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榆树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一、榆树市环境保护“十一五”民生工作主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1、污染防治取得较大进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加大了污染防治力度。首先,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批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十一五”期间,全市新建项目“三同时”执行率和环境影响评价率均达到了100%,做到了增产不增污,从源头上控制了新的污染源的产生。其次是加大了对重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为主线,不断加大治理力度。先后下达限期治理5批、涉及378单位和业户,治理改造锅炉(小酒厂)55台、洗浴业锅炉61台,工业和采暖锅炉92台,取缔撤并分散供暖小锅炉144台,市区376家餐饮业改烧清洁燃料,敏感区域餐饮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全市涉水企业、事业单位全部治理并达标排放;建成五棵树和榆树市区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水环境安全得到保障。全市用于污染治理的资金达2.8亿元。“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削减了10%,COD排放总量削减了2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了25%,超额完成了省和长春市下达的污染减排任务。

2、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显著

一是通过大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推广液化气、型煤以及更新改造锅炉安装消烟除尘设施等措施,较好地控制了市区的大气污染,新建集中供热小区5个,集中供热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市区热化率达到65%以上,气化率达到80%,通过综合治理废气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烟尘排放量削减了35%,大气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空气质量优良级天数由“十五”末期的264天提高到2009年的324天。空气污染指数优于全地区其它县(市)。二是市区垃圾得到了有效处理,做到了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00%,三是通过严格的环境管理,对市区的餐饮洗浴业、建筑业加大管理力度,对其排放的废水、废气、噪声等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给市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特别是通过打造蓝天工程、治理噪声污染等专项行动,对市区内的餐饮洗浴业、小的加工作坊进行彻底整治,市区内376餐饮洗浴业户全部使用清洁燃料,环境敏感区域的餐饮业户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

二、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时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顺利完成。城市环境质量呈现改善趋势,城乡生态系统逐步趋于良性循环。环保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但同上级的要求、同国内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主要问题是:

1、全市能源结构不合理,一次性能源消耗比重过大,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偏低。2009年全市耗煤量40万吨,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且60%集中在市区。就全市情况看,尽管“十一五”期间加大了集中供热力度,但是分

散供热的小型供热站还比较多,污染物排放点源多,面广。燃煤型大气污染仍很严重,空气质量仍需进一步改善;机动车排气污染对大气污染物浓度贡献份额呈上升趋势。

2、水资源保护与现实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浪费严重。大量新项目的上马必须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而我市还缺乏节水意识和推进循环经济的措施。

3、交通噪声、建筑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小型生产加工类噪声扰民问题依然存在。

4、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不足,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尚需加强。

5、受传统生产方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不科学使用农药、化肥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和农产品污染十分普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畜禽养殖业污染比较严重,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十二五”环保民生工作的总体思路

通过大力产业结构,强化污染控制和管理,加强城乡环境管理等措施,使我市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减少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使榆树市的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到2015年,榆树市空气中的SO2、NOX、TSP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控制在国家二级标准内,市区空气优良级天数稳定在340天左右;严格控制水污染物排放,确保涉水企业、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达标,主要污染物削减20%,“一江三河”控制断面水质达到国家相应标准;加强噪声治理和管理,改善市区噪声环境质量,各功能区区域噪

声达到相应的国家标准;工业固体废弃物全部综合利用,综合利用率达100%;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建设垃圾集中无害化处理厂,处理率达100%,,对医疗固体废弃物、放射性固体废弃物及其他危险固体废弃物严格管理,推动建设全市医疗固体废物处置中心,为市民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美好的生活空间。

大力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的生态功能。加快城市的绿化步伐,城市绿化率达到国家标准。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提高循环利用水量,避免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的保护区划制度,杜绝工业、生活及其它废水对饮用水源地的污染,确保饮用水的安全;扩大集中供热面积,改善能源结构,清洁能源的使用率达80%以上。大力开发利用生物能、电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三、“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任务

1、水污染防治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从新污染源控制和老污染治理两个方面入手,做好城市水污染的防治工作。到2015年,全市污水排放量控制在1300万吨/年,COD排放量控制在4600吨/年,NH3-N排放量控制在500吨/年,石油类排放量控制在50吨/年,挥发酚排放量控制在10吨/年。

任务和措施:

(1)、城市污水处理厂达到设计能力,并稳定运行,达标排放。

(2)、对现有排放废水的企事业单位的治理设施严格监管,保证达标排放。

(3)、对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审批制度,严格控制新“十五小”企业,从源头控制废水污染,对那些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及其他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

(4)、改造排污管网、使市区雨水与污水分流,提高污水收集率,由西吐口排放至污水处理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雨水由东排放口排出。

(5)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所有排污口一律取缔,不再建设有污染的项目。引松入榆沿线、松花江取水口上游及周围500米范围内不得有排污口。

(6)推动农村养殖业污染治理,规模养殖业实现达标排放。

2、大气污染防治目标

“十二五”期间,将以推进城市集中供热,撤并分散供暖小锅炉,减少烟尘排放点源为重点,推广清洁能源,持续打造“蓝天工程”,提高治理标准,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优良级天数达到340天以上。

任务和措施:

(1)、治理和改造现有不能稳定达标的锅炉,取缔市区2吨以下手烧取暖锅炉。

(2)、大力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减少分散供热锅炉。市区规划建设5座大型集中供热站,同步建设脱硫设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空气质量。

(3)、大力治理现有餐饮、洗浴业的油烟、烟尘污染,餐饮业户安装油烟净化装置,有组织达标排放,洗浴业户提高治理标准,实现稳定达标排放。

公安行政执法部门严格管理露天烧烤。

(4)大力发展和推广生物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秸秆气化、发电、沼气等新能源,城乡居民生活中推广太阳能。

(5)加强机动车尾气的监测管理,尾气超标车辆严禁上路,并逐步推广燃料酒精等石油替代品,城市公交、出租车油改气比例达到30%,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

3、噪声污染防治目标

通过采取科学地划分城市噪声功能区,对工业企业噪声严格管理,严格按各功能区标准控制环境噪声,大幅度降低我市的区域环境噪声值,市区内的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值将控制在65分贝(昼间)、60分贝(夜间)以内,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将控制在50分贝(昼间)、45分贝(夜间)以内,为市民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

任务及措施:

⑴、根据城市规划建设、城市噪声功能区划,严格按各功能区标准控制环境噪声,环境噪声功能区达标率达到100%。

⑵、公安部门加强道路交通管理,改善道路交通状况,通过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高音喇叭等措施,严格控制城市交通噪声。

⑶、现有工业企业要严格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对产生较大噪声污染的设备及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采取降噪措施,使之达到标准。市场街铁艺加工作坊整体搬迁。

⑷、严禁在居民居住区内新上有噪声污染的项目,歌舞娱乐场所及建筑施工工地限定营业时间,不得影响居民生活。

⑸、公安行政执法部门加强对生活噪声的管理,禁止小商小贩沿街叫卖,对商业宣传进行严格管理,避免宣传噪声扰民。

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目标

重点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同时加强对城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加强对危险废弃物(包括放射性污染源)的有效管理,严防危险废弃物对人民生活造成危害,为居民创造一个清洁的生活环境。

任务和措施:

⑴、以工业炉渣、废渣为原料,生产新型建筑材料,使工业固体废弃物全部得以综合利用,并逐步淘汰实心粘土砖生产。

⑵、以酿造业废渣为原料,生产高蛋白饲料,酒精、淀粉、啤酒等废渣全部综合利用。

⑶、改变生活垃圾简单填埋的处理方式,建设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处理能力40万吨/年。保证正常运行。

⑷、建设医疗固体废弃物处理中心,保证医疗固体废弃物日产日处理,不准以任何形式的储存和排放。

⑸、加强对放射性危险废弃物的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放射源的管理,对拥有放射源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定期检查,认真做好记录,落实责任,确保

放射源不流失、不泄漏,避免造成危害。

5、农村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目标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大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积极发展农村沼气,秸秆发电、太阳能、风能等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加强,群众环保意识提高,农民生活与生产环境有所改善。到2015年,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长春市级生态村覆盖面达到20%,榆树市级生态示范村覆盖面达到30%。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农村环境监管能力和公众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农村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任务和措施

(1)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

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污染治理,逐步消灭“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的现象。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市周边村镇的污水可纳入城市污水收集管网;其他乡镇和规模较大的村,可采取分散与相对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氧化塘、人工或自然湿地系统进行污水净化,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推进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变“脏、乱、差”状况。优化农村生活用能结构,促进太阳能、风

