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

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

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
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

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

朱晓晓心电资讯昨天

如何快速搜索微信公众号中的心电资料?

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

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

心电与循环

由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无创心电学组组织制订《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下称《规范》,以二级以上医院成人12 导联同步记录数字化常规心电图为标准,从心电图波形和节律两方面进行规范。供全省心电学专业人员参考,并为浙江省心电图质控培训做好充分的准备。

1 以形态改变为主的心电图诊断书写要求

1.1 正常心电图基本参数

(1)必须保证心电图的波形及参数都正确无误,若计算机自动测量参数有偏差,应予以纠正。

(2)统一使用计算机测量单位,时间为ms,振幅为mV。

(3)正常QRS 心电轴在-30°~+90°。

(4)窦性P-P间期互差<160ms。

1.2 QRS心电轴偏移

(1)QRS心电轴左偏:-30°~-90°,ⅠQRS 主波向上,ⅢQRS 主波向下。(2)QRS心电轴右偏:+90°~+180°,ⅠQRS 主波向下,ⅢQRS主波向上。(3 )QRS 心电轴极度右偏:+180°~+270°(-90°~-180°),ⅠQRS、ⅢQRS 主波均向下(SⅠSⅡSⅢ现象:Ⅰ、Ⅱ、ⅢR/S 均<1)。

1.3 心脏转位

(1)逆钟向转位:V1~V3 R/S 均≥1。(2)顺钟向转位:V5~V6 R/S均≤1。1.4 QRS 波群低电压

(1)肢体导联:各肢体导联QRS电压绝对值<0.5mV 。

(2)胸导联:各胸导联QRS电压绝对值<1.0mV。

(3)左胸导联:V5、V6 QRS电压绝对值<1.0mV。

(4)全导联:符合上述(1)、(2)两条标准。

1.5 短P-R 间期

(1)只要有1 个导联的P-R 间期达到120ms 就不下此诊断。

(2)P-R 间期<120ms,QRS 形态异常,应分别诊断。例:短P-R 间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1.6 ST段改变

1.6.1 确定等电位线

计算机自动测量时,等电位以QRS 波群起点为基准点,以此点做整张心电图波形的基准线,此线作为等电位线。

作人工判读时:

(1)通常以TP段作为基准线。

(2)心率快时,如TP段不明显,则以PR 段作为基准线。

(3)若基线不稳,TP段不明显时,则以两个相邻QRS波群起点的连线作为参考基准线。

1.6.2 ST 段的测量

应从J点后60~80ms处作一水平线,根据此基准线确定有无ST段移位。ST段抬高时应自基线上缘测量至ST 段上缘,ST 段压低时应从基线下缘测量至ST段下缘。

1.6.3 ST段抬高

应描述ST 段抬高的导联、形态及幅度。例:弓背向上型、上斜型(伴J点抬高)、下斜型、单向曲线型、巨R 型、墓碑型、马鞍型、凹面向上型等。正常人ST段抬高:在肢体导联≤0.1mV,V1~V3≤0.3mV,V4~V6≤0.1mV。

(1)以J 点上移为特征的ST 段抬高若无明确病因时可提示心室早复极波。例:窦性心律,前侧壁导联J 点上移型ST 段抬高,提示心室早复极波。

(2)如ST段呈弓背向上型、单向曲线型、墓碑型、巨R 型抬高,可诊断为“XX 壁导联ST段呈XXX型抬高(建议不用损伤型),请结合临床”,以判断ST段临床意义。

1.6.4 ST段压低

应描述ST段压低的导联、形态及幅度。

(1 )ST段压低的各种类型以R波垂直线与ST段延长段的夹角计算:>90°为下斜型,等于90°为水平型,<90°为上斜型。

(2)建议ST段的压低不作定性解释,可根据自身经验提出参考意见。建议用水平型、下斜型、上斜型等,不作缺血型、近似缺血型描述。例:下壁导联ST段呈水平型压低0.1mV。

1.6.5 ST段延长、缩短

当ST 段时间≥160ms 时,称为ST段延长;当ST段时间<50ms时,称为ST段缩短。

1.7 T波改变

1.7.1 正常T 波的形态

(1)以R 波为主的导联T波应直立,其顶端圆滑不高耸,前肢上升缓慢,后肢下降较陡,振幅≥同导联R 波的1/10。

(2)下壁导联QRS 波群以R 波为主时,如ⅡT 波正常,ⅢT 波可以低平、双向或倒置,aVF T波可以低平,但不能倒置。

(3)V1~V2 的T 波如为直立,其后V3~V6 T波不能出现倒置;V1~V2 T波如倒置且倒置深度递减,V3T波可低平,V4 ~V6T波均不能出现低平、倒置。

1.7.2 如果T 波形态不符合以上特征及变化规律,均视为T波改变。

1.7.3 T波高尖,基底部窄,对称,呈帐篷样,应结合病史,提示符合高钾血症心电图表现。

1.7.4 T 波高耸对称,伴Q-T 间期延长,且同时伴有胸痛者,应结合临床,提示符合超急性期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1.7.5 测量T 波的高度或倒置的深度时,应以等电位线为基准。

1.8 Q-T间期

1.8.1 T波的终点应以T波下降肢的延长线与等电位线交接点计算。测量Q-T间期时,应自QRS 波群的起点至T波的终点,不包含U波。如T波、U 波融合,无法区分T 波终点时,建议描述为Q-T(U)间期。

1.8.2 Q-T 间期与心率有关,Q-T 间期延长应标注正常Q-T间期的上限值。使用校正后的Q-T间期,即Q-TC,Q-TC 校正公式(bazett 公式):Q-T/姨R-R(即心室率60 次/min时的Q-T间期)

1.9 U波

1.9.1 正常U波应与正常T 波方向一致,小于同导联T波的1/2 和(或)≤0.25mV。如同导联T波直立,U 波倒置为异常。

1.9.2 U波明显增高,伴T波低平、Q-T间期延长及T 波、U 波融合时,应结合临床,提示或符合低钾血症心电图表现。

1.10 房室肥大

1.10.1 左心房扩大

(1)具有引起左心房扩大的病因。(2)P 波时限≥120ms、双峰间距≥40ms,PtfV1<-0.04mm·s,不作二尖瓣型P波的诊断,可作P波增宽、双峰等描述性诊断,例:P波增宽,提示左心房扩大。

1.10.2 左心室肥大

(1)具有引起左心室肥大的病因。

(2)QRS时限略增宽(100~120ms)。

(3)QRS 心电轴左偏(+30°~-30°)。

(4)符合左心室肥大的标准越多,诊断准确率越高。

(5)在没有相关病史时RV5 或RV6 ≥2.5mV、RV5+ SV1≥4.0mV (女性≥3.5mV)或RⅠ+SⅢ≥2.5mV时,诊断为左心室高电压,在诊断为左心室肥大或左心室高电压时应加注电压测值。

(6 )如同时出现ST段、T波改变时建议诊断为伴ST段、T波改变,不直接诊断伴劳损。

1.10.3 右心房扩大

(1)具有引起右心房扩大的病因。

(2)肢体导联P波振幅≥0.25mV,胸导联P波振幅≥0.15mV。

(3)肢体导联QRS 波群低电压时,P波振幅>同导联1/2R,不作肺型P 波诊断,可作P 波高尖描述性诊断。例:P波高尖,提示右心房扩大。

1.10.4 右心室肥大

(1)具有引起右心室肥大的病因。

(2)具有心电图的相关特征:

①V1 呈R 型、Rs型、qR 型、rsR′型(R′波不粗钝),RV1≥1.0mV 或RV1+SV5≥1.5mV;

②顺钟向转位合并QRS 心电轴≥+110°;

③aVR R/Q>1 或R 波振幅≥0.5mV。

(3)右心室肥大时, 仅出现V1、V2 T 波倒置不要诊断合并ST 段、T 波改变,只有同时合并其它导联ST 段压低、T波改变时方作诊断。

(4)单纯顺钟向转位合并QRS 心电轴右偏,在无确切引起右心室肥大疾病史时,如要考虑右心室肥大,应先作描述性诊断,再作提示性诊断。例:窦性心律,QRS 心电轴右偏(+115°),顺钟向转位,提示右心室肥大。

