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8年高考江苏仪征市陈集中学高三最新整理历史信息题

2008年高考江苏仪征市陈集中学高三最新整理历史信息题

2008年高考江苏仪征市陈集中学高三最新整理历史信息题
2008年高考江苏仪征市陈集中学高三最新整理历史信息题

2008年高考江苏仪征市陈集中学高三最新整理历史信息题

2008-5-29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按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敕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敕三、四出”,魏征拒不署敕,严辞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B.中书省草拟的诏敕超越其部门权限

C.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D.体现了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原则

2.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会有某种手工艺品代表该时期手工业的最高水平,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器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

C.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D.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3.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北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中华民国某年某月某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曰:……辽海燕冀,汉奸何多!……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各党各界,团结坚固……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这一天应该是:

A.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B.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四月五日

C.中华民国三十一年五月四日D.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四日

4.在历史上,奥运会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

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

③各国代表团乘坐飞机参赛④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家人分享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5.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只有一个场景和六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什么等他等等,都是一个谜。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

B.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C.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神秘的憧憬

D.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

6.二战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

A.人民资本主义B.福利国家C.国家资本主义D.经营者革命

7.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的一幅春联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说明了

A. 对过去丰衣足食生活的怀念

B. 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已成过去

C. 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后的喜悦心情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得人心

8.恩格斯说:“十八世纪是法国人的世纪”。他作出上述论断的最主要依据是

A. 对外战争开始征服整个欧洲

B. 率先进行和完成了工业革命

C.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D. 人文主义思想广泛地深入人心

9.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繁荣时期,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布满了小车,状如长龙,当时流行着“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的谚语。由此可见

A.汽车产业成为支柱产业B.汽车工业始现衰兆

C.分期付款隐藏着危机D.股票投机活动盛行

10.在某次历史知识演讲中,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赢得了参赛者和听众

们的一片赞美之声。下列各项中能够被广泛认可的正确答案是

A.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B.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强大

C.无产阶级政党尚未诞生D.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时期

11. 诗言志,史铸诗。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下列诗句,以“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原点,按由近及远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A. 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①②③④

D.③②①④

12. 孙中山在回忆19世纪末广州起义时说:“当初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勿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是当时的主流B.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C.民主革命思想深入人心D.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13. 李鸿章《至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日本君臣发奋为雄,选宗室及大臣子弟之聪秀者,往两国(英、法)制器厂师习各艺,又购制器之器,在本国制习,……去年英人虚声恫吓,以兵临之,然英人所视为攻战之利者,彼已分擅其长,而英人因无如之何也。”这表明李鸿章

A.已找到强国御侮之道B.主张效法日本全盘西化

C.决意严守祖制不动摇D.未找到中国落后的根源

14. 1932年美国总统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住无定所,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以工代赈扩大就业②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④要求企业制定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时日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5. 有的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的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现代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6.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17.右图是1987年美国《时代》杂志的封面,

该图反映的背景是

A.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

B.资本主义国家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美国经济衰退,无力与日抗衡

D.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态度强硬

18.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B.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19. 1946—1949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

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据此可知

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满足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需要②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③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

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

20.以下是西藏自治区经济发展比较表

项目

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人均收入

时间

1965年2400多万元5亿元一

1995年 5.35亿元23.3亿元817元

对上述变化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的政策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

③各地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援④西藏地区人民的艰苦奋斗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21.右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

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A.牛尊的制度材料上B.牛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子上D.牛尊的背部

22. 右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图标。图标以

汉字笔画为基本形式,融入中国传统书法艺术。

这种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的书法字体为

A. 篆书

B. 楷书

C. 草书

D. 行书

23.我国是一个重视制度创新的国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都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于这三种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制度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地方长官都通过任命产生D.都为历代统治者的持久统治提供了制度保障

24.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该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中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严刑峻法的现象有所改变B.执法过程开始渗透儒家伦理思想

C.儒学开始取得独尊地位D.统治者强调和谐的统治理念

25、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思潮先后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对它们之间关系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一种思潮消亡,另一种思潮兴起,几种思潮先后相继独自存在

B.几种思潮同时并存,各自都有较大影响

C.某一时期可能存在几种思潮,但占主流地位的只有一种思潮

D.继马克思主义思潮成为主流后,其它几种思潮相继淡出时代舞台

26、“这一发现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并且使极遥远的水力的利用成为可能。”

“这一发现”是指

A .蒸汽机的发明

B .电的发明

C .蒸汽轮船的发明

D .内燃机的发明

27、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三大改造期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A .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 .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 .都是为了调整生产关系发展生产

D .都是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28、右图历史事件出现的背景,正确的是

A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有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

B .一国两制方针制订,祖国统一成为必然

C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D .两极格局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29、有人说:“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这里的

“几雕”是指

①稳定了西欧经济 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③有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 ④把受援国

纳入了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30、维新运动期间,一位英国人到中国来。此时,他能够 ①到北京观看中国人拍的电影 ②到重庆租赁土

地开设工厂 ③在上海阅读《时务报》 ④到广州吃西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31、有人对近代以来美术流派作这样的概括:“新古典主义美术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或现实重大事件为

题材,重视画面的严整与和谐”;“现实主义美术要求正确、完全、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浪

漫派绘画重视的是栩栩如生的生命感和动感的表现,画面讲求整体效果而非细部修饰”;“印象派绘画捕捉

的事物是闪动的光影和色彩。”据此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自由引导人民》德拉克罗瓦 ②《拾穗者》米勒

