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人处世之三十六计

为人处世之三十六计

为人处世之三十六计
为人处世之三十六计

为人处世之“三十六计”

作者:来源:文章阅读网时间:2013-05-22 07:51 阅读:2495 字体大小: [] [] []

人是之人,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过着“人”的。社会是人的集合体,人在社会上生活,首要的问题是:怎样立足,怎样与人交往,怎样与人相处——怎样为人处世。它关系到人的身心健康,关系到人的成败。“要做事,先做人”,主要就是这个意思。下边介绍一下笔者关于为人处世的一点经验。

一、要好给好

好要给予要好的,脸要给予要脸的;不要好的不给好,不要脸的不给脸。要好给好好更好,要孬给好孬更孬。诚要给予的;礼要给予知礼的;尊要给予自尊的;爱要给予自爱的、信要给予的。情要给予有情之人,义要给予讲义之人,心要给予有心之人,善要给予之人。

二、有往有来

人难不帮人,自难无人帮。平时不帮人,遇事无人帮。不要怨人今天不来,只怨自己昨天不往。影响是相互的,联系是双方的。有支出才会有收入,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支出不多,就不要为收入得太少而。

三、相反显露

越富越要显贫,越智越要显愚。越贫越要显富,越低越要显高。富足的人要显贫穷些,否则易遭贼偷;聪慧的人要显愚笨些,否则易遭人防。反过来说,贫贱的人,要昂起头,挺直腰,显富显贵些,否则更让人瞧不起。

四、善于理解

理解就是尊重,就是关心、就是支持,就是把别人当自己。知彼百战百胜,想人想己做人易成。自己所喜并非人所喜,自己所恨并非人所恨。自己所爱的不一定就好,自己所恨的不一定就坏。理解增,理解“敌人”不生气。

五、不卑不亢

位高的人“低头”是礼贤下士,位低的人“低头”是卑躬屈膝。大人勤快是平易近人,小人勤快是低人一等。大人低头反显高。小人低头却更低。大人无架让人敬,小人有架让人尊。有骨才能挺,有架才能立。低头哈腰只能让人低看,昂首挺胸才能让人高看。不卑不亢是做人的主要原则。

六、先好后“孬”

强担物易伤腰,强劝人易伤情。只有先对人好,才能后对人“孬”。劝人是有资格的,其主要的资格就是你对人家好,人家服你敬你。在这种前提下,你才能去劝说人家,否则人家根本不把你当回事,你的话就不顶用。这里的“孬”指的是对人的批评、劝说。

七、知恩图报

过河就拆桥的人,终将会被河水淹死。社会上有不少过了河就拆桥的人。这样的人自以为聪明、灵动,实际上是傻子。因为,世上的桥是有限的,修桥也不是容易的;别人不是你的过河桥,你想拆就拆,想让人家合拢就给你和在一起。

八、与人为善

物不知何时有用,人不知何时有求。老百姓有句口语:麦秸秆也能滑倒人。的却如此。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困事难事,这事需要求着谁帮忙很难说。雪里送炭生,落井下石死也记。所以尽量与人为善。另外,“人离不开社会”,实际上就含有“每个人都离不开别人的帮助”之意。

九、守口如瓶

要让人不传,除非己莫说。有些话人们老是想一说为快,给人说时千叮咛万嘱咐:“不给天说,不给地说,只给你说”,你千万不要再给别人说。可过了一段,这话成了尘埃满天飞。怨谁呢?不怨别人,只怨自己的嘴松。不能给人说起的,要守口如瓶,烂在肚子里。

十、远离小人

很会低头的人,也很会仰脸。好话说得很好听的人,坏话说得也很难听。你有用时谁先叫你老爷,你无用时谁就最先喊你孙子。墙草随风倒,小人随势变。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被小人的甜言蜜语所迷惑,不要被小人的糖衣炮弹所击倒。否则,你就成了小人利用的工具,成了人家的敲门砖。

十一、心给知己

沙漠里最难找的是泉水,人世间最难找的是知己。若遍地都是金砖,金砖就是土坯,若到处都是知己,谁还高喊理解万岁?悄悄的亲热话只能说给恋人,交心的肝肠话只能说给知己。把知心的话倾诉给一般的人,往往会被偷心,使自己更加。

十二、脸皮要“厚”

易被人使为无能,易被人用为无用。不要一味地不好意思,你越不好意思,别人就越好意思。只有以毒才能攻毒,只有以“皮脸”才能战胜皮脸。不要过于爱面子,太爱面子就会显得无能、胆小、老实,而让人轻视,最终落得个更没面子。要知道,“死要面子活受罪。”

十三、用心看人

以言析人,以行识人。看人要用心看,千万不敢只用眼看,只用耳“看”。有言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大千世界,什么人都有。看物要看质量,看人要看品质。人的品质就是人的本质,外表言谈只是现象。本质的东西需要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心智活动才能完成。所以,要用心看人,不能听言信人,不能视貌断人。新药需要临床观察,生人需要行动考验。

