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江苏高考压轴卷物理化学18

2014年江苏高考压轴卷物理化学18

2014年江苏高考压轴卷物理化学18
2014年江苏高考压轴卷物理化学18

押题

选择题(共40分)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沟油”不能食用,但可以用来制肥皂

B.从海水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C.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以转化为清洁燃料

D.使用电子邮件等通讯工具代替传真打印机,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B.硫原子结构示意图:

C.2-甲基-1-丁烯的结构简式:CH3-CH-CH=CH2

CH3

D.质量数为137的钡原子:56137Ba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入甲基橙显红色的溶液中:Na+、NO-3、I-、SO2-4

B.c(OH-)/c(H+)= 1012的水溶液中:K+、NH+4、SO2-4、Cl-

C.通入足量CO2后的溶液中:K+、HCO-3、Cl-、NO-3

D.c(Fe3+) = 0.1 mol·L-1的溶液中:Na+、Al3+、NO-3、SCN-

4.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1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 + 2B(g)3C(g) + D(s)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B.图2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的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C.图3所示,t 1℃时质量分数均为20 %的甲、乙两种溶液,升温到t 2℃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仍然相等

D.图4所示,用水稀释体积相同、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I表示盐酸,II表示醋酸,且溶液导电性:a>b>c

温度/℃

12

新加入物质的量

溶液体积

图1 图2 图3 图4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不.相对应的是 A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B .二氧化锰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H 2O 2分解的氧化剂

C .SiO 2、Al 2O 3、MgO 都有很高的熔点,可以制耐火材料

D .常温下,浓硫酸能使Fe 、Al 等金属钝化,可用铝槽车运输浓硫酸 6.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图5所示装置蒸发MgCl 2饱和溶液制备MgCl 2 B .用图6所示装置可防止铁片生锈

C .用图7所示装置加热小苏打制二氧化碳气体

D .用图8所示装置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图5 图6

图7 图

8 7.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 L 0.1 mol·L 1氨水含有0.1 N A 个OH

B .常温常压下,0.1 mol N 2与0.3 mol H 2充分反应,可生成氨分子0.2 N A

C .标准状况下,22 g CO 2含有N A 个氧原子

D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 4含有N A 个CCl 4分子 8.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1 mL 1.0 mol·L -1 1 mL 0.5 mol·L -1

①NH 3NO NO 2空气O 2

Na

Na 2O NaOH (aq)空气加热H 2O ③SO 2SO 3C 2④Si SiO 2

SiCl 4

浓盐酸O 2加热⑤

Fe

Fe 2O Fe(NO 3)3(aq)

2

3H 2O

nH 2O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⑤

D .③⑤ 9.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小苏打与醋酸溶液混合:HCO -

3 + H +

= CO 2↑ + H 2O

B .向2 mol·L

-1

Fe(NO 3)2溶液中滴加少量氢碘酸:3Fe 2++NO -

3+4H + = 3Fe 3++NO↑+2H 2O

C .向NaHCO 3溶液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2HCO -

3+Ca 2++2OH -

= CaCO 3↓+CO 2-

3+2H 2O

D .用硫酸酸化的KMnO 4溶液与H 2O 2反应,证明H 2O 2具有还原性: 2MnO -

4+5H 2O 2 = 2Mn 2+

+5O 2↑+2H 2O + 6OH

10.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室温时,0.1 mol·L -1某一元酸在水中有0.1%电离,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

B .反应CO(g)+3H 2(g) = CH 4(g)+H 2O(g)一定条件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 >0

C .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

D .为减小中和滴定误差,锥形瓶和滴定管必须洗净并润洗后才能使用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时,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1. 香豆素类化合物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其合成方法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O

OH CH 3

O

O

O

OH O

O

I 2O

O

O

O X

Y Z

A .1 mol Y 最多可与9 mol H 2加成

B .可用KMnO 4溶液鉴别X 和Y

C .X 可以发生加成、水解、氧化反应

D .Y 和Z 互为同分异构体

12.短周期元素X 、Y 、Z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1.5倍,W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内层电子总数少3个。下列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A .W 、Z 、X 、Y 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 .元素Y 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沸点比X 的高

C .元素W 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 的弱

D .元素W 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比Z 的强 1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14.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 和CH 3COONa 溶液等体积混合:

c (Cl -) > c (Na +) > c (CH 3COO -) > c (OH -) > c (H +)

B .常温下,将CH 3COOK 溶液和盐酸混合所得中性溶液:c (K +

) =c (Cl -)+c (CH 3COO -)

C .c (NH +4 )相等的(NH 4)2SO 4、NH 4HSO 4、NH 4Cl 溶液中: c (NH 4HSO 4) > c [(NH 4)2SO 4] > c (NH 4Cl)

D .K 2CO 3溶液中存在:c(OH -)-c(H +) = c(HCO -3)+2c(H 2CO 3)

15.某温度下,在一个2 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 和2 mol B 进行如下反应:3A(g)

+2B(g)

4C(?)+2D(?)。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 ,且反

应前后压强之比为5∶4(假设在相同的温度下测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K =c 4(C)c 2(D)

c 3(A)c 2(B)

B .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右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C .此时,B 的平衡转化率是40%

D .增加C ,B 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非选择题(共80分)

16.(12分)黄磷(P 4)一步法制备次磷酸钠的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X Y

Z W

2HPO 3)

黄磷

32

2PO 2H 2O

已知:黄磷与碱反应主要生成次磷酸盐和亚磷酸盐,离子方程式为

P 4+4OH -

+4H 2O = 4H 2PO 2-

+2H 2↑ P 4+4OH -

+2H 2O = 2HPO 32-

+2PH 3↑

(1)次磷酸是一元弱酸,写出次磷酸的电离方程式 ▲ 。 (2)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 。

