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

反应分离耦台技术是将化学反应与物理分离过程一体化,使反应与分离操作在同一设备中完成,如反应蒸馏、反应萃取、反应吸收、反应膜分离等。

反应分离耦台技术可降低设备投资、简化工艺流程,具有多种优点。如催化蒸馏可显著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减少副反应;对于可逆反应,可显著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提高反应的收率;对于放热反应,可有效利用反应热,减少热能消耗。催化蒸馏操作可通过改变操作压力,控制反应温度,改变气相物料的蒸气分压,调节液相反应物浓度,从而改变反应速率和产品分布。

催化蒸馏的应用如酯化、烷基化、水合、醚化及脱水醚化等过程,主要产品有醋酸甲酯、乙酯和丁酯、甲基叔丁基醚、乙苯和异丙苯等,常用的催化剂有ZSM5、HY沸石、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酸性沸石催化剂等。

苯与丙烯烷基化生产异丙苯,以酸性沸石或酸性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采用催化反应蒸馏技术,其工艺条件为50-300℃,0.05-2 MPa,苯与丙烯的物质的量比为(2-10):1,丙烯的转化率可达98%,异丙苯的选择性可达90%。

北京化工大学研究和开发了利用催化反应蒸馏技术,将苯和丙烯的烷基化、多异丙苯烷基转移反应台在同一设备中进行,降低了设备投资,简化了工艺流程。该过程既可采用固定床催化精馏塔,也可采用悬浮床催化精馏塔。

现代分离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 1、分离过程分类?机械分离传质分离(平衡分离、速率控制分离) 反应分离 分离装置中,利用机械力简单地将两相混合物相互分离的过程称为机械分离过程。 2、列举几种典型的机械分离过程:过滤、沉降、离心分离、旋风分离、除尘。 3、传质分离的分离过程如何分类?举例说明: 平衡分离:蒸发、闪蒸、蒸馏、吸收、萃取、吸附、离子交换、萃取蒸馏结晶 速率控制分离:气体渗透、反渗透、渗析、渗透蒸发、泡沫分离、色谱分离、电渗析4、几种典型的反应分离技术?可逆反应:(离子交换、反应萃取)不可逆反应:(反应吸收、反应结晶)生物分解反应:(生物降解)电化学反应:(双极膜水解反应) 第二章 1、按膜的分离原理及推动力不同,膜分几类? 根据分离膜的分离原理和推动力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微孔膜、超过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渗析膜、电渗析膜、渗透蒸发膜等。 2、按膜的形态分类? 按膜的形状分为平板膜(Flat Membrane)、管式膜(Tubular Membrane)和中空纤维膜(Hollow Fiber)、卷式膜。 3、按膜结构分类?对称膜、非对称膜和复合膜。 4、按膜的孔径大小分类?多孔膜和致密膜。 5、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推动力是压力差。渗析,推动力浓度差。电渗析,推动力电位差。气体分离、渗透蒸发推动力是压力差。液膜分离推动力是浓度差。 6、常用的有机高分子膜材料?聚砜类、聚酰胺类、纤维素脂类。 7、醋酸纤维膜的优缺点?优点:醋酸纤维素性能稳定缺点:在高温和酸、碱存在下易发生水解,易受微生物侵蚀,pH值适应范围较窄,不耐高温和某些有机溶剂或无机溶剂。 8、醋酸纤维膜的结构?是一种非对称的多孔膜。表皮层、过渡层、支撑层(多孔层) 9、固体膜的保存应注意?主要应防止微生物、水解、冷冻对膜的破坏和膜的收缩变形。微生物的破坏主要发生在醋酸纤维素膜;而水解和冷冻破坏则对任何膜都可能发生。温度、pH值不适当和水中游离氧的存在均会造成膜的水解。冷冻会使膜膨胀而破坏膜的结构。 10、工业上应用的膜组件主要有中空纤维式、管式、螺旋卷式、板框式等四种型式。管式和中空纤维式组件也可以分为内压式和外压式两种 11、四种膜组件中装填密度最大的是?料液流径最快的是?中控纤维膜装填密度最高,管式料液流动最快。 12、什么是浓差极化?如何消除浓差极化? 在膜表面附近浓度高于主体浓度的现象称为浓度极化或浓差极化。可通过降低膜两侧压差,减小料液中溶质浓度,改善膜面流体力学条件,来减轻浓差极化程度,提高膜的透过流量。 13、微孔过滤(MF)、超滤(UF)、反渗透(RO)、纳滤(NF)有什么共同特点?1、推动力都是压力差。2、四种膜中溶剂分子都能通过。不同:截流溶质大小不同。 14、反渗透系统的主要部件 主要部件有:压力容器(膜壳)、高压泵、保安过滤器、自动控制与仪器仪表、辅助设备15、.保安过滤器 是反渗透装置的最后一级过滤器,要求进水浊度小于2mg/L以下,出水浊度低于0.3-0.12mg/L。

