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线段的定比分点

线段的定比分点

线段的定比分点
线段的定比分点

课题:线段的定比分点.

目的:掌握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和线段的中点公式,并能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线段的定比分点.

过程:

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向直线,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有向线段的数量等许多概念和符号.今天我们想在此基础上跟大家讨论线段的定比分点.

二、新授

1.定义:有向直线l 上的一点P ,把l 上的有向线段21P P 分成两条有向线段P P 1和2PP .P P 1和2PP 数量的比叫做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通常用字母λ来表示这个比值,2

1PP P P =

λ,点P 叫做21P P 的定比分点. 2.说明: (1)21P P 是在过两点1P 、2P 的一条有向直线上的有向线段,1P 是起点,2P 是终点;

(2)P P 1是以1P 为起点,P 为终点;2PP 是以P 为起点,2P 为终点.顺序不能颠倒,否则λ的值就会随之改变;(为了联系紧密,P 为分点,∴2

1PP P P =λ中,P P →1,2P P →,就是起点→分点,分点→终点.)

(3)21PP P P 不是线段的长度之比,而是有向线段的数量之比,这个比与过21P P 的有向直线无关;

(4)在2

1PP P P 中,分子是由线段的起点1P 到分点P 的有向线段P P 1的数量,分母是由分点P 到终点2P 的有向线段2PP 的数量.

请思考,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和点P 分12P P 所成的比有何关系.

3.练习:如图,求点B 分AC ,点B 分CA ,点C 分AB ,点C 分BA ,点A

分BC ,点A 分CB 所成的比.(23,32,25-,5

2-,53-,35-) 由此回答:(1)P 分21P P 的比与P 分12P P 的比互为倒数;(2)λ的符号与点P 的位置有关.

4.小结:若点P 在线段21P P 上,点P 叫做21P P 的内分点,此时0>λ;若点P 在线段12P P 或21P P 的延长线上,点P 叫做21P P 的外分点,此时0<λ.

三、解几的基础是坐标系、点的坐标,那么我们怎样求定比分点的坐标呢? 问题:设21P P 的两个端点分别为),(111y x P 和),(222y x P ,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为λ(1-≠λ),求分点P 的坐标),(y x .

分析:过点1P 、2P 、P 分别作x 轴的垂线11M P 、22M P 、PM ,则垂足分别是)0,(11x M 、)0,(22x M 、)0,(x M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

2121MM M M PP P

P =.

如果点P 在线段21P P 上,那么点M 也在线段21M M 上;如果点P 在线段21P P 或12P P 的延长线上,那么点M 也在线段21M M 或12M M 的延长线上.因此2

1PP P P 与21MM M M 的符号相同,所以21PP P P =21MM M M . ∵11x x M M -=,x x MM -=22,∴x

x x x --=21λ, 即21)1(x x x λλ+=+,当1-≠λ时,得λ

λ++=

121x x x . 同理可以求得y y y y --=21λ,λλ++=121y y y . 因此,当已知两个端点为),(111y x P 、),(222y x P ,点),(y x P 分21P P 所成的比为λ时,点P 的坐标是

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

5. 3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及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要点透视: 1?要清楚向量的坐标与表示该向量的有向线段的起点、终点的具体位置无关,只与其相对位置有关. 2?遇到共线向量与平行有关问题,一般应考虑运用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3?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要注意求定比分点A的值,以便顺利求出分点坐 标. 活题解析: 例1. (2002年天津卷)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O是坐标原点,已知两点A(3, 1),B( — 1, 3),若点 C 满足 OC =aOA+POB,其中 a 氏 R 且 a+3=1,则点 C的 轨迹方程是() 2 2 A. 3x+ 2y— 11 = 0 B. (x— 1) + (y—2)=25 C. 2x— y= 0 T D士+ 2 y— 5=0^ 要点精析:I 设OC =(x, y),OA = (3, 1),OB =(— 1,3), T T T T a OA=(3 a a, 3OB =( — 3, 3 3,又 aOA+ 3OB =(3 a— 3, a+3 3, I X =3*^ — P 二(x, y)= (3a— 3 a+ 33,;$ n , [y =a +3卩 又a+ 3= 1,因此得x+ 2y= 5,所以选D . 思维延伸:本题主要考查向量法和坐标法的相互关系及转换方法. I I 例2. (2003年江苏卷)已知常数a>0,向量c=(0, a),i = (1, 0),经过原点 O以 c+Xi为方向向量的直线与经过定点 A(0, a)以i — 2Xc为方向向量的直线相交于 点P,其中疋R,试问是否存在两个定点E, F,使得|PE| + |PF|为定值?若存在, 求出E, F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要点精析: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概念和计算、求轨迹的方法、椭圆的方程和性质、利用方程判定曲线的性质、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等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和综合解题能力. 解:根据题没条件,首先求出点P满足的方程,据此再判断是否存在两定点,使得P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 因为1=(° 0), c = (0, a), 所以 c + xi =( X, a), i — 2 入c = (1, — 2 Xa). 因此直线OP和AP的方程分别为?y=ax和y— a= — 2 Xx,

