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朱健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朱健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朱健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朱健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朱健

CHINAHIGHEREDUCATION

集思广益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朱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健/刘巨钦

才培养方案是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人才培养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设计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

培养方案改革中坚持既吸收母体高校的有益经验又努力体现独立学院自身的培养目标、办学模式和学生特征从而培养出第一文库网独具规格的应用型人才

立足本科教育的基本框架以理论够用为标准既关注学科、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又有别于母体院校的教学计划同时借鉴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具体而言在知识结构方面适当扩大应用性知识的比重适当减少原理性知识在知识类型方面更多地选择过程性知识(技能知识)让学生掌握具有操作性和实用性的知识在知识编排方面努力在基础知识传授阶段就体现应用性知识内容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删减一部分旧知识使反映现代工程工艺发展的新知识充实到课程中来以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培养操作性技能在外语教学方面强化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培养为每个专业都增设专门由

外籍教师任教的《英语口语》课程在信息化知识教学方面切实加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教学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大力推进教学内容的人文化、个性化学院倡导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当作教学工作的出发点要求各专业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关心学生的内心体验注重发挥其主体性;要求教师善于把课程知识与教学情景融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课程不再是固定的经验而是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学院还大力推进教学内容交叉化、实用化因为现代知识发展呈现既分化又综合的趋势在大学中体现为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的迅猛发展这种趋势要求现代应用型人才不能局限于过去狭隘的专业知识面而是要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跨学科的综合知识和前沿性的新知识同时学院强调要主动承担服务社会的职能传授实用性的知识这种知识既不偏重基础学科亦不偏重操作技能而是偏重应用学科这种知识对系统性和深刻性的要求有所降低而对新颖性与应用性要求较高能为实际生产生活所用为了确保教学内容改革

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管理的核心和主体独立学院作为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的机制、新的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由于创办时间不长办学模式不够完善办学经验不够成熟教育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便是“照搬母体高校”没有很好地构建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移植母体高校的课程体系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母体高校相同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培养的人才缺乏市场竞争力;教学内容陈旧不利于学生进行知识应用;教学方法不够科学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不利于独立学院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沿袭传统的理论知识教育模式实践教学不突出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和知识应用能力不强湘潭大学兴湘学院根据独立学院办学定位与办学特征针对上述问题探索构建了具有自身特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1.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完善教学内容

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适应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形势与要求着力培养重实践、强能力、专业化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坚持以下原则:科学化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运用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前沿理论并充分吸收相关理论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在修订过程中多次组织专家学者进行论证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在科学性论证的基础上具体化组织各专业的教师代表深入学生、教师、企业和社会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各个利益主体对于人才培养过程的现实期望与具体诉求从而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更强的现实针对性应用化强调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点是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而不是研究型人才、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或是技能型人才特色化在新的人才

中国高等教育XX.5

59

集思广益

CHINAHIGHEREDUCATION

目标的实现学院积极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工作使

得教材更加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现在:大部分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学习目的非常明

确学习过程十分刻苦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学习欲望;大部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较强;部分学生基于家庭背景等原因使得信息接收渠道比较多见识比较广;很多学生知识面比较宽;小部分学生特长比较突出其不足之处表现在:整体的知识文化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控能力较差;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不科学;极少数学生缺乏人生的理想和目标内心世界比较空虚对自己的认识、定位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比较迷茫;少数学生缺乏刻苦精神没有很强的进取意识

通过教学研讨会、教学比武等方式学院引导广大教师根据独立学

院的学生特质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打破单一的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老师为主导、讲授结论性知识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主导鼓励教师在课堂开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推行多媒体

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实践精神和操作能力学院在教学

质量评价中重点考察教师是否深刻地把握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

学生特质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和课外活动作为第二课堂对于学生思想品质的养成、习惯的形成、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塑造等具有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学院在新的培养方案改革中强调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并出台了一系

列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建设大力营造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校园文化

注重营造“能力至上、动手光荣”的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实践与操作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类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对于参加各类学

科竞赛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学生在精神上给予积极鼓励在时间、经费、条件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和学生特征全方

位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和课外活动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高

层次、高品位的人文素质讲座、各类科技文化节、艺术文化节等活动使学生形成高雅的审美情趣、健康的价值取向、乐观向上的心理性格、良好的团队意识定期开展职业能力竞赛和职业生涯竞赛促进学生实