能和秸秆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应用,推广秸秆过腹还田、粪便制沼等链条生产模式。

(2)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

科学划定畜禽饲养区域和禁养区,建设标准化生态牧业小区,改变人畜混居现象。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对现有养殖场要限期治污改造,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大力推广生态化养殖模式,开展生态养殖场创建达标活动,通过发展沼气、生产有机肥和无害化粪便还田等措施,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 3)严格控制农村工业污染

淘汰污染严重和落后的生产项目、工艺、设备,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等企业在农村地区死灰复燃。严把农村环境准入关口,防止城市污染和污染严重的企业向农村转移

(4)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

采取综合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科学施用化肥、农药,推广作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和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生物质能源,建立区域综合治理示范区,给予特殊政策,推行秸秆气化工程、沼气工程、秸秆发电工程等

( 5)加大农村自然生态保护力度

加强湿地保护,发挥湿地在降解污染、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

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生态功能。大力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自然保护小区和湿地公园示范工程建设,制订保护方案,明确保护范围,落实保护责任。到2015年,全市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做好原生性生态系统和物种资源的保护,加强农田、河流(湖泊)、森林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进一步加大对滥捕、滥挖、滥采、滥砍等破坏自然生态行为的依法打击力度。严格控制外来物种、转基因生物在农村的引进与推广。

四、保障措施

为实现"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完成各项污染治理任务,需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各方面的通力配合,以及公众的广泛参与。完善综合决策制度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环境法治建设,依法实施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倡导环境保护机制创新和政策创新,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生态文明水平与参与意识,保障和开拓公众参与途径和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以确保各项环保目标的实现。

1、强化环境管理,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审批制度

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源头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2、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要求及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情况,十二五期间环保投资应达到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1.5%。

3、完善综合决策制度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加强环境法治建

设,依法实施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依法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开展经常性的环境监督和环境执法检查,严肃查处违法排污等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为。

4、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民环境意识、生态文

明水平与参与意识,广泛动员群众参与环境保护,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环境意识,增强广大群众执行环境保护这一基本国策

的自觉性。榆树市“十二五”规划项目报表(2).doc

12

注:包括循环经济示范点的建设,实施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循环经济链接工程示范、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引进与推广示范项目,新能源开发利用工程等循环经济技术能力支撑项目。

13

14

15

表7 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表

16

17

括生态市(县、乡镇、村)及生态示范区建设、土壤污染防治、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和建设、自然保护区管护能力提高、自然保护区标准化建设等。

18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环保综合规定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国发[2012]19号 【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2016)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2012.06.16 【实施日期】2012.06.16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

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强。以企业为主体的节能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一些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部分关键设备仍需要进口,一些已能自主生产的节能环保设备性能和效率有待提高。 二是结构不合理。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高。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品牌产品少。 三是市场不规范。地方保护、行业垄断、低价低质恶性竞争现象严重;污染治理设施重建设、轻管理,运行效率低;市场监管不到位,一些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污染设备仍在使用。

关于“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doc

附件1 关于“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的说明 根据“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和污染物总量减排及各项环境管理工作深化发展的需要,“十二五”环境统计报表制度在“十一五”报表制度基础上,对指标体系、调查方法及相关技术规定等进行了完善和修订,具体如下: 一、“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1、“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构成 按照环境统计调查频次将环境统计指标归结为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和定期报表指标。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包括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管理6个部分;环境统计定期报表指标包括国家重点监控工业企业和污水处理厂两部分。 按照统计指标内容将环境统计年报指标归集成工业源、农业源、城镇生活源、含机动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环境管理六大类。其中工业源的范围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中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门类39个行业的企业;农业源的范围包括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和畜禽养殖业;城镇生活源的范围是指城镇范围内的生活污染源;机动车污染源调查范围为辖区内的载客汽车、载货汽车、低速载货汽车、摩托车;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范围包括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场)、危险废物处置厂和医