十四、别太多情

别怨他人无情,只怨自己多情。有的人与人交往时,也犯单的毛病——剃头挑子一头热。结果是热脸贴了冷屁股。交往是相互的,我们与人进行交往,特别是欲深交时,一定要看一看人家的、意愿,看人家是否愿意与你深交。

十五、有德有能

物无用人不留,人无用人不理。只有人用己,才有己用人。上流社会的称兄道弟、勾肩搭背、来来往往、亲亲热热,其实都是在相互利用。平民百姓所以攀不上高枝,是因为你对人家来说没有用处。所以我们不要硬去攀龙附凤,那只会仰人鼻息,更让人鄙视。国家靠的是道德和法律,人靠的是品德和能力。低看只因自己低,小看只因自己小。身在高处人高看,身在低处人低看。不想让人低看,你就必须变得高大;不想让人小看,你就必须变得强大。这才是给予轻视自己的人的最好回答。

十六、不要苛求

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不要过于自责;要承认他人的不足,不要过于责人。人的手指有长有短;人的个子有高有低;人的有优有劣;人的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我们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不要苛求。要多看自优而自尊,多看人优而尊人。别人也是宽容自己,苛求别人也是苛求自己。

十七、不要太善

国只靠道德不行,人只靠善良不行。显精无人骗,显强无人欺。许多人认为: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对别人好,他就一定会对你好。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世上还是好人多、还是知恩图报的人多。但要知道:有些人的心不是肉长的,有些人还不如狗,是披着人皮的狼。

十八、灵活助人

助人能使人,受助却使人难安。给穷人一分,胜给富豪百万。锦上添花花是草,雪里送炭炭是金。助人要看对象,否则,出力出物不讨好。不要只为他人着想,要看人家是否理解和领情,要看你的付出是否有。

十九、大气做人

小气人小看,大气人大看。大气不仅能广交朋友,还能使自己很有魅力。小气不仅不易结交朋友,也使自己显得庸俗、卑微。

误解别人,自己,别人也痛苦。许多矛盾的产生,并不是有什么真正的深仇大恨或根本的利害冲突,常是由于误解。发生误解时,双方应积极主动地消除误解。谁也舍不下面子,不好意思让步,只能使矛盾持续存在和日益加深。

二十一、不要太直

“诚实”的人把情绪摆在脸上,“聪明”的人把情绪藏在心里。“诚实”的人说自己想说的,“聪明”的人说别人想听的。直直的路风太大,易使人着凉;直直的心嘴太快,易把人伤。

二十二、会听赞扬

人们赞扬老黄牛的精神,却用皮鞭狠狠地抽打他。不要傻傻地只在别人的“诚实、实在、厚道、文气”的赞扬声中做人,还要在“聪明、、有能力、有智慧”的需要下做人。赞扬你的人,不一定就是尊敬你的人,很有可能就是藐视你的人。老实的人常出力不讨好,奸猾的人常讨好不出力。我的意思,绝不是说不要做诚实、厚道之人,而是要做聪明的“诚实之人、厚道之人”,不做被小人、奸人所利用的人。

二十三、礼貌有度

适度的礼貌是尊重,过度的礼貌是无礼。过分的热情就是不热情,或是无情。过分的客气,就是不客气。同时,过度的礼貌、热情、客气也会有失自己的。

二十四、多怨自己

敌我双方都说对方是坏人,翻脸的朋友都说对方不够朋友。当你憎恨别人时,先想想人家是否也在憎恨你。当亲人、朋友、同事之间发生矛盾时,先找自己身上的原因,不要把一切都推到他人身上。这不仅仅是道德、姿态问题,事实上很有可能就是自己的过错所造成的。只有多怨自己,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同时也能更好地提高自己。

二十五、谦虚做人

抬高自己就是打击别人。自命不凡的人,最让人烦。山外不一定有高山,但人外一定有高人,做人一定要谦虚。自高等于自低,自大等于自小,自吹等于自毁,自擂等于自击。

二十六、早绝坏友

不安全的东西越早排除越好,不诚实的朋友越早绝交越好。不要老是怕得罪别人,而要看人家是否怕得罪自己,看这种人是否该得罪。该得罪的人,越得罪得早越好,因为迟早都要得罪,早得罪可以早不受坑害。例如借钱,那些品德不好的人,他借了你的钱就忘到了了脑后,或根本就不想还。你不要便罢,一要人家就给你翻脸,这时钱没了,人情也没了——鸡飞蛋打,留给自己的只有悔恨。要是早不借钱而得罪了他,不就保住了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钞票了吗?

