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心理学统考真题

2015年心理学统考真题

2015年心理学统考真题
2015年心理学统考真题

【简答题参考答案】

1.简述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含义,并简要说明其发展的趋势?

液体能力:即液体智力,是指在新的情境中能够随机应变、解决目前无固定答案问题的能力,主要基于先天禀赋和大脑的神经解剖机能,较少受后天文化教育的影响。一般人20岁以后液体能力达到顶峰,30岁开始下降,液体能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

晶体能力:是指解决存在有固定答案问题的能力,即可以依靠对资料信息的记忆、辨认和理解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学习和社会文化,晶体智力在一生中一直发展,25岁后发展较平缓。

2.什么是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并简要说明二者的异同?

(1)社会助长是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

独进行时好的现象;与之相反的情形则称为社会干扰。

(2)社会惰化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社会惰化的原因:由于团体人数众多,外人的社会影响会分散到每一个人身上,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当个人对于群体的贡献无法被识别,群体归属感又不强时,很容易发生社会惰化。

(3)二者的不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产生的原因不同:产生社会助长作用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

A.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增强了个人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兴奋水平;

B.与他人一起活动,增加了相互模仿的机会和竞争的动机;

C.减少了单调的感觉和由于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劳。

产生社会阻抑作用的原因:

A.他人在场的外在刺激分散与干扰了个体对活动的精力集中;

B.被他人评价意识过强也可能产生焦虑,从而涣散了精神。

②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的条件不同:在复杂的脑力活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人有干扰作用;在简单机械活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人有助长作用。但即使在简单活动中,也只有在个体已经十分熟练地掌握了活动技能的情况下,群体才有助长作用,否则也有阻抑作用。

③作用不同。

3.什么是概念转变?并根据波思纳的理论,说明影响概念转变的基本条件?

概念转变,就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其过程为:引发认知冲突;认知冲突的解决。

波斯纳提出概念转变的四个条件: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4.一篇心理学实验报告包括的内容?

①题目:要把研究问题最重要的特点用最简单的词句说清楚。一般中文标题不得超过20 个汉字。如果字数太少不能说明问题,可

以在正标题外再加上一个副标题。如果是因素性实验,最好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②摘要:也称内容提要,是关于研究的总结,应对研究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和结论做一简短的叙述。应说明自变量,被试的特点,实验设计,所用实验仪器和主要的发现,以及统计考验的显著性水平。因为摘要是放在文章最前面的,所以它提供的信息应使读者了解本研究的主要方面,以便决定是否继续阅读。摘要必须精炼而完整,一般在300字以内;

③关键词:突出文章要点;

④引言:又称序言、引言或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是介绍所研究的领域,回顾和本研究有关的前人研究的成果,过去研究中的矛盾、遗漏以及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⑤方法:包含被试、仪器和材料、实验设计、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设计、实验程序;

⑥结果:要如实地以描述和数量的形式把主要结果呈现出来。结果只要陈述事实,不要解释研究结果,更不要夹叙夹议。

⑦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给以回答,说明本研究与过去有关研究的关系,并指出假设是否可靠,及其原因分析;或提出以后研究思路和方向;

⑧结论:根据研究的全部结果,使读者对于研究发现有简明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⑨参考文献:报告中引用的文献资料;

⑩附录:附录中主要列举与正文中有关的数据资料、研究工具等。

5.简述心理旋转现象及其实验逻辑?

(1)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

表象不仅是一个人的映象,而且是一种操作,即心理操作可以以表象的形式进行,即形象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表象的心理操作、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可处于不同的相互作用中。

(2)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也是一种评定空间智能的重要标尺。或者说,第一,一个物体可以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映像;第二,这个映像还可以进行旋转;第三,映像旋转的速度是相对恒定的。心理学家把这种物体映像旋转的现象叫做心理旋转。

Shepard及其同事于20世纪70年代初展开了“心理旋转”的研究。Shepard和Metzler在1971做了一个心理旋转的实验。在这个实验里,用速示器给被试成对的呈现图形,被试的任务是判定这两个图形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每个图形都是由10个小方块连接起来组成的手柄形,看起来是立体的。这些成对的图形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两个图形相同而方位不同,其中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在平面上转动了一定角度,被试判定它为“相同”才是正确反应。第二种情况是两个图形相同,但其中一个图形在三维空间中旋转了一定角度,对它的正确反应也是“相同”。第三种情况为两个图形不同,它们是镜象对称的,对它们的正确判定是不同。这三种性质不同的图对随机的混在一起。实验

时,每次呈现一个图对,要求被试尽快的作出异同的判定,记录反应时。

这个实验得到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平面对还是立体对,如果两个图形的形状和方位都相同,那么被试只需要一秒就能看出它们是相同的;然而当其中一个图形转动了一定角度,出现方位差后,反应时就

增加了,反应时随方位差度数的增加而增加,两者成正比。不仅如此,从图中可以看出,平均反应时与方位差有着线性关系,反应时是随着方位差度数的增加以固定速率增加的。总体来看,平面对和立体对的实验结果几乎是一样的。

【综合题参考答案】

一、

1.五因素模型是哪种人格理论。

五因素模型是指大五人格理论。即塔佩斯等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形成了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五个因素的英文首字母合起来就是Ocean一词,因此也被称为“人格海洋”这五个因素代表着最大程度的抽象,据此编制的“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NEO-PI-R)在人格评价中应用广泛。

2.五因素模型的形成过程。

“大五”模型从首次出现到正式确定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1949年,Fiske通过对卡特尔的22个变量进行因素分析偶然发现5个因子,这被认为是当今大五模型的第一个版本,这五个因子在自评、观察评

定和同伴评定数据中均稳定出现。Fiske将这五个因子命名为:自信的自我表达,社会适应性,一致性,情绪控制和好奇智力。随后的一系列研究也验证了五个因子的存在。

1990年,Digman和Goldberg分别在《心理学年鉴》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两篇独立的文章标志着人格特质大五模型分类系统正式被提出。

3.五因素模型的具体内容。

开放性: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外倾性: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二、

