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诊治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诊治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诊治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诊治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诊治

乳腺增生病是以腺泡上皮、导管上皮及纤维结缔组织一种或多种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

乳房疾病,是非肿瘤、非炎症性的乳腺上皮增生性疾患,属于中医“乳癖”范畴。发病年龄集

中于20~50岁,50岁以后发病率急骤下降。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全部乳房

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一般认为黄体素不足,使月经周期中乳腺增生和复旧不全,日久形成本病。目前临床对乳腺增生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仅限于中医对于本病

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中医治疗谈几点看法。

中医的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在中医文献中最早的记载见于《中藏经》,以后历代医家对“乳癖”都有描述和认识。对于其病因病机,早在宋代的《圣济总录》中就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冲任不和”有关。明?

陈实功则认为本病“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近代中医大多从肝气郁结论治,

如清?余听鸿等,临床多采用疏肝解郁的治疗方法。至20世纪50年代,顾伯华教授根据多

年临床经验,提出冲任失调与肝气郁滞共同致病的观点,得到广泛的认同。现代医家认为乳腺

增生病的发生由肝郁气滞,或肝肾虚损,冲任失调,或痰凝血淤而成。目前提出的学说较多,主要有以下观点。

1、情志内伤,肝郁气滞肝主疏泄、宜调达,肝经气郁,气血周流失度,气血凝滞、结聚成块。《高氏疡科心得集》:“肝气有所不停,胃见木之郁,惟恐来克,伏而不扬,气不敢舒,肝气不舒,而肿硬之成……”阐明了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在乳腺增生病的发病学上的重要影响。

2、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肾为五脏之本、元气之根,肾气、天癸、冲任三者构成的性轴,既

作用于胞宫,又作用于乳房。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通盛,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因此肾气不足和冲任失调,既可以出现经期紊乱、经量减少、经色淡红等胞宫不充的症候,

又可以发生乳房肿块、经前胀痛的乳腺增生病症候。因此,肾和冲任在乳腺增生病发生学上

占有重要的地位。

3、痰淤凝结,乳络受阻乳房结块和乳房疼痛是乳腺增生病的两大主要症候,两者均由于血

瘀而成。肝郁气滞,气滞必然导致血瘀;思虑伤脾,脾运失司,痰浊内生。痰浊与血瘀互结,阻于乳络而结成乳腺增生病。

4、阳明胃热,热伤血络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地,女子乳房属足阳明胃经,妇女气机常易抑郁,七情郁结日久则可以化热化火,阳明内热可以导致气血搏结不畅而成瘀,阳明经的痰瘀停滞

于乳房,即可造成乳腺增生病。

总之,乳腺增生病的致病因素,并不只是限于以上4个方面。不过应当明确冲任失调为其最

主要的病因病机。临床辨治尚需辨明冲任失调的主要因素是肾虚、脾虚或肝血虚,还是两脏、三脏同病。

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脾虚痰结证主要证候为经前乳房胀痛,且有肿块,月经来潮即明显缓解。情

志郁闷,经前烦躁易怒,胸闷嗳气,两胁胀满。乳房胀痛与肿块随情绪波动而变化;或见倦

怠乏力,胸脘痞闷,食欲欠佳,或腹胀、腹泻。舌质淡、苔白,脉弦涩或濡细。

2、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证乳房胀痛且有肿块,多在经前加重,经后缓解。伴月经不调,经

期提前或错后,月经量少,色淡,或伴有瘀块,面色少华,时而烦躁易怒,腰膝酸软、头晕

耳鸣、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濡细。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柴胡2.4克,牡丹皮2. 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外科枢要》卷四。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出处】《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熙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姜兆俊方。 中药方剂(六) 【辨证】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经脉瘀阻。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方名】加味瓜蒌汤。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481.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481.乳腺增生中药方剂 2009-9-1715:19:56491 中药方剂(一) 【辨证】肝胆气滞血瘀,肝经血虚风热。 【治法】清肝解郁,凉血散结。 【方名】清肝解郁汤。 【组成】人参(去芦)3克,茯苓3克,熟地黄3克,贝母(去心)3克,炒山栀3克,白术4.5克,当归4.5克, 柴胡2.4克,牡丹皮2.4克,川芎2.4克,陈皮2.4克,甘草1.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外科枢要》卷四。 中药方剂(二) 【辨证】痰气凝结。 【治法】滋阴清热,化痰散结,行气破瘀。 【方名】攻坚散。 【组成】夏枯草30克,玄参30克,生牡蛎30克,昆布15克,姜半夏12克,海藻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三 棱6克,莪术6克。 【用法】水煎服,或研末,开水冲服。 【出处】《山东中医学术经验交流文选》。

中药方剂(三) 【辨证】肝气郁滞,痰凝聚结,肾阴不足。 【治法】疏肝散郁止痛,化痰结,补肾水镇阳。 【方名】消乳汤。 【组成】山楂15克,五味子15克,麦芽5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杨驰方。 中药方剂(四)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方名】乳核饮。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 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吴熙方。 中药方剂(五)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方名】乳块消汤。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进展论文

