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山纪念堂中英文

中山纪念堂中英文

中山纪念堂中英文
中山纪念堂中英文

The Sun Yat-sen Memorial Hall

(Ladies and Gentlemen:

Our next destination is the Sun Y at-sen Memorial Hall. The Sun Y at-sen Memorial Hall, as its name suggests, is a structure built in honor of a person by the name of Sun Y at-sen. Do you know who Sun Y at-sen was?)

Sun Y at-sen was the forerunner of Chinese bourgeois democratic revolution. He was born on November 12, 1866 in a farmer’s family in the Cuiheng Village in Xiangshan County (the present-day Zhong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 At the age of 12, he went to Honolulu, where his elder brother sent him to a missionary school. Later, he came back to Hong Kong to study in a college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after graduation, practiced medicine in Guangzhou and Macao. So, ever since he was a child, he had been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n ideas of Christianity and democracy and this had helped him make his mind to cure the ills of the old feudal China and turn it into a democratic and strong nation. At first, he had illusions about the Qing government and hoped to save this moribund regime through reforms. But, China’s defeats by foreign invaders and the corruption and incompetence of the Qing government intensified his patriotic indignation. He decided that the Qing court was rotten to the core and must be overthrown and replaced by a democratic republic.

So, in 1894, together with some 20 Chinese shop-keepers and farm-owners in Honolulu, he established the first Chinese bourgeois revolutionary organization –the Society for the Revival of China (the Xing Zhong Hui). In the following spring, he returned to Hong Kong and staged the first armed uprising against the Qing Dynasty in Guangzhou; but it ended in failure. Then, in 1905, he went to Japan, where he founded China’s first political party called “China Revolutionary League” (the Tong Meng Hui), which later developed into the Nationalist Party (the Guomindang). Since then, he had made successive attempts to topple the Qing regime and finally succeeded in the Wuchang Uprising that broke out in October 1911. The Qing regime was overthrown and he was elected the provisional president of the interim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Nanjing. This political power, however, was

soon taken over by the warlords. Then in 1920, Sun Y at-sen came back to Guangzhou to set up a new government called the South Revolutionary Government. In 1921, he proclaimed his extraordinary presidency in Guangzhou. In 1925, he died of illness in Beijing and was buried later in Nanjing.

Sun Y at-sen had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the cause of the Chinese democratic revolution, and the 1911revolution he led had put an end to the feudal monarchy that had existed in China for several thousand of years. To commemorate his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Chinese revolution, people of Guangzhou had this memorial hall built in 1929-1931, at the original site of the former presidential house of the South Revolutionary Government, which was burned down in 1922 by a rebel warlord, Chen Jiongming by name.

The Sun Y at-sen Memorial Hall is an octagonal palace-lik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58 meters high with a floor space of 12 thousand square meters. It looks like a traditional Chinese palace in appearance but was constructed with modern architectural technique. In front of the hall stands a bronze statue of Sun Y at-sen, which is 5.5 meters high and weighs 3.9 tons. Up on the fa?ade below one of the eaves is written Sun Y at-sen’s motto, meaning “China Belongs to the People”in English (or literally “Let Public Spiritedness Rule under the Sky”). Inside the building is a conference hall with a seating capacity of 3,238 people. And, thanks to the ingenious designing of the architect, the acoustics of the hall are excellent and there is no pillar to obstruct the spectator’s view because the eight pillars sustaining the four long-spanned steel trusses supporting the huge domed roof, are hidden in the walls. Today, the Sun Y at-sen Memorial Hall is still one of the main places for mass meetings or theatrical performances in Guangzhou.

At the back of the hall, there is a 2-storied building on each side. In the backyard are planted over 70 species of trees and flowers. Among them a kapok tree is already over 300 years old and the two magnolia trees on both sides of the garden are over 70 years old. These two magnolia trees are the oldest magnolia trees in Guangzhou and have grown up to 90 centimeters in diameter, each giving a shade of over 200 square meters.

The magnificent Sun Y at-sen Memorial Hall was designed by a young Chinese architect, by the name of Lv Yan-zhi, who was born in Tianjin, graduated from the Qinghua University in Beijing and later studied architecture in the Cornell University in the USA. He died of lung cancer in 1929, at the age of 36, before the hall was completed.

(Here we are. This is the Sun Y at-sen Memorial Hall. We’ll stay here for 40 minutes and everybody please be back to the bus before 11 o’clock. Thank you!)

中山纪念堂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即今中山市)翠亨村。他12岁时随兄去美国夏威夷读书,后回香港西医学堂学医,学成后在广州和澳门行医。孙中山童年时期起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从小就矢志于把中国建成一个民主、富强的国家。他早期曾对清政府存有幻想,曾向清朝统治者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他认识到,要振兴中华就必须推翻满清王朝,建立民国。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组建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次年春天,在广州发动了旨在推翻满清王朝的第一次武装起义,但起义失败了。1905年,他又在日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同盟会(即国民党的前身),致力于推翻清朝的革命斗争,并最终于1911年发动的武昌起义中取得成功,建立了中华民国,孙中山被推选为临时大总统。但是,革命成果不久就被军阀袁世凯窃取;于是,孙中山于1920年回到广州,次年在广州成立了南方革命政府,他出任非常大总统。1925年12月,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病逝,葬于南京中山陵。

孙中山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奋斗终生,他所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广州人民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在当年南方革命政府总统府所在地建造了这座中山纪念堂。原总统府在1921年被叛变的广东军阀陈炯明烧毁。

中山纪念堂于1931年10月建成。它是一座八角形的宫殿式钢筋混凝土建筑;在外形上具有中国传统建筑艺术风格,在结构上则采用了当时最新的建筑技术。纪念堂的主体建筑高58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大堂前面竖立着孙中山先生的铜像,高5.5米,总重3.9吨。大堂前面檐下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天下为公。大堂里面是一个能容纳3238名观众的大会堂;会堂内看不到一根支撑柱子,整个大屋顶由4个大跨度的大型钢桁架支撑,8根柱子都巧妙地隐藏在墙内。观众坐在大堂内任何一个座位都不会被柱子遮挡视线;而且,堂内没有回音,任何位置都能清晰地听到舞台上的音响。这种结构,充分体现出建筑设计师对声学和力学的巧妙运用。中山纪念堂至今仍是广州举行大型集会和文艺演出的主要场所之一。

