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沁水县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沁水县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沁水县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沁水县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关于沁水县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2011-08-09 10:40:36

张号

一、基本情况

沁水县地处沁水煤田腹地,是我国煤层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截至2007年底,沁水煤田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为3.95万亿立方米,资源丰度为1.46亿立方米/平方公里,甲烷含量达95%左右,发热量达8000大卡/立方米。其中,沁水县境内煤层气资源量为5000亿立方米,占沁水煤田煤层气资源量的12.7%,占全省煤层气资源量的5%。

(一)抽采企业情况

在我县区域内共有煤层气抽采企业5家,登记煤层气区块5个(分别是:郑庄区块、樊庄区块、潘庄区块、枣园区块、柿庄南区块),面积1493.2平方公里,已施工煤层气抽采井2256口,投入运行井1565口,2009年产气量12.13亿方,预计2010年底建设产能30亿方,产量20亿方。其中: (1)中石油公司在我县范围内勘查面积955平方公里,已施工抽采井938口,

投产运行井617口,年生产能力达2.1亿方。(2)中联公司在我县范围内勘查面积538.2平方公里,已施工抽采井322口,投产运行井205口,年生产能力达1.35亿方。(3)亚美公司和中联公司合作,在其合同区域范围施工抽采井13口,投产运行井6口(均为高产水平井),年生产能力达5500万方。(4)格瑞克公司和中联公司合作,在其合同区域范围已施工抽采井69口,投产运行井57口,年生产能力达1300万方。(5)蓝焰公司现已施工抽采井2000余口,排采运行井数1037口(其中在我县范围内施工914口,投产运行井680口),年生产能力达8亿方。

(二)加工转化企业情况

我县共有煤层气加工转化企业5家,其中:压缩煤层气企业2家,压缩规模达到日处理能力10万方;液化煤层气企业3家,日处理煤层气90万方。另外,中联公司自建压缩站压缩能力30万方/日,蓝焰公司自建压缩站压缩能力25万方/日。

正在建设的项目有:山西能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的100万方/日煤层气液化项目。

列入“十二五”规划的煤层气项目有:山西易高煤层气有限公司二期65万方/日煤层气液化项目、山西沁水顺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煤层气液化技改项目(50万方/日)、南京中油恒燃石油燃气股份有限50万方/日煤

层气液化项目、山西沁水新奥燃气有限公司二期25万方/日煤层气液化项目、沁水县华凯煤层气有限公司二期15万方/日煤层气液化项目、沁水县五里庙实业有限公司15万方/日煤层气液化项目。

(三)管道输送情况

除国家西气东输管网以外,在我县境内共有煤层气管道输送项目5个。其中:已投产运行3个,在建2个。

已投产运行项目3个,年输送量3.376亿方。中石油华北油田山西煤层气勘探开发分公司的胡底—郑庄—沁水县城(小岭)并入西气东输管网一期工程,全长47km,设计输送量10亿方/年,现输送量3亿方/年。铭石公司的沁水李庄—晋城供气管道一期工程,全长45.2km,设计输送量3亿方/年,现输送量3400万方/年。蓝焰公司的郑庄—沁水县城管道,全长16km,现输送量360万方/年。

在建煤层气输送项目2个。山西能源煤层气有限公司嘉峰—晋城输气管道,全长65.2km,于2008年开始建设,当年10月张岭输气站建成并向晋城市供气,目前正在组织竣工验收。通豫煤层气输配公司的沁水端氏—晋城—博爱输送管线一期工程,全长98.2公里,设计输气能力20亿方/年,该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预计今年后半年竣工输气。

(四)公路运输企业情况

目前,在我县境内从事煤层气运输的备案企业有17家,共计牵引车259辆、槽罐车304辆,CNG年运输能力约2.5亿方,LNG年运输能力约2.7亿方。

二、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在煤层气产业管理方面无标准

煤层气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尚处于开发初期,国家对煤层气企业监管主体、监管方式等尚未有明确规定,煤层气安全生产标准和行业管理标准尚未出台。现在可以依据的有国家《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等法律规定,但没有具体到煤层气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工作无可靠依据。

(二)监管难度大

一是企业经济形式各异造成的监管难度。中石油、中联、格瑞克、亚美、新奥、易高、顺泰、华凯等一批煤层气抽采、加工转化企业进驻沁水,这些企业经济形式各异,有央企、有外企,有香港上市公司,还有实力雄

厚的民营企业,许多手续不通过市县政府及部门,直接在省级部门办理,企业对安全生产“属地监管”理解不统一,造成地方政府监管的盲区,增大了监管难度。二是多年以来的无序开采形成的管网布置杂乱,造成监管上的先天性困难。三是煤层气企业存在特殊性,对存在隐患的抽采井如果责令停产,将可能使抽采井报废造成重大损失;煤层气输送管道点多线长,而且企业责任主体远离现场,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监管模式。

(三)存在采矿权纠纷

由于煤炭资源和煤层气资源的勘探权和采矿权分置不明确。在潘庄区块,萨摩亚美中能源有限公司和沁水蓝焰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长期以来存在采矿权纠纷,需要国土部门明确企业采矿权的合法性。

(四)资源浪费严重,安全隐患突出

各煤层气抽采企业为了争夺煤层气开采权,存在无序开发现象,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资源,缩短了煤层气开发利用的年限。特别是近年来,煤层气开发引发了多起生产安全事故,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另外煤层气抽采也造成土地、植被、水源等资源的不同程度破坏。

(五)监管队伍有待加强

煤层气产业发展迅猛,但监管队伍与形势发展有相当差距。一是煤层气安全监管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二是在煤层气安全监管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是相当有限,煤层气管理刚刚起步,实现“规范管理”的目标需要一定时间。三是现有的监管队伍业务素质有欠缺,不适应形势需要。

三、对策思考

(一)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进一步明确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职责分工,制定完善相关制度。严格煤层气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审查、上报和竣工验收程序。

(二)完善摸底建档工作

对全县境内煤层气抽采、加工转化、运输、管道输送企业摸底建档工作进行完善。一是对已经摸底建档的煤层气企业资料进行补充完善;二是对未上报资料的煤层气企业进行督促上报;三是对上报资料和数据进行汇总,建立煤层气企业资料库和数据库。

(三)完善产业规划,促进有序开发

进一步完善全县的煤层气抽采企业、管道输送分布图,制定煤层气产业发展规划,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引导企业合理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煤层气资源的利用率。

