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学研究中常见逻辑方面的问题分析

地质学研究中常见逻辑方面的问题分析

地质学研究中常见逻辑方面的问题分析
地质学研究中常见逻辑方面的问题分析

地质学研究中常见逻辑方面的问题分析

作者:章雨旭

来自:《高校地质学报,12(1), 147 – 152,2006》

摘要:由于地质学研究的特殊性,即一般只能是由已经观察到的结果推断其原因,所以逻辑推理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地质学学术论文中,常见一些逻辑问题和错误,如:定义不清、不完全归纳、不当的归纳、与对比、推不出、因果倒置、循环定义或循环论证等,对此一些分析与见解提供参考。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质历史上留下的极不完整的记录中的极少一部分,有许多结论要靠逻辑推理而得出,其基本推理原则是“将今论古”。带来的问题就好比要研究长江的起源地及流域的各种特征,但只能在崇明岛观察、取样,研究水中漂来的一个只在高原生长的树干,推测长江源自高原;根据水中漂来的布衣族特有头饰,推测长江流域有布衣族人居住。在推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逻辑推理错误。笔者据几年编辑经验和二十多年地质学实践,分析归纳了地质学中常见逻辑问题与错误,并提出见解以供同行参考。

1 定义不清———各唱各调

阅读一些地质学论文可以发现,有些争论是无意义的,其根源在于定义不清。如:

(1) 20世纪80 年代关于第四纪底界的争论,实际上是不同的作者依据不同的第四纪底界定义,有人以冰期为标准,有人以古地磁为标准,有人以真人的出现为标准,还有人以2 500 ka为界线。显然,这样的争论是不可能达成共识的,因为这些事件事实上不可能完全同时发生。

(2) 最近,关于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的确定也是出于同样原因。世界上,侏罗系—白垩系界线是定义于海相地层的连续剖面上,其准确的同位素年龄值并未确认(季强,2002) 。而中国北方的陆相侏罗系—白垩系从古生物上无法与其直

接对比,只能经由海陆交互相的其他地层间接对比。这样依据不同的生物门类就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对著名的产有大量鸟类化石的义县组,有人划归上侏罗统,有人划归下白垩统,有人认为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在义县组内部(王五力等, 2005) 。

(3) 目前,国际地层学界为了解决诸如上述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寻找合适的剖面,在这些剖面上作出明确的定义:钉上一颗“金钉子”。这虽然可以解决上述定义不清问题———有了明确的定义,但是,其他剖面与该剖面的对比仍可能存在问题,如陆相地层与海相地层的对比:即仍不能解决中国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问题。其次,“金钉子”钉在何处,也成了争论的焦点,因为如何钉“金钉子”还需要作出新的定义或制定新的原则(梅仕龙, 2002,王成源, 2002) 。

2 不完全归纳———盲人摸象

由于地质学研究对象的局限性,在具备一定的研究积累后,就应有一定的归纳和总结。但是有些研究者仅依据较少的资料就得出结论,出现不完全归纳的错误。

如,在秦岭地区测定了3个金矿床的成矿年龄分别为210,150和120Ma,就得出,“秦岭地区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发生在210~120Ma之间”的结论,显然出现了年龄值正确,但结论却不一定正确的逻辑问题。因为,文章尚未论证210 Ma和120 Ma 能代表秦岭地区最老的和最新的两个矿床, 3个年龄数据也不能证明在200~160 Ma,或140~130 Ma间有成矿作用发生。

再如,多数人认为第四纪期以来,全球海平面是上升的,因为在许多海岸均可见到海侵的证据。但是,他们忽略了在许多海岸同样存在着海退(海岸上升的证据) ,如在大连海滨,现在可见海蚀洞(金石滩景区的“相亲石”、“恐龙吞海”等) ,在中国东南沿海可见贝壳堤等(毕福志和袁又申, 1997) 。若将下降海岸说成是由于全球海平面上升所致,而将上升海岸归结为局部构造运动,那将会出现另一个逻辑错误: 标准不一。

3 不当归纳——眉毛胡子一把抓

在已有的地质研究成果中,难免有不正确的结论夹杂其中,在进行归纳时,必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是有些研究者,在作归纳总结时

不分青红皂白,不研究他人资料、成果的真伪,简单地将他人的资料堆砌在一起,“眉毛胡子一把抓”,简单地将前人研究看成是盲人摸象,自己“聪明地”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

如在矿床学研究中,许多著名矿床均会有许多研究者先后研究,获得多组同位素成矿年龄、得出多种矿床成因的认识。最后就会有人“聪明”地归纳得出该矿床成矿作用是多期、多阶段的,矿床是多成因的。如世界著名的白云鄂博矿床,先后得出过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的成矿年龄,获得特种高温气液交代成因、碳酸岩浆成因、与海底火山喷溢有关等(刘淑春等, 1999 )及微晶丘(章雨旭等, 1998a, b; 杨晓勇等, 2000; 章雨旭等,2005) 、热水沉积(高计元等,1999;章雨旭等, 2005)多种不同的成因认识。著名地质学家涂光炽 (1989)在讲述“确实有另一类矿床成因很复杂,具有多源、多阶段、多种成矿作用和多种含矿溶液的所谓多成因特点”时,就曾以广西大厂矿床为典型实例,并提及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床。

但事实上,仔细研究不同作者的文章可以发现,有些认识是互斥的,如:中元古代同位素成矿年龄与矿体围岩为寒武纪—奥陶纪;赋矿白云岩为正常沉积岩与岩浆岩;矿床成因为高温气液交代与岩浆成矿;这两两之间是不可能同时正确的。涂光炽(1998)也承认“沉积喷流成矿可以较合理地解释围绕白云鄂博矿床成矿之诸种矛盾”。

4 不当对比——爷爷同庚

在地质学研究中,对比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但是,有时不恰当的对比,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比如,张三的爷爷、李四的父亲、王五本人及赵六的儿子同庚或年龄相近是毫不奇怪的。但在地质学对比中,经常认为只有张三的爷爷、李四的爷爷、王五的爷爷和赵六的爷爷才可能同庚或年龄相近。即只抓住了“爷爷”这一特点,却不论张三、李四、王五与赵六是否同龄。

(1)在地层学研究中,不同剖面地层界面等时的标志一直是含有相同的生物组合,这来源于生物演化随时间的不可逆性。这在大多数情况下,特别是较大的尺度上是正确的。但是,由于生物的分布受环境的控制,因而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在

较小的尺度上,具有相同生物组合的地层却可以是不等时的! 如华北地台的寒武系,各地自馒头组至长山组,岩性由紫红色页岩- 白云岩、鲕粒灰岩变为竹叶状灰岩,环境由萨布哈、鲕滩变为广海,相同环境的生物组合相近,对比的结果是各地的紫红色页岩- 白云岩、鲕粒灰岩和竹叶状灰岩分别等时,得出的古地理解释是早寒武世处处萨布哈,中寒武世处处鲕滩,至晚寒武世则一片广海。这显然是难以置信的。这里生物受环境的控制明显,且生物的演化可能较缓慢,相同的环境(相同的岩性)中含有相同的生物,但却不是严格等时的①② (章雨旭, 2001; Zhang Yuxu and Lü Ho ngbo,1996) 。假定有不同地点的A, B,C三个剖面,分别为紫红色页岩- 白云岩A、鲕粒灰岩A、竹叶状灰岩A,紫红色页岩- 白云岩B、鲕粒灰岩B、竹叶状灰岩B,紫红色页岩- 白云岩C、鲕粒灰岩C、竹叶状灰岩C;那么,按从老到新顺序,各剖(①章雨旭. 1992. 试论华北地台寒武系地层的穿时性. 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及岩相古地理会议,四川成都;②章雨旭. 2001. 华北板场面寒武纪古地理质疑. 第三届海峡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论文摘要) ,香港. 442~447.) 面的紫红色页岩- 白云岩就相当于爷爷,竹叶状灰岩好比是孙子,有什么理由认定这三家的爷爷同庚、孙子同龄呢? 在无生物的地层中,人们往往将相同的岩性看作是等时的,这更不可信。