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的应用(精品绝对好)

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的应用 一、难点知识剖析 (一)、在运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时,要注意(x 1,y 1)是起点的坐标,(x 2,y 2)是终点的坐标,(x ,y)表示分点的坐标,在每个等式中涉及到四个不同的量,它们分别表示三个坐标和定比λ,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三个量,便可求第四个量. (二)、如何确定定比分点坐标公式中的λ 1、由坐标确定:分点坐标 终点坐标起点坐标 分点坐标--=--=--= y y y y x x x x 2121λ 2、由12 PP PP λ= 确定:先求||||21PP =λ2 1PP =λP 1与2PP 的方向决定λ的符号. 例:设点P 1(),11y x ,),(222y x P ,点P 是直线 21P P 上任意一点,且满足 1 2PP PP λ= ,求点P 的坐标. (三)、特殊情况的分析 1、λ=0时,分点P 与起点P 1重合 2、λ=1时,分点P 为线段P 1P 2的中点 3、λ不可能等于-1(若λ=-1,则P 1、P 2重合,与P 1P 2为线段矛盾) ∴λ∈(-∞,-1)∪(-1,+∞) 4、无论λ取何实数(当然λ≠-1)分点P 不可能与终点P 2重合 二、例题讲解 例1、已知点A 分有向线段的比为2,求下列定比λ:(1)A 分的比;(2)B 分的比;(3)C 分的比.

分析:本题直接用公式计算不太方便,若画出图表就一目了然. 解答:因为A分的比为2,所以A在BC之间,且|BA|=2|AC|(如图所示) 例2、已知P分所成的比为λ,O为平面上任意一点,. 求证:线段定比分点向量公式 证明:∵P分所成比为λ, 例3、已知三点A(x1,y1),B(x2,y2),C(x3,y3),D点内分的比为,E在BC上,且使△BDE的面积是△ABC面积的一半,求向量的坐标.(提示:三角形面积等于两边与其夹角正弦乘积的一半) 分析:要求的坐标,就要求D点的坐标,也要求E点的坐标.由于E点在线段BC上,且已知B、C两点的坐标,因此我们只要能确定E分有向线段的比,应用定比分点公式就能求出E点的坐标,将E点坐标减去D点的坐标就可得到向量. 解答:如图所示,

定比、定比分点公式

(3)定比、定比分点公式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的第三节课,是学习向量坐标表示及运算、向量的模与平行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知识点.它既是对前两节内容复习与巩固,又是对向量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如式子 12PP PP λ=中的λ由实数推广到定比.同时,经历定比分点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领悟定比分点的多元化表示方法.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定比分点公式的形成、深化、拓展与应用.难点是定比λ的理解、确定及定比分点公式中分点、始点、终点坐标位置的识别. 根据本节特点,教师采取启发、提问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则进行自主学习.即课前进行主动预习,课中进行讨论与交流,课后进行探索研究.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定比的概念,掌握定比分点公式; 2通过定比分点公式的推导过程,巩固向量的运算方法; 感悟定比分点的几种表达方式; 3通过本节的学习,提升发现能力、推理能力,渗透数形结合 思想.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定比的概念,定比分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景引入 观察思考,引入新课 问题1:设)1,2(A ,)1,2(--B ,)2,4(C 三点共线,可知BA ∥AC ,即存在实数λ,使BA = λAC ??,那么实数λ= . 而若?BC CA λ=,则λ= . [说明](1)本问题由共线三点坐标求实数λ,它既是对前一节向量平行的复习与巩固,同时又为定比λ的产生作好铺垫(2)通过本题可以看出使两向量平行的实数λ的取值可正可负. 问题2:设1P (1,1),2P (4,4), λ=1.当12PP PP λ=时,你能求出点P 的坐标吗(引出课题) [说明]问题2是由共线三点中的两点坐标和定比λ的值求第三点坐标,本题给出的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样便于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猜出结果,尝试成功的快乐. 二、学习新课 1.定比分点公式

