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业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商业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商业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商业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商业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1993年8月,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从国外进口200万吨DW产品,我方考虑到该产品质优价廉,颇受消费者欢迎,

各大厂家竞相订货,该公司通过经营该商品也获利颇丰。因此,尽管由于对方延期交货使该公司失去几次展销良机,蒙受了一定数量的经济损失,但为了双方长久友好的贸易往来,并未对外商提出制裁。

此后不久,DW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该公司准备进一

步同外商洽谈再进口该产品事宜。为了给国家节约外汇资金,同时也为了降低进口商品的采购成本,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该公司欲向对方提出降低价格10%的要求。他们当然知道,在国际市场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若在双方谈判一开始就提出该要求,肯定会遭到对方拒绝,对方断难接受,这就必须采用一定的谈判技巧,迫使对方就范。

于是,我方经过研究,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设计了一套颇为周密的谈判方案。谈判伊始,我方就在上次那200万吨货物延期交货一事上大做文章。我方说:“由于你们上次

延期交货,使我方失去了几次展销良机,从而导致我方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方听罢,以为我方会提出索赔要求,自然心慌意乱,忙不迭地对延期交货问题加以解释,表示歉

意,尔后便诚惶诚恐心神不安地等着我方的反应。看时机已成熟,我方趁机提出削价的要求,明确指出希望上次延期交易的损失能通过这次减价10%来弥补,对方无奈,只好表示同意。

于是,我方又乘胜追击,提出由原来预定的20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对方最终不得不在合同上签字,结果谈判圆满成功。

老练的谈判者在谈判中常常避免就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进行强攻,而是指左趋右,绕道迂回前进,使对方顾此失彼,首尾不能相顾,最终不得不妥协。我方谈判者正是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计,使谈判一举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围魏救赵”的“围”是手段,“救”才是目的,要达到“救”的目的,就要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商业谈判中,成功地运用此计,既要注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又得讲究“阴功吹火”,确实搔在对方的“痒处”,避免“明火执仗”,过早地暴露自己。(北京何百功)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

《围魏救赵》教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孙膑善于分析、因势利导的聪明才智。【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的线索。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 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遇事要冷静,并要开动脑筋,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法 【计划用时】 两节 第一节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所向披靡、以逸待劳”等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梗概,了解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思,设疑自探:

1、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有诗词歌赋,武有兵法韬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为了一统天下,在各国之间涌现了许多经典的战例。今天,就让我们乘坐历史的列车,穿越时光的隧道,飞回历史的天空。共同去领略孙膑卓越的才能,超凡的智慧,一起去感受惊心动魄的围魏救赵这场战争。 板书课题《围魏救赵》。 2、看着题目,你能提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帮我们学习? (预设问题:魏国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围他?谁在围他?那赵国呢,他们有什么恩怨?) 3、自探提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不理解的生字词。标出段落的序号。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梗概。 (3)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看谁解决的问题最多? (4)文章中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有什么特点?主人公是哪一个? 二、解疑合探 1、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出示小黑板) 2、分小组读课文。 3、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所向披靡:意思是草木被吹倒。比喻力量所达到的地方,一切障碍全被扫除。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候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

为人处世三十六计详解_真的很受益!

引导语: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为详解现代版为人处事三十六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计施恩计 在人际交往中,见到给人帮忙的机会,要立马扑上去,像一只饥饿的松鼠扑向地球上的最后一粒松籽。因为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要像爱钱一样喜欢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施恩术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 第2计迂回计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经。这种做法应用在人情世故里,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换个说法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王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不撞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沟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神经多长些末梢。 第3计借口计

