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企业发展状况

汽车企业发展状况

汽车企业发展状况
汽车企业发展状况

记者从江苏省经信委获悉,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汽车产业合理布局、结构优化,加快促进汽车产业集聚发展,近日,江苏省认定仪征市为“江苏省汽车产业基地”;江苏国信集团淮安工业园区为“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溧阳市、扬州市邗江区和泗阳县(轮毂产业园)等4个地区为“江苏省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汽车产业基地培育和建设,将进一步引导汽车生产企业集聚、集约发展,加快优化区域布局,增强汽车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全省汽车产业更好更快更优发展。(记者邓华宁

汽车产业是我国重要支柱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较强的支撑和带动作用。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汽车工业调整和振兴,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到2010年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将面临一个新的国内外发展环境,进入以调整结构和提升内涵为主导的稳步发展期,也是实现汽车工业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战略阶段。为顺应国内外汽车工业发展的趋势,推动我省汽车工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稳固江苏汽车工业地位,提升产业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省汽车工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以轿车、客车、载货车、专用车、摩托车以及汽车零部件为主体的多品种、全系列较为完整的生产制造和科研开发体系,具备较大的产业规模和较明显的特色优势。

“十一五”期间,我省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22.8%、36.9%、50%和26.1%。2010年全省汽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751.8亿元、利税408.1亿元。全省汽车产销量双超百万辆大关,全年产销汽车103.2万辆和101.4万辆,分别占全国汽车产销量的5.7%和5.6%。全省汽车产量从“十一五”初的30万辆,到“十一五”末的100万辆,在实现数量飞跃的同时,实现了结构的调整和水平的提升。产品结构从以载货车为主转变为以乘用车为主,乘用车比例达到86%。全省汽车产业组织结构明显优化,南汽集团资产重组加入上汽集团,以此为契机,上汽集团加大了汽车产业向江苏转移的力度;东风悦达起亚、南京长安、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公司、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苏州金龙等骨干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

2011年,全国汽车产销形势低迷,我省汽车产业则呈现较快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特色优势逐渐凸显。全年产销汽车双超120万辆,乘用车比例达到87%。专用车生产企业数量约占全国的1/9、产销量占全国的10%。大中型客车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客车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18%。汽车零部件配套优势比较突出,工业产值规模占全省汽车工业的70%、约占全国零部件工业的16%。研发出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整车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产品。

(二)汽车工业优势分析

2.124183“十一五”期间全省汽车工业形成了多品种、全系列的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及配套体系,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明显提升,部分品种在国内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乘用车。逐步形成了南京、盐城等乘用车制造基地,拥有南汽集团、东风悦达起亚、南京长安和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公司、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等全国有影响力的轿车生产企业或生产基地。上述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和引进,不断推出乘用车新品,提高产品性价比,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了江苏乘用车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南京乘用车基地在装备水平和技术能力上总体处于国内先进地位。南汽集团在收购英国MG 公司技术的基础上,依托上汽集团在资金、研发等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着力打造自主品牌,加快实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级乘用车和NSE小型发动机项目,形成20万辆乘用车和50万台发动机产能。2010年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5.65万辆和5.06万辆,与上年比分别增长260%和238%。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公司采用国内领先的汽车制造技术和自动化的生产设备,拥有高度柔性化生产线,可同时共线生产8种不同底盘的车型,拥有马2、马3、新嘉年华等3个平台、40多个车型,目前已形成22万辆的生产能力。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不断加大投入,提升生产能力和水平,年生产能力达到32万辆。南京长安2010年完成30万辆生产线升级改造,“长安之星”等产品已转移到南京生产。

盐城作为新兴的乘用车基地,正处于加速发展时期。2010年东风悦达起亚公司累计生产乘用车33.89万辆,销售33.3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303.2亿元,利税45.66亿元,销量在全国乘用车生产企业中排名第13位。公司已具备43万辆产能。第三工厂已经获批,即将动工建设,“十二五”期间将形成新的产能。

——客车。形成了一批综合实力较强的客车企业(集团),全省客车产销量在国内占有较高份额,尤其是大中型客车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苏州金龙加快公司国际化转型步伐,在规模、品种、水平等方面处于国内同行业前列,具有较强竞争力。2010年金龙公司大中型客车产销量位居国内前三甲,全年产销各类客车均为2.1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40.2%和37.3%。盐城中大集团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先后控股重组盐城中威客车有限公司等4家汽车制造企业,形成了中大客车制造系列。常隆客车加快基地建设,超大型高档城市快速公交客车和大型纯电动客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轻型客车方面,南京依维柯年销量达到3.2万辆,产品范围覆盖客运、公务、专用和商用领域。

——货车。货车重点企业主要有南京依维柯汽车、南京徐工汽车、精功镇江汽车、英田集团等。南京依维柯的轻型载货车是上南合作后推出的首款主力轻卡产品,具有竞争优势。江苏英田集团重组建设的轻卡生产线即将投产。南京徐工集团重卡将与中国兵装集团再次联手,将生产线整体迁址徐州,融入徐工集团打造中国千亿级企业的工程。

——专用车。专用车产品系列全,品种多,在车型细分领域内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拥有一大批实力较强的生产企业,呈现区域集聚态势,已经初步形成了南京、无锡、徐州、苏州、扬州、镇江、淮安等各具特色的专用车生产基地。南京市形成以高速公路养护车、应急通讯车、水泥搅拌运输车、干混砂浆运输罐车等为特色的生产基地。无锡市形成以城市快速公交大型客车、探矿钻机、城市公用工程专用车等为特色的生产基地。徐州市形成以汽车起重机、随车吊、登高消防车、大型泵车和高空作业车以及混凝土机械系列等重型专用车辆为特色的

生产基地。苏州市形成以深冷介质运输车、金融专用车、旅居车等为特色的生产基地。扬州市形成以集装箱运输车、罐式车、市政专用车等为特色的生产基地。镇江市形成以冷藏保温车、应急通讯车、特种消防车、特种救护车等为特色的生产基地。淮安市形成以联合吸污车、沥青综合养护车等为特色的生产基地。

——摩托车。摩托车生产企业30余家,主要集中在南京、无锡、常州和徐州地区。一些企业的产品在东南亚等境外市场和面向“三农”市场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总体上看,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产品档次偏低。南京金城集团拥有100万辆两轮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和10万辆电动自行车的生产能力,其产品外销出口比重较高。江苏宗申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和江苏跃进摩托车有限公司主要生产三轮摩托车和特种三轮车。其中江苏宗申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2010年三轮摩托车产销量40余万辆,比上年增长28%,已连续四年保持全国同行业销量第一。

——零部件制造业。汽车零部件及摩托车零部件制造业的优势明显,行业利润总额和总资产利润率均排在全国前三位,产品销售面向国内和国际市场。零部件生产集群化已经初步形成,拥有13个零部件产业园区,位居全国首位。在传统零部件领域,形成了一批具备较大规模、具有技术和品牌优势、实行专业化供货的企业(集团),如长安福特马自达、一汽锡柴、无锡威孚、扬州亚普、江阴模塑、仪征活塞环等。拥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大、有一定生产规模和知名度的名牌产品,如汽车发动机、冲压件、饰件、塑料油箱、汽车空调及压缩机、火花塞、油泵油嘴、喷油器、精锻齿轮、微电机、膜片离合器、保险杠、汽摩灯具、减震器、汽车音响、排气净化器、增压器等。

