与探索展开研究,为进一步提升网络传输的整体性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光纤光缆;通信光缆技术;发展

前言:光纤光缆在容量、中继距离、保密性、抗电磁干扰性等方面均较理想,而且对铜材的应用量相对较少,所以在网络应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我国近年来推行3G网络建设、光纤到户、三网融合、村村通、光进铜退等工程后,光纤光缆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而通信光缆技术作为光纤光缆在通信领域具体应用的技术,在光纤光缆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的过程中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一、光纤光缆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现阶段单一波长传输容量实现了40Gbit/s,而且具有向160Gbit/s转变的趋势,光纤PMD为满足传输容量的要求,现阶段在光纤PMD方面应用了色散齐理技术、拉曼光放大技术等,使光传输的距离得到了有效的延长,但随着32×2.5Gbit/sDWDM的运用,光纤的非线性指标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在此背景下,大量新型的光纤产品出现,主要包括长途通信中应用的大容量长距离光纤(如康宁公司推出的PureModePM)、城域网通信中应用的低水峰光纤、局域网中应用的多模光纤三种[1]。而光缆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光缆应用的环境条件,而且对具体的施工和维护等环节也具有较高的要求,现阶段随着光缆材料的优化升级、光缆的结构也得到不断的改进,多样化特征显著,如生态光缆、浅水光缆、微型光缆、架空地线光缆等。可见现阶段我国光纤光缆均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首先,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光缆技术创新研究力度;其次,考虑到接入网、用户住地网规模不断扩大,对光缆技术和结构方面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应加大对技术水平更高、与环境更协调、满足现有施工水平需要的产品[2]。再次,针对现已敷设的铜电缆、HYA电缆等进行合理的优化,使其可拓展的空间得到进一步的挖掘。另外,要对现有的光纤光缆施工和维护方法进行改进,例如不挖沟施工技术、自动监测技术等。

二、通信光缆技术发展的思考和探索

(一)通信光缆技术的特点

通信光缆技术其利用光缆作为通信传输的渠道,由于光波相比电波频率较大、光纤损耗相比导波管或同轴电缆更小,使光缆的容量可以达到微波通信的几十倍以上;另外,光纤的主要原料决定其在应用的过程中出现接地回路或串绕等问题的可能性非常低,在光波传输的过程中信息被窃取的可能性也非常小;除此之外,光纤直径较小,用其替代传统电缆,在传输系统中所占的空间明显减少,所以通信光缆技术优势非常明显[3]。现阶段通信光缆技术中单波长通信光缆的传输速率可达2.5至10bit/s,如果应用商品石英光纤,此项技术的应用在缩减损耗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其通常会在每千米20dB以下,甚至不出现损耗;随着光纤材料的不断升级,光缆通信技术在降低损耗方面的优势将愈加突出,这为光缆通信中继距离的扩大提供了可能,使此项技术在缩减成本和降低复杂程度方面具有更大的空间。

(二)通信光缆技术的发展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的光缆通信技术开始快速发展,特别是在电力通信网、电信干线传输网等传输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的推动下,通信光缆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为保证通信光缆整体的可靠性,人们尝试将SDH+光纤/ATM+光纤构成的数字传输系统应用于通信光缆技术中,使通信光缆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灵活的应用环网、链路、复合等多种传输形式[4]。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广电有线电视系统已经实现了光纤传输,同轴电缆广泛分布,但其大多数为单向传输,上行信号无法实现在有限电视系统的基础上直接传输,所以利用电信网公用开关电话网络所具有的语音通道或数据通道等实现上行信号传输,对以上问题进行弥补具有可行性,形成建立在广电网基础上的双向应用网络。但在通信光缆技术实现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在将电路交换用光路交换取代的过程中,实质上是使光的传输和交换以整体的形式呈现,原有的交换过程本质上并未发生,在替代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设备进行合理的应用,现阶段人们在此阶段应用的设备主要包括可变波长激光器、滤波器、高频光探测器等。未来随着通信光缆技术的发展,光网络和毫米波有机结合将成为必然的趋势,这要求提升光纤陀螺的精确度,并对相关设备的性能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升级。

在未来通信光缆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为满足网络通信的实际需要,其必然对速度、容量、传输距离等方面进行不断的优化,所以以下方面是通信光缆技术进一步探索的主要方向:首先,波分复用系统,此系统对提升通信光缆技术的传输容量具有积极的作用,现阶段此项技术已经得到一定的发展,1.6Tbit/sWDM已经得到较广泛的应用,在未来人们应对光时分复用技术展开进一步研究,此项技术可以使单信道速率大幅提升,进而使传输容量得到明显增加,预计此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单信道速率超过640Cbit/s。其次,光孤子通信,此项技术的应用可以保证信号在长距离的光纤传输后仍以稳定的速度和波形呈现,实现通信光缆技术的长距离无畸变通信,对提升通信光缆技术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再次,全光网络,即将原有的电节点全部用光节点取代,使节点之间进行全光化,这是通信光缆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但在实现的过程中会存在较多的现实困难。

结论: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人们已经认识到光纤光缆和光缆通信技术在提升信息传输速度、降低信号被干扰程度、缩减建设成本等方面的作用,并将其视为重要的现代信息传输技术,为光纤光缆和电缆通信技术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通信网络的优化提供了空间,而对光纤光缆和通信光缆技术发展进行思考和探索,是达到预期目的的基本前提。

参考文献:

[1]王欣.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技术发展与思考[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8:44+47.

