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收稿日期:2010-03-04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11544010);大庆师范学院青年基金项目“秦汉简帛词汇系统比较研究”(09SQ20)。

作者简介:赵岩(1984-),男,吉林公主岭人,大庆师范学院讲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简牍学。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Leshan Teachers College

第25卷第8期2010年8月

Vol.25,No.8Aug .2010

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赵岩

(大庆师范学院文学院,辽宁大庆163712)

摘要:20世纪以来的汉代简帛词汇研究在词语考释、辞书学研究、历史词汇学研究三个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具有重视文化词汇研究、词语考释成果缺乏系统整理、各角度的研究发展不均衡等特点,我们要加强对已有词语考释成果的整理,完成对汉代简帛词汇的系统整理,进一步加强对文化词语、疑难词语的考释及常用词研究,进一步拓展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角度。

关键词:汉代;简帛;词汇;回顾;展望中图分类号:H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66(2010)08-0055-05

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在敦煌以北的

疏勒河流域汉代烽燧遗址中掘得708枚汉文木简,自此,汉代简帛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之后,大量的汉代简帛不断出现,数量较多的有敦煌汉简、居延汉简、武威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及简牍、张家山汉墓简牍、孔家坡汉墓简牍、尹湾汉墓简牍、银雀山汉墓简牍、阜阳双古堆汉墓简牍、河北定县简牍、青海孙家寨汉简、陕西未央宫汉简、内蒙古额济纳汉简等,由此,汉代简帛时而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汉代简帛词汇研究也随之兴盛。我们不揣鄙陋,对汉代简帛词汇研究做一回顾与展望,以期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所裨益,敬请方家指正。

一、以往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内容

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内容颇为丰富,我们依其研究对象、研究角度的不同将其大体分为三种,即词语考释研究、辞书学研究、历史词汇学研究。

(一)词语考释

词语考释是研究简帛的首要任务之一,简帛

词汇的考释可以依考释词语的性质的不同分为两

种,即文化词汇的考释和普通词汇的考释。

1.文化词汇的考释

早期的汉简研究集中在名物考证上,尤以地理、官制、术数等名词为考察重点,这使得文化词的研究成为早期汉简词汇研究的重心。简帛学开山之作《流沙坠简》解释了大量文化词,包括

“觚”[1]80-82、“刺”[1]117等文书词语,“茈宛”[1]97

、“亭

磨”[1]97等植物词语,“伏”[1]94、“大时”[1]94等民俗词

语,“士吏”[1]106、“都尉”[1]127-128等官职词语,“敦

德”[1]119等地理词语,“閒田”[1]119等经济词语。此后

黄文弼、

贺昌群、劳干、陈梦家、陈直、于豪亮等汉简研究名家的考释工作重心也都在文化词上,这一传统直到今天仍被继承,可以说,文化词的考释工作一直是汉简词汇研究的中心所在。

这种考释单篇论文数量众多,不胜枚举,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者开始有意识地系统整理某些类别的文化词语,张显成在这一点上首先有所突破,他将简帛语料(包括马王堆医书、武威医简、阜阳

汉简《药物》篇、居延医简、敦煌医简)中的717个药名分门别类,进行了穷尽性的整理研究,集简帛药名研究之大成[2];刘小文则借鉴语义场理论和词汇分层分析方法,从行业用语角度,对《银雀山汉墓竹简(一)》中的805个军事用语进行了描写与分析,系统地进行了分类整理[3];安忠义有意识地系统整理河西汉简中的农业词汇,已整理发表的有谷物[4]、蔬菜[5]类两种,另外其博士论文中还有织物、守御器、官文书、政令类、服役经济等类别词语的集中考证[6],这种有意识的集中考证使我们得以系统的观察某一类词汇,从而在宏观上把握汉简的文化词汇。

2.普通词汇的考释

汉简早期研究著作中就出现了对一些疑难普通词语的研究,如《流沙坠简》就解释了常用于药方中的“分”为“等分”义[1]97,于豪亮[7]、陈邦怀[8]解释了“解何”一词,于豪亮[9]还解释了“久次”一词。但相比于同时期的文化词的考释研究,可以说少之又少。

近三十年来简帛整理研究的著作开始关注一些普通词语,一方面一些学者常常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就一个或几个普通词进行考释,如王子今[10]、刘乐贤[11]、孟蓬生[12]、赵平安[13]等的研究,另一方面一些学者个人或集体以集中注释某一类汉简文献的著作的形式对大量的普通词语进行考释,如胡平生、韩自强的阜阳汉简《诗经》研究[14],韩自强的阜阳汉简《周易》研究[15],魏启鹏、胡翔骅的马王堆汉墓医书研究[16],刘乐贤的简帛术数文献研究[17],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随州市考古队的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研究[18],胡平生、张德芳的敦煌悬泉置汉简研究[19],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马王堆汉墓帛书研究[20],张震泽的《孙膑兵法》研究[21],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的银雀山汉墓竹简研究[22],孙家洲等人的额济纳汉简研究[23],高大伦[24][25]、彭浩[26]等人的张家山汉简研究,中国简牍集成编委会的出土简牍全面注释研究[27][28]等,还有一些学者以集释性著作或相类似的形式汇集考释成果,如朱红林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29]、彭浩、陈伟、工藤元男等人的《二年律令与奏谳书》[30]等。虽然这些研究中多涉及对文化词汇的考释,但已经将普通词汇的研究纳入到研究范畴,尤其是一些疑难词的考释,工作做得很多,甚至可以与文化词汇的考释工作相媲美。

(二)辞书学研究

简帛语料对于辞书研究的价值很早就被学者们意识到。张显成[31]从辞书书证补阙例、辞书书证补晚例、辞书释义订正例、辞书词语增补例、辞书义项增补例等五个方面论述了简帛文献对辞书编纂的价值。很多学者以简帛词语的考证为基础,比照《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探索简帛文献语料对辞书编纂的价值。曹小云[32]从为《大词典》补充新的词条、为《大词典》补充新的义项、为《大词典》提前始见书证时间等三个方面讨论了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对《汉语大词典》的补正意义,论述了其在汉语词汇史上的语料价值;徐凌[33]、张静[34]、陈荣杰[35]、孙尊章[36]等分别论述了银雀山汉简《守法守令等十三篇》、尹湾汉简遣册名物词语、武威汉简、张家山汉简《盖庐》等简帛文献对《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的补正价值。张显成[37]还据简帛文献对《说文》收字释义的文献用例进行了补缺工作。

近两年开始有学者尝试编写具有词典性质的汉简词语通释或汇释类著作,如华东师范大学的郝慧芳[38]、范董平[39]、葛红丽[40]三位博士分别对张家山汉简、敦煌汉简、居延新简做了词语通释的工作(其中敦煌汉简、居延新简只完成了部分词语的通释工作),沈刚[41]则汇总前人研究成果,对居延汉简中的词语进行了汇释。

(三)历史词汇学研究

1.以词性划分的词汇系统的研究

词汇按词性划分可以划分为名词、动词、量词、副词、连词、介词等多个系统,学者们对简帛文献中的这些词汇系统多有关注。要说明的是,像连词、介词等词汇系统的研究人们往往将其划入语法研究的范畴,但不可否认,其中多少含有词汇研究的因素,所以我们将其也划入到词汇研究范畴。这类研究以量词的研究最为丰富。

