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6章习题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6章习题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6章习题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6章习题

第6章:网络层

1. 假设在以太网上运行IP协议,源主机A要和IP地址为的主机B通信,请问A如何得到主机B的MAC地址(说明采用的协议以及查找过程)

解答:

主机A采用地址解析协议ARP获得主机B的MAC地址,具体过程如下:

(1)主机A首先很据主机B的IP地址,在自己的ARP高速缓存表查找与之对应的MAC地址。如果可以找到,不再进行地址解析;否则,则以广播方式发送一个ARP请求分组,该请求分组中包含主机A的IP地址、MAC地址以及主机B的主机地址。

(2)主机B在接收到ARP请求分组时,将完成地址解析,并发送ARP应答分

组,该分组包含了主机B的MAC地址。

(3)主机A收到来自主机B的ARP应答分组时,将提取主机B的IP地址和MAC

地址加入到ARP高速缓存表中,然后将具有完整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目的MAC地址和数据作为一个发送分组,传送给数据链路层并封装成帧。

$

2. 考虑如图所示的采用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的子网。假设路由器C刚

启动,并测得到达它的邻接路由器B、D、E的时延分别等于6、3、5。此后,路由器C依次收到下列矢量:来自D的(16,12,6,0,9,10)、来自E的(7,6,3,9,0,4)以及来自B的(5,0,8,12,6,2)。上面的矢量表示的是发送该矢量的结点分别与结点A、B、C、D、E、F的延时。则路由器C 在收到3个矢量之后的新路由表是什么

解答:

已知路由器C测得到达自己的邻接路由器B、D和E的时延分别等于6、3和5。在收到来自D的矢量(16、12、6、0、9、10)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1所示。

表1

自E的矢量(7,6,3,9,0,4)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2所示。[

表2

在收到来自B的矢量(5,0,8,12,6,2)后,路由器C的路由表如表3 所示。

^

表3

\

3. 一个有50个路由器的网络,采用基于矢量距离算法的路由选择算法,路由

表的每个表项长度为6字节,每个路由器都有3个邻接路由器,每秒与每个邻接路由器交换1次路由表。则每条链路上由于路由器更新路由信息而耗费的带宽是多少

解答:

在该网络上共有50个路由器,因此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的大小为6*8*50=2400b。在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中,每个路由器都定期地与所有相邻的路由器交换整个路由表,并以此更新自己的路由表项。由于每个路由器每秒与自己的每个邻接路由器交换1次路由表,一条链路连接两个路由器,因此,每秒在一条链路上交换的数据为2*2400=4800b,即由于更新路由信息而耗费的带宽为4800b/s。

4. 假设有一个IP数据报,头部长度为20B,数据部分长度为2000B。现该分组

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需要经过两个网络,这两个网络所允许的最大传输单元MTU为1500B和576B。请问该数据报如何进行分片

解答:

头部长为20B,数据部分长为2000B的IP数据报在经过MTU为1500B的第一个网络时进行分片,分为2个分片,分片1携带1480B的数据,而分片2携带520B的数据。在经过MTU为576B的第二个网络时,分片1仍然需要进一步分片,分为3个分片,分片3和分片4都携带556B的数据,分片5携带368B的数据。因此,目的主机将收到4个分片,即分片2、分片3、分片4、分片5。

<

5. 假设主机A要向主机B传输一个长度为512KB的报文,数据传输速率为

50Mb/s,途中需要经过8个路由器。每条链路长度为1000km,信号在链路中的传播速度为200000km/s,并且链路是可靠的。假定对于报文与分组,每个路由器的排队延迟时间为1ms,数据传输速率也为50Mb/s。那么,在下列情况下,该报文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主机B

(1)采用报文交换方式,报文头部长为32B;

(2)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每个分组携带的数据为2KB,头部长为32KB。

解答:

(1)如果采用报文交换方式,由于报文头部长为32B,报文携带的数据为

512KB,整个报文长为(32+512*1024)*8=4194560(b)。已知数据传输速率为50Mb/s,则发送该报文所需的传输延时为4194560/50(us)≈84(ms)。

另外,报文经过每个路由器的排队时延为1ms,在每条链路上的传播时延为1000/200000=(s)=5(ms)>

因此,该报文从主机A到主机B所需的总时间=9*传输时延+9*传播时延+8*

(2)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由于分组头部长为32B,每个分组携带的数据为

2KB,每个分组的总长度为(32+2*1024)*8=16640(b),分组的个数N为512/2=256。已知数据传输速率为50Mb/s,则发送该一个分组所需的传输时延为16640/50(us) ≈(ms)。

另外,每个分组经过每个路由器的排队时延为1ms,在每条链路上的传播时延为1000/200000=(s)=5(ms)。

因此,从主机A到主机B发送所有分组所需的总时间为主机A发送(N-1)个分组的传输时延加上最后一个分组从主机A到主机B的总时间,即等于(N-1)*传输时延+9*传播时延+8*排队时延=(256-1)*+9*+9*5+8*1 ≈140(ms)。

6. 已知5台主机A、B、C、D、E经过路由器R1、R2、R3、R4连接的网络结构

如图所示。试回答以下问题:

(1)主机A到主机B的IP数据报经过的路径和主机B到主机A经过的路径是

否一定相同

(2)请写出路由器R1的静态路由表。

>

解答:

(1)由于主机A和主机B之间只存在一条路径A←→R1←→R4←→B,因此主机

A到主机B的IP数据报与主机B到主机A的IP数据报所经过的传输路径是相同的(但方向是相反的)

(2)路由器R1的静态路由表如表所示。

目的站点下一跳目的站点!

