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 (2分)(2019·慈溪模拟) 下列历史事实与下图中数字所示区域对应正确()

A . ①“秦代设南海郡”

B . ②“元朝时期,隶属宣政院管辖”

C . ③“唐后期,出现釉下彩绘”

D . ④“在新石器文化遗址中,考古发现半个割裂的蚕壳”

2. (2分) (2020高三上·河北月考) 下表呈现了有关唐宋时期手工业的部分记载。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唐宋时期()

A . 新的经济因素已在孕育

B .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异变

C . 私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

D . 文献记载严重脱离实际

3. (2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月考) “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

A . 封建中央集权制度下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 . 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 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 . 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4. (2分) (2017高一上·唐山月考) 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是指()

A . 梭伦时期

B . 克利斯提尼时期

C . 伯利克里时期

D . 贵族垄断政治时期

5. (2分) (2016高一上·银川期中) “万民法”取代“公民法”是为了适应()

①版图的扩展

②国际交往扩大

③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④封建主统治的需要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6. (2分) (2019高一下·牡丹江期中) 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 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的拓展

B . 分工的发展使劳动工具进一步专门化

C . 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 . 英国工人和技师的努力探索

7. (2分) (2017·大连模拟) 1904年,晚清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会试,考试理目:笫一场为薄镇、平戎、举贤等史论5道,第二场为各国政治、艺学策5道,第三场为《四书》《五经》经义3道,这表明()

A . 晚淸教育几无改变

B . 选人标准新旧混杂

C . 淸廷旨在笼络人心

D . 科举制度走向末路

8. (2分) 2012年某纪念馆举办特展,展示了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思想”的重要文件。该展览为

A . 中共“二大”——九十周年纪念展

B . 八七会议——八十五周年纪念展

C . 遵义会议——七十七周年纪念展

D . 中共“七大”——六十七周年纪念展

9. (2分)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以杨立青的成长经历为线索,再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辉煌

历程。根据图片中主角杨立青的服饰,判断左起第三个人物形象应处于哪一时期

A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 . 国共对峙十年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解放战争时期

10. (2分)十月革命能体现出的特点是()

①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单独取得革命胜利②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③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④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11. (2分) (2016高三上·大田期中) 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国家统计局公布:“迄至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二十四时的全国人口总数为六亿零一百九十三万八千零三十五人。”当时首次进行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

A . 为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

B . 为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 . 为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D . 为制定经济计划提供准确依据

12. (2分)(2017·南京会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在外交领域的突破和发展,通过不断努力,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其关键是()

A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 . 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13. (2分) (2019高二下·深圳期中) 宋代景德镇闻名全国的手工业产品是()

A . 瓷器

B . 丝绸

C . 铁器

D . 青铜器

14. (2分)山西民歌《走西口》中唱道:“哥哥你要走西口,你的妹子实在难留。提起你走西口,小妹妹泪花流。”歌中的走西口的汉子主要是指历史上著名的商帮。从歌词中可以看出()

①当时的商帮经商活动要克服许多困难②他们艰苦创业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

③晋商作为商帮中的杰出代表得到政府全力扶持

④商帮经济活动范围很广,遍及世界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15. (2分) (2019高一下·南宁月考) 10月12日习惯上被称为“哥伦布日”,以纪念探险家哥伦布首次登上美洲大陆。欧洲国家每到这一天就会大肆庆祝。西班牙首都马德里12日展开盛装游行等庆祝活动,吸引众多观众。但哥伦布在拉美却不太招人喜欢。你认为下面哪句话最能表达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情感()

A . “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侵略与种族灭绝先锋”

B . “这是地球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创举”

C . “缩短了美洲社会步入资本主义文明时代的历史进程”

D . “曾经站在航海历史的门槛上,向前迈进了决定性一步的历史人物之一”

16. (2分)英国历史学家J.R.格林说“七年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的—个转折点,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七年战争对英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有()

①夺取了西属美洲贩卖奴隶的专卖权②取得了对印度的完全控制

③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A . ①②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17. (2分) 19世纪初的一则名人讣告是这样评价该名人所研制的成果的:“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

并报偿后代的劳动。”这位“名人”是

A . 瓦特

B . 爱迪生

C . 法拉第

D . 卡尔本茨

18. (2分) (2018高二下·泰州期中) 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

A . 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

B . 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C . 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

D . 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

19. (2分)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工业。1934年前最高产量曾达27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恢复到16万吨,1948年又跌至13万吨,并被征军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客观原因有()