(2) 在矿床学研究中,人们常依矿物组合形成的先后关系,将成矿作用分为多个成矿阶段。如在大多数接触交代矿床中,均可分为夕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这里人们是把产于矿床中不同部位的夕卡岩组合、氧化物组合、硫化物组合和碳酸盐组合均看作是同时形成的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这几种矿物组合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它们是一个由高温到低温的顺序序列(与爷孙关系相当)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在同一矿床的给定部位,温度均是由高向低渐变的,均将依次形成夕卡岩矿物、氧化物、硫化物和碳酸盐。但是,在同一矿床范围内,不同部位的温度显然不可能总是相同的。不难相象,当岩浆岩侵入于碳酸盐岩中之后,自接触带向外将会形成一个高温区,且越近接触带温度越高,在距接触带一定的距离内均将形成夕卡岩组合(更远的范围最高形成氧化物、硫化物和碳酸盐)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将会逐渐降低,离接触带较远的地方,夕卡岩组合

将首先被氧化物组合交代,继而被硫化物组合交代,最后被碳酸盐组合交代。这种交代将会由外向内逐渐迁移,且在近接触带为氧化物交代时,远接触带将是碳酸盐交代。所以,同一矿床中的不同部位,氧化物、硫化物和碳酸盐组合并不是同时形成的,因而也不存在这种所谓的“成矿阶段”。

在其他热液矿床中,同样可见氧化物被硫化物交代、再被碳酸盐交代,这同样由于温度的分带(如垂向上的分带)和温度的最终的逐步降低而形成的。那种认为,“早”阶段成矿热液形成夕卡岩、“晚”阶段成矿热液形成硫化物和碳酸盐的想法是经不起推敲的(章雨旭, 1999) 。

5 推不出

这是一类出现最多的错误。地质学研究对象的各种性质是由多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结果。极易忽略一种或多种地质作用而仅抓住一种或几种主要作用,有时甚至忽视了主要作用。如:

(1)以水深变化代表海平面变化。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必须研究剖面上的海平面变化,但是,应当明白,无论是全球海平面变化还是相对海平面变化均不能用水深的变化来代表(章雨旭等, 1996) 。事实上,鉴别古水深的标志尚缺乏绝对可靠的标准,再以水深作标准进而推测海平面变化,其可信度就更低了。

(2)以成矿流体来源代表成矿物质来源。在矿床学研究中,成矿物质来源探讨是一个重要课题。然而,许多成矿元素是无法直接示踪的,而矿床学家们往往研究成矿流体的C, H,O, S, He等同位素,探讨成矿流体的来源,进而推定成矿元素有相同的来源。很明显,成矿元素与成矿流体并不一定是同一来源。假定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上地幔,那么在成矿流体向地表运移的过程中,既可以从周围获取成矿元素,也可以丢失其中的成矿元素。

(3)以现有矿床量代表历史上成矿作用的频度和强度。近几年,有些研究者提出中国东部燕山期“成矿作用大爆发”的命题,其依据是中国东部燕山期形成的矿床的数量和储量较其他各地质时期的要大得多。但是,仔细推敲可见,这一依据是推不出“大爆发”这一命题的。理由是,之所以我们现今在中国东部探得的矿床以燕山期最多,是可能有多种原因的,其中有两个原因不应被忽视,一是,印支期以

前所形成的矿床可能有许多已被剥蚀破坏了;二是,喜马拉雅期形成的矿床可能至今仍深埋地下。

(4)以现有露头分布恢复古地理。研读《中国古地理图集》(王鸿祯等, 1985)可以发现,中国境内有多处长期古陆,如华夏古陆、雪峰古陆、内蒙地轴、康滇地轴等,其依据当然是这些地区现今缺失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沉积记录。但是很显然,现今缺失并不能表明历史上就没有沉积过,它很有可能是在后来的某一个或多个地质历史时期被剥蚀掉了。仔细的沉积学研究可以发现,在这些所谓古陆的周围并不总是滨海相沉积。

(5)以不整合面上、下地层恢复沉积史。与上一问题类似,人们常以不整合面代表该区的暴露历史。如,在华北地台,中石炭统假整合于中奥陶统或下奥陶统之上,不整合面以下的最新地层为峰峰组,故一般均说,自峰峰期后,华北地台隆起为陆,至中石炭世海侵。事实上,“华北地台自峰峰期后隆起成陆”这一命题是推不出的。因为,我们无法排除曾经有过中奥陶统—下石炭统的沉积层后来被剥蚀了。

另外,隆起成陆还不是沉积间断的唯一原因。据研究,世界上许多地区震旦纪的沉积间断可能是大冰期引起的。在北京一带新元古界井儿峪组与寒武系底部间的假整合,间断时间达200 Ma,但是,假整合面上风化产物极少,似乎支持冰期无沉积的推断。

(6)包裹体研究成矿流体性质和来源。在矿床学研究中,人们常通过脉石矿物石英、方解石、萤石等矿物中的气液包裹体研究来探讨成矿流体的性质、来源及成矿的温度、压力、pH、Eh 等条件。但是,常常有人忽略这样一个事实,这些脉石矿物中的包裹体是在脉石矿物结晶时捕获的成矿流体,而脉石矿物的结晶温度是可高可低的,所以这些包裹体绝不是原始的成矿流体,因而其各种性质只能是其寄主矿物形成时成矿流体的性质。可以发现,许多包裹体研究均表明,成矿流体是富含Cl- 和CO2的,而很少结论是成矿流体富含F- , S2 - , HS- ,其原因难道不是所测包裹体的寄主矿物结晶时F- , S2 - ,HS- 已经进入矿物,而只有Cl- 和CO2仍在流体中?

