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偏高

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偏高

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偏高
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偏高

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偏高

今天,我的体检结果出来了,其中一个叫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偏高。正常范围是0-3.37 ,而我达到了

3.85 。医生说,这个指标已经很高了,可能会导致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而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主要有几点: 1 、工作时间不太规律,压力大,加班多。2、饮食无规律,饱一顿,饿一顿。 3 应酬多,饮食多油腻,喝酒无节制。 4 、缺少锻炼,整天呆在办公室里。

要改变这一情况,必须要做到以下:

1、供给合理的热能,使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一般来说身高(cm)-105 ,就是标准体重。使体重控制在在标准体重的±10% 以内就行。(本条俺是严重超标啊!)

2、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胰、肝、脑),及蛋黄、鱼子、烧制的虾、蟹等。(自己可是非常喜欢这些啊!)

3、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跟动物说bye-bye 了,一直想当个素食主义者,现在就更有理由了。)

4、饮食宜清淡、低盐。(我本来吃得就太油腻,低盐也要注意了)

5、适量饮茶,少饮酒或禁酒。(看来是真的喝酒泛滥所致,以后得少喝酒了!)

6、多吃粗粮如玉米、高粱、适量精肉、家禽、鱼类、牛奶、鸡蛋蛋白,各种蔬菜、瓜果、适量洋葱、大蒜、香菇、木耳等。纯糖食品要限制。(这条估计能坚持下来!)

7 要经常锻炼,看来以后每天晚上要拉着lp 出去散散步了,最好能出点汗。部落亲们,大家都是美食家,在享受美食的时候,也要注意健康啊,这可是幸福生活的基础啊!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低密度脂蛋白沉积到血管内皮下,被氧化剂氧化后形成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膜形成炎症样刺激,使血管内膜受损,受损处有脂质类沉积等变化后,受损处被血管内膜修复形成动脉硬化斑块。所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对预防动脉硬化非常重要。 2.6mmol/L 以下最好, 1.9mmol/L 以下动脉硬化形成停止。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主要靠饮食调理:多吃豆制品和少量饮葡萄酒(一天不超过100 毫升)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大量饮酒极易由于热能过剩而肥胖,同时肝内合成甘油三酯量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泌也增多,反而造成高脂血症。

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一般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故临床上又常将高脂血症,称之为高脂蛋白血症。脂蛋白有四种形式:①乳糜微粒,系食物来源的中性脂肪颗粒,主要含夕卜源性甘油三酯。

②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含胆固醇。③极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含内源性甘油三酯。④高密度脂蛋白,主要含蛋白质、胆固醇、磷脂等,这种脂蛋白是防止动脉硬化的有利因素。高脂蛋白血症在临床上可分为I、

H、山、W、V型等五型。I型又称高乳糜微粒血症,血中出现乳糜微粒,甘油三酯异常升高,有遗传

性,临床上少见。H型又称高B脂蛋白血症,有家族性遗传特点,血胆固醇明显升高而甘油三酯正常或轻

度升高,常见动脉硬化发生。

山型又称宽B脂蛋白血症,有家族性隐性遗传特征,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均升高,常见动脉硬化发生。w 型又称高前B脂蛋白血症,有家族性显性遗传特点,以血甘油三酯升高为主,是临床上最常见类型,常见动脉硬化发生。v型又称高前B脂蛋白血症、高乳糜微粒血症,以血甘油三酯异常升高为主,有I型和w

型两型的特点。

高脂血症的膳食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膳食控制是最重要的防治措施之一,对于减缓高脂血症发展、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一)饮食原则

1.高胆固醇血症的饮食原则:

(1)限制膳食胆固醇的摄入。忌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脑、肝、肾,蟹黄、鱼子、蛋黄、松花蛋等。胆固醇摄入量每日应控制在300 毫克以下,血胆固醇中度以上升高者每日膳食胆固醇应控制在200 毫克以下。

(2 )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入,适当增加植物油。

(3)膳食纤维可促进胆固醇排泄,减少胆固醇合成,能降低血胆固醇。所以食物应勿过细过精,每日膳食不能缺少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纤维高的食物。

(4)适当增加一些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如豆类食品、大蒜、洋葱、山楂、灵芝等。

(5 )饮食宜清淡。各种动物性食品中蛋白质量多而质优,但有些动物性食品胆固醇及脂肪含量也高,故应适当加以控制。特别是老年人,体内调节能力逐渐减弱,饮食清淡比肥腻更有利于控制血胆固醇升高。

2.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饮食原则:

(1)保持理想体重,限制总热能摄入。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应通过限制主食摄入的办法来达到减肥目的,一般应吃八分饱。减肥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减重,切不可操之过急。

(2)碳水化合物在总热能中以占45?60 %为宜,尽量避免食用白糖、水果糖和含糖较多的糕点及罐头等

食品。

(3)胆固醇每日摄入量应控制在300 毫克以下。食物选择控制上可比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略为放松。

(4 )在控制总热能摄入量的前提下,脂肪的热能比不必限制得过低,可占热能的25?30 %,但应注意勿

过多摄入动物性脂肪。每天油脂用量大约50 克,植物油应占食用油的大部分。

(5)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含纤维较多的食物,有利于降血脂和增加饱腹感。

(二)食谱举例

早餐:馒头(面粉100 克)

牛奶250 克,加糖 5 克拌瓜丝(黄瓜50 克、豆腐干20 克)