1.根据……说明人格稳定性和可变性。

人格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方过面,是指个体自出生经成年到老年的整个生命全过程中人格特征形成和表现的过程。人格发展包括稳定和变化两个方面,而人格稳定和变化都有很多形式。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每个人的自我,在世界上不会存在于其他地方,也不会变成其他东西。昨天的我

是今天的我,也是明天的我。过去的我透过现在的我,影响着我的现在和将来。虽然未来不能决定现在,但自我对未来的洞察力能决定现在的我。这就是自我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所谓人格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则不属于人格特征。例如,一个外向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善于交往,喜欢结识朋友,在校外也喜欢交际,喜欢聚会,虽然他偶尔也会表现出安静,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指较为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的东西。人格变化有两种情况。第一,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其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同是特质焦虑,在少年时代表现为对即将参加的考试或即将考入的新学校心神不定,忧心忡忡;在成年时表现为对即将从事的

一项新工作忧虑烦恼,缺乏信心;在老年时则表现为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也就是说,人格特性以不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内在秉性的持续性是有其年龄特点的。第二,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如移民、严重疾病等,都有可能造成人格的某些特征,如自我观念、价值观、信仰等的改变。不过要注意,人格改变与行为改变是有区别的。行为改变往往是表面的变化,是由不同情境引起的,不一定都是人格改变的表现。人格的改变则是比行为更深层的内在特质的改变。

1.简述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含义,并简要说明其发展的趋势?

液体能力:即液体智力,是指在新的情境中能够随机应变、解决目前无固定答案问题的能力,主要基于先天禀赋和大脑的神经解剖机能,较少受后天文化教育的影响。一般人20岁以后液体能力达到顶峰,30岁开始下降,液体能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

晶体能力:是指解决存在有固定答案问题的能力,即可以依靠对资料信息的记忆、辨认和理解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取决于后天学习和社会文化,晶体智力在一生中一直发展,25岁后发展较平缓。

2.什么是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并简要说明二者的异同?

(1)社会助长是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

独进行时好的现象;与之相反的情形则称为社会干扰。

(2)社会惰化是指在团体中由于个体的成绩没有被单独加以评价,而是被看作一个整体时所引发的个体努力水平下降的现象。社会惰化的原因:由于团体人数众多,外人的社会影响会分散到每一个人身上,个人的评价焦虑减弱,使个人在群体中的行为责任意识下降,行为动力也相应降低。当个人对于群体的贡献无法被识别,群体归属感又不强时,很容易发生社会惰化。

(3)二者的不同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产生的原因不同:产生社会助长作用有这样几方面的原因:

A.多数人在一起活动,增强了个人被他人评价的意识,从而提高了个人的兴奋水平;

B.与他人一起活动,增加了相互模仿的机会和竞争的动机;

C.减少了单调的感觉和由于孤独造成的心理疲劳。

产生社会阻抑作用的原因:

A.他人在场的外在刺激分散与干扰了个体对活动的精力集中;

B.被他人评价意识过强也可能产生焦虑,从而涣散了精神。

②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的条件不同:在复杂的脑力活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人有干扰作用;在简单机械活动中,群体情境对个人有助长作用。但即使在简单活动中,也只有在个体已经十分熟练地掌握了活动技能的情况下,群体才有助长作用,否则也有阻抑作用。

③作用不同。

3.什么是概念转变?并根据波思纳的理论,说明影响概念转变的基本条件?

概念转变,就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其过程为:引发认知冲突;认知冲突的解决。

波斯纳提出概念转变的四个条件:对现有概念的不满、新概念的可理解性、新概念的合理性、新概念的有效性。

4.一篇心理学实验报告包括的内容?

①题目:要把研究问题最重要的特点用最简单的词句说清楚。一般中文标题不得超过20 个汉字。如果字数太少不能说明问题,可以在正标题外再加上一个副标题。如果是因素性实验,最好说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

②摘要:也称内容提要,是关于研究的总结,应对研究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得到的结果和结论做一简短的叙述。应说明自变量,被试的特点,实验设计,所用实验仪器和主要的发现,以及统计考验的显著性水平。因为摘要是放在文章最前面的,所以它提供的信息应使读者了解本研究的主要方面,以便决定是否继续阅读。摘要必须精炼而完整,一般在300字以内;

③关键词:突出文章要点;

④引言:又称序言、引言或问题的提出,主要目的是介绍所研究的领域,回顾和本研究有关的前人研究的成果,过去研究中的矛盾、遗漏以及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⑤方法:包含被试、仪器和材料、实验设计、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设计、实验程序;

⑥结果:要如实地以描述和数量的形式把主要结果呈现出来。结果只要陈述事实,不要解释研究结果,更不要夹叙夹议。

⑦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给以回答,说明本研究与过去有关研究的关系,并指出假设是否可靠,及其原因分析;或提出以后研究思路和方向;

⑧结论:根据研究的全部结果,使读者对于研究发现有简明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⑨参考文献:报告中引用的文献资料;

⑩附录:附录中主要列举与正文中有关的数据资料、研究工具等。

5.简述心理旋转现象及其实验逻辑?

(1)表象是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复现的过程。

表象不仅是一个人的映象,而且是一种操作,即心理操作可以以表象的形式进行,即形象思维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表象的心理操作、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可处于不同的相互作用中。

(2)心理旋转是一种想象自我或客体旋转的空间表征动力转换能力,也是一种评定空间智能的重要标尺。或者说,第一,一个物体可以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一个映像;第二,这个映像还可以进行旋转;第三,映像旋转的速度是相对恒定的。心理学家把这种物体映像旋转的现象叫做心理旋转。

