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

二千一百九十年前,在古希腊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国,出现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叫阿基米德(公元前287——212年)。阿基米德的一生勤奋好学,专心一志地献身于科学,忠于祖国,受到人们的尊敬与赞扬。阿基米德曾发现杠杆定律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阿基米德定律。并利用这些定律设计了多种机械,为人民、为祖国服务。关于他生平的详细情况,已无法考证。但关于他发明创造和保卫祖国的故事,却流传至今。杠杆定律的确立人们从远古时代起就会使用杠杆,并且懂得巧妙地运用杠杆。在埃及造金字塔的时候,奴隶们就利用杠杆把沉重的石块往上撬。

造船工人用杠杆在船上架设桅杆。人们用汲水吊杆从井里取水,等等。但是,杠杆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在阿基米德发现杠杆定律之前,是没有人能够解释的。当时,有的哲学家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口咬定说,这是“魔性”。阿基米德却不承认是什么“魔性”。他懂得,自然界里的种种现象,总有自然的原因来解释。杠杆作用也有它自然的原因,他决心把它解释出来。阿基米德经过反复地观察、实验和计算,终于确立了杠杆的平衡定律。就是,“力臂和力(重量)成反

比例。”换句话说,就是:小重量是大重量的多少分之一重,长力臂就应当是短力臂的多少倍长。阿基米德确立了杠杆定律后,就推断说,只要能够取得适当的杠杆长度,任何重量都可以用很小的力量举起来。据说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豪言壮语: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

叙拉古国王听说后,对阿基米德说:“凭着宙斯(宙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主管天、雷、电和雨)起誓,你说的事真是稀奇古怪,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向国王解释了杠杆的特性以后,国王说:“到哪里去找一个支点,把地球举起来呢?”“这样的支点是没有的。”阿基米德回答说。“那么,要叫人相信力学的神力就不可能了?” 国王说。

“不,不,你误会了,陛下,我能够给你举出别的例子。”阿基米德说。

国王说:“你太吹牛了!你且替我推动一样重的东西,看你讲的话怎样。”当时国王正有一个困难的问题,就是他替埃及王造了一艘很大的船。船造好后,动员了叙拉古全城的人,也没法把它推下水。阿基米德说:“好吧,我替你来推这一只船吧。”

阿基米德离开国王后,就利用杠杆和滑轮的子理,设计、制造了一套巧妙的机械。把一切都准备好后,阿基米德请国王来观看大船下水。他把一根粗绳的末端交给国王,让国王轻

轻拉一下。顿时,那艘大船慢慢移动起来,顺利地滑下了水里,国王和大臣们看到

这样的奇迹,好象看耍魔术一样,惊奇不已!于是,国王信服了阿基米德,并向全国发出布告:“从此以后,无论阿基米德讲什么,都要相信他……”

似乎记得是阿基米德有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记得年轻的时候,曾经“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多么期望谁能“给我一个支点”让我“撬动地球”。

现在老了,闲居着,尽管不是道士也不是和尚,过的日子倒有点像:

“南台静坐一炉香,

终日凝然万虑亡。

不是息心除妄想,

都缘无事可思量。”

没有“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境界,但是确实是“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日子。

事情还真有意思,真正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反而发现有“一个支点”。年轻朋友一定很想知道吧?

最近管理圈子,见到有些博文批评于丹的“《论语》心得”,看起来都有道理。因为没有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也

不敢妄加评论,就决定看看。

花了一天的工夫,看了文字,也听了录音,觉得讲的也很好。至少序言就说的很好

《论语》所记载的,是孔夫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和他对弟子的教导。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是用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之极。其实论语中许多经典的词句,是我们许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但是我们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吗?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具有什么实际意义吗?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认为,这部曾经统治中国社会思想两千多年的儒家经典仍然能为我们现代人构建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

“温馨的劝导”这个用词,很低调、温和,我觉得不会和

于丹没有关系,多少说明了她的一些修养,很不错,比老人强多了。

俗话说“听其言而观其行”,也不要仅仅看她言论,最好

也知道点她怎么的做法:

(于丹对记者如是说)我做事情从来没有预期,这是一种职业状态。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论语》和《庄

子》我都已经讲完了,播不播我都已经讲完了。我的题目是“论语心得”,以我的资历学养没资格讲《论语》。我对《论语》是只言片语、非学理化的阐述,人家给了我7天时间,我就对得起人家给的时间,给人家讲好,符合传播规律。

很客观,也很谦虚,似乎有些君子修养:“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俗话还说了,“看人品质,看他对敌人。”于丹怎么样看待批评呢?