2012年第5期中图分类号:R65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3-0103-03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王红梅*田春芳** 耿刚*** *内蒙古医学院2009级研究生(010020) **内蒙古医学院2010级研究生(010020)***指导老师,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010020)2011年10月14日收稿 摘要: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病因病机、内治法、外治法、综合疗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归纳,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依据。关键词:乳腺增生;中医治疗;综述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Mammary Gland Hyperplasia WANG Hong-mei TIAN Cun-fang GENG Gang WANG HONG MEI In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 level 2009 In Inner Mongolia Medical College graduate level 2010 [Abstract]From the TCM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breast hyperplasia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overview of Chinese medicine are reviewed,from the governing law,external,and so co mbination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hyperplasia introduced in recent years,research prog ress,provide a basis for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hyperplastic;disease of breast;Chinese Medicine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是一种既非感染亦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是女性的乳腺良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且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本病约占全部乳腺疾病的70%以上,其发病的高峰年龄为30-40岁,在30岁以上的女性发病率达90%以上,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首位。由于本病病程长,易于复发,严重的危害了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该病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对近几年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中医对乳腺增生的认识 乳腺增生病属于中医学的“乳癖”范畴,与肝、胃、肾、冲任诸经有密切关系。肝主疏泄, 情绪失调、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导致乳络不通,引起疼痛,所谓不通则痛;思虑伤脾,脾虚生痰浊,阻于乳络,与瘀血相结形成肿块;血络瘀滞与气滞、痰凝结聚成块或硬或肿。因此,肾气不足、肝郁气滞、血海空虚、肝失所养、冲任失调是乳腺增生病之“因”,是病之“本”;而气滞、痰凝、血瘀所造成的乳房肿块和疼痛,是其“果”,是病之“标”。本病的病机既有肝肾不足之本虚,又有气滞、血瘀、痰凝之标实。所以,乳腺增生病是一种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疾病。2 中医内治疗法 2.1辨证治疗:辨证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文献报导的分型尚未统一,治疗方法也各异。黄淑兰[1] 等将乳腺增生病分为2型:肝郁气滞型用柴胡、当归、赤白芍、桃仁、红花、香附、夏枯草、连翘、川楝子、延胡索、瓜蒌、丹参、穿山甲、半夏、海藻、昆布;冲任不调型用熟地、山药、枸杞子、山茱萸、鹿角胶、菟丝子、夏枯草、海藻、昆布、杭芍、红花。总有效率为93.3%。韩宜容等[2]将乳 腺增生病分为肝郁气滞、 冲任失调、痰瘀凝结3型,以疏肝理气、散结止痛(柴胡、香附、青皮、陈皮、当归、白芍、川芎、橘叶、橘络、益母草、王不留行、)治疗肝郁气滞型患者200例;以补益肝肾、调摄冲任(仙茅、仙灵脾、柴胡、当归、白芍、熟地、锁阳、巴戟、香 附、青皮、王不留行、山慈姑、郁金)治疗冲任失调型患者40例;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当归、柴胡、丹参、益母草、三棱、莪术、牡蛎、茯苓、白术、白芍、桃仁)治疗痰瘀凝结型患者60例,治愈180例,显效100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有效率96.7%。2.2按月经周期治疗:陈名星[3]等根据患者的月经周期用药,即月经干净至排卵期用消癖1号(鹿角霜、巴戟天、仙灵脾、生地、熟地、山萸肉、柴胡、香附、菟丝子、玄参、丹参、夏枯草);排卵至下次月经来潮用消癖2号(柴胡、浙贝、补骨脂、桃仁、青皮、陈皮、香附、海藻、白花蛇舌草、丹参、沙苑子、丹皮、麦芽),总有效率为93.3%。易维真[4]以自拟消核饮为基本方,随月经周期变化加减用药治疗乳腺增生病,取得较好疗效。药物组成:柴胡、香附、淫羊藿、菟丝子、当归、白芍、青皮、瓜蒌、半夏、夏枯草。月经结束后(卵泡期)加用丹参、 郁金、丝瓜络,服7~10剂;月经来潮前(黄体期)加用生麦芽、延胡索、蒲公英,服7-10剂有效率为90.7%。洪丽[5]认为乳腺增生病的治疗应按月经周期用药。经前(柴胡、 王不留行各9g ,郁金、当归、三棱、莪术、白芥子各10g ,白芍、 白术、茯苓、全瓜蒌各12g ,丹参、益母草各20g ,生牡蛎、生山楂、生麦芽各30g ,陈皮6g ,薏苡仁15g )疏肝理气,健运水湿,活血化痰散结。经后 (肉苁蓉、菟丝子、北黄芪各15g ,仙灵脾、鹿角霜、枸杞子、何首乌、白术各12g ,天冬20g )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调摄冲任。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40例,痊愈28例,显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全程服用乳增宁胶囊)治疗患者30例, 痊愈10例,显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3%。祁国荣等[6]于经期用生化汤合金铃子散加味(当归25g ,川芎10g ,桃仁10g ,炮姜6g ,川楝子10g ,延胡索10g ,香附15g ,郁金15g ,浙贝6g ,生牡蛎20g ,牛膝10g ,益母草20g ,焦三仙各15g );经后期予 二仙汤合逍遥散加减(菟丝子30g ,何首乌20g ,柴胡10g ,炒白芍15g ,当归15g ,云苓15g ,香附15g ,玄参15g ,浙贝6g ,生牡蛎20g ,莪术15g ,生姜5g ,炙甘草5g );排卵后期与经前期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0g ,炒白芍15g ,青陈皮各10g ,当归15g ,香附15g ,郁金15g ,川芎10g ,玄参15g ,浙贝6g ,生牡蛎20g ,穿山甲 10g ,王不留行10g ,莪术15g ),在临床治疗中疗效满意。 2.3专方验方:曾艺文[7]采用乳腺增生散结粉治疗乳癖,方药组成:露蜂房、浙贝、夏枯草、牡蛎、海藻、甘草、白术、柴胡、郁金、茯苓等,总有效率为9 3.8%。和国英[8]用自拟消癖汤治疗乳癖,药 103