——新能源汽车及低速电动车。现有新能源汽车(包括零部件)企业80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加速研发试制,动力电池等关键部件相对领先。至2010年底,已有4个企业7个产品获得国家产品公告。苏州金龙的混合动力客车和江苏常隆的纯电动客车为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服务,盐城中威的纯电动客车为达沃斯论坛服务。新能源客车已在苏州、南京、盐城、扬州、南通等地投入示范运行。南京依维柯生产的纯电动电力工程车,已小批量投放市场。南汽专用车公司等先后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提供新能源(氢动力)场馆车、观光车。零部件研发取得了显著成果,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研发制造企业14家,现已全部进入“小规模生产”研发阶段。全省新能源汽车关键部件领域已申请发明专利69件,获得发明专利47件。目前省内的新能源企业正在积极开发特色产品,如南汽集团的混合动力汽车,南京依维柯的纯电动轻型客车,南京中大金陵的纯电动城市客车、双层城市客车,南京中大青山电池、电机、电控系统,南京嘉远的锂电池驱动系统,南京金龙纯电动客车、苏州金龙的混合动力客车、天然气客车,常隆集团的城市公交电动客车,中大集团的纯电动客车、氢动力客车,亚星集团的混合动力客车,春兰的镍氢环保动力电源系统等。

同时,低速电动车产业发展很快,苏州益高、常州益茂、常州常捷、扬州凯尔斯曼等一批企业的产品纷纷进入欧美市场,将为国内推广使用小型低速新能源汽车提供有益的经验。(三)存在主要问题

1、整体实力还不强。“十一五”以来,虽然汽车工业总量规模持续增加,但是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全省汽车整车市场占有率始终在5%左右徘徊。除专用改装车辆和中大型客车产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外,整车制造在行业中的地位已被后来者赶超和替代。在零部件配套供应方

面,模块化、集成化、品牌化优势不足,缺乏一级总成配套产品。

2、研发能力还不足。各类汽车产品多以引进、消化、仿制为主,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自主创新较少;合资企业偏重生产制造,技术研发机构很少随迁本地;零部件产品精加工、总成件少,技术附加值低,多为仿制产品,缺少与整车同步开发的自主研发产品。科研力量与产业资本的结合还基本停留在单个企业、单体项目合作阶段。

3、产品优势还不明显。产品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原创性技术及产品数量较少,关键部件自主研发与制造能力不足。企业关联度高,但配套集成能力不强。与骨干企业生产相协调的区域配套产业发展不足,未能形成强劲的产业链竞争优势。

4、扶持力度还不够。在产业规划、科技、项目、投资、税收等方面还缺少政策创新点,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足。

二、发展趋势

(一)国际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地区汽车市场趋于饱和,新兴汽车生产国正在崛起,发展中国家的汽车消费不断增长。在汽车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市场国际化、竞争国际化逐步加剧,世界汽车产业出现融合化趋势;同时,世界汽车巨头为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开发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通过国外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等方式向外转移,世界汽车产业趋于全球化。我国作为汽车产业的后起之秀,以及拥有的巨大汽车消费潜力,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大集团战略布局的重要目标区域。中国的汽车产业成为世界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给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随着对产品个性化需求的日益提高,汽车产品技术含量增加,新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汽车产品将日趋环保化、智能化、数字化。21世纪汽车产品将以环保为中心,针对“绿色汽车”的研究,世界各大汽车厂商都纷纷制定21世纪解决燃料问题最有效的车型推出市场的时间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将成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最重要的用户,智能化的汽车将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信息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大汽车巨头都将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保障、设施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技术和资金。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国内汽车工业发展趋势

1、汽车产量继续稳步增长。我国宏观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城镇化稳步推进,居民消费水平提升较快,为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原动力。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超过1800万辆,成为全球产销第一的汽车大国。

2、汽车消费结构进一步变化。我国汽车工业生产结构,完成了以商用车生产向乘用车生产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汽车市场的消费结构,完成了从公款购买和使用为主,向以私人、家庭购买和使用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私人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汽车消费的主流。

3、汽车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十一五”期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得到了较大的调整,载货汽车中的重、中、轻、微的比例发生很大的变化,轻微型货车和重型、专特型的比重增加。甲醇、乙醇等醇类代用燃料的汽车已经在部分地区逐步推广。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进入商业化

和示范运营阶段,产品结构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逐步顺应我国能源结构的实际和国际环保新技术、新能源发展的趋势。

4、汽车企业间的竞争更趋激烈。国内汽车企业之间、国产汽车与进口汽车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一方面原有的市场格局已经打破,企业的产品由原来的单一车型向多车型转化,产品系列不断加宽和延伸,不同企业的产品市场相互渗透。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加快了进军汽车产业的步伐,增加了产能过剩的风险。进口汽车数量增加,品种多样化,使国产车与进口车之间的竞争变得更为直接,由于进口汽车在车型、质量、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具有优势,使得进口汽车对国产汽车的压力显现出来。

5、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推广加速推进。通过原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新能源汽车产品逐步进入市场,动力电池等领域单项技术的国际差距日渐缩小,示范应用开始起步,基地建设积极推进。

(三)我省汽车工业发展优势

1、持续增长的消费市场为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新的空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为汽车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城乡汽车消费市场十分活跃,购买力始终处在国内前列。目前我省人均汽车保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汽车消费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2、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继续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在江苏布局整车制造。我省经济比较发达,产业基础良好,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完备,整体技术水平较高,就近布局整车厂点,可大大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同时我省较强的机械装备、电子信息和材料工业,为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基础条件。

3、较强科技实力和丰富人才资源为汽车研发创新提供支撑。我省有众多满足汽车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开设有汽车设计、制造、维修、管理专业及相关的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多层次、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和职业技术工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主要整车制造企业、专用车和客车企业、零部件企业建有技术研发中心。南汽集团汽车工程研究院为国家级技术中心。这些都为我省汽车工业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4、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为汽车企业重组整合提供机遇。兼并重组是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的重要途径。我省在汽车工业发展上秉持兼收并蓄、开放包容的理念,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积极支持国内外汽车大集团对省内相关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5、独特的区位条件优势有助于汽车企业提升发展。我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沿江临海、区位独特,交通便利、物流畅通,优越的地理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来自海内外的汽车投资项目,包括建立制造、研发和营销基地。

三、“十二五”汽车产业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推动江苏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企业兼并重组,以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各大汽车集团的汽车产业向我省转移;坚持自主创新、技术领先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合,构建完善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加强汽车关键技术研发,突破汽车整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关

键零部件技术瓶颈,提升汽车技术水平;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培育和实施标准、专利、品牌等,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1、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形成具有竞争优势和江苏特色的汽车产业。建立若干个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乘用车制造基地群,创建20个行业排头兵型专用车企业,打造20个知名品牌,制定30个行业标准,培育30个新能源汽车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到2015年,乘用车生产占整车比重保持85%以上;新能源汽车取得明显突破,混合动力实现商业化,纯电动汽车在示范运行的基础上加速推向市场;中高级、大中型客车比重进一步提高;载货车实现改型升级,新一代重卡制造形成规模;专用汽车产品系列更加丰富,特色优势进一步增强。

2、产销水平稳步提高。至2015年,全省汽车工业销售收入达到8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5%,汽车工业占全省工业的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占全国汽车工业的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左右。汽车整车年产量超过200万辆,比“十一五”末翻一番。其中乘用车170万辆,载货类汽车20万辆、民用改装及特种车10万辆。汽车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或超过8%,其中乘用车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0%以上。

3、研发能力逐步增强。龙头骨干企业普遍建立“一站两中心”,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学研联合创新合作机制。初步具备各类汽车整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以及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等主要总成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20个企业建立省级研发中心,10个企业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建立10个省级以上行业检测、试验中心。

