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煮三国“三巨头”:曹操、刘备、孙权的CEO之路_附录:曹、刘、孙三个CEO的大事记

水煮三国“三巨头”:曹操、刘备、孙权的CEO之路_附录:曹、刘、孙三个CEO的大事记

水煮三国“三巨头”:曹操、刘备、孙权的CEO之路_附录:曹、刘、孙三个CEO的大事记
水煮三国“三巨头”:曹操、刘备、孙权的CEO之路_附录:曹、刘、孙三个CEO的大事记

附录一:CEO曹操大事记

[公元154年]1岁,曹操出生,初名吉利,小字阿瞒,父为曹嵩,不久曹嵩的养父曹腾就病死了。

[公元159年]5岁,桓帝联合宦官杀梁冀,曹腾急病去逝,享年59岁。

[公元161年]7岁,刘备诞生。

[公元166年]12岁,第一次党锢之祸。

[公元167年]13岁,党人释放,免除终身监禁。

[公元168年]14岁,陈蕃、窦武谋杀宦官反为所害。

[公元169年]15岁,第二次党锢之祸,李膺死难。

[公元174年]20岁,通过察举孝廉成为郎官,稍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封洛阳之副中将。

[公元177年]23岁,被任命为顿丘令。受任议郎。

[公元178年]24岁,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归隐谯县故乡。

[公元180年]26岁,被朝廷征召,担任议郎。

[公元181年]27岁,诸葛亮诞生。

[公元182年]28岁,孙权诞生。

[公元184年]30岁,二月,黄巾军起义,黄巾党人作乱。被任命为骑都尉,四月率领两千人讨伐黄巾贼有功,受朝廷重用。

[公元185年]31岁,受任东郡太守却婉拒而辞职,归隐故乡。

[公元187年]33岁,曹丕诞生。

[公元188年]34岁,刺史改称州牧。王芬阴谋刺杀灵帝,引诱曹操加入行动,遭到拒绝,没多久王芬死于曹操刀下。

[公元189年]35岁,灵帝去世,刘辩即位少帝。何进谋诛宦官反为所害,袁绍挥军入宫,杀宦官。董卓入洛阳,掌握实权,袁绍逃往冀州。董卓立汉献帝,欲拉拢曹操,任曹操为都骑校尉,曹操更名改姓弃职潜逃,到陈留募兵。

[公元190年]36岁,正月,关东群雄推举袁绍担任盟主,出兵反抗董卓政权。董卓迁都长

安。曹操以奋武将军头衔加入关东军联盟,却因兵少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袁绍建议拥刘虞为皇帝,曹操拒绝参加,而遭袁绍厌恶。

[公元191年]37岁,在东郡击溃黑山贼10万余民。袁绍表为东郡太守,荀彧离开袁绍阵营,投靠曹操。

[公元192年]38岁,四月,王允及吕布暗杀董卓。六月李傕、郭汜、樊稠等率军攻破长安,杀害王允,王灿避居荆州。曹操率军大破黑山贼和匈奴部队。鲍信等表曹操为兖州牧。率军大败黄巾军,冬天获黄巾青州降兵30万并百万人口。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

曹植诞生。

[公元193年]39岁,春天,匡亭之战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军团。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

[公元194年]40岁,父亲曹嵩因徐州牧陶谦驱赶出城而遇害,再次亲征陶谦,大败陶谦军,下令屠城。而属下的张邈和陈宫等却乘曹操外征徐州,叛变并迎接吕布入兖州,众郡县响应叛乱,仅有三城,因荀、程、夏侯等留守将领的死守,而得以硕果仅存(曹操几乎等于失去了兖州,当时兖州8郡共有80县城)。曹操回返兖州,与吕布军在濮阳相持百日,终因粮尽而各自退兵。当年陶谦死,刘备接替徐州牧。冬十月,曹操驻军东阿县时,因缺粮而解散刚刚招募的士兵。

[公元195年]41岁,率军三败吕布军。破定陶、庸丘等,平定兖州。天子表曹操为兖州牧。同年长安大乱,献帝东迁洛阳。

[公元196年]42岁,二月大破黄巾军,天子表曹操为建德将军。六月提升为镇东将军,费亭侯。七月成功迎奉汉天子,得总揽朝政,采用董昭的建议,迁都许县(改名许都)。九月被封大将军,武平侯。十月讨伐杨奉,攻占梁县,让大将军与袁绍,改任司空,车骑将军。采用枣祗和韩浩的建议,开始屯田。当年刘备兵败吕布,投奔曹操麾下。汉骠骑将军张济亡故,张绣接替统领他的人马。

[公元197年]43岁,率军到达宛县,张绣降而复反。二次征伐张绣,并大败之,张绣迎兵与刘表合兵。九月袁术称帝,并侵犯陈国,亲自率军东征,袁术弃军而逃至淮河,曹操击败袁术所留守的四将。稍后南阳、章陵等县反叛曹操,归于张绣,派曹洪征伐未果。亲征并大败叛军,并收复湖阳、舞阴等地。

[公元198年]44岁,初设军师祭酒。三月率军征伐穰县张绣,因为刘表的救援,而回撤,但以奇兵大败张、刘联军。因吕布帮助袁术,而派高顺攻击刘备(此时刘备存身曹操麾下),再次东征吕布,并大败之,斩吕布、陈宫以及高顺等。张辽等归降,其中包括再次投降的毕湛,被再次任命为鲁国相;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人则被任命为青州刺史等官职,管理青、徐二州。

[公元199年]45岁,派曹洪、史涣打败眭固军(前杨丑杀张杨,眭固杀杨丑,并归顺袁绍)并斩之。率军围困射犬,薛洪、缪尚率众降,被封列侯。再次任命叛将魏种为河内太守。同

