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增稠剂和乳化剂的作用区别

增稠剂和乳化剂的作用区别

增稠剂和乳化剂的作用区别
增稠剂和乳化剂的作用区别

增稠剂和乳化剂的作用区别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增稠剂均匀分散于分散介质(连续相)中,而乳化剂作用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界面上。而乳化剂则属于表面活性剂,要求是能降低分散介质与分散相的界面张力,能稳定乳胶粒子形成牢固的保护膜。那么增稠剂和乳化剂的作用区别到底在哪呢?下面就为大家来介绍一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些帮助。

增稠剂顾名思义就是使体系的粘度变大,一般在反应的后期或施工阶段加入改善施工效果。乳化剂大部分是参与有机聚合反应的,其稳定水油两相的作用。相同点就是改变体系的表面张力。增稠剂常常作为助乳化剂使用增稠剂是一种流变助剂,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又分为天然高分子衍生物和合成高分子类,前者如羧甲基纤维素钠、明胶、酪蛋白、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后者如聚(甲基)丙烯酸盐类、聚丙烯酰胺类、聚乙烯醇、聚醚等等。无机的有膨润土,气相二氧化硅等。增稠剂的作用机理类似于其他流变助剂,使体系粘度增加,相互交联形成网状结构,使体系具有结构粘度。有些增稠剂也属于表面活性剂,在水性体系中通过疏水部分作用于粒子表面,亲水部分在分散介质(连续相)中相互作用,因而也可以形成网状结构从而增稠。

乳化剂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的作用是:当它分散在分散质的表面时,形成薄膜或双电层,可使分散相带有电荷,这样就能阻止分散相的小液滴互相凝结,使形成的乳浊液比较稳定。例如,在农药的原药(固态)或原油(液态)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再把它们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可制成透明液体,叫乳油。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阿拉伯胶、烷基苯磺酸钠等。增稠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改善和增加食品的粘稠度,保持流态食品、胶冻食品的色、香、味和稳定性,改善食品物理性状,并能使食品有润滑适口的感觉。增稠剂可提高食品的黏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的作用,中国目前批准使用的增稠剂品种有39种。增稠剂都是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也称水溶胶。按其来源可分

为天然和化学合成(包括半合成)两大类。

第8章--增稠剂与乳化剂

第八章增稠剂与乳化剂 增稠剂和乳化剂都是改善或稳定食品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的添加剂。 传统使用的增稠剂有淀粉、琼脂、明胶等,乳化剂有蛋黄和磷脂等。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利用农副产品制取的新型增稠剂和乳化剂。我国资源丰富,利用某些天然存在的多糖物质以及蛋白质等粘稠物质,可以制取性能良好的增调剂。上海、辽宁、广东、河北、湖南、天津等地,先后试制成功了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果胶、酪朊酸钠等增稠剂,以及单硬脂酸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木糖醇硬脂酸酯等乳化剂。为我国食品添加剂填补了某些空白。 乳化剂 乳化剂是一种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的物质。它可介于油和水的中间,使一方很好地分散于另一方的中间而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根据油在水中分散或水在油中分散的不同性质,乳化剂大体上可分为造成水包油(油/水) 型乳浊液的亲水性强的水溶性乳化剂,和造成

油包水(水/油)型乳浊液的亲油性强的油溶性乳化剂两大类。 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⑴分散体系- 不析出油脂和水珠使体系均匀、消除液面脂圈 ⑵发泡和充气-饱和脂肪酸亲水性的乳化剂形成气溶胶,稳定气泡。 ⑶破乳和消泡-疏水型乳化剂可降低液面表面张力 ⑷抑制结晶-乳化剂影响结晶形成过程,使晶粒细小,避免返砂现象 ⑸抗淀粉老化-与淀粉缔合,抑制糊化淀粉集聚和返生现象,延长食品存放期 ⑹提高韧性与强度- 连接蛋白质中亲水基及亲油基,增加网络或空间结构,使面筋的抗拉力增强

⑺抗菌保鲜- 亲水基朝里,疏水基朝外形成保护膜,在果蔬表面形成一层连续保护膜抑制呼吸与微生物渗透 甘油酯 monosterin 、双、叁 ; 聚甘酯polyglycerol monostearate 单甘酯:X1= X2 = OH 双甘酯:X1=OH ;X2= R 叁甘酯:X1= X2 = R R=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2) 12碳酸、磷酸及衍生物等 单硬脂酸甘油 C 17H 35C H 2C H C H 2O X 1X 2O C H 2C H C H O O O C 17H 35O n

增稠剂介绍

增稠剂 简介: 增稠剂是一种流变助剂,不仅可以使涂料增稠,防止施工中出现流挂现象,而且能赋予涂料优异的机械性能和贮存稳定性。对于黏度较低的水性涂料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类助剂。 增稠剂有水性和油性之分。尤其是水相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流变性,使胶黏剂和密封剂增稠,防止填料沉淀,赋予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控制施工过程的流变性(施胶时不流挂、不滴淌、不飞液),还能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特别对于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制造、储存、使用都很重要,能够改进和调节黏度,获得稳定、防沉、减渗、防淌、触变等性能。 分类: 增稠剂的品种很多,主要有无机增稠剂(以膨润土为主)和有机增稠剂(纤维素类、碱溶胀型丙烯酸乳液类、缔合型聚氨酯类等)。但其中用量最大的还是羟乙基纤维素、缔合型聚氨酯、碱溶胀丙烯酸乳液3类产品。 1. 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增稠剂(HEC)及憎水改性纤维素型增稠剂(HMHEC)是涂料中用得最为广泛的增稠剂种类。纤维素及其他的多糖类增稠剂常以粉状形式存在,应用时常和颜料一起研磨成颜料浆。当后添加时,纤维素和其他无机粉状增稠剂会给涂料带来更多的问题。以液体形式供货的HEC和HMHEC产品为涂料的生产带来了方便。 2. 缔合型聚氨酯 第二类经常用于水性涂料的增稠剂为非离子缔合型的聚合物,最常见的为憎水改性的乙氧基化聚氨酯及相似的含脲、脲-氨酯及醚键的氧化乙烯/氧化丙烯。非离子缔合型的增稠剂通常以水/共溶剂溶液或水溶液的形式存在。因此当其用于涂料时较难分散,且需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其得以充分发挥作用。 3. 碱溶胀丙烯酸乳液 碱溶胀丙烯酸乳液用于水性涂料的增稠剂为碱可溶或溶胀的乳液,有2种基本类型:传统的丙烯酸酯类(ASE)和憎水改性缔合型聚丙烯酸酯类(HASE)。此类增稠剂需加适

