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病情严重吗

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病情严重吗

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病情严重吗

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病情严重吗

*导读: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的病情严重吗?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是的疾病,患者可能会因此出现偏瘫、平衡能力会变得很差等。……

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严重吗?当我们的大脑出现轻微

的动脉堵塞的话会引起基底节腔隙脑梗塞。很多患者会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发病后患者的身体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肿胀。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的患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头晕呕吐等现象。患者会频繁出现呕吐。建议,病人要多发卧床休息。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可能会导致病人反应变得迟钝。

一般来说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都还是比较轻微的,大部分患者的发病都是非常缓慢的。只是有一部分病人在确诊了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之后。有时候会出现身体缺血的现象。而腔隙性脑梗塞比较严重的时候,患者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现象。

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具有两种极端,即有些患者是什么症状都没有,可是有些患者确会出现非常明显的症状。例如有些患者会因为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而失明,也有人会因为患上这种疾病全身出现发冷疼痛的现象,甚至会发生肢体肿胀。

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发病后会使得病人的身体共济异常。主要会导致运动性的偏瘫,而且对患者的小脑也会产生影响。

如果疾病伤害到到小脑的话,病人的平衡能力会变得很差,出现吐词不清的症状。

腔隙性脑梗塞

脑腔梗 脑腔梗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就是通常所说的腔隙性脑梗塞,属于脑梗塞(脑血栓、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多发性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发生在基底节区。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部分多发性脑腔梗,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 T或MRI检查, 既然知道了脑腔梗是什么病,那么该用什么药物来治疗它呢,其实能及早的发现脑腔梗是患者不幸中的万幸,因为及时发现,用药物干预还完全来得及,只要坚持用药完全可以防止脑腔梗发展成重度脑梗塞,那么该用什么药来治疗脑腔梗,首先要知道坚持用药在医学上叫科学的二级预防,目前西药有阿斯匹林比较常用,但缺点是有效率为53%,有47%的抵抗,而且长期还容易引起胃出血,带来肝肾损伤,用中药有很好的预防作用,但缺点是服用剂量大,而且质量不稳定,最好是选用一种服用剂量小的现代中药,考虑到临床的需要,国家拨款在优质优价目录产品中遴选出疗效最确切的中药产品,进行二次研发,开发了我国首个着眼二级别预防(主要是疗效确切、安全、适合长期服用)的现代中药,可以说是对脑腔梗患者最针对性的合适药品,这个药是在吉林华康药业的优质优价产品(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血栓心脉宁胶囊基础上用了八年时间(天士力丹参滴丸二次研发用了4年)二次研发出来的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该药应用的逆流提取、大孔树脂分离等现代生产工艺,同时还应用了体外培育牛黄和麝香两个国家一类新药,通过精提使服用量减少了60%,更加适合脑腔梗患者长期服用,可以说天欣泰是最为适合脑腔梗患者服用的药品,不仅疗效确切而且安全。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大复方道地取材,具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功效的现代中药,对脑腔梗发病诱因有综合的防治作用,坚持服用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能有效防止复发。 除了用药治疗外,防治脑腔梗还应注意: 1、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2、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5mmHg; 3、高血脂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 4、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 5、定期心脏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 6、对突发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基底节区腔梗

您不要着急,腔隙性脑梗塞本身就是脑梗塞里较轻的一种,您母亲梗塞的部位也不是很严重,左侧顶叶区钙化灶是脑组织坏死导致的组织钙化;根据你叙述的检查结果和症状,您母亲的病情较轻,头痛的症状还是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病情平稳后就坚持口服药物治疗即可,平时血压血脂控制正常,用天欣泰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是完全可以的,没有副作用,是有效率和安全性都很高的纯中药制剂,也是心脑血管药品中唯一的二次研发成功的产品,可以放心服用;同时配合阿司匹林和立普妥一同治疗会更理想,如果有高血压降压药也必须坚持长期服用;坚持以上用药治疗,症状在2~4个月即可逐渐改善;但是脑梗塞这种疾病的复发率很高,即使症状完全消失,达到临床治愈,也需要坚持长期用药至少1~2年,做好二级预防也是很重要的。除了用药之外,生活方面也要多注意,饮食低盐清淡,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心态,适当锻炼,控制体重。 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脑梗塞的一种症型,指发生在脑基底节区的梗塞灶。而左侧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即病症发生在脑基底节区的左侧部分,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大多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反应迟钝等症状。部分基底节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所以,一旦检测出有此病症,就要及时就医并进行药物治疗。 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药物治疗:复方通脉饮系列制剂药物组合方剂(汤、丸、胶囊、片剂)冠脉通络软胶囊、脉康合剂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溶栓醒脑,改善脑血循环,修复损伤脑组织。对中风后遗症,言语不清、口眼歪斜、口角流涎、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偏瘫有很好的治疗康复作用; 左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药物治疗:复方通脉饮系列制剂药物组合方剂(汤、丸、胶囊、片剂)冠脉通络软胶囊、脉康合剂等。活血化瘀,舒经活络,溶栓醒脑,改善脑血循环,修复损伤脑组织。降血压,降血脂,降低血液粘度,缓解动脉硬化,恢复动脉弹性,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血液中的杂质,有效预防脑溢血、脑血栓、脑梗发生;解除高血压伴眩晕,舌重,手足麻木、行走不稳等中风先兆症状;对中风后遗症,言语不清、口眼歪斜、口角流涎、手足麻木、半身不遂、偏瘫有很好的治疗康复作用;特别对脑血栓(脑梗塞)偏瘫效果突出,填补了溶栓时间窗外的溶栓、康复临床治疗空白,大大提高疗效,减少致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腔隙性脑梗塞吃什么药