刘备人物分析

(二)刘备 与孙权不同,刘备是《三国》中最早出现的领导人,也是作者罗贯中着笔最多的人物之一。应该说,刘备这个人很了不起,他出场时已然二十八岁,并且在当时众诸候中起点最低,开始只是一个卖草鞋的小贩,在赤壁之战前甚至没有自己固定的领地和基业,他所拥有的仅仅是汉室宗亲即?汉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这一空白头衔。据史学家考证,当时类似刘备这样的汉室宗亲多如牛毛,其中也不乏有比刘备起点高得多的人(如荆州刘表、西川刘璋等),但最终只有刘备成了气候,与曹操和孙权长期对垒,的确有其独到之处。 有人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笔者认为,客观的说,应该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结果。首先,刘备虽然起点低,但常以抱国救民、兴复汉室为己任。他的一片致诚,首先赢得了关羽、张飞之心,使二人愿为其效死命;也是他的一片致诚,使天下的一些英雄(如赵云、魏延等)贤才(如孙乾、糜竺等)纷纷主动前来投奔;更是他的一片致诚,打动了原本不打算出头的诸葛亮,使其为自己开辟基业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其次,刘备是一个重情重义之人:如刘备助陶谦解除了曹操的威胁,陶谦想将徐州让与刘备,经过三次相让刘备方肯接受;再如刘表在病入膏肓之际,想将荆州之地让与刘备,而刘备则坚决不受……都说明了刘备是一个看重信义的正人君子。而当关羽父子命丧江东后,刘备又以倾国之兵杀向东吴,决心为关羽报仇雪恨,说明了刘备是一个重情之人。总之,从为人的角度而言,刘备是应该受到肯定的。

但刘备能在诸候并起、群雄争霸之时在两手空空的情况下占据一席之地并长期矗立不倒,仅靠以上优点显然是不够的。首先,他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每当他介绍到自己时,常会重点提及自己是?汉景皇帝玄孙,中山靖王之后?这一点,要知道,在当时的社会是非常看重人的出身背景的:有一位研究《三国》的日本同仁说过这样一句话:?诸葛亮之所以投奔刘备,就是看中了皇叔这块金字招牌。?此言可以说有相当的道理,按当时人们的观念,只有汉王朝也就是刘氏家族才是苗红根正的统治者,其余欲取天下者皆为乱臣贼子。而整部《三国》的主导思想之一便是褒刘贬曹,也正是源于此。其次,刘备非常会笼络人心,这一点与其说是为达到其政治目的,不如说是源于其仁厚的性格。他所到之处,无不受老百姓称颂:如在曹操攻打新野县城之时,刘备宁可放慢行军速度,也要带上百姓同行。须知?兵贵神速?,更何况当时刘备是在自身难保的前提下去逃难的,有人因此便认为刘备这是多此一举,他们的依据是曹操此行的目的是追杀刘备,不是屠杀百姓,而刘备当时如果抛弃百姓,便可顺利脱离危险。笔者认为此言差矣:首先,曹操曾杀掉吕伯奢一家,不久后又因徐州牧陶谦的部下杀了其父而兴兵攻打徐州,在此过程中大肆屠杀百姓以泄私愤,在百姓心目中已留下了残暴的印象。更何况即使曹操并非是为杀老百姓而来,在进军过程中也难保不伤及百姓。而且从老百姓都愿意跟随刘备这一点也说明,刘备确实和老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更为重要的是,刘备争夺天下必须依靠人和,因为天时和地利已分别被曹操和孙权所占据,而人和则是刘备争夺天下的唯一资本,一旦失

刘备与曹操

刘备与曹操客观比较 我想你都听说过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对三国中,谁是英雄的评价,这个评价确实有相当的道理,三国之中,可称之为真英雄的人确实只有此两人,最多外加半个孙策(孙策死的太早,而且死的太不光彩,所以只能算半个) 然而,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三国之中,一个英雄就足够了,所以,究竟此两人之中,谁才是真英雄呢?小弟我就在这里对这两位英雄做一翻全方位的比较。 长话短说,现在进入正体。此比较按游戏标准,分武力、统率、智力、政治、魅力。 先比较武力。曹操做为一方统帅,一生中亲自参加的战斗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只有在讨伐黄巾的早期,可能曾经参加战斗,而后基本是碰到敌人就抱头鼠窜。比如宛城(历史演义都是),比如碰到吕布(历史演义皆有)比如渭水战马超(演义)而且曹操的身高按历史记载或则演义描写,都很矮,是个矮胖。所以武力肯定不高。虽然演义里有献剑刺董贼的时间,不过此事是老罗的杜撰,历史并无此事。总体评价,武力60,需要别人保护。幸有典,许二人。 刘备,此人年轻时在地方有一定影响力,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在涿郡广交豪杰(这里面就有关羽、张飞)当地少年都纷纷依附。说白了,就是现代的蛊惑崽。混混。可是要当混混的大哥,并且让关张这等猛人听他的话,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有一定真工夫,很难让手下服众的,而根据典略记载:平原刘子平知备有武勇,时张纯反叛,青州被诏,遣从事将兵讨纯。从这可见,此人年轻时一定是有一定武力的。而演义力,有三英战吕布(历史并没这事)这至少可证明,老刘勇气可嘉。而且,史书记载,刘备曾经“遣从事将兵讨纯,过平原,子平荐备於从事,遂与相随,遇贼於野,备中创阳死,贼去后,故人以车载之,”能从万军之中(这贼不是山贼,是指叛军),保住性命,这点,没有点武勇,也是很难做到的。而且做一员将领,能在万分紧急之下,保持冷静头脑,想出逃生的法子,是很重要的一个本领。另外,民间也大量流传刘备的武术不错,比如说他是通臂拳的始祖(这个似乎是编的)也有一本古代将领写的书中记载,刘是中国剑术某流派的创始人(这个比较正宗的书,

三国演义中孙权故事1:孙权为保实力让荆州

三国演义中孙权故事1:孙权为保实力让荆州 三国演义中孙权故事1:孙权为保实力让荆州给刘备东汉时期的荆州包括今天湖北、湖南全境和河南、广东、广西、贵州的部分,据《后汉书·郡国志》记载,当时的荆州分为七个郡,以长江为界,南阳郡在江北,南郡、江夏郡大部在江北,两郡的其余部分和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四郡在江南。公元200年,在北方站不住脚跟的刘备投奔了荆州军阀刘表,被安置在南阳郡的新野县,长期寄人篱下。 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刘表惊死,次子刘琮投降。 刘备只得撤往南郡的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在当阳长坂被曹操的骑兵追及,刘备仓皇南逃,一直退到了江夏郡的夏口(今湖北武昌),和刘表的长子刘琦合兵一处,水陆之军大约两万,这就是他的全部家底。在随后的赤壁大战中,穷途末路的刘备和江东的孙权联合起来,以少胜多,击败曹操。曹操一路败逃,孙刘联军穷追不舍,从江夏直追到南郡。 此时,荆州七郡的形势是:曹操仍据南阳全郡和江夏一小部,刘备占有江夏、南郡的江南部分,孙权攻占了江夏的江北剩余部分,并在南郡的江北部分同曹军展开拉锯战,江南四郡则抱观望态度。在三国尚未出现的时候,三方先在荆州搞了个小三国。 刘备是赤壁大战最大的收益者和战后最大的暴发户。大战过后的刘备实际上已经和曹军脱离接触,利用孙权和曹操在南郡旷