(7)地球化学示踪——咸鸭蛋是咸鸭子生的。在岩石学和矿床学研究中,人们常依据岩石(或矿体)中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或同位素组成特征与岩浆可能源区(或成矿元素可能源岩)的相似性推断岩浆(或成矿元素)来源于该岩浆源区(或该成矿源岩) 。这也是犯了推不出的逻辑错误,这二者可能是母子关系,但也完全可能是兄弟关系,甚至根本就毫无关系。就好比咸鸭蛋并不是咸鸭子生的,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却是十分相似的。

(8)将沉积地层的韵律构造与天文变化相联系。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许多学者将副层序的形成归咎于米兰科维奇旋回导致的气候周期性冷暖变化,进而引起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将更大级别的旋回亦归因于天文变化引起的全球海平面升降。但是,据估算,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并不能形成副层序的(章雨旭等, 1997) ,全球海平面变化更不能达到1000 m以上,形成诸如寒武纪—奥陶纪1200m以上的沉积(华北地区寒武纪—奥陶纪是一次连续沉积) ,而且,世界不同地块各时期的沉积作用并不总是同步进行的,如,扬子地块泥盆纪沉积巨厚,而华北地块尚无泥盆纪沉积的记录。即使同一地块内部同一时期的沉积厚度也相差极大。很显然,构造沉降才是控制沉积作用的主要因素。

(9)全球气候变暖与全球海平面升高。目前较公认的结论是由于气候变暖故全球海平面必然升高。但仔细推敲,却有不一定的因素。认为气候变暖必然导致全球海平面升高的理由是,气候变暖必然导致冰川融化,大量固体水进入海洋,从而海平面必然升高。但是,有其他因素可能抵消这一作用:一是,气候变暖可导致全球蒸发量的加大,从而全球降水加大,这可以导致冰盖区雪被厚度加大,故尽管雪线上升或向极地退缩,面积缩小,但固体水的总体积是否减少却需另行测算。再者即使海水总量加大了,海盆也不一定是一个完全刚性容器,如果地球膨胀说正确的话,那么海盆的体积也可增大,这样全球海平面还是升不起来。当然笔者这里并不是要否定人类应当采取措施,避免全球变暖。

6 因果倒置——太阳怕冷?

因果倒置有两种,一种是叙述上的因果倒置,一种是认识上的因果倒置。在地质学研究中,一般是从地质作用的结果推导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但是常见有些作

者叙述时将推测的原因当成了事实,而将见到的事实反而当作了所推测原因的结果。如以下几个表述似有不妥::

(1)“中奥陶纪之后,华北地台抬升成陆,直到中石炭世才又海浸,所以,在华北地台缺失上奥陶统至下石炭统地层”;

(2)“由于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下插,形成了毕鸟夫带”;

(3)“寒武纪长山期为最大海泛期,因而形成了长时间的水下沉积间断”;

(4)“燕山期中国东部成矿作用大爆发,形成了大量的燕山期矿床”。

还有一种认识上的因果倒置。如在有些层控矿床论者的认识中,认为矿体所赋存的地层中成矿元素含量的增高是地层向矿体提供成矿元素的证据,认为这种地层是“矿源层”,他们忽略了一个更大的可能:在成矿时,成矿热液将成矿元素带入了赋矿地层,在富集强烈处形成了矿体,而在富集较弱处则形成了这种扩散晕。

用这样的方法似乎可以证明“太阳怕冷”:记录。北京或南京、武汉等地一年中每天的气温及太阳位置,不难发现,“随着气温的降低,太阳逐渐向气温较高的南方移去”,“随着气温的升高,太阳又逐渐回到北方”,这表明,“太阳怕冷喜热”。

7 循环定义或循环论证

如果将“热河生物群”定义为:产于热河系中的生物,又将“热河系”定义:产有热河生物群的地层,这就是循环定义,但人们不会从中明白热河生物群或热河系。因此季强(2002)倾向于将与狼鳍鱼、北票鲟或三尾拟蜉蝣共生在一起的化石群称为热河生物群。如前所述,用生物地层标定岩石地层穿时应当是可行的,如华南泥盆系;而在华北寒武系用生物化石论证岩石地层不穿时就不正确了,因为它们是一起穿时的,如此的论证将构成循环论证(章雨旭,2001) 。

在生物地层学中还常见类似的事例:在原认定的泥盆系地层中新发现了以前仅见于石炭系的生物化石,这时有两种选择,一是将原泥盆系地层划归石炭系,二是提出该生物的最早出现时间应为泥盆纪。可以看出,这两种选择在不考虑已有研究基础时均是正确的;但另一方面,已有研究基础却是落后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咱们的新发现。事实上,无论哪种选择均无确凿理由,仅是循环论证———用一种或多

种生物的时代标定另外一种或多种生物的时代。有时是生物化石与同位素年龄值的循环论证,如朱士兴等(1999)在长城系常州沟组中发现了以前仅见于新元古界的宏观藻类化石,他们将宏观藻类化石的出现时间提前了1000Ma,而不是象多数人那样,否定常州沟组的已有年龄值。笔者认为,对类似的“新发现”,发现者应首先怀疑其为伪发现! 发现者必须找出否定原有研究基础之一的其他证据。

8 大前提不真———人云亦云

有些学者乐于追踪“国际前沿”,将国内地质体与国外已有研究结论的地质体对比,找出两地质体的相同之处,进而得出该国内地质体的成因与国外相似地质体成因相同。但是他们一不考虑两地质体的环境差异,更不考察国外形成的已有的成因认识是否真正成立。

在过去十余年的层序地层学研究中,往往有人对自己研究的剖面进行全球海平面“建设”,然后又与他人已建立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对比,进而证明自己的研究是正确的。然而,“全球海平面”变化必须以地心为坐标原点,沉积基底的构造升降并无合适方法标定和扣除,故“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的建立必定有假设,而假设并非一定正确,故尚无令人满意的建立方法(章雨旭等, 1996) 。所以,无论是作者“建设”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还是他人已经建立的“全球海平面变化曲线”都含有太多的假定成分,根本不可能具有可比性! 今天海平面在世界上不同的地方的升降均是相对升降,其参照物均是当地的海岸,而不是地心,各地也都有明显的差异,如何确定现今全球海平面变化尚是难题;讨论古全球海平面的升降,谈何容易?

还有些学者迷信权威人物的研究成果,将权威人物的研究结论甚至权威人物在一般会议上的讲话当作金科玉律来信奉,并作为论证的依据在科学论文中引用。

9 结语

地质学是一门将今论古的科学,地质作用又往往是十分漫长的过程,绝大部分地质作用是无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再现的,因而正确的推理是相当必要的,必须养成自觉而良好的推理习惯,掌握必要的形式逻辑理论,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地球科学家。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2005年11 月8日《普地》期中考试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40 分) 1 摩尔硬度 2 克拉克值 3 同质多像 4 混合岩化 5 均衡原理 6 剥蚀作用 7 碎屑岩 8 科里奥利力 二、叙述题(每题30 分,任选2 题,共60 分。应加文字说明. 缺文字说明, 扣分。) 1.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称硬度。世界通常使用由摩尔确定的硬度标准,由10 种不同硬度的矿

物为标准,称摩尔硬度记。它们是:1 滑石,2 石膏,3 方解石,4 萤石,5 磷灰石,6 长石,7 石英,8 黄晶9 刚玉10 金刚石 2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 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国际通用单位是ppm=10-6,即克/吨. 3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同一物质将形成不同的矿物。如:碳,金刚石(高压)- 石墨(常压)4混合岩化: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 石英,浅色)。 5均衡原理:解释地表高低不平却能保持平衡的一种假说。目前通用均衡补偿(Holmes A,1978),即高山下面地壳厚, 平原下面地壳薄. 地势的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反映, 称均衡现象。原因是,地幔顶部有一平面, 叫补偿基面, 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重量相等, 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 6剥蚀作用:使岩石破碎、分解,进而脱离原地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水流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沙侵蚀、地下水侵蚀、湖水侵蚀等。 7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

