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孟浩然与李白的故事介绍

孟浩然与李白的故事介绍

孟浩然与李白的故事介绍
孟浩然与李白的故事介绍

孟浩然与李白的故事介绍

孟浩然是唐朝非常有名的诗人,特别擅长山水田园诗,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的代表

王维并称“王孟”。孟浩然的这一生,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很高但是在仕途上却不那么顺,一生都不曾入仕,没能获得什么官职,但仍能被世人牢记也算圆满,

孟浩然和李白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不过要论成就李白这个后辈要比孟浩然这个前辈

强多了。李白,唐朝有名的诗人,号“青莲居士”,有“诗仙”的称号,他的诗即使是现在,仍被许多学者争相研读。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岁,两人认识前,孟浩然的名字已经被

许多人熟知,李白就一直很仰慕他,渴望跟“偶像”见一面。有一次李白在黄鹤楼上喝酒,听说孟浩然就在附近飞襄阳隐居,便立马去拜访他。孟浩然也早就听说李白的大名,衣服

都还来不及整理就出门迎接李白,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饮酒、

作诗、谈人生、谈抱负,人生好不快活。

但是好景不长,孟浩然不久后便要去远游,李白有事在身不同同去,不然照李白热爱

游历山河的性格,铁定会和孟浩然作伴。临别前,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设宴践行,酒过

三巡,站在高楼上眺望远处渐行渐远的帆船,李白内心百感交集,写下了一首后世传诵千

年的千古名句送别孟浩然。

孟浩然,唐朝有名的诗人,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生于6,死于740年,他

这一生在艺术的成就高过他在仕途上的成就,因为他一生都不曾入仕,没有获得过一官半职,但是却和王维并称“王孟”,诗歌广受后人传诵,也算是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其实,孟浩然的生平还是比较曲折的,但孟浩然也在波折中得到过宁静。6,孟浩然

出身在一个有恒产的书香世家,既然是书香世家,少不了要研习诗书,年少时以读书为主,23岁在鹿门山隐居,奠定了以后的隐居路。而后可能是觉得大丈夫读那么多书不能不用,自己也想做出一番成绩,便开始了他的求仕之路,经过漫游求仕、入京求仕都失败后,心

灰意冷的孟浩然再次选择隐居,过着不问世事的生活,却在这段隐居时光里,有幸结识李白,并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而后在李白离开后,孟浩然开始四处漫游,寄情于山水。

这就是孟浩然的生平,曲折过,也平静过。于孟浩然而言,他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大概就是与友人一起寄情于山水的时候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孟浩然李白

李白结识孟浩然的时间,当在开元十三年(725)。另据刘文刚《孟浩然年谱》,开元十四年三月,孟浩然出游扬州,途经武昌遇李白。李白在黄鹤楼作诗送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称孟浩然为“故人”,因此二人成交必在开元十四年三月之前。 李白没有诗涉及王维,而对孟浩然却极为仰慕。他在《赠孟浩然》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楫清芬。”诗人对孟浩然倾注了一腔真情,热烈地赞美了他的高洁品质。 李白是把孟浩然当作学习的榜样的,钦佩他甚至到了“高山安可仰”的程度。李白的为人和诗风,是明显受到过孟浩然的影响的,归结起来,可有五点。影响之一,表现在不依附权贵,依违取容的为人品格上。孟浩然憎恶权奸,唾弃趋炎附势之徒,宁肯“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也不肯立于污朝,这些诗句所表现的品格,正与后来李白那种平交王候、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行为是一脉相通的。影响之二,表现在任侠精神上。孟浩然《送朱大人秦》诗云:“游人武陵去,宝剑值千金。分手脱相赠,千里一片心。”类似这些表现任侠精神的诗句,在李白诗中可以说俯拾即是。影响之三,表现在诗风上。孟浩然的诗,多写“有我之境”,遣词用语往往突出主位。“我”、“予”、“余”屡见不鲜。“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等等,不胜枚举。而李白的诗则更是如此,强烈的个性,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与孟浩然相比则有出兰之色。“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等等,处处有我。不像王维,惯写无我之境。影响之四,上安旗先生写过一本《李白传》,其中有一段描写李孟谈诗,是这样的:“李白又把新作《江夏行》拿给孟浩然看了,孟浩然说:‘看来,贤弟是长于乐府歌行。’李白说:‘我还说不上擅长,只不过这几年来听了些蜀籁、巴曲、楚歌、吴吟,为它们所感动,不知不觉便学起它们来。’接着,两人便就乐府歌行这种形式畅谈了一番。李白受孟浩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李白赠孟浩然的诗,除上引二首外,尚有《淮南对雪赠孟浩然》、《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孟浩然》和《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三首。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友谊,该有多么深厚。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李白《赠汪伦》和《赠孟浩然》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白《赠汪伦》和《赠孟浩然》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①,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①中圣,曹魏徐邈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 “中圣”就是喝醉酒。 (1)两诗都为赠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不相同。请结合具体诗句 作简要分析。(6 分) (2)《赠孟浩然》最后两句所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参考答案 (1)《赠汪伦》一诗抒写了别离的深情(1 分)。深湛的桃花潭水触动了 离人的情怀,尚且比不上汪伦的深情厚意,将水深与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2 分)。《赠孟浩然》一诗抒发了李白对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品格的钦敬爱 慕之情(1 分)。首联“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 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直抒仰慕之情。(或:颔联和颈联写浩 然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蕴含敬爱之 情。或:尾联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 “安可仰”之叹, 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 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2 分)(任选一处分析即可)