1.10.5 双心室肥大可出现正常心电图、单侧心室肥大、双侧心室肥大,以实际心电图表现进行诊断。

1.11 心肌梗死(建议怀疑心肌梗死时,应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

1.11.1 心肌梗死的分期经典的分期方法:

(1)超急性期:历时数分钟至数小时,心电图表现为T 波高耸,部分出现ST段呈斜直型抬高。

(2)急性期:历时数小时至数天,相应导联出现ST 段抬高及病理性Q 波。(3)演变期(亚急性期):历时数周至数月不等,首先出现ST 段下降,随后T波也逐渐下降至倒置,病理性Q波持续存在。

(4)陈旧期:心肌梗死发生数周至数月后,病理性Q 波始终存在,ST段、T波基本恢复正常,当合并室壁瘤形成时,ST段可持续抬高。近几年临床上推荐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分期:

(1)急性期:发病1 个月内。期间可见心电图多种变化,如见ST 段已下降,伴T 波深倒置,可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演变期。

急性期可分为3个亚期:

①超急性期(T波改变期);

②进展期或急性早期;

③确定期(Q 波及非Q 波期)。

超急性期指心肌梗死症状发生后T波高尖,而尚未出现ST段抬高或压低。出现ST 段抬高或压低则为进展期。确定期是指Q波出现后或ST段演变稳定或恢复到基线后。(2)亚急性期:发病1~3 个月。

(3)陈旧性期:发病3个月后(或根据实际情况)。

1.11.2 心肌梗死的定位

根据病理性Q 波所在导联定位(建议ST 段抬高型参照此方法定位):

(1)高侧壁:Ⅰ、aVL;

(2)下壁:Ⅱ、Ⅲ、aVF;

(3)前间壁:V1、V2(V3);

(4)前壁:(V2)、V3、V4(V5);

(5)前侧壁:(V4)、V5、V6(V7);

(6)正后壁:V7~V9。在下壁心肌梗死时,如V1出现R/S>1,ST 段压低时应加做V7~V9;

(7)广泛前壁:V1~V6(Ⅰ、aVL);

(8)右心室:V1~V4R 以ST 段抬高为标准,不要以Q 波作为诊断标准,如出现STⅢ抬高>STⅡ,必须加做右胸导联。

1.11.3 心房梗死

在心室梗死的基础上,若出现PR 段抬高或降低,P 波增宽畸形并呈动态改变,则提示有心房梗死。

1.11.4 室壁瘤

既往有心肌梗死病史,在梗死部位出现ST 段持续抬高≥3 个月者,可考虑室壁瘤形成(需要结合心电图动态变化、心脏超声检查及临床症状,排除心肌再梗死可能)。例:窦性心律;V3~V5异常Q波伴ST段弓背抬高0.2mV 及T波倒置,符合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室壁瘤形成心电图表现。

1.12 右位心

(1)镜像右位心者应在先做一份标准12导联心电图后,再做一份右胸导联心电图,同时将左、右手电极互换,以免遗漏伴随诊断。右侧导联心电图必须重标导联,并标明左、右手反接。

(2)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伴心房反位、房室连接不一致等也可以有类似右位心的心电图表现,建议先作描述性诊断,再作右位心样心电图改变诊断。

2 以节律改变(心律失常)为主的心电图诊断书写要求

2.1 心律失常诊断书写基本要求

2.1.1 在窦性心律时,出现各种激动起源异常的心律失常,只要有窦性激动且能1∶1 下传心室,心电图报告中的心率应以窦性频率计算,当合并其他异位心律失常时应分别注明窦性及异位节律的频率。例:窦性心律(70 次/min),短阵房性心动过速(120次/min)。

2.1.2 窦性心动过速(>100 次/min),伴窦性心律不齐时,P-P间期互差值≥160ms。

2.1.3 窦性心律伴以传导阻滞形式存在时,心电图报告中的心率以心室率计算,但必须在窦性心律的诊断中填上窦性频率。例:窦性心律(90次/min),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84 次/min),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2.1.4 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时,心电图报告中的心率以心室率计算,但必须在窦性心律及异位心律的诊断中注明各自频率。

2.2 激动起源异常

2.2.1 早搏

(1)频发:10s心电图中≥3 次早搏;

(2)成对:早搏连续2 次出现;

(3)二、三联律:心电图中出现≥3 组可诊断;

(4)房性早搏未下传的诊断统一书写为:房性早搏未下传;

(5)早搏出现在两个窦性搏动之间,无代偿间歇,诊断应书写为:间位性早搏;(6)早搏伴有反复搏动的以早搏的起源点命名,如房性早搏伴反复搏动、室性早搏伴反复搏动等;

(7)窦性早搏:当窦性节律匀齐时出现提早的窦性激动,其后呈等周期代偿间歇,可以诊断为窦性早搏,若存在窦性节律不齐时,则窦性早搏不予诊断。

2.2.2 心动过速

(1)异位激动连续出现≥3 个心搏。

(2)房性心动过速以心房率计算,可对其传导形式作描述。例: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伴不规则房室传导;短阵房性心动过速伴房室文氏型传导;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呈3∶2 房室传导。

(3)心动过速持续时间较长的,应进行分类。如:

①阵发性心动过速:多属折返性质;

②非阵发性心动过速(自主性心动过速或加速性逸搏心律),为自律性增高性质所致,多表现为与窦性心律竞争出现。

2.2.3 心房扑动、颤动

(1)心房扑动、颤动的区别应以Ⅱ或V1心房波为标准,注意快速心房率匀齐与否。(2 )心房扑动时应写明房室传导关系。

(3 )心房颤动时,当R-R 间期≥1.5s时必须描述为长R-R 间期。

(4)心房颤动时同一份心电图中有≥3 次连续等长(≥1.5s)的长R-R 间期出现,可提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5)心房颤动伴快速心室率:是指平均心室率>100 次/min。

(6)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是指平均心室率<50 次/min。

2.2.4 窦性心律游走

(1)窦房结内游走:窦性P波直立导联,P 波形态随着频率的减慢而低平、或正负双向,但不能出现P波倒置。书写格式为: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速伴窦房结游走。

(2)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律:窦性P 波直立导联,P波形态随着频率减慢低平及倒置。书写格式为:窦房结至心房游走心律。

2.3 激动传导异常

2.3.1 窦房传导阻滞在体表心电图中,一度窦房传导阻滞无法诊断,三度窦房传导阻滞与窦性停搏不能鉴别,只作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的诊断。

(1)二度Ⅰ型窦房传导阻滞:

①应注意与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相鉴别;②一定要满足2 个或以上文氏周期才可诊断。

(2)二度Ⅱ型窦房传导阻滞:

①长P-P间期为短P-P 间期的2 倍;

②在窦性心律不齐时,长P-P间期相对固定,并且是平均基本心律的整倍数;

③如有房室交接性逸搏或室性逸搏出现,可以干扰窦性P波出现(即窦性P波重叠在逸搏QRS-T 波群中),但一般不打乱窦性节律。

(3)高度窦房传导阻滞:

①原则上可作高度窦房传导阻滞的诊断;

②如长P-P间期为短P-P 间期的整3 倍或以上,且没有出现逸搏干扰窦性P波规律的现象;

③如存在窦性心律不齐时,出现不等长的长P-P 间期可直接诊断窦性停搏,如为等长的长P-P 间期,则首先考虑窦房传导阻滞;

④窦性停搏(不采用“窦性静止”的名称):出现长P-P间期,排除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及二度以上窦房传导阻滞后可诊断为窦性停搏。

2.3.2 房室传导阻滞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①根据窦性频率判断P-R 间期异常:心率≤70 次/min,P-R 间期高限200ms;心率71~90 次/min,P-R 间期高限190ms;心率91~110 次/min,P-R间期高限180ms;心率111~130 次/min,P-R 间期高限170ms。

②成人P-R间期≥210ms,可诊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③同一患者在心率相近时两次心电图比较,P-R间期互差≥40ms,可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即使此延长的P-R间期未达到该心率的正常高限值)。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无论下传的P-R间期是正常或延长,只要有1 个P 波非干扰性下传受阻致QRS 波群脱落者,均称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它包括二度Ⅰ型及Ⅱ型阻滞。

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只限于脱落1 次QRS 波群;

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又称为房室文氏现象,表现为P-R 间期逐搏延长,直至QRS 波群脱落出现长R-R 间期,周而复始(至少持续两组文氏周期);

