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常数讲义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常数讲义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常数讲义
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常数讲义

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移动化学平衡常数【高考目标定位】

【考纲知识梳理】

【要点名师精解】

一、反应焓变与反应方向

1.反应方向

(1)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如氢氧化亚铁的水溶液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氢氧化铁的反应是自发的,其△H(298K)==-444.3kJ·mol—1

(2)部分吸热反应也能自发进行。

如NH4HCO3(s)+CH3COOH(aq)==CH3COONH4(aq)+CO2(g)+H2O(l),其△H(298K)== +37.30kJ·mol —1。

(3)有一些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在较高温度下则能自发进行。如碳酸钙的分解。

因此,反应焓变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依据。

2.反应熵变

(1)熵:描述大量粒子混乱度的物理量,符号为S,单位J·mol—1·K—1,熵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

(2)化学反应的熵变

..(△S):反应产物的总熵与反应物总熵之差。

(3)反应熵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

①多数熵增加的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均可自发进行。产生气体的反应、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熵变都是正值,为熵增加反应。

②有些熵增加的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但在较高温度下则可自发进行。如碳酸钙的分解。

③个别熵减少的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自发进行。如铝热反应的△S== —133.8 J·mol—1·K—1,在

y

x

—、+

—、— +、+

+、—

Ⅰ Ⅱ Ⅲ

点燃的条件下即可自发进行。

4.焓变和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四象限法”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在二维平面内建立坐标系,第Ⅰ象限的符号为“+、+”,第Ⅱ象限的符号为“+、—”,第Ⅲ象限的符号为“—、—”,第Ⅳ象限的符号为“—、+”。借肋于数学坐标系四个象限的符号,联系焓变与熵变对反应方向的共同影响,可以从热力学的角度快速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

在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化学反应的方向的判据为: △H —T △S <0 反应能自发进行 △H —T △S==0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H —T △S >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反应放热和熵增加都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该判据指出的是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趋势。

【例1】常温下氢氧化亚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及水有可能发生反应,即:

4Fe(OH)2(s)+2H 2O(l)+O 2(g)==4Fe(OH)3(s),已知该反应在298K时的△H== —444.3 kJ ·mol —1

△S== —280.1 J ·mol —

1·K —

1

试问该反应在常温下是否自发进行? 【解析】

根据△H —T△S =—444.3 kJ ·mol —1

—298K×10-

3×(—280.1 kJ ·mol —

1·K —

1)== —360.83

kJ ·mol

—1

<0,故298K时反应可自发进行。

由于焓变和熵变的作用相反,且二者相差悬殊,焓变对反应的方向起决定性作用,故反应可自发进行。 假定温度达到2000K,则△H —T△S =—444.3 kJ ·mol —1

—2000K×10-

3×(—280.1

kJ ·mol —

1·K —

1)=115.9 kJ ·mol

—1

>0,反应不能自发行。即高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二、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化学平衡移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反应条件改变,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

△S <0 △H >0

所有温度下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

△S >0

△H <0

所有温度下均可自发进行 △S >0 △H >0

高温下反应自发进行 △S <0 △H <0

低温下反应自发进行

浓度也随之发生改变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由一个平衡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称为化学平衡移动。

2.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①改变温度: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②改变浓度:

若Q c<K c,化学平衡正向(向右)移动。

若Q c>K c,化学平衡逆向(向左)移动。

③改变压强:

若Q p<K p,化学平衡正向(向右)移动。

若Q p>K p,化学平衡逆向(向左)移动。

3.勒夏特列原理:在封闭体系中,如果只改变平衡体系中的一个条件时,平衡将向减弱这个条件改变的方向移动。

【例2】(2010四川理综卷,13)

反应aM(g)+bN(g) cP(g)+dQ(g)达到平衡时。M的体积分数y(M)

与反应条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表示反应开始时N的物质的量与

M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Z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B.同压同Z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C.同温同Z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D.同温同压时,增加Z,平衡时Q的体积分数增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A项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使平衡移动。B项由图像(1)知随着温度的升高M的体积分数降低,说明正反应吸热,所以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Q的体积分数增加。C项对比(1)(2)可以看出相同温度条件,压强增大M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正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增大压强Q的体积分数减小。D项由C项可以判断D也不对。

三、反应速率与限度理论在化工生产上的应用

1.合成氨的反应原理:N2(g)+3H2(g)2NH3(g)298K时,△H==9

2.2kJ·mol—1

特点:合成氨是一个气体体积缩小的放热的可逆反应。

2.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

(1)选择依据:从提高反应速率的角度分析,提高反应温度、使用催化剂、适当提高氮氢比;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降低温度、提高压强和适时分离反应产物氨;从实际生产的角度分析,温度和压强要

与生产实际相适应。

(2)选择原则: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提高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对设备条件要求不能太高。

(3)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使用催化剂;适宜的压强:2×107~5×107Pa ;适宜的温度:500℃左右;及时分离出氨和及时补充氮气和氢气。

(4)合成氨的简要流程:

【例3】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常温、常压下“人工固氮”的新方法。曾有实验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 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 2O 3的TiO 2)表面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的主要产物为NH 3。进一步研究NH 3生成量与温度的关系,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光照、N 2压力1.0×105

Pa 、反应时间3 h ):

相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N 2(g)+3H 2O(l) 2NH 3(g)+2

3O 2(g) ΔH=+765.2 kJ ·mol -1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上述反应在有催化剂与无催化剂两种情况下反应过程中体系能量变化示意图,并进行必要标注。

(2)与目前广泛使用的工业合成氨方法相比,该方法中固氮反应速率慢。请提出可提高其反应速率且增大NH 3生成量的建议: 。

(3)工业合成氨的反应为N 2(g )+3H 2(g) 2NH 3(g)。设在容积为2.0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0.60 mol N 2(g)和1.60 mol H 2(g),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NH 3的物质的量与反应体系中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7

4

。计算: ①该条件下N 2的平衡转化率;

②该条件下反应2NH 3(g ) N 2(g)+3H 2(g)的平衡常数。 答案 (1)

氮气、氢气的循环使用

(2)升温、增大N 2浓度、不断移出生成物 (3)①66.7% ②5.0×10-3

mol 2

·L -2

解析 (1)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的历程,使一个高能变过程变为几个能量相对低的过程,使反应易发生。要点是有催化剂时能量低而过程阶段多了。图见答案。 (2)加快反应速率且增大NH 3生成量的方法是升温、增大N 2浓度、不断移出生成物。 (3)解:①设反应过程消耗xmolN 2(g)。

N 2(g )+3H 2(g) 2NH 3(g)

