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学学习心得

社会学学习心得

社会学学习心得
社会学学习心得

社会学感想

2013级行政管理程丹阳学号:2013221101210039

在学习社会学概论的过程中,我明白了这门学科,社会学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就社会学的学习而言,其意义之一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并且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认识社会是向人们提供科学的社会知识,告诉人们社会现象是什么,为什么,将来会怎样变化,学会利用社会学提供现成的社会知识,而且通过社会学的视角、社会学方法,帮助人们获得新的社会知识。其意义之二是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或实践意义。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帮助人们在维持和改善现存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改革不利社会发展的社会体制方面避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社会学用自己的研究成功,对科学地管理社会,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根据,以及经过论证的实际建议,为社会的改革发展服务,为社会的经济建设服务,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的运行和发展面临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发展,也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学习社会学概论,可以利用社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去认识、分析、解决我们周围的问题,以便于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与社会发展。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都有很大的意义。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社会人,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有与之联系的客体,我们每天都要与许多人打交道,也要同一些制度,文化,团体等产生交集。所以我们学习社会学是非常有必要地。

在学习这门课中,从技巧方面而言,自己也学到了一些社会学方面的小技巧与能力,这对自己以后全方位的发展也是很有利的。在社会调查方面自己学会了设计问卷,同时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了团队协作能力与精神;在统计数据的同时,学会了用“SPSS”软件做数据分析,虽然不熟练,但还是学会了基本的操作;学会了抽样调查的一些技巧与原则,这也许会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大有裨益。对于我们行政管理的学生,而不是专业社会学学生,将来的我们或多或少的会步入企事业单位成为一名管理人员,我们运用社会学的技巧,充分理解运用各种理论,如社会交换论,充分的发挥出被管理者的潜能与积极性。

对社会学进行了一步步的了解与学习之后,自己的心态也就改变了很多,心态变得平静多了,或者说变得理性多了。自己不做一个歌颂者,也不当一名批判家;不偏激,不盲目乐观,同时也不绝望;不粉饰太平,也不打倒一切;静下心,沉住气,静观其变,“姑妄观之,姑妄听之”,待到完全了解了所有的信息之后在下最后客观的定论。

对于社会学中众多的理论,我认为“价值中立”对我现在乃至今后的人生具有重大的作用。价值中立的基本含义是:其一,一旦科学家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选定了研究课题,他就必须停止使用自己或他人的价值观,而遵循他所发现的资料的引导。无论研究的结果对他或对其他什么人是否有利,他都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资料。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作为科学家应该受科学精神的支配。其二,既然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是两回事,你就不能从实然的判断推导出应然的判断。价值中立也是社会学、人类学等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在社会学的参与观察和人类学的田野调查过程中,研究者必须经历一个“融进去”再“跳出来”的过程,即先和被研究对象打成一片,再从被研究对象群体中的一员的角色转换为研究者角色,必须保持价值中立、价值无涉。

如何做到价值中立。第一,对所研究事物的背景要有一定了解,观察中要保持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带偏见。第二,要善于分析研究结果,分清表象和实质,不要被假象迷惑。第三,要具有高度的注意力、忍耐力和认真吃苦的精神。

对于任何学科而言,不论我们在课堂上学的怎样,也不论我们考试的分数的高低,只要我们能够很好的去应用它,那么我们就可以说我们已经掌握了这门学科,但是如今我们大多数人却只是在意那些分数,我觉得社会学这门科学更能在实践中去体现他的价值,我不支持

那些只是一味的被概念的人,但我也不是特5别赞成,毕竟现在什么都与分数挂钩,我认为真正社会学好没有,他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去检验的,比如大二的暑期实践就是漫长过程中的一小个组成部分。

关于社会学推荐的书籍,我是在有导读的情况下去阅读的,跟着别人的思想去阅读这些经典,可以让我在阅读中增添不少的乐趣,自己买了四本书,真正却只是读完了三本半,有时真正的读不下去的时候会找人一起分享我们彼此的读书心得,交流各自的读书情况,喜欢去记录我们阅读后的点点滴滴,因为这样我或许才能真正的感受到我的确读过这本书。书第一遍去读永远都不会懂,只有去反复的钻,反复的研读,才能体会到作者的主旨。下面我就来分享我所读的三本书:

【自杀论】

在涂尔干的实证研究思想中,十分重视对研究对象下操作定义,这也是实证研究的第一步。那么,涂尔干根据客观原则找出事物的同一性而对“自杀”的定义是:凡是当事人自己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积极的或消极的行动,达到预期死亡结果的情形都算是自杀。

为了确定自杀是一种社会现象,他将自杀率与个人自杀事件做了区分,社会学感兴趣的是自杀者在某一群体或某一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就是自杀率,自杀率是一种只能以群体为基本单位的社会事实,社会学的任务就是在社会现象的层次上研究自杀现象。

有三个方面决定了涂尔干选择自杀现象进行探讨:首先是他一贯的理论兴趣决定的;其次是为他向学术界证明自己方法论原则优越性的绝佳机会;更具体的原因是有大量的官方统计资料可以直接利用。

各种各样的自杀行为可能根源于不同的决定性原因,进而根据这些不同的决定性原因对它们进行分类,这样他将群体自杀率分为三大类型:利己型、利他性、失范型。

利己性自杀产生于极度个人主义,只想到自己,而私欲得不到外界支持时,与社会相脱离,使一些人感到生活空虚并失去目标,这时就会倾向于轻生。而社会整合度不高是导致利己型自杀率上升的原因。

利他型的自杀,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义务型自杀,这类自杀并不是出于自愿,也不是个人享有的权力,而是群体强加于个人的义务。第二种表现是负疚性自杀,在成员辜负了群体期望时,就会感到强烈的耻辱或自我价值的缺失,从而选择自杀向群体谢罪。利他型自杀的原因则是社会的过度整合。它产生于过分地屈从于一种社会目标,过密地结合在社会中,以致于个人失去了目标。