人做事情总是要名正言顺,要有个说法给个交代,要找个托辞做个解释,仿佛有了理便一切有了着落。有时人们迷恋理由甚至到了掩耳盗铃的程度。所谓借口,其实是“没理找理”,所以找借口时便要绷起脸来,一副“理直才气壮”的样子,方能得逞。而时机未到便慌慌张张地辩解,只会勾起人们的怀疑和警惕。 第4计旁敲计 和人打交道,善听弦外之音,又会传达言外之意,是最奥妙的人际关系操纵术。老于世故之人大都擅长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精明之人无须多言直语,即让你心里明明白白:“高明”的小人惯会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用话中之刺让你身败名裂。不管说话之人是否故意暗藏玄机,听话者必须弄明白他的真实意图,方能应对恰当。脑子不清,耳朵不灵,一定会多遇难堪。话里藏话、旁敲侧击是聪明人的“游戏”,笨人玩不了。脑子不灵光,煞风景自不必说,落笑柄更是常有的事。话里藏话、旁敲侧击其实是一种迂回,可它既重迂回策略,更重隐含之术,较之迂回更主动,更微妙。是“妙接飞镖又暗中回掷”的高超人际交手术,是机智聪明者才能驾驭的玄妙功夫。 第5计奖赏计 人生在世,“名”最为紧要。为了脸面,人可以“打肿脸充胖子”。伤了面子人会和你结仇,意图报复;给了体面则会结出友谊之花。谁要忽视了脸面问题,他自己也断不会混得“有头有脸”,不去尊重别人,谁会给你好脸。给人面子是领导者专用术,不是上司没有“赏”别人脸的资格。有了资格,便无须恭维、讨好,只须稍加表示,便会让人受宠若惊,鲜有失灵。我们应强调,给人面子者不可与人过于亲近。亲近滋生轻慢,令人丧失神秘,且缺点也会明显。给人面子,最难之处便在于在威严和亲近间求得微妙平衡,此所谓“远了不亲,近了不敬”。

转载《三十六计》试题有参考答案

《三十六计》阅读考级题及参考答案 班级:姓名: 一、判断题: 1、唐太宗李世民征战高丽国时,因李世民从未见过大海而害怕过海,所以战争失败了。(×) 2、“抛砖引玉”是攻战计之一。(√) 3、郑成功使用“釜底抽薪”计策,一面假装登陆,吸引敌人注意,另一面在敌人力量薄弱的航道登陆,最终收复宝岛台湾。(×) 4、“隔岸观火”是敌战计之一。(√) 5、秦朝时,赵高“指鹿为马”用的是“无中生有”计策。(√) 6、“上树抽梯”是败战计之一。(×) 7、三国时,吴国大都督陆逊面对刘备七十万大军,选择后退以观其变,相持半年在刘备军队疲惫后,陆逊最终取得胜利。陆逊使用的计谋是以逸待劳。(√) 8、“树上开花”是并战计之一。(√) 9、在和敌人作战中,趁着敌人出现漏洞和疏忽,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以打击敌人。这一计策是“假途伐虢”。(×) 10、“指桑骂槐”计策主要用于旁敲侧击、威慑敌人。(√) 11、楚汉时期,刘备为占领咸阳称王,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来迷惑项羽。(×) 12、“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 13、战国时,秦王与离自己远的国家交好,订立盟约,对邻国则采取进攻的策略,将其吞并。秦国这是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的计策,最终统一六国。(×) 14、越国被吴国吞并后,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等人,使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政,最后被越国灭掉。越王勾践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 15、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 16、鸿门宴上,项羽本想借机谋害刘邦,刘邦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暗度陈仓”计逃离楚营,以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17、“三十六计”第一计是“抛砖引玉”。(×) 18、“草船借箭”是“三十六计”之一。(×) 19、“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 20、历史上著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

三十六计全文及白话文

三十六计全文及白话文 孔子曰:会用兵者,军中无粮,仅用三日,但可用十日。不会用兵者,军中有粮, 仅用十日,最用2日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英文名为《The Art of War》,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宫本武藏)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 【概述】三十六计,也称三十六策,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和军事谋略学的兵书。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三十六计是依据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相关古书:《孙子兵法》原文 为便于大家记忆,以下为三十六计各取一字组成的一首诗: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翻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翻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三十六计策略解析