(四)严格标准,强化监管

煤层气企业作为高危行业,有必要严格煤层气企业行业准入条件。督促企业加大安全培训教育力度,认真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达到安全许可条件,健全安全生产机构及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落实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活动,不断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同时要针对煤层气产业实际情况,不断探索管理的新模式,提高监管水平。

(作者系沁水县副县长)

沁水县人民检察院煤层气调研报告

沁水县煤层气产业发展 基本情况及服务对策 沁水县人民检察院 为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我县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2010年11月,我院对我县煤层气相关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这次调研,我们以“检察人员受教育、法律监督上水平、执法为民见成效”为目标,坚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就我县煤层气产业的基本情况、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企业的法律诉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煤层气企业基本情况 沁水县地处沁水煤田腹地,是我国煤层气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据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截至2007年底,沁水煤田煤层气地质资源量约为3.95万亿立方米,资源丰度为1.46亿立方米/平方公里,甲烷含量达95%左右,发热量达8000大卡/立方米。其中,沁水县境内煤层气资源量为5000亿立方米,占沁水煤田煤层气资源量的12.7%,占全省煤层气资源量的5%。 1、抽采企业情况。 在我县区域内共有煤层气抽采企业5家,登记煤层气区块5个(分别是:郑庄区块、樊庄区块、潘庄区块、枣园区

块、柿庄南区块),面积1493.2平方公里,已施工煤层气抽采井2256口,投入运行井1565口,2009年产气量12.13亿方,预计2010年底建设产能30亿方,产量20亿方。其中:①中石油公司在我县范围内勘查面积955平方公里(郑庄区块848平方公里、樊庄区块107平方公里),已施工抽采井938口,投产运行井617口,年生产能力达2.1亿方。 ②中联公司在我县范围内勘查面积538.2平方公里(其中:潘庄区块150平方公里与亚美公司合作;枣园区块51.4平方公里与格瑞克合作,柿庄南区块336.8平方公里与格瑞克合作),已施工抽采井322口,投产运行井205口,年生产能力达1.35亿方。③亚美公司和中联公司合作,在其合同区域范围施工抽采井13口,投产运行井6口(均为高产水平井),年生产能力达5500万方。④格瑞克公司和中联公司合作,在其合同区域范围已施工抽采井69口,投产运行57口,年生产能力达1300万方。⑤蓝焰公司主要是在晋煤集团及其控股企业获得煤炭资源开采许可的煤矿井田开展地面煤层气勘查开发。现已施工抽采井2000余口,排采运行井数1037口(其中在我县范围内施工914口,投产运行井680口),年生产能力达8亿方。 2、加工转化企业情况。 我县共有煤层气加工转化企业5家,其中:压缩煤层气企业2家,压缩规模达到日处理能力10万方(华凯公司5

沁水盆地构造演化与煤层气的生成

沁水盆地构造演化与煤层气的生成 李明宅杨陆武胡爱梅徐文军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科技研究中心,北京,100011) 摘要沁水盆地面积约23923km2,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煤层气资源,是我 国重要的煤层气勘探区。本文主要从盆地演化的角度讨论了煤层的形成及其生气 潜力,认为沁水盆地南部是有利的煤层气勘探区块。 关键词沁水盆地构造演化沁水盆地南受煤层气 1沁水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在影响煤层气生成和保存的众多地质因素中,以构造作用的影响最大,因为盆地的构造特征和构造热演化决定着煤的聚集和生气作用。 1.1构造特征及成煤期后构造发育特征 沁水盆地位于晋中一晋东南地区,为近南北向的大型复式向斜,面积约23923km2。盆地内次级褶皱发育,南部(古县一屯留一线至阳城)和北部(祁县以北)以近南北向褶皱为主,局部近东西、北东和弧形走向的褶皱;中部(祁县至沁源)则以北北东向褶皱发育为特点。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和北东东向高角度正断层为主,集中分布于盆地西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边缘。该盆地处于长期抬升状态,具有内部褶皱发育、断裂不甚发育和煤系地层广泛稳定分布的特点,区别于其西侧的鄂尔多斯盆地和东侧的华北东部断块含煤区,前者煤系沉积后长期持续稳定沉降、上覆地层厚、构造简单,后者煤系沉积后又经历了强烈的块断作用改造。 沁水盆地煤系地层沉积后,历经印支、燕山和喜山三次构造运动改造。印支期本区受侯马一沁水一济源东西向沉积中心的控制,以持续沉降为主,沉积了数千米的三叠纪河湖相碎屑岩,由北向南增厚。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使华北地区逐渐解体,盆地开始整体抬升,遭受风化剥蚀。燕山期内构造运动最为强烈,在自西向东挤压应力作用下,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等地层随山西隆起的上升而抬升、褶皱,形成了轴向近南北的复式向斜,局部断裂并遭受剥蚀。同时,区内莫霍面上拱,局部伴有岩浆岩侵入,形成不均衡的高地热场,使煤的变质程度进一步加深。由于该变质作用是在煤层被抬升、褶皱、剥蚀,上覆静岩压逐渐减小的情况下进行的,因而对煤的割理及外生裂隙的生成、保存等均产生了有别于深成变质作用的影响。喜山期区内受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走滑拉张应力场作用,在山西隆起区产生北西一南东向拉张应力,发育了山西地堑系,区内形成了榆次—介休一带的晋中断陷,沉积了上千米的上第三系、第四系陆相碎屑岩,其他地区石炭系、二叠系和三叠系等地层继续遭受剥蚀,并在北部和东南部因拉张而形成北东向正断裂,致使沁水盆地定 一36—

主要煤田介绍

主要煤田介绍 发布时间:2010-01-13 10:44 点击: 321次挑错推荐收藏 一、鄂尔多斯煤田 世界特大型煤田之一。跨越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五个行政区。东西宽400KM,南北长600KM。 按照煤岩系分布,该煤田可分为三个含煤带。 东带:石炭二叠纪煤产地,包括准格尔、河东、渭北等。 西带:石炭二叠纪煤产地为主包括桌子山、贺兰山、韦州等,另有零星的中侏罗世煤产地。 中带:东侧有东胜、神木等中侏罗世以及子长、牛武晚三叠世煤炭产地;西侧有灵武、固园中侏罗世煤炭产地;南部有黄陵、彬县、陇县、华亭等中侏罗世煤炭产地。 石炭二叠纪煤多属于中~富灰、低~高硫煤。 晚三叠世煤属于低~中灰、中硫煤,为气煤。 中侏罗世煤属于中~低灰、低硫煤。 全部煤炭资源量约1800GT,其中埋深1000M以内的约650GT。截止1989年底的探明储量总计346.4GT。 二、神府-东胜煤田 神府-东胜煤田是世界大型煤田之一。位于陕西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在中国最大煤盆地—鄂尔多斯盆地腹地。含煤地层属侏罗纪。预测储量669GT,探明储量223.6GT。

