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_卢宏升

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_卢宏升

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_卢宏升
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_卢宏升

2004年4月第15卷第2期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 rnal o f G u ili n Inst itu te o f T ou r is m

A pr .,2004V o .l 15N o .2

[生态旅游研究]

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

卢宏升,卢云亭,吴殿廷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关键词]生态旅游;类型;中国

[摘 要]首先讨论了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和内涵,然后结合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每种类型中所能开展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活动两方面因素,尝试性地把我国的生态旅游分作6个基本类型,并对每种类型的生态旅游价值及资源赋存状况作出简单评价。

[中图分类号]F 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080(2004)02-0063-04

The Types of E cotouris m i n Ch i na

LU H ong -sheng ,W U D ian -ti ng ,LU Y un -ting

(D ep ar t m en t of R esource and E nv ironm ent ,B eij ing N or m a lU n iversit y ,B eij ing 100875,Ch ina )

K ey words :eco tou rism;type ;C h ina

Abstract :F irst ,th is ar ticle fo cuses on som e i m po rtant aspects o f eco tou ris m such as the

defi n ition o f concep t and the i m p lica tion o f eco tou rism.S econdly ,based on above-m en tioned theo ry and the p ractical situation o f the deve lopm ent o f eco tou rism,as far as the types o f e-co tou ris m resource and the rep resenta tive eco tou ris m ac tiv ity i n eve ry ty pe o f eco tour is m re-sou rce are con cerned ,the artic le a tte m p ts to div ide the eco to ur is m in C h ina in to six funda-m en tal types .T hey a re Fo rest Recreation E co tou ris m,Pra ir ie C oque tte E co tour is m,W e t-lands B ird -w a tch ing E co tou ris m ,D esert Ex plo ra tion E co tou ris m ,C oun try side Ex pe rience E-co tou ris m and O cean V acation E co tou rism .A nd then the eco tou ris m va lue and re so urce situ-a tion o f every type o f eco tou ris m are appraised si m p ly .A t last ,the artic le g i v es som e adv ices to eco tou ris m .F rom now o n it no t on l y streng then s the theo re tica l re sea rc h o f eco tour is m bu t also pay s m o re a tten tion to p rac tica l research o f eco tou ris m e specia lly to bu ild va rious types o f de m onstration reg ion o f eco tou rism .

作为可持续旅游一种实现形式的生态旅游(eco-tou rism )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20年后发展成为国际旅游业中最热门的旅游形式。国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晚于20世纪90年代,直至1995年,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协会召开了中国生态旅游研讨会后,生态旅游才成为旅游、地理、生态等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特别是国家旅游局在1999年推出了“生态旅游”年、世界旅游组织于2002年提出口号为“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国际生态旅游年后,生态旅游的实践开展和理论研究都进入了新的阶段。在此背景下,

本文首先论述了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和内涵,之后以此为理论支持,结合近10年来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实践情况,从资源类型和旅游活动两方面隐私考虑,对生态旅游作出分类,以期对每种具体的生态旅游类型进行更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内涵

从“生态旅游(eco toursi m )”一词的出现到现在,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至今都没有一个被广大学术

82

[收稿日期]2004-01-12

[作者简介]卢宏升(1979- ),男,河南林州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2002级硕士研究生。

界和社会所公认的定义。不过不同的学者或组织从不同的角度给生态旅游下定义却丰富、扩充和深化了生态旅游的内涵。本文无意给本来已纷繁复杂生态旅游再下定义,只通过回顾典型的定义来把握生态旅游的内涵。

国内较早研究生态旅游的学者卢云亭(1996)定义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行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广瑞(1999)研究员认为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形式,是一种“有目的的旅游活动”,一般来说,生态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是“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而从事这种旅游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欣赏和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从事该项旅游活动的原则是“不改变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当地居民在经济上受益”。通过对国外生态旅游进展的研究,万绪才、朱应皋等(2002)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作了比较完备的总结:“(1)旅游地主要为受人类干扰破坏很小、较为原始古朴的地区,特别是对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的自然保护区;

(2)旅游者、当地居民、旅游经营管理者等的环境意识很强;(3)旅游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很小;(4)旅游能给环境保护提供资金;(5)当地居民能够参与旅游开发与管理并分享其经济利益,因而为环境保护提供支持;(6)生态旅游对旅游者和当地社区起到环境教育作用;(7)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可持续的旅游活动。

综上所述,对生态旅游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理解:一是生态旅游是在保护比较完整的原始自然区域以及与之和谐相伴的特定的文化区域开展的;二是生态旅游强调对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三是生态旅游强调旅游地居民参与旅游开发并获益;四是生态旅游是实现可持续旅游的一种形式。在上述四方面中,第二和第四方面所暗含的保护性原则和社区参与原则是生态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