(2)运用了比喻和借代的手法(2 分)。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 山,用“清芬”来借代孟浩然本人(2 分)。 [李白《赠汪伦》和《赠孟浩然》古诗 阅读答案 及赏析 ]相关文章:


小学四年级语文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四年级语文教案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一、【注解】: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xuān miǎn: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二、阅读下面李白的《赠孟浩然》,然后回答问题。

⑴、这是一首向朋友表示崇敬之情的诗,全诗的抒情主线贯穿着一个__字。(2分) ⑵、诗人笔下的孟浩然具有什么特点?(4分)______ ⑶、本诗中的“风流”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高山安可仰”让我们联想到哪个成语?(6分) 参考答案:、⑴、爱⑵、文采出众、蔑视功名、超然隐逸、高风亮节。 ⑶、“风流”指有才学而不拘礼节;高山仰止 ●三、【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tì tǎnɡ闻名天下。 青春年少鄙弃功名不慕官冕高车, 白头浩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星夜明月之下常常饮酒醉得非凡儒雅, 迷恋繁花绿草他不事君王胸怀那么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啊,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那清澈芬芳的道德光华! ●四、【评析】: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

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 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景仰。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从此诗可看出,李白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李诗纬》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本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

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故事

李白和孟浩然的友情故事 孟浩然 也是唐朝的大诗人,虽然名气不及李白 ,但是个李白的关系非常的好。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可谓亦 师亦友。他们之间互相帮助、感情深厚,从李白的诗句 中也可以窥见一二。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 。 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 面对美景, 自然是诗情大发。 正想提笔赋诗, 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 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 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 头。 ”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 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 胸中块垒, 难以展抒。 后来到金陵,游金陵凤凰台时,一时兴起,便写下《登凤凰台》一诗,欲与 崔颢一较高低, 其诗为: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 见使人愁。”其风格意境却有相似之处,而境界高远确也难分高下了。 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以表 达自己的朋友的钦佩。《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能得李白 如此厚爱的人,当少之又少了。 李白和孟浩然,是相当要好的朋友 据说,当时,李白是看了孟浩然的《春晓》,觉得这首诗写得很妙,而后二 人成了朋友。 后来,一次,李白游黄鹤楼。诗情大发,正想提诗,却见崔颢的诗已然在墙 上: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看这诗,写得如此之妙,顿时间觉得自己刚才想好的那首诗,不如见

李白的资料故事及人物生平详解

李白的资料故事及人物生平详解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见了,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经过精心整理的李白的资料故事及人物生平详解,欢迎广大读者阅读和参考,更多相关资料尽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人物生平】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出生于吉尔吉斯斯坦碎叶河上的碎叶城,属唐安西都护府(今楚河州托克马克市),成长于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其与杜甫合称大李杜(小李杜指李商隐和杜牧)。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安史之乱发生第三年(756年),他感愤时艰,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斗争,兵败受牵连流放夜郎