①资金少、技术弱、产品竞争力差②官僚资本压制和国民政府内战政策③日本的经济掠夺④美国的经济侵略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20. (2分)下图是一张股票,对图片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 利于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 . 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 . 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 . 手工业者以股息发放工资

21. (2分) (2019高一下·岳阳期中) 1952~1978年期间,中国工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0%左右提高到44.4%。从“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状态转变为世界工业大国。据此可知建国30年来工业化建设()

A . 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 . 扭转了近代以来落后局面

C . 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

D . 计划经济禁锢了中国活力

22. (2分) (2017高三下·雅安模拟)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历了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中国经历了由照搬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改革。这表明()

A . 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

B . 企业国有化成为变革的重要内容

C . 经济危机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原因

D . 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趋向一致

23. (2分)有学者对前苏联的某领导人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他谴责了独裁,但未触及专横的权力;他抛弃了个人崇拜,但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了个人崇拜的体制。”在下列言论中能反映这位领导人的工作作风的是

A . “马克思认为理论符合于现实是理论的唯一标准”

B . “发展重工业,过去和现在都是苏联经济的不变原则”

C . “玉米能够使农庄像插了翅膀一样飞腾起来”

D . “用人道、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24. (2分) APEC的成员国是

A . 亚洲国家

B . 发展中国家

C . 西方国家

D . 环太平洋国家

二、综合题 (共3题;共25分)

25. (15分) (2018高一下·四川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原发型,指的是西欧和北美,主要是内部因素,积累,自发转变;一种是传导型,大多数国家都是,主要不是内部因素,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

——杨宁一《现代化理论》

材料二:估量整个民族工业,则其先决问题又当别论。于此吾人应特加注意者,工业上局部或个别之兴隆,在整个民族工业或大规模基本工业未能建立以前,均将如昙花一现,不久即销声匿迹。例如上海之我国纺织业与螺丝业,虽曾盛极一时,而其前途仍至渺茫。故提倡国货最根本之办法,在乎奠定民族工业之基础。而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程,厥惟三端(条件):曰民族独立,曰政治清明,曰农村繁荣。

——陈翰笙《建立中国民族工业之前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现代化”的类型及理由。

(2)结合史实分析“现代化”过程中,中国近代经济结构有哪些“转变”?这种“转变”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昙花一现”的原因?

26. (5分)(2017·山东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702—1772英国的国外贸易增长了两倍,1715—1771年法国国外贸易的价值增加了4倍多。这时对外贸易的格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770年前,英国的对外贸易大部分是同欧洲大陆进行的,到1775年时,其对外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近2/3的原料来源和贸易对象在欧洲以外的地区。随着贸易的发展,西欧出现了许多从事国际贸易的繁荣城市。伦敦垄断了英国对亚洲的贸易,是蔗糖贸易中心;利物浦是奴隶贸易的中心。阿姆斯特丹不仅控制了荷兰与亚洲、美洲的贸易,而且成了世界的商业中心和中介贸易转运站,法国、英国殖民地的产品经此地转运到中欧。里斯本支配着葡萄牙的对外贸易。加的斯控制了西班牙的国际贸易。此外还有法国的南特、波尔多等。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据材料,归纳其中一种历史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性强。)

27. (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马可·波罗游记》是意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1324年的东方游记。书中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他在书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

《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打开了欧洲的地理探寻欲望和心灵视野,掀起了一股东方热、中国流,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15世纪时,一些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险家,如葡萄牙航海家亨利王子,意大利的哥伦布、葡萄牙的达·伽马等读过该书后,从中得到巨大的鼓舞和启示,激起了他们对于东方的向往和冒险远航的热情。事实上,美洲大陆的发现纯属意外,因为游记的忠实读者哥伦布原本的目的地是富庶的中国。

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史实。并评述其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共24题;共4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二、综合题 (共3题;共25分)