起始物质的量/mol 0.60 1.60 0 平衡物质的量/mol 0.60-x 1.60-3x 2x

平衡时反应体系总物质的量=[(0.60-x )+(1.60-3x)+2x ]mol=(2.20-2x) mol NH 3(g)的物质的量分数=2x ÷(2.20-2x)=7

4 x=0.40

N 2的平衡转化率=

mol

mol

60.04.0×100%=66.7%

②设反应2NH 3(g ) N 2(g)+3H 2(g)的平衡常数为K 。平衡时,c(NH 3)=2×0.40 mol ÷2.0 L= 0.40 mol ·L -1

c(N 2)=(0.60-0.40) mol ÷2.0 L=0.10 mol ·L -1

c(H 2)=(1.60-3×0.40) mol ÷2.0 L=0.20 mol ·L -1

K=

[][]2

33

22)NH ()H ()N (c c c ?=[(0.10 mol ·L

-1

)×(0.20 mol ·L -1)3]÷(0.40 mol ·L -1)2

=5.0×10-3

mol 2

·L -2

【感悟高考真题】

1. (2010·四川理综)反应

aM(g)+bN(g)

cP(g)+dQ(g)达到平衡时。M 的体积分数y(M)与反应条

件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Z 表示反应开始时N 的物质的量与M 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温同压Z 时,加入催化剂,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

B.同压同Z 时,升高温度,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

C.同温同Z 时,增加压强,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

D.同温同压时,增加Z ,平衡时Q 的体积分数增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A 项加入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会使平衡移动。B 项由图像(1)知随着温度的升高M 的体积分数降低,说明正反应吸热,所以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Q 的体积分数增加。C 项对比(1)(2)可以看出相同温度条件,压强增大M 的体积分数增大,所以正反应是体积缩小的反应,增大压强Q 的体积分数减小。D 项由C 项可以判断D 也不对。

2. (2010·上海卷)据报道,在300℃、70MPa 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CO 2(g)+6H 2(g)

CH 3CH 2OH(g)+3H 2O(g)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使用Cu-Zn-Fe 催化剂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B .反应需在300℃进行可推测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 .充入大量CO 2气体可提高H 2的转化率

D .从平衡混合气体中分离出CH 3CH 2OH 和H 2O 可提高CO 2和H 2的利用率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催化剂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进行,也就是提高了生产效率,A 对;反应需在300℃进行是为了获得较快的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B 错;充入大量CO 2气体,能使平衡正向移动,提高H 2的转化率,C 对;从平衡混合物中及时分离出产物,使平衡正向移动,可提高CO 2和H 2的转化率,D 对。

易错警示:利用化学平衡知识判断反应吸热还是放热时,一定要注意温度的变化使反应正向移动还是逆向移动,倘若给出的知识温度条件则无法判断。 3. (2010·江苏卷)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 .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B .常温下,反应()()()2

C s CO g 2CO g +=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0H ?> C .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 .相同条件下,溶液中3+

Fe 、2+

Cu 、2+

Zn 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答案】A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相关的反应原理。A 项,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反应为

其质量在增加;B 项,该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不能自发进行;C 项,催

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同时它不能改变转化率;D 项,

可知3Fe +

的氧

化性大于2Cu +

,综上分析可知,本题选AC 项。

4. (2010·重庆卷)()()()22COCl g CO g +Cl g ;0.H ??→?←??

>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 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是

A .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所以升温和减压均可以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衡无影响。增加CO 的浓度,将导致平衡逆向移动。

【方法提炼】对于恒容容器,通入稀有气体,由于容器的体积不变,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故反应速率保持不变,平衡也即不移动。若为恒压容器,通入稀有气体,容器的体积膨胀,对于反应则相当于减压。 5. (2010·福建卷)(15分)

J 、L 、M 、R 、T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 、R 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J 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M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1)M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元素T 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族。

(2)J 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分子有6个原子,其结构简式为______。

(3)M 和T 形成的化合物在潮湿的空气中冒白色烟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L 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甲的水溶液显碱性。

①在微电子工业中,甲的水溶液可作刻蚀剂H 2O 2 的清除剂,所发生反应的产物不污染环境,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一定条件下,甲在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H>0)并达平衡后,仅改变下表中反应条件x ,该平衡体系中随x 递增y 递减的是_______(选填序号)。

(5)由J 、R 形成的液态化合物JR 2 0.2mol 在O 2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气态氧化物,298K 时放出热量215k J 。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解析:

(1) J 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可以判断J 元素为碳元素;M 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铝元素;根据J 、R 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以判断R 为硫元素,则T 为氯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第七主族

(2)J 和氢组成含有6个原子的分子为乙烯,其结构简式为22CH CH = (3)M 和T 形成的化合物为3AlCl ,与水反应3233()3AlCl H O Al OH HCl ++↑,其中氯化氢气体呈

雾状

(4)①氨水与双氧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322222226NH H O H O N H O +=↑+ 生成无污染的氮气;

②甲在固体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分解反应0H ?>,0H ?>表明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朝着正方向移动,甲物质的量减少;加入2H 的物质的量即增加生成物的浓度,平衡朝逆方向移动,甲的转化率减小

(5)JR 2为CS 2,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依题意可以很快的写出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2221312

()()()5555

CS O g CO g SO g +=+ 1275H KJ mol -?=- 答案:(1) ; ⅦA

(2)22CH CH = (3)3233()3AlCl H O

Al OH HCl ++↑,

(4)①322222226NH H O H O N H O +=↑+

②a 和c;a 或c (5)22221

312

()()()5555

CS O g CO g SO g +=

+ 1275H KJ mol -?=- 6. (2010·山东卷)(14分)硫一碘循环分解水制氢主要涉及下列反应: Ⅰ SO 2+2H 2O+I 2===H 2SO 4+2HI Ⅱ 2HI

H 2+I 2

Ⅲ 2H 2SO 42===2SO 2+O 2+2H 2O

(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Ⅲ易在常温下进行

b .反应Ⅰ中2SO 氧化性比HI 强

c .循环过程中需补充H 2O

d .循环过程中产生1mol O 2的同时产生1mol H 2

(2)一定温度下,向1L 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HI (g ),发生反应Ⅱ,H 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

示。

0~2 min 内的平均放映速率v (HI )= 。该温度下,H 2(g )+I 2(g )

2HI (g )的平衡常数K= 。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 (g )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 是原来的2倍。 a .平衡常数 b .HI 的平衡浓度 c .达到平衡的时间 d .平衡时H 2的体积分数