二、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

随着生态旅游在我国的广泛开展,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加强了对生态旅游研究。为了完善生态旅游理论体系,且能够细致深入地研究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活动的独特规律,以便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目的地的生态旅游资源,有必要对生态旅游作系统的分类。

目前,国内对生态旅游的分类研究只限于根据资源或生态系统的类型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分类。如卢云亭,王建军(1999)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森林、草原、湿地三种生态旅游资源系统;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等(2000)在分类中加入了保护因子,把生态旅游资源分为第一级的人文、自然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3大类,第二级的陆地、水体、农业、园林、科普、自然保护、文化保护和法律保护生态旅游资源8类,以及第三级的26小类;此外,张建萍(2001)按《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表》对生态旅游资源作了分类。周笑源(2002)按资源属性把生态旅游分为自然生态旅游、社会生态旅游和文化生态旅游3大类。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生态旅游的定义和内涵,以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系统为主导因子,把每种资源类型中所能开展的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活动作为辅助因子,并结合近10年来我国开展生态旅游的实际情况,尝试着把我国的生态旅游分为6种基本类型,并对每种生态旅游类型所特有的生态旅游价值作了简要分析。

(一)森林休憩生态游

森林休憩生态游是人们在天然或人工的森林生态环境里所从事的以休憩活动为主兼有其他活动的旅游活动。在中国,森林生态旅游的主要空间为自然保护区中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国家、省一级的森林公园,其中有的地方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森林公园。我国目前自然保护区的14个子类中,就有12个属森林生态系统。截止到2000年,我国已建成各种森林公园870处,面积748万多公顷,其中国家森林公园306处。这些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只要在严格坚持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保护性原则及社区居民参与原则的条件下,便可开展高品位的生态旅游活动,繁荣当地经济,保护自然环境。

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的森林的生态旅游价值主要体现在:(1)森林中富含的负离子氧能使人消除疲劳,提高人体免疫能力。(2)一些植物分泌的芬芳和气味能够杀菌和治疗人体某些疾病。(3)森林美景能够给予人美的享受,陶冶情操。(4)森林中千姿百态的景物能够激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5)森林中所蕴含的大自然的奥秘能够激发人更深层次地认识生命的价值,热爱大自然,自然地树立环境意识,是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根据上述价值我们可以开发的森林生态旅游的主要产品有:休憩疗养、科学考察、观光游览、文化教育、野餐露宿、森林浴和一些户外体育活动等。

根据近几年开展的以森林为主要活动场地的生态旅游的经验和教训,应注意当地的森林生态系统保

83

护、文化环境保护、人工环境保护性建设、游客和旅游产业利益的保护,才能保证森林旅游真正的生态性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森林休憩生态旅游地有:吉林长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杭州青山湖水中森林、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吊罗山国家森林公园、浙江千岛湖国家森林公园、广西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二)草原风情生态游

草原是指在半干旱条件下,以旱生或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生态系统。我国草原的主要类型为温带草原,集中分布在东北地区西部、内蒙古、黄土高原北部以及海拔较高地区的高山草甸。各类草地总面积约4亿公顷,草地植被主要有4大类型,共56种生态系统。由此可看出不管从量上还是从种类上我国都具有丰富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

草原在开展生态旅游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1)草原上的蓝天、白云和一望无际、坦荡如底的绿色自然风光体现了草原所独有的生态美价值,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便是其集中体现。(2)游人在欣赏自然美景是,可以大大地缓解生理、心理上的焦虑和紧张。(3)草原上独特的气候以及高质量的空气,是夏季避暑疗养的胜地。(4)与草原自然风光相协调的民族风情体现了其独一无二的文化特征,对旅游者也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据此可开发的草原生态旅游产品有:草原自然风光观光、草原民族风情体验、草原日光浴、野餐露营、滑草、骑马长途旅行等。

我国有代表性的草原生态旅游景区有: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河北北部坝上草原、新疆阿尔金山高山草甸、天山高山草甸等。

(三)湿地观鸟生态游

湿地是一种多功能、独特的生态系统,根据《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湿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我国学者常用的湿地定义为: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4个月以上)和过湿土地,并与其上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我国常见的湿地有: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海岸滩涂等,截至2000年底,全国已建成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353处,已有21处列入《国际湿地公约》的“重要湿地名录”。