魏德胜[42]描写了《敦煌汉简》中的量词;王贵元[43]论述了汉代简牍遣策中的量词;陈练军分析了居延汉简量词的分布特征[44],探索了居延汉简中名词与量词组合的语义条件[45],还对居延汉简中量词的词义演变进行了讨论,指出了几个量词的词义演变原因及过程[46],他还分析了《尹湾汉墓简牍》中的量词[47];姚振武[48]分析了西北地区汉代简牍中的名量词;张显成[49]分析了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中的量词;吉仕梅[50]也对汉代简帛量词进行了讨论;肖从礼[51]对汉简中的量词进行了汇总,探讨了其来源;张俊之[52]、武晓丽[53]等也对一种或几种简牍中的量词进行了研究。

另外,对于数词、副词、连词、介词等词汇系统学者们也有所涉及,但数量相比于量词系统的研究则少得多。我们以相对研究较多的副词为例,张国艳对居延汉简中的统括性范围副词[54]、否定副词[55]进行了考察,周文娟[56]对《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副词进行了分析,邓统湘[57]、孟琳[58]、于文霞[59]等也进行了相关研究。

还有一些学者对某一种简牍中的虚词系统进行全面描写,张国艳[60]的居延汉简虚词研究最具代表性,她对居延汉简中的虚词进行了全面描写。

2.构词法研究

张显成[61]等对十种汉简帛语料进行了构词法分析,描写了这十种材料中单音词、合成词及其各种小类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苟晓燕、张显成[62]对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也进行了分析,可贵的是文中按构词法的类别详细描述了738个词的出现次数、频率及各种构词法的比例,并且从词义、词性、语素顺序等角度对合成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梁静[63]则对张家山汉简奏谳书中的复音词尤其是一些新出现的复音词进行了讨论。

3.词汇系统的演变

词汇系统的演变主要体现在新词的产生及旧词地位的变化,苟晓燕、张显成[62]考察了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中的新词,吉仕梅[64]则探讨了王莽改制造成的居延汉简、敦煌汉简中官职、地理、货币三类词汇的改变,指出了这一政治变革对词汇系统的影响。

4.其他研究

除了以上三种研究,还有一些学者从其他角度切入简帛词汇研究。吴辛丑[65]探讨了简帛典籍异文与古汉语同义词研究的关系,他指出:“简帛典籍与传世古籍的同义异文,就是古人换用同义词的结果。由简帛典籍异文来确定同义词,实际上是采用了替换的方法,或者说,是符合替换的内在精神的。由于这样的替换是由古人完成的,并已成为汉语的历史事实,所以,简帛本与传世本的异文应该成为我们研究古汉语同义词最重要的资料,其价值远非互用、对用、连用现象所能比拟。”苟晓燕、张显成[62]考察了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中的词语新义的出现。

二、以往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特点

(一)重视名物考证,尤其重视文化词汇的研究

汉代简帛语料比较特殊,日书、医书、屯戍公

文等性质的语料相比于传世文献所占比重很大,涉及大量的民俗、医药、官文书、经济等文化词汇,使得这一类文化词汇的释读成为进一步研究汉简语料的关键,也是提升汉简史料价值的关键,所以无论从研究者还是从研究论文、著作的数量来看,文化词汇的研究一直是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重心。汉代简帛文化词汇的研究呈现如下特点:1.重视文化词汇与历史文化的联系

汉简研究者中历史学者众多,往往注重联系历史经济、政治、法律制度及地理区划等分析文化词语。他们或以一个或一组文化词语为中心探讨汉代历史,进一步对词语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外延进行阐释,如罗振玉[1]解释“伏”,不仅对伏日何以称“伏”进行了探讨,还讨论了“三伏”及其在汉代的特殊民俗文化意义,解释“有秩候长”时不仅要揭示其为一种官职名称,还要对其秩禄等级进行解释;或以某种制度或历史事物为中心兼及一些文化词语的考证,如张德芳[66]在探索河西及敦煌地区的十二时制及十六时制时,集中讨论了几十个汉简中的时称词语。

2.对词语的考证往往与传世文献互为阐发

王国维先生开创了“二重证据法”,而他也是《流沙坠简》的作者之一,所以简帛文献的研究一直有与传世文献结合研究的传统,词汇研究也不例外。汉简研究者对部分名物的考证注重联系出土实物,尤其是文书类词语,由于有汉简实物可以印证,采用这种方法的更多。如罗振玉[1]在解释“觚”这个词语时,结合书有“觚”字的简牍都为三棱,论证了“觚”这一词语得名的缘由及形制演进历程,并据以解释了“觚”何以称为“方”,“符”、“传”等词学者立论也多依简牍形制为之。

(二)词语的考释成果散见于各种论著中,缺乏系统的整理

由于文化词汇研究与历史文化研究联系紧密,使得大量的文化词语的考释往往掺杂在文献学、历史学、文化学、地理学等著作中,需要加以剥离才能成为独立的词语训释成果。虽然张显成等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对药名词汇等做了集中训释,但显然,这种研究还是较少的。普通词语的考释以个别疑难词语的考释为主,间或有一组性质类似的词语的考释,但同样缺乏系统的整理。目前还没有一本较全面的汉简词典的出现,郝慧芳、范董平、葛红丽、沈刚等虽做了一些工作,但由于考察仅仅限于某一种简牍,还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研

究需要。

(三)各角度的研究发展不均衡

相比于文化词、疑难词的考释研究,以简帛语料为中心的历史词汇学研究还比较薄弱。

虽然很早人们就认识到了简帛文献的语言学价值尤其是历史词汇学价值,并且张显成等学者在不断加以提倡,但相关的研究工作开展却比较缓慢,语言学学者对简帛语料的历史词汇学研究的关注缺乏应有的热心。词汇学家们还是在按照惯性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传世文献的研究中,对简帛文献或置之不理,或有限采用。现有的汉代简帛历史词汇学研究成果论文不超过百篇,且多为硕士研究生所作,专著更是寥寥无几。

(四)研究内容逐渐扩展,研究的人员不断扩大,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多

早期的汉代简帛词汇研究角度较狭窄,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文化词的考释上,而且多为历史学家在研究。改革开放后的近三十年间,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角度在不断拓展,由单纯的词语考释扩展到历史词汇学研究,由个别的词语考释扩展到集中的成规模的词汇系统的考察;研究人员也由历史学学者为主扩展到由语言学学者、历史学学者、哲学学者、文化学学者构成的一个多学科的队伍;研究成果也由初期的每年几篇论文扩展到每年几十篇。

三、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展望

综观20世纪以来的汉代简帛词汇研究,在很多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绩,但我们也看到,它存在多方面的不足,目前还有很多踏实的工作要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对已有词语考释成果的整理,完成对汉代简帛词汇的系统整理

如前文所述,汉代简帛词语的考释成果散见于各种论著中,缺乏系统的整理,我们要以多种形式加强对已有的考释成果的整理,或编写专门类别文化词汇的词典,如有关医药的词典、有关军事的词典、有关经济的词典、有关官制的词典、有关地理的词典,或编写某一种简牍的词典,如尹湾汉墓简牍词典、马王堆汉墓简帛词典等,最后争取形成一本在全部汉代简帛语料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汉代简帛词典。

(二)进一步加强对文化词语、疑难词语的考释,同时关注一些常用词在汉代的使用情况虽然我们对汉代简帛文化词语、疑难词语的考释做了很多工作,但无疑还有大量的简帛文化词语、疑难词语还没有解释清楚或者存在争议,同时也在不断有新的汉代简帛材料出现,其中难免会有新的文化词语、疑难词语的出现,我们要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常用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常用词在汉代简帛中的使用情况往往被我们忽视,我们要关注这些常用词,搞清楚他们的来源及演变,弄清他们在汉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使用情况。

(三)进一步拓展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角度

目前我们对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角度还远没有跟上词汇学研究的步伐,很多方面的研究我们还没有开展,如利用汉代简帛语料进行常用词演变的研究、反义词研究、方言研究、俗语词研究等。我们应进一步拓展汉代简帛词汇研究的角度,多方面利用汉代简帛语料,发挥其词汇学价值。

总之,汉代简帛词汇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相信经过学界的共同努力,汉代简帛词汇研究必将会有更加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M].北京:中华书局,1993.

