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编一体化”流程再造探索与实践

“采编一体化”流程再造探索与实践

“采编一体化”流程再造探索与实践
“采编一体化”流程再造探索与实践

在人们的期望中,大规模的流程再造很容易成为无所不包的过程,能解决组织的所有缺陷。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任何组织变革无不受环境和条件制约,只能在此前提下针对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改革的实施过程,往往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完善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面对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既要敢于取舍,又要综合考虑。

报纸采编流程运作模式比较

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报纸采编流程运作模式,可划分为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采编分离”的运作模式,另一种即为“采编一体化”的运作模式。经历了7 年发展,《鲁中晨报》作为大众报业集团下的一份子报,从嫁接办报起步,发展到独立办报,在独立办报过程中,顺利实现了从采编分离模式到采编一体化模式的变革。

1 、采编业务基本管理模式

(1 )采编分离的流水线作业法。即用任务目标将采与编进行“角色”界定。这是现代企业流水线作业的常规管理模式之一,优点在于分工明确且更加专业化:采编各司其职,互相制约,富有逻辑性、精确性;清晰的流水线操作方式,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各环节高效运作成为可能。

缺陷在于功效难以持久,原因是“角色”感过强,易失之于僵化,割裂了采编之间的有机联系。

(2 )采编合一的“一体化”模式。即用任务目标将采与编锁定在一起,编辑记者捆在一起考核,形成联动。此模式的优点在于采编有机联系、沟通效率高:繁琐的程序可以简化,职能可以下放,组织内领导与组员之间沟通便捷;记者、编辑都可以参与策划决策过程,能够调动成员的认同感,激发每个人的活力,在应对突发性事件、完成快速报道任务等方面,尤见优势。

缺陷在于全局整合乏力,缺少监督。具体表现是:从生产过程控制的角度看,部门与版面对应,易形成权力倒置,导致把关不严,若以严格的监控机制相匹配,又易导致生产和非生产环节人员比例失衡;从战略控制与管理的角度看,由于编辑、记者、部门主任甚至分管总编关注范围相对狭窄,加之考核等利益驱使,极易造成强势部门(版面)的优势被放大,弱势部门(版面)的劣势被放大,两者都偏离目标,整体被置于局部之外。

有分有合,非分非合。在采与编的实践过程中,许多媒体又从这两种基本模式中衍生出若干混合形态。

2 、采编业务流程

新闻稿件一般要经过采写、编辑、出版三个环节。《鲁中晨报》创刊初期,记者提供的稿件是写在稿纸上的,在转换为电子稿时,还要增加录入、制版(或版式)、制图、校对等多个环节,版式人员不懂新闻业务,编辑人员不懂版式制作,这就要求编辑要拿出一大部分时间,与记者沟通稿件细节问题、与版式制作人员沟通版面设计问题,繁琐程度可见一斑。在信息传递高度密集、不断加速的今天,这样的流程很难保证报纸生产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产销脱节难以避免。

事实上,不管采用何种流程方式,在采编分离情况下,编辑部要与记者部沟通;在采编一体化模式情况下,栏目主编、栏目编辑要与记者沟通。沟通,成为采编流程当中的重要环节,关键是看,通过何种形式、何种渠道进行沟通。

《鲁中晨报》在运行过程中,尽可能实现扁平化管理,指挥系统仅3 个层次,即“执行主编(1 人)――栏目主编(包括各职能总监,若干)――记者”,为达到采编畅通,实行“两级沟通体制”,即记者与栏目主编、编辑进行第一级沟通,记者每天外出采访,都事先向栏目

组主编报题,报题过程即是一次交流的过程,主编指导记者有目的地进行采访。栏目组主编在上午调度会、下午编前会上进行第二级沟通,每天11 :00 的调度会,值班编委、各职能总监、各栏目组主编及编辑参加,集体研究当日应当重点采编的稿件,把握新闻的角度;每天17 :00 的编前会,值班编委、各职能总监、各栏目主编及编辑参加,集体研究确定当日应当重点处理、应当处理、应当慎重刊发、不应刊发的稿件。

对报纸主业现行管理模式和流程利弊的整体评价

1 、层次过多,机构臃肿

报纸现行业务管理模式,基本还是审批制,众多领导“签字”,一级管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尽管各个层面具有“审批”权的可能都是业务权威,但层层审批本身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或者就是照搬的行政管理模式。

2 、局部优先,整体居次

(1 )部门按职能划分,职能部门以专业划分,在编辑部或经营管理业务部门形成一个个利益中心,部门之间边界分明,各部门对需要处理的事件有不同的优先顺序,所追求的是部门最优,尽可能多地占有报纸资源,获得最大利益。(2 )在一项业务涉及多个部门时,一旦发生利益冲突,都会把整体最优搁置一边;若没有其他方面压力(比如来自上层的直接压力),难以保证每项业务按照顾客所希望的质量和时间完成,达到整个经营过程的整体最优。

3 、分工过细,画地为牢

(1 )记者活动范围过窄。记者工作范围多以行政归属划分,报道线路多以条块、部门为主,限定了记者的视野和活动范围。(2 )部门划分过小,工作分工过细。

报纸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

借鉴一般企业流程再造的理论和实践,报纸业务流程再造的目标应该锁定在读者满意。业务流程以读者满意为目标,有两个基本点:(1 )面向读者。就是在内部各个管理层面和生产环节,确立读者标准和价值尺度,以此规范所有方面的工作和所有员工的行为。(2 )跨越职能部门、所属单位的现有边界。报纸必须准确把握读者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具体内容和优先程度,在读者认可的时间内提供满意的服务,读者关注的是整个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经营行为,而不是某个部门的业绩。

报纸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组织领导能力原则。领导者要有坚定的信念,确信流程再造会给报纸带来飞跃;要信任和激励下属,特别是再造过程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他们信心;要清晰地认识客观现实,包括机会和约束条件;要有非凡的沟通力,与下属反复沟通,达成一致;要敢于承担责任,在面临危机时挺身而出。

以读者为中心原则。即从产品导向转向顾客导向,流程再造的整个过程围绕着提高读者满意度进行。应全力建设科学有效、便于操作的读者评价体系和信息反馈体系,把读者作为最可信赖的“人力资源”,帮助报纸设计产品和服务方式,从而形成如下的环状信息和工作流向:读者需求→新闻质量和服务方式改进→创造读者新需求。

面向流程原则。流程的使用者要参与流程的再设计,流程的所有者要得到任命使之对结果负责;改造后的所有业务要按照流程来进行,而不是按照行政关系来推进,工作绩效要按照流程运行的质量来衡量。

低成本原则。减少环节和程序→降低人力成本→提高效率→降低总成本,这是一般企业

流程再造的显效果。对出售信息产品的报纸来说,时间是最大的成本。因此,流程在每个工作步骤和工作环节,必须有完成标准任务的时间。

以人为本原则。要在为员工提供继续教育机会,提高其技术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的同时,充分尊重员工的人格,授予决策权利,鼓励自己决策,满足其情感需要、受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达到员工和组织目标的一致,实现组织和员工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原则。