③《赛纳河之晨》莫奈 ④《马拉之死》大卫

A .①—浪漫派绘画作品 ②—印象派绘画作品

B .③—印象派绘画作品 ④—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C .①—浪漫派绘画作品 ③—印象派绘画作品

D .②—新古典主义绘画作品 ④—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32.1945年4月14日《新华日报》为罗斯福逝世发表评论“他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的生活”。共产党在这里高度评价罗斯福,主要是因为他

A.初步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 B.使总统的权力急剧扩大

C. 总统不囿于陈规勇于改革 D.国家干预经济影响了中国

33.受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影响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②贝克特的《等待戈多》③毕加索的《格尔尼卡》④凡高的《向日葵》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引自《朱子语类》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臵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臵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守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回答:

①据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中央机构。当时一道旨意主要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

②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政治制度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③材料三所述之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了什么?

④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利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①三省六部制。包括了皇帝和三公大臣的综合意见。②特点是皇权之下的民主制。关键是皇帝的个人品质。 ③皇权与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法律的权威占据上风。④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们和法律的制约。现实意义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

35、阅读下列材料:

明清时期,晋商是当时国内势力最大的商帮之一。从明初到清末,他们在商界活跃了五个多世纪,但在近代衰落了。

材料一明初的山西大同、宣府为重镇,于是山西商人以“极临边境”的优势……便捷足先登,纷纷进入北方边镇市场。明人章懋说:“圣祖以边城险远,兵饷不克,而粮运劳费,乃命商人输采边仓,……商人喜得厚利,乐输边饷”。

材料二明初山西民风是“民多俭质而力农,士尚气节而务学”;到了明朝后期,山西民风是“奢靡其习染也,……商贾家亦雕龙绣拱,玉勒金鞍”。“子弟之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才以下,方使读书应试”。

材料三明代山西商人范世逵“占良田数百亩”;清代山西商人亢氏建造的亢园“长里许,……临河造屋一百间,土人呼之为百间屋”。

材料四“中国晋商多于各省设立汇兑庄,……每一字号岁盈不下数十万。”19世纪中期以后,洋商在通商口岸开设了很多银行,“晋商之利,稍为所夺……”。

——摘编自《晋商兴衰史》

回答:

①说明晋商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二说明山西的民风发生的变化。

③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明晋商进一步发展的社会原因。

④参照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⑤结合材料说明晋商的兴盛和衰落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启示。

答案①利用临近边境的优势,晋商输边饷而获得厚利;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晋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民风的变化是:由重农而崇商,由崇尚简朴而奢靡。③原因:晋商将资金用于置地买房影响了事业的进一步扩大;农民的贫困,购买力低,不利于商业的进一步发展;腐朽的封建制则是阻碍晋商发展的根本原因。④列强利用通商口岸对我国进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将我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不断加深。

⑤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6、国共关系演变直接关系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请概括20-40年代国共关系的演变。分析形成国民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关系的相持原因。并分别指出国民党在国民大革命时期、抗战时期所起的主要作用。就国共关系演变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合作对峙再合作再对峙。

(2)国民大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以合作形式出现,相似原因有:都受到国外因素的影响。第一次合作受到共产国际的帮助。第二次合作受日本侵略步步加深的影响(或受英美影响)都受中共统一战线政策的促进。中共三大确定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中共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都得到国民党内进步力量的推动。如第一次合作时孙中山等改组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前张学良、杨虎成发动西安事变。合作时两党的斗争目标基本一致(或都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第一次合作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第二次合作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维护民族利益。都得到人民群众斗争的推动与支持,如第一次合作前工人运动高潮等。第二次合作前的一二·九运动等。

(3)作用:①国共两党共同领导国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②承担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组织多次战役,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4)认识:①国民两党有着共同的国家和民族利益。②国共合作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

37、(11分)阅读下列材料:

徽州少年林光錀,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家成员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以下材料是根据林光錀所写的日记编制而成。

说明:①林父的“其他活动”主要包括“打杂”、“做风水地”两项。

②林光錀的“生产劳作”以牧牛为主,占264.5天。

【材料二】林父一年“外出活动”分类统计表(单位:天)

说明:粮食包括禾(稻)、麦、粟、番薯四类,凡与之有关的劳动视为粮食生产活动。蔬菜、白豆、油菜种植等列入蔬菜生产。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林家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状况,判断出林父的身份并说明理由。(4分)

(2)根据上述材料,概述林光錀的生活状况。(2分)

(3)在当时,林光錀的人生之路可能面临三种选择:其一,从事农耕;其二,经商致富;其三,科举致仕。请你就上述三种人生选择中的一种,结合林家状况和时代特点,分析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5分)

(1)身份:自耕农。(1分)

理由:林家父子大部分时间都亲自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自给自足;拥有部分生产资料;有自主活动(休闲)时间。(3分)

(2)生活状况:绝大多数时间从事生产劳作;有写日记的习惯(或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或接受了一定的文化教育)。(2分)

(3)从事农耕:有利因素:有农业生产资料和生产经验(2分)。不利因素:生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答出容易遭受自然灾害、地主土地兼并、政府盘剥和近代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冲击也可得分)。(3分)经商致富:有利因素:徽商文化有利于经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越来越高(林家种植的茶叶等经济作物市场前景广阔)(2分)。不利因素:林家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经商基础薄弱;政府的限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动荡的社会环境等社会因素的制约(3分)。