反应与分离耦合技术

反应-分离耦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因其可提高产品收率、降低设备投资和能耗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概述了反应精馏、反应-渗透蒸发耦合技术、无机膜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等耦合技术的发展近况。 关键词:反应;分离;耦合 反应/分离过程耦合是指在一套设备中同时完成反应和分离两个过程。广义上也可理解为将一系列分离器与反应器集成于一个系统中操作。反应/分离过程耦合的特点是:(1)在反应过程中将对反应有抑制作用的产物分离,可提高总收率和处理能力;(2)可在反应过程中不断消除对反应特别是对催化剂有害的物质,维持高的反应速率;(3)利用反应热供分离所需,降低能耗;(4)简化产品后续分离流程,减少投资。 目前对这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越来越多,特别是在耦合方法方面已取得了显著进展。 1反应精馏 反应精馏(Reactive Distillation简称RD)是蒸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它是化学反应与蒸馏相耦合的化工过程[1]。反应精馏工艺与传统生产工艺相比,具有选择性高、转化率高、生产能力高、产品纯度高、投资少、操作费用低、能耗低等特点,因而反应精馏技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按照反应中是否使用催化剂可将反应精馏分为催化反应精馏过程和无催化剂的反应精馏过程,催化反应精馏过程按所用催化刑的相态又可分为均相催化反应精馏和非均相催化精馏过程,非均相催化精馏过程即为通常所讲的催化精馏(CD,catalytic distillatlon)[2]。 表1应用催化精馏工艺的化学反应[3]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举例 酯化乙酸与乙醇合成乙酸乙酯甲酸与甲醇合成甲酸甲酯 醚化甲醇与异丁烯合成MTBE 酯交换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 醚分解MTBE分解生成高纯异丁烯 二聚环戊二烯二聚生成二聚还戊二烯 脱水甲醇脱水制二甲醚 将反应精馏应用于酯化反应已多见报道,但所采用的催化剂多为传统的浓硫

生物分离工程答案1

《生物分离工程》练习题一(第1~3章)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不属于凝聚剂的有( C )。 A、明矾 B、石灰 C、聚丙烯类 D、硫酸亚铁 2、发酵液的预处理方法不包括(C ) A. 加热B絮凝 C.离心 D. 调pH 3、其他条件均相同时,优先选用那种固液分离手段(B ) A. 离心分离B过滤 C. 沉降 D.超滤 4、那种细胞破碎方法适用工业生产( A ) A. 高压匀浆B超声波破碎 C. 渗透压冲击法 D. 酶解法 5、为加快过滤效果通常使用( C ) A.电解质B高分子聚合物 C.惰性助滤剂 D.活性助滤剂 6、不能用于固液分离的手段为( C ) A.离心B过滤 C.超滤 D.双水相萃取 7、下列哪项不属于发酵液的预处理:( D ) A.加热 B.调pH C.絮凝和凝聚 D.层析 8、能够除去发酵液中钙、镁、铁离子的方法是( C ) A.过滤B.萃取C.离子交换D.蒸馏 9、从四环素发酵液中去除铁离子,可用( B ) A.草酸酸化B.加黄血盐C.加硫酸锌D.氨水碱化 10、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B ) A.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B.中和电荷,破坏水膜 C.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 D.调节蛋白质溶液pH到等电点 11、使蛋白质盐析可加入试剂( D ) A:氯化钠;B:硫酸;C:硝酸汞;D:硫酸铵 12、盐析法纯化酶类是根据( B )进行纯化。 A.根据酶分子电荷性质的纯化方法 B.调节酶溶解度的方法 C.根据酶分子大小、形状不同的纯化方法 D.根据酶分子专一性结合的纯化方法 13、盐析操作中,硫酸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不能使用( B ) A.酸性条件B碱性条件 C.中性条件 D.和溶液酸碱度无关 14、有机溶剂沉淀法中可使用的有机溶剂为( D ) A.乙酸乙酯B正丁醇 C.苯 D.丙酮 15、有机溶剂为什么能够沉淀蛋白质( B ) A.介电常数大B介电常数小 C.中和电荷 D.与蛋白质相互反应 16、蛋白质溶液进行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的浓度在( A )范围内适合。 A. 0.5%~2%B1%~3% C. 2%~4% D. 3%~5% 17、生物活性物质与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性的复合物沉析,然后适用( C )去除金属离子。 A. SDS B CTAB C. EDTA D. CPC 18、单宁沉析法制备菠萝蛋白酶实验中,加入1%的单宁于鲜菠萝汁中产生沉淀,属于( D )沉析原理。 A盐析B有机溶剂沉析C等电点沉析D有机酸沉析 19、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C )

蛋白质纯化的一般原则及方法选择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熟练掌握了分子生物学的各种试验技术,并研制成套试剂盒,使基因克隆表达变得越来越容易lIl。但分子生物学的上游工作往往并非是最终目的,分子克隆与表达的关键是要拿到纯的表达产物,以研究其生物学作用,或者大量生产出可用于疾病治疗的生物制品。相对与上游工作来说,分子克隆的下游工作显得更难,蛋白纯化工作非常复杂,除了要保证纯度外,蛋白产品还必须保持其生物学活性。纯化工艺必须能够每次都能产生相同数量和质量的蛋白,重复性良好。这就要求应用适应性非常强的方法而不是用能得到纯蛋白的最好方法去纯化蛋白。在实验室条件下的好方法却可能在大规模生产应用中失败,因为后者要求规模化,且在每日的应用中要有很好的重复性。本文综述了蛋白质纯化的基本原则和各种蛋白纯化技术的原理、优点及局限性,以期对蛋白纯化的方法选择及整体方案的制定提供一定的指导。 1 蛋白纯化的一般原则 蛋白纯化要利用不同蛋白间内在的相似性与差异,利用各种蛋白间的相似性来除去非蛋白物质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质的差异将目的蛋白从其他蛋白中纯化出来。每种蛋白间的大小、形状、电荷、疏水性、溶解度和生物学活性都会有差异,利用这些差异可将蛋白从混合物如大肠杆菌裂解物中提取出来得到重组蛋白。蛋白的纯化大致分为粗分离阶段和精细纯化阶段二个阶段。粗分离阶段主要将目的蛋白和其他细胞成分如DNA、RNA等分开,由于此时样本体积大、成分杂,要求所用的树脂高容量、高流速,颗粒大、粒径分布宽.并可以迅速将蛋白与污染物分开,防止目的蛋白被降解。精细纯化阶段则需要更高的分辨率,此阶段是要把目的蛋白与那些大小及理化性质接近的蛋白区分开来,要用更小的树脂颗粒以提高分辨常用的离子交换柱和疏水柱,应用时要综合考虑树脂的选择性和柱效两个因素。选择性指树脂与目的蛋白结合的特异性,柱效则是指蛋白的各成分逐个从树脂上集中洗脱的能力,洗脱峰越窄,柱效越好。仅有好的选择性,洗脱峰太宽,蛋白照样不能有效分离。 2.各种蛋白纯化方法及优缺点 2.1蛋白沉淀蛋白能溶于水是因为其表面有亲水性氨基酸。在蛋白质的等电点处若溶液的离子强度特别高或特别低,蛋白则倾向于从溶液中析出。硫酸铵是沉淀蛋白质最常用的盐,因为它在冷的缓冲液中溶解性好,冷的缓冲液有利于保护蛋白的活性。硫酸