4、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产业由制造业向研发和服务业两端延伸,实现二、三产业同步发展。提升汽车维修、装璜、改装等售后服务能力和水平。初步建立汽车物流、研发、信息、中介、租赁、金融、保险以及贸易相关服务管理体系和运营体系。20个企业建立海外市场营销网络和销售服务机构。

5、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至2015年,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体系,形成15万辆整车生产能力和营销规模。同时,建设若干个具有国内一流技术的电池、电机和电控等关键部件产业体系,培育1—2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达到5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培育1—2家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方面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企业。

(三)主要任务

1、着力构建良好投资环境,推进汽车产业做大做强。

打造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形成以核心汽车技术为基础专利的多层次自主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吸引国际国内各大汽车集团到我省建设制造基地。继续支持南京(包括南汽集团、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公司和南京长安汽车公司)、盐城(东风悦达起亚公司)和扬州(上汽股份仪征分公司)等乘用车基地发展,做大做强。支持上汽无锡商用车基地、南京依维柯等商用车生产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开发高品质新车型。支持英田集团整合国内汽车资源,提升兼并重组企业的运营质量和管理水平。支持苏州金龙通过兼并重组、托管经营、输入技术、建设基地等方式对小企业实施改组改造,加快公司国际化转型步伐,打造海格客车国际知名品牌。支持中大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和调整整合,建设客车出口基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加快常

隆快速节能公交和纯电动大客车基地建设,进一步扩大超大型高档城市快速公交客车和纯电动客车生产能力。支持亚星集团公司依托潍柴集团强化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活力,重塑“亚星”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常州黄海客车基地建设,形成中高档客车和新能源客车规模化生产能力。加快推进南京金龙客车及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支持专用车特色基地建设和名企名牌发展,使徐州、南京、无锡、苏州、扬州、镇江、盐城和淮安等专用车生产基地特色更明显,支持徐工集团、晨光集团、南汽专用车、徐州天地重工、徐州海伦哲、江苏卡威、苏州中欧、溧阳28所、扬州中集通华、常熟华东等一批优势专用车企业做精做强,提升品牌知名度。

2、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推进汽车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大力推动我省汽车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汽车产业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化人才,包括项目团队、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采取技术、产品入股等不同方式,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培育一批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军人物。以项目、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增强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建立健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产学研联合协作机制,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集成创新步伐,逐步培育和提高自主开发能力。定期组织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对接和交流,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检测、试验的投入,建立一批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研发设施。

3、大力推进产品研发创新,拓展国内外汽车市场。

提高经济型轿车系列产品性价比,加快开发中高级轿车新品种,开发新能源产品。提升客车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加强海外基地建设。加快中重型载货车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专用车产品技术含量;组建模块化供货的零部件企业集团。引导企业重点出口马术专用车、应急服务车、中高档消防车、产品展示车、建设工程专用车等车型,支持企业建立海外研发和制造基地。支持汽车骨干企业加强构建国际化营销网络,优先建立售后服务和零部件供应保障以及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健康发展。

4、加速实施新能源汽车工程,推进新兴汽车产业发展。

制定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支持苏州、南通等地开展新能源汽车试运行,争取我省有实力城市进入国家“十城千辆”示范运行行列。加快全省电动汽车推广应用试点工作,推动低速纯电动车辆在特定区域的试点运行,探索新农村建设所需的服务于“三农”的新能源汽车的产品途径。鼓励开展纯电动城市公交客车试运行,适度发展液化和压缩天然气车,鼓励开展生物柴油技术的应用研究。

支持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建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产品研发平台,实施一批新能源汽车技术及产品研发项目。重点支持南汽集团开发自主品牌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轻型商用车、场馆及观光车,苏州金龙开发混合动力客车和天然气客车,南京中大金陵、常隆集团、中大集团、亚星集团、常州黄海、张家港轻型客车、南京金龙、无锡华策开发纯电动客车,江苏奥新研发小型化、轻量化电动车,推进南通陆地方舟、南京创源等一批重组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尽快建成投产。

5、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推进汽车再制造工程。

加快汽车市场建设,建立专业二手车经销企业,拓展二手车交易。积极推进汽车研发、生产性物流、汽车零售和售后服务、汽车租赁、汽车保险、消费信贷、停车服务、报废回收等服

务业。支持自主品牌骨干汽车生产企业建立功能完善的金融服务公司。鼓励汽车企业建立再制造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分类回收管理,完善废旧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的逆向回收物流体系,着重提升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能力。

(四)发展重点

1、技术方面。

——节能、环保、安全是产品的技术重点。在汽车设计与开发过程中采用新的设计和工艺,实现汽车节能与安全水平的提升。掌握车身与底盘的开发以及整车、发动机、变速器的匹配技术。重点引进和发展先进的汽车焊接、激光加工、汽车机械切削加工等先进制造技术。广泛应用各种新材料降低噪声和排气净化技术。采用以铝及镁合金代替钢铁黑色金属的车身轻量化技术。积极研发汽车主动安全技术以及被动安全技术。大量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新材料技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车辆产品上的应用。

——发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掌握新能源汽车的专用发动机和动力模块(电机、电池及管理系统等)的优化设计技术、规模生产工艺和成本控制技术。重点开发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技术、驱动电机及系统控制技术、整车电控技术、整车匹配技术、车载充电技术、电空调技术、电转向技术、电制动技术,积极开发发动机技术、动力耦合技术、自动变速箱技术。动力电池领域,重点开发电池分选和一致性技术、电池包可靠性和耐久性设计技术、电池成组连接技术和电管理、热管理、充放电、安全防护技术。驱动电机领域,重点开发热管理技术、电磁兼容技术、抗震降噪技术、可靠性设计技术和传感、集成控制技术。

——研究开发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汽车产品。研发高技术水平的车用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控制系统、缸内直喷技术、高压比涡轮增压系统、可变进气系统、废气再循环技术、氧化催化技术、新型的减排降噪技术。柴油发动机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轨系统、电子控制系统、柴油机用高速电磁阀、排气净化控制系统、脱NOx催化剂等排气后处理技术、废气再循环(EGR)技术。鼓励引进与开发具有欧V及以上排放标准的车用发动机技术和产品。重点开发能够在乘用车上使用、性能可靠、寿命长,经济性能和环保性能上都具有市场优势的柴油发动机和双燃料发动机,六档以上手动变速器、乘用车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乘用车无级自动变速器、商用车自动控制机械变速器。

——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技术。研究开发车身总线控制系统、随动前照灯系统、汽车LED前照灯、车辆电子稳定控制系统、驱动力分配系统、制动力分配系统、电子驻车制动系统、自动避撞系统等。

——鼓励技术共享平台的建设。鼓励汽摩零部件企业将共性技术创新需求及技术创新问题委托给相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相关企业共同开发研究,汽摩零部件企业共享研究成果。2、产品方面。

——新能源汽车。以国家示范推广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为契机,以城市公共交通为重点,依托省内客车企业研发基础,加快开发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优先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在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建立公用充电设施。大力支持省内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充分利用大企业、大集团整体优势,在南京、常州、镇江、泰州、苏州、盐城等地逐步形成驱动电机、电控系统、车用附件等关键部件、专用材料特色

产业基地。在南京、盐城、常州、苏州等地加快培育新能源客车产业基地。加强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常州清华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等动力电池研发能力,进一步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在泰州、常州、苏州、盐城等地建设具有较大产业规模、较高技术水平的动力电池及管理系统特色产业基地。依托徐州电动车产业集聚优势,整合资源,大力开发场地车、商用小货车、低速汽车等新能源电动车系列产品。支持盐城发展“风电车”项目,探索风电资源和新能源汽车结合的新模式。