科举致仕:有利因素: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坚持不懈的学习品质(长期记日记)(2分)。不利因素:经济基础差(经济不宽裕);学习时间少(3分)。

38. (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这句话,显然是对古代希腊和罗马取得的成就的赞扬,但同时也反映出二者之间的差别。希腊的辉煌,主要体现在高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和文化科学方面的伟大成就;罗马的宏伟,则体现在完备的法律制度和军事制度,还有高超的建筑艺术和辽阔的帝国版图。

【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唯有法律的征服最为持久”;我国史学家认为:秦朝的法律源于战国时魏国李悝的《法经》和秦国的《秦律》,应该算是一部十分完备的法律。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许多史学家认为现代国家的“三权分立”的组织形式,源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你如何理解他们的观点?(2分)

(2)罗马法的哪些主要内容和运作程序对欧美近代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分)

(3)结合秦朝法律与罗马法实施的目的、结果,说明“秦朝短暂而亡”、而罗马法的“第三次征服最为持久”的原因。(6分)

(4)试从古希腊和古罗马国家形成和发展的特点方面,分析它们的辉煌成就“产生差别”的原因。(4分)

(1)雅典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民主机构,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虽然三个机构的权力有部分交叉,但反映了雅典人已具有分权制约的思想。(2分)

(2)法律体系、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和规范的诉讼程序等。(2分)

(3)①从目的看,秦律要加强皇权,巩固专制统治,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罗马法则要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或者:由于平民的斗争,由于查士丁尼接受罗马帝国灭亡的教训。)(2分)

②从结果看,秦法固然有利于政府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成为秦亡的原因之一;罗马法有助于维系社会稳定、巩固帝国政权,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来欧洲许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4分)

(4)①希腊城邦的基本特点是“小国寡民”,面对激烈的竞争,要凝聚公民的力量,就要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也铸造了公民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性格。

②罗马帝国由共和国发展而来,为了统治庞大的帝国,他们崇尚武力和秩序,因而造就了强大的罗马军团和博大缜密的罗马法律。(4分)

39.(12分)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

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2分)

(2)1903年,蔡元培在《绍兴教育会之关系》一文中,尊黄宗羲为“东方卢梭”,你如何理解?(2分)(3)欧洲启蒙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各自的前途命运有何不同?(4分)

(4)请结合有关史实,分别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这种不同的原因。(4分)

(1)提倡人性、追求现世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2分)

(2)黄同卢梭一样,对封建君主进行激烈的批判,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2分)

(3)启蒙运动则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作用。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虽然对君主专制统治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对后来的民主革命也起了一定的影响),但没有形成反对封建专制的社会思潮,也没有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分)

(4)①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封建专制却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

②经济条件: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4分)

40、(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中,以西欧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社会经济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情况。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在20世纪不同时期发生在俄、美、中三国的“改革调整”最突出的特点分别是什么?(6分)(2)概括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在以下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情况:关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关于所有制、关于分配政策。(6分)

(3)据此,谈谈你对现代经济改革的认识。(2分)

(1)①俄国新经济政策: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前提下,在一定范围内恢复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2分)②美国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或者: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做出局部调整);(2分)

③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

(2)①关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资本主义国家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社会主义国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扩大企业自主权。(2分)

②关于所有制: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或社会所有制。(2分)

③在分配政策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推行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实行多种分配方案。(2分)

(3)认识:①改革是协调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互相借鉴发展经验;②计划和市场只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或者:①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发

展经济;②判断经济政策的标准应是否有利于本国生产力的发展。(若能从其它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分)

41.(13分)校历史科组展开了“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探究性学习活动,甲、乙、丙、丁同学研究了下列历史时间轴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1)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905年8月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发生。

(4)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

(5)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开始统治中国。(6)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7)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

(8)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订。

1946年初国共签订《停战协定》宣布停止内战。同时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

(9)1946年6月国民党对解放区进行全面进攻。

(10)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制定《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新民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12)1954年4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规定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丙:其实,在当时的中国,民主梦破灭是必然的。

丁:只有实现了民族独立,才能有真正的民主而言。

依据你对上述内容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如何理解甲、乙两位同学的看法?(4分)

(2)试就丙同学的历史说法,谈谈你的认识(4分)

(3)根据丁同学的发言,联系中国近代历史,请你找出两例进行反证(2分)

(4)与近代中国社会相比,你认为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最大不同是什么?(3分)

(1)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分)乙: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复辟帝制。蒋介石叛变革命,大革命失败。后又独裁专制,积极内战,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2分)(答出其它知识点也可)(2)丙: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分)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答出其它知识点也可)(2分)(3)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抗战胜利后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希望的破灭(2 分)(可以另外举例说明,符合题意同样给分)(4)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充分享有民主权利。(3分)(答出其它知识点也可)

42.(13分)下面是历史班的学生在研究的三个主题:

主题一美国蓝鹰标志和田纳西水利工程

主题二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和苏联第聂伯河发电站

主题三法国国营核电站企业

依据你对上述主题的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从以上主题中你可以提取哪些历史信息?(2分)?美国田纳西水利工程修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分)?

(2)第聂伯河发电站修建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分)意义何在?(1分)

(3)二战后法国国营核电站的建立体现了政府的什么政策?(2分)

(4)在20、30和70年代,美苏中的发展与哪几位伟人相关事件有关?(3分)他们的决策或措施有什么共同点?(1分)对我们有何启示?(1分)

.