[2]张显成.简帛药名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刘小文.《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军事用语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7.

[4]安忠义,强生斌.河西汉简中的谷物考[M].鲁东大学学报,2007(11).

[5]安忠义,强生斌.河西汉简中的蔬菜考释[J].鲁东大学学报,2008(6).

[6]安忠义.西陲简牍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7]于豪亮.居延汉简甲编补释[J].考古,1961(8).

[8]陈邦怀.居延汉简考略[J].历史教学,1964(2).

[9]于豪亮.居延汉简校释[J].考古,1964(3).

[10]王子今.张家山汉简《贼律》“偏捕”试解[J].中原文物,2003(1).

[11]刘乐贤.尹湾汉简《神乌赋》“勒靳”试释[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5).

[12]孟蓬生.张家山汉简字义札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5).

[13]赵平安.“足下”与“马足下”──尹湾汉简词语札记之一[J].语文建设,1998(12).

[14]胡平生,韩自强.阜阳汉简《诗经》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5]韩自强.阜阳汉简《周易》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16]魏启鹏,胡翔骅.马王堆汉墓医书校释[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2.

[17]刘乐贤.简帛术数文献探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18]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考古队.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19]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0]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73.

[21]张震泽.《孙膑兵法》校理[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2]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银雀山汉墓竹简(壹)[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23]孙家洲.额济纳汉简释文校本[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24]高大伦.张家山汉简《脉书》校释[M].成都:成都出版社,1992.

[25]高大伦.张家山汉简《引书》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95.

[26]彭浩.张家山汉简《算数书》注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7]中国简牍集成编委会.中国简牍集成:第1编[M].敦煌:敦煌文艺出版社,2001.

[28]中国简牍集成编委会.中国简牍集成:第2编[M].敦煌: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

[29]朱红林.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集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0]彭浩,陈伟,工藤元男.二年律令与奏谳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31]张显成.简帛文献对辞书编纂的价值[J].辞书研究,1998(1).

[32]曹小云.试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语料价值[J].古汉语研究,2008(3).

—兼谈《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之不足[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4).

[33]徐凌.银雀山汉简《守法守令等十三篇》词语札记——

—兼谈《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之不足[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

[34]张静.尹湾汉简遣册名物词语札记——

[35]陈荣杰.从《武威汉简》看《汉语大字典》引证之不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12).

[36]孙尊章.试论张家山汉简《盖庐》在历史词汇学上的价值[J].龙岩师专学报,2004(8).

—以简帛文献证《说文》[J].古汉语研究,2002(5).

[37]张显成.《说文》收字释义文献用例补缺——

[38]郝慧芳.张家山汉简语词通释[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39]范董平.《敦煌汉简》词语通释[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0]葛红丽.居延新简词语通释[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41]沈刚.居延汉简语词汇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2]魏德胜.《敦煌汉简》中的量词[J].古汉语研究,2000(3).

[43]王贵元.汉代简牍遣策的物量表示法和量词[C]//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1辑.成都:巴蜀书社,2002.

[44]陈练军.居延汉简量词的分布特征[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3).

[45]陈练军.居延汉简中名词与量词组合的语义条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3).

[46]陈练军.汉语量词的词义演变——

—以居延汉简量词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二辑[C]//简帛语言文字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06.

[47]陈练军.《尹湾汉墓简牍》中的量词[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7).

[48]姚振武.西北地区汉代简牍中的名量词[C]//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二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

[49]张显成.马王堆三号汉墓遣策中的量词[C]//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二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

[50]吉仕梅.汉代简帛量词新论[J].四川大学学报,2004(7).

[51]肖从礼.从汉简看两汉时期量词的发展[J].敦煌研究,2008(4).

[52]张俊之.秦汉简帛方剂文献数量词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4.

[53]武晓丽.《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中的量词[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9).

[54]张国艳.居延汉简中的统括性范围副词[J].殷都学刊,2007(9).

[55]张国艳.居延汉简否定副词的平面描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3).

[56]周文娟.《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副词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2007(6).

[57]邓统湘.张家山汉简《脉书》副词用法调查[J].宜宾学院学报,2005(7).

[58]孟琳.《张家山汉简·算术书》副词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8).

[59]于文霞.《五十二病方》和《武威汉代医简》副词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60]张国艳.居延汉简虚词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61]张显成.秦汉简帛构词法分析十二则[C]//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一辑.成都:巴蜀书社,2002.

[62]苟晓燕,张显成.银雀山汉简《孙子兵法》、《孙膑兵法》词汇研究[C]//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一辑.成都:巴蜀书社,2002.

[63]梁静.张家山汉简奏谳书复音词研究[C]//简帛语言文字研究第二辑.成都:巴蜀书社,2006.

[64]吉仕梅.王莽改制在居延敦煌汉简词汇中的反映[J].学术交流,2008(4).

[65]吴辛丑.简帛典籍异文与古汉语同义词研究[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8).

[66]张德芳.简论汉唐时期河西及敦煌地区的十二时制和十六时制[J].考古与文物,2005(2).

运维服务体系

运维服务体系 整理编辑: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原则 运维服务体系建设的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以完善的运维服务制度、流程为基础。为保障运行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应制定相对完善、切实可行的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和规范,确定各项运维活动的标准流程和相关岗位设置等,使运维人员在制度和流程的规范和约束下协同操作。 二是以先进、成熟的运维管理平台为手段。通过建立统一、集成、开放并可扩展的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对各类运维事件的全面采集、及时处理与合理分析,实现运行维护工作的智能化和高效率。 三是以高素质的运维服务队伍为保障。运维服务的顺利实施离不开高素质的运维服务人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运维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有效利用技术手段和工具,做好各项运维工作二、运维服务体系的总体架构 运维服务体系由运维服务制度、运维服务流程、运 维服务组织、运维服务 队伍、运维技术服务平台以及运行维护对象六部分组成,涉及制度、 人、技术、对象四类因素。制度是规范运维管理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流程建立的基础。运维服务组织中的相关人员遵照制度要求和标准化的流程,采用先进的运维管理平台对各类运维对象进行规范化的运行管理和技术操作。 三、运维服务体系建设内容 1.运维管理制度建设 总结现有的运维管理经验,相关运维标准,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统一制定运维管理制度和规范。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促进各项制度规范在数据中心的贯彻落实,从而建立起全辖统一、规范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方式。同时,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也要确保各项制度的及时更新。制度体系内容要涵盖机房管理、网络管理、资产管理、主机和应用管理、存储和备份管理、技术服务管理、安全管理、文档管理以及人员管理等类别。各类制度具体内容因需要而定,如网络管理制度需覆盖网络的接入管理、用户管理、配置管理及网