日持久大战的大好时机,他率师南下,攻取了江南四郡,终于有了一块立足之地。经过一年的血战,孙权占领了南郡的江北部分,曹操仅领有南郡的襄阳(今湖北襄阳)一地。 这时候,在长江中下游千里战线上,曹操孙权全面对峙。曹操在赤壁之战失利后,在西线的江汉平原和东线的淮南留下了两个战略兵团,其中坐镇淮南的是曹营最杰出的将领张辽。 在张辽的指挥下,孙权在淮南屡战不利,东西不能兼顾,缩短战线是孙权唯一的选择。此时的刘备由于地盘太小,也一筹莫展,他希望能从孙权那里得到南郡的江北部分。此时,孙权的谋士鲁肃提出了一个主意:把孙权占有的南郡让给刘备,让刘备在西线对付曹操。 这个建议立刻付诸实施,刘备进入江陵后,把行政中心设在了这里。这是一个双赢的买卖:孙权一方得以收缩兵力,拱卫江浙的核心区域,同时也给了刘备一个人情;刘备虽然不得不再次面对曹操这个让人头疼的老对手,但却得到了南郡大部,尤其是南郡的军事要塞江陵,东可以抑制孙权的势力逆江而上,北可以最近距离地威胁中原,向西攻击益州(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的门户洞开,实在是太合算了。 难怪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吃惊得手中的笔都落在了地上。从此,荆州七郡刘备几乎占其六五,成为当时影响中国的第三股势力。这就是刘备借荆州的真相。 三国演义中孙权故事2:孙权为什么向魏求和并主动要求去魏做官在屈身曹魏的十余年里,孙权并不是一个什么都没有做的闲人,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孙策去世,孙仲谋作为他的弟弟则

初中议论文作文:我看曹操与刘备

我看曹操与刘备 自古以来,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有一种感觉 ______曹操不及刘备.他们都认为:刘备仁且义,而曹操奸且残.我却不赞同,理由如下: 古人云:;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大大.’’古人是把;仁’’;义’’作为道德准则推崇的.刘备却有几点儿称不上仁义.其一,刘备借荆州不还,且欺骗老实的鲁肃;其二,刘备贪色,为了孙夫人久居东吴,不思回荆州;其三,刘备不义,以借兵讨伐为名,夺取徐州,其四,刘备不仁,夺宗亲的荆益之地;其五,刘备发兵攻吴,既不明智也不义,结果,大败而归.但凭这五条,足以说明刘备是不仁不义的. 曹操,称其奸且残是冤莫大焉.其一,在乱世当中,不具三分奸,能称七分雄吗?其二,曹操有智,能挟天子而令诸侯;其三,曹操礼贤纳士,珍爱关羽之武,接纳刘备而不斩杀;其四,曹操仁义,法令有度,当他的马受惊吓而践踏麦田时,曹操割发代首;其五,曹操并未夺皇位,立太子长幼有序,这是他的忠和智.但凭这五条,就不能说他奸且残. 曹操对贤士丝毫不怠慢,连意见都能采纳.他能以才取贤,刘备呢,庞统真心投靠他,而他却嫌庞统丑,不予重用.

特别是在华容道,曹操自己生死未卜时,还昂天大笑 诸葛亮,周瑜.一个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仍然时时想着用兵,莫非此人是神? 如果你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他不忠义,那么请问,齐桓公如不;尊王攘夷’’,如何做得霸主?如果曹操不奉迎汉献帝的话,那汉献帝也迟早会被他人所挟,说不定还会死 于乱军中.所以,曹操的做法是对的.刘备也会打着皇叔的招牌到处招摇撞骗啊.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评价曹操:; 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敬佩他.’’是的,《三国演义》只不过是一部历史小说,他不能用来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连曹操的劲敌诸葛亮自己也说:;将才者,古之管,乐,今之曹孟德,周公谨也.’’事实难道不是如此吗?! .>

话三国英雄

话三国英雄 我十分喜欢读《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它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国兴亡盛衰的过程,向我们展现出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尤为突出的看点便是内容不深,而言语却不通俗。作者成功地刻画出了一个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读完这本书,真令人赞不绝口,回味无穷啊! 小说中,在曹操、刘备、孙权这三方政治势力中,曹操与刘备处于对立面,以刘备作为中心,孙权更多的是在与刘备联合起来对抗曹操。小说中共约描写了1230个人物,一系列鲜明生动,惟妙惟肖,仿佛有血有肉的真人。 其中,被毛宗岗称为“三绝”的诸葛亮、曹操和关羽,是小说中刻画最成功的人物。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个典型的政治野心家,他奸诈狡猾,心狠手辣,却心怀雄才大略。依我看来,他求贤若渴,心怀大略,精通军事、政治方面的斗争,善用兵法,可手段却太

过凶残,唯利是图,为了一己之私欲不择手段,从他说的一句话便可看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与曹操相反,刘备则是被公认为的仁君,无论在哪个方面,以仁、善、义为先,他曾说过:“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他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自称遇诸葛亮乃如鱼得水,同榻而眠。在临终之前嘱咐他的儿子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乃真君子。依我看来,他是一位仁君,但凡事都太过仁慈,若有曹操的一点儿凶狠,便也不会屡战屡败。所以作者是将他作为一个悲剧英雄所刻画的。 想必大家最崇拜的人物便是诸葛亮了吧!他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军事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足智多谋,高瞻远睹,料事如神,是理想中的贤臣。 在这部小说中,关羽是我们都要学习的人物。他重情重义,义重如山。从“桃园结义”开始,便一直追随于刘备,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大义凛然,从容赴死。在生活中,他已经成为朋友之间讲信义的楷模。

