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鼻内镜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鼻内镜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鼻内镜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鼻内镜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最新资料推荐------------------------------------------------------

鼻内镜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鼻内镜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1/ 12

术前护理? 1、评估和观察要点? 病情评估:评估患者鼻腔鼻窦情况、既往史和现病史。

包括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以及全身有无合并发症等;了解患者饮食、二便及睡眠情况。

? 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护理安全问题,包括患者有无嗅觉障碍、头晕等症状;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及自理能力。

? 疾病认知: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 心理状况:评估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最新资料推荐------------------------------------------------------ ? 2、护理要点? (1)术前检查? 常规检查:完善全麻术前常规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生化全项, APTT+PT,输血前,心电图,胸片等。 ? 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鼻窦CT/MRI;鼻专科检查:包括皮肤过敏试验、过敏原检测等,鼻功能检查:包括鼻阻力、鼻声反射、嗅功能。

? 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禁食水6h以上;留取尿标本时,应取晨起、空腹、首次、中段尿液。

做鼻专科检查前要告知患者检查前两天禁止使用抗过敏及抗组胺类药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 12

(2)术前准备? 呼吸道:保暖,预防感冒。

必要时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 胃肠道:全麻手术需禁食、水6-8小时。

防止全身麻醉所导致吸入性肺炎、窒息等。

? 过敏试验:行抗生素皮肤过敏试验,记录结果。

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结果阳性者,应在病历、床头卡、患者腕带和患者一览表名牌上注明,并及时通知医生。

? 皮肤准备:术前一日要为患者备皮,常规备皮范围:双侧鼻腔,如手术部位特殊,遵医嘱进行相应部位皮肤准备。

? 个人卫生:嘱患者前一日做好个人清洁。

保持口腔清洁,术前一日给予漱口水漱口,沐浴,剪指甲,保持全身清洁,男性患者剃净胡须,女性患者勿化妆,及时清除指甲油。

---------------------------------------------------------------最新资料推荐------------------------------------------------------ (2)术前准备? 睡眠:创造良好环境,保证充足睡眠。

必要时遵医嘱术前晚给予口服镇静剂。

? 术晨准备:协助患者按要求完成术前准备。

嘱患者取下义齿、眼睛、角膜接触镜等,将首饰及贵重物品交予家属妥善保存,入手术室前应排空二便。

手术前遵医嘱给予术前针,并将病历、术中用药等用物带入手术室。

检查患者腕带信息是否清楚、准确、安全,以便术中进行患者身份识别。

? 床单位准备:根据手术要求完成床单位准备。

? 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撑。

合理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介绍手术名称及简单过程、麻醉方式、并向患者讲解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及需要的医疗处置;使患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解除顾虑,消除紧张情绪,增强信心,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5/ 12

3、宣教和指导要点? 1)病种宣教: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就所患疾病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宣教,包括疾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后及预防等。

? 2)用药宣教:告知患者用药名称、目的、方法及副作用。

? 3)鼻腔填塞:告知患者术后鼻腔填塞的目的及可能带来的不适。

术后由于鼻腔填塞可能引起鼻塞、呼吸方式改变、口唇干燥、眼睛畏光流泪等,使患者对术后的症状有一定了解,增进护患配合。 ? 4)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合理进食。

告知患者术后进温凉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进食酸辣刺激性饮食,以免因进食不善引起出血。

? 体位指导:告知患者术后需采取的体位及目的。

全麻术后回病房2-4 小时内,需采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醒后常规给予半卧位,避免呕吐发生窒息及促进分泌物引流。

---------------------------------------------------------------最新资料推荐------------------------------------------------------ 4、注意事项? (1)手术禁忌:及时发现影响手术的因素并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观察患者有无呼吸道感染症状,术前监测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发热,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女性月经来潮时及时通知医生。

? (2)服药禁忌:了解患者是否使用影响手术的特殊药物。

入院后及时询问患者是否长期服用抗凝或麻醉禁忌的药物,服用者应及时通知医生,术前应停药一周,以免引起术中出血或麻醉意外。

7/ 12

耳鼻喉科手术护理常规

第三章耳鼻喉科手术 第一节鼻部手术 鼻内镜手术配合 【应用解剖】 1.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犁骨和鼻中隔软骨构成,为粘膜所包被,位置通常偏向一侧。其前下方血管丰富、位置浅表,外伤与干燥刺激均易引起出血。90%左右的鼻出血均发生于此区,故称为易出血区即Little区或Kiesselbach区。鼻腔外侧壁自上而下可见上、中、下三个鼻甲突向鼻腔,上鼻甲与中鼻甲之间称上鼻道,中鼻甲与下鼻甲之间为中鼻道,下鼻甲下方为下鼻道。最上鼻甲常出现于上鼻甲的后上方。最上鼻甲或上鼻甲的后上方与鼻腔顶之间的凹陷为蝶筛隐窝。切除中鼻甲,可见半月裂孔这是位于中鼻道中部凹向上方的弧形裂隙,该裂隙的前上方有筛漏斗通额窦,其上方圆形隆起为筛泡,通中筛窦 2.鼻窦又称鼻旁窦、副鼻窦。鼻腔周围多个含气的骨质腔。它们隐蔽在鼻腔旁边,上颌窦位于鼻腔两旁、眼眶下面的上颌骨内;额窦在额骨内;筛窦位于鼻腔上部的两侧,由筛管内许多含气小腔组成;蝶窦在鼻腔后方的蝶骨内。它们均以小的开口与鼻腔相通。鼻窦除参与湿润和温暖吸入的空气外,还对人的脸部造型、支撑头颅内部、减轻头颅重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手术适应症】