(3)合成尾气中的PH 3可用次氯酸钠溶液吸收,转化为次磷酸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

(4)一步法制得的NaH 2PO 2中SO 42-

、Cl -

及重金属含量较大,请补充完整除杂的实验步

骤[可选用的试剂:Na 2S 固体、Ag 2SO 4饱和溶液、Ba(OH)2溶液和H 3PO 2]:取一定量的NaH 2PO 2配成溶液,加入足量 ▲ ;沉淀完全后 ▲ ;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 2S 固体,搅拌过滤; ▲ ;得到NaH 2PO 2·H 2O 晶体。 17.(14分)药物G 具有抑菌和抗癌作用,其合成路线如下:

O CH 3CCH 3

O

CH 3CCH

2CH 2

O

CH 3CCH 2COOH

O

CH 3CCH 2COOC 2H 5

O

CHO O

CH C CCH

3C O OC 2H 5O

SH

NH S N O COOC 2H 5CH 3

A

B

C

D

E

F

O HC

CCH 3

C O

OC 2H 5

OH G

(1)写出物质D 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 。 (2)物质G 中含有 ▲ 个手性碳原子。

(3)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 ▲ ,反应③的反应类型为 ▲ 。 (4)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

(5)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D 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①具有六元环状结构 ②能水解 ③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其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6)以

CH 3CH(CH 2)43

Cl

Cl 为原料,合成

CH 3

CH 3O

,写出合成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

合成流程图示例如下:

CH 2=CH 2

CH 3CH 2Br

NaOH 溶液

CH 3CH 2OH HBr

18.(12分)硼酸钛是一种高效节能润滑油添加剂,可用硫酸氧钛(TiOSO 4·2H 2O )的 溶液和硼砂(Na 2B 4O 7·10H 2O )的溶液为原料湿法合成,经洗涤、干燥后分析,产品(TiO)2(B 2O 5)·n H 2O 中含TiO(OH)2杂质。为检验产品的组成与纯度,取样品61.38 g , 加热至恒重,分析测得残留物中含TiO 232.80 g 、B 2O 3 14.00 g 。

(1)杂质TiO(OH)2由 TiO 2+水解而来,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 (2)检验产品洗涤干净的方法为 ▲ 。 (3)计算n 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19.(16分)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 3,含有少量MgO 、CaO 、SiO 2等杂质)制备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Li 4Ti 5O 12和LiFePO 4)的部分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钛铁矿

4

23

2H 2O

(1)富钛渣中的主要成分为TiO 2和 ▲ (填化学式)。煅烧得到Li 4Ti 5O 12的化学方程式

为 ▲ 。

(2)酸浸后,蒸煮滤液的目的是 ▲ 。

(3)已知Ca 2+、Mg 2+和Fe 3+离子形成磷酸盐的K sp 分别为2.0×10-29、1.0×10-24和9.9×10-16,

若溶液中三种金属阳离子的浓度均为0.1 mol·L -1,则加入H 3PO 4时首先生成沉淀的化学式为 ▲ 。

(4)制备LiFePO 4的过程中,理论上所需 17%双氧水与H 2C 2O 4·2H 2O 的质量比为 ▲ 。 (5)钛铁矿中钛含量的测定步骤为:

封闭漏斗

饱和NaHCO 3溶液橡胶塞

锥形瓶反应液

①还原。将含钛试样溶解于强酸溶液中,再加入铝片将TiO 2+还原为Ti 3+,并将Fe 3+

还原。反应装置如图所示,使用封闭漏斗的目的是 ▲ 。 ②滴定。取下封闭漏斗,向锥形瓶中加入2~3滴KSCN 溶液,立即用FeCl 3 标准溶液滴定至 ▲ ,记录读数。 ③计算。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的是 ▲ 。 a. 还原操作结束后铝片有剩余 b. 还原操作结束后,反应液仍呈黄色

c. 缓慢滴定,且剧烈振荡锥形瓶,但无溶液溅出 20.(14分)碳热还原氮化法是制备氮化硅一种方法。

(1)已知:2SiO 2(s)+3C(s)+N 2(g) = Si 2N 2O(s)+3CO(g) ΔH =-305. 32 kJ·mol -

1 ①

2Si 3N 4(s)+3CO(g) = 3Si 2N 2O(s)+N 2(g)+3C(s) ΔH =-3550.12kJ·mol -

1 ②

则 3SiO 2(s)+6C(s)+2N 2(g) = Si 3N 4(s)+6CO(g) ΔH = ▲ kJ·mol -

1。

(2)采用C 和SiO 2的物质的量比为3.5︰1的粉末,在氮气流中反应,图9和图10分别表

示氮化温度和氮气流量对氮化硅生成影响的X 射线衍射图(X 射线衍射可用于判断某晶态物质是否存在)。则该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氮气流量为 ▲ L/min ,煅烧温度为 ▲ ℃。

(3

)氮化硅抗腐蚀能力很强,但易被氢氟酸腐蚀,氮化硅与氢氟酸在加热条件下会生成两

种气体(其中一种显碱性),其反应方程式为 ▲ 。 (4)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的反应为:3SiCl 4(g) + 2N 2(g) + 6H 2(g)

Si 3N 4(s) +12HCl(g)

ΔH <0 。现有三个相同的2L 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密闭容器Ⅰ、Ⅱ、Ⅲ,按下表所示的量充入各物质,在相同温度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

图9 氮化温度对氮化硅生成的影响

图10 氮气流量对氮化硅生成的影响

(52方程式为4LiAl+FeS 2 = 2Li 2S+Fe+4Al ,则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 21.(12分)A 、B 、C 、D 、E 、F 均为元素周期表中前36号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B 元素的最高正价与负价的绝对值相等,D 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E 的基态原子的s 轨道的电子总数与p 轨道的电子总数相等,F 的原子序数是C 的4倍。请回答下列问题: (1)F 的基态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 ▲ 。