(1)历史信息:美国经济危机后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生产的干预,还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巨大,工业体系比较齐全,基本上实行工业化。法国等西欧国家干预经济,把基础工业收归国有,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2分)(答出关键知识点即可)主要目的:兴办公共工程,稳定社会秩序。初步形成社会保障体系(1分)(答出1点即可)。(2)背景:苏联建立后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新经济政策停止,一五计划实行。(2分)意义:初步成为世界工业强国。(1分)(3)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适应新科技革命需要,发展新兴工业。(2分)

(4)苏联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政策。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分)

共同点: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创造性的克服面临的经济困难。找到一条发展的新模式(1分)(答出1点即可)。

启示:危机也可能是好事,化解危机,寻求创新之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加强经济的宏观调控。坚持和平发展道路。(1分)(答出1点即可)

43、(12分)阅读下列材料:

题:(1)历史学的基本要素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材料中划线的部分,哪些属于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请写出序号。(6分)

.

(2)结合明末清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分析李贽思想出现的原因。(6分)

(1)史料:③⑤⑥⑦(2分);史料解释:④(1分);历史叙述:①(1分);

历史观点:②(1分);历史评价:⑧(1分)

(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新兴市民阶层壮大;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文化:八股取士,文化专制,以程朱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使思想界成为一潭死水。(6分)

44.【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时颁布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上人参加何种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材料四】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苏联搞了许多也未完全弄清楚,可能列宁的思想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后来苏联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成效怎样?(5分)

(2)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3分)

(3)材料三的该措施体现了“新政”的实质是什么?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这种观点与上述三则材料有何联系?(4分)

(1)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1分)

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分)效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取得成功,遗憾的是较早地停止了。(2分)

(2)特点: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充满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社会主义一党专政。(3分。任答三点即可)

(3)实质: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2分)

(4)观点: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2分)

联系:吸取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经验教训。(2分)

45.(1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兰芝被休(强迫离婚)后: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薄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南北朝时期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节选【材料二】“闽中少妇丧夫,不能存活,则遍告之亲戚,言将以某日自裁(自杀),而为之亲戚者,亦引为荣,则鸠(筹)资为之治槥。前三日,彩舆鼓吹,如迎神人。少妇冠帔衮服,端坐舆中,游历坊市,观者如堵,有力者设宴饮之,少妇手鲜花一束,凡少年之未诞子者,则就其手中乞花,用为生子之兆。三日游宴既尽,当路结彩棚,悬彩绳其上,少妇辞别亲戚,慨然登台,履小凳,以颈就绳而殁,万众拍手称美。

【材料三】

朱熹:“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

──《朱子语类》明清时代,《内训》、《古今列女传》、《规范》等女教读物铺天盖地,明清帝王都曾下过不少诸如此类的诏书、制文。”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依据材料回答,人们(南北朝时期)对妇女再婚持何态度?并阐述理由。(3分)

(2)依据材料,概括寡妇殉难的原因。(2分)

(3)请依据材料,分析“烈女节妇”由少到多的原因。(3分)

(4)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3分)

(1)认为妇女再婚正常(1分)。

因为官僚贵族子弟争娶兰芝(1分),阿兄(亲属)认可(1分)。

(2)生活困难,难以生存(1分);社会观念鼓励,认为非常荣耀(1分)。

(3)唐朝受少数民族影响,宽容妇女再嫁(封建礼教观念不强)。(1分)明清封建思想教育毒害(1分)明清统治着不断强化对妇女守节的推崇和提倡。(1分)(4)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如:①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或: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②材料一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南北朝时期,不足以说明整个社会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3分)

46.(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自2007年10月5日热播以来,引起观众的反响。《复兴之路》围绕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等六大主题,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其中第一部分以林则徐、魏源等少数人睁眼看世界为起始,到洋务运动试图以封建统治秩序与西方技术相结合来实现自强,再到维新派试图以君主立宪来改革政体、变法图强从而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这些复兴之路先后都失败了,直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才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了闸门……

【材料二】2007年10月13日,《复兴之路》大型主题展览也在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幕。近800米的展线,一件件文物,一幅幅图片。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历史的见证,浓缩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复兴的艰难历程。“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来自四川的八旬谭姓老者,一边重复着毛主席的这句话,一边在开国大典巨幅图片前留影。五名来自首都钢铁工学院机电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也一起在这里留影,他们说:“站在这里我们心潮澎湃,感觉自己重生了。”开国大典揭开了新的篇章,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由此进入了新纪元。

【材料三】2007年10月1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锦涛同志作了重要报告。其中报告中指出:“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如何为中华民族的复兴打开闸门的?(6分)

(2)结合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949年一1956年)的重大举措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如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新纪元”的?(6分)

(3)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们取得一定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复兴过程中产生了哪些思想文化?(3分)

(1)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

自由;(2分)

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局面,进而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条件;(2分)

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和觉悟的提高;(1分)

④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但促使后人继续探索与奋斗。(1分)

(2)①政治上结束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及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制度,为民族复兴奠定了政治根基;(2分)

②经济上恢复了经济并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2分)

③外交: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为走上国际舞台树立国际声誉奠定了外交基础。(2分)

(3)取得成绩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分)

(4)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3分)

47.(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明君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孟子

【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材料四】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去,不必管他……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材料五】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险。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决议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孟子提出了怎样的为政思想和具体的为政措施?(4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措施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2分)