二十七、理智做人

理智是什么?理智就是:不要用事,不要,要用自己的意志力控制冲动的激情。因为,人在冲动时,易“脑筋一热忘记一切”,从而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不该做的事,从而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失,常常追悔莫及、悔恨不已。

二十八、保持神威

天黑使人畏惧,人威使人敬畏。只有神秘,才能莫测。把一切都掏给别人,留给自己的只有。物不重人不抬,人不重人不举。

二十九、留有余地

物有余地好回转,话有余地好商量,事有余地好变动。说话要多思而出,办事要多想而动。不留后路的人,将走投无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也是时刻在发展变化着的,所以千万不要把话说死,把事办绝。

三十、是非分明

想讨人人之好。人人都说你不好;想让人人都信,人人都对你不信。所以,百分之百的老好人是当不成的,甚至适得其反。因而,还是要是非分明,坚持正义。这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背后说人坏话,是小人所为。常说人好自也好,常说人坏自也坏。常在背地里说别人坏话,也是在说自己的坏话。若一个人老是爱这样,听者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他很有可能在别人面前也说我的坏话。况且,今天的朋友,可能就是明天的敌人。到那时,你说别人的坏话,不知会被放大多少倍,会产生多大的危害性。

三十二、诚信做人

不燃的煤球没人买,不诚的朋友没人交。树无根必倒,人无信必败。没人愿过危险的桥,没人愿坐危险的船,没人愿交不诚的友。除非是想溺水身亡,或是十足的傻子。就是十足的傻子,受骗多了也是不会再上当的。

三十三、牢记尊重

人的第一心里需求就是尊重。人们“民主、平等,人权、理解等”,实际上都是要求获得尊重的表现。所以我们一定要时时事事不忘尊重别人,这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尊人者必被人尊,敬人者必被人敬。只要我们能时时事事尊重别人,最终必定会得到大多数人的敬重。

三十四、多看人好

一张白纸难敌一点黑,百次好难抵一次孬。这就要求我们尽量一贯地对人好,要是真有特殊情况,要事先解释清楚。同时也告诉我们,要理解别人的难处,不要因为人家的一两次“不好”,就把人家以前的一切好都一笔勾销。

三十五、问心无愧

认准的路只管往前走,看准的事只管专心做。鸭嘴好捏,人嘴难堵。做人做事、为人处世,想让别人都理解、都说好是不可能的,只要对得起良心,问心无愧就行。

三十六、会善会忍

忍让不是解决矛盾的万能钥匙,善良不是赢得朋友的不二法门。忍让时一定要显出大度,否则就会被认为是软弱;善良时一定要显出聪明,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傻瓜。该忍则忍,不该忍则“狠”;该善则善,不该善则“恶”。善良只有给予善良之人才会被认为是善良,若给予奸猾之人则被认为是愚蠢。好只有给予好人才能得到好报,给予坏人大多只能得到坏报。

三十六计原文及解读

三十六计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得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得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得事物之外。公开暴露得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得潜藏状态。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得敌军,不如使强大得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得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得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人得情况已经明了,友方得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得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就是从《损》卦推演出得计策。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得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得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此计就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得意思。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处错失丛杂、危机四伏得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得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得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就是让对方把受骗得假象当成真象。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此计就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得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得出奇制胜。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此计正就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得哲理,说坐观敌人得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的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冷静,并要开动脑筋,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法 【计划用时】 两节 第一节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所向披靡、以逸待劳”等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梗概,了解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思,设疑自探:

1、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为了一统天下,在各国之间涌现了许多经典的战例。今天,就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穿越时光的隧道,飞回历史的天空。共同去领略孙膑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战争。 板书课题《围魏救赵》。 2、看着题目,你能提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帮我们学习? (预设问题:魏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围他?谁在围他?那赵国呢,他们有什么恩怨?) 3、自探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不理解的生字词。标出段落的序号。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梗概。 (3)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看谁解决的问题最多? (4)文章中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有什么特点?主人公是哪一个? 二、解疑合探 1、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出示小黑板) 2、分小组读课文。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所向披靡:意思是草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之三十六计 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六计: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八计:暗度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有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 童蒙求我。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 不血刃。需有福,光。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二十计:浑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削,不利有攸往。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立,行险而顺。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利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转载《三十六计》试题有参考答案

《三十六计》阅读考级题及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 一、判断题: 1、唐太宗李世民征战高丽国时,因李世民从未见过大海而害怕过海,所以战争失败了。(×) 2、“抛砖引玉”是攻战计之一。(√) 3、郑成功使用“釜底抽薪”计策,一面假装登陆,吸引敌人注意,另一面在敌人力量薄弱的航道登陆,最终收复宝岛台湾。(×) 4、“隔岸观火”是敌战计之一。(√) 5、秦朝时,赵高“指鹿为马”用的是“无中生有”计策。(√) 6、“上树抽梯”是败战计之一。(×) 7、三国时,吴国大都督陆逊面对刘备七十万大军,选择后退以观其变,相持半年在刘备军队疲惫后,陆逊最终取得胜利。陆逊使用的计谋是以逸待劳。(√) 8、“树上开花”是并战计之一。(√) 9、在和敌人作战中,趁着敌人出现漏洞和疏忽,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以打击敌人。这一计策是“假途伐虢”。(×) 10、“指桑骂槐”计策主要用于旁敲侧击、威慑敌人。(√) 11、楚汉时期,刘备为占领咸阳称王,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迷惑项羽。(×) 12、“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 13、战国时,秦王与离自己远的国家交好,订立盟约,对邻国则采取进攻的策略,将其吞并。秦国这是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的计策,最终统一六国。(×) 14、越国被吴国吞并后,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等人,使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最后被越国灭掉。越王勾践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 15、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 16、鸿门宴上,项羽本想借机谋害刘邦,刘邦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暗度陈仓”计逃离楚营,以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17、“三十六计”第一计是“抛砖引玉”。(×) 18、“草船借箭”是“三十六计”之一。(×) 19、“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 20、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