——乘用车。提高传统乘用车在节能、环保和安全方面的技术水平。继续支持南汽集团、东风悦达起亚、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公司、上海大众南京分公司、上汽仪征等五大乘用车基地发展,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提升产品的档次,提高产品的性价比,增加产品种类以满足细分市场需求,增强同类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南汽集团依托上汽集团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着力打造MG、ROEWE自主品牌,加快研发并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乘用车,形成具有年产20万辆生产能力的规模,在2-3年内陆续推出自主品牌产品的改款车型,在5-10年内推出其换代车型,从而不断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长安福特马自达南京公司加快推出新马自达3、马自达SUV等换代车型。至2015年南京长安在完成年产30万辆微型汽车项目建设基础上,继续建设新的微型汽车及发动机生产基地,生产能力提升到50万辆微型汽车和50万台发动机。加快上汽仪征30万辆整车项目建设,打造千亿元产业基地。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在现有43万辆产能的基础上,实施汽车三工厂项目,不断完善产品体系,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品牌影响力。

——客车。重点发展动力强劲,乘坐安全、舒适,车辆可靠性高,续航里程长,高地板化,车窗玻璃全景化,服务设施航空化,行李舱大容量化的城市间客车。鼓励并支持客车企业的联合协作与兼并重组。支持上汽商用车公司无锡分公司LDV平台轻型客车新车型投放市场,不断扩大产销规模。支持南京依维柯公司导入技术与欧洲同步的轻客产品平台,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支持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盐城中大集团、黄海客车、常隆客车和亚星集团的基地建设做强做大。扶持南通陆地方舟、南京创源、无锡华策、张家港轻型客车等重组企业,抢抓机遇,加快项目建设,尽早推出新产品进入国内客车市场。

——货车。重点发展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中重型载货车。继续加大力度支持南京依维柯、徐工集团、镇江精工汽车公司等企业在中重型载货车领域做大做强,继续支持英田集团加快低速货车的转型升级。

——专用汽车。重点发展适用于能源开发及运输需要的勘探车、钻井车、固井车、石油运输车等专用车,矿山、城市建设等领域的大功率自卸车、地质勘察车、水泥输送泵车等工程专用车系列产品,国家和平时期安全和应急事态处理的公安和司法用车、新型保障性车辆,现代高速物流的新型半挂车、集装箱运输车、开翼式厢式车等交通运输车,为现代城市发展服务的货物配送车、环卫车辆、消防车辆、市政用车、冷藏保温车,以及防弹运钞车、通信车、电视转播车、公安和司法用车、机场保障车、高空作业车等城市服务专用车。加大对专用车特色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在省内形成各具特色的专用车生产基地。到2015年徐工集团汽车起重机、登高消防车,扬州中集通华集装箱运输车、罐式车等专用车辆年生产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南汽专用车的边防巡逻车、高档商务车、工程车等年生产能力在国内力争市场占

有率第一。徐州天地重工的混凝土成套专用车以及超大型高空作业车、江苏卡威的远程、高空、大功率的涡喷式特种消防车位居国内第一。徐州海伦哲的高空作业车形成全系列高空作业车研发制造能力,市场占有率保持国内第一位。常熟华东汽车生产的金融运钞车和高端展示车,溧阳28所生产的应急通讯车、应急指挥车,常州中汽商用车生产的高速公路清障车,南京英达高速公路热再生养护车,无锡彩虹和常州车辆厂的马术运动车,徐州利勃海尔混凝土搅拌车,无锡交通汽车环卫与物流车等争取在国内市场销量处于领先的位置。

——零部件。积极引导零部件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园区为载体实现集聚、集群发展,引导零部件关联企业组建模块化供货的企业集团。力争在我省形成模块化、层次化的零部件供应体系结构。支持骨干零部件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技术层次和管理水平,提升品牌知名度和产品国际认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积极进入国内整车制造商和国际跨国汽车公司的采购供货体系,扩大主机配套水平和出口份额。支持零部件企业加强研发能力建设,形成零部件与主机产品同步开发能力。支持昆山、丹阳、常熟、江都、无锡惠山等零部件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形成区域品牌效应。选择一批产业条件良好的地区支持建立省级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重点在环保型、节能型汽车发动机、新能源汽车专用发动机、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模块、汽车自动变速箱、汽车安全系统等关键核心部件方面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和稳定供货能力,增强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汽车产业快速发展

创新政策举措,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集聚相关政策,推进我省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财政投入要优先支持汽车产业领域内新能源汽车项目、整车项目、关键零部件总成项目,以及其它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的项目,重点支持建设共用技术服务平台、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数据库平台以及汽车研发中心、测试中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工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与国内外重点汽车公司建立经常性联系沟通机制,促进重大项目引进建设,推进战略合作,建立开放型产业发

展模式。支持重点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及其他有关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重点汽车项目建设。

(二)鼓励企业自主开发与技术创新,形成自主品牌

加强企业“一站两中心”建设,骨干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引进技术、联合开发、与国外合作、购买国外专业开发机构等多种方式提高企业产品开发能力。鼓励汽车企业加入国际大公司的开发网络,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积极开发汽车产品急需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鼓励骨干企业在利用现有产品平台的基础上,以联合开发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新系列产品。

(三)加快推进汽车企业联合重组,扩大竞争优势

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对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兼并重组,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核定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坚持按照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原则,根据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汽车产业园区、基地的功能建设,提高产业集聚效应。建立现代物流配送系统,建立采购与销售网站,引导同行业企业向开发区、工业园区集中,形成集聚效应和带

动作用,延伸拓展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

(四)加强国际合作扩大汽车产品出口,拓展国际市场份额

进一步加强汽车出口品牌和出口基地建设,鼓励企业抓住国际汽车业调整的机遇,整合国际国内技术和产品资源,实施低成本并购扩张的同时,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份额。鼓励和支持客车、载货车等整车企业“走出去”,引导企业由出口产品向输出品牌、技术和管理转变,由单纯出口产品向到国外合资合作办厂转变。引导零部件企业由单独打拼向抱团式配套化转变,由出口零件向出口部件转变,由各自建立营销体系向共建网络、共享渠道转变。

(五)发挥行业协会与技术专家的作用,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汽车行业协会与政府、企业的联系和沟通,维护会员企业合法权益,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信息统计、专家咨询、综合协调、企业权益维护和行业公平竞争等方面的作用,做好政府的助手、当好企业的参谋,为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技术引进与推广。加强和完善行业协会及其它中介性组织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和行业的交流与协作,建立和完善整个行业的管理、服务体系。组建汽车产业领域内权威专家、行业协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组成的决策咨询专家组,对汽车产业结构规划与调整、未来市场前景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等提供咨询、指导服务。

(六)优化服务环境,改善消费环境

改善投资环境,加快发展金融、信息和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一批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的商品批发市场,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进一步优化市场环境、信誉环境和人文环境。大力倡导诚实守信、守法经营的道德风尚,努力创造安全、文明、法治的投资环境。改善汽车消费环境,降低公路通行费用,清理乱收费现象。加大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形成民众易于接受、乐于使用新能源汽车的良好氛围。

汽车销售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发展方案样本

汽车销售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发展方案

某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书(规划时限:2009年-2011年) 编订时间:2009年5月 实施时间:2009年月

目录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则编制背景 (二)规则指导思想及原则 (三)规划时限 二、公司概况 三、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一)企业经营环境分析 (二)现有竞争对手的分析 (三)客户力量的分析 (四)供应商力量的分析 (五)企业现状分析 四、企业总体战略规划 (一)企业三年发展总目标 (二)阶段发展目标 五、战略实施 (一)人力资源战略 (二)经营管理战略 (三)品牌营销战略 (四)财务管理战略 六、战略控制