最后一种是失范型和宿命型的自杀。欲望和满足欲望手段之间的不平衡是人痛苦的根源,而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欲望限定只能来自社会秩序,正常的社会秩序会被大多数人所接受。人们所承受的规范约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了限度,约束只会成为一种压抑,如果人们的生活没有了选择的自由,出现规范过严的情况,就会引起宿命型自杀的上升。

个人只有得到来自社会群体的有效的和适度的支持,才能获得生活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因此,一定的社会支持发挥着遏制自杀倾向的社会功能。但是无论是社会整合或者是社会规范,其遏制自杀倾向的功能都只有在适度的范围内才能实现,超出了适度范围,无论是不足还是过度,都会引起自杀率的上升。由于整合和规范这两个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任何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人都不得不受其影响的社会力量,因此,涂尔干的自杀理论可以解释一切经验材料中发现的群体自杀率差异。

涂尔干的自杀论研究是证明孔德实证研究思想的开拓性尝试,他把发展理论同经验分析结合起来,是社会学史上第一个通过对来自实际生活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比较、计算、分析来建立社会学理论的社会学家,为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的结合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同时也

为社会学的定量分析开创了先例。

【江村经济】

是社会学人类学的一本经典著作之一,作者费孝通选择了中国东部、太湖东南岸的开弦弓村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地调查,主要说明这个村的经济体系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这个社区的社会结构的关系,尤其是关于土地的利用和农户家庭中再生产的过程。正如第一章前言所说,作者通过对这个典型中国农村的调查进而探索出20世纪30、40年代在中国农村普遍进行的社会经济变革,说明这个变化着的村庄的动力和问题,观察出传统的农村小农经济和世界工业发展对村子所带来的冲击,这两者是怎样进行斗争和村子是怎样做出措施顺应这些变化的。

下面我就简单罗列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章“调查区域”,作者主要说明了开弦弓村的区域界定、地理状况和经济背景等这个村子的情况,最后作者从村子的资源、交通和地位上说出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村子作为调查区域的原因。第三章作者介绍的是农村的基本社会群体:家,农村很久之前就有“香火”延续的传统,人们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驱使他们不惜以溺婴来控制家中过多的人口,村里的教育情况堪忧以及农村的一些结婚的程序,而这些都是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第四章是“财产与继承”,家长在家中对与家产有比较大的权利,作者进而介绍了财产是怎样在两代人之间进行传递的以及为了养老而认的继嗣对于和婚姻是怎样被继承财产影响的,政府虽然颁布了新的继承法,但村子却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第五章是“亲属关系的扩展”,亲属关系组成集团就是一个“族”,是通过父系和母系亲属关系扩展出来的,另外介绍了一种不通过生育和婚姻而被接受到另一亲属群体中的制度:收养。第六章是“户与村”,一组户联合成一起即是邻里,这对于村民的生活和关系是产生较大作用的,当时在农村实行的新的行政体制“保甲”但只是处于试行状态,村里也有宗教和娱乐团体且宗教对于村子的日常行为有巨大影响,村子在统筹村子事务中有领导的作用。第七章主要作者介绍了村民的生活,从住房、运输、衣着、营养、娱乐、礼仪开支和生活最低开支各方面进行分析。第八章是“职业分化”,农村的基本职业是农业,而外来居民主要从事专门职业,另外有少数人从事渔业。第九章是“劳作日程”,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是依据一定的劳作日程的,主要是二十四节气,农村的传统历法是阴历,人们也根据历本的宜和忌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的。第十章是“农业”作者首先介绍了农田的各个组成部分是怎样安排起来的,科学和巫术是怎样影响农业生产的,农业的排水过程是需要劳动组织来完成的,工作量取决于他占有的土地大小。第十一章是“土地的占有”,作者本章重点介绍了“不在地主制”,地主也是通过出租其农田来获得其租金的,另外还有完全所有制,这都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二章“蚕丝业”是被公认为本书写得最好的一篇,蚕丝业是村里居民的第二主要收入来源,工业变迁对农村的蚕丝业带来巨大冲击,丝价在不断下降,当地带头设立蚕业学校和统一养蚕等措施进行变革,用合作工厂代替家庭手工业,但是这些变革存在资金不足、不能控制价格水平等困难。第十三章介绍了村里新兴的养羊业。第十四章是“贸易”,村民是主要靠航船代理到城里购买日常用品的,航船同时还充当村民的销售货物代理人,在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还有零售店和小贩等辅助方式。第十五章是“资金”,作者通过介绍互助会、高利贷和信贷合作社等资金筹集方式说明资金流动过程。最后一章作者介绍了中国的土地问题这本书是作者对冷战后全球政治的演变作出的解释和预测,渴望提出一个对于学者或者决策者有意义的,有用的看待全球政治问题的框架或者模式。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他从美国近年来遇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出发,进而投

射到全世界,以期用美国的视角来看待世界问题。所谓美国近年来遇到的问题就是40年前,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风起云涌,黑人、拉美、亚裔等族群的力量越来越强,欧裔白种人的权利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许若干年后,新的移民将无法接受正在支配美国的西方文化,传统意义上的美国也将不复存在。

作者看到世界文明有西方文明(基督教)、中华文明(儒教)、印度文明(印度教)、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斯拉夫文明(东正教)、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组成。每种文明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而非普世的。正是由于文明之间的独特性,才会有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也正是造成世界不稳定的罪魁祸首。作者在本书中认为,要想消除这中不稳定的状况,重建世界和谐的秩序,那么各种文明就应该和睦相处,各文明核心国就要遵循三个原则:(1)尽量避免干涉其他文明的冲突;(2)互相协商遏制和休止彼此文明的断层线战争;(3)努力探寻并扩展与其他文明在价值观、惯例和习俗方面单色共性,学会如何在复杂的多文明的世界内共存。