该煤田的煤质优良,为世界少见的优质动力煤。尤其以煤田南部为最佳,硫份小于0.5%,灰份小于8%,发热量达30MJ/KG。同时,由于开采条件优越,煤炭生产成本也比较低。 三、大同煤田 大同煤田是中国最古老的煤炭矿区之一。 大同煤田面积1827平方公里,有侏罗纪和石炭二叠纪两个煤系。 煤田保有储量为34100MT,其中侏罗纪5900MT,石炭二叠纪28200MT。 四、沁水煤田 沁水煤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面积接近30000平方公里。是中国无烟煤、化工用煤和炼焦煤的最大供应基地。 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煤炭资源量约300GT,探明储量86GT。 煤种以无烟煤为主,有少量焦煤、瘦煤和贫煤,煤质优良。煤田地质结构简单,煤层平缓,开采条件优越。 五、开滦煤田 开滦煤田面积670平方公里,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煤种为肥煤和气煤,保有储量6620MT。 六、兖州煤田 兖州煤田位于山东省南部。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总面积446.6平方公里,探明储量3992MT。煤种为肥煤和气肥煤。

煤层气产业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xx 时间: 2008年12月19日 xx 煤炭资源网 据预测,河北省到2010 年天然气总需求量为45-50亿立方米,而已落实气量仅为30 亿立方米,缺口约15-20亿立方米。河南、陕西情况类似。按此预测,“十一五”期间,周边省天然气(煤层气)需求缺口可达50-60 亿立方米。再考虑京、津地区和山东省,则缺口更大。煤层气周边市场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目前,我国能源尤其是石油、天然气严重短缺,京津唐等大中城市和东部省区的油气供需缺口急剧扩大。煤层气是赋存于煤层中的自生自储式非常规天然气,是一种新型的洁净能源和优质化工原料,是21 世纪的重要接替能源之一。开发利用煤层气,对缓解常规油气供应紧张状况、实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大气环境、改善煤矿安全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将进一步推动山西新能源和新产业的发展。但是山西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整体活力不足、竞争力薄弱,其产品结构和企业素质同国内许多省份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技术、质量、价格、效益等方面更显落后。山西省煤层气产业化进程中必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 一、XX煤层气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形势 煤层气作为XX的战略能源,有诸多优点: 可降低甲烷的空排引致的温室效应,极大地改善环境降低污染,可创造新的财富,据测算,煤层气的开采成本不到0.8元/m3,山西煤层气资源若全部利用,可为子孙后代节约 3.3亿吨煤,可为山西省创造 1.2万亿元的财富。 形成新的生产力和市场盈利模式。因此,新能源新产业的发展要求、煤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需求均为山西省煤层气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依据和良好机遇。 (一)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 2006 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摸清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市成为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加快实现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按照市委安排,近期,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市国土资源局组成联合课题调研组,对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课题组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沁水、阳城两县和晋煤集团蓝焰公司、晋煤煤层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美中能源、亚美大陆煤层气等企业实地调研,分别召集市直有关部门、沁水和阳城两县政府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中石油公司、中联公司、山西煤层气、金鼎煤机等20余家企业负责人举行专题座谈会6场,参加人员达120余人次。通过此次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我市煤层气开发现状,梳理出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也就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 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是煤层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经生物化学和热解作用所生成,并以吸附为主、部分游离或溶解于煤层及煤层水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具有清洁、高热值等特征。目前,世界上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在北美,煤层气与致密气、页岩气一起已经成为实现天然气储量接替的3类重要的非常规资源之一。在我国,煤层气是天然气的重要组成,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不仅可以提供清洁能源产生经济效益,减少直接排放瓦斯造成的温室效应,而且可以大幅降低煤矿瓦斯事故,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

从国内煤层气开发情况来看,我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地质储量达30万亿立方米,储量位居全球第三,已备案探明储量6572亿立方米。我国煤层气开发,包括煤矿井下抽采和地面钻井开发两种方式。井下抽采始于20世纪40年代辽宁抚顺矿区,地面开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煤层气资源评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钻井勘探。截至2017年,已建成采气井17000余口,地面煤层气总产量约为50亿立方米。 从我省煤层气开发情况来看,我省境内埋深2000米以浅的含气面积为3.59万平方公里,预测煤层气资源量约8.3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7.7%。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5784.0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88%。境内现已设置41个煤层气矿业权,面积3.06万平方公里,包括煤层气探矿权33个,面积2.90万平方公里,煤层气采矿权8个,面积0.16万平方公里。2017年,全省地面煤层气总产量约为45亿立方米,占全国的90%。我省已建成初具规模的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两大煤层气产业化基地,初步建成贯穿全省的“三纵十一横”国家主干管网和省级输气干网系统。省内106个市区、县城建成了市政燃气管道,覆盖全省中心城镇,连接周边陕、蒙、冀、豫诸省。配套建设的调峰站、液化厂、瓦斯发电厂、加气站,支持了居民燃气、陶瓷、冶金、发电、运输等行业,煤层气产业正在崛起成为我省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一)我市煤层气资源赋存及矿权设置情况 我市地处沁水煤田腹地,全市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含煤面积4654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49%。煤层气地质储量达6141亿立方米(占沁水盆地总量的1/10),探明储量达3073亿立方米(约占全省的53.1%、全国的46.8%),主要分布在西