③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QRS 波群脱落之前和之后的所有下传的P-R 间期是固定的,可正常或延长;

④全程呈2∶1 房室传导时,诊断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呈2∶1传导。(3)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连续出现两个P 波非干扰性下传受阻时,即可诊断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4)三度(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①诊断标准:

A. 窦性心律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具备以下3个条件,诊断更可靠:

o

P-R 间期长短不一,存在完全性房室分离,即P 波与QRS 波群无关;

o

o

P 波频率≤135 次/min;

o

o

逸搏的R-R 间期≥2 个P-P 间期或频率足够慢(<50 次/min),P 波落在应激期内而未能下传。

o

B.心房扑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F-F间期相等;R-R 间期相等(结合心室率快慢及

临床表现);F-R间期不等。

C.心房颤动伴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确定基本节律为心房颤动;R-R 间期相等,频率在

逸搏范围内。

②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的书写格式建议如下:窦性心律(75 次/min)(或心房扑

动、或心房颤动伴缓慢的心室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40 次/min)。

③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逸搏可以存在逆向室房传导而出现心房夺获,并也可出现

室房传导延迟或文氏现象,诊断时应描述为:窦性心律(75 次/min),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交接性逸搏心律或室性逸搏心律(40 次/min)伴心房夺获(或室房逆传),或伴逆传文氏现象等。

(5 )心室停搏:

大于3.0s的长R-R间期。

2.3.3 房室分离

(1)房室分离的定义:

指心房、心室的激动分别由各自固定的节律点控制,包括干扰性及阻滞性两种性质的房室分离。

(2 )房室分离的分类:

①完全性房室分离:心房、心室的激动分别由各自固定的节律点控制,没有夺获现象。②不完全性房室分离:心房、心室的激动分别由各自固定的节律点控制,但有夺获现象。

(3)房室分离时的束支传导阻滞:

①完全性房室分离时,若异位节律点伴束支传导阻滞,则束支传导阻滞或差异性传导建议作为异位节律点的伴随诊断。例:窦性心律(70 次/min),非阵发性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②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束支传导阻滞在两种节律点中都出现,建议将束支传导阻滞作为独立诊断,如仅出现在异位节律点中束支传导阻滞建议只作为伴随诊断。例:窦性心律(70 次/min),非阵发性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90 次/min),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4)房室分离的心电图表现及书写规范:

①窦性频率过度缓慢,下一级起搏点被动出现逸搏。例: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52 次/min),房室交接性逸搏及逸搏心律(58次/min),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②异位节律心动过速与窦性心律形成干扰分离。例:窦性心律(75 次/min),非阵发性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90 次/min),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或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

2.3.4 束支传导阻滞

(1)左束支传导阻滞:

①左束支传导阻滞时,不再作分支传导阻滞的诊断;当QRS 心电轴左偏小于-45°,直接诊断QRS心电轴左偏。

②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A.V1、V2 QRS 波群呈rS 型或QS 型,V5、V6 呈R 型,R 波错折;

B. Ⅰ、aVL QRS 波群可呈R 型,Ⅱ、Ⅲ、aVF 可呈rS 型,QRS 心电轴可正常或左偏;

C.QRS 时限120ms,部分达160ms 左右;

D. ST 段、T波方向多数与QRS 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呈继发性改变。

③当Ⅰ、aVL、V5、V6 QRS 波群均呈R 型,但R波不粗钝,不要轻易作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只有在出现上述导联QRS 波群呈R型,且R波粗钝,但QRS时限<120ms 时才诊断为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2 )右束支传导阻滞:

①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A. V1QRS 波群呈rsR′、R 型或M 型,ST 段压低,T 波倒置;

B.其它导联终末S 波或R 波宽钝、错折;

C.QRS时限≥120ms,QRS 心电轴正常或轻度右偏。

②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除了上述心电图表现外,其QRS时限<120ms,且V1 的R′波应>R 波,如果R′<R波时可加做V3R,以作鉴别。

③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出现继发性ST 段、T 波改变只限于V1~V3,如其他胸导联出现ST段、T波改变,应作诊断及描写(建议书写为ST段改变、T 波改变)。

④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右心室肥大的诊断标准:

A.有引起右心室肥大的相关病因;

B.QRS 心电轴右偏(≥+110°);

C. V1R>1.5mV;

D.V5R/S<1。

(3)左前分支

传导阻滞:

①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在肢体导联上必须符合:

A. Ⅱ、Ⅲ、aVF呈rS 型,SⅢ>SⅡ;

B.Ⅰ、aVL 呈qR 型(或R 型),RaVL>RⅠ;

C. QRS 心电轴左偏≤-45°。

②当符合以上A+B条件,QRS心电轴左偏在-30°~-45°时可提示左前分支传导阻滞。(4)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①Ⅰs波粗顿,深度<R 波;

②Ⅱ、Ⅲ、aVF可出现rSr′波,但r′波以粗顿为主,SⅢ>SⅡ;

③aVR可呈QR型,R波粗顿;

④QRS心电轴-45°~-90°;⑤QRS 时限≥120ms。

(5)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原则上不下此诊断。

(6)非特异性心室内阻滞:

QRS 时限增宽(≥120ms),形态不符合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特征者。

(7)房室传导阻滞合并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

诊断顺序应房室传导阻滞的诊断在前,束支传导阻滞在后。例:窦性心律(75次/min),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律(75 次/min),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

2.3.5 心室预激

(1)诊断统一书写为心室预激。

(2)心室预激的分型根据QRS主波方向而定:

①A型:V1~V6 均向上;

②B 型:V1~V2 向下,V4~V6 向上;

③C型:V1~V2向上,V4~V6向下。

(3)推荐根据QRS 形态判断旁道位置:

①V1R/S≥1:左侧;

②V1起始呈Q(q)波:右侧;

③V1 R/S<1 时,观察Ⅰ、aVL,如Ⅰ、aVL呈R型,则旁道位于右侧,如Ⅰ、aVL 出现q或S 波,则旁道位于左侧。

(4)间歇性心室预激需与舒张晚期室性早搏伴心室融合波群相鉴别。

2.4 起搏器心电图随着心脏起搏器技术的迅速发展,寻求对起搏器心电图诊断顺序及诊断用语的规范化及统一性日趋迫切。本《规范》建议原则如下:

2.4.1 起搏器心电图的诊断顺序

(1)自身心律(当无自身心律时,将起搏心律提前至第一条)。

(2 )自身心律失常及其他异常心电图改变。

(3 )若心电图可确定是“单腔起搏器”或“双腔起搏器”,则建议使用:单/双/三腔起搏器,呈AAI,VVI,VAT等不同起搏模式。如一幅心电图连续出现三次或以上单/ 双/ 三腔同时起搏时,才可写单/双/ 三腔起搏心律。

①例: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59 次/min),频发室性早搏,双腔起搏器,AAI 工作模式(60 次/min),起搏器心电图未见异常。

②例:心房颤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单腔起搏器,呈VVI 工作模式(60 次/min),间歇性起搏功能不良。

③例:窦性心律,双腔起搏器,呈VAT 工作模式,起搏器心电图未见异常。

④例:窦性心律,左心房扩大,三腔起搏器,呈VAT工作模式,起搏器心电图未见异常。

⑤例:双腔起搏心律,呈房室顺序起搏,起搏器心电图未见异常。

(4 )若心电图不能确定,则不必去推断是“单腔起搏器”或“双腔起搏器”,可根据心电图表现直接诊断书写为:心房起搏心律/ 心室起搏心律,呈AAI,VVI,VAT 等不同起搏模式。

①例:心房起搏心律,呈AAI 工作模式(80 次/min),伴频率应答,起搏器心电图未见异常。

②例:窦性心律,心室起搏心律,呈VAT工作模式,部分A-V间期明显延迟,建议起搏器程控。

(5)当起搏器心电图出现特殊现象,又不明确是否正常时,可在描述性诊断后建议起搏器程控。

浙江省数字化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试用版)

(主要执笔者:谢玮、刘星、蔡卫勋、叶沈锋、何方田、李忠杰;审阅者:吴祥、鲁端)

说明:

(1)制定《规范》(试用版)的基本思路:

①总原则:先确定大原则、后核定小细节、预留修改余地。

②本规范意在进一步引导心电图专业人员重视客观所见,强调密切结合临床,尽量避免以图论图的盲目诊断,为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悬而未决的心电图专业诊断问题理清思路。