(于丹对记者如是说)媒介指责我把《论语》弄成这样了,这抬举我了。观众说,谢谢您把《论语》给大家找回来了,这也是抬举我了。孔子和《论语》是我们的文化基因,人人心中有。我只是本着我的心提供一个起点,《论语》也可以这样庸俗化地阅读

还有些“平等性智慧(见“揭破生命的秘密:男人没有不自私”、“铁忤磨针原来是则黄色笑话”)”,而且“《论语》是……人人心中有”的说话符合老人的一贯主张是不是?

事情有些难办,我们不认得于丹,不能多“观其行”。好象记得《说苑·尊贤》中说:“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

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没有办法就多听她说吧。

(于丹对记者如是说)我最怕拘泥的解释,要通透流变,司马迁看历史,说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那时候的文化视野多好呀,究天人之际是把哲学放里面了,通古今之变,是把历史的东西放在里面了,成一家之言,那就是写武侠小说呀。司马迁写的《史记》后人膜拜得不得了,他写的那叫历史?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在那里唱歌,都饿死了,谁记下来他们唱歌了?项羽和虞姬在大帐之中说点什么,你怎么就知道他唱力拔山兮气盖世呀?荆轲刺秦王绕着柱子乱跑那些事是谁告诉他的?我们由于膜拜而无法和古

人打通气韵,我们自己的心太艰涩,太小气了,用自己深深的景仰把他们神化成了“不是人”

于丹还是见识有限,啊,她要是看了老人的博客就不会用“不是人”幽一默了!但是,“我总希望穿越浅表和皮毛去理解古代文人,别去考据太多东西,去接触生命的本质。”说明她没有受到概念的局限,也许是偷偷看了“解脱概念的束缚”一文也说不定

(于丹对记者如是说)我最想传达给读者的是,贫穷和死亡都不能剥夺的骄傲,我们现在的生命被外在的物化支撑

得太多。我读张孝祥的词,要过中秋节了,他被贬官了多惨呀,可人家写“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多么潇洒。“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我有自己的生命价值,不需要外界的光芒。我是被贬官了,“可短发萧瑟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这种生命的骄傲,今天的人还有吗?今天的人活得多卑微。

看最后几句话,这“小”女子还挺烈的,有本事来武当山和老人一起过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站着说话不腰疼(有网友如是说)!”

话说回来,这“小”女子7天论语讲下来也不容易,老人连听带看花一天时间,觉得整体思路还是清晰的,中心思想很明确——“提供一份温馨的劝导”,“《论语》是……人人心中有”,“要通透流变”,“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去接触生命的本质”——给人指出了找到这个支点的心路!

于丹的“《论语》心得”,看起来都有道理。网友大量的批评也有道理,“论语心得”也不是没有遗憾,她知道人“有自己的生命价值,不需要外界的光芒。”,也知道“现在的生命被外在的物化支撑得太多”,但是,仅仅感叹“这种生命的骄傲,今天的人还有吗?今天的人活得多卑微。”是不够的,要说清楚为什么,只有说明白为什么,人们才能自觉自愿去学

习、感悟、实行!

比如,整个社会“急功近利”,她要求人们经验“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亡。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而修养“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样的境界,以“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照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这样的心态应世,不以穿透三世的因果道理加以说明能行吗?

人们要的是“撬动地球”,你不说明心灵的高度提升,抵达人生的真相,明悟人生意义,才能到达、占据这个“支点”,谁听你?

不过,也不要紧,也许是这“小”女子还有些聪明,知道老人(这个老人不是那个老人,见“神圣与调侃:生活被这样玩弄着”)在做这个工作,把这个难题留给老人了

另外,“为人处世的真机妙窍:三才之道”一文,方方自己找到了为人处世的“真机妙窍”,但是,“三才之道”还没有展开——咱们还有一半没有谈,不妨借“批”于丹《论语》心得,完成我们的文章,至少也算“废物利用”,老人也不亏一天时间。