湿地之所以成为生态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除了其一般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外,还因为它为众多的生物种群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环境,从而拥有丰富的生物物种,堪称世界生物多样性的储存库,成为鸟类特别是候鸟的繁育和越冬的天堂,其中有不少珍惜濒危鸟类如:天鹅、朱寰等。因此,湿地的生态旅游功能主要体现在能给游人提供的新、奇、特、旷、野等观光旅游内容上。在我国湿地鸟类占全国鸟类总数的26%,丰富多样,自然而然,“观鸟活动”便成为众多湿地的最热门的专项旅游活动。但是,必须强调的是,湿地核心区应受到绝对的保护,严禁进入,观鸟等旅游活动只能在湿地的边缘保护带有限制的开展。

我国有代表性的湿地观鸟生态旅游地有:青海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鸟类自然保护区、黑龙江扎龙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江西鄱阳湖和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江苏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等。

(四)沙漠探险生态游

沙漠是在干旱、极端干旱的地区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超过2000毫米的条件下,地表裸露,植物生长极为贫乏之地,沙漠也是地表生态系统类型中的一种。

一般人认为“生态”便意味着生机盎然、郁郁葱葱,作为不毛之地的沙漠不可能成为生态旅游之地,但是,沙漠生态系统凭借其苍凉荒芜的原始自然景色、神奇的沙漠海市蜃楼、壮观的风蚀地貌及沙漠探险中所蕴含的冒险精神强烈地吸引着众多的探险旅游者。此外,荒漠生态系统中,生命在逆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的环境适应能力,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哲理,即丰富的生态美内涵。再者,与沙漠自然景观和谐相伴而生的人文景观,如敦煌鸣沙山、月牙泉与世界文物宝库莫高窟,罗布泊沙漠与楼兰古城等,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为沙漠旅游增色不少。就此而言,沙漠作为一种生态旅游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

沙漠中可以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有:沙漠探险、科考、游览、观光、滑沙等。在我国的北纬300~500东经750~1250的北方内陆盆地和高原,形成了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西端东迄松嫩平原西部长约4500km宽约600km的断续沙漠弧形带,广泛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宁夏等省区。其中,在许多资源和市场条件都具备的地方已开发有沙漠生态旅游项目,如宁夏中卫的沙坡头地区、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库布齐沙漠等地已开发了极具市场潜力的沙漠生态旅游项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沙漠的自然生态环境本身已十分脆弱,一旦破坏,再难恢复,因此,沙漠地区开发

84

旅游项目应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以利用促保护”的方针,防止沙漠化的扩大。

(五)农业体验生态游

农业体验生态旅游主要包括乡村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旅游。前者是指以古朴、原始、自然的乡野自然风光及与其和谐相伴而生的独特的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所开展的旅游活动;而后者是指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游为主题,利用城乡差异来规划、设计、组合农业资源而引起旅游者特别是城市居民的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并体验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等具有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

中国具有悠久的农业文明史,创造了各地不同的农业种植方式和独特的农业文化景观。“不同的种植方式、耕作制度、作物搭配均是一个地区民族文化、传统习惯、地方风俗的具体体现,具有很高的观光价值;特别是不同颜色的作物,按不同地貌单元配置,可在空间上形成一幅优美的图画,这种人工形成的景色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情趣。”同时,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也拥有现代化的生态农业。这都为开展农业生态旅游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典型的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有:云南罗平的油菜花节、云南元阳哈尼族人所建的“哈尼梯田”等;观光农业景区有:江西井冈山观光农业旅游区、北京郊区观光农业带、上海浦东虹桥观光农业区等。

(六)海洋度假生态游

未受污染的沙滩和海水,充足的日照阳光,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是吸引人们到海滨或海岛旅游的重要条件,在国外“3S”(Sun阳光,S and沙滩,S ea海水)旅游一直是最具魅力的旅游形式。海洋度假生态旅游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一是空气和阳光,海滨或海岛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是理想的休闲、度假、疗养的胜地;二是海洋资源,一望无际、波澜壮阔的海水本身就是美丽壮观的景色,五彩斑斓的充满神秘的海底世界更是诱人;三是海蚀地貌,海蚀柱、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形态各异,气势壮观,构成海滨独特的自然景观。

自然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的海滨或海岛地区特别适宜旅游度假,此外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如海底探险、无装备潜水(尤其在珊瑚海域)、造访自然区域(红树林、海蚀地貌等)、非机动水上运动(冲浪、帆船航行)、观潮、游泳、日光浴、沙滩运动等。

中国已开发的海洋度假生态旅游地主要有:海南三亚的珊瑚礁,连云港连岛海滨旅游度假区,北戴河旅游度假区,青岛海滨旅游区等,福建福鼎、广西北海和海南文昌的红树林生态旅游区等。