大堂后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两层的配楼,后院内种植着70多种树木和花卉,

其中一棵木棉树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两侧还有两棵白玉兰树,均有70多年的树龄,其直径达90厘米,树荫覆盖面均超过200平方米,是广州最大的白玉兰树。

中山纪念堂由中国近代杰出的建筑师吕彦直先生设计。吕彦直出生在天津,北京清华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学习建筑,1929年在纪念堂落成之前因患肝癌病逝,时年仅36岁。

参观中山纪念堂心得体会范文

参观中山纪念堂心得体会范文 广州中山纪念堂及纪念碑是国民政府在全体国民支持下,为纪念中山先生而建的大型建筑群,你参观过后有什么心得吗?下面是整理的关于参观中山纪念堂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参阅! 游中山纪念堂有感这次我们一行六个人来到了中山纪念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此次之行,我受益匪浅。 当我们走进大门时,我深深地被眼前的景物所折服,大大叹为观止,眼前是孙中山先生铜像,他庄严的表情正体现了他一生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殿式建筑,正面檐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金字匾。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中山纪念堂的建筑别具特色,景物宜人。 整个中山纪念堂的整体建筑主要是由蓝,白,红三种色调构成的,象征着孙中山的革命理想,蓝色琉璃瓦象征青天,白色穹顶象征白日,红色门窗,柱子,地毯象征满地红,“青天白日满地红”,代表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主体结构纪念堂的“山”字造型,一气呵成,暗喻孙中山的个人品格及革命事业如山一样巍然屹立。大堂外三阶石阶,上下

段各九段,中阶五段,暗合“九五”之数。建筑技巧充分结合了中西方建筑的特色,有重檐抱厦的气势壮美。有歇山,雀替,斗拱等中国古今代地少有特色建筑。也有西方彩绘天面,把中西方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天南树树皆峰火,不及攀枝花可怜。" (明;屈大均)。广州最“老”的木棉树(三百多年)就在中山纪念堂!这株老树亲眼目睹了满清王朝的腐朽堕落,亲眼目睹了广州起义的惨酷壮烈,亲眼目睹了孙中山的百折不挠。风走云飞,星流人逝,老树还依旧静静站立,夜长人静时细细品味着数百年的风霜。中山纪念堂不仅有广州最老的木棉王,它还有广州最大的两棵白兰树。它们是纪念堂奠基、竣工时栽下的,它们与纪念堂一起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象征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万古流芳。 通过参观了中山纪念堂,我了解到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事迹及革命理想。也明白了前辈们一代代的前仆后继,奋勇不惜,才换来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想现在即使是和平年代了,但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性,中华虽然已崛起,但祖国的发展仍然需要一代代的年青人去付出,去奋斗。我现在虽然是一名学生,但我可以学习老一辈革命人的精神,不断奋斗,不放弃。 参观中山纪念堂心得体会范文篇二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筹资兴建的纪念性建筑物,是一座庄严宏伟、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八角形建筑。纪

中山纪念堂考察报告

游中山纪念堂有感 根据计划,一大早,我们军事理论小组成员一行人来到中山纪念堂。此行,我受益匪浅。 我们怀着仰慕的心情走进中山纪念堂,首先我们看到是中山纪念堂历史陈列馆。我们走进去,迎面而来的便是孙中山先生的铜像,他双手持着拐杖,眼神坚定地望着远方,身板正直,一身凛然正气。我不由得肃然起敬。当我走进连廊,我看到墙上的展示板上介绍的是辛亥革命的历史,从中华革命党的成立再到战争前的筹款,再到共和国建立后的主席之争,这个内容图文并茂如此生动让我的脑海中仿佛再回放着的历史的情景。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革命党人为了革命奔走相告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孙先生俯首案前苦思革命道路的深情。 再往前走,就是中山纪念馆的正门了。这座八角形的殿式建筑,正门檐前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金字匾。通过参观该馆,我更加了解孙中山。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其中,我们还在纪念馆解说员的口中了解到中山纪念堂的整体建筑主要是由蓝,白,红三种色调构成的,象征着孙中山的革命理想,蓝色琉璃瓦象征青天,白色穹顶象征白日,红色门窗,柱子,地毯象征满地红,“青天白日满地红”,代表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主体结构纪念堂的“山”字造型,一气呵成,暗喻孙中山的个人品格及革命事业如山一样巍然屹立。大堂外三阶石阶,上下段各九段,中阶五段,暗合“九五”之数。建筑技巧充分结合了中西方建筑的特色,有重檐抱厦的气势壮美。有歇山,雀替,斗拱等。并且他的设计者是著名的年轻有为的爱国建筑家吕彦直,只可惜天妒英才,未到纪念堂完工之际,他就抱憾过世。 走出纪念馆,便看见孙中山先生高大的塑像耸立在纪念堂中央,他高昂地挺着头颅,左手叉着腰,右手坚定地扶着拐杖撑着大地,身穿风衣,是那么的潇洒之极,他仿佛在发表一段演讲,在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可以自己解决,中国人民不会屈服于外来列强的坚强利炮,伟大的中华民族定会屹立在世界之林。就是这位孙中山先生,他唤醒了中国民众推翻了统治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我们一行人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为此我们纷纷走到雕像前拍照,纪念这位伟大国父。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有感