人生的支点

物质存在于世上,需要支点。高楼需要基础做支点,大树需

要根做支点,人活着也需要有支点。人生的支点有三:生命本能,物质需要,精神追求。一动物活着的原因比较简单,就是出于生命本能。为了延续生命,动物竭力寻求食物,为了延续种族,尽力繁育后代。人类脱胎于动物,也承续了动物的生命本能。人和动物一样,要尽力完成上天赋予的生命过程。生年不满百,人的生命过程是短暂的,因而是宝贵的。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明确告诉人们,生命神圣,必须珍惜。西方哲人费尔巴哈说:“生命是一切宝物中最高的东西。”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就是尊重上天宝贵的赐予,就是尊重自然规律。而荒废生命,损毁生命,是愚蠢,是愚昧,是对神圣的亵渎。动物为了延续生命,表现出异常的坚忍,只要一息尚存,决不放弃努力。日本一些房屋的墙壁是在板条上抹石灰而成。一只壁虎被钉在墙壁内的板条上,不能动弹,另一只壁虎不离不弃,天天取食喂养它。十年后房主拆墙时发现了这惊人的状况。壁虎的友爱令人感动,壁虎维持生命的坚忍令人感叹。蟑螂是世界上最顽强的生物,在食物短缺时甚至可以吃油漆维持生命。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的小说讲述了人生命的顽强。一个淘金者冬季迷失在荒原上。他没有食物,衣衫破烂,腿脚又受伤流着血,但他仍在冰天雪地中寻找生路。一只病狼也是又冷又饿,它舔着淘金者滴下的血跟踪着他。两个濒临绝境的生物都要做最后的拼搏以维持生命。最终人咬死了凶

残的狼,并靠吃狼的血肉活了下来。列宁对这篇歌颂生命的小说非常赞赏,他在病危时让护理者反复读这篇小说。二战中德国纳粹集中营的囚徒遭受了许多非人的折磨饥饿、寒冷、侮辱、毒刑,天天面对死亡的威胁,但仍有一些坚持着活了下来在被解救时他们皮包着骨头,走路都打晃,但是深陷的眼睛却现出喜悦的光芒因为他们终于战胜了邪恶,保存了生命。动物为繁育后代也显示了卓绝的坚忍。大马哈鱼从海洋回流到河流中产卵生子一路上它们要穿越湍急的水流,跳跃高耸的悬崖,遭遇各种猛兽凶禽的捕食。但它们义无反顾地前行,达到目的地产卵后精疲力竭死去,用身体做新生儿的食饵。繁育后代也是人的生命本能。如果问许多普通人为什么活着,他们会很朴素的回答你:为了培养好后代。我可以活得艰难,但要努力使我的后代活得更好。人为了繁育后代也是不惜牺牲。某风景区电梯失控从高空急速落下,父母在最后时刻用双手托起婴儿,使他活了下来。一辆轿车遭遇车祸,母亲在撞车刹那用身体护住幼儿,宁可自己死去,让后代活了下来。古罗马的庞培城被火山爆发埋没,当代人发掘这座古城时,发现不少家庭的父母都用身体保护着孩子。生命本能给人带来快乐,使人留恋人生。比如天伦之乐,比如对异性美的欣赏和性爱的快感。当你同亲人一起欢聚,当你与心中无比美好的他(她)紧紧拥抱在一起,互赠甜蜜的一吻,你会感到生命本体也如花蕊分泌出蜜糖,人生就是一支歌曲

——《甜蜜蜜》。但生命本能也如世上诸多状况一样,呈现二律背反。它会使人坚忍,也会使人软弱。当生命遭遇威胁的时候,一些人会舍生取义,而有人也会为了偷生而变节,叛卖。当饥荒来临时,有人会为了求生而偷窃、抢劫。生命本能如一支拐棍,可以给人助步,也可用做打人凶器。怎样使用好这支拐棍,就看你如何思考、把握了。二生命本能是人生支点之一,但人不能只依靠本能而活着,这就涉及到第二个支点:物质需求。鲜活的血肉之躯需要三种基本物质维持:食物、水、空气。就常人而言,离开空气几分钟就会死去;没有水活不过七天,没有食物活不过半月。人要维持正常的生命过程还需要其它物质,如衣物、房屋、燃料、光、盐……所以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基督教徒在祈祷时要感谢上帝赐予食物和衣物。

物质不但维持人的生命,还能激发人生命的活力和潜质。人要活得好,需要更多、更好的物质,于是就开发、就创造。整个人类历史就是开发、创造的过程恩格斯用一句话概括了这个过程:“劳动创造了人。”这句话还可引申出一个命题:是人创造了生存必需的物质,还是必需的物质创造了人?这个类似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命题可以引起很多探讨,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人生存离不开物质,而人作用于物质并开发创造更多更好物质的劳动也是人生的必需。动物生存也离不开