食品添加剂复习资料(整理版)

3.丙酸盐:抑制微生物合成丙氨酸而起抗菌作用。 4.对羟甲苯钾酸酯类:通过抑制微生物细胞的呼吸酶系与电子传递酶系的活性,破坏微生物细胞膜结构。使用山梨酸或山梨酸钾应注意什么问题? 1.山梨酸较易挥发,应尽量避免加热; 2.山梨酸能够严重刺激眼睛,切勿溅入; 3.应避免在具有生物活性的产品中使用。因为酶可以使山梨酸分解成1,3—戊二烯,失去防腐能力,同 时还会产生不良气体; 4.不可与乙醇共存,否则产生异味; 5.贮存时防潮、放热(<38℃),防氧化包装完整。 天然防腐剂有何利弊? 利:资源丰富、抗菌性强、安全无毒、抗菌谱广、水溶性好、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在人体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不影响消化道菌群,不影响药用抗菌素的使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弊:天然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抗菌谱研究不够深刻,其适用范围、使用量、使用方法也需要进一步的明确,还有其对食品风味的影响,如何能最大程度发挥其功效等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同时如何将不同来源的天然食品防腐剂配合使用、协同作用,达到互补或协同增效作用,也值得深入探讨。 如何合理使用防腐剂? 1、了解所用食品防腐剂和食品的性质; 2、严格按规定确定适用范围和使用剂量; 3、使用注意事项: (1)尽量减少微生物的污染; (2)确定合理的添加时机; (3)适当增加食品的酸度; (4)与热处理并用; (5)溶解与分散; (6)几种防腐剂的协同作用。 第四章食品抗氧化剂 1、食品抗氧化剂:是指能防止或延缓油脂或食品成分氧化分解、变质,提高食品稳定性的物质。 2、抗氧化剂作用机理? 答: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有三种: (1)数量最多的一类抗氧化剂是靠提供氢原子来阻断食品油脂自动氧化的连锁反应,从而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2)第二类是抗氧化剂自身被氧化,消耗食品内部和环境中的氧气从而使食品不被氧化; (3)第三类抗氧化剂是以通过破坏、抑制氧化酶的活性来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3、简述油溶性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作用机理:油溶性抗氧化剂均属于酚类化合物,它们能够提供氢原子与油脂自动氧化产生的自由基结合,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阻断油脂的链式自动氧化过程。 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对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起到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4.抗氧化剂主要有哪些类型?各有何使用特点? 答:按来源可以分为天然抗氧化剂和人工合成抗氧化剂。按溶解性可分为油溶性食品抗氧化剂和水溶性食品抗氧化剂。油溶性抗氧化剂能溶于油脂,对油脂和含油脂的食品起到良好抗氧化作用,水溶性抗氧化剂能够溶于水,主要用于防止食品氧化变色。 4、抗氧化剂使用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充分了解抗氧化剂的性能; (2)正确掌握抗氧化剂的添加时机; (3)抗氧化剂及增效剂的复配使用; (4)选择合适的添加量:油溶性抗氧化剂的使用浓度一般不超过0.02%;水溶性抗氧化剂的使用浓度相对较高,一般不超过0.1% (5)控制影响抗氧化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光、热、氧气、金属离子及抗氧化剂在食品中的分散性; (6)使用时必须使之十分均匀地分散在食品中才能充分发挥其抗氧化作用。

乳化剂性质及应用

食品乳化剂的性质及应用 一、乳化剂的简介: 1. 乳化剂是一种双亲分子,是有一个亲油端及一个亲水端在体系中,分散 相称为不连续相,在食品中,亲油基常是食品级油或脂的长链脂肪酸,亲水 基可以是非离子型,如甘油,亲水基可以是阴离子型(带负电如乳酸盐),亲 水基可以是两性(如卵磷脂),亲水基可以是阳离子型,具有毒性,一般不 用。 2.乳化液: 常有O/W与W/O型分散液,总的说来,连续相是乳化剂的溶解度较大的一相。 3、HLB 亲水性与亲油性平衡值,理论上,HLB=(亲水性分子量/总分子量)×20=a/b ×20 由此可见,HLB在0~20 较小值代表乳化剂在油相中更易溶解,较大值则相反,常见乳化剂的HLB值:

两种乳化剂混合物的HLB=A×HLBa+B×HLBb 其中A、B表示质量百分数。 经研究: HLB在3~6范围内有利于形成W/O型乳化液 HLB在11~15范围内,有利于形成O/W型乳化液 HLB在6~11范围内,无良好乳化性,只有湿润性能 O/W型乳化液在HLB=12最稳定, W/O型乳化液在HLB=3.5最稳定。 二、乳化剂的作用: 1、乳化剂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互不相溶的水、油两相得以乳化形成均匀、稳定的乳状液,保持油和水的两相稳定。 2、与淀粉作用: 淀粉在水中形成@螺旋结构,内部有疏水作用,乳化剂疏水基进入淀粉@螺旋结构,通过疏水键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或络合物,降低淀粉分子的结晶程度,乳化剂进入淀粉颗粒内部会阻止支链淀粉的结晶程度,防止淀粉老化,使面包、糕点等淀粉类制品柔软,具有保鲜作用。 3、与蛋白络合,改善食品结构及流变特性增强面团强度。蛋白质因氨基酸极性不同具有亲水和疏水性,在面筋中,极性脂类分子以疏水键与麦谷蛋白结合,以氢键与