三十六计全文及白话文

三十六计全文及白话文 孔子曰:会用兵者,军中无粮,仅用三日,但可用十日。不会用兵者,军中有粮, 仅用十日,最用2日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概述】三十六计,也称三十六策,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和军事谋略学的兵书。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三十六计是依据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相关古书:《孙子兵法》原文 为便于大家记忆,以下为三十六计各取一字组成的一首诗: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商业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商业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1993年8月,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从国外进口200万吨DW产品,我方考虑到该产品质优价廉,颇受消费者欢迎, 各大厂家竞相订货,该公司通过经营该商品也获利颇丰。因此,尽管由于对方延期交货使该公司失去几次展销良机,蒙受了一定数量的经济损失,但为了双方长久友好的贸易往来,并未对外商提出制裁。 此后不久,DW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该公司准备进一 步同外商洽谈再进口该产品事宜。为了给国家节约外汇资金,同时也为了降低进口商品的采购成本,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该公司欲向对方提出降低价格10%的要求。他们当然知道,在国际市场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若在双方谈判一开始就提出该要求,肯定会遭到对方拒绝,对方断难接受,这就必须采用一定的谈判技巧,迫使对方就范。 于是,我方经过研究,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设计了一套颇为周密的谈判方案。谈判伊始,我方就在上次那200万吨货物延期交货一事上大做文章。我方说:“由于你们上次 延期交货,使我方失去了几次展销良机,从而导致我方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方听罢,以为我方会提出索赔要求,自然心慌意乱,忙不迭地对延期交货问题加以解释,表示歉

意,尔后便诚惶诚恐心神不安地等着我方的反应。看时机已成熟,我方趁机提出削价的要求,明确指出希望上次延期交易的损失能通过这次减价10%来弥补,对方无奈,只好表示同意。 于是,我方又乘胜追击,提出由原来预定的20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对方最终不得不在合同上签字,结果谈判圆满成功。 老练的谈判者在谈判中常常避免就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进行强攻,而是指左趋右,绕道迂回前进,使对方顾此失彼,首尾不能相顾,最终不得不妥协。我方谈判者正是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计,使谈判一举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围魏救赵”的“围”是手段,“救”才是目的,要达到“救”的目的,就要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商业谈判中,成功地运用此计,既要注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又得讲究“阴功吹火”,确实搔在对方的“痒处”,避免“明火执仗”,过早地暴露自己。(北京何百功)

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经典收藏了)

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经典收藏了)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第一套胜战计 1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2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3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 4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5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6第六计: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 7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8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9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10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11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12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第三套攻战计 13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 14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15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16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三十六计》测试题及答案

三年级数学海读试题《三十六计》满分 50 分 一、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每小题 2分,共 20分。 1. 薛仁贵用瞒天过海之计让唐太宗轻而易举跨过了大海。 ( ) 2. 周瑜用围魏救赵之计,除去了曹操的两员大将。 ( ) 3. 赵国名将李牧用借刀杀人之计,战胜了匈奴。 ( ) 4.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用趁火打劫之计,最终灭了吴国。 ( ) 5. 东汉末年,在官渡袁绍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 ( ) 6. 张巡效仿诸葛亮草船借箭,也不费力气就得到几十万支箭。 ( ) 7. 韩信明修栈道,是为了吸引敌军的注意力,好暗渡陈仓。 ( ) 8. 苏代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最终却落得自杀的下场。 ( ) 9. 卫鞅率兵攻打赵国,魏国隔岸观火,所以保全了自己。 ( ) 10. 程婴用自己的孩子,替换了赵家男婴,并把他培养成了文武双全的青年。( ) 二、 选择。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楚王( )灭掉了息国。 A.顺手牵羊 B .无中生有 C .借刀杀人 2. 北魏伏兵因为( )最终被破六韩拔陵打败。 A .喝酒误事 B .贪生怕死 C .打草惊蛇 3. 孙策写信让刘勋攻打上缭, 而自己则趁机占领了刘勋的卢江郡, 这就是( ) A .李代桃僵 B .声东击西 C .调虎离山 4. 诸葛亮对( )七擒七纵,使他心服口服。 A .孟获 B .孙权 C .周瑜 5. 曹操采用( )计策,收降了文丑的兵马。 A .擒贼擒王 B .抛砖引玉 C .欲擒故纵 6. 赵高和李斯用( )手段,立胡亥做了皇帝。 A .偷梁换柱 B .李代桃僵 C .金蝉脱壳 7. 东汉末年( )挟天子以令永无诸侯,引起大家的不满。 A .刘备 B .曹操 C .孙权 8. 刘琦脱险是( )出的计策。 A . 刘备 B . 诸葛亮 C . 周瑜 9. ( )桥头大喝,吓退曹兵。 A .刘备 B .关羽 C .张飞 10. 王允用( ),借吕布之手除掉了董卓。 A .美人计 B .空城计 C .苦肉计 三、把下列故事与计谋对号入座。每个 A .走为上计 B .苦肉计 C .空城计诸葛亮三尺瑶琴退雄师。 ( ) 悬羊击鼓巧撤兵。( ) 诸2 分,共 10 分。 D .浑水摸鱼 E .金蝉脱壳