线段的定比分点

线段的定比分点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选择题(共12题,题分合计60分) 1.已知点A分有向线段的比为2,则在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点C分的比是-3 1 B.点C分的比是-3 C.点C分的比是- 3 2 D.点 A分的比是2 2.已知两点P 1(-1,-6)、P2(3,0),点P(- 3 7 ,y)分有向线段2 1 P P所成的比为λ,则λ、y的值为A.-4 1 B.4 1 C.-4 1 D.4,8 1 3.点A(m,n)关于点B(a,b)对称点的坐标 A.(-m,-n) B.(a-m,b-n) C.(a-2m ,b-2n) D.(2a-m,2b-m)

4.已知P 1(4,-3),P 2(-2,6)且|P 1|=2|2PP |,点P 在线段P 1P 2上,则P 点坐标为 A.(0,3) B .(3,0) C.(3,3) D.(1,3) 5.若点P 分所成的比为43 ,则A 分所成的比是 A.73 B.37 C.-37 D.-73 6.向量a 与b (b ≠0)共线的充要条件是 A.a =b B .a -b =0 C.a 2-b2 =0 D.a +λb =0(λ∈R) 7.已知||=10,|AC |=7,则|BC | A.(3,17) B.(3,17) C.(3,10) D.(3,10) 8.已知=(2,8),=(-7,2),则31 等于 A.(3,2) B .(310 ,35- -) C.(-3,-2) D.(35-,4) 9.已知点A (x ,5)关于点C (1,y )的对称点是B (-2,-3),则点P (x ,y )到原点的距离为 A.4 B.13 C.15 D.17 10.△ABC 的两个顶点A (3,7)和B (-2,5),若AC 的中点在x 轴上,BC 的中点在y 轴上,则顶点C 的坐标是 A.(2,-7) B .(-7,2) C.(-3,-5) D.(-5,-3) 11.已知P 点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31 ,则点B 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为 A.4 3 B .3 4 C.-3 4 D.-43 12.点P 在线段 21P P 1=2=,则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为 A.2 B.31 C.32- D.23 - 二、填空题(共11题,题分合计44分)

线段的定比分点

课题:线段的定比分点. 目的:掌握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和线段的中点公式,并能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线段的定比分点. 过程: 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向直线,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有向线段的数量等许多概念和符号.今天我们想在此基础上跟大家讨论线段的定比分点. 二、新授 1.定义:有向直线l 上的一点P ,把l 上的有向线段21P P 分成两条有向线段P P 1和2PP .P P 1和2PP 数量的比叫做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通常用字母λ来表示这个比值,2 1PP P P = λ,点P 叫做21P P 的定比分点. 2.说明: (1)21P P 是在过两点1P 、2P 的一条有向直线上的有向线段,1P 是起点,2P 是终点; (2)P P 1是以1P 为起点,P 为终点;2PP 是以P 为起点,2P 为终点.顺序不能颠倒,否则λ的值就会随之改变;(为了联系紧密,P 为分点,∴2 1PP P P =λ中,P P →1,2P P →,就是起点→分点,分点→终点.) (3)21PP P P 不是线段的长度之比,而是有向线段的数量之比,这个比与过21P P 的有向直线无关; (4)在2 1PP P P 中,分子是由线段的起点1P 到分点P 的有向线段P P 1的数量,分母是由分点P 到终点2P 的有向线段2PP 的数量. 请思考,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和点P 分12P P 所成的比有何关系. 3.练习:如图,求点B 分AC ,点B 分CA ,点C 分AB ,点C 分BA ,点A