中国美术简史(1)

最近两年考试题目汇总: 一、名词解释: 1兵马俑以及类型:兵马俑是秦代禁卫军的真实写真,在总体设计上,即担负着守卫 陵园的象征职能,又是对秦始皇完成统一中国这一历史功业的纪念。类型:1战车和步兵混合编组的主体部队。2弩兵、战车、骑兵穿插组成的混合部队。3统领1、2的军事指挥部。 2顾恺之:字长康,出生于晋陵无锡,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绘画理论家。绘画 理论和风格体现魏晋时代的审美精神而成为那个时代乃至中国绘画史上的杰出,他塑造人物不求形似,主张“传神写照”,并加以实践。他的理论把中国传统绘画推向新的里程碑。现存《洛神赋》《女史箴》《烈女传仁智图》等样品摹本。 3经变画:早期经变画把佛经上的故事简单地以壁画形式表现出来。莫高窟隋唐壁画与 前代明显的区别是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独特的经变画样式。无论是人物造型、绘制技巧、画面场景的营造都达到空前的水平。石窟寺院展现的壁画创作几乎以宣传娱乐场景的题材取代了早期佛本生和佛传故事画而跃居主体地位。以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法华经变、维摩变、涅槃变、华严经变等多见。 4画像砖: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5画像石: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型雕塑。 6六法论: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二、填空 这个都是一些常识:新旧石器时代的区别,二王,霍去病墓雕塑的中心作品,周昉宗教美术代表等等一共是10道题 三、单选注意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 四、是非题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代表作 五、简答 1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答案:古代人物画中衣服褶皱的两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曹衣出水”: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梵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后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 “吴带当风”: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他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被誉为“吴家样”用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复习题

2016年继续教育复习题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 一、填空题 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 2、2010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三网包括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 3、在大力推进互联网建设的同时,我国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不断创新互联网管理的方法和手段。 4、我国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互联网区域发展不均衡、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依然严峻、互联网诚信缺失、互联网市场行为亟待规范、互联网产业创新活力不足。 5、网络社会的开放性不仅使得信息交流更加广泛、快捷而且也导致有害信息的泛滥。 6、我国互联网安全的具体内容包括网络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 7、影响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硬件因素有外部不可抗力和信息运行的基础设施。 8、从信息安全所产生的威胁看,信息安全主要有五种表现形式,分别是计算机病毒的扩散与攻击、垃圾邮件的泛滥、黑客行为、信息系统自身的脆弱性、有害信息被恶意传播。 9、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一些国际性的互联网管理组织也应道而生,如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互联网协会以便于加强国际间互联网及解决纠纷。 10、网络道德修养网络主体在一定道德思想指导下,在道德层面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活动。 11、互联网信息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保密性、完整性、真实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可控性。 12、世界上第一部规范互联网传播法律是多媒体法。 13、少干预,重自律是当前国际互联网管理的一个共同思路。 14、计算机、互联网、数字化三大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不良信息的发布传播提供了技术支持。 15、数据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石。 16、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从确保在法律上的一致性和建立专门打击跨国网络犯罪的部门这两个方面来着手是比较具有可能性的,实施起来相对而言比较容易。 17、社交网站具有大众传播和私人通信的特征。 18、伴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借助移动终端和网络互动社区,随时随地的公民报道成为可能。 19、美计算机伦理研究组织推出的计算机伦理十戒告诫网民要恪守伦理情操。 20、网络实名制就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相关操作的时候采用个人真实信息的方式。 21、网络道德具有全名原则、公正平等原则、兼容原则和互惠互利、无害原则、自由原则。 22、互联网不良信息的独有性特点社会危害性与传播更加快捷。 23、目前常见的不良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有 HTTP方式、手机WAP方式和P2P方式、IM方式。 二、选择题

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利与弊

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利与弊 互联网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形式,具有其它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信息传播实现了数字化信息传递、交流、共享,使人类能够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中创造新价值,使人类由个体创新时代进入到群体创新的网络知识经济时代,将现实社会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种新型互动关系,由此构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彼此互补、完善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然而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有它不可忽视的弊端。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 第一,网络媒体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它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普通的网络使用者都可以为互联网络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网络媒体可以依靠这些宝贵的资源,这种信息共享无疑大大丰富了网络媒体的信息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增强。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随着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体现得也就越明显。 第二,网络媒体具有便捷检索性和互动性。人们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有了互联网,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甚至还可以借助电子邮件、BBS等信息交互工具,发表自己的看法,回馈给传播者,这是网络媒体最突出的优势所在。 第三,互联网打破地域的界限,具有极为广泛的传播面。“网上无国界”,与互联网连接的主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知道IP地址或域名,都可以访问任何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尽管它在地球的另一半。网络媒体这种跨地域性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四,网络媒体还具有的极强的时效性。由于网页制作的过程相比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大为简化,既不像电视要经过编辑播出(直播节目除外)也不像报纸需要排版印刷,只需更新网页内容即可。而且网页内容一更新,网页的访问者立即可以看到,这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差。因此,很多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 第五,网络媒体是多种信息形式融合在一起的综合信息传播方式。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视频数据等多种信息形式呈现给大众成为可能,可以大大节省网络用户下载时间,而且使得网络媒体互动、实时、整合的特征真正在音频、视频文件的使用中得到体现。 第六,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廉。传播者在互联网络上发布消息,只需要在与网络与相应的计算机。相比于其他的传统媒体来说,传播者传播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只需要少数的策划编辑人员及网页制作人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研究综述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研究综述 作者:曹强, CAo Qiang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渭南师范学院中文系,陕西渭南,714000 刊名: 甘肃高师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ANSU NORMAL COLLEGES 年,卷(期):2009,14(4) 被引用次数:2次 参考文献(31条) 1.杨剑桥汉语现代音韵学 1996 2.黄笑山汉语中古语音研究述评 1999(03) 3.唐作藩;耿振生二十世纪的汉语音韵学 1998 4.高本汉;赵元任中国音韵学研究 1940 5.罗常培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集 2004 6.张清常唐五代西北方音一项参考资料 1963(02) 7.尉迟治平周隋长安方音初探 1982(02) 8.施向东玄奘译著中的梵汉对音和初唐中原方言 1983(01) 9.刘广和唐代八世纪长安音声纽 1984(03) 10.李维琦中国音韵学研究述评 1995 11.储泰松梵汉对音与中古音研究 1998(01) 12.陆志韦古音说略 1985 13.李荣切韵音系 1956 14.邵荣芬切韵研究 1982 15.冯蒸高本汉、董同龢、王力、李方桂拟测汉语中古和上古元音系统方法管窥:元音类型说[期刊论文]-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5) 16.张文轩高本汉所记兰州声韵系统检讨[期刊论文]-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1) 17.罗伟豪析高本汉中古音韵学研究中的广州音 2007(01) 18.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 1933 19.邵荣芬敦煌俗文学中的别字异文和唐五代西北方音 1963(03) 20.刘广和唐代八世纪长安音的韵系和声调 1991(03) 21.王力汉语语音史 1985 22.周长辑浊音清化溯源及相关问题 1991(04) 23.伍巍中古全浊声母不送气探讨[期刊论文]-语文研究 2000(04) 24.尉迟治平对音还原法发凡[期刊论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02) 25.李方桂上古音研究 1980 26.李新魁汉语音韵学 1986 27.罗元诰高本汉知照两组音值拟测述评 1988(03) 28.林焘日母音值考 2001 29.降树俨知庄章三组声纽在隆德方言中的演变 1993(01) 30.董同龢上古音韵表稿 1948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试题答案94分