现知识与能力的转化

通过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明显近5

年来学院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较高、就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学生喜获多个奖项社会反响良好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兴湘学院刘巨钦为院长】

(责任编辑:吴绍芬)

2.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载体学院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力求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有机结合打破传统“老三段”的明显界线使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紧密衔接起来将理论性知识、应用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紧密结合起来适当降低必修课程比例加大

选修课程比例并且每个专业都设置一门讨论课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方式完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学院每学期至少为学

生开设50门以上的文化素质选修课程且规定每位学生至少完成10个学分的文化素质选修课程方可以毕业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强调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同时大量开设综合性课程和学科交叉课程

让学生学习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内容以扩大学生学术视野和培养学

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积极利用母体高校多学科和学科发展比较好的优

势克服自身缺乏较为成熟的学科组织的劣势努力实现学科交叉与融

合打破以单一学科课程为主导的局面设置较多的学科交叉课程和学

科综合课程使课程知识呈现关联性、综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院切实加强实践教学大量增加实践课时每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增加

50节课以上的实践教学课时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专门设置了12个实践课时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在社会生活中进行实践和应用积极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产学

研结合优化实践教学的社会教育资源建立了一批教学质量优秀、合作关系稳定的实习基地认真设计参观学习、市场调研、社会调查、实战

训练、课余兼职、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及相应的运行机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努力打造一支能够同时胜任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双重职责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实验实习课程与各门课程练习相结合、课程实习与综合实习相结合、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安排认知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使学生对各种实践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培养出较为全面扎实的实践应用能力严格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过程并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确保不断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切实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

3.根据学生特质创新教学方式

独立学院学生具有比较鲜明的群体性特质其优势表

60

中国高等教育XX.5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性总结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阶段性总结 一、时间:2012年6月---2012年12月 我校电子电器专业于2012年6月4日获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批复,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在这半年里,通过校领导和全体专业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这一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1.专业本着“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依据市场需求,根据学校实情,通过制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与南宁富士康集团、南宁国际大酒店工程部、海信电器南宁公司、世源冷气等多家企业开始了合作。 2.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通过开展老师“教师下工厂,企业技术能手上讲台”方式,实现全方位合作。先后有谢伟、凌永航等多名老师利用假期下企业见习。 3.开展企业调研活动,专业老师利用课余时间有组织的下到部分企业中,和企业实践专家进行交流,了解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情景等,为电子专业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进行前期准备。

4.进一步扩大“订单式”培养,在2010年4月的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人才供需洽谈会上,除针对10届毕业生进行招聘外,还召集相关校企合作的专家领导,建立本年度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就开展“订单式”办学,加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 二、时间:2013年1月---2013年6月 1.学校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计划和各种配套制度进行了完善,进一步积极促进各专业与企业联姻。与南宁营维誉机械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在学校中建立“校中厂”,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 2.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发展研讨会,会议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和综合实验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达成了共识,为今后的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专业教师继续到苏宁电器、领华电子、佳微电子、胜美达电机有限公司等企业中去进行调研座谈会,交流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共同确定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开发教材。书写《电子电器企业需求调研总报告》一份。