腔隙性脑梗塞怎么治 腔隙性脑梗塞怎么治,腔隙性脑梗塞最佳治疗方法,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表现,腔隙性脑梗塞吃什么药。腔隙性脑梗塞相对伤害较小,原则一定是用药及时以免病情加重,做好二级预防。治疗腔隙性脑梗塞我国唯一二次研发成功的治疗现代中药为首选。 一、临床表现 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决定于梗塞部位。相当一部分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只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临床特点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决定于梗塞部位。相当一部分患者不出现临床症状,只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 腔隙性脑梗塞的主要临床特点: ①多见于有多年高血压病史的中老年人。 ②急性或逐渐起病,无头痛、意识障碍等全脑症状。 ③可表现为腔隙综合征。 ④症状多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 ⑤反复发作可表现为假性球(延髓)麻痹综合征和腔隙状态:其原因是脑白质腔隙灶的群集,尤其是锥体束、基底节和纹状体。假性球麻痹包括强哭强笑(情绪失控)、原始反射、构音不良、吞咽困难、饮水呛咳。腔隙状态的假性球麻痹还伴随特征性的小碎步态、全身运动不能(缺乏运动)、面部表情呆板及双侧锥体束征。有时尿失禁。

可伴从轻微到明显的血管性痴呆的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较有特点且常见的有下述几种。 纯运动性轻偏瘫( PMH), 纯感觉性卒中( PSS),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AH), 感觉运动性卒中CSMS),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DCHS), 腔隙状态 二、辅助检查 本病需依赖CT检查,某些小病灶或病变位于脑干时,MRI更有帮助。脑电图、脑脊液、脑血管造影无肯定的阳性发现。PET和SPECT 通常在早期即可发现脑组织缺血变化。颈动脉Doppler可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以下特征之一即可确诊。 (1)有典型的腔隙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最大病灶直径小于1.5cm的脑梗塞。 (2)临床上有非典型的腔隙性脑梗塞的症状,但影像学上未发现有相对应的病灶。 (3)临床上具有非典型的腔隙性脑梗塞的表现,而影像学检查后发现

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的治疗方法

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的治疗方法 我们都知道我们的大脑分左右两侧,一旦出现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就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而且出现这样的症状不及时治疗甚至会影响我们一些行为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瘫痪这样的症状,如果长时期卧床也会影响到我们的生命安危,并且给家人也会带来一定不便,所以出现这样的疾病我们一定要掌握治疗方法,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的治疗方法。 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的治疗方法 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在临床上最为常见。是一个很小的病灶,临床上一般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轻度的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的症状。但是部分的脑梗塞可能会影响到脑功能,可能会导致痴呆。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 1能够及早的发现腔隙性脑梗塞用药物治疗是可以恢复的,

但是需要坚持用药。要用一些活血化瘀,降血脂功效的中药成分的药物,对腔隙性脑梗塞发病防治作用有一定的功效,要坚持服用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止和复发。 2对于一些突然发现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的症状,应该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要早发现早治疗。高血脂患者需要服用一些降脂的药物治疗,还有需要口服一些小剂量的阿司匹林。 3我国开展的第一个二级别的预防,主要的是疗效确切、安全、适合长期服用,对于治疗腔隙性脑梗塞需要长期坚持的使用药物,现代的中药就特别的时候治疗这种腔隙性脑梗塞,不仅能够治疗疾病而且还安全。 注意事项: 患有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要定期测血压,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还有经常做心脏的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要预防冠心病。 上面就是对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的治疗方法介绍,通过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 作者:刘良芳多发腔隙性脑梗塞是什么,这种疾病需要怎么治疗呢?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其发病机制与脑梗塞相似,其中多发性脑梗塞是症状轻重的表现,今天就来介绍多发腔隙性脑梗塞的治疗是怎么样的?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腔隙性脑梗塞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查。而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了解了多发腔隙性脑梗塞,那么我们要怎么治疗呢?通过以上对疾病的了解,我们治疗疾病需要注意应积极治疗高血压,尤为病史中已有过腔隙性梗塞者需要防止复发,同时应注意血压不能过快过低。以尽早改善脑缺血区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原则。北京德胜门脑病诊疗中心脑病科专家经过多年研究并推出“脑通疏络宁栓疗法”治疗疾病。 “脑通疏络宁栓疗法”治疗系统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结合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综合应用中医理论、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技术、