Shepard及其同事于20世纪70年代初展开了“心理旋转”的研究。Shepard和Metzler在1971做了一个心理旋转的实验。在这个实验里,用速示器给被试成对的呈现图形,被试的任务是判定这两个图形是相同的还是不同的。每个图形都是由10个小方块连接起来组成的手柄形,看起来是立体的。这些成对的图形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两个图形相同而方位不同,其中一个相对于另一个在平面上转动了一定角度,被试判定它为“相同”才是正确反应。第二种情况是两个图形相同,但其中一个图形在三维空间中旋转了一定角度,对它的正确反应也是“相同”。第三种情况为两个图形不同,它们是镜象对称的,对它们的正确判定是不同。这三种性质不同的图对随机的混在一起。实验时,每次呈现一个图对,要求被试尽快的作出异同的判定,记录反应时。

这个实验得到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平面对还是立体对,如果两个图形的形状和方位都相同,那么被试只需要一秒就能看出它们是相同的;然而当其中一个图形转动了一定角度,出现方位差后,反应时就

增加了,反应时随方位差度数的增加而增加,两者成正比。不仅如此,从图中可以看出,平均反应时与方位差有着线性关系,反应时是随着方位差度数的增加以固定速率增加的。总体来看,平面对和立体对的实验结果几乎是一样的。

2015考研心理学综合题真题参考答案

一、

1.五因素模型是哪种人格理论。

五因素模型是指大五人格理论。即塔佩斯等用词汇学方法对卡特尔的特质变量进行再分析,发现了五个相对稳定的人格因素,形成了著名的大五因素模型,五个因素的英文首字母合起来就是Ocean一词,因此也被称为“人格海洋”这五个因素代表着最大程度的抽象,据此编制的“大五人格因素测定量表”(NEO-PI-R)在人格评价中应用广泛。

2.五因素模型的形成过程。

“大五”模型从首次出现到正式确定有着一个漫长的过程。1949年,Fiske通过对卡特尔的22个变量进行因素分析偶然发现5个因子,这被认为是当今大五模型的第一个版本,这五个因子在自评、观察评定和同伴评定数据中均稳定出现。Fiske将这五个因子命名为:自信

的自我表达,社会适应性,一致性,情绪控制和好奇智力。随后的一系列研究也验证了五个因子的存在。

1990年,Digman和Goldberg分别在《心理学年鉴》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两篇独立的文章标志着人格特质大五模型分类系统正式被提出。

3.五因素模型的具体内容。

开放性:反映出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创造、智能等特质;

责任心:显示了胜任、公正、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克制等特质;

外倾性:表现为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等特质;

宜人性:反映出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等特质;

神经质:包括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等特质;

二、

1.根据……说明人格稳定性和可变性。

人格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一个方过面,是指个体自出生经成年到老年的整个生命全过程中人格特征形成和表现的过程。人格发展包括稳定和变化两个方面,而人格稳定和变化都有很多形式。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在人生的不同时期,人格持续性首先表现为自我的持久性。每个人的自我,在世界上不会存在于其他地方,也不会变成其他东西。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也是明天的我。过去的我透过现在的我,影响着我的现在和将来。虽然未来不能决定现在,但自我对未来的洞察力能决定现在的我。这就是自我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所谓人格

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那些暂时的、偶尔表现出来的行为则不属于人格特征。例如,一个外向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善于交往,喜欢结识朋友,在校外也喜欢交际,喜欢聚会,虽然他偶尔也会表现出安静,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指较为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的东西。人格变化有两种情况。第一,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其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同是特质焦虑,在少年时代表现为对即将参加的考试或即将考入的新学校心神不定,忧心忡忡;在成年时表现为对即将从事的

一项新工作忧虑烦恼,缺乏信心;在老年时则表现为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也就是说,人格特性以不同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内在秉性的持续性是有其年龄特点的。第二,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如移民、严重疾病等,都有可能造成人格的某些特征,如自我观念、价值观、信仰等的改变。不过要注意,人格改变与行为改变是有区别的。行为改变往往是表面的变化,是由不同情境引起的,不一定都是人格改变的表现。人格的改变则是比行为更深层的内在特质的改变。

心理学考试题目

一、名词解释 1.知觉 把感觉的信息,组成一定的模式并对它加以解释的过程就是知觉。它具有整体性、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四个方面特征。 2.比率智商 是一个相对数,它表示儿童智力年龄与实足年龄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为:智商(IQ)=智龄(MA)/实龄(CA)x100 3.思维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4.气质 是个体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表现在个体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 5.前摄抑制 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6.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行为及其背后的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7. 性格 是指在对人、对己、对事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8. 智力 我国较多的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能力,主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现在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包含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9. 有意后注意 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10. 想像 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常所谓的形象思维。 11.情商 情绪智力,心理研究学家梅耶和塞拉维认为它是由感知表达情绪、情绪促进思维、理解情绪、管理情绪等能力组成的能力群。 12.个性 个性,在心理学中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13.记忆

2010心理学统考试题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心理学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招收心理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心理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心理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所择优录取,确保硕士研究生的质量。 I考查目标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普通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普通心理学约100分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约70分 实验心理学约60分 心理统计与测量约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 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综合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III考查范围 普通心理学 [考查目标] 1.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2.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一、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3. 测验法 4. 调查法 5. 个案法 (三)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 构造主义心理学 2. 机能主义心理学 3. 行为主义心理学 4. 格式塔心理学 5. 精神分析 6. 人本主义心理学 7. 认知心理学 二、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 神经元 2. 突触 3. 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二)大脑皮层及其机能 1. 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2. 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3. 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4. 大脑两半球单侧化优势(三)脑机能学说 1. 定位说 2. 整体说 3. 机能系统说 4. 机能模块说 三、意识和注意 (一)意识与无意识 1. 意识的含义 2. 意识的各类 3. 意识的功能 4. 睡眠与梦 (二)注意概述 1. 注意的含义 2. 注意的功能 3. 注意的种类 (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1. 注意的生理机制 2. 注意的外部表现 (四)注意的品质 1. 注意广度