(3)结合材料二、四,回答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1分)孙中山最信的“定地价法”的具体含义是什么?(2分)如何评价这一定地价之法?(2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借鉴哪些有益的经验。(1分)

(1)思想:保护人民利益或以民为本;施行仁政。(2分)

措施:省刑罚(减轻对农民的压迫);薄税敛(减轻农民负担);制民之产(保证农民拥有一定的耕地);勿夺农时(保证农民劳动时间)。(2分)

(2)措施:通过立法手段保障工人权益(如颁布一系列法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如颁布保险法):改善工人生产生活条件(如确立最低工资)。(2分)

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有利于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良好的政治环境,加之工人经济待遇的改善,又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2分)

(3)原因: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不均的现象。(1分);

含义: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涨价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2分)评价:“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与要求;(1分)它是一个改良主义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封建地主对土地的权益,是一个不彻底的土地纲领。(1分)(4)经验:坚持以民为本、保护农民利益;注意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除注意人与人和谐外,还要注意人与自然的谐发展。(1分)

48. (10分)有学者说:“若就经济角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文化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毋庸置疑,法国人有足够多的理由为法兰西文化当年的辉煌感到自豪。……世界各国的人民在提及法兰西文化时,不仅是油然的生敬,而且还每每心存感激。”(摘自《法国通史》)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材料分析,英国首开什么先河?(1分)

(2)文中为什么说“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2分)

(3)指出从18世纪至19世纪70年代法兰西在思想史上为人类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思想对中国近代史产生哪些影响?(3分)

(1)工业革命。(1分)

(2)17世纪至18世纪,启蒙运动在欧洲兴起,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反对专制王权

和盲目信仰,提倡进步和理性。(2分)

(3)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以及狄德罗是杰出的启蒙思想家。19世纪,出现了空想

社会主义理论,法国是这种思潮的中心,其代表人物圣西门、傅立叶都是法国人,其思想

为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世纪70年代,巴黎公社革命实践所产生的原则也成

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宝贵财富。(4分)

(4)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维新变法时改良派把启蒙思想介绍到中国,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2、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宣传革命的思想武器;3、新文化运动时,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也大力宣传进化论和天赋人权等观念。)(3分)

49.(9分)自由选考二:【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的地区,是位行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大、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反对法国,二十年的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对拿破仑的评价是否准确?请说明理由。(3分)

(2)“二十年的胜利果实”是否如材料中所说的“被剥夺一空”?请加以说明。(3分)

(3)请结合史实分析拿破仑失败的原因。(3分)

(1)不准确。对于拿破仑在军事、行政、法律规范等方面的评价是比较中肯的,但是对拿破仑是由于“疯狂了”,而导致失败是不正确的。他过分强调了拿破仑个人性格的作用,而没有从本质上分析拿破仑失败的原因。(3分)

(2)不准确。《拿破仑法典》在法国长期沿用,也对世界其他国家产生影响;拿破仑战争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扫荡了本国和欧洲封建势力;推行《法典》,扩大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激发起欧洲国家的民族意识觉醒。(3分)

(3)连年的战争严重影响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从根本上动摇了帝国的基础;拿破仑的侵略战争加剧了与欧洲各国的民族矛盾,引起了欧洲的广泛反抗;在统治后期开始向旧制度妥协,促成了帝国危机的进一步加深;欧洲反法同盟势力强大。(3分)

50、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不断演进,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秦始皇与伯利克里推行的政治制度有什么根本不同?它们的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4分)

B.结合所学知识以及上述表格的内容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2分)

(3)综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历程体现出哪些特点?(2分)

(1)政治体制:秦始皇推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伯利克里推行民主政治。(2分)基本特征:君主专制的基本特征是(以皇权为核心的)权力高度集中,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2分)

B.作用:以法律形式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成果:否定和替代君主专制政治;确保资产阶级民主

政治:调节、缓和社会矛盾:稳定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秩序。(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3)特点:民主程度不断提高: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如答其它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51、(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纵观新中国建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2亿吨,1978年达到3.048亿吨,29年间平均递增3.5%。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6年间平均递增4.9%,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第三阶段为1985年到今。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66亿吨,11年间平均递增1.2%。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6分)(3)你认为当前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分)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农产品购销制度,允许自由买卖;科技投入等。(3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波动剧烈。(2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评分建议:

从市场经济体制、城市化、耕地、农村劳动力等角度进行分析,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每个角度2分,答出三个角度即可,总分不得超过6分。

(3)增加政府投入;重视科技;节约粮食等。(2分,每点1分,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2、(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一一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材料二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

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观察下列图片

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社会影响。(6分)

(2)据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1分)

(3)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历史条件及其重大意义。(4分)

分析:(1)由材料中的“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科学对工业的影响”、“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等信息可知自然科学有利于思想的解放、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2)根据图片即可判断:航天技术的发展。

(3)分析条件时注意国力的增强、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分析意义时注意对科技发展方向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综合国力的影响、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影响。

参考答案:(1)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6分)

(2)航天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 (1分)

(3)条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技不断进步;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科研队伍。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意义:推动中国科技向新的层次和高度发展;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标志;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53、(12分)阅读下列图片:

图1遨游太空的第一人——苏联

宇航员加加林(1961)

图2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登上月球(1969)

图3中国探月器——“嫦娥

一号”升入太空

(2007)

请回答:

(1)图中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图中哪一现象最能体现民族融合?