[2]刘垚.北京电信通信光缆中断事件的分类分级与应急预案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4.

[3]彭波.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的技术发展与思考[J].电子制作,2012,12:38.

[4]刘志英.光纤光缆和通信电缆的技术发展与思考[J].山东工业技术,2013,13:24+29.

光纤光缆产业发展趋势探讨

光纤光缆产业发展趋势 探讨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发展趋势探讨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虽然使国内光纤光缆企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在国内大力拉动内需以及3G建设、FTTH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光纤光缆行业走过了“爆炸性”增长的一年,与此同时,新一轮的行业整合和投资高潮也拉开了序幕。回眸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如何发展值得每一位业界同仁思考。 一、光纤光缆产业的构成及发展现状 1.关键技术和产业构成 自光纤通信实用化应用30余年来,光纤光缆的制造技术突飞猛进、产品品种不断丰富,并且由于规模化应用、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光纤光缆产品在性能指标不断提高的同时,成本在不断降低,从而带动了光纤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目前国内的光纤光缆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包括以光棒制造、光纤拉丝和光缆制造为主要构成的主产业链,以及扩展外延形成的光纤光缆材料等各种分产业链,这个产业链随着光纤应用领域的扩展还在快速延伸。 在光纤光缆产业链体系上我们认为,国内有两个方面的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差距,那就是“一头一尾”。“一头”是大家都清楚的光棒制造技术,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及企业的持续投入下,国内的光棒制造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技术突破和大规模制造近在咫尺,相信2~3年内,国内的光棒制造能力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那么,另外“一尾”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应用领域的扩展研究,光纤光缆技术发展到现在,其应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信领域,现在看来,在医学、传感、电网安全保护等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当然还包括我们目前还未用到的更多领域,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有实力的大公司参与还不多。国内的光纤光缆产业基础不能仅仅建立在传统意义的通信领域,那样在不久的将来会基本饱和,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加强与各行业合作,不断拓展光纤新的应用领域。只有这样,我们的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探讨

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探讨 冯俊杰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虽然使国内光纤光缆企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在国内大力拉动内需以及3G建设、FTTH 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光纤光缆行业走过了“爆炸性”增长的一年,与此同时,新一轮的行业整合和投资高潮也拉开了序幕。回眸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如何发展值得每一位业界同仁思考。 一光纤光缆产业的构成及发展现状 1关键技术和产业构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自光纤通信实用化应用30余年来,光纤光缆的制造技术突飞猛进、产品品种不断丰富,并且由于规模化应用、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光纤光缆产品在性能指标不断提高的同时,成本在不断降低,从而带动了光纤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目前国内的光纤光缆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包括以光棒制造、光纤拉丝和光缆制造为主要构成的主产业链,以及扩展外延形成的光纤光缆材料等各种分产业链,这个产业链随着光纤应用领域的扩展还在快速延伸。 在光纤光缆产业链体系上我们认为,国内有两个方面的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差距,那就是“一头一尾”。“一头”是大家都清楚的光棒制造技术,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及企业的持续投入下,国内的光棒制造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技术突破和大规模制造近在咫尺,相信2~3年内,国内的光棒制造能力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那么,另外“一尾”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应用领域的扩展研究,光纤光缆技术发展到现在,其应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信领域,现在看来,在医学、传感、电网安全保护等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当然还包括我们目前还未用到的更多领域,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有实力的大公司参与还不多。国内的光纤光缆产业基础不能仅仅建立在传统意义的通信领域,那样在不久的将来会基本饱和,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加强与各行业合作,不断拓展光纤新的应用领域。只有这样,我们的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2我国光纤光缆产业制造大国的地位已经确立,但产业发展水平并不均衡,需防范新一轮产能扩张带来的风险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目前我国光纤光缆已确立制造大国的地位