增稠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增稠剂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增稠剂分述能够作为增稠剂的物质很多,从相对分子质量看有低分子增 稠剂,也有高分子增稠剂;从功能团来看有电解质类、醇类、酰胺类、羧酸类 和酯类等等。下面按化妆品原料的分类方法对增稠剂进行分类,表l列出了目 前使用的增稠剂。1.1低分子增稠剂1.1.1无机盐类用无机盐来做增稠剂的体 系一般是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体系,最常用的无机盐增稠剂是氯化钠,增稠效果 明显。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电解质的存在使胶束的缔合数增加, 导致球形胶束向棒状胶束转化,使运动阻力增大,从而使体系的黏稠度增加。 但当电解质过量时会影响胶束结构,降低运动阻力,从而使体系黏稠度降低, 这就是所说的"盐析"。因此电解质加入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2%,而且和其他 类型的增稠剂共同作用,使体系更加稳定。1.1.2脂肪醇、脂肪酸类脂肪醇、 脂肪酸是带极性的有机物,有文章把它们看成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因为它们 既有亲油基团,又有亲水基团。少量的该类有机物的存在对表面活性剂的表面 张力、omc及其他性质有显著影响,其作用大小是随碳链加长而增大,一般来 说呈线,陛变化关系。其作用原理是脂肪醇、脂肪酸能插入(参加)表面活性剂 胶团,促进胶团的形成,同时由于该极性有机物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间有强烈 的相互作用(碳氢链间的疏水作用加极性头间的氢键结合),使两分子在表面上 定向排列得很紧密,大大改变了表面活性剂胶束性质,达到增稠的效果。1.1.3表面活性剂类1.1.3.1烷醇酰胺类最常用的是椰油二乙醇酰胺。烷醇酰胺能与 电解质相容共同进行增稠并且能达到最佳效果。烷醇酰胺增稠的机理是与阴离 子表面活性剂胶束相互作用,形成非牛顿流体。各种不同的烷醇酰胺在性能上 有很大差异,而且单独使用与复配使用其效果也不同,有文章报道了不同烷醇 酰胺的增稠及泡沫性能。近来报道烷醇酰胺制成化妆品时有产生致癌物质亚硝 胺的潜在危害。烷醇酰胺的杂质中有游离胺,它是亚硝胺的潜在来源。目前个 人护理品工业对是否在化妆品中禁用烷醇酰胺还没有官方意见。1.1.3.2醚类 在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盐(AES)为主活性物的配方中,一般仅用无机盐即能调成合适的黏度。研究表明这是由于AES中含有未硫酸化的脂肪醇乙氧基化物,对表面活性剂溶液的增稠作出了显著的贡献。深入研究发现:对平均乙氧基化 度约为3EO或10EO时起最佳作用。另外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的增稠效果与其产物中所含未反应的醇及同系物的分布宽窄有很大关系。同系物的分布较宽时产品

各种增稠剂的性能对比

各种增稠剂的性能对比 四合一增稠剂、三维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是新型增稠剂。他们的区别在于以下这些方面: 一、溶解速度: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稠度增倍剂,高泡增稠剂入水即溶。 2、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在酸性水质条件下,5分钟即能全部溶解,适用于所有高低转速搅拌类设备:大型电机搅拌机、电钻搅拌机、反应釜、高剪切乳化机、管道乳化机、胶体磨、其他搅拌工具、木棍都可以生产,任何生产设备都能使用。。 3、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在常温中性水质条件下,15--30分钟即能全部溶解,适用于所有高低转速搅拌类设备:大型电机搅拌机、电钻搅拌机、反应釜、高剪切乳化机、管道乳化机、胶体磨、其他搅拌工具、木棍都可以生产,任何生产设备都能使用。。 4、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不限水质,溶解速度较慢,需要电钻搅拌机搅拌。 5、半透明增稠粉,不限水质,溶解速度较慢,需要电钻搅拌机搅拌。 二、透明度: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清澈透明,水溶液象矿泉水一样清澈透明。 2、半透明增稠粉、半透明。 3、高泡增稠剂,在与磺酸+AES复配的情况下是全透明的,单独用是半透明的。 三、稠度稳定性 几种增稠剂稠度稳定性都很好,不会因为冬夏季而出现变果冻和变稀的情况。 四、耐酸碱情况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不耐酸,当PH值小于5,稠度会下降,耐碱,PH值在14都能增稠。 2、半透明增稠粉,不耐酸碱。当PH值大于10,小于5,稠度会快速下降,当PH值偏碱时水溶液呈米黄色。 3、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耐酸碱:PH值在3—14都能增稠,是目前少有的宽幅耐酸碱增稠剂。 五、与盐复配反应 1、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三维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必须与盐复配才能增稠。 2、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不宜与盐复配,会分层。 六、增稠条件 1、四合一增稠剂(兑水后须加盐)、即溶全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658-8透明增稠粉,都能直接将清水增稠,自来水、井水、河水都行。 2、三维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不能清水增稠,必须与盐与AES复配才能增稠。 七、使用量比较 1、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即溶全透明增稠粉使用量都差不多,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6—0.9,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2、全透明增稠粉,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6---0.8,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3、半透明增稠粉,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7---0.9,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4、三维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高泡增稠剂、稠度增倍剂,视水溶液中活性物的多少决定他们的用量,活性物越多稠度增倍剂的用量越少,反之亦然。常规用量为1—2% 5、658-8透明增稠粉,用于洗洁精增稠,常规量是百分之0.8---1,其他产品的用量自己根据产品特性自己确定。 6、四合一增稠剂,独立增稠用量为4%,与活性物复配增稠用量为0.5--4%加,原有洗涤剂溶液中活性物含量越高,则高效增稠剂的使用量则越少,反之亦然。所以使用比例不是固定的,准确比例需要自己的配方试验后确定。 八、使用方法: 1、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需要在酸性水质中溶解,所以要先将活性剂溶于水中后,加磺酸将水的PH值调至3--5,增稠完成后加碱将水的PH值调至7。 2、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易溶于酸性和中性水质,在碱性水质中溶解较慢,配方中属碱性的产品在生产顺序上需要排在最后放。稠度在碱性情况下稠度更高。 3、全透明增稠粉、半透明增稠粉,稠度增倍剂,高泡增稠剂,658-8透明增稠粉、三维增稠剂、四合一增稠剂、AES伴侣增稠剂都是在生产中最后才放。 九、对皮肤头发的亲和性 1、即溶全透明增稠粉、速溶耐酸碱透明增稠粉、全透明增稠粉和658-8透明增稠粉,为高分子聚合物。对皮肤头发的没有亲和