转载《三十六计》试题有参考答案

三十六计》阅读考级题及参考答 案 因李世民从未见过大海而害怕过海, 所以战争失败了。 (X ) 一面假装登陆,吸引敌人注意,另一面在敌人力量 薄弱 (X) 20、历史上着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 班级: 姓名: 、判断题: 2、“抛砖引玉”是攻战计之一。 (V) 4、“隔岸观火”是敌战计之 一。 5、秦朝时,赵高“指鹿为马”用的是“无中生有”计策。 6、“上树抽梯”是败战计之一。 ( X ) 7、三国时,吴国大都督陆逊面对刘备七十万大军,选择后退以观其变,相持半年在 刘备军 队疲惫后,陆逊最终取得胜利。陆逊使用的计谋是以逸待劳。 ( V ) 8、“树上开花”是并战计之一。 ( V) 9、在和敌人作战中,趁着敌人出现漏洞和疏忽,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以打击敌人。 这一计 策是“假途伐虢” 。( X ) 10、“指桑骂槐”计策主要用于旁敲侧击、威慑敌人。 11、楚汉时期,刘 备 为占领咸阳称王,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来迷惑项羽。 ( X ) 12、“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 。( X ) 13、战国时, 秦王与离自己远的国家交好, 订立盟约, 对邻国则采取进攻的策略, 将其吞并。 秦国这是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的计策,最终统一六国。 ( X ) 14、越国被吴国吞并后,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等人,使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 政,最后被越国灭掉。越王勾践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 。( V ) 15、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 。( V ) 16、鸿门宴上,项羽本想借机谋害刘邦, 营, 以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 ) 17、 “—— 六计”第一计是“抛砖引玉” 18、 草船借箭”是“三十六计”之一。 19、 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 刘邦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暗度陈仓”计逃离楚 X) 。( V ) 1、唐太宗李世民征战高丽国时, 3、郑成功使用“釜底抽薪”计策, 的航道登陆,最终收复宝岛台湾。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1、瞒天过海 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 2、围魏救赵 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 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 3、借刀杀人 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这就是根据《易经。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 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 4、以逸待劳 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被动变主动。 解析:"以逸待劳","胜战计"之第四计。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河北,李世民用"以逸待劳"之计歼灭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取得两地。 5、趁火打劫 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当敌方出现危难时,应该趁机出击,夺取胜利。这就是把握战机,以强击弱,克敌制胜的策略。 解析:"趁火打劫","胜战计"之第五计。明朝末年,清将多尔衮于李自成义军江山未稳定之际,趁火打劫,勾结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挥军入侵,占领了中原。 6、声东击西 原典: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文:敌方已经混乱,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感意外,难以判断和应付,这是《易经。萃》卦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应当利用其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去消灭它。 解析:"声东击西","胜战计"之第六计。秦朝末年,汉将韩信率军伐魏,正面佯攻,以"木罂"载军从上游渡河,占领魏地。

英语翻译:《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英语翻译:《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释义】 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 釜底抽薪用英语怎么说 extracting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 extract是什么意思 vt.摘录;提取;拔出;榨出;选择 [计算机] 提取. n.摘录;精华;榨出物 He tried to extract his pole from the mud. 他试图用力将杆子从泥中拔出来。 I would like to quote two extracts from the book. 我很想引用这本书的两段文字。 The following extract is taken from her new novel. 下面一段摘自她的新小说。 firewood是什么意思

n.柴火;木柴 The firewood was so wet that we couldn't get it alight.木柴太湿,点不着。 cauldron是什么意思 n.大锅;大汽锅=caldron. Everyone crowded around a huge cauldron of boiling sap.大家都围挤在一个熬枫浆的大锅旁。