1.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 2.鼻内镜下处理难性鼻出血 3.后鼻孔闭锁修复 4.腺样体切除及鼻咽部病变切除等 5.鼻内镜下前筛、上颌窦、额窦开放术; 6.鼻内镜下后筛窦、蝶窦开放术及全组鼻窦开放术等。 【麻醉方式、手术体位与切口】 局部麻醉+表面浸润麻醉或全麻。去枕平卧,头下垫啫喱圈,或者两侧沙袋固定,双手固定于体侧或患者取平卧位或头高15~30°仰卧。 【器械、敷料与物品准备】 鼻中隔器械包、敷料包、衣服包、5×12△针、4-0丝线、凡士林纱条、5号针头注射器、丁卡因、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光导纤维、冷光源、不同角度鼻内镜 【手术步骤及配合要点】 基本步骤:切除钩突开放前筛开放上颌窦开放和切除后组筛窦开放蝶窦开放额窦填塞术腔 1、全麻后双眼涂眼膏,贴膜覆盖 2、常规皮肤消毒75%酒精或者0.5%碘伏 3、切除钩突:用剥离器或者钩突刀剥离钩突,剪刀剪断钩突,筛窦 钳夹取,吸引器吸净血迹,用浸润肾上腺素的丁卡因纱条压迫止血。

鼻内镜手术治疗系统技术参数及配置要求

鼻内镜手术治疗系统技术参数及配置要求 一、摄像系统: ★1.1数字化高清晰度三晶片医用摄像机,分辨率≥1280X1024,水平分辨率≥1000线,摄像头上有HD(高清)标志,注册证上有HD(高清)标注。 1.2在摄像晶片(CCD)上采用逐行扫描技术,提供稳定连贯的高清画面。 1.3采用10bit技术呈现真实细腻的色彩及明亮图像。 1.4摄像头上扫描速度大于145MHZ。 1.5具备光缆及DVI数字信号输出接口,确保近、中、远距离信号传输无损失。可选光纤输出接口。 1.6具有多种语言文字显示,包括中文显示。 1.7具备16:9及4:3两种图像采集及输出模式. ★1.8有九种以上专业手术模式(宫腔镜、腹腔镜,泌尿外科镜,关节镜,鼻窦镜、激光镜等)。 1.9具有数码增强功能,能模拟三维效果,增强图像的立体感。 1.10具有软镜过滤功能,可驳接软镜。 1.11摄像头具有多种遥控功能,可实现白平衡、增益、局部图像放大缩小、亮度调节和控制外控设备等。 1.12内置宽带网接口,可自动联网自动升级。 二、医用监视器: 2.1平面液晶医用监视器,显示屏尺寸≥22英寸。 2.2具有多种手术显示模式,与摄像机结合提供最专业的图像。 2.3可实现图像冻结、画中画、画外画及分屏显现功能,满足科研和教学需要。 2.4全面支持数字及模拟信号,具有光缆及DVI等数字信号输入接口。 2.5具备16:9及4:3两种显示模式,为不同手术提供更专业的显示模式。 2.6可兼容PACS系统,直接观察PACS图像。 三、氙灯冷光源: ★3.1功率≥300W,大屏幕液晶显示窗口,有中文菜单。 3.2灯泡寿命大于≥500小时,有灯泡寿命预警功能,面板上数字显示灯泡的实际使用时间。 3.3有待机保护功能,可防止点燃铺巾或灼伤眼睛,使用安全。 ★3.4冷光源通用性强,冷光源主机光纤接口2.5-6.0不需任何适配器即可连接所有厂家的光纤。 3.5纤维导光束直径≥5.0毫米,长度≥3米。 四、鼻窦镜: 4.1 0度4.0毫米、30度4.0毫米,、70度4.0毫米、0度2.7毫米鼻窦镜各一支。 4.2高速柱状镜,最优化的光学传导能力提供更佳的光亮度。 4.3采用蓝宝石镜面,透光性高耐磨损。 4.4镜面采用激光封口技术,可高温高压、浸泡或熏蒸消毒灭菌。 五、其它要求: 5.1在重庆地区的使用台数≥50台,并提供准确的用户名单及联系电话。 5.2重庆地区有专业的厂家售后服务工程师,能在第一时间提供售后服务 六、高清晰度三晶片医用摄像系统配置 6.1高清晰度三晶片医用摄像机:1台 6.2视频线/数据线/电源线:各1套 6.3高清型高分辨率三晶片摄像头:1个 6.4通用24mm可调焦光学接口:1个 6.5平面液晶监视器:1台

内窥镜鼻窦手术技巧并发症处理

内窥镜鼻窦手术技巧及并发症的处理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概念的引入是鼻科疾病治疗的一次质的飞跃 和革新,是一种创伤小、痛苦小的新手术方法。该手术避免了传统术式视觉效果差,病变清除不彻底易复发的特点,特别是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是近年来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最有效的方法。1手术中易损伤的位置(1)前筛筛顶内侧,此处为前颅窝骨板最薄弱处,如损伤易出现脑脊液鼻漏。(2)筛泡上前筛动脉处,此处前筛动脉管菲薄,如有黏膜增生息肉样变需要清理时易发生前筛动脉出血,继而造成眶内血肿。(3)筛泡外侧眶纸板处,如损伤眶纸板造成内直肌损伤术后有复视可能。(4)后筛外侧,视神经及眼动静脉的损伤常常造成不可逆的失明。(5)蝶窦外侧的视神经的颈内动脉管损伤引起颅内出血,患者死亡不可避免。 2术中技巧及注意事项(1)手术中要时时刻刻寻找可资判断的解剖标志,如:①上颌窦口,上颌窦口通常是眼眶内壁和下壁相交之位置,找到了上颌窦口,向上的延长线就是眼眶的内侧壁(纸样板)。 ②基板,基板是前后筛的分界线,通过基板到达后筛意味着进入高危区域,时刻保持高度注意,开筛钳不要轻易向外侧开放,如确实要开放,也要先用钝器再用锐器,最后再用吸切器,以免造成不可逆的损伤。(2)开放筛窦时一定要勤按眼球,如观察到眶内脂肪膨出,则应停止开放。(3)国内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病理较长,炎症重,既使术前应用抗生素治疗,术中采取降压,仍不能避免手术起始阶段的出血,在开放前筛、切除钩突时会