下一跳

A直接D R3

B R4: E直接

C直接

7. 某个单位的网点由4个子网组成,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主机H1、H2、H3、H4

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如表所示。

(1)请写出路由器R1到4个子网的路由表。

(2)试描述主机H1发送一个IP数据报到主机H2的过程(包括物理地址解析

过程。)

#

主机IP地址子网掩码

H1)

H2

H3

.

H4

解答:

(1)将H1、H2、H3、H4的IP地址分别与它们的掩码进行与操作,可以得到4

个子网的网络地址,分别为:、、、。因此,路由器R1到4个子网的路由表如表所示。

(2)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IP数据报的过程如下:

a.主机H1首先构造一个源IP地址为、目的IP地址为的IP数据报,然后将该数据报传送给数据链路层;

b.然后,主机H1通过ARP协议获得路由器R1()所对应的MAC地址,并将其作为目的MAC地址填入封装有IP数据报的帧,然后将该帧发送出去;

*

c.路由器R1收到该帧后,去除帧头和帧尾,得到IP数据报,然后根据IP 数据报中的目的IP地址()去查找路由表,得到下一跳地址为直接广播;

d.然后路由器R1通过ARP协议得到主机H2的MAC地址,并将其作为目的MAC地址填入封装有IP数据报的帧,然后将该帧发送到子网net2上;

e.主机H2将收到该帧,去除帧头帧尾,并最终得到从主机H1发来的IP数据报。

8. 假设主机A与路由器R1相连,R1与路由器R2相连,而R2又与主机B相连。

现在主机A上有一个包含900字节数据、20字节头部的TCP报文段要传送给主机B。请写出在3段链路(A-R1,R1-R2,R2-B)中传输的IP数据报头部中的总长度字段、标识字段、DF、MF和片偏移字段。假设链路A-R1能支持的最大帧长度为1024字节(包括14字节帧头),链路R1-R2能支持的最大帧长度为512字节(包括12字节帧头),链路R2-B能支持的最大帧长度为512字节(包括12字节帧头)。

解答:

数据长度为900B,TCP报文段头部长度为20B,IP数据报头部长度为20B,则主机A发出的IP数据报D总长度为940B,这小于链路A-R1的MTU(即1024-14=1010B),因此该数据报在链路A-R1传输之前不需要分片。此时,数据报D头部中的各字段值如下:

总长度=940;标识=x;DF=0;MF=0;片偏移=0。

·

当数据报D到达路由器R1时,由于链路R1-R2的MTU为512-12=500(B),因此需要进行分片,分为两个IP数据报D1、D2。其中D1头部中的各字段值如下:

总长度=500;标识=x;DF=0;MF=1;片偏移=0。

D2头部中的各字段值如下:

总长度=460;标识=x;DF=0;MF=0;片偏移=60。

当数据报D1、D2到达路由器R2时,由于链路R2-B的MTU也为512-12=500 (B),因此不需要继续分片,头部中的各字段值没有发生变化。

9. 网络地址转换(NAT)的主要目的是解决IP地址短缺问题以及实现TCP负载

均衡等。在图中的设计方案中,与Internet连接的路由器采用网络地址转换。请根据路由器的NAT表和图中给出的网络结构、IP地址,简要叙述主机B向内部网络发出请求进行通信时,边界路由器实现TCP负载均衡的过程。

|

协议内部局部地址及端口

内部全局IP地址及端口

外部全局IP地址及端口号

TCP:80:80)

:3058

TCP:80:80:4371

TCP:80:80)

:3062

解答:

主要步骤如下:

(1)外部主机B()发出请求,建立主机B到虚拟主机()的连接;

(2)边界路由器接到这个连接请求后,查询NAT表,建立一个新的地址转换映射。如:为分配真实主机地址;

(3)边界路由器用所选真实地址替换目的地址,转发该数据包。包括主机接收到该数据包,并作应答;

(4)边界路由器接到应答包后,根据内部地址及端口号和外部地址及端口号,从NAT映射表中查找对应的内部虚拟主机地址及端口号;

(5)将源地址转换成虚拟主机地址,并转发应答包;B接收到源地址为的应答包;

(6)下一个请求时,边界路由器为其分配下一个内部局部地址,如。

10. 某网络结构如图所示,如果路由器3和网络4之间的线路突然中断,按照RIP

路由协议的实现方法,路由表的更新时间间隔为30s。请写出中断30s后路由器2的路由信息表和中断500秒后路由器2的路由信息表。

注:(1)若达到目的网络不需要转发或目的网络不可达,用“—”来表示“下一站地址”;

(2)当目的网络不可达时,“跳数”为16。

解答:

中断30s后路由器2的路由信息表(一)如表1所示:

*

表1

目的网络下一跳地址距离目的网络下一跳地址距离

…1-0

-03

中断500s后路由器2的路由信息表(二)如表2所示:

表2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试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试题 一、判断题 1、WWW使用非线性网型结构来组织信息和浏览。它使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等技术,能将文本、图形、声音、图像和视频综合在一起,形成多媒体文档,提供多媒体服务。( 正确 ) 2、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时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正确 ) 3、计算机软件结构设计中划分模块时,尽量做到高内聚、低耦合,保持模块相对独立性,并以些原则优化初始的软件结构。(正确) 4、双绞线是目前广域网上最常用的传输介质,目前使用的双绞线是五类或超五类线,它由4对线组成,其中每对由两根带绝缘层的导线以螺旋形绞合在一起,这两条线使用时作一条通信线路。( 错误 ) 5、当一台客户机需要另一台主机的IP地址时,一般它首先查询自己所在的DNS服务器,前提是这台服务器列在搜索次序的首位。( 正确) 6、计算机软件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两大部分之一,是能够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数据及与程序和数据相关的各种文档的统称。(正确) 7、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机制中加密是提供数据保密的基本方法,用加密方法和认证机制相结合,可提供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正确) 8、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鉴别交换是在通信进程中,以双方互换约定信息方式确认实体身份机制。(正确) 9、在FTP客户连接服务器的整个过程中,数据传输通道是一直保持连接的,而控制信道是临时建立的。( 错误 ) 10、SMTP协议是Internet上基于TCP/IP应用层协议,适用于主机之间电子邮件交换。(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2、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 A、PAN B、LAN C、MAN D、WAN 3、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C) A、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B、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D、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4、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 C)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同步 D、编码、控制信息、同步 5、采用专用线路通信时,可以省去的通信阶段是(B ) A、建立通信线路 B、建立数据传输链路 C、传送通信控制信号和数据 D、双方确认通信结束 6、通信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B ) A、终端、电缆、计算机 B、信号发生器、通信线路、信号接收设备 C、信源、通信媒体、信宿 D、终端、通信设施、接收设备 7、以下不正确的是(D )。 A.TCP/IP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B.IP协议位于TCP/IP网际层 C.UDP协议提供的是不可靠传输 D.IP协议提供的是可靠传输 10、当IEEE802.3MAC帧中的目的地址字段为全“1”时,表示( A) A.单个地址 B.组地址 C.广播地址 D.局部地址 11、“截获”是一种网络安全攻击形式,所攻击的目标是信息的(B ) A.可用性 B.保密性 C.完整性 D.安全性 12、ADSL标准允许达到的最大下行数据传输速率为( D) A.1Mbps B.2Mbps C.4Mbps D.8Mbps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要点

第1章 1、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用通信线路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计算机系统相互连接,并按网络协议进行数据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 3、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 4、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一个网可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大部分 5、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和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6、什么是网络的拓扑结构? 按照拓扑学的观点,将工作站、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单元抽象为“点”,网络中的传输介质抽象为“线”,计算机网络系统就变成了由点和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它表示了通信媒介与各节点的物理连接结构,这种结构称为网络拓扑结构。 7、计算机网络常用的拓扑结构有五种,星型、总线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拓扑结构。 8、根据网络的通信方式对网络分类。 广播式网络、点到点式网络。 9、网络协议及三要素是什么? 我们把计算机网络中用于规定信息的格式、以及如何发送和接收信息的一套规则称为网络协议。三要素分为:语法、语义、时序。 10、什么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层中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 11、为什么说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12、ISO/OSI参考模型分层和TCP/IP的分层结构,按顺序写出各分层 ISO/OSI参考模型(从第一层到第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参考模型(从第一层到第四层):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应用层。 13、everything over IP和IP over everything的含义。 TCP/IP 协议可以为各式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everything over IP)。 TCP/IP协议也允许IP协议在各式各样的网络构成的互联网上运行(IP over everything) 14、Internet起源于Arpanet,使用TCP/IP协议。 第2章 1、理解波特率、数据传输入速率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数据传输速率是每秒传输的二进制比特数,又称为数据率或比特率。单位有bit/s等,用C表示。 把承载数据的基本信号单元称为码元,把每秒传输的码元数称为波特率,又

2015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A及答案-最终

北京交通大学考试试题(A卷)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学年学期:2015—2016学年第1学期课程编号:90L124Q 开课学院:电气工程出题教师:网络课程组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 学生学院:班级: 注意:请将所有试题都答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在局域网中,交换机与计算机使用()互联 A.直通线B.反转线C.交叉线D.以上均错 2.一个有n层协议的网络系统,应用层生成长度为x字节的报文,在每一层都加上 长为h字节的报头,那么,网络带宽中因传输各层报头而浪费的比例为()。 A.h/(h+x)B.x/(h+x) C.nh/(nh+x) D.x/(nh+x) 3.某信道如果采用 16元振幅调制则可以获得最高的数据率为16000 bps,根据奈 氏准则的限制,该信道的最高码元速率为()码元/秒。 A.1000 B.2000 C.4000 D.8000 4.下列媒体共享技术中,以太网采用的是() A.静态划分信道 B.随机接入 C.受控接入D.以上均可 5.有ABCD四个站进行码分多址CDMA通信,码片序列如下, A.(-1-1-1+1+1-1+1+1)B.(-1-1+1-1+1+1+1-1) C.(-1+1-1+1+1+1-1-1)D.(-1+1-1-1-1-1+1-1) 现收到码片序列为(-1+3-3+1-1-1-1-1),则发送0的站是:() 6.xDSL宽带接入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 )进行改造。 A.模拟电话用户线 B.有线电视网 C.光纤网络D.以上都不是 7.网络适配器从网络中每收到一个数据帧就会先硬件检查() A.目的MAC地址B.源MAC地址 C.目的IP地址D.源IP地址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期末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期末试题(08级电子信息工程120分钟)A卷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下列哪一项最好地描述了模拟信号 A.用图表示像是一个正弦波 B.有两个不同的状态 C.以每秒周期数计量 D. A 和C E. A和C 2.下列哪一种传输方式被用于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输 A.串行 B.并行 C.同步 D.异步 3.在串行传输中,所有的数据字符的比特 A.在多根导线上同时传输 B.在同一根导线上同时传输 C.在传输介质上一次传输一位 D. 以一组16位的形式在传输介质上传输 4.波特率等于 A.每秒传输的比特 B.每秒钟可能发生的信号变化的次数 C.每秒传输的周期数 D. 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5.假定一条线路每1/16s采样一次,每个可能的信号变化都运载3bit的信息。问传输速率是每秒多少个比特 s s s D. 48b/s 6.半双工支持哪一种类型的数据流 A.一个方向 B.同时在两个方向上 C.两个方向,但每一时刻仅可以在一个方向上有数据流 7.在下列传输介质中,哪一种错误率最低 A.同轴电缆 B.光缆 C.微波 D. 双绞线 .多路复用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8. A.执行数/模传换 B.减少主机的通信处理负荷 C.结合来自两条或更多条线路的传输