1 通信用光纤的发展历史

1 通信用光纤的发展历史 自从20世纪70年代光纤衰减降到实用化水平以来,光纤从多模光纤开始,其工作波长随着激光器技术的发展从0.85μm波长发展到衰减更低带宽更宽的1.3μm波长。这种光纤被当时的CCITT(现(ITU-T)列为G.651光纤。20世纪80年代初,单模光纤开始实用,且零色散波长设计在1.31μm。这种光纤被CCITT列为G.652单模光纤(SMF)。20世纪90年代初,1.55μm的激光器进入商用,这一波长上的光纤衰减最低,而且波长窗口较宽,对波分复用的使用较为有利。但是,G.652光纤在该波长下约+17ps/(nm·km)的色散,对使用有较大的限制。采用零色散位于1550nm的色散位移光纤(DSF)是较早的一个解决方法,此种光纤被CCITT列为G.653光纤。这种光纤主要用于海底光缆系统,它把单一波长传送几千公里。有些国家也一度广泛地用于陆上干线中。 随着光纤放大器和波分复用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DSF在1550nm附近的零色散会由于光纤的非线性效应而影响信号的传输。 为了克服色散位移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出现了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Z-DSF)。这种光纤在1550nm波长上有一定范围的小色散。色散的下限保证足以抑制四波混频,色散的上限保证允许10Gb/s的单通道能传输250km以上,而无需色散补偿。这些N Z-DSF于1996年被ITU-T列为G.655光纤。这些初期的NZ-DSF在不同场合使用后发现,单一规格的NZ-DSF难以满足各种不同的使用场合,于是各个光纤制造厂相继开发了具有不同色散性能的NZ-DSF。其中色散范围已越出G.655建议书的规定,工作波长也超出了G.655建议书的范围,达到1600nm以上。为此,ITU-T于2000年4月的1997年~2000年研究期末期会议上把G.655类光纤分为G.655A和G.655B两个子类。 在非色散位移光纤方面的一个进展是对长波长宏弯损耗的改善,使得传输波长可以延伸到L波段。另外一个重大进展是朗讯公司通过采用新的制棒技术,成功地消除了13 85nm附近的OH-引起的衰减峰,使得1310nm波长窗口(约1280~1325nm)和15 50nm波长窗口(约1530~1565nm)之间的波段都能利用。为此,ITU-T于2000年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doc11(1)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doc11(1) 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确实是光通信技术的进展史和光纤光缆的进展史。光纤光缆在我国的进展能够分为如此几个时期:对光缆可用性的探讨;取代市内局间中继线的市话电缆和PCM电缆;取代有线通信干线上的高频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这两个取代应该讲是完成了;现正在取代接入网的主干线和配线的市话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并正在进入局域网和室内综合布线系统。目前,光纤光缆差不多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 1 光纤 符合ITU-T G.652.A规定的一般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进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n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 G.65 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如此的改进。G.653光纤尽管能够使光纤容量有所增加,然而,原本期望得到的零色散因为不能抑制四波混频,反而变成了采纳波分复用技术的障碍。 为了取得更大的中继距离和通信容量,采纳了增大传输光功率和波分复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现在,传输容量差不多相当大的G.652一般单模光纤显得有些性能不足,表现在偏振模色散(PMD)和非线性效应对这些技术应用的限制。在10Gb/s及更高速率的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可能成为限制系统性能的因素之一。光纤的PMD通过改善光纤的圆整度和/或采纳“旋转”光纤的方法得到了改善,符合ITU-T G.652.B规定的一般单模光纤的PMDQ通常能低于0.5ps/km1/2,这意味着STM-64系统的传输距离能够达到大约400km。G.652.B光纤的工作波长还可延伸到1600nm区。 G.652.A和G.652.B光纤适应统称为G.652光纤。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doc11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光缆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对光缆可用性的探讨;取代市内局间中继线的市话电缆和PCM电缆;取代有线通信干线上的高频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这两个取代应该说是完成了;现正在取代接入网的主干线和配线的市话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并正在进入局域网和室内综合布线系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 1光纤 符合ITU-TG.652.A规定的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n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 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G.653光纤虽然可以使光纤容量有所增加,但是,原本期望得到的零色散因为不能抑制四波混频,反而变成了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的障碍。 为了取得更大的中继距离和通信容量,采用了增大传输光功率和波分复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此时,传输容量已经相当大的G.652普通单模光纤显得有些性能不足,表现在偏振模色散(PMD)和非线性效应对这些技术应用的限制。在10Gb/s及更高速率的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可能成为限制系统性能的因素之一。光纤的PMD通过改善光纤的圆整度和/或采用“旋转”光纤的方法得到了改善,

符合ITU-T G.652.B规定的普通单模光纤的PMDQ通常能低于0.5ps/km1/2,这意味着STM-64系统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大约400km。G.652.B光纤的工作波长还可延伸到1600nm区。G.652.A和G.652.B光纤习惯统称为G.652光纤。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包括受激布里渊散射、受激拉曼散射、自相位调制、互相位调制、四波混频、光孤子传输等。为了增大系统的中继距离而提高发送光功率,当光纤中传输的光强密度超过光纤的阈值时则会表现出非线性效应,从而限制系统容量和中继距离的进一步增大。通过色散和光纤有效芯面积对非线性效应影响的研究,国际上开发出满足ITU-TG.655规定的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利用低色散对四波混频的抑制作用,使波分复用和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得以应用,并且使光纤有可能在第四传输窗口1600nm区(1565nm-1620nm)工作。目前,G.655光纤还在发展完善,已有TrueWave、LEAF、大保实、TeraLight、PureGuide、MetroCor等品牌问世,它们都力图通过对光纤结构和性能的细微调整,达到与传输设备的最佳组合,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在一根光纤上开放更多的波分复用信道,国外开发出一种称为“全波光纤”的单模光纤,它属于ITU-T 652.C规定的低水吸收峰单模光纤。在二氧化硅系光纤的谱损曲线上,在第二传输窗口1310nm区(1280nm-1325nm)和第三传输窗口1550nm区(1380nm-1565nm)之间的1383nm波长附近,通常有一个水吸收峰。通过新的工艺技术突破,全波光纤消除了这个水吸收峰,与普通单模光纤相比,在水峰处的衰减降低了2/3,使有用波长范围增加了100nm,即打开了第五