新时期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Vol.33No.4 Apr.2012 第33卷第4期2012年4月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Soc.Sci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质量多样化人才需要与教育培养能力不足的矛盾。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阶段。再加上自1999年扩招以来,各个高校培养的人才逐步趋同,脱离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新时期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是一个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与外延和特定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应用型人才的内涵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世界教育分 类标准,将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分为学术型和工程型两大类,将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视为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里的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将所习得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相应的社会实践的一类专业人才,是熟练掌握社会生产或社会活动一线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从这个分类中不难看出,应用型人才就是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践的专业性人才。我国学者潘懋元认为,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1]。该定义认为 应用型人才不仅应能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实践,还应能进行相应领域的研究和创新。 基于以上两种定义,本文认为应用型人才是指能适应社会需要,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研究和生产并创造出社会价值的人才。 (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于新时期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和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界定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加强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适应社会是对所有人才的基本要求。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在适应社会规则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对所学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研究和实践能力,以更好的适应和促进国家及社会在该领域的发展。其次,夯实知识和技能基础,培养实践应用能力。各个高校,无论是教学型还是科研型,加强知识和技能的教学都是一项基础性的任务。因为仅当学生打牢了知识和技能基础后,才会具备各种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基础。但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这只是基础或起步,关键在于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生产实践和研究。再次,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应用型人才始终站在某领域实践的前沿,能更直接地认识到社会发展和进步对该领域的需求。因此,培养出对该领域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更能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首先,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新时期高等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 钱 锐 (安徽科技学院 党委办公室,安徽凤阳 233100) 摘要:当前我国已进入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时期,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也由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教育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院校必须承担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专业设置的优化和课程体系的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体系的建设、大学生实践途径的探索是构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高等院校;教学;实践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4-0207-03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一般项目课题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野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研究”(2010sk372) 207--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报告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教学成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科学总结材料王瑞芳 戴一峰 林育兹 朱智强 苏新春 李兰英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探索与实践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成果总结总结总结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王瑞芳王瑞芳、、戴一峰戴一峰、、林育兹林育兹、、朱智强朱智强、、苏新春苏新春、、李兰英李兰英))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转型、多元化办学局面的形成,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理应分别类型与层次,选择不同人才培养模式,明确办学定位,注重特色办学。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我院自建院伊始,便确立“以有效教学见长”, 着力培养富于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因此,几年来,我们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探索,确立“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个性”的12字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传授为基础,以能力培育为重点,注重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使人才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技能。 一、努力创建强化实践努力创建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的新型能力培养的新型能力培养的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的科学与否,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如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真实要求,科学合理地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建构一个新型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我们努力探索、积极实践的核心。我院将课程体系的基本取向定位为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名校和兄弟院校课程体系的优点,重新设计学院各专业的课程体系。 几年来,我院课程体系的建设经历了两次规范与创新,由此形成一个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

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探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摘要: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内涵发展方面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德州学院拟在以下几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为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开辟道路:一是以校内专业评估为杠杆,扎实推进专业建设;二是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平台,切实提升课程建设;三是以强化学生能力为动力,大力增强实践教学;四是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开拓培养空间。 关键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由于大多数地方性高校在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方面不够明确,导致这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盲目攀高现象。许多地方性高校追慕部属重点院校的办学方向,不顾自身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在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上不断向高层次大学看齐,丧失了自己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造成了人才培养模式的雷同与单一。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从2003年全面启动的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强调高校要切实把握好自身的办学定位,明确符合自身办学实际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倡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走多样化之路。 为落实教育部这一有关人才培养的指示精神,德州学院在2006年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之后,开始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从育人为本理念出发,本着“注重个性,因材施教,多项选择,分流培养”的原则,在确立符合自身定位、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前提下,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的方法,对全校47个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在2007级部分专业学生和2008级全部专业学生中推行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与动力。全校各个专业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积极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改革,主动探索适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教学改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为了更进一步把深化教学改革的工作持续引向深入,我们需要在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 一、以校内专业评估为杠杆,扎实推进专业建设

关于大学生创业人才GYB培养实施方案

关于大学生创业人才GYB培养方案

————————————————————————————————作者:————————————————————————————————日期: 2

关于GYB创业培训说明 一、什么是GYB? 许多人在考虑创办自己的企业。他们可能感觉他们有做老板的天赋。他们看到在周围有许多创业机会。他们想成为自己的老板。他们可能有能力,或者有急需的资源或技能,因而可以用来交换金钱。那么你呢?你是否想过创办自己的企业? 为了成功创业,很重要的一点是首先要有具体可行的企业想法。许多人都谈到创办自己的企业,但都没能将想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这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透彻思考过他们的企业想法。另外一些人成立了自己的企业,但是没能获得成功,因为他们的企业想法在经济上不可行。你是否已经有了具体的企业想法呢?你是否对该想法的可行性有信心呢? 培训帮助想创业的人来找到,形成企业想法并确定在商业和市场运作上是否可行,想创业的你也可以登记参加为期两天的“产生你的企业想法”(GYB) 培训课程。GYB 培训课程由国际劳工组织(ILO) 开发,是全球ILO“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 项目系列产品中的第一个服务项目。GYB 培训课程由ILO 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MOLSS) 引入中国,GYB 培训由当地企业服务机构的专家提供,这些专家经过ILO 和MOLSS 共同培训并获得了资格认证。 二、GYB 培训目标群体

