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饱和醛酮及取代醛酮

不饱和醛酮及取代醛酮

醛和酮 亲核加成反应附加答案

醛和酮 亲核加成反应 一、基本要求 1.掌握醛酮的命名、结构、性质;醛酮的鉴别反应;不饱和醛酮的性质 2.熟悉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及其反应活性规律;醛酮的制备 二、知识要点 (一)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二)醛酮的结构: 醛酮的官能团是羰基,所以要了解醛酮必须先了解羰基的结构。 C=O 双键中氧原子的电负性比碳原子大,所以π电子云的分布偏向氧原子,故羰基是极化的,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 (三)醛酮的化学性质 醛酮中的羰基由于π键的极化,使得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氧原子可以形成比较稳定的氧负离子,它较带正电荷的碳原子要稳定得多,因此反应中心是羰基中带正电荷的碳。所以羰基易与亲核试剂进行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 此外,受羰基的影响,与羰基直接相连的α-碳原子上的氢原子(α-H )较活泼,能发生一系列反应。 亲核加成反应和α-H 的反应是醛、酮的两类主要化学性质。 1.羰基上的亲核加成反应 醛,酮亲核加成反应的影响因素:羰基碳上正电性的多少有关,羰基碳上所连的烃基结构有关,亲核试剂的亲核性大小有关。 (1)与含碳的亲核试剂的加成 ○ 1氰氢酸: ○2 炔化物 C O C O H C H O 121.8116.5。。sp 2 杂化键 键近平面三角形结构πσC C R O H H ( )δδ 酸和亲电试剂进攻富电子的氧碱和亲核试剂进攻缺电子的碳 涉及醛的反应 氧化反应( ) αH 的反应羟醛缩合反应卤代反应C O C OH + HCN CN 羟基睛 α

○3 有机金属化合物: (2)与含氮的亲核试剂的加成 ○ 11o 胺 ○ 2 2o 胺 ○ 3氨的多种衍生物: (3)与含硫的亲核试剂的加成-------亚硫酸氢钠 产物α-羟基磺酸盐为白色结晶,不溶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中,容易分离出来;与酸或碱共热,又可得原来的醛、酮。故此反应可用以提纯醛、酮。 反应范围: 醛、甲基酮、八元环以下的脂环酮。 反应的应用:鉴别化合物,分离和提纯醛、酮。 (4)与含氧的亲核试剂的加成 ○1水 ○ 2醇 醛较易形成缩醛,酮在一般条件下形成缩酮较困难,用12二醇或13-二醇则易生成缩酮。有机合成中用来保护羰基。 2.α-H 的反应(羟醛缩合、交叉缩合、卤仿反应) 醛、酮分子中由于羰基的影响,α-H 变得活泼,具有酸性,所以带有α-H 的醛、酮具有如下的性质: (1)羟醛缩合 有α-H 的醛在稀碱(10%NaOH )溶液中能和另一分子醛相互作用,生成β-羟基醛 ,故称为羟醛缩合反应。 (2)交叉缩合 C O δδ+ R MgX δδC OMgX R H 2O R C OH +HOMgX 无水乙醚C O NaO-S-OH C OH SO 3Na C ONa SO 3H +O 醇钠 强酸强酸盐 白( )R C H ( R' )R C OH H O ( R' ) O +R'' R''OH R C O H O ( R' ) R''OH R''R'' HCl HCl 无水干+H 2O 半缩醛 酮不稳定 一般不能分离出来缩醛 酮 ,双醚结构。 对碱、氧化剂、还原剂稳定,可分离出来。酸性条件下易水解 ( ) ( )NH 2-OH NH 2-NH 2NH 2-NH NH 2-NH-C-NH 2O NH 2-NH O 2N NO 2羟氨 肼苯肼二硝基苯肼氨基脲2,4