(3)实验室用Zn 和稀硫酸制取H 2,反应时溶液中水的电离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者“不”);若加入少量下列试剂中的 ,产生H 2的速率将增大。 a .NaNO 3 b .CuSO 4 c .Na 2SO 4 d .NaHSO 3 (4)以H 2为燃料可制成氢氧燃料电池。

已知 2H 2(g )+O 2(g )===2H 2O(I) △H=-572KJ .mol

-1

某氢氧燃料电池释放228.8KJ 电能时,生成1mol 液态水,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

解析:(1)H 2SO 4在常温下,很稳定不易分解,这是常识,故a 错;反应Ⅰ中SO 2是还原剂,HI 是还原产物,故还原性SO 2>HI ,则b 错;将Ⅰ和Ⅱ分别乘以2和Ⅲ相加得:2H 2O==2H 2+O 2,故c 正确d 错误。 (2) υ (H 2)=0. 1mol/1L/2min=0.05 mol·L -1

·min -1

,则υ (HI)=2 υ (H 2)=0.1 mol·L -1

·min -1

2HI(g)==H 2(g)+I 2(g)

2 1 1 起始浓度/mol·L -1

1 0 0 变化浓度/mol·L -1: 0.

2 0.1 0.1 平衡浓度/mol·L -1: 0.8 0.1 0.1

则H 2(g)+I 2(g)== 2HI(g)的平衡常数K =L

mol L mol L mol /1.0/1.0)/8.0(2?=64mol/L 。

若开始时加入HI 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建立的平衡状态和原平衡是等比平衡,HI 、H2、I2 的物质的量、平衡浓度都是原来的两倍;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相等,平衡常数相等(因为温度不变);因开始时的浓度增大了,反应速率加快,达平衡时间不可能是原来的两倍,故选b. (3)水的电离平衡为

2H O

H OH +-

+,硫酸电离出的

()c H +

对水的电离是抑制作用,当Zn 消耗了

H +

()c H +

减小,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若加入3NaNO ,溶液变成3HNO 的溶液了,不再生成H2;加入的

3

NaHSO 会和H +反应,降低()c H +,反应速率减慢;24Na SO 的加入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加入CuSO4

后,Zn 与置换出的Cu 构成原电池,加快了反应速率,选b.

(4)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1mol 水时放出热量为:572kJ 1

2?

=286 kJ,故该电池的能量转化率为

228.8100%80%286kj

kj ?=

答案:(1)c

(2)0.1 mol·L -1·min -1 ;64mol/L ;b (3)向右;b (4)80%

7. (2010·广东理综卷)(16分)硼酸(H 3BO 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 (1)请完成B 2H 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 2H 6 + 6H 2O=2H 3BO 3 +________。 (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 3BO 3 +3CH 3OH

B(OCH 3)3 +3H 2O 中,H 3BO 3的转化率(α)在不同温度下随

反应时间(t )的变化见图12,由此图可得出:

①温度对应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____ ___ ②该反应的H ?_____0(填“<”、“=”或“>”). (3)H 3BO 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 H 3BO 3(aq )+H 2O (l )

-( aq)+H +(aq )已知0.70 mol·L -1

H 3BO 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 达到平衡

时,c 平衡(H +

)=2. 0 × 10-5

mol·L -1

,c 平衡(H 3BO 3)≈c 起始(H 3BO 3),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H 2O 的平衡浓度不列入...K 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根据元素守恒,产物只能是H 2, 故方程式为B 2H 6 + 6H 2O=2H 3BO 3 +6H 2。

(2)由图像可知,温度升高,H 3BO 3的转化率增大,故升高温度是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H

>O 。

(3) K =]][[])([334BO H H OH B +-

=7.010210255???--=7

10

答案:

(1) B 2H 6 + 6H 2O=2H 3BO 3 +6H 2

(2) ①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 ②△H>O (3)

7

10

或1.43 8. (2010·天津卷)(14分)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等,对臭氧层无

破坏作用。工业上可利用煤的气化产物(水煤气)合成二甲醚。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煤的气化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煤的气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H 2S 用Na 2CO 3溶液吸收,生成两种酸式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 2(g) + CO(g) C H 3O H (g);ΔH = -90.8 kJ·mol -1

② 2CH3OH(g)

CH3OCH3(g) + H 2O (g);ΔH = -23.5 kJ·mol -1

③ CO(g) + H 2O (g)

C O 2(g) + H 2(g);ΔH = -41.3 kJ·mol -1

总反应:3H 2(g) + 3CO(g)

CH 3OCH 3(g) + C O 2 (g)的ΔH = ___________;

一定条件下的密闭容器中,该总反应达到平衡,要提高CO 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高温高压

b .加入催化剂

c .减少C O 2的浓度

d .增加CO 的浓度

e .分离出二甲醚 ⑷ 已知反应②2CH3OH(g)

CH 3OCH 3(g) + H 2O (g)某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400 。此温度下,在密闭

容器中加入C H 3O H ,反应到某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

① 比较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 正 ______ v 逆 (填“>”、“<”或“=”)。

② 若加入CH 3OH 后,经10 min 反应达到平衡,此时c(C H 3O H ) = _________;该时间内反应速率

v (CH 3OH) = __________。

解析:(1)煤生成水煤气的反应为C+H 2O

高温

CO+H 2。

(2)既然生成两种酸式盐,应是NaHCO 3和NaHS ,故方程式为: Na 2CO 3+H 2S==NaHCO 3+NaHS 。

(3)观察目标方程式,应是①×2+②+③,故△H =2△H 1+△H 2+△H 3=-246.4kJ· mol -1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CO 转化率减小;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减少CO 2的浓度、分离出二甲醚,平衡右移,CO 转化率增大;增大CO 浓度,平衡右移,但CO 转化率降低;故选c 、e 。 (4)此时的浓度商Q =

44

.044.06

.06.0??=1.86<400,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υ正>υ逆;设

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为0.6+x ,则甲醇的浓度为(0.44-2x )有:400=2

2)

244.0()6.0(x x -+,解得x =0.2 mol·L -1

,故0.44 mol·L -1

-2x =0.04 mol·L -1

由表可知,甲醇的起始浓度度为(0.44+1.2) mol·L -1

=1.64 mol·L -1

,其平衡浓度为0.04 mol·L -1

, 10min 变化的浓度为1.6 mol·L -1

,故υ(CH 3OH)=0.16 mol·L -1

·min -1

答案:(1) C+H 2O

高温

CO+H 2。

(2) Na 2CO 3+H 2S==NaHCO 3+NaHS (3) -246.4kJ· mol

-1

c 、e

(4) ①> ②0.04 mol·L -1

0.16 mol·L -1

·min -1

命题立意:本题是化学反应原理的综合性试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和利用浓度商和平衡常数的关系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平衡常数和速率的计算等。 9. (2009·安徽卷)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