刘备人物评析

刘备 有了那样的曹操,就必然有那样的刘备。曹操是要用自己的才能驾驭,改变天下,以自己的能力来控制人才;可是相对的刘备,却是要用胸怀包容天下的男人。这里的刘备,摆脱了以往文学作品中一味宽仁,为天下而奋斗的“明主”形象,书中毫不隐讳的写出了他的野心与天真。在涿郡织席时,初遇义侠关羽时,关羽责问他的人生目的为何,他回答:“金钱美色权势我皆好之,可我更想看到的是天下百姓皆展欢颜。”一句话折服了关羽,一段家喻户晓的传奇由此开始。野心,乱世男儿谁没有自己的野心呢?但是,能让自己的野心服从万民的利益,这,不就是俺心目中的刘备,心目中的真英雄么?书中的刘备,才能平平,没有高超的武功兵法,但是他拥有曹操永远也没有的东西--对人民发自内心的关爱。书中,因为无数次的失败,他也曾经几次迷失,为了自己的安逸,他也想过放弃天下,但是每次都能重新站立起来,在由许昌逃到徐州时,面对无数百姓的欢呼,刘备经过内心的挣扎,最后高呼:“从此我便不再与曹操同抱天下!”随之当众亲手斩杀车胄于马下,断绝了与曹操修好的可能。刘备这个人,是一个大皮囊,本身空空如也,却又能包容各种事物,而且有无数的豪杰志士,生民百姓都自愿的投到这个皮囊中,这个皮囊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呢?也许能能包容天下吧。就俺个人来说,无疑非常钦佩曹操的才能,但是乱世中如果要选择一位君主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刘备,或许只为自由与欢笑。曹操心中的“苍天”是自己;而刘备心中的“苍天”是百姓。和曹操一样,这是目前我看到的最好的刘备。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将生忧寡人。” “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诸葛亮:“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 一个以编卖草席、贩卖草鞋为生的破落贵族凭着一种做人忠信的坚定信念,凭着以人为本的仁爱精神,带领一群兄弟,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创建了一个理想蜀国,三分天下,从而证明了仁者无敌的中国传统精神,并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厚黑必胜的政治法则。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最典型的范例就是诸葛亮,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遗言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却在大权在握时,念念不忘完成刘备的遗志,最后在北伐的战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孔、孟的政治主张强调“德治”,强调“仁政”,告诫统治者要“以德服人”,要用自己的人品、高尚的道德来影响臣民,征服百姓。刘备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领略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

高中作文——《三国演义》论曹操

《三国演义》论曹操 曹操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名人,也可以说是说是智勇双全吧。相信每个人对曹操的评价都不一样,下面就和大家一起通过另一个角度来了解下曹操! 曹操的奸 三国是一个风云变幻,沧海横流,英雄倍出,令人神往的时代,有多少盖世英雄在那个舞台上大显身手,竞显风流,正可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曹操,刘备,孙权,吕布,袁绍,袁术…等等曹操无疑是当中最俱争议的一个。 提起曹操,存在人们脑海里大都是《三国演义》中奸险狡诈的形象,但小说形象并不代表其历史形象。曹操的历史形象是什么样的呢?在封建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大都会歪曲一些人的历史形象,在今天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我们当以马克思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曹操的历史形象与历史功过。晋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载: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人(今安徽亳州人)。年二十,举孝廉。深得太尉乔玄赏识,并称其“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当时著名的鉴赏家许邵,曾称其“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大概这就是曹操被称为奸雄的根据之一吧!曹操的出身非常不好,其父曹嵩乃宦官曹腾养子。恒灵时,宦官乱政,朝纲竟失,大兴党锢,所以世人皆痛恨,鄙视宦官。对于曹操之后戎马生涯,大都为人知晓,故不多提。 事实上,曹操死后的几百年里,他的形象并不是大家所熟知奸臣形象。陈寿赞其为:“超世之杰!”。唐太宗曾自称“阿瞒”并赞曹操曰: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宋王安石有诗曰: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甚至在由北宋官方主编的《资质通鉴》以曹魏为正统。由此可见,宋朝之前对曹操的评价大多是正面的。苏轼《赤壁赋》也对曹操的英雄形象有过精彩的描写“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这个“固”字很重要,本来人家就是一世的英雄!。然而苏大学士也曾记载,北宋的民间有很多说书的。说三国,一说到刘备失败,听众就痛哭流涕;一说到曹操失败了,大家就拍手称快。也同样说明了曹操的形象在宋朝时的民间已经有些转变。但其形象真正开始转变是在南宋,为什么会发生转变呢?一方面,对于偏安于南方的南宋王朝来说,北方的金人从地理位置上恰似当年的曹魏一样,因而南宋人很自然的会痛恨曹魏政权的建立者曹操。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南宋时期,中国社会的思想日益保守,正统观念日益加强,尤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以维护封建统治的三纲五常思想为基础。曹操错在姓曹不姓刘。东汉末年朝政腐败,

谁是英雄――刘备vs曹操_六年级作文

谁是英雄――刘备vs曹操 曹操和刘备是三国时代的乱世枭雄。 现在流传广泛的《三国演义》生动地揭示了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互相争夺的关系。在《三国演义》的导读中说:曹操与刘备是一组对立的艺术形象,曹操的奸诈、凶残与刘备的宽厚、仁慈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如刘备向庞统所言“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现在多数人都这么认为,我却不然。 第一,《三国演义》的前生又很多版本,有的“拥刘反曹”,但也有把刘备贬得很底的。罗贯中把自己的思想写进了《三国演义》,而《三国演义》又流传至今,当然会“蒙骗”很多读者。 第二,在《三国演义》一书中,刘备表现得很无能,无勇无谋,在前期立功都是关、张二弟,自己只凭是汉室的后代。二曹操却相反,他有勇有谋,在何进府中起一定作用,何进死后,董卓因欣赏他,也非常重用他。在王允府中,众人皆哭而独操笑,这是为何?曹操大丈夫也。 第三,表面看来,刘备忠与汉室,无称帝的意思,但仔细想想,并非如此,他没有实力。而且我知道刘备有两个儿子叫“刘封”、“刘禅”,我又知道“封禅”的意思是:古代帝王上泰山祭祀山地。虽然这里的“禅”读shàn,但谁知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而曹操才真正没有做皇帝的想法。以他当时的实力足以称帝,辽阔的土地,兵多将广,但他却没有,他一心想着统一国土。真正篡

汉的是他的儿子曹丕而不是曹操。曹操忠义者也。 第四,跳出《三国演义》一书,我们还可以看到很多。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都是众人皆知的名诗。而刘备呢,什么也没有。曹操培养出来的曹丕、曹植都是著名的文学家,而刘备却生出了阿斗,这又是为何,谁又知道呢?曹操真豪杰也。 曹操真英雄也!