(1分)

(2)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雾中?(1

分)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分)

(3)你认为孝文帝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同商鞅变法相比,改革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

分)

(1)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2分)汉人使用叉子吃肉。(1分)

(2)没有。(1分)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发展,并逐渐融为一体。(2分)

(3)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2分)不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2分)

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2分)

54、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请回答:

(1)20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分别是指什么?

(2)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三位思想巨人的共同特点,试分别举例说明。

(3)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最坚决最忠实的继承了孙中山的革命事业,“为革命的三民主义之发展而奋斗”。请举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埋藏的重大典型事例,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权”“民生”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

(4)以这三位思想为核心所形成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

(1)三次巨变:第一次是辛亥革命;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2)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邓小平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继承发展:①民族主义: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外,赶走了帝国主义势力,实现了民族独立;对内,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平等。②民权主义:新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了“民权为一般平居所共有”。③民生主义: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全国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使广大人民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实现了“平均地权”;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的财产以及对民族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节制资本和把生产资料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伟大创举。(4)“三民主义指导资产阶级推翻了中国的君主专制统治。毛泽东思想指导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5、(1)如何理解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它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14-18世纪,欧洲先后出现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进步潮流,并且影响深远。据此回答:

1.这两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源地或中心在哪里?

2.分析这两地成为思想解放潮流的发源地或中心的历史原因?

3.试举例说明这两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下的政治运动。

(3)、17、18世纪的欧洲的历史继承了14-16世纪的巨大转折和变化,向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4-16世纪“巨大转折”的含义。

2.概括这些“巨大转折向着更为深广方向发展“在18世纪法国思想界的主要表现。

(1)智者,最初是用来表示在一切智能方面都内行的人。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古希腊产生了反对旧的思想和传统的运动。哲学家们关心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题目,这场代表新知识倾向的运动被成为“智者“运动。

“智者“运动是和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随的;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平民地位的提高了;个人主义得到成长,产生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2)、:1.中心:意大利;法国。

2.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更直接、更系统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封建制度更加腐朽,思想界人才辈出。

3.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

(3)、:1.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度。

2.思想上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涌现出的启蒙思想家有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等,其思想主张分别为“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与“人民主权说”、“科学与民主”。

5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50年以后,英国同俄国的冲突大概是不可避免的了。全欧洲各个国家革命失败后,俄国在欧洲大陆上几乎没有劲敌了。而这次欧洲大陆各国的革命运动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俄国干涉的结果……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堡垒、后备阵地和后备军。

——《人民的英国史》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关于“结束克里木战争的宣言”:……为了加快和约条款的签订,并防止(甚至在将来)从朕方面产生任何贪功和侵略的思想,朕同意规定一些特别的预防办法,以免朕的军舰和土耳其的军舰在黑海中发生冲突,同意在比萨拉比亚南部,邻近多瑙河的地方划定新的目界线。

———《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这次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是因为俄国的将军们和官吏们更加无能,俄国的严重的弱点,过去外界所没想像到的,现在都暴露出来了。

——《人民的英国史》

材料二、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

(1)据材料一回答:

①《人民的英国史》作者认为1850年以后英俄冲突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赞同?为什么?

答案:原因:英国是民主与进步势力的代表,而俄国则是欧洲反动势力的代表。不赞同,冲突的原因是两国在土耳其的扩

张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②通过材料分析,俄国战败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俄国将产生哪些影响?

答案:农奴制导致俄国的落后。丧失了欧洲的霸主地位,加剧了社会矛盾,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

(2)据材料二回答:

①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

答案: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②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解析:主要根据从材料中提取的有效信息回答。

答案: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3)造成中俄两国改革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俄国依靠沙皇专制政权强力推行;中国顽固势力强大,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资产阶级维新力量弱小。

57.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结合历史,回答问题:

(1)维多利亚女王即位时,英国有着怎样的世界地位?

(2)汤因比写作这段文字时,英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和殖民霸主地位分别受到了哪两个国家的挑战?说明理由。

(3)用具体事例说明“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4)如何评价汤因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

答案:(1)英国经过工业革命,财富巨增,成为“世界工厂”;通过殖民战争,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2)美国、德国; 1894年,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首位;德国推行争霸世界的新政策(世界政策),英德矛盾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3)中国实行闭关锁国,英国打开中国门户,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面临民族危机,实施明治维新,摆脱危机,走上现代化道路;

(4)近代西方在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文化思想等方面确实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是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而且其发展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侵略、掠夺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基础上,具有血腥的一面。

58.【三农问题】

1、“勤政爱民,以人为本”是媒体对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的概括;“国以民为本”也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条重要的治国指导思想。阅读下列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之为道业,无恒产这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五亩之地,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可以食肉业,百亩之天,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夜,老者衣帛食肉。利民不饥不寒,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最新整理)

2018 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6 题;共54 分) 1.(2018?卷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 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 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 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 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 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的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 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 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 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 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 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 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接着讲”主要指连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讲的过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2018年江苏省高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3.00分)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3.00分)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3.00分)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3.00分)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

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3.00分)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3.00分)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3.00分)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 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8.(3.00分)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

2016——2018年全国卷必修三高考真题汇编

1、(2016年新课标全国Ⅰ卷)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 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 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图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3、(2017年新课标全国Ⅱ卷)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 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4、(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卷)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 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图3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5、(2017年新课标全国Ⅲ卷)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 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6、(2018年全国Ⅰ卷)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 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图6