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发展趋势探讨

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发展趋势探讨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虽然使国内光纤光缆企业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在国内大力拉动内需以及3G建设、FTTH建设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的光纤光缆行业走过了“爆炸性”增长的一年,与此同时,新一轮的行业整合和投资高潮也拉开了序幕。回眸过去,展望未来,中国光纤光缆产业如何发展值得每一位业界XX思考。 一、光纤光缆产业的构成及发展现状 1.关键技术和产业构成 自光纤通信实用化应用30余年来,光纤光缆的制造技术突飞猛进、产品品种不断丰富,并且由于规模化应用、生产效率的提升,使得光纤光缆产品在性能指标不断提高的同时,成本在不断降低,从而带动了光纤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目前国内的光纤光缆产业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包括以光棒制造、光纤拉丝和光缆制造为主要构成的主产业链,以及扩展外延形成的光纤光缆材料等各种分产业链,这个产业链随着光纤应用领域的扩展还在快速延伸。 在光纤光缆产业链体系上我们认为,国内有两个方面的关键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有相当差距,那就是“一头一尾”。“一头”是大家都清楚的光棒制造技术,近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扶持及企业的持续投入下,国内的光棒制造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技术突破和大规模制造近在咫尺,相信2~3年内,国内的光棒制造能力基本能满足市场需求。那么,另外“一尾”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那就是应用领域的扩展研究,光纤光缆技术发展到现在,其应用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信领域,现在看来,在医学、传感、电网安全保护等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应用,当然还包括我们目前还未用到的更多领域,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有实力的大公司参与还不多。国内的光纤光缆产业基础不能仅仅建立在传统意义的通信领域,那样在不久的将来会基本饱和,我们应该不断创新,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加强与各行业合作,不断拓展光纤新的应用领域。只有这样,我们的产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光纤通信的应用背景 通信产业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追溯光通信的发展起源,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利用烽火台火光传递信息,这是一种视觉光通信。随后,在1880年贝尔发明了光电话,但是它们所传输的信息容量小,距离短,可靠性低,设备笨重,究其原因是由于采用太阳光等普通光源。之后伴随着激光的发现,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博士发表了一篇划时代性的论文,他提出利用带有包层材料的石英玻璃光学纤维,能作为通信媒质。从此,开创了光纤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 二、光纤通信的技术原理 光纤即光导纤维,光纤通信是指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要传输的信号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信方式。其中,光纤由纤芯、包层和涂层组成。纤芯是一种玻璃材质,以微米为单位,一般几或几十微米,比发丝还细。由多根光纤组成组成的称之为光缆。中间层称为包层,根据纤芯和包层的折射率不同从而实现光信号传输过程中在纤芯内的全反射,实现信号的传输。涂层就是保护层,可以增加光纤的韧性以保护光纤。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有光发信机、光纤线路、光收信机、中继器及无源器件组成。光发信机的作用是将要传输的信号变成可以在光纤上传输的光信号,然后通过光纤线路实现信号的远距离传输,光纤线路在终端把信号耦合到收信端的光检测器上,通过光收信端把变化后的光信号再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光放大器将这微弱的电信号放大到足够的电平,最终送达到接收端的电端完成信号的输送。中继器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是补偿光信号在光纤传输过程中受到的衰减,并对波形失真的脉冲进行校正。无源器件的作用则是完成光纤之间、光纤与光端机之间的连接及耦合。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 通过信号的这一传输过程可以看出,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其形式主要实现了两次转换,第一次即把电信号变成可在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第二次即把光信号在接收端还原成电信号。此外,在发信端还需首先把要传输的信号如语音信号变成可传输的电信号。 三、光纤通信的特点 1.抗干扰能力强。光纤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石英,石英属绝缘材料的范畴,绝缘性好,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它受电流的影响非常小,因此抗电磁干扰的能力很强,可以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受人为架设的电缆等的干扰。这一特性相比于普通无线

我国光纤及光纤市场现状走势分析

我国光纤及光纤市场现状走势分析 姓名:简长勇 学校: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电气自动化 指导老师: 日期:2013.10.9

摘要- 1 - 一、我国光纤及现状 ............... - 2 - 1. 光纤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相关机构的重视... - 2 - 2. 市场需求迅速复苏............. - 2 - 3. .................................................................................... 中外企业从竞争走向竞合,有助于产业发展................. - 3 - 二、改进建议 .................. - 4 - 1. ................................................................................ 我国光纤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 4 - 2. .................................................................................... 光纤通信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沟通有待加强................. - 4 - 3. .............................................................. 谨防产能过剩风险- 4 - 三、光纤市场走势分析 ............. - 5 - 1. .............................................................. 光纤到户的时代- 5 - 2. 亚洲称雄的时代............... - 5 - 3. ....................................................... 面临挑战- 6 -