互联网监管与网络道德建设(程兴起) 成绩:94分共100 题,其中错误 6 题! 1.单选题 1.()现已是一个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 A. 信息技术 B. 科技化 C. 信息网络 D. 网络经济 参考答案:C 2.网络变化改变了人们传统那种一对一、一对多的信息交流方式,发展成为()的信息交流方式 A. 一对一 B. 多对多 C. 一对二 D. 一对多 3.为了追逐更多更大的财富,传统财产型犯罪也呈现了() A. 科技化、智能化 B. 科技化、多元化 C. 智能化、多元化 D. 低龄化、多元化 4.网络犯罪的表现形式常见得有非法侵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网络赌博、网络盗窃和() A. 网络诈骗、犯罪动机 B. 网络犯罪、网络色情 C. 网络色情、高智能化 D. 犯罪动机、高智能化 5.有专门制定单行的网络犯罪法律的,这种做法典型的是() A. 中国 B. 英国 C. 法国 D. 美国

6.网络是现代社会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水平达到一定水平的高度的充分体现。 A. 脑力 B. 体力 C. 聪明力 D. 智力 7.在犯罪本质上,网路恶犯罪与()具有同质性 A. 传统犯罪 B. 青少年犯罪 C. 新型犯罪 D. 高智能犯罪 8.()是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 A. 学校教育 B. 网络社区教育 C. 家庭教育 D. 网络道德教育 9.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主要从()个方面来进行。 A. 1 B. 2 C. 3 D. 4 10.网络道德的本质是() A. 现实道德 B. 社会道德 C. 心理道德 D. 网络道德 11.网络诈骗是犯罪行为主体以()为目的,骗取数额较大的公共财产的行为。 A. 非法占有 B. 网络赌博 C. 社会危害 D. 犯罪客体

互联网+现代化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评价—— 走向现代化信息化 随着我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社会形态正在形成,以及教育中“两基攻坚”的完成,我国教育正在经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变;从追求学业成绩到追求“核心素养”的科学教育质量观转变。 科学教育质量观:“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呼唤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表现和发展,还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背后的思维品质、思维模式等深层次的表现和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心理健康、身心发展、爱好特长等非学业表现和发展。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面向全体的质量观,更是“每个人的质量观”,即教育发展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策略。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过程和表现的持续发展,是“过程化的质量观”,人的成长不可以简单地用考试分数,或者某一次的考试分数对其能力做出终结性的价值判断,而是要关注教育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注重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基于标准的质量观”。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建立既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及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又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系统、全面、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将有助于明确基础教育质量的方向和要求,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同时,它又是及时改进评价方式、评价技术,并有效监控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完全转变的利器。 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评价面临挑战 要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必然要革新评价的理念与方式。只有采用先进的评价手段,才能科学地收集、评价、分析、呈现和利用教育数据。当前,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还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克服。 目前,仍缺少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质量的大数据。具体而言,微博、微信、百度等大数据更多来自于年轻一代的网民,网民的年龄比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大;能够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过程的大数据还十分缺乏。 缺乏擅长大数据分析的专业技术人才。大数据分析既需要了解教育的专门人才,针对专业问题进行“词包”的研究,又需要大量懂得大数据分析的统计人员,还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这三者都熟悉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需要擅长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基于共同问题开展研究。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2.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着称于世。3.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②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4.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5.C形玉雕龙①1971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出土② 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6.泥塑女神像①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 7.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③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8.饕餮纹①也叫兽面纹②是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种青铜器纹饰。③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④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 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称兽面纹。⑤常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 9.岩画①是用矿物质顡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崖壁或岩石的图画。②我国境内岩画分布广泛。③比较重要的有内蒙古阴山岩画,宁夏贺兰山岩画,江苏连云港岩画等。10.原始瓷器商周时期出现的青釉器皿,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基本条件,但与后来的瓷器相比,质量较差,还于原始阶段,故称原始瓷器。 11.帛画①中国古代画种。②因画在帛上而得名。帛是一种质地为白色的丝织品,在其上用笔墨和色彩描绘人物、走兽、飞鸟及神灵、异兽等形象的图画③约兴起于战国时期,至西汉发展到高峰。④代表有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人物龙凤图》12.“六齐”①青铜是红铜加锡的合

楚系简帛_心部字族_与先民的思维观念意识_雷黎明 (1)

[摘要]楚系简帛“心部字族”指存现于楚地出土简帛文献中所有以“心”为形符的字。这类字所从“心”符形 体基本相同,位置较为固定,有刻意存现“心”符的倾向;与战国前甲骨文、金文相比,其不重复单字量迅速增加。这类字字义量丰富,通假义占比较大,虚词义极为稀少,且存在文献类型差异。它们的存现及表义情况反映出楚地先民的自我认识已高度深入,心理情感在急遽丰富,主观观照情态行为,品评人、物趋于精微及大力宣扬心性文化等思维观念意识。 [关键词]楚系简帛;心部字族;存现;表义;文化[DOI 编号]10.14180/https://www.doczj.com/doc/9515853061.html,ki.1004-0544.2017.05.010[中图分类号]H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17)05-0057-06 楚系简帛“心部字族”与先民的思维观念意识 基金项目: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骨干项目(SKGG14001)。 作者简介:雷黎明(1978-),男,甘肃通渭人,文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先民们认为,“心”乃思维之器官,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在“心”的支配下进行的。这种观念在文字这种特殊的文化载体中也有体现,特别是以“心”为形符的字,它们表达的语义更是先民思维意识的直接反映。因而,我们可以通过文字,主要是“心部字”来探讨先民的思维意识。这种研究早已开启,除散见于相关论著针对个别“心部字”的探究外,系统研究也已出现。罗志翔先生《〈说文〉“心部字”研究及溯源》[1]按意义对《说文》“心部字”进行了分类、溯源,分析了战国、金文、甲骨文中的“心部字”,还分析了战国“心部字”繁盛的原因,进而探讨了古人思想和心理的变化历程;林源先生《〈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2]将语义场理论与隐喻学理论应用于对文字本义的推源考证,将全部《说文》“心部字”系联成一个意义体系,通过分类分组考证了“心部字”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这些系统研究主要以《说文》所收“心部字”为依据,通过推源“心部字”的本义来探究先民的思维心理,较为充分。 然而,这些研究也有一定的局限:(1)研究范围基本限定于《说文》。罗文虽将研究范围扩充到战国文字、 金文和甲骨文,但成文较早,近出古文字材料未及收录。(2)研究对象限定为“心部字”。尽管有些字从“心”,但《说文》归入他部,因而未作为研究对象。(3)意义范畴局限于本义。固然,“心部字”的本义能够反映先民的思维心理,但其他字义或许更是先民思维意识的具体化,不宜缺失。 鉴于上述既有研究的局限,本文拟以《楚文字数字化处理系统》[3]及其升级版为平台,充分吸收学界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全面清理楚系简帛文献所见“心部字族”,从历时断代的视角探讨它们的存现及表义特征,进而探究战国楚地先民的思维意识。本文所指“心部字族”是指楚系简帛文献中一切以“心”为形符的字,包括归入《说文》“心部”的字、本以“心”为形符而归入《说文》他部的字,以“心”为形符而《说文》未收的字以及本从其他形符而楚系简帛改以“心”为形符的字等。 本文用来清理“心部字族”的楚系简帛材料包括长沙仰天湖楚墓竹简、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信阳楚墓竹简、曾侯乙墓竹简、包山楚简、望山楚简、长沙五里牌楚墓竹简、郭店楚墓竹简、九店楚简、新蔡楚墓竹简、上 □雷黎明1,2 (1.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甘肃兰州730070;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北京100732)057/