25-1、

25-2、

25-3、

26-1、

27-1、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2020年安徽省阜阳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3月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1.殷商时期,巫风弥漫,祭祀鬼神的现象相当普遍;西周时期,当政者认为,执政必 须注重重民众需求,即使上帝百神和先公先王也曾是考虑民众愿望的“至上神”。 这一变化说明西周时期() A. 祭祀对象发生变化 B. 民本思想逐渐显现 C. 平民地位有所提升 D. 族权色彩日渐浓厚 2.汉武帝时期,“元狩四年,山东水灾,凡有流民七十八万口;元鼎六年,山东河灾, 令饥民流亡江淮间就食”;(汉昭帝)始元四年秋七月,诏日:“比岁不登,民匮于食,流庸未尽还。”这些流民流亡他乡,成为地主田庄的徒附,“耕豪民之田”,或庸耕于庄园中。这反映出当时() A. 田庄稳定了社会秩序 B. 田庄经济是当时最重要的经济形态 C. 土地兼并现象较严重 D. 田庄经济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3.宋太祖对丞相赵普说:“我在民间时,花几十文铜钱就可以买一只熏笼。今天做了 天子,反而要了几天还弄不到,是什么道理?”赵普答道:“这是历来的条贯,不是单为陛下制定的,而是替陛下的子孙安排的,假若后代子孙要非理制造奢侈物品,必须各个机构逐级审批,还要经过台谏官的理会。”这反映出() A. 君权与相权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 B. 皇帝不愿生活受到大臣的制约 C. 宋代的皇权扩张得到有效的约束 D. 官僚政治形成对皇权的制约机制 4.有学者指出,汉、唐、宋时,“天下等于中国加上四夷”;清朝前期,统治者则认 为“天下等于中国”“我皇上为统驭天下中国之主”。据此可知,清代这-认识 () A. 为构建其华夏正统地位而服务 B. 丰富了传统“天下”观的内涵 C. 体现了“夷夏”之辩的日益弱化 D. 明确了“中国”与“天下”概念 5.如图为晚清同治年间洋(货)关税收人变化趋势情况统计图(单位:两)。这一变 化趋势() A. 便利了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 B. 表明中国逐渐收回了关税主权 C. 反映出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 D. 说明中国确立了洋税主体地位 6.孙中山在吸取近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进化论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他说,地 球形成后经过漫长的“物种进化“”物竞天择”,出现不同等级的生物,经过“千百万年”之进化,“人类乃成”。但人类进化原则与其他物种不同,“物种以竞争为原则,人类则以互助为原则“。该观点() A. 忽略了人类与自然进化的不同 B. 支持把物种竞争原则搬到人类社会 C. 论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合理性 D. 未能全面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高一上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含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注意: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Ⅰ卷(非选择题)(共6页24题),全部答案必须按要求填在答题卡的相应答题栏内 ......。 ............,否则不能得分2.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人工固氮B.白磷自燃C.铁的锈蚀D.碘的升华 2.下列物质分类中,前者包含后者的是 A.氧化物、化合物B.溶液、胶体 C.化合物、电解质D.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 3.下列物质的俗称与化学式不对应的是 A.生石灰-CaO B.胆矾-CuSO4C.烧碱-NaOH D.酒精-C2H5OH 4.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 B. 胶体粒子带电荷 C. 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 D. 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5.下列物质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MgSO4=== Mg2+ + SO42-B.Ba(OH)2=== Ba2+ + OH2- C.NaHCO3=== Na+ + HCO3-D.H2SO4=== 2H+ + SO42-

6.可作为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氧气来源的物质是 A.Na2O2B.NaHCO3C.H2O2D.KMnO4 7.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O3B.H2S C.CO2D.NO 8.下列变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CuCl2 → Cu B.Na2CO3 → CaCO3C.SO2 → SO3D.MnO4-→ Mn2+ 9.在含有大量H+、K+、NO3-的溶液中,还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OH-B.CO32-C.Mg2+D.Fe2+ 10.除去混在碳酸钠粉末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 A.加热B.加入NaOH溶液C.加入盐酸D.加入CaCl2溶液11.某学生用氯气消毒过的自来水配制下列物质的溶液,会导致药品明显变质的是A.NaCl B.AgNO3C.Na2SO4D.盐酸 12.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A.CuCl2B.MgCl2C.FeCl3D.FeCl2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的摩尔质量为36.5g B.1mol H2SO4的质量为98g·mol-1 C.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D.CO2的摩尔质量是H2的摩尔质量的22倍 14.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1 Na2CO3溶液中Na+的数目为0.2N 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的分子数目为0.1N A