硕士统一考试《心理学》真题试题—单选

硕士统一考试《心理学》真题试题—单选

硕士统一考试《心理学》真题试题单选 一、单选 1.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分支学科是() A.管理心理学 B.社会心理学 C.工程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2.心理过程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 A.认知、情感、行为 B.感觉、知觉、行为 C.情感、意志、行为 D.认知、情感、意志 3.当你的手不小心被针扎的时候,手会立刻缩回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A.脊髓 B.大脑 C.丘脑 D.小脑 4.一位中风患者的右侧肢体瘫痪,其大脑皮层左半球的病变区域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5.通常用来测量持续注意的是() A.警戒作业 B.双作业操作 C.双耳分听 D.负启动 6.司机可以边开车边听音乐,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最恰当的理论是()

A.衰减理论 B.过滤器理论 C.反应选择理论 D.认知资源理论 7.不属于基本味觉的是() A.酸 B.甜 C.苦 D.辣 8.他人在场减少了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干预措施的可能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从众 B.社会学习 C.社会比较 D.责任分散 9."鹤立鸡群"中的"鹤"和"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的"红"容易被人们知觉到,这种现象所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0.先给被试呈现线段a,待其消失60毫秒后,再呈现线段b,人们会看到线段a向线段b 移动,这种现象称为() A.诱发运动 B.动景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11.属于深度知觉双眼线索的是() A.线条透视 B.视轴辐合 C.运动视差 D.纹理梯度 12.属于界定清晰的问题

心理学考研真题 统考 答案与解析

2017年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答案与解析2017年心理学考研已经结束,应众多学员的要求,勤思教研室的老师解析了心理学考研真题以及自主命题院校的真题,仅供学员参考和2018年考研的学生做一个参考! 一、心理学考研真题(统考312)选择题 (一)单顶选择题(1-65) 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沂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这时候向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 A.空间认识 B.道德判断 C.自我观念 D.心理理论 【勤思解析】D,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心理状态与外在行为的认知能力(即对自己或他人的信念、愿望和意图的理解能力)。一般认为,对心理状态的成熟认识是建立在“信念-愿望系统”之上,4岁左右开始形成,其成功标志是成功完成“错误信念任务”的任务,6岁以后儿童才能正确理解“二级错误信念任务”。本题中“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有狼”,即为“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择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 A .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C .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

【勤思解析】D,自我中心观点采择阶段,3-6岁,不能认识到自己观点与他人的不同;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6-8岁,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原因;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阶段,8-10岁,能考虑他人观点,但不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相互观点采择阶段,10-12岁,能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从中立的第三者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和行为,需要儿童能够同时考虑自己和他人的观点,因此属于相互观点采择阶段。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 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学说 【勤思解析】B,班杜拉提出社会学习理论,重点研究了社会学习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性别角色的获得及亲社会行为发展的作用。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其中替代强化是通过榜样进行强化来增强或提高学着者某种特定行为出现的概率。 25、在人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性质)不同,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是运用。该理论的提出者是() A .沙伊 B.莱文森 C.哈维格斯特 D.艾里克森 【勤思解析】A,沙伊根据智力适应理论,把人的一生智力发展划分为不同阶段,见图。沙伊认为,儿童、青少年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

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2012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地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地.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地字母涂黑.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心理状态地是( ) A、感觉 B、想象 C、注意 D、记忆 答案:D 勤思考研解析:感觉、想象、注意都是心理状态,记忆则不然. 2、大脑两半球之间传递信息地神经结构是( ) A、杏仁核 B、内囊 C、边缘系统 D、胼胝体 答案:D 勤思考研解析: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纵裂地底部,连接左右两侧大脑半球地横行神经纤维束,是大脑半球中最大地连合纤维. { 3、神经系统最小地单位是( ) A、突触 B、轴突 C、神经元 D、胞体 答案:C 勤思考研解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地最小单位是神经元. 4、大部分色盲不能区分( ) A、红和青 B、红和黄 C、红和蓝 D、红和绿 答案:D 勤思考研解析:色盲以红绿色盲较为多见,蓝色盲及全色盲较少见. 5、感受性提高地感觉适应现象是( ) A、触觉适应 B、嗅觉适应 C、暗适应 D、明适应 《 答案:D

勤思考研解析:在暗适应时是出现感受性提高,而明适应是感受性降低. 6、当人看到下图,一般都只看到一些乱点,经提示这是一幅骑马图片后,人们就觉得像所提示地内容.这主要体现地知觉特性是( ) (图略)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理解性C知觉恒常性、D、知觉选择性 答案:B 勤思考研解析: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地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地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地意义.该题目体现了知觉地理解性. 7、立体电影利用知觉地( ) A、运动视差 B、纹理梯度 C、线条透视 D、双眼视差 答案:A 勤思考研解析:立体电影是利用人双眼地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地可产生立体效果地电影. ' 8、一名5岁小儿童向怀里抱地布娃娃讲妈妈曾给她讲过地故事,这种语言属于( ) A、对话 B、独白 C、语言获得 D、语言理解 答案:B 勤思考研解析:独白是一个人自言自语,自问自答. 9、安德森提出语言产生三阶段,包括( ) A、构造、转化、执行 B、概念化、公式化、发音 C、构造、转化、发音 D、概念化、公式化、执行 答案:A ,

心理学统考2008年真题 答案解析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强调心理学不应该以意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派是() A.构造主义 B.机能主义 C.人本主义 D.行为主义 2.现代心理学诞生和发展的两个重要历史渊源是哲学和() A.生理学 B.社会学 C.人类学 D.物理学 3.通过裂脑人研究来揭示大脑两半球功能单侧化的科学家是() A.布洛卡(P.Broca) B.拉什利(K.S.Lashley) C.斯佩里(R.Sperry) D.威尔尼克(C.Wernicke) 4.颜色视觉的三个基本属性是() A.色调、波长、照度 B.色调、明度、照度 C.波长、明度、饱和度 D.色调、明度、饱和度 5.视觉感受野位于() A.外侧膝状体 B.额叶 C.视网膜 D.视觉皮层 6.频率理论在解释听觉现象时,使用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A.500HZ以下 B.1000~5000HZ C.5000~10000Hz D.10000Hz以上 7.观众把篮球比赛中穿着不同服装的运动员相应地归为不同的球队,这体现了知觉组织的() A.对称性原则 B.邻近性原则 C.连续性原则 D.相似性原则 8.小张去车站接一位陌生客人,他的预期会影响对这位客人的辨认。这种知觉的加工方式主要是() A.“全或无”加工 B.颉颃加工

