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康复治疗技术复习资料

康复治疗技术复习资料

康复治疗技术复习资料
康复治疗技术复习资料

第一节运动治疗概论

一、选择题

1. 进行被动运动时,()项动作时不正确的。

A. 在进行过程中可对关节稍加牵拉

B. 在活动最后应对关节稍加挤压

C. 进行被动运动时可允许有轻微的疼痛

D. 瘫痪患者被动运动顺序应从肢体远端至近端

E. 身体不参与活动的部分应给予适当支托。

2. 靶心率(THR)是指()。

A. 与运动中绝不能超过的最高强度相当的心率

B. 与运动应该达到的适宜强度相当的心率

C. 亚极量负荷时的心率

D. 运动终止后5min时的心率

E. 以上都不是

3. 下面()项最能反映辅助主动运动。

A. 患者完全借助外力的辅助才可完成

B. 患者借助自身其他肌肉替代完成

C. 患者主动最大努力地用力后,外力辅助下完成的运动和动作

D. 患者的肌力已能独自完成运动时,进一步借助外力帮助完成的运动

E. 辅助主动运动的力量来源完全由治疗者提供

4. 罹患关节主动活动不充分时应做()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A. 被动性

B. 辅助主动性

C. 主动性

D. 辅助性

E. 强迫性

5. 抗阻运动适用于()级肌力的患者。

A. 0级 B. 1~2级 C. 2~3级

D. 3~4级

E. 4~5级

6. 肌力训练适用于()瘫痪。

A. 强直性

B. 痉挛性

C. 癔症性

D. 任一种

E. 迟缓性

7. 简化计算的运动靶心率为()。

A. 170-年龄

B. 180-年龄

C. 190-年龄

D. 200-年龄

E. 220-年龄

8. 运动处方的最核心部分是( )。

A. 运动方式

B. 运动强度

C. 运动持续时间

D. 运动频度

E. 运动程序

9. 当肌力2~3级时应()。

A. 以自主主动运动为主

B.以辅助主动运动为主

C. 以被动运动为主

D. 以摆动运动为主

E. 以水中运动为主

第二章体位转换训练技术选择题一、

。)人体的中心位于( 1.第二腰椎 C. 第三腰椎A.第一腰椎 B.

第四腰椎 E. 第五腰椎D.

)。 2. 需他人辅助转换的患者,其他完成转换相关的主要关键肌肉的肌力为(级 C. 4级 A. 2级 B. 3 E. 5级低于 D. 2级)。 3. 独立转换训练的患者,其

相关关键肌肉的肌力应为(

级 C. 1+ A. 0级 B. 3级级 D. 2或3级 E. 4)项论述是正确的。 4. 下列(

基面越大,稳定性越差 A.

B. 重心线落在基面范围外,物体就处于稳定状态

C. 基面越小,稳定性越差

D. 重心线落在基面中心,稳定性最差

E. 基面越小,稳定性越好

第三章关节活动维持与改善

一、选择题

1.进行被动运动时,下列()项是不正确的。

A.在进行过程中可对关节稍加牵拉

B.活动最后时应对关节稍加挤压

C.患者自身要配合用力活动

D.运动时可预先有轻微的疼痛

E.被动运动一般是愈早愈好

2.主动关节活动度小于被动关节活动度提示()。

A.肌肉耐力下降

B. 肌力下降

C. 关节异常

D. 肌肉协调性障碍

E. 肌张力降低

3. 肩关节的功能位为()。

A. 屈曲45°,外展30°,外旋

B. 屈曲45°,外展30°,内旋

C. 屈曲60°,外展60°,外旋

D. 屈曲45°,外展60°,无旋转

E. 屈曲60°,外展60°,无旋转

)项是错误的。手法被动牵动的描述,下列( 4.

A. 手法被动牵拉用于发生紧张或挛缩的组织、活动受限的关节

B. 手法被动牵拉只维持现有的活动范围,不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C. 手法被动牵拉是最常用的牵拉技术

D. 手法被动牵拉比机械被动牵拉时间短

E. 手法被动牵拉不应超过关节的活动范围

5. 下列运动中()是额状面上的运动。

A. 肩关节屈曲

B. 肩关节外展

C. 肩关节后伸

D. 肘关节伸展

E. 肘关节屈曲

6. 治疗肩关节挛缩,运动疗法中的背手动作主要训练()。

A. 肩关节外旋

B. 肩关节内旋

C. 肩关节后伸

D. 肩关节外展

E. 肩关节前曲

第四章关节牵引技术

一、选择题

1. 下列对颈椎牵引注意事项的描述()项不正确。

A. 牵引中应根据患者的反应及时间调整体位、重量和时间

B. 开始时可以使小重量、短时间,逐渐增加重量和延长时间

C. 牵引的角度随时间逐渐增大

D. 如果牵引中患者出现头晕、心悸、出冷汗或症状加重,应即刻终止牵引

E. 牵引结束后,应先取下牵引套,静坐片刻,再缓慢转动颈部,然后站起来

2. 腰椎牵引一般需要至少()的自身重量才能将椎体拉开。

A. 40%

B. 50% % D. 70% E. 80%

3. 对持续腰椎牵引不正确的描述是()。

A. 牵引力持续作用于脊椎20或30min不放松

B. 若是病床牵引,时间可持续数小时或24h

C. 多实用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关节功能紊乱患者

D. 牵引的重量较间歇性牵引的大

E. 牵引的重量较间歇性牵引的小

4. 坐位颈椎牵引的重量通常为()。

A. 5Kg C. 13Kg D. 15Kg E. 17Kg

5. 当行腰椎牵引患者仰卧位在牵引床上时要求是()。

A. 屈曲髋关节90°

B. 髋关节伸直

C. 屈曲髋关节45°

D. 屈曲髋关节60°

E. 屈曲髋关节30°

6. 间断性腰椎牵引的牵引重量通常为()。

A. 10或20Kg 或40Kg C. 40或60Kg

D. 60或70Kg 或80Kg

第五章增强肌力技术

一、选择题

1. 神经纤维受损后会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但不包括()。

A. 神经元胞体的变化

B. 损伤区远端神经纤维变性和再生

C. 损伤区近端神经纤维变性和再生

D. 只有变性无再生

E. 受损周围神经支配的肌肉瘫痪

2. 增强肌力训练时,后一次的肌力训练应安排在前一次肌力训练的()时间内进行为佳。

A. 超量恢复期阶段前

B. 超量恢复期阶段内

C. 超量恢复期阶段之后

D. 无所谓,哪个时间均可以

E. 以上都不行

3. 神经损伤按其严重程度分为()类(Seddon分类法)。

A. 一类

B. 二类

C. 三类

D. 四类

E. 五类

4. 肌原纤维和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 肌节

B. I带

C. A带

D. 肌丝

E. 肌束

5.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长度不变、张力增加的收缩形式称为()。

A. 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

C. 等速向心性收缩

D. 向心性收缩

E. 离心性收缩

6. 肱二头肌在前臂做旋后运动时,常伴有肱三头肌收缩。此时,肱三头肌被称为()

伸肌固定肌 D. 中和肌 E. A. 原动肌 B. 拮据肌 C.