(一)事前控制 (二)事后控制 (三)随时控制 福州某某解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2009-2011年发展战略规划(初稿) 【摘要】: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与纲领,指引企业发展方向,明确企业的业务领域,指导企业资源配置,指明企业的发展策略以及发展措施。制订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有利于建立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愿景,使员工对组织产生归属感和奉献精神,从而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现结合行业及公司当前发展趋势,在PEST分析和SWOT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某某公司2009—2011年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关键词】:某某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 一、规划总则 (一)规则编制背景 福州某某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下简称“某某公司”)创立于2008年10月,在经历了旗下子公司福州某某物流有限公司(下简称“福州物流公司”)自2005年成立到现在短短几年时间的市场竞争洗礼,已迅速发展成为福州地区较具规模的汽车销售和服务企业之一,业务范围涉及汽车销售及相关消费信贷、保险、车辆维修、备件销售、汽车挂靠、货物运输等各个

世界汽车发展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增长。进入21世纪后,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趋缓。由于亚洲汽车市场的全面扩容,加上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兴起,亚洲正在形成与北美、欧洲鼎足而立的汽车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点。汽车产业仍有发展空间,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2006年全球约生产6582万辆汽车,主要是集中在西欧、北美以及日本,三者累计所占比重已达50%,但是重要地位正逐渐下降。而中国正处在迅速崛起中,中国汽车产量2006年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9%,到2013年将占15%,世界未来汽车生产的重心将逐渐移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 汽车产业链日益全球性配置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也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阅读会员限时特惠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 2. 产业链中低端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聚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总体上形成两大特征:一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汽车生产和消费量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他们现在与今后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来提高性能,包括汽车的整体性能,如轻量化、节能、安全舒适和多功能,以及从低污染到无污染的环保质量这两方面。因此,发达国家的汽车已进入了一个品质换代升级的新时代。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这两大特征表明了全球汽车生产和开发的两个不同层次,发达国家对国内汽车开发生产进行结构调整,压缩一般汽车的产量,研发生产新一代汽车产品,向高档次汽车发展。他们将一般汽车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并不断扩大产量,以适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中低档汽车的层次。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疑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二、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分析随着调整步伐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征:1.全球范围内汽车集团兼并与重组趋势加剧1964年,全世界独立的较大规模的汽车公司有52家,到1980年减少为30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年过剩约1000万辆),加之各国对安全、排放、节能法规日趋严格,促使汽车产业全球性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兼并等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跨国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汽车跨国公司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和参股等联合和重组等手段,已形成10大汽车集团,其产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80%以上。2.零部件制造在汽车产业链中的地位加强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改革供应体制,实行全球生产、全球采购策略。整车企业改变了只局限于采用本集团公司零部件产品的做法,由向多个汽车零部件厂商采购转变为向少数系统供应商采购;由单个汽车零件采购转变为模块采购;由实行国内采购转变为全球采购;而零部件企业也将其产品面向全球销售,不再局限于仅仅供给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姓名:杨武学学号:201214043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及其预测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汽车工业已逐渐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对整个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明显。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都可以看到当地汽车工业发展对本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但不同的发展模式对本国经济发展拉动作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作用是完全不同的。 本文描述了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概况及发展趋势,对我国发展汽车行业的优势和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在对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时,给出了一系列我国汽车销售量的影响因素,采用计量分析法建立预测模型。针对汽车行业目前的状况,文章最后对政府和汽车生产企业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汽车行业;SWOT分析法;销售量预测;计量分析法 目录 摘要............................................................................................................................................ 引言........................................................................................................................................... I 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I (一)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历程......................................................................................... I (二)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II 二、中国汽车行业的SWOT分析 ........................................................................................ III (一)中国汽车行业的优势分析.................................................................................. III (二)中国汽车行业的劣势分析.................................................................................. I V (三)中国汽车行业的机会分析................................................................................... V (四)中国汽车行业的威胁分析.................................................................................. V I 三、我国汽车销售量预测..................................................................................................... V II (一)影响我国汽车销售量的主要因素..................................................................... V II (二)计量分析理论及模型....................................................................................... VIII (三)汽车销售量计量预测.......................................................................................... I X

汽车新能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汽 车 新 能 之 城 发 展 战 略 规 划 书 规划时间:2012年3月20日 汽车新能之城 摘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

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十二五”期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正式迈入产业化发展阶段:2011-2015年开始进入产业化阶段,在全社会推广新能源城市客车、混合动力轿车、小型电动车。 一、公司概述 1.1公司 公司名称:汽车新能之城 名称意义:“新、能”概述了公司的发展精髓和前进方向。公司定位于走汽车新型化道路,节能、减排和零污染是其发展的理念,为我国汽车企业发展开辟新天地。 公司总体概述:“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时下,全国各地不同品牌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密密麻麻;但是日渐激增的汽车消费群体与现有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不成比例。我公司以新时代、长眼光的姿态为不同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提供一个大规模的服务销售平台,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拥有多元化的选购要求;同时为我国21世纪的“十三五”计划贡献力量。 公司定位:成长为中国一家“绿色汽车”销售服务平台,为广大汽车消费者提供多样化新能源汽车选购的机会;继而,成为全国新型化汽车销售的大品牌,形成拥有自主发展规模和盈利的汽车服务企业的产业知识链。 二、市场分析 2.1 行业现状 2.1.1 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颁布的相关政策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十年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2001年,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一五”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十一五”以来,我国提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战略,政府高度关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 2.1.2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时代背景 2011年,国内生产的新能源汽车约有8368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为5655辆、混合动力2713辆;销售新能源汽车8159辆,其中纯电动汽车5579辆、混合动力2580辆。另外,2011年生产代用燃料汽车3.11万辆,销售3.13万辆。中汽协负责人表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一)

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一) 摘要:当前,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支柱,在消费需求的拉动下,国内汽车工业今后几年仍将快速发展。文章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现状,然后介绍了日本和韩国发展汽车工业的经验和教训,最后有针对性地对我国汽车工业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汽车工业;竞争力;自主创新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个人收入的提高,我国汽车消费需求大幅度增加,汽车工业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为国内外汽车公司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对中国经济的关联带动作用将明显增强。然而,现阶段在国内汽车工业企业规模小、产业分散、自主开发能力弱,在国际上面临着汽车强国的竞争压力。如何更好的发展和壮大我国汽车工业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二、汽车工业现状 (一)企业规模小 我国汽车企业规模小、投资分散。据统计,我国汽车整车企业有130多家,前十大汽车企业2006年的销量占到总量的84%以上。其余的120多家总销量不到120万辆,绝大多数汽车整车企业年销量不到万辆,最少的只有几十辆。中国的国产汽车品牌已经超过了80个,而在汽车业最发达的美国市场,只有47个本土汽车品牌。乘用车制造商美国只有15家,而中国已经达到了50多家。过多的企业参与汽车行业意味