信息与传感器技术等,而研发出具有中医特色的智能化、规范化诊疗设备。使疗效达到客观化、标准化水平,且无副作用,治疗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取得了显著疗效,治疗有效率达93.8%,充分反映了现代中医治疗“脑通疏络宁栓疗法”的优越性。 一、多学科定位,综合中西疗法精粹:囊括分子基因学、细胞病理学、纳米药理学、生物物理学、分子免疫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脑病诊疗规范,在国际权威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医疗康复机构诊治标准基础之上,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特色研发“脑通疏络宁栓疗法”康复工程。 二、多维定制,“一对一”针对性治疗:“脑通疏络宁栓疗法” 是第一个提出多维治疗、立体治疗的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治疗体系,该体系分别从细胞学、免疫学、基因学、心理学各学科去综合考虑患者的致病因,按照“一对一”针对性治疗准则为每位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根据患者具体康复情况调整治疗进程。 三、全面评估病情,杜绝药物损伤机体:首次引进全数字化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病源灶精确定位系统,彻底根绝常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脑血栓、脑梗塞、脑供血不足为患者带去的伤害,不损害肝、肾等功能,不给患者身体留下后遗症。 四、治疗时间短,康复效果佳:“脑通疏络宁栓疗法”是一种中枢神经再生疗法,能短时间内修复患者受损脑细胞,恢复脑部病灶供血供氧,激活受损“休眠” 脑组织细胞,促进脑细胞新生。入院治疗一

脑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怎么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脑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怎么治疗 导语:现在这个社会,朋友们患上脑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这个疾病是很多的,我们在生活中是一定要好好的重视这个疾病,只有重视了我们才不会被 现在这个社会,朋友们患上脑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这个疾病是很多的,我们在生活中是一定要好好的重视这个疾病,只有重视了我们才不会被伤害,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先进,治疗这个疾病的方法也是越来越多了。那么,脑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怎么治疗? 一,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你的病情。通过你对病情的描述,对于腔隙性脑梗塞,这一特殊病情,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 2二,我们需要对这种病进行治疗,由于这种病情比较特殊,发病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我个人推荐你这么去做,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是经济、实惠、安全及最常规的抗血小板预防用药,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或75mg/天。急性期可增加剂量至300mg/天。 3三,如果上面的方法对于你的病情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善,或许你还需要多注意一下生活饮食,再试试这个办法,抵克立得,可作为治疗用药和预防用药,剂量及用法是125~250mg/天,进餐时口服。用药过程中应检测血象、肝功能及出凝血等。 通过以上对脑右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怎么治疗的简单介绍,大家现在都有所了解了吧。当然,对于病情还是应该注意很多值得你注意的地方。因为这些小小的细节会给你的病情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还是希望你的生活能够多多注意。 其实导致肩膀疼痛的原因是非常多的,除了与肝脏疾病有关,此外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脑梗塞的症状

脑梗塞的症状 (一) 脑梗塞的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 (二) 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 (3) 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 (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三)脑梗塞的救护措施: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 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适当地活动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改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250~500毫升,连用7~10天。有头痛、恶心、呕吐或意识障碍者,可用20%甘露醇

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灶应注意哪些饮食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灶应注意哪些饮食 导语: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灶对于朋友来说应该都不会陌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们患上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灶的几率也越来 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灶对于朋友来说应该都不会陌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们患上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灶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我们一定要格外注意,积极预防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灶的发生。可能很多男性朋友并不了解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灶的预防方法有哪些。所以常常都无从下手。那么,双侧基底节区腔隙性脑梗塞灶应注意哪些饮食? 可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管梗塞.因为老年人身体虚弱,可能还存在其他的疾病,所以治疗最好是通过检查后,听医生的.不要随便开药.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0.5-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病变数目呈多个,甚至多达数十个。 临床上,患者多元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和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靠CT检查。 广泛性、多灶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要限制摄入富含脂肪、胆固醇的食物,如:蛋黄、奶油、动物脑和内脏及各种精致蛋糕和糖等。 日常饮食宜选用低脂肪食物,如植物油、酸奶、豆类、鸡蛋蛋清、适量瘦肉、家禽、鱼类等,并注意增加维生素纤维的摄入,如各种蔬菜、瓜果、适量洋葱、大蒜、香茹、木耳等。平时要少吃盐,适量饮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腔隙性脑梗死的分类及分层诊断

