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内容参考)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内容参考)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内容参考)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内容参考)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

Steibery分类法于1992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具体分期如下:

0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R I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

Ⅰ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R I表现异常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Ⅱ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Ⅲ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

Ⅳ期:股骨头变形下陷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m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m)

Ⅴ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

A—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与Ⅳ期)

B—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

C—重度(髋臼受累)

Ⅵ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

Marous 分期法

Ⅰ期:髋无症状,X线片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

Ⅱ期:仍无症状或轻微,X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

Ⅲ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见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见

Ⅳ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障碍,头扁平或骨质坏死

Ⅴ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

Ⅵ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Ⅴ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

股骨头性坏死的X片征象:

(1)、水滴征指股骨头内有多个象水滴于桌面,水滴被蒸发后的水滴痕迹样改变,也称股骨头面包圈样改变(股骨头坏死初期)。

(2)、低密度征指股骨头内有大面积水滴征改变,水滴征改变区内的骨小梁消失(股骨头坏死初期)。

(3)、新月征指股骨头顶部呈半月状软骨下断裂,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与软骨分离,新月状断裂透亮区征象。在蛙式位骨盆片X片,股骨头外上侧显示的最清楚(股骨头坏死I期)。(4)、断裂征股骨头软骨下断裂,一处或多处裂缝样透亮带状改变,这是股骨头早期塌陷的征象(股骨头坏死I期)。

(5)、硬化征在股骨头内任何部位,呈一处或多处,片状或带状硬化性高密度骨质改变。(在股骨头坏死的I、II、Ⅲ期中都可以见到)。

(6)、变形征股骨头内出现死亡骨细胞的吸收,股骨头外型被破坏,股骨头塌陷、扁平肥大征象(股骨头坏死的II或Ⅲ期)。

(7)、修复征股骨头内硬化性死骨吸收缩小,周围显示疏松带(吸收带),硬化性被吸收的外围,低密度透光区缩小,股骨头骨密度均匀,这种变化既是形成新骨的修复征象。

股骨头坏死CT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CT检查,是从横断分层观察死骨块的大小,而且可以明确显示囊状改变的大小,股骨头软骨下断裂骨折,股骨头塌陷的部位和塌陷的程度。

(1)股骨头坏死的早期阶段CT检查,X射线片检查还不能确诊时,CT检查就可以看出病理变化。这一时期,股骨头内可以看到多处片状低密度影像,在片状低密度影像中,骨小梁缺少或部分骨小梁被吸收而消失,关节间隙无改变。

(2)股骨头坏死的中期阶段CT检查,股骨头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囊状透光区,囊状透光区边缘模糊。同时可见股骨头内,有高密度硬化性死骨。股骨头软骨面不规则的断裂变形,关节间隙宽窄等。

(3)股骨头坏死的晚期阶段CT检查,股骨头内出现大面积的囊状透光区,囊状透光区边缘模糊不清,股骨头内大面积高密度硬化性死骨。股骨头软骨面不规则的断裂变形或软骨消失,股骨头塌陷变形,髋臼外缘增生,髋臼骨质硬化或囊状改变,髋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股骨头坏死MR I表现:

“核磁共振”简称MR I,是由于原子核中特定磁场吸收或释放磁电辐射成象。磁共振具有清晰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反映病变区域组织学的变化有独特的优越性。具有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等平面扫描,目前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核磁共振诊断,主要用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它能在X射线片检查、CT检查都无法确诊的阶段,做出正确诊断。

股骨头坏死核磁共振表现,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的最早期,即可观察到股骨头脂肪组织的高信号中,出现不同形态的低信号环形或带状,均匀或不均匀弥漫性区域改变,软骨下有壳状骨折带。(1)股骨头坏死的X 线表现

初期: 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以关节中下为主,主要因关节软骨增宽,股骨头外移所致,早期股骨头在外移2mm以内,晚期可达5mm,一般认为是关节旁及关节内软组织充血所致,可以逆转。

中期: 股骨头皮质可以断裂形(台阶状)成角,基底处出现平行的双皮质征(双边征),其中台阶征及双边征是X线判断股骨头塌陷的早期征象,随后股骨头广泛脱位和碎解,其内可见死骨、裂隙、硬化和透光区,股骨头压缩变扁平,轮廓不规则,关节腔最初因股骨头变扁而增宽。股骨颈下方出现皮质增厚或骨膜增生,关节间隙可呈不规则变窄,髋臼关节面增生硬化,Sheaton线不连续,股骨头碎块可成为关节游离体。