三十六计策略解析 《易经智慧》三十六计策略解析.. .. 《易经》是我国先人根据天文、地理、军事、化学、数理、生物等科学的发展规律总结出来的一部智慧经典,在历代帝王争夺霸权的战略中,以易算卦,《三十六计》成为各代军事家获得圣战的一种智谋,留下的经典策略。 三十六是研究了《易经》中的阴阳变化,推演出兵法的刚柔、奇正、攻防、彼此、主客、劳逸等对立关系的相互转化,每一计都体现了浓厚的辩证哲理。三十六计引用了《易经》的二十七处,涉及六十四卦中的二十二个卦,三十六计流传到今天还极具活力,特别是在战略用兵、商海谈判,甚至日常生活中运用甚广,这里就来简单分析这部经典的内容。 … 第一套:【胜战计】 … 第01计:【瞒天过海】解语,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现代解析: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或迷惑,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02计:【围魏救赵】解语,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现代解析: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03计:【借刀杀人】解语,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现代解析: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第04计:【以逸待劳】解语,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现代解析: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第05计:【趁火打劫】解语,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现代解析: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第06计:【声东击西】解语,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现代解析: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第二套【敌战计】 … 第07计:【无中生有】解语,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现代解析: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的事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第08计:【暗渡陈仓】解语,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现代解析:暗渡陈仓,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商业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商业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1993年8月,我国某进出口公司从国外进口200万吨DW产品,我方考虑到该产品质优价廉,颇受消费者欢迎, 各大厂家竞相订货,该公司通过经营该商品也获利颇丰。因此,尽管由于对方延期交货使该公司失去几次展销良机,蒙受了一定数量的经济损失,但为了双方长久友好的贸易往来,并未对外商提出制裁。 此后不久,DW产品在国内供不应求,该公司准备进一 步同外商洽谈再进口该产品事宜。为了给国家节约外汇资金,同时也为了降低进口商品的采购成本,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该公司欲向对方提出降低价格10%的要求。他们当然知道,在国际市场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若在双方谈判一开始就提出该要求,肯定会遭到对方拒绝,对方断难接受,这就必须采用一定的谈判技巧,迫使对方就范。 于是,我方经过研究,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设计了一套颇为周密的谈判方案。谈判伊始,我方就在上次那200万吨货物延期交货一事上大做文章。我方说:“由于你们上次 延期交货,使我方失去了几次展销良机,从而导致我方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对方听罢,以为我方会提出索赔要求,自然心慌意乱,忙不迭地对延期交货问题加以解释,表示歉

意,尔后便诚惶诚恐心神不安地等着我方的反应。看时机已成熟,我方趁机提出削价的要求,明确指出希望上次延期交易的损失能通过这次减价10%来弥补,对方无奈,只好表示同意。 于是,我方又乘胜追击,提出由原来预定的20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对方最终不得不在合同上签字,结果谈判圆满成功。 老练的谈判者在谈判中常常避免就自己真正关心的问题进行强攻,而是指左趋右,绕道迂回前进,使对方顾此失彼,首尾不能相顾,最终不得不妥协。我方谈判者正是巧妙地运用了“围魏救赵”之计,使谈判一举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围魏救赵”的“围”是手段,“救”才是目的,要达到“救”的目的,就要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商业谈判中,成功地运用此计,既要注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又得讲究“阴功吹火”,确实搔在对方的“痒处”,避免“明火执仗”,过早地暴露自己。(北京何百功)

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经典收藏了)

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经典收藏了)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第一套胜战计 1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2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3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 4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5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6第六计: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 7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8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9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10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11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12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第三套攻战计 13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 14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15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16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三十六计原文及解读

三十六计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得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得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得事物之外。公开暴露得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得潜藏状态。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得敌军,不如使强大得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得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得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人得情况已经明了,友方得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得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就是从《损》卦推演出得计策。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得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得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此计就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得意思。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处错失丛杂、危机四伏得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得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得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就是让对方把受骗得假象当成真象。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此计就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得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得出奇制胜。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此计正就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得哲理,说坐观敌人得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孙子兵法之36计详解

孙子兵法之36计详解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 第六计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 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 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 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 第三套攻战计-

