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瓜州县概况及发展

瓜州县概况及发展

瓜州的发展

1.瓜州之名 (2)

2.瓜州概况 (5)

3.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 (7)

4.瓜州和平解放 (11)

5.瓜州县城搬迁记 (12)

6.瓜州旧貌换新颜 (16)

1 瓜州之名

瓜州得名,离不开“瓜”。瓜州大地流传着许多关于蜜瓜的奇美传说。

离奇的蜜瓜仙子传说

相传,周穆王(西周君主)西巡时,西王母特设瓜果宴盛情招待众仙。其中一采瓜仙女捧着一盘仙瓜回瑶池,路过瓜州,被瓜州榆林窟万佛峡壁画艺术和大漠风光所吸引,遂落下云头,偷偷观赏,到绝妙之处,禁不住拍手叫绝,不慎把仙瓜掉在了地上,从此瓜籽便在这里生了根。仙瓜便在瓜州繁衍生长,这便是后来的瓜州蜜瓜。

瓜州蜜瓜救张骞的传说

如果说蜜瓜仙子传说过于离奇的话,瓜州蜜瓜救张骞的传说就令人不得不信。

话说张骞出使大月氏国,一行人艰难行进来到瓜州。风餐露宿又加内心忧急,张骞一病不起。这可急坏了随行众人,首领病了,没了主心骨,这西行的任务完成不了,如何向朝廷交代。误了朝廷征匈奴大业,闹不好要掉头还要株连九族的。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请的郎中都请了,没用,张骞病情更加沉重,以至于昏迷不醒,踌躇满志西行的张骞也被病魔折磨的心灰意冷,开始向下属安排身后事。常言道:“险处求安,绝处逢生。”一点不错。就在众人悲声四起时,一个手持“妙手回春”幌子的游方郎中,在村民簇拥下来到了张骞病床前。一番望闻问切,他拈着胡须胸有成竹的说,张骞吉人自有天相,命不该绝,只要吃瓜州瓜三枚,病体自然痊愈。想想也是,张骞命绝了,

谁出使西域?谁开通丝绸之路?一行人听了郎中的话,像泄了气的皮球,这不更没说一样吗?大冬天到哪找蜜瓜去?好在一热心肠的村民菩萨心肠,东寻西访,终于找来三枚保存妥当的蜜瓜。众人如获至宝,赶紧服侍张骞吃下。说来奇怪,沉痛缠身气息奄奄的张骞吃下第一个瓜二目有神,面色转红,但觉一股清新之气沁人心脾;张骞吃下第二个瓜,手足有力,神清气爽,但觉五体通泰,正气贯通;吃下第三个瓜,行走自如,好了!

传说绝不是空穴来风。早在汉唐时期,瓜州蜜瓜就已闻名遐迩,西越葱岭,成为西域各国贵庶爱物;东入长安,作为稀有贡品奉献帝家。《汉书.地理志》载:“古瓜州地生美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如此夸赋之记载,可见瓜州蜜瓜名副其实。

但是,瓜州之名也在历史变迁中尽力了起起伏伏。

有泱泱西流之疏勒河的滋养,早在四千年前,瓜州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秦以前为羌戎所据,秦时为大月氏占有。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阳关、玉门关两关)时为敦煌郡三县地:冥安、渊泉、广至。两晋沿汉制,隋臵常乐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改称瓜州。安西之名,起始于清朝康熙年间,康熙帝在安西布隆吉大败葛尔丹部属3000余人,取义为“安定西域”,延用至2006年。

因充分考虑安西地名历史含义带有对边疆民族的歧视,不符合民族平等政策,又考虑与“安息”谐音,不利于打响“瓜州蜜瓜”产业品牌,瓜州县人民政府向甘肃省民政厅呈报将“安西”更名为“瓜州”的报告。2006年2月8日,经国务院民政部(民函[2006]31号)批准:同意将安西县复名为瓜州县。2006年8月15日至17日,县上举行了盛大的复名庆典暨瓜州旅游文化节系列活动,正式恢复瓜州县古县名。