③希望通过实施《规范》,以保证我省心电图诊断标准及书写格式的统一有序,体现标准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浙江省心电诊断水平。

(2)本规范主要参考文献:

黄宛主编《临床心电图学》第5版,郭继鸿主编《心电图学》,陈清启主编《心电图学》第2 版,美国心脏协会(AHA)颁布的建议(2009版),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79533

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对于心律失常、ST段改变的诊断一般应根据心电图的诊断方法及标准进行。由于动态心电图具有长时程连续记录、计算机定量检测分析等特点,对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药物疗效评价、心率变异性分析等可参照以下标准做出诊断和评价: 1. 心律失常诊断评价标准 正常人室性早搏≤100次/24小时,或5次/小时,超过此数只能说明有心脏电活动异常,是否属病理性应综合临床资料判断。 室性早搏以Lown法分级,3级及3级以上,即成对室性早搏、多形性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3个以上持续时间<30s)、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3个以上,持续时间≥30s)均有病理意义。 室性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评价,可采用ESVEN标准,即患者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达到以下标准才能判定治疗有效; 室性过早搏动减少≥70%; 成对室性早搏减少≥80%; 短阵室性心动速消失≥90%,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5次的室性心动速完全消失。 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经动态心电图复查,若室性早搏增加数倍以上或出现新的快速心律失常抑或由非持续性心动过速转变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明显的房室阻滞及QT间期延长等,应注意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窦房结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窦性心动过缓≤40bpm持续1 min; 二度Ⅱ型窦房阻滞; 窦性停搏>3.0s,窦性心动过缓伴短阵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停止时窦性搏动恢复时间>2s。 要注意药物引起的一过性窦房结功能异常。 2. 心肌缺血诊断及评价标准(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诊断心肌缺血标准: ST段呈水平或下垂型压低≥1.0mV(1.0mm),持续≥1.0min,2次发作间隔时间≥1.0min。 对于这个标准,目前尚有不同意见。 心率对ST段变化的影响及校正: 正常心率时,ST段下移点(L点)在J点之后80ms,如心率增快120bpm 以上L点应自动转点J点之后5ms; 可以ST/HR消除心率的影响,ST段为μV(1mm=100μV),HR为bpm,ST /HR≥1.2μV/bpm为异常。 心肌缺血负荷测算: 根据ST段异常改变幅度、阵次、持续时间计算:ST段下降幅度×发作阵次×持续时间 描记ST段趋势曲线的基础上,计算ST段下移的面积(min×min) 根据心肌缺血及缺血负荷检测,可评价冠心病心肌缺血情况及疗效。 3. 心率变异性分析 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评价标准: 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作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主要诊断指标有: 24小时RR间期标准差(SDNN)<50ms,三角指数<15,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 SDNN<100ms,三角指数<20,心率变异性轻度降低。 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评价标准: 以500次心搏、5min短程记录或24h动态心电图连续记录作心率变异性频域分析,以下指标提示心率变异性降低: 所有频带均有功率下降;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篇一:心电图报告模板 ****医院心电图报告单姓名检查日期临床诊断检查搞要:脉搏:次/分血压:毫米汞柱电解质:性别年年龄月日科别 X 线号病室心电图号住院号最近两周曾用洋地黄总量及其它主要药物:心律窦性心律 P – R 间期 Q R S 时限 Q – T 时限 Q – U 时期秒秒秒检查时体位平卧心电轴心电位逆时钟转位 +43°心动周期(R – R)秒心房率心室率 67 67 次/分次/分时钟转位心电图发现: P 波:符合窦性 P 波的规律,在 I、II、aVF、V3~V6 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易变导联 III、aVL、V1、V2 均直立。时间小于,振幅小于。 QRS 波:各导均呈室上型,同一导联 R-R 匀齐,I、aVL 导联呈 qR 型,II、III、aVF 导联呈 R 型,aVR 呈 QS 型。V1 导联呈 RS 型,V2 、V3 导联呈 Rs 型,V4、V5 导联呈 qRs 型,V6 导联呈 qR 型。波幅除 III 及 aVL 导联外,I 、II、 aVR、aVF 均大于,胸导均大于。Rv5 等于。Q 波在 I、aVL、V5 、V6 篇二:心电图报告书写 心电图报告书写 书写心电图报告必需按报告上的内容要求认真填写各个项目。其中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

号、住院号、检查时间与发报告时间,急诊心电图还要写明检查与发报告的具体时间到时、分。其它项目,即主要项目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心律 心律是指整幅心电图的主导心律。一般是窦性心律。如主导心律不是窦性时,则写异位心律。 1、窦性心律。所谓窦性心律就是符合窦性P波标准的心律。不管P-R长短,是否下传。窦性P波是指:aVR导联P波倒置,I、II、aVF、V4~V6导联P波正向。个别P电轴右偏时,I导联P波浅倒或双向,若P电轴左偏时(一般在-30度内), II、aVF导联P波可为低平、双向或倒置,其他特征与窦性P波相同。部分医院使用的报告单有P波一项,通常主要描述aVR导联P波方向,如异位心律或P波消失则要详细描述其特征,P波电压>(V1导联正向部分>)或P时限过≥也要加以描述。 2、异位心律。异位心律指:①有P波,但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如aVR导联P波正向符合逆行P波标准的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左房心律,冠状窦心律等。②有P波,但P 波落在QRS中而看不清,R-R整齐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多属异位心律,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③P波消失,代以F波或f波等,

常规心电图检查操作规范

1.目的 1.1定制我科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操作规范,以作为医护人员的实际临床操作依据,使该操作更科学合理, 便于医务人员充分了解遵守,助于提高治疗质量。 2.范围 2.1我科医护人员均适用。 3.定义 3.1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 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 4.职责无 5.标准 5.1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全身放松,避免肌肉颤抖,须放置的常规导联包括: 5.1.1肢体导联:I:红色电极板连接至右上肢;Ⅱ:黄色电极板连接至左上肢;Ⅲ:绿色电极板连 接至左下肢;Ⅳ:黑色电极板连接至右下肢。 5.1.2单极胸导联:探查电极在胸部一般有12个放置点:V1导联,电极位于胸骨右缘第4肋间;V2导联, 电极位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V3导联,电极位于V2和V4导联连线的中点;V4导联,电极位于左锁 骨中线第5肋间;V5导联和V6导联与V4导联处于同一水平,分别位于左腋前线与左腋中线;根据 临床需要,必要时加做V7导联,电极位于左腋后线V5同一水平;V8导联,电极位于左肩胛线V5 同一水平;V9导联,电极位于后正中线V5同一水平;V3R、V4R、V5R电极位于右前胸V3、V4、V5相对 应位置。 5.1.3描记心电图时应先校正增益标准电压,通常1mV=10mm,记录纸移动速度一般为25mm/s。 5.2临床意义 5.2.1正常心电图: 5.2.1.1 P波:电压<0.25mV,时间<0.11s,在aVR导联倒置,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 5.2.1.2 P-R间期:0.12~0.20s。 5.2.1.3 QRS间期:0.06~0.10s。 5.2.1.4 QRS波形态与电压:aVR主波向下,R波<0.5mV。 5.2.1.5胸导联:R波自V1至V6逐渐加大;S波自V1至V6逐渐缩小;R/S v1<1,R/S v6>1。R v1<1.0mV, R v5<2.5mV。 5.2.1.6各导联没有异常Q波(Q波时间>0.04s,Q波电压>1/4R电压),但aVR导联可为QS或Qr型, V1导联可为QS型。 5.2.1.7 ST段:各导联向下偏移应<0.05mV;向上偏移<0.1mV,但V1V3导联可达0.3mV。 5.1.2.8 T波:T波在aVR导联应倒置,Ⅰ、Ⅱ、V4V6导联多直立,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 5.1.2.9 Q-Tc间期:不应>0.44s。 5.1.2.10电轴:正常心电轴-30~+110°;电轴左偏:-30°~-90°,电轴右偏:>+110°。 5.1.2.11 P-P或R-R间期>0.60s,<1.0s。 5.2.2心房肥大、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包炎及各种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参见各有关书籍。 6.流程图无 7.表单及用物设备无 8.相关文件无 清远市人民医院胸心二区编写张小勇审核张小勇批准李谦