地质学名词解释 七

地质学名词解释七 一、名词解释(30个) 地质学: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与演化历史以及地球表层各种作用、各种现象及其成因的学问。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作用于整个地壳和岩石圈,能源主要来源于地球本身的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作用于地球表面,能源来自于地球外部称为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又分为:构造运动、地震地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又分为: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岩在固结成岩的过程中主要发生下列:压实作用、胶结作用、重结晶作用。构造运动:地球内部动力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组成物质发生了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过程。 构造运动的特点:普遍性和长期性。构造运动的形式:升降运动(造陆、沿半径)、水平运动(造山、沿球体平面沿切线方向) 变质作用:由内力地质作用致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变化的作用称变质作用。 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温度、压力和化学活动性流体。其中压力可分为静压力、流体压力、定向压力。 构造运动: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变形、变位的作用称为构造运动。 新构造运动:地壳发展史上最近一个时期的构造运动称为新构造运动。 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断层:岩块沿着破裂面有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褶皱: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形成的连续弯曲现象。 地质构造:指由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的变形产物,具体表现为岩石的弯曲变形(塑性变形产物)和断裂变形(脆性变形产物)等。 断裂构造:指岩石所承受的应力达到或超过其破裂强度时发生破裂变形而形成的构造。 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 地震四要素:发震时刻、震级、震中、破坏烈度。 震源:地壳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震中。 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按震源深度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范围(0㎞~70km)中源地震,范围(70㎞~300㎞)深源地震,范围(300㎞~700㎞)。 海啸是指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所引起的巨大波浪。 岩浆作用和火成岩

地质学基础阶段性作业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地质学基础课程作业3(共4 次作业) 学习层次:专升本涉及章节:第7章—第9章 第7章 一. 名词解释 1.岩层: 2.地层: 3.地层层序律: 4.整合接触: 5.角度不整合接触: 二. 填空及选择题 1.晚古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2.在晚石炭世沉积的地层称为,在早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为。 3.与地质年代中的代、纪、世相应的年代地层单位分别为、和。 4.中生代从老到新可划分为、和三个纪。 5.显生宙由老到新可分为代、代和代。 6.寒武纪是()。 A.早古生代的第一个纪 B.晚古生代的第一个纪 C.元古代的第一个纪 D.中生代的第一个纪 7.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三. 简答题 1.简述如何鉴别层序正常或倒转。 2.地质年代单位和年代地层单位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3.简述平行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4.简述角度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 第8章 一. 名词解释 1.地壳运动: 2.沉积相: 3.板块: 4.地震: 5.地震震级: 二. 选择题与填空题

1.大陆漂移学说的提出者是()。 A.霍尔 B.魏格纳 C.郝屯 D.莱伊尔 2.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大洋中脊是岩石圈板块的()。 A.扩张边界 B.俯冲(汇聚)带 C.转换断层 D.消减带 3.震级大小主要取决于()。 A.地震释放的能量 B.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C.震源深度 D.震中距 4.通常把地震对地面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称为()。 A.震源 B.震级 C.震中 D.烈度 5.按照地震的成因不同,将地震分为、、和诱 发地震等。 6.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壳中的脆性岩石发生时产生的,地震能量是以的 方式传播的。度量地震释放能量的强度常用表示。 三.简答题 简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9章 一.名词解释 1.产状: 2.倾向: 3.倾伏向: 4.侧伏向: 5.褶皱: 6.轴面: 7.纵弯褶皱作用: 8.横弯褶皱作用: 9.节理: 10.张节理: 11.剪节理: 12断层: 13.滑距: 14.断距: 15.地堑: 16.地垒: 17.叠瓦式断层: 18.阶梯状断层: 二.选择与填空题 1. 当上下两套地层之间发育一古风化壳,且下面一套地层褶皱变形强烈,上面一套地层

普通地质学真题

2013年普通地质学803 一、名词解释 1、地质作用: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2、节理:岩石在力的作用下可形成断裂,其中没用发生明显位移的断裂(即裂隙或裂缝)称为节理。是地壳中发育最广的一种构造。 3、角度不整合:即不整合接触,相邻的新老地层之间既缺失部分地层,产状也不一致,其间有剥蚀面相分隔,剥蚀面的产状与上覆地层产状一致,不整合面上常有底砾岩、古风化壳、古土壤层等。 4、岩石: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少数岩石可有玻璃或胶体或生物遗骸组成)。构成地壳及上地幔的固态部分,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5、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依据岩层的沉积顺序、生物演化和地质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划分的地质年代,即地质体形成或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地质年代单位划分等级主要有宙、代、纪、世等 6、变质作用:岩石在基本保持固态条件下,受到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作用,发生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构造变化的地质作用。 7、板块构造:刚性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许多巨大的块体(即板块),它们驮在软流圈上做大规模水平运动,致使相邻板块相互作用,板块的边缘就成为地壳活动性强烈的地带。板块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控制了各种内力地质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的进程。 8、土壤:通过生物风化作用形成的含有腐植质的松散细粒物质。成分有腐植质、矿物质、水分和空气。 二、简答 1、地震是什么?地震有哪几种类型?全球地震主要有哪些主要地震带 地震:由于地应力的突然释放或其它能量引起地壳的快速颤动的现象,称为地震 按成因分为:构造地震(断裂地震,由地下岩石突然发生错断所引起的)、火山地震(火山喷发时由于气体的冲击力所引起的地震)、陷落地震(上覆岩层的重量超过岩石支撑的能力,地表发生塌陷引起) 地震带的分布:1、环太平洋地震带,2、地中海-印尼地震带,3、洋脊地震带 2、矿物是什么?矿物有哪些物理性质 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工程地质学名词解释 1.矿物:存在岩石圈内,由地质作用形成,具有一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固 体。 2.硬度:鉴定矿物物理性质的标准: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 3.岩浆岩:岩石成因类型的一种,岩浆内部压力很大,在侵入或喷出的过程中 冷凝形成的。 4.变质岩:岩石成因类型的一种,母岩经过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等变质作 用,在固体状态下发生矿物成分及结构构造变化后形成的新的岩石。 5.沉积岩:岩石成因类型的一种,母岩经过风化破碎后经搬运—沉积—固结成 岩。 6.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指在岩石中构造运动留下的痕迹。 7.走向:地质界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用方位角表示,两个方向角相差 180°。 8.倾向:地质界面的法线在水平面的投影,指向是唯一的。 9.倾角:地质界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0.褶皱:组成地壳的岩层,收到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石发生弯曲变形。 11.背斜:从褶皱核部向两翼逐渐变新。 12.向斜:从褶皱核部向两翼逐渐变老。 13.节理:断裂构造的一种,其表示断裂面两侧岩土无明显相对位移。 14.断层:断裂构造的一种,其表示断裂面两侧岩土有明显相对位移。 15.正断层:断层上下盘相对位移有垂直方向位移分量,且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 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 16.逆断层:断层上下盘相对位移无垂直方向位移分量,且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 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17.平推(移)断层:断层上下盘相对位移无垂直方向位移分量,相对位移沿断 面走向。 18.整合接触:沉积岩岩层上下接触的地层,沉积地质年代是连续的。 19.界限含水量:土的性状发生改变时所对应的含水量。 20.塑限含水量:土具有可塑性时所含最小的含水量。 21.液限含水量:土进入可流动状态时的最小含水量。 22.塑性指数:Ip=Wl-Wp 其中:Wl:液限:Wp:塑限。 23.液性指数:B=(W-Wp)/(Wl-Wp)其中:W:土的天然含水量。 24.坡积土:在山脚下,由于斜坡岩石风化滑落下的土。 25.残积土:出现在山坡或平地,岩石风化没经过搬运的土。 26.洪积土:岩石强烈风化,由洪水搬运且沉积在山前地带的土。 27.冲击土:河流搬运,且沉积在河谷坡降平缓地段。 28.含水层:被水饱含且具有一定的导水能力的储水介质层,具有外来补给。 29.隔水层:不导水的介质层。 30.潜水:地下饱和带中,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31.承压水:地下饱和带中,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 32.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33.风化作用:岩石在温度、水等外部因素作用下发生破裂,或矿物成分发生改 变。 34.滑坡:斜坡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滑动。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新进展-大作业题目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结课大作业石油与然气地质学新进展 石油天然气地质学新进展 大作业

