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经济地理学视角下实例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性

摘要:“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改战略是中国在国际政治新环境和国内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正大力推动的一项对外开放新战略。本文试图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角度结合一些经济实例,探讨“一带一路”战略的政策本质、重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个人观点和建议。本文指出,“一带一路”战略利弊并存,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当中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规避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全球经济,中国经济,区域合作

1.“一带一路”战略简述

1.1“一带一路”定义

“一带一路”是国际政治新环境和国

内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中国将自身产能优势、技术与资金优势、经验与模式优势转化为市场与合作优势,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一大创新。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陆地。它有三个走向,从中国出发,一是经中亚、俄罗斯到达欧洲;二是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三是中国到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两条,一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二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又称海上丝绸之路南线。

1.2“一带一路”国家区位

以中国为核心、以亚欧大陆为分布区域,“一带一路”分布广阔,包括东盟十国为首的太平洋东岸国家、以巴基斯坦为首的南亚国家、以俄罗斯为首的独联体国家,而西亚北非以及欧洲多国也是战略布局上的重要

一环。

1.3“一带一路”涉及省市区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规划》)已指出,以新疆、福建为核心区的沿边沿海18省(新疆、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广西、云南、西藏、上海、福建、浙江、广东、海南、重庆),中西部的七大高地城市(西宁、成都、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和沿海15个港口(上海、天津、宁波-舟山、广州、深圳、湛江、汕头、青岛、烟台、大连、福州、厦门、泉州、

海口、三亚)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

2.“一带一路”背景

2.1历史背景

2.1.1陆上丝绸之路历史背景

1860年前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到中亚考察,提出“丝绸之路”概念。

汉朝击败匈奴并控制西域,使得中国的丝绸、金银财宝被输送到西域小国,巩固汉朝对这些小国的影响。而当地人发现丝绸适合长途贩运,且通过战争和贸易积累大量财富的罗马帝国缺乏高级纺织品/有非常强大的需求。所以他们将丝绸沿原有的商路贩卖到了欧洲。因这条商路逐渐因为丝绸的转口贸易繁荣起来,所以李希霍芬把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2.1.2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背景

“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在后来两千余年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海上丝绸之路发生很大的变化。总体说来,大致可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秦汉时期——形成期、魏晋南北朝——发展期、隋唐时期——繁荣期、宋元时期——鼎盛期、明清时期——衰落期。

2.2国际背景

2.2.1国际经济格局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总体趋势仍对我有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国虽然表现出阶段性的复苏迹象,但总体仍未摆脱发展困境。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的群体性崛起,已经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全球经济中心开始由发达国家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然而发达国家经济实力虽日渐衰落,但在短期内其主导和影响世界经济的能力仍未发生根本变化,仍是控制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

同时,由美国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

协议”(TTIP),以高端性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这些对我国乃至整个发展中国家都将构成新

挑战和威胁。我们要有长期与之和平共处的理念,并不断提高我国在应对国际市场方面的周旋能力。

2.2.2国际政治格局

对中国来说,要崛起成为大国,必须遏制和化解西方对中国的围堵。作为大国,中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大国崛起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历史上,大国的崛起经常造成西方学者所说的“大国的悲剧”,即

现存的大国总是恐惧于新兴的大国;而新兴的大国也总要挑战现存的大国,从而构成了争霸战争。新中国建国以来,中国的全方位发展,让我们成为了新的挑战者。近年来,中国遇到的一切国际争端,背后都有西方势力的影子。在西方对中国围堵的情况下,中国不仅要遏制西方的围堵还要避免类似于

前苏联和西方之间那样的军事竞争对中国

的影响。中国和西方的经济关系变得极为重要。

竞争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和西方的经济关系变得极为重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一直在支撑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尽管中国帮助西方经济,但改变不了西方“中国威胁”认知和其围堵中国的企图,如果中国国内经济出现大的波动,没有其他国家会也没其他国家能来帮助中国。中国必须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就必须能够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2.3 国内背景

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方式变化、投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可持续,

这几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

态"。在"新常态"下,我国正在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

自主创新,实行供给和需求双扩张的政策组合。i

2.3.1国内经济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各方面面临失衡,经济结构调整举步维艰。内部的继续改革对经济结构调整很重要,但也可以引入外部经济要素,一方面促进内部的改革,另一方面减轻内部改革的一些压力。

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一方面,当前中国内部的产业结构调整,将严重的产能过剩与不具经济效益的产业,有秩序地对外移转。另一方面,国产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产业升级,中国大量产能过剩的产业急需找到新的出路,即开拓新的海外市场;中国的庞大外汇储蓄与丰沛国内旅客资源,可转化为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从而突破全球经济结构性失衡的困局,实现全球经济增量基础之上的再平衡。

2.3.2对外开放程度提高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对我国新一轮改

革开放做出了全面部署。随着改革举措的陆续推出,改革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能及各种经营主体的积极

性将得到有效释放,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将进一步上升。国际经济的调整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上海自贸区的试验将进一步提供我国实行高标准开放的有

效经验,并将被不断复制,中国整体对外开放的进程会比我们想象得更快。

2.3.3各区域发展更协调

中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很不平衡,东部沿海经济国际化程度已达到相当的水平,西部地区改革开放由于起步较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东北老工业区经济衰退。

随着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区”三大战略,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开放步伐也需要加快。与此同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对外开放的北进趋势也已十分明显。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提出,这个应形成多层次、全方位、多边化的开放格局。中国沿边诸省区,在实行沿边发展战略,加速对外开放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其自身的优势,积极地加强与亚太各国的合作。这既可加速沿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又可对推动亚太地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机遇、挑战与思考

3.1.挑战

“一带一路”带动了全面区域合作,将有利于中国的“走出去”和经济安全。更多国家将从生产领域到商业贸易领域、金融技术等方面同中国开展合作,这有利于中国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倒逼国内的改革并且带来文化与思想的革新。