乳腺增生的中医中药治疗(精)

乳腺增生的中医中药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有效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方法将186例乳腺增生患者分为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和脾肾阳虚、冲任失调型,给予纯中药治疗。结果186例患者中,122例治愈,56例显效,无效8例,总有效率95.6%。结论纯中药治疗乳腺增生是目前最佳治疗手段,有效率高,无副作用。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药治疗 乳腺病是女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久治难愈,发病率高达80%,乳腺增生的发病率已达育龄妇女的60%以上。近几年,乳腺病正处于高峰期,而且癌变率很高,据中国中医乳腺病防治研究中心流行病学统计的最新研究发现,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近年增加了39%,发病年龄提前了10岁,渐趋于年轻化,乳腺癌在女性肿瘤的排行榜上由前几年的第五位跃居首位,成为女性健康头号杀手。临床中经常碰到许多乳腺增生的患者为此忧心忡忡,认为得了乳腺增生也是不治之症,治不好,除不了根,乳腺增生的确是一个易诊、难治、易复发的疾病。据了解,目前对本病的治疗大多采用激素类药物、动手术等方法治疗,但效果不明显。笔者自2007年6月—2008年6月对186例乳腺增生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运用纯中药治疗,临床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186例患者,全部是女性,年龄19~51岁;病程2个月~10年。全部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乳腺增生。 1.2 治疗方法 1.2.1 肝郁气滞,痰瘀血结型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一般在经前加重,行经后减轻,伴有情志不舒,心烦易怒,胸胁胀满。舌质淡,脉细弦。治法:疏肝理气,活血散结。方药:加味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柴胡、香附、青皮、陈皮、当归、白芍、川芎、延胡索、莪术、郁金、桃仁、红花、橘叶。 1.2.2 脾肾阳虚,冲任失调一侧或两侧乳腺出现肿块和疼痛,常伴有月经不调,前后不定期,经量减少,全身可见怕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耳鸣。

中医如何对乳腺增生病进行辩证论治

病称“乳癖”般认为,乳癖是由于各原因导致 ,调摄冲任为法进行辨治。 一般在经加重, 活血的药物。是根据冲任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除了传统的中成药如逍遥散、小金丹等药之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中成药,其中有些是根据民间验方从单味药中提取的,如天冬素片;有些是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经临床疗效观察及实验研究,筛选了几味有效药物配制而成的,如乳块消、乳癖消、百消丹等。这些药物对于本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服用方便,可以酌情服用。但是必须提醒患者注意的是,服用任何药物治疗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应在医生的检查、监控下进行,最好不要擅自在药房购药后自行服用。 当梅花的幽香随冬天的到来而传出,那么半空中漂泊的雪花,也会依偎这香气,随之飘舞。当万物凋零,充斥于世界的凄凉席卷而来时,在一个角落里梅花却悄然盛放了,它似乎在告诉世人,它只是缺少一个盛放的机会。其实,世上最温暖的语言,“ 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所以懂得才是最美的相遇!只有彼此以诚相待,彼此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懂得,才能走的更远。 相遇是缘,相守是爱。缘是多么的妙不可言,而懂得又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否则就会错过一时,错过一世! 择一人深爱,陪一人到老。一路相扶相持,一路心手相牵,一路笑对风雨。在平凡的世界,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不求誓言多么美丽;唯愿简单的相处,真心地付出,平淡地相守,才不负 最美的人生;不负善良的自己。 人海茫茫,不求人人都能刻骨铭心,但求对人对己问心无愧,无怨无悔足矣。大千世界,与万千人中遇见,只是相识的开始,只有彼此真心付出,以心交心,以情换情,相知相惜,才能 相伴美好的一生,一路同行。 然而,生活不仅是诗和远方,更要面对现实。如果曾经的拥有,不能天长地久,那么就要学会华丽地转身,学会忘记。忘记该忘记的人,忘记该忘记的事儿,忘记苦乐年华的悲喜交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对于离开的人,不必折磨自己脆弱的生命,虚度了美好的朝夕;不必让心灵痛苦不堪,弄丢了快乐的自己。擦汗眼泪,告诉自己,日子还得继续,谁都不 是谁的唯一,相信最美的风景一直在路上。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你路过我,我忘记你;你有情,他无意。谁都希望在正确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然而事与愿违时,你越渴望的东西,也许越是无情无义地弃你而去。所以美好的愿望,就会像肥皂泡一样破灭,只能在错误的时间遇到错的人。

外科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外科乳癖乳腺增生病中 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一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四周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可有溢液或瘙痒。 影像学检查: 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病变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样结缔组织穿越其间。 超声检查:双侧或单侧乳腺体积增大,但边界光滑完整;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呈粗大光点或光斑。 病理学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2006年)。 临床表现: (1)乳房胀痛:特点是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往往在月经前(一般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但病程较长者以上规律可消失。

(2)乳房肿物:一侧或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质地韧,有弹性,可活动,以外上象限为多,可伴有触痛。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为无色或黄色。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摄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切除或切取活检均有助于诊断。 (二)证候诊断 1.肝郁气滞证: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多为胀痛,偶有刺痛,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经前或情绪不佳时加重,经后减轻。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痰瘀互结证: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的坚实肿块,质韧或韧硬,肿块可有刺痛、胀痛或无自觉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变化不甚相关。月经可正常,部分月经愆期,或经潮不畅、色暗有块,或伴痛经。舌淡暗或暗红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粗张,苔白或腻,脉涩、弦或滑。 3.冲任失调证:多见于中老年妇女,肿块和疼痛程度与月经周期或情志变化关系不明显。常伴月经失调,如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少色淡,或闭经,行经天数短暂或淋漓不绝。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夜寐多梦,面色晦黯或黄褐斑。舌淡苔白,脉濡细或沉细;或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芍药、枳壳、川芎、香附、陈皮、炙甘草等。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学校代码:13899 学号:06501093 毕业论文 题目: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雪姣 专业:中医学 班级: 06中医学2 班 指导老师:赵树宏 2011年 4月10日