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有感 alan 在历史老师的号召下,12月3号下午,我们几个人一组参观了黄埔军校旧址。 设在广州长洲岛的黄埔军校,是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和当时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军事政治学校。孙中山亲任校总理,蒋中正、廖仲恺分别校长、党代表。军校以培养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形成了以“亲爱精诚、团结合作、卫国卫民、不怕牺牲”为核心的黄埔精神,锻就出一批新型的军事人才和一支新型的革命军队,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举行的北伐战争中取得了伟大胜利;在后来的第二次国共合作进行的抗日战争中,黄埔军校培养出来的将领,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单就一所军校对自己国家的深远影响、对决定历史走向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1988年,国务院公布黄埔军校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是全国、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众所周知,历史上黄埔军校可谓是精英云集,名将辈出,而这些军事人物和政治人物,在东征北伐、抗日战争以至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带着一份豪情壮志,最先步入的是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步入庭院,绿树成荫,环境优雅,面向珠江,风景美丽。一棵白兰树屹立庭中,孙中山先生故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两层洋房建筑,墙上嵌有“孙

中山先生故居”牌匾。也许很多人都在深思与回味,一代伟人孙中山的在这平凡的小楼里面创造出三民主义的思想精神,可见其重大历史意义。 走出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我们来到了黄埔军校旧址。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正门两侧围墙,粉刷着耳熟能详的孙中山先生遗训“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往里,就是校本部,俗称走马楼,建筑方正,共两层,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左右对称,这里就是当年军校办公及部分学生住宿与学习的主要场所,都按照原貌加以复原。沿着走廊,可以参观到孙中山、蒋介石的办公室,还有政治部、教练部、教授部、军需处等等,楼上还有学生宿舍和阅览室,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设施简陋,从中人们可以轻易想象到当时物质条件的局限、教员与学生生活的俭朴。但就在这样客观条件不足的环境里,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却培养出一颗颗勇敢与坚强的心!也很好地诠析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名言。不是吗? 在众多的展览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校本部二楼校长会客厅中的一副对联:“登高望远海,立马定中原。”首次看到此句诗,不禁赞美此人生之壮景。其视野之高远,心胸之宽广,让我不得不产生景仰之情。而挥戈北上,征战沙场,立马定中原,又是无比的自信乐观。其雄心壮志,如日月之明,恰似天地之大。实在难以用言语文字来表达。然而立该诗在此作为警言的人是谁呢?万万不能想到的正是

(完整版)参观梧州中山纪念堂的调查报告

参观梧州中山纪念堂的调查报告 2011年某年某月某日,为了一睹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生的风采,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的精神和品格,发展我们的社会洞察力和观察能力,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梧州中山纪念堂。为此,按要求,我们做了此次活动的调查报告。 那天,我们很早就大公共汽车到了梧州中山纪念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对纪念堂进行了参观,我们在纪念堂的门口,首先见到的是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他那气宇不凡的英姿深深地刻在了我们的心中,那真的让人领悟到了什么叫刻骨铭心啊!为此,我们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朝纪念堂的另一处景点进发了!走上楼梯,我们来到了纪念堂的广场上,我们看到的一幕再一次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孙中山先生的铜像驻立在广场的正中央,从他的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那盖世的气魄,高深远瞩的眼光,还有他那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以及他那革命坚持到底的执着信念。他的双眼望着远方,就像太阳般耀眼!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中纪念堂内,在老师和纪念堂的一个解说员的带领下我们有序的在馆内进行参观,在馆内我们看到了很多孙中山先生当年进驻梧州指挥时的图片,那是那么的真实,仿佛当时的一幕幕又再次重现一般,让人不禁为之动容,那个解说员姐姐的解说更让我们深刻的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战略思想。在馆内,我们还看到了很多以前留下来的文物,比如当年留下来的钱币,手枪,衣物,生活用品等等。让人不禁浮想联翩,而让我们最为感兴趣的是当时的一件件让人怀念和值得深思的事情。比如说钱币啊,在当时的梧州,由于局势是相当的动荡的,货币的流动是相当的不好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通货膨胀,那么呢,在当时孙中山先生呢,他一来到梧州,就针对货币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来解决通货膨胀的问题,并发行了新的银元和纸币。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先生那是相当的关心百姓人民的,可见他的爱国爱民情怀那是相当的伟大的。又比如,当年孙中山先生“北伐战争”的地理位置的选择的问题,孙中山先生就当时的形势定夺,选择梧州是有大学问的,我学到了,我们要学会根据局势来制定计划,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其中,我最想说的是孙中山先生当年进行“北伐战争”地理位置的选择和经济问题。 梧州的地理位置和经济状况 从古至今,经济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也可以说是一个城市赖以存在的根本,而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对其经济的发展是相当的重要的! 首先,在一九二几年的时候,那个时候,空运和陆运并不发达的情况下,水运就成了当时最为重要的运输方式了,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可以这么说:“水运的发达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甚至是军事。”梧州作为这样地理位置优越的一个城市,被孙中山先生选为北伐战争的一个重要据点也是有其必然性的。 梧州市,位于广西东部,市区紧接两广边界,为广西东大门。市境的地形特点是四周高,中间低。城区平均海拔24米。城周围有较大的山峰20余座,丘陵地占总面积的80%以上。秀丽的白云山,屹立在城东北,海拔367米,层峦叠翠,蔚为壮观,故梧州有“山城”之称。中间低而多河流,涛江、桂江相汇成西江,集广西784条河流水量,河流水面积占总面积9.28%,因此梧州又称