NO g CO g +

221

()()2

N g CO g + 14.373-?-=?mol KJ H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该反应为气体计量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生成物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平衡常数减小,A 选项错误;同理,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 的转化率减小,B 选项错误;平衡常数只与热效应有关,与物质的量无关,C 选项正确;增加氮气的物质的量,平衡逆向移动,NO 的转化率

减小,D 选项错误。 10. (2009·北京卷)

已知22H (g)+I (g)

2HI(g);Δ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封容器甲和乙,甲

中加入2H 和2I 各0.1mol ,乙中加入HI 0.2mol ,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 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 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

A .甲、乙提高相同温度

B 甲中加入0.1mol He ,乙不改变

C .甲降低温度,乙不变

D 甲增加0.1mol 2H ,乙增加0.1mol I 2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移动、等效平衡。 在相同条件下,甲、乙容器中达平衡时是等效平衡,欲使甲中HI 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 的平衡浓度,则甲中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乙向着逆反应方向移动或者不移动。选项A ,甲、乙提高相同温度时,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且达平衡是二者等效,HI 浓度相等。选项B ,加入稀有气体时,平衡不移动,二者HI 浓度相等。选项C ,甲降低温度平衡向着正反应方向移动,达平衡是HI 浓度增大,而乙中HI 浓度不变,符合题意。选项D ,甲中增加等量的H 2或I 2,达平衡是HI 浓度相等。

11. (2009·全国卷1) 下图表示反应X(g)

4Y(g)+Z(g),△H <0,在某温度时X 的浓度随时间变

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第6 min 后,反应就终止了 B .X 的平衡转化率为85%

C .若升高温度,X 的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 .若降低温度,v 正和v 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小 答案.B

【解析】A 项,6min 时反应达平衡,但未停止,故错;B 项,X 的变化量为1-0.15=0.85mol ,转化率为0.85/1=85%,正确。

H <0,反应为放热,故升高温度,平衡将逆向移动,则X 的转化率减小,C 项错;D

项,降温,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减小,但是降温平衡正向移动,故V 正>V 逆,即逆反应减小的倍数大,错误。

12. (2009·天津卷)

人体血液内的血红蛋白(Hb)易与O 2结合生成HbO 2,因此具有输氧能力,CO 吸

入肺中发生反应:CO+HbO 2

O 2+HbCO ,37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20 。HbCO 的浓度达

到HbO 2浓度的0.02倍,会使人智力受损。据此,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CO 与HbO 2反应的平衡常数K=

22(O )(HbCO)

(CO)(HbO )

c c c c

B.人体吸入的CO 越多,与血红蛋白结合的O 2越少

C.当吸入的CO 与O 2浓度之比大于或等于0.02时,人的智力才会受损

D.把CO 中毒的病人放入高压氧仓中解毒,其原理是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

C 【解析】由反应方程式知,K 的表达式正确,A 对;CO 与HbO 2反应的平衡常数达220,可见其正向进行的程度很大,正确。

,由题意知,K=220,=0.02时,人受损,则C (CO)/C (O 2)=9

×10-5

,C 项错。D 项,当O 2浓度很大时,题中平衡将逆向移动,从而解救人,正确。 13. (2009·四川卷)

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 、Y ,发生反应

()();mX g nY g H Q kJ/mol 。反应达到平衡时,Y 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

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 >n

B.Q <0

C.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 的质量分数减少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信息可得,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当体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时,Y的浓度降低的倍数小于2,所以可确定增大体积,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体积,平衡向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因此A错误,C项正确。当体积相同时,温度升高,Y的浓度增大,即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此反应的正向为放热反应,B、D错误。

【考点分析】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考点精题精练】

1.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是:

A(g)+x B(g) 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8min前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B. 20min时A的反应速率为0.05mol/(L·min)

C. 反应方程式中的x=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30min时降低温度,40min时升高温度

答案:BD

2.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

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反应Ⅰ:△H >0,12P P >

B .反应Ⅱ:△H >0,12T T >

C .反应Ⅲ:△H <0

D .反应Ⅳ:△H <0,12T T >

答案:C

3. 已知反应()()

()mX g nY g qZ g +的0,H m n q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 .X 的正反映速率是Y 的逆反应速率的m/n 倍

C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混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 .增加X 的物质的量,Y 的转化率降低 答案:B

4. 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 .反应达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反应物浓度,平 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C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后,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 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 .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答案:C

5. 下列事实不能..

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合成氨工业选择的反应条件不是室温,是500℃左右

B.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氯化铁加入盐酸中,然后加水稀释

C.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D.硫酸工业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

答案:A

6.可逆反应2SO2 (g)+O2 (g) 2SO3 (g);△H<0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状

态。时间为t1时改变条件,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维持温度、反应体系体积不变,t1时充入SO3(g)

B.维持温度、压强不变,t1时充入SO3(g)

C.维持温度不变,t1时扩大反应体系体积

D.维持压强不变,t1时升高反应体系温度

答案:B

7.对于可逆反应N2(g)+3H23(g);△H<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A B C D

研究目的压强对反应的影响(P2﹤P1)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增加N2对反应的影响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图示

答案:C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能被完全消耗的是( )

A、用浓硫酸

..与足量Cu反应

B、标准状况下,将1g铝片

..投入到20mL18mo1/L的硫酸中

C、向100mL 3mo1/L的硝酸中加入5.6g铁.

D、在5×107Pa、500℃和铁触媒催化的条件下,用氮气

..和足量氢气合成氨答案:C

9.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B的浓度和C的浓度相等

B .单位时间生成n mol A ,同时生成3n mol B

C .A 、B 、C 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 、B 、C 的分子数比为1:3:2 答案:C

10. 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K =

)

()()

()(222H c CO c O H c CO c ??。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

法不正确...