作者能够透过复杂的世界局势,对世界不稳定的根本原因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是值得我们肯定的,可是作者在本书中所作出的结论却是我不敢苟同的。首先,亨廷顿作为一个美国人,他看问题的出发点必然讨不出他的美国立场,所有的问题都是用美国的尺度去衡量的,无法站在世界的高度去俯视众文明。因此在本书众,他的思想仍然有西方中心论的思想,他只看到了别的文明对西方文明的挑战,而未看到西方文明对其他文明的渗透。比如美国国内不断抛出的“中国威胁论”,他们只要看到中国政府在管理上稍微有所动作,他们就会大呼中国雄狮对他们造成了威胁。而当美国这个超级大国长期以世界警察自居,对于世界事务指手画脚,并对中国的内政妄加评论,特别是在对台立场上,长期压制中国,这时候,他们就看不到了“文明的冲突”呢?这不明摆着是带着有色眼睛来看世界吗?这样得出的结论也就值得商榷了。

其次,本书中,作者认为世界的动荡,其根本因素在于文明的冲突。那我们来看看。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看也就是文化。所谓文化就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那么文明的冲突从其根本上来说,也就是政治和经济的冲突。政治属于上层建筑,经济是下层基础,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那么归根到底,世界的动荡,其根本原因就是经济发展的不平等。看我们当今世界,所谓的强国,都是经济水平高度发展的国家,从而才能在政治上强势。因此,我们个人觉得,当今世界局势的变化,其根本因素在于经济发展的水平。

我最终觉得,我们现在在知识阅历还不是那么充足的情况下去深度阅读这些名著真的好吗?我有的计划就是在大二与大三再来重温这些书目,或许我更能理解这里的内容。

社会学概论网上作业

1 社会学正式出现于(C ) A.人类社会出现时 B.十三世纪 C.十九世纪三十-四十年代 D.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2 社会学的创始人:(A )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马克思 D.马克斯·韦伯 3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B ) A.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B.现实的、具体的社会整体 C.过去了的社会 D.当今世界上还存在的各种原始部落 4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社会的本质是(C ) A.个人的集合,只是个空名 B.客观存在的实体 C.社会关系的总和 D.聚集到一起 5 中国古代儒家所传说和向往的最高社会理想是:(A ) A.社会

B.小康社会 C.理想国 D.和谐社会 6 首次提出实证一词的思想家:(C ) A.孔子 B.马克思 C.孔德 D.韦伯 7 第一次使用社会学一词是在(A )一书中 A.《实证哲学教程》 B.《社会学原理》 C.《社会学方法论》 D.《经济与社会》 8 《自杀论》的作者是(C ) A.奥古斯特·孔德 B.斯宾塞 C.迪尔凯姆 D.马克斯·韦伯 9 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B ) A.迪尔凯姆和马克斯·韦伯 B.帕森斯和默顿 C.科赛和达伦多夫

D.库利和米德 10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在(D) A.1952年8月 B.1958年6月 C.1978年12月 D.1979年3月 11 社会学在中国的恢复和重建后,对中国社会学产生较大影响的社会学家是(B ) A.晏阳初 B.费孝通 C.景汉 D.本文 12 下列属于评比性文化的是(D ) A.庆典方式 B.拜访方式 C.礼仪禁忌 D.科学技术 13 组成文化的最小的单位是( A) A.文化特质 B.文化特质丛 C.文化丛 D.文化模式

教育社会学课程大纲-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社会学专题研究》课程大纲 (Syllabus for the Seminar 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15年秋) 一、课程目标 1.熟悉教育社会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前沿问题; 2.熟悉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方法,养成运用社会学方法分析教育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二、课程内容 专题1:教育社会学的性质与方法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从社会学角度或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何在? (2)相比于教育哲学、教育史等其他教育学科,教育社会学视角的独特性何在? (3)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工业化或现代化有何关联?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 (1)B allantine, Jeanne H,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a systematic analysis Upper Saddle River, N.J. : Prentice Hall, 1997. Chapter 1.(珍妮·H·巴兰 坦著:《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 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钱民辉著:《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章。

(3)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章。 专题2: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结构功能主义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结构功能主义都是在什么背景下、为了解释或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 (2)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概念或范畴都有哪些? (3)结构功能主义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结构是什么? (4)结构功能主义在解释或解决教育问题方面各具何种优势和不足? (5)举出运用结构功能主义分析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 (1)钱民辉著:《教育社会学——现代性的思考与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章。 (2)珍妮·H·巴兰坦著:《教育社会学:一种系统分析法》(第五版),第1章。 (3)马和民著:《新编教育社会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版,第1章第3节。 (4)Carlos Alberto Torres and Ari Antikainen (Eds.),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an international assessment of new research and theory , Rowman & Littlefield, 2003. pp.21-41. 专题3: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冲突论 1.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冲突论都是在什么背景下、为了解释或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 (2)冲突论的基本概念或范畴都有哪些? (3)冲突论的逻辑起点和内在逻辑结构是什么? (4)冲突论在解释或解决教育问题方面各具何种优势和不足? (5)举出运用冲突论主义分析教育问题的研究成果,等等 2.建议阅读的文献(同专题2) 专题4:教育社会学中的主要理论:互动论 1. 思考与讨论的问题 (1)互动论都是在什么背景下、为了解释或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 (2)互动论的基本概念或范畴都有哪些?