疗废物处置厂;环境管理的范围是指环保系统内相关业务部门管理工作和环保系统自身建设等方面情况。 按照统计指标特性将各类污染源指标分为四部分,分别是基本信息指标、台帐指标、治理设施及运行情况指标和污染物产排情况指标。其中,污染物产排情况指标和治理设施及运行情况指标是核心指标,是环境保护部门参与宏观决策、反映环境规划和治理成效的指标;基本信息指标和台帐指标是为了支撑及核实核心指标准确性的辅助指标。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框架结构: 图1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框架结构 2、“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 (1)环境统计年报指标体系 “十二五”环境统计指标体系 季报及快报 年报指标体系 工业源 城镇生活源 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 农业源 环境管理 污水处理厂 国家重点监控工业企业 机动车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为推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制定本规划。 一、环境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在认识、政策、体制和能力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分别下降12.45%、14.29%,超额完成减排任务。污染治理设施快速发展,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由2005年的52%提高到72%,火电脱硫装机比重由12%提高到82.6%。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全面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不断深化,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于Ⅲ类的比重提高到51.9%,全国城市空气二氧化硫平均浓度下降26.3%。环境执法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生态保护切实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可控,全社会环境意识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参与程度进一步提高,“十一五”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完成。 当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环境矛盾凸显,压力继续加大。一些重点流域、海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区域和城市大气灰霾现象突出,许多地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农村环境污染加剧,重金属、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土壤、地下水等污染显现。部分地区生态损害严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核与辐射安全风险增加。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居高不下,环境问题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压力不断加大。环境保护法制尚不完善,投入仍然不足,执法力量薄弱,监管能力相对滞后。同时,随着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将继续增加,经济增长的环境约束日趋强化。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能力建设,深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努力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强化保护。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环保惠民,促进和谐。坚持以人为本,将喝上干净水、呼吸清洁空气、吃上放心食物等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切实解决关系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逐步实现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从源头预防,把环境保护贯穿于规划、建设、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坚持将解决全局性、普遍性环境问题与集中力量解决重点流域、区域、行业环境问题相结合,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战略体系、全面高效的

《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定性和定量分析

请各科室、站、队将资料收集后报给综合科,最迟在3月25日下班前。谢谢各位啦。 《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需收集数据 一、规划目标指标 注1:分年度填报2010-2013年数据 注2:各年排放量包括工业、城镇生活、农业源排放量。 注3: 2010年排放量数据,根据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结果的核定情况填写。2、氨氮排放总量(万吨)(定量) (减排科) 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定量)(减排科)

注1:调整方案参见《关于印发国家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地级以上城市)设置方案的通知》(环发[2012]42号)。 注2:对于2013年水质为劣Ⅴ类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提供该断面2010年至2013年4年监测数据.为新增断面,提供2012年、2013年2年浓度数据。 6、七大水系国控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监测站) 注1:调整方案参见《关于印发国家地表水、环境空气监测网(地级以上城市)设置方案的通知》(环发[2012]42号); 注2:对于七大水系内2013年水质劣于Ⅲ类的地表水国控断面,提供该断面2010年至2013年3年监测数据,如为新增断面,提供2012年、2013年2年浓度数据。 7、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以上的比例(%)(监测站) 注1:SO2、NO2、PM10、PM2.5栏填写相应年份的年均浓度。 注2:未开展PM2.5监测工作的,可不填写“PM2.5”一栏。 2)分年度(2011-2013)评价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 2013年,已执行新标准的区县,按照新、老标准分别评价达标比例 二、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 1、落后产能淘汰工作开展情况(定量)(减排科) 数据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门 注:“企业名称”:对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填写 名单详见:《关于下达2011年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1]161号),

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

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 前言 (1) 一、现状与问题 (4) (一)发展现状 (4) (二)主要问题 (7) 二、形势与需求 (8) (一)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将日益显著 (8) (二)环境保护工作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新的要求 (9) (三)公众对环境监测基本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 (9) (四)环境监测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面临着新的形势 (10) 三、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基本原则 (10) (三)规划目标 (11) 四、主要任务 (13) (一)围绕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目标和公众需求,加强环境质量监督考核与信息公开 (13) (二)围绕国家环境保护重点任务和管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 (14) (三)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和国家环境监督需要,提升环境监测整体水平 (23) 五、重点工程 (26) (一)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工程 (26) (二)环境监测运行保障工程 (32) (三)环境监测人才建设工程 (32) 六、保障措施 (33)