转载《三十六计》试题有参考答案

三十六计》阅读考级题及参考答 案 因李世民从未见过大海而害怕过海, 所以战争失败了。 (X ) 一面假装登陆,吸引敌人注意,另一面在敌人力量 薄弱 (X) 20、历史上着名的“狸猫换太子”故事用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偷梁换柱” 班级: 姓名: 、判断题: 2、“抛砖引玉”是攻战计之一。 (V) 4、“隔岸观火”是敌战计之 一。 5、秦朝时,赵高“指鹿为马”用的是“无中生有”计策。 6、“上树抽梯”是败战计之一。 ( X ) 7、三国时,吴国大都督陆逊面对刘备七十万大军,选择后退以观其变,相持半年在 刘备军 队疲惫后,陆逊最终取得胜利。陆逊使用的计谋是以逸待劳。 ( V ) 8、“树上开花”是并战计之一。 ( V) 9、在和敌人作战中,趁着敌人出现漏洞和疏忽,出其不意地发起进攻以打击敌人。 这一计 策是“假途伐虢” 。( X ) 10、“指桑骂槐”计策主要用于旁敲侧击、威慑敌人。 11、楚汉时期,刘 备 为占领咸阳称王,让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来迷惑项羽。 ( X ) 12、“三十六计”就是“孙子兵法” 。( X ) 13、战国时, 秦王与离自己远的国家交好, 订立盟约, 对邻国则采取进攻的策略, 将其吞并。 秦国这是运用“三十六计”中的“假道伐虢”的计策,最终统一六国。 ( X ) 14、越国被吴国吞并后,越王勾践向吴王夫差进献美女西施等人,使夫差沉迷酒色,荒废朝 政,最后被越国灭掉。越王勾践使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 。( V ) 15、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就是“三十六计”中的“连环计” 。( V ) 16、鸿门宴上,项羽本想借机谋害刘邦, 营, 以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 ( ) 17、 “—— 六计”第一计是“抛砖引玉” 18、 草船借箭”是“三十六计”之一。 19、 三十六计”最后一计是“走为上” 刘邦用了“三十六计”中的“暗度陈仓”计逃离楚 X) 。( V ) 1、唐太宗李世民征战高丽国时, 3、郑成功使用“釜底抽薪”计策, 的航道登陆,最终收复宝岛台湾。

三十六计原文及解读汇报

三十六计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 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O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 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的敌军,不如使强大的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的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的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 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友方的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的力量去 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是从《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的方法, 同样可以制胜。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此计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的意思。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 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处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O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 动而巽”。 此计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的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的出奇制胜。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 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此计正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的哲理,说坐观敌人的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 杀,时机一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三十六计与商务谈判

三十六计与商务谈判 摘要:国际商务谈判是对外经贸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经济活动,是调整和解决不同国家和地区政府及商业机构间经济利益冲突的必要手段。商务谈判的成功可以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而谈判成功的关键在于谈判策略的制定。本文着重对中国古代军事谋略著作《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欲擒故纵"等十二计进行重点分析,提出了新的国际商务谈判技巧,为未来的国际商务谈判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商务谈判谈判策略;三十六计;策略 古代军事谋略著作《三十六计》指出:打仗,不能强攻硬取,应讲究谋略,才能大获全胜。谈判亦如此。商务谈判策略是对谈判人员在采取的各种方式、措施、技巧、战术、手段极其反向与组合运用的总称。策略组合与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谈判的顺利进行和是否能达到预期 的效果。所以,谈判就是一次智力的较量,是一场谈判双方关于策略的较量。因此,分析正确的策略,掌握策略的精华,运用自如是保证谈判成功的重要砝码。 古代军事谋略著作的最佳典范《三十六计》最能体现谈判的谋略性,也更能体现谈判的惊险与勾心斗角。本文将针对《三十六计》中的六计进行主要分析与探讨。 一.“借刀杀人”,巧开发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曰:“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在国际谈判中,很多时候不只是谈判内容和谈判中涉及的利益不只是涉及到谈判双方,更多的时候还牵扯到相关产业的国家与企业。因此,要善于利用第三方为自己服务,利用第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对对方施加压力,由此使对方不得不向我方让步。例如,中巴铁矿石谈判中,巴西淡水河谷就是利用对全球范围内的提价,从而追使中国接受19%的提价。 二.“以逸待劳”,攻心为上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曰:“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谈判是一件十分消耗脑力和体力的活动,有可能一个招标到晚上12点,所以谈判前一天注意休息好,养精蓄锐,好与院长打持久战和消耗战的准备。不应奢望迅速成交。因为有时我们一个人要对付医院几个人其困难可想而知。一旦我方因疲劳反映迟钝或说话前后矛盾时,谈判定以失败告终。若上午没有谈完下午接着谈或明天在谈,,直托得医院的人筋疲力尽,这时院长也有可能变为招一个标效率如此低下复杂一急可能想必须拿出个结果。稍沉住气第二天我们有足够的准备和精力拿出诚意一举中标。 三.“借尸还魂”,为己所用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曰:“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 A医院购买我公司的麻醉机一直未果,这时只好从侧面进攻到处游说:我找到了原来退休的老院长,正在当卫生局的局长等等。利用原来老院长、现任卫生局局长来达成购买事实。