通信工程毕业论文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石油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我国光纤通信研究现状及其发展。 关键词:光纤通信核心网接入网光孤子通信全光网络 光纤通信的发展依赖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大幅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使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 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 1.1 普通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ri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1.2 核心网光缆 我国已在干线(包括国家干线、省内干线和区内干线)上全面采用光缆,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包括G.652光纤和G.655光纤。G.653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但今后不会再发展。G.654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它

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不采用光纤带。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在这些光缆中,曾经使用过 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目前已停止使用。 1.3 接入网光缆 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分支多,分插频繁,为了增加网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径有限, 在增加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 和重量,是很重要的。接入网使用G.652普通单模光纤和G.652.C 低水峰单模光纤。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1.4 室内光缆 室内光缆往往需要同时用于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 并目还可能用于遥测与传感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光缆分类中所指的室内光缆,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局内光缆和综合布线用光缆两大部分。局用光缆布放在中心局或其他电信机房内,布放紧密有序和位置相对固定。综合布线光缆布放在用户端的室内,主要由用户使用,因此对其易损性应比局用光缆有更严格的考虑。 1.5 电力线路中的通信光缆 光纤是介电质,光缆也可作成全介质,完全无金属。这样的全 介质光缆将是电力系统最理想的通信线路。用于电力线杆路敷设 的全介质光缆有两种结构:即全介质自承式(ADSS)结构和用于架空地线上的缠绕式结构。ADSS光缆因其可以单独布放,适应范围广,在当前我国电力输电系统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已能生 产多种ADSS光缆满足市场需要。但在产品结构和性能方面,例如 大志数光缆结构、光缆蠕变和耐电弧性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ADSS光缆在国内的近期需求量较大,是目前的一种热门产品。 2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光纤通信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传输一直是

光纤光缆技术

光纤光缆技术 摘要:综述了近期光纤光缆在制造、施工及维护技术上的发展特点,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光纤光缆及通信电缆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光纤光缆 ITU-T建议技术发展 1 光纤技术发展的特点 1.1 网络的发展对光纤提出新的要求下一代网络(ngn)引发了许多的观点和争论。有的专家预言,不管下一代网络如何发展,一定将要达到三个世界,即服务层面上的ip世界、传送层面上的光的世界和接入层面上的无线世界。下一代传送网要求更高的速率、更大的容量,这非光纤网莫属,但高速骨干传输的发展也对光纤提出了新的要求。 1.1.1 扩大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目前,单一波长的传输容量已达到40 gbit/s,并已开始进行160 gbit/s的研究。40gbit/s以上传输对光纤的PMD(物理介质关联层接口)将提出一定的要求,2002年的ITU-T sg15会议上,美国已提出对40gbit/s系统引入一个新的光纤类别(g.655.c)的提议,并建议对其PMD传输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也许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一种专门的40gbit/s光纤类型。 1.1.2 实现超长距离传输中继传输是骨干传输网的理想,目前有的公司已能够采用色散齐理技术,实现2000~5000km的无电中继传输。

有的公司正进一步改善光纤指标,采用拉曼光放大技术,可以更大地延长光传输的距离。 1.1.3 适应DWDM(密集型光波复用)技术的运用目前32× 2.5gbit/s DWDM系统已经运用,64×2.5gbit/s及32×10gbit/s系统已在开发并取得很好的进展。DWDM系统的大量使用,对光纤的非线性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TU-T对光纤的非线性属性及测试方法的标准(g.650.2)最近也已完成,当光纤的非线性测试指标明确之后,对光纤的有效面积将会提出相应指标,特别是对g.655光纤的非线性特性会有进一步改善的要求。 1.2 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应用 2000年世界电信标准大会批准将原g.652光纤重新分为g.65 2.a、g.652.8和g.652.c 3类光纤;将g.655光纤重新分为g.655.a和g.655.b两类光纤。这种光纤标准的细分促进了光纤的准确使用,细化标准的同时也提高了一些光纤的指标要求(如有些光纤几何参数的容差变小),明确了对不同的网络层次和不同的传输系统中使用的光纤的不同指标要求(如PMD 值的规定),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指标概念(如“色散纵向均匀性”等),对合理使用光纤取得了很好的作用。所有这些建议的修改、子建议的出现及新子建议的起草,都意味着光纤分类及指标、测试方法有某些改进,或有重要的提升;都标志着要求光纤质量的提高或运用方向上的调整,是值得注意的光纤技术新动向。

我国光纤及光纤市场现状走势分析

我国光纤及光纤市场现状走势分析 姓名: 学校: 专业: 指导老师: 日期:2011.02

摘要................................................ - 1 - 一、我国光纤及现状 ................................ - 2 - 1. 光纤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相关机构的重视......... - 2 - 2.市场需求迅速复苏 ............................... - 2 - 3.中外企业从竞争走向竞合,有助于产业发展.......... - 3 - 二、改进建议 ....................................... - 4 - 1.我国光纤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 - 4 - 2.光纤通信产业链上下游的协调沟通有待加强.......... - 4 - 3.谨防产能过剩风险 ............................... - 4 - 三、光纤市场走势分析................................ - 5 - 1.光纤到户的时代 ................................. - 5 - 2. 亚洲称雄的时代 ................................ - 5 - 3.面临挑战 ....................................... - 6 -