2 瓜州概况

瓜州县(原名安西县)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甘、新、青、蒙四省的通衢之地,东连中国石油城玉门,西接国际旅游名城敦煌,南北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毗连,西北与新疆哈密市接壤。已探明的有金、银、铜、铁、铝、铅、锌等40余种矿产品,总经济价值在7万亿元以上。境内盛产棉花、蜜瓜、小麦、葡萄,甘草,锁阳、苁蓉等,是“中国蜜瓜之乡”和“中国锁阳之乡”。

(甘草长势喜人)(甘草垛)(锁阳)

(棉花丰收雇工难)(沙地枸杞采摘忙)

(瓜州四宝——锁阳苁蓉枸杞甘草)

3 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

瓜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瓜州地处古代丝绸之路的黄金地段,西域门户,是敦煌艺术的中心地带,是草圣张芝的故乡,是《西游记》人物原型的原创地,是中国的古城遗址大县,是甘肃省文物资源大县。境内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保存完好的其它古遗存多达314处。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是中国著名的六大石窟之一;汉唐胜迹锁阳城和“康熙梦城”桥湾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稀世珍宝象牙佛,是中印文化交流的见证。大漠驼铃、古道石窟、丝路艺术、瀚海蜃景、胡杨秋色、清泉绿洲构成了瓜州独具特色的西域文化景观。

(汉唐胜迹——锁阳城,原名苦峪城)

飞马战车

薛仁贵薛仁贵兵困锁阳城的故事:初唐时,太宗李世民命太子李治和名将薛仁贵进征西域,兵临城下,一举攻克此城。不料,却被哈

密国元帅苏宝同大军层层包围,虽经苦战仍不能突破重围,只能固守待援,苏宝同一看不能即刻取胜,便下令断绝上流水源、逼河改道,使锁阳城一带的田园荒芜,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的情况下,薛仁贵发现城区内外遍生锁阳,块根肥满,既可充饥,又可解渴,便令士兵掘而食之,一直坚持到援军赶来解围之时,因纪念锁阳城解救三军将士性命一事,就把苦峪城改为锁阳城。

(象牙佛)

据有关资料记载:这尊象牙佛是清初某僧清理榆林窟4窟积沙时发现,自象牙佛出世以来,踏实一带连年风调雨顺,连获丰收,附近百姓,烧香拜佛,一时香火大盛。同治初榆林窟遭兵乱,主持道人杨元被害,造像被道士李教宽携至金塔避难,先被绅士梁钟掠为自己有,后己归盛居士。从比造像隐失下落明。43年后,榆林窟主持道人严教荣得知象牙佛流传金塔,便请求安西全体户民捐助银两,往金塔寻找。光绪三十一年,又赴肃州道台诉状,请客送礼,费尽周折,终于将象牙佛寻回。后来,严教荣、马荣贵两代主持为保护象牙佛相继被士匪所杀,继由最后一代主持郭元亨保存。他曾遭马家军的严刑逼供,

烧伤胸腹,打残左臂,后又多次遭地方官僚重金利诱和权势威逼,但郭元亨严守师傅马荣贵“不到太平盛世,不得出世”的遗嘱,用生命保护了这件珍贵文物。1950年春,郭元享先生从卡房子山的山鹰窝里取出象牙佛,献给了安西县人民政府。

(“康熙梦城”桥湾城)

康熙夜梦桥湾城

相传,康熙帝曾做了一个梦,忽然巡游到西北某地,在荒寂无人的沙碛中出现了一片绿州,但见清水湾环,向西流去,河边有两棵参天大树,树上挂着金光耀眼的皇冠、玉带,真似天上仙境,人间胜地。

康熙梦醒之后,非常高兴,觉得梦中之境必是龙游圣地,即令按梦中情景绘图查访,后来到了茫茫戈壁的桥湾一带,见这里碧水西流,河边有两棵高大的胡杨树,树上挂着草腰、草帽,与康熙梦中情景恰成吻合,康熙闻知大喜,立即下诏,拔巨款派程金山父子在这里督修