农村社会学课程论文

浅谈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王玲 青岛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2012级 摘要:社会保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安全机制。农村社会保障对于保障农村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在概述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的基础上,对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行剖析,并对相关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在现实发展之中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出有效对策。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 农村社会保障的内涵 农村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依法对永久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或因各种原因遭遇生活困难的农村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物质帮助或服务支持,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制度。 从社会保障的层次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包含农村社会救助、农村社会保险、农村社会福利和农村优抚安置四个内容。其中,农村社会救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农村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维持农村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水平。农村社会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其主要功能是保障农村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水平。农村社会福利是农村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其主要功能是

为农村社会成员的生活提供方便、减轻负担,提高农村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农村优抚安置是指在军人牺牲、病故、伤残、复原退伍或离退休后,为其遗嘱或者本人的生活提供保障的制度,主要包括优待、抚恤和安置三种制度。 从社会保障的形式来看,农村社会保障包括资源型保障与服务型保障。资源型保障是指政府或社会为社会成员提供的经济保障或实物援助,主要是指社会保险,也包括一部分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服务型保障是指社会为保障或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而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体系,主要是指社会福利服务,也包括一部分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 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 1、农村养老保障现状。 从实践层面来看,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初期探索阶段、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阶段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大试点阶段。最终,国务院于2009年9月1日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农保”制度。相对于“旧农保”而言,“新农保”的制度统一性程度更高,资金来源更广泛,保障层次更高,基金统筹层次也更高。当然,作为一项新制度,“新农保”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尽管“新农保”设立了农民个人缴费每年100-500元的5个档次,但是对于中西部的贫困地区来说,很多农民由于收入过低,100元的缴费也可能成为负担,从而无法将其

(完整word版)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绪论 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孔德,《实证哲学教程》【选择】 实证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以接受。 2、斯宾塞的观点: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 3、迪尔凯姆的观点: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 4、社会学学科特点:(1)整体性观点、(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 (3)科学性、(4)应用性、(5)建设性和批判性【简答】 第一章社会及其构成 1、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本身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它是独立于个人,更是超乎于个人的另一个整体。这一整体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大一些,社会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转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一定反映个体意志。 2、社会唯名论认为只有每个个体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社会不过是用来称谓一群人的名称而已。它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组合。 3、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俗、信仰和价值等。【名词解释】 4、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选择】

5、文化元素是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6、文化丛是指由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名词解释】 7、文化模式是相关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8、文化的功能:(1)整合功能、(2)导向功能、(3)维持秩序的功能、(4)传续功能【简答】 9、亚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论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二章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的含义: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名词解释】 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简答】 3、社会化结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选择】 4、心理上的断乳是指少年、青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力图脱离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监护、独立自主地进入某些社会生活领域,但是他们又经验不足,从而产生的危机状况。

社会学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学学习心得体会 之互联网下的社会分层与流动之我见 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所谓网络化指的是用纵横交叉的互动式信息网络来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把电脑的互联网络普遍化。”阿尔温·托夫勒在《权力的转移》中说:“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和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权人的手里,他们会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利用英语这种强大的文化语言优势,到达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这对我们传统的社会分层方法提出了挑战。 一、传统社会分层标准的评界 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等级没有同的多个社会群体的一种方法,因学者们研究目的而异,这一分层标准各没有相同,因此分层结果也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这一分层标准的选择要使划分后的各阶层间有较明显的分界线,也就是说,社会分层标准选取是建立在社会成员某一方面的异质性而非同质性基础上的,因为大量社会成员的同质性的具有失去了社会分层的意义。 在西方社会学中,最早提出社会分层理论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他提出了划分社会阶层结构的三重标准,即经济标准——收入和财富的多少,政治标准——权力,以及社会标准——声望。现代西方社会学家对社会分层的研究,基本上是在韦伯分层理论模式基础上进行的,比拟有代表性的模式有:韦伯-沃纳模式、帕森斯和布劳-邓肯的职业分层模式,达伦多夫等抵触论者的权力分层模式等。 纵观自韦伯以来的各大分层模式,我们不难发现,财富、权力、声望是每种分层模式中分层标准的题中之义:沃纳的分层标准只是韦伯分层标准的细化和进一步操作化,没什么新东西;帕森斯及布劳-邓肯模式视职业为财富和声望差别的根源,其前提也是肯定财富和声望的差别性的,其潜层的分层标准也是基于财富和声望之上的;而抵触论者的权力分层模式也是以韦伯分层模式中的一个单一标准为依据进行的。所以,韦伯提出的三个基本标准被西方学术界广泛接受,这也说明他的分层标准有很强的解释力,抓住了社会分层的关键,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其历史局限性,社会分层的基础是社会成员的差异性,随着社会的不时变化,我们的社会正从韦伯所处的工业时代,经历贝尔所谓的后工业社会,正跑步进入网络时代,传统的分层标准在当今社会正逐步失去其具有的基础,下面我们来对它们逐一审视。 二、网络时代传统分层标准的消解 在网络时代,传统的具有重大社会经济意义的分层标准正逐渐被消解: (一) 网络时代财富占有方式的改变

18春福师《社会学原理》在线作业一

(单选题) 1: ()是社会大众或角色的扮演者对于某一角色的行为标准不清楚而引起的角色矛盾。A: 角色紧张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不清 D: 角色中断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迪尔凯姆理论的核心是关于()的概念。 A: 社会制度 B: 社会文化 C: 社会事实 D: 社会群体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是社会的本质和基础。 A: 生产力 B: 生产关系 C: 社会制度 D: 社会文化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是一切社会中所共有的最基本的要素。 A: 自然环境与人口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政治因素 D: 思想文化因素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社会制度的()是制度运行并发挥作用的保证。 A: 规范系统 B: 组织系统 C: 设备系统 D: 概念系统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是指一个人所承担的前后相继的两种角色之间发生的矛盾。 A: 角色紧张 B: 角色冲突 C: 角色不清 D: 角色中断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社会分层是在()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差别。 A: 社会分工 B: 生产关系 C: 生产力 D: 社会制度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社会学研究的重点首先是()。 A: 社会文化 B: 社会制度 C: 社会群体 D: 现实社会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社会流动概念是美国社会学家()首先提出来的。 A: 泰勒 B: 梅奥 C: 索罗金 D: 孔德