(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写下《早发白帝城》。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不久即病逝,也有说“醉致疾亡”(见皮日休《李翰林诗》)。也有说是喝酒猝死(见《旧唐书》)。也有说是醉酒入湖中捉月溺死,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且广为流传。 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才华横溢;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李白诗篇传诵千年,众多诗句已成经典,例如“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李白的诗作在全唐诗中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杜甫曾经这样评价过李白的文章: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远游】 唐朝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凡祖先是经商的或祖先做过生意的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李白正好犯了这两条,所以他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因故,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江陵遇道士,鹏程万里飞。李白在江陵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李白见到这个倍受恩宠的道士,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李白气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

古代诗人的小故事

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杜甫

唐军收复长安以后,杜甫也跟着许多官员一起回到长安。唐肃宗把他派到华州(今陕西华县)做个管理祭祀、学校工作的小官。杜甫带着失意的心情,来到华州。那时候,长安、洛阳虽然被官军收复了,但是安史叛军还没消灭,战争还很激烈。唐军到处拉壮丁补充兵力,把百姓折腾得没法过活。有一天,杜甫经过石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南),时间已经很晚了。他到一家穷苦人家去借宿,接待他的是老农夫妻俩。半夜里,他正翻来覆去睡不着觉的时候,忽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杜甫在房里静静听着,只听到隔壁那个老人翻过后墙逃了,老婆婆一面答应,一面去开门。 进屋的是官府派来抓壮丁的差役,他们厉声吆喝着,问老婆婆说:“你家男人到哪里去了?” 老婆婆带着哭声说:“我的三个孩子都上邺城打仗去了,前两天刚接着一个儿子来信,说两个兄弟都已经死在战场上。家里只有一个儿媳和吃奶的孙儿。你还要什么人?” 老婆婆讲了许多哀求的话,差役还是不肯罢休。老婆婆没有法子,只好自己被差役带走,到军营去给兵士做苦役。 天亮了,杜甫离开那家的时候,送别的只有老农一个人了。杜甫亲眼看到这种凄惨情景,心里很不平静,就把这件事写成诗歌,叫《石壕吏》。他在华州的时候,前后一共写过六首这样的诗,合起来叫做“三吏三别”(《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由于杜甫的诗歌大多是写安史之乱中人民的苦难,反映了唐王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所以,人们把他的诗篇称作“诗史”。

关于李白的文章

给你两篇原创文你自行挑选吧 月光下忆起你 夜,没有喧嚣,一切,仿佛整个宇宙如死水般沉静.也许,我不 应该入睡,今夜,注定了要穿越时空,与你想见.浩瀚的宇宙流 动着美丽的繁星点点,一片璀璨,彩色的梦幻似乎已将所有遮掩,表面的流光也许是眩目的,但当繁华落尽,皎洁月光照亮黑夜,洒在人间的那一瞬间,就都明白,撕开玻璃纸,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颗与众不同的心. 五千年,起起落落,站在盛世顶端的,不是大唐的熠熠辉彩,而是你,浓缩了一个王朝的背影,在 剑气啸成的月光下,独饮那一杯愁断肝肠的清酒,酒虽清,却 知其中苦涩滋味,只有你知道.也许我并不懂你,也许是懂你真 的很难.有的时候,感觉你的什么故事我都不知道,但有的时候,你却离我那般贴近.近的好象就活生生在我耳边,讲述着那些 轻纱迷离的历史,当我更想追溯时,你却触摸不到.多少次,当 我为此焦急时,总有一个声音回荡,习惯就好.习惯,这一切似 乎只是个梦,连我自己也不清楚为何会梦到你,你是一个印记, 就像你的诗,永远不会失去魔力,吸引着我.读你的诗,无论是 什么,我总是喜欢,你仰天长笑,潇洒挥别锦衣玉食,将千金散尽,只为博得友人会心一笑.但当夜深人静时,月光下,一个孤 独的背影,一壶酒,一把剑,漫天桃花与你的泪一起撒下.我知道,那杯中酒,是千丝万缕的辛酸.终于,你明白了,那锦绣长安 不是容身之地,那只不过是历史必然留下的所谓繁华,那里不 属于你,因为仙人的家在青埂峰下.离开,是你的选择,是这选择,完美了你的一生,给历史留下一个与众不同的李白. 梦李白 黄昏,河水波光粼粼,倚着桥上的石栏,闭眼倾听 潺潺的流水声,思绪万千。迷糊中看到了一条大河。那混 浊的河水,一浪高过一浪,向东奔腾,涛声震耳欲聋,似 一头雄狮在咆哮,要把大地吞噬。“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脑海浮现。却见岸边有一裘白衣,清