D. 执行串行/并行转换 9.在下列功能中,哪一个最好地描述了OSI(开放系统互连)模型的数据链路层 A.保证数据正确的顺序、无错和完整 B.处理信号通过介质的传输 C.提供用户与网络的接口 D. 控制报文通过网络的路由选择 10.OSI模型的物理层负责下列哪一种功能 A.格式化报文 B.为数据选择通过网络的路由 C.定义连接到介质的特征 D.提供远程文件访问能力 11.在不同网络结点的对等层之间的通信需要下列哪一项 A.模块接口 B.对等层协议 C.电信号 D.传输介质 12.下列各网络设备属于通信子网的是()。 A.客户机 B.接口信息处理机 C.终端 D.服务器 13.若对一个最大频率为35 kHz的声音信号进行采样,则最适合的采样频率为()。 kHz kHz kHz kHz )。14.实际上提供虚电路服务的通信子网内部的实际操作( B.既可以用虚电路也可以用数据报 A.只可以是虚电路方式 D.既不是虚电路也不是数据报 C.只可以是数据报方式 )。的传输速率是(ISDN接口标准中,信令信道(D信道)定义的kbps kpbs kbps kpbs 。)的信元头及信元的长度为(字节字节和48 字节和50字节 字节字节和53 字节和52字节 。)17.下列设备属于资源子网的是( D.交换机集中器 C.路由器 A.打印机 B.)。通信双方之间只有一条数据通道,则双方不可以采用的数据传输方式是(18.串行通信 D. C.全双工传输 A.单工传输 B.并行通信 。)如果对某模拟信号进行采样后,有19.256个量化级别,则( 1个字节来表示结果 B.用 A.用位7 bit来表示结果位二进制数来表示D.用128 位二进制数来表示结果C.用256)1,接受窗口>时,相当于(。20.从滑动窗口的观点看,当窗口尺寸为:发送窗口>1对等重发D. 选择重发C. N -back-RQ 空闲A. 21.局域网的特点不包括()。 A.地理范围分布较小 B.数据传输速率较低 C.误码率较低 D.协议简单 第二大题问答题(每题4分,共40分) 1. 如何实现比特填充 2.为什么TCP连接的建立过程需要三次握手(或三次联络) 3.什么是防火墙什么是内连网两者有何关联 4.服务的四个原语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8212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适用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总课时数:32 学分:2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1.本课程是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必须课。该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网络的构成、拓扑结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几个重要的协议、着重了解TCP/IP协议和以太网(Ethernet) 及IEEE 802标准,是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使用方法。 2.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本课程需要先学习微机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计算机网路与通信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网路应用设计的基础课程。 3.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网路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和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对局域网和广域网要有所了解,对几种高速局域网如快速以太网和千兆以太网,FDDI,ATM等有所了解。对常见的网络互联技术和设备,如集线器、网桥、路由器、网关等也有所了解。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和日常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纲要 1.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的概念较多,因此要强调基本概念,而不是过多的讲述具体的计算机网路中所使用的专用设备。本课程工程性较强,教学中应使理论联系实际和重视实验环节。熟悉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很热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2.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教学的重点、难点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路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认识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组成,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重点: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2.计算机网路的功能和组成。 难点:(无)。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使学生对网络体系结构达到理解层次,开发系统互联参考模型要求达到认识层次,OSI各层概述要求达到认识层次,TCP/IP体系结构要求达到认识层次。 重点: 1.网络体系结构 2.开发系统互联参考模式 3.OSI各层概述 4.TCP/IP体系结构 难点:OSI各层概述、TCP/IP体系结构。 第三章.物理层中的数据传输 基本要求: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学生实验报告册 (理工类)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专业班级:10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生学号:学生姓名: 所属院部:信息技术学院指导教师: 20 12 ——20 13 学年第二学期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实验项目名称:通信线路的制作与连接实验学时: 2学时 同组学生姓名:无实验地点: B405 实验日期: 2013年4月2日实验成绩: 批改教师:批改时间:

实验一网络通信线路的制作与连接 一、实验目的 1.了解LAN中常用的几种传输介质、连接器的性能及各自特点。 2.学习双绞线、同轴电缆网线的制作和掌握网线制作工具,电缆测试仪的使用。 3.掌握LAN中常用的几种传输介质、连接器的连接方法与实际使用。 4.独立制作一根合格的双绞线或同轴电缆的网线。 二、实验设备 实验所需设备主要有以下几样工具:5类双绞线,RJ-45头,细缆,BNC接头,T型头,端接器、同轴电缆、收发器、AUI电缆、双绞线、同轴细缆压线钳,电缆测试仪,剥线钳、剪刀。 三、实验必备知识 1.电子电路,数字逻辑电路。 2.微型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接口技术。 3.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网络传输介质等基础知识。 四、实验原理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有线通信大多采用铜芯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同轴粗缆与细缆,无屏蔽双绞线(UTP)、光纤等。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网络终端设备将要传输的信息转化成相关传输介质所需的电信号或光信号,然后通过传输介质、网络设备进行传输。不同的传输介质具有不同的电气特性、机械特性、和信息传输格式,因此,它们也就具有不同的传输方式、传输速率,传输距离等。在组建局域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 (如覆盖范围、应用对象、性能要求、资金情况等)来决定采用何种网络拓扑结构、传输介质及相关的网络连接设备等。 双绞线:双绞线是由两根绝缘金属线互相缠绕而成,这样的一对线作为一条通信链路,由四对双绞线构成双绞线电缆。双绞线点到点的通信距离一般不超过100米。目前,计算机网络上用的双绞线有三类(最高传输率为10 Mbps)、五类线(最高传输率为10 0 Mbps)、超五类线和六类线(传输速率至少为250 Mbps)、七类线(传输速率至少为600 Mbps)。双绞线电缆的连接器一般为RJ-45. 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由内、外两个导体组成,内导体可以由单股或多股线组成,外导体一般由金属丝编织网组成。内、外导体之间有绝缘材料,其匹配阻抗为50欧。同轴电缆分为粗缆和细缆,粗缆用DB-15连接器,细缆用BNC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域名服务器上存放有internet主机的 ( B )。 A.IP地址 B.域名和IP地址 C.域名 D.E-mail地址2.以太网的MAC地址长度为(A ) A.48位 B.32位 C.64位 D.128位3.用于WWW传输控制的协议是(C)。 A.URL B.SMTP C.HTTP D.HTML 4.以下不正确的是(D)。 A.TCP/IP传输层协议有TCP和UDP B.IP协议位于TCP/IP网际层 C.UDP协议提供的是不可靠传输 D.IP协议提供的是可靠传输 5. 在常用的传输媒体中,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传输媒体是(B)。 A. 双绞线 B. 无线信道 C. 同轴电缆 D. 光纤 6.下列哪种交换方法实时性最好?( B ) A. 报文交换 B. 分组交换 C. 电路交换 D. 各种方法都一样 7.某公司申请到一个C类IP地址,需要连接2个分公司,最大的一个分公司有60台主机,如果每个分公司需要使用一个网段,则子网掩码应设置为(D)。 A. B. .255.128 C. D. 8. 下列哪种协议的目的是从已知的IP地址获得相应的MAC地址() A. TELNET B. ARP C. RARP D. ICMP 9. 现在经常提到的TCP/IP,下面不正确的描述是( A )。 A. 指TCP和IP两个具体协议。 B. 指Internet网所使用的体系结构。 C. 指整个TCP/IP协议簇(protocol suite)。 D. 指TCP/IP协议栈,因为几个层次的协议画在一起像一个栈(stack)结构。 10.下列哪个设备可以隔离广播域:() A. hub B. switch C. repeater D. router 11. TCP/IP通信过程中,数据从应用层到网络接口层所经历的变化序列是()数据链路帧>数据报——>IP——PDU运输层>应用层数据—— A. B. 应用层数据——> IP数据报运输层PDU——>运输层PDU——>数据链路帧 C. IP数据报——>应用层数据——>运输层PDU——>数据链路帧 D. IP数据报——>应用层数据——>数据链路帧——>运输层PDU 12. 内部私有IP地址到对外合法IP地址之间的转换是用() A. ICMP B. NAT C. ARP D. RARP 1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网卡的基本功能() A. 数据转换 B. 路由选择 C. 网路存取控制 D. 数据缓存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考试题卷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考试题卷 一、选择题 1、分组交换的特点:高效;灵活;迅速;可靠;因特网核心部分采用网状拓扑结构;分组 交换网有交换节点。 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是:一个互联的自主的计算机集合。 3、自主是指计算机之间没有主从关系,所有计算机都是平等的。自主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4、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扩大共享资源的地域范围、提高可靠性、促进分布式数据处理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发展、提供各种通信服务、提高可扩充性 5、通信消息可归纳成连续消息和离散消息。连续消息是指状态随时间连续变化的消息,离散消息是指状态可数或离散的消息。 6、信号的两种基本形式是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指该信号的波形可以表示为时间的连续函数,数字信号是指幅度不随时间作连续变化,只能取有限个离散值。 7、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的定义:层次结构和协议的集合构成网络的体系结构。它的两个两个概念是:协议、计算机通信体系结构或协议体系结构。 8、协议可定义为统管两个实体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一组规则、标或约定。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计时。 9、协议体系结构就是不把整个通信任务只交给一个模块去承担,而是交给采用结构化方式构成的一组模块去完成的结构。 10、层次分解(分层)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兼容性好、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11、数据通信研究的内容分为:数据传输、数据编码、数据交换。 12、为何要对数据进行编码?一是为了适合传输媒体特性,便于远距离传输;二是为了去掉数据的冗余信息,提高数据输出的信息率;三是为了保证通信系统传输的可靠性,提高系统的抗扰能力。 13、数字传输具有以下优点:(1)数字技术的优势;(2)数据完整性;3)带宽的有效利 用;(4)安全性与保密性;(5)统一性。 14、请分析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的优缺点?异步传输:控制简单,但效率低、速度慢;同步 传输:效率高、开销小、适合大数据块的传输,但控制比较复杂,如果传输出错,则需要重 新传送整个数据块。 15、设计数据传输系统时,考虑的关键的内容是那两个?传输速率、传输距离。数据传输速 率越高,传输距离越远,传输效果就越好。 16、与传输媒质和决定数据传输速率的关键因素是那三个?带宽、传输损耗、干扰。 17、理想带通信道的最高波形传输速率C=2WlbM(baud)) 18、信噪比(S/N)dB=10log(信号平均功率S/噪声平均功率N) 19、接收器接收信号的成功率主要由那三个因素决定?信噪比S/N、数据率、带宽。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提纲及试题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提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新名词及术语;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特点、设计技巧和方法;对常用计算机网络(如Ethernet、Internet)会进行基本的配置和使用。 二、课程教学组织 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基本遵循分层模型,但不拘泥于分层结构模型;以Internet技术与高速网络技术为主线,加入网络发展的最新内容。 三、课程教学要求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新名词、术语及设计思路和方法技巧,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工作原理,掌握处理计算机网络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一种网络的安装、使用和简单维护,且面对不断变化的网络技术,具有跟踪、继续学习的基础与能力。 1. 掌握: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解答与网络应用相关的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2. 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第二部分考试内容和复习要求 第 1 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定义、协议、计算机网络的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应用。 复习要求: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协议;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体系结构。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及计算。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方法。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 ?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构型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了解:典型的计算机网络。 ?掌握:协议、层次、接口与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1.6 比较电路交换、存储转发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区别。 (1)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是在源端和目的端间实时地建立起电路连接,构成一条信息通道, 专供两端用户通信。通信期间,信道一直被通信双方用户占有,通信结束,立即释放。线路交换的特点是:数据传输可靠、迅速、有序,但线路利用率低、浪费严重,不适合计算机网络。 (2)存储转发交换是在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的。存储转发和电路交换的主要区别是: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报文或报文分组)进入通信子网,通信子网中的结点要负责完成数据单元的接收、差错校验、存储、路选和转发功能。存储转发交换包括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两种。 (3)报文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方式进行传送,无需事先建立线路,事后更无需拆除。它的优点是:线路利用率高、故障的影响小、可以实现多目的报文;缺点是:延迟时间长且不定、对中间节点的要求高、通信不可靠、失序等,不适合计算机网络。 (4)分组交换中数据以短分组的形式传输,分组长度一般为1000 字节。如果发送端有更长 的报文需要发送,那么这个报文被分割成一个分组序列,每个分组由控制信息和用户数据两部分组成。分组交换适用于计算机网络,在实际应用中有两种类型:虚电路方式和数据报方式。分组交换的优点是:高效、灵活、迅速、可靠、经济,但存在如下的缺点:有一定的延迟时间、额外的开销会影响传输效率、实现技术复杂等。 2.1 (1)双绞线:是最常见的、最经济的传输媒质,主要用于网络和建筑物的通信线路; (2)同轴电缆:主要应用于电视转播、长途传输、近距离的计算机系统连接、局域网等;3)光纤:主要用在长途电信中; 2.11 什么是扩频通信?基本的扩频技术有哪两种?试分析其基本原理。 扩频(spread spectrum)的基本思想是将携带信息的信号扩散到较宽的带宽中,用以加大干扰及窃听的难度。常见的扩频技术有跳频和直接序列扩频两种。 2.12 分析分组交换中数据报和虚电路两种不同工作方式的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数据服务的特点: (1)主机随时可发送数据; (2)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 (3)分组不一定按顺序到达目的主机 (4)某个分组可能丢失(不可靠服务) 虚电路服务的特点: (1)先拨号建立电路,然后再通话 (2)分组都必须沿着虚电路传送,数据传送完毕后,释放虚链路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教学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Technologies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时数:32学分:2 执笔者:胡小刚编写日期:2002.5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系统结构、协议标准和详尽实现方法,使学生具有用微机组网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工业计算机控制网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础(2学时) 本章是计算机网络的综述,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系统结构等。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系统结构,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4学时) 本章内容是介绍数据通信的相关知识,内容涉及传输方式、编码技术、系统传输介质、多路复用技术、调制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控制技术。 重点:掌握网络拓扑结构,理解编码技术、多路复用技术、调制技术、交换技术、差错控制技术,理解各种传输介质的特点和性质。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4学时) 本章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OSI参考模型和其它网络体系结构。 重点:掌握网络协议、OSI参考模型、服务原语、服务参数和层交互作用。 第四章通信子网及协议(4学时) 本章首先介绍通信子网的结构,然后介绍OSI七层模型中下三层,主要内容是物理层技术和典型标准、数据链路层控制及常用协议、网络层构造和协议。 重点:掌握通信子层的构成、RS-232标准、RS-485标准、异步传输和异步通信中的六控制面向字符的传输控制规程BSC、面向位的协议HDLC网络层的路由算法和X25协议。.第五章运输层协议(2学时) 本章介绍运输层的模型与功能、运输层服务的实现和运输层协议。 重点:掌握运输层的协议数据单元、运输层服务的实现和TCP协议。 第六章高三层的功能及协议(2学时) 本章介绍OSI高三层功能及协议,介绍会话层服务及协议,在表示层中介绍表示层服务原语、数据压缩和数据的加密与解密技术,在应用层介绍应用服务元素、特定应用服务元素。 重点:掌握OSI会话协议,远端过程调用,数据压缩,数据加密和解密,应用层特定服务元素。 第七章计算机局域网(3学时) 本章介绍局域网的类型、总线型局域网及CSMA/CD协议、环型网及 IEEE802.4和802.5协议,宽带局域网、ISDN、CBX,光纤网和FDDI,ATM。 重点:掌握IEEE802标准,CSMA/CD协议,FDDI,ATM。 第八章网络互连(2学时)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复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1、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基本数据单元是()。 (A)分组(B)报文(C)帧(D)比特流 2、网络用户可以通过Internet给全世界的因特网用户发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的传递可由下面的()协议完成。 (A)POP3和ISP (B)POP3和ICP (C)POP3和SMTP (D)POP3和TCP / IP 3、在互联网络中,()是在物理层实现网络互联的设备。 (A)网关(B)网桥(C)中继器(D)路由器 4、我们将文件从FTP服务器传输到客户机的过程称为()。 (A)浏览(B)下载(C)上传(D)通信 5、一座建筑物内的几个办公室要实现连网,应该选择方案是() (A)PAN (B)LAN (C)MAN (D)W AN 6、IPv4地址的表达方式通常是() (A)32位二进制(B)点分十进制(C)16进制(D)128位二进制 7、Internet网络的主要协议是()。 (A)TCP/IP (B)ISO11801 (C)IEEE802 (D)RFC2281 8、当前因特网IP协议的主要版本是() (A)IPv2 (B)IPv6 (C)IPv4 (D)IGMP 9、在一个C类网中,最多可管理()台主机。 (A)256 (B)255 (C)128 (D)254 10、在常用的传输介质中,带宽最宽、信号传输衰减最小、抗干扰能力最强的一类传输介质是()。(A)双绞线(B)光纤(C)同轴电缆(D)电话线 11、在以太网络上,双绞线的连接口采用()。 (A)RJ-11 (B)ST头(C)RJ-45 (D)2312 12、以数据帧的形成是在OSI的()层。 (A)物理(B)网络(C)数据链路(D)传输 13、计算机网络共享的资源主要是指() (A)主机、程序、通信信道和数据(B)主机、外设、通信信道和数据 (C)软件、外设和数据(D)软件、硬件、数据和通信信道 14、无线局域网的标准是()。 (A)IEEE802.2 (B)IEEE802.3 (C)IEEE802.11 (D)IEEE802.5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计算机网络按其覆盖范围来分,计算机网络可分为、和。 2、电话系统由、和三个部件组成。 3、网络互连的类型有、、和等四种。 4、局域网的基本拓朴结构有、和。 5、某个IP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为17110581,将其转换为点分十进制形式为,它属于类地址。 6、如果将一个C类网络划分为30个子网,那么它最多可管理个主机。 7、IP地址中,如果32位全为0,则表示 8、数据交换的三种方式有、和。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部队的广泛应用,随着业务拓展以及与社会宣传需要,政府单位在网络方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网络管理也凸显其重要地位。本文从网管技术网管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在部队的广泛应用。随着业务拓展以及与社会宣 传需要,消防部队在网络方面的应用越来越重要,网络管理也凸显其重要地位。下面,我就网络管理技术进行一些表述和探讨。 网络的作用在于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共享。为了确保正确、高效和安全的通信,我们必须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这里就提出了网络管理的概念。 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和控制,使其能够有效、可靠、安全、经济地提供服务。网络管理包含两个任务,一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二是对网络的运行状态进行控制。通过监测可以了解当前状态是否正常,是否存在瓶颈和潜在的危机;通过控制可以对网络状态进行合理调节或配置,提高性能,保证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的发展,企业和政府部门开始大规模的建立网络来推动电子商务和政务的发展,伴随着网络的业务和应用的丰富,对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与维护也就变得至关重要。人们普遍认为,网络管理是计算机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尤其在大型计算机网络中更是如此。网络管理就是指监督、组织和控制网络通信服务以及信息处理所必需的各种活动的总称。其目标是确保计算机网络的持续正常运行,并在计算机网络运行出现异常时能及时响应和排除故障。 在网络管理中,一般采用管理者-代理的管理模型,在网管工作站上的管理者(也称为管理系统)向位于被管理设备内部的代理发送管理操作的指令,代理收到后,将发来的命令或信息请求转换为该设备的内部指令,完成管理操作,并返回结果信息。同时,代理也可以主动向管理系统发送通知信息,将被管理设备上的事件信息或故障信息告诉管理者。一个管理者可以域多个代理相连进行通信;而一个代理也可以接受多个管理者发来的管理操作,但必须协调好多个操作。 一、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 网络管理的根本目标是满足运营商及用户对网络的有效性、可靠性、开放性、综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要求。随着网络互连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管理技术自身也在不断发展。目前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管理集成化:允许用户从单一平台管理各种协议的多种网络,通过一个操作平台实现对多个互连的异构网络的管理。 (二)网络管理的智能化: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维护、诊断、排除故障以及维持网络运行在最佳状态,如处理不确定问题、协同工作、适应系统变化并能通过解释和推理对网络实施管理和控制。 (三)网络管理的实时性:提供实时的动态资源管理和控制。 (四)分布式网络管理是网络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二、网管系统的发展趋势(一)网络管理WEB化。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融合了WEB功能和网络管理技术,允许网络管理人员通过与WWW同样形式去监视网络系统,通过使用WEB浏览器,管理人员在网络的任何节点上都可以方便配置、控制及访问网络,这种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同时还可以解决异构平台产生的互操作问题。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提供比传统网管界面更直接,更易于使用的界面,降低了对网络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的要求。 (二)网络管理层次化。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SNMP管理机制的弱点被充分暴露出来。SNMP是一种平面型网管架构,管理者容易成为瓶颈。传输大量的原始数据既浪费带宽,又消耗管理者大量的CPU时间,使网管效率降低。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管理者与代理之