动态心电诊断标准

动态心电图报告书写规范 一、心律及心率 1、基础心律的性质。 2、24小时内心率动态变化(最高与最低心率之差)是否正常。 3、24小时平均心率是否正常。 4、最低心率是否正常。 二、心律起源异常 1、有无窦性游走心律及发生规律。 2、房性早搏的发生频度及起源情况。 3、室性早搏的发生频度及起源情况,单发或双发,形态特征、联律是否相等,昼夜发生率有无差异。 4、交界性早搏的发生频度,联律是否相等,是否并行心律。 5、各类心动过速及发生频度,是否多源,每阵持续时间(最短与最长者)是多少 6、心房及心室扑动、纤颤的发生频度,是持续性或是短阵性,总计发生了几阵,最短与最长一阵持续多长时间。 7、各节律点有无停搏现象,发生频度及数量,停搏的时间(最短及最长者)及有无并发症状。 三、激动传导异常 1、窦房传导阻滞:发生频度,发生时段,昼夜发生率差异。 2、心房传导阻滞:发生频度,发生时段。 3、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或短阵,发生频度,昼夜有无差异,最长的持续时间,是否与迷走神经有关。 4、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频度,总计发生几次心室脱漏,昼夜有无差异,是否与迷走神经有关。 5、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同二度。 6、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全天无一次室上性冲动下传。 7、束支传导阻滞:持续性或间歇性,是否频率依赖性,阻滞阈值是多少。 8、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及左后分支传导阻滞的诊断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 9、心室内传导阻滞:以常规心电图图形为准,其余内容与束支阻滞相同。 10、心室肌内传导阻滞:持续性或间歇性或隐匿性,其余内容与束支阻滞相同。 11、预激综合征:持续性或间歇性及所属类型,分类按大类区分。无突发心动过速史者诊断术语同常规心电图。预激波的认定应以同步测量法为准。 四、心肌梗死 1、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不典型时(如局灶性、碎裂波、等位性Q波、R递增不良等),应以常规心电图为准,因此类改变在DCG中易受体位、心率、电极噪声影

心电图机操作规程与使用方法

心电图机操作规程与使用方法 一、目的要求 1. 熟悉心电图机的原理及分类 2. 掌握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1?标准导联 I:为接连左、右臂的电位差,将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1=左臂(+ )T右臂(一)。 n:为连接左腿和右臂的电位差,将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n=左腿(+)T右腿(一)。 川:为连接左退和左臂的电位差,将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卩川=左腿(+ )T左臂(―)。 电极安放位置:右手腕---红色,左手腕----黄色,左脚腕--绿色,右脚腕---黑色 2.加压单极肢导联 aVR :即加压单极右臂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左臂与左腿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aVL :即加压单极左臂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右臂与左腿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aVF :即加压单极左腿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右臂与左臂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3?单极导联 VI: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红色 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黄色 V3:探查电极放在V 2与V 4连线的中点。-----绿色 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棕色 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 黑色 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 紫色 三、实验步骤 1 ?电源开关置于“ON。 2 .电源开关置于“ AC(交流),'此时“ LINE” “T ST” “ PAPERSPEED (25mm/s)“ SENSITIVITY (l)” “ STOF” 晶体灯发出亮光。 3 ?调节基线控制旅钮应能改变描笔的位置,使之停在纪录纸中央附近。 4. 按动“CHECK键,此时“ STO”灯灭,“CHECK灯亮。 5. 按动定标键“ ImV,”使描笔随着定标键的按动而作相应的摆动。 6. 按“ START,此时“CHECK灯灭,“ START灯亮,记录纸按25mm/s速度走动。

(推荐)动态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解读

1 心率与心律失常报告 1.1 心搏数全部心搏数目是包括了窦性、房性、交接性、室性和起搏心搏。目前的Holter不能识别P波,心搏数指QRS波群数目。最高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指24h内发生的最低心率。白天最高心率指早上6h到12h及下午14h至21h的心室率;夜间最高心率指22h~次日6h的心室率。最高与最低心率是8~12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可以是窦性心律,也可以是异位心律。平均心率指全部心搏数除以1440min后得出的心率。 1.2 长、短间歇长间歇:一般将大于1.5s的R-R间距,统计为长间歇,最长间歇指24h发生的最长的R-R间距,见于下列情况:①期前收缩后代偿间歇;②房性期前收缩未下传;③心动过速终止后间歇;④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终止后间歇;⑤窦房阻滞;⑥房室阻滞;⑦双束支阻滞;⑧起搏器夺获失败; ⑨窦性停搏;⑩心室停搏等。最短间期指最短R-R间距:①预激合并心房颤动时最短R-R间距<200ms者,有恶化为心室颤动的可能性;②急性心肌缺血时发生的R on T现象,有室性期前收缩诱发心室颤动的危险性。 1.3 窦性心律窦性心搏数,指24h统计的全部窦性QRS波群数目。最高与最低窦性心率指8~12个窦性心动周期的平均值,平均窦性心率=全部窦性心搏数÷窦性心律占有的时间(min)。 1.4 房性心律失常 1.4.1 房性期前收缩指散在发生的单个房性期前收缩,成对房性期前收缩指连发的2个房性期前收缩。房性二联律:窦性心搏与房性重复出现3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二联律。房性三联律:①1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2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真房性三联律;②2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以上,称为假房性三联律。房性四联律:每3次窦性心搏后面出现1次房性期前收缩,重复3次或3次以上,称为房性四联律。 房性期前收缩伴时相性心室内差异传导,房性QRS-T波群形态有或多或少的畸形。一般呈现下列几种图形:①伴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②完全性与不完全性左束支阻滞;③左前分支阻滞;④左后分支阻滞;⑤右束支阻滞加左前分支阻滞;⑥右束支阻滞加左后分支阻滞;⑦不定型心室内阻滞图形。 1.4.2 房性心动过速由连续3次或3次以上的房性期前收缩构成,心率>100次/分。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心动过速的频率>100次/分,QRS波时限<0.11s,不能确定心动过速的性质,统称为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包括:⑴窦房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⑵窦房折返性心动过速;⑶1∶1或2∶1下传的心房扑动;⑷心房折返性心动过速;⑸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⑹慢-快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⑺快-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⑻慢-慢型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⑼前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⑽自律性交接性心动过速;⑾心室间隔部心动过速;⑿房室结双径路传导性心动过速等。 1.4.3 阵发性心房扑动由一系列快速规则的F波组成,心房率250~350次/分,Ⅱ、Ⅲ、aVF导联F波直立,为顺钟向型心房扑动。Ⅱ、Ⅲ、aVF导联F波倒置,为逆钟型心房扑动。 1.4.4 心房颤动由一系列快速不规则f波组成,R-R间距不规则,心房颤动的平均心室率>180次/分为极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100~180次/分为快速型心房颤动,心室率60~100次/分称为普通型心房颤动,心室率<60次/分为缓慢型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的R-R间距> 2.0s,称为心房颤动合并心室长间歇。心房颤动合并二度房室阻滞的线索为:①白天与夜间多次出现>2.5s的长间歇;②心室率<40次/分,持续1min以上;③出现成对交接性逸搏,逸搏间期是相等的;④出现室性逸搏。 在上述的1阵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窄QRS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中有室性期前收缩、室性逸搏或心室起搏的QRS波群插入,仍计算为1阵。 1.5 交接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常规心电图操作规程 一、环境要求 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以避免因寒冷而引起的肌电干扰;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3、放置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联电缆,床旁不要摆放其它电器具(不论通电否)及穿行的电源线; 4、诊床的宽度不应窄于80cm,以免肢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如果诊床的一侧靠墙,则必须确定墙内无电线穿过。 二、准备工作 1、对初次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在每次作常规心电图之前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在描记心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该用电膏(剂型分为:糊剂、霜剂和溶液等)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附图)。必要时应加作其它胸壁导联,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 4、V5 电极安放在乳房下缘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 四、描记心电图

1、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若使用热笔式的记录纸,其热敏感性和储存性应符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围不窄于40mm; 2、在记录纸上贴上体检人员信息标签,并标明导联; 3、按照心电图机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常规心电图应包括肢体的Ⅰ、Ⅱ、Ⅲ、aVR、aVL和胸前导联的V1-V6共12个导联; 4、不论使用哪一种机型的心电图机,为了减少心电图波形失真,应该尽量不使用交流电滤波或“肌滤波”; 5、用手动方式记录心电图时,要先打标准电压,每次切换导联后,