分BC ,点A 分CB 所成的比.(23,32,25-,52-,53-,3 5-) 由此回答:(1)P 分21P P 的比与P 分12P P 的比互为倒数;(2)λ的符号与点P 的位置有关. 4.小结:若点P 在线段21P P 上,点P 叫做21P P 的内分点,此时0>λ;若点P 在线段12P P 或21P P 的延长线上,点P 叫做21P P 的外分点,此时0<λ. 三、解几的基础是坐标系、点的坐标,那么我们怎样求定比分点的坐标呢? 问题:设21P P 的两个端点分别为),(111y x P 和),(222y x P ,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为λ(1-≠λ),求分点P 的坐标),(y x . 分析:过点1P 、2P 、P 分别作x 轴的垂线11M P 、22M P 、PM ,则垂足分别是)0,(11x M 、)0,(22x M 、)0,(x M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 2121MM M M PP P P =. 如果点P 在线段21P P 上,那么点M 也在线段21M M 上;如果点P 在线段21P P 或12P P 的延长线上,那么点M 也在线段21M M 或12M M 的延长线上.因此2 1PP P P 与21MM M M 的符号相同,所以21PP P P =21MM M M . ∵11x x M M -=,x x MM -=22,∴x x x x --=21λ, 即21)1(x x x λλ+=+,当1-≠λ时,得λ λ++= 121x x x . 同理可以求得y y y y --=21λ,λλ++=121y y y . 因此,当已知两个端点为),(111y x P 、),(222y x P ,点),(y x P 分21P P 所成的比为λ时,点P 的坐标是

定比分点公式专题讲座

线段的定比分点 南宁二中 陈芬 教学重点:1、准确理解和掌握定比分点的有关概念; 2、掌握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及其推导方法与应用。 教学难点:1、定比分点的有关概念及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推导方法; 2、暴露公式推导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目标 ⑴掌握定比分点的有关概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及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应用。 ⑵领悟到公式推导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并在推导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⑶感悟如何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学会自主学习。 ⑷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探究的精神,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教学方式:启发式、探究式 教具使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中国驻南极的科考站派出的科考车在科考站附近的两个地点1P 、2P 之间进行实地考察(如图),1P 在科考站北偏西距离10公里的地方,2P 在科考站北偏东距离20公里的地方。科考车按一定速度从1P 到2P 直线行驶需3个小时。一天,科考站收到消息,科考车从1P 出发2小时到P 处时出现故障,现从科考站派出的救援车若按一定速度行驶,则应朝哪个方向行驶可最快赶往出事点P 处? 西南

二、探究引入与揭示课题 问题一: 针对以上实际问题,请同学们提炼出一个数学模型。(展示学生的成果) ①已知点),(111y x P 、),(222y x P ,有一点P 使 k PP P P =2 1,求P 点坐标 ②已知点),(111y x P 、),(222y x P ,直线21P P 上有一点P 使 k PP P P =21,求P 点坐标 ③已知点),(111y x P 、),(222y x P ,线段21P P 上有一点P 使k PP P P =2 1,求P 点坐标 问题二: 哪几个表述是可以解决的? (通过分析,学生会发现只有③可以确定解决,①解决不了,而②包含有两种情况,其中一种就是③,那另一种情况呢?引导学生对②进行分类,得出以下两种表述) ④已知点),(111y x P 、),(222y x P ,线段21P P 延长线上有一点P 使k PP P P =2 1,求P 点 坐标 ⑤已知点),(111y x P 、),(222y x P ,线段21P P 反向延长线上有一点P 使 k PP P P =2 1,求P 点坐标 问题三: ③④⑤的表述有哪些异同?可以用什么更简洁的表述形式来代替这些表述? (引导学生归纳出:③④⑤的表述都可用下面的形式代替就) 21PP P P λ= 问题四: λ取何值时分别代表③④⑤的意义? 点P 在线段21P P 上?0>λ; 点P 在线段21P P 延长线上?1-<λ; 点P 在线段21P P 反向延长线上?01<<-λ