晚期: 股骨头骨结构完全消失,股骨头明显变扁或覃状变形,内有弥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变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增粗,可有关节半脱位。髋臼缘和股骨头基底部增生变成骨赘,髋臼关节面出现硬化并囊变,股骨头与髋臼变扁,股骨颈吸收,使下肢变短。

(2)股骨头坏死CT的表现

Ⅰ期骨质无明显异常,但可有滑膜增厚,关节囊肿胀,关节腔积液,关节间隙相对增宽。

Ⅱ期股骨头形态正常无塌陷,正常时股骨头中心因持重应力的作用骨小梁生理性密度增高呈“星芒征”,当发现骨缺血性坏死时,星芒状骨纹间骨小梁吸收呈不均匀大眼状,由于反映性增生,使星芒状骨纹增粗、扭曲、浓密。

Ⅲ期此期称为塌陷前期,股骨头变平,股骨头前上部关节面下见窄细状透亮带,即“半月征”。

Ⅳ期股骨头塌陷变形,股骨头内是不同程度囊变,周围有硬化或不规则,因塌陷所致的浓度区,可见碎骨片和关节游离体。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出现增生骨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3)股骨头坏死的MR I 表现

MR I 敏感性优于骨核素扫描和CT及X 线检查。这是因为股骨头发生坏死后,修复组织不断伸入坏死区上方骨髓的变化早于骨质变化,MR I可以在骨质塌陷及修复以前反映出骨髓细胞的变化。所以,MR I 应作为早期检查诊断骨坏死的主要手段。

0期一般患者无症状,病理表现为造血骨髓的丢失,胞浆滞留并有窦状小管,间质内积液和骨髓脂肪细胞的坏死。MR I可表现正常,在骨扫描时局部呈现一示踪剂缺血性冷点。只在MR I 动态扫描时上述冷点可表现为增强减弱。

Ⅰ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X 线平片、CT多不能显示明显的骨质病变,称X线前期。T1加权股骨头负重区(根据关节软骨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将股骨头软骨面分为三个部份,外上方与髋臼软骨面相差的压力负重区、压力负重区内侧的非压力负重区和外侧周围的非压力负重区)显示线样低信号。T 2 加权呈高信号病理特征,是骨和骨髓的坏死无修复,以骨髓水肿、骨细胞坏死、骨陷窝空虚为主要改变。

Ⅱ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T 1加权为新月形边界清楚的不均匀信号,T 2加权显中等稍高信号,周围不均匀稍低信号环绕,呈典型的双线征,位置基本与CT的条状骨硬化一致。病理上为病灶中心大量不规则的细胞碎片坏死,周边纤维化,新骨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Ⅲ期股骨头变形,软骨下骨折、塌陷、新月体形成。T1加权呈带状低信号,T2加权示中等或高信号,为关节积液进入软骨下骨折线的裂隙。新月形坏死骨发生应力性软骨下骨折、塌陷并与关节软骨分离。由于纤维组织长入形成致密的无血管墙,使修复被阻挡,进入坏死骨的修复受限。Ⅳ期关节软骨被完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显著塌陷变形,髋臼出现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等非特异性继发性骨关节炎。

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05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的168例患者的CT和MRI扫描资料,统计分析其阳性率、确诊率以及临床分期。结果在阳性率检测方面及临床分期方面,行CT扫描与MRI扫描的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结果与手术确诊相比,MRI扫描的确诊率高于CT,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影像学检测,MRI较CT而言,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在进行鉴别诊断的时候,应该综合各类影像学资料的信息以提高确诊率。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诊断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经常性引起关节疼痛,关节活动不便以及负重行走功能障碍等。CT与MRI 作为目前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病症的常用影像学手段,能够很好的检测股骨头坏死的病变情况。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05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的168例患者的CT和MRI扫描资料,总结并分析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现将研究

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05月我院经检查和询诊均疑似为股骨头坏死的168例患者的CT和MRI 扫描资料。其中男性120例,女性48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36.8±1 2.5)岁。病患临床表现主要有髋关节、大腿近侧间接或持续疼痛,创伤性关节炎,或有痛性和短缩性跛行,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4.8±0.6)年;病因包括明显外伤史64例,长期服用激素45例,糖尿病史28例,长期酗酒20例,其他11例。 1.2方法对168例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图像出来后,由至少两名影像学医师和骨科医师分别针对该片做出相应的诊断,对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根据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表现对股骨头坏死的形态等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对检出为阳性的患者进行确诊和治疗。 1.3数据的处理通过运用统计学SPSS 17.0 软件,对得到的数据采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字2进行计数资料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68例患者行CT与MRI扫描,两者的结果在检测阳性率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经MRI检测鉴别为阳性的患者后经手术病例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确诊

股骨头坏死的X、CT、MRI的影像诊断!