的是 A .恒温下,在平衡时,增大CO 2浓度,平衡常数将改变 B .该反应是焓变为正值

C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

D .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O

2(g )+H 2(g ) CO (g )+H 2O (g )

答案:A

11. 反应 A(g)+B(g)

3C(g);△H >0。下列反应条件有利于生成C 的是

A .低温、低压

B .低温、高压

C .高温、高压

D .高温、低压 答案:D

12. 在5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 气体和1 mol B 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2C(g),

达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则A 的转化率为

A .67%

B .50%

C .25%

D .5% 答案:B

13.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 和B ,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

2C(g),达到平

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30min 时降低温度,40min 时升高温度

B .8min 前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8mol/(L·s)

C .反应方程式中的x =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D .20min ~40min 间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均为4

化学平衡常数 专题

化学平衡常数题组 1、N2O5是一种新型硝化剂,在一定温度下可发生以下反应:2N2O5(g) 4NO2(g)+O2(g) ΔH>0 T1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N2O5,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s 0 500 1000 1500 c(N2O5)/mol·L-1 5.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T1温度下,500 s时O2的浓度为0.74 mol·L-1 B.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的体积压缩到原来的1/2,则再平衡时c(N2O5)>5.00 mol·L-1 C.T1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1,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K2,若T1>T2,则K1T2>T3 B 正反应速率v(a)>v(c) v(b)>v(d) C 平衡常数K(a)>K(c) K(b)=K(d) D 平均摩尔质量M(a)M(d) 5、100 ℃时,若将0.100 mol N2O4气体放入1 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2O4(g) 2NO2(g), c(N2O4)随时间的变化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s 0 20 40 60 80 100 c N2O4 mol·L-1 0.100 0.070 0.050 0.040 0.040 0.040 (1)在0~40s时段,化学反应速率v(NO2)为__________ mol·L-1·s-1;此温度下的化学 平衡常数K为__________。 (2)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 A.2v(N2O4)=v(NO2) B.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 (3)该反应达到平衡后,降温至50 ℃,c(N2O4)变为0.080 mol·L-1,混合气体的颜色变__________(填“深”或“浅”),该反应的正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达到平衡后,若只改变一个条件,达到新平衡时,能使NO2的体积分数增大的是。 A.充入一定量的NO2 B.增大容器的容积 C.分离出一定量的NO2 D.充入一定量的N2 (5)100 ℃时,若将9.2 g NO2和N2O4气体放入1 L密闭容器中,某时刻测得容器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0,则此时v正(N2O4)__________v逆(N2O4)(填“>”“=”或“<”)。

最新《化学平衡常数》教案演示教学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教学目标要求 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要求: 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2、《山东卷考试说明》要求: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3、教材分析 在近几年教材的修订改版中,除了沪教版一直保留着“化学平衡常数”并在高考中时有出现外,在其它版本中,这个概念几度沉浮。如今,人教版和鲁科版等教材中,都再度引入化学平衡常数,而且,对知识内容的层次要求比较高。因而,可能成为课改实验区化学高考的新看点,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从近几年的上海高考题来看,高考对化学平衡常数的要求主要是初步认识其含义及影响因素,并能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判断和对反应物的转化率进行定量 计算。教科书列举了H2(g)+I2 (g)2HI(g)反应中的相关数据,从定量角度给以深化, 希望学生能够从变化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即化学平衡常数,并学会描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通过对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本节知识为载体使学生感到获取新知识新方法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积极实践的科学作风 二、重点、难点 本节重点、难点: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三、教学方法 例题探究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引导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高中化学等效平衡原理(习题练习)

等效平衡原理及练习 一、等效平衡概念 等效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均相等的平衡。 在等效平衡中,有一类特殊的平衡,不仅任何相同组分X的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均相同,而且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同,这类等效平衡又称为同一平衡。同一平衡是等效平衡的特例。 如,常温常压下,可逆反应: 2SO2 + O2 2SO2 ①2mol 1mol 0mol ②0mol 0mol 2mol ③0.5mol 0.25mol 1.5mol ①从正反应开始,②从逆反应开始,③从正逆反应同时开始,由于①、②、③三种情况如果按方程式的计量关系折算成同一方向的反应物,对应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均相等(如将②、③折算为①),因此三者为等效平衡 二、等效平衡规律 判断是否建立等效平衡,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外部条件,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通过化学计量数计算,把投料量换算成与原投料量同一则物质的物质的量,若保持其数值相等,则两平衡等效。此时,各组分的浓度、反应速率等分别与原平衡相同,亦称为同一平衡。 ②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通过化学计量数计算,把投料量换算成与原投料量同一则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此时,各配料量不同,只导致其各组分的浓度反应速率等分别不同于原平衡,而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 ③在恒温、恒压下,不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是否发生改变,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换算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

高考总复习化学平衡移动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条件、结果。 2.理解外界条件(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掌握平衡移动的相关判断,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反应原理。 【考点梳理】 考点一、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 1、概念: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改变,使v正和v逆不再相等,原平衡被破坏,一段时间后,在新的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又重新相等,即v正'=v逆',此时达到了新的平衡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的移动。应注意此时v正'≠v正,v逆'≠v逆。 V正=V逆改变条件 V正=V逆 一段时间后 V正=V逆 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新平衡状态 2、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V正、V逆发生改变,导致V正≠V逆。 3、平衡发生移动的标志:新平衡与原平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发生了变化。 要点诠释: ①新平衡时:V′正=V′逆,但与原平衡速率不等。 ②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但与原平衡不同。 ③通过比较速率,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 当V正>V逆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当V正=V逆时,平衡不发生移动。 考点二.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1、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浓度、压强),平衡就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 (1)原理的适用范围是只有一个条件变化的情况(温度或压强或一种物质的浓度),当多个条件同时发生变化时,情况比较复杂。 (2)注意理解“减弱”的含义: 定性的角度,平衡移动的方向就是能够减弱外界条件改变的方向。平衡移动的结果能减弱外界条件的变化,如升高温度时,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增加反应物,平衡向反应物减少的方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向体积减少的方向移动等。 定量的角度,平衡结果只是减弱了外界条件的变化而不能完全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量。 (3)这种“减弱”并不能抵消外界条件的变化,更不会“超越”这种变化。如:原平衡体系的压强为p,若其他条件不变,将体系压强增大到2p,平衡将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的体系压强将介于p~2p之间。又如:若某化学平衡体系原温度为50℃,现升温到100℃(其他条件不变),则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达到新平衡时体系温度变为50℃~100℃。 2、适用范围:已达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 3、推广:该原理适用于很多平衡体系:如化学平衡、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络合平衡等。 考点三.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总结