7. 肌力下降的原因不包括()。肌源性肌萎缩 C.神经源性肌萎缩 A. 失用性肌萎缩

B. D. 关节源性肌萎缩 E. 年龄太小)。 8. 发展肌肉力量的原则是(运动强度小,

练习重复次数多 B. 运动强度大,练习重复次数少 A.

运动强度大,练习重复次数多 D. 运动强度小,练习重复次数少 C.

E. 都行)。 9. 关于肌力训练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

正确掌握施加阻力的方法 A. 正确地设计姿势和肢位 B.

防止出现心血管意外 C. 防止出现过度疲劳和疼痛 D.

训练中用力时屏气 E.

。 10. 关于辅助主动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使用于肌力评定为或2级的患者 A.

B. 治疗者仅给予患者最低限度的助力

C. 助力可来自治疗者或器械

D. 助力也

可来自患者健肢 E. 不需特别强调患者主动用力)的患者。 11. 抗阻主动运动使用于

肌力评定为( 3 C. 2或级 21 A. 0或级或级或5级 D. 3级 E. 4。短促最大负

荷练习的肌力训练方法是一种( 12. ) C. 等速抗阻训练等长抗阻训练等张抗阻训练 A.

B.

D. 等张抗阻训练和等长抗阻训练结合应用等张抗阻训练和等速抗阻训练结合应用

E.

13.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向肌腹中央收缩,使肌肉的起止点互相接近的收缩形式称为()。

A. 等张收缩

B. 等长收缩

C. 等速离心性收缩

D. 向心性收缩

E. 离心性收缩

14. 患者手握5Kg哑铃,进行右肘关节全关节活动范围的屈伸运动,右上肢肱二头肌未进行

的运动是()。

A. 等张运动

B. 向心性运动

C. 离心性运动

D. 等长运动

E. 主动运动

15. 肩关节外展的主动肌是()。

A. 三角肌前部,肱肌

B. 三角肌中部,冈上肌

C. 三角肌后部

D. 大圆肌

E. 胸大肌

16. 髋关节伸展的主动肌为()。

A. 臀大肌

B. 臀中肌

C. 耻骨肌

D. 梨状肌

E. 髂腰肌

17. 患者骨折后用石膏、夹板固定早期即可开始采取的最有益的运动是()。

A.等张运动

B. 向心性运动

C. 离心性运动

D. 等长运动

E.等速运动

18. 屈肘肌群包括()。

A. 肱三头肌、肘肌

B. 肱肌、肱二头肌、肱桡肌

C. 旋后肌

D. 旋前圆肌

E. 旋前方肌

19. 抗徒手阻力训练肩内旋肌群肌力时,患者取俯卧位、肩外展90°、屈肘90°、前臂垂于床沿外,治疗者的操作正确的是()。

A.一手固定患者肩胛骨,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向下施加阻力,嘱患者前臂抗阻力向前下方抬起

B.一手固定患者肩胛骨,另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向下施加阻力,嘱患者前臂抗阻力向后上方抬起

C.双手握住前臂远端向下施加阻力,嘱患者前臂抗阻力向前上方抬起

D.双手握住前臂远端向下施加阻力,嘱患者前臂抗阻力向后上方抬起

E.双手握住前臂远端向下施加阻力,嘱患者前臂抗阻力向侧方抬起

20. 抗徒手阻力训练屈掌指关节肌群肌力时,患者取坐位,前臂旋后放在桌面上,抗阻力屈掌指关节。治疗者的操作正确的是()。

A.一手握住指间关节近端,固定近端指骨,另一手握住指间关节的远端并向指背施加阻力

B.一手握住掌骨,另一手放在近端骨掌面并向桌面施加阻力

C.双手分别握住拇指和小指掌侧并向外侧施加阻力

D.一手握住腕关节。另一手放在掌骨并向桌面施加阻力

E.一手握住掌骨,另一手放在近端骨背面并向上施加阻力

21. 用沙袋训练髋部肌群的方法错误的是()。

A.沙袋一般放在训练下肢的股骨远端,于关节运动方向相反的一侧

B.增强髋屈肌群肌力时,沙袋放在大腿远端前面

C.增强髋后伸肌群肌力时,沙袋放在大腿远端后侧

D.增强髋内收肌群肌力时,沙袋放在大腿远端内侧

E.增强髋外展肌群肌力时,沙袋放在大腿远端外侧

抗徒手阻力训练髋外旋肌群肌力时,患者取坐位,双下肢垂于治疗床沿,训 22.

练侧抗阻力外旋髋关节。治疗者一手放在膝关节上方固定股骨,另一手()外施加阻力。

A.握住外踝处向内侧

B.握住内踝处向外侧

C.握住踝前面向后方

D.握住踝后部向前面

E.以上都可以

23. 用训练椅训练膝部肌群的方法错误的是()。

A.患者坐在训练椅上,增强伸膝肌群肌力时,小腿放在足托的后面,向前抬起

B.增强屈膝肌群肌力时,小腿放在足托的前面,向后屈曲

C.增强屈膝肌群肌力时,小腿放在足托的后面,向前抬起

D.根据肌力强弱调整好足托的重量

E.动作缓慢,避免借助重力摆动下肢

24. 用弹力带训练踝部肌群的方法错误的是()。

A.增强踝跖屈肌群肌力时,将弹力带放在足底,双手握住两端拉紧,患者用力跖屈踝

B.增强踝背伸肌群肌力时,将弹力带放在足底,两端由他人固定,患者用力背伸踝

C.增强踝内翻肌群肌力时,可将弹力带绕在双足上绷紧,双足同时做内翻

D.增强踝外翻肌群肌力时,可将弹力带绕在双足上绷紧,双足同时做外翻

E.弹力带拉力方向应始终与足运动方向相反

第六章耐力训练技术

1. 当训练目标为增强耐力时,一般采取的运动方法为()。

A. 不断重复的被动运动方法

B. 所给负荷必须达到能使肌肉较快产生疲劳的水平,即负荷量应相当大

C. 动作重复次数比较少的运动

D. 重复次数较多而负荷量相对较小的联系方法

E. 尽量地加快动作进行速度的方法

2. 肢体制动货固定后早期,下列()项对防止肌肉萎缩和恢复肌肉功能最有效。

A. 等速运动练习

B. 等长练习

C. 抗组练习

D. 等张练习

E. 牵伸或伸展练习

3. 全身耐力训练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强肌力

B. 增加关节活动度

C. 增加心肺功能

D. 增加抗阻力能力

E. 增加柔韧性

)项不是耐力性项目。下列( 4.