目录 摘要 (2) 关键词 (2) 1内治法 (2) 1.1辩证分型论治 (2) 1.2 按月经周期治疗法 (2) 1.3 经验方治疗 (2) 2 外治法 (3) 2.1中药外敷 (3) 2.2针灸治疗 (3) 2.3推拿按摩法 (3) 3 中医特色疗法 (4) 3.1中药乳罩法 (4) 3.2小针刀 (4) 3.3乳腺病治疗仪 (4) 3.4熏蒸 (4) 4 结语 (4) 参考文献 (5) 致谢 (7)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牛雪姣指导老师赵树宏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中医学专业2006级 06501093) [摘要] 对近几年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中医通过内治,外治及中医药特色治疗均能取得很好疗效。但目前没有统一的辨证分型和理法方药,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乳腺增生治疗研究进展 《妇科千金》曰:“妇人之疾,关系最巨者,则莫如乳”,可见乳房疾病在女性疾病中的重要性。乳腺增生是以乳房肿块、乳痛、乳头溢液为主要症候群的常见乳腺疾病,其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为50%,乳腺门诊中乳腺增生患者所占比例为70%有余,其中30—48年龄段居发病高位[1]。中医治疗该病有其显著的优势,现将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现状综述如下: 1 内治法 1.1 辨证分型论治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位在肝脾肾,病性为本虚标实,不同的医家有不同的分型。张青等[2]把本病分为2型,肝郁痰凝型用逍遥散加减,冲任失调型用右归丸加减,兼有肝肾阴虚型则加用六味地黄丸治疗,通过辩证治疗总有效率94.4%。陈英[3] 将本病分为3型,肝郁痰凝型用逍遥散加二陈汤加减;肝郁脾虚型宜疏肝理气,以海藻、昆布、贝母、柴胡、香附为基础组方治疗;肝肾阴虚宜补益肝肾,以六味地黄汤加味内服。共治566例,总有效率97.17%。 1.2 按月经周期治疗 崔永华[4]认为乳房经前充盈经后疏泄,故经前期宜用疏肝理气法,行经期化淤血,经后期宜散瘀结的原则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疗效。陈名星[5]根据患者的月经干净至排卵用消癖1号(鹿角霜巴戟天仙灵脾生地熟地山萸肉柴胡香附菟丝子玄参丹参夏枯草);排卵至下次月经来潮用消癖2号(柴胡浙贝补骨脂桃仁青皮陈皮香附海藻白花蛇舌草丹参沙苑子丹皮麦芽)。

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乳腺增生药方

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乳腺增生药方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乳癖 1.消核汤 【组成】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当归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陈皮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一般服5-10剂可以获效,如未全消者可续服之。 【用法】日1剂,煎2次分服。 2.乳块消 【组成】丹参、橘叶各15克,王不留行、川楝子、土鳖虫、皂刺各10克。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主治】乳腺增生病。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或浓缩制成糖衣片47片,每日服12片,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服1疗程效不显著者,每日剂量可增至24片。 3.乳癖内消丸

【组成】醋煅牡蛎15克,蒲公英9克,橘核叶各9克,大小茴香各 24克。 【功效】疏肝散结。 【主治】乳房结块,皮色不变,或大或小,按之稍痛,推之可动者。 对付乳腺增生,8位名老中医的治疗验方 2020-05-02 仁者医心... 转自一元堂中医张私有 修改 乳癖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慢性非化脓性肿块,临床以乳房胀痛和乳房内出现肿块为主要表现。不同年龄的妇女皆可发生。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之的乳房囊性增生病和乳房纤维腺瘤等病。 乳癖 1.消核汤 【组成】炙僵蚕12克,蜂房9克,当归9克,赤芍9克,香附9克,橘核9克,陈皮6克,甘草3克。 【功效】疏肝解郁,和血消坚,调和冲任。 【主治】乳腺小叶增生症。一般服5-10剂可以获效,如未全消者可续服之。【用法】日1剂,煎2次分服。 2.乳块消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概况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概况 【关键词】乳腺纤维囊性病中药疗法针刺疗法耳穴贴压中西医结合疗法综述文献 乳腺增生病(erythroplasia of mammarygland,EMG)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是非肿瘤性、非炎症性乳腺上皮增生性疾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现代医学又称为乳腺结构不良。一般认为其发病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关,由于卵巢的功能发生紊乱,体内黄体素减少,而雄激素相对增多,使乳腺导管及乳腺小叶上皮发生随月经来潮而出现增生和复旧不全。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方面有了较大发展,治疗方法多样,效果显著,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与治则的研究 杨毅[1]从脏腑辨证角度论述了肝、脾、肾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其在EMG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为肝郁、肾虚为最基本的病因,肝郁、肾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陈铁汉等[2]认为气机失调是其发病机制,强调心神安宁则气和而志达,气机通畅则助痰化、瘀散,故在治疗上提倡养心调气法,以调心神、安心志、顺气机为第一要旨,佐以化痰、散瘀、解毒之品。李茂林等[3]认为EMG虽为肝郁与痰凝所致,但根据王孟英“治肺法”和叶天士“辛润通络法”拟润肺降气通络法治疗,不但疗效确切,且无耗气损血之弊。樊凤英[4]认为乳