作业一:比较分析致密砂岩、页岩、常规砂岩储层的差异性。(30分)作业二:中国海相页岩油气主要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新进展。(30分)作业三:分析致密油气藏与其它油气藏(页岩油气、煤层气、常规油气)的异同点。(40分) 要求: 1、所有答题需打印在A4纸上提交。上下左右页边距2cm,作业正文采用小四宋体(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Times New Roman),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排版规范。封面格式请勿改动,仅需填写个人相关信息。 2、答题时应尽量采用自己语言,不得拷贝复制。 3、严禁相互之间抄袭,如发现抄袭,视情节严重程度根据抄袭部分占该题目总分的比例扣除相应分数或者成绩记0分。 作业一:比较分析致密砂岩、页岩、常规砂岩储层的差异性。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包括缩小粒间孔、粒间溶孔、溶蚀扩大粒间孔、粒内溶孔、铸模孔和晶间微孔;孔隙喉道以片状、弯片状和管束状喉道为主;发育构造微裂缝、解理缝及层面缝等裂缝结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复杂化了储层的孔隙结构,大量发育的黏土矿物明显降低了储层的渗透率,强烈的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使得储层致密化,而后期的溶蚀作用交代作用又可以改善储层的储集性能。致密砂岩储层渗流空间具有强烈的尺度性,空间尺度分为致密基块孔喉尺度、天然裂缝尺度、水力裂缝尺度及宏观气井尺度,而气体的产出就是经致密基块—天然裂缝—水力裂缝—井筒的跨尺度、多种介质的复杂过程。致密砂岩储层与常规储层在孔隙度、渗透率及储层压力等方面差异显著。此外,两者的研究内容及分布规律亦存在区别。常规储层孔渗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所以研究其孔隙与喉道参数即可;但大量的事实表明,仅采用孔喉参数难以有效地确定致密砂岩储层的渗透率,而对其渗透率起决定作用的是裂缝体系,且致密砂岩的储集空间亦受其控制。 致密砂岩气藏和常规气藏的分布规律区别明显,我国致密气藏多以深盆气的形式出现。以深盆气藏为例,它具有特殊的成藏机理和圈闭分布规律,多形成于向斜轴部或背斜翼部,而常规油气藏可早于深盆气藏形成,且分布于其上倾方向。对常规圈闭气藏来说,天然气多聚集于孔渗条件较好的构造高部位,聚集位置与气源岩明显分开,气水分布服从重力分异原理,但是对于致密砂岩气藏来说,天然气主要聚集在离烃源岩比较近的位置,不服从重力分异原理,气水关系发生倒置。 页岩储层研究重点包括矿物类型与含量、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等方面。矿物类型和含量是决定了页岩储层脆性特征,寻找脆性矿物含量高、易压裂的地层对页岩气压裂开发具有重要影响。页岩储层孔隙( 纳米级) 系统对烃类的储集能力和流体向裂缝网络传导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页岩孔隙按大小可分为大孔(直径大于50nm),介孔(直径介于2~50nm)、微孔(直径小于2nm)。利用气体在页岩孔隙中的吸附与解吸可以测量其孔隙大小及其分布情况,当压力低于气体的临界压力时,对于介孔与大孔,首先发生多层吸附,相对压力更高时,则发生毛细管凝聚,形成类似液体的弯液面。页岩的孔隙度主要分布在0.01%~5%,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00001~10mD,页岩的孔隙度与渗透率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渗透率大于1mD的页岩岩心中存在着明显的天然裂缝或取心诱导裂缝。页岩中黏土矿物的总含量主要介于20%~70%,黏土矿物主要为绿泥石、伊利石、蒙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 1.新构造运动 2.风化壳 3.莫霍面 4.标准化石 5.岩石圈 6. 矿物 7. 向斜 8. 转换断层 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 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 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 B、K C、T D、Q 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 B、二叠纪 C、三叠纪 D、白垩纪 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 B、区域变质作用 C、埋藏变质作用 D、动力变质作用 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 B、晚古生代 C、早古生代 D、新生代 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 B、直立褶皱 C、倾斜褶皱 D、翻卷褶皱 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 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 B、构造窗 C、逆掩断层 D、冲断层 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片麻状构造 8、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经历时间最长的地质时期是__________。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9、如果在地层中找到了三叶虫,那么这个地层时代为________。 A、早奥陶世 B、第三纪 C、白垩纪 D、早寒武世 10、哪一种沉积建造反映了由海相到陆相的转换________。 A、复理石沉积 B、浊流沉积 C、磨拉石沉积 D、火山碎屑沉积

《普通地质学》试卷B_(答案).

《普通地质学》试卷(B 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丰度:化学元素在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 2. 冰期:气候寒冷时期,冰川发育,冰雪覆盖面积扩大的地史时期。 3.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 4. 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一个弯曲,核心部位岩层时代较新,两侧岩层时代依次变老。 5. 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规则裂开成光滑面的性质。 6. 向源侵蚀: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作用称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 7. 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种现象称为类质同像。 8. 地震烈度: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影响或破坏程度。 9. 死火山:人类历史以来未曾活动的火山。 10. 标准化石:具有在地质历史中演化快、延续时间短、特征显著、数量多、分布广等特点,对于研究地质年代有决定意义的化石。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古生物的研究对象是化石。与现代生物一样,根据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古生物可划分为动物界和植物界。 2. 某地层产状测得为3100∠600,则其产状三要素分别是走向为400或2200,倾向为3100,倾角为600。 3.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是气候、地形、岩石特征。

4. 根据岩石SiO2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四大类,分别是:(1)超基性岩、SiO2为<45%;(2)基性岩、SiO2为45-52%;(3)中性岩、SiO2为52-65%;(4)酸性岩、SiO2>65%。 5. 新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植物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为哺乳动物(人类)时代。 6. 按照岩石的成因(形成方式),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7. 世界主要地震活动带有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地中海-印尼带)、大洋中脊地震带等。 8.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其代号分别是、、。8. 早古生代包括三个纪,由老到新分别是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其代号分别是888。 9. 断层要素主要有断层面、断层盘、断层线、断层位移等。 10.板块构造学说建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 11. 根据断层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及平移断层。 12.河谷形态的基本要素有谷坡、谷底、河床。 13. 海蚀地貌主要类型有:海岬、海湾、拱桥、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穴、海蚀凹槽和海蚀沟谷等。 14. 地质学上计算时间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相对年代,另一是绝对年代。 15. 矿物摩氏硬度计中位于第3、第7和第8位的矿物分别为方解石、石英和黄玉。 三、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共7分)

地质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博士、硕士)