A. 健身跑

B. 骑自行车

C. 登山

D. 掷实心球

E. 上下楼梯

5. 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常用的锻炼方法是()。

A. 跳绳

B. 行走

C. 游泳

D. 骑自行车

E. 跑步

第七章肌肉牵拉技术

1. 肌肉牵拉技术禁忌症有()。

A. 软组织粘连

B. 软组织挛缩

C. 肌肉紧张

D. 肌肉短缩

E. 急性肌肉损伤

2.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软组织挛缩分类的有()。

A. 肌静力性挛缩

B. 纤维性粘连

C. 瘢痕粘连

D. 不可逆性挛缩

E. 关节强直

3. 下列关于牵拉肩前屈肌群技术错误的有()。

A. 增加肩后伸范围

B. 肩部及上肢放松

C. 治疗者手需固定肩胛骨

D. 快速弹跳牵拉

E. 可仰卧位进行

4. 肘部肌肉牵拉时应注意()。

A. 暴力牵拉

B. 缓慢轻柔牵拉

C. 快速牵拉

D. 肌肉紧张时进行

E. 前臂中立位牵拉

5. 下列关于牵拉髋伸肌群技术错误的有()。

A. 增加髋屈曲范围

B. 可以不固定骨盆

C. 主要牵拉臀大肌

D. 缓慢牵拉

E. 可仰卧位进行

6. 髋内收肌群不包括()。

A. 大收肌

B. 长收肌

C. 股薄肌

D. 耻骨肌

E. 臀中肌

第八章关节松动技术

1. 下列()项运动方式不属于关节的生理运动。

A. 屈曲

B. 伸展

C. 内旋

D. 外旋

E. 滑动

2. 下列关于关节附属运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关节在自身及周围组织允许范围内完成的运动

B. 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

C. 可以主动完成

D. 任何一个关节都存在附属运动

E. 附属运动的改善对关节生理运动改善没有影响

3. 关节松动技术的摆动手法要求关节的活动范围至少在正常的()。

A. 60%

B. 40%

C. 70%

D. 80%

E. 50%

4. 下列()情况可使用关节松动技术。

A. 关节疼痛

B. 关节周围肌肉痉挛

C. 制动导致关节活动度下降

康复基础知识

第一篇基础知识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述 第一节学科内涵和特征 一、康复 1、定义康复(rehabilitation)直译是“复原”、“重新获得能力”、“恢复原来的权利、资格、地位、尊严”等。中国大陆翻译为康复,香港翻译为复康,台湾翻译为复健。20世纪40年代以来,康复的定义和内涵不断地演变。世界卫生组织(WHO)1969年的定义是“综合和协同地将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措施应用于残疾者,对他们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以恢复其功能至最高可能的水平”。1981年提出新的定义“康复是应用所有措施,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并使他们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 2、基本内涵 1)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和工程等方面的措施。 2)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3)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4)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二、康复医学 1、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2、医疗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属于临床医学的工作内容,是应用临床医学的方法为康复服务的技术手段,旨在改善功能,或为其后的功能康复创造条件。例如白内障患者在眼科进行晶状体手术摘除。 3、物理医学(physical medicine)与康复医学国际上物理医学的治疗主体是运动和理疗,主要目标是针对各种临床疾病,达到消炎、止痛、改善躯体功能等目标。康复医学则强调采用综合措施,针对患者或残疾者的功能障碍进行以改善、适应、代偿和替代为主要特征的治疗,达到提供生活独立能力和回归社会的目标。这两方面都是本学科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了突出本学科在物理治疗以及功能康复的特征,美国等采取以“物理医学与康复(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作为学科名称;而许多国家采用比较简洁的名称-康复医学。两个名称的实质内涵并没有本质区别。进入21世纪以来,两个主要的国际学术组织联合成为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SPRM),提示本学科团结发展的大趋势。本书名称根据卫生部的科室分类,采用康复医学作为学科名称,包含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内涵。 4、四大医学之间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将康复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作为现代化医院的基本功能。这四个学科的关系不是以时间划分的阶段关系,而是互相关联、互相交错、四环相扣的关系。 (1)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通过积极的措施,例如健身锻炼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这是康复医学的一级预防。许多疾病在发病后,需要积极的康复介入,以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发生,这是康复医学的二级预防;已经发生功能障碍后,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防止功能障碍的加重或恶化,这是康复医学的三级预防。康复预防和与预防医学在上述方面的内涵一致。 (2)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其关联不仅在于康复治疗过程经常需要同时进行临床治疗,而且临床治疗过程也需要康复治疗积极地介入。例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

2020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专业实践能力(课件)

2020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专业实践能 力(课件) 一、A1/A2型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推拿疗法的适应证是 A.新生儿肌性斜颈 B。开放性伤口 C. 下肢深静脉血栓 D. 恶性肿瘤 E.正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 正确答案:A 2. 针灸处方中常用的配穴原则不包括 A. 远近配穴 B。前后配穴 C. 左右配穴 D.上下配穴 E. 随症取穴 正确答案:E 3。脑血管意外患者常取的针灸穴位不包括

A. 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 B. 足三里、血海、阳陵泉、三阴交 C. 头部的运动区、感觉区、言语区 D。四神聪、肾俞、伏兔 E.解溪、太冲、伏兔 正确答案:D 4。肩周炎针灸治疗中常取的穴位包括 A。肩三针、天宗、阿是穴 B. 肾俞、大肠俞 C. 颈夹脊、大椎 D. 环跳、委中 E. 阳白、翳风 正确答案:A 5. 下列关于针灸疗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小儿囟门未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刺灸 B。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可以刺灸小腹部的腧穴 C。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的部位不宜刺灸 D。眼区穴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 E。皮肤有感染、溃疡的部位不宜刺灸 正确答案:B 6.踝足矫形器适用于下列哪种患者