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

2016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试题(一) 数学(理) 第I 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1lg(|{},1|1||{2 -==≤-=x y x N x x M ,则=N C M R I A.[1,2] B.[0,1] C.(-1,0) D.(0,2) 2.复数i i -12(i 是虚数单位)的虚部是 A.-1 B.2 C.-2 D.1 3.设α为锐角,若5 4)6cos( = +π α,则)32sin(π α+的值为 A.2512 B.2524 C.2524- D.25 12- 4.在区间[0,1]上随机取两个数x ,y ,记P 为事件“3 2 ≤+y x ”的概率,P= A.32 B.21 C.94 D.9 2 5.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3432=++a a a ,则5S = A.5 B.7 C.9 D.11 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π3 264- B.π264- C.π464- D.π864- 7.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N =3,那么输出的S = A.1 B.23 C. 3 5 D.2 5 8.已知向量a =(1,2),b =(2,-3).若向量c 满足c ⊥(a +b ),且b //(a -c ),则c = A.)37,97( B.)37,97(- C.)3 7,97(- D.)3 7,97(-- 9.设函数?? ???->-+-≤-=1 ,72 1 ,)(31 x x x x x x f 则=-)]8([f f A.4 B.-4 C.2 D.-2 10.若圆)0(1)2()3(:2 2 >=-+-a y x C 与直线x y 4 3 =相交于P 、Q 两点,则||PQ = A. 65 2 B. 65 3 C. 65 4 D.6 11.设m >1,在约束条件?? ? ??≤+≤≥1y x mx y x y 下,目标函数z =x +my 的最大值小于2,则m 的取值范围为 A.)21,1(+ B.),21(+∞+ C.)3,1( D.),3(+∞ 12.对于函数x e x f ax ln )(-=,(a 是实常数),下列结论正确的一个是 A.1=a 时,)(x f 有极大值,且极大值点)1,2 1 (0∈x B.2=a 时,)(x f 有极小值,且极小值点)4 1,0(0∈x C.2 1 = a 时,)(x f 有极小值,且极小值点)2,1(0∈x D.0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教案

写在复习前面的话 一、历史高考的备考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高考主要考什么?简单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即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情感。 1.基础知识 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其次,储备好知识(记忆知识)才是备考的基本方法。历史高考像建房,知识记忆是准备沙、石、砖和钢材。历史高考像煮饭,知识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1、全面掌握 教材= 主干知识+隐性知识 教材= 目录+正文+ 黑体字+小字+ 图表+注释+ 习题+大事年表 2、重点掌握 主干知识=历史事实+ 历史结论+历史线索+阶段特征 重点知识= 考纲要求+ 时事热点 重点知识= 重要历史人物+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3、多层次掌握 历史事实 =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历史结论 = 背景、目的、原因、特点、性质、实质、影响、意义 只有主动读教材,喜欢读教材,善于读教材,能自主整理教材,练习后回归教材,才能全面掌握教材。 理清章节的知识结构,构建立体的知识体系;透彻理解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归纳历史线索;进行纵横比较。 理解基础上强化记忆,务求过关;按史实、结论的要素进行索引式记忆、尝试记忆;简化记忆,牢记关键词;自主整理知识,按自己的方法牢记;切忌从头看至尾,什么也没记。 第三,历史高考以能力为主导。历史选择题的解题还是:熟记课本主干知识,运用相应历史学科能力正确选择。历史非选择题的解题还是:以课本历史知识为资源,独立运用阅读和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去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评价历史事实。 1.学会主动学习、积极学习历史; 2.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4.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5.学会认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四,历史高考复习不可能一撮而就,成功在平时,所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规范的训练,这才是成功之道。 1.以练习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主体; 2.依据高考模式进行三限:限时、限量、限分值; 3.严格要求按规范答题,主观题进行上本训练; 4.强调更正,每人必须准备错题本和草稿本; 5.练习更正后必须回归训练目标,务求举一反二。

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政治试题解析

2011高考文科综合安徽卷政治试题解析 1.(2011年安徽卷)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实 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 ①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②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胀压力 ③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④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具体而言,对财政政策,强调积极而审慎;对货币政策,强调稳健而灵活。我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较大的弹性,针对2011年通胀压力较大的宏观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的取向是适度从紧。选项①④是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不符合题意。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严格控制信贷规模,可以缓解通胀压力;通过严格控制信贷投向,可以深刻影响企业生产经营,从而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故②③两项符合题意。答案为C。 2.(2011年安徽卷)图1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同期,该 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图1 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②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通过曲线,可以看出价格在下降;再通过“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这一信息,可以看出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同时还可看出该商品有较大价格弹性。某种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需求量同向变动,故选项①正确;富于价格弹性的商品,其替代品的需求量与该商品的需求量反向变动,故选项③正确。答案为A。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化学试卷