午餐:大米饭(大米100 克)馄饨(面粉50 克、瘦猪肉20 克)

炒葱头(葱头100 克、瘦猪肉10 克)

菠菜粉丝(菠菜100 克、粉丝10 克)

熘豆腐(豆腐100 克)

晚餐:包子(面粉100 克、羊肉30 克、大红萝卜100 克)

苞米子粥(玉米30 克)

炒小白菜(小白菜100 克)

什锦小菜(胡萝卜20 克、芹菜20 克、青萝卜20 克、卷心菜20 克)

餐后水果200 克

全日烹调用油20 克

全日总热能大约9030 千焦(2150 千卡)左右。

(三)食物选择要点

1.节制主食。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尤应注意节制。忌食纯糖食品及甜食。

2.多食用鱼类(尤其是海产鱼类)、大豆及豆制品、禽肉、瘦肉等能提供优质蛋白,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较低的食物。

3.控制动物肝脏及其它内脏的摄入量,对动物脑、蟹黄、鱼子等要严格限制。

4.用植物油烹调,尽量减少动物油脂摄入。

5.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保证适量食物纤维、维生素、无机盐摄入。尤应多食用含尼克酸、维生素C 、维生素 E 、维生素B6 等丰富的食品。

6.已发现许多食品具有降血脂作用:

(1)大蒜:大蒜可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对防止动脉硬化有利。

2)茄子:茄子在肠道内的分解产物,可与过多的胆固醇结合,使之排出体外。

(3) 香菇及木耳:能降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据研究,其降胆固醇作用,比降血脂药物安妥明强

10倍

(4 )洋葱及海带:洋葱可使动脉脂质沉着减少;而海带中的碘和镁,对防止动脉脂质沉着也有一定作用。

(5)大豆: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115克豆类,血胆固醇可降低20 %,特别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明显。

(6)茶叶:茶能降血脂,茶区居民血胆固醇含量和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低于其它地区。

(7 )鱼类:鱼中含大量高级不饱和脂肪酸,对降血胆固醇有利。渔民冠心病发病率低于内陆居民,就是证明。

(8)植物油:含有人体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能降血胆固醇,尤以芝麻油、玉米油、花生油等为佳。

(9 )其它食物,如山楂、芹菜、冬瓜、粗燕麦、苹果等,均有不同程度降血脂作用。

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危害有以下三个方面:

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

如果血液中LDL-C浓度升高,它将沉积于心脑等部位的动脉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

引发多种疾病

引起、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等致死致残的严重性疾病。

危机心脏

LDL-C水平如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就会使的危险性增加。因此LDL-C常被称为是“坏”胆固醇,降低LDL-C水平,则预示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危险

[3]

低密度脂蛋白高的治疗和保健

通常情况下低密度脂蛋白(LDL)以非氧化状态存在,LDL的氧化将加速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4]。因此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被氧化和适度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对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意义重大。高【低密度脂蛋白】血症的药物治疗,可考虑使用调节药。血脂调节药品种很多,效果各异,但就其作用原理而言不外乎干扰代谢过程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如减少脂质吸收,加速脂质的分解或排泄,干扰肝内或阻止脂蛋白从肝内传送进入血浆

1.以降低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主的调脂药物。包括:

①螯合剂:如考来烯胺()和考来替泊(降胆宁)。

②(他汀类),已在临床上使用的有、辛伐他汀、、佛伐他汀。还有如力平之,,等。缺陷是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尤其是与贝特类药物合用

时。

2.防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氧化的药物主要有:

、、b-胡萝卜素、CoQ10、、等,其中以虾青素最强,临床研究也

证实了当志愿者每天服用 1.8、3.6、14.4和21.6mg虾青素连续2,LDL氧化的时间分别被延长了 5.0 %、26.2 %、42.3 %和30.7 %⑷;从而可预

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治疗方法 导语:出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这种情况还并不常见,这是属于胆固醇高系列的一种,这种病情治疗起来更加困难,很多人花费了大量的医 出现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这种情况还并不常见,这是属于胆固醇高系列的一种,这种病情治疗起来更加困难,很多人花费了大量的医药费也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能很多人对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治疗方法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治疗方法吧。 1.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是控制热量的基础。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过多,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粘稠度,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胆固醇吸收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并有加速血液凝固作用,促进血栓形成。科学家发现北极圈内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以鱼猎为生,在他们中间冠心病的死亡率仅 5.3%,远远低于丹麦人的35%。他们吃的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很高,主要含有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它们存在于海鱼的鱼油中。 2.在选择降脂药以前首先要了解病情,以确定有无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可能,高胆固醇血症的程度,这些对于正确选用药物十分重要。有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要同时治疗原发疾病:轻度胆固醇升高的病人可用非药物治疗控制血脂,不一定要服药治疗;自身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要注意选用对肝脏、肾脏毒副作用反应小的药物;不愿意服药的病人最好选用每天一次服用的药物等等。 生活常识分享

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标准操作规程(LDL-C)

前言 为使临床检验操作规范化,指导检验人员严格按规程进行正确的常规操作,保证检验质量,特制定本操作规程。本规程的编写遵循了ISO 15189《医学实验室——关于质量和能力的特殊要求》及WS/T 227-2002《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产品实际情况制订,作为本产品的标准操作程序。 本规程从2007年5月2日起实施,每2年复审1次。 本规程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编制。 本规程起草单位: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蒙凯、蔡其浩。 本规程首次起草。