A. 马蹄内翻足 B.扁平足 C. 膝关节反屈 D。小儿麻痹后遗症 E. C[7.]脊髓损伤患者 正确答案:A 7. 下列确定手杖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A.身体直立,肘关节屈曲30°,腕关节背屈3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脚垫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20cm的位置 B.身体直立,肘关节屈曲20°,腕关节背屈2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脚垫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20cm的位置 C.身体直立,肘关节屈曲20°,腕关节背屈3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脚垫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20cm的位置 D. 身体直立,肘关节屈曲20°,腕关节背屈30°握住手杖,可使手杖支脚垫位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的位置 E.身体直立,手杖高度与大转子处于等高的位置 正确答案:E 8. 确定腋拐高度的方法正确的是 A。站立位将腋拐放在腋下,与腋窝保持3~4cm的距离,两侧腋拐支脚垫分别置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15cm处,肘关节屈曲30°,把手部位与大转子高度相同 B. 站立位将腋拐放在腋下,与腋窝保持3~4cm的距离,两侧腋拐支脚垫分别置于脚尖前方和外侧方直角距离各20cm处,肘关节屈曲30°,把手部位与大转子高度相同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3.运动学)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 础知识 3.运动学) https://www.doczj.com/doc/9411457643.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基础知识三.运动学 一.运动生物力学 1.运动生物力学定义、人体力学、内力和外力学以及骨骼运动学** A:运动生物力学定义** 定义:(Biomechanics)是研究能量和力对生物系统影响的科学,是力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 B:人体力学定义** ①定义:是用力的观点、方法定量描述、研究人体组织和器官力学的医学科学 ②决定运动治疗有效性:主要是骨骼系统对力的耐受性及其活动性。 C:内力和外力** ①外力:外界作用人体的力:重力、支撑反作用力、流体作用力、摩擦力、器械阻力等; ②内力: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间相互作用的力,包括:肌肉收缩力、组织器官间的被动阻力、内脏器官的摩擦力、内脏器官和固定装置间的阻力、体液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的流体阻力等 D:骨骼运动学** 2.骨骼力学、动力学和静力学 A: 骨骼力学** 力矩: ①力矩:一个力施加于物体所产生的绕某轴转动的作用就称为力矩 ②单位为牛顿.米(N.M) ③力矩的大小也称为扭力 应力和应变: ①应力:(stress)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 N/M2 ②应变:(strain)物体在内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和大小的相对变化 ③弹性形变基本形式:(elastic deformation)有长度形变、体积形变和形状形变。 ④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应力和应变的比值 刚体: 定义: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大小与形状不发生改变的物体称为刚体(ringid body) B:动力学** ①动力学状态: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会加速物体的运动,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此为非平衡状态,也称动力学状态。 ②线加速度:力所产生的加速度是沿直线方向。 ③角加速度:由扭力所产生的绕轴旋转的加速度。 C:静力学** ①静力学平衡:当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或合力力矩为零时,物体没有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此时物体保持平衡、静止或匀速运动,称为静力学平衡。静力学平衡可分析作用处于静态系统上所有力的平衡问题 3.脊柱运动节段、脊柱运动学、脊柱小关节和神经根** A:脊柱运动节段** ①定义:相邻两椎体及其间的软组织构成,能显示与整个脊柱相似的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的叠加可构成脊柱的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motion segment),又称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unit) ②分部:前后两部 a前部:两个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 b后部: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和韧带

康复医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范(1)

康复学科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贵德县人民医

运动疗法 适应症脑血管意外后、脑瘫、颅脑损伤等神经功能缺损的患者。 禁忌症无特别的禁忌证。如患者伴有高血压、心脏病、或严重身体衰弱,要予以监控,循序渐进。 仪器设备无专门的特殊设备要求。 操作规程 1?上肢功能训练 (1 )诱发肌肉活动及训练伸向物体的控制能力。 ①仰卧位,支撑患者上肢于前屈90 ° ,让患者上抬肩带使手向上伸向天花板方向或让患者的手随治疗师的手在一定范围内向上活动;让患者用手触摸自己的前额、枕头等,并逐渐增加难度;让患者用手越过自己的头部,再伸直肘关节。此时注意不能让患者的前臂旋前,不允许肩关节外展,检查肩胛骨是否产生运动。 ②一旦患者能控制部分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活动,则可取坐位练习,用手向前、向上指物体并逐渐增大范围,直至上臂从侧位屈曲前伸和外展前伸。此时不能提高肩带以代偿肩外展或前屈;不允许肘关节屈曲。 (2)维持肌肉长度,防止挛缩。 ①床边坐位,帮助患者将上臂后伸,肘伸直,肩外旋,手平放于床上以承受身体上部的重量。此动作帮助防止肩关节屈曲肌群、内收肌群和屈指长肌群的挛缩。注意,完成此动作时,要确保患者身体的重量真正后移并确实通过患手负重,而不允许患侧肘关节屈曲。 ②坐位或站立,帮助患者上肢外展90 ° ,肘伸直,将手平置于墙上,通过其臂施以一些水平压力,防止手从墙上滑落。开始时,需要患者肘关节伸直,在这个姿势下,患者练习弯曲和伸直肘关节以 改善对肘伸肌群的控制;当患者重新获得肩关节和肘关节控制后,让患者练习转动躯干和头部。 (3)诱发手操作的肌肉活动和训练运动控制。 ①为练习伸腕,治疗师可用腕桡偏移诱发腕伸肌的活动。 ②前臂在中立位时,患者练习抬起物体,伸腕、放下、屈腕、再放下物体。 ③可用手背移动物体、用手背第三掌骨压橡皮泥形成压迹,以训练前臂旋后等。 ④为训练拇外展和旋转,可让患者外展拇指以推移物体。 ⑤训练对指活动,患者前臂旋后,练习拇指尖和其他手指尖相碰。 2.口面部功能训练 (1)训练吞咽:包括训练闭颌(让患者含空气在口腔内,治疗人员可帮助患者闭颌,先牙轻轻合上,再对称张开嘴,再合上,确保不要向后推患者的头部,牙齿咬合。)、闭唇(治疗人员用手指指出患者没有功能的唇的区域,训练患者闭唇。不鼓励患者撅嘴及吮下唇,这样会妨碍吞咽时的舌部动作。)、舌部运动(治疗人员用食指用力下压舌前1/3并做水平指颤,震颤幅度要小,时间 不超过5s,然后帮助闭颌;之后用力下压舌引出抬高舌后1/3以关闭口腔后部,以完成吞咽动作。) 等。也可用冰刺激口部功能。坐位是吞咽和进食最有效的姿势。 (2 )训练面部运动:如让患者张口,放松健侧脸部,再闭口。 (3)改善呼吸控制,患者坐于治疗桌前,躯干前倾,双上肢放在治疗桌面上,让患者深吸气后立即呼出,同时加压和震颤其下1/3胸廊,呼气尽量长些,并与发声相结合。也可让患者试验用变化的声音,以提供有用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康复医学是一门 ( ) A.研究残疾人和病人的行为学 B语言矫治学 C.研究残疾人和病 人的社会心理学 D.有关促进病、伤、残者恢复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 功能为目标的学科 E.有关促进残疾人恢复的特殊教育学 2.以下几种常见的病理步态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 ) A.减痛步常见于足下垂 B.回旋步常见于偏瘫病人足内翻 c.剪刀 步常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 D.斜肩步常见于股四头肌瘫痪 E.前冲步 常见于小脑性共济失调 3.矫形器的使用目的是 ( ) A.防止再骨折和扭伤 R.主要是预防或矫正畸形,减轻疼痛,补偿功 能活动,支撑体重 C主要是为了减轻疼痛增强肌力训练、锻炼肌肉 D.主要用于各种手术的保护和支持 E.主要用于纠正足下垂 4.下述哪项不是脑瘫发生的危险因素 ( ) A.孕龄34~36周 B.低体重(<2500 g) C.胎盘早剥 D.胎 儿畸形 E.胎儿窒息 5.下述哪项不是脑瘫常见的临床表现 ( ) A.运动障碍,肌张力增高 B.姿势异常 c.语言障碍 D.行为 异常E.感觉异常 6.下述哪项不是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中强调功能训练作用的原因( ) A.提高过去相对无效的通路 B提高新形成的突触效率 C.要求对 原先不承担某种功能的结构去承担新的不熟悉的任务 D.通过反复学 习、接收和利用外周刺激的感觉反馈 E.通过巨细胞释放细胞素 7.臀大肌可使髋关节( ) A.前屈 B.旋外 C.旋内 D.外展 E.内收 8. Vojta认为:发育落后正常儿童多长时间为异常 ( )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E、12个月 9. ADL运动方面不包括 A、轮椅上运动和转移 B、室内或室外行走 C、床上运动 D、以慢速跑45米 E、公共或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 10.肌张力增高是由于( ) A、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 B、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 C、感觉神经损伤引起 D、交感神经损伤引起 E、肌纤维损伤引起 11.异位骨化最常见于哪个关节周围 A、肩关节 B、肘关节 C、髋关节 D、膝关节 E、踝关节 12.正中神经支配 A、旋前圆肌 B、尺侧腕屈肌 C、尺侧腕伸肌 D、桡侧腕伸肌 E、指伸肌 13.用于增强运动控制能力的作业是 A、木钉板训练 B、下棋 C、打牌 D、套圈 E、揉面团 14.有关等张收缩,下列哪项表述是错的( ) A.是肌力大于阻力时产生的加速度运动和小于阻力时产生的减速度运动 B.运动时肌张力基本恒定 C.肌肉本身发生缩短和伸长,而引起明显的关节运动 D.也称之为动力收缩 E.人体在维持特定体位和姿势时常采用这一收缩形式