(一)健全法规,完善制度 (33) (二)创新体制,理顺机制 (33) (三)加大投入,保障经费 (33) (四)重视人才,提升素质 (33) (五)加强科研,强化支撑 (34) 前言 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环境监测数据,客观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潜在的环境问题,及时响应突发环境事件。环境监测是各级人民政府履行环境保护职能、开展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人民政府监视环境状况变化、考核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实施环境质量监督的重要基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组织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是各级人民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的重要内容,是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十分关心环境监测事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环境保护工作要着眼于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温家宝总理要求"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趋势,准确预警各类突发环境事件"。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把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列为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加强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明确要求"加强环境监测,定期公布环境状况信息"。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应急能力建设","县县具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和环境监测评估能力",明确了未来五年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所需资料清单

xxx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5-2030) 资料清单 环保局: 收集近5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SO2、NO2、PM10、PM2.5、CO、O3),大气监测站位图;水环境质量;地表水地下水的监测资料,监测图;噪声环境质量,监测站位图;区域环境噪声(工业区噪声、居住区噪声、商业区噪声、文教区噪声)及交通干线噪声监测资料;近5年的xxx环境质量报告书。 xxx主要污染源分布现状,各污染源的分布图;主要工矿企业的排污资料;各单位危险固废产生量、处理量;工业固废排放总量年度计划,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统计;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年度计划(SO2,烟尘,粉尘,COD,氨氮);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削减目标责任书,主要污染物削减途径(总量控制与减排计划);xxx环境功能区划;xxx生态功能区划。 大型项目的环评资料(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工程和环评报告);各企业环评执行情况及环保验收情况;环评审批情况。 自然保护区规划报告(现有的及规划建设的)及图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规划;环境污染控制目标及控制工程建设项目(包括大气、水、噪声、固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报告;xxx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近五年的环保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环境宣传教育材料及工作实施方案;群众来信来访、热线电话情况,人大代表建议、政

协委员提案的受理、登记、督办和反馈情况。 计划取缔关停企业名录;环境管理队伍建设情况;近五年来xxx 企业监管情况总结;12369环保热线日常管理情况;排污费的征收情况;污染防治设施的现场监督情况;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管理情况;环境检测网络标准化建设规划。 关于法规方面的制定或执行情况总结;未来的计划安排。 园区近5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资料;园区近5年的xxx环境质量报告书;园区主要污染源统计资料;园区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工作报告;园区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及“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削减目标责任书,主要污染物削减途径(总量控制与减排计划)。 节能、环保、生态保护、工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十二五、十三五)。 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建设实施方案或建设规划(十二五、十三五)。 各园区年、项目验收报告产审核工作的报告。 城区内重点企业的环评、环保规划、清洁生产报告、项目验收报告。 热电厂(能源梯级利用;炉灰、炉渣制建材项目;生物质热电余热大棚;蒸汽管网铺设等)相关项目等项目立项书、科研、初设、实施方案、项目验收报告等。 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涉及指标:(规划基准年2014年)空气污染指数<100的天数超过275天;城市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交通干线噪声平

2016至2020年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2016至2020年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一、“十二五”环保规划回顾总结 1.“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评估 “十二五”期间,XX 县委、县政府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科学发展观,以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实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实效,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动工建设,环境能力建设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核与辐射管理合法规范,生态环境得到较好保护,大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县城空气质量和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主要体现在: ①染防治成效显著。 ①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十二五”期间,主要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治理。先后完成了XXXX 发电有限公司、XXXX 发电有限公司脱硫工程,XXXXXX 化肥股份有限公司、XXXX 化工有限公司废水治理工程,XX 煤业有限公司、XXXX 煤矿废水深度处理工程,XX 纸业造纸废水处理工程,XX 针织纺织废水处理工程,XX 实业、XX 养殖废水处理工程等一批重点治理工程的建设。完成工