腔隙性脑梗死的分类及分层诊断 郑州大学附二院神经内科作者:2009-10-28 腔隙性病变多见,一般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微出血及动脉周围间隙,前二者为小血管病变所致,后者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导致动脉周围间隙扩大。这些病变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就小血管病变而言,脑小血管病变包括腔隙性脑梗死、微出血和白质疏松,据磁共振检查发现:60岁年龄组小血管病变发生率为6%~7%,80岁年龄组则上升到28%。这些病变也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发展,检出率不断增高。 腔隙性梗死(lacunar infarct)主要是大脑半球深部白质和/ 或脑干的微小动脉透明变性、深穿支动脉闭塞,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坏死和液化而形成。腔隙性脑梗塞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或尸检诊断,单靠临床来确诊是困难的。病灶多见于大脑深部白质、基底节及脑干,呈不规则圆形、椭圆形,多为3~4mm,小者0.2mm,大者15~20mm。有关资料显示:腔隙性梗塞约占全部卒中患者的10%~31%,而静态腔隙性梗塞患病率约11%~24%;种族上白种人腔隙性梗塞患病率为13.4/10 万,东方人(日本、韩国、中国)、西班牙人、黑人和混血儿等则可能更高。 腔隙性脑梗死常认为是无症状性的,不少文献提及无症状性腔梗,长期以来未予以足够重视,其实所谓的无症状性腔梗也并非就完全没有临床症状,且至今未见对腔梗做进一步的分类及分层分析,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探讨。 腔梗主要依据影像学诊断,因此易据病灶数目、部位、大小等进行分类。按病灶数目可分为单发、多数及多发;按病灶部位可分为基底节区、桥脑、小脑等许多部位,但临床观察发现同一腔隙综合征可由不同部位的病变所致,同一部位病灶也可导致不同种类的腔隙综合征[1],非常复杂。从临床实际应用价值上,应主要按临床表现来分类或分层。这里我们将腔梗分为4类8个层次。 1 单纯性无症状性腔梗 诊断依据:① 影像学检查发现有单发或少数腔梗病灶;② 病人无任何主观症状;③ 检查无阳性体征。临床见于单发或少数腔梗病灶的病人,机制是病灶分布在脑静止区。这与目前文献中把临床上缺乏卒中病史、缺乏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经头颅CT、MR I或尸体解剖检查,发现有脑腔梗病灶的患者称为“无症状性腔梗”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病人要与同龄人相比。 2 症状性功能性腔梗 有一般临床功能性异常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可无或仅有可疑的异常,但无系统的定位体征,可进一步分为两种亚型: 2.1 多发性腔梗型 诊断依据:① 临床表现为头晕、头脑不清醒感、记忆力下降、肢体麻木、乏力、睡眠障碍等;体检可能发现吸吮反射弱阳性,腱反射偏于活跃;采用智能量表等检查,发现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能力降低等;② 影像学检查脑部的多发性腔梗,伴或不伴轻度脱髓鞘改变;③ 排除可能的特殊原因,肯定二者的相关性。研究认为幕上白质腔梗可能会导致轻微的神经心理障碍。冯树涛报告“无症状脑梗死”患者21.3%伴有轻度认知障碍[2-3]。认知障碍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多发性“无症状腔梗”、脑血流降低、脑轻度萎缩有关;在运用磁共振质子波谱(1H-MRS)检查发现,腔梗患者存在神经代谢产物降低,N-乙酰-天冬氨酸/肌酸率较低,这种减少可导致认知功能降低。 2.2 微出血型 诊断依据:①有多发腔梗,伴或不伴轻度脑白质脱髓鞘;②多发性微出血;③有脑功能损害症状,无系统性定位损害体征。 脑内微出血是以微小出血为主要特点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是脑内微小血管病变的标志。磁共振T2 加权梯度回波成像( GRE-MR 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能很好的显示脑内微出血。这种出血位于微血管周围,是由于含铁血黄素沉积,在GRE序列表现为局灶性(常为点状)低信号病灶(图1)。这种出血的机制可能是直接的微量出血,也可能是血液通过病变血管的漏出[4]。 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微出血同属微小血管的病,二者可以共存。在多发性腔梗患者中,脑微出血发生率约为68%。二者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二者的病灶分布也大致相同,均在皮质下、基底节、丘脑、桥脑等区

腔隙性脑梗塞症状【专业知识文档】

腔隙性脑梗塞症状【专业知识文档】 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文章导读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大脑深 部的小穿支动脉发生病变,那么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和症状是什么呢? 一、定义 腔隙性脑梗死是脑梗死的一种,约占所有脑梗死发病的20%是指发生在大脑半球 或脑干深部小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缺血性微小梗死灶,这种病灶直径多为3-4mm 一 般不超过1.5厘米,病变数目呈多个,甚至多达数十个。 随着磁共振(MRI)的临床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被确诊。 二、病因 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还是高血压性动脉硬化。 长期、慢性的高血压损伤脑内小动脉,导致小动脉和微小动脉壁的透明变性,使得管腔变狭窄,在某种血流动力学因素或血液成分变化的诱因下发生小动脉的闭塞。 这些动脉多是一些称为深穿支的细小动脉,它们实际上就是脑动脉的末梢支,又称 “终末支”。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 组织的缺血坏死,即形成所谓的腔隙梗死灶。由于病变很小,经常位于脑的相对静区,许多病例在急性发病期间在临床上不能被确认。 其他少部分病因包括:

1、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及形成的小血栓阻塞深穿支动脉导致腔隙性脑梗死; 2、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压突然下降使已经严重狭窄的动脉远端血流明显减少而形成微小梗死; 3、各类小栓子,如红细胞、纤维蛋白、胆固醇、空气、癌细胞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阻塞小动脉,形成微小梗死; 4、颈动脉系统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等也可堵塞颅内小动脉,导致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三、主要症状 —般表现: u多发生于40-6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 u男性多于女性,常伴有高血压。 u起病躲在白天活动中,常较突然。 u临床表现多样,可有20种以上的临床综合征。 u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 u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等。

一例急性左侧基底节区脑梗塞病人溶栓后的护理讲解

一例急性左侧基底节区脑梗塞病人溶栓后的护理 神经内科:许翠萍 指导老师:吴玉娥

一例急性左侧基底节区脑梗塞病人溶栓后的护理 目录 介绍…………………………………………………………………P3 个案护理评估……………………………………………………P4~5 护理计划……………………………………………………………P5~7 专科康复计划………………………………………………………P7 总结…………………………………………………………………P7~8 参考文献……………………………………………………………P8 附件 ?中风介绍 P8 ?肌力分阶 P9~10 ?功能性健康型态(FHPs)P10~11

一、介绍: 脑梗死(Cerbral infarction,CI)脑梗死主要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也有因异常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或供应脑血液循环的颈部动脉,造成血流阻断或血流量骤减而产生相应支配区域脑组织软化坏死者。前者称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BI),占本病的40%~60%,后者称为脑栓塞(CE)占本病的15%~20%。此外,尚有一种腔隙性脑梗死,系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引起的脑部动脉深穿支闭塞形成的微梗死,也有人认为少数病例可由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崩解导致的微栓塞引起,由于CT和MRI的普及应用,脑梗死好发者为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25%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眩晕、短暂性肢体麻木、无力。起病一般较缓慢患者多在安静和睡眠中起病多数患者症状经几小时甚至1~3 天病情达到高峰 脑梗死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一般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如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可影响间脑和脑干的功能,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死亡如果发病后即有意识不清,要考虑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有人统计其发病率相当高,约占脑梗死的20%~30%。脑梗死是脑血管病中最常见者,约占75%,病死率平均10%~15 %,致残率极高,且极易复发,复发性中风的死亡率大幅度增加。该病属中医学卒中、中风、类中风、偏枯、半身不遂等范畴。 二、个案资料 患者林日昌,男,53岁,(既往健康状况详见入院评估表)2015-11-02 因“突发意识不清,右侧肢体乏力,言语不清3.5小时”入院,颅脑CT拟"1.左侧基底节区脑梗塞,2.脑萎缩。"入院时T36.8℃,P76次/分,R20次/分,BP155/80mmHg。意识清楚,构音欠清,GCS评分15分(E4V5M6)。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0mm,对光反射存在,右侧中枢性面瘫,颈无抵抗。胸骨左侧第3~4肋间可闻及4/6级吹风样SM右上肢肌力2+,级,右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稍增高,左侧肢体肌力正常。NIHSS评分11分。诊断:1.急性左侧基底节区急性脑梗塞 2.高

何谓腔隙性脑梗塞

何谓腔隙性脑梗塞? 1、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循环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瘀滞时,易形成脑梗塞。 2、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卒中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3、减肥,肥胖是公认的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 4、科学合理饮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5、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关系极为密切。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6、及时治疗糖尿病、冠心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 7、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 8、重视中风的先兆。中风虽然是突发的急骤病变,但往往也可发现一些预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囗水。 (2)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 (3)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 (4)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 (5)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而且头痛由间断性的变成持续性的或伴有恶心呕吐。 什么是腔隙性脑梗塞 凡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的脑梗塞,经巨噬作用使留下梗塞灶直径小于2mm 者,称为腔隙性脑梗塞。多位于底节、内囊、丘脑、脑桥、少数位于放射冠及脑室管膜下区。 什么原因引起腔隙性脑梗塞 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 (一)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二)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可发现动脉脂肪变性。 (三)小动脉粥样硬化: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直径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样斑动脉狭窄及闭塞。 (四)微动脉瘤:常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 腔隙性脑梗塞有什么症状 临床症状一般较轻,除少数外,大多发病缓慢,12~72小时达到高峰,部分