山西沁水煤层气田地质特征

沁水煤层气田地质特征 1 自然地理环境 沁水煤层气田位于沁水盆地南部北纬36°以南,行政区划隶属于省市,包括、高平、沁水、阳城等县市。区地形为丘陵山地,沟谷发育,切割较深,地面海拔580m~1300m。较大的河流为沁河,其它有固县河等支流常年有水,大多汇入沁河。气候为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较大。 2 构造特征 里必区地形为山地地形,地表条件复杂,山体陡峭,沟谷切割,基岩出露,地表高差大,海拔高度700-1200m,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北西倾斜坡带,地层平缓,地层倾角一般2°~7°,平均4°。断层不发育,断距大于20m 的断层仅在西南部分布,主要有寺头断层以及与之伴生的次一级断层,呈一组北东向—东西向正断层组成的弧形断裂带。区低缓、平行褶皱普遍发育,呈近南北和北北东向,褶皱的面积和幅度都很小,背斜幅度一般小于50m,延伸长度5km~10km,呈典型的长轴线性褶皱。 3 含煤层简况 沁水区块地层由老至新包括下古生界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上古生界石炭系中统组(C2b)、上统组(C3t)、二叠系下统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中生界三叠系T、新生界第三系(N)、第四系(Q),其中主要含煤地层石炭系上统组和二叠系下统组,在盆地广泛分布,是本区煤层气勘探主要目的层。 组:为三角洲沉积,一般有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支流间湾逐渐过渡到三角洲平原相。地层厚度8m~90m,一般60m左右,岩性为灰、深灰

色砂泥岩互层夹煤层。本组一般含煤2层~4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4#,其中3#煤单层厚度大,全区分布稳定,总体具有东北厚西南薄的趋势,为组主要煤层。沁水地区为3#煤层发育区,厚度3m~8m,局部夹炭质泥岩和泥岩夹矸1~2层。3#煤层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底板主要为粉砂岩和泥岩。泥岩作为煤层顶、底板封盖层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和集聚。 该组底部的K7砂岩,为本组底部的分界标志层,厚度最大可达10m,一般5m左右,以灰、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石英砂岩为主,局部可相变为粉砂岩。 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复合沉积地层,厚度59m~125m,一般大于70m,岩性为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灰岩和煤互层,由5个从碎屑岩到石灰岩沉积的垂向层序构成,体现了海退-海进沉积旋回过程。本组含煤层6层~12层,自上而下编号为5#~16#,其中底部15#煤层单层厚度大、分布稳定,是本区主力煤层,厚度5.2m~6.65m。15#直接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或含钙泥岩,底板主要为泥岩。K2石灰岩常常成为15#煤层的直接顶板,造成煤层气运移逸散,使煤层气井产水量增加。 该组底部普遍发育的K1砂岩及中上部数层浅海相石灰岩为其重要的区域对比标志层。 3.1 K1砂岩。

太原市煤炭资源概况

3.1太原地区煤炭资源赋存与利用现状 3.1太原市煤炭资源赋存与开发现状 1. 太原市煤炭资源概况 太原市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山煤田中、北部,汾河西侧太原市辖尖草坪区、万柏林区、晋源区,清徐县及古交市;北缘娄烦县跨入宁武煤田南端,与吕梁市岚县毗邻;东侧阳曲县、市辖杏花岭区跨沁水煤田北西缘,与晋中市榆次区相邻。含煤面积合计2597.83km2。占全市面积的37%。 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合山西组,地层总厚150m。含煤11~13层,含煤系数8.67%~10.75%。山西组2/3号煤层和太原组8、9号煤层(西山)及15号煤层(东山)为主要可采煤层。 含煤区主要位于吕梁复背斜东侧,汾河断陷盆地与沁水盆地北翼西侧。走向北西,褶曲平缓,主要褶曲有石千峰向斜雨庙前前山向斜等;东部以轴向北北东、向南西倾伏的东山背斜为主体。区内次一级构造一断裂为主,断层走向多为北东与北东东。陷落柱较发育。 西北部娄烦含煤区位于宁武煤田南端,主要为一走向北东的向斜构造,两翼倾角较缓。区内发育有走向北东的断层,东南边缘为下静游逆断层,走向北东,落差150m。 主要可采煤层以贫煤、瘦煤煤类为主,肥煤、焦煤、无烟煤次之。在娄烦北部、古交市镇城底镇与马兰镇之间分布有气煤。 截至2007年底,太原市查明保有煤炭资源储量1722409.9万t,其中基础储量1055425.0万t(含储量629177.9万t),资源量666984.9万t。 2.太原市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太原市境内煤炭采矿登记的煤矿214处,设计规模合计6224万t/a,占用面积903.43km。其中≥120万t/a的大型煤矿10处,矿井规模合计2850万t/a,占用面积566.68km2;45~120万t/a的中型矿井13处,矿井规模合计771万t/a,占用面积99.43km2;<45万t/a的小型矿井191处,矿井规模合计2603万t/a,占用面积237.32km2,其中30万t/a的矿井22处,矿井规模合计660万t/a,占用面积76.16km2。

山西晋城煤层气调研报告

山西晋城市煤层气调研报告 晋城市煤层气产业发展课题调研组 2018年6月

目录 一、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1 (一)我市煤层气资源赋存及矿权设置情况2(二)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2二、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主要问题及分析5 (一)顶层设计不足,产业化基地建设亟待破题5(二)资源配置垄断,现行退出机制落地难6(三)外部效应负面,生态环保问题凸显7(四)气煤两权分离,“采煤采气一体化”推进困难9(五)供需矛盾突出,调节手段及调峰设施建设滞后10(六)营商环境不优,产业发展及项目建设受阻11(七)科技研发薄弱,技术推广和合作渠道不畅12三、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方向和政策建议13 (一)制定科学规划,完善政策体系14(二)打破矿权垄断,落实退出机制15(三)改革收益分配,完善补偿制度16(四)推广“蓝焰经验”,实现采煤采气一体化17(五)完善调峰设施,提升集输能力18(六)落实“六最”要求,优化营商环境19(七)激励技术创新,助力产业进步19