英语翻译:《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英语翻译:《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释义】 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才能使水止沸。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釜底抽薪,语出北齐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古人还说:“故以汤止沸,沸乃不止,诚知其本,则去火而已矣。”这个比喻很浅显,道理却说得十分清楚。水烧开了,再兑开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 釜底抽薪用英语怎么说 extracting the firewood from under the cauldron extract是什么意思 vt.摘录;提取;拔出;榨出;选择 [计算机] 提取. n.摘录;精华;榨出物 He tried to extract his pole from the mud. 他试图用力将杆子从泥中拔出来。 I would like to quote two extracts from the book. 我很想引用这本书的两段文字。 The following extract is taken from her new novel. 下面一段摘自她的新小说。 firewood是什么意思

n.柴火;木柴 The firewood was so wet that we couldn't get it alight.木柴太湿,点不着。 cauldron是什么意思 n.大锅;大汽锅=caldron. Everyone crowded around a huge cauldron of boiling sap.大家都围挤在一个熬枫浆的大锅旁。

三十六计之苦肉计的故事

三十六计之苦肉计的故事 【苦肉计原文】: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注释 ①人不自害,受害为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正常情况下人不会自我伤害,若他受 害必然是真情;利用这种常理我则以假作真,以真作假,那么离间计就可实行了。 ②童蒙之吉,顺以巽也:语出《易经.蒙》卦卦名解释见第十四计注。本卦六五.《象》辞:“童蒙之吉,顺以巽也。”本意是说幼稚蒙昧之人所以吉利,是因为柔顺服从。 本计用此象理,是说用采用这种办法欺骗敌人,就是顺应着他那柔弱的性情达到目的。 【苦肉计典故】: 春秋时期,吴王阖闾杀了吴王僚,夺得王位。他十分惧怕吴王僚的儿子庆忌为父报仇。庆忌正在卫国扩大势力,准备攻打齐国,夺取王位。 阖闾整日提心吊胆,要大臣伍子胥替他设法除掉庆忌。伍于胥向阖闾推荐了一个智勇 双全的勇士,名叫要离。阖闾见要离矮小瘦弱,说道:“庆忌人高马大,勇力过人,如何 杀得了他?”要离说:“刺杀庆忌,要靠智不靠力。只要能接近他,事情就好办。”阖闾说:“庆忌对吴国防范最严,怎么能够接近他呢?”要离说:“只要大王砍断我的右臂, 杀掉我的妻子,我就能取信于庆忌。”阖闾不肯答应。要离说:“为国亡家,为主残身, 我心甘情愿。” 吴都忽然流言四起:阖闾弑君篡位,是无道昏君。吴王下今追查,原来流言是要离散 布的。阖闾下令捉了要离和他的妻子,要离当面大骂昏王。阖闾假借追查同谋,未杀要离 而只是斩断了他的右臂,把他夫妻二人关进监狱。 几天后,伍子胥让狱卒放松看管,让要离乘机逃出。阖闾听说要离逃跑,就杀了他的 妻子。这件事不断传遍吴国,邻近的国家也都知道了。要离逃到卫国,求见庆忌,要求庆 忌为他报断臂杀妻之仇,庆忌接纳了他。 要离果然接近了庆忌,他劝说庆忌伐吴。要离成了庆忌的贴身亲信。庆忌乘船向吴国 进发,要离乘庆忌没有防备,从背后用矛尽力刺去,刺穿了胸膛。庆忌的卫士要捉拿要离。庆忌说:“敢杀我的也是个勇士,放他走吧!”庆忌因失血过多而死。要离完成了刺杀庆 忌的任务,家毁身残,也自刎而死。 勾践忍辱尝粪便