业污染源治理投资XXXXXX 万元。 ②对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实行了综合整治。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全县对水泥、采煤、矽砂、造纸、非煤矿山行业进行整治,淘汰、关闭了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生产工艺和企业。“十二五”期间关闭了X 家6.6 万吨小水泥企业及一条8.8 万吨水泥生产线;关闭了X 家3 万吨以下小煤矿;关闭了X 家小造纸企业;关闭了X 家3×0.2 万千瓦时煤矸石发电厂;关闭了X 家小矽砂厂;关闭了X 家地条钢厂;对石膏、磷矿非煤矿山采区进行了有效整合。 ③对重点区域进行了重点防治。特别是对XX 镇城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XX 江流域进行了重点防治。县政府发布了《加强县城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的通告》和《加强县城烟尘控制区管理的通告》。对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实行巡查制度,对饮用水水质中特征污染物砷进行周监测报告制度,严防饮用水安全事故发生。禁止城区新建1 蒸吨以下锅炉,县级财政拨付专项治理资金,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到2015 年底,县城区内窑炉由2010 年12 台减少到2 台,锅炉由2010 年39 台减少到13 台,其中5 台已改烧燃气,现有茶水炉全部使用型煤和木柴,大灶全部拆除。对县城各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进行集中收集送XX 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理,全县医疗垃

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县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终期评估报告

目录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总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评估由来.............................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评估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评估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评估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 评估时间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 评估编制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规划实施总体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秀山县环保”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国家、市级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对本地区的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秀山县实施”十二五”环保规划的情况及总体成效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秀山县”十二五”环保规划终期评估工作组织安排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情况评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完成情况及数据来源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产业结构调整任务的实施成效...........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有关要求,为推动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初具规模。据测算,2010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2万亿元,从业人数2800万人。产业领域不断扩大,技术装备迅速升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在节能领域,干法熄焦、纯低温余热发电、高炉煤气发电、炉顶压差发电、等离子点火、变频调速等一批重大节能技术装备得到推广普及;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取得较大突破,市场占有率大幅提高;节能服务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产业产值达830亿元。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广泛应用,再制造表面工程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再生铝蓄热式熔炼技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和包装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等取得一定突破,无机改性利废复合材料在高速铁路上得到应用。在环保领域,已具备自行设计、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及大型火电厂烟气脱硫设施的能力,关键设备可自主生产,电除尘、袋式除尘技术和装备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环保服务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大部分烟气脱硫设施和污水处理厂采取市场化模式建设运营。 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看,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与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浔阳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 2016-2020 )

《浔阳区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小组:组长:冷彧 副组长:万吉明 田国红 成员: 郭潇潇 蔡盛 贞 温晓敏 易康

前言 浔阳区位于省北部,是省辖市——市中心城区。浔阳地名,古代及近代称寻阳、浔阳。此间亦称柴桑、江州、湓口、湓城、蠡、德化。浔阳,因“南开六道,途道五岭,北守长江,运行岷汉,来商纳贾”,历来为国之州、郡、府、道之置地。浔阳,是历代文化墨客游历之盛地,留有丰富的诗文和佳句,亦有“九派浔阳郡,分明是画图”之美誉。浔阳,曾以中国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而著称于世。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认真编制、实施好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对构筑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实现“3785”目标,落实七大工程提供有力支撑,对进一步改善我区环境质量,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执行情况 我区“十二五”确定的环境保护目标和计划指标已基本实现。主要体现在: 1、全区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环境空气质量良好,稳定达到了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区域环境噪声明显下降。 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较好控制。全区“十二五”期末,四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达到达到市政府下达的控制指标要求。 3、工业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基本实现达标排放,工业“三废”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二、环境污染预测及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 我区人口密度高,机动车保有量大,中石化分公司及国电发电厂废气排放量基础大,造成环境压力持续增加,因此,“十三五”期间环境保护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1、工业污染防治的能力亟待提高。由于我区石化工业园目前尚未建设配套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大部分工业企业配套环保设施尚不能满足新环保法的要求,因此工业污染防治能力能力亟待提高。 2、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增加环境的压力。废水、废气、废渣、各类垃圾的排放量将逐年增加,城市机动车排气、交通噪声、饮食服务业污染日趋严重,如果不加强治理,水污染将会加重,城区空气环境质量将会恶化。 4、城市环保基础设施薄弱,环保投入不足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矛盾更加突出,环境污染纠纷将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并举,突出重点区域和行业环境治理,为经济建设提供更大的环境容量,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投入的机遇,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努力构筑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格局,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