房属冲任所主,冲任为五脏六腑之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均可致冲任失调而发病,冲任失调可由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肾亏所致,故治疗宜调摄冲任而补肾。 2 中医药治疗 2.1 辨证论治刘秀茹[5]分3型辨治EMG 80例。肝郁痰凝型: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药用:柴胡、香附、青皮、川芎、浙贝母、川楝子、延胡索各10 g,郁金、当归、赤芍药、夏枯草各15 g,丹参、玄参各20 g。冲任失调型:治宜调理冲任,软坚散结。药用:女贞子、墨旱莲、当归、白芍药、夏枯草各15 g,玄参、生牡蛎各20 g,延胡索、生甘草各10 g。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肝肾,调理气机。药用:生地黄、白芍药、玄参各20 g,山茱萸、枸杞子、牡丹皮各15 g,青皮、陈皮、生甘草各10 g。各型均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总有效率97.5%。吕连凤等[6]分3型辨治EMG 146例。肝郁型:药用夏枯草、橘核各20 g,枳壳、川芎、延胡索、柴胡、甘草各10 g,赤芍药、香附、荔枝核、鳖甲各15 g。气滞血瘀型:药用三棱、莪术、夏枯草、生牡蛎各15 g,荔枝核、枳壳、王不留行、穿山甲、昆布、香附各10 g。肝郁肾虚型:药用女贞子、鳖甲、夏枯草、地骨皮各20 g,枸杞子、香附、龟版、山茱萸各15 g,穿山甲、三棱、荔枝核各10 g。各型均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总有效率91.78%。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诊治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诊治 发表时间:2012-02-02T09:20:02.4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8期供稿作者:王红高希勇 [导读] 乳腺增生病在中医文献中最早的记载见于《中藏经》,以后历代医家对“乳癖”都有描述和认识。 王红高希勇(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中医院 256400) 【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291-02 乳腺增生病是以腺泡上皮、导管上皮及纤维结缔组织一种或多种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乳房疾病,是非肿瘤、非炎症性的乳腺上皮增生性疾患,属于中医“乳癖”范畴。发病年龄集中于20~50岁,50岁以后发病率急骤下降。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全部乳房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一般认为黄体素不足,使月经周期中乳腺增生和复旧不全,日久形成本病。目前临床对乳腺增生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仅限于中医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中医治疗谈几点看法。 中医的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在中医文献中最早的记载见于《中藏经》,以后历代医家对“乳癖”都有描述和认识。对于其病因病机,早在宋代的《圣济总录》中就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冲任不和”有关。明?陈实功则认为本病“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近代中医大多从肝气郁结论治,如清?余听鸿等,临床多采用疏肝解郁的治疗方法。至20世纪50年代,顾伯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提出冲任失调与肝气郁滞共同致病的观点,得到广泛的认同。现代医家认为乳腺增生病的发生由肝郁气滞,或肝肾虚损,冲任失调,或痰凝血淤而成。目前提出的学说较多,主要有以下观点。 1、情志内伤,肝郁气滞肝主疏泄、宜调达,肝经气郁,气血周流失度,气血凝滞、结聚成块。《高氏疡科心得集》:“肝气有所不停,胃见木之郁,惟恐来克,伏而不扬,气不敢舒,肝气不舒,而肿硬之成……”阐明了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在乳腺增生病的发病学上的重要影响。 2、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肾为五脏之本、元气之根,肾气、天癸、冲任三者构成的性轴,既作用于胞宫,又作用于乳房。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通盛,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因此肾气不足和冲任失调,既可以出现经期紊乱、经量减少、经色淡红等胞宫不充的症候,又可以发生乳房肿块、经前胀痛的乳腺增生病症候。因此,肾和冲任在乳腺增生病发生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痰淤凝结,乳络受阻乳房结块和乳房疼痛是乳腺增生病的两大主要症候,两者均由于血瘀而成。肝郁气滞,气滞必然导致血瘀;思虑伤脾,脾运失司,痰浊内生。痰浊与血瘀互结,阻于乳络而结成乳腺增生病。 4、阳明胃热,热伤血络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地,女子乳房属足阳明胃经,妇女气机常易抑郁,七情郁结日久则可以化热化火,阳明内热可以导致气血搏结不畅而成瘀,阳明经的痰瘀停滞于乳房,即可造成乳腺增生病。 总之,乳腺增生病的致病因素,并不只是限于以上4个方面。不过应当明确冲任失调为其最主要的病因病机。临床辨治尚需辨明冲任失调的主要因素是肾虚、脾虚或肝血虚,还是两脏、三脏同病。 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脾虚痰结证主要证候为经前乳房胀痛,且有肿块,月经来潮即明显缓解。情志郁闷,经前烦躁易怒,胸闷嗳气,两胁胀满。乳房胀痛与肿块随情绪波动而变化;或见倦怠乏力,胸脘痞闷,食欲欠佳,或腹胀、腹泻。舌质淡、苔白,脉弦涩或濡细。 2、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证乳房胀痛且有肿块,多在经前加重,经后缓解。伴月经不调,经期提前或错后,月经量少,色淡,或伴有瘀块,面色少华,时而烦躁易怒,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濡细。 3、气滞血瘀证主要证候为心烦善怒,痛经,经血紫暗或挟瘀块。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刺痛。痛处较固定。疼痛常随情绪变化、月经周期变化而消长,而肿块则无明显消长。肿块常呈片状、块状,质较硬,表面不规则,触痛明显。舌淡红,边有瘀点或瘀斑,苔薄白,脉涩。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且无明显毒副反应,复发率低。中医以整体观念对本病辨证论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长期治疗与短期治疗相结合,标本兼治。从多方面、多角度起到调整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作用。以下主要说明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内治法。 辨证施治 1、从肝着手,以疏肝理气为中心:临证以疏肝理气为基本法则,在此基础上根据兼证的不同,分别辅以活血、化痰、扶正、散结等法。有医家针对病因病机,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调补冲任、软坚散结法自拟消癥散结汤,以柴胡、郁金、当归、木香、丹参、川贝、山慈姑、夏枯草为主药,随辨证加味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显著。 2、从肾着手,以调理冲任为中心:持这种观点的医家认为,冲任失调是关键,治以补肾调冲为主,辅以疏肝化痰、活血化瘀等法。方选乳消散加减(药选柴胡、当归、赤白芍、山甲珠、王不留、橘叶、橘络、荔枝核等药物),疗效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从肝治还是从肾治,均应注意女性的特殊生理周期。也就是以下说明的月经周期疗法。 月经周期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体内各激素水平也相应发生变化。故近几年有人提倡按月经周期治疗本病。临床应用时可以将乳腺增生病分4期治疗, 1、增殖期活血止血、清热养阴; 2、分泌期软坚散结; 3、月经前期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4、月经期因乳腺增生患者月经不调,该期含月经早期和修复期两个阶段。根据月经早期患者有月经前期表现,故可给予月经前期方药治疗;月经末期患者常见于增殖表现,故可给予增殖期方药治疗。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有了较大发展,治疗方法多样,以辨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诊治