参观梧州中山公园有感

广西梧州市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梧州市北山公园建于1924年,因公园坐落于梧州市北面北山上而得名。后来,因园内建立了孙中山纪念堂,遂改名为中山公园。雄伟的梧州中山纪念堂座落在梧州市中山公园内,5月7号早上,我和同学们一同来到历史文化氛围甚浓的中山公园,来到中山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央立有孙中山先生全身塑像,纪念堂门前两旁有石狮子,花坛等。中山纪念堂占地面积1630平方米,建筑的平面呈“中”字形,分前、后厅,后厅为大会堂,有楼座,可容纳1000余人;会堂正面为主席台,主席台上方塑有古铜色中山像及书写有孙中山的遗嘱,两侧为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训示;会堂还陈列有孙中山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及文物复制品。展厅系统地介绍了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还着重介绍了孙中山先生在1922年初三次莅临梧州,指挥北伐,指导梧州人民建设家乡,治理西江航道的动人事迹。;前厅楼上为塔式圆顶结构,纪念堂正门上是陈济棠题写的“中山纪念堂”楷书。前面为层层台阶至山脚,共340多级。1981年8月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梧州中山纪念堂具有中西方建筑艺术的特色,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吸引着众多中外游客,是参观游览胜地。孙中山先生为组织、推动北伐,曾于1921至1922奶充三次到梧州。孙中山先生1925年逝世后,由李济深先生倡议并集资在梧州当时的北山公园兴建中山纪念堂。1926年1月15日由当时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主持了奠基仪式,1928年7月10日破土动工,1930年10月全国最早的中山纪念堂建成竣工。一去到,我就被那宏伟的建筑所吸引,建的非常漂亮和大气。进入里面一看,亦是如此,被那独特的设计所迷倒。从中山纪念堂的设计和用料等不难看出当时的政府和人民是将自己对孙中山崇高的敬意凝集在这栋建筑里。“天下为公”的匾额挂在正中,孙中山先生毕生的信念追求从这短短四个字里得到体现。也正是他这种天下为公的精神理念,被天下人所推崇。无论之前国共如何敌对,但有一点是共同认同的,就是孙中山无愧于国父之名! 该纪念堂座北向南,主体建筑结构成“中山”形。采用中国古典宫殿式与西洋教堂式相结合的建筑结构设计,具有中西方相结合的建筑艺术风格。一楼二个展厅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图片展。二楼二个展厅为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图片展。 该纪念堂门前两侧左右立有桂江浮桥铁柱4条,会堂外花园有梧州市明清火炮展。纪念堂后院有明清火炮展。梧州市是广西火炮量、类型最多的城市,展出的红夷炮、将军炮、神飞炮、西洋炮等火炮。 纪念堂的前面是花园广场,在那里可以品尝到当地的风味小吃,多以酸味为主我参观礼堂的同时,发现那里没有立一根柱子,后来了解到,原来柱子是隐蔽在墙壁间,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创新。我情不自禁地说:"啊,中山纪念堂真不愧为中国建筑的杰作!" 接着,我们来到孙中山史迹展览馆参观,这里陈列着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经历的一些资料。我看见了毛主席地而坐195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写的文章。我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二楼的资料,现已对孙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把他的事迹、经历深深地记在脑里。孙中山是一个意志坚定、爱国爱民、坚贞不屈的人,难怪周恩来总理说道:"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在中国的历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的感想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后的感想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是依托武昌赶忙军政府旧址建立的以纪念辛亥革命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其内陈列着大量的有关辛亥革命的史迹,它们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祖国现代化建设蒸蒸日上的今日,我们依然不能忘记那曾经为祖国大地抛头颅撒热血的仁人志士,也时鞭励着我们这些并报时代的党员,要时刻为祖国的富强壮大努力不息。 站在阅马场的北端远远望去,我们发现绿荫丛中掩映着一座红色楼房,武汉人习惯把它叫做“红楼”,这就是辛亥革命纪念馆。红楼前建有碧樟广场和花坛喷泉,广场中央耸立着1931年铸造的孙中山铜像,先生身着长袍马褂,左手执杖,右手持帽,面南而立,凝视远方。南端有黎元洪拜黄兴为将的“拜将台”纪念碑,碑作方型,四面中突,顶呈锥体,锐利向上,有一种“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慨。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进入视野的是主楼,我们发现红楼的主楼实际上是红色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讲解人员告诉我们,整个纪念馆占地1.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而主楼面阔73米,进深42米。由于最初建立时为清末湖北省谘议局办公场所,因此建造型式仿照西方国家的行政大厦,风格典雅庄重:花岗石砌台基,红砖砌墙,廊前列柱起卷,檐下饰飞头,檐上压以女儿墙。外墙砖砌,间饰附加假柱、柱头和垂花、垂禾、束莲等图案。红瓦覆顶,屋顶正中矗立“圭”字形望楼,主楼平面呈“山”字形,门前有突出的门廊和回车道,前方及两翼为门厅和办公室,后方正中为会堂。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后前往军政府会堂、黎元洪起居室和会客室、孙中山驻鄂会客室、黄兴召开军事会议的会议室和宋教仁起草《中会民国鄂州临时约法草案》的军政府秘书处等一系列场馆,这些场馆再现了当年神秘而又庄严的的历史场景,而凝聚其中的那种紧张而又热烈的战斗气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前,大家或低声交流抒发感想,或驻足凝望若有所思。馆内收集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千余件历史文物和上万张历史照片,不仅使大家大饱眼福,同时也更加直观地反映了那段历史。那些独具民国特色的物品记录下了那个短暂而又变幻的瞬间,墙上的黑白照片表彰着那些为革命出生入死的英雄人物,我们的眼前不断涌现我们未曾经历的那段历史。特别是孙中山签发的“李翊东前往赣州办理要事”的大元帅令和王霞宙、张善子绘制的刘静庵烈士画像,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怀着敬仰的心情或热烈讨论,或拍照留恋。 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我们对纪念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参观。我们不仅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还参观了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从而有幸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英勇作为,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精神,才会有我们今天这安稳的生活。“武汉保卫战”是辛亥革命期间爆发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能取得成功,是战士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抵挡刀枪,用热血洒满大地换来的。虽然他们已经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灵魂是永远存在的!他们活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站在“红楼”上,回顾辛亥革命的光辉历程,我们更加深刻怀念伟大的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及无数为了国家的解放、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奋斗、英勇牺牲的仁人志士,他们崇高的精神,将永远激励