GYB 培训选择那些有志于创业但是没有可行企业想法的人作为其目标群体,这些人应该具备基本的读写和计算能力。 三、GYB 培训培训课程介绍 GYB 培训帮助你确定你是否适合经营企业。你可以进行自我评估来了解你的企业家素质,并得到指导,进一步发展你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优势。 GYB 培训还帮助你产生许多企业想法。你将接受指导,探索是否能利用你的能力和知识产生产品和服务。你将与其它参加培训课程的潜在小老板共同进行头脑风暴,探讨在你周边环境和身处的社区内存在的创业机会。 GYB 培训最终帮助你梳理每一个企业想法,并挑出其中最具吸引力、对环境的副面影响最小、并最适合你的个人情况的那一个。 在GYB 培训课程结束时,你将会对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你将产生一个明确可行,并适合你的性格和所处环境的企业想法。 在结束GYB 培训后,如果你需要后续支持来实施你的企业想法,创办自己的企业,你可以登记参加“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课程。SYB 有助于你起草企业计划并一步步实施该计划。 GYB 和SYB 培训课程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了“创办和改进你的企业”(SIYB) 中国项目的创业培训模块。SIYB 中国项目的其它两个模块是“改进你的企业”(IYB) 培训课程和“扩大你的企业”(EYB) 课程,这两个课程都是面向希望学习更多基本企业管理概

人才培养改革建议方案

人才培养改革建议方案 一、开展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工学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计划安排的重要实践环节,是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断探索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重大举措。 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 开展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的,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并实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把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分解为三个阶段进行:第

一个阶段,即基本职业素养培养阶段、第二个阶段,即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第三个阶段,即岗位拓展能力培养阶段。 基本职业素养培养阶段。利用一年的时间,完成基本素养课程的学习。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进行培养。培养其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这个阶段的教学工作主要集中在校内由专职教师完成。 岗位核心能力培养阶段。根据职业岗位要求与合作企业共同分析企业岗位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共同实施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由企业提供具体工作项目、任务,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完成岗位技能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岗位技能的培训,理论知识主要由专职教师承担,实训项目主要由企业的兼职教师承担,分别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交叉进行。继续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其始终贯穿在各门课程教学当中。 岗位拓展能力培养阶段。本阶段完成技能实作、兴趣课程、修养课程、知识拓宽与提升课程等的学习。重点强化岗位核心技能、进一步挖掘职业兴趣、拓展岗位能力、提高发展潜力,通过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的形式实施。由企业的兼职教师加以主导,校内的专职教师辅助。继续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让其始终贯穿在顶岗实习的教学中。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土木工程)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4版————— 教务处

二○一四年三月

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获得土木工程师、建造师基本训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成长,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初步的项目规划和研究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能够在房屋建筑、交通土建工程、市政工程和工程管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人才应具备以下要求: 1. 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和土木工程相关软件应用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文献查阅和检索技能。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①基本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②有一定的人文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和鉴赏力;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技巧和一定的交际能力。③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意识;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及管理技术和经济分析工具。④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技术,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身体健康,达到大学体育合格标准。 (3)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作为工程基础的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4)工程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能解决常规性技术问题的工程基础知识。 (5)专业知识: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工程地质与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与检测、工程测绘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掌握土木工程施工和组织的一般过程

(完整版)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人才培养方案及推进措施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符合岗位要求的技术服务等方面工作,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 二联合招生招工方式 1, 学校按照企业需求,根据自身办学资源,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并组织实施 2,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招生培训就业计划, 共同组织招生培训宣传、考试,共同确定录取名单;学生毕业时由企业安置就业,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工作。 三教学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过程安排标准和制度建设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我校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大胆尝试,收获了不是很成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一个方面: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我校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由学校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学校要在重要专业方面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我校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 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