福建省福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 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I.、C-12、N-14、0-16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含1O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20分) 1.下列说法,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A.只用米汤就可以鉴定食盐是否加碘 B.一滴水中的分子数比全球人口还多 C.汽车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 D.可口可乐pH=2.2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N2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I D.乙酸乙酯的结构简式:C2 H5 COOC2 H5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131 53 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氧化钙溶于水 B.铁粉溶于稀硫酸 C.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D.碳酸钙分解4.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 A.酸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5.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 ..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B.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水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少量液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液封 6.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A.盐酸、空气、醋酸、干冰 B.冰醋酸、海水、硫酸钠、乙醇 C.蛋白质、油脂、烧碱、石灰石 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 7.判断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依据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是否有电子转移 B.共价化合物:是否含有共价键 C.强弱电解质:电解质溶解度大小 D.金属晶体:晶体是否能够导电 8.对滴有酚酞试液的下列溶液,操作后颜色变深的是 A.AlCl3溶液中再溶入AlCl3 B.CH3COONa溶液加热 C.氨水中加入少量NH4Cl固体 D.醋酸溶液加热 9.在含Na2CO3和NaHCO3各1mol的混合溶液中加入O.5mol下列物质,其中能使HCO3-的数目减少,CO32-数目增加的是 A.HCl B.Na2SO4 C.NaOH D.BaCl2 10.将足量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所含离子还能大量共存的是 A.K+、SiO32-、NO3- B.NH4+、Al3+、SO42一 C.Na+、OH一、SO42一 D.Na+、CH3CO一、ClO一 二、选择题(本题包含10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共30分) 1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周期元素最高价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Na的原子半径比Cl的大,但Na+的半径比Cl一的小

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第1套真题

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00年前,中国大地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以磅礴之力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中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更多地体现为“家国情怀”,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五四时代的青年们心怀天下,为济世救民,不惜,慷慨赴难。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最终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这才是五四精神最大的当代价值,也才是我们对五四运动100周年最好的纪念。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爆发鼓动临危受命夙夜在公 B . 暴发鼓动挺身而出舍身取义 C . 爆发鼓舞挺身而岀舍身取义 D . 暴发鼓舞临危受命夙夜在公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 B . 家国情怀的精髓,乃是担当和责任 C . 责任和担当,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里面 D . 家国情怀的精髓,就体现在担当和责任里面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和奋斗动力 B . 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加快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C . 家国同构,秉承五四精神,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撑 D . 秉承五四精神,家国同构,以复兴宏愿激发个体的神圣感,借此建立起当代青年的精神支撑,增强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 二、现代文阅读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鉴、互促的

高三历史专题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

高三历史专题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史 一、发展概况 1、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以为中心的独立革命 (1)背景: A西欧国家(英、西、葡)对美洲大肆进行殖民掠夺,以屠杀、掠夺贩卖黑奴等方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并进行殖民统治。 B 经济的发展,美洲人民强烈要求摆脱欧洲殖民统治,双方矛盾尖锐。 C 思想传播,殖民地人民意识觉醒。 (2)主要事件: ~年美国战争;~年革命(杜桑·卢维杜尔); 1815~1826年战争(玻利瓦尔解放今天的、和;圣马丁解放了、和首府以后引退);葡属独立。 (3)性质:反对,美国独立战争还具有的性质。 (4)特点: A 为中心。 B以的形式进行。 C运动受思想的影响。 D带有和的双重性质。 (5)影响: A美国独立战争: B拉美独立运动的影响有哪些?: 2、19世纪上半期:以为代表的反殖反封建斗争 (1)背景: A 使西方国家实力进一步加强,对外殖民扩张加剧,殖民侵略以为主要形式。 B殖民主义者与势力开始勾结,亚洲各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 (2)主要事件: 、、、、 (3)性质:具有和的双重性质。 (4)特点: A以为中心。(同时期欧洲民族解放运动:19世纪20—30年代希腊、比利时独立;1848年革命中的东南欧民族解放运动) B_______或__________领导,提不出___________纲领,大都带有_______色彩。 C具有______________的双重性质(最突出) D发生在工业革命完成后 (5)影响: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封建势力,表达了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革现状的决心和勇气。 ※从总体来看,这些民族起义大多以失败告终。尽管各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起义均属_________________运动,即领导起义的多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阶级,他们不是_____________的代表者,没有先进思想指导,提不出________纲领,尽管有的起义规模大、时间长、地域广,对殖民主义打击也很沉重,但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联合镇压下,终究难以胜利。同时期亚洲______进行资产阶级改革。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亚洲觉醒