(2)B 、C 、D 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用元素符号回答) (3)写出与BD 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阳离子的结构式 ▲ ,BD 分子中B 原子的杂化类

型为 ▲ 。

(4)1mol F(BD)4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 ▲ 。 (5)由B 、E 、F 三种元素可形成一种具有超导性的晶体,

晶胞如图所示。B 位于E 和F 原子紧密堆积所形成的 空隙当中。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2.B 3.C 4

.D 5

.B

6.D

7.C 8.D 9.C 10.A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11. AC 12.B 13. D 14. BD 15.CD 非选择题(包括6小题,共80分) 16.(12分) 每空2分

B E F

(1)H3PO2++H2PO2-

(2)CaCO3

(3)PH3+2ClO-+OH-=H2PO2-+2Cl-+H2O

(4)Ag2SO4饱和溶液;再加入适量Ba(OH)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向溶液中加入H3PO2调节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17.(14分)

(1)羰基、酯基(2分)

(2)2(2分)

(3)加成反应,取代反应(酯化反应)(2分)

(4)

O

CH32CH2OH O2

O

CH32COOH H2O

(2分)

(5)O O

O

CH3

H3C

(2分)

(6)CH3CH(CH2)43

Cl

Cl

NaOH溶液

CH3CH(CH2)4CHCH3

OH OH

2

Cu,

CH3C(CH2)4CCH3

O O

KOH

CH3

CH3

OH

CH3

CH3

O

(4分)

18.(12分)

(1)TiO2++2H2O TiO(OH)2 +2H+

(2)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若无沉淀,则洗涤干净。

(3)由加热至恒重后生成物的质量可知,TiO20.41 mol,B2O3 0.2 mol。

由B2O3 0.2 mol 计算出(TiO)2(B2O5)·n H2O加热至恒重后生成的TiO2为0.4 mol;

则TiO(OH)2生成的TiO2为0.41-0.4=0.01 mol;

总失水为(61.38-32.80 -14.00)/18=0.81 mol;

其中TiO(OH)2失水为0.01 mol,则(TiO)2(B2O5)·n H2O中H2O为0.8 mol;

计算可知:(TiO)2(B2O5)·n H2O对应n (TiO2)∶n(B2O3)∶n(H2O) = 2∶1∶4,故n=4 19.(16分)每空2分

(1)SiO2。5TiO2+2Li2CO3煅烧Li4Ti5O12+2CO2↑

(2)将滤液中残留的HCl蒸发、回收,可循环用于酸浸。

(3)FePO4

(4)100:63

(5)FePO4+Li++e-= LiFePO4

(6)①避免生成的Ti3+被空气氧化

②加入最后一滴FeCl3标准液,锥形瓶中反应液颜色突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③bc

20.(14分)每空2分

(1)1317.08

(2)3,1500

(3)Si3N4+12HF4NH3↑+3SiF4↑

(4)>;<

(5)FeS2 + 4e-+4Li+= 2Li2S + Fe(或FeS2 + 4e-= 2S2-+ Fe)

21.(12分)每空2分

(1)3d84s2

(2)N>O>C

(3)[N≡O]+sp

(4)8 mol 或8×6.02×1023

(5)MgNi3C

其它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2014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2014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朽叶的桅子花 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只有青春是不朽的。也有人说,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 “哲理性材料”的给料作文 必须准确把握材料的核心含义 2013年的高考作文题,所选“材料”是“故事性”的,简称为“山洞·烛光·蝴蝶”。这种有人有事、有头有尾的记叙性短文,由于“形象大于思想”,故包蕴的含义十分丰富,有时多达几十个。为此,我们不要求考生确定“核心含义”;这种“确定”往往见仁见智,难求共识。但是,我们划定了“含义边界”,即在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内由考生自主选择某一含义,进行写作。去年的“含义边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平衡;美。只要涉及上述某一点,就算切题;如果扯到其它方面去了,就是跑题。打个比方:叫你写江苏人,你可以在苏南、苏中、苏北任写一个人或一些人,但绝对不能写到安徽、上海等省市去。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阶段,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均抱定“故事性”材料来训练,如某公司高管爬雪山、某考古学家看铜镜、一只青蛙被冻在冰上了,等等。几乎没有人想到还有一种“材料”是哲理性的,此乃“刻舟求剑”。教训是:必须细读《考试说明》! 今年的作文试题一亮相,锁定了“哲理”。既然是“哲理”就得“明理”,明理的文章不论多长多短,都不能“多中心”,只能有一个“核心含义”。所以,今年的作文审题不同于去年,不能再指望“含义边界”了! “青春”、“不朽”,是个好题目。十八九岁的高三学生正值风华正茂的青春时期,肯定有话可说。年轻人最相信“青春不朽”了,老年人倒可能产生“青春已逝”之叹,故此次高考作文佳作甚丰。这些优秀作文的共同特点,是紧扣“核心含义”,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 这里发表的七篇作文中,《青春永不褪色》确立了一个相当好的“中心论点”,而且分析得比较透彻,值得借鉴,特作“简评”如下: 此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紧扣“青春”、“永恒”展开,完全切题。 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提出了一个相当新颖、深刻的中心论点:青春不是生命的一个“阶段”,而是生命的一种“状态”。这种概括和提炼,符合青春的本质特征。的确,青春绝非“驿站”,纯然是怀着不识愁滋味的乡愁、载欣载奔、寻求心灵家园的那种诗意,那种愿景,那种神乎其神的“状态”! 在匆忙答卷的考场上,能机敏地发现和捕捉如此精彩的论点,难能可贵。 此文的又一长处,在于分解出不同视角的“分论点”:要保持青春状态,必须拥有乐观开朗的心;要学会“忘记”;要多一份沉稳。这里的“学会忘记”,相当中肯,颇富东方智慧,估计很少有考生能提出来。 如今的高中生写议论文,多不会“分解”和“剖析”,巷子里扛木头,直通到底:除了中心论点,还是中心论点!此文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完整版)2016年江苏高考化学真题解析(有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江苏卷)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I 127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A.燃烧煤炭供热B.利用风力发电C.增加植被面积D.节约用电用水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煤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加,正确;B、利用风力发电能减少CO2的排放,错误;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CO2,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错误;D、我国的能源主要来自燃煤发电,节约能源,会降低大气中CO2的含量,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化学与环境保护,低碳经济。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O B.Mg2+的结构示意图: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 8 C.硫化钠的电子式: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 【答案】B 考点:考查化学用语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SO2用于漂白纸浆是利用其漂白性,错误;B、NH4HCO3用作氮肥是因为其中含有氮元素,