病程记录(脑梗塞)教学文案

2013年7月2日15:30 首次病程记录 患者王桂荣,女,49岁,以“右侧肢体无力1天”为主诉入院。(一)病史特点:1.中年患者,急性起病。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220/120mmHg,不正规药物治疗。10年前患“面神经炎”,治疗后遗留有口角歪斜。2年前患“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术”。2.1天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可独立行走,右手握力差,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无视物不清及复视,无耳鸣、耳闷、听力下降,无言语障碍、意识障碍及抽搐,在当地诊所治疗(药物名量不详”,病情无好转,为进一步诊治,今来我院,门诊以“多发性脑梗塞”收入院。3.查体:体温: 36.3℃,呼吸: 19次/分,脉搏:84次/分,血压: 178/107mmHg。精神差,自动体位,检查合作。巩膜无黄染,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4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无畸形,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精神差,言语清,智能检查: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力及判断力正常,定向力正常。粗测双眼视力、视野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应灵敏,双眼球无凝视。两侧额纹正常,右侧鼻唇沟变浅,示齿口角向左偏斜,伸舌居中,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低微,左侧上下肢肌力5级,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腱反射正常,全身深浅感觉、复合感觉正常,双侧巴彬斯基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颈软,无抵抗,克匿格征阴性,布鲁金斯基征阴性。4.辅助检查:2013年7月2日,头颅螺旋CT: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体旁及半卵圆中心脑梗塞(部分软化);脑白质脱髓鞘;退行性脑改变。2013年7月2日,血脂七项:甘油三酯:1.74mmol/L, 总胆固醇:5.54mmol/L,低密度脂蛋白:3.15mmol/L。(二)拟诊讨论:1.初步诊断:(1)多发性脑梗塞;(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诊断依据:(1)中年患者,急性起病。以“右侧肢体无力1天”为主诉入院。(2)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220/120mmHg。(3)查体:右侧中枢性面瘫,左侧上下肢肌力5级,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4)2013年7月2日,头颅螺旋CT: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体旁及半卵圆中心脑梗塞(部分软化)。3.鉴别诊断:(1)脑出血:无高颅压症状,头颅螺旋CT 检查已排除。(2)脑瘤,头颅螺旋CT检查不支持。(三)诊疗计划:1.低脂低盐饮食。2.二级护理。3.完善检查,查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粪潜血、血脂八项1、肝功十五项、肾功四项、电解质七项、心肌酶谱四项、凝血五项、血流变、血检八项、C反应蛋白、抗O、类风湿因子、胸片、心电图、颈部血管彩超、经颅多普勒等。4.稳定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改善循环、活血化瘀、脑保护剂等药物应用。5.加强对症治疗。患者符合脑梗塞急性期临床路径标准,患者及家属同意进入脑梗塞急性期临床路径。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诊治。 主治医师:2013年7月3日09:00 董爱英副主任医师查房记录 今晨随董爱英副主任医师查房,患者病情稳定,饮食、睡眠差,大小便正常。查房后分析:1.中年患者,急性起病。以“右侧肢体无力1天”为主诉入院。 2.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220/120mmHg。 3.查体:右侧中枢性面瘫,左侧上下肢肌力5级,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 4.2013年7 月2日,头颅螺旋CT:脑干、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体旁及半卵圆中心脑梗塞(部分软化)。目前患者诊断:1.多发性脑梗塞;2.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治疗上给予稳定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改善循环、活血化瘀、脑保护剂等药物应用,加强对症处理。上级医师指示已执行。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

腔隙性脑梗塞

第一 腔隙性脑梗塞,也有些人称之为间隙性脑梗塞或间歇性脑梗塞,这都是腔隙性脑梗塞。是以病理诊断而命名的,系指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的新鲜或陈旧性脑深部小梗塞的总称。这些小动脉闭塞后,可引起多个大小不同的脑软化灶,最后形成大大小小的腔隙。因梗塞的血管不同,常表现不同的神经系统症状,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头痛、头晕、失眠、健忘、肢体麻木、动作失调、发音困难——笨手综合征,严重时可发生痴呆、偏瘫、失语等。 这种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疾病。过去单纯依靠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脑电图、脑血管造影和脑脊液检查,临床无法确诊。近年来,随着CT 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使腔隙性脑梗塞的诊断率大大提高。 腔隙性脑梗塞是怎样发生的呢?目前,大多认为是由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所致。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硬化和透明性变,从而产生血管闭塞;加之中老年的机体发生变化,如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增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脑血流量减少,更易导致小动脉闭塞,而发生腔隙性脑梗塞。 那么,如何预防腔隙性脑梗塞呢?首先应积极防治高血压,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和合理治疗。同时,定期作血液流变学检查,以观察血液粘度的动态改变,对高脂血症和高粘滞血症要积极治疗。其次,要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前躯症状,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由于此病不通过特殊检查不易发现,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性格改变或头晕,记忆力减退,动作失调,说话含糊不清等症状,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除应注意安静休息外,还应请内科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腔隙性脑梗塞病灶小,通常直径在15~20毫米以下。多数患者初发症状轻微,属于脑梗塞病症类型中最轻的一种。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完全可以通过坚持可靠的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康复训练、控制好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达到完全治愈不复发的目的。西药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具有起效快、具有治疗针对性的优点,但西药作用靶点单一很难做到一些大复方中药能够从血液及血管同时治疗的目的,而且多数西药具有较大的副作用及抗药性,这对于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的有效防治不利,而大复方道地取材的现代中药,在治疗腔隙性脑梗塞具有长效性强,安全性高,无抗药性,预后效果好,剂量剂型合理的治疗优势,所以对于腔隙性脑梗塞病人,只有可靠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才能够达到标本兼治,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病程,防止复发的多重治疗的最终效果。 中药: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 纯中药大复方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对于腔隙性脑梗塞病症,能从改善血液、血管病理改变两方面治疗。通过川芎嗪、丹参酮、水蛭素等成分降低血浆粘度、降低血浆脂质过氧化物,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素与凝血酶,消栓溶栓,并使血栓不易在心脑血管内形成,防止腔隙性梗塞灶进展复发,给患者恢复创造一个良好的体内环境;同时改善血管的内皮细胞,保护红细胞膜,消除心脑血管病发生的始动环节,并具有钙通道阻滞作用,能轻微扩张脑血管、保证脑组织供血供氧量,恢复脑组织神经系统,使由此控制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得以全面改善。天欣泰血栓心脉宁片具有多靶点、多角度的防治特点,同时还有活