安徽省合肥市202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肥市2021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卷上。) 1.西周时期设立专门的采诗官,并建立了“采诗观风”制度,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由此可见西周() A.礼乐制度的渐趋完善 B.统治者重视社会舆论 C.民间诗歌的蓬勃发展 D.周天子强化基层管理 2.春秋末年,晋国赵氏宣布不管是生产奴隶还是家庭奴隶,只要立了战功,就可以成为自由民。同时实行“旧田半税,新田不税”的政策。这些做法()A.有利于新生产关系的发展 B.直接造成三家分晋的局面 C.说明当时社会的纷争不断 D.体现宗法制度的全面崩溃 3.下图为秦始皇巡行路线及石刻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秦始皇的巡行()

A.意在全面推行郡县制度 B.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爆发 C.增进了华夏文化的认同 D.形显了秦始皇的仁德之心 4.为纪念中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我国首台量子计算原型机以“九章”命名。《九章算术》中有关于“田亩”“交易”“赋税”的计算方法,对分数、开立方、二次方程等也有论述,还有负数的记载。这反映出《九章算术》() A.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B.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C.体现了统治者重视数学研究 D.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5.下图体了不同的时期犁的形制,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冶铁技术的进步 B.国家优一的雅动 C.土地类型的不同 D.精耕细作的需要 6.宋朝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科考中不仅南北地区使用的试卷不同,而且还按照地区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这()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有利于人才选拔程序的完善 C.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D.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7.下表所示五代十国时期黄河多次决口,据此可推知黄河决门是五代十国时期 C.农耕经济繁荣的必然产物 D.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动力 8.王夫之认为,历史首先必须是信史,不能挟私,反对史书以附会人事,对众人所公认的“大美大恶”,不再作喋喋论述,这样才能实现“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之师也”。王夫之的主张() A.维护了宋明理学的权威 B.论证了史学革命的必要性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D.加速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9.学者陈加麓认为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一鸦片战争才认识的,由此社会产生某些变化给封建的封闭体打开了缺口,向近代化迈出一小步。这里的“某些变化”() A.导致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引发了太平天国运动 C.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刺激了新思潮的萌发 )

【精选3份合集】2018-2019年福州市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选择题 1.下列 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 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质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向一定量石灰石滴 加稀盐酸 向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加入 少量二氧化锰 向相同铁粉和锌粉加入 足量稀盐酸 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不 断加入铁粉 A.A B.B C.C D.D 【答案】B 【解析】A、碳酸钙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是图中二氧化碳的起点不是在原点,错误;B、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之下能够分解产生氧气,而导致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但是氢元素的质量不变,正确;C、等质量的+2价金属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时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少,故铁产生的氢气的质量要多,但是开始时,酸不足,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取决于加入酸的质量,所以斜线应重合,错误;D、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了铜,该反应中铁和铜的质量关系为: Fe+CuSO4═Cu+FeO4 56 63.5 所以可以判断加入的铁的质量比生成铜的质量要少,即固体的质量要减少,但是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固体,所以起始固体的质量为0。所以固体的质量是不断增加的,错误。故选B。 2.有反应322 Δ 2Cu(NO)2CuO+O+4X ,则X的化学式是 A.NO B.NO2 C.NH3 D.N2O3 【答案】B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进行分析。 反应物中有2个Cu原子,生成物中除X外有2个Cu原子。 反应物中有4个N原子,生成物中除X外有0个N原子。

反应物中有12个O原子,生成物中除X外有4个O原子。 则4个X分子中有4个N原子和8个原子。所以X的化学式为NO2 故选B。 3.为研究盐酸的化学性质,小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产生白色沉淀的是() A.B.C.D. 【答案】A 【详解】A、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故选项正确。 B、稀盐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变化,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故选项错误。 D、锌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溶液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除去CO中少量的CO2,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A.加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B.通入氧气点燃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加入足量水 【答案】A 【详解】A、二氧化碳能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氧化碳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通入氧气点燃,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一氧化碳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一氧化碳不能,但常温下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小,不能全部与水反应,不能将杂质全部除去,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A。 5.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20高三地理质量检测试题(一,含解析)