《鲁中晨报》编缉部

采编环节流程再造实施方案

(一)改革设想

新闻栏目组主编制俗称板块主编制。板块主编制是学习、借鉴电视台频道总监制和栏目制片人制的一种成果。

1 、以版面为龙头,简化审签程序,责任由执行人自负。

2 、打破严格的部门界限,人员根据不同任务组合,发挥最佳效果。

3 、中层(部门)职能实行分解,人员管理由流程负责,业务指导由编辑和专职培训人员负责。

4 、中层岗位设在关节点上:或担任主编,对一个版块或一个版面负责,如《鲁中晨报》设立了10 个栏目组,栏目组主编对所负责版块、版面负责;或担当某一专业化团队、任务小组的带头人,跑最重要的线,编最重要的版,负责关键性的业务工作。不承担管理职能和事务性工作。

5 、中层以上与“部门”不再是“分管”关系,承担起业务管理和协调指挥职能,比较彻底地改变“都和产品质量有关联”又“都无法对终端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状况。

6 、取消编辑记者“井水不犯河水”式的分工,栏目主编和编辑指挥记者,全程介入新闻稿件的采编工作。

7 、记者是版面的供货商,向主编预定、申请版面,按主编要求操作。在确定写稿的同时,将信息传递给欲投版面的主编,征求意见,预定版面;提供无疵产品(合乎版面要求和传播规范)。

8 、组版环节实行“签稿人”制度,“签稿人”对一二类差错承担责任。技术人员按格式化的版面规范组版,并对组版过程中产生的差错承担责任。

9 、对版面资源实行“申请竞争制”。由于每天的新闻是动态性的,各栏目组提供的稿件并不均衡,今天这个栏目组供稿强,明天那个栏目组供稿强,而版面是相对固定的,这样的情况下,各栏目组主编就必须在编前会上,用高质量的新闻稿件说服大家,来争取更多的版面。而新闻质量弱的新闻栏目组,就有可能争取不到版面。

(二)对策

1 、建立决策、执行、责任、受益等责权利明确的奖罚机制。

2 、进行职位分析和适当授权,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职责。

实行新闻栏目组主编制有利于实施立体营销策略。目前,电视的节目推广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而报纸目前还是主要局限于整体宣传,对板块、对栏目的宣传几乎为零。实行新闻栏目组主编制后这种情况可能会得到改善。理论上说,板块有了影响,广告商就会看好,所以,今后还可探讨板块广告代理制,以板块营销拉动广告增长。

(三)组织结构

实行新闻栏目组主编负责制,采编合一,取消所有采编中心和部门,减少中间环节,真正实现扁平化。主编领导本新闻栏目组记者和编辑,实现新闻策划日常化,顺畅采编流程。

1 、重要新闻栏目组

国际、国内、省内要闻。

2 、评论新闻栏目组

采编合一,提高评论原创性,原创评论要达到60% 。

3 、现场新闻栏目组

热线、现场。

4 、政教新闻栏目组

市五大班子及其职能部门:党口所有部门,文、教、科、卫、体,部队、武警、人事、建委、规划、公用事业、交通运输、车站、邮电、通讯等。

5 、政法新闻栏目组

所有执法部门:公、检、法、司,质监、工商、劳动、城管等。

6 、社区新闻栏目组

含各区县地方党委政府及其各部门,包括小区播报、百姓新闻、服务大广场、晨报市民大学、晨报义工、闲物送人等。

7 、特稿新闻栏目组

纵深新闻报道。

8 、财经新闻栏目组

财税、金融、保险、经贸委、贸易局、发改委、统计、物价、餐饮行业、工业企业等。

9 、新闻摄影栏目组

向各版“出售”照片。17 :00 前,把照片提供给各版,由各栏目组视情选用。

10 、文体新闻栏目组

编制5 人。主编1 人,编辑记者4 人。

11 、新闻栏目策划组

(1 )大型新闻策划每月1 个,小策划每月3 个。

(2 )对新闻栏目进行品牌推广、出售,重大新闻活动经费筹集等。

(3 )每月出售栏目1 个,买断时间不少于6 个月。

12 、设地方新闻统筹总监1 人

负责地方新闻各版块统筹,签初样。

13 、设文本总监1 人

主要任务是对重要新闻文字把关、润色,对重要稿件改写等。

14 、设图片总监1 人(由新闻摄影栏目组主编兼任),图片技术处理员1 人。

(四)新体制优势

实行“板块主编负责制”,构造新闻生产“采”与“编”的联动“纽带”。联动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层次,即“大采编”联动,大采编联动统一由执行主编负责。宏观联动充分调动了整个编辑部的采编力量,形成“拉得出,打得响,打得赢”的动员机制。

另一个是微观层次,即板块的操作性联动。实行版面“主编负责制”,主编全权负责版面新闻的策划,为记者设计采访思路,协调文字、图片的报道,并指导版面编缉人员组合版面,使其顺利出版。

“主编制”使新闻生产流程从策划、采写、编稿、签发到出版,形成以“编辑为轴”,由主编、采编人员为新闻采写、编辑及策划主体的新采编运行机制。通过宏观、微观两个层次联动,使采写与编辑实现有机互动,形成合力。

(五)运行流程

建立健全2 个会议制度,确立一天2 次会议,即:上午11 :00 调度会,下午7 :00 编前会,统筹调配。

1 .每天11 :00 调度会。由各主编报告当天主要新闻题目与线索,提出具体采访意见及调派采访人员,筹划确定版面安排、调配。

2 .每天17 :00 编前会。会议由各总监、主编及编缉参加,汇报当天稿件的落实情况,同时初步安排次日报纸各版的主要稿件。

20 :20 稿件全面上版,重要稿件、17 :00 以后发生的事件等可预留版面,但必须有提要。如,当日各新闻栏目组共做版60 个,但需要版面只有48 个,这种情况下,各栏目组就要竞争版面,优胜劣汰,哪些版发,哪些版不发,编前会集体讨论决定,按票数多少。谈版会确定48 个版后,其它版即被淘汰,为这些版写稿的记者无工作量,编版的编缉也无工作量。如这些版面上有好稿,在谈版会上可把好稿调配到其它版面。

(六)评价体系

改革现有评价体系,实行两条线评价。一为评委会,二为每天11 :00 调度会,根据记者付出的劳动,在评委会评报基础上再对稿件进行加减分,形成“稿件质量、采访难易度、路程远近”等的综合评价体系,鼓励记者到外区县、边远地方采访,减少抄传真、抄文件现象,使我们的评价体系更科学。

版面评价原则:

同样版面与对手对比情况,同样稿件与对手对比情况,原创新闻,稿件质量,稿件数量,图片质量,图片数量,图片与文字结合情况,新闻策划,外区县新闻,差错率,版式等。例如,鼓励记者到区县、到基层进行采访活动,鼓励记者抢抓夜新闻,对偏远地区发生的新闻、夜新闻,在考评上进行加分奖励。

一体化采编平台

一体化采编平台-平台基础服务 1.业务集成服务 服务总线/资源总线 含业务访问模块、全文检索模块、监控模块、负载均衡模块、日志模块 提供业务应用和服务的注册和对外发布接口,可实现第三方业务系统、功能、应用与平台的数据对接、业务对接以及调用平台基础服务的功能。 资源爬虫 对多资源管理中心及平台内的其他系统资源的元数据进行全文索引,生成索引文件,并在元数据变更时保持同步更新 消息引擎 含平台内消息、手机短信发送、邮件消息服务、消息反向传递服务 流程引擎 支持可视化自定义流程引擎,提供平台可视化业务流程的管理服务,实现各种灵活流程流转模型; 支持顺序、分支、并发、循环、嵌套子流程、多路选择、多路归并等各种基本流程模式。 权限管理 向多个权限授予对象(用户、分组、部门)进行授权操作;可以反向基于单个用户向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授权操作。 安全访问控制 基于角色的全平台访问控制 平台开发接口 采用SOAP接口形式的WebService,实现资源中心和其他业务系统的标准化接口 2.运维支持服务 统一用户管理认证 各子系统的用户进行管理,提供单点登录支持,支持S-HTTP、SSL等多种安全认证方式,支持子系统内部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支持统一用户管理平台进行用户登录验证,支持完整的日志体系 统一资源管理 提供音频、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的统一存储、调用、数据交换等服务服务注册 提供服务的注册和对外发布接口,提供服务主备容灾管理,支持自动心跳监测技术应用注册 提供对平台的业务应用的管理 配置中心 通过统一接口对全局服务程序进行配置和运行管理 集中日志服务 全平台完整的日志体系,可周期内自动向监控平台输送工作日志、系统事件、运行状态等信息; 在统一的管理界面对日志进行管理,包括查看、检索、导出、历史日志维护集中监测服务 提供从底层的硬件资源(服务、工作站、网络)的状态,到上层业务系统、功能的资源、流程、状态进行深度的全局监控,可清晰查看资源对象的整个生命周期 集中审计中心 汇聚各个业务系统、业务模块的详细日志信息、状态信息,进行集中的分析、查询、审计

优秀编辑的基本素质

优秀编辑的基本素质 作为出版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编辑”,是指以生产出版物的精神文化内容为目的的,策划、组织、审读、选择、加工作品的一种专业性精神生产活动。它是出版物复制和发行的前提。“编辑”一词也常用于指称专门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本文所要陈述的是新时期下,“编辑”这一社会文化工作者的基本素质。 众所周知,编辑是“守门人”,他把关决定哪些东西该印出来,变成书、杂志或者报纸。虽然编辑既不创作,也不制造(不造纸、不印刷),但却是决定这个社会能读到什么东西的人。新时期下,出版社转企改制,必须自负盈亏。“断奶”之后,市场随之兴起,看似读者要什么,编辑就得供应什么;网络兴起了,读者自己就做起了发行人,到处都可以直接贴文,还可以配图上稿,网络上人人都是出版家。前有狼,后有虎,编辑好像快喘不过气来了。 毫无疑问,只有足够优秀的编辑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而不被淘汰,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但是编辑?怎样才能称得上是优秀的编辑?笔者认为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四项基本素质: 首先,编辑要有政治家的头脑。在我国,这是由社会主义出版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毛泽东曾经说过,要政治家办报。同样,笔者认为,也要政治家办出版社。1986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时特别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 1996年3月,江泽民同志又发表了《关于讲政治》的讲话,他指出,我们讲政治就是像邓小平同志早就讲过的那样,“要使政治同经济、政治同各项业务紧密结合在一起,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更好更有秩序的进行。”毋庸置疑,这也包括我们的出版工作、编辑工作在内。任何出版物的编辑,都要有科学的世界观,要通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工作实践中坚持正确的立场和政治方向,做好政治把关工作。对涉及政治原则的问题,一定要保持高度警觉,善于及时发现和防止错误的政治问题在出版物中出现。 其次,编辑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编辑人员从事本职工作的专业基础。编辑部门是知识密集的部门,编辑工作是科学性很强的工作,没有比较丰富、比较深厚的知识储备是很难适应编辑工作要求的。这就要求,编辑要是一个“杂家”,天文地理、古今中外诸事都要有一个较好的了解。与此同时,编辑也

企业流程再造

国有企业业务流程再造方法的设计 一、企业流程再造的内涵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BPR,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认为,“业务流程再造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而获得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业绩来衡量的戏剧性的成就。”其中,“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和“流程”是该定义所关注的四个核心特征。 “根本性的再思考”,就是对企业所关注的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如“我们为什么要做现在的工作”、“为什么必须是由我们而不是别人来做这份工作”,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重新思考,企业可能发现自己的战略目标是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 “彻底性的再设计”,意味着对事务追根溯源,对既定的现存事务不是进行肤浅的改变或调整修补,而是抛弃所有的陈规陋习以及忽视一切规定的结构与过程,创造全新的完成方法;它是对企业进行重新构造,而不是对企业进行改良、增强或调整。 “戏剧性的变化”,意味着业务流程再造寻求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业绩提升或略有改善、稍有好转等,进行再造就是要使企业业绩有显着的增长、极大的飞跃。业绩的显着增长是流程再造成功的标志与特点。 “业务流程”是指一组共同为顾客创造价值而又相互关联的活动,是一个价值链。竞争不是发生在企业与企业之间,而是发生在企业各自的价值链之间。只有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业务流程)实行有效管理的企业,才有可能真正获得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二、流程再造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 成功的流程再造可以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发挥以下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1)实现职能管理到面向业务流程管理的转变。业务流程再造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管理,将业务的审核与决策点定位于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缩短信息沟通的渠道和时间,从而提高对顾客和市场的反映速度。 (2)注重整体流程最优的系统思想。业务流程再造根据整体流程全局最优的目标设计和优化流程中的各项活动,尽可能地减少无效的或不增值的活动。

现代传媒即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现代传媒即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媒介亦译作媒体,原是指一种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中介物。在现代传播学里,媒介是指传播信息的物质实体及与之相应的媒介组织,而大众传播媒介作为媒介的现代形态,主要包括印刷手段的报刊媒介、电子手段的广播、电视媒介,以及现在的因特网新媒介。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主要是依托第一媒介,即印刷媒介——报刊来完成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年历程,中国的传媒业也迎来了与祖国共同成长发展的花甲之庆。 这六十年间,传媒业的发展举世瞩目,成就辉煌。仅以报纸为例。1950年全国出版各类报纸336家,期发总数230万份;到2008年增加到1943家,期发总数达到21154.79万份。一个甲子的时间,报纸增加了1803家,增长了12.88倍;期发总数增加20924.79万份,增长了90.98倍。中国传媒业这种跨越性的、超常规的发展,生动地显示出支撑传媒业发展的共和国社会制度和基本国策的正确、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长以及人们对传媒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 改革和开放推进传媒业有序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繁忙的经济恢复和紧张的经济制度改革向传媒提出了一个又一个宣传和报道的繁重任务,传媒自身也在改革和发展的洪流中大踏步地向前推进。 新闻批评与报纸监督,从提高认识、形成制度到初杀腐败、形成风气,