目录 1 检验申请 (3) 2 标本采集与处理 (3) 3 试剂及成份 (4) 4方法原理 (4) 5 仪器 (4) 6 校准液及校准模式 (4) 7质控品与室内质控规则 (4) 8标本检测步骤 (5) 9 结果计算 (5) 10 操作性能 (5) 11试剂使用的注意事项 (5) 12参考范围及医学决定水平 (5) 13检验结果的报告及范围 (5) 14临床意义 (6) 15结果审核分析以及相关项目的联系 (6) 16威胁生命的“紧急值”及报告规定. (6) 17有关引用程序与文件 (6) 18参考文献 附录A XXX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1.检验申请 单独检验项目申请: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缩写LDL-C)测定;组合项目申请:血脂测定。临床医生根据需要提出检验申请。 2.标本采集与处理 2.1 受检者的准备: 采血前2周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3d内避免高脂饮食,24h内不饮酒,空腹12h后采集标本。体检对象抽血前应有两周的正常状况记录。注意有无应用影响测试项目的药物。此外,对于体检者,采血的季节都应做相关记录,因为样本中各项目的含量有季节性变动,为了前后比较应在每年同一季节检验。应嘱体检对象在抽血前24小时内不做剧烈运动。 2.2标本采集 2.2.1除非是卧床的病人,一般在采血时取坐位。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会影响测试项目的浓度。在采血前至少应静坐5分钟,一般从肘静脉取血,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不抗凝,置普通试管中。或采用含分离胶的黄色盖子SST真空采血管,如为急诊标本,使用浅绿色盖子PST试管。 2.2.2检验申请单和血标本试管上统一且唯一的标识符。 2.2.3标本采集后,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标本采集时间,如为急诊标本,加上急查标识。 2.2.4标本采集后与检验申请单一起及时运送至检验科。专人负责标本的接收并记录标本的状态,对不合格标本予以拒收。 2.2.5下列标本为不合格标本 2.2.5.1标本量不足:少于0.3ml的全血标本,或少于0.1ml的血清或血浆。 2.2.5.2对反应吸光度有干扰的标本,包括严重溶血、黄疸和浑浊的标本。 2.2.5.3对无法确认标本与申请单对应关系的。 2.2.5.4其他如标识涂改、标本试管破裂等。 2.3标本处理 2.3.1接收标本后在30min内将标本离心分离出血清。 2.3.2标本保存时间:室温(15~25℃)下可稳定1d,普通冰箱中(2~8℃)稳定7d。-20℃可保存数月;-70℃至少保存半年;避免反复冻溶。为避免标本中水分挥发使血清浓缩,对保存时间超过1d的标本均加塞密闭或覆盖湿巾。