右侧丘脑腔隙性脑梗塞的表现

右侧丘脑腔隙性脑梗塞的表现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腔隙性脑梗塞大多没有明显的症状,是基于高血压等疾病产生的病变。为了预防此类疾病,高血压病患需要制定测量血压的固定时间,并积极控制血压,保证血压正常,如发现出现记忆力衰、头晕目眩等不良反应,需要及时检查身体,同时还需要了解更多该方面知识,如下。 ★病理性腔梗症状体征 1、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较多,多患高血压病。 2、临床主要有4种经典的腔隙综合征: (1)纯运动性轻偏瘫:常见,通常为对侧内囊后肢或脑桥病变。表现面部及上下肢大体相同程度轻偏瘫,不伴感觉、视觉及皮质功能缺失如失语,脑干病变不出现眩晕、耳鸣、眼震、复视等,多在2周内开始恢复。可由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硬

膜下血肿或脑内占位性病变引起。 (2)纯感觉性卒中:较常见,特点是偏身感觉缺失,可伴感觉异常,如麻木、烧灼或沉重感、刺痛、僵硬感等;是对侧丘脑腹后核、内囊后肢、放射冠后部及延髓背外侧病灶所致。大脑后动脉闭塞以及丘脑或中脑小量出血可出现类似表现。 (3)共济失调性轻偏瘫:病变对侧小脑性共济失调,偏瘫以下肢重(足踝部明显),上肢轻,面部最轻;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通常由对侧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内囊后肢及偏上处(影响颞、枕桥束及锥体束)和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影响皮质脑桥束和部分锥体束)病变所致。 (4)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表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病变对侧中枢性面舌瘫、面瘫侧手无力和精细动作笨拙,书写易发现,指鼻试验不准,轻度平衡障碍。病变在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为基底动脉旁中线支闭塞;亦见于内囊膝部病变。

3、根据腔隙性脑梗死有无神经系统体征可以概括成3类 (1)有局灶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能够明确分类的腔隙性脑梗死,其出现率约占腔隙性脑梗死的75%。 (2)有神经系统的症状,但无局灶体征,不能分型分类的腔隙性脑梗死,约占腔隙性脑梗死的9%。 (3)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约占腔隙性脑梗死的16%。

桥脑腔隙性脑梗塞病因

桥脑腔隙性脑梗塞病因 现代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但是也逐渐出现了很多并不为人熟知的疾病。大家也许对桥脑腔隙性脑梗塞这个名词很陌生,但是相信都听说过梗塞。那么今天我们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桥脑腔隙性脑梗塞的一些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吧。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很小的梗死灶,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以及脑干等部位。主要分布于壳核、尾状核、桥脑、内囊和脑回的白质。据中国研究腔隙病灶上界为20mm更能反应腔隙的实际大小情况,认为超过 此限者为巨大腔隙,临床少见。高血压是本病的直接原因,据统计合并高血压者达90%。在这些部位的动脉多是一些称为深穿支的细小动脉,它们实际上是脑动脉的末梢支,又称终末支。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即形成所谓的腔隙。 腔隙性脑梗塞 - 病因

认领机构:求医网腔隙性脑梗塞专题脑深部穿通动脉闭塞引起,本病的脑动脉可有下列改变: (一)类纤维素性改变:见于严重高血压,血管壁增厚,小动脉过度扩张,呈节段性,血脑屏障破坏,血浆性渗出。 (二)脂肪玻璃样变样:多见于慢性非恶性高血压患者,直径小于200μm的穿通动脉,腔隙病灶中可发现动脉脂肪变性。 (三)小动脉粥样硬化: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直径为100~400μm的血管,有典型的粥样斑动脉狭窄及闭塞。 (四)微动脉瘤:常见于慢性高血压患者。 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介绍的关于桥脑腔隙性脑梗塞的一些