是新中国传媒工作最初7年的又一亮点。1950年初, 1989年,江泽民明确把文艺工作方针“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扩展为新闻宣传工作方针。李瑞环提出必须“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方针”,“要把新闻报道的立足点真正移到面向群众上来”,“要改革新闻宣传内容”,“要改革新闻宣传的形式”。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使新闻宣传向新闻基本规律进一步回归。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要求。 新科技革命为传媒业注入发展动力 香港回归前,笔者奉派去香港执教,看到一所大学有5000台电脑,惊羡得不得了。如今中国传媒拥有的电脑设备总体上好于香港新闻界。这表明党和政府对传媒业的重视,也展示出中国传媒60年来经过艰苦奋斗业已达到的现代化水平。 虽说党和政府对中国传媒业的生产条件与技术装备是重视的,但中国报刊业告别纸与笔的时代、中国电子传媒进入世界前列、互联网和手机在内的中国新兴传媒同全球同步前进,还是最近20年的事。20世纪80年代中期,政府决定采取广播卫星覆盖全国的方针,试验卫星和实用卫星先后上天,并开始长期租用国际通讯卫星的转发器,用卫星传送电视节目。

采编播录一体化系统

采编播录一体化系统 采编播录一体化系统(简称录播系统),提供了安装于笔记本电脑/PC的音视频采集、处理和分发服务。只需在笔记本电脑和PC电脑上完成安装,即可同时同步采集多路音视频、VGA/DVI信号,创新的双码流输出保障自动高清录制与在线直播互动高效并行,并提供音视频切换、字幕LOG叠加、视频特效、录制存储、编辑、分发等全套功能。 产品优势: ?高清流畅 流媒体直播点播服务包含多种流协议和编码,提供高清、标清、普清码流,达到广播级效果的同时,保障各种网络环境下的流畅观看体验 ?自动录制 创新的双码流输出方式,实现实时在线直播互动的同时,进行高品质视频录制?远程多路

只需在网页上用鼠标点击视频,即可实现远程多路视频信号源进行切播 ?直播时移 直播结束自动生成节目列表,实现点播体验,打破传播的直播收看模式,任意时间皆可收看节目 ?多屏互动 支持市面上所有浏览器收看,并覆盖手机、PAD、PC、互联网电视等终端实时观看互动 功能特点: 功能特点概要说明 高标普清高清+/高清支持1080P、720p 标清+/标清支持640P 普清+/普清支持320P 输入接口多机位摄像机(SDI/HDMI) 视频信号(VGA/DVI) 网络视频 多媒体视频/图片 桌面/应用截图 输出接口声卡输出 显卡输出 串联输出(SDI/HDMI) PGM录像输出

通道录像输出 RTMP直播输出 发布同步双码流,一路RTMP推流直播,一路自动录像保存 RTMP、HLS、RTSP拉流直播 实时转码/离线转码 网络流媒体延时RTMP协议观看低于450毫秒 HLS协议观看10S-30S HDL 协议观看2S-10S 播放器支持H5、Web Player、Android Player、iOS Player 视频管理会话管理 视频切换特效 录制格式MP4、H.264 视频编码码流48Kbps~20Mbps 音频编码AAC 播放器支持H5、Web Player、Android Player、iOS Player 储存云存储/本地存储 应用场景: 作为新一代全媒体高清录制系统,该系统轻巧便携,可方便快速搭建录播环境,低成本,高效率,广泛应用于媒体、教育、金融、培训和各类政府、商业单位等各种行业。 技术帮助:

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摘要:为了回应网络兴起环境下各种“唱衰传统媒体”的言论,解读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笔者从学术研究行为和学术期刊出版行为的基本特征出发,梳理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和内生条件,并提出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提升路径。 网络的兴起正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唱衰传统媒体”是当前的“主流舆论”,各种基于网络的论坛、社区、微博、微信、微视等新媒体不断涌现,以此为标志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更是触动着传统媒体人的神经,似乎是传统媒体人都彻底“OUT”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网络改变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改变?应该坚守些什么?对于学术期刊这种传统媒体,网络给它带来了哪些改变?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如何应对?学术期刊编辑在网络环境下应该具备哪些素质?难道懂得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就能够成为合格的学术期刊编辑了吗?传统纸本形态的学术期刊也许将来会彻底消失或者存量会趋于零,那么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的本质是否就完全改变了?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是什么?哪些条件可以内生出学术期刊编辑所需要具备的素质?顺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笔者试图从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这个逻辑起点开始,梳理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和内生条件,并提出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提升路径。 一、学术研究与学术期刊 学术研究行为的主要特征是逻辑链条的建构,主要目的是解释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从解释客观世界的角度来说,学术研究就是要透过现象来寻找现象产生的原因。能够使现象产生的因素可能有无数个,学术研究必须找出控制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而不同的学者可能对控制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有不同的认识,只要是自身的逻辑自洽都应该属于学术研究。从逻辑链条建构的角度来说,或长或短的逻辑链条总要有一个逻辑起点,这就涉及基本的前提和假设。由于学者对事物的看法可能有很多种,前提和假设这个逻辑起点也就可能有很多种,于是学术研究所建构的逻辑链条就可能多种多样,各种逻辑链条只要是自身的逻辑自洽就应该没有对与错之分,所以学术应该是超越对错的或者说学术是无对错的。[1]学术超越对错的特征内在地要求“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也就是科斯所说的“思想市场应该与经济市场并驾齐驱”[2]。正是由于学术超越对错的特征,学术期刊这种学术交流平台或者说思想市场的基础设施才有了产生和发展的最为原始的充足理由。学术期刊可以视为不到场的讨论会,虽然没有学术期刊同样可以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但是学术期刊可以使学术交流和讨论建制化、日常化和高效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术期刊原本应该是专业化的,不同兴趣爱好的学者会形成不同的圈子或者群体,而不同的圈子或者群体需要不同的学术期刊这种学术交流平台。学术期刊编辑是学术期刊产品的生产者,学术期刊产品的高效生产也就自然地依赖于学术期刊编辑的高素质化。 二、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 学术期刊的生产要由学术期刊编辑来完成,能够支撑学术期刊编辑完成本职工作的素质要求就是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在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甚至是市场社会整体转型的大环境中,学术期刊要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学术、市场、宣传这三重逻辑的束缚。 [3]学术逻辑就是要符合学术传播的规律,市场逻辑就是要符合市场的需要,宣传逻辑就是要符合宣传者的需求。与这三重逻辑相对应,学术期刊编辑就内在地需要具备学术素质、市场素质和宣传素质。学术期刊编辑要具备学术素质,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能够深入理解和洞察学术研究的特征,能够准确把握学术期刊作为学术交流平台或者说思想市场基础设施的基本属性,能够对学术论文这种学术期刊产品的生产要素或者说原材料的组织、审查和规范化处理的规律全面了解。至于学术期刊编辑应该是“专家”还是“杂家”的问题,不能泛泛而谈,要基于学术期刊编辑素质的内在要求而定。对于特定的学术期刊编辑来说,更多趋向于