3.1.1文化问题带来的挑战

历史文化是遗产,也是包袱。我们沿张骞、玄奘、耶律楚材、马可波罗等人走过的陆上丝绸之路一路研究,发现沿途史籍对丝路历史的记载失真颇多。在丝路沿途国家,蒙古铁骑“比辖而屠”的传说妇孺皆知,而对中国在葱岭以西的文化贡献,记载却寥寥无几;赞美中国崛起和“一带一路”的书籍没有一本,但质疑的倒不少。我们不可想当然地认为“一带一路”“己所欲”,便可简单地“施于人”,要下大力气还原“丝绸之路”真实历史,宣传“一带一路”的和平本质。

“一带一路”涵盖人口数十亿,文化差异性不可低估。丝绸之路族群繁多,百教交错。沿带沿路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华夏儒道罕有存迹。中国企业走出去不可不问文化差异和宗教禁忌,中国文化传播也不是几百亿基金就能一蹴而就,而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

3.1.2经济问题带来的挑战

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陆上

丝路有北、中、南三条主路,途径地带多雪山峻岭、戈壁沙漠。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跨境贸易征收高额关税,各国边界管理机关效率低、不作为甚至存在贪腐行为,这些都严重阻碍丝绸之路复兴。

“海上丝路”重在港口设施,但基础设施远非一般企业所能承受,而商业银行一般又难以承担风险,因此较难的路段可能会成为长久“瓶颈”。这些问题需要通过顶层外交、高层对话以及双边或多边协定逐一解决。

产能过剩即生产能力的总和大于消费

能力的总和。产能也就是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或者能够处理的原材料数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造成了巨大的产业过剩,如钢铁产能和水泥产量,中国占全球总产能比超过50%。ii

3.1.3政治问题带来的挑战

政策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有巨大影响。目前中国企业在海外“站住容易站稳难”。

在治理制度层面,中企与“一带一路”多数国家最易冲突的是环境壁垒和社会责任壁垒,被抵制甚至驱赶的主要原因是所谓“污染”“人权”等问题。制度建设的国际化本

来就是中企一大短板,而许多企业没有问清规则就踏上了“一带一路”,结果是签约容

易获益难。

“三股势力”、境外恐怖分子对油气管线和交通干线等的破坏威胁不容小觑。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也使“一带一路”相关协议的落实过程屡遭波折。另外,当今世界诸大国都是“一带一路”的利益攸关方。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它们虽未公开反对,但私下里却在问中国人:你们想做什么?如果不能协调各利益攸关方的立场,它们的搅局能力不可不察。

3.3.4国内问题

目前国内有不少于30个城市宣布自己为“一带一路”的起点。各省都希望争政策、抓资源、占先机,以便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动力。而跨地域、跨部门的全国“一带一路”协调机构尚未明朗。国家援外机制和贸易投资机制之协调、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公平竞争都有待进一步依法治理;国际化人才之培训也未跟进;海外投资保障保险机制、境外争端解决能力、海外护商力量暂时显然不能为“一带一路”漫长而脆弱的线路保驾护航。

“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伟大战略,中国未来数十年的改革开放都将围绕这一战略布局展开。我们列出以上这些“挑战”,并非是对“一带一路”失去信心,相反,我们认为认为,“一带一路”再难也要推进。提前把问题弄清,把工作做细,才能有的放矢、排除万难。

3.2.机遇

我们认为,“一带一路”带动了全面区域合作,将有利于中国的“走出去”和经济安全。我们与更多国家展开从生产领域到商业贸易领域、金融技术等方面的合作,这有利于我们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倒逼国内的改革,经济、法制,同时会带来文化与思想的革新。

3.2.1创新型机遇

产业创新涉及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

移等带来的红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的一些优质过剩产业将会转移到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因为市场供求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也许在其他国家能恰好被合理估值;在国内,因为要素成本的上升而使一些产业、产品失去了价格竞争力,也许在其他国家,较低的要素成本会使这些产业重现生机。在国内,因为产品出口一些发达国家受限而影响整个产业的发展,

也许在其他国家就能绕开这些壁垒,等等。此外,由于产业转移引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是机遇无限,比如技术改造、研发投入、品牌树造等等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无限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首先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流,巨量的资金需求只能通过金融创新来解决。我们已经发起设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但这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沿“带”沿“路”国家和地区一定会进行各种金融创新,包括发行各种类型的证券、设立各种类型的基金和创新金融机制等等,这其间的红利和机遇之多甚至是不可想象的。

“一带一路”本质上是一个国际性区域经济的范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引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创新,这包括区域发展模式、区域产业战略选择、区域经济的技术路径、区域间的合作方式等等,这其间的每个创新都蕴涵着无限的机遇和挑战。

3.2.2提升国际竞争力

我国将把水位过高而没有更好投资方

向的外汇储备转化为境外资本与实体投资,加强中国在全球平台的政治经济贸易影响

力与中国本身的经济贸易获利能力。

“一带一路战略”提速我国产业升级转型,沿海部分产业内迁,加快中西部产业实体化再建生产中心,同时加速中西部城镇化等国内生产贸易布局,改善我国发展不平均的现状。

通过高铁等大项目推广,一方面缓解我们相关产业产能过剩的现状,一方面输出与中国市场联动紧密的低水平低获益产业,例如通过高铁的特性,在对象国形成高铁型的产业聚落。

做大做强一带一路的同时,中国同时推广与对象国人民币结算,为人民币国际化做基础。

通过一带一路,同时发展陆权与海权的政治军事经济影响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与话语权,从而逐渐走向规则制定者的角色,使中国全面崛起成为现实。