有较多出血,严重影响手术安全,在这个阶段应两侧交替进行,在明视情况下迅速清除病变。相对面言,只要开放了前筛,开放了上颌窦,出血就会大大减少,这个阶段大约有15~30min左右,而且息肉呈软性时出血会较多,而息肉较硬时,则出血较少,年轻的患者出血较多,年老的患者出血较少,黏膜充血的患者出血多,黏膜较白的患者出血少。 3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由于鼻窦解剖部位的毗邻关系复杂,如病变严重或范围广泛,术中易损伤周围组织而发生出血、眼眶并发症。(1)出血。鼻腔鼻窦手术后鼻腔少量渗血是正常的,术后应注意:①观察鼻腔出血量,术后鼻前庭放置棉球,防止血性分泌物流出,如渗血流出应及时擦去,嘱患者及时吐出口腔分泌物,密切观察咽腔有无活动性出血,以因免填塞不紧致血液由后鼻孔流下造成隐性失血;②患者术后如口吐胃内容物呈黑色为术中咽下血液所致,可不做处理,如持续黑便提示有活动性出血;③术后48h内嘱患者勿用力咳嗽、打喷嚏、擤鼻,避免剧烈运动以免诱发血压增高和出血; ④术后1~2天鼻黏膜会有反应性肿胀,鼻塞可能比手术前还要严重,告诉患者术腔上皮化至少需要1个月左右,在此期间鼻腔有结痂和少许分泌物是正常的;⑤术后24h内局部可冷敷以减少出血及疼痛,24h后可以热敷。同时观察有无眼球运动及视力障碍。(2)眼眶并发症。鼻内镜手术最常见的是:①眶周淤血。主要是术中眶纸样板的损伤引起,轻者表现为眶周皮肤如涂脂样稍发红发暗,重者淤斑如“熊猫眼”。较重的患者术后即可出现,较轻的术后第1

-鼻科病人手术前后常规护理

鼻科病人手术前后常规护理 鼻科手术包括鼻内镜手术、上颌窦根治术、颌窦根治术、鼻侧切开术、上颌骨截除术等。手术前后常规护理如下: 1.术前常规护理 1.1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手术的目的和意义,说明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配合,术后的注意事项,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减轻焦虑。 1.2鼻部准备 1.2.1剪去患侧鼻毛,男病人需理发,剃净胡须。如果息肉或肿块过大,已长至鼻前庭,则不宜在剪鼻毛。 1.2.2检查病人有无感冒、鼻黏膜肿胀等急性炎症,如有应待炎症消退后手术。 1.3一般准备准备好鼻部CT或X光片,其余同“耳科病人术前一般准备”。 2.术后常规护理 2.1局麻病人术后给予半卧位,利于鼻腔分泌物渗出物引流,同时减轻头部充血。 2.2全麻按全麻护理常规至病人清醒后,改为半卧位。 2.3按医嘱及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冒。注意保暖,防止感冒。 2.4注意观察鼻腔渗血情况,嘱病人如后鼻孔有血液流下,一定要吐出,以便观察出血量,并防止血液进入胃内,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24小时内可用冰袋冷敷鼻部。如出血较多,及时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按医嘱使用止血药,床旁备好鼻止血包和插灯。 2.5叮嘱病人不要用力咳嗽或打喷嚏,以免鼻腔内纱条松动或脱出而引起出血。教会病人如果想打喷嚏,可用手指按人中、作深呼吸或用舌尖抵住硬腭以制止。

2.6局麻病人术后2小时、全麻病人清醒后3小时可进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可少量多餐,保证营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2.7鼻腔填塞纱条者,第二天开始滴石蜡油以润滑纱条,便于抽取。纱条抽尽后根据医嘱改用呋麻滴鼻,防止出血并利于通气。填塞物如为膨胀海绵,填塞期间不使用滴鼻剂,填塞物24小时后开始抽取,填塞物完全取出后根据医嘱 使用滴鼻液。 2.8因鼻腔不能通气,病人需张口呼吸,口唇易干裂,所以要做好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无异味,防止口腔感染,促进食欲。 2.9测量口温改为测量腋温。 2.10注意保护鼻部勿受外力碰撞,尤其是鼻部整形手术病人,防止出血和影响鼻部手术效果。 2.11手术后一般在24小时或48小时抽出鼻内填塞物,嘱病人在抽取前适当进食,避免抽去纱条时因紧张、恐惧、疼痛不适引起病人低血糖反应甚至晕厥现象。

鼻内镜术后术腔处理的体会

鼻内镜术后术腔处理的体会 【关键词】内窥镜外科手术鼻窦炎鼻息肉术后处理内窥镜手术开展时系统、规范的术前准备、愈来愈微创的术中处理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效果大幅度提高,也使术后黏膜良性转归在上皮化与病理性改变的竞争中占主导地位,是关系手术成败的关键。手术后合理的综合性治疗是达到上述目的的主要手段。现将江西省寻乌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随访的182例患者术腔处理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182例患者中男116例,女66例, 17 67岁,平均31岁,按海口会议分型标准[1],Ⅰ型26例、Ⅱ型110例、Ⅲ型46例。 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局麻或全麻下经鼻内窥镜监视系统及电动吸切器,采用Messerklingers术式完成手术。有鼻中隔偏曲者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有中、下鼻甲肥大者同时行中鼻甲或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用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部分Ⅰ型者用明胶海绵填塞。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和激素,24 72?h 取出填塞物,术腔不作任何清理。直至出院前1?d或当天在额镜下用吸引器或枪状镊清除积血、血痂。教患者学会自行冲洗鼻腔,出院后开始用生理盐水或是自配盐水冲洗鼻腔,