2017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卷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学@科网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解析】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礼器,比如“鼎”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土地的同时把“鼎”也一同分封给诸侯,天子和诸侯享有的鼎的数量是不同的,故B项正确。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2018年高考江苏历史试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右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工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人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完整word版,2017年江苏历史高考真题(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2018江苏高考试题及答案历史.doc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 题,每题3 分,共计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冶“小儿不及长孙冶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2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 A.描绘上是一致的 B.形式上是一致的 C.风格上是一致的 D.主题上是一致的 3 .《无锡道中赋水车》咏颂:“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冶这里“水车冶的使用 A.开启农具自动化的先河 B.提高了农田抗旱的能力 C.标志着灌溉技术的成熟 D.使农业摆脱自然的束缚 4 .“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冶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冶,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6.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冶。在这种思想的“组合冶过程中,没有踿踿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冶思想 B.基督教平等思想 C.《礼记·礼运》中“大同冶思想 D.“中体西用冶思想 7 .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冶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冶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8 .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 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 9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017江苏高考历史试卷 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学科.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 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 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 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 B.诗画合一 C.情景合一 D.知行合一 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2018年江苏高考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8年高考江苏卷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公元399年~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图1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 《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 印度河上游谷地 B. 帕米尔高原 C. 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 塔里木盆地 2. 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 1月~5月 B. 5月~9月 C. 9月~12月 D. 11月~次年3月 【答案】1. C 2. B 【解析】 1. 根据题干所述“无冬夏之异”,说明该地区全年气温差异不大,再结合该地区“草木常茂,田种随人,

无有时节”可以推断,该地区全年气温较高,且降水丰富。印度河上游谷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区,海拔较高,不会草木常茂,A项错误;帕米尔高原深居内陆,且海拔较高,冬季漫长,气温较低,B项错误;斯里兰卡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且为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富,符合《佛国记》的叙述,故C项正确;塔里木盆地降水少,且气温年变化大,不可能草木常茂。 2. 古代船只主要是帆船,其航行的动力来自于盛行风,从耶婆提返回中国,一路向东北前行,最适合的是遇到西南风,可以顺风而行,东南亚地区吹西南风的季节是每年的夏半年,即5~9月这段时间,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 图2为“某地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 线①所示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时的节气为 A. 春分 B. 夏至 C. 秋分 D. 冬至 4. 该地所属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 琼 B. 新 C. 苏 D. 赣 【答案】3. D 4. B 【解析】 3. 根据太阳视运动图,二分二至,太阳高度角最高的时候,太阳方位都位于该地的正南方向,所以该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①所示节气,日出东南方向,日落西南方向,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所以其太阳视运动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故D项正确,A、B、C项错误。 4. 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1问可知,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α+23.5°),该地纬度约为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省的纬度均低于40°N,43.5°N 横穿新。故B选项正确,A、C、D项错误。

2018江苏卷历史高考真题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2.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3.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4.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曲之体无他,不过八字尽之,曰少引圣籍,多发天然而已。”“制曲之诀无他,不过四字尽之,曰雅俗共赏。”这说明,元曲 A.贴近生活,易受欢迎 B.寄情山水,意境悠远 C.句式整齐,语言精炼 D.内容丰富,包罗万象 5.明清时期,江南“桑蚕之利,厚于稼穑,公私赖焉”。在太湖流域,地主催收田租常不在秋收之后,却在农户蚕丝收获之际,俗称“蚕罢米”。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小农经济已经开始瓦解 B.农耕技术呈现衰退趋势 C.农户收入多赖家庭副业 D.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6.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企业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精品试卷】江苏省盐城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有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终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 要求。 1.《殷周制度论》载:“是故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有嫡庶之制,于是有宗法、有服术,而自国以至天下合为一家。”由此可见当时 A.“家天下”局面逐渐形成B.血缘关系维系国家政治 C.封建君主专制正式确立D.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B.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 C.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D.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 3.宋人陈深评论某书法作品说:“此帖纵笔豪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如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岂非当公注思为文而于字画无意于工,而反极其工邪!”该作品是 A.李斯《会稽刻石》B.柳公权《玄秘塔碑》C.颜真卿《祭侄文稿》D.赵孟頫《洛神赋》 4.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军到江北抢夺民船。宋军伏击,“忽放一霹雳砲,盖以纸为之,……自空而下,其声如雷,纸裂而石灰散为烟雾,眯其人马之目,人物不相见”,金军大败。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已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B.火药技术在南宋时开始用于军事战争 C.西方火炮的传入增强了南宋军事力量 D.火药已成为影响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5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B.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C.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 D.孔二先生的礼教讲到极点,就非吃人不成功 6.《清史稿》记载:“(军机处)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据此,对军机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最初因处理军务而设立B.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C.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 D.已取代内阁获得法定的地位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江苏省常州市2017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7年1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⒈《左传》记载:“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制也。”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 A.等级秩序取决于贡赋轻重B.血缘亲疏维护了等级秩序 C.贡赋轻重反映了爵位高低D.宗法制度决定了爵位高低 ⒉《春秋谷梁传》记载:“初者,始也。……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田,而履亩十取一也。”文献中的记载说明 A.土地国有制度被废除B.公田也要按亩收税 C.法律上承认私田地位D.只有私田按亩收税 ⒊史言有“吴中四士”之称的张旭“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或以头濡墨而书,既醒自视,以为神,不可复得也,世呼张颠”。其书法特点是 A.气粗字险B.逸势奇状C.气郁字敛D.雅俗共赏 ⒋《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当时的海外贸易 A.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B.重视买卖船舶获利 C.主要服务于皇室享乐D.是国库最重要的财源 ⒌孙中山认为:“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唐宋至明清之间的考试,不符合此评价的是 A.选才制度的程序公正B.科目一直不合时用 C.试题的体裁屡有变化D.选拔出了很多人才 ⒍鸦片战争之后的近十年,在西方工业品冲击下,如棉纺织业、制针业等行业日益衰落,但类如制茶、缫丝等传统行业却获得较快发展。这时发展较快的行业主要是因为 A.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继承传统工艺品质优良 C.清廷允许民间设厂D.产品适合国际市场需求 ⒎右图是何剑士在1911年创作的政治讽刺漫画《小磨香油》。作 品把腐朽的清朝廷比作“石磨”,将人民比作“芝麻”。同时,一 个清朝官员在把芝麻往石磨里倒,另外两个清朝官员正用地推动 石磨,而榨出的香油却漏进了写有“外国”字样的木斗里!下列 选项,对此漫画解读最正确的是 A.担负起了宣传民国政府的责任B.揭露了清政府是“洋人的朝廷” C.暗示清政府对内拼命压榨人民D.展示帝国主义无法满足的贪欲 ⒏1917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采用西欧美术界早已风行的人体模特儿写生,参观者初见那