为全面摸清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破解发展难题,推动我市成为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加快实现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按照市委安排,近期,市委政研室(改革办)、市煤炭煤层气工业局、市国土资源局组成联合课题调研组,对我市煤层气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课题组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形式,深入沁水、阳城两县和晋煤集团蓝焰公司、晋煤煤层气国家重点实验室、美中能源、亚美大陆煤层气等企业实地调研,分别召集市直有关部门、沁水和阳城两县政府及县直有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中石油公司、中联公司、山西煤层气、金鼎煤机等20余家企业负责人举行专题座谈会6场,参加人员达120余人次。通过此次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我市煤层气开发现状,梳理出了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课题组也就推进煤层气产业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我市煤层气开发利用现状 煤层气又称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是煤层在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经生物化学和热解作用所生成,并以吸附为主、部分游离或溶解于煤层及煤层水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具有清洁、高热值等特征。目前,世界上开展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在北美,煤层气与致密气、页岩气一起已经成为实现天然气储量接替的3类重要的非常规资源之一。在我国,煤层气是天然气的重要组成,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不仅可以提供清洁能源产生经济效益,减少直接排放瓦斯造成的温室效应,而且可以大幅降低煤矿瓦斯事故,具有一举多得的功效。 从国内煤层气开发情况来看,我国埋深2000米以浅的地质储量达30万亿立方米,储量位居全球第三,已备案探明储量6572亿立方米。我国煤层气开发,包括煤矿井下抽采和地面钻井开发两种方式。井下抽采始于20世纪40年代辽宁抚顺矿区,地面开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煤层气资源评价,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钻井勘探。截至2017年,已建成采气井17000余口,地面煤层气总产量约为50亿立方米。 从我省煤层气开发情况来看,我省境内埋深2000米以浅的含气面积为3.59万平方公里,预测煤层气资源量约8.3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27.7%。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5784.01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

石油天然气调查报告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石油天然气调查报告

石油天然气调查报告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国土资源部领导批准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油气资源战略选区工作的重要批示;总结、交流选区工作经验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研究部署下一步 工作;审查选区项目XX年工作报告和XX年工作方案。下面,围绕会 主题,向会议报告有关情况。 一、战略选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国油气资源战略选区,是由国家财政投入,国土资源部组织实施的一项前期性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工作。自XX年4月启动以来,项目整体进展顺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一)首批验收的4个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和重大发现 首批验收的选区项目均取得了油气重大发现,落实了33个新的有利目标区和14个煤层气有利勘探区,优选出了一批勘探靶区和新的勘探层系,为扩大油气资源后备接替区奠定了基础。在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获得了我国海域迄今最大的天然气发现,取得了我国深水勘探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空白。在我国东部两大主力油田外围的新领域、新层系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大庆油田加强外围油气勘探,建设“百年油田”扩大了资源战略接替区;为胜利油田开辟了勘探新层 第 2 页共 17 页

系和新领域,推动了整个华北地区前第三系的油气勘探。这些成果,对于我国油气勘探开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南海海域深水获得油气重大发现。对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多项油气地质新认识和深水勘探技术新突破。优选出10个有利目标区,并在其中的白云凹陷目标区成功实施了我国第一口水深超千米探井,获得了我国海域迄今最大的天然气发现,资源量约1100-1700亿立方米,初步展示了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域具备万亿方大气区的前景和潜力,也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勘探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大庆外围盆地获得油气重大发现。首次系统地对大庆外围盆地进行石油地质调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认识。优选出3个近期重点突破盆地、4个战略准备盆地和12个有利目标区,并在其中的方正断陷目标区实施了方6井和方4井,分别获得日产10.8m3和96m3的高产工业油流,取得了大庆外围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提升了外围盆地在大庆“百年油田”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渤海湾盆地临清坳陷40多年来首次获得工业油气流。系统研究并论证了华北前第三系石油地质条件与油气资源潜力,优选了3套战略层系、11个有利目标区,并在其中的临清坳陷目标区实施了高古4井,首次获得工业油气流,实现了该区油气勘探的历史性 突破,为渤海湾盆地开辟了油气勘探新层系和新领域,带动了整个华北地区前第三系的油气勘探。 ——煤层气开发利用前景研究和示范工程成效显著。系统研究和评 第 3 页共 17 页

山西沁水煤层气田地质特征1自然地理环境沁水煤层气田位于沁水

山西沁水煤层气田地质特征 1自然地理环境 沁水煤层气田位于沁水盆地南部北纬36°以南,行政区划隶属于山西省晋城市,包括晋城、高平、沁水、阳城等县市。区内地形为丘陵山地,沟谷发育,切割较深,地面海拔580m~1300m。较大的河流为沁河,其它有固县河等支流常年有水,大多汇入沁河。气候为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较大。2构造特征 里必区地形为山地地形,地表条件复杂,山体陡峭,沟谷切割,基岩出露,地表高差大,海拔高度700-1200m,总体构造形态为一北西倾斜坡带,地层平缓,地层倾角一般2°~7°,平均4°。断层不发育,断距大于20m的断层仅在西南部分布,主要有寺头断层以及与之伴生的次一级断层,呈一组北东向—东西向正断层组成的弧形断裂带。区内低缓、平行褶皱普遍发育,呈近南北和北北东向,褶皱的面积和幅度都很小,背斜幅度一般小于50m,延伸长度5km~10km,呈典型的长轴线性褶皱。 3含煤层简况 沁水区块地层由老至新包括下古生界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上古生界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中生界三叠系T、新生界第三系(N)、第四系(Q),其中主要含煤地层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在盆地内广泛分布,是本区煤层气勘探主要目的层。 山西组:为三角洲沉积,一般有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支流间湾逐渐过渡到三角洲平原相。地层厚度8m~90m,一般60m左右,岩性为灰、深

灰色砂泥岩互层夹煤层。本组一般含煤2层~4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4#,其中3#煤单层厚度大,全区分布稳定,总体具有东北厚西南薄的趋势,为山西组主要煤层。沁水地区为3#煤层发育区,厚度3m~8m,局部夹炭质泥岩和泥岩夹矸1~2层。3#煤层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底板主要为粉砂岩和泥岩。泥岩作为煤层顶、底板封盖层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和集聚。 该组底部的K7砂岩,为本组底部的分界标志层,厚度最大可达10m,一般5m左右,以灰、灰白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石英砂岩为主,局部可相变为粉砂岩。 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的复合沉积地层,厚度59m~125m, 一般大于70m,岩性为中-细粒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灰岩和煤互层,由5个从碎屑岩到石灰岩沉积的垂向层序构成,体现了海退-海进沉积旋回过程。本组含煤层6层~12层,自上而下编号为5#~16#,其中底部15#煤层单层厚度大、分布稳定,是本区主力煤层,厚度5.2m~6.65m。15#直接顶板岩性主要为泥岩或含钙泥岩,底板主要为泥岩。K2石灰岩常常成为15#煤层的直接顶板,造成煤层气运移逸散,使煤层气井产水量增加。 该组底部普遍发育的K1砂岩及中上部数层浅海相石灰岩为其重要的 区域对比标志层。 3.1K1砂岩。 为本溪组与太原组分界的区域标志层。岩性为灰、灰白、灰绿色中—粗粒或细粒石英砂岩、石英杂砂岩及岩屑石英杂砂岩,局部可相变为粉砂岩或泥岩。厚度最大可达10m,一般5m左右。