中山纪念堂参观心得

中山纪念堂参观心得 因为近代史调研,我有幸来到沈阳中山公园的中山纪念堂,并认真参观了纪念堂,庄严宏伟而安宁静谧的中山纪念堂吸引着很多游客前来参观。中山纪念堂古树参天,一个巨大的花坛建设在大门前。花坛里百花斗艳,花团锦簇,却不让人感觉到眼花缭乱。孙中山先生的雕像矗立在花坛后面远处的广场,他神情严肃,手持拐杖,凝视远方,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由此,我深刻的缅怀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孙中山先生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反对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领导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北洋军阀的南方军阀的斗争,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他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产生的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之一。 早晨的中山纪念堂空气清新、花艳草绿,不少附近的居民在此晨练。在此安宁静谧的地方,我们既能品闻花草的清香、倾听悦耳的鸟鸣,又能观赏美丽的风景。纪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恢宏壮美、金碧辉煌的特色,屋头檐角的细部装饰处,均体现这一特质。而纪念堂的“云鹤华表”,高插云天,雄伟俊挺,它的八角形底座超过一个人的高度,显得气派非凡,庄严肃穆,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八角建筑物屋顶是以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宝蓝色为主调色。建筑物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殿堂里富丽堂皇,古色古香。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中国的巨人、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山纪念堂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的。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还是一位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倡导共和制度,并推翻了封建帝国的制度。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为了拯救中国,孙中山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他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

游中山纪念堂有感

游中山纪念堂有感 2011年10月4日国庆期间,我有幸来到沈阳中山公园的中山纪念堂,并认真参观了纪念堂,在参观过程中认真思考这位巨人带给我们的无尽的精神财富,从中收获良多,在此谈谈我的心得和感受。 参观过程中,看到在中山公园内,矗立着一个高大的塑像---它就是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像,它看起来十分矫健,手持拐杖,神情严肃,双眼眺望着远方,流露出对祖国未来充满了信心。 由此,我深刻的缅怀着这位伟大的革命先烈,孙中山先生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反对清王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动。领导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北洋军阀的南方军阀的斗争,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他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产生的三们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之一。 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孙中山先生:“他在中国民主革命准备时,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他在这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 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的精力,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伟大的一生。为了拯救中国,孙中山献出了毕生的精力,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他那“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 坚忍不拔、奋斗不息的革命精神历来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一生,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多次起义失败、伦敦遇难、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陈炯明的背叛、他人的误解的质疑……所有这一切打击的磨难都未能使他失去为实现救国图强而奋斗终生的坚强意志。他从一次次的失败中站起来,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更有益于救国的道路与革命主张。他曾说过“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在他生命终结之时,仍不忘记告诫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在今天,我们作为教师,虽然不能如革命者一般冲锋陷阵,但干的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科书育人。21世纪的钟声已经敲响,我们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寻找往日的英雄情结,重塑“中山精神”,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以孙中山先生为榜样,对待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要像孙中山先生对待革命工作那样坚忍不拔、奋斗不息,为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的精力!

游中山纪念堂有感

游中山纪念堂有感 这次我们一行六个人来到了中山纪念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此次之行,我受益匪浅。 当我们走进大门时,我深深地被眼前的景物所折服,大大叹为观止,眼前是孙中山先生铜像,他庄严的表情正体现了他一生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殿式建筑,正面檐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金字匾。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中山纪念堂的建筑别具特色,景物宜人。 整个中山纪念堂的整体建筑主要是由蓝,白,红三种色调构成的,象征着孙中山的革命理想,蓝色琉璃瓦象征青天,白色穹顶象征白日,红色门窗,柱子,地毯象征满地红,“青天白日满地红”,代表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主体结构纪念堂的“山”字造型,一气呵成,暗喻孙中山的个人品格及革命事业如山一样巍然屹立。大堂外三阶石阶,上下段各九段,中阶五段,暗合“九五”之数。建筑技巧充分结合了中西方建筑的特色,有重檐抱厦的气势壮美。有歇山,雀替,斗拱等中国古今代地少有特色建筑。也有西方彩绘天面,把中西方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天南树树皆峰火,不及攀枝花可怜。"(明·屈大均)。广州最“老”的木棉树(三百多年)就在中山纪念堂!这株老树亲眼目睹了满清王朝的腐朽堕落,亲眼目睹了广州起义的惨酷壮烈,亲眼目睹了孙中山的百折不挠。风走云飞,星流人逝,老树还依旧静静站立,夜长人静时细细品味着数百年的风霜。中山纪念堂不仅有广州最老的木棉王,它还有广州最大的两棵白兰树。它们是纪念堂奠基、竣工时栽下的,它们与纪念堂一起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象征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万古流芳。 通过参观了中山纪念堂,我了解到了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事迹及革命理想。也明白了前辈们一代代的前仆后继,奋勇不惜,才换来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想现在即使是和平年代了,但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性,中华虽然已崛起,但祖国的发展仍然需要一代代的年青人去付出,去奋斗。我现在虽然是一名学生,但我可以学习老一辈革命人的精神,不断奋斗,不放弃。

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

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辛亥革命博物馆是湖北省武汉市政府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首义100周年而兴建的一座专题博物馆,以下是小编精心准备的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观后感,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 观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1】辛亥十八景,包括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孙中山铜像、起义门、楚望台、首义英雄烈士雕像、抱冰堂、蛇山炮台等辛亥革命遗迹,以及首义南轴线景观、楚望台遗址公园、辛亥百年纪念碑林等旅游景区。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很多游客前往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昌的起义门、楚望台等辛亥十八景景点旅游参观,提前感受武汉那段辛亥往事。XX年10月6日,我有幸到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参观,深受教育,感想深刻。 原辛亥革命历史博物馆又称“红楼”,是鄂军都督府办公地。XX年成立博物馆并挂牌。辛亥革命博物馆全称为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也称武汉辛亥革命纪念馆,武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馆址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也称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军政府旧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等,俗称红楼。XX年10月6日,就在红楼对面,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将正式开展了,新馆就如一艘气势磅礴的飞船横空出世,气势恢弘。它的平面‘V”