《现代互联网企业项目管理》

现代互联网企业项目管理 课程背景: 互联网十几年来一直引领者中国经济的发展,引发经济模型、企业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企业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发展速度却滞后快速发展的需求。比如诞生于大生产时期的金字塔模型成了官僚的孳生地;KPI绩效模式越来越限制员工的创新。互联网企业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业务开展及公司管理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管理方法论逐步崭露头角。因为现代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大部分工作都以项目的形式呈现,比如战略项目、推广项目、研发项目等等。项目管理也从2000年是企业管理初锦上添花的能力,成为如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腾讯在2007年便创立了项目管理通道,为企业选拔培养人才、提供方法论支持。 当今的互联网企业对于项目管理的认知和应用可分为几类: 一类是不知何为项目管理,沿用传统的职能型管理模式,缓慢的应付着快速变化的市场; 一类是使用这传统项目管理工具,明显感觉跟不上市场需求; 一类是引入敏捷,却为了敏捷而敏捷,进入一种盲目试错的危险处境; 少数如腾讯华为等企业,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项目管理方法。并不断焕发着活力。本项目管理课程系列程融合肖老师近20年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结合在腾讯项目管理通道的管理经历,采用反转课堂的方式,结合学员企业自己的项目学习项目管理知识,寓教于用。课程内容突破传统项目管理架构,符合互联网企业对项目管理能力的需求。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互联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课程特色: 以学员企业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发展的项目管理方法论,当场分析、演练、归纳、总结,让理论和实践在课堂上就得到有效融合. 课程收益: 掌握项目在立项及需求评审阶段的工作要点 掌握项目整体架构的方法 学习项目型运作下非职位带团队的要领 学习项目常用工具

音韵学教程

音韵学教程 第四章汉语音韵学简史 第一节韵书产生以前的古音研究 音韵学上所谓“古音”,指的是韵书产生以前的先秦两汉时代的语音,即上古音。 上古音的研究是徒韵部开始的,这是因为汉代以后,人们读《诗经》、《楚醉》等先秦韵文感到不押韵、不谐和,因而去进行探索研究,试图解释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例如《诗经》第一篇《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章和二章头四句的韵脚“鸠、洲、逑、流、求”,都是《广韵》尤韵字,徒《诗经》时代到现代汉语(包括普通话和各地方言),都是押韵的,自然没有问题。但二章后四句和第三章,从韵律上看,显然“服”和“侧”,“采”和“友”、“芼”和“乐”是韵脚之所在,但现在读起来却完全不押韵了,因为它们彼此之间,韵母都不同,不仅主要元音不同,有的甚至韵尾也不同。它们在《广韵》音系里,差别也很大,例如“服”属通摄屋韵,“侧”属曾摄职韵;“采”是蟹摄咍韵上声海韵字,“友”是流撮尤韶上声有韵字,而“芼”属效摄豪韵去声号韵,“乐”属宕摄入声铎韵,不仅不同韵,而且不同摄。那么《诗经》的作者为什磨要这样用韵呢?从六朝开始,就有人注意到这种现象,并不断提出各种看法和解释。例如梁末沈重的《毛诗音》(据《经典释文》所引)于《诗经·邶风·燕燕》三章“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中的“南”字下注云:“协句,宜乃林反”。意思是说:“远送于南”的“南”字,本读那含反[nam],但在这里为了与上下文的“音”、“心”押韵,应当改读为乃林反[ nim]。这种“协句”的主张实际上是强改字音以迁就今读,并非真正考明古代的本音。宋代朱熹著《诗集传》,又提出一种“叶音”说。他认为古今读音是差不多的,不过《诗经》作者用韵随便一点,有时用了一个本来不同韵的字,如《燕燕》三章中的“南”字,与“音”、“心”押韵,可以临时把“南”字改读为“尼心反”(同“乃林反”)就协韵了。又如《关雎》三章中的“采”和“友”,朱熹于“采”字下注“叶此履反”,“友”字下注“叶羽已反”,即分别改读为“此”音和“以”音,就押韵了。“叶”就是谐和的意思。这种“叶音”说和“协句”一样,都是违背历史发展的,是错误的。 其实,《诗经》和其他先秦韵文,每个入韵的字都有固定的读音,不可能时而念甲音,时而念乙音。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个人是不能随便改变它的读音的。 明代古音学家陈第著《毛诗古音考》,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正确观点。他认为《关雎》三章中的“采”和“友”,在先秦的读音本来就押韵,后代读音不同,是语音演变的结果。他还认为先秦的“采”本来就念“此”音,“友”本来就念“以”音。这种看法,现在看来不免简单化一点,但在三四百年前,陈第就具备了这种科学的历史主义观点,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清代古韵学家,自顾炎武开始,在陈第论著的启发下,进一步对《诗经》用韵和先秦其他韵文用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纳。比如《诗经·关雎》三章,“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采、友”相押,今韵母不同,主元音和韵尾都不一样,一是[-ai],一是[- ],但在《诗经》里,这两类韵母的字相押并非偶然,下面是一些例子:《周南·芣yǐ》一章:“采采芣yǐ,薄言采之,采采芣yǐ,薄言有之。”叶“采、有”。 《小雅·六月》六章:“吉甫燕喜,既多受祉,来归自镐,我行永久,饮御诸友,囗鳖脍鲤,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叶“喜、祉、久、友、鲤、矣、友”。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资料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 画像石(砖):是指汉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石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砖石上的装饰绘画性雕刻。 2. 黑陶①黑陶工业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取得的杰出成就之一。②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等遗址中常有发现。③其烧制工艺是在烧制结束时,从窑顶慢慢加水,木炭熄灭后产生浓烟,使陶器渗炭而成,表面漆黑光亮且较为致密。④其中山东龙山文化黑陶中的蛋壳陶以黑、光、亮、薄而著称于世。 3. 彩陶①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美术中。② 是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做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使橙红色胎地呈现各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的高度统一。③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是彩陶的杰出代表。 4. 人面鱼纹彩陶盆①西安半坡②仰韶文化③图案装饰于陶盆内壁,展现人面与鱼的简练造型和生动组合④图案被认为与半坡氏族的原始信仰有关⑤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绘画杰作和典型器物 5. C 形玉雕龙①1971 年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它拉村遗址