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A及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 2011-2012学年 第一学期考试试题 注意:请将所有试题都答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在计算机原理体系结构中,运输层的功能是 。 A 两个主机之间的通信 B 两个主机进程之间的通信 C 两个相邻结点之间传送数据 D 透明传送比特流 2. xDSL 宽带接入技术是用数字技术对现有的 进行改造。 A 模拟电话用户线 B 有线电视网 C 光纤网络 D 以上都不是 3. 时分复用所有用户是在 占用 。 A 不同的时间 同样的频带宽度 B 相同的时间 不同的频带宽度 C 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频带宽度 D 相同的时间 同样的频带宽度 4. 某信道的最高码元速率为2000码元/秒,如果采用16元调制则可以获得最高的数据率为 。 A 18000bps B 16000bps C 8000bps D 6000bps 5.数据链路层解决的基本问题不包括 。 A .封装成帧 B .透明传输 C .差错校验 D .路由选择 6.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使用网桥,用网桥可连接 。 A 不同物理层的以太网 B 不同 MAC 子层的以太网 C 不同速率的以太网 D 以上都可以 7.在计算机网络中收发电子邮件时,一定不涉及的应用层协议为 。 A SNMP B SMTP C HTTP D POP3 8.网络中路由器D 的路由表中已存有路由信息的目的网络、跳数、下一跳路由器分别为N 2、2、X ,新收到从X 发来的路由信息中目的网络、跳数、下一跳路由器分别为N 2、5、Y ,则路由表D 中更新后关于N 2的路由信息为 。 A N 2、2、X B N 2、5、X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装 -------------------------------------------------------------------订--------------------------------------线-----------------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6章习题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6章习题