康复综合考纲 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方向)

101000 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方向) 学科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在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 在国内率先招收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理学)本科生。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校康复学科不断地加强学科建设,在研究方向、研究平台和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完整的康复相关方向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2014年,我院陈佩杰教授领衔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建体医结合运动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专业将运动科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主要培养临床康复治疗和运动伤害防护等多方面人才,所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治疗基础、康复治疗临床技术、康复工程和传统养生康复。学科的主要特色体现在运动学科和医学学科的交叉方面。学科发展的科学技术涉及到生物学、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等多个领域。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从事基础理论教学与科研工作,又能在各级医院、康复机构、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疗养院、社区,从事创伤、疾病、残障、衰老等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治疗工作,为我国康复事业做出贡献。 考试科目 康复综合(包括康复基础和临床康复两部分) 1、康复基础课程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2、临床康复课程包括:康复评定学、运动疗法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

康复综合考试大纲 1、康复基础 《运动解剖学》:细胞和细胞间质、组织、运动系统总论、运动系统各论、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参考书目:潘珊珊主编,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运动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生理;物质和能量代谢;肾脏生理;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内分泌;肌肉收缩;体温调节;运动技能的形成;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特殊环境的运动训练;主要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儿童少年、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 参考书目:陆耀飞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2、临床康复 《康复评定学》:康复评定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反射发育评定、肌力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步态分析、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环境评定 参考书目:王玉龙主编,康复功能评定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运动疗法学》: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本体神经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心肺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 参考书目:燕铁斌主编,物理治疗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神经康复学》:脑卒中康复、颅脑损伤康复、脑性瘫痪康复、帕金森病康复、老年痴呆康复、多发性硬化康复 参考书目:倪朝民主编,神经康复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肌肉骨骼康复学》:上肢创伤康复、下肢创伤康复、脊柱和骨盆创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运动创伤康复、周围神经损伤康复、关节置换康复、骨关节康复、脊椎病康复、下背痛康复、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康复、脊柱侧凸康复 参考书目:张长杰主编,肌肉骨骼康复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 7.物理学基础)

基础知识:七.物理学基础 第一章电疗法 1.电疗法定义*** 定义:用电能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电疗法。 2.电疗法电学基础知识*** A:电与电荷:*** ①电定义:有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称为电 ②电荷定义:有电性的物体称为带电体或荷电体,即电荷。正电性:正电荷;负电性:负电荷。 ③电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B电场*** ①定义:电荷电力所作用周围的空间称电场 ②电荷与电场不可分割 ③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物体都将受到电场的作用 C磁场:*** ①磁体的磁力所能作用到的周围空间。 ②任何运动的电荷或电流的周围空间内除了电场以外,也有磁场的存在。 D电磁场*** ①磁场:任何电场的变化都会使周围产生磁场。 ②电场:任何磁场的变化都会使其周围产生电场 ③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及其密切联系的磁场称为电磁场 ④变化总是相应,变化(强度、速度、方向的变化) E电磁波:*** 定义:电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迅速传播扩大 F电磁波的波长*** ①电磁波呈波状传播,从一个波峰至下一个波峰之间的长度为波长(λ) ②米(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③换算公式:1m=100cm,1cm=10mm、1mm=1000um、1um=1000nm J:电磁波的传播数度:*** (V)300 000 000m/s 相当于光速 K:电磁波的频率:*** ①定义:每单位时间内电磁波波动的次数为频率(f) ②单位:赫兹(Hz)、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 ③换算公式: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 L电磁波的周期:*** ①定义:从一个电磁波的起点至下一个电磁波起点之间的时间陈为周期(T) ②电位:秒(s)、毫秒(ms)、微妙(us) ③换算公式:1s=1000ms、1ms=1000us M:周期、波长、频率、波速之间的换算关系*** 公式:周期=1/频率、波长=波速/频率 N:电流:*** ①电荷在物体内流动形成电流 ②电流方向:正到负, ③电流强度(I):单位时间内流过的电量 ④电流强度的计量单位为:安培(A)、毫安(mA)、微安(uA) ⑤换算公式:1A=1000mA、1MA=1000uA O导体与绝缘体:***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3运动学

基础知识三.运动学 一.运动生物力学 1. 运动生物力学定义、人体力学、内力和外力学以及骨骼运动学** A :运动生物力学定义** 定义:(Biomechanics )是研究能量和力对生物系统影响的科学,是力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B:人体力学定义** ①定义:是用力的观点、方法定量描述、研究人体组织和器官力学的医学科学 ②决定运动治疗有效性:主要是骨骼系统对力的耐受性及其活动性。 C:内力和外力** ①外力:外界作用人体的力:重力、支撑反作用力、流体作用力、摩擦力、器械阻力等; ②内力: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间相互作用的力,包括:肌肉收缩力、组织器官间的被动阻力、内脏器官的摩擦力、内脏器官和固定装置间的阻力、体液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的流体阻力等 D :骨骼运动学** 2. 骨骼力学、动力学和静力学 A: 骨骼力学** 力矩: ①力矩:一个力施加于物体所产生的绕某轴转动的作用就称为力矩 ②单位为牛顿. 米( N.M) ③力矩的大小也称为扭力应力和应变: ①应力:(stress )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N / M2 ②应变:(strain) 物体在内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和大小的相对变化 ③弹性形变基本形式: ( elastic deformation )有长度形变、体积形变和形状形变。 ④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 应力和应变的比值 刚体:定义: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大小与形状不发生改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ringid body ) B:动力学** ①动力学状态: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会加速物体的运动,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此为非平衡状态,也称动力学状态。 ②线加速度:力所产生的加速度是沿直线方向。 ③角加速度:由扭力所产生的绕轴旋转的加速度。 C:静力学** ①静力学平衡:当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或合力力矩为零时,物体没有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此时物体保持平衡、静止或匀速运动, 称为静力学平衡。静力学平衡可分析作用处于静态系统上所有力的平衡问题 3. 脊柱运动节段、脊柱运动学、脊柱小关节和神经根** A:脊柱运动节段** ①定义:相邻两椎体及其间的软组织构成,能显示与整个脊柱相似的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的叠加可构成脊柱的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 motion segment),又称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unit ) ②分部:前后两部 a 前部:两个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 b 后部: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和韧带 ③前后部承载:侧方、前方剪应力作用、轴向压缩及屈曲运动时,前部的椎间盘是主要的负重部位。如伴有较大的位移时,后部的小关节也承受部分载荷,在后方剪应力(背伸运动)和轴向旋转时,小关节则是主要的负重部位。 ④功能:

2020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代码:107]专业知识真题精选

2020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士)[代码:107]专业知识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1、 一个完整的作业治疗处方,其内容应包括 A.作业治疗项目 B.目的、方法 C.强度、时间、频度 D.注意事项 E.以上均对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 作业治疗处方内容应包括作业治疗的项目、目的、方法、强度、持续时间、频率及注意事项等。 [单项选择题]2、 步行周期中承重反应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参与的肌肉包括 A.胫前肌、臀中肌、腓肠肌 B.股四头肌、腓肠肌、腘绳肌 C.胫前肌、臀大肌、腘绳肌 D.股四头肌、臀大肌、腓肠肌 E.股四头肌、臀中肌、腓肠肌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教材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中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一章康复评定基础第八节步态分析正常步行周期中下肢肌群活动

[题眼解析]步行周期中承重反应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作用于髋关节的肌群是臀中肌,作用于膝关节的肌群是股四头肌,作用于踝关节的肌群是腓肠肌和比目鱼肌。(故答案选E) [知识拓展]步行周期中承重反应指首次触地之后重心由足跟向全足转移的过程正常运动踝关节:中立位。 [单项选择题]3、 不属于手外伤后的感觉测试的是 A.实体觉测定 B.两点辨别试验 C.Purdue钉板测试 D.Moberg拾物试验 E.手指触觉、痛觉、温度觉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出自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教材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中第三篇专业知识第五章骨科疾病第七节手外伤后的感觉测试 【题眼解析】感觉功能评定触觉、痛觉、温度觉,两点辨别觉和实体觉测定(Moberg 拾物试验),故答案选C。 【知识拓展】感觉过敏①脱敏治疗技术②避免过度被动运动,以主动运动为主:③局部低频或中频电疗④星状结节阻滞术⑤颈肩部热疗(超短波疗法)⑥心理治疗。 [单项选择题]4、 半月板损伤的患者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限制的被动运动是 A.屈曲15° B.屈曲30° C.屈曲60° D.屈曲90°

康复治疗技术模拟试题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 B C D 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 关于康复医学描述错误的是【 A】 A.核心理念是以人体功能障碍为中心 B. 治疗手段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合理训练。 C.治疗目的以功能障碍为核心,强调改善,代偿,替代的途径来提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D.临床评估以躯体,心理,生活,社会独立功能为主 E.工作对象时各类功能障碍者和残疾者 2 康复的最终目标是【 D】 A. 采用综合措施(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和工程等)进行康复 B. 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C. 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D.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E.提高生活质量 3 以下哪项不是康复医疗的共性原则【 C】 A. 因人而异 B.循序渐进 C. 综合治疗 D.持之以恒 E. 主动参与 4 不能用于计数肋骨和椎骨的结构是【 A】 A. 胸椎柄 B.肩胛下角 C. 胸椎角 D.第七脊椎棘突 E.胸骨体和柄结合处

5 以下属于单轴关节的是【 E】 A.桡腕关节 B.拇指腕掌关节 C.髋关节 D.肩关节 E.桡尺近侧关节 6 肱骨内上髁后方的一浅沟是【 B】 A 桡神经沟 B.尺神经沟 C结节间沟 D.半月切迹 E冠突窝 7 属于上臂后侧肌群的肌肉是【 B】 A 三角肌 B肱三头肌 C肱二头肌 D 喙肱肌 E 肱肌 8 具有囊内韧带的关节是【E】 A踝关节B肘关节C肩关节 D颞下颌关节E膝关节 9 是踝关节内翻的肌肉主要是【C】 A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B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 C胫骨前肌,胫骨后肌 D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E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10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因素不包括【D】 A关节面的形态 B关节头和关节窝的面积差 C关节辅助结构的状况 D滑液囊滑液鞘的大小和滑液的多少 E关节内结构的影响 11下列哪块肌肉属于背肌【E】 A旋前圆肌B梨状肌C肱肌 D胸锁乳突肌E菱形肌 12成人脊髓下端水平达到【B】 A第2骶椎下缘水平 B第1腰椎下缘水平 C第3腰椎下缘水平 D椎管末端 E第12胸椎下缘水平 13下列关于骨骼肌的说法错误的是【D】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人体发育学)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人体发育学) 基础知识:六.人体发育学 第一章正常发育 康复医学角度人体发育:重(运动发育)和(心理社会发育)1.生长发育的一半规律** A:分为:不平衡性逐渐性和个体性 B: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 ①开始发育速度是平均一的 ②发育过程中身高和体格明显增大的两个高峰期,一个婴儿期,另一个青春期 ③器官的功能发育不等速:脑发育最早,5岁时脑的大小及重量已接近成人 ④性器官则要到青春期才迅速发育 C:生长发育的逐渐性表现: 由头到尾、由近道远、由粗到细、由动到静的规律 D影响生长发育的差异是: 遗传、环境 2.运动发育规律** A:①第一年:人类特有动作—手的动作和直立的出现,标志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②第二年:相对稳定 ③第三年:迅速发展时期

B:①从泛化到集中:婴儿最初动作全身性,不精确的,以后局部性、精确的动作,由不协调到协调。 ②从上到下:头到足 ③从近到远:从生体中部,越近躯干部位动作发育越早,然后逐渐向远端发育 C:粗大运动发育顺序** ①指:姿势或全身(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跃等 ②抬头:新生儿几俯卧时能抬头1-2秒;3个月抬头较稳定;4个月抬头稳定; ③坐: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坐稳 ④翻身:7个月有意仰卧位→俯卧位→在到仰卧位 ⑤爬:8-9用双上肢向前爬 ⑥站、走、跳:11可独自站立片刻:15月独自走稳;24月双足并跳;30单腿跳 D: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①指:手和手指的运动及手眼协调能力 ②精细动作多为小肌肉的运动,在全身大肌肉发育后迅速发育;手指是精细动作重要。 ③3-4月握持反射消失 ④6-7月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 ⑤9-10月可用拇指、食指拾物,喜撕纸 ⑥12-15月学会用匙,乱涂画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专业知识模拟题5