一座九里九的城池。为皇帝巡幸居住。不想程金山领命来此,见这里荒凉偏远,想皇帝老儿哪能来此巡游,便见财忘法,贪污巨额建城银两,草草修了座小城交差。后来钦差大臣西巡将此情况上奏康熙,康熙大怒,降旨将程金山父子处死,取其头,剥其皮,制成两只人皮鼓,悬于皇寺,日夜敲击,以警后人。

康熙三十年,在桥湾城西北,敕建“永宁寺”,寺院规模宏大,金碧辉煌,大殿内供佛像,及康熙帝像,康熙皇袍、马鞍等物,另悬臵人皮鼓,人头碗等,四季诵经,香火旺盛。

人皮鼓,据文字记载带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皮鼓,解放前确曾在安西县桥湾镇存在过,不止一面而是两面,鼓面大的如汤碗口,小的如饭碗口,颜色褐黄,还显现皮肤的神经纤维。一遇刮风,鼓便会发出沉闷的自鸣声。这两面人皮鼓,是清圣祖惩办父子两个贪官在承建桥湾行宫中弄虚作假、巧取豪夺被处死后剥皮而制成的,架在街口,以警戒官吏。

(人皮鼓)(人头碗)

(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

4 瓜州和平解放

1949年8月26日,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中国人名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举攻克西北军事重镇兰州。紧接着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新疆警备总部司令兼河西警备司令陶峙岳派员与我军谈判。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部根据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积极做好投诚起义人员的接编工作,同时加强战备部署。解放西北等于打通了进军新疆、解放青海的通道。因此,司令部本着一面打仗,一面建立地方政权的原则,积极从野战军三军七师、八师、九师和二军十二团抽调部分同志,组成两个工作队——地方接受工作队、起义部队整编工作队。

9月23日,王震将军率领的队伍向新疆进发,途中部队进军酒泉。9月25日,陶峙岳等将领宣告部队和平起义。酒泉以西各县均在陶峙岳部队控制之内,因而,瓜州和平解放。

1949年9月28日,部队到达瓜州县北大桥,受到群众、起义部队负责人以及县长吴文清等欢迎。由于驻扎部队已投诚,地方政权也做好投诚准备,部队整编工作、地方政权交接工作进行十分顺利,短时间内迅速完成。

1949年10月1日,传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全城无不欢欣鼓舞,投诚起义的官兵和当地群众举行了庆祝大会。

10月2日,地方接受工作队正式宣布安西县党政领导班子成立。随即,财产移交工作开始,10月6日移交结束。10月7日中国共产党安西县委、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办公。

5 瓜州县城搬迁记

从先秦算起,瓜州有2000多年历史。但瓜州却是数易其地址。今天的瓜州县城,整洁、美观、靓丽,其实只不过40多年的历史。

自清代始,瓜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由山南移到了山北。公元1723年,雍正臵安西卫,治所在今天的布隆吉乡。公元1727年,也就是雍正五年,在大湾(今县城北1.5公里旧城)建新城。到了乾隆33年(1768),陕甘总督奏请朝廷再迁城址。因为大湾地方低洼潮湿,地碱多,每到春秋,房屋因此顶裂墙倾,百姓深受其苦。于是在城南另筑新城,即今天县城。但此城修筑十分简陋,不能与旧城相比。后来由于新城筑于风沙口,风多沙大,加上泉水较少,南城门屡屡起火等原因,六年后,又迁回旧城,新城空臵。