三、结论和建议

我国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可开展的生态旅游活动更是多种多样,本文只是尝试性的对生态旅游进行了分类研究,希望能对有关这方面的更深入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国家旅游局在1999年推出“生态旅游年”后,随着学术界热切关注和社会媒体的不断报道,目前在我国生态旅游概念逐渐深入人心,但实质性的生态旅游还不普遍,此方面的研究也亟待加强。因此,今后在理论研究上要结合生态学特别是景观生态学、生态系统原理,细致深入的研究某种特定类型的生态旅游,寻找实践性、指导性和针对性更强的规律,以便更好的实现目的地的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协调发展;注重实践研究,建议创建不同类型的生态旅游示范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实践修正和完善生态旅游理论。再者,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旅游,应得到积极的提倡和推广,随着北京、广州等市的生态城市规划的开展,可否把生态旅游的原则用于城市旅游,以拓展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金波,王如渊,蔡运龙.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其在中国的应用[J].生态学杂

志,2001,20(3):53—59.

[2] 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5.

[3] 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万绪才,朱应皋,丁敏.国外生态旅游进展[J].2002,17(2):68-72.

[5] 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6.

[6] 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999,14(1):51—55.

[7] 卢云亭.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J].经济地理,1996,16(1):106—112.[8] 周笑源.生态旅游内涵再论[J].旅游学刊,2003,18(1):64—67.

[9] 郑坚强,李森,黄耀丽.沙漠旅游资源利用在西部开发中的意义及策略研

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22(1):77—79.

[10] 阎锋.观光农业旅游——旅游百花园中的一枝新秀[J].北京第二外国语

学院学报,1999,(2):91-95.

[11] 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旅游学

刊,1999,(2):38-42.

[责任编辑:连云凯]

85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有关人士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年增长率达30%以上。在我市,随着蓬莱阁西苑、田横山文化公园和兴瑞庄园等景区(点)的出现,生态旅游已经不知不觉地加入到了蓬莱大旅游的队伍中。在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而在我市、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生态旅游研究都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一词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但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词语,世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将之定义为:以生态为基础理论的旅游,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学会则解释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应为倡导爱护环境,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感受自然及文化地域。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它包括三重含义:1、经历的质量----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即享受自然、认识自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于是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物,必须有特定的旅游观赏内容,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文化等,以满足人们享受自然、认识自然的需求。生态旅游不仅能使旅游者返璞归真,享受大自然,在清新、开阔、洁净的环境中修养身心,而且能够了解、研究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特征,使旅游者从中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2、资源的质量----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 生态旅游,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科学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因此,生态旅游又要有目的地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使人们在享受、认识自然的同时,又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其根本宗旨就是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生态旅游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生态旅游不能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必须要保持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保持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保持好优异的自然环境。 3、生活的质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即通过旅游开发,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有效发展经济,能够使当地居民在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在经济上、财政上获得益处。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完整版)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酿酒过程中

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塘、蟹池,最后灌溉蔬菜瓜果以及稻田,直至污水进入水处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模式研究

济学与经济管理类刊】 【打印】【保存】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模式研究 孙根年 【专题名称】旅游经济 【专题号】F9 【复印期号】1999年01期 【原文出处】《资源科学》(京)1998年06期第40~44页 【英文标题】RESEARCH ON MODEL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NATURE RESER-VES OFCHINA SUN Gen-nia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 【作者简介】孙根年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062 男,37岁,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环境学的教学研究,主编有《旅游环境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专著5部,发表《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等学术论文14篇。 【内容提要】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是自然保护事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依据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将旅游业划分为4 种生态类型,又依据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可开发程度,将自然保 护区划分为5个生态旅游开发等级;在此基础上依据自然生态— 经济开发对应关系,提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的模式及开发 程序;最后,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业开发政策进行了探讨。 To develop eco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s of China aims at keep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nature protection and tourism. According tothe impact of tourist activities on environment,four ecotypes areidentified in terms of tourism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fiveexploitable degrees of nature reserves a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ecotourism