动态心电图临床应用规范

动态心电图是将患者昼夜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脏电活动,用3通道或多导联记录器连续24h,有的可48h或更长时间记录,在专业技术人员干预下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并打印出图文分析报告和各类明细数据。动态心电图则可对日常活动中心脏增加负荷时的心肌供血状况、心肌细胞缺氧后的状况以及夜间深睡时自主神经调节失衡状态的心律状况进行检测。它不仅是心律失常、无症状心肌缺血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而且也可用于药物疗效的评价和起搏器功能的评定。尤其是它可捕捉复杂疑难心电图,是临床心血管疾病诊断无可替代的重要手段。2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范围 ①对间歇性或阵发性的症状进行检测,并对患者有症状时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诊断以及对运动时胸痛患者加以评估。②对不明原因的晕厥、先兆晕厥头晕、黑蒙现象以及发作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心律失常患者给予危险性评估。③协助鉴别冠心病心绞痛的类型,如:变异型心绞痛、劳力型心绞痛、卧位性心绞痛,尤其是无症状性心绞痛。④对已确诊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及相对定位分析。⑤对心肌梗死或其他心脏病患者的评估以及生活能力的评定。⑥评定窦房结功能,并可对心脏的变时性功能作初步评估。⑦评定抗心律失常和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⑧评定ICD和起搏器的起搏与感知功能以及起搏器的参数和特殊功能对该患者适宜与否。⑨检测长QT综合征、心肌病等患者出现的恶性心律失常。瑏瑠可进行心率变异性、心室晚电位、TpTe间期、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DC(心率减 速力)、DR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检测分析,并可根据这些无创的高危预测指标为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和风险评估,以便给予有效的干预性治疗。 3基本技术指标 动态心电图系统是由记录系统、回放分析系统和打印机3部分组成。专业人员应该对记录器影响心电图波形质量的关键指标大概了解,即频率响 应、采样率和分辨率。 3.1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是电子学领域中用来衡量线形电子学系统性能的主要指标。目前多数记录器的频响范围是0.5~60Hz,低频下限频率过高时,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 房室肥大 一,左心房肥大(Left Atrial Hypertrophy) I、II、aVL、V4~V6导联上,P波增宽,时间>0.11秒; P波顶部有切迹,呈双峰型,峰距≥0.04秒,称为“二尖瓣”型P波; PTF-V1≤-0.04毫米.秒。 二,右心房肥大(Right Atrial Hypertrophy) II、III、aVF导联上,P波高尖,电压>0.25mV,又称为“肺型P波”; I、aVL导联P波低平或倒置; V1、V2导联P波,多高尖耸立,少数低平或倒置; P波时间正常。 注解: “二尖瓣P波”并非只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的病人也不一定全部显示此种图形特征。 “肺型P波”虽多见于肺部疾患所致右房肥大,但在晚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也常可见到。 所以作为心房肥大的定位诊断,仍需要结合其它改变及临床资料来肯定诊断。 目前采用一种简便而实用的鉴别方法是测量P/P-R段比值。此比值在1.0~1.6范围内为正常,如左心房肥大者,因P波时间延长,故此比值大于1.6,右心房肥大者,此比值小于1.0,但尚须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 三,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 RI>1.5mV, RavL>1.2mV,RavF>2.0mV,或RI+SIII>2.5mV,RV5> 2.5mV,SV1+RV5≥ 3.5mV(女), 4.0mV(男) QRS综合波时间延长,可达0.10~0.11秒; V1、V5、V6导联T波呈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下移>0.05mV;心电轴左偏。 注解: 原有的一项即V5导联的V AT>0.05秒,现有学者认为这个概念并不正确,实际在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中非常有限,故可删除这项标准。 如临床无引致左心室肥大的疾病存在,心电图仅有QRS综合波V5电压增高,或平均电轴轻度左偏时,只能作出QRS综合波高电压或电轴左偏的诊断,当见于青年人和儿童一般无病理意义。另外要注意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鉴别。 最近有人认为传统的诊断标准不够理想,推荐加用以下新指标可供探讨: ① 12导联部振幅(∑QRS)>175mm;

心电图室实习自我鉴定

心电图室实习自我鉴定 导读:蓦然回首,在心电图室实习这两个辛苦挥汗 的星期是多么令人值得回味和珍惜!虽然异常劳累,但正因为这短短一段埋头苦干的时光使我们品尝了磨练意志,培养坚忍,提高能力的真谛。下面是整理的心电图室实 习自我鉴定,欢迎阅读! 心电图的自我鉴定精选1 蓦然回首,从第一天进科室时的不会操作到现在的 飞速完成,从第一天做病人床旁心电图的胆战心惊到现 在的独自从容应对,从第一天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与老 师们密切配合,从第一天的没时间看报告单到现在的可 以静心看看结论单……我相信这就是适应!这就是成长! 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因为行动就是证明。 由于有了自己之前一个星期在心电图室总结的实战 体会和经验,这第二个星期的实习显然顺利了许多。对 机器的操作已经驾轻就熟,对工作的流程已经烂熟于心,对完成的速度已经信心十足,所以我们便用省下的时间 见缝插针地学习如何阅读心电图单子。 其实,现在我感觉,在心电图室实习的最大收获绝 对并不仅仅是出科时我已经学会了如何阅读一些常见病 的心电图单子,而是因为做床旁心电图的机会让我有了

在全院各个病区(包括抢救室,外监病房,ICU等等这些不在我们实习计划之内的病区,也许也是我们以后一辈子再也不会接触的科室)跑病房的经历。在抢救室内,我目睹了两次抢救病危病人的紧急而又井然的场面;在外监病房,我看到了很多新奇的只在书本上见过的仪器;在ICU,我领教了无菌操作的严格;还有,在泌尿科病区,在老年科病区,在肿瘤病区,在急诊室,我见到和接触到了许许多多新鲜的东西,这一切都是多么有趣生动啊...... 在心电图室有一件让我感到十分幸运的事,那就是我跟过这个科室所有的老师跑病房做床旁心电图,跟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收获,这是无法言语的。还有一件让我们每个出科的同学都感到小小骄傲的事,那就是很多时候我们都是独自跑病房,独自面对病人------因为心电图室的忙碌,所以老师们几乎没办法离开门诊。第一次单独推着装着心电图机的小车跑病房的经历让我现在还记忆犹新。那天,操作不熟笨手笨脚的我,一边做心电图一边在祈祷千万不要碰到什么意外情况,那可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呀!不过经过了这两个星期几千个病人的练手,自然淡定了许多!在心电图室,感觉和正式的员工差不多,什么都要做。想想有这么多动手的机会还真是难得,所以最后几天倍感珍惜!

心电图机操作规程与使用方法

心电图机操作与使用方法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心电图机的原理及分类 2.掌握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1.标准导联 Ⅰ:为接连左、右臂的电位差,将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Ⅰ=左臂(+)→右臂(-)。 Ⅱ:为连接左腿和右臂的电位差,将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Ⅱ=左腿(+)→右腿(-)。 Ⅲ:为连接左退和左臂的电位差,将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即Ⅲ=左腿(+)→左臂(-)。 电极安放位置:右手腕---红色,左手腕----黄色,左脚腕--绿色,右脚腕---黑色 2.加压单极肢导联 aVR:即加压单极右臂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右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左臂与左腿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aVL:即加压单极左臂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左臂,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右臂与左腿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aVF:即加压单极左腿导联,探查电极置于左腿,连于心电图机的正极;无效电极置于右臂与左臂相连的中心电站上,再连于心电图机的负极。 3.单极导联 V1: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红色 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黄色 V3:探查电极放在V2 与V4连线的中点。-----绿色 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棕色 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黑色 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紫色 三、实验步骤 1.电源开关置于“ON”。 2.电源开关置于“AC(交流),’,此时“LINE”“T E ST”“PAPER SPEED(25mm/s)”“SENSITIVITY(l)”“STOP”,晶体灯发出亮光。 3.调节基线控制旅钮应能改变描笔的位置,使之停在纪录纸中央附近。 4.按动“CHECK”键,此时“STO P”灯灭,“CHECK”灯亮。 5.按动定标键“ lmV”,使描笔随着定标键的按动而作相应的摆动。 6.按“START”,此时“CHECK”灯灭,“START”灯亮,记录纸按25mm/s速度走动。 7.继续按动定标键,在走动的纪录纸上可看到一清晰的定标方波,其振幅应是10mm。