3. 一个有50个路由器的网络,采用基于矢量距离算法的路由选择算法,路由 表的每个表项长度为6字节,每个路由器都有3个邻接路由器,每秒与每个邻接路由器交换1次路由表。则每条链路上由于路由器更新路由信息而耗费的带宽是多少? 解答: 在该网络上共有50个路由器,因此每个路由器的路由表的大小为6*8*50=2400b。在基于距离矢量的路由选择算法中,每个路由器都定期地与所有相邻的路由器交换整个路由表,并以此更新自己的路由表项。由于每个路由器每秒与自己的每个邻接路由器交换1次路由表,一条链路连接两个路由器,因此,每秒在一条链路上交换的数据为2*2400=4800b,即由于更新路由信息而耗费的带宽为4800b/s。 4. 假设有一个IP数据报,头部长度为20B,数据部分长度为2000B。现该分组 从源主机到目的主机需要经过两个网络,这两个网络所允许的最大传输单元MTU为1500B和576B。请问该数据报如何进行分片? 解答: 头部长为20B,数据部分长为2000B的IP数据报在经过MTU为1500B的第一个网络时进行分片,分为2个分片,分片1携带1480B的数据,而分片2携带520B的数据。在经过MTU为576B的第二个网络时,分片1仍然需要进一步分片,分为3个分片,分片3和分片4都携带556B的数据,分片5携带368B的数据。因此,目的主机将收到4个分片,即分片2、分片3、分片4、分片5。