小村庄大旅游生态旅游模式构想

小村庄大旅游 ——白羊峪生态旅游模式构想、尸■、亠 前言 生态旅游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特色旅游形式。这种旅游产品一出台便赢得了众多旅游目的地的青睐。全国各地纷纷竞相搞起了生态旅游,其中不乏成功的范例,但也不排除存在诸多败笔。有的地方美其名曰 “生态旅游”,但却搞的不土不洋的,把一些高档奢华的设施搬到了生态景区中,建的设施过于繁多,搞的与周围环境十分的不协调,违背了人们反朴归真的初衷,也违背了“最少的规划, 才是最好的规划” 的规划原则。我个人认为,那些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地区,在搞旅游开发规划的时候,可以首选生态旅游方式。这种方式是这些地区最优的资源利用途径。而且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旅游形式,和当前旅游业逐渐扩大的趋势相符合。白羊峪就是这样地区的一个典型。 小村庄 ?地理位置白羊峪,又名羊谷关,位于河北省迁安市北部,地处 迁安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和迁西县三县(市)交界。他的地理位置优越,距唐山、秦皇岛80 公里,迁安市区25 公里,向西10 公里为灵山白塔寺,27公里是迁西景钟山,60公里是遵化清东陵,向东80 公里是南戴河,约100 公里是山海关。 ?自然状况白羊峪属于燕山东麓的浅山石质山区。山脉为东西走向。白羊河发源于此。区内有植物100多种,盛产梨、桃、苹果、核桃、板栗、葡萄等干鲜果品。动物有狐狸、羚羊、山鸡等以及各种鸟类30 多种。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区内有海拔503米的大凹楼主峰和海拔456米的白云山; 有长约2公里的白羊谷;还有白羊峪村北部河东岸的“旱龟断流”、“凤落梧桐”等。水系景观方面有白羊河、湖泊和水库,其中白羊河是全市唯一一条无污染的河流。植被景观有万亩油松,侧柏针叶林,是附近少有的森林景观。有落叶阔叶的千亩围山转果园。 人文景观白羊峪分布有近5公里的古长城。据史料记载,白羊峪长城建于明初,白羊峪段长城集水关、城堡、城墙、敌台、烽火台、墙台、谎城等于一地,是古代边关防御体系的完整体现。壮观的大理石长城更堪称万里长城之一绝。这里还保存有明隆庆、万历年间负责顺天府到山海关守军监督检察工作的督察院的遗址(现保存有一段较完整的城墙)。 ?经济状况白羊峪一带是革命老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信息不灵、自然条件差(多山无肥沃农田),经济发展一直缓慢,群众的生活水平不高。我和当地村民聊天中了解到,村上的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被迫到外地打工,留下来的妇女和年长的男劳动力就以种植果树为生,收入不 高。他们现在住的房屋还是很古老的冀东 民居,窗户还有好多是纸糊的 ?开发现状长年来这里的长城、山水和千亩围山转,吸引了不少省内外的游客和参观者,每年都有国外游人到白羊峪长城上考察、观光,但直到 96 年当地政府才意识到要在此地开发旅游。但是也仅限于收“进山 费”,举办桃花节和建一些饭馆之类的。由于没有妥善的管理和保护,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班级: 学号:20 姓名:黄松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前景 摘要: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导,以自然区域和一些特定的文化地域为旅游对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景观和了解生态现象的同时受到环境教育,以保护自然和人文旅游环境为宗旨,并能使当地居民受益的一种可持续的旅游。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 内容: 一、风景名胜观光旅游 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富集着以独特自然景物和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取胜,以景物环境为载体,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优秀财富。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依托丰富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以下几种主要模式适合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科学考察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旅游。可以开展此类旅游的有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等。(2)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古长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等。(3)文化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的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风景名胜区。属古石窟艺术文化的,如我国的麦积山、龙门、云冈、敦煌等风景名胜区。(4)自然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桂林漓江山水、庐山、秦皇岛北戴河、承德避暑山庄、海南三亚等。(5)民族风情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内蒙古草原风光、海南黎族村寨等。(6)现代工程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长江三峡大坝、南京长江大桥等。 二、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历史知识、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前,包括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从地域范围上,主要是指革命老区和红军长征线,但以长征沿线为重点,这就形成了井冈山、瑞金、韶山、遵义、延安、西柏坡一条“红色”主线。国家大力培育的重点红色旅游区包括:以上海为中心的“沪浙红色旅游区”;以韶山、井冈山和瑞金为中心的“湘赣闽红色旅游区”;以百色地区为中心的“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围绕着“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与挖掘沿线的旅游资源,可以形成上下一线的旅游链条,形成当地旅游资源的整体联动,进而促进本地旅游经济上档次、上水平,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民俗旅游 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它主要是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及支系,都有自己传统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性,各地区、各民族的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交通、宗教、节庆、婚丧、礼仪、集市等都具有特色,并富有极为强烈的可视性和独有的观光魅力。 根据资源的特点,民俗旅游开发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模式:(1)集锦荟萃式,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华民族园等;(2)复古再现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均属于此类;(3)原地浓缩式,如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均属此类;(4)原生自然式。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典型、交通也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云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总结 一、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一)陆地生态旅游资源 1、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金殿国家森林公园、钟灵山国家森林公园、棋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小白龙国家森林公园、圭山国家森林公园、来凤山国家森林公园、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清华洞国家森林公园、巍宝山国家森林公园、灵宝山国家森林公园、宝台山国家森林公园、龙鱼洞国家森林公园、天星国家森林公园、铜锣坝国家森林公园、五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十八连山国家森林公园、鲁布革国家森林公园、珠江源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关天星国家森林公园、西山森林公园 2、草原生态旅游资源:云杉坪、牦牛坪、黄草岭、大海草山 3、荒漠生态旅游资源:元谋 (二)水体生态旅游资源 1、湖泊生态旅游资源:滇池、程海、泸沽湖、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阳宗海、洱海、浴仙湖 2、温泉生态旅游资源:安宁温泉、下关温泉、云县小定西沸泉、龙陵邦腊掌温泉、新滩坝温泉、腾冲热海 3、河流生态旅游资源:金沙江(万里长江第一湾、小江泥石流)、澜沧江(西双版纳橄榄坝)、怒江(三江并流)、南盘江(三江口)、元江、伊洛瓦底江 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一)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1、田园风光生态旅游资源:元阳梯田、罗平油菜花、石屏杨梅、蒙自石榴 2、牧场生态旅游资源:迪庆那青波牧场、扎西牧场、丽江甘海子牧场、念瓦洛牧场、小中甸牧场、南宝牧场 (二)园林生态旅游资源 1、中国园林:勐巴娜西珍奇园 (三)科普生态旅游资源 1、植物园:昆明植物园、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丽江高山植物园 2、天然野生动物园:西双版纳野象谷公园、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