2019高三质量检测(二) 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崇明东滩位于长江入海口, 2002年素明东滩被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是公认的具有全球意义的生态敏感区。互花米草地下根茎发达,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花米草作为一种有益的植物被引种到崇明东滩。2002年之后,崇明东滩这个鸟儿的“国际加油站”面临一场巨大的生态危机,几年之中,这里的鸟类数量急剧减少,底栖动物密度和生物量大幅度下降。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互花米草被引种的原因是 A. 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B. 促进陆地淤长 C. 增加鸟类的食物来源 D. 减小滩涂面积 2. 崇明东滩鸟类数量急剧减少的原因是 A. 环境污染加剧 B. 气候变化 C. 滩涂面积的减小 D. 食物减少 3. 崇明东滩作为国际重要湿地,适宜发展 A. 滩涂养殖业 B. 水产品加工业 C. 旅游业 D. 绿色农业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 根据材料“互花米草地下根茎发达”,因此,引种的最主要目的应该是促淤造陆,选B。 ......... 3. 崇明东滩作为重要湿地,不能大规模发展养殖业、工业、农业,但可以发展旅游业,选C。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和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4. 图中山脉西侧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温带大陆性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5. 导致图中山脉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太阳辐射 B. 大气环流 C. 地形 D. 洋流 6. 该区域西部的海域为 A. 北印度洋东部 B. 南太平洋东部 C. 北太平洋西部 D. 北大西洋西部 【答案】4. A 5. C 6. B 【解析】本题组考查世界地理,难度不大。根据西海岸基带植被为落叶林可以推断该区山麓地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地形阻挡西风深入导致山地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大,区域东为陆地、西为海洋、基带为温带可以据此结合选项分析。 4. 由图可知,该山山麓地带植被为落叶林,落叶林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植被,根据图示,该山应位于大陆的西岸,而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大陆东岸,排除。只有温带海洋性气候符合要求,选A。 5. 图中山脉为南北走向,东西两侧自然带差异主要是因为降水的不同,而降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山脉阻挡西风导致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选C。 6. 此图是指海域位于大陆的西侧,北大西洋西部、北太平洋西部均为陆地,北印度洋东部山麓为热带植被,均不符合题意;只有南太平洋东部符合要求。故选B。 辽宁桓龙湖畔有一块最适宜冰葡萄生长的地方,被称为“黄金冰谷”,这里具备在全球范围内罕见的冰葡萄生长所需的各种理想因素:北纬41度、海拔380米,使冬季寒冷但不干燥,而且每个冬季都能达到零下8℃并持续24小时以上的自然低温,确保每年都有冰葡萄酒出产。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 影响冰葡萄生长的主导因素是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古代政治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政治 (本专题为高考超星级核心考点,几乎每年必考,请同学们务必重视)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与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二.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三.中国古代监察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夏: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2.商:国家大事通过占卜来决定,王权和神权的结合(甲骨文) 3.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分封制⑴目的:进行有效统治⑵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的后代⑶影响:积极:巩固王权、加强统治;消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宗法制: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三种宗法形式:家谱、宗祠、族规 4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⑴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 ⑵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管理全国军务)御史大夫(副丞相,监察百官) ⑶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5西汉 ⑴中央集权:汉初郡国并行,封国常与中央抗衡;汉武帝: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⑵君主专制:汉武帝:内(中)外朝制度削弱相权 6唐 ⑴中央集权问题并未很好的解决,唐朝后期藩镇割据,节度使作乱(安史之乱) ⑵君主专制: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草拟、颁布政令)、门下(审核政令)、尚书(执行政令)三省长官均为丞相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7宋 中央集权 ⑴军事:杯酒释兵权;地方精兵强将编入中央禁军 ⑵行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⑶财政:设转运使,地方财政大部分运往中央 特点:重文轻武;分割权力,相互制约;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积贫积弱 影响: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君主专制 ⑴宋初,设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⑵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财权 8元

安徽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安徽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共15题;共44分) 1. (3分) (2015高一上·海南期中) 约翰·古斯塔夫·德罗伊森在《历史知识理论》序言中指出:“过去的事,如果它不融化于现在某事之中,它就是真正过去了”。这也就是说() A . 历史就是过去的一切 B . 所有的历史都与现实相联系 C . 有借鉴价值的历史才是有意义的 D . 必须把历史融入现实之中 2. (3分)(2017·肇庆模拟) 《后汉书·宦官列传》记载:“中兴之初,宦者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自明帝之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 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庭永巷之职,闺牖房闼之任也。”这种现象实质是() A . 宦官专权乱政 B . 皇权与相权斗争 C . 皇权遭到削弱 D . 皇权至上的产物 3. (3分) (2018高三上·呼兰期中) 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这反映了() A . 明代法律存在等级观念 B . 小农经济滋生性别歧视 C . 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 D . 理学思想影响婚姻观念 4. (3分) 1919年巴黎和会上欧美列强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这直接导致了() A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D . 南昌起义的爆发 5. (3分) (2017高一上·高明月考) 古希腊著名学者伊索克拉底曾这样形象的评价雅典民主:“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这体现雅典() A . 民主决策的非理性 B . 民主程序的不完善