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知识讲解

信息系统规划与企业业务流程再造 前言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及企业信息化理论作为两种先进的管理理论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人们在实施BPR时发现,企业在优化业务流程时,如果离开信息化手段实施BPR是十分困难的。同时,很多企业在投入巨资进行信息化建设后,却发现达不到预期目标,要么超过预定时间、要么超过预算,迹象表明众多企业在IT应用方面的投资,似乎遇到一个巨大的黑洞,使得企业的大量投入见不到回报。 1企业信息化的认知与探讨 1.1 企业信息化定义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采用计算机、通信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开发、广泛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资源,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逐步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管理科学化,决策智能化,从而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1.2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 信息化对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利用缩减或优化了企业业务流程。第一、省去了传统模式下的信息传递中间环节,信息传递根据业务需求设定。第二、省去了传统模式下大量存在的重复信息的录入。第三、省去了传统模式下大量存在的校对环节。第四、省去了传统模式下的大部分信息搜集、汇报与分析环节。 2、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利用,使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企业决策权向下转移并逐步分散。经营信息可直接通过信息平台传递到决策层,决策层也可以通过网络,邮件,甚至短信对客户经理提出的价格,折扣进行审批。信息系统的使用使决策者管理幅度加大,组织结构向扁平化方向发展。 3、基于网络的信息沟通与共享,破除了企业各部门间的信息隔膜,提高了组织间信息沟通的效率,增强了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同时,企业能够更快的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挖掘,找到有用的信息,提高了组织的灵活性。 2 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认知与探讨 2.1 业务流程再造定义 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学者对业务流程再造做了不同的定义。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体化”模式的推广,必须突出以“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然后实施该模式下的分组学习形式。在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上,除了锻炼学生的技术和职业能力,更应该建立行之有效地品行教育机制,增强对学生个性化塑造的冲击效果。 标签:一体化教育理念冲击力 几年来,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职业技术类学校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从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实施“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总体状况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有些问题,出现了思想认识的较大差异。为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切合实际的剖析,探寻正确的解决方法,统一改革观念,以便更有效地发挥“一体化”模式的作用。 教育目标的定位关乎教育计划的标准制定,也关乎课程安排和教育措施的规划与实施。 比如学生学的是电工,我们会根据电工专业的知识内涵和技术特征制定其应知应会内容,然后再依据知识与技能的难易度安排学习顺序,开展教学。从专业能力的角度看,这合乎常理,但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们只把眼光放在了知识或技能上,而作为更加丰富的教育对象——学生,我们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没有去做。在这儿,我们只把教育目标定位在了电工上,学得好的是高级电工,差一些的是普通电工,为让学生把技术学得更精湛,我们加大对他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从培养电工的角度分析,这似乎合乎逻辑,但你有没有发现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模式从一种单一走向了另一种单一,教育对象是职业(电工)而非“人”,明显脱离了“以人为本”的实际。这种教育只能算是“传技”,距离“育人”还差得很远。大部分职业技术类院校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后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其奠定了非常雄厚的职业能力,但在学生的个性化塑造上却并无多少建树,呈现出职业能力教育与品行教育的严重脱节,这是不符合一体化教学的根本要求的。传技易,育人难。要培养技能过硬、品行端正,各方面都合格的毕业生,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做更多工作,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更为彻底的改革。 以人为本的教育,应该制定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的教育措施。承德技师学院在塑造学生的职业能力方面可谓成功者,但在学生的人性(人生观)塑造上却还存在较大的不足之处,这与他们教育目标的定位不无干系。对技工院校的学生而言,个性化过于突出与鲜明,大部分学生的认知思想存在着或多或少地问题,尤其受当前社会市场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许多学生极易形成明显带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色彩的错误人生观。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具有社会认可的限于法律范围内的性格特征,而非极端的个性化。这是教育至关重要的目的,但在技工院校却往往被简单地职业技术目标所掩盖。

一体化采编平台

一体化采编平台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体化采编平台-平台基础服务 1.业务集成服务 服务总线/资源总线 含业务访问模块、全文检索模块、监控模块、负载均衡模块、日志模块 提供业务应用和服务的注册和对外发布接口,可实现第三方业务系统、功能、应用与平台的数据对接、业务对接以及调用平台基础服务的功能。 资源爬虫 对多资源管理中心及平台内的其他系统资源的元数据进行全文索引,生成索引文件,并在元数据变更时保持同步更新 消息引擎 含平台内消息、手机短信发送、邮件消息服务、消息反向传递服务 流程引擎 支持可视化自定义流程引擎,提供平台可视化业务流程的管理服务,实现各种灵活流程流转模型; 支持顺序、分支、并发、循环、嵌套子流程、多路选择、多路归并等各种基本流程模式。 权限管理 向多个权限授予对象(用户、分组、部门)进行授权操作;可以反向基于单个用户向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授权操作。 安全访问控制 基于角色的全平台访问控制

平台开发接口 采用SOAP接口形式的WebService,实现资源中心和其他业务系统的标准化接口 2.运维支持服务 统一用户管理认证 各子系统的用户进行管理,提供单点登录支持,支持S-HTTP、SSL等多种安全认证方式,支持子系统内部对用户权限进行管理,支持统一用户管理平台进行用户登录验证,支持完整的日志体系 统一资源管理 提供音频、文本、图片、视频等多种资源的统一存储、调用、数据交换等服务服务注册 提供服务的注册和对外发布接口,提供服务主备容灾管理,支持自动心跳监测技术 应用注册 提供对平台的业务应用的管理 配置中心 通过统一接口对全局服务程序进行配置和运行管理 集中日志服务 全平台完整的日志体系,可周期内自动向监控平台输送工作日志、系统事件、运行状态等信息; 在统一的管理界面对日志进行管理,包括查看、检索、导出、历史日志维护 集中监测服务

企业流程再造(BPR)