我心中的李白

李白,一个存在于我们学生时代语文课本中的人物,他的作品,无处不在。我相信,每一个学过唐诗的人,对李白的作品从来不会陌生。小至幼儿园,大至白发苍苍的学者,说起李白,也许都能随口说出一两句他的雅作。似乎在每一个时期,我们都会接触到李白的作品,并从中习得人生的另一番感受。对李白最原始的印象,是从《静夜思》开始,这短短的四句唐诗,开启了我对李白诗作的认识之路,也开启了我对唐诗的学习之路。 然而,毕竟年少无知,对于李白的认识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对其作品的认识上,对他的体会,也只是通过其作品体会李白创作时的情感。这样的认识,是极为肤浅的,因此有时候常常不能理解李白为何有那么多饱满的情感,只能将其归结为才子多情愁。慢慢地通过对李白生活背景的了解,才渐渐明白他为何会有这么多饱满而复杂的情感。李白的人生过于丰富,经历过于繁杂,性格矛盾重重。李白历经大唐盛世,遭逢安史之乱,一生彷徨流离,传奇悲烈,出生于一个家道殷实却非显族的家庭,这迫使他为了得到权势,而想方设法地追逐功名,却又因为文人的傲气而不能摧眉折腰。李白既庸俗又洒脱,既重情又多情,既喜山好水,又不愿碌碌无为,矛盾贯穿一生,这便是真正的李白。也是这样矛盾的性格,才促使他有那么多那么多气壮山河却也情感丰富的诗作呈现于世人眼前。 李白的骨子里,有大丈夫的壮志豪情,也有诗人特有的细腻柔情以及对世间事物敏感的体会。他将每个时期所面临的悲欢离合,都以文字的方式记载下来。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他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样不得志的仕途,让李白写出了《行路难》这样的感慨万千的佳作。短短的诗作,表达了世路之艰难和离别的悲伤。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所有和他一样满怀抱负却遇不到伯乐的人,同时也似乎在告诉自己大丈夫有才学何患无处施展。这样的诗句,也鼓励着世世代代奋斗中的人。他虽然满怀抱负,却因为诗人的傲气不能摧眉折腰。这样的气节,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李白在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写了这首诗。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我不得开心颜”,畅快地表明自己不会为了权贵放弃自己原则的心。同时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这样奇特的写作方式,不愧为“诗仙”。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导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⑵,烟花三月下扬州⑶。 孤帆远影碧空尽⑷,唯见长江天际流⑸。 注释 ⑴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⑵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辞:辞别。 ⑶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下:顺流向下而行。 ⑷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⑸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向我挥手告别,阳光明媚的三月他要去扬州。 他的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中,只看见滚滚长江在天边奔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友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在漫游和飘泊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足迹遍布中原内外,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李白东游归来,至湖北安陆,年已二十七岁。他在安陆住了有十年之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以诗酒会友,在外游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也就是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孟浩然对李白非常赞赏,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一至六年级所学李白的诗

赠别诗 1 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写景诗 4 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 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8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10 望天门山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11 游山西村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12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3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4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15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田园风光)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6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田园风光)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17 乡村四月宋翁卷(田园风光)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8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叙事诗 19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20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21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四励志诗 22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23 绝句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24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哲理诗 25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6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状物诗 27 草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8 咏柳唐贺知章

谈孟浩然的“隐逸”

谈孟浩然的“隐逸” 谈孟浩然的“隐逸” 李白酒隐安陆时,和他的前辈诗人孟浩然很有交往,李送给孟很多的诗,表达了对他的崇敬和倾慕。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 李白是接近他的人,这观感和评价应该是正确的了。《孟浩然集》的编者王士源大概也是孟的熟人,在《集序》中他也说:“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学不为儒,务掇菁藻,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这和李白所写的是相合的,不过更具体罢了。 孟浩然的一生是很简单的。《旧唐书》、《新唐书》都替他立了传。王士源当日曾叹息道:“嗟哉!未禄于代,史不必书。”这总算颇不容易了,但《旧唐书》却只寥寥记下:“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与之唱和。不达而卒。”这样几笔。《新唐书》写得稍微多一点:记了他在太学赋诗;在王维署中偶值玄宗,令诵己作,因“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