1次/d,直到3个月,局部用伯克纳或是辅舒良等鼻用激素喷鼻8 12周,全身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4周。 出院后随访:出院后1周复诊1次,若术腔有较多血痂或黏脓分泌物可在额镜下用吸引器吸除,尽量少用或不用枪状镊等器械清洁术腔,1 2周后再次在内窥镜下复诊,主要检查窦口情况。若窦口通畅、术腔分泌物不多,不予处理,同时延长复查时间间隔,1次/月,3个月后可2个月1次。8周内出现的囊泡、小息肉一般不予处理,嘱坚持用药和冲洗鼻腔即可。对于8 10周后出现的小息肉或肉芽可在内镜下用微波烧灼,尽量避免拉撕等动作。有粘连者分离后用明胶海绵隔开。 2 结果 182例患者术后术腔上皮化时间,3个月内者144例,6个月内者20例。18例复发,其中5例为多次手术者,反复出现鼻息肉。按海口标准,临床治愈好转Ⅰ型26例,Ⅱ型105例,Ⅲ型33例。 3 讨论 我们在鼻内窥镜术后综合性的治疗中以局部治疗为主,结合全身治疗为辅,把清理术腔、局部用药和患者自行冲洗鼻腔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根据李华斌等[2]研究分析,鼻内窥镜术后术腔创面愈合的过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水肿、渗出阶段。大约1 2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50(11): 884-889.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5.11.002 鼻内镜外科技术始 于20 世纪80 年代初,由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 所创立。该技术是在鼻腔鼻窦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鼻科学领域的治疗方式和治疗范围。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加之影像技术特别是螺旋CT的广泛应用,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鼻科医生手术技巧的提高,其应用范围已不仅局限于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业已向泪道系统、眶内、眶尖、翼腭窝、颞下窝及颅底甚至颅内等相邻区域拓宽,并取得了较之传统手术方式更好的疗效。目前,鼻内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已成为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治疗手段[1,2]。鼻内镜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疗效,但另一方面,内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和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严重手术并发症报道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有学者认为,手术范围的扩大,对过去不敢触及的危险区域(如蝶窦区域、眶尖、颅底)病变的处理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但更多的原因在于缺乏解剖训练、手术设备差、术前CT对解剖的评估不足、缺乏有效的控制术

中术野出血的措施和良好的外科技巧等。鼻窦毗邻复杂,与很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如眼眶、颅底、视神经、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等关系密切。术中对解剖结构辨认不清和错误的操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一、内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分类对并发症的分类目前仍存在着不同的方法。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May 等[3]认为,应将需要治疗以防止发展为严重后果和虽经治疗仍不可避免发展为严重后果者纳入严重并发症。他强调,眶内损伤、颅内损伤和泪道损伤无论其治疗效果如何或是否不治而愈亦均应划入严重并发症的范畴。按并发症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两类。局部并发症又可分为鼻部并发症、血管损伤、眼部并发症、颅底颅内并发症等。常见的全身并发症有哮喘发作、麻醉意外、下肢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偏瘫、植物人、死亡等。鼻部并发症包括大出血、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鼻腔粘连、鼻窦黏液囊肿等。眼部并发症包括:眶周淤血、眶周气肿、眶内血肿、内直肌损伤、鼻泪管损伤、视神经损伤、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底动脉痉挛或栓塞、眶内感染、眼睑或眶内脂质肉芽肿等。血管损伤包括筛前、筛后动脉、蝶腭动脉和颈内动脉损伤。颅内并发症包括脑脊液鼻漏、脑膜炎、脑脓肿、颅内出血、脑实质损伤、气脑、海绵窦损伤等。二、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文献报道有较大差

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及体会

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的要点及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鼻内镜手术患者5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基本资料与护理配合要点,分析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的重要性。结果: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配合后,50例患者手术顺利实施,且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结论: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十分重要,护理人员需树立高度责任心,强化自身的护理技能,给予患者最佳的临床护理服务。 关键词:鼻内镜;护理配合;体会 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发展,鼻内镜在临床上获得了广泛的运用。鼻内镜术式损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但虽如此,因鼻内镜手术治疗具有手术操作空间有限,手术难度大等特点,要想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护理人员需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配合[1]。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将重点分析鼻内镜手术护理配合及体会,详情如下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实施鼻内镜手术患者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患者年龄为18~54岁,平均(35.8±2.4)岁。其中鼻窦炎患者30例、鼻息肉患者20例。 1.2方法 1.2.1手术方法 术中以 2%利多卡因对局部黏膜进行局麻浸润麻醉,手术步骤参照meseerklingcr术式,依次切除钩突、开放前筛窦、开放上颌窦、开放和切除后组筛窦、开放额窦、开放蝶窦。其中对于伴中鼻甲增生息肉样变或息肉形成患者,需联合切除中鼻甲部分。对于伴鼻中隔偏曲者,需行鼻中隔矫正术。术后以明胶海绵对术腔进行填充。 1.2.2手术护理配合 (1)术前心理护理。手术前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向患者介绍基本的手术流程与术中注意点,使得患者有所心理准备。可向患者讲解以往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的手术信心,减轻患者内心的恐惧。 (2)术前准备。全麻手术患者需于术前8h禁食禁饮,局麻者可少量饮食。为患者进行鼻毛修剪,做好相应的术前准备。检查手术治疗器械是否可正常使用,并在术前检查手术仪器、医疗器械是否准备完善,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3)术中配合。进入手术室后,护士需热情接待患者,耐心回答患者所提出的问题,缓解患者内心紧张情绪。在治疗过程中,以局麻患者居多,指导患者做好麻醉准备。患者取平卧位为主,护理人员协助医师打开无菌手术包,打开各项仪器开关,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 (4)术后护理。手术完成后,患者取半卧位,降低面部压力,预防术后出血。对于全麻手术患者,需于术后去枕平卧,并将头部偏向一侧,以预防发生呕吐等不良事件[2]。待患者意识逐渐恢复后,询问患者鼻腔的疼痛情况,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鼻腔出血情况等。一旦患者出现不适,需立即联系医师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临床诊断,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处理。由于术后在术腔内填入明胶海绵等,因此患者只能进行张口呼吸,护士需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给予患者水分补充。 (5)饮食护理。待患者清醒后,可指导患者摄入饮食,以改善虚弱体质。主要先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3d可患者可正常饮食。但需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患者也不可吸烟或酗酒。 (6)心理护理。术前患者内心紧张,术后因鼻腔内充填异物等均可使得患者产生不良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不良情绪表示出宽容与理解,与患者多交流、沟通,或为患者播放音乐等,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7)出院指导。患者病情稳定出院时,需指导患者注意保暖,不可受凉。同时保持乐观的心理情绪,积极参与运动,增强自身的体质。补充高营养食物,促进疾病恢复。不可做擤