3.2.3打开国际市场

“一带一路”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

第三个大的阶段的开端,命系中国未来十年。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WTO问题专家何茂春指出,“丝绸之路战略意义堪比

入世”。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WTO问题专家何茂春指出,

“丝绸之路战略意义堪比入世”。过去的30年里,他走遍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专注研究世界贸易,他认为“习总书记说我们要高举自由贸易的大旗,也就是说我们要接受已经形成的普遍的规则”。

3.3以俄罗斯为实例的分析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俄期间,中俄两国在能源、航天、税务、金融、投资等领域签署了近40份项目合作文件,其中包括“西线输气管道”项目的关键条款。笔者认为,中俄两国互动合作在习近平总书记与普京

总统的推动下还将不断加深,对希望走出去的中国公司来说,未来数年的俄罗斯市场存在历史性机遇。

然而自2014年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

邦以来,俄罗斯就成为了风暴中心,来自西方的制裁使得投资者和民众信心大跌,俄罗斯市场出现严重的资本外逃,经济受到重创。这背后固然有“雪中送炭”的历史机遇,也有一定的风险挑战

3.3.1俄罗斯市场广阔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俄罗斯是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大国,对欧亚大陆特别是中亚地区有重大和传统的影响,也是《愿景》中重点提到的区域。《愿景》中提出,中国将充分发挥国内各地区比较优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强东中西互动合作,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在西北、东北地区,发挥内蒙古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在内陆地区,加快推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

3.3.2. 俄罗斯加入亚投行

3月28日,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伊戈尔·舒瓦洛夫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现场宣布,俄罗斯总统普京决定,俄罗斯将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搭上了加入亚投行的“末班车”。加入亚投行,俄罗斯向远东又进了一步。

目前俄罗斯的主要基础设施项目都集中在远东和西伯利亚,包括公路、港口和跨洲物流设施。显然,基础设施建设是远东大开发战略的前提,资金是建设基础设施项目的保障,而俄罗斯目前经济处于谷底,西方制裁又几乎完全切断俄罗斯从美国和欧盟的融资渠道,加入亚投行,是俄罗斯为远东发展融资最好的选择,也是俄罗斯融入亚太进程的关键一步。

3.3.3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加深

随着中俄政治互信水平的不断加深,两国双边关系越来越密切。2014年5月,中俄共同签署了《关于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声明》,提出了发展中俄关系的各项任务以及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基本立场和举措,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

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三国,“一带一路”是习近平此次欧亚之行的关键词。中俄两国元首将签署并发表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商讨将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俄方跨欧亚大通道建设、欧亚经济联盟发展相对接合作等重大事宜,确定下一阶段发展中俄关系和各领域合作

重点领域和方向。

3.3.4俄东部开发战略

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人力资源、贸易结构、投资需求等多方面,俄罗斯远东发展都离不开中国,俄远东发展部部长也表示“远东地区的发展首先是面向亚太国家,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国”。而俄方也多次表示,在建设西伯利亚和远东所需的公路、住房、现代化工业和农业设施时,需要积极利用中国公司的经验、技术、设备和人才。

2009年,中俄两国领导人便签署的《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

区合作规划纲要》,包括200多个具体项目,涵盖了两国地方合作的各个领域。而在《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也多次提到与中国的合作,如在交通领域,提出深化俄中在航空领域的合作,推动俄罗斯东海岸几个大城市开设到中国的国际航线,发展现有的格罗杰科沃和外贝加尔斯克铁路边检站,建设“下列宁斯阔耶-同江(中国)”跨阿穆尔河(黑龙江)铁路桥;在电信服务领域合作,在俄罗斯和中国边境地区将实施相关合资项目,建设俄中国际高速通讯干线。

此后,我国开始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俄中双边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飞速发展。2014年5月,普京访华期间邀请中国共同投资开发远东地区,并表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发展是俄罗斯的优先项目之一,他乐见中国成为远东地区开发的领跑者,并且俄方支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2014年12月11日中俄合作圆桌会议上,俄副总理大力推介远东优先发展地区投资项目,表示希望将能源领域的密切合作拓展到资源、科学技术、武器开发、化学制药、基因技术等领域,希望中俄未来将是

深层次多维度的全方位合作;此外,还承诺了一系列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包括优先发展地区税费减免期为10年,企业入驻十年

内减免90%的税费;并设立“迎资局”来专门管理帮助外国资本,保障资产安全。

3.3.5俄罗斯国民经济恶化

俄罗斯三大核心经济领域——能源、金融和国防均受到制裁。俄罗斯国有银行和企业被限制进入欧盟资本市场,同时,禁止美国银行业向俄罗斯大型银行、能源和国防企业这三大对俄罗斯经济至关重要的领域提

供到期时间在90天以上的贷款。

同时,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也对于俄罗斯的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石油收入是俄罗斯外汇收入的命门所在,2013年石油出口占俄罗斯商品出口的七成左右。

受到制裁的与油价下跌的双重影响,俄罗斯经济遭到重创,2014年,俄罗斯gdp

增长0.6%,过国民消费增长1.9%,进口-6.8%,出口-2%,固定投资-2.5%,这些数据表明,俄罗斯正步入萧条。根据当前的政治局势和经济情况估计,2015年俄罗斯将面临1.8

万亿卢布的收益下滑,预计gdp将收缩

3%-4%。政府也不得不面临1.1万亿卢布的

开支消减,财政赤字也将扩大。同时俄罗斯cpi指数大幅上涨,通货膨胀率也不断提高。同时,卢布大幅跳水,2014年6月份以来,美元兑卢布汇率累计上涨45%,卢布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货币。

转型困难遭遇西方制裁和国际油价暴跌,这是俄罗斯经济当前面临的基本处境。转型困难使得俄罗斯经济缺乏活力,西方制裁导致俄罗斯融资渠道变窄和商业环境恶化,国际油价暴跌更是给俄罗斯国家财政和带来考验。2014年初以来俄罗斯卢布贬值接近45%,资本流失已超过1000亿美元。在上述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俄经济已处于“危机边缘”。