物质,为了生存也忙碌终生,但它们不能创造更高质量的物质产品也就不能进化为人。物质还给人带来许多生的乐趣和美感。承受海滩明媚温暖的阳光,观赏森林中各种繁茂的植物,我们会醉心于大自然的美丽,由衷感到生活的美好。一切艺术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欣赏和对物质的开发、创造。大自然对人的生活如此重要,爱惜并敬畏大自然不是理所当然的么?还是一个二律背反,物质激发人创造产品和艺术,但也会刺激人走向邪恶和残暴。为了争夺更多物质,为了不劳而获,个体的犯罪:偷窃、抢劫;整体的犯罪:不义战争,发生了,并持续不断。还是那支拐棍,怎样使用,就看你如何思考、把握了。三动物生存出于本能,依靠物质,这些都与人一样,那么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呢?人的生存还有一个支点,精神的追求,而动物没有,这就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动物是为活着而活着,维持生命过程即可,比如斑马吃草即可,熊猫吃竹子即可,它们不再追求新的东西,所以不创造,没有理想。而人不但要活着,还要活得更好。人有得寸进尺、喜新厌旧的天性,有了一件衣服,还希望有更多更新更美的衣服,口味也渴望不断变化。于是进行创造,于是产生理想。每个人对生活都有新的希冀,就是最朴素的人也有,这就是理想。理想的着眼点不是现实存在,而是对未来的希望,属于思想和精神的范畴。理想进入到某种虚幻并固定的模式,就产生宗教,基督教的天国,佛教的空门和来世都是理想的

王国。理想进入到某种未来现实社会设想模式,就产生主义,儒学、现代各种政党都提出过主义。理想由美的形式来显现,就产生艺术。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有了理想,也就有艺术伴随,丰富、愉悦着人生。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人又试图用思想概括、解释人生和世界,探讨人生的终极理想和目标,这就产生哲学。而用技术手段对人生、世界进行探究则产生科学。以上所说各方面都是人的精神追求。精神追求就如灯塔照耀人生,没有灯塔的照耀人生就会陷入黑暗,陷入迷茫,人生也会了无生趣。没有希望的人生还会有什么希望呢?精神追求超越生命本能、物质需要,最大程度丰富、愉悦人生。人生的三个支点呈阶梯式排列,生命本能是第一层次,物质需要高一级,精神追求则为最高层次。前两个层次都没有脱离动物的层次,而精神追求脱离动物层次使人成其为人。可以这样说,人的一切开发、创造都是为了最终满足精神追求。精神追求的高低也决定人和人生质量的高低。精神追求越高,人离兽性越远,生活质量也越高。哲人马斯洛认为,精神追求是自我的实现。没错,人生能够显现自我价值,显现杰出的个性,必定会有所成就。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艺术家都有突出的个性,有独特的发现和创造。而在实现自我的基础上关怀整个人类,整个世界,把视野投向人类、世界广阔长远的未来,并为之奋斗终生,则会成为高尚的人,伟大的人。比如苏格拉底,孔子;比如屈原、托尔斯泰;比

如哥白尼、李时珍;比如白求恩、南丁格尔……这里所说的精神追求是真、善、美的精神追求。精神追求也有歧途,比如纳粹主义将人类陷入血腥,某些宗教的偏执触发了种种派别战争。发生于中世纪的九次十字军东征血流成河。实现并保持正确、高尚的精神追求,是人类永远要付之努力的目标。你要活好自己的人生么?那就好好思考人生的三个支点,并由低入高迈出坚实的脚步吧

改革创新,“中国梦”的支点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更加自觉地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大创新驱动力度上来,不断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造就“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无数儿女万众所想,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里程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像邓小平同志所说“走自己的路,叫别人说去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浓缩着中国文化、中国风格,具有独特的中国味儿,蕴育着五千年来中华儿女智慧结晶,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格格不入更能展现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积极向上、锐意进取、

攻坚克难的决心。

习近平强调,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利益固化的藩篱,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要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尽快形成一批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总书记的发言,揭示当前我国发展局势的紧迫感,只有改革创新才是中国发展的最好途径。要充分认识到基层是国家一切战斗堡垒的重要性,我们要高度重视基层一线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进一步用改革创新精神探索中国发展新出路,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精神的同时也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齐创改革创新之势共谋科学发展之策,戮力同心、众志成城,用智慧和汗水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托起“中国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