鼻内镜术后常见不适症状的原因及干预

鼻内镜术后常见不适症状的原因分析及干预 张小林 摘要:对357例鼻内镜术后病人常见不适症状进行原因分析并给予干预措施,可以很大程度地减轻病人术后的不适,增加舒适度,促进病人的康复。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不适症状;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1.008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7C-1931-02 鼻腔与鼻窦由狭窄的管腔、空洞和间隙等构成,解剖结构复杂而精细。单纯肉眼观察不能满足检查、手术的需要,鼻内镜的运用可以深入到这些洞隙中,更直观、更准确地诊治疾病。尽管鼻内镜无体表创伤,但手术范围涉及鼻中隔、鼻窦腔、黏膜、软组织,由此引起组织渗出增加、炎性反应、水肿,为了减少创伤部位出血及防止鼻中隔创面愈合不良,手术结束时会对鼻腔、鼻窦腔进行充分填塞[1],这些因素会引起病人术后的种种不适,给病人增加痛苦。针对我科357例鼻内镜手术病人的常见不适症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并予实施,取得较好地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1年6月我科进行了357例鼻内镜手术,男213例,女144例;年龄17岁~72岁;鼻内镜术后常见不适症状及所占比例:疼痛326例,占91%;口干、口腔异味307例,占86%;体温升高242例,占68%;溢泪163例,占46%;焦虑、恐惧68例,占19%;排便困难49例,占14%;恶心、呕吐27例,占8%;视力障碍13例,占4%。 2 不适症状的原因分析 2.1 疼痛 疼痛是伴随现有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2]。鼻内镜术后病人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面部疼痛,常常在术后开始出现并在术后1d达到高峰。最主要原因是由于手术创伤、术后鼻腔填塞后鼻窦引流不畅及鼻腔填塞物对三叉神经压迫引起的。2.2 口干、口腔异味 鼻内镜术后因鼻腔填塞,病人只能张口呼吸,加上术后的体温升高使唾液分泌减少,引起口腔黏膜干燥。双鼻腔填塞及术后疼痛致病人食欲下降,进食减少,口腔的自洁作用减弱;术后鼻腔出血,鼻腔黏膜糜烂、填塞物放置时间过长等均可导致病人术后口腔异味。 2.3 术后溢泪、视力障碍 泪液自眼部经鼻泪管引流至鼻腔,如术后病人鼻腔填塞物填塞过紧、压力过大导致鼻泪管受压,眼泪流入鼻腔受阻会造成病人术后暂时性的溢泪。手术者操作不当导致病人视神经直接或间接损伤,可引起病人视力障碍[3]。2.4 恶心、呕吐、排便困难 病人术中吞咽咽部的血性液体刺激胃黏膜以及全身麻醉的影响,可引起病人术后发生恶心、呕吐。术后长时间卧床休息活动减少,肠蠕动减慢,疼痛不适引起的进食减少以及进食结构的不合理等,均可引起术后排便困难。2.5 体温升高 病人术后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38.5℃多为外科吸收热,>38.5℃且时间较长应警惕感染的发生。 2.6 焦虑、恐惧 术后的种种不适常加重病人的焦虑心理。抽除鼻腔填塞物时的疼痛、抽除后鼻腔出现的渗血现象均可给病 人带来恐惧的不良心理,病人常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高度紧张,更有甚者出现晕厥,本组资料中有5位病人在抽除鼻腔填塞物时因过度紧张而出现晕厥。 3 干预措施 3.1 疼痛的干预 护士应及时评估病人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程度,尊重病人对疼痛的反应,解释引起疼痛的常见原因,同时给予如下措施:①予30°~45°半卧位,夜间休息时亦适当抬高床头,可有利于鼻腔分泌物、血液的引流。②头面部冷敷,冷可抑制细胞活动,减慢神经冲动的传导,降低神经末梢的敏感性从而减轻疼痛,还可使血管收缩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减轻组织肿胀压迫神经末梢引起的疼痛[4]。③止痛药物的应用,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为取得最佳效果,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按时给药”,使血药浓度长时间维持在一定水平,在镇痛的同时起到“预防”作用[2]。护士指导病人定时口服镇痛药物,避免疼痛时才口服,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疼痛不适感。 3.2 口干、口腔异味的干预 术后禁食期间可给温水、润唇膏等湿润口唇、口腔,亦可使用空气加湿器来提高室内的湿度,进食后鼓励病人多饮水每天>1 000mL,可有效地减轻病人口干的症状。指导病人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含漱龙掌、呋喃西林液,必要时予口腔护理,及时抽除鼻腔填塞物等可有效减轻病人的口腔异味。 3.3 溢泪、视力障碍的干预 向病人说明术后溢泪的原因,及时拭去泪水并评估泪水里是否有脓性分泌物,以防发生泪囊炎。术中行鼻腔填塞时压力适中,不仅要有效压迫止血,也因防止压力过大造成病人疼痛及溢泪的发生。鼻腔填塞物抽除后,给予1%麻黄碱滴鼻液滴鼻,或用达芬霖喷鼻可收敛鼻腔黏膜,利于眼泪下流入鼻腔。发生视力障碍的病人,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卧床休息,协助其生活上各种所需,避免意外发生。 3.4 恶心、呕吐、排便困难的干预 指导病人轻吐出口咽部分泌物,避免下咽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术后发生恶心、呕吐时应及时做好解释,并评估呕吐物的量、性质。及时清理床单元,更换污衣裤,协助病人清洁口腔。术后指导或协助病人进行床上或床下活动,增加纤维素、水分的摄入,可促进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造成的虚脱或鼻出血。 3.5 体温升高的干预 护理人员应及时评估体温升高的原因,排除影响因素,监测生命体征。调节室温18℃~22℃,相对湿度50%~70%。给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措施并观察降温效果。发热期间鼓励病人多饮水,进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保持口腔、皮肤清洁[5]。 3.6 焦虑、恐惧的干预 术前、术后给予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心理指导,向病人解释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常见原因及行之有

内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15,50(11): 884-889.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5.11.002鼻镜外科技术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奥地利学者Messerklinger 所创立。该技术是在鼻腔鼻窦解剖和病理生理学研究不断取得进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鼻科学领域的治疗方式和治疗围。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以及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加之影像技术特别是螺旋CT的广泛应用,手术设备的不断改进,鼻科医生手术技巧的提高,其应用围已不仅局限于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业已向泪道系统、眶、眶尖、翼腭窝、颞下窝及颅底甚至颅等相邻区域拓宽,并取得了较之传统手术方式更好的疗效。 目前,鼻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已成为慢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治疗手段[1,2]。鼻镜技术极提高了慢性鼻-鼻窦炎的手术疗效,但另一方面,镜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和传统手术方式相比,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严重手术并发症报道的增加趋势更加明显。有学者认为,手术围的扩大,对过去不敢触及的危险区域(如蝶窦区域、眶尖、颅底)病变的处理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的机会,但更多的原因在于缺乏解剖训练、手术设备差、术前CT对解剖的评估不足、缺乏有效的控制术中