《生态旅游》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旅游系适用专业:景区管理与森林生态旅游 修课方式:必修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总学时:36 推荐教材:《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张建平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参考书:《生态旅游》田里、李常林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的一些理论知识体系,明确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最本质的区别,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学习生态旅游的专业知识,适应景区规划和森林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课程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重点 第一章绪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研究对象与活动规律。熟悉我国与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概况,基本了解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重点是掌握生态旅游的研究对象与活动规律。 第二章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旅游产生的五个原因,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实例,理解生态旅游是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内迅速崛起并迅猛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旅游市场内外的诸多因素。熟悉生态旅游的产生模式,主动式和被动式。重点介绍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动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的概况和以哥斯达黎加为代表的从被动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掌握生态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与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做对比。重点分析黄石国家公 园的管理经验,借鉴其可取之处。 第三章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学原理、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在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中对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加以应用,对生态旅游旅游区的发展有着长远和深刻的指导意义。以辽东半岛的蛇岛和承德旅游区的生态系统为案例进行分析,介绍生态学的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使旅游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理解和掌握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观点。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缘起和发展的三个里程碑,结合相关文章,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概念和内涵。重点是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难点是生态学原理的掌握和理解。 第四章生态旅游的体系结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性质和特点,通过举例说明生态旅游和其他类型旅游活动的区别。认识生态旅游与其相近旅游形式之间的关系,掌握之间的差异,能够更好的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重点介绍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生 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区别。重点是明确生态旅游的概念,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 第五章生态旅游的效益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未来的思考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的思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越来越引起全世界广泛的重视。为了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生态旅游概念顺势而生。我国生态旅游起步迟,但基础雄厚,发展快,我们应加大投入和策划,让生态旅游在我国普及起来。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提出来的。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二中国旅游业现状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工业化却使得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面临下降的威胁。虽然这些年旅游业价格一再下跌,广大百姓也可以享受的起旅游花费,但是普通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需求。现在人旅游的目的更多的在于享受清新、轻松、舒畅的自然与人的和谐气氛,探索和认识自然,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接受环境教育,享受自然和文化遗产,所以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无法满足。 然而同时,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过度的人工开发,过度的谋取暴利,环境已经不堪重负,旅游业的能否进一步发展成了问号。所以只有促进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转,保护生态环境免遭破坏,让旅游和保护均有收益时,旅游业才能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生态旅游现状 1982年,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建立,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此后,森林公园建设以及森林生态旅游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9年初全国已经建起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森林公园近900处。从1956年开始建立第一批自然保护区以来,至1997年底,共建各类自然保护区932处,其中国家级的有124处,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有14个。中国共有51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达9.6万平方公里。在1999年,四川成都借世界旅游日主会场之机推出了九寨沟、黄龙、峨眉山、乐山大佛等景点,开发生态旅游产品。随后,湖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举办国际森林保护节,推出武陵园等生态旅游区。以湖南和四川为起点,生态旅游逐渐在全国范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 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 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 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 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 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 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 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 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 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 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