生化分离技术试题及答案word版本

生化分离技术试题及 答案

浙江理工成教院期终考试 《生化分离技术》试卷A试卷 教学站年级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1分)。 1、生化分离是从生物材料、微生物的发酵液或动植物细胞的培养液中分离并纯化有关生化产品的过程,一般采用如下工艺流程:发酵液→()→细胞分离→(细胞破碎→细胞碎片分离)→()→()→成品加工。 2、提取的产物在细胞内,选用细胞破碎法;在细胞膜附近则可用细胞破碎法;提取的产物与细胞壁或膜相结合时,可选用机械法和化学法相结合的细胞破碎法。 3、发酵液的预处理目的主要包括改变和。 4、典型的工业过滤设备有和。 5、反萃取是将目标产物从转入的过程。 6、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溶剂可分为非极性和极性溶剂两种,常用的极性溶剂有和 、非极性有。 7、按膜的孔径的大小分类,可将膜分为、、 和等。 8、冻干操作过程包括:、和。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盐析是指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中性盐后,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以达到分离、提纯生物大分子的目的。() 2、常用的盐析剂有葡聚糖、琼脂糖、聚丙烯酰胺、明胶等。() 3、萃取是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容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的萃取,将绝大部分化合物提取出来的方法。 () 4、双水相萃取的体系的两相是不含有水分的。( ) 5、膜分离操作中,所有溶质均被透过液传送到膜表面上,不能完全透过膜的溶质受到膜的截留作用,在膜表面附近浓度升高,这种现象叫做浓差极化。 () 6、凝胶色谱是利用不同生物分子的电离能力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目的的。() 7、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不同分子的大小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目的的。 () 8、亲和色谱是利用生物分子之间的亲和力的不同而达到物质分离目的的。() 9、要增加目的物的溶解度,往往要在目的物的等电点附近进行提取。 () 10、蛋白质类的生物大分子在盐析过程中,最好在高温下进行,因为温度高会增加其溶解度。 ()

《生化分离工程》思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何为生化分离技术?其主要研究那些容?生化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组织培养液和微生物发酵液中分离、纯化生物产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的总称。 2、生化分离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环节及技术?一般说来,生化分离过程主要包括4 个方面:①原料液的预处理和固液分离,常用加热、调PH、凝聚和絮凝等方法;②初步纯化(提取),常用沉淀、吸附、萃取、超滤等单元操作;③高度纯化(精制),常选用色谱分离技术;④成品加工,有浓缩、结晶和干燥等技术。 3、生化分离工程有那些特点,及其重要性? 特点:1、目的产物在初始物料(发酵液)中的含量低;2、培养液是多组分的混合物,除少量产物外,还有大量的细胞及碎片、其他代物(几百上千种)、培养基成分、无机盐等;3、生化产物的稳定性低,易变质、易失活、易变性,对温度、pH 值、重金属离子、有机溶剂、剪切力、表面力等非常敏感;4、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要求高重要性:生物技术产品一般存在于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中。唯有经过分离和纯化等下游加工过程,才能制得符合使用要求的产品。因此产品的分离纯化是生物技术工业化的必需手段。在生物产品的开发研究中,分离过程的费用占全部研究费用的50 %以上;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分离与纯化部分占总成本的40~ 80 %;精细、药用产品的比例更高达70 ~90 %。显然开发新的分离和纯化工艺是提高经济效益或减少投资的重要途径。

4、生物技术下游工程与上游工程之间是否有联系? 它们之间有联系。①生物工程作为一个整体,上游工程和下游工程要相互配合, 为了利于目的产物的分离与纯化,上游的工艺设计应尽量为下游的分离纯化创造条件,例如,对于发酵工程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如果采用液体培养基,不用酵母膏、玉米浆等有色物质为原料,会使下游加工工程更方便、经济;②通常生物技术上游工程与下游工程相耦合。发酵- 分离耦合过程的优点是可以解除终产物的反馈抑制效应,同时简化产物提取过程,缩短生产周期,收到一举数得的效果。 5、为何生物技术领域中往往出现“丰产不丰收”的现象? 第二章预处理、过滤和细胞破碎 1、发酵液预处理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有那几种方法? 目的:改变发酵液的物理性质,加快悬浮液中固形物沉降的速率;出去大部分可溶性杂质,并尽可能使产物转入便于以后处理的相中(多数是液相),以便于固液分离及后提取工序的顺利进行。 方法:①加热法。升高温度可有效降低液体粘度,从而提高过滤速率,常用于粘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流体。控制适当温度和受热时间,能使蛋白质凝聚形成较大颗粒,进一步改善发酵液的过滤特性。使用加热法时必须注意加热温度必须控制在不影响目的产物活性的围,对于发酵液,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可能造成细胞溶解,胞物质外溢,而增加发酵液的复杂性,影响其后的产物分离与纯化;②调节悬浮液的pH 值,pH 直接影响发酵液中某些物质的电离度和电荷性质,适当调节pH 可以改善其过滤特性;③凝聚和絮凝;④使用惰性助滤剂。