5. 假设主机A要向主机B传输一个长度为512KB的报文,数据传输速率为 50Mb/s,途中需要经过8个路由器。每条链路长度为1000km,信号在链路中的传播速度为200000km/s,并且链路是可靠的。假定对于报文与分组,每个路由器的排队延迟时间为1ms,数据传输速率也为50Mb/s。那么,在下列情况下,该报文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主机B? (1)采用报文交换方式,报文头部长为32B; (2)采用分组交换方式,每个分组携带的数据为2KB,头部长为32KB。 解答: (1)如果采用报文交换方式,由于报文头部长为32B,报文携带的数据为 512KB,整个报文长为(32+512*1024)*8=4194560(b)。已知数据传输速率为50Mb/s,则发送该报文所需的传输延时为4194560/50(us)≈84(ms)。 另外,报文经过每个路由器的排队时延为1ms,在每条链路上的传播时延为1000/200000=0.005(s)=5(ms)> 因此,该报文从主机A到主机B所需的总时间=9*传输时延+9*传播时延+8* (2)如果采用分组交换方式,由于分组头部长为32B,每个分组携带的数据为2KB,每个分组的总长度为(32+2*1024)*8=16640(b),分组的个数N为512/2=256。已知数据传输速率为50Mb/s,则发送该一个分组所需的传输时延为16640/50(us) ≈0.33(ms)。 另外,每个分组经过每个路由器的排队时延为1ms,在每条链路上的传播时延为1000/200000=0.005(s)=5(ms)。 因此,从主机A到主机B发送所有分组所需的总时间为主机A发送(N-1)个分组的传输时延加上最后一个分组从主机A到主机B的总时间,即等于(N-1)*传输时延+9*传播时延+8*排队时延=(256-1)*0.33+9*0.33+9*5+8*1≈140(ms)。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点整理

1.计算机网络大发展计算机网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他的演变可以概括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以及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等四个阶段。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ARPA网标志着目前所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ARPANET是一个成功的系统,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IBM---SNA和 DEC-- DNA 3.三大网络包括: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 4.电话系统由三个主要的部件构成:(1)本地网络;(2)干线;(3)交换局。 5.未来网络发展趋势:有宽带网络、全光网络、多媒体网络、移动网络、下一代网络NGN 6.一个计算机网络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构成的, 资源子网负责信息处理,通信子网负责全网中的信息传递。 资源子网包括主机和终端,他们都是信息传递的源节点或宿节点,有时也统称为端节点。 通信子网主要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 7.计算机网络功能表现在硬件资源共享、软件资源共享和用户间信息交换三个方面。 8.按拓扑结构类型分类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星型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型拓扑、混合型拓扑及网形拓扑。 9.在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时,考虑的主要因素:(1)可靠性(2)费用(3)灵活性(4)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10. 按交换方式来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 11.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广播方式和点对点方式。 广播式网络中,发送的报文分组的目的地址可以有3类:单播地址、多播地址和广播地址 采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选择机制是点对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12.按所采用的传输介质分为双绞线网、同轴电缆网、光纤网、无线网; 按信道的带宽分为窄宽带网和宽带网;按不同用途分为科研网、教育网、商业网、企业网等。 1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信联盟(ITU)、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欧洲计算机制造商协会(ECMA)、因特网体系结构局IAB。 14.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15.OSI包括了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16.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PH、数据链路层DL、网络层N、传输层T、会话层S、表示层P和应用层A。 17.通信服务可以分为两大类: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18.网络数据传输可靠性一般通过确认和重传机制保证。 19.TCP/IP参考模型分为4个层次,从上到下为: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网络层。 20.网络协议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1)语义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2)语法涉及数据及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3)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21.层次结构的好处:1使每一层实现一种相对独立的功能;2每一层不必知道下一层是如何实现的,只要知道下一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服务是什么及本层向上一层提供什么样的服务,就能独立地设计;3每一层次的功能相对简单且易于实现和维护;4若某一层需要作改动或被替代时,只要不去改变它和上、下层的接口服务关系,则其他层次不受其影响。 22.物理层(比特流):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 23.数据链路层(帧):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成对网络层来说是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24.网络层(组):主要解决如何使数据分组跨越通信子网从源传送到目的地的问题,这就需要在通信子网中进行路由选择。 25.传输层:端到端,即主机—主机的层次。传输层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