正确答案: (多选题) 1: 影响社会化的因素包括()。 A: 家庭的影响 B: 学校的影响 C: 社会的影响 D: 政治的影响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生活方式的基本内容包括()。 A: 劳动生活方式 B: 物质资料的消费方式 C: 精神生活方式 D: 闲暇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构成社会控制体系的主要因素有()。 A: 控制主体 B: 控制客体 C: 控制手段 D: 控制设备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所谓实证研究,孔德提出四种方法()。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比较法 D: 历史法 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社会组织的基本类型包括()。 A: 政治组织 B: 经济组织 C: 文化组织 D: 宗教组织 正确答案: (多选题) 6: 文化的特性包括()。 A: 象征性 B: 复合性 C: 多样性 D: 共享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普通社会学的基本内容大体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A: 社会的结构 B: 社会的运行及其规律性 C: 社会的文化 D: 社会观念 正确答案: (多选题) 8: 现代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 A: 定量化 B: 整体性 C: 技术性 D: 理论性 正确答案: (多选题) 9: 社会变迁的基本形式包括()。 A: 社会渐变 B: 社会革命 C: 制度改革

浅谈城乡教育差距与均衡(彭娓)

浅谈城乡教育差距与均衡 (无为市无城镇社后井小学彭娓) 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无为市大部分农村已建成了小规模的教学楼,可是,教师住房、教学仪器、图书和各种相关配套设施却不达标,部分学校的图书室里只有几本破旧而且内容很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仪器室的仪器比较少而且部分老师还不会使用;厕所都是旧式的,很难打扫,就难以保证卫生的整洁,这样的办学条件使学校教育教学很难步入正轨。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是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城乡教育得不到均衡发展。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比较明显的,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五年的年乡村教学经历让我明白一件事:农村资源合理配置迫在眉睫,需要让每一个学生和老师对小学有认同感、归属感,才能更好的投入教学与学习当中。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政府对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 各地的经济差异不同,对教学设备的投入是有所区别的,所以各地政府对城区教育和乡村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有所区别的。如果要解决教学设备的问题,就要均衡对待、解决政府对城乡教学设备的投入差异,而不是因城乡而产生差异,更不能因为是农村而厚此薄彼,应该加重视其发展。故而农村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政府应该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帮助解决乡村教育问题。 上层建筑决定基础,政府对城乡教育差异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做到人人平等,不应因其生长在农村而受到人们的不公平待遇,有所偏颇。更应该加大支教力度,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去建设农村,使其发展。所以教学力量的影响是关键,师资队伍强大后,学生就得到更好的教育,学习更多的知识,缩小与城区学生的差距,不至于落后太多。

二、教育投入资源分配不均衡 一是学科结构失衡。音、体、美、计算机等教师严重缺乏,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业音、体、美、计算机教师,只有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其他专业的教师几乎没有,只能由语文、数学、英语教师代教,不专业的教师教下来的效果是不理想的,学科结构的失衡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得不到保障。 二是生源不足。我们办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入学接受教育,一所六个班级的小学少说也应该具备200个学生吧?据调查78所小学中,就有50所没有150名学生,有30所竟连50名学生都没有,未达20人的就有6所。在这种现状下,要把他们办成规定的学校都很难做到,更不用说办成减小城乡差距的优质学校了。 三、师资力量配置不均衡 (一)教师编制不够 因城区学校扩招和部分老师退休,师资紧张,每年都要调入一批学历高、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有较高教学水平的老师,而且还有年龄限制,采取笔试、面试,体检合格后,择优录取。拒招刚从院校毕业的大专毕业生,以致一批又一批年富力强的农村优秀教师被调走。一些机关单位以事多编制少为由,频频向农村学校借调老师,特别是县城机关单位。这样造成农村学校严重缺编。有能力的学校请代课教师,有些学校没有能力请人,则只好给老师加课、加负责管理寄宿生等的工作量。平均每个教师的课时负担是12节。当前,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体育教师严重缺编,即使有他们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身兼数职。因此,农村音体美课面临着难以开齐科目,开足课时的困难;这些将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教师课时负担重,教育教学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福州大学《社会学概论》的期末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法国社会学家最早提出和使用了“社会学”这一概念,并力图将它建成为一门研究社会的实证科学,因此他也通常被当做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A涂尔干 B斯宾塞 C孔德 D韦伯 2.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人口向大城市大规模流动属 于。 A结构性流动 B自由流动 C水平流动 D代际流动 3.对一般社会成员具有最强约束力的社会控制方式 是。 A道德控制 B法律控制 C宗教控制 D风俗习惯 4.下列属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是。 A公司员工B同一辆车中的乘客C商店里的顾客D邻居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社会问题的是。 A王某30岁了还没有娶上媳妇B青少年犯罪已占犯罪案件的60%以上 C不少年轻人赞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D当前教育水平呈整体下滑趋势 6.下列关于社会互动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社会互动必须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 B只有在面对面的场合下,才有可能形成社会互动 C社会互动以互动双方都能理解的信息传播为基础 D社会化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 7.集合行为历来是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感兴趣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很多理论观点来解释这种行为的机制和过程。在这些理论中,对集合行为的性质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有认为集合行为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有的则认为集合行为是理性行为。在下列几种理论中,将集合行为视为一种理性行为的理论 是。

A感染理论 B控制转让理论 C模仿理论 D紧急规范理论 8.下列现象中,体现出社会分层特点的现象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通过民族识别,我国确认的民族有56个 C进入21世纪后,我国将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 D进过调查,发现某班40个同学,竟分别来自20个省份40个县市 9.下列有关参照群体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参照群体并非某一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却被他用做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B同一参照群体的意义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变的 C参照群体通常对其成员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影响,并因此而削弱或加强所属群体的团结 D一个人的参照群体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10.社会学回答社会"应该怎样"的问题,这是社会学 的。 A描述功能 B解释功能 C预测功能D规范功能 11.由一对夫妇与父母和未婚子女聚居生活的家庭 是。 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断代家庭 12.下述判断中,不是非正式群体结构特点的是。 A.它是个人基础上的一种人际关系 B.它具有不固定的目标或任务 C.它具有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D.它没有自己的领袖 13.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文化的。 A.社会整台功能 B.反向功能 C.混合功能 D.社会导进功能