化学平衡系列问题 化学平衡移动影响条件 (一)在反应速率(v )-时间(t )图象中,在保持平衡的某时刻t 1改变某一条件前后, V 正、V 逆的变化有两种: V 正、V 逆同时突变——温度、压强、催化剂的影响 V 正、V 逆之一渐变——一种成分浓度的改变 对于可逆反应:mA(g) + nB(g) pc(g) + qD(g) + (正反应放热) 【总结】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条件 条件改变 v 正 v 逆 v 正与v 逆关系 } 平衡移 动方向 图示 选项 浓 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减小反应物浓度 增大生成物浓度 ~ 减小生成物浓度 加快 减慢 不变 不变 不变 不变 加快 减慢 v 正>v 逆 ; v 正<v 逆 v 正<v 逆 v 正>v 逆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B C B ; C 压 强 m+n >p+q m+n <p+q m+n =p+q $ 加压 加快 加快 加快 加快 加快 加快 v 正>v 逆 v 正<v 逆 v 正=v 逆 |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不移动 A A E m+n >p+q m+n <p+q m+n =p+q . 减压 减慢 减慢 减慢 减慢 减慢 减慢 v 正<v 逆 v 正>v 逆 > v 正=v 逆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不移动 D D F 温 度 升 温 【 降 温 加快 减慢 加快 减慢 v 正<v 逆 v 正>v 逆 逆反应方向 正反应方向 A ) D 催化剂 加快 加快 加快 v 正=v 逆 不移动 E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习题含解析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 1.随着汽车数量的逐年增多,汽车尾气污染已成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反应:2NO(g)+2CO(g) 2CO 2(g)+N 2(g)可用于净化汽车尾气,已知该反应速率极慢,570 K 时平 衡常数为1×105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 B .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 C .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 或CO D .570 K 时,及时抽走CO 2、N 2,平衡常数将会增大,尾气净化效率更佳 解析: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A 正确,B 错误;题中反应为可逆反应,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仍然含有NO 或CO ,C 错误;改变浓度对平衡常数无影响,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错误。 答案:A 2.在淀粉-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 2(aq)+I - (aq)I - 3(aq)。测得不同温度下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如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 /℃ 5 15 25 35 50 K 1 100 841 689 533 409 A.反应I 2(aq)+I - (aq) I - 3(aq)的ΔH >0 B .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溶液中c (I - 3)减小 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c (I 2)·c (I -)c (I -3) D .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常数K 小于689 解析:A 项,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因此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0,错误;B 项, 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 (I -3 )减小,正确;C 项,K =c (I -3) c (I 2)· c (I -) ,错误;D 项, 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25 ℃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KI 固体,平衡正向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仍然是689,错误。 答案:B 3.(2019·深圳质检)对反应:a A(g)+b B(g)c C(g)+d D(g) ΔH ,反应特点 与对应的图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完整)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教案

(完整)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教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化学平衡常数公开课教案的全部内容。

年级:高二科目:化学主备:陈思丽 课题:化学平衡常数课型:新授课课时 : 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 (2)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进行简单的计算. (3)能够运用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定量解释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运用课本P29 的数据表格展开平衡常数含义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角度分析表格数据,并从中整合信息。 (2)通过运用课本P29 的数据表格,让学生懂得在不具备条件做实验的时候,从经验事实数据也能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3)通过课本P30例1和例2,让学生体会从结合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到应用平衡常数计算的过渡,掌握从定性到定量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方法。 (4)通过“三行式"计算模式的介绍,让学生掌握一种有序处理数据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平衡常数引入时的数据分析,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更深入的了解事物的本质。【学习重难点】 1.平衡常数表达式书写规则; 2。结合三行式计算平衡常数、平衡浓度、转化率; 3. 利用Q与K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第2课时: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第1课时

高考化学中_等效平衡_重要题型的难点突破

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择。 对策:将排除法与直选法相结合。 例: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生产者想多赢利就应该(%%)。 A.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B.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 C.尽量延长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尽量缩短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思路推敲:商品生产者通过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个别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生产率变化不会影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此C、D错误。 举一反三: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必须清楚理论对应的经济现象。如本题中生产者生产商品所用的时间是个别劳动时间,只有绝大部分生产者或绝大部分生产所需要的时间才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只有对此辨识清楚,才能正确答题。 二、正误型选择题 特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要求得出错误题肢的又称逆向型选择题。 对策: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在解题时一定要弄清题目的规定性,明确选择的指向。受思维定势影响,稍不留神,就会选错。首先根据题意正向思维,找出符合事实的正确的题肢,然后逆向思维,把符合事实的选项划去,剩下的就是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即正确答案。 例: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基础,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文化创作的需要来自社会实践 B.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来源于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C.文化创作的动力来自社会实践 D.社会实践是产生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思路推敲:文化创作的灵感最终只能来源于社会实践,创作者的聪明才是文化创作的主要来源,但不是最终来源。 举一反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就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 三、组合型选择题 特点:考查的知识容量大,信息范围广。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判断能力、分析和结合能力。 对策:“排除法+比较法”是解此题型的基本方法。首先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认真审读背景材料,运用所学知识,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却不合题意的观点。将有明显错误或明显正确却不合题意的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然后对其余题肢进行分析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例: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1、2 B.1、3 C.1、4 D.2、3 思路推敲:此题型在近两年高考中经常出现,应别起考生的高度重视。解此题的关键是弄清诗句所蕴含的哲学道理。1、3体现了发展的观点,2体现了联系的观点,4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关系原理。故选B。 举一反三:此题通过考查古诗词所蕴含的发展观,引导考生关注一些自然现象所包含的深刻哲理。总之,选择题有很多题型,不论什么题型都涉及题干和题肢。关于题干与题肢一般要注意:(1)选择的首要前提是看联系是否是客观的内在的;(2)题干与题肢的联系,凡是一级引申的就选,凡是二级或多级引申则舍(所谓一级引申就是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不需要创造中介条件就能成立;所谓二级或多级引申就是题干与题肢之间的联系,需要一些中介条件才能成立)。 摘要:“等效平衡”问题是高考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根据日常教学反思,本文提出了一种更简洁、易操作的教学模式,可有效突破这一难点,对广大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等效平衡”内涵“八字方针” 等效平衡问题涵盖知识丰富、考查方式灵活,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要求甚高,一直以来都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近年的高考,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对等效平衡的考查都有所升温,题型的衍变更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使许多学生谈“等效平衡”色变,因信心不足而导致丢分。 对于等效平衡学习这一难点的突破,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解题思路的引导,为学生提炼出解答等效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在不断应用中从心理上解决学生的畏难情绪,最终做到能从容应对。 一、等效平衡内涵的教学 等效平衡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恒T、恒V或恒T、恒P),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反应物用量,达到平衡时各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都相同,这样的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在等效平衡内涵的教学中,学生对等效平衡中“百分含量相同”的理解往往会与化学平衡状态中“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混淆,因而教师要强调这里的“等效”是“比例相等”,从而让学生对概念的抽象描述有直观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再着重分析等效平衡问题中的几种常见题型,并对其进行解题方法的归纳,从而逐步解决等效平衡学习的问题。 二、解决等效平衡问题的“八字方针” 在日常的教学中,为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我针对等效平衡中不同类型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总结了解题思路的“八字方针”:“一模一样、比例相同”,让学生在学习中分析,分析中总结提炼,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 1.“一模一样” “一模一样”是指在等效平衡问题中,使用极限转换法后,同一可逆反应的各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与初始状态“一模一样”,即完全相等。这一思路常用于恒T、恒V条件下的非等体积反应。如:N 2 +3H 2 葑2NH 3 的等效平衡问题。 2.“比例相同” “比例相同”是指在等效平衡问题中,使用极限转换法后,同一可逆反应的各组分之比与初始状态各对应相同组分之比相等。这一思路适用于恒T、恒V条件下的等体积反应,如:H 2 + 高考化学中“等效平衡”重要题型的难点突破 (自贡市旭川中学化学组,四川自贡643020) 罗俊伟 10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 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 .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L,则A的转化率为() A.67%B.50%C.25%D.5% 14.对于平衡体系:aA(g)+bB(g) cC(s)+dD(g)+Q;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若容器容积不变,升高温度。各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增大B.若从正反应开始,平衡时A、B的转化率相等,则A、B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b C.达到平衡时,有amol A消耗的同时有b mol B生成 D.若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且a+b=c+d,则当升高容器内温度时。平衡向左移动,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增大 15.某温度下,在一容积可变的容器中,反应2A(g)+B(g) 2C(g)达到平衡时,A、B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4 mol、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化学平衡常数及其计算训练题 1.O 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O 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 O 3 2 +[O] ΔH >0 平衡常数为K 1; 反应② [O]+O 3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2; 总反应:2O 3 2 ΔH <0 平衡常数为K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总反应K 减小 B .K =K 1+K 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 D .压强增大,K 2减小 解析:选C 降温,总反应平衡向右移动,K 增大,A 项错误;K 1= c 2 c c 3 、 K 2= c 2 2 c c 3 、K =c 3 2c 2 3 =K 1·K 2,B 项错误;升高温度,反应①平衡向右移动, 反应②平衡向左移动,c ([O])增大,可提高消毒效率,C 项正确;对于给定的反应,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D 项错误。 2.将一定量氨基甲酸铵(NH 2COONH 4)加入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NH 2COONH 4 3 (g)+CO 2(g)。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负对 数(-lg K )值随温度(T )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 >0 B .NH 3的体积分数不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C .A 点对应状态的平衡常数K (A)的值为10-2.294 D .30 ℃时,B 点对应状态的v 正K ,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v 正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化学平衡移动的图像