易被农作物吸收,错误;C、Fe2(SO4)3用作净水剂是因为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悬浮的杂质,错误;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D.原子半径:r(X)<r(Y)<r(Z)<r(W) 【答案】B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元素周期律。 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铜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 -=Cu2++2NO2↑+H2O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3+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3Na+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反应原理错,将铜插入稀硝酸中应为:3Cu+8H++2NO3-==3Cu2++2NO↑+4H2O,错误;B、电荷不守恒,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应为:2Fe3++Fe==3Fe2+,错误;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正确;D、硅酸钠为可溶性盐,用化学式表示,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应为:SiO32—+2H+ ==H2SiO3↓,错误。答案选C。 考点:考查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6.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C 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元素化合物。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在负极上失去电子

初中物理化学知识点总结.doc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 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2014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4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 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 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 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 ...的一项是(3分)( )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 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 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

2016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2016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16?镇江)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水B.空气C.食醋D.黄铜 2.(2分)(2016?镇江)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冰川融化C.水力发电D.红磷燃烧 3.(2分)(2016?镇江)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金刚石﹣Au B.水银﹣Hg C.2个氮原子﹣2N2D.氯酸钾﹣KCl 4.(2分)(2016?镇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煤气泄漏,开灯检查B.食品防腐,甲醛浸泡 C.限放鞭炮,保护环境D.深埋电池,消除污染 选项归类物质或现象 A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B 常见的碱烧碱、熟石灰、纯碱 C 营养物质淀粉、油脂、蛋白质 D 环境问题酸雨、温室效应、PM2.5超标6.(2分)(2016?镇江)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装置甲:稀释浓硫酸B.装置乙:加入锌粒 C.装置丙:产生氢气D.装置丁:收集氢气 7.(2分)(2016?镇江)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加碘食盐检验淀粉 C.用lOmL量筒量取5.62mL水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8.(2分)(2016?镇江)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B.硫元素的化合价: C.溶液pH:D.溶解时放出的热量: 9.(2分)(2016?镇江)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细铁丝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 B.向鸡蛋清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铵,出现白色浑浊 C.为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拌滤纸上的悬浊液

物理化学主要公式

物理化学主要公式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物理化学主要公式 第一章 气体的pVT 关系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或 RT n V p pV ==)/(m 式中p ,V ,T 及n 单位分别为Pa ,m 3,K 及mol 。 m /V V n =称为气体的摩尔体积,其单位为m 3 · mol -1。 R = J · mol -1 · K -1,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近似地适用于低压的真实气体。 2.气体混合物 (1) 组成 摩尔分数 y B (或x B ) = ∑A A B /n n 体积分数 /y B m,B B * =V ?∑*A V y A m ,A 式中∑A A n 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A m,* V 表示在一定T ,p 下纯气体A 的摩尔体积。 ∑* A A m ,A V y 为在一定T ,p 下混合之前各纯组分体积的总和。 (2) 摩尔质量 式中 ∑=B B m m 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B B n n 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上述各式适用于任意 的气体混合物。 (3) V V p p n n y ///B B B B * === 式中p B 为气体B ,在混合的T ,V 条件下,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压力,称为B 的分压力。* B V 为B 气体在混合气体的T ,p 下,单独存在时所占的体积。 3.道尔顿定律 p B = y B p ,∑=B B p p 上式适用于任意气体。对于理想气体 4.阿马加分体积定律 此式只适用于理想气体。 5.范德华方程

式中a 的单位为Pa · m 6 · mol -2,b 的单位为m 3 · mol -1,a 和b 皆为只与气体的种类有关的常数,称为范德华常数。 此式适用于最高压力为几个MPa 的中压范围内实际气体p ,V ,T ,n 的相互计算。 6.维里方程 及 ......)1(3'2''m ++++=p D p C p B RT pV 上式中的B ,C ,D,…..及B’,C’,D’….分别称为第二、第三、第四…维里系数,它们皆是与气体种类、温度有关的物理量。 适用的最高压力为1MPa 至2MPa ,高压下仍不能使用。 7.压缩因子的定义 Z 的量纲为一。压缩因子图可用于查找在任意条件下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但计算结果常产生较大的误差,只适用于近似计算。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示式 或 'amb δδδd δdU Q W Q p V W =+=-+ 规定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系统得功为正,对环境作功为负。式中 p amb 为环境的压力,W ’为非体积功。上式适用于封闭体系的一切过程。 2. 焓的定义式 3. 焓变 (1) )(pV U H ?+?=? 式中)(pV ?为pV 乘积的增量,只有在恒压下)()(12V V p pV -=?在数值上等于体积功。 (2) 2 ,m 1d p H nC T ?=?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单纯pVT 变化的一切过程,或真实气体的恒压变温过程,或纯的液体、固体物质压力变化不大的变温过程。 4. 热力学能(又称内能)变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单纯pVT 变化的一切过程。 5. 恒容热和恒压热 6. 热容的定义式 (1)定压热容和定容热容 pV U H +=2,m 1 d V U nC T ?=?