社会学学习心得

社会学学习心得 社会学学习心得一:社会学学习体会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们之间的交往互动、以人们的交往互动为基础的各种关系体系,以及在人们的交往互动和社会关系体系背后的规则的学科。《社会学概论》则是社会学的入门课,就社会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观念进行一般性介绍的一门课程。通过这学期对《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的学习,感觉受益匪浅、意义重大,具体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我们更自觉的参与社会生活。社会学提供的不少有关社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些不可缺少的知识。在过去传统的社会中,或者在现在比较不发达的农村或偏远地区,生活简单,靠传统的礼俗或习惯指导人们的生活,维持集体生活,个人在这方面进行的过问和思考的成分是不重要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人们在交通频繁、传播媒介畅通的情况下,社会生活复杂性增加了。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兴起,我们的社会行为必然引起变化。现代社会呈现的五彩缤纷,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多变化。人们再靠传统的社会生活知识已远远不适应了。因此必须积极学习、熟悉现代社会的有关知识,自觉地适应变动着的社会环境。社会学告诉我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使我能够做一个文明的、有文化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现代社会公民。 二、学习社会学能够增长社会管理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只有在经济目标能够顺利地转变为具有社会效果的时候,这种经济目标才是有意义的。但是,由经济成果转变为社会效益并不是一个可以自然而然的过程,而要依靠科学的、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虽然经济发展走在前面,财富有了很大增加,但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其分配形式限制了经济成果转变为社会效益的合理性。可是社会主义为人民财富的分配的合理化提供了空前的可能性。转变社会效益的研究,使国家财富更合理地转变为人民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更科学地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三、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感觉社会学各门分支学科的研究,社会学理论的说明,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成果,能够不断向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决策部门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案。特别是有关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的研究成果,已经是许多国家决策的科学依据,国外大量出现的所谓智囊团、思想库、脑库,都是以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为宗旨的。而社会学的科学调查、分析、预测为社会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论证资料。社会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工程,经济因素在其中起到基础和领先的作用,但决不是经济上去了,其他社会发展项目也自然而然地上去了。过去我国三十年经济发展的成绩和

社会学复习资料

导论 一、最早提出社会学的是---孔德 二、社会学的定义 定义: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代表人物(严复) 1.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此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 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 1、整体性特点 2、综合性特点 3、科学性特点 4、应用性 四、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1、社会的转型与巨变。 2、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帝国主义的出现。 3、资本主义建立后的社会问题、矛盾。 4、民众对正常社会秩序的渴望。 社会学产生的历史传统 1、英国功利主义传统 (1)一种个人主义的理论。 (2)经济人观点。 (3)社会学功能理论、理性选择理沦和交换理论的理论基础。 2、法国大革命后的实证主义传统

(1)法国的实证主义传统。 (2)实证主义的意涵。 (3)反对迷信,提倡科学。目的是发现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自然法则。 (4)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最重要的传统之一。 3、德国的历史主义传统 (1)强调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差异。 (2)人类世界是被有意识选择的世界,不受自然法则的支配。(3)研究行为者的主观意图。 (4)研究社会内部的文化特征,社会成员所普遍认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5)各个社会文化传统的独特性。 4、美国的实用主义传统 (1)美国人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实用。 (2)美国人的第二个特征是鼓吹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价值。五、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 1.坚持实践原则 2.坚持科学分析视角 3.坚持辩证思维方式 4.坚持研究方式的批判性 5.坚持理论视野的开放性

六、韦伯 韦伯和新教伦理(1)反对马克思经济是社会变迁动力学说,提出宗教是社会变迁动力。(2)提出社会学研究中的价值问题 七、芝加哥学派(城市研究) 城市社会学与定性研究方法的拓展 1、芝加哥社会学派的城市研究 2、芝加哥社会学派与中国社会人类学的渊源 八、社会学冲突 (1)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 (2)人类社会的主要冲突源自人类所需资源的稀缺 (3)社会通常是在利益冲突之中整合在一起 九、符号互动论、 1)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的思想。 (2)人类社会的主要冲突源自人类所需资源的稀缺 (3)社会通常是在利益冲突之中整合在一起 十、冲突论代表 (1)代表人物乔治·米德、库利、托马斯。 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强调人的双重性。 重视对社会微观层次的研究,强调个人的特殊性。 重视经验世界的考察,主张从生活经验中归纳出理论。

教育社会学论文

浅谈家庭与教育 摘要:说到教育,人们马上会想到的是学校、教师,虽然学校、教师对一个人的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重要作用,但是,家庭对一个人的教育作用是不可忽视的,甚至能影响其一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新生命刚来到这个世界首先接触到的人就是自己的父母,之后在父母的陪伴之下长大,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对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甚至性情养成都有很大的影响。一个人受到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系统的,它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其中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同时也是学校和社会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功能家庭因素家庭教育问题 一、何为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一个人在家庭这个特殊社会结构中所受的教育,一般指一个人从出生到自己组成家庭之前所受到的来自家庭各方面的影响,包括有意识的知识传授、道德教育和有意识的家庭生活氛围的陶冶。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家庭教育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家庭教育甚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 二、家庭的教育功能 第一、家庭在教导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有温饱的需求,但这使得我们适应环境的能力十分贫乏,所以家庭就要给予多方面的照顾,并在其逐渐成长的过程中交给他衣食住行的基本技能,即使到了中学阶段,受教育者在适应社会环境等方面的能力任然相对贫乏,还是需要继续得到家庭多方面的照顾和指导,从中获得基本生活技能,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家庭不仅是生活单位,