乳化剂在各种乳饮料的稳定性中作用及使用情况分析

乳化剂在各种乳饮料的稳定性中作用及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阐述了乳饮料中影响稳定性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以及这两个因素造成乳饮料体系不稳定的机理。乳化剂是乳饮料中常用的稳定剂,用于乳饮料体系的稳定。介绍了乳化剂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比如HLB值、W一0或0一W乳状液、乳化剂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乳化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乳化剂与脂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等,通过介绍乳化剂的选择和使用原则引出了乳化剂在乳饮料中的作用机理,并列举了几种复合乳饮料或发酵乳饮料中乳化剂的应用情况,进一步说明了乳化剂在乳饮料中的作用。 关键字:乳化剂、作用机理、HLB值、乳饮料、稳定性 正文: 1.前言 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根据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品或天然物质。我国按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分类。如:防腐剂、乳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膨松剂、营养强化剂、甜味剂等23类。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使用量及范围添加才能对人体无害。但是近些年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令大多数人都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阴影,像在果脯、蜜饯、酱菜中超限量使用甜味素,有的甚至在蜜饯类食品中糖精钠最高含量超出允许限量12倍之多;超量使用护色剂亚硝酸盐加工肉制品;在馒头制作过程中滥用硫磺熏蒸馒头,致使馒头中维生素B2受到破坏;在干豆腐、香肠、冰棒中加人柠檬黄、胭脂红等合成色素;甚至在婴儿食品或奶制品中添加糖精、香精等食品添加剂。这些行为都是随意使用并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现象。较为严重的有:比如山西假酒事件,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以及今年所爆发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和上海染色毒馒头事件。其中,与乳及乳制品相关的违禁添加物有4种:三聚氰胺(蛋白精)、硫氰酸钠、皮革水解物及13一内酰胺酶(金玉兰酶制剂,即解抗剂)。皮革水解物,添加到牛奶里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三聚氰胺用来冒充蛋白质;解抗剂可以用来掩

乳化剂介绍

饲料营养—饲用乳化剂在畜禽饲料中的使用 乳化剂能够将饲料中的油脂乳化,从而提高其消化吸收率。本文就市场上出现的乳化剂种类和其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认为卵磷脂类和糖苷酯类乳化剂优于其它类型的乳化剂。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在追求养殖高效应的过程中,为了加快畜禽的生长速度,降低料肉比,饲料中使用油脂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畜禽饲料中添加油脂一般以豆油、玉米油、棉籽油和米糠油为主,也有使用动物油和餐桌剩余油脂的情况。通过合理的使用油脂,畜禽的生产性能大大提高,生长速度加快,料肉比降低。但是在使用油脂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必需克服的缺点:在幼龄畜禽中使用油脂的效果不明显,许多研究表明仔猪日粮中添加油脂对于仔猪的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Cera等,1988; Li等,1990)。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幼龄动物消化道发育不完全,胆汁酸盐和脂肪酶分泌不足以消化吸收饲料中的油脂,造成饲料中油脂的浪费,被幼龄畜禽排出体外。另一方面,仔猪断奶阶段对能量的要求要显著高于生长猪,所以仔猪日粮中的油脂如果能够被充分吸收,仔猪断奶期间的增重将大大提高。现阶段生产实践中,为了提高畜禽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常常大量添加油脂。肉鸡料后期的日粮中油脂的添加比例常常超过3%,哺乳母猪日粮中的油脂也能够达到3%以上,在这样的添加比例情况下,饲料中添加的油脂常常不能达到我们的期望值,这主要是因为日粮中高比例的油脂所需要的胆汁酸盐量大大超过了畜禽体内能够分泌的量,所以油脂的乳化不彻底,没有乳化的油脂常常导致畜禽的腹泻,从而造成畜禽生产的损失。 1、饲料中乳化剂的使用 解决油脂使用上的这些问题,增加油脂的消化吸收率,扩大油脂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比例是提高畜禽生产的重要手段。提高油脂的消化率,添加乳化剂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乳化剂是一种能够溶解于水,又能够溶解于油的两性物质。乳化是把一种液体置于与它互不相混合的液体中,在外力作用下将此液体呈微粒分散的过程,新生成的均匀混合物称为乳浊液.使这两种液体分散,并使乳浊液保持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实质上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在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后,饲料中的油脂能够溶解在水中,大大加强了油脂的消化吸收性能。 饲料中添加乳化剂对畜禽生长性能的影响,许多研究表明当在仔猪含牛油日粮中添加卵磷脂和脑磷脂(添加量为牛油量的10%)时,日粮中脂肪的消化率由80.9%分别提高到88.4%和83.9%。肉鸡饲料中添加卵磷脂作为乳化剂能够减低肉鸡腹脂厚度,提高胴体重。 2、乳化剂的种类 现有阶段使用的乳化剂有数十种,但是用于食品和饲料工业上的主要有:磷脂类、脂肪酸酯和糖苷酯类,饲料上也使用胆汁酸盐类乳化剂。通常商品化的乳化剂产品并不是由单一的乳化剂组成,为了更好的乳化性能,几种乳化剂按照合适的比率组成商品乳化剂。复合乳化剂是由两种以上表面活性剂组成的乳化剂。不同乳化剂之间互相配合,加强了乳化剂对油脂的溶水能力。 3、不同乳化剂的优缺点 磷酯产品主要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工业及饲料中,有精制卵磷酯、改性磷酯、氢化磷酯、复配磷酯、脱色磷酯及粗制磷酯等,品种多达几十种。进一步