光催化-膜分离耦合技术

光催化-膜分离耦合技术 1. 光催化-膜分离耦和技术产生背景 1.1 光催化氧化技术 光催化氧化技术是将具有光催化性能的材料与紫外光耦合的技术。它是一种新型的水污染治理技术,具有高效、节能、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几乎可与任何有机物反应,常用来处理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能将其直接矿化为无机小分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各种半导体光催化剂中,由于TiO 2具有光催化活性高、稳定性强和价格相对较低等独特的优点,从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光催化剂通过吸收一个足够能量(等于或高于它的价带能Eg )的光子激活光诱导反应(步骤4)。即当用波长<385nm 的光照射半导体TiO 2时,在半导体内部形成电子(e cb -)空穴(h vb +)对;电子与空穴分别能与分子氧和水发生系列反应,生成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OH?)(如图 1所示),OH?能将有机物氧化为H 2O 、CO 2 等无毒小分子。简单的说,有机化合物在UV 灯下的光催化氧化机理可以按下式表达: 图 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光催化模型:A ,电子受体;B , 电子供体。 TiO 2+hv →TiO 2(e CB -+h VB +) TiO 2(h VB +)+H 2O →TiO 2+H ++OH? (2) TiO 2(h VB +)+OH _→TiO 2+OH? TiO 2(e CB -)+O 2→TiO 2+O 2?_ O 2?_+H +→OH 2? OH 2?+HO 2?→H 2O 2+O 2 (6) (3) (4) (5) (1)

TiO2(e CB-)+ H2O2→OH?+OH_ (7) H2O2+ O2?_→OH?+OH_+O2 (8) H2O2+hv →2OH? (9) 有机物+OH?→降解产物(10) 有机物+ TiO2(h VB+)→氧化产物(11) 有机物+ TiO2(e CB-)→小分子产物(12) 光催化氧化技术对病原微生物也有很好的灭活作用,李娟红等对TiO2微粒光催化杀菌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在30min内的杀菌率均达到90.00%以上,并对乙肝病毒在20min内的杀灭率达到43.43%,也有可能对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非典(SARS)病毒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其杀菌机理与降解有机物的机理略有不同,当前普遍认为主要有两种机理。一种是紫外光激发TiO2产生电子-空穴对,再直接或间接与细菌的细胞作用,空穴具有非常强的氧化能力,直接氧化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内的组织导致细菌死亡。另一种是光生电子或空穴先与水或水中溶解的氧反应,生成OH·或HO2·等活性氧类,在与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内的组成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TiO2催化剂的使用有两种形式:一是固定于载体上,二是悬浮分散于溶液之中。其中,悬浮态TiO2催化剂分布均匀,比表面积较涂覆式大十几倍,催化效率更高;但细小TiO2微粒(直径一般小于1μm)不易为传统的分离技术(絮凝、沉淀)分离回收,重复利用率低,排出液易产生二次污染,严重限制了其应用。 为解决此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如悬浮型磁载TiO2光催化剂,它既保持了悬浮体系较高的光催化效率,又利用磁性技术实现了TiO2的回收。但在磁性载体与TiO2结合的过程中,操作条件会影响TiO2的光催化活性,并可能通过氧化磁载材料等而影响磁分离性能。也有很多学者采用由纳米TiO2晶粒组成的中空型,多孔状表面纳米TiO2微球来解决其回收问题。一般来说,TiO2 微球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高等独特的优点,较大粒径的更是有利于催化剂的分离回收。但是,TiO2微球制备方法和操作条件对其形貌的影响较大,从而影响光催化效果,且目前的制备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通过优化工艺条件或开发新型制备方法来进一步完善。总之,当前高效、简便的TiO2光催化剂分离技术的研究对光催化技术的发展十分重要。 1.2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近20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净化技术。在水处理过程中,它是通过膜表面的微孔截留作用来达到分离浓缩水中污染物的目的,膜分离过程中一般无相变和二次污染,可在常温下连续操作,具有能耗低、设备体积小、操作方便、容易放大等优势。 膜分离过程中的驱动力可以是压力差、浓度差、局部压力差或电位差,可以

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的原则和要求

物质的分离 ?分离与提纯的原则和要求: (1)选择分离与提纯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①不增:指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减:指应尽可能减少被分离与提纯的物质的损失。 ③易分离:指如果使用试剂除去杂质时,要求反应后的产物跟被提纯的物质容易分离。 ④易复原:指分离物或被提纯的物质都要容易复原。 (2)分离与提纯操作过程应遵循“三必须” ①除杂质试剂必须过量; ②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过量试剂会带人新的杂质); ③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 ?常见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1)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粗盐提纯时把粗盐 溶于水,经过滤把 不溶于水的杂质除 去