有机化学实验十二醛和酮的鉴定

实验十二醛和酮的鉴定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醛、酮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醛、酮的特征反应,掌握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二.实验重点和难点: 1.醛、酮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2.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实验类型:基础性实验学时:4学时 三.实验装置和药品: 主要实验仪器: 试管滴管酒精灯试管夹烧杯锥形瓶布氏漏斗 抽滤瓶pH试纸水浴装置 主要化学试剂: 2,4—二硝基苯肼试剂乙醛水溶液丙酮苯乙酮稀硫酸浓硫酸95%乙醇5%硝酸银浓氨水甲醛苯甲醛铬酸试剂NaHSO3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碘—碘化钾溶液正丁醛Schiff试剂托伦试剂费林试剂(I 和II)淀粉溶液脱脂棉浓H2SO3 四.实验原理: (1)醛和酮都含有羰基,可与苯肼、2,4—二硝基苯肼、亚硫酸氢钠、羟胺、氨基脲等羰基试剂发生亲核加成反应。所得产物经适当处理可得到原来的醛酮,这些反应可用来分离提纯和鉴别醛,酮。 醛和酮在酸性条件下能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黄色、橙色和橙红色的2,4—二硝基苯腙沉 2,4—二硝基苯腙是有固定熔点的结晶,易从溶液中析出,即可作为检验醛,酮的定性试验,又可作为制备醛,酮衍生物的一种方法。 (2)鉴于醛比酮易被氧化的性质,选用适当的氧化试剂可以区别,区别醛,酮的一种灵敏的试剂是Tollens试剂,它是银氨络离子的碱性水溶液,反应时醛被氧化成酸,银离子被还原成银附着在试管壁上,故Tollens试验又称银镜反应。 RCHO+2Ag(NH3)2+OH- ——→2Ag↓+RCO2NH4+ H2O + 3NH3 铬酸试验也可用来区别醛,酮,由于铬酸在室温下很容易将醛氧化为相应的羧酸,溶液由橘黄色变成绿色,酮在类似条件下不发生反应。 3RCHO+H2Cr2O7+3H2SO4——→3RCO2H+Cr2(SO4)3+4H2O 橘黄绿色 由于伯醇和仲醇也咳被铬酸氧化,因此铬酸试验不是鉴别醛的特征反应,只有通过用2,4-二硝基苯肼鉴别出羧基后,才能用此法进一步区别醛和酮。 (3)一个鉴别甲基酮的简便方法是次碘酸钠试验,凡是有CH3CO—基团或其它易被次碘酸钠氧化成这种基团的化合物,如CH3—CH—均能被次碘酸钠作用生成黄色的碘仿沉淀。 RCOCH3+3NaIO——→RCOCI3+3NaOH RCOCI3+NaOH——→RCOONa+CHI3(黄) (4)Fehling试剂是由等体积的CuSO4溶液(Fehling I)和酒石酸钾纳的NaOH溶液(Fehling II)组成的。醛跟氢氧化铜反应(也裴林反应):Cu(OH)2的碱溶液,能把脂肪醛氧化为羧酸,同时Cu(OH)2被还原为红色的Cu2O沉淀。也是检验醛基的一种方法。 CuSO4+2NaOH→Cu(OH)2↓+Na2SO4

(完整word版)醛和酮

第十一章醛和酮 课时:8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掌握醛酮与亲核试剂的加成反应及其历程,醛酮的氧化-还原反应,各类醛酮的鉴别,醛酮制法,α,β-不饱和醛酮的性质。 含羰基。 第一节醛、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 一、分类 烃基的类别:脂肪族醛、酮;芳香族醛、酮。 羰基的数目:一元醛、酮;二元醛、酮。 二、同分异构现象 醛:碳链异构。 酮:碳链异构和羰基位置异构。 三、命名 1 系统命名法 选择含羰基的最长链。 编号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 CH3CHCHO CH3C6H5CHCHO CH3 HC CCH2CH2CHCH2CHO CH3 2-甲丙醛2-苯丙醛3-甲基-6-庚炔醛 CH3CO(CH2)3CH3 COCH3COCH2CH3 2-己酮1-苯-1-乙酮1-环己基-1-丙酮 碳原子的位置有时也用希腊字母表示: 2酮的取代基命名法 CH3CCH2CH3 O COCH3 甲基乙基酮甲基苯基酮 CHO OH CHO CHO 3-羟基苯甲醛1,2-萘二甲醛 111