生态旅游资源介绍

第五讲生态旅游资源 第一节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一、关于资源的概念 1、资源的形成 资源的概念源自经济学科,是作为生产实践的自然条件和物质基础提出来的(中国自然资源研究会,1983)。资源一度被定义为“人类财富的来源”,不断地被某一主体利用。资源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质的,是指可以成为人的资产或利益的外界物。如作为物质资源的矿产,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且具有经济实用性。但是矿产也具有文化价值,古代的“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让我们联想起人类早期的文化史,至此,物质资源上升为精神资源。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物质资源,但我们把他们看作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物质资源有了文化的内涵,成为一种文化资源。 2、资源的类型 实际上,资源是一种关系概念,表示某物对某一主体有价值。资源还可以简单的定义为有机体、种群和生态系统功能作用所必需的一种物质和能量形式。对人类来说,资源就是能在个人及社团两个水平上,满足生理、社会经济和文化需求的任何一种物质或能量形式。资源不仅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还是人类生产的要素,是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源泉。通常情况下,资源可被分成两大类,不可更新资源是依赖于有限贮存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矿物燃料等;可更新资源是可以再生的资源,换句话说是从生命有机体生物量中获得的资源。然而资源又是一个动态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概念。同时资源又是客观存在的,而人类对它们的认识和利用却是动态的和发展的。 森林和草地、湿地以及荒漠的生物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是人类和多种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复杂的结构和多种功能,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林、副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中物质和能量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在美学、户外休闲以及文化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3.资源的动态 我们分析一下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作用或技术文化功能作用,就不难发现,自然资源的利用总是涉及到物质的转化(生命有机体是通过代谢活动,人类社会是通过工业过程),这种转化是能量不断(连续)流动和消耗的结果(生物圈能量来源于太阳,技术文化能量来源于化石燃料)。这种考虑又使我们提出资源的另一个定义,正如已经提到的,资源是出现在生态圈初级(primary)能量的各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而且,它也可定义为生命有机体需要的任何东西。在这个定义下,能量、物质、空间、时间和多样性都是资源,即所有的基本生态因子都是资源,不可再生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就是指那些化石能源和生物能源。 从生态学的角度考虑,资源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的基本生态因子,可以直接对生物发生作用的某一环境下的典型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都可称为基本生态因子或资源。所以说资源亦属于生态学的范畴。 二、生态旅游资源的概念 1.旅游资源定义 资源是一个动态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深化的概念。“旅游资源”也不例外,旅游资源这一概念是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而出现的,并在开发过程中逐步得到认识,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定义: (1)旅游资源就是吸引人们前来游览、娱乐的各种事物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

生态旅游模式构想

小村庄大旅游 ——白羊峪生态旅游模式构想前言 生态旅游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特色旅游形式。这种旅游产品一出台便赢得了众多旅游目的地的青睐。全国各地纷纷竞相搞起了生态旅游,其中不乏成功的范例,但也不排除存在诸多败笔。有的地方美其名曰“生态旅游”,但却搞的不土不洋的,把一些高档奢华的设施搬到了生态景区中,建的设施过于繁多,搞的与周围环境十分的不协调,违背了人们反朴归真的初衷,也违背了“最少的规划,才是最好的规划”的规划原则。 我个人认为,那些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地区,在搞旅游开发规划的时候,可以首选生态旅游方式。这种方式是这些地区最优的资源利用途径。而且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旅游形式,和当前旅游业逐渐扩大的趋势相符合。白羊峪就是这样地区的一个典型。 小村庄 ◆地理位置白羊峪,又名羊谷关,位于河北省迁安市北部,地处迁安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和迁西县三县(市)交界。他的地理位置优越,距唐山、秦皇岛80公里,迁安市区25公里,向西10公里为灵山白塔寺,27公里是迁西景钟山,60公里是遵化清东陵,向东80公里是南戴河,约100公里是山海关。 ◆自然状况白羊峪属于燕山东麓的浅山石质山区。山脉为东西

走向。白羊河发源于此。区内有植物100多种,盛产梨、桃、苹果、核桃、板栗、葡萄等干鲜果品。动物有狐狸、羚羊、山鸡等以及各种鸟类30多种。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区内有海拔503米的大凹楼主峰和海拔456米的白云山;有长约2公里的白羊谷;还有白羊峪村北部河东岸的“旱龟断流”、“凤落梧桐”等。水系景观方面有白羊河、湖泊和水库,其中白羊河是全市唯一一条无污染的河流。植被景观有万亩油松,侧柏针叶林,是附近少有的森林景观。有落叶阔叶的千亩围山转果园。 人文景观白羊峪分布有近5公里的古长城。据史料记载,白羊峪长城建于明初,白羊峪段长城集水关、城堡、城墙、敌台、烽火台、墙台、谎城等于一地,是古代边关防御体系的完整体现。 壮观的大理石长城更堪称万里长城之一绝。这里还保存有明隆庆、万历年间负责顺天府到山海关守军监督检察工作的督察院的遗址(现保存有一段较完整的城墙)。 ◆经济状况白羊峪一带是革命老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信息不 灵、自然条件差(多山无肥沃农田),经济发展一直缓慢,群众的生活水平不高。我和当地村民聊天中了解到,村上的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被迫到外地打工,留下来的妇女和年长的男劳动力就以种植果树为生,收入不高。他们现在住的房屋还是很古老的冀东民居,窗户还有好多是纸糊的。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浅析生态旅游内涵和基本特征(经典)