围魏救赵读后感

读《围魏救赵》有感 早就听说过《围魏救赵》的历史故事,但一直不知道具体的内容和细节。这次偶然看到,便细细阅读起来。看完之后,我感到受益匪浅。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魏国的大将庞涓去攻打赵国的都城,赵王向齐王求救,齐王就派出大将田忌和军师孙膑出战。田忌出发后,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决定不直面魏国强大的军队,而是出其不意,直接进攻并包围了魏国的都城,迫使庞涓连夜撤兵,救援都城,从而撤了赵国之围,还中了埋伏,大败而归。后来,“围魏救赵”这一计策被列入了《三十六计》,用来比喻通过迂回手段,来达到最终目的。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的大谋略家、军事家,他这次所使用的“围魏救赵”更是军事上的经典之作,即使是在千百年后的我们看来,仍不失是一条好计。按当时的情况,如果正面攻打,直接解围,由于兵力悬殊,能否获胜是一个问题,即使胜利,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而且,能否把魏军赶走也是一个问题。而偷袭大本营,不但不用与对手鏖战,而且还轻而易举地达成了最终目的——让对手撤军,还能减少损失。只是,能想到这一点的,都是十分聪明的人,而孙膑便是其中一个。 其实,在大约两千多年之后,西方的德国人也用上了这

一计策。在二战中,法国为了保护首都,特地设计了一条马奇诺防线,号称“无比坚固,不可能被攻破”,里面的军备十分充足,而且覆盖整个平原,几乎是必经之地。这么大的难题摆在德国人面前,如果试图直接突破,也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在战争之后,还不一定有条件进攻法国首都。所以德国人没有这么做,而是独辟蹊径,翻越过一旁的山,神兵天降般地出现在法国人面前,将法国人吓了一跳,直接投降了。这样做,不仅能不正面与马奇诺防线交战,还能直接达到最终目的,也是十分值得学习的。 所以,围魏救赵排在三十六计之次,也是不无道理的,它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它可以使很强大的困难以很容易的方式解决。只要能灵活运用于生活中,你也能像田忌和孙膑一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 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 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 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 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依序为: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 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 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 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 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 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1、"瞒天过海"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其计名虽出自唐朝,但此计内容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多被运用。此计中的"天"始指皇帝,"过海"是指难以逾越的障碍,"瞒天过海的关键是将隐蔽的计谋深藏于张扬暴露的行为之中。孙膑用此计瞒过楚王,又瞒过庞涓,逃离险境。 2、"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计,此计就是来自孙膑救赵的故事。这一计的意思是,攻打正面强大之敌,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迫使敌人退兵分兵,然后寻找机会,消灭敌人,孙膑运用此计,既救了赵国,又重创了庞涓。 3、"借刀杀人"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计,其意是,借别人的手,除掉对手。邹忌和公孙阅用此计,借楚王之手陷孙膑和四忌于死地。 4、"以逸待劳"一语出自《孙子兵法》第四计,其意是保证自己养精蓄锐,迫使敌人疲惫不堪,处于不得的地位,从而战胜敌人。孙膑不动如山,以逸待劳,再次战胜庞涓。 5、"趁火打劫"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五计,原意是当敌方出现严重危机,就应趁机出击。庞涓趁孙膑被困楚车时,来到楚车,推波助澜,欲得孙膑和《孙子兵法》。 6、"声东击西"是三十六计中的第六计,其意是用假象迷惑敌人,使敌人摸

《三十六计》30计 【并战】反客为主_原文注释译文解读

《三十六计》30计【并战】反客为主 【原文】 乘隙杆足,扼其主机①,渐渐进也②。 【注释】 ①主机:主要的关键之处,即首脑机关。 ②渐渐进也:语出《易·渐·象》:“渐渐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按《易经增注·下经·渐》的解释:“天下事动而躁则邪,静而顺则正。渐则进而得乎贵位,故行有功”。意思是说:“天下的事情,凡是行动盲目而急躁,就会走入邪途;凡是冷静而顺乎客观规律,就会登上正道。一步一步地循序渐进达到显要的地位,便会行而有功。” 【译文】 乘着对方的空隙,插足其中,以至(最后)掌握其首脑机关,这是循序渐进的结果。 【计例】 大学生招聘用人单位 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主人都是用人单位,以挑剔的目光选择人才;毕业生就是客人,要等待主人的挑选,听从主人的安排。某年3月31日,河北大学新闻学院举行了一次“反招聘”活动,毕业生反客为主,更改了这种传统方式。 这次“反招聘”活动的“主人”是河北大学新闻学院广告系的全体应届毕业生,参加招聘会的客人有Bestformulations、石家庄神威药业、保定金风帆集团等近40家用人单位。 活动分为人才信息发布会和“反招聘”洽谈会两部分。在上午的信息发布会上,广告系的30个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展示了他们分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石家庄、昆明、厦门等地的实习作品,并介绍了自己的特长,提出了就业意向和条件。下午的洽谈会上,用人单位向学