社会学

1:[论述题] 1.文化 2.社会互动 3.社区 4.组织目标 5.社会变迁 6.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特点有哪些? 7.社会化的机构有哪些? 8.初级社会群体的功能是什么? 9.如何控制越轨行为? 10.现代化的内容有哪些? 11.结合实际说明当前失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对策 12.简述韦伯的三位一体社会分层理论。 ?? 参考答案: ?1.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2.社会互动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做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在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过程。 3.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 4.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于实现的未来状态,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 5.社会变迁指社会的一切变化,特别是社会结构方面发生的变化。 6.研究对象的特点主要是:(1)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是社会学研究的具体入手点。(2)社会学要探索的是部分对于整体的意义,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性。(3)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是对社会现象的具体研究。

.家庭2.学校3.同龄群体 4.工作单位 5.大众传媒。 8.正功能 第一,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第二,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尤其是情感需要。第三,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 首先,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社会发展。 其次,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9.(1)周密推进改革,减少社会解组现象,制定社会政策,减轻对弱势群体的伤害。 (2)建立社会预警系统。 (3)重建社会道德体系。 (4)加强法制建设。 10.(1)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2)以民主和效率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3)城市化。(4)以科层制为起点的组织管理的现代化。(5)社会结构的变化。 11. 失业问题的成因 1.劳动力供给远远大于需求。 2.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结构性失业。 3.市场取向的改革导致制度性失业。 4.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周期性失业。 解决失业问题的对策 1.实现促进就业的经济增长。 2.积极发展中小企业。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鼓励灵活就业。 4.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学习社会学的心得体会

学习社会学的心得体会 篇一:社会学学习心得共4篇 社会学学习心得一:社会学学习体会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们之间的交往互动、以人们的交往互动为基础的各种关系体系,以及在人们的交往互动和社会关系体系背后的规则的学科。《社会学概论》则是社会学的入门课,就社会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观念进行一般性介绍的一门课程。通过这学期对《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的学习,感觉受益匪浅、意义重大,具体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我们更自觉的参与社会生活。社会学提供的不少有关社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些不可缺少的知识。在过去传统的社会中,或者在现在比较不发达的农村或偏远地区,生活简单,靠传统的礼俗或习惯指导人们的生活,维持集体生活,个人在这方面进行的过问和思考的成分是不重要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人们在交通频繁、传播媒介畅通的情况下,社会生活复杂性增加了。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兴起,我们的社会行为必然引起变化。现代社会呈现的五彩缤纷,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多变化。人们再靠传统的社会生活知识已远远不适应了。因此必须积极学习、熟悉现代

社会的有关知识,自觉地适应变动着的社会环境。社会学告诉我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使我能够做一个文明的、有文化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现代社会公民。 二、学习社会学能够增长社会管理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只有在经济目标能够顺利地转变为具有社会效果的时候,这种经济目标才是有意义的。但是,由经济成果转变为社会效益并不是一个可以自然而然的过程,而要依靠科学的、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虽然经济发展走在前面,财富有了很大增加,但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其分配形式限制了经济成果转变为社会效益的合理性。可是社会主义为人民财富的分配的合理化提供了空前的可能性。转变社会效益的研究,使国家财富更合理地转变为人民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更科学地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三、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感觉社会学各门分支学科的研究,社会学理论的说明,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成果,能够不断向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决策部门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案。特别是有关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的研究成果,已经是许多国家决策的科学依据,国外大量出现的所谓智囊团、思想库、脑库,都是以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为宗旨的。而社会学的科学调查、分析、预测为社会发展战略提供

台大社会学(孙中兴)讲义--单元-1.课程及参考书籍简介复习过程

国立台湾大学 开放式课程 《社会学》 第一讲课程及参考书籍简介 授课教师: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孙中兴教授 教室:博雅教学馆201室 时间:2012年09月10日(一) 上午9点10分~12点10分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因版权缘故,此开放式课程讲义经过页码重新编码及内容删减, 与上课影片所讲述的页码和内容不尽相同,恳请了解。 社会学(丁) 孙中兴 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学系 授课老师:孙中兴教授 授课时间:周一上午09:10~12:10 授课地点:台大校总区博雅馆201教室 会谈时间:周一下午或另约﹝请务必事先约定﹞ 会谈地点:台大校总区社会学系系馆417室 联络电话:(02)33661251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联络地址:台湾大学社会学系台北市罗斯福路四段一号 传真机:(02)2368-3531 电子邮件信箱:catsun@https://www.doczj.com/doc/9416351824.html,.tw 个人网页:如果有,您就找得到 课程简介 这门课是社会学的导论课程,虽然是以社会工作学系、物理治疗学系,以及公共卫生学院三个单位的学生为主要考量对象,但是内容设计并不排斥其他科系的学生。任何有兴趣了解社会学入门课程而且愿意配合本人教学的人都适合修习本课程。前提当然是要教室可以容纳得下修课人数。 本人对于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总目标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 ,并可以区分如下: 一、要让同学了解国内外社会学教学和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训练同学发问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养成学生摆脱教科书的束缚,进而可以批判教科书的基本学术能力 四、让同学学习团队合作的精神 五、培养同学能反省并关怀学校、当地社会以及全球人类状况