术野出血的措施和良好的外科技巧等。鼻窦毗邻复杂,与很多重要的解剖结构如眼眶、颅底、视神经、颈动脉和海绵窦等关系密切。术中对解剖结构辨认不清和错误的操作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并发症。一、镜鼻窦手术常见并发症的分类对并发症的分类目前仍存在着不同的方法。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微并发症和严重并发症。May等[3]认为,应将需要治疗以防止发展为严重后果和虽经治疗仍不可避免发展为 严重后果者纳入严重并发症。他强调,眶损伤、颅损伤和泪道损伤无论其治疗效果如何或是否不治而愈亦均应划入严 重并发症的畴。按并发症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局部并发症和全身并发症两类。局部并发症又可分为鼻部并发症、血管损伤、眼部并发症、颅底颅并发症等。常见的全身并发症有哮喘发作、麻醉意外、下肢血栓形成、心肌梗死或脑梗死、偏瘫、植物人、死亡等。鼻部并发症包括大出血、鼻中隔穿孔、嗅觉减退、鼻腔粘连、鼻窦黏液囊肿等。眼部并发症包括:眶周淤血、眶周气肿、眶血肿、直肌损伤、鼻泪管损伤、视神经损伤、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眼底动脉痉挛或栓塞、眶感染、眼睑或眶脂质肉芽肿等。血管损伤包括筛前、筛后动脉、蝶腭动脉和颈动脉损伤。颅并发症包括脑脊液鼻漏、脑膜炎、脑脓肿、颅出血、脑实质损伤、气脑、海绵窦损伤等。二、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镜鼻窦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文 献报道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统计报道的年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1、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E1 2、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E2 3、鼻窦内镜手术护理常规…………………………………………E3 4、扁桃体手术护理常规……………………………………………E4 5、气管切开手术病人护理常规……………………………………E5 6、急性会厌炎护理常规……………………………………………E6 7、鼻出血护理常规…………………………………………………E7 8、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E8 9、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E9 10、腺样体手术护理常规…………………………………………E10 2

3

4

二、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按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 手术前测体温、脉搏、呼吸,如有异常报告医生。 2.饮食护理,全麻及咽喉部手术者遵医嘱禁食禁饮。 3. 教会预防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 4.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与要求,术后的注意事项,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5.做好术前准备:术前一日按手术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处置(洗澡、剪指甲、剃胡须等)。遵医嘱术前用药,并根据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备血,女病人询问月经史。 6.喉部手术者准备写字板或纸笔。 7. 入手术室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更换病员服,取下义齿及随身物品(项链、耳环、戒指、手表、发夹、隐形眼镜)。 8.根据麻醉及手术方式准备床单位用物如:氧气,吸引器等。 (二)术后护理 1.病人回病房后,根据不同手术及麻醉的要求采取不同的体位,如鼻部手术一般采取半卧位;耳部手术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后护理。 2.了解手术情况,按时巡视,观察耳部手术者有无面瘫,内耳手术者有无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咽部手术嘱病人将口内分泌物吐出勿咽下。如有呕吐、出血、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3.做好伤口局部护理和口腔护理;给予滴鼻剂滴鼻、喉片含服、含漱剂含漱等,并教会病人或家属使用方法,气管切开病人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保持气管套管通畅。 4.及时执行术后医嘱。交代术后饮食与活动的注意事项:如鼻部手术,注意鼻腔出血及渗血情况,术后24小时给与冰袋冷敷鼻部。手术后24h内进冷流质,以后视情况改为半流质和软食, 5、喉部术后注意休息少讲话,勿用力咳嗽。如有出血勿咽下吐于杯中便于观察。 6.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给与处理。 【健康指导】 5

鼻内镜手术的术后护理

鼻内镜手术的术后护理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鼻部疾病最主要的方法,其具有在内镜下直视手术、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等明显优势,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术后正确的护理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做好术后健康宣教,能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及疾病的治愈率。 标签:鼻内镜手术;护理;健康宣教 鼻内镜手术,是目前治疗鼻部疾病的最主要的方法,其具有在内镜下直视手术,手术视野清晰,创伤小等明显优势,但是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手术的成功率还与术后的护理密切相关,现将我科的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1 护理措施 1.1基础护理全麻术后患者,去枕平卧6h,头偏向一侧,利于口内分泌物吐出,禁食禁饮[1];术后6h改为半卧位;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持续低流量吸氧。局麻术后患者,半卧位,禁食禁饮2h。口内分泌物及时吐出,勿咽下。 1.2疼痛护理以面部疼痛评分法(FPS-R)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2-3],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措施,一般措施为:①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减轻患者的焦虑。可让患者听听音乐,看看电视等,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②给予局部冰敷:患者主诉疼痛时可用冷湿毛巾、降温贴[4]、冰袋等予额头或鼻部冰敷;③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1.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鼻窦的解剖位置与周围毗邻关系复杂,极易产生并发症,下列情况出现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大量鼻出血,或口内有大量鲜血,血凝块突出,可能发生了术后伤口出血;眶下血肿(熊猫眼),提示可能鼻窦内有继续出血;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甚至失明等,则提示可能有视神经损伤;如鼻腔持续有不凝淡黄色液体流出,且糖定量检测,糖含量>0.3mg/L,则提示发生了脑脊液漏,以上情况发生时,均应遵医嘱及时进行对症处理[5]。 1.4飲食护理交待患者口内分泌物及时吐出,避免血性分泌物吞入引起胃部不适。术后前3d宜进食温凉流质饮食,3d后逐渐向普食过度,禁忌进食温度过高,过硬和辛辣刺激性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防止便秘,避免应用力大便而引起鼻腔再次出血。 1.5用药护理术后遵医嘱使用止血,抗感染药物,抗生素使用不超过3d。鼻腔内填塞物,不可自行扯出,以免引起术后出血。术后换药时间一般为48~72h,术后3d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行鼻腔冲洗术,帮助鼻内分泌物排出。 1.6出院指导向患者讲解鼻腔换药的重要性,术后1个月内,复查1次/w,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总13 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耳鼻喉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1、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E1 2、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E2 3、鼻窦内镜手术护理常规…………………………………………E3 4、扁桃体手术护理常规……………………………………………E4 5、气管切开手术病人护理常规……………………………………E5 6、急性会厌炎护理常规……………………………………………E6 7、鼻出血护理常规…………………………………………………E7 8、突发性耳聋护理常规…………………………………………E8 9、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护理常规…………………………………E9 10、腺样体手术护理常规…………………………………………E10