C.自上而下的加工 D.自下而上的加工 9.检验注意过滤器理论经常使用的实验范式是() A.双耳分析 B.语义启动 C.双任务操作 D.视觉搜索 10.随年龄增长,个体的快速眼动睡眠量() 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呈U型变化 D.呈倒U型变化 11.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方式是() A.视觉编码 B.听觉编码 C.语义编码 D.形象编码 12.在对系列呈现的学习材料进行自由回忆时,最后呈现的材料遗忘少。这种现象称为() A.首因效应 B.启动效应 C.词优效应 D.近因效应 13.谢帕德(R.N.Shepard)和库柏(L.A.Cooper)的“心理旋转”实验主要说明了表象具有() A.概括性 B.可变通性 C.可操作性 D.稳定性 14.“音乐家必须去创造音乐,画家必须作画,诗人必须写诗……一个人要成为他能够成为的那个人,就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根据马斯洛的观点,这段话体现了人具有()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所反映的动机冲突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6.强调丘脑在情绪中有重要作用的理论是() A.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 B.坎农--巴德情绪理论 C.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D.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最新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 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大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选择题(请在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前的字母填写在括号内。) 1、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理 2、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在深度上对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B心理、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 ()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A、比较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社会心理学 D、实验心理学 E、发展心理学 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心理学考试题库

心理学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它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2、心理过程就是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它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3、认识过程:也叫认知过程,简称为“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4、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这是人和动物都具有的条件反射系统。 5、第二信号系统:是以语言中的词汇为条件刺激物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6、观察法:通过对人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而收集研究资料的方法。 7、实验法:是指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对某些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 8、心理测验法:是指:用经过标准化程序编制的心理量表测量某些心理品质的方法。 9、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并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一种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作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有意后注意: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与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而又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3、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4、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5、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是对信息进行输入、加工、存储和提取输出的过程。 16、再现:又称回忆,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不在眼前,但能把它从头脑中提取出来的过程。 17、再认:当过去识记过的事物重现时感到熟悉,确认是以前识记过的,称为再现。 18、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 19、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个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过程。 20、想象:是一种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形象思维形式,通过想象把概念和形象、具体和抽象、现在和未来、科学和幻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2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2、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23、双趋冲突:当一个人同时并存两种能满足需要目标,它们具有两样的吸引为,但只能选择其中之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4、双避冲突:当一个人遇到两个威胁而都想避开,但又不能全避开时所产生的动机冲突。 25、趋避冲突:当一个人对同一个目标产生两种相反的动机进所产生的冲突。 26、多重趋避冲突:当一个人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一个目标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的作用时,不能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目标,必须进行多重选择,由此而引起的动机冲突。 27、性格:是指人对现实具有评价意义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起核心作用的心理特征。 28、气质:是指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它使人的活动具有显著的个人色彩。 29、能力:是指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决定活动效率,使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 30、心理现象:心理各种表现形式 31、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而形成的反射。 32、无条件反射:是指遗传的不学而会的反射。 33、反射: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规律性的应答。 34、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020年312心理学考研全国统考真题完整版

2020年312心理学考研全国统考真题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探讨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研究者设计一些问题组成问卷,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回答, 然后对其结果进行分析,这种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 B.观察法 C.个案法 D.调查法 2.下列选项中,心理学家与其所属的学派搭配正确的是() A.苛勒——行为主义 B.姆斯——构造主义 C.华生——完形主义 D.罗杰斯——人本主义 3.神经冲动在一个神经元内部的传导方式是() A.声传导 B.光传导 C.电传导 D.化学传导 4.人类的视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5.个体对同类刺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称为() A.差别感觉阈限 B.绝对感受性 C.绝对感觉阈限 D.差别感受性 6.下列有关暗适应与明适应时间的描述,正确的是() A.暗适应时间更长 B.明适应时间更长 C.两者时间相同 D.两者无可比性 7.当驾驶飞机在机场降落时,飞行员会发现前方的景物似乎朝自己运动,近处快,远处慢。 这种现象被称为() A.线条透视 B.空气透视 C.运动透视 D.对象重叠 8.用社会交换理论来判定某种人际关系是否公平时,需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均等原则 B.匹配原则 C.平等原则 D.各取所需 9.下列选项中,属于程序性记忆的是() A.记住了韦伯定律 B.对情绪体验的记忆 C.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能 D.回想第一次上台演讲的情景 10.为了解决问题,个体在间题空间中根据一定规则或程序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这种 策略是() A.逆向搜索策略 B.爬山法 C.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 D.算法策略 11.当运用代表性启发法进行判断时,人们往往忽略了() A.概率信息 B.性别角色 C.权威 D.自我 12.在词汇判断任务中,先呈现“牛奶”再呈现“面包”,与先呈现“电脑”再呈现“面包” 相比,前者将“面包”判断为词的反应时比后者短。这种现象称为() A天花板 B.启动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系列位置效应 13.按照托马斯(K.W.Thomas)的观点,在冲突解决中对双方利益都中度关注的人,采取的冲 突解决模式是()