最新浅谈刘备与曹操的权术

浅谈刘备与曹操的权术 【摘要】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小说,生动描绘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间的历史画卷,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形象塑造方面,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用对比、衬托、夸张的方法展现人物形象,如诸葛亮与周瑜的智力比拼,曹操与刘备的权术比拼等等,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脍炙人口。本文将就刘备与曹操的权术对比展开论述。 【关键词】刘备曹操;儒术法术;拥刘反曹 昔有秦皇汉武,今有润之中正,古往今来,能者必先通权术,然后大业乃成。《韩非子·难三》亦有云:人主之大物,非法则术也。曹操本是权臣,自然善用权术,这不比多说,但想刘备“贩屦织席为业”,最后却能鼎立三国,由此可见,“术”在政治斗争中的关键意义。 一、刘备之术——儒术 《三国演义》有“三绝”:“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而刘备虽是“仁义之主”,却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但是,作者对刘备的善用儒术,动之以情,以情留人却是不吝笔墨,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番。 刘备其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景帝阁下玄孙,生得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温文儒雅,在相貌上已是有一派儒士风范,这或许亦是对其善用的“儒术”的一种呼应。 封建社会,统治者大肆宣扬儒家的儒术,讲求仁义与道德。而《演义》中刘备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 身为一个有野心的皇室贵胄,在皇室蒙受灾难、地位不稳时,刘备毅然以“匡扶正统”的名义出山,欲与众豪杰同分一杯羹。在分羹过程中,刘备始终以“仁义”的面孔出场,他多次说道: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张飞怒鞭督邮,刘备“终是仁慈的人,急喝张飞住手”,取印绶,挂于督邮之颈,责之曰:据汝害民,本当杀却;今姑饶汝命。吾缴还印绶,从此去矣”;攻下徐州后,刘备接纳丧家之犬吕布;刘璋设立的鸿门宴上,庞统建议刘备在会面时杀刘璋,刘备却说::“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而在生灵涂炭、战争频繁的动乱时代,刘备广施仁政,为他的立足、拓展、建国、称帝打下基础。 用人方面刘备处处使用他的儒术,用“仁义”收买人心。在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时,刘备曾三顾诸葛亮于茅庐中,最后一访时,开始孔明始终推辞,不愿出山,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诸葛亮不愿出山,刘备就涕泗横流,以情动之,再以天下苍生为砝码劝服诸葛亮,以理晓之,终于得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大业。而之后的创业过程中,刘备更是对其尊宠有加,甚至临死时对诸葛亮说“毕彼可取而代也”。 然而,诚如鲁迅所言,《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刘备即使尊重诸葛亮,和他私下感情再好,但他真的心甘情愿将子孙的江山对其拱手相让?“彼可取而待也”其实是想试探并且保证诸葛亮的忠贞度。这样,即使诸葛亮真的夺取江山,凭借刘备的“仁义”之名,他也无法名正言顺的居于尊位,更何况还有早就被“托孤”的赵云的存在?可见刘备“仁义”背后的虚情假意。 鲁迅于1934 年写过《儒术》等文,揭露儒术是一些士大夫的政治术和帝王

刘备和曹操的经典笑话

刘备和曹操的经典笑话 一日曹操和刘备喝酒论英雄。二人小酌了几杯,刘备忽然放了个响屁,十分尴尬。正窘迫时,只听身后关羽坦然地说道:“诸位莫见怪,屁从羽(雨)中来!” 关羽话音刚落,一旁的赵云跨前一步,道:“诸位莫见怪,屁从云中来!” 赵云刚刚说罢,张飞又接着叫道:“方才一响屁,屁是飞来的!” 大家一阵哈哈大笑。刘备也已恢复常态。 曹操没有笑,他对此事深有感触。送走刘备等人后,曹操对部下们说道:“刘备的属下,一见主公有个闪失,都争先恐后抢着承担和弥补,真可谓忠心耿耿。此事要是轮到尔等,能够办到吗?” 众人都忿忿不平,均想:“不就是个屁事,这有何难!” 过了几天,曹操又请刘备喝酒,席间他想放个屁,看看部下反应如何。憋了半天,终于硬憋出个小屁。众人早已等候多时,听到“咕”的一声,大将许褚连忙抢先喊道:“屁是褚(猪)放的!” 侍中王朗紧跟着说道:“屁是朗(狼)放的!” 曹操一听瞪起眼来,其他人以为曹操嫌自己缓慢,都抢着往自己身上揽,夏侯敦争着道:“屁是敦(蹾)出来的!”

“不对!”徐晃听了大声反驳,“屁是晃出来的!” 荀攸说道:“屁是攸(悠)来的!” 满宠说道:“屁是宠(冲)来的!” 蒋济说道:“屁是济(挤)来的!” 郭图说道:“屁是图(吐)来的!” 钟繇说道:“屁是繇(摇)来的!” 接着.... 牛金:“屁是金(金)的!” 曹洪:“屁是洪(红)的!” 张南:“屁是南(蓝)的!” ........... 曹操早已面红耳赤,正要发怒。 谋士郭嘉嚷道:“都不对,都不对!大家说的不对!”.....不愧是我排名第一的军师。曹操暗暗想到。 郭嘉接着说道:“屁是嘉(夹)出来的!” 刘备一等人已笑的东倒西歪........ 曹操气的昏过去了 说曹操和刘备谈判。刘备派出自己最得意的大将张飞。 曹操的妹妹曹月娥一听刘备派的是张飞,就毛遂自荐要代表己方去谈判。 曹月娥和张飞见了面,两人谁也不服谁,决定先比试一下在谈判。张飞问曹月娥比什么? 曹月娥想:张飞是武将,比武的我肯定打不过他,还是比问的吧!就对张飞说,“我们比文的,我比划,你猜什么意思”。