着大量的业务重叠。2007年上半年,有16家中国汽车厂商的市场份额仅有1%或更少,一些企业的年产销量不足百台。即便是在合资企业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缺乏竞争力,没有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市场及时跟进。 (二)自主开发能力弱 新产品的价格普遍高于实际价值。新产品创造了新的价值标准,新标准形成了新的市场需求趋势。在国际汽车市场上,企业技术进步的竞争在企业竞争中占有很大比重。不断推出的新产品为企业占领市场提供了条件,所以国外企业之间的竞争大部分体现在新产品推出周期的竞争。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代表汽车工业水平的轿车产品开发能力。与国外高水平汽车开发技术相比,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产品开发的组织体系和人员、产品开发的组织管理工作、产品开发技术等方面。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一是研发费用过低,二是企业对开发技术缺乏重视,没有自主开发的动力,长期陷入“引进技术-国产化-再引进技术-再国产化”这种等距离技术追赶的困境中。 (三)零部件发展滞后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还处于低水平、小规模、分散重复的状况。首先,规模小。从投入的角度看,我国现有的约230家汽车零部件三资企业协议金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仅占4%;从产出的角度看,一是生产集中度低,同类产品的生产厂家数量为发达国家的5-6倍,而产量只有他们的1/10。二是生产配套率低,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配

襄樊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襄樊汽车产业发展概况 汽车工业是襄樊的龙头产业。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已实现了由一般零部件生产向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生产的跨越;由汽车工业向汽车产业的跨越;由重点产业向龙头产业的跨越;由一般生产板块向东风轻型商用车、中高档乘用车制造基地和国家动力及部件制造基地的跨越。 汽车产业链在发展中完善壮大。全市从事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加工企业发展到31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4家,资产总额300多亿元,从业人员6万多人。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2.26亿元(预计2008年产值超过50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0.76%;生产各类整车突破20万辆,其中轿车38519辆,轻型商用车12.8万辆,轻型客车2.16万辆、其他改装车2万多辆;发动机产量35万台。 从事汽车物流、贸易、金融保险、维修、文化教育、服务和其他相关产业达到200多家,从业人数达到7万多人。全市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汽车贸易企业发展到40多家,其中4s店30多家,经营70多个品牌和车型;建成了“天润”、“光彩”和“锦绣”三大汽贸(配)市场;形成以东风物流工贸、风神物流、东风襄管物流、镜通物流四大物流企业为代表的物流产业。 东风集团完整的事业基地。襄樊是东风集团内商用车、乘用车兼有,发动机、零部件皆备,产品线最全、产业链条最完整的事业基地。东风在襄樊事业总资产190亿元,职工16000人。襄樊与东风公司有

服务配套关系的地方零部件企业发展到200多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业在服务和融入、跟进东风事业发展中茁壮成长。 国内外较为知名的零部件企业、品牌和生产基地。襄樊汽车零部件企业设立各类技术中心30多个,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有限公司、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5火轴承公司被国家授予出口基地企业。东风德纳车桥有限公司、襄樊东风汽车电气有限责任公司、东风襄樊仪表系统有限公司、宇航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湖北中航精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天部第42研究所、湖北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新火炬汽车零部件公司、湖北环宇灯具有限公司、湖北飞龙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环车桥公司、湖北三环锻造公司等单位都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和产品制造水品,成为国内较为知名的零部件生产企业和全国最大的或较大的汽车车桥、电气、仪表、蓄电池、座椅调角器、摩擦材料、轴承、灯具等生产基地。东风德纳车桥公司是亚洲最大的中重型车桥生产企业,中航精机是全国最大的座椅调角器生产企业,东风仪表是全国最大的汽车仪表和传感器生产企业之一,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汽车轴承生产企业,湖北骆驼蓄电池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二大蓄电池生产企业,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发动机品牌之一。全市汽车及零部件行业获得湖北省名牌7个,湖北骆驼蓄电池有限公司的铅酸蓄电池获得国家免检;获得中国驰名商标3件,湖北省著名商标7件,襄樊知名商标12件。全市有国家级汽车研究技术中心1家,省级7家。

吉利汽车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促进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基于此本文对我国第一家民营资本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吉利控股集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吉利控股集团的发展历程,其次分别运用PEST模型,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对企业面临的宏观环境和行业环境进行分析,同时也从资源、能力和竞争优势三个角度对企业的内部环境进行了分析;然后再运用SWOT模型对吉利汽车公司面临的机会与威胁,以及吉利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发现吉利虽然面临着国内外汽车公司的激烈竞争,但由于其产品的定位准确,仍然发展迅速。最后通过上述分析,认为今后吉利可采取多品牌战略但重点产品突出,同时改善现有的渠道,抓住机会进行并购重组以提高国际影响力,从而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吉利汽车公司;SWOT模型;发展战略 1.吉利控股集团的简介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我国最早的民营资本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始建于1986年,但直到1997年才进入轿车领域。然而吉利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集团资产总值超过1100亿元,连续两年进入世界500强,连续十一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连续九年进入中国汽车行业十强,是过年“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集团总部设在杭州,在浙江台州、宁波和兰州、湘潭、济南、成都等地建有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制造基地,在澳大利亚拥有DSI自动变速器研发中心和生产厂。同时吉利建立了完善的营销网络,拥有近千家品牌4S店和近千个服务网点;在海外建有近200个销售服务网点;投资数千万元建立国内一流的呼叫中心,为用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快捷服务。截至2013年底,吉利汽车累计社会保有量超过300万辆。 同时集团为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和储备人才,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在国内外建立汽车的研发中心,如杭州的吉利汽车研究院,在瑞典哥德堡设立了中欧汽车技术中心等,这对吉利的整车,发动机的研发有很大的帮助;第二,在国内投资建立了大量的汽车高等院校,如

世界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世界汽车电子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李剑平 (重庆汽车研究所,重庆400039) 摘要:汽车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汽车的各项性能.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电子价值含量的迅速提高,汽车电子产业将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成为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相对独立的新兴支柱产业.全球汽车电子产业增长迅速,市场总量巨大.本文详细阐述世界汽车电子产品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1 概述经过100多年的发展,汽车产品在机械结构方面已经非常完善,靠改变传统的机械结构和有关结构参数来提高汽车的性能已临近极限.由于日益增强的安全,节能与环保要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工业还需不断研发新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汽车新技术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从早期的电子燃油喷射,电子点火控制,进一步扩展到汽车底盘控制,主动安全性控制,以及故障诊断显示,娱乐和通信等各个领域.汽车电子化被认为是汽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革命,汽车电子化的程度被看作是衡量现代汽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用来开发新车型,改进汽车性能最重要的技术.通过增加汽车电子设备的数量,促进汽车电子化

已成为夺取未来汽车市场重要的有效手段.汽车已经由单纯的机械产品发展成为高级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汽车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汽车的各项性能.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汽车上70%的创新来源于汽车电子技术.汽车电子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正是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一大热点,不仅给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会带动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随着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电子价值含量的迅速提高,汽车电子产业将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成为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相对独立的新兴支柱产业.汽车电子的发展将不仅颠覆人们对汽车产业的传统认识观念,而且会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亮点,产生极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对全球汽车行业情况的研究估算和预测,2002年全球汽车电子系统市场的规模约为1000亿美元,而到2007年全球汽车电子系统市场的规模将达到约1500亿美元,汽车电子系统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7%,而这样高的增长率还有保持下去的趋势. 2 发展现状和趋势 21世纪汽车产品发展的趋势是: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其中环保与节能主要体现在发动机与传动系的电子控制以及燃料电池,CAN通讯,电控系统为代表的电动汽车,整车控制技术方面,而行驶安全性则主要体现在ABS,TCS,VDC,4WS,TPMS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 趋势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及趋势汽车是最重要的现代化交通工具。汽车也是数量最多、最普及、活动范围最广泛、运输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中,没有哪种交通工具可与汽车的作用相媲美,因为汽车是在“面”上发挥作用,并且可以实现“门对门”的便利。正因为如此,汽车在过去数十年中已迅速发展成为最主要、最受青睐的交通工具。本文旨在通过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以及现状得出其发展趋势,不足之处还请见谅。 世界以及我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 从19世纪末卡尔·奔驰发明汽车至今,汽车制造业发展历程按生产方式可分为三个大的发展阶段: 1、手工生产方式。19世纪末,法国巴黎P&L机床公司开始制造汽车,当时是实行手工单件生产。其生产效率极低,制作成本高,质量保证全凭技术工人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2、大批量生产方式。它是由美国企业,主要是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企业所创造的一种生产方式,它为世界汽车,不仅仅是汽车业,而且是为工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影响十分深刻和深远。到20世纪后半期这一生产组织方式的缺点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来自于市场的变化。20世纪后半期时不仅在美国,不只在整个汽车市场,顾客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状况给制造业提出的新课题是,一方面必须找出办法来使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和生产周期显着缩短,另一方面还必须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变化。这两方面的课题促使汽车制造企业改变原有的大规模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探索新的模式。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就比较早地进行了探索和转变。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分析