食品中常用乳化剂的优缺点及使用范围

食品中常见乳化剂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一、硬脂酰乳酸钠/钙(ssl/csl) 1.优点: 具有强筋的保鲜的作用。一方面与蛋白质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形成面筋蛋白复合物,使面筋网络更加细致而有弹性,改善酵母发酵面团持气性,使烘烤出来的面包体积增大;另一方面,与直链淀粉相互作用,形成不溶性复合物,从而抑直链淀粉的老化,保持烘烤面包的新鲜度。ssl/csl在增大面包体积的同时,能提高面包的柔软度。 2.缺点:与其他乳化剂复配使用,其优良作用效果会减弱。 3.适用范围:根据《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1996中规定:硬脂酰乳酸钠可用于面包、糕点,最大用量为2.0g/kg。 二、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datem) 1.优点: 能与蛋白质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改进发酵面团的持气性,从而增大面包的体积和弹性,这种作用在调制软质面粉时更为明显。如果单从增大面包体积的角度考虑,datem在众多的乳化剂当中的效果是最好的,也是溴酸钾替代物一种理想途径。 2.缺点:吸湿性大,细粉在夏季高温潮湿(或储存不当)时特别容易结块 3.适用范围: 用于植脂性粉末,5.0g/kg。氢化植物油、搅打过的奶油、面包、糕点,10g/kg。 三、蔗糖脂肪酸酯(se) 1.优点: 在面包品质改良剂中使用最多的是蔗糖单脂肪酸酯,它能提高面包的酥脆性,改善淀粉糊黏度以及面包体积和蜂窝结构,并有防止老化的作用。采用冷藏面团制作面包时,添加蔗糖酯可以有效防止面团冷藏变性。 2.缺点:

由于乳化剂的协同效应,单独使用蔗糖酯远不如与其他乳化剂合用,适当复配后乳化效果更佳。在酸性或碱性时加热可被皂化。 3.适用范围: 可用于肉制品、香肠、乳化香精、水果及鸡蛋保鲜、冰淇淋、糖果、面包, 1.5g/kg;乳化天然色素,10g/kg。 四、松香甘油酯 1.优点: 质脆,无臭或微有味。不溶于水、低分子醇,溶于芳香族溶剂、烃、萜烯、酯、酮、橘油及大多数精油。具有稳定饮料的作用。 2..适用范围: 可用于胶姆糖基础剂,最大量1.0g/kg。乳化香精,最大量100g/kg。可用作饮料的稳定剂,用量在成品中不超过0.05%,在口香糖基础剂用量不超过01% 五、改性大豆磷脂 1.优点: 用于人造黄油(氢化油),起乳化、防溅、分散等作用;用于油脂乳化剂,起油水乳化作用,乳化油可以代替纯油脂,有改进食品质量、节约食品加工用油的效果。在巧克力中起保形、润湿作用,能防止因糖分的再结晶而引起的发花现象。糖果中特别是对含有坚果及蜂蜜的糖果,能防止渗油及渗液作用,对口香糖能起留香作用。 2.缺点: 在水中很容易形成乳浊液,比一般的磷脂更容易分散和水合。极易吸潮,易溶于动植物油,部分溶于乙醇。 3.适用范围: 用于人造黄油、巧克力,0.2%~0.3%;糖果,0.5%;口香糖,0.2~0.3%、蛋制品等。 六、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

增稠剂

目录 摘要 (1) 前言 (1) 1.增稠剂 (1) 2.食品增稠剂的来源 (2) 2.1 天然增稠剂 (2) 2.2 人工合成增稠剂 (2) 3.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作用 (2) 3.1 稳定作用 (2) 3.2 增稠作用 (3) 3.3 改善食品的凝胶性,防止“起霜” (3) 3.4 保水作用 (3) 3.5 成膜作用 (3) 4. 影响增稠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3) 4.1 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对黏度的影响 (3) 4.2 PH值对黏度的影响 (3) 4.3 温度对黏度的影响 (4) 4.4 增稠剂的协同效应 (4) 5. 增稠剂食品中应用 (4) 5.1 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4) 5.2 面制品中的应用 (4) 5.3 果冻、饮品等中的应用 (5) 5.4 在其他食品中的应用 (5) 6. 食品增稠剂的应用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7)

增稠剂在食品中的应用 摘要:增稠剂在食品加工中应用广泛,是一类可以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爽滑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呈悬浮状态作用的食品添加剂。增稠剂在食品中添加量较低,却能有效的改善的食品的品质和性能。其化学成分除明胶、酪蛋白酸钠等蛋白质外,还有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天然多糖及其衍生物,以及人工合成的增稠剂。本文介绍了增稠剂特性、食品增稠剂的来源、添加到食品中的作用、在食品中的应用以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黏润、悬浮状、凝胶、衍生物 前言 增稠剂是通过在溶液中形成网状结构或具有较多亲水基团的胶体对保持食品的色香味结构和食品的稳定性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起作用大小取决于增稠剂分子本身的结构及其流变学特性。不同分子结构的增稠剂即使在其他理化参数一致,相同浓度的条件下黏度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别。 1.增稠剂 增稠剂又称胶凝是一种流变助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经常接触的到,广泛用于食品、涂料、胶黏剂、化妆品、洗涤剂、印染、橡胶、医药等领域。其中用于食品时又称糊料或食品胶。增稠剂大多属于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一般都采用物理吸水膨胀化学反应两种原理起到增稠增粘的效果。增稠剂分子中含有许多亲水基团,例如羟基、羧基、氨基和羧酸根等,能与水分子发生水化作用。通常,食品增稠剂都是高分子亲水的胶体物质,大部分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或加工而成。 追溯增稠剂的历史,最早的渊源就在食品。在很早以前,我国便有人在烹调菜肴时用淀粉来勾芡,使得菜肴的汤汁更为浓厚、黏稠,这其实就是最早的“增稠剂”。现代,仍然有些国家,把淀粉划归为食品添加剂中的增稠剂。GB 2760- 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明确规定了39种允许限量使用的增稠剂,允许添加增稠剂的食品种类大致有乳与乳制品、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冷冻饮品、