曹操、刘备、孙权不同的经营思路

曹操、刘备、孙权不同的经营思路 所谓“经商必须懂史”,因为抛除历史过程的诸多细节读起历史来,觉得经营国家就如经营企业,兴衰交替,无不具有相同的因素。 东汉黄巾起义之后,历史的“主板市场”从垄断阶段进入自由竞争阶段。在此阶段,魏、蜀、吴三大领军人物曹操、刘备、孙权以不同的经营思路,创建了它们显赫的霸业。曹操以凶悍的运作手法,利用“国有资产”(挟天子以令诸侯),凭借庞大的实力进行几场“恶性竞争”和资产兼并,清洗市场,建立霸业;孙权继承父兄财产立足本地市场,走典型的家族式区域市场发展道路,独霸一方;而刘备是白手起家,在当今鼓励创业的时代,无疑最值得研究和推崇。刘备一开始只是“后东汉市场”一个编竹席摆地摊的小贩。当它看到“东汉公司”因管理不善而破产、公司管理层分割侵吞国有资产时,敏锐地意识到自由创业时代的到来,决心在这个市场上切一块“蛋糕”。他意识到,作为个体户,缺乏“金融资本”是不争的事实,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去寻求风险投资(他尝试过投靠几个地方财主,都最终失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将发展战略集中在“人力资本”上,通过以下几个经典的HR运作,实现“刘蜀股份有限公司”从创建到上市的过程:打造互补型创业团队

刘备抓住时机,通过实施“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两大战略,形成了以自己为董事长,孔明为CEO。关羽、张飞为执行经理的优秀人力资本结构,建立了他的创业团队,成立了“皇叔有限责任公司”,挂靠国有,实质是合伙私营。这个团队的能力配比组合几乎天衣无缝:刘备基本不干预管理层,CEO孔明说了算,换成曹操或孙权肯定做不到;孔明是当时最优秀的CEO,关、张等五虎将是优秀的职业经理,他们的能力不存在重叠竞争,同时谁也离不开谁,在未组合在一起时,他们之间谁都成不了气候。可以说,在一穷二白的条件下起家,互补型的创业团队是刘备成功的最根本和最主要原因。这一点,极具现代参考意义。 巧赚第一桶金 创业起初,刘备一直苦于只有“皇叔”这块单薄的国有无形资产,在曹操强大的规模竞争优势压迫下,只能做“流动式的经营”。曹操还多次试图对他的营销总监关羽实行猎头计划。后来刘备终于准确而迅速的抓住“赤壁之战”的危机,将最优秀的人力资本孔明借用给东吴对抗当时的索罗斯——曹操,然后利用“信用诈骗”向孙权借得荆州,完成了他第一次空手套白狼的货币资本融资,开始了挂牌经营。其实“信用诈骗”只是相对孙权而言,荆州并非孙氏家产,刘备只是借鸡生蛋罢了,何况赤壁一战击退了“索罗斯”,荆州是他应得的奖励或回报。

三国里论曹操和刘备—《三国演义》读后感_高中生

三国里论曹操和刘备—《三国演义》读后感曹操,字孟德,坐领中原,拥有号称为百万之军;名为汉相,实 为国贼。刘备,字玄德;性宽和,寡言语,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 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汉室宗亲,人称刘 皇叔;素以仁义震天下。 吾自去年末阅《三国演义》至今二月有余,奈先前学业繁重,进程缓慢。时寒假,时间有余,故吾一日览十数页,现览至四十六回,大呼过瘾。在此凭愚见且说曹操与刘备。 不说赤壁之战后,且说开篇至四十四回止。提及刘备,必曰彼为仁义著天下、礼贤下士、胸有大志云云;而及曹操,则曰彼奸雄、野 心勃勃、诡计多端云云。然而则曰:操有三处胜备。其一,善握机会;其二,有勇有谋;其三,占尽天时。 先说其一。操原是袁绍手下一将助绍共诛董卓,何以有今之霸业?此乃假操之善握机会。他但见绍乃无主见之辈,毅然弃之,后广聚天下谋、勇之士,广纳善言,见机行事;常详查敌之强弱。此才得以先 灭吕布、后擒袁术、再诛袁绍、及平刘表。天下三粉。尽占三分之二,手下兵精粮足,使天下闻风丧胆。而备则念怎仁义不忍击吕布、袁绍、刘表及夺其城池,乃至错施良机终使之尽落曹操之手而己却自身难保,惜哉!窃以为,非行仁义之事不善,实乃战场不讲情,无仁义可言。 此非孔子之学堂,而乃无情之战场,不是你死便是我亡!赢机会者得 天下,非乎?

其二,有勇有谋。操自是先求谋士之言而后亲临沙场,屡战不衰,真勇士也!操常“知己知彼”,故也长能百战不殆。君不见其以微弱之军大破绍之强大之军?除夫勇气外,还仗其聪明机智。正是:势弱只因多算胜,兵强却为寡谋亡。而备,缺操之勇气。 其三,占尽天时。想当初备欲劫曹军之寨,此本应备胜而操败。谁知当天操行军中,忽电闪雷鸣、飞沙走石,折军营一旗,此乃凶兆也。遂操乃识当夜毕有人劫寨,故而警觉;备败操乃不在话下。又则,因操之权势盖过天子‘数汉臣奉天子密诏欲害操,此本万无一失之策。奈何天又纵操,使汉臣逐露破绽,终为操所破。非但此机流产,有牵连七百余家属老小尽遭杀害,哀哉!正是:赤胆可怜捐百口,吁磋帝胄势孤危;争奈牙旗折有兆,老天何故纵奸雄?相形之下。备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万人难敌之骁将,又有孔明庞统等匡扶宇宙、经天纬地之才,然则天不助备,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即使后为枭雄,坐领四川,与操比,成业之路较坎坷漫长。 以上三点,皆吾愚见。非吾妒备,实则人们对操印象太坏,吾抱不平,故在此替曹操说理。若有不到之处,敬请海涵。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三国曹操和刘备人物性格比较分析

三国曹操和刘备人物性格比较分析 1.天下人想评曹操为奸雄,莫不提吕伯奢之事。 《世语》曰:太祖过伯奢,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备宾 主礼。太祖自以背卓命,疑其图己,手剑夜杀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曰: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不难看出,这些都是出自一个误会。大家试想在兵荒马 乱的年代,经过那些惊心动魄的事情之后,任何人都已无法保持 冷静的头脑了。这些都是出自于一种求生的本能而已了。成大事 者不拘小节,你不杀人就要被人杀,试问大家如果身处于当时的 情景,各位会作出何种反应? 另:有人说,陈宫就是因为吕伯奢之事而离开曹操的, 此言差矣。《世语》曰:岱既死,陈宫谓太祖曰:“州今无主, 而王命断绝,宫请说州中,明府寻往牧之,资之以收天下,此霸 王之业也。”此时已经是初平三年。而吕伯奢之事是在中平六年,时间上已经过去很久了。 而我们大仁大义的刘皇叔呢?就没有曹操那么真率了, 一张伪善的面具一直戴到临死。让徐州之美谈,自然是大家一场戏,演给天下看罢了:“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借此 手段来收买赵云人心,真是委屈阿斗了;白帝托孤时以退为进, 可叹临死了还不忘玩弄手段。可叹诸葛亮这个小流氓一直都给刘 备这个大流氓玩弄于鼓掌之间。亦犹自感叹遇之明主。为了不让 吕布为曹操所用,刘备也玩了一手阴的。“布告玄德曰:”公为 座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操回