型,寓意胜利,向上的尖,寓意勇往直前,锐意进取,敢为人先。其建筑方案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现代手法,除了有“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色,还能看到红色几何形拼出的“破土而出”意象,颂扬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博物馆外墙采用“楚国红”颜料,庄严肃穆。馆内设置了四项主要功能;辛亥革命历史展览、辛亥革命文物存储、武汉近代史研究及学术交流以及综合服务。如此雄伟壮观的新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必将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和体现武汉精神的新的城市景观。 一踏入进辛亥革命博物馆,我就被震撼住了,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图片、多媒体……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拉开崭新帷幕。由一楼进入“晚清中国”部分,将看到“南京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等一排硕大的昔日“不平等条约”名称,以雕刻的形式在整面墙体呈现。展览由此开始,通过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图片、多媒体等,再现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在序厅和五个展厅参观,常常被声光电结合的陈列方式、精彩新鲜创意十足的技术和艺术亮点所震撼,“身临其境”地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穿行在序厅和5个展厅,我的思绪在历史长河中最亮丽耀眼的这一段停顿逗留。在辛亥革命中,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主共和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诚如孙中

参观中山纪念堂心得体会范文.doc

参观中山纪念堂心得体会范文 参观中山纪念堂心得体会范文篇一 游中山纪念堂有感这次我们一行六个人来到了中山纪念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此次之行,我受益匪浅。 当我们走进大门时,我深深地被眼前的景物所折服,大大叹为观止,眼前是孙中山先生铜像,他庄严的表情正体现了他一生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殿式建筑,正面檐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金字匾。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1892年香港西医书院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 中山纪念堂的建筑别具特色,景物宜人。 整个中山纪念堂的整体建筑主要是由蓝,白,红三种色调构成的,象征着孙中山的革命理想,蓝色琉璃瓦象征青天,白色穹顶象征白日,红色门窗,柱子,地毯象征满地红,青天白日满地红,代表孙中山的革命理想。主体结构纪念堂的山字造型,一气呵成,暗喻孙中山的个人品格及革命事业如山一样巍然屹立。大堂外三阶石阶,上下段各九段,中阶五段,暗合九五之数。建筑技巧充分结合了中西方建筑的特色,有重檐抱厦的气势壮美。有歇山,雀替,斗拱等中国古今代地少有特色建筑。也有西方彩绘天面,把中西方文化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十丈珊瑚是木棉,花开红比朝霞鲜,天南树树皆峰火,不及攀枝花可怜。(明屈大均)。广州最老的木棉树(三百多年)就在中山纪念堂!这株老树亲眼目睹了满清王朝的腐朽堕落,亲眼目睹了广州起义的惨酷壮烈,亲眼目睹了孙中山的百折不挠。风走云飞,星流人逝,老树还依旧静静站立,夜长人静时细细品味着数百年的风霜。中山纪念堂不仅有广州最老的木棉王,它还有广州最大的两棵白兰树。它们是纪念堂奠基、竣工时栽下的,它们与纪念堂一起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象征着革命先

参观大元帅府观后感

参观大元帅府观后感 为了丰富我们党支部的组织生活,由关工委的陈老师和辅导员叶老师带领我们11个党员去参观大元帅府,学习大元帅孙中山的革命精神。我觉得这次活动很有意义,学到了很多知识。 大元帅府因孙中山1917年、1923年两次在这里建立革命政权而得名。它离我们学校很近,所以我们一起搭公车过去。一下车,步入大元帅府广场,便看见孙中山雕像威严地竖立在纪念馆前,在远处的门楼上写着“大元帅府”这四个大字。看到这么好看复古的建筑,我们很开心,于是我们在此拍了一个大合照合影留念。 慢慢往前走,我们进入了大元帅府进行参观。陈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拿一些介绍大元帅府的小册子回去学习一下。回来一看,觉得这个小册子介绍的很丰富,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从册子上我们可知,大元帅府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原来是为清廷广东督军岑春煊为贴补办学经费而建的水泥厂。1917年7月,孙中山率领部分海军南下,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开展护法运动,选并择此地间大元帅府。 大元帅府由南北两栋三层大楼组成,米黄色的外墙,穹形的门窗给人们以神圣庄严之感。进入纪念馆北楼,北楼主要是关于革命党人为了进行民主共和进行的革命斗争活动的史料展示。从一至三楼共有六个陈列厅,每个陈列厅都展示了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资料、文物及仿制模型,介绍了孙中山当年的革命活动,我们每位参观者都由衷的敬佩孙中山的胆略和革命精神,不折不挠的救国救民志向。下面

我将重点介绍二楼一上楼梯眼前看到的一整块墙上陈列的是孙中山在广州三次建立政权的资料展示。我回想到以前高中历史书上讲的内容,孙中山为了维护共和体制,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南北统一,孙中山曾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前两次是护法运动,均以失败告终,孙中山两次都被迫逃离广州。其中在二次护法中,由于陈炯明的叛变,孙中山差点遇难,宋庆龄也在掩护孙中山逃离中流产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置身于中国革命,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后北洋军阀得到革命成果,孙中山又先后带领革命党进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二次护法……虽然一次次遭遇挫折,一次次的失败,但孙中山及其领导的革命党始终不抛弃,不放弃,继续进行革命。1923年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建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就任大元帅,继续在大元帅府办公,指挥平定了多起叛乱,巩固了广东革命政权。并在1924年1月召开了国民党一大,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促成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为进一步进行革命奠定基础。 南楼展览厅“恢复如旧”的布置,还原了历史原貌。如孙中山办公室、各政要室、卫士宿舍、武装枪械室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物证。我第一次那么亲密接触那时候他们的随身生活用品,以及亲历他们当时朴素而整洁的工作、生活环境。看到他们活灵活现的塑像,就像是他们依然活着,依然在为他们的事业而努力地奋斗着,那种精神信仰