疏”,没讨到皇帝的欢喜而见放;记了采访使韩朝宗要带他入京,他却故意与人饮酒,弄得韩采访很生气,京师也没去成;。。等等。但内容还很空泛。 这不怪写传的人,这样的传和他是相称的,他的一生到底是简单的。经历简单,并不等于说这个人的思想也简单。他是隐者,李白说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这都是对的,但真正到达这境地却有过程的。 《旧唐书》说他:“隐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最后还是“不达而卒”,可见他四十以前乃至四十以后,绝大部分时间过的是隐者的生活,这是无疑的。孟浩然生逢开元盛世,既为“盛世”,“隐居”似不相宜,孟自己也说:“圣主贤为宝,卿何隐遁栖”?为了回答 这问题,闻一多先生在他的《孟浩然》论文中提出,他的隐居是为襄阳的历史地理环境所决定:“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这正是隐居的好去处;“从汉阴丈人到庞德公,多少令 人神往的风流人物,我们简直不能想象一部《襄阳耆旧传》,对于少年的孟浩然是何等深厚的一个影响”,“孟浩然原来是 为隐居而隐居,为着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闻先生这回答是不很完全的,这些是原因,但并非最主要最重要的。 入长安以前,孟浩然一直在襄阳住了三四十年,到底他

我心目中的李白

【篇一:我们心目中的李白】李白是唐朝时期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是一位继屈原之后的浪漫主义诗人。今天老师为了让我们更了解李白,就讲了许多有关于李白的资料。老师说:李白很爱四处游玩,他的一生做过三次旅行这三次旅行几乎游遍了整个中国在旅行中他还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篇,如:望庐山瀑布,独坐敬亭山等诗。老师还告诉我们,李白的生平十分坎坷,不过不管怎么样,李白都没有放弃他写诗的信念,所以他取得了现在那么大的成就。之后,我们一起朗诵了一首李白的将进酒。,读完之后,老师有告诉我们:李白很喜欢喝酒,作诗前都要喝一杯酒,不过他正因为喝酒,导致李白晚年喝酒所产生幻觉,跳到河里捞月亮而死。李白的每一首诗都写得很好,谁就来挑一首点评一下,老师说。我来一首望庐山瀑布吧。我理直气壮地说:他的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瀑布写得活灵活现,令人已经身临其境,我仿佛从奔腾不绝的瀑布形象中看到了李白飘逸的身影从飞流隆隆的轰鸣声中听到诗人内心的呼喊。讨论就要结束了,我不禁感叹起来:唐代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高峰,而李白无疑是这个高峰上的峰顶,李白就是我心目中的神圣的诗仙。【篇二:我心目中的李白作文500字】在我的心目中:你是一个别具一格的人,你是一个不攀权附贵的人,你是一个永远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人,你就是一代诗仙李白!大川大河的浩荡气魄孕育着你的浪漫诗文,陶冶着你的情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出你和孟浩然之间的深厚友情。从《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你精神上所承受的重压,但我们更应注意的是你并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诗中仍然倾注着你豪迈慷慨的情怀。你那种豪放坦率的洒脱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美丽的山河是你创作的灵感,那皎洁的明月是你情感的寄托。从记事起我们就会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是最简洁的思乡,那是最简单的朴素的挚爱。小学时,我们又读你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你的天真浪漫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的逸兴壮思跃然纸上。你用你纵横恣肆的笔写着你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对这片土地最真挚的爱。你的阔达胸襟,对自由的渴望所作出的努力是你毕生的追求,我喜欢你那气势浩荡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壮语!这就是你一代诗仙李白,这就是你我眼中的李白!【篇三:我心目中的李白】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星光璀璨的诗人——李白。儿时的李白很贪玩,不努力学习,一天,他看见一位老婆婆在把一根很粗的铁杵磨成针时,很是惊奇,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从此以后,李白便发奋图强,最终成为一代名人。这个故事伴随着我成长,使我幼小的心灵里就充满了对李白深深的崇拜,发誓一定要向李白一样努力读书。李白长大了,我也长大了。我对李白的敬佩不仅仅是铁杵磨成针了。李白的才华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面对宫廷的明争暗斗,勾心斗角,他的气质没有被扭曲,不与奸恶之人为伍,依然保持着那分潇洒——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离开长安,驾着马,行于山川之中,大唱着:我本楚狂人,清歌笑孔丘。行于朝霞,归于黄昏,永远都是那样自在,没有忧愁和烦恼。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他当之无愧;诗仙与他再相配不过的了。我总在李白那醉人的诗中漫游,渐渐地,也被李白的潇洒所感染。事事不再想得那样狭窄,不会再为一点小事而与他人斤斤计较。在成绩不尽人意时,我不再自卑,不再气馁,而是像李白那样,保有一颗宽阔的心,自信萦绕着我,相信成功也会伴随而来。感谢你,李白。你也使我学会交友之道。李白乘舟江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你们俩深厚的感情,使我感到你交友的真诚,否则也不会深千尺。而与杜甫的友情,不但说明李白广交朋友,还善于交益友。给我打开了一条光明的交友之路。李白,你是我永恒的偶像,我将追随你的品质,做一个快乐的自己!【篇四:我心目中的唐朝诗人】花开,无声。落地,从容。繁盛的唐朝就像一片波澜壮阔的汪洋之海,而唐朝诗人就是那海水与岩石激起的浪花,在历史的长河上跃跃翻滚。是你,让自己的人生在漫游中度过,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个中国,挥洒下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豪壮诗篇。是你,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自高期许,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的嘲笑以政治权利为中心的等级秩序;以大胆反抗的姿态,批判腐败的政治现