三十六计故事

三十六计故事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之第一计 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瞒天过海 庞涓又会见孙膑,说他即使给楚王抄录了兵法,楚王还是不会放过他,不如为他抄写一部兵法,他可以帮助孙膑逃离楚国。孙膑将计就计答应庞涓的要求。按照庞涓和孙膑定下的计策,庞涓离开楚国。庞涓走后,孙膑拜见楚王,说兵法乃兵圣之作,必须找一类似鬼谷的山谷抄写,才可不辱圣灵,否则将受到上天惩罚。楚人一向宠信鬼神,楚王答应了孙膑的要求。 孙膑选择了靠近楚魏边境的一条山谷,假意不敢前往。楚王得兵法心切,派军队保护孙膑。 庞涓带兵秘密袭击孙膑所在的山谷,意欲劫持孙膑。孙膑乘庞涓与楚军混战之机,在钟离春的帮助下,逃离楚国。 围魏救赵三十六计之第二计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围魏救赵的故事: 庞涓为报中山之仇,带重兵进攻赵国,赵国连战连败,国都危在旦夕。 赵国向齐国求救,田忌主张救赵,相国邹忌等人惧怕魏国,坚决反对。齐威王力排众议,派兵救赵,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 田忌采取孙膑的计策,不去赵国,直逼魏国。田忌的堂弟田国是一个有战功的将军,他以为孙膑怕死,怂恿数名将军不听孙膑之令,定要前往赵国和魏军一决高低。孙膑好言相劝,田国等人不从。孙膑按军法斩杀田国手下一个有功之将,田国等人在军法的威慑下,带军向魏国开进。 魏国告急,庞涓只好从赵国撤军。回军途中,庞涓和齐军相遇,孙膑用计大败庞涓。庞涓这才知道孙膑没死,率残部逃回魏都,田国等人此时对孙膑口服心服。 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第三计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借刀杀人的故事: 齐威王派人监视田忌,孙膑告诉田忌,只有交出兵权才可免去杀身之祸。田忌听从孙膑的计策,主动交出兵权,齐威王打消斩杀田忌的念头。 公孙阅劝邹忌斩草除根,邹忌说在齐国难以得手。公孙阅让邹忌"借刀杀人"。 邹忌向齐威王建议与楚国建立联盟,共同对付魏国,并提议让田忌和孙膑出使楚国。齐王担心二人一去不回,邹忌说他们如果不回,就灭其九族。邹忌随后派心腹赶往楚国,密报田、孙到楚国是为了探查虚实。 孙膑和田忌一路上几遇危险,幸遇钟离春暗中保护,才化险为夷,到达楚国。楚国为了对付魏国,要留往田忌孙膑,并许以高官厚禄,田忌和孙膑执意要走,楚王一怒之下将二人困在楚国。 以逸待劳三十六计之第四计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以逸待劳的故事: 楚、韩、燕三国军队退去。庞涓也只好撤军。回军的路上庞涓越想越气,又带大军杀回。 魏国大军的突然返回,使齐国有此措手不及。齐威王命田忌和孙膑带兵抗敌。虽然楚、韩、燕三国的军队已经返回,齐军和魏军相比还是敌强我弱,孙膑令全军守而不出。 庞涓为激孙膑出营作战,命魏国士兵在营外高声漫骂。孙膑仍按兵不动。田国气愤不过,要求出兵,没想到孙膑竟然同意。田国率精干之兵不断袭击敌人,使魏军更加疲惫。 庞涓战不能战,拖又拖不起,只好撤军,孙膑乘机出兵,大败魏军。 趁火打劫三十六计之第五计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趁火打劫的故事 庞涓听说孙膑被困在楚国,带着珍宝亲自出使楚国,将珍宝献给喜爱珍宝胜于自己生命的楚王,还答应将占据楚国的城邑还给楚王,以换取孙膑。楚说可以考虑庞涓的建议。 楚王要挟孙膑,说他如果不答应留在楚国,就把他交给庞涓。孙滨告诉楚王,庞涓要的不是他,是《孙子兵法》,有了《孙子兵法》,魏国就会称霸。孙膑答应为楚王抄录一套《孙

围魏救赵读后感

读《围魏救赵》有感 早就听说过《围魏救赵》的历史故事,但一直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和细节。这次偶然看到,便细细阅读起来。看完之后,我感到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魏国的大将庞涓去攻打赵国的都城,赵王向齐王求救,齐王就派出大将田忌和军师孙膑出战。田忌出发后,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决定不直面魏国强大的军队,而是出其不意,直接进攻并包围了魏国的都城,迫使庞涓连夜撤兵,救援都城,从而撤了赵国之围,还中了埋伏,大败而归。后来,“围魏救赵”这一计策被列入了《三十六计》,用来比喻通过迂回手段,来达到最终目的。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的大谋略家、军事家,他这次所使用的“围魏救赵”更是军事上的经典之作,即使是在千百年后的我们看来,仍不失是一条好计。按当时的情况,如果正面攻打,直接解围,由于兵力悬殊,能否获胜是一个问题,即使胜利,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而且,能否把魏军赶走也是一个问题。而偷袭大本营,不但不用与对手鏖战,而且还轻而易举地达成了最终目的——让对手撤军,还能减少损失。只是,能想到这一点的,都是十分聪明的人,而孙膑便是其中一个。 其实,在大约两千多年之后,西方的德国人也用上了这