山西省煤田构造地质

山西省煤田构造地质 一、地层 山西省除缺失古生界志留系、泥盆系和奥陶系上统、石炭系下统地层外,其它地层均有分布和出露。以五台山一恒山一云中山、吕梁山、中条山及太行山等地所出露的前寒武系为核心,向四周依次分布寒武系、奥陶系及上覆地层;以大同云岗、宁武一静乐、沁水及鄂尔多斯等构造盆地中央分布的侏罗系、三叠系为中心,向四周依次出露二叠系、石炭系、奥陶系。二者相结合,构成山西省境内地层展布的基本格局。 山西省境内的前寒武系在不同地区有明显差异。中太古界仅见于最北部,以各种麻粒岩为特征。上太古界下部以浅粒岩、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透闪透辉岩、大理岩为典型组合,以夹有金云母、蛇纹石粗晶大理岩为特征;上部以不同变质程度的海相双峰式火山岩为主,含条带状磁铁石英岩为特征。下元占界以变质砾岩、石英岩、板岩、结晶自云岩为典型组合,并夹发育程度不等的变质基性火山岩。中元古界在恒山、五台山以白云岩为主;中条山、太行山以碎屑岩为主,中条山区的中元古界底部发育有较厚的安山岩。上元古界极不发育,偶见于中条山区。 古生界、中生界为未变质的沉积盖层,不整合覆于前寒武系上。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以陆表海环境下沉积的碳酸盐岩为主。上古生界石炭系中统一二叠系下统以近海平原海陆交互相沉积为主,平行不整合覆盖于下古生界上,岩石组合为石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煤、石灰岩,其中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下部山西组以底部富铁、铝和中部含多层煤为特征,是山西重要的含煤地层;二叠系下统及上统以近海内陆盆地环境下沉积的杂色泥岩夹黄绿色长石石英(杂)砂岩为主。中生界三叠系以大型内陆干旱盆地环境 下沉积的紫红色、灰绿色长石砂岩夹紫红色泥岩为主;侏罗系、白垩系为小型山间盆地环境下沉积的砾岩、紫红色泥岩为主,其中北部大同、宁武侏罗系中统大同组为内陆河湖沼泽相含煤岩系。 新生界古近系(下第三系)分布局限,仅见于中条山以南的平陆、垣曲一带,属磨拉石相堆积。 新近系(上第三系)及第四系分布广泛,岩相变化大。中部盆地中以河、湖相灰绿色泥、粉砂、细砂沉积为主,高原、山地以灰黄色、红色 土状堆积为主,河谷中以河流相砂砾、粉砂质土沉积为主。在大同、忻定、晋中、临汾、运城等盆地中分布集中,厚度较大。 二、火成岩、变质岩 侵入岩以花岗岩类为主,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二长岩,主要出露在恒山、五台山、云中山、吕梁山和中条山区。火山岩以玄武岩、安山岩、玄武安山岩为主,空间分布局限,大多发育于地壳拉张时期的裂陷或裂谷中,唯中生代火山岩形成于受挤压的活动地带。 山西的前寒武系除中、上元古界外,全部变质岩是四期变质作用的产物。中太古期变质岩普遍达麻粒岩相。晚太古早期变质岩一般属高角闪岩相。晚太古晚期递增变质作用明显,由低绿片岩相、高绿片岩相到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早元古期变质岩一般仅达低绿片岩相的板岩、千枚岩级。 三、构造层及构造演化 山西地质构造的演化经历了褶皱基底形成阶段、沉积盖层发育阶段和地壳活化沉积堆积阶段。 褶皱基底形成阶段包含前五台、五台、吕梁3个构造层。前五台时期表现为若干分散的古陆核,以褶皱为主的旋扭构造为特征。五台早期表现为陆核间形成现今呈北东东向裂陷槽,并以边沉积边形成剥离断层为特征;晚期则以伴随裂陷槽闭合而出现的挤压、上冲推覆

山西煤层气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山西煤层气测井解释方法研究 一煤层电性响应特征 煤层是一种特殊沉积岩,煤层在煤热演化过程中主要产生的副产品是甲烷和少量水,而煤的颗粒细表面积大,每吨煤在0.929×108m2以上,因此煤层具有强吸附能力,所以煤层的甲烷气含量和含氢指数很高。由于煤层的上述特性,反映在电性曲线上的特征是“三高三低”。 三高是:电阻率高、声波时差大、中子测井值高(图1)。 三低是:自然伽马低、体积密度低、光电有效截面低。 根据多井资料统计,煤层的双侧向电阻率变化一般100—7000Ω·m,变质程度差的煤层电阻率一般30—350Ω·m。 测井曲线反映煤层的声波时差一般370—410μs/m;中子值30%—55%;自然伽马一般20—80API;密度测井值1.28—1.7g/cm3;光电有效截面0.35—1.5b/e之间。 不同类型的煤,在电性上的响应有较大的变化。表1中列出了几种煤类与测井信息的响应值。 表1 不同煤类骨架测井响应值

图1 晋1-1井煤层电性典型曲线图

二煤层工业参数解释 煤的重要参数有:煤层有效厚度、镜质反射率、含气量、固定碳、水分、灰分、挥发分等,这些参数是研究煤层组分,评价煤层气的地质勘探、工业分析及经济效果的依据。上述参数一般由钻井取芯后对煤层岩心进行实验测定得出。 1、煤层厚度划分 煤层有效厚度根据电性曲线对煤层的响应特征,以自然伽马和密度或声波时差曲线的半幅度进行划分(见图1),起划厚度为0.6m。2、含气量计算 煤层含气量与煤层的厚度、煤的热演化程度、煤层深度、温度和压力等参数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煤的内表面积大,储气能力高,据国外资料统计,煤层比相同体积的常规砂岩多储1~2倍以上的天然气,相当于孔隙度为30%的砂岩含水饱和度为零时的储气能力。据此应用气体状态方程和煤层密度计算含气量: P1V1=RT1(1) P2V2=RT2 (2) 则V1=T1·P2·V2/ P1T2(3) 式中:P1——地面压力,0.1MPa; V1——地面气体体积,m3; T1——地面绝对温度,273.15℃+15℃;