企业流程再造(BPR) 8.4.1 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 企业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指为了在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改善,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彻底改造业务流程。其中衡量绩效的关键指标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顾客满意度、成本、员工工作效率等等。 电子商务流程再造是组织为满足顾客的要求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利用Internet /Intranet技术,对组织内部以及组织之间的商务流程进行重新的设计和建立,以达到资源及时准确共享的目的,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质量。 BPR从现代组织学的观点看,属于组织转型的范畴;从管理理论学派划分的角度看,起源于管理过程学派,是对管理过程学派的创新;从管理理论的经济学原理看,是对古典分工理论的否定,提出了"合工"的思想。BPR并不是一门科学,而是电子商务时代的一种管理技术。 BPR是供应链、工作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接口,是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重要技术方法。基于因特网、WWW和电子商务的企业流程再造是使企业最大限度地连接到全世界,成为包括全球性的企业,不断改变、修正和重组企业过程,包括供应、购买、销售生产和企业运营的全过程,是企业进行理顺和规范化的管理技术。将ERP与BPR相结合,对企业总体结构、组织、流程以及所有的环节进行考察和重组,建立新的管理程序,真正实现企业合理化和现代化。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深入了解企业流程再造的概念: (1)企业流程再造需要从根本上(Fundamental)重新思考企业业已形成的基本信念,即对长期以来企业在经营中遵循的基本概念如分工思想、等级制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官僚体制进行重新思考。需要打破定势,进行创造性思维; (2)企业流程再造是一次彻底的(Radical)变革,是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抛弃现有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以及成规陋习,而不是修修补补; (3)企业流程再造可望取得显著的(Dramatic)进步; (4)企业流程再造从重新设计业务流程(Processes)入手。业务流程是企业以输入各种原材料和顾客需求为起点到企业创造出对顾客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终点的一系列活动。BPR确定再造的流程包括绩效低下的流程、重要的流程以及具有再造可行性的流程。 BPR与以前渐进式的变革理论有本质的区别,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组织的再生策略,需要全面检查和彻底翻新原有的工作方式,把分散的业务流程重新组装,建立一个扁平化的、富有弹性的新型组织。BPR主要

编辑的基本素养

编辑的基本素养 读《中国当代记者随笔》丛书,我深为丛书作者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他们尤为可贵的是对书海情有独钟,不懈泛舟夜航,永远不知疲倦。其共同点是“三不”:无一人不苦读,无一人不自成风格,无一人不勤于笔耕。我想,一位称职的编辑不是也需要这“三不”吗? 敬业须读“五车书” 一般地说,报刊上每篇优质文稿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稿件的前期阶段,它的内在质量的优劣、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作者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实践经验及其所付出劳动诸因素。后期阶段,它经过编辑工作形成社会共有的最终精神产品,其质量与价值,在某种程度上又取决于编辑的知识水平、政策水平、实践经验、业务能力及其再创造劳动的成效。因此,对于一个编辑工作者必备的知识素质,就不能仅仅用“为他人作嫁衣裳”或“红笔、剪刀加糨糊”所能涵盖得了的。这就是说,编辑作为一门专业,专业知识为其从业者所必备;同时编辑工作又是一门渗透力特别强的专业,各种学科、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它的触角无所不及,故编辑还必须具备尽可能广博的知识。读的书要多,多多益善;涉猎的知识要博,越博越好。包括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这可以保证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讲政治,把好关。编辑读书多,各方面知识丰富,在编审改稿中才能应对自如,不至于将常识性错误放过,使瑕疵出现在精神产品上。前些年,报刊上就曾出现过把墨鱼、章鱼都说成是营养价值丰富的著名鱼类,把很普通的沙鸥说成是世界上极其珍贵的鸟兽之类的笑话。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常识性错误,就是由于写文章的作者缺乏生物方面的知识,也因为审稿把关的编辑欠缺生物学常识。江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强调指出,编辑要打好知识根底。首先要努力掌握与自己业务工作直接有关的知识,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籍都应读一些,科技知识也应尽可能多学一些。特别是在知识爆炸、信息剧增的时代,新事物不断涌现,新学科相继建立,知识的广阔性和深刻性,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着。编辑必须更新知识结构,对直接服务于或能为编辑工作所借鉴的知识,如文史哲经法等需要深学一些之外,还应对数理生化、农工商业、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都应该有个常识性的了解,一旦处理这方面的稿件时,才会得心应手,不致出错。 自成风格铸特色 报刊贵在有个性,有特色。特色是某一报刊独立于报刊之林的内蕴力。成熟的报刊都有自身的整体特色,主要体现在报刊的宗旨、读者定位及栏目设置上。报刊社的特色是由支撑它的各个编辑迥然不同的风格融合交织而成。这种风格也就是编辑的个性风格。 个性风格体现出编辑本人的业务取向和知识积累的鲜明个性特征。或以新颖鲜活、科学实用见长;或以短小精湛、扎实独特的新成果致胜;或重视点滴的基础开掘与积累,精心追求恒久价值;或约名家之作,保证质优档高,获取名人效应;或专为青年学子架梯搭桥,扶植新秀成长……每个编辑都可以从独特的理性角度充分论证自己选择的合理性。这种价值取向一旦定型,编辑的个性风格便得以实现。上海有家日报副刊主任始终将编专版视为一门艺术,将全身心的精力都用在编辑专刊的刻意追求中,从组稿一直到设计编排版面都融入他那种独特雅逸的风格以及他对人生的追求。实际上当一份报刊呈现在读者面前时,一切都是无法掩饰的,编辑的风格品味、学识修养都会跃然纸上,一露无遗。 应当指出的是,编辑的个性风格必须服从并服务于报刊社的总体特色,报刊社也要为编辑形成自我风格创造条件。卓有远见的报刊社老总的责任就在于熟知每个编辑的个性风格,力求使他们都能扬其所长,展其才智,这样才能弹奏出报刊社整体特色的强音。 笔耕不辍“炼金睛”

企业流程再造.pdf

企业流程再造 2010年12月10--11日北京 2010年12月17--18日上海 2010年12月25--26日深圳 2011年01月15--16日北京 【主办单位】百乔罗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培训对象】企业总裁、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决策者、流程体系管理职能负责人及专业人员、流程变革项目组成员及从事企业管理体系建设和优化提升的工作人员(包括 企管部、人力资源部、行政部、总经办、综合管理部、质量管理部、审计内控部、 市场部、研发部、运营部、IT部等职能部门)管理层参加。 【培训费用】3600元/2天/人(含培训、指定培训教材、午餐、茶点费等) 【咨询报名】闫老师 【温馨提示】本课程可为企业提供上门内训服务,欢迎来电咨询! 课程背景: 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经营能力之间的竞争。在企业规模快速增长、业务日益复杂的今天,流程体系正日益成为支撑企业运作的核心模块和基础平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流程体系建设提升到战略高度并纳入议事日程。流程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端到端流程架构设计——打通部门墙,构筑流程型组织,提升对客户的协同服务能力;②流程规范化和整合——不断将业务运作标准化和例行化,支撑执行力纵向落地;③流程优化——消除业务运作中的非增值活动,支撑业务绩效在速度、成本、质量和客户便利上获得持续改善和优化。 企业未来的持续竞争优势将更多地来自流程和组织能力提升,而不仅仅是新产品技术。企业要不断自我创新以保持其差异化的流程竞争能力,就应该采用以流程优化(BPI)为基础的竞争策略。根据流程实践结果,大多数国内企业的流程能力还处于不成熟阶段,经验取代流程,多数流程来自本位的职能驱动而不是客户驱动,流程中往往隐含了大量的不增值活动,影响了流程的效率和成本;另外,管理者的角色错位也导致组织价值创造能力被削弱。业务管理人员成为流程建设的旁观者而不是责任者,或者有流程意识的管理者缺少系统专业的流程优化方法论引导,是造成流程能力处于不稳定状态的主要原因。宏观经济环境影响、行业市场化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都迫使企业进行流程的优化与重整,以期在速度、成本、质量和客户便利上获得持续的改善。实践证明,成功的BPI(流程优化)是ERP、CRM、SCM、PDM等信息化管理成功实