CHO 2COOH CHO O 4-甲酰苯基乙酸2,3-环氧苯甲醛 COCH2CH2CH3CH 2COCH3 1-( -萘基)-1-丁酮1-苯基-2-丙酮 萘基丙基酮苄基甲基酮 第二节醛、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一、醛和酮的结构 羰基碳原子sp2杂化。氧原子上带部分负电荷,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羰基是极化的,分子有偶极矩。 二、物理性质 沸点比相应的烷烃和醚高(极化度大),低于相应的醇(不能形成分子间氢键)。低级的醛、酮可溶于水(与水形成氢键),中级醛(九到十个碳)具果香味液体,用于香料工业,低级酮是液体,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 三、光谱性质 红外光谱:碳氧双键的伸缩振动,醛在1730cm-1, 酮在1715cm-1, 形成共轭体系时,吸收的波数减小。醛在2750cm-1处有醛氢与羰基碳之间的碳氢伸缩振动峰。 核磁共振谱:醛氢的化学位移为9-10, 与羰基相连的甲基或亚甲基的化学位移在2-2.5, 紫外光谱:非共轭醛、酮在200 nm以上无强烈吸收,共轭的醛、酮则有强烈吸收。 乙醛和苯乙酮的IR图见P316图11-2,NMR图见P317图11-3 问题:用光谱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CH3CHO, CH3COCH2CH3 (2)CH3CH2CH2COCH3, CH3CH2CH=CHCOCH3 112

醛和酮的性质

实验五醛和酮的性质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醛酮性质的认识 2.掌握醛酮的鉴别方法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仪器与药品 试管,胶头滴管,烧杯(洗胶头滴管用),洗耳球 三.实验步骤 1.2,4-二硝基苯肼试验 (1)取2 mL2,4-二硝基苯肼试剂于试管中,分别加2-3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苯乙酮); (2)振荡、观察现象; (3)若无现象,静置几分钟后再观察。 2.亚硫酸氢钠的加成 (1)在2支试管中各加2 mL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 (2)再分别加入1 mL纯丙酮和5%的丙酮溶液,振荡,把试管放在冰水中冷却,观察现象。 3.碘仿反应 (1)将5滴样品(乙醛,丙酮,95%的乙醇,异丙醇,苯乙酮)加入试管中,加1 mL I 2-KI溶液,再滴加5%的氢氧化钠溶液至红色消失为止,观察现象; (2)如出现白色乳浊液,把试管放到水浴中温热至50-60 ℃,再观察。 3.斐林试剂试验 (1)把1 mL斐林试剂Ⅰ和平共处1 mL斐林试剂Ⅱ在试管里混合均匀,分装到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5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 (2)振荡后,把试管放在沸水中加热,观察现象。 4.银镜反应 (1)在洁净的试管中放入2 mL 2%的硝酸银溶液,加1小滴5%的氢氧化钠溶液,一边振荡试管一边滴加2%的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2)滴加2滴样品(乙醛,丙酮,苯甲醛),静置几分钟后观察现象;

(3)若无变化。在水浴中温热至50-60℃,再观察。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表1 实验结果及分析表 点的黄色晶体。立即生成橘红色沉淀,且可倒置试管不流出, 振荡一会儿后变成浊液,静置后分层,上层为 溶液立即出现乳白色沉淀,静置后分层,上层

醛酮化学性质教案

醛酮化学性质教案 【课堂引入】 装修引起的室内污染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污染源就是——(学生回答:甲醛);这两幅图片是形像逼真的生物标本,同学们知道它们是浸泡在什么中吗,(学生回答:福尔马林溶液)福尔马林溶液就是——甲醛的水溶液。同学们想知道为什么甲醛具有这样的性质吗,(学生回答:)本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醛酮的化学性质”,学习完“醛酮的化学性质”,你就会了解甲醛为什么具有这样的性质。 (板书:二、醛酮的化学性质) 【师】:首先,我们来完成导学案上的“复习回顾”,给同学们1—2分钟的时间,小组内交流你的答案,整理出正确答案。(实物展台:展示2个小组的4题的答案,让其他组的同学找错)。【复习回顾】中的四道题 1、研究有机物化学性质的一般程序是什么, 2、有哪些类别的物质能发生加成反应, 3、醛和酮的结构中含有什么官能团,官能团中的碳原子是否饱和, 4、试着注明以下物质的带“—”C原子的氧化数。 CHCHOH CHCHO CHCOOH 3233 【师】:评价:同学们的掌握情况不错。 【过渡】: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醛酮的化学性质”。 【师】:小组讨论:

要求:每个小组讨论出方案,并作出记录,然后班内交流。 (我的想法:让学生能讨论出两点:?因为存在C=O,所以醛酮能发生加成反应。?因为羰基中C原子的氧化数分别为+1和+2,所以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师】:总结并展示课件 【师】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种反应类型:加成反应。加成反应的原理,我们在第一节已经学习了,下面请同学们用2-3分钟时间把导学案上关于“乙醛和丙酮与一些极性试剂发生加成反应的方程式”交流讨论,并整理出正确答案。 (实物展台:展示2个小组答案,让其他组的同学找错)。 【师】总结,并展示大屏幕:醛酮加成反应的规律动画。 【师】:思考:醛酮与氢气的加成反应还可以归为那种反应类型, (学生回答:还原反应,加氢的反应就是还原反应) 【师】甲醛为什么有毒,实际上就是和蛋白质发生了加成反应,并进一步转化,从而使蛋白质失去了活性,甲醛能防腐也是基于这个原因,有兴趣的同学请课后阅读课本P72页的“身边的化学”。【师】:下面我们接着看醛酮的氧化反应。醛和酮都能发生氧化反应。请同学们思考:醛和酮都能被哪些氧化剂给氧化呢?(学生回答:氧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等。引导学生:我们在第一节氧化反应部分学到常见的氧化剂有哪些,)

实验五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实验报告

时间: 年 月 日 地点:生科院B108实验室 温度: 实验名称: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 实验性质:基础性 实验要求:必修 实验五 酚、醇、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了解经典化学分析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易于观察、适用性强的特点; 2.通过实验进一步理解掌握醇、酚、醛、酮的相关化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 1.卢卡氏实验: 因含C 3—-C6的各种醇类均溶于卢卡氏试剂,反应能生成不溶于试剂的氯代烷,使反应液呈浑浊状,静置后溶液有分层现象出现,反应前后有显着变化,便于观察; 2.高碘酸实验: CH 2(OH)(CHOH)nCH 2OH + (n +1) HIO 4 H 2O + 2HCHO + (n +1) HIO 3 3.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 2 +2Fecl +2Fecl 3 +2HCl 4.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共轭醛酮与2,4-二硝基苯胺反应生成的沉淀为红色或桔红色; 5.碘仿反应: NaOH (R ) CH 3I + Nao (R) 三.实验器材 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卢卡氏试剂、乙二醇、甘油水溶液、高碘酸溶液、饱和亚硫酸溶液、希夫试剂、苯酚、三氯化铁溶液、甲醛、乙醛、丙酮、2,4-二硝基苯肼试剂、碘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四.操作步骤 1.卢卡氏实验: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1mL 正丁醇、仲丁醇、叔丁醇,然后各加2mL 卢卡氏试剂;用软木塞塞住管口,观察记录混合液变混浊及分层时间; 2.高碘酸实验: 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10%乙二醇、10%甘油水溶液,然后各加3滴5%高碘酸溶液,混合静置5min,各加3~4滴饱和亚硫酸溶液,最后再加1滴希夫试剂,静置数分钟,分别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3.苯酚和三氯化铁的反应: 取一支试管加入5滴苯酚,3滴1%三氯化铁溶液; 4.醛,酮与2,4-二硝基苯肼的反应: 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滴甲醛、乙醛、丙酮,然后加入2,4-二硝基苯肼试剂。边 OH OH CH 3 —C —OH O —C —H O