低密度胆固醇偏高的解决办法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小于 3.12毫摩尔/升。 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的胆固醇。如果长期偏高,是比较危险的,易患心血管疾病。 建议: 1、平时的饮食应该坚持“三低一高”的饮食原则,即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的原则,清淡饮食,多吃谷类、菇类、豆制品、新鲜蔬果。 2、同时要有适度的体育锻炼,这对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血脂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没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可以服用辛伐他汀,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初始剂量可以从10毫克/天,开始,每晚顿服。30--40天后,检查血脂四项,如果达标,可以使用维持量,但不能停药。每三个月,检查肝、肾功能,如果正常可以继续服用,如果转氨酶持续升高,需要请医生换药。 深海鱼油也有将血脂作用,但不够明显,可以作为辅助性治疗使用。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 放血疗法不可取,人到中年,对健康不利 猪内脏喊胆固醇、脂肪较高,容易形成高血脂 常喝酒,产生的热量较高,消耗不完都会转化成脂肪,导致血脂升高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少喝酒、不过分油腻 及时调养,可以解决问题的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无论是血液运输到肝细胞的脂肪酸,或是糖代谢转变而形成的脂肪酸,在肝细胞中均可合成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甘油H酯与APO B100、胆固醇等结合,形成VLDL并释放入血。在低脂饮食时,肠粘膜也可分泌一些VLDL人血。VLDL人血后的代谢,大部分变成低密度脂蛋白(LDL)。由于VLDL在血中代谢较慢,半衰期为6~12小时,故空腹血中仍有一定含量的VLDL。VLDL由于携带的胆固醇相对较少,且它们的颗粒相对较大,故不易透过动脉内膜。因此,正常的VLDL一般没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是,由于VLDL中甘油三酯占50%~70%,胆固醇占8%~12%,所以一旦VLDL水平明显增高时,血浆中除甘油三酯升高外,胆固醇水平也随之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三分之二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而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的,在这一非受体通路中,巨噬细胞与LDL结合,吸收LDL中的胆固醇,这样胆固醇就留在细胞内,变成“泡沫”细胞。因此,LDL能够进人动脉壁细胞,并带人胆固醇。故LDL水平过高能致动脉粥样硬化,使个体处于易患冠心病的危险中。 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其胆固醇主要来自从CE转运的高密度脂蛋白中的胆固醇。目前认为血浆中LDL的来源有两条途径: ①主要途径是由VLDL异化代谢转变而来;②次要途径是肝合成后直接分泌到血液中。 LDL的降解是经LDL受体途径进行代谢,细胞膜表面的被覆陷窝是LDL受体存在部位,即LDL中的ApoB100被受体识别,将LDL结合到受体上陷窝内,其后再与膜分离形成内吞泡,在内吞泡内经膜H+-ATPase作用,pH降低变酸,LDL 与受体分离并与溶酶体融合后,再经酶水解产生胆固醇进入运输小泡体,或者又经ACAT作用再酯化而蓄积。血浆中65%-70%的LDL是依赖LDL受体清除,少部分(约1/3)被周围组织(包括血管壁)摄取异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检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的检测 发表时间:2011-06-10T11:12:15.3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艳华[导读] 临床意义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 张艳华(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七煤医疗中心朝阳医院 1546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1-0189-02 【摘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清中携带胆固醇的主要颗粒,主要由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解而来,低密度脂蛋白直接向组织和细胞内运输胆固醇,因此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其血清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越大。【关键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清检测 直接测定血清(或血浆)LDL-C的经典方法是超速离心分离 LDL,或超速离心(去除VLDL)结合沉淀法,均非一般实验室所能采用。电泳分离LDL的方法也不够简单。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简单方法有两类:一类是用化学法分离VLDL,然后测定HDL与 LDL部分的胆固醇,减去HDL-C得LDL-C;另一类是选择沉淀 LDL法。该法在LDL沉淀后,可测出上清液的HDL+VLDL部分的胆固醇,然后计算出LDL-C,或直接取沉淀物测定LDL-C,这类方法有3种沉淀剂:①肝素-枸橼酸;②聚乙烯硫酸;③多环表面活化阴离子(法国试剂盒,未具体指名化学名称)。目前多用PVS沉淀法,美国LRC各实验室也统一采用此法(Boehringer试剂盒)。但国内还很少用LDL-C直接测定,而是用Friedewald公式用TC、 TG、HDL-C 3项测定计算LDL-C,不如直接测定法可靠。新近,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已推荐匀相法作为临床实验室测定LDL-C的常规方法。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48份血脂测定标本为本院的血脂门诊病人标本,早晨空腹采血,室温自行凝固后经离心分离血清,当天完成总胆固醇(TC)、HDL-C和甘油三酯(TG)测定,48份标本的TC平均浓度为5.93±1.37(3.40~9.03)mmol/L,TG的平均浓度为2.04±1.04(0.45~5.88)mmol/L,HDL-C的平均浓度为1.56±0.46(0.68~2.52)mmol/L。 2 聚乙烯硫酸沉淀法 2.1 原理用聚乙烯硫酸(PVS)选择沉淀血清中LDL,测出上清液中的胆固醇代表HDL-C与VLDL-C之和,所以TC减去上清液胆固醇即得LDL-C值。试剂中含EDTA用以除去两价阳离子,避免VLDL共同沉淀。适量的中性多聚物(聚乙二醇独甲醚PEG-ME)用以加速沉淀。胆固醇测定同TC测定。 2.2 试剂 (1)沉淀剂:每100 ml中含PVS钾盐70 mg,EDTA-Na2·2H2O 186 mg及PEGME 16 ml,可在4℃冰箱存放,至少稳定3个月(DEGME 为黏稠液体,要确保加量准确)。 (2)酶试剂:同TC测定。 (3)参考标准:同TC用定值血清。 2.3 操作用早晨空腹血清,如在4℃存放不得超过4天,深低温保存只能冻1次,化冻后即须测定。在小离心管中加入血清200μl,沉淀剂100μl,混合,室温放置15分钟,离心(3 000转/分钟,15分钟)。 2.4 计算 TC(mmol/L)= ×校准管浓度(mmol/L) LDL-C(mmol/L) = ×校准管浓度(mmol/L) LDL-C(mmol/L)=T-C(mmol/L)-非LDL-C(mmol/L) 2.5 临床意义 LDL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过去只测TC估计LDL-C水平,但TC水平也受HDL-C水平的影响。故最好采用LDL-C代替TC作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指标。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专业组规定以LDL-C水平作高脂蛋白血症的治疗决策及其需要达到的治疗目标。 3 匀相测定法 3.1 原理基本原理有如下几类。 (1)增溶法(SOL法) ①VLDL、CM和HDL由表面活性剂和糖化合物封闭。 ②LDL-C+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SDA→苯醌胺色素。 (2)表面活性剂法(SUR法) ①VLDL、CM和HDL+表面活性剂I+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H2O2+POD→清除H2O2,无色。 ②LDL-C+表面活性剂Ⅱ+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SDA→苯醌亚胺色素。 (3)保护法(PRO) ①LDL+保护剂,保护LDL不被酶反应。非LDL-C+CEH和COD→H2O2+过氧化氢酶→H2O。 ②LDL-C+去保护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③H2O2+4-AAP+POD+HDAOS→显色。 (4)过氧化氢酶法(CAT法) ①非LDL-C+非离子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 H2O2+过氧化物酶→H2O2。 ②LDL-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EH和COD→胆甾烯酮+ H2O2。过氧化氢酶+NaN3→抑制。