2015心理学统考真题解析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65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 1.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得观点,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性需要得就是()A.认识需要B.审美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爱与归属需要 【解析】D,马斯洛把人得需要从低到高划分为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得需要、尊重得需要、自我实现得需要。层次越低得需要力量越强,它们能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得生存,因而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得需要不就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须得,但高层次需要得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与精力得旺盛,所以又叫生长需要。 2.远处行驶得汽车瞧起来很小,但人们并不认为汽车变小了,这体现得知觉特征就是()A.恒常性B.整体性C.理解性D.选择性 【解析】A,知觉恒常性,就是指知觉得稳定性或不变性,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得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得稳定性,称为知觉恒常性。 3.一个病人听觉器官正常,但不能理解口语,该患者受伤得脑区域就是()A.布洛卡区B.威尼尔克区C.艾克斯区D.运动区 【解析】B,感觉性失语症(sensory aphasia)又称“威尼克氏失语症”(Wernieke's aphasia)。病变位于颞上回之后部,由于其中储存得听觉语音记忆痕迹受影响,造成理解口语与口语表达困难。此时病人听力正常,但听不懂别人及自己说得话,严重时答非所问,病人常滔滔不绝地独自说个不停,但用词混乱,使人无法理解。 4.下列选项中,与有机体得呼吸、吞咽、排泄等基本生命活动有密切联系得就是()A.脑桥B.中脑C.延脑D.间脑 【解析】C,延脑(medulla oblongata)脊髓得直接上延部分,就是脑干得后段。延髓调节控制机体得心搏、血压、呼吸、消化等重要功能,延髓中得局部损害常危及生命,故被瞧作机体得生命中枢。延髓就是中枢神经系统许多感觉与运动纤维传导得必经之路。其中一些上行冲动能影响大脑皮层得功能、对维持觉醒与产生睡眠有重要作用。向下得冲动参与了肌紧张与躯体运动得调节。另外,延髓内一些神经核团接受内脏感觉传入,参与内脏运动及腺分

2007-2014心理学统考真题章节分类——实验心理学

2007-2014真题章节分类——实验心理学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单选 [09]32.铁钦纳在1901年出版了一部著作,其中对感知觉的研究和心理物理法进行了大量论述,并致力于将实验心理学建立成一个新的学科体系。该著作是()。 A.《定量分析手册》B.《心理学大纲》C.《实验心理学》D.《心理物理学基础》[10]32.注重对单个被试进行严格控制条件下的实验研究,并由此形成了小样本研究范式的学者 是 A.费希纳 B.赫尔姆霍茨 C.斯金纳D.韦伯 [12] 38. 保持量=(认对刺激数目-认错刺激数目)/(新刺激数目+旧刺激数目)×100%,采用这个公式计算,记忆保持量的方法是() A.再认法 B.自由回忆法 C.节省法 D.系列回忆法 [13]32.第一位用实验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现象的学者是:() A、冯特 B、艾宾法斯 C、铁钦纳 D、巴甫洛夫 36.根据波普尔的证伪观点,在心理学研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一个理论如能被实验结果证实,则该理论一定正确 B.一个理论如果能被实验结果证伪,则该理论不一定正确 C.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一定是错误的 D.一个理论导出的预测结果如未被实验支持,则该理论也不一定是错误的 [14]32. 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的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A) A。韦伯 B。费希纳 C。缪勒 D。赫尔姆霍茨 简答、综合题 [13]77. 艾宾浩斯以自己为被试,采用机械重复记忆的方法,对遗忘规律进行定量研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使用的材料是什么? (2)测量记忆保持量的指标是什么? (3)用简图画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 (4)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14]79. 简述心理学实验研究的一般程序。 (二)心理实验的变量与设计 单选 [07] 37、在一个2×2的完全随机设计中,若每种处理使用6名被试,整个实验设计需使用的被试数是

心理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心理学2015 单选11*1 多选10*2 名词解释7*3 简答24分论述2个 34分 一.名词解释 1.突触: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些神经元的树突和胞体接触的 区域。 2.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单位。 3.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的反应,是 由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引起的极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4.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 5.元认知:就是对认识本身进行反思的一个知识系统,即对认识 的认识。 6.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 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7.定势:是指重复光前的心理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其 影响有好有坏。 8.权力动机:是指人们具有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 内在驱动。 9.信度:指测验的可靠程度与稳定性,它以反复测验时能否提供 共同的结果来说明。 10.效度:指测验能测量到所需要测的东西,即测验的效性。 11.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功就行为的主

观判断。 二.简答题 1.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 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制和规律,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描述和测量心理现象和行为,解决“是什么”问题。 2、解释和说明心理现象和行为,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的原因,解决“为什么”问题。 3、能够预测因而也能控制行为,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而实际上,改变行为常常是应用心理学家的基本目的。 2.简述斯滕伯格的智力三元论 人的智力由三部分控制: 1、信息加工成分,即知识、策略、元认识。 2、情境成分,即适应环境、选择适应的环境、塑造环境。 3、经验成分,即对新异任务的反应自动化。 评价:优点,对智力提出了新的解释,并系统的探讨了内部心理过程和如何与文化因素及外部环境进行相互作用以产生有效地智力。缺点,三元理论并没有对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构进行详细的阐述。 3.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流体智力是个体解决新颖、抽象问题时表现出来的能力,不受教育和相关文化的影响,而晶体智力是解决那些需要依

心理学考研真题完整版

一、单选 1.研究人与机器相互作用问题的心理分支学科是() A. 管理心理学 B. 社会心理学 C. 工程心理学D. 实验心理学2.心理过程是人脑能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过程,它包括() A. 认知、情感、行为B.感觉、知觉、行为 C. 情感、意志、行为D.认知、情感、意志 3.当你的手不小心被针扎的时候,手会立刻缩回来。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主要是() A. 脊髓B.大脑C.丘脑D.小脑 4. 一位中风患者的右侧肢体瘫痪,其大脑皮层左半球的病变区域位于() A. 额叶B. 顶叶C. 颞叶D. 枕叶5.通常用来测量持续注意的是() A. 警戒作业 B. 双作业操作 C. 双耳分听 D. 负启动6.司机可以边开车边听音乐,能够解释这种现象的最恰当的理论是() A. 衰减理论 B. 过滤器理论C. 反应选择理论D. 认知资源理论7.不属于基本味觉的是() A. 酸 B. 甜 C. 苦 D.辣 8.他人在场减少了人们在紧急情况下采取干预措施的可能性,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从众 B. 社会学习 C. 社会比较 D.责任分散9.“鹤立鸡群”中的“鹤”和“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的“红”容易被人们知觉到,这种现象所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10.先给被试呈现线段a,待其消失60毫秒后,再呈现线段b,