出土②红山文化玉器的杰出代表③玉龙为墨绿色软玉制成,龙身光泽,蜷曲如勾,龙首做猪嘴形,长吻修目④是目前发现的体形最大,制作最精,形态最逼真,年代也最久远的碧玉龙形象 6. 泥塑女神像① 出土于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②头像与真人等大,似为全身像的头部。塑像面呈方圆形,颧骨突出,平鼻阔嘴,眼角高挑,眼窝内嵌圆形玉片,目光深邃,具有神秘感③塑造技术成熟,水平高超,令人叹为观止,其内涵当与原始巫术或信仰有关,是生殖女神和丰收女神的象征7. 舞蹈纹彩陶盆①中国原始美术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艺术 的杰作,出土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②内壁画着原始人舞蹈的图像,有学者认为这是表现了氏族成员分组围猎野兽的场景,也有人认为是载歌载舞庆祝丰收或祭祀神灵。③在技法上,这件作品紧紧抓住人物的动态和整齐的队形,以极其精练的笔墨进行描绘富有抒情的意念。8. 饕餮纹①也叫兽面纹②是流行于商周时期一种青铜器纹饰。③基本特征为双目圆睁,阔口隆鼻,头上多有一对变化多端的犄角,或更有獠牙利爪,多数兽面纹的两旁还有对称展开的兽体身躯。④这种纹样实际上把各种动物头部的正面形象以夸张和象征的手法综合起来,往往难以判定为何种动物,故称兽面纹。⑤常饰于器物的腹部、颈下等重要部位作为主题纹样,西周中期后逐渐衰落。

江苏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方案

江苏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和对接工作的部署,创新监管方式,强化顶层设计,加快我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做好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的对接,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建设目标。 依托全省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实现省市场监管信息平台、省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省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等综合监管平台监管数据的归集共享,集约化、规范化推进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形成全省联网、全面对接、依法监管、多方联动的监管“一张网”。 2019年6月底前,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主体功能建设基本完成,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初步联通并网;2019年9月底前,省“互联网+监管”系统上线试运行,建立常态化监管数据归集共享机制。在此基础上,有序推进风险预警、投诉举报、评估评价等应用,为加强和创新“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重点监管、信用监管、协同监管和智慧监管提供有力平台支撑。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急用先行。按照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和标准规范,统筹全省“互联网+监管”系统建设。围绕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应用,合理确定建设时序,逐步实现承担监管职责部门的监管系统全面接入。 统分结合,集约共享。公共支撑和核心应用采取统建模式,行业监管信息系统采取分建模式。坚持集约利旧,对地方和部门监管信息系统做好清理和整合,充分利用各地各部门现有监管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共享和监管协同。 问题导向,着眼长远。着力解决监管业务的基础性、普遍性、全局性问题,聚焦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监管需求,不断拓展“互联网+监管”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监管工作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梳理形成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在国务院各部门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基础上,结合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等确定的监管事项,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省级相关部门全面梳理本条线监管职能范围内的监管事项,明确监管部门、监管事项主项名称、监管事项子项名称、监管方式、监管措施、监管对象、设定依据、监管流程、监管结果、监管层级等10项内容。

清代音韵学的发展

清代音韵学的发展 摘要:汉语的标准语是近几百年来以北方官话为基础逐渐形成的,20世纪上半叶,古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的成绩是对中古音和上古音的构拟。传统音韵学关于古韵的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古韵分部。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诗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音训等。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3部分,打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把声调也看成音节的组成部分,是因为汉语的声调是辨义的。例如“汤、糖、躺、烫”4个字的声母都是[tang],韵母都是[ang](方括弧里是国际音标,表格里的国际音标省去括弧),只是因为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在语言里分别代表4个不同的语素(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在书面上写成4个不同的字。 汉语音韵学术语,以《诗经》为主的中国先秦两汉韵文的韵。传统音韵学关于古韵的研究,主要成就在于古韵分部。所利用的材料,主要是《诗经》韵字和《说文解字》的谐声偏旁,兼及先秦两汉韵文、重文、异文、通假、读若、音训等。其基本方法是首先系联《诗经》韵字,归纳韵部。然后根据谐声关系,扩大韵部范围,如此推衍,可得到完整的古韵系统,并将汉字分别归入各韵部。宋代吴棫著《韵补》,开始探求古韵面貌。明代陈第著《毛诗古音考》等书,考订古音,彻底廓清唐宋人以今音改读古韵的“叶韵”说的谬误,提出了古今音异的观点。清代顾炎武著《音学五书》,破除传统韵书的束缚,根据古韵实际归纳韵部,离析唐韵以求古音分合,并将今韵入声配阳声改为入声配阴声,分古韵为10部,其中阳、耕、蒸、歌四部已成定论。以后古音学家都是在顾氏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精密的研究。其中江永著有《古韵标准》,分古韵为13部,其贡献在于真元分部、侵谈分部,幽宵分部,侯部从鱼部分离出来归入宵部。段玉裁著有《六书音韵表》,分古韵为6类17部,其贡献在于支脂之三分、真文分部、侯部独立,并提出同谐声的字应在同一部古韵的理论。古韵分部至段氏大体已定。清戴震著有《声韵考》及《声类表》,分古韵为9类25部,每一类都阴声、阳声、入声三分,开阴阳入相配的先河。孔广森著有《诗声类》,分古韵为18部,把冬部独立;又提出“阴阳对转”的理论。王念孙分古韵为21部,江有诰也分古韵为21部。章炳麟分古韵为23部,晚年又主张冬侵合为一部,为22部。黄侃分古韵为28部。现代学者王力,主张脂微分部。古韵分部的工作,至此臻于完善。 晋代吕静编有《韵集》五卷,分为五篇,每一篇中将同音字排列一起,尚未分韵部。六朝的韵书有十余种,如周研的《声韵》四十一卷、阳休之《韵略》一卷、沈约《四声》一卷、夏侯咏《四声韵略》十三卷。这些古韵书皆早已散佚了。隋代初年(581-589)学者陆法言在家里邀请刘臻、颜之推、卢思道、李若、萧该、辛德源、薛道衡、魏彦渊等八位朋友,讨论中国音韵问题,评论各种韵书得失,分韵辩音,准备编制一部通行的标准韵书。隋代仁寿元年(601),陆法言根据当时讨论的提纲,著成了划时代的《切韵》。唐代开元年间(713-741),孙愐在《切韵》的基础上加以增补订正著成《唐韵》,作为国家公布的用韵标准。北宋景德四年(1007)崇文馆陈彭年等向朝廷呈上校定的《切韵》五卷,次年大中祥符元年改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由朝廷颁布实施。稍后,丁度等奉朝廷之命修订《广韵》为简本,作为礼部科举考试时考官和士子的使用范本,此简本称为《礼部韵略》。此本经宋代历朝增修,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刘渊奉命编定《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因刘渊为平水(山西临汾)人,故此韵被称为《平水韵》。《礼部韵略》自北宋以来成为官方韵书的正统,此后元代的诗韵、明清两代的官方韵书皆属一个系统。清代康熙五十年(1711)张玉书等奉命编纂《佩

互联网行业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Mocha 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 互联网行业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公司:摩卡软件有限公司(Mocha Software Co., Ltd.)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127号大成大厦15层 全国咨询热线:400-611-5522