浅析生态旅游内涵和基本特征 一:引文 人类的旅游活动至少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只是到了近代,旅游才真正地成为一个产业,对人类的社会生活带来日益重要和深远的影响。作为旅游业的一个分支,生态旅游则出现得更晚。它是人们在面临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是人们生态意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 二生态旅游的内涵: 尽管生态旅游的影响日益扩大,但给生态旅游下一个定义并非易事。自从谢贝洛斯·拉斯喀瑞提出生态旅游的概念以来,很多研究人员和国际组织纷纷从不同角度和各自研究领域对生态旅游进行了界定。卢云亭和王建军曾列举了73条中外学者提出的生态旅游的定义,可见生态旅游作为新兴学科的定义之多。[3]一个概念的内涵往往可以从这个概念的定义体现出来。对生态旅游的多种定义也可看出研究者对生态旅游内涵的理解存在较多分歧。通过多本相关书籍的阅读和纵观各学者对生态旅游的提出背景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实际,我个人认为,生态旅游的内涵至少应体现下面几方面: (一)原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这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也应包括人文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4]。旅游资源大体上可分成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类型。自然旅游资源如广阔的草原、神奇的冰川、寂静的山谷、“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等,它们对游人有着无穷的魅力,毫无疑问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但对人文旅游资源是否是生态旅游的游览对象目前在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我个人认为,原生态的人文旅游资源也应包含在生态旅游的范畴之内,比如,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考古发掘遗址,保存完好的古代建筑,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风情,富有当地特色的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和民间节庆等都应是生态旅游的旅游对象。其原因有二:(1)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一样,都是今天的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浅析

I摘要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一产生,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达20%-25%。近20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天人合一的游憩方式,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践,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思维革命,正日益受到各国旅游业界和生态学界的重视而风靡全 世界。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浅谈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与发展模式,从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依赖于各地的自身背景,与自然资源等先天性还有后天人们的 环保意识与V-J云功等息息相关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只要天时地利人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肯定有非常广阔健康的前景。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技术创 1引言 当今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及其丰富,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的破坏减少、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

矛盾日益突出。这些资源问题、环境?1?7?1?7题和生态问题等产生的一系列危机使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始提高。为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开始思考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 色的生态旅游。虽然生态旅游的实践在不断地进行,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开发,许多专家和学者仍存有异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 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1?7?1?7的旅游活动。首先,在开发 经营上,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其次,在市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并且生态旅游市场多在偏远、生态系统脆弱地区,这决定了生态旅游消费远远高于一般的大众旅游消费。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多是文化程度较高、环保意识强的经济富裕者,与大众旅游形成了明显反差。而目前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

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结合深化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结合深化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旅游者选择这种旅游方式的动机是对大自然和先祖生活方式的是双重回归。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关键字关键字关键字关键字:乡村旅游劳动力转移问题对策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一一一、、、、乡村旅游的概述乡村旅游的概述乡村旅游的概述乡村旅游的概述1、乡村旅游的起源。西班牙学者Rosa Marý´a yagu e perales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我们谈论的乡村旅游是指现代的乡村旅游。 2.乡村旅游的定义。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 3、乡村旅游的特点。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依然占人口总数的近70,即使是城里人也有着浓厚的农村情结。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其特点是:第一,旅游者的一切旅游活动均发生在“乡村”这一特定的区域环境内。第二,旅游资源应是乡村已开发的和待开发的,原生的或再生的,属集体的或个人所有的各类自然、社会资源。第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具有比较浓厚的地方特色、乡村特色、民族特色。第四,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应该以经过培训的农业人口为主。第五,乡村旅游经济兼有乡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个体经济成分,它纳入乡村经济核算体系,有些核算内容可虚拟地纳入整个国家旅游经济统计,以反映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二二二二、、、、乡乡乡乡村旅游开发的背景和现状村旅游开发的背景和现状村旅游开发的背景和现状村旅游开发的背景和现状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有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供给的角化度来看,主要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城市进程加快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其成为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中的重要渠道,并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随着生态旅游的展开,农家旅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悄然兴起,并成为乡村度假的重要承载。乡村旅游实现了从观光到度假旅游方式的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