参观中山纪念堂有感精选范文.doc

参观中山纪念堂有感精选范文 参观中山纪念堂有感例文 雄伟的中山纪念堂座落在秀丽的越秀山旁,8月1日早晨,我和爸爸一起去参观这座八角形建筑。 走进大门后,一块绿油油的大草坪展现在我眼前,我的视线落在了海内外闻名的中山纪念堂上,它给我的感觉是十分庄严和气势雄伟,在它前方有一个高大的铜像它就是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像,它看起来十分矫健,双眼眺望着远方,流露出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的感情。纪念堂就像在绿海之中的明珠,这里到处都生长着茂密的树木,在草坪外还生长着各种鲜艳的花朵,为纪念堂增色添彩。 中山纪念堂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整座建筑物色彩鲜明:白色花岗石的基座和石阶,淡青色大理石墙裙,镶乳黄色贴面砖的墙身,彩色水磨石的樑枋,紫红色水磨石的柱子,宝蓝色琉璃瓦的屋顶,墙壁上装饰着美丽的图案。在纪念堂大门正中庄严地悬挂着一块匾天下为公。纪念堂美丽的造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会儿,我和爸爸来到纪念堂的礼堂大厅,那里非常宽畅,大约有几千个座位,分上下两层。那里还有一个大舞台。听爸爸说,经常有一些重大的舞蹈、歌唱表演在这里进行,那里还可以放电影。我参观礼堂的同时,发现那里没有立一根柱子,后来了解到,原来柱子是隐蔽在墙壁间,这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个创新。我情不自禁地说:啊,中山纪念堂真不愧为中国建筑的杰作! 接着,我们来到孙中山史迹展览馆参观,这里陈列着关于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经历的一些资料。我看见了毛主席在195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写的文章。我聚精会神地看了一、二楼的资料,对孙先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把他的事迹、经历深深地记在脑里。孙中山是一个意志坚定、爱国爱民、坚贞不屈的人,难怪周恩来总理说道:孙中山先生对中国人民的伟大贡献,在中国的历史上是永垂不朽的。参观之后,我深受感染,暗下决

秋瑾纪念馆参观有感

秋瑾纪念馆参观有感 秋瑾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城南和畅堂18号,坐北朝南,木构筑,深五进,均为阴阳分瓦硬山造,是一座较典型的江南民居。这里北靠林木苍翠的塔山,离清波荡漾的鉴湖不远,境古雅清幽。秋瑾纪念馆大门上面悬挂着辛亥革命老人何香凝所题的“秋瑾纪念馆”匾额。 孙中山曾写挽联纪念她: “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毛泽东的诗作赞她为“忧忡为国痛断肠”的绍兴名士之一: “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秋风吟,即指女士的绝命词:“秋风秋雨愁煞人”。 她就是秋瑾,风华绝代之女性,近代中华巾帼第一人。 绍兴是秋瑾的故乡,也是秋瑾牺牲之地。秋瑾自号鉴湖女侠,鉴湖既在其故乡绍兴。绍兴有秋瑾的四处纪念地:和畅堂秋瑾故居,大通学堂,风雨亭,轩亭口秋瑾就义处(秋瑾纪念碑)。距绍兴不远的杭州西湖西泠桥畔,是秋瑾墓。我读过秋瑾的诗词文章,对她非常敬佩。在南方工作期间,我有幸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秋瑾的遗迹。 秋瑾生于福建,少女时代回祖籍绍兴生活,就住在和畅堂。她少年聪颖,作诗填词,才名卓著。更可贵的是她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诗词自娱的咏絮才女,她追求人格的独立,追求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豪迈人生。她慨叹“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她自信“他年书勒燕然石,应有风云绕笔来”。她喜爱武术,去萧山外祖家跟表兄学习骑马击剑,回到绍兴后每日清晨到和畅堂后的塔山刻苦练习,练就了一身矫健身手。这更让她英姿飒爽,豪放潇洒。 虽然秋瑾是如此的卓杰,但她也逃不脱当时封建家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安排,父母把她嫁给了湘乡富绅之子王子芳。王子芳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秋瑾秉性端庄凝重,性格又热情豪放,与纨绔子弟格格不入。“知己不逢归俗子,终身长恨咽深闺”。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可以想见。在致友人的信中她写到: “瑾生不逢时,性难谐俗。身无傲骨,而苦乏媚容,于时势而行古道,处冷地而举热肠,必知音之难遇,更同调而无人。” 为了追求知音和理想,她甚至愿意献出生命:“交游薄俗情都倦,世路辛酸味久谙。绿 蚁拼将花下醉,黄庭闲向静中参。不逢同调嗟何益,得遇知音死亦甘。” 但有着烈火般性格的秋瑾决不会就此陷于沉闷无聊之中,她必然会冲破牢笼,追求自由与光明。在北京期间,她耳闻目睹了维新变法的失败,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八国联军的入侵,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和无耻卖国,洋人的横行凶残,这些都激起了秋瑾强烈的义愤。在北京她还结识了吴芝瑛等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友人,接触了大量新思想的报刊书籍。这时候的秋瑾已不是那个闺阁中对月吟诗的女子,她已成为一把锋锐的利剑,要穿透那茫茫的暗夜,拯救危难中的祖国。 “大人处世当与神物游,顾彼豚犬诸儿安足伍?”志向宏大的秋瑾不可能被那个俗子王子芳束缚一生。当时的大量留学生包括鲁迅,陈天华,邹容等这样的精英赴日留学,寻求救国