KNO3 变化大, 解度随温度变化小,可用该法从二者的混合液中提纯KNO3 从食盐水溶液中提取食盐晶体 制无水乙醇 灰 [ 3)2] CCl4 2

水、苯的分离 除去 除去 气体,可使混合气体通过盛有饱和HCO3 粗碘中碘与钾、钠、钙、镁的碘化物混合,利用碘易升华的特点将碘与杂质分开 除去 中的

(2)物质分离与提纯常用的化学方法: ①加热法 混合物中混有某些热稳定性差的物质时,可直接加热,使热稳定性差的物质分解而分离出来。例如:食盐中混有氯化铵、纯碱中混有小苏打等均可直接加热除去杂质。 ②沉淀法 在混合物中加入某试剂,使其中一种以沉淀形式分离出去的方法。使用该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能引入新杂质,若使用多种试剂将溶液中不同粒子逐步沉淀时,应注意后加入试剂能将先加入的过量试剂除去,最后加入的试剂不引入新杂质。例如:加入适量BaCl2溶液可除去NaCl中混有的Na2SO4。 ③转化法 利用化学反应将某种物质进行多次转化而分离。例如:分离Fe3+和Al3+时,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Fe(OH)3和NaAlO2,过滤后,分别再加盐酸重新生成Fe3+和 Al3+。注意转化过程中尽量减少被分离物质的损失.而且转化后的物质要易恢复为原物质。 ④酸碱法 被提纯物质不与酸或碱反应,而杂质可与酸或碱发生反应,可用酸或碱作除杂试剂。例如:用盐酸除去SiO2中的石灰石,用氢氧化钠除去铁粉中的铝粉。 ⑤氧化还原法 a.对混合物中混有的还原性杂质,可加入适当的氧化剂将杂质氧化为被提纯物质。例如:将氯水滴入混有FeCl2的FeCl3溶液中,除去FeCl2杂质。 b.对混合物中混有的氧化性杂质,可加入适当还原剂将杂质还原为被提纯物质。例如:

含油污泥电化学生物耦合深度处理技术(EBCT)应用取得成效

含油污泥电化学生物耦合深度处理技术(EBCT)应用取得 成效 含油污泥是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在原油处理、含油污水处理、原油储运、钻井、压裂、试采、作业等方面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含油污泥得不到及时处理,将会对生产区域和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油田含油污泥已被国家列为危险固体废弃物,纳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5年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的颁布,油田企业被当地环保部门重罚,甚至要求停止生产,原因都是含油污泥没有达到农用污泥外排的标准(含油量≤3‰)。 油田主流的含油污泥处理主工艺是筛分流化—调质离心处理,热解吸处理,处理成本高,还远远达不到农用污泥外排的标准。针对上述的问题,哈尔滨工业大学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化学生物耦合生物处理技术(Electrochemical Biological Coupling Technology, EBCT),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该技术实现了生物和电化学的生物耦合,开发了电场作用下的高效降解菌剂,并确定了最佳的工艺参数,并进行了现场的中试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处理效果,在含油污泥的深度处理中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越来越严格,含油污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将成为污泥处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魏利博士主要从事油田环境污水及固体废弃物处理研究,产学研管相结合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申请发表专利56项,其《油田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及其工艺应用研究》是国内首部含油污泥处理技术及工艺的著作。曾获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称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科学中国人2014年度人物,多项创新科研技术已经在工程的生产实践中得到应用,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电化学生物耦合处理技术(EBCT),技术优势:独有的电化学直流/交流混合处理技术;开发出完整的电化学处理装置,开发专有的石油降解菌剂、破乳菌剂、重金属快速去除菌剂,以及专用的营养盐类物质,处理周期短,处理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和应用,满足《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的标准》(GB4284-84)中,对污泥中的矿物油含量给予了明确规定,要求其在土壤中的最高容许含量≤3000mg/kg(3‰)。同时针对石油渗透型含油盐碱土壤开发出植物-微生物-物化多

分离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 二、分离技术的分类 传质分离 是指在分离过程中,游戏服务器.,,有物质传递过程的发生。分为两大类: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控制分离过程。 平衡分离过程为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吸附剂等)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为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等同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 速率控制分离过程是指借助某种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某 其他物理场辅助分离技术 1.超声波萃取 2.微波辅助萃取 3.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食品分离技术指各种分离技术在食品科学与食品工程中的应用,它依据某些理化原理将食品物料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是食品加工中的一个主要操作过程,是食品工业单元操作的深化和归属 第二节食品分离过程的特点及选择原则

一、食品分离技术的分类 食品分离技术按其分离规模可分为:实验室规模和工业生产规模。 食品分离技术按分离方法可分为:①物理法。②化学法。③物理化学法。 食品分离技术按分离性质可分为非传质分离和传质分离两大类。 二、食品分离过程的特点 ①分离对象种类多,性质复杂。②产品质量与分离过程密切相关。③产品要求食用安全。 ④分离对象在分离过程的易腐败 三、食品分离技术的选择原则 总的原则是先要确定分离的目的,了解待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性质,并要充分关注分离的目标成分。根据目标成分的性质,确定分离工作的步骤。 分离工作的步骤 ①选择和确定对目标成分的定性、定量方法,以便在分离过程中能对目标成分进行检测,对分离效果进行评价。 ②了解物料的性质。例如,物料的粘度、目标成分在物料中存在的部位、含量等。 ③确定分离方法并进行实验。是否可利用自然的能量进行分离?是否为超高纯度的分离?分离规模的大小?按这些要求选择合适的分离技术 ④确定分离方法的评价指标。一般来说,评价指标有:回收率、截留率、选择性、经济性等 ⑤中试或工业生产应用的放大设计。 分离方法的选择时要考虑的因素 1.产品纯度和回收率。 2.产品价格 3.目标产物的特性 4.混合物中的分子性质 5.经济因素 6.安全与环保 四、食品分离技术的评价 ①回收率和产品纯度②产品质量③产品安全性④简化生产工艺⑤降低能耗、场地,节省成本 三个关键环节:概念形成到课题的选定、技术与经济论证(可行性)和工业放大技术。 三、食品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未来食品工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有: ①环境问题。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消除水、土壤的污染。②工艺改进。需要开发更好的食品工业分离技术。③产品开发。产品多样化,新的及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④能源问题。提高能源利用率,找到能替代高耗能的工艺。⑤安全问题。有时这与新的分离技术关系密切。第二章 膜材料 有机膜材料 1.纤维素衍生材料: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等。2. 聚砜:性能优于纤维素3. 其它高分子材料:较高的机械强度,耐pH范围宽及较耐高温 无机膜材料 金属、金属化合物、陶瓷、玻璃以及沸石等。 有实用价值的膜需具备下列条件 1. 高的截留率和高透水率; 2. 强的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侵蚀性能; 3. 良好的柔韧性和足够的机械强度; 4. 使用寿命长,使用pH范围广; 5. 运行操作压力低; 6. 制备方便,便于工业化生产。 四、膜的制备方法