人们会看到线段a向线段b移动,这种现象称为() A. 诱发运动 B. 动景运动 C. 自主运动 D. 运动后效 11.属于深度知觉双眼线索的是() A. 线条透视B. 视轴辐合 C.运动视差 D. 纹理梯度 12.属于界定清晰的问题(well-defined problem)是()A如何成为一名优秀教师B如何根据已知条件解应用题C怎样读好一本书 D 怎样教育子女成才 13.容易出现群体思维的是()A高凝聚力的群体B低凝聚力的群体C民主的群体D放任的群体 14.爱因斯坦说:“在我的思维结构中,书面的或口头的文字似乎不起任何作用,作为思维元素的心理的东西是一些记号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意向,由我随意的再生和组合……”这段话所体现的主要思维种类()A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抽象思维D常规思维15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个体在感到未来不可预测,组织结构不稳定以反社会秩序受到威胁时,该个体所产生的主要需要是:() A生理需要B 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需要D尊重需要16根据斯腾佰格的成功潜力理论,个体比较、判断、评价和批判等思维活动属 于() A分析性智力B生存性智力C空间性智力D先动性智力 17小莉活泼好动,热情大方,行动敏捷,适应力强,但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

2017年考研心理学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考研心理学统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力比多学院考研历年心理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前辅导效果非常显著,通过名师辅导、视频授课、专家答疑等多种手段,提供多层次全方位优质服务获得了广大学员的普遍认可和一致好评! 力比多学院网校将在12月24日、25日专业课考试结束后,第一时间发布2017年心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同时力比多学院金牌讲师将对真题及答案进行文字解析与估分,为广大考生提供专业服务。 关注力比多学院威信工种号:心理学考研人!回复相关关键字即可查看相关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22、向幼儿讲述“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告诉幼儿东郭先生让狼藏进了自己的书袋,后来猎人赶来了。这时候儿童提问“猎人知不知道书袋里藏着狼”。这一问题考察的是() A、空间认识 B、道德判断 C、自我概念 D、心理理论 23、根据塞尔曼对观点采摘的研究,儿童能从中立的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别人的想法与行为,这属于()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 C、自我反省的观点采择 D、相互观点采择 24、认为儿童的侵犯行为是通过替代强化而获得的理论是() A、生态系统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知觉学习理论 D、条件反射说 25、在人生的不同发展时期,智力活动的任务(性质)不同。儿童青少年时期智力发展的根本特征是获取。而成年时期智力活动的性质是运用。该理论提出者是() A、沙伊 B、莱文森 C、哈维格斯特 26、斯金纳训练各自学习走“8”字形路线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A、连续接近技术 B、给予线索技术

C、消退技术 D、负强化技术 27、社会认知理论认为,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最大的因素是() A、直接经验 B、替代经验 C、言语劝说 D、情绪唤醒 28、关于学习的含义,错误的表述是() A、人与动物都需要学习 B、学习就是有机体的行为改变 C、学习是有机体获得经验的过程 D、学习是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 29、某学生在学校的数学计算测验中表现良好,购物时却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适合解释这一现象的迁移理论是() A、结构匹配理论 B、关系转换理论 C、建构主义迁移理论 D、产生式迁移理论

心理学考研真题(2016)

心理学考研真题(2016)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张明在实验室考察不同颜色对人视觉的影响,李亮在日常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 A有无自变量B有无因变量C控制额外变量D有无研究假设 【参考答案】选C。 2、1967年《认知心理学》出版标志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作者是() A斯滕伯格B布鲁纳C奈塞尔D西蒙 【参考答案】选C。 3、病人因颞叶受伤而导致受损的功能主要是() A听觉B视觉C嗅觉D味觉 【参考答案】选A。 4、在裂脑人实验中,假设给被试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右视野呈现单词“杯子”,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是() A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 B右手选出苹果 C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 D口头报告看到的苹果 【参考答案】选A。 5、若以黑色圆点实验刺激材料,成人注意广度的平均水平是() A3-4个B4-5个C6-7个D8-9个

【参考答案】选D。 6、剥夺人的快速眼动睡眠后,让其重新入睡,其快速眼动睡眠通常会() A增加B消失C减少D无变化 【参考答案】选A。 7、在声音传导的过程中,中耳三块听小骨把声音最终传递到() A柯蒂氏器B正圆窗C卵圆窗D前庭器官 【参考答案】选C。 8、在夜空中,由于浮云的移动,使人们联想为浮云后面的月亮在动,这种现象称为() A运动后效B诱导运动C自主运动D动景运动 【参考答案】选B。 9、右图所示的向日葵近疏远密,它说反应的视觉线索是() A空气透视B线条透视C纹理梯度D对象重叠 【参考答案】C。 10、最早的社会心理学实验室() A社会比较B监狱模拟C从众D社会助长 【参考答案】选D。 11、小明嚼口香糖玩时,不慎将10元纸币掉到狭缝里,几经尝试,无法用手取出,最后在别人建议下用口香糖粘初,小明开始没有用这样的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功能固着B原型启发C动机D知识表征 【参考答案】选A。 12、进行三段论推理时,有时出现错误的结论。例如“有些哲学家是诗人,有些诗人是画家,所以有些哲学家是画家。”伍德沃斯对这种错误推理的解释是() A前提逻辑产生气氛影响人的结论