3.4可行性建议

中国在“一路一带”背景下开启了对外投资的新窗口,而亚欧各国目前着面临经济发展的困境,迫切需要吸引外资。由于中外在合作方面契合度非常高,笔者认为在战略合作框架下,世界经济存在互补的领域合作将有明显深化,其中,基建、能源、高科技、经贸四个方面值得关注。

3.4.1基建:中国优势产业

基础建设是中国的优势产业,由于中国国土广袤,因此在基建中会面临各种复杂的自然条件,自然也就开发了向对应的技术手段。目前,中国的基建技术可以满足各国的需要。

以俄罗斯为例,中俄在基建方面的深化合作,一方面将改善俄罗斯基础设施状况,为当地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有利于扩展中俄贸易交通方式,为中国产品销往西亚、欧洲创造便利条件。

3.4.2能源:内亚国家支柱产业

伴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能源需求和消费大幅增长,能源供应和消费结构尚未摆脱高污染、高碳排放的传统模式,能源安全问题依然受到挑战。内亚地区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常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居世界前列,能源出口是其经济的支柱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能源合作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和建设重点之一。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全面、长期战略合作,有利于俄罗斯开发欧美之外的新兴市场,打破能源出口过分依赖欧洲市场的格局;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与确保我国能源安全。

3.4.3高科技:合作空间广阔

以中俄为例,目前中俄在航空航天领域已经有比较成功深入的合作:2014年10月,

中俄计划签署共同开发远程宽体飞机技术

项目的合同,进行联合生产宽体飞机;此外,中俄联合研制重型直升机等大项目合作也

在不断进展之中。

俄罗斯在航空航天等科技方面技术一流,而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和需求,双方在航天领域合作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比如在民用纳米领域,核技术领域的合作都有待拓展。在高科技领域,中俄将开展和平利用核能、民用航空、航天基础技术研究、空间对地观测、卫星导航、深空探测和载人航天等领域重点项目的合作。

3.4.4经贸国贸易逆势上扬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中国对外的交流加深不断出现新变化,中外经贸往来从贸易总量小、起点低转变为开展战略性大项目合作。

仍以俄罗斯为例。当前,俄罗斯提出将俄跨欧亚大通道建设以及欧亚经济联盟和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合作对接,并加入了亚投行,中俄双方的经贸合作正迈出新步伐。

虽然当前俄罗斯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困难,但中俄经贸合作仍保持了“逆势上扬”态势。201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6.8%,突破了950亿美元,自2010年起中

国已连续五年成为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为推动中俄两国经贸发展,两国元首提出了双边贸易额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发展目标,中俄两国

在经贸领域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3.4.5思考:企业先机

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所稀缺的技术领域拥有符合外方需求

的优势;

曾与国外企业有过合作,目前有意继续开拓国外市场的企业更有先机。国外市场的游戏规则与国内不同,之前的合作有助于企业迅速适应规则,建立起新的合作关系;

与他国政府建立合作关系的企业更有

先机。政府信用背书的合作可以有效的降低信用风险;

规模较小,目前国际化程度不高的企业也拥有先机。一方面,这样的企业拥有充足的弹性,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因投资于俄罗斯这样的国家而受到制裁,进而影响其它国家业务的情况。

4.国家措施

4.1打造国际合作新机制

4.1.1国际合作机制定义

国际合作机制是指世界上不同国家(地区)政府、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不同主体之间跨境)在生产领域和流通流域(侧重生产领域)内所进行的以生产要素的国际移动和重新合理组合配置为主要内容的较长期

的经济协作活动。

主要国际合作机制有:国际工程承包、国际劳务合作、国际技术合作、国际发展援助、国际直接和间接投资、和国际组织与会议合作。

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益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相互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过程。

4.1.2中国现有合作机制

我国对外合作的方式多样、形式丰富。

我国通过各大国企在海外大量地承包

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而中国加工贸易被视为一种“变相的”劳务输出形式。

中国对外发展援助方法多,主要有3种类型: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其中无偿援助和无息贷款资金在国家财政项

下支出,优惠贷款由中国政府指定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外提供。

在国际投资上,我国设置了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资企业、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作性开发、境外投资企

业、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境外研发中心、境外并购、非股权投资进行直接投资和直接引资。另外,我国还通过包括发行国际债券、境外发行股票、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出口信贷、混合贷款、吸收外国存款、项目融资、国际风险投资以及国际租赁信贷等方式间接投资

和引资。

我国还参加包括各双边与多边(分全球多边和区域多边)经贸合作、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区域之间通过优势互补、优势共享和优势叠加,把分散的经济活动有机的组织起来,把潜在的经济活动力激发出来,形成一种合作生产力。

4.1.3中国引领新合作机制

冷战以来,国际组织随着国际关系的转型经历着新的变化。全球治理理念的兴起,强化了国际组织作为独立的国际关系行为

主体的意义,国际组织的触角不断深入国家主权的管辖范围。

中国的迅速崛起,推动着国际体系结构的转变,冲击了西方国家主导下的国际组织体系。以此为契机,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也在不断加深、调整和重构。国际组织不仅是中国实现、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中国承担国际责任的重要平台。中国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为进一步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着眼于长远发展,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仍亟需从外交战略

高度加以全面谋划,切实增强议程设定能力,重点推进周边的地区性国际组织发展。iii

4.2拓展国际金融渠道

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在中国倡导下,国际上正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筹设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同其他全球和区域多边开发银行的关系

是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替代的,将在现行国际经济金融秩序下运行丝路基金的成立,将与亚投行一道,有力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4.2.1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亚投行对于中国来说,战略意义:

第一,亚投行将为中国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外部环境。亚洲国家受惠于亚投行提供的资金以及技术,将有助于巩固中国在区域内的领导地位,从而减少与相关国家产生矛盾与争议的可能性。此外,随着全球大多数重要经济体的加入,亚投行成为各成员国建立日益紧密联系的新渠道、新平台,通过亚投行将有助于增进彼此了解,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第二,亚投行将为“一带一路”与人民币国际化保驾护航。一方面,“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需要依靠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

设的完善,特别是欧亚大陆的互联互通。而亚投行专门为亚洲发展中国基础设施建设

提供资金,将有效推动互联互通的实现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也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

的实施而加快步伐。特别是亚投行鼓励使用人民币的举措将有助于扩大人民币跨境结

算和货币互换的规模,从而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第三,亚投行将有助于解决中国产能与外汇储备两大“过剩”问题。当前中国经济中存在外汇储备过剩和生产能力过剩。2014年末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84万亿美元iv,高居全球第一,是排名第二的日本的三倍多。而2014年我国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只有百

分之七十多。我国可以通过亚投行把一部分外汇储备用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既减少了对美国国债的依赖,又可以推动中过剩产能向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输出,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第四,亚投行将促进中国在国际经济金融舞台上获得更大的话语权。21世纪以来,IMF、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在新兴经济体的强烈

呼吁下进行改革,但成效甚微。以2010年IMF改革为例,根据最终改革方案,中国的份额有望提高至6.39%,投票权也将升至

6.07%,位列美国和日本之后。但由于美国

国会至今依然拒绝批准这一提案,因为美国拥有一票否决权,因此此次IMF改革方案基

本流产。改革旧的体系困难重重,所以中国倡议设立亚投行得到了大量发展中国家的

坚决支持。而亚投行区域内外的股权比例为3:1,也决定了美国等域外发达国家不可能拥有太多话语权和决策权,亚投行有望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表达观点,维护自身利益的舞台。

4.2.2 丝路基金

丝路基金则是利用中国资金实力直接

支持“一带一路”建设、按国际惯例办事,充分借鉴现有多边金融机构长期积累的理

论和实践经验,制定和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确定开展好第一批业务。丝路基金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有关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

同时,丝路基金还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资金保障。

4.3引导中国企业走向境外

5.3.1跨国公司的理论基础

跨国公司是多区位公司的一种特殊类型。跨国公司概念理解不一。较为普遍的跨国公司定义,是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济发展的影响特

点包括广泛性、层次性、区域性、多面性、差异性、时间性。

跨国投资的区域影响程度,随着投资企业建立的时间而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投资企业可进一步熟悉当

地环境,从而扩大其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有

互补性(跨国公司和区域各具一定优势,而这种优势又为对方所需求,从而形成双方的互补关系)、竞争性(跨国公司在区域投资

的目的,要么为了获取利润,要么为了获取特定资源,要么为了未来发展战略,总之是为了公司整体上的利益)和变化性(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关系随时间而变化)。

4.3.2跨国企业弥补投资缺口

亚洲基础设施一共会有8万亿美元的投资,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可以提供的资金大概是1.2万亿到1.3万亿,对于8万亿来说,这有很大的缺口,剩下那么大的缺口就是市场的机会了,特别是跨国公司,他们能够扮演更大的角色和作用,他们有很多的技术和专业的技能。v

4.3.3政策支持和国企打头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一年中,已有部分“一带一路”重大项目签约并进入落实阶段。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已经成为了投资“一带一路”国家的主力军。

中国品牌、中国装备、中国标准“走出去”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是我国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突破口。中国企业将稳步扩大对外投资规模;中国国有资本对国家鼓励的境外投资项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有条件企业在境外利用混合贷款、银团贷款以及资产证券化等手段,以及采用境内外发行股票、债券和项目融资等新方式筹集资金。vi

5.实例讨论战略必要性

《愿景与行动》将新疆和福建两省区分别定位为“一带”和“一路”的“核心区”。

不妨以“核心区”为实例,讨论“一带一路”战略的必要性

5.1 新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

5.1.1 新疆官方定位

《展望与行动》指出,新疆依托地缘优势,深化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技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主要节点城市为乌鲁木齐、喀什。

5.1.2新疆竞争力

由于新疆特殊的战略位置及丰富的资

源优势,使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新疆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亚洲中心,与8个国家接壤。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沿线国家人文相亲,地理接壤,经济相融。新疆既可服务国内,又可以服务向西开放的沿线地区,是天然的核心区。

新疆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交流互鉴、平等合作提供了文化平台,且展示了中华民族巨大的包容性。新疆文化遗产也具有稀有性,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建设提供了独有文化支撑,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新疆文化遗产更具有民族性,这就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建设提供了历史记忆的依托,印证了中华文明历来就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

创造,巩固了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新疆的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传承则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推动力,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与合作的枢纽。

5.1.3新疆地方政策

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总

体思路是,以“三通道”(北、中、南三条

通道)为主线,以“三基地”(国家大型油

气生产加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为支撑,以“五大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为重点,以“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开放步伐。vii

针对“一带一路”的建设,新疆已经进行了前期规划,加快铁路、公路、航空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加快“五大中心”和“十

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新疆将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和跨境电子

商务,培育贸易新增长点;加快西气东输三线、四线、五线输气通道项目实施;加速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融资、清算、金融市场、外汇交易等金融平台建设;

新疆加大以喀什经济开发区、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为重点的沿边区域金融创新力度,允许先行先试;加快新疆银行建设步伐,并启动国际石油交易中心建设工作;加强乌鲁木齐、喀什、伊宁等中心城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新疆中医民族医药产业。

5.1.4“一带一路”促进新疆发展

首先,“一带一路“战略将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大大推动西部自贸区建设、加快东部地区产业向新疆转移、形成区域性的工业加工体系