地质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适用于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沉积学,矿产资源化学,矿物材料学,金属矿产与金属材料学等二级学科专业) 一、学科专业简介 地质学一级学科专业涵盖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第四纪地质学等五个二级学科专业,是成都理工大学历史最悠久的优势学科之一。在五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坚持以科学研究为依托,人才培养为中心,立足西部,面向全国,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为我国地质学学科的发展和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矿床地质学方向在多源成矿理论,层控矿床理论等方面位居国内前列;地球化学方向在铀地球化学与成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等方面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构造地质学方向在大陆构造与大陆动力学、造山带与盆地耦合、青藏高原演化、活动构造与地质灾害研究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方向在生物成矿、古脊椎动物学与环境考古学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 在地质学一级学科下,根据我校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自主设置有以下四个二级学科,其中矿产资源化学、矿物材料学、金属矿产与金属材料学属交叉学科。 沉积学:是我校最具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方向,在以刘宝珺院士、曾允孚教授为首的学术带头人的带领下,已成为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在沉积岩石学、层序地层、沉积古地理、盆地构造动力学、沉积地球化学、优质储层成岩机制等领域的研究位居国内前列,为沉积地质学基础理论发展和油气勘探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矿产资源化学:在研究地质矿产资源特征的基础上,主攻矿产资源的成因、多组分和具极端浓度的复杂特种矿产体系的探采、加工及综合利用中遇到的化学与工程问题,已形成相平衡与相分离技术、液态(卤水)及固体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地质物料分析测试技术与环境保护等优势方向。 矿物材料学:以矿物资源高效利用为主要任务,研究矿物材料的组成与结构、加工与制备、性能和使用效能以及矿物原料性质与特点等五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已形成非金属矿物材料与应用、矿物材料加工工程等优势方向。 金属矿产与金属材料学:研究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主攻复杂体系、

上海交大工程地质学大作业(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大作业 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45分) 1. 下列关于岩层走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岩层的走向可由走向线的方位角表示 B 岩层走向方位角与倾向方位角相差90度 C岩层的走向有两个数值,且两数值相差180度 D岩层的走向只有一个数值 2.下列关于褶皱构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褶皱构造使同一岩层产生明显的错动 B 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 C 褶皱使岩层产生了一系列波状弯曲 D 褶曲的基本形态为背斜和向斜 3. 关于褶曲分类正确的是( D )。 A 按褶曲的轴面产状分为水平褶曲和直立褶曲 B 按褶曲的轴面产状分为水平褶曲和倾伏褶曲 C 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为水平褶曲和直立褶曲 D 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为水平褶曲和倾伏褶曲 4. 两侧岩层向内相向倾斜,中心部分岩层年代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的是( B )。 A 节理 B 向斜 C 背斜 D 断层 5. 由走向大致相同、倾向相反、性质相同的数条断层组成的断层,有一个共同的下降盘成为( A )。 A 地堑 B 地垒 C 阶梯状断层 D 逆掩断层 6.从岩性条件分析,( C )组成的斜坡,不易形成崩塌。 A 块状、厚层状的坚硬脆性岩石 B 由非均质的互层岩石 C 单一均质岩面 D软弱结构的倾向与坡向相同的岩石 7. 从地质构造条件分析,( B )为崩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A 沉积岩层的整合接触 B 岩体破碎 C 软弱结构面与坡向相反 D 无结构面切割的完整岩体 8. 关于场地卓越周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一般低层建筑物刚度大,自振周期也大 B软土地基的高耸建筑物地震时容易破坏 C为防止震害应使建筑物自振周期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 下列有关于地震的震级与烈度的关系,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D )。 A 震级越高,烈度越大 B 震级越低,烈度越大 C 震级与烈度无任何关系 D 烈度的大小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离等有关

兰州大学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普通地质学》真题及答案 备注:页码为《普通地质学》第三版;名词解释中数字为历年考察次数;历年真题(共17套)按章节编排,考生可直接以此为纲展开复习。联系QQ:940114253 第一章绪论 名词解释 地质作用(4):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一、简答题 1. 简述地质学的研究意义(任务)?P2 (2004) 1、指导人们寻找矿产资源、能源和水资源; 2、有效地指导抵御自然灾害:查明地震、火山爆发、山崩、地滑、洪水、风沙、地面的沉降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规律,指导人们和这些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斗争; 3、研究地质环境,保护人体健康:地质环境和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地质学能够直接服务于人类的身体健康。QQ:940114253,最低价转让,免费答疑。 2. 简述地质作用的特点?P3 (2007,2003) 1、地质作用的地域特色:一方面,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具有共同规律;另一方面,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的地质作用,且同一类地质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其特殊性; 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地质现象从性质上和规模上都复杂; 3、地质作用过程的漫长性:地质作用发生和延续的时间一般很长,也有一些地质作用过程的时间很短(如地震)。 3、简述地质作用的主要形式?P3(2016) 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1、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热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构造作用、地震作用、变质作用、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 2、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重力滑动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两者都同时受到重力和地球自转力的影响。获取剩余文档联系QQ940114253 二、论述题

沉积地质学复习整理

《沉积地质学》复习整理(一) 1.压实作用 压实作用或物理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体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在沉积物内部可发生颗粒的滑动、转动、位移、变形、破裂,进而导致颗粒的重新排列和某些结构构造的改变。在沉积物埋藏的早期阶段表现得比较明显。 压实作用的表现形式: ○1颗粒接触方式: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2颗粒破裂:刚性颗粒易发生,产生微裂隙。○3颗粒变形:塑性颗粒易发生,形成假杂基。○4软性颗粒弯曲:云母等。 压实(溶)受控因素:颗粒(-孔隙水)的成分、填隙物的类型、胶结物的类型和胶结速率、地温梯度、埋藏速度、时间。 (1)内因:颗粒的成分(石英难)、粒度、形状、圆度(反,因为填积紧密孔隙度小)、分选性(反)、粗糙度(f影响压实作用的进程)。 (2)外因:沉积物的埋藏深度、埋藏过程、胶结类型及程度、溶解作用、异常高压。早期快速深埋、胶结弱或溶蚀强、不存在异常高压时,有利于压实作用。 Eg:泥炭(假设厚度为100%),在上覆沉积物的压实作用下变成褐煤(厚度20%),变成烟煤(厚度10%)。 2.压溶作用:一种物理化学成岩作用。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碎屑颗粒接触点上所承受的来自上覆层的压力或来自构造作用的侧向应力超过正常孔隙流体压力时(2~2.5倍),颗粒接触处的溶解度增高,将发生晶格的变形和溶解作用。随着颗粒所受应力的不断增加和地质时间的推移,颗粒受压处的形态: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砾石中的砾岩)---缝合接触(砂岩中的石英颗粒)。 3.白云岩化作用 白云岩的成因问题多年来一直是沉积学争论的重大问题之一。古代地层中所见的白云岩大多具有交代的证据,它们是经白云石化作用所形成的。白云石化作用的机制很复杂,并不是一种机理所能概括,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白云岩化作用的机理来解释白云岩的成因。 亚当斯等(1960)在研究美国二叠纪白云岩的成因时,提出了蒸发泻湖渗透回流作用形成交代白云岩的假说。后来迪菲耶斯等(1965)在研究加勒比海的博内尔岛的现代白云石形成时,也证实存在这种作用。亚当斯和罗德斯(1960)等所提出的蒸发泻湖渗透回流作用机制是:在蒸发强烈的海洋地区,堡礁或沙堤所阻挡的近岸泻湖,与外海海水交流不能正常进行,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使间歇性进入泻湖的海水盐度不断增高。向岸方向盐度更高。当盐度达到72‰时,除CaCO3以文石和高镁方解石方式沉淀外,开始出现石膏沉积,向岸越近其蒸发作用越强烈。当盐度达到199‰,沉积物中大量出现石膏并逐渐出现石盐。大量过盐水中的Ca被沉淀。大大提高了海水中Mg含量。这种重卤水沉降到泻湖底部并顺着泻湖向海洋方向平缓的斜坡流动,当遇到堡礁或沙堤和附近的沉积物时,由于沉积物的孔隙中饱含正常盐度海水,因浓度差使高盐度高密度的重卤水向含低盐度和低密度的正常海水沉积物中渗透,并向海洋方向回流。在流经疏松的钙质沉积物和礁体时,Mg进入沉积物的CaCO3晶格中,逐渐形成白云石。 4.胶结作用: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形成岩石的作用。是沉积物转变成沉积岩的重要作用,也是使沉积层中孔隙度和渗透率降低的主因之