初级康复医学技术师专业知识模拟题5 A1/A2型题 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腓总神经损伤后没有 A.足下垂 B.内翻畸形 C.外翻畸形 D.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E.足背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 答案:C 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前外侧肌群及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的皮肤。 2. 失语症恢复的高峰期为 A.发病后1~3个月 B.发病后3~6个月 C.发病后3个月内 D.发病后2~4个月 E.发病后1年 答案:B 3. 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评定,通常采用几级制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E.7级 答案:D 主观呼吸功能障碍程度评定通常采用6级制:0级:有不同程度肺气肿,但日常生活无影响,元气短;1级:较剧烈劳动或运动时出现气短;2级:速度较快或登楼、上坡时出现气短;3级:慢走即有气短;4级:讲话或穿衣等轻微动作时气短;5级:安静时气短,无法平卧。 4. 剑突水平平对 A.T6脊髓节段水平 B.T5脊髓节段水平 C.T4脊髓节段水平 D.T3脊髓节段水平 E.T2脊髓节段水平 答案:A 5. 手外伤导致拇短伸肌麻痹所致拇指对掌功能障碍及拇指、示指捏物功能障碍是哪条神经损伤 A.正中神经 B.尺神经 C.桡神经 D.桡神经腕段 E.桡神经肘段 答案:A 6. 跟腱缝合后可进行被动牵伸时间为 A.术后6周

B.术后1个月 C.术后3个月 D.术后2个月 E.术后5周 答案:A 7. 以下哪种病不适合用等长抗较大阻力运动 A.血友病 B.大叶性肺炎 C.冠心病 D.贫血 E.糖尿病 答案:C 8. 诊断颅底骨折的确切依据是伤后出现 A.皮下瘀血斑(眼睑或结合膜下或耳后) B.鼻腔或外耳道有血性脑脊液外流 C.鼻腔或外耳道流血 D.脑神经损伤的症状与体征 E.颅骨X线照片有颅顶骨折线向颅底部延伸答案:B 9. 膀胱三角的标志为 A.尿道内口与膀胱底之间 B.输尿管间襞与膀胱尖之间 C.尿道内口与膀胱尖之间

康复治疗基础复习题

康复治疗技术复习题(一) 康复治疗概论部分 康复医学的基本原则:功能训练、早期同步、主动参与、全面康复、团结协作,回归社会。康复医学的核心:残疾、功能恢复与预防。 康复医学:是医学界的分支,一门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术和规范的医学应用科。 康复医学的内容范围: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社会康复、职业康复、康复工程、而构成全面康复。 康复服务的方式:康复机构的康复、上门康复服务、社区康复。康复医学的组成: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康复医学与治疗医学的关系是:互相渗透,紧密结合。 四大医学:预防医学、治疗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 残损:指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身体结构、外形、器官或系统功能及心理功能的异常,干扰个体正常生活活动。 康复功能评定:是指在临床检查的基础上,对伤、病、残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客观、定性和定量的描述,并对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残疾:是由于残损造成的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能力受限或缺失。 残障:指残疾者社会活动、交往、适应能力的障碍,包括工作、学习、社交等。 活动受限:指按正常方式进行的日常活动能力丧失和工作能力受限,是从整体或个体完成任务进行活动的水平上评定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 参与局限:指个体投入社会生活中可能会经历的困难,可从社会水平反映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P34 功能障碍:指身体、心里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分为器官水平的病损、个体水平的残疾、社会水平的残障。 运动治疗: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等),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 社区康复: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政府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支持,残疾人及亲友积极参与采取社会化方式,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全面康复服务,实现机会均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康复治疗方法包括哪些方面? (1)物理治疗;(2)作业治疗;(3)语言治疗;(4)心理治疗;(5)文体治疗;(6)中国传统治疗;(7)康复工程;(8)康复护理;(9)社会康复服务;(10)职业康复治疗 康复评定的主要内容包括? 运动功能评定;(2)生物力学评定;(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社会功能评定;(4)脑高级功能评定;(5)神经生理功能检查;(6)康复医学特殊问题的评定;(7)环境评定;(8)就业前评定。 康复医学的组成包括:康复医学基础、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ICF与ICIDH的区别? 改变了分类术语:ICIDH中使用残损、残疾、残障进行分类。ICF中变成了身体结构与功能、活动、参与三个水平的分类,每一水平又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 (2)分类的含义扩大:由“疾病结果”的分类转变为“健康成分”的分类。 (3)分类中增加了情景性因素的影响:ICF增加并强调了情境性因素。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科)的基本任务是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卫生工作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能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康复治疗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 1、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2、在必备的文化知识基础上,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业务要求: (1)具备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具备扎实的康复功能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3)具备残损、慢性病、老年病的康复治疗能力。 (4)具备常用的康复护理技能。 (5)具备一定的社区康复和康复宣传的能力。 (6)具备管理康复治疗室的能力。 (7)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入学程度和时间分配 1、学制:三年 2、入学程度:高中毕业生。 3、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表 学年讲授、教学毕业考试入学教育军训假期机动合计

实验实习实习毕业教育 Ⅰ35 2 1 4 9 1 52 Ⅱ35 2 2 1 9 3 52 Ⅲ36 2 1 1 40 合计70 2 36 6 3 4 18 4 144 三、课程设置: 公共课: 总学时631学时占总学时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54学时 想概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4学时 体育70学时 大学英语212学时 计算机应用基础140学时 就业指南17学时 形势政策70学时 大学语文34学时 基础课 总学时744学时占总学时36% 医学物理学68学时 功能解剖生理学136学时 病理学54学时 药理学54学时 临床医学基础108学时 临床疾病概要108学时 骨科诊疗学54学时 神经病学54学时

2013年康复医学治疗技术--基础知识--真题.

2013年卫生职称考试初级师康复医学治疗技术真题及答案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 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棺 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不符合残疾功能障碍状态的是 A.长期的 B.持续的 C.永久的 D.可治愈的 E.显著影响日常活动的 2.儿童的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正常范围,属于营养不良中的 A.体重低下 B.生长迟缓 C.消瘦 D.营养性水肿 E.脑瘫 3.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

A.窦房结 B.房室结 C.结间束 D.房室束 E.左右束支 4.nm的中文是 A.微米 B.纳米 C.毫米 D.厘米 E.米 5.产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器官为 A.卵巢 B.子宫 C.前庭大腺 D.睾丸 E.前列腺 6.关于长期卧床对泌尿系统影响的描述,错误的是A.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排尿增多

B.尿排出的钙磷增加,易形成尿石 C.卧位有利于膀胱的排空 D.尿潴留、尿路反复感染是形成尿石症的重要原因E.括约肌和逼尿肌的活动不协调是促成尿潴留的因素之一 7.关于耳廓的解剖特点,错误的是 A.由弹性纤维软骨构成 B.软骨外覆皮肤 C.皮下自组织较多 D.皮肤与软骨膜粘连较紧 E.耳垂处无软目 8.脑神经共有 A.10对 B.11对 C.12对 D.13对 E.14对 9.在肘关节处可摸到 A.肱骨滑车 B.滑车切迹