一 股骨头坏死的X线表现 初期: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以关节中下为主,主要因关节软骨增宽,股骨头外移所致,早期股骨头在外移2mm以内,晚期可达5mm,一般认为是关节旁及关节内软组织充血所致,可以逆转。 中期:股骨头皮质可以断裂形(台阶状)成角,基底处出现平行的双皮质征(双边征)。其中台阶征及双边征是X线判断股骨头塌陷的早期征象,随后股骨头广泛脱位和碎解。其内可见死骨、裂隙、硬化和透光区,股骨头压缩变扁平,轮廓不规则,关节腔最初因股骨头变扁而增宽。股骨颈下方出现皮质增厚或骨膜增生,关节间隙可呈不规则变窄,髋臼关节面增生硬化,Sheaton线不连续,股骨头碎块可成为关节游离体。 上图为中期可能大 晚期:股骨头骨结构完全消失,股骨头明显变扁或覃状变形,内有弥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变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增粗,可有关节半脱位。髋臼缘和股骨头基底部增生变成骨赘,髋臼关节面出现硬化并囊变,股骨头与髋臼变扁,股骨颈吸收,使下肢变短。

上图为晚期可能大 二 股骨头坏死CT的表现 Ⅰ期骨质无明显异常,但可有滑膜增厚,关节囊肿胀,关节腔积液,关节间隙相对增宽。 Ⅱ期股骨头形态正常无塌陷,正常时股骨头中心因持重应力的作用骨小梁生理性密度增高呈“星芒征”,当发现骨缺血性坏死时,星芒状骨纹间骨小梁吸收呈不均匀大眼状,由于反映性增生,使星芒状骨纹增粗、扭曲、浓密。 Ⅲ期此期称为塌陷前期,股骨头变平,股骨头前上部关节面下见窄细状透亮带,即“半月征”。 Ⅳ期股骨头塌陷变形,股骨头内是不同程度囊变,周围有硬化或不规则,因塌陷所致的浓度区,可见碎骨片和关节游离体。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出现增生骨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

(2.3.1)--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影像中心

何谓“骨质坏死”?? ?骨质坏死(Osteonecrosis):指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细胞成分死亡。 ?组织学:早期——质结构和无机盐含量尚无明显变化 修复期——新生肉芽组织向死骨生长 破骨细胞对死骨吸收 成骨细胞形成新骨 ?病因:常见于外伤、皮质激素的使用、镰状细胞贫血、酗酒、药物、放射性损伤等

股骨头坏死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疾病,由于股骨头受损或内部血供中断,引起骨髓成分或者骨细胞死亡等,进而引起股骨头塌陷、骨结构改变以及关节功能障碍。 在医学界,股骨头坏死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治疗困难、周期性长。一旦确诊,不少人都感到“晴天霹雳”。目前,我国约有800万患者,且每年股骨头坏死新发病例在30-40万。

病因 ?①外伤。如外力撞击引起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髋关节扭挫伤等。 ?②大量饮酒。长期大量的饮酒而造成酒精在体内的蓄积,引起血脂升高从而造成了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血流速减缓,使血液凝固性改变,堵塞血管,导致局部供血不足,股骨头营养中断,造成股骨头坏死。 ?③大量或长期地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 ?④慢性累计性劳损。 ?⑤骨代谢紊乱。 ?⑥髋关节手术后继发坏死。 ?⑦骨质疏松。 ?⑧骨结构改变导致血管受挤压致血流障碍,如髋关节发育不良。 ?⑨还有儿童骨坏死,其发病原因不清,一般多发于4~10岁之间,引起骨骺的坏死,又称为特发性骨坏死。

正常股骨头、 颈部血供 从后面观察股骨头的正常循环。后上方的 支持带动脉为骨骺部位提供了主要的血液 供应(占70%)。它们穿过股骨颈并且被 包含在关节囊内,并在股骨头和颈的交界 处产生的横向骨骺血管,又称关节囊动脉 或颈升动脉。从那里,它们穿透股骨和供 给股骨骨骺区。