心电图报告的书写及相关问题

书写心电图报告必需按报告上的内容要求认真填写各个项目。其中一般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检查时间与发报告时间,急诊心电图还要写明检查与发报告的具体时间到时、分。其它项目,即主要项目内容及要求如下。 一、心律 心律是指整幅心电图的主导心律。一般是窦性心律。如主导心律不是窦性时,则写异位心律。 1、窦性心律。所谓窦性心律就是符合窦性P波标准的心律。不管P-R长短,是否下传。窦性P波是指:aVR导联P波倒置,I、II、aVF、V4~V6导联P波正向。个别P电轴右偏时,I导联P波浅倒或双向,若P电轴左偏时(一般在-30度内),II、aVF导联P波可为低平、双向或倒置,其他特征与窦性P波相同。部分医院使用的报告单有P波一项,通常主要描述aVR导联P波方向,如异位心律或P波消失则要详细描述其特征,P波电压>0.25mV(V1导联正向部分>0.20mV)或P时限过≥0.11s也要加以描述。 2、异位心律。异位心律指:①有P波,但不符合窦性P波标准。如aVR导联P波正向符合逆行P波标准的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左房心律,冠状窦心律等。②有P波,但P波落在QRS中而看不清,R-R整齐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多属异位心律,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及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等。③P波消失,代以F波或f波等,如心房纤颤、心房扑动等。④P-QRS-T 波群消失,代以VF、Vf波,即室扑、室颤。 常见异位心律有:心房纤颤、心房扑动、各种房性心律(包括不同部位的左房心律、冠状窦心律、右房心律)、交界性心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及各种类型的折返性心动过速,伴逆向传导的室性心律、室扑及室颤等。 逆行P波即aVR导联P波正向,II、III、aVF导联P波倒置。其它导联P 波方向及形态取决于异位P波起源于心房下部的部位及折返激动进入心房的部位。交界性心律与心房下部的各种心律均可表现为在QRS前有逆行Pˉ波,所不同的是:前者Pˉ-R<0.I2s,后者Pˉ-R>0.I2s。交界性心律、室性心律、房室折返性或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均可能见到QRS后面有逆行Pˉ波,交界性心律R-Pˉ<0.16s,室性搏动时一般R-Pˉ>0.16s。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R-Pˉ约0.I1 s左右,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R-Pˉ≤0.08s(食道导联≤0.07s),偶见逆向传导延缓R-Pˉ>0.08s。 aVR导联的P波既不正向也不倒置,即低平、双向时,P-R>0.I2s就是房性P波。但右房上部异位心律,P波方向可与窦性P波方向相同,较难鉴别。V1导联P波呈负正双向肯定不是窦性P波,一般为房性P波。 3、窦性停搏及心脏停搏。全图无P-QRS-T波群,呈一条直线称心脏停搏。缓慢室性或交界性自搏律,全图无P波属异位心律中的一种--窦性停搏。短阵窦性停搏,主导心律仍按可见P波或F波区分。 二、各波与波段的测量及各种数据的填写。 多导联心电图机打印的报告均已有各种测量数据,一般要校正。在正常范围内的数据,不必修改,如超出正常范围不准确的数据应予以改正。如用报告单形式发报告,全部数据要按实测值填写。用分规测量得出的实测值不用毫秒(ms),而用秒表示。 1、心房率、心室率。即每分钟心搏的次数。除房颤、房扑(1:1传导除外)、II度以上A VB、房速等室上速呈2:1或2:1以上传导及较多隐匿性房性早搏

动态心电图简介

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是一种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的方法。 动态心电图仪 动态心电图技术于1947年由Holter首先应用于监测心脏电活动的研究,所以又称Holter监测心电图仪,目前已成为临床心血管领域中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与普通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于24小时内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这样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及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因此扩大了心电图临床运用的范围。 动态心电图仪器 动态心电图(Dynamic Electrocardiography DCG)于1949年由美国Holter首创,故又称Holter心电图. 国外80年代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国内近几年迅猛发展,其仪器由磁带式记录发展为固态式记录、闪光卡记录,由单导、双导发展为12导联全记录。DCG可连续记录24小时心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休息、活动、进餐、工作、学习和睡眠等不同情况下的心电图资料,能够发现常规 ECG不易发现的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是临床分析病情.确立诊断.判断疗效重要的客观依据。近半世纪以来,随着动态监护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如动态血压、动态脑电、动态睡眠呼吸监测等技术在医学临床及科研中的广泛应用,现今,Holter的全新诠释应包括:动态心电/动态血压/动态睡眠呼吸等多种参数。

以往诊治的局限或失误提醒人们,无论是预防、治疗疾病,还是判断疾病预后者需要充分证据。但人类疾病往往是继发或同时并存的,如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可引发高血压、肺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高血压可引发冠心病、心衰等,而多数降压药物又会对呼吸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由此可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AS)、高血压(Hypertension)与心脏病(Heart Disease)之间DCG有着广泛的因果联系。同步多参数Holter可有助于我们准确甄别出原发病灶与继发改变。 由于Holter是个英文名字,不好理解,但是记录仪是背在身上的,很多人就把它形象的称其为“背包”。 动态心电图可确定病人的心悸、头晕、昏厥等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如极度心动过缓、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这是目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情况之一。24小时动态心电图也是监测心肌缺血的标准化方法之一。 动态心电图临床使用 1. 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 了解心律失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 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

心电图报告单模板

建阳市水吉镇水吉社区居委会医务室 心电图申请报告单 姓名性别年龄岁心电图仪型号ECG-2201G 血压 / mmHg 服药洋地黄类药品史 症状 临床诊断 检查项目 申请医师日期20 年月日 检测记录 项目实测正常值项目实测正常值 P 波时限(秒)<0.12 QT 时限(秒)0.32-0.44 P-R间期(秒)0.12~0.20 QTc时限(秒)<0.45 QRS时限(秒)0.06 ~ 0.10 心房率(次/分钟)60~100 电轴(度)+30°~90°心室率(次/分钟)60~100 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结论: 报告日期:年月日报告者:

本报告供临床医师参考,不作证明之用 各种常用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书写及粘贴要求 各种检查申请单、报告单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书写整洁、字迹清楚、术语确切、不得涂改,书写及粘贴要求如下: 1.申请单 (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字迹清楚,术语规范,严禁涂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 (2)相关检查申请单应简明扼要书写病情摘要,包括重要体征及治疗史和过去相关检查结果等,以及临床初步诊断。 (3)紧急检查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诊”字样或盖相应的印章,同时应注明取样时间和取样人或通知时间及取样者和被通知人。 (4)申请项目,可用“√”在项目的序号上表示;若院内联网时,申请单所用的名称应与网络中所用的名称一致,以便于收费与统计。 (5)送检标本上所贴号码应与申请单上号码一致。 2.报告单 (1)报告单应由检查医师或技师按规定逐项填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和检查号。 (2)报告单填写务必字迹清楚,内容科学完整,术语规范,严禁涂改;特殊检验报告应作出相应诊断或提出相关意见。 (3)检测项目应注明检测的方法,定量检测结果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定性检测结果采用“阴性”、“阳性”和“可疑”表示,或者用“阴性(-)”和“阳性(+)”表示,不得单独用符号“+”、“-”、“+/-”表示。 (4)生命紧急值应按危急值处理流程处理,并在报告单上盖章。(危急值重要报告另与医师联系) (5)检验者及审核者应签全名或盖印章;重要异常报告或特殊标本的报告须经专业主管复核、签名或盖印章;实习、进修人员操作检验的报告由带教者签名或盖印章。注:输血检查申请单、报告单的书写要求及表样等参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3.粘贴要求:检验报告单,依报告日期先后叠瓦式横贴在“检验报告粘贴单”上,每单退下0.5~1cm,注意上下列齐,后一张盖前一张,露出“××医院检验报告单”字样,并在左上角注明检查日期及项目,正常报告用蓝黑墨水笔,异常报告用红墨水笔书写。心电图、X线、脑电图、超声波等检查报告单,应贴在“特殊检查报告粘贴单”上,贴法同检验报告单。其他与病历纸等大的检查报告单,依报告日期置于“特殊检查报告粘贴单”之前。 检验申请单、报告单 1.检验申请单 (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应明确,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如为实习、进修人员开单,则必须由经治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 (2)紧急检验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诊”字样或盖相应的印章,同时应注明采样时间及采样者。 (3)申请项目,可用“√”在项目的序号上表示;若院内联网时,申请单所用的名称应与网络中所用的名称一致,以便于收费与统计。 (4)送检标本上所贴号码应与申请单上号码一致。 2.检验报告单 (1)报告单填写务必字迹清楚,严禁涂改;报告日期需填年、月、日,急诊检验报告及重要报告应具体到时、分。 (2)检测项目应注明检测的方法,如尿化学11联试纸法、Beckman-Coult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酶活性测定(IFCC 法)的速率法、化学发光法、免疫学方法、Taqman荧光定量法等。