移动新闻采编解决方案

中国联合通信集团公司天津分公司 移动采编系统解决方案 面向新闻媒体行业 王尚华 2010/8/17

目录 一、项目背景 (2) 二、突出问题 (2) 三、解决方案 (3) a)技术架构 (4) b)设计亮点 (4) c)统一平台设计 (4) d)业务变更单点维护设计 (4) e)稿签模板 (5) f)稿件操作 (5) g)稿件状态 (6) h)多媒体采集编辑 (6) i)快讯稿件 (7) j)数据收集 (7) k)采编人员点对点沟通 (7) l)信息通知 (8) 四、网络结构 (9) 五、领先技术 (9) 六、安全技术 (11)

一、项目背景 新闻机构作为社会新闻资讯和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人员编制规模庞大,工作人员往往遍布全国各地。在中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大潮中,已有众多的新闻单位建成了编辑、图片处理、新闻通讯、资料检索等一系列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新闻工作人员可通过电脑和互联网非常方便快捷地完成一套上稿流程。 随着新闻业务的不断发展,新闻行业对IT系统提出了越来越多的需求,社会需要更快速、更实时、多方位的新闻报道,在基于计算机的传统信息化系统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一系列新的问题开始出现,一线新闻工作人员经常受制于时间、空间、设备、网络等因素,无法高效快速地开展工作,因此,建设一套能够快速响应、使用自由、机制完善的信息采编和发布系统,日渐成为新闻机构的突出需求。 二、突出问题 ◆时效性差 新闻的时效性至关重要,记者需要在采编信息后,第一时间将内容提交给稿件数据库中,以确保新闻稿件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发布。而依赖以往的发布方式,由于需要通过电脑终端进行文稿传送,而电脑的便携性表现并不理想,所以记者在得到信息以后,往往还需要再到固定地点的电脑上重新进行信息录入,使得稿件不能在第一时间发送出去,时效性大受影响。 ◆工作范围小 由于发稿需要依赖联网的计算机,而Internet互联网在国内目前尚不能够做到随时随地接入,这使得新闻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一线新闻工作人员需要更为广泛的网络支持。 ◆发稿周期长 由于现场采写、撰稿、录入、发送不能在第一现场做到同步处理,使得新闻发稿的周期受到了延长,新闻价值受到影响。 ◆创新性弱 由于上述各类原因,很难在第一现场直接采编完稿,多周期的流程和多场所

网络编辑的职业素质

网络编辑的职业素质 刚入行的同志,往往把网络编辑看成就是修改别人的文章,其实这种看法太狭隘了。其实,编 辑的职能包涵很多方面,需要有相应的职业素质。我这里主要讲六个方面: 1、首先要做合格的记者。就是说,我们在编辑别人文章之前,首先自己要能写出漂亮的文章。 试想,我们自己的文章尚且写不好,又怎能对别人的文章开刀呢要知道,很多作者的水平是非常高 的。文章的问题发现不了,那就是编辑失职;文章本身没有问题,被编辑修改之后,出了问题,那 就闹出笑话了。 2、具备选题策划能力。我们知道,西方的媒体,网络编辑都是资深媒体人士,而记者都是刚 刚入行的新人。为什么这样呢因为,记者是只管采访的。采访之前,编辑要给确定选题,并且指派 任务,记者采访之后,有时候甚至连成型的文章都不必写,只须将采访提得资料提交就可以了。采 访之外的一些事情,都是由编辑搞定。这就要求编辑必须具体选题策划的能力。选题策划有一定的 规律可循。我想,只要做到四点就可以了。 第一,要对所服务媒体的深刻把握,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专业媒体,一定不能脱离媒体的内容 定位。比如说,我们是公关专业杂志,要做营销方面的选题,就要衡量了,这个营销话题,是着重 于营销传播,还是着重于营销要素中的产品、渠道、价格,如果是后者,我们就不能做。当然,IT 经理世界不仅仅报道IT行业的事情,如果将来我们杂志虽然名称叫《国际公关》,但拓展到全面的营销领域,那又另当别论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对自己负责的各个栏目有准确、深刻的理解与 把握。一方面,各个栏目的表现形式,例如文体、文字风格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各个栏目的内 容定位也大不相同。作为责编,对此要胸有成竹。 第二,要对行业的深刻把握,例如我们,作为《国际公关》杂志的编辑,一定要对公共关系专 业比较了解;同时,还要对行业的动态、大势以及业内公司的基本情况,都要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了 解。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宽的视野甄别选题。 第三,要有创新的眼光与思维。以前做过的,别人做过的选题,我们尽量避免重复。选题有新 意,才能体现出我们的媒体水平,也能吸引读者的眼球。当然,这一点,不是绝对的,要视具体情 况而定,对于一些重要的问题,我们不怕重复。 第四、我们在策划选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可操作性。如果选题想得非常理想,非常庞大,但 是执行起来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或者非我们的人力、财力所能达到的。这也不是一个好选题, 那是镜中花,水中月。我们只能望理想的选题而兴叹了。比如我想做一个权威的行业薪酬调查报告, 以我们目前的能力与人力,肯定做不到。 3、网络编辑要有超越一般作者和记者的语言功底。语言功底对于文字工作者的重要性是不言 而喻的。那么,如何才能拥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呢我想,只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持续的努力,就差不多 了。 一是大量的阅读。我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好的杂志、书籍,甚至是一些文学书籍,比如金庸的小 说,又有趣,有能获益。 二是把握一个原则:精简。精简有几个方面的涵义,第一是语句、文字不重复,一步到位;第 二可有可无的文字一律不要;第三是多分句,一个很多的句子,截成两句、三句,就精炼得多,读 者读起来,既不费力,又有节奏感,铿锵有力。