MSDS-增稠剂ASE6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增稠剂11# 第一部分产品与公司辨识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亚乐顺(TM)流变改性剂 企业名称罗门哈斯国际贸易 ( 上海 ) 有限公司 中国上海 张衡路 1077 号 , 张江高科技园区 , 浦东新区 , 201203 电话号码: (86-21) 3862 8888 企业应急电话 中国021-6921-1032 亚太地区+800-2537-8747 第二部分成分 / 组成信息 该产品是化学混合物。 本产品不含有对健康或环境有害的成分。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根据法规的标准未被列为有害品类。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吸入:转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用水和肥皂洗涤,作为预防性措施。如果皮肤刺激持续,请就医。眼睛接触:用大量水淋洗,如果眼睛刺激持续,请就医。 食入:喝 1 或 2 杯水,如有必要,请教医生。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使用适用于火灾现场的灭火材料。 救火时的特殊危险性:温度超过 100℃/212F 时,此物质可能产生喷溅。产 品干燥后可燃烧。 消防人员的特殊保护设备:佩戴自给式呼吸防护器和防护服。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的预防措施:使用个人防护设备,使人员远离和逆风于溢出 / 泄露的地区。环境预防措施:切勿让溢出物和清洁废物流入市政下水道和开放水体中。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避免接触眼睛、皮肤和衣服。操作后彻底清洗。保持容器紧闭。 切勿呼吸蒸汽、雾气或气体。 储存注意事项:避免冰冻-产品稳定性可能会受影响,使用前搅匀。 贮存温度:1 - 49 ℃ 其他理化性质:处理作业中,材料加热时,会产生单体蒸汽。请参阅第 8 节,了解所需通风类型。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 个体防护 暴露极限:如果有暴露极限,则列在下面。 眼睛防护:有边罩的安全眼镜 手防护:氯丁橡胶手套可提供防渗透保护。用其它耐化学材料制成的手套,可能难以提供足够的保护。 呼吸防护:在呼吸风险无法避免,或因整体防护技术水平的限制,或受到工作组织方法、措施、程序的限制时,使用符合欧州( 89/656/EEC、 89/686/EEC )或等效的被认证的呼吸保护设备。 保护措施:存放或使用这一材料的设施,应该装有洗眼装置。 工程控制:只能在有充分的排风条件下使用。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综述

1 绪论 增稠剂实质上是一种流变助剂,加入增稠剂后能调节流变性,使胶黏剂和密封剂增稠,防止填料沉淀,赋予良好的物理机械稳定性,控制施工过程的流变性(施胶时不流挂、不滴淌、不飞液),还能起着降低成本的作用。特别对于胶黏剂和密封剂的制造、储存、使用都很重要,能够改进和调节黏度,获得稳定、防沉、减渗、防淌、触变等性能。 1.1定义 能明显增加胶黏剂和密封剂黏度的物质称为增稠剂(chickening agent),有水性和油性之分。尤其是水相增稠剂应用更为普遍。在水体系中,当增稠剂达到一定浓度后,亲油端基缔合形成胶束;在水基高分子体系中,增稠剂的亲油基团主要与聚合物粒子缔合,以这种方式完成增稠特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称为水性增稠剂。 1.2分类及机理 水溶性高分子增稠剂的分类有以下几种: 1.2.1纤维素类[1] 纤维素类在水基体系中是一类非常有效的增稠剂,广泛应用于化妆品的各种领域。纤维素是天然有机物, 它含有重复的葡萄糖苷单元,每个葡萄糖苷单元含有3 个羟基, 通过这些羟基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衍生物。纤维素类增稠剂通过水合膨胀的长链而增稠,纤维素增稠的体系表现明显的假塑性流变形态。使用量一般质量分数为1%左右。

纤维素类增稠剂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 1.2.2 聚丙烯酸类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2]自1953 年Goodrich 公司将Carbomer934引入市场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了, 现在这系列增稠剂已经有了更多的选择(见表1) 。 聚丙烯酸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有2 种, 即中和增稠与氢键结合增稠。中和增稠是将酸性的聚丙烯酸类增稠剂中和, 使其分子离子化并沿着聚合物的主链产生负电荷, 同性电荷之间的相斥促使分子伸直张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氢键结合增稠是聚丙烯酸类增稠剂先与水结合形成水合分子, 再与质量分数为10 %~ 20 %的羟基给予体(如具有5个或以上乙氧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结合, 使其卷曲的分子在含水系统中解开形成网状结构达到增稠效果。 1.2.3 天然胶及其改性物 天然胶主要有胶原蛋白类和聚多糖类,但是作为增稠剂的天然胶主要是聚多糖类( 见表1) 。 增稠机理是通过聚多糖中糖单元含有3个羟基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构,从而达到增稠的效果。它们的水溶液的流变形态大部分是非牛顿流体, 但也有些稀溶液的流变特性接近牛顿流体。 1.2.4无机高分子及其改性物 无机高分子类增稠剂一般具有三层的层状结构或一个扩张的格子结构,最有商业用途的两类是蒙脱土和水辉石。 其增稠机理是无机高分子在水中分散时,其中的金属离子从晶片往外扩散,随着水合作用的进行,它发生溶胀,到最后片晶完全分离,其结果形成阴离子层状结构片晶和金属离子的透明胶体悬浮液。在这种情况下,片晶带有表面负电荷,它的

浅谈乳化剂的应用

课题: 浅谈乳化剂的应用 一、课题分析: 乳化剂是乳浊液的稳定剂,是一类表面活性剂。乳化剂的作用是当它分散在分散质的表面时,形成薄膜或双电层,可使分散相带有电荷,这样就能阻止分散相的小液滴互相凝结,使形成的乳浊液比较稳定。例如,在农药的原药(固态)或原油(液态)中加入一定量的乳化剂,再把它们溶解在有机溶剂里,混合均匀后可制成透明液体,叫乳油。常用的乳化剂有肥皂、阿拉伯胶、烷基苯磺酸钠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已经越来越没有立足之地,而同时很多农药开始朝着环保型剂型的方向发展,这些新发展起来的剂型以水基化为主,但是由于大多数原药不溶于水,要想将其加工成水基化剂型必须要利用乳化剂,因而对乳化剂的研究也继在乳油中的应用之后增加起来,乳化剂的应用领域也变得更加广阔,至今乳化剂已经并发展成为具相当规模的工业。 本课题就乳化剂的定义、分类及特点、稳定性机理、选择及用量和乳化性能鉴定,乳化剂在农药、乳液聚合中、食品等方面应用中进行评述。 二、搜索工具的选择: 《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 三、搜索词: 1.中文:乳化剂的应用 2.英语:emulsifying agent 四、检索过程和结果: 文献一:浅谈乳化剂—在农药剂型加工中的应用 农药乳化剂的作用和地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在化学农药的基本加工剂型中,是最基本剂型——农药乳油的必不可少的量大的组分,是决定乳油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虽然乳油这一种剂型已经开始被禁止注册,但是乳化剂在乳油