“十三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1.总论 1.1规划提出背景 “十二五”期间是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大,环境压力也不断增加。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境质量也将不断提高。 而“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设“生态环境、创造美好生活”的关键时期,该期间环境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并实施,是确保县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的重要保障。 “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 第一,生态资源。与生态文明建设有关的资源包括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十三五”期间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总量控制。现在国家在强调能源总量控制,特别是煤炭总量控制、耕地总量控制(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制度)、水资源消费总量控制等。二是结构优化。从能源结构优化来看,主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等,同时尽可能降低传统化石能源的消费比重。还有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结构优化。三是效率提高。不仅是能源利用效率要提高,而且土地资源、水资源利用效率也要提高。 第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涉及两方面:一是环境污染治理,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此外,还要注重

一些新污染的治理,比如说光污染、声音污染、电子垃圾污染等的治理。二是生态建设。主要包括植树造林、湿地保护、荒漠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第三,生态经济。生态经济包括四个基本内容。一是淘汰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三高”产业。二是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通过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绿色低碳产业,将生态建设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统一。三是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四是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第四,生态空间。生态空间需要强调三个方面。一是主体功能区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二是国土整治,包括防治水土流失、荒漠化、石漠化等问题。三是推进新型绿色城镇化,包括发展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 第五,生态社会。生态社会建设重点也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态文化建设,即要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观念问题。二是进行生态行动,让机关、企业、居民各个方面都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三是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合作。 1.2目的和意义 本规划以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按该地区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弄清辖区内当前的生态环境问题、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承载力,提出“十三五”期间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目标的对策及措施,切实处理好“十三五”期间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和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为建立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精心整理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涉及到哪些环保内容呢?聘才网小编马上为您解读,详 细请看下文。解读十三五规划中的环保政策日前,《人民日报》公布“十 三五”规划的十个目标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五年规划,这说 当前, 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提,形成“新五化”。随即,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多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政策体系,

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被视为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此方案设定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就是在 化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因而生态文明建设也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包括生态空间、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等在内的完整体系,而以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体系没有这么完整。同时,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建立起来,

特别是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将建立起来,各个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将更加明确。同时,新的环保法开始严格实施。”李佐军表示。而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工作,李佐军认为,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采取行动。第一,优化资源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即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清洁能源等,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排放 明体制改革的大幕。环保领域的业内人士也对“十三五”充满期待。平安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十三五”规划将把环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硬性任务,有望在未来5年内为“环境质量目标导向”背书。除了原有的四项常规污染物的总量

云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云南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 根据《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全面完成“十二五”环境保护目标,为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环境基础,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绩 “十一五”时期是云南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百年不遇特大旱灾的严重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确立了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通过实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采取节能减排、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城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森林云南”建设等重大举措,加大环境保护投入,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 务(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见专栏1),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圆满完成。通过加强领导、严格目标责任考核、加大监管和督察、实施重大减排工程建设、认真落实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五年来全省累计完成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污染减排重点项目712个,累

计减排化学需氧量(COD)8.22万吨、二氧化硫(SO2)25.22万吨。经国家核定,2010年化学需氧量(COD)较2005年下降5.76%,完成减排目标任务的117.6%;二氧化硫(SO2)较2005年下降4.08%,完成减排目标任务的102.0%。 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新进展。滇池治理工程全面提速,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综合治理效果开始显现。阳宗海砷污染治理初见成效,水质恢复明显。洱海治理成果得到巩固提高,“洱海模式”得到国家肯定。总体上看,以九大高原湖泊为重点的流域综合治理成果突出,治理成效日趋显著。金沙江国家考核出境断面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水环境质量标准,通过实施《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以及加大对南盘江的监管力度,流域重金属污染得到减轻。组织完成了全省县级以上224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和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开展了全省重点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基础状况调查,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保障农村地区饮水质量、饮水条件和供水水量,饮水环境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十一五”期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若干意见》,发布了《丽江宣言》、《腾冲纲领》、建立了生物多样性联

贵州省十二五节能环保规划

前言 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是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省委、省政府加快培育和发展十六个重点产业之一,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其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的具体任务,是推动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迫切需要。为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实施; 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1月1日实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实施; 4、《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8号); 5、《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12]19号); 6、《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州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7、《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十六个重点产业的通知》(黔党办发[2011]23号); 8、《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若干意见》(黔府发[2011]29号)。 《规划》适用范围:贵州省行政辖区。 《规划》基准年为2010年,规划期为2011年至 2015年。

《“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

附件: “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 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 —3—