线段的定比分点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连接()().2,3,4,3-B A 所成线段中点坐标为。。。。。。。。。。。。。。。。。。。。。。。。。。。。。。。。。 [ ] A.()0,3 B.()3,0 C.??? ??21,25 D.?? ? ??25,21 2.设()()P P P ,5,0,1,221-在21P P 延长线上,=则点P 坐标为。。。。。。。。[ ] A.()11,2- B.??? ??3,43 C.?? ? ??3,32 D.()7,2 3.已知()()y Q P ,3,2,9,4--轴与线段PQ 交点为M ,则M 分所成的比为。。。。。[ ] A. 31 B.2 1 C.2 D.3 4.已知三点()()3,2,5,1,29,4521M M M ?? ? ??共线,则M 分21M M 所成比为。。。。。。。。。。[ ] A.3 B.3- C.31 D.3 1 - 5.若,31 =有,λ=那么实数λ等于。。。。。。。。。。。。。。。。。。。。。。。。。。。。。[ ] A.43 B.34 C.34- D.4 3- 6.设,λ=当点P 在线段AB 反向延长线时,λ的取值范围是。。。。。。。。。。。。。。 [ ] A.()+∞,0 B.()0,1- C.()1,-∞- D.()0,∞- 7.正方形ABCD 相对顶点D B ,的坐标分别为()(),5,2,1,0-则顶点C A ,的坐标分别 为。。。。。。。。。。。。。。。。。。。。。。。。。。。。。。。。。。。。。。。。。。。。。。。。。。。。。。。。。。。。。。。。。。。。[ ] A.()()3,2,1,4- B.()()1,3,3,1- C.()()1,4,2,3- D.()()1,2,3,4- 二.填空题 1.ABC ?顶点分别是()()()y C x B A ,5,2,,5,7--.重心为()1,2G .则__________,==y x 2.已知()()()x C B A .5,8,4,2,1--三点共线,则点C 分有向线段AB 所成比_______=λ; ______=x 3.点()6,3-P 与()3,7-'P 关于点____________ 对称。 4.已知三角形的两个顶点()()4,6,3,10--B A ,它的重心是(),3,2-M 则这个三角形的顶点 C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 5.已知()(),5,1,1,4--B A 点C 在直线AB 上,且,6 1 -=则点C 坐标为________

线段的定比分点

线段的定比分点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研究,弄清定比、定比分点的意义,特别是分点的位置与λ的对应关系. 2.培养学生掌握转化、联想和类比等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线段定比分点公式的猜想、鉴赏及其应用是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线段定比分点中定比λ与分点位置的对应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师:请说出:1.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有向线段数量的意义,并举例说明以上三者的表示方法;2.说出有线段数量公式;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生:(略). 师:在有向直线l 上任取一点P ,把l 上的有向线段21P P 分成两条有向线段P P 1和2PP ,怎样表示这两条有向线段的比?怎样表示这两条有向线段长度的比?又怎样表示这两条有向线段数量的比? 生: 2 1PP P P 、 2 1PP P P 、 2 1PP P P 、分别表示这两条有向线段的比、长度经和数量比. 师:请同学们一定要分析清这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下面我们学习: 1.线段定比分点(板书)这一重要概念. (用投影片打出) “有向直线l 上的一点P ,把l 上的有向线段21P P 分成两条有向线段P P 1和2PP .P P 1和 2PP 数量的比叫做点P 分21P P 所成的比,通常用字母λ来表示这个比值, λ= 2 1PP P P 点P 点做P 1P 2的定比分点.” 师:在λ= 2 1PP P P 中,它是以线段P 1为起点,分点P 为终点的有向线段的数量P 1P 与以分点P 为起点,线段的终点P 2为终点的有向线段PP 2数量之比,为了记忆,我们把它写成λ= 终 分分 起→→,这个顺序不能颠倒. 2.内分点和外分点(板书) 师:下面我们来分析定比分点P 的位置,与之对应的比λ与实数R 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 请看下图:

高中数学教案设计 线段的定比分点

1 §5.5 线段的定比分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自学,使学生了解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由来,初步形成 一个知识网络; 2.理解并掌握线段的定比分点中定比λ的含义、分点的坐标公式及中点坐标公式, 会简单应用; 3.了解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表示形式,为进一步应用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线段定比分点中定比λ值的确定,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使用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时,对定比λ值的确定及分点位置的判断;线 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灵活应用,知识网络的形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 若有向量a (0a ≠)、b ,实数λ,使b a λ=,则a 与b 为共线向量; 2.向量的坐标表示:已知11(,)A x y ,22(,)B x y ,求AB 的坐标. 2211(,)(,)AB x y x y =-2121(,)x x y y =--. 二.线段的定比分点定义(新课讲解) 1.12,P P 是直线l 上的两点,P 是l 上不同于12,P P 的任一点,存在实数λ,使12PP PP λ=, λ叫做点P 分12PP 所成的比.师生共研究λ的正负. “显然,当点P 在线段12PP 上时,0λ>;当点P 在线段12PP 或21P P 的延长线上时, 0λ<”为什么“显然”?请用一句话概括定比分点P 的位置与λ符号的关系. 理论根据是: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当0λ<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定比分点P 的位置与λ符号的关系是内分为正,外分为负。 2.定比λ的值如何确定? 确定定比λ的方法:|λ|的确定方法是,起点到分点的线段长比上分点到终点的线段 长;若P 点是内分点,则λ>0,若P 点是外分点,则λ<0. 即|λ|=12|||| PP PP 练习:如图,点B 分有向线段AC 的比为 ,点C 分有向线段AB 的比为 ,点A 分有向线段BC 的 。 A B C 3 252-35-

高二数学定比和定比分点公式

8.1(3)定比、定比分点公式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是8.1的第三节课,是学习向量坐标表示及运算、向量的模与平行之后的又一个新的知识点.它既是对前两节内容复习与巩固,又是对向量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如式子 12PP PP λ= 中的 λ由实数推广到定比.同时,经历定比分点公式的推导过程,让学生领悟定比分点的多元化表示方法.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定比分点公式的形成、深化、拓展与应用.难点是定比λ的理解、确定及定比分点公式中分点、始点、终点坐标位置的识别. 根据本节特点,教师采取启发、提问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则进行自主学习.即课前进行主动预习,课中进行讨论与交流,课后进行探索研究.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理解定比的概念,掌握定比分点公式; 2通过定比分点公式的推导过程,巩固向量的运算方法; 感悟定比分点的几种表达方式; 3通过本节的学习,提升发现能力、推理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定比的概念,定比分点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四、教学流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 情景引入 观察思考,引入新课 问题1:设)1,2(A ,)1,2(--B ,)2,4(C 三点共线,可知BA ∥AC ,即存在实数λ,使BA = λAC ,那么实数λ= . 而若 BC CA λ= ,则λ= . [说明](1)本问题由共线三点坐标求实数λ,它既是对前一节向量平行的复习与巩固,同时又为定比λ的产生作好铺垫(2)通过本题可以看出使两向量平行的实数λ的取值可正可负. 问题2:设1P (1,1),2P (4,4), λ=1.当12PP PP λ= 时,你能求出点 P 的坐标吗?(引出课题) [说明]问题2是由共线三点中的两点坐标和定比λ的值求第三点坐标,本题给出的点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样便于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猜出结果,尝试成功的快乐. 二、学习新课

圆锥曲线的定比分点

一、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 遇到中点弦问题常用“韦达定理”或“点差法”求解。在椭圆中,以 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k=-;在双曲线中,以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k=;在抛物线中,以为中点的弦所在直线的斜率k=。比如: ①如果椭圆弦被点A(4,2)平分,那么这条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是(答:); ②已知直线y=-x+1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且线段AB的中点在直线L:x-2y=0上,则此椭圆的离心率为_______(答:); ③试确定m的取值范围,使得椭圆上有不同的两点关于直线对称(答:);