乳腺增生病的中医诊治 乳腺增生病是以腺泡上皮、导管上皮及纤维结缔组织一种或多种组织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 乳房疾病,是非肿瘤、非炎症性的乳腺上皮增生性疾患,属于中医“乳癖”范畴。发病年龄集 中于20~50岁,50岁以后发病率急骤下降。其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40%左右,占全部乳房 病的75%,是最常见的乳房疾病。一般认为黄体素不足,使月经周期中乳腺增生和复旧不全,日久形成本病。目前临床对乳腺增生病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仅限于中医对于本病 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和中医治疗谈几点看法。 中医的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在中医文献中最早的记载见于《中藏经》,以后历代医家对“乳癖”都有描述和认识。对于其病因病机,早在宋代的《圣济总录》中就认为此病的发生与“冲任不和”有关。明? 陈实功则认为本病“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近代中医大多从肝气郁结论治, 如清?余听鸿等,临床多采用疏肝解郁的治疗方法。至20世纪50年代,顾伯华教授根据多 年临床经验,提出冲任失调与肝气郁滞共同致病的观点,得到广泛的认同。现代医家认为乳腺 增生病的发生由肝郁气滞,或肝肾虚损,冲任失调,或痰凝血淤而成。目前提出的学说较多,主要有以下观点。 1、情志内伤,肝郁气滞肝主疏泄、宜调达,肝经气郁,气血周流失度,气血凝滞、结聚成块。《高氏疡科心得集》:“肝气有所不停,胃见木之郁,惟恐来克,伏而不扬,气不敢舒,肝气不舒,而肿硬之成……”阐明了肝郁气滞,情志内伤在乳腺增生病的发病学上的重要影响。 2、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肾为五脏之本、元气之根,肾气、天癸、冲任三者构成的性轴,既 作用于胞宫,又作用于乳房。肾气化生天癸,天癸激发冲任通盛,冲任下起胞宫,上连乳房,因此肾气不足和冲任失调,既可以出现经期紊乱、经量减少、经色淡红等胞宫不充的症候, 又可以发生乳房肿块、经前胀痛的乳腺增生病症候。因此,肾和冲任在乳腺增生病发生学上 占有重要的地位。 3、痰淤凝结,乳络受阻乳房结块和乳房疼痛是乳腺增生病的两大主要症候,两者均由于血 瘀而成。肝郁气滞,气滞必然导致血瘀;思虑伤脾,脾运失司,痰浊内生。痰浊与血瘀互结,阻于乳络而结成乳腺增生病。 4、阳明胃热,热伤血络阳明为多气多血之地,女子乳房属足阳明胃经,妇女气机常易抑郁,七情郁结日久则可以化热化火,阳明内热可以导致气血搏结不畅而成瘀,阳明经的痰瘀停滞 于乳房,即可造成乳腺增生病。 总之,乳腺增生病的致病因素,并不只是限于以上4个方面。不过应当明确冲任失调为其最 主要的病因病机。临床辨治尚需辨明冲任失调的主要因素是肾虚、脾虚或肝血虚,还是两脏、三脏同病。 辨证分型 1、肝郁气滞、脾虚痰结证主要证候为经前乳房胀痛,且有肿块,月经来潮即明显缓解。情 志郁闷,经前烦躁易怒,胸闷嗳气,两胁胀满。乳房胀痛与肿块随情绪波动而变化;或见倦 怠乏力,胸脘痞闷,食欲欠佳,或腹胀、腹泻。舌质淡、苔白,脉弦涩或濡细。 2、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证乳房胀痛且有肿块,多在经前加重,经后缓解。伴月经不调,经 期提前或错后,月经量少,色淡,或伴有瘀块,面色少华,时而烦躁易怒,腰膝酸软、头晕 耳鸣、失眠多梦,舌淡,苔白,脉濡细。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0例临床观察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中医外敷治疗,经一月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70例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2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4.29%。结论: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良好。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医外敷、临床观察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乳腺病,有一种易诊、难治、易复发的特点。发病率高达60%以上,且部分乳腺增生病由典型增生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有4%可发生癌变。西医认为乳腺增生是女性体内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所致。中医认为肝气郁滞是主要发病原因。临床以肿块、疼痛、经前加重为主要特征。笔者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对70例乳腺增生的患者以中药外敷的方法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28-49岁;病程1-12年,平均4年:一侧乳房患病25例,双侧乳房患病45例。全部病例均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 1.2治疗方法 (1)外敷中药方组成;生大黄100克,乳香80克,没药80克,黄柏80克,香附50克,风化芒硝50克,三棱50克,莪术50克,