生介绍了单位各自的状况和人才需求信息。双方在自由、轻松的气氛中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谈判,最终有近10名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 这次活动的主要策划人之一,广告班班长王宏宇谈到举办此次活动的目的时说,以前我也多次参加过人才交流会,几乎所有的招聘模式都一样,都分初试、笔试、面试几个步骤。整个过程要拖很长时间。假如单位在外地,还要花很多路费。有时候递上一份简历就没了下文,连展示自己的机会都没有。传统的招聘方式效率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单向选择,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双向选择。 美国Bestformulations中国总部总裁杜先生在谈到传统招聘时也有同样的感受。他说每年企业都要为招聘新人花去很大精力,而且仅凭简历就淘汰很多人,这其中难免会埋没许多真正的人才。“反招聘”则给了用人单位和大学生双方更多的互相了解和交流的机会,交流形式也更直接更便捷,效率当然更高。他希望这种“反招聘”能在大专院校推广开来。 河北大学学生处处长认为,这次活动是人才交流方式的一次创新,从形式上讲是人才市场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化的一次大胆尝试。 郭子仪用旧情平叛军 唐朝有个叛将,名字叫仆固怀恩。他煽动吐蕃和回纥两国联合出兵,进犯中原。大兵三十万,一路连战连捷,直逼泾阳。泾阳的守将是唐朝著名将军郭子仪,他是奉命前来平息叛乱的,这时他只有一万余名精兵。面对漫山郭子仪遍野的敌人,郭子仪知道形势十分严峻。 正在这个时候,仆固怀恩病死了。吐蕃和回纥就失去了在中间联系和协调的人物。双方都想争夺指挥权,矛盾逐渐激化。两军各驻一地,互不联系往来。吐蕃驻扎东门外,回纥驻扎西门外。 郭子仪想何不乘机分化这两支军队?他在安史之乱时,曾和回纥将领并肩作战,对付安禄山。这种老关系何不利用一下呢?他秘密派人前往回纥营中转达郭子仪想与过去并肩作战的老友叙叙情谊。回纥都督药葛罗,也是个重视旧情的人。听说郭子仪就在泾阳,十分高兴。但是,他说:“除非郭老令公亲自让我们见到,我们才会相信。”

数学三十六计

[转载]学数学36计 (2010-07-30 11:22:39) 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学数学36计作者:李广学 第1计:挖掘潜能。不管你现在情况怎样,你都要相信自己还有巨大的潜能。从现在到高考进步50名的大有人在,进步80名的也有可能。. 第2计:坚定意志。高考其实是看谁坚持到最后,谁就笑到最后。考生应全力以赴知难而进,战胜惰性提升意志. 第3计:调好心态。心态决定成败,高考不仅是知识和智力的竞争,更是心理的竞争。考生应努力改变最近的不良心态。 第4计:把握自我。复习时紧跟老师踏踏实实地复习没有错,但也要有自我意识:“我”如何适应老师的要求,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搞好最后阶段的复习,如何在“合奏”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独奏”。 第5计:战胜自我。面对迎考复习的艰辛,面对解题的繁难,面对竞争的压力,面对多变的情绪,只有“战胜自我”,才能海阔天空。 第6计:每日做题。每日做些题目,让自己保持对问题的敏感,形成模式识别能力。当然,做题的数量不能多,难度不宜大。 第7计:一次成功。面对一道题(最好选择陌生的中档题)用心去做,看看能否一下子就理出思绪,一做就成功。一份试卷,若不能一次成功地解决几道题,就往往会因考试时间不够而造成“隐性失分”。 第8计:讲求规范。建议考生找几道有评分标准的考题,认真做完,再对照评分标准,看看答题是否严密、规范、恰到好处。 第9计:回到基础。一般说来,考前不宜攻难题,既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必要。要回到基础,把基础打扎实,在考试时才能做到“基础分一分不丢”。 第10计:限时训练。可以找一组题(比如10道选择题),争取限定一个时间完成;也可以找1道大题,限时完成。这主要是创设一种考试情境,检验自己在紧张状态下的思维水平。第11计:激活思维。可以找一些题,只想思路: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不必