第十三章不饱和醛酮及取代醛酮

第十三章 不饱和醛酮及取代醛酮 (Unsaturated Aldehydes and Ketones) (Substituted Aldehydes and Ketones) 一 α, β– 不饱和醛酮 (α,β- Unsaturated Aldehydes 、Ketones) 分类: 双键与羰基共轭 α,β—不饱和醛酮 双键与羰基相隔较远 n 双键与羰基相连烯 酮 C C C O C C C C O n ≥1 C C C O 制备: CH 3CHO CH 3CHO 32CH 3CH CHCHO -H 2O △+取代醛 α,β—不饱和醛OH OH O CH CHC CHO O C CH 3 + α,β— 不饱和酮 OH 反应: C C 1.CH CH C O 2. 亲电加成 共轭加成 (1, 4–加成) 2 1 3 4 1 加HCN CH CH C δ δ δδO α,β-不饱和酮主要发生1 , 4-加成 α,β-不饱和醛发生1 , 2 -加成 R , CH CH C O R HCN R , C O RCH CH H , RCH

例: HX R , C O RCH CH X R , CH CH C O R R H(R ,) CH CH C O H 2NOH 3 H(R , ) CH CH C O R H(R ,) CH CH C O R N H R H(R ,) CH CH 2C O NHOH R H(R ,) CH CH 2C O SO 3Na R H(R ,) CH CH 2C O N 例: O C 6H 5CH CHC 25C 6H 5 C O CN CH 2C 6H 5CH 93~96% C 6H 5 KCN , CH 3COOH 例: O HCN (C H )Al O + 85% 2 加RMgX 格氏试剂与α, β– 不饱和醛、酮发生反应,1 , 2 -加成,1 , 4-加成产物均有,哪种产物为主,取决于α, β– 不饱和醛、酮的结构。 CH O CH 3C 6H 5CH C CH CH 3C 2H 5OH C 6H 5CH C O CH 3 C 2H 5 C 6H 5CH C CH 2252. H 3O 1,2—加成 40%1,4—加成 60% + CH O H CH H OH C 6H 5 C 6H 5CH C 6H 5MgX 2C 6H 5CH C CH CH 3O C 6H 5CH C CH CH 3 OH C 6H 5 C 6H 5CH C C 6H 5MgX 2+ 1. Et 2O 1,2—加成 100% + 21,2—加成 88%

不饱和醛酮选择性加氢汇编

不饱和醛酮选择性加氢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 不饱和醇应用于大量的工业生产中,药物合成、香料、聚合物、除草剂等。目前一种合成不饱和醇的方法是将不饱和醛酮进行催化加氢。但是由于C=C键比C=O键在加氢过程中在热力学中更加有利。所以研发新型催化剂对不饱和醛酮选择性加氢十分重要。 这里,介绍了五种新型催化剂催化不同的不饱和醛酮加氢,希望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基础。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 一、Sn修饰SiO2负载Pt催化剂的制备:一种丁烯醛选择性加氢的新型Pt-Sn 双金属催化剂[1] 方案1. 丁烯醛加氢的还原路径 丁烯醛的氢化路径,如方案1。在负载了Ⅷ族金属催化剂中,会得到丁醛而不产生丁烯醇,第二种金属加入到Ⅷ族金属催化剂中,来阻止C=C键的氢化[2,3-5]。特别的,Sn修饰负载在SiO2、氧化铝或活性炭上的Ⅷ族金属,大量的被研究[2,6-10]。我们研究了Sn的加入使生成不饱和醇的选择性大大增加[11,.12]。 方案2. Sn-Pt/SiO2双金属催化剂对于丁烯醛选择性加氢。(a)理想反应(b)实际反应方案2为我们提出的由传统浸渍法制备的Sn-Pt/SiO2催化丁烯醛的反应机