目录 1互联网行业背景 (1) 2互联网行业应用特征 (1) 3方案功能 (2) 4Mocha BSM方案亮点 (5) 5系统运行环境 (5) 5.1服务器 (5) 6Mocha BSM 4+1介绍 (6) 6.1三位一体的产品定位 (6) 6.2Mocha BSM 4+1做得更多 (6) 7系统运行环境 (7) 7.1服务器 (7) 7.2数据库 (7) 7.3客户端 (7) 8联系我们 (7)

1 互联网行业背景 随着Internet的发展,各种以Internet为基础的网上业务开展的如火如荼,各种各样的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互联网行业内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降低运维成本,提高运维水平,提高业务运行的质量,成了各个互联网公司不能逃避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结合互联网行业的特点,提出了Mocha BSM互联网行业运维管理解决方案。 2 互联网行业应用特征 互联网行业的运维工作主要有如下典型特征: 1、海量的用户访问 在Alexa排名3000的网站,每天IP地址量都在9万以上,日均Page View 浏览量更是在18万以上,给网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网站为应对巨大的访问量,一般都提供了squid反向代理、DNS轮询等Cache技术来提高访问速度,以提供高速的Web响应,并提供了软的或者硬的负载均衡机制。 2、海量的数量存储 互联网行业属于新媒体,是内容提供商,有海量的内容就不足为奇了。所以,一般的网站内容都存储在后台强大的数据库和可靠的大型存储设备中。这些是提供前端用户数据的基础,如果数据库的性能劣,存储设备的速度慢,会直接影响前端用户打开网页的速度。 3、业务系统至上,成功访问为本 互联网行业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核心是内容,通过网页形式提供给用户的内容。如果网页的速度慢或者无法打开,将直接影响用户体验,业务无法进行,导致用户流失。 4、对Web 服务和中间件的关注 一个运行情况良好的Web服务器是提供良好服务的基础,如果Web服务器的速度很慢甚至宕机,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随着internet的发展,很多Web应用基于各种各样的中间件,因此,对Web应用中间件的监控也成了互联网行业运维监控的一个重点。 5、对运行数据库或Web应用的主机集群的关注 性能良好稳定运行的主机,是所有业务的基础,因此对主机的监控,也成了所有工作中最基本的工作。 6、互联网企业网络的特殊性 互联网企业的Web服务器要不是在企业DMZ区内,要不是在全国各个点有自己的机房和IDC中心。要实现对整个网络的监控,需要监控软件有一个灵活的架构。 7、网管软件本身的安全性 安全是互联网企业最关注的,要实现网站的安全,一定要保证采用的网管软件的安全。

汉代豪族研究概述_王者利

第29卷第10期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V ol.29 No.10 2008年10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ct.2008 汉代豪族研究概述 王者利 (大连大学 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622) 摘要:豪族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他们对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历代统治者对其或者拉拢或者打击。汉代是豪族形成、发展及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汉代豪族的研究可以说已到了无孔不入、细致入微的地步,从其构成到其政治、经济、土地制度等各方面都有学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考察。本文拟对目前国内有关豪族社会构成、经学化、士族化、“忠孝”观等研究成果做一简要的概述。 关键词:豪族;经学化;士族化;“忠孝”观;仕进制度 中图分类号:K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219(2008)10-0063-02 一豪族的社会构成 关于豪族的社会构成,学者的意见大致相同。徐杨杰先生认为强宗大族来源主要有四部分:一是六国旧贵族;二是六国的地方暴富及恶势力;三是汉代新贵;四是地主阶级上层。[1]马彪先生在《秦汉豪族社会研究》中认为“爵邑之人”、“秩禄之奉”、“素封”等三种人可高度概括为秦汉时期豪族社会的三大成分。所谓“爵邑之人”主要指宗室、外戚及恩宠;“秩禄之奉”者是指秦汉的官僚;“素封”是指秦汉时期特有的富商大贾阶层。[2]崔向东先生则认为汉代豪族包括以下七种社会势力:1、六国宗室及其后裔。如齐诸田,楚昭、屈、景等及名族。2、高訾富人。包括的成分较广,主要是私人工商业者。3、豪民、兼并之家。即家族富有的豪民地主。4、豪杰。即豪侠、游侠。5、世吏二千石。即家世为高官的官僚之家。6、汉代军功阶层和食封贵族。7、地方强宗。即地方上宗族势力强大的家族。[3](p80)瞿同祖先生则把豪族分为六类:1、战国时期的旧家族;2、汉代居于统治地位的皇族;3、外戚家族;4、官僚家族;5、富商家族;6、游侠家族。[4]仝晰纲先生认为,豪族由六国贵族及其后裔、闾巷之侠、兼并之家、富商大贾四部分构成。[5]杨联陞先生把东汉豪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凭藉中央势力而突然得意的,即宗室、外戚、宦官;一类是自己渐渐发展起来的,即一般高官及地方豪族。[6]总的来说,学者们对豪族社会构成的意见差别不大,都大概包括了六国旧贵族及其后裔、皇族、官僚集团、外戚集团、富商大贾、游侠、地方强宗等。但是我们又要注意到豪族社会构成的成分之间的界限并不是严格的,而是变动的,相互转换的。 收稿日期:2008-08-01 作者简介:王者利(1979—),男,黑龙江鹤岗人,大连大学中国古代文化史200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化史。 二汉代豪族经学化 豪族经学化亦可称为儒学化,经学化是汉代豪族的重要特征。豪族经学化很早就被人所关注,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的“东汉功臣多近儒”条中对西汉和东汉功臣做了比较,认为东汉诸将皆有儒者气象。[7](p79-80)崔向东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通经入仕是豪族经学化的重要因素,当然亦和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地方官吏以儒治政有关。汉武帝尊儒以后无数豪族士子以经学干仕获禄,他们竞相以精通儒学为标榜,通过通经,或获得官位,或捞得名声,提高社会地位,豪族和儒学因权力而紧密联系起来。西汉时期豪族经学化并不普遍,到东汉时期,豪族与经学的联系才十分紧密。[3](p 168-179)豪族经学化是汉代豪族发展中重要的一个步骤,也是向士族化迈进的最重要的发展阶段。经学化使得豪族告别汉初时粗鲁的武夫形象,而摇身变为儒雅文士。 三豪族官僚化、士族化 关于豪族的士族化过程,大多数学者都是从豪族的经济势力、对经学的垄断和控制选举等方面说的。钱穆先生认为,由于豪族的经学化使得累世经学的出现,进而形成累世公卿,加之察举制度,形成门第。等到门第势力的形成,遂变成变相的贵族。[8](p184-186)毛汉光先生认为,两汉士大夫阶层之养成是经过长时期的,而扮演改变性质的养成所,首推太学与公私立教授。豪族在利禄与政治压力下,接受教育成为时尚,文化的培养使得他们走向了士族化。[9]马彪先生亦认为,儒宗地主属于士大夫豪族地主,通经取士的出现是儒宗地主得以成长的关键,累世经学的必然结果是累世做官,政治势力家族化。[10]崔向东先生更是指出,豪族与权力结合而官僚化,世代与权力结合而士族化。和政治权力相结合是豪族官僚化和士族化的最主要因素,而豪族获得权力的途径便是选举制。在文中,崔向东先生从任子制、赀选、察举制、举孝廉四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选举制对豪族官僚化、士族化 6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