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人才培养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公司人力资源战略,通过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与开发计划,合理地挖掘、开发、培养公司战略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本公司的人才梯队,建立和完善公司人才培养机制,引进大学实习生/技、管培生进入各个岗位是公司提升整体人才素质的必要方式。 二、培训原则 1.量化原则;新进实习生/技、管培生的培养目标要与公司的发展战略、实习生/技、管培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考核指标要能够量化、明确、具体,符合实际,根据不同的岗位、专业侧重不同。 2.公正原则;考核要客观公正、符合实际,不能夸大或贬低实习生/技、管培生实际表现。 3.责任原则;培养导师要热情承担培养责任;用人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及相关考核责任人须积极主动承担起考核责任,不得推诿、扯皮,或无故拖延考核期限。 4.坚持“内部培养为主,外部培养为辅”的培养原则,并采取“滚动进出”的方式进行循环培养。 三、人才培养目标 公司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专业培养和综合培养

同步进行”的人才培养政策,即公司技术型人才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培养和实习生培养。技术型人才培养指针对在某一工作领域内掌握较高技术水平的应届实习生/技、管培生进行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培养指针对在本公司或本部门工作领域具备全面知识,有较高管理水平的应届实习生/技、管培生进行培养,实习生培养指针对在大中专院校已接受相应理论知识学习,需提升实践工作经验,但尚未毕业的大中专院校实习生/技、管培生。根据公司人力资源战略,可制定“雏鹰计划”对有上进心、乐于学习、积极进取、成绩优异的新入职大实习生/技、管培生进行培养,使其逐步成长为公司或各部门技术骨干、业务骨干。 四、职责分工 1.人力资源部职责 1)负责实习生的入职报到、岗前培训、岗位分配以及实习期/培养期考核; 2)负责召开实习座谈会工作; 3)定期与新进实习生进行非正式交流与沟通,关注其工作与生活情况; 4)制定《实习生/技、管培生轮岗培训内容》,负责新进实习生培训记录等管理工作; 5)制定培训与活动计划并进行费用预算申报; 6)协助各部门制定、执行帮带培养计划并做好相关记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综述

“3+3+2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综述) 建筑教研室 近年来,随着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逐步完成,中国建筑业获得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建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中首先思考的两个关键问题。前者是人才培养目标,后者是人才培养模式。 1.1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一个专业培养出毕业生是否是合格的毕业生,需要社会来检验。通过对建筑领域相关单位的调查和走访,以及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我们对建筑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整合出建筑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项目组织、质量控制、材料检测、质量验收、施工安全、工程监理等工作,核心岗位是施工员,相关岗位是工程现场的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材料检员等。 因此,我们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掌握建筑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专业定位是在广泛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位准确,符合社会、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1.2 “3+3+2 ”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当前,随着社会对建筑行业人才规格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熟练现场操作技能,进入企业马上能正式上岗,不需要企业去过多的岗前培训。 传统的“ 2.5+0.5 ”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用两年半时间完成 课堂教学,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顶岗实习, 培养学生的现场管理能力。该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

谈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谈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摘要 人才,作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无疑成为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但大学生找工作却相当困难,除人才配置机制存在问题外,还因为人才结构、人才素质、人才观念等方面存在问题。“人才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合格人才”的矛盾在一些部门与地区普遍存在。单一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已刻不容缓,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要求备受关注。 关键词:人才应用型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人力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备受重视。用人单位在挑选人才时,对应聘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要求越来越高。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突出“应用”特征的同时,还要突出“高素质”特征。为此,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应用型人才综合素质要求: 第一,坚持以德为本,德才兼备。 应用型人才在进行技术开发、生产管理的过程中,专业知识的运用、发挥往往与个人的责任心、道德感等关系密切,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工作的效果和质量。作为应用型人才应拥有较高的道德意识,对社会、公司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德才兼备无疑是用人单位选拔人才的首要标准!第二,坚持拓展自己知识视野,完善知识结构 1)合理的知识结构是人才成长的基础。现代社会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不仅是知识结构合理,而是要适时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2)专业知识是大学生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才能使自己融于社会化、国际化评价标准之中。 3)现代社会,需要大学生具有一定社会知识、经济管理知识和人文知识。 4)适时吸纳储备大容量的新信息、新知识。 第三,坚持“一主三辅”综合培养要求紧密结合 1突出“应用” 要掌握技术应用能力所必须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能力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调“复合” 所谓“复合型”,指实现技术交叉、应用交叉以及技术应用与经营管理能力的交叉,实现一专多能。 3.重视“外向” “外向型”主要有两个内涵,一个是开放的意识,另一个是适应涉外环境的能力。应用型人才要具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开拓意识,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对涉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涉外岗位的胜任能力。 4培养“潜力” 根据“基础的价值”原则,“知识不断的膨胀对扩充课程设置产生压力……学生需要坚实的基础去评估信息和应用知识”。具备潜在发展的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区别于其他劳动者的主要之处。 第四,坚持培养适应择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知识的积累并不等于能力积累,将知识升为能力须付出巨大的努力,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实际应用能力: 1)适应能力:根据客观情况变化能随机应变地适时调节择业行为能力,提高自己社会适