理。Sn n+例如SnO和SnO2提高了对C=O的活性,然而SnPt合金的形成或通过金属Sn进行Pt表面原子的稀释,会抑制C=C的氢化[13]。对于理想状态(方案2a),不饱和醛通过C=O基团的O原子,吸附在SnO x(例如SnO或SnO2)上。然后,活化的C=O基团被通过Pt表面活化的H攻击形成不饱和醇。由于C=C键会与Pt相互作用,所以C=C键的氢化不可避免。然而,如果Pt区域完全被Sn 覆盖,由于H分子不能被活化,则氢化反应不会发生。 为了不在活性明显下降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对不饱和醇的选择性,需要两个条件。一个不饱和醛的是C=C键不直接与Pt表面接触,来抑制C=C氢化。另一个是H分子在Pt表面上被活化。有两个策略来避免Pt区域和不饱和醛的直接接触。一个是形成足够均匀的SnPt合金。正如之前提到的,金属Sn形成SnPt 可以抑制C=C键和Pt的相互作用。因此,为了制备足够均匀的SnPt合金,C=C 键的氢化被抑制。另一个是通过SnO2层来避免Pt和C=C键的相互作用,活化C=O基团的SnO x存在在Pt金属附近,尽管SnO x通过SiO2层与Pt完全分离。 根据前面的方案,我们尝试制备SiO2包裹在SnPt内部的纳米粒子[14]。这种纳米粒子(摩尔比Sn/Pt=1.0)用多元醇工艺来制备。在这种方法,形成均一的SnPt合金纳米粒子。这些催化剂具有高选择性(66.7%,转化率为41.1%),由于SnPt合金中心和反应物方向的控制的协同效应。 方案3. Sn/SP催化丁烯醛加氢 对于后者策略,这种催化剂是Pt纳米粒子覆盖到多孔的SiO2层,Sn在SiO2层的外表面。目前,包裹在SiO2壳内部的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在很多领域进行了研究[15-23]。很多研究报道了Ni[16,17],Pt[18,19],FePt[20]和Rh[21-23]纳米粒子包裹到介孔SiO2壳中。报道了SP催化剂通过金属醇盐在反相胶束溶液中水解作用来合成,SiO2层是微孔和介孔。把Sn加入到SP催化剂中,控制孔的尺寸使H2可以进入Pt孔,然而不饱和醛不能进入Pt孔,我们提出了新的概念如方案3。由于不饱和醛不能进入Pt纳米粒子孔,C=C键的氢化被抑制,在SiO2外表面Sn位点的C=O键被活化。由中心Pt粒子活化的溢流氢通过Sn的吸附攻

醛和酮的性质

醛和酮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醛、酮化学性质的认识,掌握鉴别醛、酮 的化学方法。 [教学重点] 醛、酮的化学性质,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教学难点]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碘仿试验和醛、酮的区别。 [教学方法] 比较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引言] 今天的实验内容是:醛和酮的性质,要求大家掌握鉴别醛、酮的化学方法。 [讲述] 1. 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 (1)2, 4-二硝基苯肼试验:析出的结晶一般为黄色、橙色或橙红色;非共轭的醛酮生成黄色沉淀,如甲醛、乙醛、丙酮;共轭的醛酮生成橙红色沉淀,如苯甲醛;含长共轭链的羰基化合物则生成红色沉淀,如二苯酮。 样品:甲醛、乙醛、丙酮、苯甲醛、二苯酮[1] (2)与饱和NaHSO 3溶液加成 C O NaO OH O +C ONa SO 3H C OH 3Na 白色 R C OH H SO 3 RCHO + Na 2SO 3 + CO 2 + H 2O RCHO + NaCl + SO 2 + H 2O 醛、脂肪族甲基酮及八个碳原子以下的环酮,与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生成α-羟基磺酸钠。反应生成的α-羟基磺酸钠易溶于水,不溶于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因而析出白色结晶。α-羟基磺酸钠若与酸或碱共热,又可分解为原来的醛和酮。因此,上述反应常用来分离和提纯醛和某些酮。 样品:乙醛、丙酮[2]、苯甲醛、环己酮 [讲述] 2. 醛、酮α-H 的活泼性—碘仿试验 醛酮的α-H 易被卤素取代,特别在碱性溶液中,反应进行得很顺利,其反应机理是碱先夺取α-H ,生成烯醇负离子,卤素再对碳碳双键加成而生成α-卤代醛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