晋煤集团蓝焰煤层气开发有限公司调研报告材料

蓝焰煤层气开发有限公司调研报告 2012年9月13日,XXXX能源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XX带队参观调研了XX集团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情况。先后考察了XXXX煤层气公司和XX瓦斯发电厂。 一、蓝焰煤层气调研情况 1、XXXXX煤层气公司简介 XXXX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XX年X月XX日,注册资本XX万元,是XX煤业集团下属的专门从事煤层气地面开发和煤田地质勘探的专业化子公司。公司下设XXXX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XXXX煤层气工程研究有限责任公司2个子公司,12个职能部室,15个生产区队。 该公司拥有先进的煤田、煤层气钻探设备,具有固体矿井勘查乙级、气体矿产勘查乙级资质,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地面煤层气抽采井网和煤层气压缩站,煤层气产量逐年递增。该公司牵头组织、实施的《XXX煤层气采前地面预抽》项目荣获国家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XXX规模开发与安全高效采煤一体化研究》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由该公司编制完成煤层气地方标准(DB14/T167-2007)、车用压缩煤层气地方标准(DB14/T168-2007)已于20XX年XX月XX日由XX省颁布实施。该公司承担了《民用煤层气》和《车用压缩煤层气》国家标准的制订,并参与了国家安监总局牵头组织的相关煤层气安全

标准制订。 目前,XX集团XX公司积极响应XX省委省政府“气化XX”的号召和部署,积极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开拓市场,争取气源,造福全省百姓。 XX83号煤层气井 使用煤层气动力的汽车

汇集输送 压缩煤层气通过高压槽车运往周边城市2、煤层气开发经济可行性及发展前景

根据XX公司人员介绍,XX公司所在的XX矿区面积76.6km2,其中37.61 km2已办理煤层气矿权,截止2010年共有气井2503口,累计产气43.55亿m3,其中井下抽采瓦斯21.73亿m3,地面抽采煤层气22.15亿m3。如果按每口井200万元开发成本,1.76元/ m3的直接入户销售价估算。单口井测算经济性,分析如下:

沁水煤层气开采与集输

沁水煤层气开采与集输 孙建梅 概要:对沁水煤层气的地质、开采、集输做一分析,集各家之所长,对现状做一总结。 一、煤层气储量 沁水盆地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煤层气总资源量为 3.97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0.8%,其中1000米以 浅的煤层气资源量为1.9万亿立方米。 二、沁水地区的地质及煤层结构 沁水盆地为中生代末形成的构造盆地:元古界、太古界为盆地基底;古生界、中生界组成盆地的构造层,包括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上石炭统,二叠系,三叠系及局部残存的侏罗系;新生界不整合覆盖于盆地之上。盆地最深处奥陶系顶面深约2500米。 沁水盆地东为太行隆起,西为吕梁山隆起,南有中条山隆起,北有五台山隆起。构造面貌整体为一近南北向大型复式向斜,地质构造相对比较简单,仅在盆地边缘发育一些较大规模的断裂,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和北东东向高角度正断层为主,内部以刺激褶皱为主。

沁水盆地的石炭——二叠系含煤层11-20层,其中可采煤层3-8层。全区稳定发育的可采煤层为太原组的15号煤层及山西组的3号煤层,煤层的总厚度大多在5米以上,煤层的变化总体趋势西薄东厚、南薄北厚。在盆地南北两端由于受岩浆活动影响煤阶为无烟煤和贫煤。

三、煤层气存在的状态 煤层气俗称“瓦斯”,它是一种混合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占瓦斯体积的90%左右,此外瓦斯中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氮气、乙烷及微量的其他气体。(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完全燃烧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 煤层气是非常规天然气,常规天然气主要以游离气存在于砂岩为主要储集层的孔隙或裂隙中,而煤层气主要90%以上是以吸附状态附着于煤的内表面上,只有少量的

我国主要煤田及其煤种经典版

我国主要煤田及其含煤种类 我国探明地质储量10亿吨以上的煤田简介 (注:煤田探明储量数据截止时间并不一致,仅供参考) (注:不包括那些过去探明地质储量曾超过10亿吨,但目前已衰减到10亿吨以下的煤田) 1.大同煤田:双纪煤田(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位于山西最北端,探明地质储量373亿吨,其中石炭二叠纪煤308亿吨,侏罗纪煤65亿吨.过去开发的都是侏罗纪矿区,煤种为弱粘煤, 低硫低灰,发热量高,属优质的动力煤,大同侏罗纪矿区已充分开发,今后无增产潜力.最近开 发了石炭二叠纪矿区,煤种为气煤,同样作为动力煤使用 2.宁武煤田:双纪煤田(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位于山西北部,以石炭二叠纪煤为主,仅在中部有少量侏罗纪煤,且未进行开发.宁武煤田探明地质储量412亿吨,其中气煤395亿吨,主要作为动力煤使用.宁武煤田划分为四个矿区:平朔,轩岗,岚县,朔南.其中平朔矿区112亿吨的储量中有60亿吨适合露天开采,规划建三座大型露天矿:安太堡,安家岭,东露天.其中安太堡和安家领两座露天矿已经建成投产,正在建设东露天矿 3.西山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太原西侧,探明地质储量193亿吨,其中焦煤80亿吨,贫煤62亿吨,瘦煤25亿吨,肥煤20亿吨,无烟煤6亿吨.西山煤田划分为四个矿区:古交,西山,清交,东社.其中古交矿区是我国目前产量最大的焦煤矿区 4.霍西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山西中南部,探明地质储量309亿吨,其中焦煤102亿吨,肥煤98亿吨,瘦煤69亿吨,气煤20亿吨,无烟煤13亿吨,贫煤7亿吨.霍西煤田是一个典型的炼焦煤田,也是我国肥煤储量最多的煤田.霍西煤田划分为汾西矿区和霍州矿区 5.沁水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山西中南部,探明地质储量843亿吨,其中无烟煤436亿吨,贫煤287亿吨,瘦煤83亿吨,焦煤37亿吨.沁水煤田是山西最大的煤田,也是我国最大的无烟煤基地.沁水煤田划分为六个矿区:霍东,阳泉,潞安,晋城,武夏,东山 6.河东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黄河以东,吕梁山以西.探明地质储量515亿吨,其中 气煤169亿吨,焦煤123亿吨,瘦煤95亿吨,贫煤61亿吨,肥煤41亿吨,长焰煤26亿吨.河东煤田是我国焦煤储量最多的煤田.河东煤田划分为四个矿区:河保偏,离柳,乡宁,石隰 含煤面积15285.5KM²,资源量2335.2亿吨,区内产量为2600万吨,除国家投资的华晋焦煤公司生产50余万吨外,全部为地方煤矿生产,产品以主焦煤为主。该煤田基本没有进行规模化的开发,具备建设大型矿井的资源条件,是山西炼焦煤保有储量最为充足的煤田。其周边地区的地方矿生产的低硫煤也属于高灰分的难选煤。 河东煤田离柳矿区的4#煤即“柳林煤”,属于世界范围稀有的优质炼焦煤。目前产量约500万吨,是山西小焦炉生产优质铸造焦的主要原料。从1998年开始已有少量出口,包括灰分在<9.%的沙曲煤和灰分<8.5%的柳林煤. 以柳林煤为代表的河东煤田中部4#主焦煤,以及与之相似的乡宁煤,后备资源充分,其综合质量指标将超过所有澳大利亚煤,与美国、加拿大的优质主焦煤比美,而最终将以质量与成本的双重优势大举进入国际市场。离柳矿区目前是发展速度最快,且始终处于健康发展状态的矿区之一。 7.焦作煤田:石炭二叠纪煤田,探明地质储量24亿吨,煤种为无烟煤