物化相平衡复习习题

选择题 1. 二元恒沸混合物的组成 (A)固定(B) 随温度而变(C) 随压力而变(D) 无法判断答案:C 2. 一单相体系, 如果有3种物质混合组成, 它们不发生化学反应, 则描述该系统状态的独立变量数应为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F=C-P+2=3-1+2=4 3.通常情况下,对于二组分物系能平衡共存的最多相为(A) 1 (B) 2 (C) 3 (D) 4 答案:D。F=2-P+2=4-P,F不能为负值,最小为零。当F=0时P=4。4.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 ΔS=0 (B) ΔG=0 (C) ΔH=0 (D) ΔU=0 答案:B。此为可逆过程故ΔG=0。5. 以下各系统中属单相的是 (A) 极细的斜方硫和单斜硫混合物(B) 漂白粉(C) 大小不一的一堆单斜硫碎粒(D) 墨汁答案:C。 6. NaCl(s), NaCl水溶液及水蒸汽平衡共存时, 系统的自由度(A) F=0 (B) F=1 (C) F=2 (D) F=3 答案:B。F=C-P+2,C=2,P=3,故F=2-3+2=1。 7. 如果只考虑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纯物质最多可共存的相有(A) P=1 (B) P=2 (C) P=3 (D) P=4 答案:C。F=C-P+2=1-P+2=3-P,当F最小为零时P=3。7. 对于相律, 下面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 相律不适用于有化学反应的多相系统(B) 影响相平衡的只有强度因素 (C) 自由度为零意味着系统的状态不变 (D) 平衡的各相中, 系统包含的每种物质都不缺少时相律才正确答案:B 8. 关于三相点, 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纯物质和多组分系统均有三相点(B) 三相点就是三条两相平衡线的交点(C) 三相点的温度可随压力改变 (D) 三相点是纯物质的三个相平衡共存时的温度和压力所决定的相点答案:D 9. 用相律和Clapeyron 方程分析常压下水的相图所得出的下述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在每条曲线上, 自由度F=1 (B) 在每个单相区, 自由度F=2 (C) 在水的凝固点曲线上, ΔHm(相变)和ΔVm的正负号相反(D) 在水的沸点曲线上任一点, 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都小于零答案:D 10. 二组分系统的最大自由度是

2014年江苏省高考总分及有关政策

2014年江苏省高考总分及有关政策 2014年江苏高考总分与往年一样,还是480分,其中语文160,数学160,英语120,附加分40。 2014年江苏省高考所有科目采取自主命题形式。 江苏省普通高考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1. 统考科目 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各科分值设定为:语文160分,数学160分,外语120分,共440分。语文、数学分别另设附加题40分。 文科类考生加试语文附加题;理科类考生加试数学附加题;不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专业的体育类、艺术类考生不加试附加题。 文科类、理科类考生三门统考总分为480分,体育类、艺术类考生三门统考总分为440分。 2. 学业水平测试 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包括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七门。所有考生均需取得上述七门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成绩。 文科类、理科类考生须选择选修测试(以下简称“选测”)科目两门,必修测试(以下简称“必测”)科目五门。其中文科类考生选测科目除须选择历史科目外,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再选择一门;理科类考生选测科目除须选择物理科目外,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再选择一门。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中,考生选定的两门选测科目之外的五门为必测科目。 不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的体育类、艺术类考生,七门学业水平测试科目可均选择必测科目。兼报文科类或理科类的体育类、艺术类考生,在参加文科类或理科类专业录取时,其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要求和等级要求与文科类或理科类考生要求一致;参加体育类、艺术类专业录取时,考生如报考七门必测科目(含技术科目)、又报考两门选测科目并取得成绩,只选取七门必测科目成绩作为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如报考五门必测科目、两门选测科目并取得成绩,可将其两门选测科目等级视为相应的必测科目成绩。 选测科目各科满分为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分为A+ 、A 、B+、B、C、D六个等级。其中:A+ 为前5%(含5%),A为5%-20%(含20%),B+ 为20%-30%(含30%),B为30%-50%(含50%),C为50%-90%(含90%),D为90%以后。 必测科目各科满分为100分,按考生得分分为A、B、C、D四个等级。其中:A为100分-90分,B为89分-75分,C为74分-60分,D为59分及其以下。 技术科目分为合格、不合格,不合格视为D级。 3. 综合素质评价 综合素质评价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 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三方面,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三方面,分A、B、C、D四个等级。

2016江苏高考化学试题(清晰WORD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Mn 55 Fe 56 I 127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1.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效应”。下列活动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是 A.燃烧煤炭供热 B.利用风力发电 C.增加植被面积 D.节约用电用水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 B.Mg2+的结构示意图: C.硫化钠的电子式: D.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2H4O2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Fe2(SO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Y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表中Z位于IA族,W与X属于同一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W的简单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由Y、Z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C.W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Y的强 D.原子半径:r(X)<r(Y)<r(Z)<r(W) 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Cu2++2NO2↑+H2O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 Fe3+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l(OH)3↓+3NH4+ 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H2SiO3↓+2 Na+ 6.根据侯氏制碱原理制备少量NaHCO3的实验,经过制取氨气、制取NaHCO3、分离NaHCO3、干燥NaHCO3四个步骤,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物理化学主要公式