李白的诗歌《赠孟浩然》赏析

李白的诗歌《赠孟浩然》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原文】赠孟浩然 作者: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3.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4.白首:白头,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

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说解:曹操严禁饮酒。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关于“酒”与“圣人”之关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传】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将饮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己,雨行,何以圣为?”穆叔闻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令倍其赋。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饮酒而醉。 6.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7.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译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标签:标题] 篇一: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古诗二首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一、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走进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听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他是唐代著名诗人,好饮酒。酒后绝妙的诗词随口成诵,。人们盛赞他“斗酒诗百篇”,称他为“诗仙”。 生回答:李白。 2、师:真棒!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别就难再见面。所以朋友分别时往往作诗词相赠,以表达彼此的深情厚谊。这种诗被称为送别诗。你们还记得李白的送别诗吗? 生答《赠汪伦》。 教师叫生齐背。 3、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送别诗的传世之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作者及题解 1、走进作者(检查提问) 李白,号太白(公元701-----762年)是唐代伟大的诗人。 他小时候学习了很多书,十五岁,做的文章已经很出色。他喜欢游览山水名胜。从二十岁起,他差不多游遍了四川境内的名山大川。在青年时期,李白就有了丰富的学问和很高的文学修养。他富于正义感,热爱自由,性格豪放。他给我们留下了一千多首诗,人们称他“诗仙”。 1、齐读诗题 师: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和李白是好朋友。 广陵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之”是“去”的意思。 公元726年3月,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扬州,写了这首诗。 2、指名学生讲题目意思: 板书:李白送孟浩然 三、初读诗歌,感知诗意。 请同学们听听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或教师范读 (2)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并认识生字:鹤辞孟陵唯 (3)默读诗歌,结合幻灯片的注释再读课文,弄清诗意。 故人:指老朋友孟浩然。西辞:向西边告。尽:消失 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之:去到