摘要 光纤通信在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的使用历史。光纤通信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也可以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发挥作用,进行工业监测、控制,现在在军事上也被广泛应用,基于各领域对信息量的需求不断增长,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发展趋势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光纤与光纤市场现状走势。 关键词:光纤市场现状走势 Abstract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in the use of more than twenty years of history. Not only can be applied to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backbone communication lines, power can also play a role in communication control system, for industrial monitoring, control, and now in the military have been widely used, the amount of information on all areas of growing demand for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rends are cause for concer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of optical fiber and fiber market trend. Key words: fiber market status trend 2002年,全球电信业进入调整期,全球光纤市场需求大幅萎缩,需求量从2001年的1.1亿芯千米下降到2002年的约6000万芯千米,这是全球光纤行业2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全球光纤行业十几年来不断扩大的产能出现严重过剩。虽然中国国内的需求保持了相对稳定,但由于国外厂商向中国市场大量倾销及国内厂商相互销售,整个国内光纤产业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寒冬",甚至一度出现了"光纤比''粉丝''还便宜"的局面。然而,2009年以来,多重利好因素给我国光纤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光纤现状及其发展

光纤通信的现状及其发展 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通信因其具有的损耗低、传输频带宽、容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抗电磁干扰、不易串音等优点,备受业内人士青睐,发展非常迅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石油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 光纤通信的发展依赖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大幅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使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下面简单描述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 1.1 普通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ri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1.2 核心网光缆 我国已在主干线(包括国家主干线、省内主干线和区内主干线)上全面采用光缆,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包括G.652光纤和G.655光纤。G.653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但今

后不会再发展。G.654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它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主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不采用光纤带。主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在这些光缆中,曾经使用过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目前已停止使用。 1.3 接入网光缆 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分支多,分插频繁,为了增加网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径有限,在增加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和重量,是很重要的。接入网使用G.652普通单模光纤和G.652.C低水峰单模光纤。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1.4 室内光缆 室内光缆往往需要同时用于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并目还可能用于遥测与传感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光缆分类中所指的室内光缆,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局内光缆和综合布线用光缆两大部分。局用光缆布放在中心局或其他电信机房内,布放紧密有序和位置相对固定。综合布线光缆布放在用户端的室内,主要由用户使用,因此对其易损性应比局用光缆有更严格的考虑。 1.5 电力线路中的通信光缆 光纤是介电质,光缆也可作成全介质,完全无金属。这样的全介质光缆将是电力系统最理想的通信线路。用于电力线杆路敷设的全介质光缆有两种结构:即全介质自承式(ADSS)结构和用于架空地线上的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发展趋势 ——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光缆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对光缆可用性的探讨;取代市内局间中继线的市话电缆和PCM电缆;取代有线通信干线上的高频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这两个取代应该说是完成了;现正在取代接入网的主干线和配线的市话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并正在进入局域网和室内综合布线系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 1 光纤 ——符合ITU-T G.652.A规定的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n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 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G.653光纤虽然可以使光纤容量有所增加,但是,原本期望得到的零色散因为不能抑制四波混频,反而变成了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的障碍。 ——为了取得更大的中继距离和通信容量,采用了增大传输光功率和波分复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此时,传输容量已经相当大的G.652普通单模光纤显得有些性能不足,表现在偏振模色散(PMD)和非线性效应对这些技术应用的限制。在10Gb/s及更高速率的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可能成为限制系统性能的因素之一。光纤的PMD通过改善光纤的圆整度和/或采用“旋转”光纤的方法得到了改善,符合ITU-T G.652.B规定的普通单模光纤的PMDQ通常能低于0.5ps/km1/2,这意味着STM-64系统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大约400km。G.652.B光纤的工作波长还可延伸到1600nm区。G.652.A和G.652.B光纤习惯统称为G.652光纤。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包括受激布里渊散射、受激拉曼散射、自相位调制、互相位调制、四波混频、光孤子传输等。为了增大系统的中继距离而提高发送光功率,当光纤中传输的光强密度超过光纤的阈值时则会表现出非线性效应,从而限制系统容量和中继距离的进一步增大。通过色散和光纤有效芯面积对非线性效应影响的研究,国际上开发出满足ITU-T G.655规定的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利用低色散对四波混频的抑制作用,使波分复用和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得以应用,并且使光纤有可能在第四传输窗口1600nm区(1565nm-1620nm)工作。目前,G.655光纤还在发展完善,已有TrueWave、LEAF、大保实、TeraLight、PureGuide、MetroCor等品牌问世,它们都力图通过对光纤结构和性能的细微调整,