股骨头坏死的CTMRI的影像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C T M R I 的影像表现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股骨头坏死的X、CT、MRI的影像表现 来源: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1)股骨头坏死的?X?线表现 初期: 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以关节中下为主,主要因关节软骨增宽,股骨头外移所致,早期股骨头在外移2mm以内,晚期可达5mm,一般认为是关节旁及关节内软组织充血所致,可以逆转。 中期:股骨头皮质可以断裂形(台阶状)成角,基底处出现平行的双皮质征(双边征),其中台阶征及双边征是X线判断股骨头塌陷的早期征象,随后股骨头广泛脱位和碎解,其内可见死骨、裂隙、硬化和透光区,股骨头压缩变扁平,轮廓不规则,关节腔最初因股骨头变扁而增宽。股骨颈下方出现皮质增厚或骨膜增生,关节间隙可呈不规则变窄,髋臼关节面增生硬化,Sheaton线不连续,股骨头碎块可成为关节游离体。 上图为中期可能大 晚期:股骨头骨结构完全消失,股骨头明显变扁或覃状变形,内有弥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变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增粗,可有关节半脱位。髋臼缘和股骨头基底部增生变成骨赘,髋臼关节面出现硬化并囊变,股骨头与髋臼变扁,股骨颈吸收,使下肢变短。 上图为晚期可能大 (2)股骨头坏死CT的表现 Ⅰ期骨质无明显异常,但可有滑膜增厚,关节囊肿胀,关节腔积液,关节间隙相对增宽。

Ⅱ期股骨头形态正常无塌陷,正常时股骨头中心因持重应力的作用骨小 梁生理性密度增高呈“星芒征”,当发现骨缺血性坏死时,星芒状骨纹间 骨小梁吸收呈不均匀大眼状,由于反映性增生,使星芒状骨纹增粗、扭 曲、浓密。 Ⅲ期此期称为塌陷前期,股骨头变平,股骨头前上部关节面下见窄细状透 亮带,即“半月征”。 Ⅳ期股骨头塌陷变形,股骨头内是不同程度囊变,周围有硬化或不规 则,因塌陷所致的浓度区,可见碎骨片和关节游离体。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出现增生骨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 上图为IV期 (3)股骨头坏死的MRI表现 MRI敏感性优于骨核素扫描和CT及X线检查。这是因为股骨头发生坏死后,修复组织不断伸入坏死区上方骨髓的变化早于骨质变化,MRI可以在 骨质塌陷及修复以前反映出骨髓细胞的变化。所以,MRI应作为早期检查诊断骨坏死的主要手段。 0期一般患者无症状,病理表现为造血骨髓的丢失,胞浆滞留并有窦状小管,间质内积液和骨髓脂肪细胞的坏死。MRI可表现正常,在骨扫描时局部呈现一示踪剂缺血性冷点。只在MRI动态扫描时上述冷点可表现为增强减弱。 I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X线平片、CT多不能显示明显的骨质病变,称X线前期。T1加权股骨头负重区(根据关节软骨结构和功能的特点,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word精品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 Steibery 分类法于1992 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 具体分期如下: 0 期:X 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RI 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 I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R I表现异常 A —轻度(小于15% 的股骨头受累) B —中度(15%-30% 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 的股骨头受累) H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 A—轻度(小于15% 的股骨头受累) B —中度(15%-30% 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 的股骨头受累) 皿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 A—轻度(小于15% 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m ) B —中度(15%-30% 的关节面受累) C—重度(大于30% 的关节面受累) W期:股骨头变形下陷 A —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m ) B—中度(15%-30% 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m C —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m ) V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 A —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与W期) B—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 C—重度(髋臼受累) W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 Marous 分期法 I期:髋无症状,X线片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 H期:仍无症状或轻微,X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 皿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见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见 W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障碍,头扁平或骨质坏死 V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 W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V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 生 股骨头性坏死的X 片征象: ( 1 )、水滴征指股骨头内有多个象水滴于桌面,水滴被蒸发后的水滴痕迹样改变,也称股骨头面包圈样改变(股骨头坏死初期)。 ( 2 )、低密度征指股骨头内有大面积水滴征改变,水滴征改变区内的骨小梁消失(股骨头坏死初期)。 (3 )、新月征指股骨头顶部呈半月状软骨下断裂,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与软骨分离,新月状断裂透亮区征象。在蛙式位骨盆片X 片,股骨头外上侧显示的最清楚(股骨头坏死I 期) (4 )、断裂征股骨头软骨下断裂,一处或多处裂缝样透亮带状改变,这是股骨头早期塌陷的征象(股骨头坏死I 期)。

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 Steibery分类法于1992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具体分期如下: 0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RI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 Ⅰ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RI表现异常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Ⅱ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 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 Ⅲ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 Ⅳ期:股骨头变形下陷 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m 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m) Ⅴ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 A—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与Ⅳ期) B—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