极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极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原因是什么 极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低密度脂蛋白偏低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生活中饮食不合理,摄入脂肪过低造成的,有些人过度减肥造成低密度脂蛋白偏低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但是偏高也会危害健康。 什么是极低密度脂蛋白 极低密度脂蛋白,大小为30-80nm,含有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甘油三酯(tg)占60%,胆固醇(tc)占20%,载脂蛋白占10%,其他成份10%。蛋白质部分为apoaⅰ、aⅳ、b100、c、e等。vldl在肝脏合成,利用来自脂库的脂肪酸作为合成材料,其中胆固醇来自cm残粒及肝自身合成的部分。 极低密度脂蛋白临床意义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主要由肝细胞合成,是内源性甘油三酯,由肝运往全身的主要形式。极低密度脂蛋白由胆固醇、磷脂、甘油三酯、蛋白构成,甘油三酯是其主要成分。极低密度脂蛋白一般代谢后经中间密度脂蛋白(idl)转变为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受饮食,肠肝组织,毛细血管内皮以及激素等的调节和影响。极低密度脂蛋白的测定也是通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来估计的,其参考范围为:0.21~0.78毫摩

尔/升。 临床结果分析: (1)极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主要原因是甘油三酯增高,常伴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和糖耐量降低,血尿酸过多等;还可见于酗酒、胰腺炎、肥胖、糖尿病、低甲状腺素症、肾病综合症、尿毒症及禁食、妊娠等。 (2)糖是合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原料之一,所以进食过量的糖可诱发极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增加。 (3)极低密度脂蛋白测定需与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其它脂蛋白同时测定分析,才具有诊断价值

有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几大误区

有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几大误区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每个人都有可能会产生的小疾病。但是很多人却对此并不了解。其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通俗地理解为"坏"胆固醇,因为这是有可能会导致心脏病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认识常存在很多误区。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一下。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三大常见误区 1、胆固醇高就是坏事,胆固醇越低越好。 胆固醇主要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LDL),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下简称HDL),LDL高于正常是坏事,但HDL 高于3.0是大大的好事,他是脂质的清道夫。高密度脂蛋白HDL 可将血液中的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处理分解成胆酸盐,通过胆道排泄出去,从而形成一条血脂代谢的专门途径,也称“逆转运途径”。

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 正常情况下LDL是以非氧化状态存在,非氧化的LDL并不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壁像稀粥样的改变),最新的第7版《内科学》已明确阐述LDL被氧化成了(Ox-LDL),这些氧化了的LDL才会沉积在血管内壁,导致粥样硬化。 3、只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了,其他的胆固醇不用管。 即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正常了,也不排斥LDL有部 分被氧化,照样会导致粥样硬化。关键是要看HDL是否足量。1975年Miller博士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八例患者血脂水平都在 正常范围,却患上了严重的冠心病(冠心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代 表性疾病);同时又发现,这八例冠心病患者都有HDL偏低的特点。

以上就是几个关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误区,相信经过的介绍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在这里要格外注意的是,配合相应的降低胆固醇的食疗方法可以有效的减轻这一情况的发生。感谢大家的阅读。

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偏高的人在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偏高的人在饮食方面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1)减少脂肪的摄入量是控制热量的基础。减少动物性脂肪如猪油、肥猪肉、黄油、肥羊、肥牛、肥鸭、肥鹅等。这类食物饱和脂肪酸过多,脂肪容易沉积在血管壁上,增加血液的粘稠度,饱和脂肪酸能够促进胆固醇吸收和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升高。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酯升高,并有加速血液凝固作用,促进血栓形成。科学家发现北极圈内格陵兰岛的爱斯基摩人以鱼猎为生,在他们中间冠心病的死亡率仅 5.3%,远远低于丹麦人的35%。他们吃的食物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很低,多不饱和脂肪酸很高,主要含有20碳5烯酸(EPA)和22碳6烯酸(DHA)。它们存在于海鱼的鱼油中。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使血液中的脂肪酸谱向着健康的方向发

展,能够减少血小板的凝聚,并增加抗血凝作用。能够降低血液的粘稠度。DHA可以降低血脂保护神经系统。因此提倡多吃海鱼,以保护心血管系统,降低血脂。烹调时,应采用植物油,如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茶油、芝麻油等,每日烹调油10毫升~15亳升。 (2)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胆固醇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摄入过多的确害处不少,膳食中的胆固醇每日不超过300亳克,忌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鱿鱼等食物。植物固醇存在于稻谷、小麦、玉米、菜籽等植物中,植物固醇在植物油中呈现游离状态,确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而大豆中豆固醇有明显降血脂的作用。提倡多吃豆制品。 (3)供给充足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来源非常重要,主要来自于牛奶、鸡蛋、瘦肉类、禽类应去皮、鱼虾类及大豆、豆制品等食品。但植物蛋白质的摄入量要在50%以上。 (4)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要过多吃糖和甜食,因为糖可转变为甘油三

低密度脂蛋白指标偏高的危害及改善

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偏高 今天,我的体检结果出来了,其中一个叫低密度脂蛋白的指标偏高。正常范围是0-3.12,而我达到了3.91。医生说,这个指标已经很高了,可能会导致冠心病和心血管疾病。 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可能主要有几点:1、工作时间不太规律,压力大,加班多。2、饮食无规律,饱一顿,饿一顿。3 应酬多,饮食多油腻,喝酒无节制。4、缺少锻炼,整天呆在办公室里。 一、研究表明,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危害有以下三个方面: 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 如果血液中LDL-C浓度升高,它将沉积于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 引发多种疾病 引起冠心病、脑卒中和外周动脉病等致死致残的严重性疾病。 危机心脏 LDL-C水平如果超出正常范围时就会使心脏的危险性增加。因此LDL-C常被称为是“坏”胆固醇,降低LDL-C水平,则预示可以降低冠心病的危险[3]。