世界各国汽车工业发展轨迹与趋势 北美以美国为代表;南美以巴西为代表;欧洲以德国和意大利为代表;亚洲以韩国为代表;日本单独分析。 一、日本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汽车工业是日本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汽车工业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9%-10%,占整个制造业从业人员的7.1%,汽车及与之相关部门从业人员总数约655万人,约占日本从业人员总数的11%。 日本汽车工业从确立到居世界首位大体经历了30年时间,即从50年代通过政府保护和扶持及企业界大量投资引进技术、改造设备和扩大生产能力,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产体系,到六七十年代日本汽车工业的腾飞。 1980年,首次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国(1980年汽车产量比1970年增长1倍以上,为1104万辆)。80年代以后,日本汽车产量一直约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1 / 4以上,出口汽车每年都在600万辆左右,汽车出口额占日本出口总额的20%左右。 二、日本汽车工业的产业组织结构 在日本汽车工业生产体系初步形成以后,为了提高汽车工业的集中度,日本政府于1961年5月提出了“少数企业、少数车种和大批量生产的汽车工业集团化设想”。按照这一设想,日本汽车工业希望改组为大批量生产集团、高级特殊车生产集团和微型车生产集团等三大集团,每个集团下属2-3家公司。这一设想强烈地反映出日本政府希望汽车工业迅速建立起经济规模生产体制和成长为出口产业的政策目标。虽然这一设想由于各企业的抵制和当时在保护政策下汽车工业存在的超额利润而未能实现,但却能根据国情,通过扩大投资,以及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的系列化,最终解决了经济规模和批量生产体制的问题。其主要特点是零部件企业可以从整车企业得到稳定的订货,得到技术、资金、人才和信息方面的帮助,并事先了解整车企业开发新产品的方向和向外订货的方针,从而放心地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形成大批量的专业化生产,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而整车企业通过与零部件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节约了投资,分散了风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独特的产业组织结构,使汽车整车企业的自制率低于30%,外协率超过70%,其相对稳定的集团内交易部分地取代了市场调节,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市场的不稳定因素,避免了大企业同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形成了一种大企业之间激烈竞争、中小企业则以参加大企业组织的系列集团展开间接竞争的分层次竞争体制。在政府政策的保护和汽车企业的培养扶植下,通过技术引进、自行开发、合资经营和有效的产业组织形式,经过30年的努力,日本汽车零部件工业在轿车、轻型车用零部件的制造工艺及产品技术的应用上已经超过欧美发达国家,由此也确立了日本在产业竞争方面的优势地位。 如日元升值期间,受汇率变动影响,韩国的汽车产品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韩国汽车零部件需大量从日本进口)。 最后,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建立了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开发体制和生产体制也是日本汽车工业保持长久旺盛的重要因素。 三、日本发展汽车工业的道路 1、日本汽车普及化历史轨迹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丰田、日产等汽车公司先后成立,推进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二战前,日产汽车产量达5万辆。二战期间,日本汽车工业服务于战时体制,汽车年产量下降到几千辆。二战后,日本经济呈现混乱状态,粮食严重不足,国民生活十分困难,到处是一片饥饿的凄凉景象。

世界汽车工业百年发展史启示录

世界汽车工业百年发展史启示录 2004-4-1 10:50:00 来源:责编:车天下 1886年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德国人卡尔·奔驰研制的0.9马力的三轮汽车取得了帝国专利证书,同年,另一名德国人戴姆勒也试驾了他发明的四轮汽油汽车,从此,汽车开始改变这个世界。从卡尔·奔驰制造出的第一辆三轮汽车以每小时18公里的速度,到现在加速到时速100公里只需要三秒钟的超级跑车,一百年来,汽车业经历了三次变革:1914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安装汽车装配流水线,带来了汽车工业史上的第一次变革;50年代战后的经济繁荣使汽车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给汽车带来了第二次变革;到60年代末,日本汽车工业出现奇迹,物美价廉的汽车使汽车工业发生了第三次变革。那么值此中国汽车工业50周年之际,中国汽车是否能从百年汽车的三次变革寻找到一些值借鉴的“法宝”呢? [B]大众化之路[/B] 1908年,亨利·福特开始出售著名的“T”型车,这种车产量增长惊人,最重要的是,这种车简单实用,材料出众,用钒合金钢制造,轻巧结实,脚踏变速器操作十分方便,大大提高了汽车驾驶者的舒适度。与汽车本身同样不同凡响的是它的生产方式。1913年,福特汽车公司首次推出了流水装配线的大量作业方式,使汽车成本大跌,汽车价格比当时欧洲所产的汽车便宜了1/2到1/3,不再仅仅是贵族和有钱人的豪华奢侈品了,它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的商品。当时,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V-8型汽车每辆售价仅为465美元,而一名教师的年薪是800美元以上。亨利·福特的宗旨是:“薄利多销总会比少买多赚好得多,这能够使更多的人找到工作。”他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都能拥有汽车。 [B]设计推陈出新[/B]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欧美各国的民用汽车业几乎完全停顿下来。直到50年代,汽车业才终于又活跃起来了。最早的变化出现在汽车外形设计上,50年代的汽车变矮了、变宽了,似乎是紧紧地趴在了地面上。给后人印象更为深刻甚至引为笑谈的还有那种50年代特有的尾翼。尽管只是微微地隆起,并不十分引入注目,但在用户或设计师的眼里,它似乎给人以高速的感觉,爱赶时髦的克菜斯勒还对此大力发挥,竟把喷气战斗机的三角形垂直尾翼移植到车尾。各大汽车公司纷纷加入这场尾巴之战,比赛谁的尾巴翘得更高,结果弄得后翼几乎延伸到车顶之上。这些夸张的车体设计尽管在技术上毫无意义,但却性格鲜明,成为50年代的经典之作。比外形变化更深刻的是体制的变化。1945年9月21日,亨利·福特二世正式接替祖父担任福特汽车公司的董事长,随即便对旧体制进行大清洗,有千余人被辞退。面对每月1000万美元的巨额亏损,亨利·福特二世大胆地引进了以查尔斯·桑顿为首的10位青年军官。这批不懂汽车的高级职员整天在公司各部门东游西荡地到处发问颇有点令人讨厌,然而正是这些人给公司带来了成本核算、市场统计以及计划编制等一系列财务制度。此外,他又从通用挖来了欧内斯特·布里奇等“血管里流着汽油”的老手,直接取竞争对手所长。[B]丰田汽车模式[/B] 1933年,丰田纺织厂设立汽车分部,并决定在三年后开始制造汽车。在汽车制造方面,丰田实在没有多少经验。但聪明的丰田坚守一个信条:模仿比创造更简单。如果能在模仿的同时给予改进,那就更好。丰田认为,首先必须生产安全、牢固、经济、传统的汽车,而不是创新性的产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所有的丰田车都具有这样的特点。1955年,丰田推出一款设计精巧、排量1.5升的小轿车。命名为皇冠(报价参数图片论坛)RS,两年后又以Toyopet的名称将其出口到美国。其实该车极为传统,没有使用任何现代技术,但是做得十分精巧而已,价格也不贵。价廉物美的丰田车就此风行(报价参数图片论坛)全球市场,1961年,丰田的汽车产量还只有20万辆,10年后便猛增至200万辆,翻了10倍。 "丰田"成长的故事 2004-4-1 10:50:00 来源:责编:车天下 丰田佐吉可以说是丰田汽车的开山鼻祖,1876年出生于远江国敷知郡山口村(现静岗县湖西市)的一个木匠之家。他年轻时代就酷爱发明创造,1896年发明了日本国内第一台动力织机。1910年5月,佐吉对欧美进行了考察。回国后,佐吉开始了对自动织机更高水准的工作。通过此次的旅行,欧美各国日益普及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东风汽车集团战略的分析