沁水盆地地质概况

沁水盆地煤层气赋存区域地质背景 2.1 沁水盆地地质概况 沁水盆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见图1),盆地总面积436.8km2,煤炭资源量29.16万t,具有形成煤层气的丰富物质基础。沁水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煤盆地之一,且据《中国煤层气资源》预测:其煤层气资源量达3.28×1012m3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10%左右,是我国煤层气资源勘探的重点区域[9]。 图1 沁水盆地区域构造背景图 盆地现今构造面貌为一近南北向的大型复式向斜,次级褶曲发育。南部和北部以近南北向褶曲为主,局部为近东西、北东和弧形走向的褶皱;中部则以北北东向褶皱发育为特点。断裂以北东、北北东和北东东向高角度正断层为主,集中分布于盆地西北部、西南部及东南部边缘。盆地地层属华北地层区划缺失志留纪、泥盆纪和下石炭世地层。沁水盆地自下而上钻遇的主要地层有峰峰组(O2f)、本溪组(C2b)、太原组(C3t)、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上石河子组(P2s)、石千峰组(P2 sh)和第四系(Q)等,其中山西组和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层系,3#和15#煤层为煤层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3#煤层为局部勘探目的层。 根据盆地内的构造发育特征、煤层埋藏深度、煤阶分布、煤层气含量变化等特

沁水盆地煤层气赋存区域地质背景 点,将盆地内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的煤层气富集单元划分为沁南富气区、东翼斜坡带富气区、西翼斜坡带富气区、西山富气区和高平——晋城富气区[10]。沁南富气区总含气面积3630km2,分为樊庄、潘庄、郑庄三个区块[11][12]。 研究区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位于沁水复向斜南部晋城地区,东临太行山隆起,西临霍山凸起,南为中条山隆起,北部以北纬30°线为界连接沁水盆地腹部,面积约3260km2,包括樊庄区块,潘庄区块,郑庄区块等(图2)。据已经取得工业产能的煤层气井资料,计算高产富集区内探明含气面积346km2,地质储量754×108km3[13]。边缘出露地层老盆地内出露较新地层,下古生界在盆地四周出露地表向盆地内部依次出露上古生界、中生界,盆地中部三叠纪地层大面积出露。 图2 沁水盆地南部煤层气田区块位置图 2.2 樊庄区块煤炭地质概况 沁水盆地樊庄区块位于山西省晋城市西北85km处。区块南北长18.53~19.96km 东西宽16.37~19.27km,面积398km2。樊庄区块位于沁水盆地南部斜坡,总体构造形态为一马蹄斜坡带,地带宽阔平缓,地层倾角一般为2°~7°,平均4°左右。区内大

我国主要煤田及其煤种类

我国主要煤田及其含煤种类 一、煤炭分类 煤是植物遗体堆积后逐步演变为泥炭和腐泥.泥炭和腐泥由于地壳运动而被掩埋,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经过成岩作用演变为褐煤.褐煤继续演变为烟煤和无烟煤的过程叫做煤的变质过程 煤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也就是碳化过程.按碳化程度从低到高依次为:褐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社 二/ ] 煤炭可分为褐煤和硬煤两大类,硬煤包括烟煤和无烟煤 烟煤包括: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 硬煤按碳化程度从低到高分为: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中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高变质煤(贫煤,无烟煤) 煤炭的演变是逐级进行的:褐煤-低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瘦煤-贫煤-无烟煤 煤的碳化程度与成煤时间,所处地层的压力和温度有关.时间越长,压力越大,温度越高,则碳化程度越高.由于碳化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因而同一成煤年代产生的煤种并不相同,相同的煤种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年代.例如:侏罗纪煤普遍为低变质烟煤和气煤,而宁夏汝箕沟的侏罗纪煤由于受到火山余热的影响,加速了碳化进程,煤种为无烟煤.辽宁抚顺的长焰煤来自第三纪,阜新的长焰煤来自白垩纪,甘肃华亭的长焰煤来自侏罗纪,内蒙古准格尔的长焰煤来自石炭二叠纪 褐煤:碳化程度最低的煤种,褐色或褐黑色,水分含量高且含有腐植酸,发热量明显低于其他煤种,远距离运输经济性差,主要用于就近发电.化学活性高,适合直接液化(煤变油) ●长焰煤:碳化程度最低的烟煤,由褐煤演变而来,燃烧时火焰长,适用于各种 锅炉.化学活性高,适合直接液化 ●不粘煤:成煤初期已受到一定氧化作用的低变质烟煤,几乎没有粘结性,适 用于各种锅炉.化学活性高,适合直接液化 ●弱粘煤:粘结性较弱的低变质烟煤,适用于各种锅炉.化学活性高,适合直接 液化 ●气煤:炼焦煤种,加热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单独炼焦产出的焦炭易碎易裂,一 般与肥煤,焦煤,瘦煤配合炼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