物理化学主要公式 第一章 气体的pVT 关系 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nRT RT M m pV ==)/( 或 RT n V p pV ==)/(m 式中p ,V ,T 及n 单位分别为Pa ,m 3,K 及mol 。 m /V V n =称为气体的摩尔体积,其单位为m 3 · mol -1。 R =8.314510 J · mol -1 · K -1,称为摩尔气体常数。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近似地适用于低压的真实气体。 2. 气体混合物 (1) 组成 摩尔分数 y B (或x B ) = ∑A A B /n n 体积分数 / y B m,B B * =V ?∑* A V y A m,A 式中∑A A n 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A m,* V 表示在一定T ,p 下纯气体A 的摩尔体积。∑*A A m,A V y 为 在一定T ,p 下混合之前各纯组分体积的总和。 (2) 摩尔质量 ∑∑∑===B B B B B B B mix //n M n m M y M 式中 ∑=B B m m 为混合气体的总质量,∑=B B n n 为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上述各式适用于任意的 气体混合物。 (3) V V p p n n y ///B B B B * === 式中p B 为气体B ,在混合的T ,V 条件下,单独存在时所产生的压力,称为B 的分压力。* B V 为B 气体在混合气体的T ,p 下,单独存在时所占的体积。 3. 道尔顿定律

p B = y B p ,∑=B B p p 上式适用于任意气体。对于理想气体 V RT n p /B B = 4. 阿马加分体积定律 V RT n V /B B =* 此式只适用于理想气体。 5. 范德华方程 RT b V V a p =-+))(/(m 2m nRT nb V V an p =-+))(/(22 式中a 的单位为Pa · m 6 · mol -2,b 的单位为m 3 · mol -1,a 和b 皆为只与气体的种类有关的常数,称为范德华常数。 此式适用于最高压力为几个MPa 的中压范围内实际气体p ,V ,T ,n 的相互计算。 6. 维里方程 ......)///1(3m 2m m m ++++=V D V C V B RT pV 及 ......)1(3'2''m ++++=p D p C p B RT pV 上式中的B ,C ,D,…..及B‘,C‘,D‘….分别称为第二、第三、第四…维里系数,它们皆是与气体种类、温度有关的物理量。 适用的最高压力为1MPa 至2MPa ,高压下仍不能使用。 7. 压缩因子的定义 )/()/(m RT pV nRT pV Z == Z 的量纲为一。压缩因子图可用于查找在任意条件下实际气体的压缩因子。但计算结果常产生较大的误差,只适用于近似计算。 第二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示式

2014-2015年物理化学期末试卷

2014-2015年物理化学A2期末试卷 命题人:魏静文 刘燕利 张红萍 李彩霞 谢玉莉 一.选择题(共40分,2分一个) 1.强电解质CaCl 2的摩尔电导率与其离子的摩尔电导率的关系是 ( ) A.)()()(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B.)()(5.0)(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C.)(2)()(22-∞+∞∞+=ΛCl Ca CaCl m m m λλ D.)]()([2)(22- ∞+∞∞+=ΛCl Ca CaCl m m m λλ 2.强电解质CaCl 2的水溶液,其离子平均活度±α与电解质活度B α之间的关系为 ( ) A. B αα=± B. 3B αα=± C. 2/1B αα=± D. 3 /1B αα=± 3.在不可逆电极过程中,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 ) A.阴极电势变低,阳极电势变高 B. 电池的电动势降低 C.电解池耗电能增加 D. 以上说法都对 4.某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B A →2,在动力学研究中表明该反应为 ( ) A. 二级反应 B. 基元反应 C. 双分子反应 D. 以上都无法确定 5.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历程 B.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活化能 C.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平衡,提高了转化率 D. 催化剂同时加快正向与逆向反应 6.一定温度、压力下,将1克液体水分散成半径为10 -9米的小水滴,经过此变化后,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是 ( ) A. 总表面能 B. 表面张力 C. 比表面积 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7.将少量的KI 溶液加入AgNO 3溶液中制得AgI 溶胶,下列电解质聚沉能力最 强的是 ( ) A. NaCl B. FeCl 3 C. MgSO 4 D. K 3PO 4 8.将大分子电解质NaR 的水溶液用半透膜和水隔开,达到Donnan 平衡时,膜外水的pH ( )。 (A) 大于7 (B) 等于7 (C) 小于7 (D) 不能确定