一、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评估病人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保证病人适当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 2.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 3.遵医嘱进行等级护理。给予饮食指导。 4.准确执行医嘱,指导病人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5.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与临床表现,注意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性质、气味、颜色及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6.严重鼻出血、呼吸道异物、喉梗阻、严重耳鼻咽喉部外伤病人入院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备好急救药物及器械,协助医生抢救。

二、耳鼻咽喉科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按耳鼻咽喉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手术前测体温、脉搏、呼吸,如有异常报告医生。 2.饮食护理,全麻及咽喉部手术者遵医嘱禁食禁饮。 3. 教会预防咳嗽和打喷嚏的方法。 4.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与要求,术后的注意事项,以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取得患者的配合。 5.做好术前准备:术前一日按手术要求做好个人卫生处置(洗澡、剪指甲、剃胡须等)。遵医嘱术前用药,并根据医嘱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备血,女病人询问月经史。 6.喉部手术者准备写字板或纸笔。 7. 入手术室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更换病员服,取下义齿及随身物品(项链、耳环、戒指、手表、发夹、隐形眼镜)。 8.根据麻醉及手术方式准备床单位用物如:氧气,吸引器等。 (二)术后护理 1.病人回病房后,根据不同手术及麻醉的要求采取不同的体位,如鼻部手术一般采取半卧位;耳部手术取平卧位或健侧卧位;全麻病人按全麻术后护理。 2.了解手术情况,按时巡视,观察耳部手术者有无面瘫,内耳手术者有无眩晕、呕吐及眼球震颤,咽部手术嘱病人将口内分泌物吐出勿咽下。如有呕吐、出血、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3.做好伤口局部护理和口腔护理;给予滴鼻剂滴鼻、喉片含服、含漱剂含漱等,并教会病人或家属使用方法,气管切开病人按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保持气管套管通畅。 4.及时执行术后医嘱。交代术后饮食与活动的注意事项:如鼻部手术,注意鼻腔出血及渗血情况,术后24小时给与冰袋冷敷鼻部。手术后24h内进冷流质,以后视情况改为半流质和软食, 5、喉部术后注意休息少讲话,勿用力咳嗽。如有出血勿咽下吐于杯中便于观察。

鼻内镜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最新资料推荐------------------------------------------------------ 鼻内镜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鼻内镜手术的一般护理常规 1/ 12

术前护理? 1、评估和观察要点? 病情评估:评估患者鼻腔鼻窦情况、既往史和现病史。 包括鼻塞、流涕、头痛等症状;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原发病治疗用药情况、既往病史以及全身有无合并发症等;了解患者饮食、二便及睡眠情况。 ? 安全评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护理安全问题,包括患者有无嗅觉障碍、头晕等症状;评估患者年龄、精神状况及自理能力。 ? 疾病认知: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 心理状况:评估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

---------------------------------------------------------------最新资料推荐------------------------------------------------------ ? 2、护理要点? (1)术前检查? 常规检查:完善全麻术前常规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生化全项, APTT+PT,输血前,心电图,胸片等。 ? 专科检查:影像学检查:鼻窦CT/MRI;鼻专科检查:包括皮肤过敏试验、过敏原检测等,鼻功能检查:包括鼻阻力、鼻声反射、嗅功能。 ? 注意事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前检查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告知患者静脉抽血前需禁食水6h以上;留取尿标本时,应取晨起、空腹、首次、中段尿液。 做鼻专科检查前要告知患者检查前两天禁止使用抗过敏及抗组胺类药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 12

鼻内镜项目风险评价及应急预案

娄底市中心医院 鼻内镜技术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 风险防范: 1、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 加强鼻内镜技术的培训,夯实基础,不断学习对内镜医师的选拔,实行 严格的准入制度、督导制度和规范化的培训制度。重视基础训练,严格按照内镜手术分级培训的原则进行学习实践。 2、严格管理鼻内镜相关手术器械与设备,并且保证设备、器械的良好工作状态 要有专人管理,清洗消毒,登记各个设备的使用状况,及时排查器械设备的工作隐患并修理。杜绝一次性手术器械的重复使用现象。3、严格掌握内镜手术指征 术前充分评估患者的状态,排除手术禁忌证,内镜医师应该在充分评价自身技术水平和所需器械、设备完整性的基础上,对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特殊体质及合并症的患者术前在相关科室会诊基础上,共同讨论手术方式。 4、围手术期与患者的充分沟通 充分与患者沟通,评估患者的心理、身体状况。 5、与麻醉医师充分沟通, 从术前用药到术中监护和术后管理,与麻醉医师充分沟通。尤其是循

环系统和全身血流动力学等的影响是内镜手术出血量对机体呼吸、.请麻醉医师密切配合,予以控制行降血压减少出血量。关注的重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眶及眶周并发症一视力障碍(一)视力障碍取决于造成视力障碍的原因及程度。 鼻腔内电凝或术后填塞造成,手术中误伤, 1.视神经直接损伤先天或病理性视神经骨管及眶纸版缺损或止血也可造成视神经损伤。变薄更易在上述情况下促成视神经的直接损伤。特点:局麻患者突然感觉眼痛,视力迅速下降,瞳孔直接对光反 但常伴有内直肌损伤,间接对光反射存在。多不伴眼球突出,射消失,视神经直接损伤造成的视力障碍均为不球结膜水肿或球结膜下血肿。可逆。视神经裸露后受到刺激而出现相应症状。2.视神经间接损伤特点:受刺激后立即,或数小时后出现视力障碍。治疗:立即终止操作,应用激素、脱水剂、神经营养药物及促微循环药物等。视神经间接损伤的预后不良,并且与治疗时机和方法密切相关。 通过血管收缩剂或间接性的骨反射引起迅 3.中央眼动脉痉挛速的 视网膜中央动脉痉挛,进而导致视力障碍。多为一过性,但也可为永久性。常可自行偶有眼球后疼痛,特点: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缓解,但一旦发现即应用血管扩张剂积极治疗。 (二)眶内血肿或气肿 原因:①手术中损伤眶纸板,误入眶内并损伤眶内血管,如筛动脉;或②术后突然的眶内压力增高,使术腔内血液或气体经眶纸板裂隙进入眶内。临床上表现为眼睑或球结膜的血肿或气肿。