2018-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分课汇编【必修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选择题 2019年题组 1 . (2019 ?浙江文综?12)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 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②韩非③朱熹④亚里士多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宋明理学,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解析】①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③朱熹创办私学,书中虽未明确提及,但根人民版教材的“学 习思考”得知,他的学说生前被官方诬为伪学,从而可知他不可能在“官学”培养人才。朱熹曾在江西庐山 白鹿洞书院等场所招徒讲学。④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做过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的 私人教师,晚年回到雅典后兴建了自己的讲习所一一“吕克昂”学园。②韩非子是法家代表人物,主张实行法治、提倡耕战,因此他不推崇文化知识,对私学采取简单消灭的办法。《韩非子》的主张,后来被秦王朝接受作为文教法令规定下来,导致焚书坑儒禁绝私学的一场浩劫。由此排除②。 【答案】C 2019年题组 1 .(2019 ?山东文综历史?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 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儒家 B .道家C .墨家 D .法家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材料“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 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说明此学派代表地主阶级,反对贵族特权、主张社会变革、倡导重农抑商。 结合所学可知是法家思想。 【答案】D 2 . (2019 ?海南卷历史? 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 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D ?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 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3. (2019 ?浙江文综卷? 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 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与模拟题类编:专题15-高中历史选修(1-2)(含答案)

考点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 01.(江苏省扬州市2018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历史试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梭伦改革保护公民权利,维护城邦利益,推动了雅典社会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梭伦取消了所有涉及个人劳役的债务,所有因债务而遭奴役者均被释放,并禁止将来再有任何奴役制度。梭伦立法是一种革命,所有自由人在法律前一律平等,无论贫富都要受同样的约束和惩罚。他使在习惯上早已被认可的私有财产制合法化。他通过开放公民权利以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凡外邦人具有各行业专长、欲携眷永久定居雅典的,可获得公民权利。梭伦将所有在阿提卡的自由民依照财富区分为四个集团,荣誉与税捐也依次区分,不纳税捐就不能享受荣誉(第四级则免税)。他的法律规定在雅典发生暴乱时采取中立的人将丧失公民资格,因为他认为大众对国事漠不关心可以导致国家灭亡;凡殉国者的子女应由国家抚养与教育,这项法律成为雅典人多年勇敢作战的主要原因。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希腊的生活》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概括梭伦围绕公民权利所采取的措施。 (2)据材料,分析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梭伦改革对雅典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1)措施: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公民自由;自由人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私有财产制合法化;开放公民权利;实行财产等级制。 (2)特点: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对等(或“荣誉与税捐相适应”); 将公民权利与城邦利益向结合;采取中庸之道;确立法律的权威。 (3)作用:稳定了雅典公民集体,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缓和雅典公民内部矛盾,维护城邦整体利益; 促进雅典的工商业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 (2)依据材料“他采取中庸之道且保全了邦国,当人们问他一个有秩序而组织良好的国家基础是什么时,他的答复是“人民服从治理的人,而治理的人服从法律”分析回答。

2011年——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必修一汇编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2015年全国卷1】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收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2011年全国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014年全国卷2】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2017年全国卷1】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013年全国卷1】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2016年全国卷2】27. 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018年全国卷2】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014年全国卷2】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2017年全国卷2】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 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 【答案】B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名师点睛】鼎文化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发展最高峰则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盛行于商周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鼎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铸九鼎,像九州”,又有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在古代,鼎是贵族身份的代表。典籍载有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如果说鼎覆了,就意味着政权的灭亡和国家的崩溃。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A 项正确。此时,汉武帝早已实现了国家统一,故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的权力,故D项错误。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鉴于币制混乱和铸币失控后引起的吴楚叛乱等严重后果,汉武帝在统治期间先后进行了六次

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最终确定了五铢钱的地位。五铢钱是秦汉货币史上的一大转折,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从经济上加强了中央集权。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这表明 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 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 【答案】C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名师点睛】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D 【解析】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的,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朱熹是压抑人性,故A项和B项错误;C中“完全”的说法过于绝对。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思想和朱熹思想比较 【名师点睛】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北宋时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他特别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最高境界;并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但被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