特别提醒:因为是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于两点的必要条件,故在求解有关弦长、对称问题时,务必别忘了检验! 二圆锥曲线的几何性质:你了解下列结论吗? (1)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2)以为渐近线(即与双曲线共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为 为参数,≠0)。 如与双曲线有共同的渐近线,且过点的双曲线方程为_______(答: ) (3)中心在原点,坐标轴为对称轴的椭圆、双曲线方程可设为; (4)椭圆、双曲线的通径(过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的弦)为,焦准距(焦点到相 应准线的距离)为,抛物线的通径为,焦准距为; (5)通径是所有焦点弦(过焦点的弦)中最短的弦; (6)若抛物线的焦点弦为AB,,则 ①;② (7)若OA、OB是过抛物线顶点O的两条互相垂直的弦,则直线AB 恒经过定点 三.动点轨迹方程:

(1)求轨迹方程的步骤:建系、设点、列式、化简、确定点的范围; (2)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 ①直接法:直接利用条件建立之间的关系; 如已知动点P到定点F(1,0)和直线的距离之和等于4,求P的轨迹方程.(答: 或); ②待定系数法:已知所求曲线的类型,求曲线方程――先根据条件设出所求曲线的方程,再由条件确定其待定系数。 如线段AB过x轴正半轴上一点M(m,0),端点A、B到x轴距离之积为2m,以x轴为对称轴,过A、O、B三点作抛物线,则此抛物线方程 为(答:); ③定义法:先根据条件得出动点的轨迹是某种已知曲线,再由曲线的定义直接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如(1)由动点P向圆作两条切线PA、PB,切点分别为A、B,∠APB=600,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答:);(2)点M与点F(4,0)的距离比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1,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 (答:); (3) 一动圆与两圆⊙M:和⊙N:都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为(答:双曲线的一支); ④代入转移法:动点依赖于另一动点的变化而变化,并且 又在某已知曲线上,则可先用的代数式表示,再将代入已知曲线得要求的轨迹方程; 如动点P是抛物线上任一点,定点为,点M分所成的比为2,则M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_(答:); ⑤参数法:当动点坐标之间的关系不易直接找到,也没有相关动点可用时,可考虑将均用一中间变量(参数)表示,得参数方程,再消去参数得普通方程)。

浅谈解析几何中的定比分点

浅谈解析几何中的定比分点 解析几何是我们高中阶段的重要内容,很多同学怕解析几何,说到底是怕解析几何中的计算,特别是方法用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计算的繁简,而定比分点是我们解析几何中十分重要的一块内容,无论是课本还是平时的练习题,定比分点内容都占一定的比重,定比分点用得好会简化较多的计算。 定比分点用法较多,大体分为:直接与间接。直接用法有三种: 1、定义直接用:AP PB λ=u u u r u u u r (采用向量来解决) 例如 在?OAB 中,,OA a OB b ==u u u r r u u u r r ,OD 是AB 边上的高,若AD AB λ=u u u r u u u r ,则实数λ等于 ( ) A 2()a b a b a ?--r r r r r B 2()a a b a b ?--r r r r r C ()a b a b a ?--r r r r r D () a a b a b ?--r r r r r 本题直接采用向量来解答: AD AB λ=u u u r u u u r ? ()OD OA OB OA 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 (1)OD OB OA λλ=+-u u u r u u u r u u u r 0OD AB =u u u r u u u r g ? 2()a a b a b λ?-=-r r r r r 2、直接用公式 1A B p x x x λλ +=+ 1A B p y y y λλ += +; 3、直接用向量相等 , ( )(,)P A B P P A B P y y y y x x x x λ--=--。 直接用定义做的题比较少,因为直接用定义,不能较好训练学生的思维,采用间接的题型比 较多,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 将线段比转化为定比分点 例如:已知 1(4,3)P -,2(2,6)P -,且 122PP PP =,求适合条件的点P 坐标。 分析:这种题较简单,解题过程不赘述,这是典型的将线段转化为定比分点来解决。 二、将定比分点转化为线段的比,从而用几何法解题。 例如:设椭圆E :2 211 x y m +=+ 的两个焦点是1(,0)F c -与2(,0)F c (0c >),且椭圆上存在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