医技各种申请单报告单书写的要求与规范

四医院常用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书写要求第一节各种常用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书写及粘贴要求 各种检查申请单、报告单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书写整洁、字迹清楚、术语确切、不得涂改,书写及粘贴要求如下: 1.申请单 (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字迹清楚,术语规范,严禁涂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 (2)相关检查申请单应简明扼要书写病情摘要,包括重要体征及治疗史和过去相关检查结果等,以及临床初步诊断。 (3)紧急检查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诊”字样或盖相应的印章,同时应注明取样时间和取样人或通知时间及取样者和被通知人。 (4)申请项目,可用“√”在项目的序号上表示;若院内联网时,申请单所用的名称应与网络中所用的名称一致,以便于收费与统计。 (5)送检标本上所贴号码应与申请单上号码一致。 2.报告单 (1)报告单应由检查医师或技师按规定逐项填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和检查号。 (2)报告单填写务必字迹清楚,内容科学完整,术语规范,严禁涂改;特殊检验报告应作出相应诊断或提出相关意见。 (3)检测项目应注明检测的方法,定量检测结果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定性检测结果采用“阴性”、“阳性”和“可疑”表示,或者用“阴性(-)”和“阳性(+)”表示,不得单独用符号“+”、“-”、“+/-”表示。 (4)生命紧急值应及时通知临床医师,并在报告单上注明通知时间及被通知人。 (5)检验者及审核者应签全名或盖印章;重要异常报告或特殊标本的报告须经专业主管复核、签名或盖印章;实习、进修人员操作检验的报告由带教者签名或盖印章。 注:输血检查申请单、报告单的书写要求及表样等参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3.粘贴要求:检验报告单,依报告日期先后叠瓦式横贴在“检验报告粘贴单”上,每单退下~1cm,注意上下列齐,后一张盖前一张,露出“××医院检验报

24小时动态心电图

第4节24小时动态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ambulatory electrocardiograph, AECG)是指长时间连续记录的体表心电图,1961年由美国Norman J. Holter发明问世,迄今临床中仍广泛将其称为“Holter”。它能长时程连续、动态记录心电图,更易获得一过性心电变化(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有助于明确症状与心电图改变和生活状态的关系,能对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做出定量分析,明确发生规律,指导治疗、估测预后。 一、动态心电图系统的基本构成 动态心电图系统包括记录器、电极、导联线和回放分析系统。记录器是核心部分,是通过导联线与受检者相连的、随身携带的心电信息采集和存储设备。随着电子学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记录器的记录介质从盒式磁带发展为电子硬盘、闪存卡和电子优盘。由于闪光卡存储器的体积小,耗电低,具有记忆功能,克服了断电后数据丢失的缺点,成为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记录器。业内人士认为电子优盘存储器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回放分析系统采用性能良好的计算机或心电工作站通过专用的动态心电图分析软件浏览分析所记录的心电图形。 二、动态心电图的导联系统 监测导联由单道、3导联发展到了12导联同步实时监测。 1. 双极导联目前在国内普遍应用的是模拟常规导联的双极导联,常用模拟导联的解剖定位见表7-4-1,最常用的是同步记录CM1、CM5和MaVF三个导联。 表7-4-1 动态心电图双极导联位置 导联正极负极 模拟V1(CM1)右第四肋间胸骨旁2.5cm处右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V2(CM2)左第四肋间胸骨旁2.5cm处右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V5(CM5)左第五肋间腋前线左锁骨下窝中1/3处 模拟aVF(MaVF)左腋前线肋缘左锁骨下窝内1/3处 注:无干电极在右锁骨下窝外1/3处,或右胸第五肋间腋前线或胸骨下段中部。 2. Mason-Linkar导联随着记录器存储能力提高,同步记录12导联的动态心电图临床中应用逐渐增加。为连续记录患者日常活动时的心电图,10个记录电极集中在前胸,将常规体表心电图记录电极中的3个肢体电极和接地电极移至躯干部与肢

心电图报告单模板

. 建阳市水吉镇水吉社区居委会医务室 心电图申请报告单 ECG-2201 姓名性别年龄岁心电图仪型号 G 血压/ mmHg 服药洋地黄类药品史 症状 临床诊断 检查项目 申请医师日期20 年月日 检测记录 项目实测正常值项目实测正常值 P 波时限(秒)< 0.12 QT 时限(秒)0.32-0.44 P-R 间期(秒)0.12~0.20QTc 时限(秒)<0.45 QRS 时限(秒)0.06 ~ 0.10心房率(次 / 分钟)60~100 电轴(度)+30 °~90 °心室率(次 /分钟)60~100

. 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结论: 报告日期:年月日报告者: 本报告供临床医师参考,不作证明之用 各种常用检查申请单、报告单书写及粘贴要求 各种检查申请单、报告单是医疗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书写整洁、字迹清楚、术语确切、不得涂改,书写及粘贴要求如下: 1.申请单 (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字迹清楚,术语规范,严禁涂改,内容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 (2)相关检查申请单应简明扼要书写病情摘要,包括重要体征及治疗史和过去相关检查结果等,以及 临床初步诊断。 (3)紧急检查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诊”字样或盖相应的印章,同时应注明取样时间和取样人或通 知时间及取样者和被通知人。 (4)申请项目,可用“√”在项目的序号上表示;若院内联网时,申请单所用的名称应与网络中所用的名

. ( 5 )送检标本上所贴号码应与申请单上号码一致。 2.报告单 (1)报告单应由检查医师或技师按规定逐项填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和检查号。 (2)报告单填写务必字迹清楚,内容科学完整,术语规范,严禁涂改;特殊检验报告应作出相应诊断 或提出相关意见。 (3)检测项目应注明检测的方法,定量检测结果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定性检测结果采用“阴性” 、“阳性”和“可疑”表示,或者用“阴性( -)”和“阳性(+)”表示,不得单独用符号“+”“、-”“、+/- ”表示。 (4)生命紧急值应按危急值处理流程处理,并在报告单上盖章。(危急值重要报告另与医师联系) (5)检验者及审核者应签全名或盖印章;重要异常报告或特殊标本的报告须经专业主管复核、签名或盖印章; 实习、进修人员操作检验的报告由带教者签名或盖印章。注:输血检查申请单、报告单的书写要求及表样等参 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 3.粘贴要求:检验报告单,依报告日期先后叠瓦式横贴在“检验报告粘 贴单”上,每单退下 0.5~1cm ,注意上下列齐,后一张盖前一张,露出“××医院检验报告单”字样,并在左上角注 明检查日期及项目,正常报告用蓝黑墨水笔,异常报告用红墨水笔书写。心电图、X 线、脑电图、超声波等检查 报告单,应贴在“特殊检查报告粘贴单”上,贴法同检验报告单。其他与病历纸等大的检查报告单,依报告日期置 于“特殊检查报告粘贴单”之前。 检验申请单、报告单 1.检验申请单 (1)申请单由经治医师按规定逐项填写,眉栏项目不得遗漏,送检标本名称、检验目的应明确,医师 签全名或盖印章,如为实习、进修人员开单,则必须由经治医师签全名或盖印章。 (2)紧急检验应在申请单右上角标明“急诊”字样或盖相应的印章,同时应注明采样时间及采样者。 (3)申请项目,可用“√”在项目的序号上表示;若院内联网时,申请单所用的名称应与网络中所用的名 称一致,以便于收费与统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