一计策。在二战中,法国为了保护首都,特地设计了一条马奇诺防线,号称“无比坚固,不可能被攻破”,里面的军备十分充足,而且覆盖整个平原,几乎是必经之地。这么大的难题摆在德国人面前,如果试图直接突破,也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在战争之后,还不一定有条件进攻法国首都。所以德国人没有这么做,而是独辟蹊径,翻越过一旁的山,神兵天降般地出现在法国人面前,将法国人吓了一跳,直接投降了。这样做,不仅能不正面与马奇诺防线交战,还能直接达到最终目的,也是十分值得学习的。 所以,围魏救赵排在三十六计之次,也是不无道理的,它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它可以使很强大的困难以很容易的方式解决。只要能灵活运用于生活中,你也能像田忌和孙膑一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 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 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 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 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 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 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 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1、"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其计名虽出自唐朝,但此计内容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多被运用。此计中的"天"始指皇帝,"过海"是指难以逾越的障碍,"瞒天过海的关键是将隐蔽的计谋深藏于张扬暴露的行为之中。孙膑用此计瞒过楚王,又瞒过庞涓,逃离险境。 2、"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此计就是来自孙膑救赵的故事。这一计的意思是,攻打正面强大之敌,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迫使敌人退兵分兵,然后寻找机会,消灭敌人,孙膑运用此计,既救了赵国,又重创了庞涓。 3、"借刀杀人"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计,其意是,借别人的手,除掉对手。邹忌和公孙阅用此计,借楚王之手陷孙膑和四忌于死地。 4、"以逸待劳"一语出自《孙子兵法》第四计,其意是保证自己养精蓄锐,迫使敌人疲惫不堪,处于不得的地位,从而战胜敌人。孙膑不动如山,以逸待劳,再次战胜庞涓。 5、"趁火打劫"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五计,原意是当敌方出现严重危机,就应趁机出击。庞涓趁孙膑被困楚车时,来到楚车,推波助澜,欲得孙膑和《孙子兵法》。 6、"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六计,其意是用假象迷惑敌人,使敌人摸

《三十六计》全文翻译

《三十六计》全文翻译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三十六计》全文翻译 2012-01-21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对某种事情防备得太周密,结果反而使意 志松懈。平常见惯了的事体,就不容易引 起疑心。大凡阴谋藏在阳光之内,好像胸 怀坦荡,光明正大似的。一些隐秘的,机 密性的东西,从来就不暴露在外面。再光 明正大的人是如此,再温柔可爱的人也是 如此。两国交兵,正义也是如此,非正义 也是如此。这是人性的自然,也是自然的天性。 第二计 围魏救赵 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先用计谋分散他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古人说:“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盲目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避其锋芒,或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威胁它,或饶到敌人的背后打击它。能如此,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目标而反身解救自己的危难,“赵”就得救了。欲救赵,先需守赵,以攻为守,积极出击,寻敌要害牵制敌军,才是“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我悬殊,这是很明白的。如果单方面作战,显然对自己不利,盟友到现在还未作决定参战,怎么办?假使设法运动盟友,并指引它先去作战,打头阵,自己做它的后盾,那它极可能先受到重大损失。同样,自己要是引兵作战也会遭到重创。可是我们只能先顾及自家的利益。因此,发动盟友时,这个剧要演得好。 第四计 以逸待劳 要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是直接出兵攻打,而采取“损刚益柔”的办法,令敌由盛转衰,由强变弱。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方出现危难时,就要趁机进攻夺取胜利。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 略。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人乱得像丛生的野草,意料不到所要发生的事情,这是《易经》萃卦中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因此,要利用敌人不能自主的时机去夺取胜利。

三十六计原典及释义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原典】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四计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五计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六计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原典】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七计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原典】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八计暗度陈仓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原典】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九计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原典】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原典】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原典】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殆,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外。太阳,太阴。(译文:自以为防备非常周密的,就容易斗志松懈,麻痹大意。平时见惯的,往往就不再怀疑了。隐晦的计谋就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这并不和公开的形式相矛盾。非常公开的往往隐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译文: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把他调动分散以后再打;先兵出击,不如后发制人。)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译文:敌方的情况已经明朗,而盟军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盟军去消灭敌人,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善于运用《损》卦中关于“损上益下”的逻辑推理演算。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译文:迫使敌人处于窘迫的境地,而不是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道理,实行积极的防御、逐渐地消耗、疲惫敌军,迫使他由强变弱,我方则自然会变被动为主动。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译文:敌方遇到困难、危