新版人才培养方案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05Y 学科门类:工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知识、应用方法和基本技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生产一线从事工程设计、产品开发与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根据社会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及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按照“重基础理论、重创新精神、强实践技能、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材料科学与工程必要的基础科学理论、专业基础知识及相关的工程技术知识。获得科学思维方法、科学研究实验方法及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掌握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获取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开拓创新精神。 3、掌握材料生产工艺过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成分与组织、性质及应用性能、材料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4、掌握材料生产设备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具有本专业所必须的机电基本知识,具有材料工厂工艺设计及简单机械设备设计能力;掌握材料结构、性能的测试方法和宏观生产过程的工程测试技术等技能,具有正确地理解和评价各种材料的性能的能力。 5、具有材料工业生产、质量控制和技术管理的能力,具有材料工厂技术改进、产品优化的能力;具有新材料研制的初步能力。 6、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从书本和网络中汲取有用的信息,具有自主学习与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具有英语简单写作与会话、英语资料检索和阅读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体育、卫生、军事理论知识,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 三、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修业年限:三至八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四、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五、主要课程 物理化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工程基础、材料物理性能、材料测试方法、粉体工程及设备、热工过程及设备、材料工艺学等。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综述讲课讲稿

3+3+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综述) 建筑教研室 近年来,随着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和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逐步完成,中国建筑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建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了新的要求。 1.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模式确定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在制定人才培养培养方案中首先思考的两个关键问题。前者是人才培养目标,后者是人才培养模式。 1.1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一个专业培养出毕业生是否是合格的毕业生,需要社会来检验。通过对建筑领域相关单位的调查和走访,以及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我们对建筑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征求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建议,整合出建筑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企业,主要从事项目组织、质量控制、材料检测、质量验收、施工安全、工程监理等工作,核心岗位是施工员,相关岗位是工程现场的质检员、安全员、造价员、材料检员等。 因此,我们把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掌握建筑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专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专业定位是在广泛调查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定位准确,符合社会、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1.2“3+3+2”人才培养模式确定当前,随着社会对建筑行业人才规格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熟练现场操作技能,进入企业马上能正式上岗,不需要企业去过多的岗前培训。传统的“ 2.5+0.5 ”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以理论教学为主,用两年半时间完成课堂教学,最后一个学期让学生到施工现场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现场管理能力。该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学习,忽视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既缺乏扎实的工程设计能力,又乏工程施工能力,丧失了高职学生应具备的优势与特长。因此传统的“2.5+0.5 ”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要求。 2.课程体系构建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行业对人才知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能够“零距离”上岗的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这是“3+3+2”人才培养核心。 与之相适应,我们需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2.1 人才培养规格分析 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核心,其对人才培养目标起支撑作用。我们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确定岗位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从而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课程的设置,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建筑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整合与设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及开放性的要求。 校企合作,与企业人员一起分析论证,通过对本专业工作岗位的分析,归纳整理出从事本专业工作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素质标准如下: 1.知识结构及标准 (1) 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数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文化知识; (2) 掌握建筑工程制图、建筑力学等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人才培养计划10篇汇总版