其次,“一带一路“战略将提高自治区居民生活水平。促进交通体系发展、提高旅游舒适度。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将优化自治区商贸条件。国际货运班列开行规模扩大、与中亚国家物流速度提高、

帮助新疆产品走向中亚。

第四,“一带一路“战略将助力新疆经济发展新引擎,促进“五大中心”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使新疆从一个封闭经济区域向开放合作的区域转变,使传统的增长方式向现代增长方式过渡和发展,进一步转变百姓的商业经济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平等交易观念、诚实守信观念、质量观念、教育观念,提高区内民众的文化素养;

第五,“一带一路“战略将形成中小微企业与对口援疆企业、区内国有企业相互合

作发展,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新疆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和活力。viii

5.2福建和“21世纪海上丝路”

5.2.1福建官方定位

《愿景和行动》指出,福建要打造“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重要枢纽、海上丝绸之路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和海上丝绸之

路人文交流的重要纽带。以厦门、漳州、泉州、福州为四大支点。

5.2.2福建竞争力

福建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特殊

地位和独特作用。

历史上福建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

要发祥地。当前,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领下,福建再次扬帆起航,肩负更重使命,驶向更高目标,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

政策上福建有先行先试的优势。福建一直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中央赋予福建一系列特殊政策如平潭综合实验区等一系

列改革试验区,并且支持福建省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支持加快福建发展等,这些先行先试政策都极大地推动着福建建

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而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闽成立,更加大了福建的政策优势。

文化上福建有深厚的侨乡优势。据统计,仅东南亚就有1000多万祖籍福建的华侨华人,2012年福布斯亿万富豪榜中,东南亚华商有30位,其中24位为闽籍。此外,还有与东盟关系紧密的两岸三地闽籍人脉资源,据统计,台湾居民中超过80%是闽籍,香港居民中1/6是闽籍,澳门居民也有1/5是闽籍。“海外福建”人是福建最大的优势,将

成为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社会、文化和人民的深度融合的重要纽带。

福建还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厦门港正逐步建设成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平潭则旨在建设国际自由港市。通过进一步加大对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港口、码头、航线等方面的合作,福建将建设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通枢纽。

福建是经贸合作的前沿平台。企业是经贸交流最重要载体,福建拥有众多充满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已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以泉州运动鞋和石材加工企业、莆田木材加工企业、龙岩紫金矿业等为代表的闽籍企业,越来越多在境外投资设厂、建立营销网络,或收购国外资产,开拓海外市场空间。通过发挥产业互补优势,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重点扩大与东南亚、中东、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和劳务、技术等领域合作,福建将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的试验区。ix

5.2.3福建地方政策

福建从实际出发,立足区位优势,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东南亚为重点,积极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扩大双向贸易、拓展双向投资、深化海洋合作、融合闽台生产要素、推动贸易便利化。

福建将推动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海上互联互通,在贸易投资、劳务合作、技术合作和旅游协作、文化交流、教育合作、民间往来等领域取得突破,并促进区域间要素流动、人员往来自由化,以打造中国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服务高地和

示范地。

福州市政府则和国开行福建分行、中非发展基金携手合作,推动设立预计总规模100亿元人民币的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

5.2.4“一带一路”促进福建发展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对福建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福建对外贸易进一步发展获得良好机遇。“一带一路”意味着进一步开放,

而福建自贸区,则标志着开放的程度。地方发展步伐与国家战略的合拍,将为福建取得全国领先的政策与位置。

其次,福建将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港口码头、物流园区、集散基地和配送中心等建设管理方面合作,加快建设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并增开至东南亚、南亚等国际航线等。“一路”的建设必然要求加强港口和物流设施的建设,同时将有力促进福建对外贸易产业的发展。

第三,福建在贸易、投资、人流、物流等方面都将得到增强,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第四,扩大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从主要面向台湾转变为还面向整个“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

5.3综合分析

5.3.1定位分析

两个核心区都强调了交通、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技方面的交流。这指出了“一带一路”战略的本质。

5.3.2竞争力分析

两个“核心区”在竞争力上,都突出了自己的地缘优势和文化优势。这表明“一带一路”战略依靠的并不是资金、政策等传统发展要素,而是更具有地方特点的独有优势,符合“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

5.3.3地方政策分析

政策上,新疆和福建都注重交通建设、跨境金融和企业向外拓展方面的政策支持。这表明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建设方向。

5.3.4影响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的契机,也为内地带来了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的契机。“一带一路”战略在经济发展、居民生活和经贸文化交流上,将给中国提供巨大动力。

6.“三个尺度”下的思考

6.1全球尺度下的经济影响

6.1.1大陆内陆经济体区位重构

目前中国与中亚等地区的经贸合作逐

步加强,表现出分布不均匀、结构单一、总量偏小的特点x。中亚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碳氢化合物和其他自然资源丰富,北边

与俄罗斯接壤,东边与中国交界,西边是欧洲,南边同阿富汗和伊朗毗邻。在历史上,中亚是丝绸之路的中心,把东方和西方、北方

和南方联结在一起。明代以降,由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中亚地区从交通枢纽变成了人力资源与供给困难、交通运输条件落后的世界岛中心地带。铁路的出现已大大降低了一个单一强权主宰中心地带的难度。当欧亚大陆被密集铁路网覆盖时,中亚国家逐渐摆脱了持续的严重衰退,出现了经济复兴。目前,中亚各国已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期,新丝绸之路的交通走廊初步建成,经济发展带的资源、产业和城市等支撑条件现已初具规模。这将为中国和中亚国家提供更好地参与经