一、东风汽车集团概况: 公司简介: 东风汽车公司始建于1969年,是中国汽车行业骨干企业之一。公司主要业务分布在十堰、襄樊、武汉、广州四大基地,形成了“立足湖北,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事业布局。2011年收入同比增7.39%至1,314.41亿人民币,毛利微增0.1%至263.9亿人民币,盈利跌4.55%至104.81亿人民币,东风汽车销量增11.7%至217.27万辆 主营业务: 主营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乘用车、发动机及汽车零部件等 主营业务收入中,乘用车业务占到70%。 东风集团90%的利润是由乘用车业务创造的。 主要成员成员企业: 1.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神龙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股份公司乘用车公司 东风锐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乘用车公司 公司经营业绩: 单位:元币种:人民币 根据东风集团三年的年报给出的主要会计利润,我们可以发现,东风集团在2009—2011年营业总收入快速增长。2011年的盈利利润比2010年相对减少了,利润总额也是2010年的利润比较多。2011年在国际、国内多重不利的影响下,国内的汽车市场的营业总收入多,因为消费者对车的需求增加,购买量增加;伴随着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升;人工成本的快速增长,但由于汽车行业市场竞争比较强烈,导致利润减少。 二、东风汽车集团发展战略: 利用SWOT分析一下东风汽车集团的发展战略: 1.优势 (S) 2.弱势 (W) 3机会 (0) 4.威胁 (T)

1.优势: a)合作战略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是东风汽车公司与日产汽车公司战略合作携手组建的迄今中国最大汽车合资企业。东风有限于2003年6月9日创立,7月1日正式运营,现任董事长徐平,总裁中村公泰。东风有限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67亿元,双方各拥有50%的股份。东风汽车公司以其包括相关子公司、关联企业股权在内的现有资产进行出资,日产汽车公司以相应的现金出资。东风有限是中国首家拥有全系列卡车、客车、轻型商用车及乘用车产品的汽车合资企业,其商用车使用“东风”品牌,乘用车使用“Nissan”品牌。东风有限在广州建立了乘用车研发中心,并保留和发展了目前中国最重要的商用车研发中心,总部设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有限仍然属于中国汽车行业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合作层次最深、领域最广的合资项目。在这几年的发展中,资本实力和国际化战略不断加强与PSA,本田,起亚,康明斯等国际强势合作伙伴实行战略合作,实现了技术多元化的这一体系。 b)自主品牌研发 现在不断加强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建设,东风汽车的研发理念由最初的“跟随市场”逐步转变到“引导市场”,在竞争中将“中国制造”逐步演绎为“中国创造”,并获得国家专利技术45 项,连续5 年获得中国制造业500 强的荣誉称号。目前,东风轻型商用车平台由最初的小霸王、多利卡等轻卡平台,逐步形成了轻卡、工程车、旅行车、皮卡、SUV、MPV 等8 大产品平台、72000 多种车型,并且95%以上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中国轻型商用车行业自主品牌的代表 2.劣势: a)自主品牌经营能力不足 东风乘用车公司的商品品牌为“东风风神”,风神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是由东风汽车公司和台湾裕隆汽车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的乘用车生产和经营的大型企业。品牌口号为“从容进取,品质生活”,服务品牌是“满意到家”。品牌经营能力不足,东风汽车公司的品牌塑造,也没有深入分析消费者的感觉与心理需求,没有针对需求,推出适当的产品品牌价值塑造体系。东风汽车公司推进产品销售的手段,没有形成超越价格战,依托价值战打开市场的模式。 b)人力资源状况有待改善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公司共有员工70000人,98年以来,随着东风汽车公司的持续快速发展,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步增强,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结构不断改善,员工素质显著提高。但是,从实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高度看,公司的人力资源仍存在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结构不尽合理、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 c)产品开发速度较慢 由于资源及体制的局限以及创办企业时的战略定位等种种历史原因,企业对加强科技开发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之资金严重不足和科技力量薄弱,同时缺乏新产品开发手段和关键设备,使得新产品开发能力相对滞后整车。目前还局限于加工,产品技术来源主要依靠国外技术引进和仿制,尚未建立有效的产品开发体系。 3.机会 a)低成本 我国劳动力成本方面比发达国家具有明显优势,劳动力多,工资价格低,汽车制造行业的工资成本低。 b)良好的行业环境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发展,国内市场供求格局、经济体制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都发生

(完整版)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作者:admin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8-04-05 ?浏览: 内容简介: 在20世纪90年代,世界汽车产业经历了近10年的持续增长。进入21世纪后,全球汽车产业的增长速度开始趋缓。由于亚洲汽车市场的全面扩容,加上中国汽车业的蓬勃兴起,亚洲正在形成与北美、欧洲鼎足而立的汽车市场。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当前世界汽车产业呈现出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的发展特点。汽车产业仍有发展空间,依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格局 2006年全球约生产6582万辆汽车,主要是集中在西欧、北美以及日本,三者累计所占比重已达50%,但是重要地位正逐渐下降。而中国正处在迅速崛起中,中国汽车产量2006年占世界汽车总产量的9%,到2013年将占15%,世界未来汽车生产的重心将逐渐移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显著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1. 汽车产业链日益全球性配置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显著加快,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也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

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 2. 产业链中低端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聚 全球汽车生产和消费总体上形成两大特征:一是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汽车生产和消费量均达到了一定的饱和状态,他们现在与今后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如何来提高性能,包括汽车的整体性能,如轻量化、节能、安全舒适和多功能,以及从低污染到无污染的环保质量这两方面。因此,发达国家的汽车已进入了一个品质换代升级的新时代。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汽车生产和消费尚处于规模扩张阶段。这两大特征表明了全球汽车生产和开发的两个不同层次,发达国家对国内汽车开发生产进行结构调整,压缩一般汽车的产量,研发生产新一代汽车产品,向高档次汽车发展。他们将一般汽车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基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生产并不断扩大产量,以适应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消费需求,从而形成了一个中低档汽车的层次。作为经济正在崛起的一个世界人口大国,中国的汽车市场无疑被世界各大著名汽车厂家看好。 二、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特征分析 随着调整步伐加快,全球汽车产业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征: 1.全球范围内汽车集团兼并与重组趋势加剧 1964年,全世界独立的较大规模的汽车公司有52家,到1980年减少为30家。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汽车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年过剩约1000万辆),加之各国对安全、排放、节能法规日趋严格,促使汽车产业全球性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通过扩张、合并、兼并等手段增强自身竞争力。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大规模的跨国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企业的组织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