钢的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的研究

25Cr3Mo3NiNb钢的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的研究* 刘庆斌 卢翠芬 (钢铁研究总院,北京,100081) 摘 要本文系统研究了25Cr3Mo3NiNb钢的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对不同回火温度下试验钢中各析出相的结构、化学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揭示了25Cr3Mo3NiNb钢中各析出相随回火温度的析出规律。随回火温度升高,试验钢中相继析出M3C、M2C、M(CN)、M7C3等碳化物。关键词 25Cr3Mo3NiNb钢 析出相 物理化学相分析 25Cr3Mo3NiNb是新近研制的一种高强度中碳结构钢,其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良好的强韧性配合。本文系统研究了该合金钢的物理化学相分析方法,对不同回火温度下试验钢中各析出相的结构、化学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揭示了25Cr3Mo3NiNb钢中各析出相随回火温度的析出规律。随回火温度升高,试验钢中相继析出M3C、M2C、M(CN)、M7C3等碳化物。 1 实验部分 1.1 试样的化学成分及热处理制度 试样中主要元素的质量分数/%:碳0.3,铬3.0,钼3.0,镍0.7,铌0.1,铜0.2,氮0.01,硅0.1锰0.2。试样的热处理制度见表1。 表1 试样的热处理制度 Table1 Heat treatment specifitions of samples 编号 No. 热处理制度 Heat treatment specifitions 11 1050℃×1h水淬 60 1050℃×1h水淬→500℃×2h水冷 66 1050℃×1h水淬→575℃×2h水冷 69 1050℃×1h水淬→620℃×2h水冷 35 1050℃×1h水淬→640℃×2h水冷 79 1050℃×1h水淬→660℃×2h水冷 1.2 析出相的电解提取 25Cr3Mo3NiNb钢中存在少量残余奥氏体相。采用氯化钾+柠檬酸水溶液电解提取碳化物时,残余奥氏体相不定量提取,干扰碳化物的测定。经实验,在1%氯化锂,10%乙酰丙酮甲醇溶液,I=0.03A/cm2,T<-5℃的电解制度下,可使基体和残余奥氏体完全电离,而碳化物定量保留。 1.3 相的分离 1.3.1 M3C相的分离:经实验,(5+95)盐酸乙醇,加热回馏1h,可溶解M3C相,定量保留其它相。1.3.2 M2C相的分离:M2C与MC相的化学稳定性极为相似,文献[1,2]曾采用50g/L~100g/L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溶解M2C相,文献[3]介绍采用硫酸磷酸混合酸(1+1+18)加热煮沸可溶解M2C相。经实验25Cr3Mo3NiNb钢中析出的M2C相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均不溶解,即使在400g/L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回馏数小时也不溶解,这主要是其化学组成的不同造成其化学稳定性发生差异。我们对该合金钢经电解提取并分离M3C相后的M2C+MC+M7C3相残渣进行了试验,以确定M2C与其他相的分离方法,见表2。由表2结果并结合定量分析确定,⑽号分离条件可溶解M2C相,保留Nb(CN) 和M7C3相。 1.3.3 M7C3相的分离:经实验,硫酸—过氧化氢水溶液,沸水浴中加热,可溶解M2C和Nb(CN)相,保留M7C3相。 表2 M2C相与MC相的分离方法 Tab.2 Separate method of M2C and MC 编号 No. 分离方法 Separate method 保留相 Remains ⑴ 400g/LNaOH,沸水浴3h M2C 、Nb(CN) 、M7C3 ⑵ 400g/LNaOH,煮沸3h M2C 、Nb(CN) 、M7C3 ⑶ 400g/LNaOH,加热回馏3h M2C 、Nb(CN) 、M7C3 ⑷ 400g/LNaOH,加热回馏5h M2C 、Nb(CN) 、M7C3 ⑸硫酸(1+1),加热回馏3h M2C 、Nb(CN) ⑹硫磷混酸,加热回馏3h M2C 、Nb(CN) ⑺硝酸(1+99),室温3h M2C 、Nb(CN) 、M7C3 ⑻硝酸(3+97),室温3.0h Nb(CN)、M7C3、M2C(少) ⑼硝酸(5+95),室温3.0h Nb(CN)、M7C3、M2C(少)⑽硝酸(1+9),室温3.0h Nb(CN)、M7C3 2 结果与讨论 2.1 析出相类型 电解提取及经分离富集得到的粉末经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6],该钢的析出相为:

2014年高考数学试题(江苏卷)及参考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数学Ⅰ 参考公式: 圆柱的侧面积公式:cl S =圆柱侧,其中c 是圆柱底面的周长,l 为母线长. 圆柱的体积公式:Sh V =圆柱, 其中S 是圆柱的底面积,h 为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 已知集合A ={4,3,1,2--},}3,2,1{-=B ,则=B A ▲ . 2. 已知复数2)i 25(+=z (i 为虚数单位),则z 的实部为 ▲ . 3. 右图是一个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n 的值是 ▲ . 4. 从1,2,3,6这4个数中一次随机地取2个数,则所取2 个数的乘积为6的概率是 ▲ . 5. 已知函数x y cos =与)2sin(?+=x y (0≤π?<),它 们的图象有一个横坐标为 3 π 的交点,则?的值是 ▲ . 6. 设抽测的树木的底部周长均在区间[80,130]上,其频率 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在抽测的60株树木中,有 ▲ 株树木的底部周长小于100cm. 开始 0←n 1+←n n 202>n 输出n 结束 (第3题) N Y 组距 频率 100 80 90 110 120 130 0.010 0.015 0.020 0.025 0.030 底部周长/cm (第6题)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4页,均为非选择题(第1题~第20题,共20题)。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您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试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 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南京市高考化学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 1.消防安全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下列有关举措合理的是() A.KNO3、KC l O3与单质S、C2H5OH混搭存放在同一库房间 B.金属钠、二硅化钙着火时,直接用高压水枪喷水扑灭 C.燃气中添加具有明显臭味的四氢噻吩杂质,用以警示气体的泄漏 D.剧毒的N a CN溶液泄漏时,直接将其冲入下水道,让其自然消解 【答案】 C 【解析】 解:A.KNO3、KC l O3有氧化性,单质S、C2H5OH易燃烧,放在一起可能发生爆炸,故A错误; B.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易爆炸,故B错误; C.四氢噻吩有臭味,能起警示作用,故C正确; D.剧毒的N a CN溶液会污染下水道中的水,造成环境污染,故D错误. 故选C. A.KNO3、KC l O3有氧化性; B.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C.四氢噻吩有臭味; D.剧毒的N a CN溶液会污染下水道中的水.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室安全及事故处理,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难度不大,侧重对学生实验基础知识的检验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应学会处理常见意外事故的方法技巧. 2.在二氯化铂的HC l溶液中,通入乙烯气体,再加入KC l可得K[P t(C2H4)C l3]?H2O(蔡氏盐),相关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17,质子数为78的铂原子:P t B.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KC l的电子式: 【答案】 D 【解析】 解:A、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故铂原子的质量数为197,表示为19578P t,故A错误; B、氯离子的核内有17个质子,带17个正电荷,核外有18个电子,故结构示意图为:

2014年全国大纲卷高考理综(物理化学生物)试题真题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 理科综合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份。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2.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 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 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4.某同学在①、②、③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 ①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 ②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 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 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 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总糖量相等,则①、②、③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5.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

2014年江苏高考数学(理科)答案与解析

2014江苏高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数学I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已知集合{2,1,3,4}A =--,{1,2,3}B =-,则A B =______. 【解析】{1,3}- 2.已知复数2(52i)z =-(i 是虚数单位),则z 的实部为______. 【解析】21 2 254i 20i 2120i z =+-=- 3.右图是一个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n 的值是______. 【解析】5 4.从1,2,3,6这4个数中一次随机地取2个数,则所取2个数的乘积为6的概率是______. 【解析】1 3 当且仅当两数为1,6或2,3时乘积为6,有2种情况, 从这4个数中任取两个数有24C 6=种,故概率为 1 3 5.已知函数cos y x =与sin(2)y x ?=+(0π)?≤<,它们的图象有一个横坐标为π 3 的交点,则? 的值是________. 【解析】π 6 由题意,ππ1sin(2)cos 332?? +==,∵0π?≤<,∴2π2π5π 333?≤+< 当且仅当2π5π36?+= ,π 6 ?=时等式成立 6.某种树木的底部周长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在抽测的60株树木中,有______株树木的 底部周长小于100cm . (第6题) /cm (第3题)

【解析】24 ∵60(0.150.25)24?+= 7.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n a 中,若21a =,8642a a a =+,则6a 的值为_____. 【解析】4 设公比为q (0)q >,则由8642a a a =+得26 6622a a q a q =+,解得22q =,故4624a a q == 8.设甲、乙两个圆柱的底面积分别为12,S S ,体积分别为12,V V ,若它们的侧面积相等,且 1294 S S =, 则 1 2 V V 的值是________. 【解析】 32 设两圆柱底面半径为12,r r ,两圆柱的高为12,h h 则1232r r =,∵两圆柱侧面积相等,∴11222π12πr h r h =,1223h h =,则11122232 V S h V S h ==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230x y +-=被圆22(2)(1)4x y -++=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 ∵圆心(2,1)-到直线230x y +-= 的距离d = = ∴直线230x y +-=被圆22(2)(1)4x y -++= 截得的弦长为 10.已知函数2()1f x x mx =+-,若对于任意[,1]x m m ∈+,都有()0f x <成立,则实数m 的取值范 围是_______. 【解析】?? ? ??? 若0m ≥,对称轴02m x =-≤,2(1)230f m m m +=+<,解得3 02 m -<<,舍去; 当0m <时,2 m m <- ,()f x 在[,1]x m m ∈+上的最大值只可能在x m =和1x m =+处取到 因此2 2 ()210 (1)230 f m m f m m m ?=-

2014年重庆市中考物理化学

2014年重庆市中考物理试题A卷 一.选择题(一共8题,每题3分,共24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观察家用冰箱中所蕴含的物理量,下列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电冰箱正常工作时的电压为360V B.冷冻室里的冻肉的温度为10℃ C.照明灯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 m/s D.电冰箱的外壳高度约为5m 2、如图1所示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是() A.小孔成像 B.近视镜矫正视力 C.水鸟的倒影 D.射向夜空的灯光 3、下列主要运用电流热效应的工作的用电器是() A.电烤火炉 B.电风扇 C.电视机 D.手机 4、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发动机常用水来降温,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小 B.夏天吃冰糕时,冰糕周围的“白气”是冰糕升华行成的 C.用-18℃低温盐水使水凝固,此过程中水的内能不变 D.6月栀子花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5、如图2所示,下列符合生活用电常识的是() A.用湿手摸开关 B.电能表记录功率 C.三孔插座上端接地 D.随意爬电线杆 6、2013年12月15日,“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上软着陆成功,如图3所示,月球车在月球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车在运动中所受的一切外力都消失,车会立即停止运动 B.若在车上再安装一台探测设备,则车在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将变大

C.以地球为参照物,停在月球表面的月球车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D.静止时车对月球表面的压力和月球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7、飞机黑匣子的电路等效为两部分,一部分为信号发射电路,可用等效电阻R 1表示,用开关S 1控制,30天后自动断开,R 1停止工作。另一部分为信号存储电路,可用等效电阻R 2表示,用开关S 2控制,能持续工作6年,如图4所示,等效电路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台秤的托盘上放一个装有水的平底烧杯,一个不吸水的木块用细线系在烧杯底浸没 在水中,剪掉木块以后,木块上浮至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剪断细线前,木块所受的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 B.剪断细线前,托盘受到的压力等于烧杯与水的重力之和 C.整个过程,水对杯低的压力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 D.整个过程,托盘收到压力的变化量等于木块浮力的变化量 二、填空作图题(本题共6个小题。第14小题作图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9、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实验装置与图6中的 (选填“甲”或“乙”)图相同。人们利用该原理制造了 。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电气化时代。 10、在“火炉”重庆,露天停放的轿车在夏日强光照射下车内温度可达70℃,许多车主在前挡风玻璃内侧放置挡光板(如图7所示),利用光的 现象来减缓车内温度上升。若车内装有一瓶500m L的矿泉水,由于挡光板的放置水的温度少上升了20℃,水少吸收了 J 的热量。[水的比热容是4.2×103J/(㎏·℃)] 11、科学家最新揭秘,明代工人在建造故宫时,利用道路冰面洒热水充当润滑剂来实现巨石的滚运。在泼热水的冰面上,只需要2.4×104N 的水平力就可以拉着一块质量约百吨的巨石匀速运动,巨石受到的摩擦力约为 N 。若使用图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