济全球化的区位条件。xi

6.1.2亚欧两岸经济体互动加强

王国安等指出中欧双边贸易存在较强

的互补关系,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主要以产业间的垂直分工为主。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产业内贸易在中欧双边的贸易中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增强,中欧之间的国际分工正逐步向水平方向发展。xii中国2012年起,已经成为欧盟最大

贸易合作伙伴和包括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主要经济体在内的大部分欧洲国家在欧

洲以外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以上海到鹿特丹运输价格为例,据锦程物流网提供数据,一组集装箱海路平运价格为2600欧元,而使用中国铁路国际联运约3900欧元左右,但时间从43天下降为15天左右。

6.1.3资本富集中心扩张迁移

根据日本中央银行2015年5月发布数据显示,都营银行存款余额截止4月为417万亿日元,按照东京都市圈占三大都市圈一半比例计算,东京的本外币存款余额约20万亿日元,并在通胀情况下有所下降。

部分中国城市本外币存款余额表

城市数字增速

北京100408亿9.2%

上海72007亿7.3%

香港71200亿————广州35000亿————深圳35000亿————注:引自相关城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

如上表所示,北京和上海的资本存量在2014年年末已经相当可观。笔者认为在可预见的十年内,北京和上海的资本存量将超过东京为首的日本城市。这一方面是国际资本从日本流向中国,一方面是中国本土资本的发展。这意味,资本在亚洲的富集地向中国扩张甚至是转移。

6.1.4区位交通要素的变革

以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为例,2012年和2011年中哈两国铁路货运量分别为1650万吨和1520万吨xiii。2015年,中国主导的初始资本量超过1000亿美元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将成立,中亚地区乃至整个亚欧大陆的铁路系统将更加密集和完善。渝新欧国际铁路运输通道为首的一批铁路运输项目

在价格上从1美元/公里降到了0.55美元/公里,基本具备了和海运竞争的价格水平。海运主导大宗货运的运输格局可能会改变。

6.2全国尺度下的经济影响

6.2.1带动新横向经济轴线

丝绸之路经济带基本沿着古代路上丝

绸之路的路线发展。在中国,这条轴线表现为新疆经河西走廊到关中-天水地区,再沿

着陇海线延伸至中原和淮海。在这条线路上,自西向东共有天山北麓城市群、兰白西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四组国家规划层面城市群xiv。这四组城市群不仅单独成为一个经济圈,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带动下还将东西连片成为一个贯穿中国北方的经济

轴线,和南方的长江经济带一南一北并行、与沿海经济带共同构成一个“π”字的经济格局。

6.2.2海峡西岸经济区定位拓展

前文所讲,《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

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已指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国家定位是“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试区域、服务周边地区发展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东部沿海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今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福建)

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决定在福建自

由贸易试验区,要求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核心区,打造面向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6.2.3优化环渤海经济区布局

环渤海经济区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次

经济区,即北部的辽东半岛经济区、中部的

京津冀经济区和南部的山东半岛经济区。排除面积广大、但是发展以生态保护为主的张家口和承德地区,三大经济区面积相当,但是如图所示京津冀经济区在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上皆远远超过了三分之一。

其中原因,正是因为北京在过去经济发展中一味凭借首都的政治优势,占有了过多的社会和自然资源。如今,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央利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谋求北京疏散非首都核心功能,这不仅将提供天津xv河北的发展机遇,也将使得依托北京部分功能如产业制造功能的天津和河北沿海疏散一些功能。

2014年环渤海经济区三个次经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口比例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占总量比(%)常住人口(万人)占总量比(%)京津冀经济区66474.5 43 10852.16 41.8

辽东半岛经济区28626.6 18.5 4391.40 18.4

山东半岛经济区59426.6 38.5 9789.43 39.8 总计154527.7 100 24652.99 100 注:数据来自京津冀辽鲁五省市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如图所示,2015一季度港口外贸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上,青岛、天津从数值到排位都不相伯仲。然而青岛港至亚洲主要港口的距离远比天津近,而天津到东北亚主要港口的距离甚至和长江中下游的九江相近。

笔者认为认为,人口较少的辽东半岛经济区在获得京津冀疏散的合适的产业后,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都会有一个提升,如大连等港口城市的吞吐量将大大提高。同时,京津冀地区不仅在产业上会得到优化,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也将疏散,降低中央为了保证京津冀发展的自然资源调动、提高京津冀的环境质量。

大连、天津、青岛、九江的到东北亚主要港口航运距离和吞吐量

数据来自中国港口网和Netpas Disatnce软件

6.2.4沿边地区成为开放新前沿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的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然而,以单个城市为核心的开放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新常态。由于“T”字型开放格局的政策限制,形成区域的开放地带远离沿边地区。

《愿景与行动》圈定的18个省份,大部分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云南为代表的七个沿边省份正走向对外开放的前沿

6.3云南尺度下的经济影响

6.3.1“桥头堡”融入国家大棋局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

桥头堡总体规划(2012-2020年)》指出,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国家统筹国内发展和全方位对外开放,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边疆长治久安的重大部署,也是云南省

进一步加快发展、实现科学发展面临的难得历史机遇。《愿景与行动》则指出,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推进西藏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

文化合作。

桥头堡战略从地方主导、国家支持走进了全国的一盘棋

6.3.2建设大通道更有资金保障

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

意味着云南省建设国际大通道的思路进一

步获得了中央政府的支持。以国家高速公路网为主干的云南省高速公路网已经基本建成,下一步的加密工作要通过云南省自己的资金来完成。而“一带一路”的金融保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不仅是对亚洲其他

国家的资金支持,更是规范中国发展资金转移的重要措施。云南省的资金获得了制度化的保证。同时,为了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中央财政仍会对云南省进行财政帮扶。

6.3.3政策沟通上保证边境安全

《愿景和行动》中讲究的政策沟通是全方位的,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类似缅甸政府改变内政政策,影响我边境安全的情况会得到改变。中国政府将获得信息上的先知,保证边境安全准备工作。