C.肱骨大结节 D.肱骨小结节 E.尺骨鹰嘴 10.有关蜡疗的作用,错误的是A.加快血液循环 B.增加组织通透性 C.使机体脱水 D.消炎消肿 B.温热作用 11.残疾的预防分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二级 D.四级 E.五级 12.与造血有关的细胞是A.骨髓细胞 B.神经干细胞 C.红细胞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人体发育学)

基础知识:六.人体发育学 第一章正常发育 康复医学角度人体发育:重(运动发育)和(心理社会发育) 1.生长发育的一半规律** A:分为:不平衡性逐渐性和个体性 B: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 ①开始发育速度是平均一的 ②发育过程中身高和体格明显增大的两个高峰期,一个婴儿期,另一个青春期 ③器官的功能发育不等速:脑发育最早,5岁时脑的大小及重量已接近成人 ④性器官则要到青春期才迅速发育 C:生长发育的逐渐性表现: 由头到尾、由近道远、由粗到细、由动到静的规律 D影响生长发育的差异是: 遗传、环境 2.运动发育规律** A:①第一年:人类特有动作—手的动作和直立的出现,标志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②第二年:相对稳定 ③第三年:迅速发展时期 B:①从泛化到集中:婴儿最初动作全身性,不精确的,以后局部性、精确的动作,由不协调到协调。 ②从上到下:头到足 ③从近到远:从生体中部,越近躯干部位动作发育越早,然后逐渐向远端发育 C:粗大运动发育顺序** ①指:姿势或全身(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跃等 ②抬头:新生儿几俯卧时能抬头1-2秒;3个月抬头较稳定;4个月抬头稳定; ③坐: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坐稳 ④翻身:7个月有意仰卧位→俯卧位→在到仰卧位 ⑤爬:8-9用双上肢向前爬 ⑥站、走、跳:11可独自站立片刻:15月独自走稳;24月双足并跳;30单腿跳 D: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①指:手和手指的运动及手眼协调能力 ②精细动作多为小肌肉的运动,在全身大肌肉发育后迅速发育;手指是精细动作重要。 ③3-4月握持反射消失 ④6-7月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 ⑤9-10月可用拇指、食指拾物,喜撕纸 ⑥12-15月学会用匙,乱涂画 ⑦18月能叠2-3块方积木 ⑧2岁时可叠6-7块方积木;会翻书 ⑨4-5岁儿童则能用剪子剪东西 ⑩6岁能系鞋带并打活结 3.反射发育** A反射分类:** ①根据施加的刺激:分为伸张反射、加速反射、对光反射等。 ②根据感觉器存在部位:分为深部反射、浅部反射等。 ③根据构成反射弧的突触数量:分为单突触与多突触反射等。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简介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简介 1、行业背景与发展特点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疾病的治疗、恢复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医学模式必须由单纯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一模式要求在临床服务中,应改革过去单一的医疗服务为医疗康复服务,提高生活质量,使自己的身心处于更加良好的健康状态。卫生部与教育部经过认真调研、专家反复论证后,已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列入了高职高专的招生目录中,并就专业设置条件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这是“两部”顺应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发展与市场需求的决策,是使高职高专的出口与临床需求的入口很好地衔接的一个实效举措。我院根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要求,结合我院医学专业的充足条件和市场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经专家反复论证,开设了康复治疗技术专业。 2、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一门促进伤患者和残疾人身心功能康复的新的治疗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技术专业。它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劳动,以及社会生活的能力,融入社会,改善生活质量。在20世纪下半叶及21世纪初,康复治疗技术这门新兴的技术专业和康复治疗师这种新的职业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成长的活力,反映了医疗和康复市场对这门新的专业及人力资源的迫切需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开设,正是顺应社会民众健康、审美的需要,满足人们对意外伤害、疾病所致的残疾、手术后的恢复等在治疗疾病、延年益寿等多方面的需求,有着广泛、深厚的社会基础,市场广阔。据有关方面近期曾对我国的康复治疗专业人才现状做过调查,我国拥有13亿人口和6 千万之多的残疾人,我国现有康复治疗师5640人,每10万人口仅分摊0.4名。在西方发达国家康复医师与康复治疗师的比例要求达到1:5到1:10。康复治疗师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落后于康复医疗实际的需要,就业前景广阔。 3、专业优势与存在问题 目前,我校从师资队伍、教学、实验条件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已具备开办该专业的充足条件。学院现有占地面积602亩,总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

康复治疗学

作业治疗学笔记习题 第一章作业治疗概论 作业:是作业活动的总称。一个人的生活里有独特的意义和目的活动。 ※作业治疗(概念):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 作业治疗的实践模式(一)作业表现模式 ※1. 作业活动的范围:日常生活活动(daily activity of living )、工作/生产力(work/productivity) 休闲(leisure) 2. 作业技能分类 3.作业情景 (1)感觉运动(1)时间范畴:年龄、发展阶段 (2)神经肌肉骨骼(2)环境范畴:文化、社会性、物理性 (3)运动 (4)认知技能 作业(内容):1日常生活活动 2.工作与生产力 3.休闲活动 (1)自我照料(1)主动式休闲 (2)家务活动(2)被动式休闲 (3)睡眠活动(3)交际活动 (4)艺术活动 ※治疗项目(分类)临床思维方法 1. 按作业治疗的名称分 1. 科学性的思维 2. 按治疗的内容分 2. 叙述性的思维 3. 按治疗目的和作用分 3. 务实性的思维 4. 按作业治疗的功能分 4. 道德伦理上的思维 作业能力:是作业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指人从事某作业活动时的表现,关注的作业范围包括日常生活活动、工作及生产活动、休闲活动。 作业能力模式3要素:感觉运动、认知技能、社会心理。 学习指导和习题集: 1.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作业治疗的服务对象 A.精神分裂症B.抑郁症C.躁狂症D.截瘫E.思觉失调 2.下列哪项不属于休闲活动 A.看电视B.打太极C.跑步D.修饰E.闲聊 ※3.作业活动的层次不包括(角色任务行动能力/技巧活动) A.能力/技巧B.角色C.环境D.任务E.行动 4.在环境之中,哪项是属于人类环境 A.辅助沟通方法B.家居改造C.康复支架D.家人照料E.日常生活辅助器具 5.哪项不是作业治疗过程的基本的步骤 A.设定长期目标B.治疗的实施C.再评定D.不需短期目标E.评定 6.哪项不是作业治疗的定义几个重要成分 A.作业治疗是一项手法B.以作业活动作为治疗媒介C.作业可作为作业治疗的最终目的D.要求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活动E.最终目的是改善残疾和残障、使人可参与及对社会作出贡献 患者男性,75岁,因走路不稳、跌倒入院,病情平稳后转入康复科治疗。治疗师给予评估后发现:他是独居,每天还要靠拾旧报纸为生。作业治疗师评估后认为他出院后不能重返家中。7.请问治疗师对这位患者适合使用哪项临床思维方法(P16) A.科学性的思维B.叙述性的思维C.务实性的思维D.道德伦理上的思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