1生化分离技术的研究历史

1. 生化分离技术的研究历史 1.1 凝胶过滤的发现历史 1.1.1 葡聚糖的发现 1.1.2 琼脂糖的发现 1.2. 电泳的发展历史 1.2.1 凝胶电泳 1.2.2 等电聚焦 1.2.3 毛细管电泳的诞生 1.3. 亲和色谱的发明 1.3.1 染料亲和色谱的发现 1.3.2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 2. 发酵液预处理 2.1 预处理简介 2.2 发酵液杂质的去除 2.2.1 无机粒子的去除 2.2.2 可溶性蛋白质的去除 2.2.3 有色物质的去除 2.3 发酵液处理性能的改善 2.3.1 降低发酵液的黏度 2.3.2 调节pH值 2.4 絮凝技术 2.4.1 絮凝和凝聚的区别 2.4.2 细胞絮凝的种类 2.4.3 絮凝剂的分类 2.4.4 絮凝机理和动力学 2.4.5 絮凝的优化 2.4.6 絮凝设备 2.4.7 絮凝技术的应用 2.4.8 絮凝技术的新进展 3. 固液分离技术 3.1过滤 3.3.1 传统的过滤方法 3.3.2 膜过滤 3.2 离心 3.2.1 离心原理 3.2.2 离心方法 3.2.3 离心分离设备及其放大 4. 细胞破碎和分离提取技术 4.1 细胞破碎技术 4.1.1 细胞破碎方法及机理 4.1.2 机械方法破碎

4.1.3 细胞物理破碎方法 4.1.4 化学法破碎 4.1.5 生物法破碎 4.1.6 超临界细胞破碎技术 4.1.7 胞内产物的选择性释放 4.2 从发酵液直接分离产物 4.2.1 双水相分离技术 4.2.2 膨胀床分离技术 4.2.3 泡载分离技术 5 生物产品萃取技术 5.1 双水相萃取 5.1.1 双水相基本原理 5.1.2 影响分配平衡的因素 5.1.3 双水相萃取的应用 5.1.4 双水相萃取技术的新进展 5.2 反胶团萃取 5.2.1 反胶团萃取原理 5.2.2 反胶团体系分离,制备方法和影响因素 5.2.3 反胶团萃取的应用 5.2.4 反胶团萃取分离技术的新进展 5.2.5 反胶团萃取的设备研究 5.2.6 反胶团前景展望 5.3 凝胶萃取 5.3.1 凝胶萃取过程简介 5.3.2 凝胶萃取的热力学原理 5.3.3 凝胶萃取的凝胶 5.3.4 凝胶萃取的影响参数 5.3.5 凝胶萃取在分离中的应用 5.3.6 凝胶萃取的设备 5.4 固相微萃取 5.4.1 固相微萃取的原理 5.4.2 固相微萃取的操作 5.4.3 萃取过程的影响因素 5.4.4 固相萃取的应用 5.5 超临界萃取 5.5.1 超临界萃取的原理 5.5.2 超临界萃取的方式 5.5.3 影响SFE的因素 5.5.4 超临界萃取的特点 5.5.5 超临界萃取的应用 5.6 超声和微波萃取 5.6.1 超声波萃取 5.6.2 微波萃取