目 录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基本情况 (6) (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 (6) 1、主要进展 (6) 2、存在问题 (7) (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 (8) 1、主要进展 (8) 2、存在问题 (10)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规划原则 (11) (三)主要目标 (12) 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12) (一)环境保护法规建设 (12) 1、做好《环境保护法》修订 (12) 2、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12) 3、推动环保行政法规进程 (13) 4、加快环保部门规章步伐 (14) 5、积极参与其他领域立法 (14) 6、大力支持地方环保立法 (14) 7、推进环境经济政策法制化 (15) 8、开展环境立法后评估 (15) 9、探索环境司法保障机制 (15) 10、创新环境立法模式 (16) —4—

(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 (16) 1、推动现有税制“绿色化” (16) 2、完善环保收费制度 (17) 3、改革环境价格政策 (17) 4、深化环境金融服务 (18) 5、健全绿色贸易政策 (18) 6、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 (19) 7、构建生态补偿机制 (19) 8、完善公共财政支持环保政策 (20) 9、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综合名录 (20) 10、推进污染损害鉴定评估 (20) 四、保障措施 (21) (一)加强组织协调 (21) (二)加大经费保障 (21) (三)建设人才队伍 (21) (四)强化培训宣传 (22) (五)扩大公众参与 (22) —5—

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

环保装备“十二五”发展规划 目? 录 一、现状和形势 (一)取得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三)形势和需求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三、发展重点 (一)大气污染治理装备 (二)水污染治理装备 (三)固体废物处理装备 (四)噪声与振动控制装备 (五)资源综合利用装备 (六)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 (七)环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药剂 (八)环境应急装备 四、重点任务及措施 五、加强规划的组织落实 附录 环保装备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实现污染物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保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力支撑。环保装备产业具有政策导向性强、产品覆盖面广、产业关联度高、资金技术密集、社会责任重大的特点,主要包括环境污染治理装备、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药剂等。为指导“十二五”期间环保装备产业的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形势 (一)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国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超额完成,治污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环保装备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空间,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截至2010年底,全国从事环保装备制造的企业单位5000家左右;工业总产值近2000亿元,是2005年的倍;从业人数50万人以上。 二是形成了门类相对齐全的产品体系。我国已拥有一批较为成熟的常规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装备的产品种类达到10000种以上,形成了包括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固体废物处理、噪声与振动控制、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以及环境污染治理配套材料和药剂等门类相对齐全的产品体系,基本

十二五环境监测规划

5.6 加强实验室检测技术体系建设 建设目标:以饮用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抗生素类有机污染物分析、恶臭气体检测和危险废物鉴别为突破口,加强项目开发,围绕管理需求提升多介质、多类别分析能力;创新常规分析技术,实现实验室装备现代化,提高实验室分析自动化水平。 5.6.1 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技术能力建设 开展研究和验证,提高饮用水源地水质分析中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污染物和抗生素等污染物的监测技术能力。加强与国内国际同行机构的合作,逐步形成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监测技术能力强、研究基础雄厚的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研究中心。 1、饮用水源地水质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具有高毒性、持久性及生物蓄积性等特点,易于在人体和生物体内富集,由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健康的重大问题。目前,《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所禁止生产和使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21种,包括艾氏剂、氯丹、滴滴涕、狄氏剂、异狄氏剂、七氯、灭蚁灵、毒杀酚、六氯苯、多氯联苯、多氯代二苯并-对-二恶英、多氯代二苯并呋喃、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五氯苯、多溴联苯醚、氯酮、林丹、全氟辛磺酸、全氟辛磺酸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等。饮用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分析是我市最迫切需要形成的能力。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分析对检测方法、技术和仪器要求较高,通常需采用GC-ECD和GC-MS等方法,对于分子量大、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的有机污染物如PAHs以及全氟辛磺酸、全氟辛磺酸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等则需要通过HPLC-MS法进行测定。对于饮用水中痕量POPs 的监测以及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必需建立起从样品预处理、仪器分析到数据处理全过程的分析方法体系。目前,市监测站已建立了部分痕量POPs的分析方法,但对于水体中类型繁多的POPs来说,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对于新兴的多溴联苯醚及全氟辛磺酸、全氟辛磺酸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等POPs的分析还存在很大不足,这将是今后项目开发工作的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