这一强大剂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视。另外,许多其它农药剂型包括乳粉、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等也都用到乳化剂,并都对制剂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第二,在农药助剂领域内,农药乳化剂是品种最多、产量大、应用广、发展一直很快的一大类,它居世界农药表面活性剂需求量的首位。仅到1988年,按表面活性剂结构分类,农药乳化剂非离子34类,阴离子22类,阳离子和两性离子5类,共计61类。几乎年年都有新结构品种和新产品问世。 农药剂型加工中,当所要加工的农药品种即原药以及要加工的剂型确定以后,首先要做的工作一般就是为这种原药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在正式选用乳化剂之前,首先应该明确乳化剂在这种原药剂型中应该起到的作用,在内吸性药剂中乳化剂的作用除了稳定和乳化之外还要能帮助活性组分在植株体内传递,对叶面处理药剂而言,这也包括药剂通过植株表皮的传输,而在触杀型/保护型药剂中则需要乳化剂帮助增加覆盖面(润湿剂),增强耐冲涮能力(粘着剂)。 乳化剂的选择在理论方面非常匮乏,乳化剂具体的选择是很复杂的,应该首先考虑分散相的结构、特点及被乳化物所需的HLB值,其次考虑乳化剂的结构、组成HLB值。吸附于油水界面的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是选择乳化剂时的重要指标。我们主要介绍一下用HLB值选择乳化剂的方法。 1. HLB值法选择乳化剂 HLB值是Griffin于1949提出的,用以指示表面活性剂与油、水的亲和性,其值介于0到20(后发展为40),越小表示亲油性越强,越大则亲水性越强,大于10可认为亲水。每种表面活性剂都有一个基本固定不变的HLB值,同时,每个分散体系都有一个HLB的需求值,称RHLB。当乳化剂HLB等于RHLB时乳化效果最好,偏离时乳化效果减弱。RHLB只与分散体系的成份相关,与分散体系的浓度及乳化剂浓度均无关。研究表明,油包水乳液体系的RHLB常在3~5之间,水包油乳液体系的RHLB则在8~18之间。这说明稳定的乳液中,乳化剂应易溶于连续相。 测量体系的RHLB,要求不高时可通过理论计算,计算的方法有多种,如分子结构式法、结构因子法、结构参数法、极性指数法等。或以简单的铺展法测量,配制一系列HLB由高到低的水溶液,将油滴在水面。HLB较高时,油滴可以完全铺展开,HLB降低后铺展越来越困难。当油滴恰不铺展而结作一滴时,即得RHLB。此法简便,但较为粗糙。也可用精确的实验方法测量,如乳化法、浊点法、CMC

增稠剂资料整理

增稠剂 一;增稠剂的分类 1.纤维素类 纤维素类又分为 A.非缔合型(HEC) B.缔合型(HMHEC) 最有名的纤维素增稠剂包括: 羟乙基纤维素(Hydroxyethyl Cellulose,HEC) 羟丙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 Cellulose,HPC)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ydroxypropylmethyl Cellulose,HPMC)、 甲基纤维素(Methyl Cellulose,MC)、 羧基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 疏水性改质羟乙基纤维素(Hydrophobically Modified Hydroxyethyl Cellulose ,HMHEC) 2.多糖 3.碱溶涨类(丙烯酸类) 碱溶涨类又分为 A.非缔合型(ASE) B.缔合型(HASE) 4.聚氨脂类 聚氨脂类又分为 A.聚氨脂类 B.疏水性改性非聚氨酯增稠剂 5.无机类 无机又分为 A.膨润土 B.凹凸棒土 C.气相二氧化硅 6.络合有机金属增稠剂 二:特性研究及作用机理 1.纤维素类 1.1非缔合型纤维素增稠剂 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机理: 是疏水主链与周围水分子通过氢键缔合,提高了聚合物本身的流体体积,减 少了颗粒自由活动的空间,从而提高了体系黏度。也可以通过分子链的缠绕 实现黏度的提高,表现为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 这是因为静态或低剪切速度时,纤维素分子链处于无序状态而使体系呈现高 粘性;而在高剪切速度时,分子平行于流动方向作有序排列,易于相互滑

动,所以体系黏度下降。纤维素增稠剂增稠水相,该增稠作用不受连结料、颜料和助剂的影响。这种分子链较长、有分支,部分呈卷曲状。在其余情况下,分子链处于理想的序状态(高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分了逐渐与流动方向平行,这使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之间的滑动更为容易,即低粘度,因而,这种纤维素增稠剂表现出假塑性和结构粘度。通过高分子量的纤维素醚,可获得明显的假塑流动性能。 特点:纤维素类增稠剂的增稠效率高,尤其是对水相的增稠;对涂料配方的限制少,应用广泛;可使用的pH 范围大。但存在流平性较差,辊涂时飞溅现象较多、稳定性不好,易受微生物降解等缺点。由于其在高剪切下为低黏度,在静态和低剪切有高黏度,所以涂布完成后,黏度迅速增加,可以防止流挂,但另一方面造成流平性较差。有研究表明,增稠剂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乳胶涂料的飞溅性也增加。纤维素类增稠剂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所以易产生飞溅。此类增稠剂是通过“固定水”达到增稠效 果,对颜料和乳胶粒子极少吸附,增稠剂的体积膨胀充满整个水相,把悬浮的颜料和乳胶粒子挤到一边,容易产生絮凝,因而稳定性不佳。由于是天然高分子,易受微生物攻击。 纤维素衍生物分子量高低则会影响其增稠的效果,高分子量纤维素衍生物增稠剂具有优异的增稠效果,容易造成类似塑化 (Pseudoplastics)的效果,水相增稠剂与儒教其分子相溶好,低剪切 增稠效果好,PH值容忍度高,保水性好,由于低剪切年度高,触变性 高,所以流变性好,流平性差。低分子量纤维素衍生物增稠剂对产品的 类似塑化性较低,但对水的敏感度较高。 现将纤维素增稠剂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总结如下纤维素增稠剂正面影响 ●通用 ●流动性 ●PH范围大 负面影响 ●喷涂 ●涂层的形成 ●覆盖力 ●水敏感性 ●生物稳定性 ●辊涂时飞溅现象较多 ●稳定性不好 ●易受微生物降解