C—重度(髋臼受累) Ⅵ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 对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疾病,明确骨坏死大小对决定治疗方法及预后十分重要。而Steiberg分期最重要的特征是客观测定坏死范围,虽然此分期比以往的各种分期方法繁琐。 Marous 分期法 Ⅰ期:髋无症状,X线片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 Ⅱ期:仍无症状或轻微,X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 Ⅲ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见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见 Ⅳ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障碍,头扁平或骨质坏死Ⅴ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 Ⅵ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Ⅴ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

股骨头坏死的X、CT、MRI的影像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X、CT、MRI的影像表现 来源: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1)股骨头坏死的 X 线表现 初期: 髋关节间隙轻度增宽,以关节中下为主,主要因关节软骨增宽,股骨头外移所致,早期股 骨头在外移2mm以内,晚期可达5mm,一般认为是关节旁及关节内软组织充血所致,可以逆转。 中期:股骨头皮质可以断裂形(台阶状)成角,基底处出现平行的双皮质征(双边征),其中台 阶征及双边征是X线判断股骨头塌陷的早期征象,随后股骨头广泛脱位和碎解,其内可见死骨、裂隙、硬化和透光区,股骨头压缩变扁平,轮廓不规则,关节腔最初因股骨头变扁而增宽。股骨颈下方出现皮质增厚或骨膜增生,关节间隙可呈不规则变窄,髋臼关节面增生硬化,Sheaton 线不连续,股骨头碎块可成为关节游离体。 上图为中期可能大 晚期:股骨头骨结构完全消失,股骨头明显变扁或覃状变形,内有弥漫或局限性硬化或囊变区,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增粗,可有关节半脱位。髋臼缘和股骨头基底部增生变成骨赘,髋臼关节面出现硬化并囊变,股骨头与髋臼变扁,股骨颈吸收,使下肢变短。

上图为晚期可能大 (2)股骨头坏死CT的表现 Ⅰ期骨质无明显异常,但可有滑膜增厚,关节囊肿胀,关节腔积液,关节间隙相对增宽。 Ⅱ期股骨头形态正常无塌陷,正常时股骨头中心因持重应力的作用骨小梁生理性密度增高呈“星芒征”,当发现骨缺血性坏死时,星芒状骨纹间骨小梁吸收呈不均匀大眼状,由于反映性增生,使星芒状骨纹增粗、扭曲、浓密。 Ⅲ期此期称为塌陷前期,股骨头变平,股骨头前上部关节面下见窄细状透亮带,即“半月征”。 Ⅳ期股骨头塌陷变形,股骨头内是不同程度囊变,周围有硬化或不规则,因塌陷所致的浓度区,可见碎骨片和关节游离体。继发退行性骨关节病,出现增生骨刺、关节间隙狭窄、关节半脱位。

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05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的168例患者的CT和MRI扫描资料,统计分析其阳性率、确诊率以及临床分期。结果在阳性率检测方面及临床分期方面,行CT扫描与MRI扫描的结果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检测结果与手术确诊相比,MRI扫描的确诊率高于CT,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影像学检测,MRI较CT而言,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在进行鉴别诊断的时候,应该综合各类影像学资料的信息以提高确诊率。 标签:股骨头坏死;影像表现;诊断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经常性引起关节疼痛,关节活动不便以及负重行走功能障碍等。CT与MRI作为目前临床诊断股骨头坏死病症的常用影像学手段,能够很好的检测股骨头坏死的病变情况。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05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的168例患者的CT和MRI扫描资料,总结并分析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表现特点,为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现将研究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05月我院经检查和询诊均疑似为股骨头坏死的168例患者的CT和MRI扫描资料。其中男性120例,女性48例;年龄14~72岁,平均年龄(36.8±1 2.5)岁。病患临床表现主要有髋关节、大腿近侧间接或持续疼痛,创伤性关节炎,或有痛性和短缩性跛行,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4.8±0.6)年;病因包括明显外伤史64例,长期服用激素45例,糖尿病史28例,长期酗酒20例,其他11例。 1.2方法对168例患者均行CT和MRI扫描。图像出来后,由至少两名影像学医师和骨科医师分别针对该片做出相应的诊断,对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根据股骨头坏死的影像表现对股骨头坏死的形态等进行总结、归纳。同时对检出为阳性的患者进行确诊和治疗。 1.3数据的处理通过运用统计学SPSS 17.0 软件,对得到的数据采用t检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字2进行计数资料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統计学意义。 2结果 168例患者行CT与MRI扫描,两者的结果在检测阳性率方面不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而经MRI检测鉴别为阳性的患者后经手术病例确诊为股骨头坏死的确诊率与CT组比较明显偏高,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