《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培养计划(一): 公司人才培养计划 一、背景 根据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公司共招收了12名08级新员工,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团体。但是,由于刚进入公司不久,及员工的性格和潜力等方面的差异,大家的优势并没有到达最大化发挥,工作潜力没有充分展现出来,用心性也有所欠缺。 因此,计划开展公司人才培养计划,透过一系列的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用心性和展现员工的才能,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优势互补和有效利用,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凝聚力,提高整个公司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目的 1.透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用心性,使其全身心投入公司的工作; 2.透过合理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到达人力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3.透过合作机制,让员工在与本部门员工或其他部门员工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我; 三、实施方案 1.引入竞争机制。每月评出公司标兵及优秀小组长一名,并颁发纪念品。 2.在全面发展员工各方面潜力的基础上,根据员工本身的优势,重点培养某一方面的才能,如物资管理方面,组织潜力方面,及创新方面的人才。 3.加强团队精神。不定期的部门餐会,户外活动(体育运动),部门小联谊及与其他部门的联谊等,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4.员工参与制。多让员工参与到一些条例或者重要事项的商讨过程中,充分思考员工的意见,让其更好地关心本部门及整个协会的发展。 人才培养计划(二): 企业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透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

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 (一)学生的专业认同度高,专业思想稳固 自本专业开办以来,第一志愿录取率逐年提高,2015级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为45.71%,2016级第一志愿录取率为27.62%,2017级的第一志愿录取率为70%,2018级的第一志愿率则高达86.67%。四年平均实际报到率98.86%。 学生专业思想稳固。2015级小学教育专业转进转出各1名学生,2016级转进小学教育专业8人,转出1人,2017级转进小学教育专业10人,没有学生转出,2018级暂未涉及转专业。 (二)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本专业通过“综合+特长”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牢固。截止到目前15-17级小学教育专业大学英语四级累计通过率为98.24%,15-17级(259人)两笔字通过率为98.06%,普通话通过率为96.69%,15-16级(181人)教师资格证通过率为91.16%。近四年来,本专业学生学风良好,基础扎实,兴趣广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四年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英语竞赛获C类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1项;获第六届”全国小学教育专业大学生书法比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江苏省师范生基本功大赛(第七届)三等奖3项;在省级以上文体竞赛方面如“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全国啦啦操金标赛”等赛事中获奖7项。 (三)科研能力稳步提升,创新创业意识不断增强 自本专业成立以来,一直把学生的教学科研、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2015年以来本专业学生共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5项,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0项,参与学生近60人次,学生在省级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篇;同时本专业学生还积极参加省级创业实践的申报,其中《“青花瓷”文化传媒演艺计划》被立项。通过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创业项目的培养,本专业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四)社会实践内容多样,社会服务意识强烈 本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活动,如连续多年为“常州市瞿秋白纪念馆”和“常州市武进区博物馆”提供志愿讲解服务。担任“常州市兰陵街道工一社区四点钟课堂”的任课教师。赴“常州市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档案博览中心”整理档案。与“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共同开展“雷锋叔叔我想对您说”及“共读书《上下五千年》”志愿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有效提高了学生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增加了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

20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荆州市工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当前各行各业迅猛发展,社会及企业对对多层次创新人才的需求迫切,同时又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既能解决实际生产的问题又要有技术创新能力,即具有很强的综合职业能力。而现有职业教育在办学思想上,重知识,轻技能;在办学模式上,重应试,轻就业,致使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主动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避免人才培养的被动性与盲从性,培养“适销、对路、管用”的人才是我校探索和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由之路。 一、总体目标 推行“双证融通,工学交替、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把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学习领域课程标准中,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使专业课程内容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紧密结合;利用企业资源将实习时间安排采取散点的形式,将实习时间分配到各学期,各学期实习内容的安排根据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循序渐进,通过学生反复体验、反思、调整、检验,不断提升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效,使学生在一次次的磨合中提高职业环境适应能力和职业岗位技能,缩短从学校教育到企业工作的距离。这种模式将学校教学和企业实习以及职业教育有机地融合起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二、具体运作 1、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关注社会行业需求,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2、根据就业岗位需要设置课程,课程目标设计有清晰的职业基