二、要改变这一情况,必须要做到以下: 1、供给合理的热能,使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一般来说身高(cm)-105,就是标准体重。使体重控制在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就行。 2、限制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胰、肝、脑),及蛋黄、鱼子、烧制的虾、蟹等。 3、限制动物性食品的摄入量。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4、饮食宜清淡、低盐。 5、适量饮茶,少饮酒或禁酒。 6、多吃粗粮如玉米、高粱、适量精肉、家禽、鱼类、牛奶、鸡蛋蛋白,各种蔬菜、瓜果、适量洋葱、大蒜、香菇、木耳、山楂等。纯糖食品要限制。 7 要经常锻炼。 三、许多食品具有降血脂作用: (1)大蒜:大蒜可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对防止动脉硬化有利。(2)茄子:茄子在肠道内的分解产物,可与过多的胆固醇结合,使之排出体外。 (3)香菇及木耳:能降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据研究,其降胆固醇作用,比降血脂药物安妥明强10倍。 (4)洋葱及海带:洋葱可使动脉脂质沉着减少;而海带中的碘和镁,对防止动脉脂质沉着也有一定作用。 (5)大豆: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115克豆类,血胆固醇可降低20%,

常规化验及正常值

血液一般检查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3:血红蛋白浓度(HGB)(参考值:120~160),(单位:g/L)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 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 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 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 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肝功能基本项目与参考值 ALT(谷丙转氨酶)5~40 AST(谷草转氨酶)0~40 AST/ALT(谷草/谷丙)0.80~1.50 GGT(谷氨酰转移酶)7~32 ALP或AKP(碱性磷酸酶)53~128 TBILI(总胆红素) 5.1~19.0 DBILI(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0.0~5.1 IBILI(间接胆红素) 5.0~12.0 TP(总蛋白)60~80 ALB(白蛋白)40~55 GLB(球蛋白)20~30.0 A/G(白球比)(1.5~2.5):1 LDH-L(乳酸脱氢酶)109~245

低密度脂蛋白

LDL 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吞丽娟,仲* 细胞通过细 胞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 receptor, LDLR) 介导的吞从血液中 摄取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这是体清除血浆中胆固醇的最主要方 式。当细胞表面的LDLR 出现功能缺陷时,可以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继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中风等严重疾 1 血浆中的脂蛋白在 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中,由于脂肪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等都不 溶或微溶于水,故其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的。脂蛋白,顾 名思义,是由脂质与蛋白质组成,它们之间是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结 合在一起。脂蛋白一般都是以不溶于水的甘油三酯(TG) 和胆固醇酯 (CE) 为核心,表面覆盖有极性的磷脂、胆固醇和少量蛋白质,它们的 亲水基团暴露在表面,故具有亲水性[1] 。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类:乳糜微粒(CM) 、极低密 度脂蛋白(VLDL) 、低病。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其中 (LDL) LDL 是富含胆固醇水平最高的脂蛋白[2] 。脂蛋白中的蛋白质被称为载 脂蛋白(Apo) ,不同脂蛋白含不同的载脂蛋白,如表 1 所示。

LDL Cetated W NM I C I**" W '、、 |fj ? ■ H^otyiK 溯可耐 ‘ LDL \d MBn^rarm - Rfri/nrEj drmwri 才g 管—* Lyivwm Lfwison&e F?H dio^frlrrcil

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

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酶联免疫检测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使用前仔细阅读本说明书。本酶联免疫试剂盒是基于双抗体夹心技术原理,来检测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只能用于研究用途,不得用于医学诊断。 用途:用于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测定。 工作原理 本试剂盒采用的是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样品中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水平。向预先包被了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单克隆抗体的酶标孔中加入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温育;洗涤后,加入HRP标记过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抗体。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然后加入底物A、B,产生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与样品中人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浓度呈正相关。 试剂盒组成 需要而未提供的试剂和器材 1.37℃恒温箱。 2.标准规格酶标仪。 3.精密移液器及一次性吸头 4.蒸馏水, 5.一次性试管 6.吸水纸 注意事项 1.从2-8℃取出的试剂盒,在开启试剂盒之前要室温平衡至少30分钟。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 3.建议所有标准品、样本都做双份检测。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请先用样品稀释

液稀释一定倍数(n倍)后再按说明书操作进行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总稀释倍数(×n×5)。 4.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5.为避免交叉污染,要避免重复使用手中的吸头和封板膜。 6.不用的其它试剂应包装好或盖好。不同批号的试剂不要混用。保质前使用。 7.底物B对光敏感,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光下。 洗板方法 手工洗板方法:甩掉酶标板内的液体;在实验台上铺垫几层吸水纸,酶标板朝下用力拍几次;将稀释后的洗涤液至少0.35ml注入孔内,浸泡1-2分钟。根据需要,重复此过程数次。自动洗板:如果有自动洗板机,应在熟练使用后再用到正式实验过程中 标本要求 1.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2.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操作程序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请按照说明自行在小试管中倍比 2 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孔中加入稀释好的标准品50μl;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 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30分钟。 3.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30倍稀释后洗涤液,振荡30秒,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如此重复5次,拍干。 4.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轻轻晃动混匀,37℃温育30分钟。 5.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30倍稀释后洗涤液,振荡30秒,甩去洗涤液,用吸水纸拍干。如此重复5次,拍干。 6.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10分钟. 7.取出酶标板,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8.测定:以空白孔调零,在450nm波长下测量各孔的吸光度值(OD值)。测定应在加终止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9.根据标准品的浓度及对应的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再根据样品的OD 值在回归方程上计算出对应的样品浓度。也可以使用各种应用软件来计算。应记住由于样品稀释了的,其实际浓度应该乘以总稀释倍数。 操作程序总结:

低密度胆固醇偏高的解决办法

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小于3.12毫摩尔/升。 低密度脂蛋白,俗称坏的胆固醇。如果长期偏高,是比较危险的,易患心血管疾病。 建议: 1、平时的饮食应该坚持“三低一高”的饮食原则,即低脂、低糖、低胆固醇、高纤维的原则,清淡饮食,多吃谷类、菇类、豆制品、新鲜蔬果。 2、同时要有适度的体育锻炼,这对提高身体免疫力,降低血脂是很有好处的。 如果没有其他基础性疾病,可以服用辛伐他汀,主要作用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初始剂量可以从10毫克/天,开始,每晚顿服。30--40天后,检查血脂四项,如果达标,可以使用维持量,但不能停药。每三个月,检查肝、肾功能,如果正常可以继续服用,如果转氨酶持续升高,需要请医生换药。 深海鱼油也有将血脂作用,但不够明显,可以作为辅助性治疗使用。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LDL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 放血疗法不可取,人到中年,对健康不利 猪内脏喊胆固醇、脂肪较高,容易形成高血脂 常喝酒,产生的热量较高,消耗不完都会转化成脂肪,导致血脂升高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少喝酒、不过分油腻 及时调养,可以解决问题的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无论是血液运输到肝细胞的脂肪酸,或是糖代谢转变而形成的脂肪酸,在肝细胞中均可合成甘油三酯。在肝细胞内,甘油H酯与APOB100、胆固醇等结合,形成VLDL并释放入血。在低脂饮食时,肠粘膜也可分泌一些VLDL人血。VLDL人血后的代谢,大部分变成低密度脂蛋白(LDL)。由于VLDL在血中代谢较慢,半衰期为6~12小时,故空腹血中仍有一定含量的VLDL。VLDL由于携带的胆固醇相对较少,且它们的颗粒相对较大,故不易透过动脉内膜。因此,正常的VLDL一般没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但是,由于VLDL中甘油三酯占50%~70%,胆固醇占8%~12%,所以一旦VLDL水平明显增高时,血浆中除甘油三酯升高外,胆固醇水平也随之增高。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由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转变而来的。LDL 的主要功能是把胆固醇运输到全身各处细胞,但主要是运输到肝脏合成胆酸。每种脂蛋白都携带有一定量的胆固醇,但体内携带胆固醇最多的脂蛋白是LDL。体内三分之二的LDL是通过受体介导途径吸收入肝和肝外组织,经代谢而清除的。而余下的三分之一是通过一条“清扫者”通路而被清除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防治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防治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防治?许多女性遇到这个疾病常常感到焦头烂额,那么,,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防治?接下来就让小编为您介绍吧。 文章目录 一、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防治 二、低密度脂蛋白高的人饮食应该注意什么 三、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症状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防治 1、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防治

已发现许多食品具有降血脂作用: 1.1、大蒜 大蒜可升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对防止动脉硬化有利。 1.2、茄子 茄子在肠道内的分解产物,可与过多的胆固醇结合,使之排出体外。 1.3、香菇及木耳 能降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据研究,其降胆固醇作用,比

降血脂药物安妥明强10倍。 1.4、洋葱及海带 洋葱可使动脉脂质沉着减少;而海带中的碘和镁,对防止动脉脂质沉着也有一定作用。 1.5、大豆 研究人员发现,每天吃115克豆类,血胆固醇可降低20%,特别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的低密度脂蛋白降低明显。 2、什么是低密度脂蛋白 2.1、低密度脂蛋白是一种运载胆固醇进入外周组织细胞的脂蛋白颗粒,可被氧化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当低密度脂 蛋白,尤其是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过量时,它 携带的胆固醇便积存在动脉壁上,久了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被称为"坏的胆固醇"。 2.2、一种密度较低(1.019~1.063 g/cm3)的血浆脂蛋白,约含25%蛋白质与49%胆固醇及胆固醇酯。颗粒直径为18~25 nm,分子量为3×106。电泳时其区带与β球蛋白共迁移。在血浆中起转运内源性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作用。其浓度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加有关。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规范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技术审评规范 (2014版) 一、前言 本审评规范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审评规范是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审评规范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审评规范。 本审评规范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审评规范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二、适用范围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用于体外定量测定人血清和/或血浆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从方法学考虑,本文主要指采用分光光度法原理,利用全自动、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或分光光度计,在医学实验室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定量检验所使用的临床化学体外诊断试剂。本规范不适用于干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 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管理类别为Ⅱ类,分类代号