6.3.4缓解昆明独大的经济格局

由于集中了全省最好的资源,省会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一般不低。各省情况差异比较大,中西部省份对省会的依赖度明显要比东部沿海高出不少。

在近几年的基建大潮中,直辖市、省会城市具有天然优势,比如高铁一般都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展开,很多重大投资项目也都会选择在省会投资。于是,人口和资源都越来越向省会城市集中,所有区域规划全部围绕省会城市展开,臃肿的大城市病越来越明显,省会城市GDP增速越来越快,在全省经济总量占比越来越高,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还是文化中心、科教中心

如果这种一城独大的发展思路不转变,中西部地区的“省会依赖症”只会越来越严重,区域失衡引发的种种问题也将愈发清晰地显现。所以,在区域经济层面,同样需要充分的市场化,权力主导的资源过度集中,当引起足够警惕xvi

规模经济是当企业的产量规模达到一

定水平后,由于各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产生平均成本呈现下降的趋势。“一带一路”

建设将大大吸引海内外资本投资云南省,缓解资本向昆明过度集中的现象,使得省政府不再因为建设资本需要规模化而采取资本

集中政策,而代之以鼓励资本投资本地市的新政策。这将大大优化云南省的经济格局

7.结论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无论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还是应对危机、加快调整,许多沿线国家同我国有着共同利益。历史上,路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就是我国同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欧洲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一带一路”既是对古丝绸之路的传承,也是升华。

为什么要搞“一带一路呢?原因主要在三方面:首先,必要性。就中国方面而言,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这就迫切需要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油气资源等对外依存度高,而且来源与通道单一,受到的威胁大,因此需要寻找新的资源来源并且开拓新的通道;中国的工业与基础设施集中于沿海,分布过于单一,因此要改变这种单一的结构状况,需要充分发挥我国其他地区的

沿边优势,与周边国家协同合作,从而带动自身经济发展;现在中国国内经济增长缺乏动力,需要新形式的开放;从国际经济的角度说,中国同样需要寻求新的市场、投资空间,中国的产品也需要进入世界市场。就外部原因而言,第一,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背景下,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失衡,要实现重新平衡,中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如今,“一带一路”鼓励向西开放,带动西部

开发以及中亚等内陆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同时,“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向西推广中国

优质产能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将使沿途沿岸国家先获益,这也改变了历史上中亚等丝绸之路沿途地带只是作为过渡而发展成为”洼地“的面貌。第二,中国周边的环境在恶化,各方面都在恶化,如最近的缅甸向中国投弹,造成中国人民死伤的事件就是一个体现。第三,中国想要崛起成为大国,就必须遏制西方、美国等对中国的围堵,还要避免“大国悲剧”,而要解决这两个问题,中国必须通

过自力更生的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走出去”很重要。既然中国经济很难走向西方,就要寻找新出路,这个新出路就是通过丝绸之路,通往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因此,搞”一带一路“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可行性。那么,中国有能力搞吗?答案是肯定的。第一,中国政局稳定,有强大的中央政府支撑;第二,中国文化繁荣,包容性强;第三,中国有“三宝”:中国有过剩的资本,肯定要

走出去;中国的产能过剩,这也要有出路;中国积累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经验。第四,有丝路基金、亚投行等金钱方面的支持;第五,“一带一路”上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第六,有近60个国家参与支持,已有50多个国家明确表示愿意参与。最后,重要性。对中国而言,“一带一路”是有重大意

义的,比如带动新横向经济轴线、优化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布局、改变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定位、拓展沿边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新前沿、消化过剩产能、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推动我国沿边地区的发展等;于世界而言,可以引起资本富集中心的扩张和迁移和区位交

通要素的变革、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实现全球化再平衡,开创地区新合作等。

i刘伟, 苏剑. “新常态”下的中国宏观调控[J]. 经济科学, 2014, (4):5-13.

ii中国产业研究网. 2013年中国钢产量首超世界一半

https://www.doczj.com/doc/975769106.html,/news/20131016/103813521.html.2013-10-16

iii果町.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组织变迁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 国际安全研究, 2012, (1):104-104. DOI:10.3969/j.issn.0257-2826.2012.01.007.

iv中国金融信息网.中国外汇储备(季度)https://www.doczj.com/doc/975769106.html,/50/ofcdia=bar v蓝网.博鳌亚洲论坛分会场纪实

https://www.doczj.com/doc/975769106.html,/theme/news/content/2015/0327/381.html 2015-03-27

vi中国新闻网中国将继续加大企业“走出去”政策支持

https://www.doczj.com/doc/975769106.html,/cj/2011/04-27/3002633.shtml.2011.04.07 vii中国广播网.乌鲁木齐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大中心”.

https://www.doczj.com/doc/975769106.html,/jjxj/shxw/201401/t20140106_514578074.shtml.2014.6.28

viii新疆日报.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

https://www.doczj.com/doc/975769106.html,/xinjiang/002/1176729.shtml.2015.1.20

ix黄端.人民网.千年潮未落扬帆再起航——福建全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https://www.doczj.com/doc/975769106.html,/n/2015/0512/c117092-26987758.html 2015-05-12 x 胡鞍钢, 马伟, 鄢一龙.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内涵、定位和实现路径[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2):1-10.

xi朱显平, 邹向阳. 中国-中亚新丝绸之路经济发展带构想[J]. 东北亚论坛,2006,5

xii 王国安, 范昌子. 中欧贸易互补性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06, (3):61-66.

xiii杨玉国. 中哈两国铁路货运量今年有望达到2000万吨[D]. 国际在线专稿,2013.5

xiv新华社.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年03月16日

xvi舒圣祥.省会独大是权力主导的结果.《中国青年报》[N]2014年11月13日02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