知识,更多详细的内容,如果有兴趣可以自行去搜索了解。生活中还是要多多注意身体,保持卫生,定期检查身体,生活作息要规律,饮食要均衡。一旦发现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还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精品】脑梗塞的症状

脑梗塞的症状 (一)脑梗塞的先兆症状 脑梗塞的病人多在安静休息时发病,有的病人一觉醒来,发现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流口水,吃东西掉饭粒,举不动筷子,这就是发生了脑梗塞,常使人猝不及防。只有部分病人发病前有肢体麻木感,说话不清,一过性眼前发黑,头晕或眩晕,恶心,血压波动(可以升高或偏低)等短暂脑缺血的症状。这些先兆症状一般很轻微,持续时间短暂,常常被人忽视。(二)脑梗塞的临床表现: 梗塞的部位和梗塞面积有所不同,最容易出现的表现如下: (1)起病突然,常于安静休息或睡眠时发病。起病在数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 (2)头痛、眩晕、耳鸣、半身不遂,可以是单个肢体或一侧肢体,可以是上肢比下肢重或下肢比上肢重,并出现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恶心、呕吐等多种情况,严重者很快昏迷不醒。每个病人可具有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几种。(3)脑CT检查的意义:脑CT检查显示脑梗塞病灶的大小和部位准确率66。5%~89.2%,显示初期脑出血的准确率100%.因此,早期CT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排除脑出血等病变。这是十分重要的,发病早期脑出血与脑血

栓形成的治疗有截然不同的地方。当脑梗塞发病在24小时内,或梗塞灶小于8毫米,或病变在脑干和小脑处,脑CT检查往往不能提供正确诊断。必要时应在短期内复查,以免延误治疗。(4)有一种称为“腔隙性脑梗塞”的疾病,病人可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因其他病而行脑CT检查发现此病,有的已属于陈旧性病灶。这种情况以老年人多见,病人常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腔隙性脑梗塞可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最终发展为有症状的脑梗塞,有的病人病情稳定,多年不变。故对老年人“无症状性脑卒中"应引起重视,在预防上持积极态度. (三)脑梗塞的救护措施: 脑梗塞应尽早及时地治疗,虽然不及脑出血凶险,但是病人大多年老体弱,诸多慢性病缠身,在治疗上有许多谨慎用药的情况,加之梗塞区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大,还会发生许多合并症,所以脑梗塞的死亡率也是比较高的,而且残废率高于脑出血。治疗原则主要是改善脑循环,防治脑水肿,治疗合并症. 1适当地活动可以起到改善脑循环的作用,但有神志不清的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 2改善脑部血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建立,以图缩小梗塞面积。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706代血浆、维脑路通、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等药,每日1~2次,静滴液量

左侧基底节梗塞是什么

左侧基底节梗塞是什么 什么是左侧基底节梗塞呢?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没有听到过这个疾病,也不知道这个疾病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今有很多的人都忙于工作,所以常常忘记了如何来关心自己的身体,而当我们的身体被这个左侧基底节梗塞疾病困扰的时候我们才明白过来,这个时候治疗起来会比较麻烦,那么这个左侧基底节梗塞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左侧基底节梗塞? 所谓左侧基底节梗塞,是指由于双侧基底节区引起的腔隙性脑梗塞。主要病因大多认为是由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所致。长期的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硬化和透明性变,从而产生血管闭塞;加之中老年的机体发生变化,是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因。如血液粘度增高,血小板聚集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脂增高,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流速度缓慢,脑血流量减少,更易导致小动脉闭塞,而形成引发腔隙性脑梗塞的原因。

如何治疗左侧基底节梗塞? 根据此类疾病特点,我院总结出治疗此类疾病的疗法“脑通数落宁栓疗法”这种疗法良好改善由双侧基底节区病变引起的腔隙性脑梗塞疾病。疏通阻塞血管,改善血液循环。疗法主要分三步走: 第一阶段控制病情: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粘度的作用,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增加耐氧能力,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运行,启动脑细胞活性,对脑血管收缩和扩张起到双向调节作用。提高脑细胞的耐缺氧能力,对损伤脑细胞有保护和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可抑制血栓形成,修复受损脑细胞。激活大脑自身免疫功能,并产生大量生物活性物质,促进神经细胞再生,恢复正常的脑功能,使病人神智清晰,精神舒畅。 第二阶段全面治疗:镇静安神,调节大脑兴奋和抑制平衡,纠正紊乱的大脑功能、滋养大脑神经,保护大脑神经的正常传递和传导,尽快恢复大脑神经功能,药物活性成份当中的有效因子,改善脑萎缩,提高躯体协调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解除患者由于脑部病变而产生的各种不良症状,从而让病人恢复正常的脑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