元胡30克,冰片40克。 (2)治疗方法;将以上中药经提取、浓缩加工为药膏,使用时直接敷于乳房皮肤上,每贴用8个小时,每盒4贴,4盒为1个疗程。 2结果 2.1疗效评价参考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的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的疗效判断标准分为:(1)临床痊愈:乳痛及乳腺肿块消失。(2)显效:乳痛消失,中型变为轻型,重型变为中型,乳腺肿块缩小>二分之一。(3)有效:乳痛消失或减轻,中型变为轻型,重型变为中型,乳腺肿块缩小≤二分之一。(4)无效:乳痛未减轻或反而加重,乳腺肿块未缩小或反而增大者。 2.2治疗结果 治愈:38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29%。 3讨论 乳腺增生病是西医学名称,中医称此病为“乳癖”。女子以肝为天,每多有性情抑郁、多虑或心情烦躁、胸闷暖气、七情不畅则失条达,肝郁气滞则疼痛结块,本贴在治疗上配置香附、柴胡等舒气药材,以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主要原则,可从根源上消除乳房病原。同时贝甲乳腺贴是纯中药萃取,无毒,无刺激,无副作用, 治疗选用大黄化瘀通络;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和血理气;元胡止痛;风化芒硝软坚散结;黄柏燥湿。制备成外用药贴发挥了中药外治

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概况

【关键词】乳腺纤维囊性病中药疗法针刺疗法耳穴贴压中西医结合疗法综述文献乳腺增生病(erythroplasia of mammarygland,emg)是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是非肿瘤性、非炎症性乳腺上皮增生性疾病。属中医学乳癖范畴,现代医学又称为乳腺结构不良。一般认为其发病与女性内分泌失调有关,由于卵巢的功能发生紊乱,体内黄体素减少,而雄激素相对增多,使乳腺导管及乳腺小叶上皮发生随月经来潮而出现增生和复旧不全。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乳腺增生病方面有了较大发展,治疗方法多样,效果显著,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与治则的研究杨毅[1]从脏腑辨证角度论述了肝、脾、肾的生理病理变化及其在emg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认为肝郁、肾虚为最基本的病因,肝郁、肾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陈铁汉等[2]认为气机失调是其发病机制,强调心神安宁则气和而志达,气机通畅则助痰化、瘀散,故在治疗上提倡养心调气法,以调心神、安心志、顺气机为第一要旨,佐以化痰、散瘀、解毒之品。李茂林等[3]认为emg虽为肝郁与痰凝所致,但根据王孟英“治肺法”和叶天士“辛润通络法”拟润肺降气通络法治疗,不但疗效确切,且无耗气损血之弊。樊凤英[4]认为乳房属冲任所主,冲任为五脏六腑之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调均可致冲任失调而发病,冲任失调可由气滞、血瘀、肝郁、脾虚、肾亏所致,故治疗宜调摄冲任而补肾。 2 中医药治疗 2.1 辨证论治刘秀茹[5]分3型辨治emg 80例。肝郁痰凝型:治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药用:柴胡、香附、青皮、川芎、浙贝母、川楝子、延胡索各10 g,郁金、当归、赤芍药、夏枯草各15 g,丹参、玄参各20 g。冲任失调型:治宜调理冲任,软坚散结。药用:女贞子、墨旱莲、当归、白芍药、夏枯草各15 g,玄参、生牡蛎各20 g,延胡索、生甘草各10 g。肝肾阴虚型:治宜滋补肝肾,调理气机。药用:生地黄、白芍药、玄参各20 g,山茱萸、枸杞子、牡丹皮各15 g,青皮、陈皮、生甘草各10 g。各型均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总有效率97.5%。吕连凤等[6]分3型辨治emg 146例。肝郁型:药用夏枯草、橘核各20 g,枳壳、川芎、延胡索、柴胡、甘草各10 g,赤芍药、香附、荔枝核、鳖甲各15 g。气滞血瘀型:药用三棱、莪术、夏枯草、生牡蛎各15 g,荔枝核、枳壳、王不留行、穿山甲、昆布、香附各10 g。肝郁肾虚型:药用女贞子、鳖甲、夏枯草、地骨皮各20 g,枸杞子、香附、龟版、山茱萸各15 g,穿山甲、三棱、荔枝核各10 g。各型均每日1剂,水煎服。结果:总有效率91.78%。 2.2 中药周期性治疗何少霞[7]采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emg 42例。行经前予芎归疏肝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香附、青皮、川芎、当归各9 g,夏枯草、蒲公英、路路通、王不留行、海藻、延胡索各10 g,麦芽30 g);月经结束后予左归丸加减(药物组成:鹿角霜、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杜仲、山茱萸各10 g,熟地黄、何首乌各20 g);经期停用。水煎服,日1剂。2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2.85%。戴晓云[8]以“补肾—活血化瘀—补肾—活血调经”为周期性选方用药原则治疗emg 156例。基本方:柴胡、郁金、香附、女贞子、墨旱莲、补骨脂、白芷各10 g,当归、全瓜蒌各15 g,夏枯草、皂角刺各20 g,王不留行30 g,路路通12 g,三棱5 g。月经结束后及排卵期以基本方加丹参、泽兰10 g,鸡血藤15 g以活血化瘀,促进排卵。水煎服,日1剂。服用14剂。排卵期后予以基本方加阿胶10 g、龟版10 g、续断15 g,以补肾填髓,促进黄体形成并分泌黄体素。水煎服,日剂。服用7剂。经期服活血化瘀之桃仁、川芎、五灵脂各12 g,炮姜10 g,促进子宫内膜坏死、脱落。水煎服,日1剂。服用7剂。结果:总有效率98.1%。 2.3 专方治疗李秀楠[9]以鹿鳖汤治疗emg 56例。药物组成:鹿角胶、地鳖虫、王不留行、柴胡、香附、川楝子、川芎、山慈姑、茯苓各10 g,穿山甲粉20 g,延胡索15 g。水煎服,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6.43%。葛金玉[10]以乳立安煎治疗emg 1 268例。药物组成:柴胡5 g,当归、赤芍药、青皮、橘叶、橘核、川楝子、延胡