2010年心理学统考真题完全版(带选择题)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下列心理学派与其代表人物,正确匹配的是 A. 机能主义——冯特 B. 格式塔——铁钦纳 C. 人本主义——罗杰斯 D. 构造主义——詹姆斯 2. 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诊断与治疗个体的心理障碍,改善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 科是 A. 教育心理学 B. 发展心理学 C. 生理心理学 D. 临床心理学 3. 右图为大脑半球分区结构图,其中①②③④四个区域分别代表的是 A.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B. 枕叶额叶颞叶顶叶 C. 顶叶颞叶枕叶额叶 D. 颞叶顶叶额叶枕叶 4. 当看到雄伟壮观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时,你的大脑皮层接收的是 A. 眼睛传来的光波 B. 感觉通道里传来的神经冲动 C.“鸟巢”的形象 D. 感觉通道传来的电磁波 5. 向远方直线延伸的两条平行铁轨看起来逐渐聚合,个体据此判断距离。他所依赖的单眼线索是 A. 视轴辐合 B. 线条透视 C. 运动视差 D. 运动透视 6. 一般而言,对于时间间隔主观估计的间隔时间是 A. 1秒 B. 3秒 C. 5秒 D. 7秒 7. 7. 一件白衬衫在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和阳光明媚的户外亮度不同,但是人们仍然将其知觉味白衬 衫。这种知觉特性是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 8. 根据米勒(https://www.doczj.com/doc/9414108518.html,ler)的研究,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 3±2组块 B.5±2组块 B. 7±2组块D.9±2组块 9. 学生在考试时,回答选择题的记忆运动主要是 A. 识记 B. 保持 C. 再认 D. 回忆 10. 要求幼儿对香蕉、苹果、皮球、口琴等进行分类,幼儿将苹果与皮球归为一类,香蕉 与口琴归为一类。由此表明他们所具有的概念种类是 A. 具体概念 B. 抽象概念 C. 合取概念 D. 人工概念 11. 解决“河内塔”问题最有效的策略是 A. 手段—目的的分析策略 B. 算法策略 C. 逆向搜索策略 D. 选择性策略

2018心理学统考真题及答案完整

2018 年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除嗅觉外,感觉信息传入大脑皮层最后一个中转站是( a > A 丘脑 B 下丘脑 C 海马 D 桥脑 2、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 d > A 顶叶,额叶,颞叶,枕叶, B 顶叶,枕叶,颞叶,额叶 C 枕叶,额叶,顶叶,颞叶 D枕叶,颞叶,顶叶,额叶 3、根据听觉位置理论,耳蜗对高频声波反应的敏感区域位于( d > A 顶部 B 中部 C 背部 D 底部 4、甜蜜的嗓音、温暖的色彩这种感觉现象是( d> A 适应 B 对比 C 后像 D 联觉 5、故地重游往往令人触景生情,回忆起许多在其他情况下不太容易想起的,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C> A 层次网络模型 B 逆行性遗忘 C 编码特异性原理 D 激活扩散模型 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为了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个体对初次识记的无意义材料进行复习的时间应在识记后 ( c >Hp6wt1qXY1 A 1 小时内 B 2-12 小时 C 13-24 小时 D 24 小时后 7、小明在游戏中把凳子当马骑,这种活动反应的想象功能是( c > A 再造 B 补充 C 替代 D 预见 8、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人们由此得出“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的结论。这主要体现的思维特征是 ( a>Hp6wt1qXY1 A 间接性 B 抽象性 C 概括性 D 理解性 9、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是( d > A 音位 B 语素 C 词 D 句子

10、按照耶克斯 - 多德森定律,在描述唤醒水平与绩效水平之间的关系时,必须说明 ( a > A 任务难度 B 任务参与 C 被试年龄 D 被试性别 11.针对同一事件或现象,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如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对于半杯水,甲觉得“还有半杯水,很高兴”;乙觉得“只在半杯水了,真痛苦” 。这一现象反映的情绪特征是 (A> Hp6wt1qXY1 A。主观性 B。感染性 G情境性 Dt两极性 12.在情绪研究中,研究者长期以来争论的主要问题是(C> A。情绪的产生是否与生理活动有关 B。情绪是否具有动机功能 G情绪和认知是否相互独立 0基本面部表情是否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13.某儿童智力测验的原始分数为 130,其所属年龄组的平均分为 100,标准差为 15,他的智商是 C A.100 B.110 C.130 D.145 14.高尔顿研究了遗传因素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其研究方法是(A> A。家谱分析B。动物实验C。心理测验D。社会实践调查 15.小张喜欢做新颖和有价值的事情,而且经常能够提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观点。他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 C 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 C。创造能力 D。分析能力 16.与艾森克提出的稳定外倾人格类型相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B> A。胆汁质 o抑郁质。多血质 Co黏液质

2016年心理学312统考真题汇编

权威师资优质教学博仁考研https://www.doczj.com/doc/9414108518.html, 2016年心理学312统考真题部分2016年研究生考试已经落下帷幕,16年的同学们可以稍作休整,养精蓄锐后备战复试。对于备考2017年心理学考研的同学们来说,真题是最具参考性的指导资料,精确的真题解析能够帮助大家找准复习方向, 不走弯路,直击考试重点,轻松考研。博仁考研老师为备考2017年心理学研究生同学们整理出2016年心理学312统考真题,更多自主命题院校真题及答案可以咨询博仁教育老师。 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张明在实验室考察不同颜色对人的视敏度的影响,李亮在日常的教学环境条件下考察不同教学方 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两人研究方法的不同在于() A、有无自变量 B、有无因变量 C、控制额外变量的程度 D、有无研究假设 2、1967年《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该书的作者是() A、斯滕伯格(R.Sternbeng) B.布鲁纳(J.Bruner) C.奈塞尔(U.Neisser) D.西蒙(H.Simon) 3.病人因颞叶受伤而导致受损的功能主要是() A、听觉 B、视觉 C、嗅觉 D、味觉 4、在裂脑人实验中,假如给被试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右视野呈现单词“杯子”,他能顺利完 成的任务是() A、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 B、用右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 C、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 D、用右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 5、若以黑色圆点为实验刺激材料,成人注意广度的平均水平是() A、3-4个 B、4-5个 C、6-7个 D、8-9个 6、剥夺人的快速眼动睡眠后,让其重新入睡。其快速眼动睡眠通常会() A、增加 B、消失 C、减少 D、没有变化 7、在声音传导的过程中,中耳三块听小骨把声音最终传递到() A、柯蒂氏器 B、正圆窗 C、卵圆窗 D、前庭器官 8、在夜空中,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误以为浮云后面的月亮在动。这种现象称为() A、运动后效 B、诱导运动 C、自主运动 D、动景运动 9、右图所示的向日葵近疏远密,它所反映的距离知觉线索是() 第1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