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吕布以为找到了救命的 稻草,没想到却是催命的阎罗)。 2.“若无孤,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大家都在说曹操是大奸臣,可惜终其一生都未曾称帝。 相反的他都是一直在竭力维持着汉家王室。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公元190年,曹操和各路讨伐董卓大军一共十几万人马,在陈留附近的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集合,组成一支联军,大 家推袁绍做盟主。但是,在酸枣附近讨伐董卓的联军却互相观望,按兵不动。大家可一点也不热心。连盟主袁绍都不想动,谁还愿 意先动手呢?曹操看出他们只想保存实力,不想打董卓,心里很 生气,就决定单独带着五千人马,向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 进兵。遂败亦无可奈何。 曹操二十岁那年,当上了洛阳北部尉。他一上任,就叫 工匠做了二十多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左右。他立下禁令,谁 要是犯了禁,不管他是豪门大族,都用大棒责打。那时候,蹇硕 有个叔父,是个出名的恶霸,依仗蹇硕的权势在洛阳横行不法, 谁也不敢惹他。有一次,他在夜里带刀乱闹,触犯了曹操的禁令。曹操不管他来头多大,把他抓起来,用五色棒一阵痛打。经受不起,当场就死了。这件事轰动了整个洛阳。大家都赞曹操不怕权势,执法严明。宦官对他又恨又怕,后来,把他调出洛阳,去当 一名县令。按理说:曹操是出自宦官世家,结果他背叛了那个腐 朽的阵营,昭示了他进步,向往光明,公正严明的一面。 至于“大忠臣”刘备呢?汉献帝还未被废,他就偷窥大宝。二个儿子。一个刘封,一个刘禅。“封禅”都充斥了他的大脑!

刘备和曹操谁更适合做中国足球队的主教练(1)

刘备和曹操谁更适合做中国足球队的主教练 正方刘备,反方曹操 第一轮:自我介绍 正方: 一辩: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世界杯实况报道。目前场上是中国队对阵韩国队。担任中方教练的是跨时空而来的三国时代的曹操。 二辩:上任以来,本想一展宏图,可是啊,是腰酸背痛腿抽筋,力不从心哎!来人,快宣御医,华佗。 三辩:我早就劝主公不要着急,少工作,多休息,常喝脑白金,多做俯卧撑。可是他就是把名利看得太重。脑子一点都不干净,心里一点都不纯洁。像这样,身体怎么能好啊。 二辩:岂有此理,来人哪,快把队医华佗驱逐出队。一辩:回到赛场,场上形势一片大好。突然,我们的曹教练双手抱头,双膝跪地,痛苦万状。 二辩,哎,老毛病又犯了,偏头痛。 一辩:哎,曹操,你说你晕车晕船晕镜头也就罢了,可是关键时刻怎能晕球呢!你还是回家休息吧! 反方:

三辩:大家好,我现在是中国足协副主席, 第二轮:开篇立论(三分钟) 正方一辩:自从当年刘备与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之后,两人又一起经历了水煮三国,麻辣三国,清蒸三国,宫爆三国,可还是觉得不过瘾。终于又盯上了中国足球这块肥肉。名为肥肉,实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有肉,让人想爱又爱不起来,想恨又狠不起来。真是不痛快啊! L刘皇叔说了,要是让他当时中国足球队的主教练,一定会比曹操干得好,理由如下。首先,从身份来看,刘备怎么说也是皇室之后,根红苗正。当年匡复汉室名正言顺,如今振兴足球师出有名。而曹操呢,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满大街招摇撞骗,还喜欢协足协以令球迷。试问,足协怎么敢给这样的人办票为证呢!其次,从性格看,刘备礼贤下士,尊重知识分子。当年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又经常与关羽张飞同塌而眠,是睡在一张床上的好兄弟。可见,他足以与众球员打成一片,实现快乐足球的宗旨。而曹操呢,小肚鸡肠,生性多疑。当年杨修惨死,至今都在喊冤那!让他当教练,众球员岂不是人心惶惶,没才的怕被驱赶,有才的怕给小鞋穿那!最后,从能力来看,其一,刘备知人善任,能建好

历史名人故事:《孙权》介绍

历史名人故事:《孙权》介绍 导读:本文历史名人故事:《孙权》介绍,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建立了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派吕蒙成功袭取刘备的荆州,使其领土面积大大增加。 黄武元年(222年),孙权被魏文帝曹丕封为吴王,建立吴国。黄龙元年(229年),孙权正式称帝。孙权称帝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设置郡县,并继续剿抚山越,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黄龙二年(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到达夷州。 草船借箭的故事 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在平定了马超等西凉军团,剪除了孙权可能的这部分外援之后,曹操重整旗鼓,将目标锁定孙权,打算一雪赤壁之耻。于是,在十月,集结了号称四十万的大军南下征孙权。 孙权即在濡须口筑城据守,以扼控濡须水与长江交汇处。同时,以吕蒙为都督,令其率军守濡须坞(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关镇),凭借以前所建的船坞,置强弩万张以拒曹军。 第一战,曹军得胜,还攻破了孙权的江西大营,俘获了都督公孙阳。孙权得到消息后,迅速带了7万人抵抗,派甘宁成功地夜袭了曹

操大营。 此后曹操大军不知道中了什么邪染上了恐惧症,如同惊弓之鸟。孙权连连挑战,曹军像是为逃避挨打躲到床下的小孩,死活不出来。 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随后,曹操下令*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 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开拓领土 建安十七年(212年),修筑石头城,改秣陵名为建业。同年,修筑濡须坞以防曹操南侵。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须坞,孙权与之相持达一个多月。其后,曹操率先撤退。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孙权征讨皖城,虏获庐江太守朱光。 建安二十年(215年)刘备取蜀成功,孙权遣诸葛瑾讨还荆州,刘备不从。盛怒下的孙权以吕蒙为将,连下长沙、桂阳、零陵三郡。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冬,曹操进驻居巢,再攻濡须坞。