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2019年第8期广东化工 第46卷总第394期https://www.doczj.com/doc/9510343066.html, ·101 ·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阳柳,刘志华,苗珂,王丹阳,赵文玉*,杨敏,夏畅斌 (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04) [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产电低而难以商业化应用制约了其发展,而MFC与其它技术耦合实现电能的有效利用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 点,也为MFC的商业化应用提供更广阔的思路。本文综述了MFC耦合新技术研究进展,包括MFC-MEC、MFC-电芬顿、MFC-PEC、MFC-CW、MFC-超级电容器,并对其进行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技术;能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9)08-0101-02 Research Progress on New Microbial Fuel Cell Coupling Technology Yang Liu, Liu Zhihua, Miao Ke, Wang Danyang, Zhao Wenyu*, Yang Min, Xia Changbin (Hunan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Materials Protection for Electric Power and Transportation, School of Chemical and Food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Abstract: Due to the low power generation of microbial fuel cells (MFC), it is difficult to commercialize applications, and the coupling of MFC with other technologies has become the main focus of researche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new MFC coupling technologies, including MFC-MEC, MFC-Electric Fenton, MFC-PEC, MFC-CW, and MFC-supercapacitors. Keywords: Microbial fuel cell(MFC);coupling technique;energy use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是把生物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 新型技术,它通过细菌对有机物的氧化和氧气的还原来发电。该 技术可以实现废水处理的同时实现电能回收,为解决能源和环境 挑战提供了一种很有前景的解决方案,从而成为环境工程研究的 热点方向之一。在MFC染料方面,从简单物质(如醋酸盐[1])到复杂的难降解物质(如纤维素[2]);以及从低浓度易降解的废水(如生活污水[3])到复杂有机废水(如玉米秸秆水解物[4])等MFC的应用方面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为了提高MFC产电效能,从电极材料 的选择[5]、质子膜的使用[6]、MFC构型的改进[7]以及MFC的规模 化[8]、包括新型MFC生物阴极[9-11]等MFC构型开发方面也做了 大量的开发。然而,MFC的最大功率(200~250 Wm-3)仍然比化学燃料电池(CFCs)低几个数量级[12],从而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开发应 用。为了克服MFC产电低而难以直接商业利用的缺点,许多研 究者开发MFC与其它技术的耦合方式来实现电能的使用而开发 出新型的污染治理工艺。本文对微生物燃料电池与微生物电解池、 电芬顿、光催化、人工湿地和超级电容器等技术进行耦合技术发 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其发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1 MFC-MEC耦合技术 微生物电解池(MEC)利用微生物作为反应主体,在阴阳极间 施加电流后产生氢气。利用MFC产生的电能作为MEC电能供给 成为MFC电能利用的新思路,成为MFC研究的热点之一。 Sun等[13]采用MFC-MEC的耦合系统实现了醋酸盐产氢,电路中负载电阻从10 Ω变为10 kΩ时,氢气产率在2.9±0.2到0.2±0.0 mL L-1·d-1的范围内变化,其中氢回收率(RH2),库仑效率(CE)和氢产率(YH2)均随着负载电阻的增加而降低。Wang等[14]先采用发 酵方式水解纤维素,再采用MFC-MEC耦合系统实现产氢,与单 独发酵相比,综合系统(发酵-MFC-MEC)的总产氢量增加了41%, 达到14.3 mmol H2·g-1纤维素,总产氢率为0.24 m3 H2·m-3·d-1,总能量回收效率为23 %。同时将MFC-MEC系统串联或并联有利于 提高污染物处理效率,同时提高能源的回收效率。Yong Zhang等[15]在用MFC-MEC耦合系统回收Cr(VI)、Cu(II)和Cd(II)时发现,将MFCs(Cr)和MFCs(Cu)串联的回收率优于并联配置,此时,每 mol的COD可分别回收0.23±0.04 mol Cd,0.27±0.03 mol Cr,和0.40±0.05 mol Cu,同时产氢量为0.0022±0.0001 m3 H2·m-3·d-1。 随着MFC-MEC耦合系统的发展,其也可实现其他污染物的 协同处理。Yong Jiang等[16]使用硫化物和有机化合物作为电子供 体,在MFC-MEC耦合系统中实现了从二氧化碳中去除硫化物同 时产生甲烷,三个阳极室中的硫化物去除率分别为62.5 %、60.4 % 和57.7 %。甲烷以0.354 mL·h-1·L-1的速率累积,库伦效率为51 %。Liping Huang等[17]在自驱动MFC-MEC系统中实现从钴酸锂中完全回收钴,并从MEC中获得0.8 g Co g-1 COD产率,以及0.15 g Co g-1Co的总系统钴产率。潘璐璐等[18]则实现了含镉重金属废水中Cd2+的去除,并发现,MFC的产电量、MEC中Cd2+的去除率和MFC容积成正相关,但与MFC阴极处Cr6+去除率呈负相关,MEC 阴极液pH在3~5时有利于含镉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最高Cr6+去除率可达80 %以上。 2 MFC-电芬顿耦合技术 电芬顿技术是近年来在水处理技术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化学氧化技术,因其氧化能力强,耗能低等特点,备受国内外的重视。MFC与电芬顿技术相结合成为一种新型组合工艺。 利用MFC产电驱动电芬顿反应来控制MFC阴极中污染物降解[18],与传统的电芬顿系统相比,将节省能源成本,同时拓宽MFC的应用领域。Rozendal等[19]将有机废水作为MFC的阳极燃料,使MFC-Fenton系统降解非生物化学物质,例如废水染料,从废水中回收能量。Lei Fu等[20]用MFC-电芬顿系统降解偶氮染料-觅菜红,以0.5 mmol·L-1 Fe3+为催化剂,1 h内75 mg·L-1苋菜红的降解率可达76.4 %。Xiuping Zhu等[21]使用苯酚为燃料,在电-芬顿反应器中进行一个循环(22小时)能除去75±2 %的总有机碳(TOC),并且苯酚完全降解为简单且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酸。对燃料电池或者电芬顿系统进行电极改性强化,能提高MFC-电芬顿系统的总体性能。Dios等[22]利用MFC和电芬顿技术中的真菌细菌组合开发了废物可持续能源生产的潜力,该系统能产生稳定的电,当在阴极室中发生电芬顿反应时,该配置可达到约1000 mV 的稳定电压,证明了MFC-电芬顿,同时进行染料脱色和发电的双重益处。MFC-电芬顿耦合系统系统中,可以利用MFC阴极室连续产生H2O2,促进芬顿系统降解废水中的染料[23]。Chunhua Feng等[24]发现具有改性电极的MFC通过O2的双电子还原能在阴极室中有H2O2最大生成速率,而H2O2浓度的增加有利于H2O2与Fe2+反应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数量的增加,能使电芬顿过程的氧化能力提高到偶氮染料的脱色和矿化。 3 MFC-PEC耦合技术 近年来,光电催化(PEC)由于克服了光催化过程中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这一限制因素而成为研究热点[56-27],利用MFC与PEC耦合可利用MFC产生的电能降低PEC的能耗和提高处理效率成为MFC研究的新方向。 SHI-JIE YUAN等[28]在生物电化学系统中,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生的能量,有效地减少了有机污染物-对硝基苯酚。耦合系统中,电化学和光催化氧化过程之间存在协同效应,表现出更快速地降解对硝基苯酚,其最大降解速率常数0.411 h-1,为单个光催化和电化学方法的两倍。吕淑彬等[29]在以TiO2纳米孔阵列电极作光阳极,金属铂黑做阴极,设计了一种光催化废水燃料电池,用于有机废水处理和废水有机物化学能的综合利用,该系统开路电压为1.16 V,短路电流为1.28 mA·cm-2,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达 [收稿日期] 2019-03-26 [基金项目] 长沙理工大学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2017CL09);2018年度湖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SK2011) [作者简介] 阳柳(1994-),女,湖南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废水处理及污泥资源化。*为通讯作者。