为6840。 三、基本要求 (一)综述资料 综述资料主要包括产品预期用途、临床意义、产品描述、有关生物安全性的说明、研究结果的总结评价以及同类产品上市情况介绍等内容,应符合《办法》和《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申报资料基本要求》(国食药监械〔2007〕609号)的相关要求。下面着重介绍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试剂(盒)预期用途有关的临床背景情况。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富含胆固醇(CHO)的脂蛋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因素之一,LDL经过化学修饰后,其中的apoB-100变性,通过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被吞噬细胞摄取,形成泡沫细胞并停留在血管壁内,导致大量CHO沉积,促使动脉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atheromatous plaque),故LDL为致埃及粥样硬化的因子。临床上以LDL-C的含量来反映LDL水平。 LDL-C水平增高:⒈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LDL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LDL-C水平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因此,LDL-C可用于判断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⒉其他: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肥胖症以及应用雄激素、β-受体阴滞剂、糖皮质激素等LDL-C也增高。 LDL-C水平减低:LDL-C减低常见于无β-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吸收不良、肝硬化,以及低脂包含和运动等。 LDL-C检测的适应症:临床上主要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辅助诊断。 注:若注册申报产品声称临床意义超出此内容范围,应提供

低密度脂蛋白

LDL受体介导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内吞 范丽娟,李仲* 细胞通过细胞表面的低密度脂 蛋白受体(LDL receptor, LDLR)介导的内吞从血液 中摄取富含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这是体内清 除血浆中胆固醇的最主要方式。当细胞表面的 LDLR出现功能缺陷时,可以导致高胆固醇血症, 继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中风等严重疾 1 血浆中的脂蛋白 在人类和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中,由于脂肪 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等都不溶或微溶于水,故 其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运输的。脂蛋白, 顾名思义,是由脂质与蛋白质组成,它们之间是 通过疏水性相互作用而结合在一起。脂蛋白一般 都是以不溶于水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酯(CE) 为核心,表面覆盖有极性的磷脂、胆固醇和少量 蛋白质,它们的亲水基团暴露在表面,故具有亲 水性[1] 。应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四 类: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病。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其中 LDL是富含胆固醇水平最高的脂蛋白[2] 。脂蛋白中 的蛋白质被称为载脂蛋白(Apo),不同脂蛋白含不 同的载脂蛋白,如表1所示。

图1LDLR介导的血浆中LDL脂蛋白内吞的模型 LDL是一种球形颗粒的脂蛋白,其直径为 19~25 nm,核心是1 500个胆固醇酯,外面由800个 磷脂和500个未酯化的胆固醇分子包裹,最外层有 一个相对分子质量为514 000的载脂蛋白B-100 (Apo B-100) [3-5] ,LDL是血浆中主要的胆固醇转运 脂蛋白。 在血浆中大约70%的LDL是通过低密度脂蛋 白受体(LDLR)介导的内吞作用进入各组织细胞所 清除,其余由清道夫受体摄取、氧化,以及由周 围组织进行非受体介导途径所摄取[9] 。由此可见,LDLR介导的LDL内吞途径对于调节血浆总胆固醇浓度及胆固醇的体内平衡起关键性作用[10] 。 在血浆中LDL水平的升高已经被证明是冠状 动脉疾病和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个普遍的危 险因素[11-13] 。清除LDL主要通过肝脏的LDLR介导 的内吞过程,LDL受体的功能缺陷是引起家族性高 胆固醇血症和冠状动脉疾病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3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介导的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内吞在发现 LDLR后,Brown和Goldstein进一步提出了由LDLR介导的LDL细胞内吞的过程以及相关的机制[10,33],这种由LDLR介导LDL内吞的代谢过 程称为LDL受体途径(LDL receptor pathway), 该途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元凶。动脉粥样硬化这已经不是中、老年人的事情,应该从青年时期就要进行正确的干预,一位有名望的医学专家说,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说是小儿科的事。言外之意,就是要及早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包括:坚持经常的有氧运动、合理的饮食结构、必要的药物干预。使血脂四项达标,这就是:血清总胆固醇(TC)<5,6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0mmol/L 甘油三酯(TG)<1,7mmol/ 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 其实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原因与日常生活饮食及习惯有很大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可引起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1.饮食不合理。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是导致体内低密度脂蛋白偏高的主要原因,而动物产品,如牛肉,猪肉,全脂牛奶和蛋黄都是饱和脂肪酸丰富的来源,而加工和油炸食品含有高浓度的反式脂肪酸。如果吃这类食品,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并导致其指数偏高。 2.运动少,肥胖。因为人体经常不运动,或者作为肥胖者,体内常常会有很多热量,而身体得到高于实际需要的热量,就会将多余热量储存为脂肪,引起甘油三酯偏高。 3.精神压力过大,心情郁闷。很多人倾向于吃大量脂肪类食物,饮酒和吸烟,以帮助缓解紧张情绪。所有这些都会导致低密度脂蛋白偏高。 4.遗传因素。因为基因对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生产和处理速度发挥了关键作用。 知道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原因,还要明白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怎么办?首先要在饮食上进行调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患者,特别是肥胖者更要加以注意。不吃纯糖食品及甜食。少吃动物肝脏及其它内脏,特别是对动物脑、蟹黄、鱼子等要限制摄入量。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多吃茄子、香菇及木耳、大蒜、香菇及木耳、茶叶、鱼类、洋葱及海带、植物油等降血脂类食物,多吃鱼类(特别是海产鱼类)、禽肉、瘦肉、大豆及豆制品等。 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肝脏中合成的内源性甘油三酯.一旦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增高时,血浆中除甘油三酯升高外,胆固醇水平也随之增高。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6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出血性疾病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