“做、学、教”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做、学、教”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引言:“做、学、教”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中职学校实训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做中学,做中教”是它的显著特征。 目前,就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素质较低、基础差,厌学思想严重。他们主要来自以下几类人群:一是家庭经济困难,从小没有受到过系统、规范的教育;二是从小养成不良习惯;三是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者、从小缺失家庭教育;四是单亲家庭子女。他们大部分是初中阶段的“学困生”,是升学考试的失败者,带着对自己失望,对前途迷茫,甚至混日子的消极态度走进学校。他们的文化基础、自信心和自律能力普遍较差,厌学思想、自卑心理严重,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兴趣不高。他们厌烦单纯的理论学习,对实践动手操作较感兴趣。面对这些学生,如何教才能使他们学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呢?这是一个急需我们中职电子专业教师需 要研究解决的教学难题。在面对中职学生素质低下、电子技术日新月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寻找适合中职学生现状的教学方法。

目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实训课程设置和教学多数远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接受能力、远离生产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脱节,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本文以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和纬创资通(中山)有限责任公司合作的“纬创班”为例探讨“做、学、教”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中的应用。 一、“做、学、教”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的主要内容 “做、学、教”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是指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场景(实训室、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学活动,按照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及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完成实训教学任务。 二、“做、学、教”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同常规教学法相比,“做、学、教”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教师一体化。一体化教师是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者,即实训指导与理论讲解由一位教师承担。 (二)教学设施一体化。教学设施一体化是指将实训场所、理论教室合为一体,既包括实训教学用的设备、工具,也包括理论教学用的桌椅、黑板、电脑、投影、音响等多媒体教学设备,且环境设置尽量和企业工厂一致。 (三)教材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是指编写的实训指导书

“采编一体化”流程再造探索与实践

在人们的期望中,大规模的流程再造很容易成为无所不包的过程,能解决组织的所有缺陷。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任何组织变革无不受环境和条件制约,只能在此前提下针对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改革的实施过程,往往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完善自我、重塑自我的过程,面对各方面错综复杂的利益冲突,既要敢于取舍,又要综合考虑。 报纸采编流程运作模式比较 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报纸采编流程运作模式,可划分为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采编分离”的运作模式,另一种即为“采编一体化”的运作模式。经历了7 年发展,《鲁中晨报》作为大众报业集团下的一份子报,从嫁接办报起步,发展到独立办报,在独立办报过程中,顺利实现了从采编分离模式到采编一体化模式的变革。 1 、采编业务基本管理模式 (1 )采编分离的流水线作业法。即用任务目标将采与编进行“角色”界定。这是现代企业流水线作业的常规管理模式之一,优点在于分工明确且更加专业化:采编各司其职,互相制约,富有逻辑性、精确性;清晰的流水线操作方式,严格的规章制度,使各环节高效运作成为可能。 缺陷在于功效难以持久,原因是“角色”感过强,易失之于僵化,割裂了采编之间的有机联系。 (2 )采编合一的“一体化”模式。即用任务目标将采与编锁定在一起,编辑记者捆在一起考核,形成联动。此模式的优点在于采编有机联系、沟通效率高:繁琐的程序可以简化,职能可以下放,组织内领导与组员之间沟通便捷;记者、编辑都可以参与策划决策过程,能够调动成员的认同感,激发每个人的活力,在应对突发性事件、完成快速报道任务等方面,尤见优势。 缺陷在于全局整合乏力,缺少监督。具体表现是:从生产过程控制的角度看,部门与版面对应,易形成权力倒置,导致把关不严,若以严格的监控机制相匹配,又易导致生产和非生产环节人员比例失衡;从战略控制与管理的角度看,由于编辑、记者、部门主任甚至分管总编关注范围相对狭窄,加之考核等利益驱使,极易造成强势部门(版面)的优势被放大,弱势部门(版面)的劣势被放大,两者都偏离目标,整体被置于局部之外。 有分有合,非分非合。在采与编的实践过程中,许多媒体又从这两种基本模式中衍生出若干混合形态。 2 、采编业务流程 新闻稿件一般要经过采写、编辑、出版三个环节。《鲁中晨报》创刊初期,记者提供的稿件是写在稿纸上的,在转换为电子稿时,还要增加录入、制版(或版式)、制图、校对等多个环节,版式人员不懂新闻业务,编辑人员不懂版式制作,这就要求编辑要拿出一大部分时间,与记者沟通稿件细节问题、与版式制作人员沟通版面设计问题,繁琐程度可见一斑。在信息传递高度密集、不断加速的今天,这样的流程很难保证报纸生产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产销脱节难以避免。 事实上,不管采用何种流程方式,在采编分离情况下,编辑部要与记者部沟通;在采编一体化模式情况下,栏目主编、栏目编辑要与记者沟通。沟通,成为采编流程当中的重要环节,关键是看,通过何种形式、何种渠道进行沟通。 《鲁中晨报》在运行过程中,尽可能实现扁平化管理,指挥系统仅3 个层次,即“执行主编(1 人)――栏目主编(包括各职能总监,若干)――记者”,为达到采编畅通,实行“两级沟通体制”,即记者与栏目主编、编辑进行第一级沟通,记者每天外出采访,都事先向栏目

21世纪编辑人才必读:图书编辑素质

21世纪编辑人才必读:图书编辑素质 进入21世纪,我国图书出版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图书出版业开始进入强社生存、弱社淘汰、行业大洗牌的竞争局势,在这严峻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作为出版社核心竞争力的图书编辑,仅仅具备基本的业务功底和专业素质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出版业的需要,笔者认为新时期图书编辑在具备基本的业务功底和专业素质基础上还应提升三个方面的素质。 一、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准确把握出版发展趋势 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和把握图书出版工作的大政方针。图书是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是传承、发展、宣传先进文化的载体,图书编辑作为精神文化产品的设计者、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在选题策划、内容设计、编辑加工各个环节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担负起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责任和义务,坚持图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多出精品、服务广大读者。 对出版行业市场趋势、大格局要了然于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图书产品的优劣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图书产品的消费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图书产品必须进入市场销售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而图书的使用价值是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知识价值和审美情趣的统

一,是图书选题策划的要义,是图书生命力之所在。因此,图书编辑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趋势、读者的阅读取向来精心策划选题、设计产品。 要充分了解并发挥出版社的自身特点和优势。每个出版社在多年的发展中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图书编辑在选题策划中要充分考虑出版社专业出版方向、出版特色、销售渠道、营销能力、作者队伍建设、编辑能力、财力等因素,处理好局部与大局的关系。 实践证明,一些优秀的出版社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广大读者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与他们在图书选题策划、图书产品设计过程中较好地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市场需求大趋势和出版发行大格局密切相关。 二、倡导创新意识,注重文化传承 要准确把握市场发展的新趋势、新节奏、新变化。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表明,创新不仅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动力和出路。图书编辑作为创新文化的主体,必须具备洞悉信息的敏感,捕捉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图书编辑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生活高速发展变化中善于发现新的文化需求,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发现新题材,从社会生产的过程中发现新领域,从科学研究的进程中发现新成果,从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化中发现新趋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创造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开拓图书出版工作的新境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