分离技术

1.简述分离技术的分类及其分离原理? (一)机械分离对象是由两相或两相以上所组成的混合物,其目的是简单地将各相加以分离,过程中间不涉及传质过程。 名称分离因子分离原理举例 沉降重力密度差水处理 离心离心力密度差油精制、牛乳脱脂 旋风分离惯性流动力密度差喷雾干燥 过滤过滤介质粒子大小除菌、喷雾干燥/果汁澄清、 颗粒分离 压榨机械力压力下液体流动油脂生产 (二)传质分离是指在分离过程中,有物质传递过程的发生,传质分离的原料,可以是均相体系,也可以是非均相体系。分为两大类:平衡分离过程和速率控制分离过程1平衡分离过程为借助分离媒介(如热能、溶剂、吸附剂等)使均相混合物系统变为两相系统,再以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处于相平衡的两相中不等同的分配为依据而实现分离。2速率控制分离过程是指借助某种推动力,如浓度差、压力差、温度差、电位差等的作用,某些情况下在选择性透过膜的配合下,利用各组分扩散速度的差异而实现混合物的分离操作。分为膜分离和场分离(三)其他物理场辅助分离技术1.超声波萃取 2.微波辅助萃取 3.超声微波协同萃取 2食品为什么要分离?1获得需要的产品①农作物中非食用物质与食用物质的分离。②多层次、多样化产品的需求。2食品安全性的要求①农药残留。②工业“三废”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③天然食品在生长过程中次生代谢产生多种微量的有毒成分。 3食品分离过程的特点:分离对象种类多,性质复杂。产品质量与分离过程密切相关。产品要求食用安全。分离对象在分离过程中易腐败。 4食品分离技术的选择原则:先要确定分离的目的,了解待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性质,并要充分关注分离的目标成分。对目标成分,要了解目标成分的性质,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电荷性,热敏性以及生物活性等基础性资料对确定分离方法的选择起决定性作用。 5食品分离技术的考虑因素:产品纯度,回收率(主要)产品价格目标产物的特性混合物中的分子性质经济因素安全与环保 6食品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1. 是重要的食品工艺过程之一2. 提高农作物综合利用程度,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3.改进食品的营养与风味。4. 符合卫生,安全要求。5. 改变生产面貌。 膜分离技术 1按膜的性质分:⒈天然膜⒉合成膜.按膜的结构分:⒈多孔膜⒉致密膜 3.液膜.按膜的作用机理分:1.吸附性膜2.扩散性膜 3.离子交换膜4.选择渗透膜5.非选择性膜 2膜分离技术的原理:膜分离概念:用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膜,以外加压力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或富集的方法,统称膜分离法。 3膜分离技术特点:在常温下进行,不发生相变化,能耗低,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用添加化学试剂、添加剂,选择性好,使用范围广,操作简便,易自动化操作 4膜分离的特点1.不发生相变,能耗低。2.一般在常温下操作不需加热,适应于热敏性物质 3.应用范围广。4.以压力为推动力,装置简单、体积小、操作容易、

生化名词解释总结

第二章氨基酸 1、构型(configuration)一个有机分子中各个原子特有的固定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不经过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是不会改变的。构型的改变往往使分子的光学活性发生变化。 2、构象(conformation)指一个分子中,不改变共价键结构,仅单键周围的原子旋转所产生的原子的空间排布。一种构象改变为另一种构象时,不要求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构象改变不会改变分子的光学活性。 3、旋光异构:两个异构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但因其异构现象而使偏振光的旋转方向不同的现象。 4、等电点(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净电荷为零)的pH值。 第三章蛋白质的结构 1、肽(peptides)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酸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2、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胺键。 3、肽平面:肽链主链上的肽键因具有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使连接在肽键上的6个原子共处的同一平面。 4、蛋白质一级结构: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5、蛋白质二级结构:蛋白质二级结构:肽链中的主链借助氢键,有规则的卷曲折叠成沿一维方向具有周期性结构的构象。 6、超二级结构: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螺旋、折叠、转角)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件,称为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折叠花式(folding motif)或折叠单位(folding unit) 7、结构域:在较大的球状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往往形成几个紧密的相对独立的球状实体,彼此分开,以松散的肽链相连,此球状实体就是结构域 8、蛋白质三级结构:指一条多肽链在二级结构或者超二级结构甚至结构域的基础上,进一步盘绕,折叠,依靠共价键的维系固定所形成的特定空间结构成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9、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对蛋白质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言,只涉及一条多肽链卷曲而成的蛋白质。在体内有许多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其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亚基与亚基之间呈特定的三维空间排布,并以非共价键相连接。这种蛋白质分子中各个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接触部位的布局和相互作用,为四级结构。由一条肽链形成的蛋白质没有四级结构。 10、蛋白质三维结构 11、氢键:氢原子与电负性的原子X共价结合时,共用的电子对强烈地偏向X的一边,使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能再与另一个电负性高而半径较小的原子Y结合,形成的X—H┅Y 型的键。 12、疏水作用力:分子中存在非极性基团(例如烃基)时,和水分子(广义地说和任何极性分子或分子中的极性基团)间存在相互排斥的作用,这种排斥作用称为疏水力。 13、Sanger测序 14、Edman降解测序: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N末端氨基酸残基被苯异硫氰酸酯修饰,然后从多肽链上切下修饰的残基,再经层析鉴定,余下的多肽链(少了一个残基)被回收再进行下一轮降解循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