化学平衡移动的图像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1、浓度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结论: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②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2、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温度的改变对正逆反应速率都会产生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温度的变化对吸热反应的速率比放热反应的速率影响大。 表现在: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增大的倍数不一样,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降低的倍数不一样,吸热反应降低的倍数大。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升高,会使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温度降低会使化学平衡向放热的方向移动。 注意: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化学平衡,使平衡发生移动 3、压强的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有变化的体系: 结论:增加压强可使平衡向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可使平衡向气体分子数目增大的方向移动.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 结论: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 4、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结论: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V正=V逆) 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正催化剂能缩短平衡到达的时间 [总结]改变反应条件时平衡移动的方向

5、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早在1888年,法国科学家勒夏特列就发现了这其中的规律,并总结出著名的勒夏特列原理,也叫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 ①是“减弱”这种改变,不是“消除”这种改变 ②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沉淀平衡、水解 平衡等),未平衡状态不能用此来分析 ③平衡移动原理只能用来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但不能用来判断建立平衡所需时间。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作者: ————————————————————————————————日期:

化学平衡常数解题策略 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平衡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是高考命题的趋势之一。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对判 断化学平衡移动方向带来了科学的依据。平衡常数是表征反应限度的一个确定的定量关系,是反应 限度的最根本的表现。平衡常数的使用,从定量的角度解决了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混合物的起始浓度是多少,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即 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生成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次方乘积之比是常数,这个常数 叫化学平衡常数,用K表示。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为: 对于可逆反应:mA(g)+ nB(g)pC(g) + qD(g) 二、化学平衡常数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K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 (1)化学平衡常数K只针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适用,非平衡状态不适用。 (2)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与可逆反应的方程式书写形式有关。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 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K逆。 (3)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率或产率也越大。 (4)K值不随浓度或压强的改变而改变,但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5)一般情况下,对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增大;而对于正反应为放热 反应的可逆反应,升高温度,K值减少。 2、由于固体浓度为一常数,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由于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一常数(55.6 mol·L-1),因平衡常数已归并,书写时不必写出。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等效平衡》专题训练(含解析)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等效平衡》专题训练 选择题(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1L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2A(g)+B(g) 3C(g) +D(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D的百分含量为a%。若保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分别通入下列几组物质达到平衡时容器内D的百分含量也为a%的是() A.3molC和1molD B.2molA、1molB和3molC C.4molC和1molD D.1.9molA、0.95molB、0.15molC和0.05molD 2.在一个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建立如下平衡:H 2 (g)+I2 (g) 2HI(g),测得HI的转化率为a%。其他条件不变,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mol HI,待平衡建立时HI的转化率为b%,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3.在恒温时,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 2NO 2(g)N2O4(g),达到平衡时,再向容器内通入一定量的NO2(g),重新达到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A.不变B.增大C.减小D.无法判断4.恒温恒压条件下,可逆反应2SO 2+O22SO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起始时充入1mol SO3,达到平衡时,SO2的百分含量为ω%,若再充入1mol SO3,再次达到新的平衡时,SO2的的百分含量为() A.大于ω% B.小于ω% C.等于ω% D.无法确定 5.在一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A、B气体可建立如下平衡:2A(g)+2B(g) C(g)+3D(g) 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I. A、B的起始量均为2mol;II. C、D的起始量分别为2mol 和6mol。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I、II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相同 B.I、II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体的体积分数不同 C.达到平衡时,途径I的和途径II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D.达到平衡时,途径I的气体密度为途径II密度的1/2 6.一定温度下,将a mol PCl 5通往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达如下平衡:PCl5(g)PCl3(g)+Cl2(g),此时平衡混合气体的压强为P1,再向容器中通入a mol PCl5,恒温下再度达到平衡后压强变为P2,则P1与P2的关系是() A.2P1=P2B.2P1>P2C.2P1<P2D.P1=2P2 7.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 ―1