《三十六计》全文翻译

《三十六计》全文翻译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 杂文参考 → 《三十六计》全文翻译 2012-01-21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对某种事情防备得太周密,结果反而使意 志松懈。平常见惯了的事体,就不容易引 起疑心。大凡阴谋藏在阳光之内,好像胸 怀坦荡,光明正大似的。一些隐秘的,机 密性的东西,从来就不暴露在外面。再光 明正大的人是如此,再温柔可爱的人也是 如此。两国交兵,正义也是如此,非正义 也是如此。这是人性的自然,也是自然的天性。 第二计 围魏救赵 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先用计谋分散他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古人说:“治兵如治水。”面对来势凶猛的强敌,盲目出击,无异于以卵击石。不如避其锋芒,或攻击敌人的薄弱之处牵制它,或袭击敌人的要害部位威胁它,或饶到敌人的背后打击它。能如此,敌人就不得不放弃原来目标而反身解救自己的危难,“赵”就得救了。欲救赵,先需守赵,以攻为守,积极出击,寻敌要害牵制敌军,才是“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敌我悬殊,这是很明白的。如果单方面作战,显然对自己不利,盟友到现在还未作决定参战,怎么办?假使设法运动盟友,并指引它先去作战,打头阵,自己做它的后盾,那它极可能先受到重大损失。同样,自己要是引兵作战也会遭到重创。可是我们只能先顾及自家的利益。因此,发动盟友时,这个剧要演得好。 第四计 以逸待劳 要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是直接出兵攻打,而采取“损刚益柔”的办法,令敌由盛转衰,由强变弱。 第五计 趁火打劫 敌方出现危难时,就要趁机进攻夺取胜利。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 略。 第六计 声东击西 敌人乱得像丛生的野草,意料不到所要发生的事情,这是《易经》萃卦中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因此,要利用敌人不能自主的时机去夺取胜利。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讲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 2、围魏救赵 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 5、趁火打劫 6、声东击西 二、敌战计 1、无中生有 2、暗渡陈仓 3、隔岸观火 4、笑里藏刀 5、李代桃僵 6、顺手牵羊 三、攻战计 1、打草惊蛇 2、借尸还魂 3、调虎离山 4、欲擒故纵 5、抛砖引玉 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 2、混水摸鱼 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 5、远交近攻 6、假道代虢 五、并战计 1、偷梁换柱 2、指桑骂槐 3、假痴不癫 4、上屋抽梯 5、树上开花 6、反客为主 六、败战计 1、美人计 2、空城计 3、反间计 4、苦肉计 5、连环计 6、走为上

1、瞒天过海 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的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潜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的事物之外。公开暴露的事物发展到极端, 就形成了最隐秘的潜藏状态。 解析:"瞒天过海","胜战计"之第一计。唐太宗率军平定东辽之乱,途中晕船不能行进,薛仁贵出计,造一"木城船",瞒过太宗,使其安全过海。 2、围魏救赵 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直接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先设计分散它再各个击破;主动出击攻击敌人,不如等待敌人的弱点暴露后再相机歼敌。 解析:"围魏救赵","胜战计"第二计。战国时期,齐国军师孙膑用此计在桂陵大 败魏军,可谓"围魏救赵"的典范。 3、借刀杀人 原典:敌已明,友示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在敌方情况已经明确,友军态度尚未稳定时,应引导友军与敌人拼杀,不必自己出兵攻打,以保存实力。这就是根据《易经。损》卦"损上益下"的原理推演出的,用别人的损失换取自己的利益的办法。 解析:"借刀杀人","胜战计"之第三计。西汉末年,刘秀率军与驻守洛阳的朱鲔、李轶对峙,刘秀巧用计谋,借朱鲔之手杀掉了李轶,得到了洛阳。 4、以逸待劳 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原理,实行积极防御,逐渐消耗、疲惫敌人,使之由强变弱,我方则由 被动变主动。 解析:"以逸待劳","胜战计"之第四计。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攻打洛阳、河北,李世民用"以逸待劳"之计歼灭了窦建德,逼降了王世充,取得两地。 5、趁火打劫 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当敌方出现危难时,应该趁机出击,夺取胜利。这就是把握战机,以强击 弱,克敌制胜的策略。 解析:"趁火打劫","胜战计"之第五计。明朝末年,清将多尔衮于李自成义军江山未稳定之际,趁火打劫,勾结吴三桂,占领山海关,挥军入侵,占领了中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