机就乘机出兵夺取胜利。这就是强者趁势谋取利益,一举击败处于厄境之敌的策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上兑下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译文:敌方指挥不当,军如无头之蝇,乱撞乱碰,就不能判明和应付突发事变。这是敌方首脑丧失分析判断能力的征兆。要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大好时机将其消灭。)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译文:用虚假的情报蒙骗敌方,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要巧妙地由虚变实,由假变真,以各种假象掩盖真相,造成敌方错觉,以便予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第八计暗度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译文:故意暴露我方行动,利用敌人在这里固守时,便悄悄地迂回到那里偷袭,这就能乘虚而入,出奇制胜。) 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以顺动。(译文:当敌方矛盾趋于激化,秩序混乱,我便静待其发展。敌方反目为仇,势必自取灭亡。这即是以柔顺的手段坐等愉快的结果) 第十计笑里藏刀

《三十六计》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判断题:1、唐太宗李世民征战高丽国时,因李世民从未见过大海而害怕过海,所以战争失败了。(×) 2、“抛砖引玉”是攻战计之一。(√) 3、郑成功使用“釜底抽薪”计策,一面假装登陆,吸引敌人注意,另一面在敌人力量薄弱的航道登陆,最终收复宝岛台湾。(×) 4、“隔岸观火”是敌战计之一。(√) 5、秦朝时,赵高“指鹿为马”用的是“无中生有”计策。(√) 6、“上树抽梯”是败战计之一。(×) 7、三国时,吴国大都督陆逊面对刘备七十万大军,选择后退以观其变,相持半年在刘备军队疲惫后,陆逊最终取得胜利。陆逊使用的计谋是以逸待劳。(√ 8、“树上开花”是并战计之一。(√) 9、在和敌人作战中,趁着敌人出现漏洞和疏忽,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以打击敌人。这一计策是“假途伐虢”。(× 10、“指桑骂槐”计策主要用于旁敲侧击、威慑敌人。(√) 11、楚汉时期,刘备为占领咸阳称王,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迷惑项羽。(×) 12、“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 13、战国时,秦王与离自己远的国家交好,订立盟约,对邻国则采取进攻的策略,将其吞并。秦国这是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的计策,最终统一六国。(×) 14、越国被吴国吞并后,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等人,使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最后被越国灭掉。越王勾践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 15、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 16、鸿门宴上,项羽本想借机谋害刘邦,刘邦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暗度陈仓”计逃离楚营,以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17、“三十六计”第一计是“抛砖引玉”。(×) 18、“草船借箭”是“三十六计”之一。(×) 19、“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 20、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 21、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22、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23、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24、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25、《打草惊蛇》:西晋前秦帝国,皇弟符坚推翻了哥哥符生,即位为帝,命谋略家王猛放手改革,打击不法。此一“打草”之举,使得王室集团惴惴不安,终于全面举兵反叛。符坚在周全的部署之下,予以各个击破??(√) 26、《借尸还魂》:西晋末,从小在汉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匈奴冒顿单于之后刘渊,乘“八王之乱”而崛起,取“晋”室而代之。他在谋士的策略安排下,利用“人心思汉”的心理因素,伪托刘邦之后,建立起“大汉国”来,加速推动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27、《擒贼擒王》:唐初,为了彻底解决长期的边患突厥,李靖定策设计,生擒突厥首领颉利可汗,让突厥群龙无首,各自溃散。计成后,再用怀柔政策将颉利君臣留在京城,并安置降众,实现长久的“擒贼擒王”。(√) 28、《釜底抽薪》: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作乱。军事谋略家李塑临危受命,对敌将一个一个招降,并且大胆任用。顽敌之强大阵容如同釜底被抽去薪柴一般,形势为之逆转。(√)29、《假道伐虢》:春秋时期,晋国的策略家荀息,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他利用虞公贪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 二、敌战计 1、无中生有 2、暗渡陈仓 3、隔岸观火 4、笑里藏刀 5、李代桃僵 6、顺手牵羊 三、攻战计 1、打草惊蛇 2、借尸还魂 3、调虎离山 4、欲擒故纵 5、抛砖引玉 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 2、混水摸鱼 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 5、远交近攻 6、假道代虢 五、并战计 1、偷梁换柱 2、指桑骂槐 3、假痴不癫 4、上屋抽梯 5、树上开花 6、反客为主 六、败战计 1、美人计 2、空城计 3、反间计 4、苦肉计 5、连环计 6、走为上

1、瞒天过海 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 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 2、围魏救赵 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 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 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 3、借刀杀人 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这就是根据《易经。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 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 4、以逸待劳 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 被动变主动。 解析:"以逸待劳","胜战计"之第四计。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河北,李世民用"以逸待劳"之计歼灭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取得两地。 5、趁火打劫 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当敌方出现危难时,应该趁机出击,夺取胜利。这就是把握战机,以强击 弱,克敌制胜的策略。 解析:"趁火打劫","胜战计"之第五计。明朝末年,清将多尔衮于李自成义军江山未稳定之际,趁火打劫,勾结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挥军入侵,占领了中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