浅析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护理

浅析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9-04-08T14:22:27.86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23期作者:刘文娟[导读] 合理的术后护理则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痛苦,并对预防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广东省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517000) 【摘要】探讨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护理措施及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间于某医院就诊的鼻窦炎患者60人,对护理情况进行回顾。结果:60位患者在术后均进行随访、定期复查,其中痊愈56人,好转3人,无效1人,总有效率为97.3%,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有效的术前护理能够明显缓解病人焦虑,提升患者的治疗配合程度,合理的术后护理则能够明显降低患者术后痛苦,并对预防并发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鼻窦炎;鼻内镜手术;护理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3-0099-02 在鼻科疾病中,鼻窦炎是较为多见的一种,是由感染引起的一种鼻部疾病,病程时间长,药物治疗效果也比较缓慢。患有鼻窦炎的患者会出现流涕、鼻塞的情况,甚至引起头痛,对人的身体和情绪带来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或工作。在鼻窦炎的治疗方面,目前应用的比较多的是鼻内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的一种,医生利用内窥镜能够直接清除的看到病变组织情况,并进行清理,操作性强,对患者的损伤也小,不会如传统手术那样痛苦,优点比较明显,但是仍然需要同步进行全面的护理,缓解患者紧张、害怕等情绪,并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出现[1],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间于某医院就诊的鼻窦炎患者60人,对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探讨鼻窦炎鼻内镜手术的护理措施及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间于某医院就诊的鼻窦炎患者6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6人,女性患者24人,患者年龄在22-61岁之间,平均年龄(36.5±1.6)岁,所有患者都接受检查并确诊为鼻窦炎,临床表现为:脓涕、鼻堵、头痛、嗅觉降低,60为患者均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 1.2研究方法 对60位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60人中全麻2位,局麻58位,医生通过内窥镜进行鼻窦开放,清除病变组织,改善鼻腔。整理归纳60位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情况,总结护理措施及效果。 2.结果 60患者的均经过定期复查,其中痊愈56人,症状全部消失;好转3人,症状有明显且大幅度的减轻,局部或见轻微水肿,鼻腔内有少许分泌物;无效1人,术后半年复发,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和感染情况。 3.护理方法 经归纳总结,60位患者的护理措施可总结如下: 3.1术前护理与准备 心理护理是术前护理的重点,绝大多数的患者都会在术前产生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为了让患者能够用更加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干预的主要内容包括:向病人进行手术知识宣讲,让病人了解需注意的事项以及治疗中需要患者配合的地方,可多讲述手术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提升信心,用良好的情绪和状态接受手术。 术前护理工作:依照麻醉规格做好护理工作,检验患者血常规、出凝血时 间、鼻窦CT等[2],排除手术前禁忌症。指导病人用口部呼吸的方式,并做好备皮、剪鼻毛等必要准备,叮嘱患者术前10小时开始禁食和禁水,并使用漱口液清洁口腔,如有假牙则需要拿掉。 3.2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局麻患者用半坐卧姿势静养,降低头部充血、水肿情况,并减缓头部疼痛,而全麻患者则需完全平躺6小时后再采取半坐卧姿势,头部需侧偏,以防患者出现呕吐并导致呼吸通路堵塞。隔肌下降对呼吸有帮助作用,在术后对病人情况进行跟踪监测,检查患者血压情况,检查术后出血情况,如鼻腔有渗血渗液现象可以让病人自主吐出,吞咽容易引发呕吐。需要时也可使用吸引器,清理患者口鼻腔中的分泌物,维持口鼻腔的湿润和清洁。 心理干预:通常患者在手术结束麻药褪去后会感到创口疼痛,并伴随头痛、昏沉等感觉,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或烦躁情绪,为了缓解此种情绪,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讲解鼻腔填塞的作用和必要性,解释症状出现的原因以及能够得到缓解的时间和方式,让病人能够安心,对创口愈合和病情恢复有一定积极作用,叮嘱患者病情恢复期间需注意的事项,如禁用烟酒,避免剧烈咳嗽等等。 鼻腔护理:持续监测患者鼻腔的渗血状态,加入病人出现大量出血,要及时通知医生止血并从旁协助,同时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可用填塞方式止血,或针对出血部位进行划痕或微波止血,同时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如病人术后未出现大量出血,要叮嘱病人必须了解并遵守的事项,如不可自己拿出填塞物,如果纱条不慎掉落,要通知护理人员做出处理。根据医生安排按时服用抗感染药物。手术结束1-2天之内将病人创口处的纱条拿出,并用呋嘛液,呋嘛液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可以缓解患者鼻塞情况[3],要注意保持术后鼻腔的情节及湿润状态,可以使用有消炎作用的术尔泰,帮助鼻腔创口恢复。如患者有过敏情况,可对症使用曲安奈得喷剂。使用滴鼻类药物时,叮嘱患者使用方法与用量,保证药液能够被良好的吸收。指导患者掌握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的技巧。 饮食指导:病人在术后之后的6小时内如果恢复情况良好,没有呕吐等现象出现,那么可以指导病人吃少许的流食,如粥类,同时也可少量饮水,水温较低的水有助于减轻病人创口的痛感,但温度不宜过低,也不宜大量饮用。术后会有较强的疼痛感,患者容易出现不思饮食的现象,护理人员应给予适当劝导,并详细告知需忌口的食物,如辛辣、冷硬等食物,应多吃含纤维量多的食物,保持肠道畅通,防止便秘,便秘会让脑部血压升高,容易引起创口出血。要及时清洁口腔,防止感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