历年普通地质学试题

★1998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碎屑结构 2.克拉克值 3.矽卡岩 4.地热增温率 5.共轭定理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沉积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2.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 _ B_ C_ 3.陨石按成份分为三类A_ B_ C_ 4.糜棱岩的主要特征是A_

B_ C_ 5.地球上冰川作用的主要时期有A_ B_ C_ 6.可确定地层顶底的沉积岩原生构造主要有A_ B_ C_ 7.温泉的形成与下述因素有关 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2.简述河流的袭夺。 3.简述岩石圈板块的边界类型及典型分布区。★1999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基体和脉体 2.斜层理 3.侵蚀基准面 4.转换断层 5.水化作用 二、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A_ B_ C_ 2.洋壳剖面上四种特征的火成岩是 A_ B_ C_ D_ 3.温泉和地下热水的分布与下述因素有关A_

B_ C_ 4.地表某点的实测重力值经A、B、C三项校正后,如与该点标准重力值不同,则称改点存在D. A_ B_ C_ D_ 5.河流阶地的类型有A_ B_ C_ 6.地球上冰川作用的时期主要有A_ B_ C_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浊流地质作用及浊积岩的主要特征。 2.褶皱构造的横剖面分类类型有哪些? 3.简述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形成机制和识别标志。

★2000年<<普通地质学>>硕士生入学试卷 一.择题(在正确答案的号码上画上圆圈,如①)10分 1.里氏震级是Richer根据1960年发生在----的8.9级地震能量确定的。1.日本2.印尼3.智利 2.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主要不同在----。 1.有无海沟存在2.有无岛弧存在3.大陆架的宽与窄 3.岩浆的喷发强度与-----关系最大。 1.地壳活动2.围岩掉入量3.岩浆粘度 4.科马提岩最重要的鉴定标志是-------。 1.化学成分2.矿物成分3.鬣刺结构(构造) 5.环太平洋火山带主要发育的火山岩是----------。 1.流纹岩2.安山岩3.花岗岩 6.地震波中-------波长大,振幅大,传播慢,破坏性最大。 1.纵波(P波)2.横波(S波)3.面波(L波)

沉积地质学课程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6年《沉积地质学基础》课程读书报告题目:风暴沉积作用和风暴相模式 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班级: 016131 学号:20131004494 姓名: 冷勇辉 2016年5月20号

风暴沉积作用和风暴相模式 冷勇辉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016131) 摘要:风暴沉积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才指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被认为是沉积学理论的一次重大突破。但 是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浅海陆棚区风暴沉积的研究,而对近岸地带潮坪风暴沉积的研究则比较薄弱。系统 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风暴沉积作用和风暴相模式,同时介绍了在现代的潮坪风暴岩沉积特征,而且风暴层的辨认,对重塑地质历史的灾变事件,对恢复古板块的位置都是十分重要的。最后指出了风暴沉积的研究意义。 关键词风暴沉积;风暴岩;风暴相模式 0.引言:构造风暴沉积的研究最初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至目前已有60多年的研究史。在国外这项研究已取得了不少突破性成果,开始建立的风暴流理论,被公认为与50年代出现的浊流理论一样,视为沉积学乃至地质学上发展的里程碑。最早是麦基(Mckee,1959).鲍尔(Ball等,1967.1971),海伊(High,1969)等人先后研究了赤道碳酸盐沉积发育地区由大旋风、咫风及其它风暴流的风暴沉积。斯威夫(Swift.1969),(Walton,1970),顿内克和辛(Reineek,和Singh,1972),Kumar和Sanders(1976)着重研究现代陆源风暴沉积。70年代国外对古代的有关风暴沉积陆续鉴别出来。其中包括:Brenlie:和Davies(1973)对北美奥尔美、蒙塔那 地区的侏罗纪的风暴沉积研究。 Ager(1974)对北非摩洛哥的侏罗纪风暴碳酸盐沉积的研究,Dott(1974)对北美维思康辛洲的上寒武系风暴沉积的究,G.Kellingp.R.Mulin,(1975)对Moroeean的石炭系风暴沉积的研究,D.K.Hobday,和H.G.Reading(1972)对Finlimark地区晚前寒武世风暴沉积的研究等。我国从80年代起陆续开展风暴沉积的研究。孟祥化(1983)对华北地区晚寒武世风暴碳酸盐沉积的研究。山西地质局科研所(1984)报道了山西奥陶系风暴沉积的研究。余素玉等(1987)编译了风暴沉积教材,在国内引起研究风暴沉积的热点。近年来对海洋盆地风暴沉积研究越来越多。90年代初,作者在松辽盆地研究沉积相时发现英台地区白坐系湖泊风暴沉积。到目前尚未见有国外有关湖泊风暴沉积的报道。从报道文章来看,多数着重研究风暴浪在浅海沉积作用中的重要地位,在近滨和陆棚由风暴浪造成的风暴流沉积属于浅水的。然而过去曾有人把它误定为浅水浊积岩或浪成浊积岩或部分定成浪成砾屑岩的,实际上是风暴流沉积。因而风暴流概念提出和风暴沉积的研究,是对过去误认的浊流沉积和浪成沉积的一种冲击或补充。 风暴岩成分可为碳酸盐岩,也有磷酸盐沉积,还可为陆源碎屑沉积。由于风暴流属密度流,也具重力流性质,故它的沉积物与浊流的沉积物很相似,又与复理石很相似,但也有不少较明显的区别。 一个完整的风暴沉积剖面序列由以下 6 个层段构成: A.粒序层段,具有突变底界和冲刷充填构造; B.平行层理段; C.丘状交错层理; D.波状层理段; E. 水平层理段; F.泥质层段,可具有生物扰动 风暴沉积特征研究,不但对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水动力条件能作进一步了解.而且有利于做

构造地质学阶段性作业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构造地质学课程作业2(共 3 次作业) 学习层次:专科涉及章节:第4章—第6章 一、填空题 1.褶皱的基本型式有______、______。 2.根据轴面和两翼的产状可以把褶皱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一褶皱面的延长长度和两翼宽度之比小于3:1时,称为______;当长宽比为3:1~10:1时,称为______;长宽之比超过10:1时,称为______。 4褶皱的成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节理的力学性质,可以把节理分为______、______。 6.按照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关系可以把节理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组交叉并相互错开的剪节理称为______。 8.断层的组合型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断层的派生构造有______、______。 10.逆冲推覆构造的组合型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 11.逆冲推覆构造的主分带有______、______、______。 12.碎裂岩系列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列举三种伸展构造类型: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枢纽 2.隔档式褶皱 3.相似褶皱 4.节理 5.节理的配套 6.地层断距 7.地垒和地堑 8.逆冲推覆构造 9.牵引褶皱 10.平衡剖面 三、简答题 1.理卡德(Rickard,1971)根据褶皱的位态把褶皱分为哪几类? 2.纵弯褶皱作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横弯褶皱作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4.如何进行节理的分期? 5.纵张节理有什么特点? 6.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各有什么特征?