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

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 1、光纤通信技术概述及特点1.1光纤通信技术概述光纤通信系统整体由数量众多的光纤组成,其主要制作材料为玻璃,本身属电气绝缘体,无需考虑接地回路问题。自光纤通信技术研发开始,该技术凭借良好的性能而发展迅猛,尤其在现今信息大爆炸时代,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对于通信行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变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2光纤通信的特征1.2.1通信宽频带,容量高在单一波段光纤通信系统中,光纤通常会受到终端设备的影响,无法将宽频带这一特点充分表现,而通过光纤通信传输技术,这一缺陷可以得到完美解决。光纤通信的宽频带、高容量特点对于信息的传输意义重大,能够满足未来宽带综合业务的发展需求。 1.2.2低损耗,中继距离长相较于其他传输介质而言,实用石英材质光纤损耗可在0.2dB/km 以下,远小于其他介质,即使将来应用非石英材质光纤,其损害值也在10-9dB/km左右。光纤低损耗的特点便决定了光纤通信可以实现长远的中继距离,实际建设过程中可以大幅度降低通信系统成本,有利于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2.3强抗干扰性能制作光纤的材质具有绝缘性能,受到雷电、电离层等的干扰作用较弱,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抗电气化设备和高压设备等工业电气造成的干扰,可用于与高压输电线进行平行架设、或者与电力导体复合组成复合型光缆进行通信传输。光纤这一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决定了其可广泛应用于军事、电气等领域中。 1.2.4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强传统通信传输过程中,载体承载信息极易被窃取泄露,所以传统通信传输的信息保密效果较差。而光纤通信传输过程中,不存在干扰现象,信息很难从光纤中泄露。光波在转弯处,由于弯曲半径过小,容易泄露,但其强度也十分微弱。对于该问题,可采用涂敷消光剂措施消除,这样既可实现信息的保密,也能够满足屏蔽串音干扰问题。 1.2.5线径细、重量小光纤内芯半径约0.1mm左右,为单管同轴电缆的1%。线径低这一特点使得整个传输系统占用空间小,具备节约地下管道资源、减少占地面积的优点。此外,光纤属玻璃材质,重量极轻,构成的光缆重量也较小,1m单管同轴电缆重量为11kg,而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就是光通信技术的发展史和光纤光缆的发展史。光纤光缆在我国的发展可以分为这样几个阶段:对光缆可用性的探讨;取代市内局间中继线的市话电缆和PCM电缆;取代有线通信干线上的高频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这两个取代应该说是完成了;现正在取代接入网的主干线和配线的市话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并正在进入局域网和室内综合布线系统。目前,光纤光缆已经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 1光纤 符合ITU-TG.652.A规定的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n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G.653光纤虽然可以使光纤容量有所增加,但是,原本期望得到的零色散因为不能抑制四波混频,反而变成了采用波分复用技术的障碍。 为了取得更大的中继距离和通信容量,采用了增大传输光功率和波分复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此时,传输容量已经相当大的G.652普通单模光纤显得有些性能不足,表现在偏振模色散(PMD)和非线性效应对这些技术应用的限制。在10Gb/s及更高速率的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可能成为限制系统性能的因素之一。光纤的PMD通过改善光纤的圆整度和/或采用“旋转”光纤的方法得到了改善,符合ITU-TG.652.B规定的普通单模光纤的PMDQ通常能低于0.5ps/

光纤光缆材料

工信部启动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相关政策将提振光纤 光缆产品需求(图) 2012年03月31日02:00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工信部启动宽带普及提速工程 相关政策将提振光纤光缆产品需求 昨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宽带普及提速工程动员部署大会,在会上宣布正式启动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业内人士认为,工信部的高度重视将提振市场对光纤光缆等下游产品的需求。 光纤投资将全面普及 在昨天召开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工信部已经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等七部门印发了《关于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的意见》。 据介绍,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的总目标即,以“建光网、提速度、促普及、扩应用、降资费、惠民生”为总体目标,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创造政策环境,发挥部省联动优势和市场机制,促进政企协同和产业链合作,强化信息发布和公众参与,推动我国宽带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更好地发挥宽带在支撑国家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苗圩还介绍了2012年的阶段性目标,其中包括使用4M及以上宽带接入产品的用户超过50%,新增FTTH覆盖家庭超过3500万户。 目前,我国固定宽带接入主要采用以ADSL为代表的铜线宽带技术,这种技术要升级到4M以上带宽面临诸多瓶颈。这就意味着工信部以4M带宽作为目标,以FTTH为主的光纤宽带技术必须尽快普及。 苗圩明确要求各地工业和信息化的主管部门,新建宽带投资必须使用光纤技术。 三大运营商成实施主力 作为实施宽带普及提速工程的主力军,三大运营商的负责人均出席了会议并作出了积极的表态。 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表示,中国电信计划在2012年新增光纤入户覆盖家庭2500万户,达到5500万户以上。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也表示,“将继续推进无线、有线宽带建设。”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则提出,2012年中国联通计划新增光纤入户家庭超过1000万户,在城市普及10M至20M 的宽带接入能力,年内实现4M及以上接入速率的用户占比超过50%;在联通重点服务的北方十省地区,行政村光纤通达率提升至72%。