游中山纪念堂有感

游中山纪念堂有感 这次我们一行四个人来到了中山纪念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此次之行,我受益匪浅。当我们走进大门时,我深深地被眼前的景物所折服,大大叹为观止。眼前是孙中山先生铜像,他庄严的表情正体现了他一生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殿式建筑,正面檐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金字匾。孙中山先生是中国国民党创始人,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中国近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一生为创立民主共和国而奋斗。在1905年,他在《民报》第一次完整地阐明了三民主义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在旧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孙中山领导革命主义者推翻了专制主义封建制度,建立了民国。但是很快革命果实便被袁世凯窃取。在孙中山迷惘之际,共产党的成立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并积极促成第一次合作。在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大会上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民权主义: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 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第一次国共合作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但世随着孙中山的去世,国共合作也失败了。在1927年以后的历史,国共一直合合分分,斗争合作不断。最终共产党统治了中国。 虽然在孙中山的思想指导下,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是我却是有疑问:孙中山的思想是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在孙中山思想的指导下,推翻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社会,但是它并没有结束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且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而后袁世凯又掀起了“尊孔复古”逆流。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革命是失败的。

参观北伐战争纪念馆有感

参观北伐战争纪念馆有感 在我们未去北伐战争纪念馆时,我上网或通过当地同学的介绍,了解到韶关市北伐战争纪念馆是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缅怀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而建。该纪念馆建设和布展总投资1799万元,分为北伐战争展厅、北伐名将展厅等六大部分。馆内共征集到有关孙中山先生及北伐战争时期的文物实物81件(含复制品32件),图片410幅。其中,文物实物包括孙中山先生在韶督师北伐时期使用的硬木办公桌、民国时期孙中山纪念画册等珍贵文物,并对孙中山卧室、办公室、参谋作战室进行了场景复原。 今天,我们终于来到了纪念馆。首先,一座由中山市政府捐献的孙中山铜像庄严肃穆地矗立于蓝天之下。纪念馆是免费开放,有偿讲解。随着讲解员我们进入了纪念馆。进入之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北伐战争的墙雕。金黄色的墙雕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把每位战士的坚决打败军阀的决心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青天白日旗及孙中山先生的传记。纪念馆里陈列的每一张图片,每一件物品,我都细细研读;每一次的军事布置,每一次获得的战斗成果,我都历历在目;每一场战斗的艰辛,每一次战士们的奋不顾身,我的心都在流泪——是感动,为他们生活困苦,战斗艰辛却英勇顽强,奋不顾身;更是感激,是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这幸福的生活!展厅通过大量照片、文献、实物筹史实材料与图表、绘画筹辅助展品有机.结合,全面、亘实地展现了平津战役从发起到胜利结束的光辉历程。 其实给我最大的体会是:历史永远地过去了,但历史也永恒地

存在着,它联结着过去和未来,在当代人的血脉中流淌。无法忘记的是血与火交织的滚烫日子,记忆中永存的是生与死碰撞的闪光瞬间。为今日的幸福与明日的更加美好,让我们走近历史,翻开北伐战役这本耐读的书,去领略那英勇悲壮,令人震撼的一幕。这是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共和国壮丽的史册上,因为它卓著,而成为伟大的开篇,这就是发生在上个世纪的战役。沿着当年的足迹,战场成为今天的画卷,遗址成为今天的殿堂,追寻他们的身影在轰轰烈烈的陆战,开辟了今天胜利的坦途! 通过这次参观北伐战争纪念馆,我们倍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要求进步的我,会更加义无返顾地去接受社会的考验,去接受良好风气的熏陶。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应该勤奋刻苦,在生活中更应该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系里活动,让我们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不要让我们回首往事时却发现自己的行囊仍空空,足印仍曲曲。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作为党课的最后一节课,我们今天参观了辛亥革命纪念馆。领完票之后,怀着激动地心情开始了参观之旅。 从领票处到纪念馆的入口之间是一条长长的斜坡,上面陈放着革命先烈的铜像。一路走过,一个个熟悉的面孔,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黄兴、朱执信、廖仲恺、宋教仁、章炳麟、陆皓东、秋瑾等等革命先驱的塑像,这条坡路的尽头是孙中山的塑像,以及纪念馆的入口。孙中山的目光中透出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进入纪念馆之后,我们顺着参观路线走下去,随着历史的脚步去真实的了解这段历史的进程。在这里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件件真实的历史事件,向我们展示了革命先驱们为了革命所作出的种种贡献。在这里,不仅仅更加生动的了解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孙中山、朱执信、廖仲恺等著名历史人物的事迹,还认识那些大家并不熟悉的辛亥革命志士的介绍。他们同样为打击和动摇清政府的统治基础奉献自己全部的青春与生命。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的失败,让我们了解到了清政府的腐朽和没落,以及封建制度和帝国主义的黑暗。在馆内大量的铜像诉说着革命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甘心承受备受列强欺凌的侵略现实。在这里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清晰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不禁将自己置身于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 再从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在辛亥革命之前,许许多多的爱国人士已经做出了尝试。在鸦片战争之后,许多人意思到了学习西方的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性,但是清政府只是片面的追求军事力量的强大,确实治标不治本的。接踵而至的是戊戌维新运动,却由于初生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最后以失败告终。 在探索中的种种失败的经验告诉我们,需要一种新的革命去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教育的知识分子意思到,必须以武装斗争的革命形式才能解救当前中国的现状。在辛亥革命之前的几次的起义,如广州起义、自立军起义、黄花岗起义和惠州起义,都以失败告终,但是革命先烈的牺牲,唤醒了广大的民众,极大地鼓舞了士气,由于清政府的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了四川的保路运动,是矛盾更大的激发了。由武昌起义打响了第一枪,各省纷纷响应,辛亥革命全面爆发。 革命取得初期的胜利,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虽然最后在帝国主义和袁世凯的联合绞杀下以失败告终,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辛亥革命给我们带来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没落的清王朝,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消灭了皇帝制度,打破了君主世代相袭的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 虽然历史的风云早已过去,但是我们不能忘记这段历史。站在这个时代的我们应该去了解这段历史,从而认识到今天的美好和平的生活来之不易。为了自己、为了祖国的明天,我们要从现在起,把握时机、创造辉煌,为祖国的创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