普通地质学试卷1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100题,179.0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名词解释(32小题,共64.0分) (2分)[1]硅华 (2分)[2]硬度 (2分)[3]钙华 (2分)[4]火山弹 (2分)[5]喷出作用 (2分)[6]玄武岩 (2分)[7]摩氏硬度计 (2分)[8]溢流玄武岩 (2分)[9]条痕 (2分)[10]透明度 (2分)[11]矿物集合体 (2分)[12]类质同像 (2分)[13]晶面 (2分)[14]矿物 (2分)[15]放射性同位素 (2分)[16]斑状结构 (2分)[17]缝合线 (2分)[18]泥裂 (2分)[19]新矿物生长作用 (2分)[20]胶结作用 (2分)[21]水圈 (2分)[22]破火山口 (2分)[23]气孔构造 (2分)[24]生物碎屑 (2分)[25]非晶质结构 (2分)[26]岩基 (2分)[27]岩盆 (2分)[28]鲍温反应序列 (2分)[29]同化-混染作用 (2分)[30]浅成侵入 (2分)[31]侵入岩 (2分)[32]常温层 二、问答题(10小题,共50.0分) (5分)[1]何谓碎屑灰岩?其碎屑成因有那些? (5分)[2]组成沉积岩的常见矿物有那些? (5分)[3]地质作用何谓科里奥利效应?它在外力作用中有何意义?(5分)[4]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重点何在? (5分)[5]最重要的造岩矿物有那些,其化学成分的特点怎样? (5分)[6]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有那些? (5分)[7]解释:类质同像,同质多像,举例? (5分)[8]解释:晶质矿物、非晶质矿物? (5分)[9]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有那些:什么叫克拉克值?

南京大学普通地质学试卷及答案讲解

2005年11月8日《普地》期中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摩尔硬度 2 克拉克值 3 同质多像 4 混合岩化 5 均衡原理 6 剥蚀作用 7 碎屑岩 8 科里奥利力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摩尔硬度:矿物抵抗外力的强度称硬度。世界通常使用由摩尔确定的硬度标准,由10种不同硬度的矿物为标准,称摩尔硬度记。它们是: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长石,7石英,8黄晶9刚玉10金刚石 2 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国际通用单位是ppm=10-6,即克/吨. 3 同质多象:化学成分相同、但质点的排列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的现象。其结果就是同一物质将形成不同的矿物。如:碳,金刚石(高压)-石墨(常压) 4 混合岩化:区域高级变质岩进一步变质,发生高温部分熔融(酸化)现象,形成基体+脉体的特殊变质岩石(混合岩)。基体:变质岩(暗色);脉体:熔融体(长石,石英,浅色)。 5 均衡原理:解释地表高低不平却能保持平衡的一种假说。目前通用均衡补偿(Holmes A,1978),即高山下面地壳厚,平原下面地壳薄.地势的起伏与莫霍面起伏呈镜像反映,称均衡现象。原因是,地幔顶部有一平面,叫补偿基面,在此面以上各柱体的物质总重量相等,故能保持重力的平衡. 6 剥蚀作用:使岩石破碎、分解,进而脱离原地的地质作用,包括风化、水流侵蚀、冰川侵蚀、海浪侵蚀、风沙侵蚀、地下水侵蚀、湖水侵蚀等。 7 碎屑岩:具有碎屑结构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 8 科里奥利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表运动物体改向的力(取决于不同的纬度和线速度)。在北半球,物体向北运动,顺着运动方向看,作用力向右。大气、河流运动均受此影响。 二、叙述题(每题30分,任选2题,共60分。应加文字说明.缺文字说明,扣分。) 1. 叙述火山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主要岩石类型 答:1)岩浆作用定义和主要特征;2)按SiO2含量分类, 熔岩和侵入岩被分为4类;3) 对火山岩,分爆发岩和熔岩两大类; 4) 火山岩的主要岩石类型;5) 侵入岩的主要岩石类型。 2.叙述地震形成的原因 (1)地震是地壳的快速颤动,由地球内部的不平衡运动(内动力地质作用)所产生,是一种经常发生的、有规律的自然灾害地质现象。 (2)板块运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全球3大地带。 (3)板块内部断裂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板块内部断裂带及其附近。 (4)岩浆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在岩浆活动带及其附近。 (4)塌陷作用形成的地震,分布局限,在喀斯特地貌发育区,经常发生。 3.如何识别褶皱并确定褶皱类型 (1)定义:在应力作用下岩层发生各种形态的弯曲现象叫褶皱。上凸的叫背斜anticline,下凹的叫向斜syncline。2)识别标志:a. 地层对称、重复出现。b.产状有规律变化(背斜:中间老、二侧对称变新(3-2-1-2-3);向斜:中间新、二侧对称变老(1-2-3-2-1))。(3)确定褶皱类型:i)根据轴面划分:直立,倾斜,倒转,平卧(躺)褶皱(ii)根据剖

(完整word版)普通地质学试卷

一、填空题 1.地球具有同心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圈包括、、。 2.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其中以太阳能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和固结成岩作用。 3.描述岩层产状的三要素是、、。4.按照震源深度可将地震分为、、。今年汶川大地震属于。 5.根据岩浆的冷凝环境分类,火成岩可分为、、。 6.确定相对地质年代三大律是、、。7.按晶体化学分类法,矿物可分为、、 、等五类。 8.按照风化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可以将风化作用分为、、三种类型。 9.褶曲的基本类型是、。 10.变质岩的结构主要有、两大类。 11.河流搬运物质的方式有、和三种。12.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13.冰川按其形态、规模和所处地形条件可分为、。 二、选择题 1.下列元素在地壳中的丰度最高的()。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2.下列沉积物中分选性最差的是()。

A. 冲积物 B. 冰碛物 C. 风积物 D. 洪积物3.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面的饱和水,称为()。 A. 包气带水 B. 上层滞水 C. 潜水 D. 承压水4.花岗岩属于()。 A. 超基性岩 B. 基性岩 C. 中性岩 D. 酸性岩5.浅成侵入岩典型的结构是()。 A. 全晶质结构 B. 隐晶质结构 C. 玻璃质结构 D. 斑状结构6.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A. 蜂窝石 B. 咯斯特 C. 鼓丘 D. 锅穴7.构造洋壳的岩石主要是()。 A. 科马提岩 B. 玄武岩 C. 安山岩 D. 流纹岩8.具有片状构造的变质岩是()。 A. 板岩 B. 千枚岩 C. 片岩 D. 片麻岩9.属于稳定大陆边缘的地形是()。 A. 岛弧 B. 洋脊 C. 海沟 D. 大陆坡10.地表最常见、面积最大的岩石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火山岩 D. 侵入岩 三、概念解释 1. 矿物与岩石 2. 岩石圈与软流圈 3. 透水层与含水层 4. 重力异常与地磁异常 5. 岩浆作用与变质作用 四、问答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