【解析】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B卷)试题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16 Na:23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题文】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A.废弃的金属、纸制品、塑料是可回收资源,玻璃不是可回收资源 B.大力推广农作物的生物防治技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 C.“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D.“低碳生活”倡导生活中耗用能量尽量减少从而减少CO2排放 【结束】 2.【题文】以下进行性质比较的实验,不合理 ...的是 A.比较镁、铝金属性:氯化镁、氯化铝溶液中分别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B.比较氯、溴非金属性:溴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 C.比较Cu、Fe2+的还原性:铁加入硫酸铜溶液中 D.比较高锰酸钾、氯气的氧化性:高锰酸钾中加入浓盐酸 【答案】C 【解析】A卷2 试题分析:A.比较镁、铝金属性的强弱可以通过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的强弱。即氯化

【结束】 3.【题文】中学化学实验中常用到碳酸钠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A.在实验室中,能用碳酸钠溶液制备少量烧碱 B.实验室制CO2气体时,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其中混有的HCl气体 C.制取乙酸丁酯时,用于除去混有的丁醇和乙酸 D.做银镜反应实验时,可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洗涤掉反应前试管内壁上的油污 【结束】 4.【题文】莽草酸可用于合成药物达菲,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7H6O5B.分子中含有两种官能团C.可发生加成和取代反应D.在水溶液中羟基和羧基均能

高三4月质量检查英语试卷(含答案)

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 英语试题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两节,满分40分) A If you need to spend time on the road,it’s important to find ways to keep safe on your feet. Don’t suppose it's your right of way. Yes, you might be crossing at the right place, at the right time, within the crosswalk area, but you are still exposed to danger. It could be a distracted driver, or a cyclist with a loose sense of traffic rules, so you could still get hurt. You can be in the right legally, but that won’t be much help when you're in the hospital. F ollow pedestrian signals. Just as drivers aren’t supposed to speed up to beat a light when crossing through an intersection, pedestrians need to take the same care when obeying their own signals. If the hand is flashing and the countdown is into single dig its (数字),stay where you are. Trying to outrun the flashing hand is unsafe,especially as cars try to clear the intersection before the light turns red. Give drivers enough time to stop when crossing. Don’t suppose that drivers will jam on their brakes when you hit the crosswalk signals. Some provinces, such as Alberta, issue (发出)a ticket if you don’t give drivers enough time to brake. Cross quickly. Once you’ve followed all of the other rules, and it is safe to cross the street, don’t then just wander along in front of six lanes (车道)of traffic. There’s no need to run or jog, but respect the drivers who respected you enough to stop for you. 21. Who is the text intended for? A. Drivers. B. Cyclists. C. Police. D. Pedestrians. 22. What does the underlin ed word “distracted” in Paragraph 2 mean? A. Considerate. B. Strange. C. Kind-hearted. D. Absent-minded. 23. In what case would pedestrians in Alberta be fined? A. Racing against time with drivers. B. Following crosswalk signals. C. Crossing the c rosswalk area. D. Walking outside six lanes. 24. What can be a suitable title for the text? A. Rules for Traffic Police B. Tips to Keep Safe on Your Feet C. Things Every Driver Should Know D. Signals for Both Pedestrians and Drivers

2020高三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

2020高三历史专题知识点归纳 一.中国近代主要不平等条约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南京条约》 2.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5、日本侵略中国:《二十一条》(“五九国耻”)(注意:割地的主要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 二.中共成立以来召开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上海→宣告中共成立 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革命纲领 3.中共三大:1923,广州→决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方针 4.八七会议:1927,汉口→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决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5.遵义会议:1935,遵义→纠正王明“左”倾错误、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6.瓦窑堡会议:1935,瓦窑堡→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洛川会议:1937,洛川→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8.中共七大:1945,延安→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9.七届二中全会:1949,西柏坡→决定工作重心转移和革命胜利后中国的转变 10.新政协会议:1949,北京→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共同纲领》) 11.一届人大:1954,北京→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中共八大:1956,北京→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党的主要任务、经济建设方针 1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北京→提出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 14.中共十二大:1982,北京→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中共十三大:1987,北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 的基本路线 16.中共十四大:1992,北京→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中共十五大:1997,北京→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 想并写入党章 三.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作用:农民分得土地, 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