曹操刘备

传统观念认为刘备是仁君,而曹操是奸雄,甚至是狡诈的小人。现代人一般倾向于认为曹操是英雄,或者是可爱的奸雄,或者是真小人;刘备则有假仁假义之嫌。 对于刘备、曹操的传统评价受到《三国演义》的巨大影响,但早在北宋的时候,在社会的一般观念里,曹操和刘备就分别处于道德评价的两端。苏东坡提到,当时民间说书人说三国,一说到刘备失败,听众就痛哭流涕;一说到曹操失败了,大家拍手称快。《三国演义》只是强化了这种观念。现代人对曹操有了比较多的正面评价,在中国的帝制结束之后,曹操“篡汉”的罪名已经基本无足轻重,对曹操的功业基本给予了肯定。鲁迅认为,“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毛泽东对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重身份于一身的曹操甚为心仪,认为曹操为中国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并且极为欣赏其文采。聂绀弩为《三国演义》写的序也是一篇尊曹贬刘的文章。近年来风靡一时的易中天“品三国”则认为曹操是可爱的奸雄,或真小人。总的来说,曹操的形象越来越被美化,得到很多人的赞赏;刘备却变得不太招人喜欢了。 刘备、曹操、孙权三人之中,刘备受儒家思想影响最大,而这是与他早年所受的教育分不开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刘备“不甚悦读书”,但刘备最早曾在当时的名儒卢植门下读书,稍后又周旋于陈元方、郑康成间,陈元方为汉末名士陈寔之子,父子俱以德行而被世人推崇,郑康成则是一代儒学宗师。刘备儒家思想较为浓厚,行事较为合乎儒家的礼法观念,这在传统史家那里已有公论,也是他得到社会一般观念认可的主要原因。陈寿评价:“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刘备遵循儒家礼法的一个很突出的例证是在继承人选择问题上,客居荆州时他就劝刘表遵守儒家的礼法观念,立刘琦为继承人,他自己在确定继承人时,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长子刘禅。刘备在遗诏中告诫刘禅,“可读汉书、礼记,间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儒家与诸子主次分明,体现了刘备对二者关系的看法。 刘备知人待士,襟怀坦白,而且仁慈爱民。但他在道德方面并非完美无缺,这也正是现代人认为刘备有假仁假义之嫌的原因。刘备在道德方面最为人诟病的应是取西川一事。刘备取西川,于德有亏,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刘备要想在当时的情势下立足,并进一步一统中国,必须取得西川。但刘备不愿做不仁不义之人,所以要考虑取得西川的方式问题。刘备应刘璋之请入川,相会于涪,庞统献策:“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刘备没有同意。之后,刘备从刘璋求兵资救孙权,“璋但许兵四千,其馀皆给半”,刘备对此非常不满。张松献西川的谋划泄露后,刘璋收斩张松,“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复关通先主”,刘备大怒,还攻成都。可以说,刘备最终找了一个不太站得住脚的借口,夺取了西川。习凿齿著《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但于此事则评论:“刘备袭夺璋土,权以济业,负信违情,德义俱愆。”裴松之也认为刘备取西川,是“违义成功”。 赐死刘封也是违德之事,这对刘备来说是一个痛苦的决定,刘封死后,刘备“为之流涕”。帝王家事,正应了孟达在策反刘封的信中所言,“势利所加,改亲为雠”。但与曹操相比,刘备没有妄杀臣属的行为。 上面这两件事反映了要求一个政治家的道德完美,是不太可能的,普通人反而比政治家更容易做到道德完美。但这决不意味着马基雅维里式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信条就应成为政治家的信念。与曹操、孙权相比,一两件事情的违德不能否定刘备是一个仁厚之人,那种认为刘备伪善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如果一定要求一个人在每一件事情上都是道德的,才不算伪善,这样的人到哪里去找呢?陈寿评价,“先主弘毅宽厚”,可谓恰如其分。 刘备永安托孤,对诸葛亮说,“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有人认为这是刘备故意以退为进,警示诸葛,此事足以说明刘备也是一个奸诈之人。我倾向于认为这是刘备的真实想法,但是让刘禅即位同样也是他的真实想法。最大的可能是临终前的刘备在这件事上是自相矛盾的: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1)江渚上(2),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一篇《临江仙》把我们带入了奇妙的三国世界,在作者笔下的英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个性十足。先来说说蜀王刘备吧。 刘备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作为“明君”来描述的人物形象。作者重点刻画了他的宽仁爱民、敬贤爱士和足智多谋等性格特点。 一、宽仁爱民 在《演义》第一回,写刘关张桃园结义时,其誓词便赫然标出“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八个大字。这既是他们的政治目标,又是他们高高举起的一面道德旗帜。从此,宽仁爱民、深得人心就成了刘备区别于其他政治集团领袖的显著标志。 二、敬贤爱士作品竭力渲染了刘备的敬贤爱士,知人善任。其中就 有三顾茅庐的故事。历史上刘备请诸葛亮出山之事,《三国志·蜀书·诸 葛亮传》中仅有一句话:“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而《演 义》却以两回半的篇幅,精心设计,将“三顾”的过程写得委婉曲折, 令人悠然神往。刘备不辞辛劳,不顾两位义弟的埋怨,锲而不舍地三 次往访诸葛亮。第一次和第二次都扑了空,途中每遇到诸葛亮的亲友, 就误以为是诸葛亮本人,前后达四次之多。这些充满理想色彩的细节, 把刘备求贤若渴的诚意渲染得淋漓尽致。 二、足智多谋 刘备投靠曹操时,曹一时兴起,曾邀刘备煮青梅酒以论当世英雄。当曹 一再请刘备指出当世英雄时,刘备先后指出过袁术、袁绍、刘表、孙策、 刘璋、张绣、张鲁、韩遂等人,这里刘备为什么不提自己呢?因为按曹 操的观点,凡英雄都是“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 天地之志”。英雄当是不甘屈居人下者。刘备若自称英雄,就等于表明 自己不甘久居曹操之下,必然引起曹操对他的警惕,自己非但永无出头 之日,还将有性命危险。 宽仁爱民和敬贤爱士这两大品格的充分表现,使《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成了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明君”范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