四、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小组,办公室设在教研室,教研室主任具体负责,全体师生员工参与。 组长:张卫东 副组长:宋标 成员:李兆学、胡洁、方雄、李姝、万鹏、熊芬、张成华、刘承柏、刘学军、陈娟、张宗平等。 五、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12.07-2012.09):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想大讨论,形成全校共识,成立组织机构,确定试点专业班级,进行专业人才市场调查,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制定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项目实施阶段(2012.09-2013.09):根据就业岗位需要设置课程,并进行课程目标设计和课程内容调整。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实地场景教学和创业教学等教学方法,建设满足改革试点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建立30个以上优质校企合作基地,积极实施“工学结合”,学生扎实开展职业体验。改革质量评价体系。创办学生创业园,试点专业班级学生全部拿到相应职业技能资格证。 3、完善提高阶段(2013.09-2014.06):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不断改进、充实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使之形成企业拔尖高标准创新型、应用型和技能型等人才培养新模式。 汽修教研室 2012、6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摘要:当前面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逐渐形成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的价值取向等新形势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转向职业化,培养个性发展的多元化应用型创新人才。实现这个目标的策略包括在课程模式、教学模式、实践教育体系和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及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需要目标更新 人才培养目标一般分为法定、部定和校定三个层面。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从专业的角度来确定,虽然也包含素质,但主要强调的是专业素质,应用型本科院校也不例外。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的反映,人才培养目标还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国家、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仅强调专业素质显然难以充分表达对这类人才新的要求,已不合时宜,需要实时进行调整。 一、根据国际上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便开始向着职业化和大众性的方向发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以职业为导向不仅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可是有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尚未将培养目标转向职业化,仍然固守精英教育时期的培养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有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已经认识并确定了职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其人才培养实践中并未真正体现出应用性。 (一)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提出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中央在2005年初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十七大报告里又再次作了强调。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研究型高校凭借优越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科研实力纷纷将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己任。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培养的人才在国家经济产业结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实创新态度和创新能力是一种素质,它要求人们具有一种批判精神,时刻

关于大学生创业人才GYB培养方案

关于GYB创业培训说明 一、什么是GYB? 许多人在考虑创办自己的企业。他们可能感觉他们有做老板的天赋。他们看到在周围有许多创业机会。他们想成为自己的老板。他们 可能有能力,或者有急需的资源或技能,因而可以用来交换金钱。那 么你呢?你是否想过创办自己的企业? 为了成功创业,很重要的一点是首先要有具体可行的企业想法。 许多人都谈到创办自己的企业,但都没能将想法转化为具体的行动, 这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透彻思考过他们的企业想法。另外一些人成立了自己的企业,但是没能获得成功,因为他们的企业想法在经济上 不可行。你是否已经有了具体的企业想法呢?你是否对该想法的可行 性有信心呢? 培训帮助想创业的人来找到,形成企业想法并确定在商业和市场 运作上是否可行,想创业的你也可以登记参加为期三天的“产生你的企业想法”(GYB) 培训课程。GYB 培训课程由国际劳工组织(ILO) 开发,是全球ILO“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 项目系列产品中的第一个服务项目。GYB 培训课程由ILO 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MOLSS) 引入中国,GYB 培训由当地企业服务机构的专家提供,这些专家经过ILO 和MOLSS 共同培训并获得了资格认证。 二、GYB 培训目标群体 GYB 培训选择那些有志于创业但是没有可行企业想法的人作为 其目标群体,这些人应该具备基本的读写和计算能力。

三、GYB 培训培训课程介绍 GYB 培训帮助你确定你是否适合经营企业。你可以进行自我评估来了解你的企业家素质,并得到指导,进一步发展你在企业管理方面 的优势。 GYB 培训还帮助你产生许多企业想法。你将接受指导,探索是否能利用你的能力和知识产生产品和服务。你将与其它参加培训课程的潜在小老板共同进行头脑风暴,探讨在你周边环境和身处的社区内存在的创业机会。 GYB 培训最终帮助你梳理每一个企业想法,并挑出其中最具吸引力、对环境的副面影响最小、并最适合你的个人情况的那一个。 在GYB 培训课程结束时,你将会对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有一个更 好的了解,你将产生一个明确可行,并适合你的性格和所处环境的企 业想法。 在结束GYB 培训后,如果你需要后续支持来实施你的企业想 法,创办自己的企业,你可以登记参加“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课程。SYB 有助于你起草企业计划并一步步实施该计划。 GYB 和SYB 培训课程之间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了“创办和改进你的企业”(SIYB) 中国项目的创业培训模块。SIYB 中国项目的其它两个模块是“改进你的企业”(IYB) 培训课程和“扩大你的企业”(EYB) 课程,这两个课程都是面向希望学习更多基本企业管理概念、或寻求扩大销售方面的战略咨询的小企业的老板。这四个培训模 块共用相同的设计平台:培训周期短,采用高度参与,侧重行动的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