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作用原理

○食品添加剂○ 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作用原理 张佳程 周浩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乳化剂在食品中的三方面作用:降低界面张力;与淀粉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改进脂肪和油的结晶。阐述了乳剂与食品中各成分的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 关键词:乳化剂作用原理 一、引言 早在1921年,在人造黄油工业中,就应用了单双甘油酯,不过直到15—20年后,食品乳化剂的生产才有较大的工业规模。随着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发展,对食品乳化剂提出了新的要求。 食品乳化剂的世界总需求量约25万吨,其中单甘油酯约占总消费量的2 3,其次是蔗糖酯。我国单甘油酯产量约2200吨,也已开发了乳化能力强的高纯度(90%以上)的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酯我国从80年代开始开发,近来发展很快。大豆磷酯是使用很普遍的乳化剂,兼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目前由于纯度不够,利用价值不高,有较大应用潜力。 二、食品乳化剂的概念 乳化剂一词,仅仅指凭借界面作用,能够促进乳状液或泡沫的乳化作用或稳定作用。不过,表面活性剂一词也常用在这些产品上。在食品中,乳化剂一词有时易产生误解,因为有些产品中所谓乳化剂的实际功能,只能与淀粉蛋白质等成分相互作用,完全与乳化作用无关。但是根据传统习惯,我们仍称它们为乳化剂。 通常食品乳化剂必须具有两种性质:表面活性和可食性。因而,通常食品乳化剂定义为能改善乳化体中各种构成相互之间的表面张力,使之形成均匀的分散体或乳化体,从而改进食品组织结构、口感、外观,以提高食品保存性的一类可食性的具有亲水和亲油双重性的化学物质。乳化剂一般分为油包水型和水包油型两类,以亲水亲油平衡值(H ydroph ilty and L i poph ilyty Balance,简称HLB)表示其特性。规定100%亲油性的乳化剂HLB为0,100%亲水性的HLB为20,其间分20等分,以表示其亲水亲油性的强弱情况和不同的作用(如图1)。在食品乳化剂中,一般亲油性占上风,但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HLB值有相当大的变化。按Griffin 提出的公式可以计算出HLB值。 HLB 值 各乳化剂的适用性 各主要单酯的适用范围图1、HLB值与乳化剂的关系 HLB=20(1-S A) S=酯的皂化值 A=脂肪酸的酸值 三、食品乳化剂的作用 食品乳化剂的作用主要分三方面: 11乳化剂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促进乳化作用,在油—水、乳化剂界面上形成相平衡稳定乳状液。 油水两相之所以不相容,是由于两相间存在界面张力(或称表面张力),即油和水的接触面上有相互排斥和各自尽量缩小彼此接触面积的两种作用力。只有当油浮于水面分为两层时,其接触面积最小,最稳定。 牛奶是奶油及水的乳化体系,一般奶油表现为细微的小滴分散于水中,但长期静置后由于界面张力关系,奶油小滴便聚集成小球,并长大成凝聚团块,浮于水面,若加入乳化剂,其亲油基与奶油结合,在奶油微滴表面形成一层物理膜,可以防止油滴相互聚集。此时

PUR增稠剂的作用机理及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

PUR增稠剂的作用机理及在水性涂料中的应用 报告编号:7.01E 概况 水性涂料都采用增稠剂,为系统提供理想的流变性能。除了传统的增稠剂,如高分子量纤维素醚、多糖和无机增稠剂以外,人们开始使用越来越多的聚氨酯增稠剂。PUR增稠剂具有极强的牛顿流动特性,其流平性能、一次刷涂厚度和耐擦洗性都是最佳的。PUR增稠剂的增稠作用机理为分子里内含的疏水和亲水成分。 1.介绍 水稀释涂料的出现已经有几十年了。50年以前,乳胶漆在涂料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人有兴趣将乳胶漆用于各种广泛的应用,如替代含有机溶剂的醇酸树脂涂料,这个数量明显增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这种水性涂料更环保。作为高光泽、易于施工、具有良好流平性能的醇酸树脂涂料的替代品,这种水性涂料会出现大量问题,如润湿性能、泡沫的形成、干燥性能、流平差、刷涂性、成膜性能,等等。最后3个性能受流变性的影响尤其明显。通常,通过纤维素增稠剂的辅助作用,来调节常规乳胶漆的流变性。这种涂料的流变性能与传统醇酸树脂涂料不同。 该乳胶漆的粘度曲线(流变性)表现出粘度与剪切速率的一种非线性相关关系。剪切速率的增加将引起粘度(结构粘度)的减少。至于醇酸树脂涂料,当粘度出现少量减少时,涂料的结构粘度即降低。这种流变性的不同说明了乳胶漆和醇酸树脂涂料在流动性能和涂层厚度上的不同。而聚氨酯或PUR增稠剂是流变助剂领域中一个最重要的成果。 这种缔合型增稠剂用于水性涂料配方,这些涂料的流变性能与醇酸树脂涂料一致。该文将详细说明这种PUR增稠剂系列的性能和用途,并与传统增稠剂相比较。 2.流变学 流变学是研究物质流动性能的一门科学。 2.1流动行为和流动 液体流动分为层流和湍流。如果人们将平行、无限薄的几个液体层(我们可以将它看作液体的组成)相对移动到另一层,没有出现液体层混合,这种液体流动为层流。如果液体层出现混合,这种流动即为扩散流动。当引入的大量能量(用于引起液体流动)消失并且不用于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