乳腺增生中药治疗方法.doc

乳腺增生中药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中药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多由于过度郁闷郁怒、忧思而致气血痰湿郁乳络结聚成,那么治疗乳腺增生的中药有哪些呢?接下来我带大家了解一下吧。 治疗乳腺增生的方剂 方剂一:消癖汤 柴胡15克,当归2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青皮10克,香附10克,半夏10克,全瓜蒌20克,川贝母10克,茯苓20克,橘核15克,荔枝核15克,穿山甲10克,丝瓜络30克。水煎两遍调匀,分早晚2次温服,每日1剂。 在治疗的同时,患者应去掉不必要的思想顾虑,控制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消癖汤中,柴胡、青皮、香附可舒肝解郁;当归、赤芍、川芎活血祛瘀;半夏、瓜蒌、贝母、茯苓、荔枝核、橘核消痰散结;穿山甲、丝瓜络软坚通络。诸药合之,使壅者通,郁者达,结者散,坚者软。药证相符。故获良效。

方剂二:乳核饮 辨证:气滞血瘀,气阻痰凝。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痰散结。 组成:柴胡12克,白芍12克,香附12克,郁金12克,青皮9克,丹参9克,三棱9克,生牡蛎30克先煎,白花蛇舌草15克,夏枯草30克,黄芪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剂三:乳块消汤 辨证:肝郁气滞,兼血瘀痰凝。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祛瘀,去痰散结。 组成:瓜蒌15克,生牡蛎15克,夏枯草15克,昆布15克,海藻15克,丹参15克,柴胡9克,天门冬9克,三棱9克,莪术9克,橘叶9克,橘核9克,半夏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方剂四:加味瓜蒌汤 辨证: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经脉瘀阻。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 组成:当归12克,瓜蒌30克,乳香3克,没药3克,甘草3克,橘核15克,荔核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乳腺增生的主要症状 1、乳房疼痛 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 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 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乳腺增生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摘要】乳腺增生症在病机上与肾肝脾三脏及冲任二脉等关系较大,脾肾不足,肝失疏泄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本,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标。在治疗上,需辨证施治,标本兼顾,虚实并调,尤其重视补肾、调理冲任在各型治疗中的应用。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调理冲任 乳腺增生症是常见的乳房疾病,多见于中年妇女。临床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块,质地韧实或囊性感,界限不清,每随喜怒而消长,或于经期前增大,经期后缩小,患者自觉乳房疼痛,尤以经前胀痛明显,经后减轻或消失。其病理上是以乳腺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及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的一类疾病,属于中医“乳癖”范畴。 1病因病机 《外科正宗》云:“乳房阳明胃经所司,乳头厥阴肝经所属”。又云:“忧郁伤肝,思虑伤脾,积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从而说明,乳房疾病与肝脾二脏关系较大,此外与肾、胃、及冲任二脉关系也十分密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如忿怒伤肝,情志抑郁,疏泄失职,肝郁气滞,气滞血凝,乳络不通,则发生乳房胀痛,结聚成块而形成乳核;思虑伤脾,或肝郁横逆侮脾,肝脾两伤,运纳失职,生湿生痰,痰郁互结,阻于乳络,亦可形成癖核。冲任二脉起于胞中,上连乳房。冲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乳房与子宫的生理变化。冲为血海,隶属肝肾,肾气不足,血海空虚,冲任失调,气机不畅可致气滞、血瘀、痰凝积于乳房,结聚成核。经前期由于血海积满,冲脉气壅,滞涩不通使乳房胀痛加重;经行期冲脉随血下而气泄,故而经后痛减。乳核之体积亦常于经前期增大,疼痛加重,经后缩小,乳腺胀痛随之减轻。因肝肾同源,精血互滋,故肾阴不足,肝失所养,肝气不能调达而致肝郁。肾阳不足,肝阳不能疏发也可引起肝郁。且肾阳不足,脾失温煦,运化迟滞,痰浊内生,气滞痰凝,乳核遂生。总之,脾肾不足,肝失疏泄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本,而气滞、痰凝、血瘀是乳腺增生症的发病之标。所以乳腺增生症是虚实错杂,标本同病的复杂疾病。 2治疗原则 标本兼顾,虚实并调,辨证施治。治标宜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祛瘀通络;治本宜补肾,疏肝,健脾,调理冲任。在月经之前以治肝为主,在月经之后以补肾为要;经前宜泻,重在理气活血;经后宜补,重在补肾健脾。其中补肾调冲任尤为本病治本之要,所以补肾调冲任之法应贯穿于乳腺增生症的各型治疗之中。 3分型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