新中国成立后,县城建筑较少,人口只有2000多人。周围沼泽多,荒草连天,说明当时疏勒河水量充沛。在1957年到1969年的13年时间里,县城建筑规模有所扩大,修建了县委办公地、招待所、礼堂、红旗剧院等。可是房屋使用寿命短,不停出现强基下沉、大梁断裂等问题,随时威胁办公居住安全。究其原因,首先还是地理地形特点。老城地势低洼,处于盐碱地带地下水位高。也就是说,建筑物修建在汇聚了丰富地下水且水碱多的地方,冬天冻春天消,一冻一消房屋坚固性就大受影响,墙体春夏有受盐碱侵蚀,房屋寿命就急速缩短。其次是技术条件限制。当时砖和钢这些比较坚固的材料在我们这个比较偏远的地方非常稀罕,只能大量采用基本的建筑材料,如土块、木头。而且建筑技术、建筑手段落后,无法根据地理地形特点采取有

效方法。自解放后,县城人口增加快,城区缺乏排水设施,同时城周围耕地增多,导致城区水位上升更快。春秋之时,地面积水更严重,道路翻浆,房屋倒塌情况比比皆是,居民出行极为不便。人们不惜花巨资,采取排挖水沟、挖路填石等方法进行治理,效果均不理想。群众要求县城搬迁的呼声愈来愈高,县上报告省上之后,同意建新城。通过反复考察论证,最终确定将新城建在乾隆年间建起后空臵的戈壁新城。

1969年5月,经上级研究同意安西县进行城区新城建设,也就是搬新城。随即,大规模搬城工作开始。全县上下通过靠自己、靠支持等方法克服施工队伍、资金、建筑材料紧缺等困难,当年完成了党政机关办公主体工程和部分商业生活用房建设,陆续搬进新城。

1970年继续修建了库房、安装了通讯、照明等附属设施,9月,党政机关陆续搬进新城。

1971年各企事业单位根据各自财力物力负责修建新的工作地方。

1972年开始筹建较大型建筑——安西影剧院,前后历时十年才建成。今天,它仍坐落于渊泉广场东侧,继续为改善活跃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作用。

(1972年建成的安西影剧院)

新城搬迁工作历史五年到1973年基本结束。我们今天的瓜州城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瓜州渊泉广场)

6瓜州旧貌换新颜

旧教室新学校

旧县城

新农村建设小康工程

融金洲海酒店亭台楼阁新县城楼房鳞次栉比

大人小孩忙摘瓜看看谁是种瓜王

蜜瓜销往省内外

柳园工业园区瓜州工业园区

风电产业崛起

瓜州古渡风景区

瓜州博物馆瓜州火车站

西路红军最后一战纪念塔

1937年4月,转战河西走廊达数月之久的西路红军左支队近千名指战员,在李先念、程世才的率领下,经过四十三天的艰苦跋涉,

终于翻越祁连雪山,到达安西县城南75公里处的蘑菇台。为了取得给养,按中央指示西进新疆,遂于4月24日至26日,先后在安西县城、王家屯庄、白墩子、红柳园子等地,同数倍于我军的马家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在这次战斗中,中国工农红军的优秀儿女钟立彬、刘雄武、陈茂生等一百多名指战员壮烈牺牲,这是西路红军西征过程中的最后一战,是我党革命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历史片断。为了寄托安西人民对西路军先烈的无限哀思,教育子孙后代继承先烈遗志,安西县委、县人民政府于1988年10月18日在县城公园建成了"西路红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碑面上刻有李先念主席的亲笔题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草圣”张芝铜像瓜州落成

2012年9月10日,历时半年设计制作完成的张芝铜像在瓜州县瓜州草圣故里产业园张芝纪念馆门前广场安装完成。

张芝铜像

瓜州县是书法家张芝的故乡,为纪念“草圣”张芝,弘扬中国书法,瓜州县投资1.13亿元,在该县县城东大门景观地带打造总占地面积681.15亩的“草圣故里文化产业园”。经过近2年时间的建设,产业园目前已经显见雏形,预计9月底基本完成工程建设。坐落在张芝纪念馆前的张芝铜像由甘肃省何鄂雕塑院设计铸造,高6.5米,重6吨。铜像是张芝纪念馆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于2012年9月下旬正式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

演员们在草圣故里产业园开园仪式上尽情表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