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发展前景综述

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和发展前景综述一,光纤通信技术 光纤通信是利用光作为信息载体、以光纤作为传输的通信方式。在光纤通信系统中,作为载波的光波频率比电波的频率高得多,而作为传输介质的光纤又比同轴电缆或导波管的损耗低得多,所以说光纤通信的容量要比微波通信大几十倍。光纤是用玻璃材料构造的,它是电气绝缘体,因而不需要担心接地回路,光纤之间的串绕非常小;光波在光纤中传输,不会因为光信号泄漏而担心传输的信息被人窃听;光纤的芯很细,由多芯组成光缆的直径也很小,所以用光缆作为传输信道,使传输系统所占空间小,解决了地下管道拥挤的问题。 光纤通信在技术功能构成上主要分为:(1)信号的发射;(2)信号的合波;(3)信号的传输和放大;(4)信号的分离;(5)信号的接收。 二,光纤通信的特点 (1) 频带极宽,通信容量大。光纤比铜线或电缆有大得多的传输带宽,光纤通信系统的于光源的调制特性、调制方式和光纤的色散特性。对于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由于终端设备的电子瓶颈效应而不能发挥光纤带宽大的优势。通常采用各种复杂技术来增加传输的容量,特别是现在的密集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增加了光纤的传

输容量。目前,单波长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一般在2.5Gbps到1OGbps。 (2) 损耗低,中继距离长。目前,商品石英光纤损耗可低于0,20dB/km,这样的传输损耗比其它任何传输介质的损耗都低;若将来采用非石英系统极低损耗光纤,其理论分析损耗可下降的更低。这意味着通过光纤通信系统可以跨越更大的无中继距离;对于一个长途传输线路,由于中继站数目的减少,系统成本和复杂性可大大降低。 (3) 抗电磁干扰能力强。光纤原材料是由石英制成的绝缘体材料,不易被腐蚀,而且绝缘性好。与之相联系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光波导对电磁干扰的免疫力,它不受自然界的雷电干扰、电离层的变化和太阳黑子活动的干扰,也不受人为释放的电磁干扰,还可用它与高压输电线平行架设或与电力导体复合构成复合光缆。这一点对于强电领域(如电力传输线路和电气化铁道)的通信系统特别有利。由于能免除电磁脉冲效应,光纤传输系还特别适合于军事应用。 (4)无串音干扰,保密性好。在电波传输的过程中,电磁波的泄漏会造成各传输通道的串扰,而容易被窃听,保密性差。光波在光纤中传输,因为光信号被完善地限制在光波导结构中,而任何泄漏的射线都被环绕光纤的不透明包皮所吸收,即使在转弯处,漏出的光波也十分微弱,即使光缆内光纤总数很多,相邻信道也不会出现串音干扰,同时在光缆外面,也无法窃听到光纤中传输的信息。 除以上特点之外,还有光纤径细、重量轻、柔软、易于铺设;光纤的原材料资源丰富,成本低;温度稳定性好、寿命长。由于光纤通信具有以上的独特优点,其不仅可以应用在通信的主干线路中,还可以应用在电力通信控制系统中,进行工业监测、控制,而且在军事领域的用途也越来越为广泛。 三,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以及前景 1,光纤通信的发展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国内外光纤光缆现状及进展趋势分析 光缆通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使用历史,这段历史也确实是光通信技术的进展史和光纤光缆的进展史。光纤光缆在我国的进展能够分为如此几个时期:对光缆可用性的探讨;取代市内局间中继线的市话电缆和PCM电缆;取代有线通信干线上的高频对称电缆和同轴电缆。这两个取代应该讲是完成了;现正在取代接入网的主干线和配线的市话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并正在进入局域网和室内综合布线系统。目前,光纤光缆差不多进入了有线通信的各个领域,包括邮电通信、广播通信、电力通信和军用通信等领域。 1 光纤 符合ITU-T G.652.A规定的一般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进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G.652.A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n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ITU-T G.654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G.653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如此的改进。G.653光纤尽管能够使光纤容量有所增加,然而,原本期望

得到的零色散因为不能抑制四波混频,反而变成了采纳波分复用技术的障碍。 为了取得更大的中继距离和通信容量,采纳了增大传输光功率和波分复用、密集波分复用技术,现在,传输容量差不多相当大的G.652一般单模光纤显得有些性能不足,表现在偏振模色散(PMD)和非线性效应对这些技术应用的限制。在10Gb/s及更高速率的系统中,偏振模色散可能成为限制系统性能的因素之一。光纤的PMD通过改善光纤的圆整度和/或采纳“旋转”光纤的方法得到了改善,符合ITU-T G.652.B规定的一般单模光纤的PMDQ通常能低于0.5ps/km1/2,这意味着STM-64系统的传输距离能够达到大约400km。G.652.B光纤的工作波长还可延伸到1600nm区。G.652.A和G.652.B光纤适应统称为G.652光纤。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包括受激布里渊散射、受激拉曼散射、自相位调制、互相位调制、四波混频、光孤子传输等。为了增大系统的中继距离而提高发送光功率,当光纤中传输的光强密度超过光纤的阈值时则会表现出非线性效应,从而限制系统容量和中继距离的进一步增大。通过色散和光纤有效芯面积对非线性效应阻碍的研究,国际上开发出满足ITU-T G.655规定的非零色散位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