孟浩然与李白的故事介绍

孟浩然与李白的故事介绍 孟浩然是唐朝非常有名的诗人,特别擅长山水田园诗,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的代表 王维并称“王孟”。孟浩然的这一生,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很高但是在仕途上却不那么顺,一生都不曾入仕,没能获得什么官职,但仍能被世人牢记也算圆满, 孟浩然和李白都是唐朝有名的诗人,不过要论成就李白这个后辈要比孟浩然这个前辈 强多了。李白,唐朝有名的诗人,号“青莲居士”,有“诗仙”的称号,他的诗即使是现在,仍被许多学者争相研读。孟浩然比李白大十多岁,两人认识前,孟浩然的名字已经被 许多人熟知,李白就一直很仰慕他,渴望跟“偶像”见一面。有一次李白在黄鹤楼上喝酒,听说孟浩然就在附近飞襄阳隐居,便立马去拜访他。孟浩然也早就听说李白的大名,衣服 都还来不及整理就出门迎接李白,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成为了好朋友,经常在一起饮酒、 作诗、谈人生、谈抱负,人生好不快活。 但是好景不长,孟浩然不久后便要去远游,李白有事在身不同同去,不然照李白热爱 游历山河的性格,铁定会和孟浩然作伴。临别前,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设宴践行,酒过 三巡,站在高楼上眺望远处渐行渐远的帆船,李白内心百感交集,写下了一首后世传诵千 年的千古名句送别孟浩然。 孟浩然,唐朝有名的诗人,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生于6,死于740年,他 这一生在艺术的成就高过他在仕途上的成就,因为他一生都不曾入仕,没有获得过一官半职,但是却和王维并称“王孟”,诗歌广受后人传诵,也算是不枉来这世上走一遭。 其实,孟浩然的生平还是比较曲折的,但孟浩然也在波折中得到过宁静。6,孟浩然 出身在一个有恒产的书香世家,既然是书香世家,少不了要研习诗书,年少时以读书为主,23岁在鹿门山隐居,奠定了以后的隐居路。而后可能是觉得大丈夫读那么多书不能不用,自己也想做出一番成绩,便开始了他的求仕之路,经过漫游求仕、入京求仕都失败后,心 灰意冷的孟浩然再次选择隐居,过着不问世事的生活,却在这段隐居时光里,有幸结识李白,并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而后在李白离开后,孟浩然开始四处漫游,寄情于山水。 这就是孟浩然的生平,曲折过,也平静过。于孟浩然而言,他这一生最快乐的时光, 大概就是与友人一起寄情于山水的时候吧。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李白与孟浩然的故事[整理版]

李白与孟浩然的故事[整理版]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诗人送友人远行,对老朋友要去繁华的扬州充满了羡慕,诗中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人在江边极目远送,可见两人友情的深厚。全诗自然清丽、境界开阔、形象传神。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游览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仕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孟浩然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和李白是好朋友,彼此之间情谊深厚。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好友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了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诗的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写景,景中却包含着一个诗意的情节:帆影已消逝了,而诗人还在翘首凝望,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伴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诗人巧妙地将对好友的一片深情寄托在对 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自然地交融在一起,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

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 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

诗仙李白专题探究

诗仙李白专题 阅读理解 请你仔细阅读每一篇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道选择题有A、B、C、D四个选项,请注意区分单选题和多选题。请你选择最恰当的答案,并把这个答案写在序号前。 (一)_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也是唐朝的大诗人,虽然名气不及李白,但是个李白的关系非常的好。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师、兄长、朋友,可谓亦师亦友。他们之间互相帮助、感情深厚,从李白的诗句中也可以窥(kuì kuī)见一二。据说,当时,李白是看了孟浩然的《春晓》,觉得这首诗写得很妙,而后二人成了朋友的,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以表达自己的朋友的钦佩。《赠孟浩然》中的“吾(wú wǔ)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yī jī)清芬!”句句可见李白对于孟浩然的珍惜,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当少之又少了。 李白与黄鹤楼也有不少故事。一次,李白游黄鹤楼。诗情大发,正想提诗,却见崔颢的诗已然在墙上: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看这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李白再回想一下自己刚才想好的那首诗,远不如见崔颢的这一首,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 李白那天从黄鹤楼回来后看见孟浩然,就把这首诗说给了孟浩然听。孟浩然也非常赞同李白的观点,觉得这首诗写得妙极了。 李白后来独自游金陵凤凰台时,欲与崔颢一较高低,便效仿崔颢的格律,写了《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表现李白对孟浩然敬佩之情的句子

表现李白对孟浩然敬佩之情的句子 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赠孟浩然》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原文】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解】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离开长安回到襄阳隐居之后。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

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3.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4.白首:白头,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竟坐得免刑。”说解:曹操严禁饮酒。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关于“酒”与“圣人”之关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传】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将饮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己,雨行,何以圣为?”穆叔闻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令倍其赋。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饮酒而醉。 6.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7.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