核心素养提升24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素养说明:化学平衡在化工生产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尤其是控制合适的反应条件使平衡向着理想的方向移动,是近几年高频考点,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1.总体原则 (1)化工生产适宜条件选择的一般原则 条件原则 从化学反应速率分析既不能过快,又不能太慢 从化学平衡移动分析既要注意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影响的一致性,又要注意二者影响的矛盾性 从原料的利用率分析增加易得廉价原料,提高难得高价原料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从实际生产能力分析如设备承受高温、高压能力等 从催化剂的使用活性分析注意催化剂的活性对温度的限制 (2)平衡类问题需考虑的几个方面 ①原料的来源、除杂,尤其考虑杂质对平衡的影响。 ②原料的循环利用。 ③产物的污染处理。 ④产物的酸碱性对反应的影响。 ⑤气体产物的压强对平衡造成的影响。 ⑥改变外界条件对多平衡体系的影响。 2.典型实例——工业合成氨 (1)反应原理 N2(g)+3H2(g)2NH3(g)ΔH=-92.4 kJ·mol-1 (2)反应特点:①反应为可逆反应;②正反应为放热反应;③反应物、生成物均为气体,且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 (3)反应条件的选择

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 速率的影响 对平衡混合物中 氨含量的影响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增大压强增大反应 速率 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平 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 压强增大,有利于氨的合成, 但需要动力大,对材料、设 备的要求高。故采用10~30 MPa的高压 升高温度增大反 应速率 平衡逆向移动,降低平 衡混合物中氨的含量 温度要适宜,既要保证反应 有较快的速率,又要使反应 物的转化率不能太低。故采 用400~500 ℃左右的温度, 并且在该温度下催化剂的活 性最大 使用催化剂增大反 应速率 没有影响 工业上一般选用铁触媒作催 化剂 (4)原料气的充分利用 合成氨反应的转化率较低,从原料充分利用的角度分析,工业生产中可采用循环操作的方法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题型专练] 1.某工业生产中发生反应:2A(g)+B(g)2M(g)ΔH<0。下列有关该工业生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是一个放热的熵减反应,在低温条件下该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 B.若物质B价廉易得,工业上一般采用加入过量的B,以提高A的转化率 C.工业上一般采用较高温度合成M,因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 D.工业生产中常采用催化剂,因为使用催化剂可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解析这是一个放热的熵减反应,只有当ΔH-TΔS<0时,该反应才能自发进行,A错误;加入过量的B,可以提高A的转化率,B正确;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不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D错误。

选修4练习化学平衡常数(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课时跟踪检测(九) 化学平衡常数 1.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平衡常数K 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 ②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③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④平衡常数K 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的本身及浓度、压强无关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解析:选D 平衡常数K 是一个温度常数,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平衡,故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 2.可逆反应:C(s)+H 2O(g) CO(g)+H 2(g)在t ℃下达到 平衡,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 A .K =c C ·c H 2O c CO ·c H 2 B .K =c CO ·c H 2c C ·c H 2O C .K =c H 2O c CO ·c H 2 D .K =c CO ·c H 2c H 2O 解析:选D C 是固体,它的浓度视为“1”,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出现。 3.在一定条件下,有下列分子数之比相同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K 值分别是 ①H 2+F 22HF K =1047

②H 2+Cl 2 2HCl K =1017 ③H 2+Br 2 2HBr K =109 ④H 2+I 22HI K =1 比较K 值大小,可知各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①④③② D .无法确定 解析:选A 化学平衡常数越大,表示该反应的正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故A 正确。 4.对于可逆反应:C(s)+CO 2(g)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 。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 值发生变化的是 ( ) A .将C(s)的表面积增大 B .增大体系的压强 C .升高体系的温度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解析:选C 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变化,K 值才发生变化;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浓度、压强以及是否使用催化剂无关。 5.某温度下气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平衡常数K =c A ·c 2B c 2E ·c F ,恒容时,若温度适当降低,F 的浓度增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增大c (A)、c (B),K 增大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常数 转化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平衡常数"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轮复习 【课堂引入】关于平衡常数,高考怎么考? 2015----2018全国卷考察知识点年份Ⅰ卷Ⅱ卷Ⅲ卷 201526、电离常数的应用 28、Ksp、K的计算26、利用Ksp的计算 K的表达式及影 响因素 28、K的计算 201627、转化率大小判断 K 、Ksp的计算26、K的计算,产率 的判断 27、α、K大小的 判断 、K的表达式 201727、利用Ksp的计算,α、K 的计算及α大小的判断27、转化率α与平衡移动关系 【自主学习】: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 环节一自主学习巩固基础 1.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 (1)平衡常数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时,生成物 与反应物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以反应m A(g)+n B(g)p C(g)+q D(g)为例,写出下列表达式: ( c0(A)代表A的初始浓度,[A]代表A的平衡浓度) 平衡常数。A(g)的平衡转化率 (2)意义:化学平衡常数和转化率的大小反映了。 平衡常数K 正反应进行 的程度 平衡时生成 物浓度 平衡时反 应物浓度 反应物 转化率α 越大越越越越 越小越越越越 一般地说,当K>105时,就认为反应基本进行完全了,当K<10-5时,认为反应很难进行。

2.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对于确定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无关。 (1)对于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 (2)对于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值。(填增大或减小) [应用体验] 1、书写下列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①N2(g)+3H2(g)2NH3(g)K1 ②2NH3(g)N2(g)+3H2(g)K2 ③NH3(g)1 2N2(g)+ 3 2H2(g)K3 ④CO2-3+H2O HCO-3+OH-K4 ⑤C(s)+H2O(g)CO(g)+H2(g) K5 2、已知反应A(g)+3B(g)3C(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K=。若各物质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A)=2.0 mol·L-1、c(B)=2.0 mol·L-1、 c(C)=1.0 mol·L-1,则K=。 3、在一密闭容器中,等物质的量的A和B发生如下反应:A(g)+2B(g)2C(g),反 应达到平衡时,若混合气体A和B的物质的量之和与C的物质的量相等,则这时A的转化率为() (三段式写出计算过程) A.40%B.50%C.60%D.7 总结:关于平衡常数我们要注意什么? 【学生活动】课前自习自主学习完成。 【学生展示】自主完成,全体提交,老师批阅 【课堂活动】自主学习课前案反馈,展示学生学案情况,引导他们分析如何解决问题,及时反馈 【学生活动】根据展示总结补充完善基本知识 1、固体及纯液体(浓度视作常数),不写入表达式 2、K代入的是物质的平衡浓度,而不是任意时刻浓度,也不能用物质的量。 3、平衡移动,只要温度不变,K大小不变 4、反应逆向进行或方程式计量数变,K就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