浅谈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浅谈发挥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立足校园,基于共同兴趣和爱好,依照法律,按照一定的章程,自愿结成的具有固定成员和特定活动内容的群众组织。学生社团的发展为广大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完善能力、加强修养提供了舞台,也已经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拓展德育工作领域重要载体。因此,重视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社团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对于组织和引导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和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学生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色 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最鲜明的特征是目标的自愿聚合。学生社团是以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追求目标为基础而自发组成的自愿参加活动的学生组织,有群体目标的整合性,大家都能为共同的社团目标努力。其次,学生社团具有普遍的群众性,表现为数量多,成员来源广。各高校都建立了少则几十,多则几百个学生社团,成员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民族。再次是社团辐射面广。由于社团成员来自不同的院系所,所以信息传播的对象多,速度快。学生社团具有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学生社团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造就和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有着两个不可替代的优势: 第一,普遍教育性。共同的爱好、共同的追求、共同的奋斗是产生凝聚力的内在条件,这些因素把众多的兴趣爱好、志向相同的同学汇在一面旗帜之下,使学生社团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同时,每一个社团都带有特定的文化内容与观念指导,这就使社团工作富有教育性的特点。 第二,典型示范性。很多社团在的活动方式和内容,会给大学生们带来某种示范性效应,引起众人的仿效,重塑大学生的学习和行为观念,影响全新的人生理念的形成。 第三,无形的组织性。社团活动有着一种强大的组织的优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座谈会、社会调查、影视欣赏、辩论、走访、网络交流,社会实践、公益活动等这些灵活多样的活动,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看,都是在构建无形的教育的组织平台,为我们进行大学生德育教育提供了舞台和载体。 第四,思想载体性。社团活动汇聚众多学生,社团所倡导了思想就更容易,同学接受成为校园文化精神的主流。多样化的社团活动融入与渗透了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选择的自主性、参加的广泛性是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突出特点,而学生社团活动又是在高校的主导与控制下进行的,这就使得社团活动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操作与利用。其实这就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活动舞台和思想载体,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充分利用高校学生社团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向纵深发展。

社会学学习心得共4篇

社会学学习心得共4篇 社会学学习心得一:社会学学习体会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们之间的交往互动、以人们的交往互动为基础的各种关系体系,以及在人们的交往互动和社会关系体系背后的规则的学科。《社会学概论》则是社会学的入门课,就社会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观念进行一般性介绍的一门课程。通过这学期对《社会学概论》这门课的学习,感觉受益匪浅、意义重大,具体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学习社会学,掌握现代社会的基础知识,可以使我们更自觉的参与社会生活。社会学提供的不少有关社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些不可缺少的知识。在过去传统的社会中,或者在现在比较不发达的农村或偏远地区,生活简单,靠传统的礼俗或习惯指导人们的生活,维持集体生活,个人在这方面进行的过问和思考的成分是不重要的。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人们在交通频繁、传播媒介畅通的情况下,社会生活复杂性增加了。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兴起,我们的社会行为必然引起变化。现代社会呈现的五彩缤纷,更加复杂化、多样化、多变化。人们再靠传统的社会生活知识已远远不适应了。因此必须积极学习、熟悉现代社会的有关知识,自觉地适应变动着的社会环境。社会学告诉我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知识,使我能够做一个文明的、有文化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现代社会公民。 二、学习社会学能够增长社会管理才干,为建立文明、健康、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作出贡献。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换句话说,只有在经济目标能够顺利地转变为具有社会效果的时候,这种经济目标才是有意义的。但是,由经济成果转变为社会效益并不是一个可以自然而然的过程,而要依靠科学的、合理的生活方式的建立。资本主义社会虽然经济发展走在前面,财富有了很大增加,但由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使其分配形式限制了经济成果转变为社会效益的合理性。可是社会主义为人民财富的分配的合理化提供了空前的可能性。转变社会效益的研究,使国家财富更合理地转变为人民的物质和精神享受,更科学地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三、能够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的依据。感觉社会学各门分支学科的研究,社会学理论的说明,社会调查研究的科学成果,能够不断向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决策部门提供有益的建议、方案。特别是有关社会发展的战略性的研究成果,已经是许多国家决策的科学依据,国外大量出现的所谓智囊团、思想库、脑库,都是以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为宗旨的。而社会学的科学调查、分析、预测为社会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论证资料。社会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工程,经济因素在其中起到基础和领先的作用,但决不是经济上去了,其他社会发展项目也自然而然地上去了。过去我国三十年经济发展的成绩和教训可以充分说明这一点。社会是一个大的系统,其中每一部门都与别的部门有不可分割、互相影响的关系。社会均衡地、协调地、健康地向前发展,也要求社会学能为它提供有益的论据。 四、社会学能为发展边缘学科和多科性综合研究作出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许多重大问题,都不是一两门学科可以单独解决的。原子能的利用,航天事业的发展,城市化建设的兴起,都向人类科学研究过去单打一地封闭性发展提出挑战。因此,原来是以

社会学概论

1.社会学产生的标志: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孔德第一次提出社会学这个 新名词以及建立这门学科的大体设想 2.孔德不但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的 基本想法,因此他被称为社会学的创始人 3.社会学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历史条件,启蒙运动、工业革命。②思想条件,西方近现代 以来的社会思想、空想社会主义。③学术条件,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得到发展 4.孔德:法国他指出了社会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他对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的区分 和研究对象的概括社会静学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社会动学研究社会过程和社会进步 斯宾塞:英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社会进化论的创始人认为社会的进化同生物的进化一样存在生存竞争、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著有社会静力学社会学研究社会学原理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法国第一个获得任命的社会学教授著有社会分工论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韦伯:德国社会学家理解社会学的奠基人提出理解类型的观点及价值中立的主张5.1873年萨姆纳在耶鲁大学讲授社会学课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芝加哥大学形成了社 会学的芝加哥学派 6.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1891年康有为在广州长兴里 万木草堂讲授群学 1897年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1903年出版,定名为群学肄言 严复中国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 7.197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指出社会学要尽快补课 8.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视角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

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9.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结构与社会秩序、社会变迁。 最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10.多选社会学的学科特点:①整体性观点②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③科学性④应用性 ⑤建设性和批判性 11.社会学的功能/意义:①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②有利于制定 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③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④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做出贡献⑤促进科学的社会治理 12.社会的含义:①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社会是 人的社会。②社会是有意志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社会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③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的,社会是社会关系的体系,社会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活动的规范 13.社会实在论/唯实论:认为社会是实在的,是客观存在的。孔德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 理论是社会实在论的代表,迪尔凯姆的社会学理论将社会实在论做了具体论述。 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和个人的行动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只是个人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成。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认识社会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认识个人韦伯 14.社会的构成要素:①社会的主体是人,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②社会关系(血缘、地 缘、业缘) ③社会行动 15.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人们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器物和其 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